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quo → 一辈子要赚多少钱才够养老?月薪万元不如***四千
等级:大天使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8-1-1
第三次,姚凯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市某机关单位,尽管月薪只有4000元,不到他在外企打工时的一半,但30岁的姚凯却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下来了。
“没有保障,没有房子,没有户口”这是姚凯对他研究生毕业五年来的总结,从民营企业到日资企业,从月薪2000到月薪近万,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成绩”还算优秀,但姚凯却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单身、买不起房,7*24小时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父母年纪渐大……但如今的生活让他很满意:工作轻松,生活稳定,福利高,还有申请限价商品房的资格。
2011年国家***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3000:1。近几年,“姚凯”式工作几年后考***的人数增长迅速。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热衷挤进“体制内”,从收入数字来看,更是中等收入阶层甘愿滑入低收入群体的怪象。
然而,中等收入阶层却面对着四项“硬支出”:交税、存钱养老、买房子和抵抗通胀。现实中,结构性上扬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的房价、沉重税负和并不乐观的保障体系,都在残酷地瓜分你的收入,拖着中等收入阶层远离富裕。
“基尼系数”决定了中等收入与富人阶层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刘易斯拐点”注定了今天人口结构的变局中中等收入群体的尴尬地位,不向上,就下流化。
根据波士顿发布的《2010年中国财富报告》,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户数占所有中国家庭户数的0.2%左右,管理资产超过百万美元是国际通行的定义“高净值人群”的一项标准。
波士顿咨询副总裁邓俊豪表示,中国内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年增长率连续超过15%,0.2%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
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代表分配着70%财富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地收窄。而收入结构呈现“梨形”,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变化却不大,而中等收入阶层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过低,仅为5.04%(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向上,是“资产状况良好、幸福感较强的中产阶级”,向下,则是“日益为硬支出焦躁的社会底层”。
中等收入阶层的种种困惑,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十分相似。
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
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
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大趋势,而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保证这一趋势下劳动力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已接近尾声。
据联合国测算,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将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工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8.19亿人,就业市场静短缺达到1760万人。另外,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8年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东就表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退色,从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现实的情况不仅表现在普通农民工收入已经接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甚至还表现在部分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超越普通白领的收入。
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有多远
中等收入国家下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生活状态的评价,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价,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这些软硬实力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这一单一标准来考量,既简单又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关于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标准的界定,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测算的起点依据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在研究中产阶级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当年的人均收入,并确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标准,把平均收入线至平均收入线2.5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这一阶层的特点。
奖励铜币
奖励理由
设为专题
发表主题帖
集好作品,做好网站!
2011-4-12 9:53:00 IP:保密
等级:大天使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8-1-1
收入的来源的主体是工资薪金收入
拥有较高学历,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样危机四伏。无法改变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又躲不开成本不断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养老开支,更因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难穷亦难。
摆脱你的中等收入身份
2007年的《世界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全球百万富翁中有36%通过拥有企业或企业出售获得财富,22%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过继承,11%通过投资,9%来自股票期权,2%通过其他渠道。
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离开“中等收入”这条窄车道进入到“富有”快车道的途径明确而直接:像李彦宏那样办一家赚钱的企业、像任志强那样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像汪小菲一样有个会赚钱的妈妈、向巴菲特一样会选公司、找到一个像马云那样的好老板……或者自己想办法。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创业的失败率是99%,但确实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机会。
这里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得现象:即使在市场低迷,回报甚微的情况下,富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富人的圈子利于他们了解相关信息,获得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此外,多渠道的财富来源和投资方式也是他们保持财富滚动的重要特点。尤其是那11%,它表明不只有巴菲特,还有很难多人有概率通过对资本市场的熟悉而致富。
