降龙之剑哪个职业好在哪找座骑?

东游网 173eg.com 网游资讯互动平台
当前位置:精灵乐章 > 《精灵乐章》透明座骑锦衣小***即将登场
《精灵乐章》透明座骑锦衣小***即将登场
来源:网络 | 作者:¤雪舞せ | 时间:03-20 09:50
  高额折扣,拉风座骑,特有虚宝彰显你独一无二的个性。冷冽独角兽点卡、锦衣卫***卡、超值黑龙卡、战争铁狮卡、3级精灵王点卡、专精点卡、纪念水晶点卡正在销售!
  玩家在购买该虚宝卡后 登入悠游通行证选择虚宝管理输入虚宝卡密并且确认验证码选择自己所在游戏大区即可完成充值,进入游戏内打开元气铺(快捷键I)就可获得购买的虚报卡对应的点数和虚宝了。
     冷冽独角兽点卡限量发售,即将推出售价:1080RMB=17800点+冷冽的幻灵独角兽座骑&time 1冷冽的幻灵独角兽座骑:等级需求40级,骑乘时刻获得85%跑速加成。拥有透明躯体的传奇魔幻生物,水晶般透明的身体可随着周围景色的变换而变换。玩家评价:高贵不因寂寞而骄傲,冷冽只能由你来拥有!
     锦衣卫***卡限量发售,即将推出售价:8RMB=30点+锦衣卫***礼盒&time 1锦衣卫***礼盒:开启后有机会获得以下物品中的一项(黑色锦衣卫套装(男)&time 1、小***短裙套装(女)&time 1、精灵物品锁&time 4、配方胜利符文转化&time 1、长程旅行饼干&time 120、4级盖亚祝福&time 3、扩音器&time 3、共鸣石消除器&time 1、仓库金钥&time 1、传送石&time 90、工匠的修复锤子&time 2、魔法甜甜圈&time 25)玩家点评:冷血杀手与清纯小***的不期而遇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超值黑龙卡限量发售,火热进行中售价:888RMB=14500点+精灵使者的暗黑龙座骑&time 1精灵使者的暗黑龙座骑:骑乘时可获得100%跑速加成。来自异次元的天空,与精灵使者缔结契约的飞龙之王,除非解除契约,否则将永远效忠听其使唤。玩家评价:100%速度的拉风黑龙座骑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何况还有高价值的点数,折算下来黑龙相当于免费获得,这样的好事卖空了才想到出手的人就绝对是杯具了。
     战争铁狮卡限量发售,火热进行中售价:20RMB=60点+战争铁狮礼盒&time 1战争铁狮礼盒:开启后有机会获得以下物品(战争铁狮座骑,各种4阶附魔师的洗炼、红宝石的工匠凿子、精灵野餐组合、合成幸运草、魔化炼金黏土)玩家评价:没有等级限制意味着一级的小号即可拥有如此炫酷的庞大座骑,20元的小投入有机会获得如此高额回报,我只将秘密告诉你哦~3级精灵王点卡限量发售,即将告罄售价:1680RMB=25200点+3级精灵王的制作祝福&time 13级精灵王的制作祝福:使用后30分钟内精灵制作LV60以下的装备,第一件必定成功,成功后该效果则直接移除。玩家评价:还在为制作***极品装备哭泣吗?一旦拥有3级精灵王的制作祝福100%的成功率让你告别杯具远离茶几。专精点卡限量发售,余量不多售价:88RMB=1350点+专精领悟之石&time 1专精领悟之石:使用后将可以获得1点专精点数,相当于3500000经验!玩家评价:满专精不再是梦想,省去挂机修炼的烦恼。350万经验的直接获得,高手进阶如此简单!纪念水晶点卡限量发售,即将结束售价:50RMB=750点+千元水晶卡&time 1千元水晶卡:
     玩家评价:1级照顾你到45级,给你爱,给你力量,谁还能有水晶卡这边对你关怀备至。
精灵乐章官网
精灵乐章重复任务
精灵乐章好玩吗
精灵乐章新手卡
精灵乐章
游戏发号
激活码说明
游戏评测列表
游戏名称
游戏信息
游戏类型: 角色扮演
游戏开发: 亿启数码
运营代理: 悠游网
运营状态: 倾城公测
国服官网: dj.gfyoyo.com.cn
台服官网: dj.x-legend.com.tw
Copyright 2009 DongYo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游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文网文[2010]334号搜索游戏
Copyright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帖子主题:米歇尔·魏特曼的相关资料合集
共 1229 个阅读者
米歇尔·魏特曼的相关资料合集
文章提交者:
chg9999
铁血论坛
http:// .tiexue.net/ 172-0-1.html
米歇尔·魏特曼
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军坦克战王牌之一,从1939年参战以来,共击毁对方坦克和其它车辆132部。他以前很长时间都驾驶Sdkfz231 8轮侦察车和3号突击炮,培养出极强的近战技巧,以下所叙就是他一生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波卡基村之战。
坦克经典战例
——小村血战
1944年6月6日,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本来己在东线手忙脚乱的德军更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几天后,盟军在滩头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开始逐步向内陆纵深发展。盟军首要目标是卡昂一一一个不大但却是诺曼底地区交通枢纽的小城,承但攻击卡昂的盟军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英第3师,中央为加拿大第3师,右侧是英第51师和第50师;另有英第7装甲师担当迂回任务,从右侧经175号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先遣部队第22装甲旅己进入波卡基村,绕到了德军装甲教导师侧后方。
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该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它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他们6月7日即从营地出发,但因铁路系统遭盟军空袭毁坏,故200千米的路程全靠自己行军。然而,盟军的“暴风”式对地攻击机并未因此放弃对这支队伍的“眷顾”,该营一路遭受狂轰滥炸,抵达前线时己有半数车辆被毁。
13日清晨,一名德国尖兵慌张地跑回来报告:“英国人已经到达了前面的村子,距离这里不到2000米!”
德军米歇尔·魏特曼中尉(第101营先遣连指挥官)正在坦克旁睡觉。听到这个消息,他有点惊异:“英国动作真快呀!”说着,他已站起来,“霍夫林格,把你的231号坦克借我用一下。博比,给我当炮手。我们去确认一下情况。”
231号坦克是先遣连中状况最好的“虎”式坦克,而魏特曼自己的座车由于空气滤清器被弹片打坏,还在修理之中。
“出发!”魏特曼一声号令,“虎”式坦克轰隆隆地驶出了林间小路。前面就是波卡基村,英军近3个连的兵力已经进入村子,平时,没有人注意过这个离卡昂30千米的小小农庄,可从这天起,平凡的波卡基村声名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
英军第22装甲旅的A连此时已穿越波村到达东侧的小山包——213高地,B连则停在村子西头的道路上集结,而团部的1辆M5A1轻型坦克和14辆“克伦威尔”正在村中,另外还有4辆侦察车和20辆M21半履带卡车以及1门35毫米反坦克炮(即英军的6磅炮)。
魏特曼可不了解这些情况,他通过村边的麦田直插入175号公路,正好楔入英军团部的车队中。进入公路后,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可也被吓了一跳。原来离他最近的英军侦察车就在其右侧15米的地方(刚才由于灌木丛的遮掩,谁都没有发现对方),而左侧200米,几辆坦克的炮口正对着他的坦克。英军同样大吃一惊,他们也没想到这附近竟有德军装甲部队。而且是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
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魏特曼首先反应过来:侦察车不足为惧,首先要干掉左边对其构成威胁的几辆坦克。于是,“虎”式迅速左转,炮塔则转得更快,博比没有瞄准,凭感觉就打出了第1发88毫米炮弹。转眼间,英军当头的M5A1被打得粉粹,而“克伦威尔”坦克似乎还没有装弹,只是静静地用炮口瞪着冲过来的“虎”式。88炮“咚——咚——咚”连续几炮,3辆“克伦威尔”的“眼睛”都闭上了。英军团部参谋亚当斯上尉坐在最后1辆“克伦威尔”上,他令坦克急速后退,躲入路旁的废墟中。
魏特曼发现有一辆英军坦克逃逸,但却不知道它就藏匿在附近,他继续前冲,正好路过亚当斯上尉的坦克面前,亚当斯没有反应过来,眼睁睁看着“虎”式薄弱的侧装甲从自己身旁掠过,失去了最佳的反击机会,当然也就成全了魏特曼继续创下惊人的战绩。
魏特曼加速向西开,他怕那些英国侦察车上的步兵追过来,因为在巷战中,坦克从步兵身上捞不到便宜。可当他行驶到街道拐弯处时,突然发现一队英军坦克正在前方150米处的路旁停靠,其中还有“长鼻子”的“萤火虫”坦克。“虎”式的前装甲可以不在乎“克伦威尔”的75毫米短身管主炮,但“萤火虫”的76毫米长身管主炮在如此距离上击穿他的战车却是轻而易举。
“掉头!掉头!”魏特曼声嘶力竭地大喊着,“虎”式拖动着56吨的笨重身躯掉头而去。就在这时,一发“荧火虫”的76毫米炮弹打在其炮塔左侧,幸好射入角太小而被弹飞了。魏特曼一身冷汗,他知道在此多耽误1秒钟,都会有致命的危险,因为对方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自己的“虎”式根本跑不过“荧火虫”。
冤家路窄,魏特曼的坦克刚刚转过身来,亚当斯驾驶的“克伦威尔”也从藏身处钻了出来,双方一打照面。都是手疾眼快,几乎同时开火。但亚当斯很不幸,他的炮弹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个浅坑,可自己的坦克却被打出了一个大洞,亚当斯虽然没有死,却被震得手足发麻,他踉跄地跳出“座骑”,跑向路边。
魏特曼继续东撤,他考虑身后有英军多辆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说不定还有反坦克炮。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驻地,把其它坦克招呼过来。于是他让“虎”式从一个缺口开出了公路,准备从北面绕到东面,再折回营地,以避开所有危险。
其实情况并不如魏特曼想像的可怕,英军B连的坦克并没有追击他,因为他们认为村子里也许还有多辆德军坦克,所以不敢冒然进行巷战;英军团部的37毫米反坦克炮架好了,步兵也下车进入了阵位,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没有想到魏特曼会从路边麦田绕到其侧面。
魏特曼也没想到,他的小迂回却绕出大战果。英军停在路边的车辆就像一排标靶暴露在其右侧,他将炮塔转向3点钟方向,88炮开始了精确的点射。英军的侦察车、反坦克炮、半履带车在路旁倾刻化成了灰烬,175号公路成为令人恐惧的战车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军之后,又发现了位于213高地上的英军A连。A连当然也发现了公路上的情况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将炮口对向公路,继续犯着与牺牲的战友们相同的错误。
魏特曼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继续经麦田向东开,A连的所有坦克的侧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荧火虫”、“谢尔曼”以及“克伦威尔”的正面装甲本来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毫米炮(即使在1500米远的距离),现在的距离却不到250米,而且A连在明处(开阔高地),魏特曼在暗处(灌木丛后的麦田里)。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结果是总计23辆上述坦克在此遭到摧毁。
