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国 文章列表
2011-08-01
2011-07-08
2011-07-02
2011-06-15
2011-06-14
2011-06-14
2011-05-22
2011-05-04
2011-05-02
2011-04-18
2011-04-04
2011-04-04
2011-03-09
2011-03-09
2011-03-09
2011-03-09
2011-03-08
2011-03-08
2011-02-28
2011-02-28
2011-02-28
2011-02-16
2011-01-23
2011-01-18
/1 每页: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黑ICP备 10003805号您当前的位置: > 烽火战国声望职位: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上】(转载)
新闻发布时间:2010-10-10 07:54:51
关键字:烽火战国声望职位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
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
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
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
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
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
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
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
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棒教头
【提辖】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星宿】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
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
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
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空的巨
,故而称为东官苍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 房心 尾箕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州: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
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
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
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
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
风虎”又说真
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四、古代地理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
【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
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
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天空游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 【
】 【
最新宝典 ·
[09-13]
[08-24]
[08-09]
[08-06]
最新新闻 ·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热门点击 ·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10-09]
游戏花边 账号发放 ·
CopyRight 2002-2010 天空游戏网
京ICP证040598
版权所有|xGv00|54931dc9b71a6ad46f00c7d4380da33a
快速通道
|xGv00|8364d2db2ad90432377dd1952dd48c17
玩家调查
你同意取消金币排行榜吗?
同意,钓鱼网站根据金币排行榜发送骚扰信息
不同意,我想看看服务器财富牛人
|xGv00|dde77d6321f93b54c32c8af 124406f
新闻内容
您的位置:
新闻内容
声名远播称霸战国——烽火新服冲级赛
2009-11-26 17:57:33
字体:【 】 2009年11月26日,《烽火战国》在感恩节之际,隆重迎来开放测试。为答谢一直关注ZG的玩家们,本次将推出开测活动回馈各位。为了迎接众多《烽火战国》新玩家,给各位玩家带来刺激、开心的战国之旅,官方特意在新服设定新服冲级赛声名远播称霸战国。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声望,每位玩家都有机会拿到由《烽火战国》官方提供的限量绝版称号以及200Q币!玩爽快刺激的网页游戏,还能赚到一笔不菲的奖金?你还不快来? 《烽火战国》冲级赛活动链接: 开放测试专题活动公布初期,该公告就已经在吸引到了众多信赖玩家踊跃地参与。据众玩家的反映,除了奖品极具诱惑力,借此机会声名远播,让自己的城市扬名天下,成为众玩家所羡慕的烽火王者。为了在新服中出类拔萃、一举成名,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成为烽火新人王,抱走大奖和荣誉。于是,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城市都在以极高的速度在筹备与发展,因为谁也不知道身后到底是谁在追赶&helli helli 绝版称号、大量Q币和点券等你来抢 声名远播称霸战国新服冲级赛活动详细安排: (1)活动时间:从11月26日至12月24日结束 (2)服务器:所有11.26后新开服务器 (3)只要是活动服务器的注册玩家,都可以参加冲级赛争夺。 (4)从11月26日到第七天的23:59:59截至,我们会对活动服务器玩家个人声望进行排名(以系统后台数据为准),根据排名给予Q币和点券奖励。 (5)奖励安排: 注:按单服来奖励,点券奖励在排行榜生成后的第二天自动发放到用户账户,Q币奖励后台生成名单,由专员联系安排发放。 第01 名: 200Q币 活动排行榜上授予称号:烽火王者 第02-10 名: 100Q币+500点券 活动排行榜上授予称号:至尊王者 第11-100名: 100点券 活动排行榜上授予称号:烽火英雄
声望决定排名,提高声望小秘诀曝光 玩家们的声望值是一个衡量玩家们在游戏中综合实力的数值,会随着玩家的游戏行为增加或减少。而此次新服冲级赛,排名就是玩家们的声望值进行排序的。 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个人声望值呢?
提高声望值的方法: (1)使用资源、点券消耗 (2)杀怪:不论攻击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杀死据点中的怪物都可以提升声望值。 (3)杀人:不论战斗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杀死对手士兵、摧毁城防量、拆除建筑都可以提升声望值。 (4)完成任务:完成部分任务可以提升声望值。 在提高声望值的同时,必须顾虑到损耗声望值的行为,从而避开损耗的可能性,为增加更多声望值做好准备。例如:损耗资源:建筑被拆、士兵死亡(装备损耗不计算死亡)、城防被摧毁均被计算为损耗资源,损耗资源会减少声望值。 《烽火战国》开放测试的大门已经打开,为了最丰厚的奖品,大家一起努力吧! 《烽火战国》是腾讯首款自主研发的网页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打开网页就可以玩。
《烽火战国》官方网站:
《烽火战国》官方论坛:
《烽火战国》是腾讯首款自主研发的网页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打开网页就可以玩。
分享到:
《烽火战国》官方网站
腾讯公司 烽火战国运营团队
相关新闻
COPYRIGHT 1998 – 2011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网游备字[2010]W-SLG009号
|xGv00|a7f09603dcf93c59cbcdc617693e62e6
|xGv00|1ed7856181a59c952d231ece7a8c35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