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演义》的有关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

| |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首页 没有公告
载入中…
专 题 栏 目
频 道 统 计
文章总数: 589 篇
待审文章: 0 篇
评论总数: 0 条
专题总数: 11 个
文章阅读:
用 户 排 行
0 最 新 调 查 没有任何调查
最新图片文章
栏目导航
站内文章搜索
所有作文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
指出,本站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您所在的位置:
正文
站内搜索:
小提示:学单词背单词请到
[ə #39 #108 #97 #105 #44; æ #39 #108 #97 #105;]
n. 同盟者, 同盟国, 助手
vt. 使联盟, 使联合, ...
汉语成语英译纵横谈
 转载 2008-05-02 阅读3532 
网页划词
本文属阅读资料

汉语成语英译纵横谈
四川宜宾学院
江丽容
摘 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语言极为丰富,成语、谚语、歇后语以及各种俗语源远流长。其中尤以格式固定、结构稳定的成语在汉语言宝库中位置举足轻重。英语同样是世界历史悠久的语言,成语、习语构成其特定的内涵,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在翻译中汉英成语若能恰当地对等运用,能起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站在跨文化角度谈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关键词:成语翻译
跨文化
汉语成语的定义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更广义讲:“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不管它原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还是政治口号、科学术语等等,只要进入书面作为成语运用的,一律总称成语”(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10)。有人认为,一个翻译工作者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成语翻译,因而成语的翻译乃至其可译性(tra latability)与不可译性(untra latability)历来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成语来源于生活,也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所表现的,因而成语是可译的,只是成语的翻译要根据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译法。
一、汉英对应的成语
许多汉英成语在内涵(co otation)和处延(exte ion)上都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对等翻译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并富于形象,达到异曲同工之效果,也使译文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1、汉英成语字面上的对等
有些成语按原文的字面翻译,或借用英语类似的成语,其比喻效果同原文一样生动,这类成语本身就能使读者很快联想起英文中的对等词语。如:
打草惊蛇
beat the gra to frighten away the ake
(相当于 wake a sleeping wolf /dog)
对牛弹琴
play the lute in front of the cattle
(相当于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画蛇添足
draw a ake and add feet to it
(相当于 paint the lily )
守口如瓶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covered bottle
(相当于 keep one’s mouth shut )
挥金如土 end money like dirt
(相当于 end money like water)
雪中送炭
send charcoal in owy weather
(相当于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
易如反掌
be as easy as the turning over one’s hand
(相当于 as easy as falling of a log )
掌上明珠
a pearl in the palm
(相当于 the a le of one’s eye)
“守口如瓶”直译一般为 “keep one’s mouth like a bottle” ( 如《汉英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下同;《实用翻译教程》等),瓶子各式各样,也可能是没有封口的,建议改译为 “keep one’s mouth like a covered bottle”。
2、汉英成语意义上的对等
不少汉语成语不一定有非常对等的英语成语,但按照它们的字面意义翻译也能使译文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如:
调虎离山
lure the tiger from the mountain
攻其不备
strike when he is u repared
牢不可破
be so strongly built as to be indestructible
了如指掌
know sth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
井底之蛙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口蜜腹剑
be 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
声东击西
shout in the east and strike in the west
史无前例
be without precedent in history
3、根据成语的实际意义寻找对应的英语成语
有些成语照字面翻译译文读者难以接受,达不到交际目的。搞翻译的人都知道曾有人将“胸有成竹”译成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闹了场笑话。这条成语出自苏轼原语,意思是说画家在画竹之前,先必须在脑子里产生竹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已有了全面的考虑。只要理解了原意,就不难翻出它的比喻意义应该是“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th”, 与之意义相等有一条英语成语是“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 由此看出成语翻译切忌望文生义。又比如 “眉飞色舞”,如果直译为“his eyebrows are flying and his countenance is dancing”,译文读者就会莫明其妙, 不知所云。翻译时最好将成语的实际意义译出,即“to beam with joy”。再看下面的例子:
粗枝大叶
be crude and carele (直译:with big branches and large leaves)
暗送秋波
make secret overture to (直译:make sheep eyes to )
扬眉吐气