2004到2005年全球出现了快速的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拖累经济上行,但即使在这样低迷的时期,富翁人数依旧增加了6.1%,总资产增加8.5%。
最后,是属于0.2%的建议:既然人均GDP3000美元困扰着经济和制度,那么选择一个人均GDP10,000美元的经济体工作和生活就意味着跳出了循环,就如另一车道。当然,这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但我们看中的是你能给自己提供多少种解决方案。
面对危机和困惑,我们也许没必要武装到牙齿,但首先需要武装头脑,然后寻找机会。
“忐忑”的夹心层
张爱玲在《钱》一文中讲:“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的考虑着,那考虑的过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便是中等收入的写照。
很多人经过一番打拼终于跻身中产,摆脱为稻粱谋之后,将面对一个美丽新世界(600628),里面全是这般纠结拘束的苦乐。
膨胀的不仅是通货
也许以前你也曾为物价痛心疾首,但晋身中等收入后,你可能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拿不到物价补贴?但最让你揪心的,不是4袋苹果价格直逼苹果4代,而是银行存款正飞速贬值。
从前你根本无此烦恼,存款没多少,贬值无压力。现在存款多了,如何让自己的财富跑过CPI才让人焦虑。2010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94.2%)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投资理财。即便跑赢了CPI,也拉不下来笔直上升的支出。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一书深度访谈对象G12以亲身经历作证:他学生时代喜欢在夜市上买衣服、鞋子,现在则非专卖店不去,并不只是质量问题。他坦言:“过去我们去的一些地方,现在都不去了。现在你去买东西,你就知道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谁也不会为了贪图便宜而去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言外之意,什么样社会地位的人就该在什么样的地方消费,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说:“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行为学决定了一个道理,因为膨胀的不只是通货,还有欲望。
当然,还有现实——陶冬在谈到所谓“刘易斯拐点”时认为:“从过往的新兴国家经历看,中国的劳动力供需状况将发生巨大的逆转,低端工资无一例外的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而基础工资上涨的常态化,会带来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上扬,中烈度通胀可能持续存在。”
如今中国的通胀涵盖了两个方面:成本推进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表示,2010年CPI通胀抬头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显现出迅猛的态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居住类成本上升,以及前期货币高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为缓和通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包括上调利率、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为低收入人群给予现金补助以及提供公租房等——显然,这些措施的直接作用与中等收入无缘。
事实上,中等收入在面对通胀时扮演了最大的“内心恐慌者”?这是由于他们既无法像高收入群体那样通过灵活调整或增加资产配置标的的类型、结构、比例来对冲掉一些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能像低收入群体那样受到政策的“偏倚”。
集好作品,做好网站!
2011-4-12 9:53:00 IP:保密
等级:大天使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8-1-1
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我们最喜欢列一张家庭的收支表,能清楚的看到你赚的钱都去了哪里。
什么是最大的支出?什么又是最大的压力?***似乎只有一个——房子。据统计,8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已婚)拥有自己的房产,首付、按揭、持有成本,都以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买了房子,工资的一半交了房贷,新买的车也不能开了。原本还算轻松的生活,完全变了模样。”北京某风投公司项目经理对此表示苦恼。
社科院刘博士对记者说:“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买房;收入限制决定了他们必须贷款买房”。在中等收入范围内,收入多比不上一个好的买房点。让中等收入家庭忧心的不仅仅是买房背上了沉重的负债,更可怕的是,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他们很可能成为政府紧缩政策的牺牲品,步步紧逼的加息会让因房子而负债累累的中等收入家庭苦不堪言。
“谈不上富裕”的税赋
一位网友在微博中晒出自己2010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010年收入额:187774.00;已纳税额:20558.01;扣除税款和其他扣除项,实际收入:136979.01。从这份纳税申报表来看,作为一个年收入不到19万的中等收入者,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一项就占总收入的11%,个税和其他扣除项(如国家规定的各项社保费用)相加,大概要占到他总收入的27%。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个人所得税都被认为应该是“劫富济贫”的有力手段,但就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体系来看,“劫富”的对象往往都集中在了谈不上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身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刚认为,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60%都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而我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来源也大多以工资薪金收入为主。
目前我国税法制定的免征额2000元,9个极距的个税结构,尽管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并没有排除在缴税范围之外,但收入越高缴税额度占收入的比例越高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扣除大约18%的社保和2000元的免征额,月收入6000元以上就需要承受15%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6000-(6000×18%)-2000=2920),缴税额度占税前收入的5%左右。还有容易被忽视的社保费用,18%的扣除并不包括公积金,其他各项理论上都属于返还性质的费用,最终享受返还时情况却复杂的多,结果必然是低收入缴纳少返还多,但中等收入缴纳多返还少。
两会期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的议案受到各方关注,免征额的提高更多的是为低收入者减负。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基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假设,月收入7,000元以下人群总体税负降低,7,000元以上人群受影响不大。
加拿大中产税负10%左右
如果说中等收入在税收上与低收入相比,压力显而易见的话,那么与富人阶层的比较就确实很难量化。表面上收入越高缴税越多的税率累进表,实际上却越到顶端越失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富人的收入都不是或不仅仅是工资薪金收入。翟继刚也认为:“仅仅靠工资吃饭的人永远算不上是一个富人。”在他看来,富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多元化,一些财产性或低税率的收入来源大大的稀释了富人缴税的比例。“从制度的角度来讲,中等收入阶层税负似乎并不是特别的重,但由于这一阶层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所以他分散税负的机会就比较小”翟继刚总结道。