此时,波卡基村以东已无英军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决定不回驻地了,他要杀个回马***——到村中继续攻击英军B连。他沿着175号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刚刚制造的钢铁残骸,不过此时,他无暇回味这一切,因为前面的村庄里正潜伏着杀机。
果然,当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时,亚当斯已经徒步跑回B连,战友们一见到他,还和他开玩笑:“上尉,你刚才是不是教训了‘虎’式坦克?”“白痴!团部已经被打光了,快通知A连,要小心。”
通讯兵赶紧用无线电呼叫A连,但沓无音讯。英军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开始布署。
为了不与“虎”式发生正面冲突,它们在公路旁的楼房间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时“萤火虫”和“克伦威尔”也都开进了断墙残壁之中以便隐蔽,这样也有利于攻击德国坦克的侧面。
魏特曼行驶不到200米,营部呼叫他:“231车,我们已进入村庄支援你,请加入编队。”德军第1连的4辆“虎”式、2辆***坦克G型沿着与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条街道驶入了175号公路,另外2辆“虎”式从岔道向村内迂回。此时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逆转,胜负天平开始向德军倾斜。但魏特曼眼前一闪,一发反坦克炮弹打在了车首,虽然这一击并不致命,但“虎”式却偏向路边,紧接着又是“轰”地一声,另一发炮弹打断了它的履带,魏特曼的战车嘎然而止。从此时起,他由主角退居为观众。
几辆德军坦克仍向前疾驰,而几辆英军坦克却躲在墙角暗喜,因为他们报仇的机会降临了。
132号“虎”式刚刚开入射界,2辆“荧火虫”和1辆“克伦威尔”的火炮同时冒出了火光,3发炮弹将这辆“虎”式打瘫,131号“虎”式又从伙伴身旁冲了过去,其车组成员认为132号车虽被炸毁,可它的驱壳正好封住了敌人的射界,但他们没有想到,前面还有几门反坦克炮呢。结果,131号的炮塔被打飞了十几米远,紧踞其后的“虎”式和***坦克也都被击毁在波村中央。
战斗僵持到傍晚,双方残存的坦克逐步退出战场,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战车的坦克兵在街头巷尾你争我夺。此时,英国的12架“暴风”式战斗机赶来,将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
6月13日的波村之战,英军共损失27辆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这些全是魏特曼一人包办的,德军其余坦克却在没有一个战果的情况下被悉数击毁。
1944年当魏特曼获得骑士十字勋时和他的坦克乘员在他们那辆炮管上绘有88个死亡圈的“虎”Ⅰ型坦克前合影。
画家笔下的这幅照片(其余四位成员没有绘入)
今天的思考
按常规,波村这一仗不应出现这样的戏剧性结果。我们今天认真地分析一下,应当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首先从英军的角度分析:
1、魏特曼单车入村时,英军并非毫不知觉。当时其团部侦察车距“虎”式仅15米,即使慑于该型坦克的成力,也应立即派步兵跟踪其去向。退一步说,还可以迅速用无线电通知B连,以便阻击;
2、亚当斯上尉驾驶团部第4辆“克伦威尔”脱逃后,虽没有抓住“虎”式第一次通过的机会而攻击其侧装甲,也应在“虎”式刚刚开过后迅速冲出路面攻击其同样薄弱的后部。以“克伦威尔”的灵敏机动性,从这种位置取胜笨重的“虎”式并非难事。可他却再次贻误战机,等到魏特曼转身后才驶出隐蔽处,与“虎”式打对头战,岂不自寻晦气;
3、英B连发现“虎”式后,即使因不明敌情或避免巷战而不进行追击,也应迅速通知A连掉头,以成夹击之势。当时A、B两连已成分隔之势,互相通告威胁是战场上最基本的常识。
  再从德军的角度看:
1、魏特曼被击中前的表现很出色,判断也很合理。但他被击中后,已可确定英军在村中设下了埋伏,却未提醒同伴规避或迂回进攻。若把所有“虎”式坦克拉到213高地上,凭借其强大的远程火力和厚重的正面装甲,完全可以无损失地阻滞英军于波村,何必冒险巷战呢?
2、魏特曼在战斗中打得兴起。但他似乎忘了进村的目的是侦察,应该及时向本部通知敌情。如果德军第1连及早支援,趁当时英军迟顿之机,也许可以全部肃清村中英军。试想,假如魏特曼打得不顺手而被中途击毁,其本部对波村情况岂不还是一无所知。
波卡基村的战斗故事之所以成为装甲作战的好教材,不仅是因为其战斗过程令军事迷大呼过瘾,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不得不深刻地反思战术、战法运用的道理。
魏特曼后来随第101重装甲营残部后撤,在1944年8月7日12时47分,于盟军合围法莱斯的战役中丧生,时年30岁。他从1939年参战以来共击毁对方坦克和其它车辆132部,列德军坦克王牌首位。此人以前很长时间都驾驶Sd.Kfz.231式8轮侦察车和三号突击炮,培养出极强的近战技巧,由波村之战可领略其作战风格。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联大将崔可夫仔细观察了被缴获的“虎”式坦克后,不无感慨他说:“坦率地讲希特勒的确有理由相忆凭借这种坦克可以打赢这场战役”。
“克伦威尔”坦克是英军在二战中后期投入使用的巡洋坦克。它所装备的75毫米39倍口径火炮对德军坦克威胁不大不,但由于其发动机功率达到600马力,单位功率为22马力/吨,故机动性非常好,公路时速可达65千米。“克伦威尔”坦克与苏联的T-34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因为它们的设计原型都源自于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
英国“荧火虫”坦克是在美国“谢尔曼”M4A3坦克基础上更换了英制76毫米58倍口径高初速火炮(即17磅炮)而成的。它克服了“谢尔曼”火力不足的缺点。因其炮管很长故被德军戏称为“长鼻子”。“荧火虫”是当时英军极少的可以与德国“虎”式或“豹”式坦克对抗的武器。
Michael Wittma 米歇尔·魏特曼
(1914年4月22日 - 1944年8月8日)
"He was a fighter in every way, he lived and breathed action."
“无论从什么意义来说他都是一位斗士,他生活和呼吸在战斗中。”
——武装党卫队一级上将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在魏特曼死后的致词
武装党卫队上尉米歇尔·魏特曼可以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和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他于1914年4月22日出生在Hight Palatinat的Vogelthal ,是一个本地农民约翰?魏特曼的儿子。1934年2月1日,他参加了 Reichsarbeitdie t(简称RAD-德国劳动军团),并一直待到7月。1934年10月30日,他作为一名列兵加入了德国国防军第19步兵团,1936年9月30日退伍时是一名军士。不久以后的1937年4月5日,米歇尔·魏特曼加入了精锐的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ei tandarteSSAdolfHitler,简称LSSAH)92团第一连。1937年晚些时候,他接受了Sd.Kfz.222(一种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的驾驶培训,随后又掌握了Sd.Kfz.232(一种六轮重型装甲侦察车)的驾驶技术,整个培训过程中他显示出了一个优秀驾驶员的素质。随后他加入了LSSAH第17连(装甲侦察连)。1938年夏季该部缩编为一个排。1939年9月,魏特曼作为一名LSSAH侦察部队的军士指挥着Sd.Kfz.232参加了波兰战役。
1939年10月,米歇尔?魏特曼来到柏林的LSSAH第5装甲连报到,当时那是一个突击炮培训“学校”。1940年2月,他加入了新成立的LSSAH(当时为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建制)突击炮营,装备3式突击炮A型(StugIII Ausf A)。调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作为一名军士,已经拥有三年驾驶装甲车辆的经验。同时,米歇尔?魏特曼也在那里认识了几位未来的坦克尖子,如汉斯·菲利普森Ha es Phili en,赫尔穆特·温道夫Helmut Wendorff,阿尔福雷德·冈瑟尔Alfred Guether以及其它一些人,并与他们成为了好友。1941年初米歇尔·魏特曼在巴尔干战役开始了他的坦克战斗历程,在希腊时他指挥着LSSAH突击炮营的一个排(该排均装备3式突击炮A型),跟随着大部队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在那儿一直待到41年中,随后在6月11日与整个LSSAH(当时已整编为师建制)一起调往东线加入南方集团军群,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作战。6月22日开战后,LSSAH师被投入俄国南部战线,向基辅攻击前进。米歇尔·魏特曼于41年7月12日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后来不久他在战斗中负伤但仍坚持留在部队,并因此获得了负伤纪念章。1941年9月8日,他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奖章,当时他正在罗斯托夫地域作战。该作战结束后他因在一次战斗中击毁六辆苏军坦克而获得了坦克突击纪念章,同时被晋升为军士长。直至1942年6月,他都和他的部队一起在俄国战斗。1942年6月5日由于一贯的杰出表现,他作为军官候补生来到了巴伐利亚的武装党卫队军官训练营参加培训。1942年9月5日毕业时他取得了坦克教员的资格。
1942年秋季,第一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摩托化步兵师整编为一个装甲掷弹兵师(机械化步兵师),同时它的第13连开始装备PzKpfw VI “虎式”坦克。该连培训地点先是在德国的Padeborn,后来又到法国的Ploermel。1943年1月底LSSAH师回到东线,当时第13连连长是武装党卫队上尉海因茨·克林Heinz Kling。
1942年12月21日,魏特曼晋升武装党卫队少尉并在24日向第13连报到。但他开始并没有得到虎式坦克的指挥权,而是受命指挥一个3式L/M型坦克(Panzer III Ausf L/M)排,任务是保护虎式坦克的后方,对付敌步兵和反坦克炮阵地以及其他障碍物(如果你看过“PanzerVon!”的话,是不是跟某人的经历很象啊?)。1943年早春,米歇尔·魏特曼终于如其所愿的离开了这个支援排,加入了虎式指挥官的行列。1943年7月5日,魏特曼在“卫城”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中开始了其虎式指挥官的传奇经历。LSSAH师被投入到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翼,是进攻的中坚力量之一。作战的第一天,魏特曼就摧毁了两门反坦克炮和13辆T34坦克,将赫尔穆特?温道夫的坦克排从困境中解救出来。7月7日、8日两天魏特曼又干掉了2辆T34,2辆SU-122自行火炮以及3辆T-60/70轻型坦克。7月12日,他又打掉了8辆苏军坦克、3门反坦克炮,还消灭了一个炮兵阵地。该作战于1943年7月17日结束,双方在包括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地域的激烈战斗中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这段不长的时间内米歇尔·魏特曼取得了摧毁30辆苏军坦克和28门火炮的骄人战绩。1943年7月29日,第13坦克连改编成为LSSAH师直属的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schwere SS Panzer Abteilungen 101),并在1943年8月前往意大利进行整编和担任预备队任务。