feel proud and elated (直译: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
单***匹马
be single-handed in doing sth (直译:a single rifle and a horse)
灯红酒绿
di ipated and luxurious (直译:red lantern and green wine )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直译: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 )
海阔天空
an endle vast /talk at random
(直译:boundle sea and sky )
大张旗鼓
on a large and ectacular scale
(直译:so many flags and drums)
“海阔天空” 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空间或境界广阔,译成an endle vast,如:“中国有句古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 draw back a step and you’ll find an endle vast before you. 二是比喻说话议论漫无边际,没有中心,英语对应的成语是 talk at random. 如:“他吹得海阔天空,我几乎都不懂。”He just talked at random , I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二、带有文化背景与典故的成语
汉语言文化具有深厚的史学积淀,因而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带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有的成语在字面上就会有中国古代的人名、地名,有的出自寓言或历史典故。特别是中国几部史书与名著,如《论语》、《史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都闻名世界。翻译这类成语最好注明出处,以便译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同时,英语成语中也有不少成语带有文化背景,如运用适当,更能使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增加译文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如:
杯弓蛇影
afraid of one’s shadow (see a serpent’s shadow in a wine cup)
八仙过海
vie with each other (like the 8 Immortals [in Chinese legendary story] cro the sea)
东施效颦
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 (just like Dong 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 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all the uglier)
黄粱美梦
vanished dream/a fool’s paradise (golden millet dream[from a Chinese old story] )
叶公好龙
profe 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 Lord Ye’s love of dragon [from a Chinese tale] )
初出茅庐
just have first experience in(from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充耳不闻
turn a deaf year to (from the Bible)
进退维谷
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 Greek mythology: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三、表现民俗民风的成语
这类成语多由习语、谚语、惯用语等提炼而成,在文章与谈话中时有出现,如果使用得当,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大增光彩。翻译这类成语时同样要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多采用意译。
1、日常生活类,如:
此地无银三百两
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 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 ocence.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One can’t make bricks out of straw.
情人眼里出西施
Beauty lies in the lover’s eyes.
不到黄河心不死
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s goal
病疾乱投医
co ult anybody when in a de erate situation
天有不测风云
A storm may rise from a clear sky. / 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 en any time.
2、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增长了智慧,因而有不少表现智慧的成语。如:
车到山前必有路
Things will eventually sort themselves out.
吃一堑,长一智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前车之鉴
a le on to remember / burn one’s fingers
明***暗箭
an open ear thrust and an arrow in the dark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three co 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三思而后行
think thrice before you act / look before leap
3、对形势的判断。如:
树欲静而风不止
A tree may prefer to calm, but the wind will not su ide.
山雨欲来风满楼
The rising wind forebodes the coming storm.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When the city gate catches fire, the disaster extends even to the fish in the moat.
两雄两争,其斗必烈 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赔了夫人又折兵
i tead of making a gain, suffer a double lo 迅雷不及掩耳
as sudden as a flash of lightning
4、老百姓对当权者的不满。如:
天下乌鸦一般黑
Crows are black the world over / Evil people are bad everywhere.
上梁不正下梁歪
If the u er beam is not straight, the lower ones will go aslant.
树倒猢狲散
Monkeys di erse when tree falls.