旅居国外多年、现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陈思进感慨到:“在欧美国家,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无法逃脱,第一缴税,第二死亡。”他至少透露两方面信息,欧美国家税种多,税负重;税收覆盖人群广,但税收结构却相对合理。即使是在被称为“万税之国”的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也是被排除在税收之外的,而且他们还有很多退税制度。
陈思进强调,许多欧美国家都实行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如果一个家庭是靠一个人的收入来生活,在扣除所得税后还会根据家庭人口状况进行退税,美国家庭房贷的利息也会有相应的退税。
比如一个年收入5万加元的四口之家在加拿大已经是中产,两个孩子,妻子不工作,在征税时首先扣除7000-9000加元的免征额,然后根据家庭人口状况退税后,应纳税收入大约只有25000加元,实际所得税率只不过刚刚超过10%。
对欧美国家富人来说,真正有杀伤力的其实是财产税和遗产税,这些重税的严格执行可以说有效的做到了“劫富济贫”。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特别是北欧,最高一级的税率甚至达到87%,穷人的日子并不惨,富人也没有富到哪里去,所以中产阶级即使失业,生活本身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缺失。而这些也许就是他们与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大的区别。
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阶层的未来
日前有媒体发表“任志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文章,帮任总的养老金账户做了一个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以企业职工退休的任志强养老金一部分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2010年,北京市人均养老金合计每年2.5万元),另一部分和个人缴费挂钩,其退休金跟700万的天价年薪相比,少到完全可以忽略。
任志强退休后应该不只靠养老金账户过日子,但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养老金还是退休后最重要的收入。中等收入家庭收入越高,缴纳的保险就越多,但一大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养老制度规定必须缴纳满15年才能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无法确定到时是否能真正享受到全额养老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李建新认为,即便这样,现在的养老情形还是乐观的,因为家与国都有相对充裕的“养老资源”可利用,真正的严峻形势是10年之后。
2020年以后,庞大的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步入退休之年,届时退休人口平均每年净增1000万以上并持续10余年(2022年至2033年);劳动力人口反而以平均每年600万(甚至更多)的速度持续递减。这种人口结构极其不平衡的叠加变化将会给我国不够强盛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当不完善的养老金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全面冲击。有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算出到2025年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
怎么算都不够的养老保险账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碎片化。
从基本的大类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所以,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共计***、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四种。这些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类,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又需要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
你的养老账户有多少钱?
骆女士今年50岁,企业员工,一直在广东省工作。以8000元为缴费基数,个人每月缴养老保险640元(8000*8%),如果按现在政策退休,以工龄20年计算,骆女士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呢?***是工资的25%。
去年年底广东省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600元,那么骆女士的基础养老金部分=3600×20%,即720元。而个人账户养老金=640×12(月)×20(年工龄)除以150(注:女性固定为150个月),即1024元。因此,骆女士的退休工资只有1744元。只有25%的替代率(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养老替代率越高,表明退休后可享有的生活品质越高)。据世行的标准70%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一个30岁的人想要预测按现行的养老制度,20年后自己退休能拿多少养老金,那会发现这完全是徒劳的,因为很多数据(如“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本无法确定。
有多少钱才够养老?
中等收入阶层养老到底要准备多少钱?取决于你怎样定义生活。例如,渣打银行对中国177位精英人群的调查表明,平均需要挣得370万美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方可富足退休。
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所需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
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
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
举例说,如果A的年龄是25岁,30年后退休,估计退休后再生活25年。假设现在每月基本消费3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为:3000×4.322=12966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12966×12×25=3889800元。(备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累计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388.98万的养老金,你攒够了吗?
你只有五百分之一的机会过的更好
税收、房子、消费、养老正在一口一口吞掉我们貌似可观的收入——如上文所述,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来得更猛。显然不止这些,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的观点残酷而直接,在对家里有就读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孩童的1443位日本母亲的调查中,他发现,成绩优秀的孩童是在下列条件下产生的:
父亲的收入较高;
母亲婚前收入较高;
父亲、母亲、祖父的学历较高;
以及与收入不直接相关的因素:
母亲喜欢做菜;
父亲周六、周日休息。(考虑到日本国情,女性婚后主要依赖丈夫工作并一心照顾家庭)
如果父亲赚得不够多,母亲还需要兼职补贴家用,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不佳无法获得更好的工作——这是跨越几代的阶层坠拖,除了社会对当代中等收入家庭施压,下一代极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遗传”了生活的压力而跌入三浦展描述的“下流化的社会”中。挤入0.2%的高净值家庭的几率只有五百分之一,但跌入“下流”阶层的概率高达79.8%,这是概率论的入门课,我们能做点什么?