1943年10月,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掷弹兵师整编为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
在该营魏特曼的虎式坦克编号为1331,他与该营的另外一些坦克尖子如弗郎茨·斯道德格Franz Staudegger (坦克编号1325),赫尔穆特·温道夫(坦克编号1321) 和尤根·布兰特Juegen Brandt(坦克编号1334)一起都在营长武装党卫队上尉海因茨·克林(坦克编号1301)的指挥下作战。1943年10月,在苏军开始其秋季攻势以后,LSSAH师回到了东线的基辅地域。同时魏特曼的虎式坦克编号变为S21,尤根·布兰特的S24号虎式坦克也归他指挥。10月13日,魏特曼的虎式敲掉了20辆T34,外加23门步兵炮和反坦克炮。直到那年12月,他在无数次的大小战斗中将其战绩逐步提高。
1944年1月13日,米歇尔?魏特曼由于其为祖国战斗时的杰出表现而获颁骑士十字勋章。“
从1943年7月到1944年1月初他共摧毁了56辆敌人的装甲车辆
,其中包括了T34和超重型自行火炮。1月8日和9日他和他的排一起制止和粉碎了一个苏联坦克旅突围的尝试,在那次战斗中他击毁了十辆以上的敌人车辆。1月13日,他又击毁了13辆T34和3辆超重型自行火炮。他的总战绩已经上升到8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引自1944年1月13日的德国广播。1944年1月15(16?)日,他的炮手鲍比·沃尔Balthasar (Bo y) Woll 也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鲍比是个超一流的炮手,他甚至能在移动中击中目标(现在可能没什么,但二战时的坦克不具备火炮稳定系统、激光测距仪、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等先进装置,一般射击时均需停车来瞄准,否则不知道炮弹会飞到哪里去了,除非瞎猫碰到死耗子)。
1月20日,魏特曼获得了武装党卫队中尉军衔。两周以后的1月30日,米歇尔·魏特曼接到了发自希特勒本人的如下电报:
“作为对你为德国人民的将来而作战时表现出的英勇行为的深深感谢,我现在将第
380枚授予德国武装力量成员的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颁发给你。
阿道夫·希特勒”
1944年2月2日,魏特曼在东普鲁士的“狼巢”从元首本人手中接过了这枚骑士十字勋章。
魏特曼的S04号虎式坦克和他的乘员组(从左至右):
武装党卫队少尉米歇尔·魏特曼,
武装党卫队中士鲍比·沃尔,
武装党卫队装甲兵
瓦尔纳·伊瑞冈
Werner Irrgang,
武装党卫队装甲兵
赛普·罗斯那
Se Roe er,
武装党卫队下士
尤根·施密特
Euegen Schmidt。
令人自豪的
88个白色的“死亡圈”
88个白色的“死亡圈”是为了这张照片的拍摄而涂上去的。1944年2月28日时,魏特曼所在的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共有5位“铁十字骑士”(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除了他和沃尔外,其他三位是:营长武装党卫队上尉克林,武装党卫队少尉斯道德格和武装党卫队少尉温道夫。只有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上加了橡树叶。1944年2月29日到3月2日,该营大部被运往比利时的Mo 。运送途中,魏特曼接过了101营2连的指挥权。他在离开东线时对那里的战斗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苏军的反坦克炮较之坦克更难对付,也更有战术价值(恐怕他也没想到他不会再回东线了)。3月1日,他与希格达·鲍姆斯特(Hildegard Burmester)***结婚,证婚人就是他的炮手鲍比·沃尔。
魏特曼与希格达·鲍姆斯特的结婚照(他这时和在虎式坦克上一样帅)
那时候,纳粹的宣传机器已经把他塑造成一个超级的德国国家英雄,他的画像随处可见(不会比元首多吧^_^,不过他的确很上镜)。1944年4月,魏特曼访问了卡赛尔的亨舍尔工厂,向工人们表达了对他们从事制造虎式坦克这一伟大工作的感激之情。在那里时,他还亲自探察了E型晚期型号虎1坦克的生产线。1944年5月,魏特曼回到第101重型坦克营,当时驻地为法国诺曼底地区的Lisieux。
当时鲍比·沃尔(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奖章和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已经获得了另一辆虎式坦克的指挥权,离开了他的乘员组。沃尔参加了诺曼底战役,并在一次空袭中受伤,在医院一直待到1945年3月。后来又回到西线参加最后的几场战斗,他在战争中活了下来,战后成了一名电工,于1996年去世。
LSSAH师当时是西线装甲预备队的一部分,该预备队还包括第12武装党卫队“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和国防军精锐的“勒尔”装甲师。那时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的营长是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Heinz von Westernhagen (坦克编号007),第1连连长是武装党卫队上尉默比斯Mobius。在D-Day(1944年6月6日),魏特曼的座车换成了一辆新的晚期生产型虎1坦克(坦克编号205)。6月6日到12日,第101重型坦克营向诺曼底前线移动(尽管它已在诺曼底地区,但道路情况和盟军的空中优势使前进变得十分困难),魏特曼的第2连在盟军的空中打击下只剩下6辆虎式坦克。该连和第12武装党卫队 “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和“勒尔”装甲师当时都归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指挥。6月13日,Bayeux 地区的激战开始了。魏特曼的连队当时在卡昂 Caen 地区的一个小村波卡基村 Villiers-Bocage,在那里的213高地他和他的连队一起摧毁了整个英国第7装甲师第4团(伦敦自由民郡团4th County of London Yeomanry Regiment),使英军突破前进的企图化为乌有。
“魏特曼在波卡基村”
诺曼底登陆一周后的1944年6月13日,在盟军的反复空袭下,魏特曼指挥的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第2连从Beauvais到波卡基村时只剩下了4辆虎式和1辆4式坦克。他们位于213高地附近,接到的任务是制止英国第7装甲师(北非战役时著名的“沙漠之鼠”)的前进(据信他们会穿过村子),保卫德军的侧翼(背后是“勒尔”装甲师)和维持到卡昂的道路畅通。早上8点,他的坦克连盯上了一个正在波卡基村附近一条下凹的公路上前进的英军装甲纵队,魏特曼等到车队离他不到100米时才开火,而且首先击毁了第一辆和最后一辆车辆,堵塞了英军逃离的道路。在一个小树丛的掩护下,魏特曼先把英军打头的一辆半履带车炸翻,然后是最后一辆,接着挨个用88毫米炮替一片混乱的英军车辆“点名”。在这紧张而刺激的短短5分钟内,魏特曼的连将25辆第7装甲师22装甲旅第4伦敦团(外号“快***手Shar hooters”,结果是挨打能手)的“克伦威尔”和“萤火虫**”坦克送上了天,还有28辆其他车辆***(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式运输车),自己却毫无损伤。同时,他指挥下的另3辆虎式和那辆4式坦克在213高地上为他提供了火力支援,8辆来自第101重型坦克营第1连的坦克冲进了波卡基村攻击英军的另一个纵队。在接下来的街道巷战中,魏特曼的“老虎”履带让一门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57毫米口径)敲掉了,整个乘员组被迫撤离了坦克,在那场战斗中还有两辆虎式坦克也毁于这种火炮。但到晚上时,波卡基村回到了德军手中,英军在这场战斗***损失25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 14辆“布伦”式运输车,还有几百名士兵。第101重型坦克营在波卡基村损失了六辆宝贵的“老虎”,换来的是英军在以后的进攻中都变得小心翼翼,看见任何被怀疑为“虎式”的目标就呼叫空军。可以说魏特曼的进攻制止了英军穿过波卡基村进攻卡昂的努力。****
*:波卡基村战斗的过程有好几个版本,这里恐怕是对德军(魏特曼)最褒扬的一种,因为是魏特曼的小传,所以采用了,可以参见本站的另一篇介绍。作者一向认为每个人眼中的历史就象依谢尔伦的杨威利说的:“真实这种东西,就跟生日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能只因为和事实不一致,就指责是谎言”。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因为美制M4“薛尔曼”坦克的75毫米短身管炮火力不足(面对“虎式”和“豹式”时几乎毫无用处),英军将其17磅反坦克炮装上了“薛尔曼”。这种配备了76毫米长管炮的“薛尔曼”坦克被称为“薛尔曼 萤火虫Sherman Firefly”坦克,这里我就叫它“萤火虫”坦克了。英军为其每个坦克排(5辆)装备一辆“萤火虫”。美军在诺曼底战役时甚至连“萤火虫”也没有,只能依靠M10自行反坦克炮,还好德军装甲部队几乎都集中在英军正面。
***:英军的资料显示那天共损失了20辆“克伦威尔”、4辆“薛尔曼”(全是装备75毫米/17磅长管炮的“萤火虫”版本)、3辆“斯图尔特”,14辆半履带车和 14辆“布伦”式运输车(也有人称之为万能输送车,英语为Universal Carrier)
****:蒙哥马利对英国第7装甲师给予厚望,因为它的战斗经验丰富,又是跟他一起从阿拉曼开始作战的老部队,他的传记中只是简单提到了它在展开时有一个纵队在波卡基村与“虎式”坦克的激烈战斗中损失惨重。其实他希望第7装甲师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直插那时德军薄弱的后方,但事实上沙漠战的经验对小树丛中的羊肠小道和树篱间的战斗毫无用处。英国第2集团军军长登普西在战后评论这场战斗时直接得多:“第7装甲师躺在它过去的荣誉上,整个(波卡基村)战斗简直是一个耻辱”。当该师在后来7月和8月的“赛马场”、“古德伍德”和“蓝上衣”等战斗中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时,他在44年8月3日把该师师长厄斯金、师炮兵指挥官、装甲旅长一起撤了职,还包括该师所属的30军军长巴克纳。
1944年6月22日,由于米歇尔?魏特曼在波卡基村的杰出表现,他在LSSAH师首任师长、武装党卫队一级上将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的推荐下被授予带橡树叶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授勋仪式于6月25日举行,希特勒亲自的嘉奖使他成为二战德军中最“华丽”的坦克尖子。
本文内容于 2008-1-13 20:58:14 被chg9999编辑
米歇尔·魏特曼的相关资料合集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精彩推荐
本帖已赚工分:
本帖已赚金币:
----------------------------------------------
军号:689680
头衔:两手抓 两手硬
/ 排名:1192
工分:400287
/ 排名:250
本区职务:会员
2008-1-13 20:54:41
本版图片
本版热门
本版精华
大区热门
如果二战德国真的把H44和39造出来会怎样?