很遗憾,我们的确没有一家AMERICA MOVIL (墨西哥美洲电信公司),它去年吐出了205亿美元的财富——能让我们像今年福布斯第一名富豪卡洛斯-斯利姆-赫鲁(Carlos Slim Helu)那样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或者,每天花10个小时钻研巴哈伊教。如果我们不能像赫鲁这样以62%的速度享受财富增长,20%也行不是?
金老师跟我们一样,没有一家墨西哥电信、也没有一个首富爸爸,走在人群里不太起眼,但她的资产的确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拿着一年不超过10万的年薪,给外国研究生讲讲中文和历史,在大学任教的金老师跟她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们比起来,早就过了靠工资过活的状态,“我现在有点像提前退休”,金老师很满意现在仅仅是为了兴趣工作的状态,“我投资,各种投资,收益率早就超过工资,一点也不累,还很有成就感。”虽然金老师给自己订的投资年回报率是25%,但事实上,她的资产在过去6年翻了三倍。这位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普通老师正在被各家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追逐,“我比他们更在行”,刚从印度旅行回国的金老师坚持她身体力行的投资实践比那些银行里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更精到,她说:“她们每天在推荐理财产品,但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投资的含义,钱动起来是很快的。”
集好作品,做好网站!
2011-4-12 9:54:00 IP:保密
等级:圣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5-8-31
等到这批人退休的时候 早就变天了 苏联的***就是他们以后的下场
2011-4-12 11:02:00 IP:保密
等级:光明使者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0-11-22
再看看自己,真的没法过日子了,,,
上海双峰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将根据您的实际需求,提供最快速的专业咨询及服务,为您排忧解难。 欢迎来电咨询洽谈,手续简便,当日放款名称:上海双峰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新路58号银桥大厦804
联系人:吴先生 沈先生
手机:13122733518 13122118261
***:021-38763803 38763802
传真:021-38763802-800
2011-4-12 11:08:00 IP:保密
等级:大侠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0-9-30
等什么都有了,安全就没了,战争却来了。因为国际劫匪总会盯着钱包鼓鼓或资源丰富的方向。调好心态,日子再苦也有富人不能做到的事情,穷到可以一个人行走江湖,毛贼见你都怕,也是一种成就感啊。钱少了,胆子大了。
2011-4-12 12:00:00 IP:保密
等级:圣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1-2-3 QUOTE:
原帖由 喜欢就好 于 2011-4-12 12:00:00 发表
等什么都有了,安全就没了,战争却来了。因为国际劫匪总会盯着钱包鼓鼓或资源丰富的方向。调好心态,日子再苦也有富人不能做到的事情,穷到可以一个人行走江湖,毛贼见你都怕,也是一种成就感啊。钱少了,胆子大了。
这话我喜欢: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内心的善良是温暖的太阳
2011-4-12 13:13:00 IP:保密
等级:家园游侠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1-4-1 2011-4-12 13:14:00 IP:保密
等级:家园游侠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1-4-1
当年江李组合被骂的很凶,但至少那个时候人民是幸福的,再看看现在的胡温组合,幸福的问题就不说了,建国60年,party辛辛苦苦攒下的声望是消耗的一点不剩了
2011-4-12 13:20:00 IP:保密
等级:大侠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6-7-10
基本国情。
2011-4-12 14:51:00 IP:保密
等级: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0-10-29
还是移民的好
[move]╮(╯▽╰)╭,冷杉sama,我是你的NC粉[/move]
2011-4-12 15:33:00 IP:保密
等级: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0-5-31
变革时代,什么都没个准儿!所以不必太操心,活一天算一天吧,看日本人多拼命,多勤奋,现在呢?没准儿正后悔着呢!
2011-4-13 10:48:00 IP:保密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7-4-20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1-4-13 14:12:00 IP:保密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07-3-23
没有希望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房子成了生存的唯一目标
花儿,为什么是香的?
那是因为你。
草儿,为什么是绿的?
还是因为你!
屁,为什么是臭的?
那是因为老白!