武装党卫队中尉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老虎”
同时他也被晋升为武装党卫队上尉,上级为他提供了一个培训学校的装甲兵教员的位置,但他拒绝了。他于7月6日返回诺曼底前线,得到了新的编号为007的“老虎”,在卡昂附近与英军继续作战。整个7月,英军不断尝试在卡昂取得突破,这周围的装甲战一直十分激烈。魏特曼与整个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一起于8月初转移到Cintheaux地区,那时德军尽全力夺回卡昂的作战已经失败了。1944年8月8日,一场新的战斗在Cintheaux附近展开,这也是米歇尔?魏特曼的最后一场战斗。中午12点55分(据当时在213号“虎式”坦克上、位于魏特曼的右后方的武装党卫队军士长H鰂linger汇报),在Cintheaux到卡昂的路上,Gaume il附近,魏特曼的“虎式”坦克被摧毁了,整个乘员组全部阵亡。由于战斗还在继续,魏特曼和他的乘员组被草草埋葬在他们的“老虎”左面,没有任何记号。
直到1983年,对于第101重型坦克营的官兵来说,是什么摧毁了魏特曼的“老虎”仍是一个谜。最常见的说法是他中了“萤火虫”坦克的埋伏,但即便如此,仍有好几支盟军部队声称这是他们的战果,包括:波兰第1装甲师、加拿大第4装甲师(加拿大的“薛尔曼”坦克手们声称他们包围了魏特曼的“老虎”并把它打成了碎片,我认为这是胡扯)以及英国第33独立装甲旅。有一位前101重型坦克营的成员记得德国官方的说法是魏特曼的“老虎”被盟军飞机的炸弹炸毁,但呈交的那张所谓魏特曼的“老虎”残骸照片(没有炮塔、火炮的身管搭在车体上)其实是在Evrecy被盟军飞机炸弹炸毁的武装党卫队少尉阿尔福雷德·冈瑟尔的“老虎”。还有许多其他说法,甚至一些不在这个区域作战的单位也声称这是他们干的。本人认为英军的“萤火虫”击毁说和英军“台风Typhoon” MkIB型战斗轰炸机发射的3英寸火箭弹击毁说是最令人信服的两种,所以将这两个版本都列载如下,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魏特曼的“老虎”007号残骸
火箭弹击毁说:
1945年,一位叫瑟格·瓦瑞因Serge Varin的人找到了“老虎”007号残骸。他之所以注意到这辆坦克主要是因为它的炮塔整个从车体上炸飞了,翻在一旁。在检查了这堆残骸后,他发现没有任何在战斗中被火炮击穿的痕迹,唯一的损害是在车体后方接近引擎处的一个大洞。经过进一步探查,瓦瑞因认为攻击只能来自空中。火箭弹击中了“老虎”的车体后方(装甲只有25毫米厚),穿透了发动机吸气装置后在内部爆炸,动力室的燃油和战斗室的弹药都被引燃,形成了二次爆炸,立即炸死了全部乘员并将炮塔从车体上炸飞。瓦瑞因将其归功于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MkIB型战斗轰炸机,当时“台风”装备了3英寸(76.2毫米)高爆火箭弹,是诺曼底德军最畏惧的武器之一,例如在1944年8月8日,“台风”击毁了高达135辆德军坦克,很可能包括这辆007号。(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恐怕也是德军迷们最容易接受的,地面上没人是魏特曼的对手嘛。还记得“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最后一辆德国坦克怎么完蛋的吗?)
“萤火虫”击毁说:
魏特曼的“老虎”007号为英国第33独立装甲旅“北安普敦Northampto hire”团A连的“萤火虫”式坦克击毁。英军埋伏着的“萤火虫”式坦克等到魏特曼指挥的三辆“老虎”接近到800米时才开火。根据A连原始战斗记录:12点20分,三辆“老虎”向A连阵地开来,分别于12点40分、12点47分、12点52分被击毁,该连没有损失。在第一辆“老虎”在12点40分被击毁后,第二辆“老虎”作了还击,随后被击中,炸成了一团火球。接着第三辆“老虎”被两发炮弹击中,起火燃烧。相信魏特曼指挥的是第二辆“老虎”,在800米的距离上被英军“萤火虫”式坦克的17磅炮击穿而诱爆车内弹药,这股强大的爆炸力将炮塔掀掉,底朝天翻在一旁。魏特曼应该不知道这个区域有“萤火虫”式坦克,否则凭他的经验绝不会这样靠近敌人。A连在8月8/9日在这个地区还观察到第12武装党卫队 “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和第101重型坦克营派出寻找魏特曼和他的虎式坦克的搜索人员。
另一份英军资料是这样记载的:由詹姆斯A.James少尉指挥的英国第33独立装甲旅“北安普敦”团A连3排(当时有4辆“薛尔曼”,其中1辆是“萤火虫”,由戈登Gordon军士指挥)注意到了三辆“老虎”在前进,戈登军士接到命令等它们靠近了再开火。在距离800吗时,他开火击毁了最后一辆虎式坦克(用了两发炮弹,据信那就是魏特曼的“老虎”007号),然后下令后退以躲避第二辆“老虎”的还击。但后退途中,座舱盖砸到了他的头上,他昏了过去。由于意识到“萤火虫”是唯一能对抗虎式坦克的力量,詹姆斯少尉离开了自己的坦克,跑到了“萤火虫”边命令炮手敲掉第二辆“老虎”。随着一发幸运的炮弹,那辆虎式坦克开始燃烧,随后的诱爆彻底毁了它。第三辆虎式坦克受到其余三辆“薛尔曼”坦克的火力干扰,无法锁定对其威胁最大的“萤火虫”,虽然短身管的75毫米炮不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但让乘员们心惊胆战还是绰绰有余的。等到“萤火虫”将炮口对准它时,命运已无法挽回了。又是两发炮弹击穿了装甲,车内弹药随之爆炸,于是这场12分钟的战斗也到此结束。(由此可见进攻有预设阵地的装甲部队多么困难,英军在卡昂如此,德军在这儿也一样。)
无论如何,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乘员组一起于1944年8月8日在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 il阵亡,而且被草草埋葬了。1983年3月,在公路改建时,007号坦克乘员组的遗体被发现了。魏特曼的牙齿记录得到了确认,同时还找到了海因里希·拉梅尔Heinrich Reimers(驾驶员)的身份牌。随后魏特曼和他的乘员组被正式埋葬在法国诺曼底地区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1944年8月8日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01重型坦克营第2连虎式坦克007号的乘员组是:
武装党卫队下士鲁道夫·“鲁迪”· 赫舍尔Rudolf "Rudi" Hirschel(无线电操作员)24/1/3 - 44/8/8 (20岁),
武装党卫队军士海因里希·拉梅尔Henrich Reimers (驾驶员) 24/5/11 - 44/8/8 (20岁),
武装党卫队军士卡尔·韦格纳Karl Wagner (炮手) 20/5/31 - 44/8/8 (24岁),
武装党卫队下士冈瑟·韦伯Guether Weber (装填手) 24/12/21 - 44/8/8 (20岁),
武装党卫队上尉米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 (车长) 14/4/22 - 44/8/8 (30岁)。
魏特曼阵亡时是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01重型坦克营第2连连长。武装党卫队上尉米歇尔?魏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坦克指挥官之一,他的战友回忆道他在战斗中几乎有第六感觉,知道在哪里和怎样打击敌人。他也幸运地一直拥有一流的乘员组,能配合他的想法来作战,直到最后一天。
魏特曼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高度赞扬,而且上级对他的评价也一直很高。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为祖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直到献出生命。他的个人勇敢和机智是毋庸置疑的,他将永远在军事史(特别是装甲兵战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007号虎式坦克的乘员们在De La Cambe的墓地。请默哀!
(Eric Peytavin提供照片)
米歇尔·魏特曼 Michael Wittma 生于:
1914年4月22日在德国的Vogelthal/Oberplatz。
战斗经历
- 波兰 (1939),
- 巴尔干 (1940/41),
- 东线 (1941-1944),
- 诺曼底 (1944).