2011-4-13 16:24:00 IP:保密
等级:家园游民
权限:普通用户
发帖数:
注册时间:
2011-4-13
中国特色
2011-4-13 21:05:00 IP:保密
☆ 支持UBB,HTML标签
Copyright 家园网 -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诸子智能 版权所有ˊ*儍豬囡的博客
http://6812733.blog.19lou.com
您的位置:
我的孩子 该给你多少生活费才够花?
/ 2007-09-01 18:16:26
在校大学生
费不完全调查 19楼空间7wM[
i5[_"U"H 敏敏29日将以新生的身份到上海
师范大学报到。在此之前,她必须回答父母这样一些问题:你打算每月向家里要多少生活费?你又会怎样支配这笔钱?而她的父母也将给自己一个交代:该不该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多给少,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19楼空间0_t6T9o1}1_ 上海在校大学生约50万人,以上问题,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都必须给出***。
0{/u GU:}J^`0
大学生如何支配生活费,曾被形容为“人生第一次
”。在这一元一角的算计背后,既有学生的生活态度、消费观念,也有其父母的教育理念、良苦用心。
19楼空间7N.V fVjS
穷学生·富学生
gN4O R8@
Ri3](u;\0 生活费意味着什么?一日三餐?交通
?买衣请客?对大学生来说,生活费的多少,与校园生活质量的优劣能否划下等号?如何支配生活费,折射的是大学生的生活态度,还是理财方式?
YeK:@0
■理财派:随时拿个万把块出来
A"Y?m0}0 代表人物:小周/复旦大学三年级学生
QA[S$^#?0 月生活费支出:不定
"}y(ix)Xt5bRy$s0 生活费来源:个人理财
19楼空间
E i~.X:iQ6Ty%{ 最节俭开销:一整个月靠吃方便面度日
jk,K$x/f*E'p!L0 最奢侈开销:为了提早10秒钟看大盘,花1000多元买了网上证券软件
19楼空间5T]
{p8`1} 采访约在晚间,因为早上和下午,小周都要密切关注股市,只有晚上,相对空闲,“主要是和股友讨论第二天的走势。”他道出自己热衷炒股的原因,“钱要靠自己赚。做家教什么的来得太慢了,哪像股市,一天的涨跌就超过很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1\ w;D'@L
vL_@0 小周的父母曾在同一家工厂上班,前几年,主动要求下岗,回家做
、做生意。“爸爸专门炒股票,我妈妈做得就多了,卖过化妆品、保健品,还开过
店。现在,她把店盘给人家,开了一家保姆中介。”父母虽不是大商人,可就是有能耐把有限的资金盘活、盘多,这让小周很佩服。
9K
i$l U,ON [^0 因为父母是下岗工人,小周申请到了助学贷款,一年5000元。炒股的第一笔本钱就是这么来的。第二年,他又向父亲开口借了3万块钱投入股市。
19楼空间"F#cW{'Pu!F(I,d 炒股3年多,借父亲的钱没还掉,可也无须每月向家里索要生活费。“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从自己的(银行)账户里提,现在提得很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消费。午饭常常在寝室里泡方便面。但是,”他强调:“如果有需要,我马上可以拿个万把块出来。”
19楼空间!G^W.D){;H 谈到儿子,小周妈很骄傲:“读书出来么,就是要赚钱的,不然读书干吗?小周股票炒得不错,他爸爸也炒得不错,他俩有时候还会比赛谁的盈利百分比多一点呢。”
19楼空间#?\R"s)QS;Eu
(编者点评:学生以学业为重。学生炒股,不妥,不应仿效。)
^)Bi;N-u0
■抠门派:揩油家人没商量
;S7L"_XV4y_ W[0
代表人物:杨妮/上海外贸学院三年级学生
19楼空间0nlxe6D:|n
月生活费支出:600元以上
19楼空间;q
t;\)Cfv3ci4}
生活费来源:家人
19楼空间i3G"F){K,v/od 最节俭开销:减肥呀,一个月吃东西花的钱100块都不到,水果从家里搬最奢侈开销:买衣服,每件平均200多块每月600元的生活费到手后,学国际贸易的杨妮
19楼空间y8kIW'G4^C6a
必要精打细算一番:“我要减肥的呀,三餐基本以水果为主。食堂的饭菜太油腻,对减肥不利,统统砍掉。食堂饭卡我是从来不充的,外面吃吃就可以了呀,(每月)100块不到一点吧。”
1A*{q[&_&U+`c-R/p w0 杨妮一节约,家人就要坏分。她很“粘”外婆,隔三岔五就从学校溜回去,每次绝不会空手而回。杨妈妈一语道破女儿的小算盘:“她啊,每礼拜发神经一样跑回来,西瓜啊,苹果啊,香蕉啊,一堆堆往学校搬。手里头拎那么重的东西,跑起来不要太快哦。” EN&l'wV0 省下来的生活费去了哪里呢?“怎么可能存银行?当然是逛街买衣服咯。”这让杨妈很看不惯:“她的那些衣服,200多块一件,我看哦,一文不值!”
4F8j$p@ki;]#T8Ea0 常有超支,杨妮也毫不担心:“哪家的孩子没钱,不是向父母要的啊。学校的杂费、
充值,我爸会帮我处理,交通费嘛,问外婆讨点零钱就可以了。”好在外婆总是站在她的一边:“小囡在那么远的郊区读书,提点小要求,都应该满足她。”
X&Nv"S`A\0
(编者点评:外婆不是摇钱树,“敲竹杠”顶多偶尔为之。)
19楼空间3_
WQ,|3I/T2K Y"\
■糊涂派:绝不亏待自己的嘴巴
19楼空间EMkCMe
代表人物:李俊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年级学生
.H:r?(a5A_~5a0
月生活费支出:900元
19楼空间?%hN/Rr1VCq:a
生活费来源:家人
9l/o8m4~;dr?*l0P3O,{0
最节俭开销:不吃不喝能够撑撑
19楼空间^)s9`&}S!mhC3F9Il
最奢侈开销:买烟,买小东西送女生,还要给自己添行头 19楼空间(GI['C0`Y7n “900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很少。但我真的不清楚都花到哪里去了。”面对记者的盘问,李俊勋一脸茫然,“我想……应该都给我吃掉的吧,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我们哥们几个一起在外面吃。又好像是买了衣服。男生也要打扮的,否则走出去多没面子。还会买烟,买小东西送女生……啊呀,反正每月都花得精光。”
a5v4jnv0N0 每月的头两个星期,李俊勋在伙食费上绝不会亏待自己,可日子越往后,手头越紧,饭量越小。“可买衣服的钱还是要留下来的。”
19楼空间D.B M5uh]%}.d:gt 钱花完了,会向父母伸手吗?“当然不会。已经养成习惯了,每月就900元,不会多一分钱的。”李俊勋表示,自己虽不善理财,但也绝不是“月光族”。在这个问题上,李妈妈倒也不是不能通融,“男孩子手头不能太拘谨。”由此作为前提,即使知道儿子把生活费用在抽烟上,她也不会采取“经济制裁”,担心“男孩子从家里拿不到钱,万一到外面去动坏脑筋怎么办?”
19楼空间&LMR@,r5@
(编者点评:抽烟不是好习惯,不应成为钱不够用的理由。)
A5b`N&wY4i(F.l'dj$|?0
■纨绔派:用钱不要小气巴拉
!P*N:Ha"i0
代表人物:Jolin/上海大学一年级学生
19楼空间 Ry-G*w*cB*fhV
月生活费支出:≥2000元
19楼空间C|C^e|W6gnY
生活费来源:家人
19楼空间Hf-{5tF4_z6QW
最节俭开销:我已经帮父母省了不少钱了,从小到大,上学都没让他们交赞助费
19楼空间Z
k%uSt?
最奢侈开销:每个月至少800元的游乐预算
] a)F8c JHr0 “我已经帮父母省了不少钱了!”Jolin忽闪着长睫毛,一一列举她的“丰功伟绩”,“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是自己考取的,没让爸妈付过一分钱的赞助费。这次考进大学,也没狮子大开口,只是去欧洲玩了一圈,根本算不上什么!”
3neK(ID0 就算2000元/月的生活费,在她看来也算是“省开销”了:“读高中的时候,零花钱每月就有1000元,现在吃住在学校,翻个倍算离谱吗?我还担心不够花呢!”再说,家里也不是供不起——爸爸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财务总监,妈妈是国企老字号饭店的总经理。爸爸说过:“小姑娘嘛,多花点钱在正途上,没什么要紧!为女儿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这也是家长应尽的责任。”妈妈附和:“小姑娘把钱用在饮食和娱乐上,不算奢侈。吃好、玩好,才能学得好。花这点钱赢得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值!”
L|&|*b$fvRSO0 Jolin极少去食堂打饭。“学校附近那么多好吃的餐馆,我要一个个试下来!”这是她为自己立下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吃,每顿开销控制在20元左右,“如果和朋友一起撮一顿好的,估计就得上百!”