- 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奖章 (EK II and EK I),
- 骑士十字勋章 (Ritterkreuz),
- 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Eichenlaub),
- 带橡树叶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 (Schwerter)。
战绩 (击毁数):
- 141 辆坦克,
- 132 门反坦克炮。
* 大多数战绩在东线取得。
1944年8月8日在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 il阵亡。
法国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 附:德军装甲部队在诺曼底战役的损失(1944年6月1日-8月25日):
可以看出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全是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象魏特曼这样的尖子一旦失去就再也补偿不了了。 军号:689680
2008-1-13 20:55:07
魏特曼之歌
多余的话
笔者曾经按照著名的Achtung Panzer!网站的介绍翻译过魏特曼的小传,那是一位多么传奇的盖世豪杰!尽自己的努力为了所在的车组、坦克排、连队、师团直至祖国而献身,拥有极其崇高的荣誉而毫不骄傲自大。他赢得的是国家以及人民的感激,甚至还包括敌人的尊敬。他被塑造成德国“最后的希望”,但依然不能改变他谦虚的性格。一个窘迫地站在水银灯下的青年,只有和他的“老虎”在一起时,才会成为死神的化身。他是德国装甲兵这个天鹅一般美丽形象的杰出代表,但依然逃不过上演“天鹅之死”的命运……
承蒙cliff的好意,有幸拜读了魏特曼传的英文版。在他的“泥泞中的老虎”网站上,《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正逐渐与大家见面。在这里,经过与这位知己的商讨,我只想攫取几朵魏特曼一生中的小小浪花,为cliff作品中较为简略的部分作一个铺垫,使大家对这位值得尊敬的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所以,这里的故事只是他一生中的几个章节,在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后,我们开始吧……
魏特曼之歌(第一章)——英雄的黎明
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国南方人,1914年4月22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法费尔茨Oberpfalz地区拜尔林利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塔Vogelthal小村。他是一个当地农民约翰·魏特曼(Joha Wittma )及妻子乌苏拉(Ursula)的五个儿女之一。和他的兄弟小约翰及三个姐妹弗郎西斯卡(Franziska)、安妮(A i)和谢瑞莎(Theresa)一起,年轻的米歇尔·魏特曼有着一个相当普通的早期生活。他接受了洗礼,是一个还算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你熟悉纳粹德国史的话,会知道其后国社党在思想领域方面与天主教会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想必那时这位老兄也一定挺痛苦的)。在与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经营农场之前,魏特曼完成了小学和初级中学(他的学历是secondary school,也许翻译成高小毕业更合适?)的学业。老约翰·魏特曼买下和售出过一些农场,在20年代初他们家最终离开了福格塔村。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
Freiwillige Arbeitsdie t
,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
Reichs Arbeitsdie t
,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
FAD的成员
RAD的官员
“这些青年参与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公益组织,但是只要战争需要,他们手中用来建设
的铁铲立即就变成制造死亡的武器。”
毫无疑问,军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体验,但米歇尔·魏特曼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这里不断重复的还是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每天的早操、军训和时常进行的演习,对将魏特曼这样的年轻人从农田里的庄稼汉、初出校门的学生或是城市里的小混混转变成为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身体强壮、素质一流的士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明了光凭自己是不能获得胜利的,这对一支高效的、组织完善的战斗部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军事项目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培训和演练,直到部队中的每一份子都达标为止。
国防军步兵好奇的打量Pzkpfw I坦克A型,由于物资缺乏,步兵们穿着1915型野战服。
也就是在那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坦克(Panzer)。尽管只是一些6吨的小爬虫(Pzkpfw I),他和他的同志们还是被吸引了过去。这些钢铁小怪物们非常像魏特曼和他的父亲、兄弟一起在农场里摆弄过的那些农机,只是拥有了武器。同时他还学到了许多步兵反坦克战技巧,以及坦克的长处和缺点,相信这对他的未来生涯也不无助益。他在第10步兵连一直服役到1936年9月底,退役时军衔为代理下士。他在退伍后来到了Ingolstadt城,并于1936年10月在相邻的Reichertshofen镇找到了一份铁路工人的工作。同时他也对加入党卫队产生了兴趣,但与cliff的描写不同,我这里的资料显示魏特曼显然对党卫队的良好福利更感兴趣,而不是有关纯正雅利安人的理论或是那身酷极了的黑色制服!无论如何,他在当年10月1日递交了申请。
魏特曼之歌(第二章)——
SS突击炮英豪
当年仅22岁的魏特曼申请参加党卫队时,SS在各方面、特别是身体检查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直到1937年4月1日,在他递交申请六个月以后,才被批准加入SS-Verfugungstru e(SS-VT),即党卫军的军事分队,后来又有了新的名字--武装党卫队(Waffen-SS)。作为精锐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7中队的一名新兵,他于4月5日来到柏林著名的党卫队Lichterfelde兵营接受进一步培训。该旗队(经常简写为LSSAH或LAH)由元首的贴身警卫分队发展而来,在选择队员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老爹"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Josef 'Se ' Dietrich)是它的创建者,但就连他自己都不禁抱怨起那些荒谬的规矩来(说句老实话:元首本人是肯定不会合格的:-)。尽管小魏身高基本合格、头发也是金色的、"雅利安纯血统"还算凑和(血统方面的考证可是纳粹最擅长的专业喔^_^),如果想接受最高一级的士兵培训还是没资格--身高没到1米8!
刚加入党卫队时满脸稚气的魏特曼
不过LSSAH部队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接触装甲车辆的机会, 原本就对此充满兴趣的魏特曼当然不会放过。他受训成为了一名装甲车车组成员,在那时的主要装甲车辆SdKfz 222四轮和SdKfz 232六轮装甲车上工作。在与这些车辆足足打了两年多交道后,他终于迎来了大战的爆发。武装党卫队下士魏特曼在波兰战役中先是一名SdKfz 222的驾驶员,后来又成为车长。
随着法国战役的结束,德军"天下无敌"的形象深入了每个人的心底。洋洋得意地驻扎在占领区的LSSAH得到了一些新装备,其中就有六辆StuG III A型突击炮。尽管只装备了一门24倍口径的75mm KwK短身管主炮,但StuG III在火力、机动、防护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SdKfz 222。身为机械爱好者的魏特曼在Metz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钢铁怪物,一番打量、检查之后,他立即向连长要求加入新的突击炮部队。经过申请、考核等流程后,他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其中一辆突击炮的车长,还获得了自己挑选其余三位车组成员的特权。因为当时在他的部队里没有人有在StuG III上服务的经验,于是魏特曼挑选了三位可以称之为一流的成员:炮手林克(Klinck)、一名曾经在Pzkpfw I和Pzkpfw II式坦克上服务过的老兵;驾驶员克罗登霍夫(Koldenhorf);还有装填手彼得森(Petersen)。
StuG III突击炮的培训非常紧张,教官们尽量使气氛显得逼真。包括野战维修常识、基本战术技巧等方面均有涉猎。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必须熟悉他们车辆的每一个细节,甚至需要在任何必要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车辆保养、部件拆卸、故障排除等困难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牢记各种装备规范和野战维修操作规程,使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快速而安全地对付车辆本身出现的问题。由于突击炮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步兵作战(但后期越来越多地执行反坦克任务),基本战术培训中很强调每个车组成员都必须明白他们的周围遍布着己方人员,每一次移动、开火都先要先考虑到支援步兵的利益,一定要保持与他们的协同,决不允许出现由于己方原因而造成的步兵伤亡的场景!
1940年后期突击炮的培训结束了,跃跃欲试的魏特曼车组苦于缺乏战斗机会,只能反复在营房里摩拳擦掌。到了1941年4月,用武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巴尔干战役爆发。那时的LAH旅是德军的装甲矛头之一,与国防军兄弟部队合作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大获全胜。魏特曼在StuG III突击炮上第一次获得了战斗经验,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与著名的SS掷弹兵指挥官武装党卫队少校库特·"装甲"·梅耶(Kurt 'Panzer' Meyer)合作。希腊的多山地型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路面条件差、视野受到限制等等使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与那位传奇人物的合作也使他们更进一步领会到如何进行步坦协同作战的要领。
时年27岁的魏特曼军士在希腊的留影,应该是在1941年晚春
三周的闪电战结束后,LAH旅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行整修,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作战作准备。那是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魏特曼不禁陶醉在其中。但仅仅过了两个月,那片东方的大地就在召唤他了。我们即将看到一位英雄的传奇像流星一般跃出地平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东线的斗争被德国宣传机构吹嘘成"当代十字军对布尔什维克魔鬼",这当然令人嗤之以鼻。但双方在生死搏斗中都显示了惊人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将战争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大批杰出人物也随之出现在战场上,其中之一无疑就是米歇尔·魏特曼。
LAH旅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目标是夺取大粮仓乌克兰,还有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等等,当然还有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德军最高统帅部严重低估了苏军的实力,但惊人的胜利还是鼓舞了入侵军队。7月初,德军已深入乌克兰,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其中魏特曼的StuG III突击炮也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魏特曼在65.5高地
1941年7月12日,魏特曼的StuG III被派往一个被命名为"65.5高地"的制高点(实际上是个小山丘)。在险些一头栽进一条深沟之后,他们来到了最高处。魏特曼的炮手林克下士注意到了有一队苏军坦克正在迅速接近,他们于是更换了一个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视野,随即发现了共有18辆苏军T34/76坦克迎面开来,一群六辆、另一群十二辆。魏特曼命令他的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把车开到高地的左面,准备不顾以寡敌众的实际局面,迎头攻击苏军坦克群。他所能依赖的只有袭击的突然性和对自己车组素质的坚定信心。在对大家鼓励了几句之后,他下令根据苏军来的方向再次改变伏击位置。
没过一会儿,第一辆T34/76就迎面撞上了StuG III的炮口。林克下士只用了一发75毫米穿甲弹就了结了它,与之配合密切的克罗登霍夫下士深知在一辆没有回转炮塔的突击炮上驾驶员所肩负的重任,发挥了其熟练的技巧,迅速使车辆转而面对了第二辆还没搞清楚情况的T34/76,转眼之间林克下士就让它化作了一团火球。彼得森下士迅速将下一发穿甲弹送入75mm KwK主炮滚烫而油腻的炮膛,同时魏特曼下令全速向前以躲避苏军的回击。随着一发近失弹掠过车体,StuG III一头冲进了一个小树林,魏特曼需要在那里躲避一下以判断形势,计划下一次攻击。由于视野不佳,他离开了指挥塔,徒步前去侦察苏军情况。
不久他就在附近又找到了一辆T34/76,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经过观察确定似乎没人注意到他后,转身悄悄离开,想快些回到自己的车上。但不幸的是他判断失误,才走出几步就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他身旁响起。当他从漫天尘土中爬起身来回头张望时,却惊异地发现面前是一辆被彻底摧毁的T34/76,它的整个炮塔已经从底座上震离,翻倒在旁边的地面上,破损的炮管就像一根旗杆似的指向天空。炮手林克下士敏锐的观察、寻找战机的主动性和精准的射击准确性在此显露无疑:他及时注意到了苏军坦克的出现,在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的情况下,他凭借更胜一筹的射术拯救了他的车长。爬回指挥塔的的魏特曼第一次称赞了他的炮手。
随后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辆敌军坦克,但这次林克下士的射击偏离了目标,苏军的两发炮弹也没打中魏特曼的突击炮。小魏指挥他的战车避开敌人,从后方接近另一辆苏军坦克。克罗登霍夫下士将马巴赫引擎加大到最大马力,熟练地使车辆出现在最佳射击位置,林克下士很快地将第四辆苏军坦克送回了老家。
魏特曼指挥车辆来到一条小河沟附近躲避起来,然后与乘员们特别是克罗登霍夫下士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魏特曼在地图上指出了他在早些时候看到的另三辆坦克的位置,大家决定前去袭击它们。进行了一小番搜索后,魏特曼发现它们就在高地顶部停着,但引擎依然还在运转。克罗登霍夫驾驶战车从侧方接近它们,在500米的距离上林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技巧,只用一发穿甲弹就结果了位于最后面的那辆苏军坦克。
其余两辆坦克迅速将主炮转向他们,克罗登霍夫同时也拼命操控着突击炮以达到射击位置。林克果断开火,但炮弹却从苏军坦克的装甲上弹起。彼得森像个超人似的搬动着炮弹,使林克能迅速给这辆坦克补上一炮。炮弹准确命中车体机***附近,使T34/76的炮塔也歪向一边,看上去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就在同一时刻,第三辆苏军坦克决定脱离战斗,向旁边快速逃走。于是魏特曼车组开始转向以捕捉目标,突然第二辆T34/76的炮塔开始回转,它又活过来了!幸好突击炮还没完成转向,随着魏特曼的口令,彼得森迅速把一发穿甲弹装填进炮膛,克罗登霍夫操纵着战车进行全速掉头,林克抓住了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准确地命中对手,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使它成为了另一团火球,火光中可以见到T34的乘员纷纷跳车逃生。在这天的战斗中已经显示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的魏特曼车组在此时又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一面:战斗中果敢冷静的武装党卫队军士魏特曼在确保周围的敌人已经退走之后下令帮助扑灭苏军士兵身上的火焰,在发现他们烧伤严重时又带头拿出了自己的铺盖把他们包裹起来以减轻其痛苦。
就在那天晚上,魏特曼因其指挥突击炮在白天的战斗中单独击毁六辆苏军T34坦克的战绩而从兴高采烈的"老爹"迪特里希手中接过了他的第一枚军功章--二级铁十字奖章。迪特里希随即问起这位年轻的功臣有什么特别要求,得到的回答是:"我希望那三个被烧伤的俄国坦克兵获得最好的治疗。"这位新出炉的"大人物"随后回到他的车组中间,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从那天起,一位真正的英雄诞生了!
米歇尔·魏特曼由于其在65.5高地上的英勇行为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奖章。摄于授勋仪式后不久,左侧是魏特曼,后面是他的StuG III,呢称"Buzzard"
随后的几个月里德军继续取得胜利,每个人都充满了乐观情绪。魏特曼随LAH旅参加了乌曼会战,并在8月初第一次负伤,伤口主要在头部和脸部。他伤得并不重,但还是在8月末左右获得了黑色的负伤纪念章。9月初LAH旅突破了第聂伯河,魏特曼因为在渡河后的Nogai草原地区战斗中表现英勇而在9月8日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奖章。看起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德军大部队突向克里米亚半岛……
9月底魏特曼又一次遭到命运女神的眷顾:他的突击炮正与"装甲"梅耶的掷弹兵一起向Isthmus进军时,面前出现了一个缓慢移动的大羊群。在任何人发出一点声音之前,一头羊突然踩上了一颗地雷,于是所有的羊都开始四处乱跑,结果是一场大屠杀。这些羊无疑拯救了魏特曼和他那些正在进入雷场的战友们,可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苏军就趁最后一声爆炸声还在天空回响之际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进攻。LAH旅没有恋战,迅速撤退至一个叫作Melitopol的克里米亚小镇等待增援。
当晚苏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夜袭,双方混作一团。魏特曼的精锐车组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们的过人本领:面对在夜间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其面前的一辆T34/76坦克,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如闪电一般操控着StuG III就位,使林克下士再现其卓越的射击技巧--只用一发炮弹就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结果了对手。在夜幕中一头躲进一个小树丛之后,魏特曼再次离车进行步行侦察。这次他却迎头撞上了两个苏军反坦克炮组,于是他一边躲避着子弹,一边没命地逃跑,躲避着那些追上来的步兵们。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他终于联系上了"装甲"梅耶,两人一致决定--快逃!于是魏特曼和他的"Buzzard"(突击炮的昵称)象魔鬼在其后追赶似的飞奔出了敌人的火力范围。
魏特曼部队的突击炮在苏联的留影,后面是装甲梅耶(被挡住了)
在那些日子里,类似的战斗层出不穷,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坚强,双方围绕Perekop地区进行反复争夺。10月8日,魏特曼又一次负伤--腿部伤势较重,同时头部和脸部也再次被伤及,于是他在医院里呆了两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级推荐他为军官培训的候选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先是深秋的泥泞雨季,随后是突然的降温--俄国的冬天就象斯大林的秘密武器,严重打击了准备不足的德军。许多士兵因冻伤而截肢,甚至冻死在雪地里。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凭借突击炮的保护尚不至于出现冻伤,但依然有很多麻烦。就连接触车体外表都很危险,搞不好就要被撕去一层皮。引擎在如此低温下也出现了不能启动等状况,需要比平时多得多的保养时间,而这种露天工作无疑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
但德军仍尽了最后一点努力来获取胜利:1941年11月20日LAH旅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了罗斯托夫,到达了高加索的大门。就在那时魏特曼获得了银制坦克突击奖章和武装党卫队军士长军衔。他们在夺取罗斯托夫8天以后就被赶了出来,一面迎击着苏军的反击,一面与冰雪做着搏斗,终于稳定了战线。从年底到来年5月,魏特曼都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在俄国南部战斗,直到军官培训的通知终于到达。于是他在6月结束了在StuG III突击炮上的成功经历,回到了德国,为成为一名武装党卫队军官做准备。 军号:689680
2008-1-13 20:58:20
魏特曼之歌(第四章)——8月8日,一去不回……
每个人都能有配得上自己的死亡吗?巴顿将军曾经希望被战场上最后一场战斗中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却因车祸死在病床上;“赤红十三”海茵茨·巴尔历经百战,却在一架表演用的小飞机上因坠机摔死。
“圣托德的夜间魔鬼”海茵茨·施瑙费尔驰骋空中,竟然在地面的车祸中被油桶砸死;日本第一尖子飞行员西泽广义在空战中几乎不败,却在搭乘运输机时作为乘客被击落……还有隆美尔苦涩的死亡,维茨勒本吊在肉钩上悲惨的结局,举起手***对准自己的莫德尔……但更多的英雄们作为衰弱的老人在回忆中看着生命慢慢流逝,那一个个苍老的面容和鼎鼎大名是那么不相称……
但魏特曼远离了这一切,他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象下面那张照片——和他所有的照片一样,那么英武、彪悍,犹如战神转世。所谓的“虎式四天王”中,他和肯斯佩尔都在战时死去,留下了无数传奇。比起战后开药店的卡利乌斯和烧伤后脱离战场、默默回忆逝去战友的贝尔特来,他们似乎是死得其所。8月8日似乎注定是德国军队的倒霉的日子:1918年的这一天,西线前方的惨败使德军第一次出现了大批开小差的情况,后方开来的预备队被前线溃逃下来的队伍大声嘲弄,德军傲人的“铁一般的纪律”成为了笑柄,鲁登道夫不禁感叹“8月8日是德军的黑日”。谁知造化弄人,26年后德军又在这一天丧失了被称为“最后的希望”之杰出代表——米歇尔·魏特曼。
魏特曼在诺曼底身着海军U艇防火皮衣
1944年8月8日发生了什么?西方和德国的战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无数次发掘和探索。作者也被数量惊人的资料弄得头晕脑胀,举个例子说:最近在著名的Feldgrau.com网站论坛上有人宣称一位前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的成员看到魏特曼从燃烧的坦克里跳了出来,后来死于“一种奇怪的情况”(被己方误杀?被法国游击队杀死?飞机炸死?踩了地雷?),这种说法当然立刻遭到了一大堆人的“围剿”。英美史学家大力鼓吹“萤火虫”说,但不包括航空学者——他们理所当然是“台风” 战斗轰炸机火箭弹击毁说的积极拥护者,加拿大人力主加拿大“薛尔曼”坦克手们包围了魏特曼的“老虎”并把它打成了碎片,波兰人也插上一脚……(具体可参见本站的“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魏特曼就象一面奖状,是无数人用来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材料。围绕着往往是剧情高潮的“主人公之死”,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些手中相对可信的背景资料:
1944年6月25日,从元首手中接过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魏特曼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点。他像一颗明星闪耀在空中,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将只是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呢?他的英雄故事已经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一个传奇,作为前线将士、元首忠诚武士、SS骑士的杰出代表,他那黑色的英姿赢得了无数少女的芳心。但这个感到无限窘迫的内向青年在纳粹宣传媒体的疯狂吹捧之下,还是保持了他的朴素品质。他依然在前线勤奋工作,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作出战术决定;他依然是个喜欢安静的青年,在生活和战斗中的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与战友之间的同志情谊。他用他的真诚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从来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要求特权。他一直遵守自己的信条:“当陷入绝境时,我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我的车组、其次是我的排、然后是我的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魏特曼之虎”——原载于德国二战时的《信号》杂志
上级要求刚得到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和武装党卫队上尉军衔的魏特曼前往帕登堡(Paderborn)的装甲训练学校担任教官,但他不愿丢下还在诺曼底苦战的战友们。他是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提到自己的部队可能还需要他,所以希望尽快回到前线去。他7月6日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飞回前线后,受到了自己的战友们和部队首长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情况已经很糟了,7月3日到10日发起的尽全力夺回卡昂的作战失败后,德军在整个7月的余下时间和8月初一直从事防御作战。魏特曼在卡昂附近一直战斗到8月初。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战术编号“007”的虎式坦克,这原先是营长的座车。同时在8月2日,他和共同浴血奋战多年的老战友鲍比·沃尔告别,沃尔因头部负伤而被后送治疗,这也是他们的永诀。
8月8日,盟军为对付德军的大规模反扑,从德军的后方两翼发起攻击。当时魏特曼和他的坦克连配属给了具有顽强战斗精神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师长就是他在巴尔干和苏联的老搭档——库特·“装甲”·梅耶。魏特曼的车组当时由武装党卫队中士卡尔·韦格纳担任炮手、武装党卫队一等兵冈瑟·韦伯担任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中士海因里希·拉梅尔担任驾驶员、武装党卫队一等兵鲁道夫·“鲁迪”· 赫舍尔担任前机***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魏特曼自己是车长。临时组建的小小战斗群只有大约60辆车辆,包括10辆还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他们面对大约600辆盟军坦克,盟军正准备利用德军的不利态势发起进攻,一举围歼德军精锐装甲部队,行动代号为“总体战(Totalize)”。
当天魏特曼的任务是攻击Cintheaux小镇(它位于卡昂到法莱兹的N158号公路上),占领镇北侧的高地。“007”号虎式坦克于中午大约12:30出发,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就撞上了加拿大第4装甲师的一队“薛尔曼”坦克,他们也在向Cintheaux前进。88毫米炮开始怒吼,虎式坦克向着加拿大人猛扑过去……