19楼空间3d$Wu6uA;t3D “钱就是用来吃吃喝喝、出去ha y的啊,不然还能用来干嘛?”所以,每月预留800元左右的“游乐
”也是必要的。但交通费就可以被撇到一边,“哪天想要回家,或者想去逛街,打个***叫(父母的)司机来接就好了。”
'jn'SU-J |&~k0 既然“爸妈一直教育我,用钱要大方,不要小气巴拉”,在2000元之外,向他们伸手讨些买胭脂花粉的钱又有什么不妥呢?Jolin相信,“舒服地用钱”就是最佳理财方式.
(编者点评:节俭不等于小气,花父母的钱不等于大方。)
Y d%~.B&^ Jg0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本市高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600元左右。其中,82%的大学生达到这一水平,70%大学生的生活费由父母全部承担;高达50%的大学生每月将生活费花光,甚至透支;15%的大学生有预算和记账习惯;2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做兼职挣钱
分享到:
导入论坛
TAG: / 2009-07-07 07:18:05
分 评分:
我来说两句
请谨慎发帖,
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显示全部
提交评论
再发表评论。
用户菜单
标题搜索
日历 日
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访问量: 1092
日志数: 2
商品数: 3
建立时间: 2007-08-04
更新时间: 2007-09-13
RSS订阅
的博客比较感兴趣?想长期关注TA最新的博客?内容互通,快速登录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还没有帐号? 赶紧
portalEcho('headguide') rint<<
版块 选中
存多少钱才够养老
楼层直达
注册时间
2007-11-17
最后登录
2008-09-24
在线时间
906 发表于: 2008-06-07
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退休后的养老金收益是否会受到影响?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替老百姓算一算这笔养老账。
三种人影响不同
目前领取养老保险的人群有三种人:即“老人”、“中人”和“新人”——在统账结合养老制度实施之前,一部分职工享受当时国家养老的高福利社会保障政策,而新制度实施已经退休,这部分人被称做“老人”。那些曾经享受过既往高福利保障待遇,又经历着新制度洗礼的这部分人被称做“中人”。完全在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被称做“新人”。
这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老人”,目前采用的仍然是“老办法”,即按照他们退休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此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调整对他们没有影响。
“中人”的情况要复杂一些,他们的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对那些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他们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很小。而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他们的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
如果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调整之后,基础养老金仍然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20%来计发的话,那么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会使这部分“中人”和“新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新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去除。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老政策是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入社会统筹,而新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划入社会统筹。
经测算有所缩水
“中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新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计发。(注:由于客观原因,全国某些城市的计算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上面的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退休后月养老金的多少。由于全国各地收入水平和改革程度存在差异,养老金的计算标准也有差异。本文采取北京市的“中人”的一个典型来计算。
假设隶属“中人”行列的北京居民王先生平均月薪4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假设10年后北京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按原来的养老金制度,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
按调整后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账户规模将由11%调整为8%以后,王先生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
也就是说,在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后,王先生每月将少拿120元。目前尚不知政府会对“中人”减少的这部分收入如何安排。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影响养老金最终收益的因素除个人账户规模以外,未来政府采用何种计发方法也十分关键。
选择什么方式养老?