魏特曼的007号虎式坦克(点击放大)
随后发生的一切就无人知晓了。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当天被列入了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战斗中失踪”人员名单,营长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SS中校亲自把有关魏特曼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妻子,还为她画了一张魏特曼最后一场战斗地点的草图。
1947年,未来的“虎式坦克”战斗史研究者,SS代理下士杜布斯曼(Herbert Debusma )作为一名战俘被派往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 il收集战场上还散落着的弹药以供销毁。他一共在这个地区发现了5辆被打坏或丢弃的虎式坦克以及2辆Pzkpfw IV坦克。一辆“虎式”位于从St. Aignan到Gaume il的小路上,另外4辆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每辆坦克上SS第101重型坦克营的标记都清晰可见。有一辆标有“007”数字的“老虎”整个炮塔都飞掉了,杜布斯曼知道那是营长座车,但他也知道威斯特哈根SS中校因为生病从而没有参加这里的战斗。杜布斯曼的报告是这样写的:“007号坦克位于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的那4辆坦克的最后,它的炮塔远离车体几米之外。我不能确定魏特曼SS上尉是否就在这辆车上,我听说过他从来不愿意使用指挥型的虎式坦克,因为额外的电台设备会使载弹量减少30发。从这个地点向卡昂方向的1500米之外有一辆第2连的虎式坦克,外表有些被炮火破坏的痕迹,但看上去很完整。履带部分没有任何损坏,也找不到任何发生机械故障的证据。没有发生过破坏或爆炸,而且它携带着非常充足的弹药。”
在诺曼底研究地图的魏特曼
当前线推进后,通常盟军的殡葬分队会打扫战场,使用战俘等劳动力来把各个战斗地点的遗骸收集到一个统一的地方进行正式的埋葬。许多遗体是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被匆匆埋葬的,往往没有什么正式的记号或留下完整的记录,如果这样的遗体被发掘到,通常会作为“身份不明”者被殡葬分队重新埋葬。有些这样的统一坟墓留在了一些农场上,当战后法国农场主们回到故乡、重新整理自己的产业时,许多坟墓就被推平了,没有任何标记。
当1956年Volk und Deutsche Kriegsgraeberfuersorge(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开始他们在法国的工作的时候,目的就是要把德国的阵亡者们好好埋葬。他们理所当然的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许多无名坟墓和湮没的证据使工作难以展开。魏特曼和他的车组显然是被草草埋葬了,而且很可能被殡葬分队挖掘后再次作为“无名德国士兵”重新埋葬。尽管盟军殡葬分队的记录在后来转交给了德国政府,但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显示在N158公路Gaume il附近进行过此类工作。
1982年,为了准备他的
《诺曼底装甲战:当时与现在》一书,
帕鲁德(Jean Paul Pallud)
先生来到了
Gaume il附近研究魏特曼的最后一战。他在地里发现了一些虎式坦克上的碎片,并且在公路东面找到了两个坟墓。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他知道村民们曾经在这里帮助掩埋了一些德国兵。很幸运的在交谈中,一位村民谈起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在北面的那座坟墓里埋葬着一个缺损严重的尸体。“他”穿着一双黑色便鞋而不是军靴,看起来像个军官。而且“他”的被发现地点离被摧毁的007号坦克不远。当年9月,一份草图被《战后》杂志的编辑交给了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还有一份要求提供更多相关信息的报告(典型的德国风格^_^)。
委员会决定作更多的调查。1983年3月的最后一周,那个被提及的坟墓得到了挖掘。发现了遗骸和制服上的一些标记。黑色制服材料、军靴、皮带等许多残片表明这里埋葬的是一个坦克车组,还有一个军官的皮带扣和一段穗带,表明其中有一位指挥官。一对发现的假门牙完全符合魏特曼的牙医记录(关于假门牙的来历我想cliff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找到了海因里希·拉梅尔(007号坦克驾驶员)的身份牌。由于骨胲已经混杂在一起,他们被一起移往法国诺曼底地区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正式埋葬(细节下章会提到)。随遗骸一起找到的一把手***(已经证明是发给魏特曼的)被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展示在位于卡塞尔的总部,还有拉梅尔的身份牌。
炮手沃尔(左)和驾驶员(我不能确定是否是海因里希·拉梅尔),据说
沃尔生前每年都会去魏特曼的墓地,不知道他与老战友交流些什么。也许他们两人现在正在“瓦尔哈拉”里一起研究“超级虎式坦克”呢!
我在“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一文中提到的发现“老虎”007号残骸的瑟格·瓦瑞因是个当地农民,这也许减小了火箭弹击毁说的信服力度。“老虎”007号残骸直到1962年才被拖走,直到今日,你还可以去诺曼底这个地区的农庄去问一些当地农民,有个加拿大人去年在那里遇到一个叫Michael(发音是michel米歇尔,法语与英语不同)的农庄主,他竟然在庄园里保存着一些虎1坦克的铰链、装甲板(炮塔地板)、炮弹架等物件,还自称都是魏特曼的“老虎”上的,可以高价转让(不知小魏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不过另外两根“灰熊”突击炮的炮管倒是货真价实……
武装党卫队中尉米歇尔·魏特曼(左面背对镜头站立者)正和他在SS第101重型坦克的战友们讨论坦克战术问题。当时他们刚刚抵达诺曼底地区。魏特曼身着传统的黑色装甲兵制服,其他人则穿着新的迷彩外套。右起第二位(佩带骑士十字勋章者)就是鲍比·沃尔。
1944年8月8日魏特曼之死的真相或许永远是个谜。作者的看法很简单:他的运气在这里到头了。在死神面前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舞蹈之后,他已经用完了幸运女神赐予的所有“金币”,成为了战场上飞舞着的女武神们带往“瓦尔哈拉”的下一个对象。他为我们表演了一场杰出的史诗剧,随即就谢幕了。但至少他用生命验证了《德国装甲兵之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魏特曼之歌(第五章)——瓦尔哈拉
瓦尔哈拉(Valhalla)*——
法国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Deutsche Soldatenfriedhof
上图就是武装党卫队上尉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007号虎式坦克乘员组的最后安息之地——法国诺曼底地区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它位于法国国家第13号高速公路路旁,Isigny-sur-Mer和Bayeux之间。开车很容易找到,只要在第13号高速公路La Cambe出口离开后按照写有“Soldatenfriedhof”的指示牌行驶很短一段时间即可到达。公墓旁有一个信息查询中心和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信息查询中心有先进的多媒体介绍和交互式信息查询终端,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每一个墓碑的位置所在。博物馆里面则是一个永不更换的以和平为主题的展览。
La Cambe周围地图,可以见到离恶战的中心——卡昂(Caen)不远
这个迄今为止在诺曼底地区最大的二战墓地共有大约21500个德军士兵坟墓,同时还提供广泛的有关德军在诺曼底战役遭受惨重损失的相关资料,包括照片、图解、录像等等。墓地的中央有一座小山,上面是一个石制的纪念碑,使得整个墓地的气氛加倍肃穆。从纪念碑旁边的平台上可以看到一行行的灰色墓碑……
米歇尔·魏特曼的墓碑与他的007号车组在一起。最上面是他的,下面两块左面的是武装党卫队军士卡尔·韦格纳(炮手)和武装党卫队下士冈瑟·韦伯(装填手),右面是武装党卫队军士海因里希·拉梅尔(驾驶员)和武装党卫队下士鲁道夫·“鲁迪”·赫舍尔(前机***手兼无线电操作员)。墓碑上只有姓名、军衔、出生和死亡日期。这块墓碑在墓地47区的第3行第120座。
007号虎式坦克的乘员们在La Cambe的墓地
几位英国朋友在1999年8月访问La Cambe和波卡基村的录像:
为*mpg文件,可惜清晰度不高,配音也是英语。真希望有兄弟能去那里,带回真正的第一手素材。
墓地中央的纪念碑
波卡基村街景(那就是他立下伟大功绩的地方
*:瓦尔哈拉(Valhalla)——北欧神话中的另一个世界的大宫殿,有540扇门。是主神奥丁Odin为了迎接世界末日之战而挑选出来的战士们居住之所。传说武士们阵亡后会被女武神们(又称瓦尔基里Valkyrjas,奥丁的侍女。其中最有名的女武神是布伦希尔Brynhild——罗严克拉姆的旗舰?)带往哪里,每日饮酒作乐。
魏特曼之歌(第六章)——绕梁之余音
米歇尔·魏特曼已经逝去了,就在57年前那个中国人喜欢的吉日。相信死得其所的他在地下身处于昔日战友们中间,应该不会寂寞吧……
魏特曼留下了一位悲伤的妻子,还有一段为无数人景仰的传奇。凭借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经历和战绩,他成为装甲兵战史上最伟大的,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坦克手之一。其实我更愿意将他看作一名艺术家,一位为战争艺术、特别是装甲兵战争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天才人物。
他是个武装党卫队的士兵,是一个在纽伦堡审判时被确定为“犯罪组织”的一份子。但我认为他和当时许许多多武装党卫队成员一样,与历史上的“战争罪行”或“大屠杀”以及“最终解决”等无耻行径毫无关系。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是一个巴伐利亚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
他凝视的是什么?时日无多的未来?
在东线和西线的无数次大小战斗之中,他显示出了他的勇敢、勤奋、机智、灵活运用坦克这一当时新型武器的技巧以及献身精神。这一切在1944年6月达到了最高峰,他在博卡基村的成就使他上升到了神话般的高度。
我仍然记得在Achtung Panzer!网站上第一次看到Pzkpfw VI“虎式”坦克介绍时的这样一句话
“Wir werden Sieger - durch u ren Tiger我们将会得到胜利——感谢我们的老虎”
,相信魏特曼一生的经历是其最有力的证据。
《魏特曼传》我看了整整一周,跟随着那些坦克手们年轻而闪耀的生命火花:看到了他们所进行的无望的战斗,看到了他们胜利时的喜悦、失败时的悲伤,看到了他们走向荣耀之巅,看到了他们走向地狱之门……无须太多的编辑和修饰,我只是将其中一部分在这里展现给了大家。一起来期待cliff的《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吧,在那里魏特曼与他的猛虎同在!
猛虎扑向博卡基村
“他只是个朴素而平凡的人,是战争成就了他的荣耀,是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但我觉得——他是个高尚的人,而这已经足够了。” 军号:689680
2008-1-13 21:00:28
魏特曼传记第二版本
魏特曼是我欣赏的坦克王牌之一,第一次看到他是95年在模型封面上。我买的第一盒象样的人物模型就是魏特曼车组(中国香港威龙产品),当时不知道他是谁,后来看到模型商的广告才明白。后来我一共制作了6盒魏特曼的车组。在德军虎式坦克四天王中,魏特曼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虽然战绩名列第四但是勋章级别和知名度都是第一名。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真正将魏特曼塑造成英雄的,是他的死,也许英雄这个词和悲剧是分不开的。SS青年师师长“装甲梅耶”在他的“掷弹兵”一书中提到让魏特曼领头突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命令,而他在书中也从未将魏特曼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称为“士兵魏特曼-我的一个战友,优秀的同志”。
作为一个虎式坦克迷,我也收集了一些魏特曼的有关资料。但是和老杨提供的有些不同,现撰劣文说明如下,权作一陪衬。
1、现在争论较多的首先是第13重装甲连是不是最早装备虎式坦克的SS部队和它的成立、解散日期。关于这点,LAH战史里写第13连成立于1942年11月;而1943年初哈尔科夫攻防战记录中的序列号和2月份的虎式照片都显示是第4连。
以下是我这里的资料:
最早装备虎式坦克的LAH部队是LAH第1装甲团所属第4重装甲连,1942年8月15日发出创建机密指令KStN1176,42年11月底开始集结士兵和坦克。至43年1月21日共接收虎式坦克10辆和3号支援坦克15辆,分为连部和3个排,战术编号如下:
LAH师第4重装甲连编制表,1943年2月
连部:404(3号坦克)、405(连长的虎式坦克)
第1排虎式坦克:411~413
第1排3号坦克:414~416
第2排虎式坦克:421~423(推测为魏特曼座车)
第2排3号坦克:424~426
第3排虎式坦克:431~433
第3排3号坦克:434~436
另外还有1个只装备3号坦克的轻装甲排(火力支援部队),战术编号4L1~4L5
根据记载,魏特曼在第3次哈尔科夫会战中的战术编号为423,这是一辆虎式坦克的编号。
1943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时,LAH师第4重装甲连祝贺大会留影。由左至右为:维恩多夫SS少尉、休茨SS中尉、魏特曼SS少尉,注意车体前部的LAH师师徽,炮塔上的编号首字经辨认为“4”
SS第13重装甲连是在1943年4月底~5月成立,因为在1943年4月20日LAH师为希特勒生日举行庆祝会时,维恩多夫、休茨和魏特曼在老虎旁有一张合影,那辆虎式战术编号还是第4连的(头一个数字为“4”,见上图)。第13连的14辆老虎战术编号如下:
LAH师第13重装甲连编制表,1943年7月
连部:1304(连长)、1305
第1排:1311~1314
第2排:1321~1324(魏特曼座车,应为1943年7月4日~13日使用)
第3排:1331~1333,魏特曼曾经使用1331号。
可以看出3号坦克已经被删除。
库尔斯克装甲大战中的SS第13重装甲连的“1313号”老虎
1943年8月25日,第13连接收了2辆指挥型老虎和25辆普通老虎,变为5个排,战术编号如下:
LAH师第13重装甲连编制表,1943年11月
连部:S04(连长)、S05
第1排:S11~S15
第2排:S21(魏特曼座车)~S25
第3排:S31~S35
第4排:S41~S45
第5排:S51~S55
1944年1月17日,科林SS上尉升任LAH第1装甲团第2装甲营营长,魏特曼接任第13连连长。他得到了连长专用的S04号车(较晚生产的初期型,当时原配的连长座车“S05”可能正在维修而不在前线)。而以往很多资料里显示的“S03号”车其实并不存在于第13连战斗序列中。
SS第4/13重装甲连以损失38辆虎式坦克的代价摧毁了超过400个装甲目标,相当于国防军501重坦克营全营的战绩,是差劲的508营全营战果4倍之多。这个装甲连无疑是一支史无前例的超级部队。
2、其次是SS第101重坦克营的成立日期,LAH战史写为1943年10月,而苏军战史公报里在1944年2月前一直称该部队为“SS第13重坦克连”,魏特曼战地资料则说是1944年春夏之交成立。我的资料如下:
在1943年7月19日最高统帅部提出为SS第一装甲军配备一个军直属SS重坦克营“101”,但是该军谢绝,回电称“下次有机会再办”。1944年2月1日,魏特曼接到机密指令-他被内定为编成中的SS101营第2连连长,因此他离开了第13连,维恩多夫成为最后一任13连连长。1944年3月1日,第13连解散;3月5日,SS101营成立,接收了第一批5辆虎式坦克,开始了另一段传奇的历史。
第三种说法是:SS第101重坦克营在1943年7月19~29日成立,但是由于坦克数量不足而只接收了27辆,直到1944年3月才全部接收完毕。
3、第三点,关于SS第101重坦克营的归属问题。按规定除了国防军“大德意志师”可以拥有师直属重坦克营之外,其余所有的独立重坦克营都归属军一级或更高级部队直属。SS第101重坦克营为SS第一装甲军直属部队而不属于LAH师,但是军部有权将重坦克营配发给下一级部队使用,在诺曼底战场SS第101重坦克营就被配属SS第12装甲师(青年师)。这些规定也可以从重坦克营的营标志上看出来:SS第101重坦克营的营标志就是SS第一装甲军的军徽-2片橡树叶簇拥着一个带2把钥匙交叉的盾牌,而LAH师的标志里盾牌只带一把钥匙。
魏特曼战死时乘坐的虎式坦克战术编号“007”,按照官方记载这是SS第101营营长座车的编号。在诺曼底前线魏特曼也曾经在“011号”老虎上留影(照片如下),而“011”并不是一个正规的战术编号。但是现在公认的记录还是:魏特曼战死时任SS第101营第2连连长。
这是第3连的“311号”(那个“3”和观察口混在一起了),时间是1944年5月SS101营在阿米扬演习的时候拍摄。坦克指挥塔上是魏特曼,站立看地 图者是SS第12师师长“装甲”梅耶(穿风衣)和SS第101营营长威斯特哈根。
以前我一直认为是“011号”,并怀疑SS101营是否有这个编号。现在找到了大图片,才发现说错了(人物没错,车号和时间错了),这是第3连的“311号”(那个“3”和观察口混在一起了),以前的注释写错了,特向朋友们致以歉意,并保证今后更严格要求自己。
—— ——cliff
4、第四点,魏特曼的死因。现在看来轰炸机击毁说是很多朋友愿意采信的,因为大家都从心底里公认魏特曼在地面上是王中之王。但我个人认为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也许永远无法解答。
最后,魏特曼之死的价值。和隆美尔元帅一样,魏特曼的传奇终于以悲剧降下帷幕。对于欣赏他的人来说,这样的悲剧反而在最后给予他一个提升;对于想利用他的人来说,这样的悲剧无疑是下一场愚弄群众“为国捐躯”煽动把戏的开场白;对于反感他的人来说,长眠于魏特曼***炮之下的138个车组和132个炮班已得到了他们所希望的。
对于漫长黑暗的人类厮杀史来说,士兵魏特曼留下的可能只是寥寥几个脚印,然而这路却是千千万万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勇士们走过和正在走着的。所谓历史的洪流,我看也就是无数这样的脚印罢了。 军号:689680
2008-1-13 21:01:47
绝对的精品帖 军号:1207869
2008-1-13 21:30:40
这贴费了不少心血吧!辛苦,辛苦! 军号:1207869
2008-1-13 21:35:09
经典中的经典 军号:498356
2008-1-14 9:18:06
好东东, 顶一下! 军号:1298315
2008-1-14 9:40:21
米歇尔·魏特曼 是个人才 军号:812206
2008-1-14 9:46:38
战士!就要在战场上永生! 军号:668476
2008-1-14 9:50:38
大帅哥~~~~~口水~~~~` 军号:1153498
2008-1-14 13:44:23
long live Wittma !!! 军号:247275
2008-1-14 16:02:01
不错的帖子,顶一下! 军号:689680
2008-1-15 0:38:53
魏特曼的帖子沉了? 军号:689680
2008-1-15 15:41:40
在那里找到的资料,太好了 军号:1373510
2008-1-16 17:01:44
楼 以下是引用huboliao
在第17楼的发言:
在那里找到的资料,太好了
那就加入我们军团~~~~~`这是我们的副总指挥~~~~~~
高手的~~~~~~~ 军号:1153498
2008-1-16 17:10:31
自己来顶一下! 军号:689680
2008-1-16 23:46:40
自己来顶一下! 军号:689680
2008-1-18 3:28:32
自古英雄惜英雄... 他是不会被人忘记的!!! 军号:1298315
2008-1-18 14:02:05
米歇尔·魏特曼,二战时德国最出色的坦克指挥官,米歇尔·魏特曼死的时候,还有人争着说是他们打死的。 ----------------------------------------------
军号:1375117
工分:681
本区职务:会员
2008-1-18 15:19:42
德军的坦克王牌:
1.德军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尔尤斯,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以上。
  2.约翰尼斯.鲍尔特,击毁139辆坦克,火炮不详。
  3.米切尔.威特曼,击毁坦克138辆,132门火炮。因波卡基村的战斗,阻止了英军对德军侧翼的包抄,被授予佩剑橡叶十字勋章,一时名气大燥。
  4.沃尔特.伦道夫:击毁106辆坦克,火炮不详。
  5.阿尔博特.科舍尔,击毁100辆坦克,火炮不详。
  6.赫尔慕特.文德罗夫击毁坦克95辆。
  7.卡尔.布雷曼尼,击毁92辆坦克,火炮不详。
  8.埃里希.雷茨克,击毁76辆坦克,火炮61门。
   9.约翰尼.穆勒是第502大队的第3小队长,在1944年1月25日的北部战线,该中队3辆“虎”I一次战斗共击毁41辆苏军坦克,其中穆勒“包办”25辆。
    10.海因兹.毛斯泊格:击毁57辆坦克,火炮不详。
   另据西方非正式资料显示,第503大队的库特.内斯佩尔的战绩为168辆坦克。由于其中大部分战果是作为装填手和炮长时取得的,故按照当时德军的统计惯例,击毁的数字都记在车长头上。他后来成为“虎”I和“虎王”式坦克的车长,转战东、西两线,直至1945年4月底阵亡,又缔造了击毁42辆坦克的战绩。还有许多战史学家认为他的总战绩应该超过195辆坦克,但均无确认。
排名第一的黑豹”坦克王牌的恩斯特•巴克曼其坦克击毁总数量是80辆。 ----------------------------------------------
军号:1367268
工分:129
本区职务:会员
2008-1-20 1:11:12
“他只是个朴素而平凡的人,是战争成就了他的荣耀,是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但我觉得——他是个高尚的人,而这已经足够了。”
德军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
英雄啊...
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民族,是真正的狼...
而处处模仿他们的倭国,充其量,永远只能是疯狗 军号:1377142
2008-1-21 21:15:21
德国装甲部队的头号人才啊 军号:1372230
2008-1-21 23:16:50
好贴,不能沉了! 军号:689680
2008-1-22 12:39:07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o.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o.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o.
...........o8:::::::::888::顶88888888888888888888888.
..........8888:8::::::8:::::::::顶88888888888888888888.
.........8888::::8888::::::::::::::::顶88888888888  '88
........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  8
.......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888888  '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8  888
....88888888888888888::::888:::::顶::::*EYE*::888888888  88
..888888888888888888::::88::::::顶:::::::::::::888888888 88
.8888888888888888888::::8::::::顶:::::::::::::顶888888888 88
888...8888888888::88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