在考虑养老问题时,通常可以选择储蓄存款、养儿防老、股票债券、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叫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若干方式可供选择。
人们可能要问,未来一个人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养老?一般说来,养老的费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开支,二是医疗费支出。究竟准备多少钱才够养老呢?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目前年龄、估计退休年龄、退休后再生活年数、现在每月基本消费、每年物价上涨率、年利率等因素来计算。
需要准备的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其中,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N=估计退休年龄-现在年龄。举例说,如果您现在的年龄是25岁,估计退休年龄55岁,估计退休后再生活年数25年,现在距离退休还有30年。假设您现在每月基本消费1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保持相当于现在1000元的消费水准)为:1000×4.322=4322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4322×12×25=1296600元。(备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累计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1.05的25次方就是4.322。)
您可以参照上述公式,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消费情况,计算出您可能需要的退休金,然后把退休时可拿到的社保金算出来,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自己要准备的退休金。由于医疗费用的不可预知,上述公式只是一个普通生活状态下的基本生活费用匡算,如果要考虑重疾风险,再增加一些高消费支出(如旅游、出国、社交费用等),所需养老金会再增加不少才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注册时间
2007-11-17
最后登录
2008-09-24
在线时间
906 发表于: 2008-06-07
找到最适合你性格的投资方法
有一位投资大师家里收藏了几千本投资类书籍,在他看来,真正的杰作不过几十本,不过他还是承认这几千本书的价值,因为“一本书只要有一句话的收获就足够了”。
范·撒普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应该归在那1/100之类,这是很多人都会认同的事情。在原书第二版中文版的封面上,出版社的编辑特别标注该书是“证券交易领域三本最佳书之一”,以及“初学者入门的绝佳指导”,读完之后,你就会知道此言不虚。
简单地讲,如果你投资的是股票,有三件事情是必须解决的: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由于范·撒普对于交易系统中投资心理以及风险管理的重视,他更加强调买多少和什么时候卖,而对于什么时候买他就宽容的多。这样一来,各式各样追求不同“最佳买点”的系统,对他来说都有可取之处,因此,他在“自由之路”里就能为读者全面介绍了各种不同的交易理念。
刚刚起步的投资者往往会尝试各种方法:炒消息、看股评、图形、指标、基本面、成长性,平均操作下来,最好的结果也是胜负参半,而且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耐性,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不停地寻找“最佳买点”和“最佳卖点”,只要投资不翻番,他就会去寻找“更好”的系统,恨不得有一种神奇方法,让自己在股价最低部买进,然后又在股价最高处获利出场。
在比较了几十本真正久经考验、口碑一流的投资经典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纯粹的技术派,都有伟大的成功者。这些大师们都会很坦诚地告诉我们他的成功哲学甚至是详细的交易规则。有意思的是,价值投资者和技术分析两个大门派的人,常常还会针锋相对,争辩得面红耳赤。你到底要相信谁?
其实,当我们开始寻找所谓“最佳买点”的时候,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认定投资有一个“圣杯”,拥有了它你就可以笑傲股市。真的有圣杯吗?可能有,但是在范·撒普看来,这个圣杯只能在你心中。
范·撒普估计在所有的交易者中,只有不到20%的人有一个指导其交易的系统,而这些系统差别极大,不过,“只有你有一个期望收益为正的系统,你就可以利用任何理念进行交易”。
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不止一条:趋势跟踪、基本面分析、价值交易、波段交易、差价交易、套利,这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交易哲学,都在被各式人等使用着,并且长期获利者大有人在。
范·撒普的投资哲学是,何时买进并非最重要的东西,他在书中介绍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只要严格制定一套退出规则,以及如何确定头寸(买多少)的方案,即使随机入市,也能得到很好的投资收益。
关键问题是,你必须在交易前确定每一笔交易你愿意承受的最大损失——“R”,然后学会及时止损,并“让利润自己照顾自己”。有不少投资大师在介绍投资的基本原则时,都会以200%的力气来强调止损的重要,而范·撒普则强调另一个和止损同样重要的原则——“确定头寸”:如果不能制定合适的头寸规模,就算交易成功率超过60%,你也可能赔得精光。
我想,范·撒普如此强调卖出和确定头寸,同时忽视买点的选择,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包涵其中:只有不把“最佳买点”放在心里,当市场和你的投资方向背道而驰时,你才有可能最迅速地认错离场,截断你的损失。
这里面的逻辑是,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最佳买点”,当市场反向行动时,你总是会希望市场再走回来,从而让止损越来越难以执行;而既然没有完美的最佳买点,你最好还是“就市论市”。
总体而言,范·撒普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可以当成一个投资方法大全,他心平气和,不偏不倚地对待价值投资和技术派们,为读者详尽列举了可能的成功方案,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初涉投资这门“科学+艺术”的人得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以此为基础,再去读其他堆积如山的投资书籍时,你就好像拿到了一个罗盘,知道你走到了森林中的那个方位。
至于每一个投资者应该选择哪一种投资理念,范·撒普也给出了***:找到最符合你性格的方法。只有符合你的性格,你才会用起来不会觉得别扭,你才会始终如一的坚守规则,而坚守规则是成功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只有找到了符合自己个性和目标的方法,摆正心态,投资者才能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你走哪一条路都没关系,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UID:1552
注册时间
2008-03-09
最后登录
2011-08-02
在线时间
4601小时
248473 发表于: 2008-06-07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买灯具;找凌云时装。工程、别墅、家居、酒店灯具,应有尽有。邹区中国灯具城发得广场;13961191397@139.com
http://blog.sina.com.cn/fashionlingyun新浪博客
UID:2422
注册时间
2008-05-07
最后登录
2008-06-07
在线时间
380 发表于: 2008-06-07
未知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http:// .wj001.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或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跳转
Time now is:08-02 11:32,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Code 2003-2011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