***自焚
play with fire and get burned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the trouble-maker is removed.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A villain’s plot is so obvious that everybody knows about it.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有的翻译是 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he who stirs it up is removed (如《汉英成语词典》),而相比之下“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the trouble-maker is removed”(《新时代汉英大词典》)更显得简练,也更形象。
四、以动物为寓体的成语
动物在不同的文化及语言里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汉语成语有“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肝凤胆”等。而在英语所代表的文化中“dragon”的形象往往带有贬意,常用来比喻恶魔。如果把“龙肝凤胆”直译为“dragon’s liver and phoenix’s gallbladder”会把外国朋友吓跑的。又比如“狗”在汉语言文化中往往带有贬意,为人们所唾弃。而在英语文化中“dog”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乃至被视为家庭成员之一。如果问及欧美人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多数人会回答“dog”。因而英语有“help a lame dog over the stile”、“let a sleep dog lie”、“every dog has its day”等成语。翻译这类成语同样要了解中西文化习俗的不同,改变动物的形象,这样不同文化的人才能接受。请看下面的成语及其译文:
望子成龙
long to see one’s son win succe (直译: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
龙飞凤舞
living and vigorous flourishes
(直译:drago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
打落水狗
hit a person when he is down
(直译:beating a drowning dog )
狗仗人势
use the influence of in bullying others
( 直译:behave like a dog relying up on the power of its owner)
狗拿耗子
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 ( 直译:a dog trying to catch mice)
挂羊头卖狗肉 selling horse-meat as beef steak
(直译:hang up a sheep’s head and selling dog-meat)
狗咬吕洞宾 misunderstanding a kind-hearted person
(直译:a dog barking at Lu Dongbin)
狐假虎威
bully people by virtue of else’s influence
(直译:the fox borrow the tiger’s ferocity)
以“挂羊头卖狗肉”为例,狗既然在西方人眼里为宠物,西方人的餐桌上当然是不能有狗肉的。译成对应的英语成语“selling horse-meat as beef steak” 避开了西方人的忌讳,且生动形象,正是异曲同工之处。
五、结束语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迥然不同,不同的成语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传统的“直译”和“意译”各有千秋,笔者则认为译无定论,成语的翻译首先应考虑语言背景的不同,即根据成语在上下文(context clue)中的实际意义选择不同的译法。比如,一部《红楼梦》成语俯拾皆是,在杨译本①与霍译本②中风格却不尽相同,那是因为译者对语言背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在这方面已有不少进行比较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人口学家在上世纪预测:“下一世纪,说英语的人口达15亿,说汉语的人口也为15亿,两个语族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汉语和英语现在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中国已经走向世界。然而就两种语言而言,英语的国际化似乎已经是一种共识,最近听了“创意英国”系列活动之一的“中英作家列车在线”活动报告,中国作家了解欧美作家好像是必修课,而欧美作家对中国现当代作家却知之甚少。汉语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取决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及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的发展。可以断言,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经济的崛起,东西友好语言文化交流将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文化活动的主流。中华的传统文化也必将引起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翻译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多“输出”中国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为中华这条巨龙真正腾飞于世界苍穹而努力。
注:① 指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译本。
② 指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译本。
主要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1982. A roaches to Tra lation. England: Pergamon Pre Ltd.
2、Nida, Eugen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m Tra lating.
3、陈德彰,1999,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陈德彰,2000,教你学点翻译入门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
5、陈文伯,1982,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汉英成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菲比寻常◇中国文学~~~~~成语~~~~~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
浏览贴子
吧主: 共有
◇菲比寻常◇中国文学~~~~~成语~~~~~
成语大全
2009-7-3 17:15
天机云锦 名称:天机云锦
  拼音:tiā jī yú jǐn
  语出:宋·张炎《词源·杂论》,原话为:“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所以出奇方语,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意思是:诗人的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有如天上织出的锦绣。
2009-7-3 17:19
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á hū]
  成语解释 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相关人物: 宇文化及 李密 翟让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示例: 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邹韬奋《抗战以来》
  注意字型区分:不能写作“磬竹难书”
2009-7-3 17:50
千山万壑 词 目 千山万壑   发 音 qiā hā wà hè   释 义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叠。
  出 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意思:“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江之北岸传说依旧座落着昭君村。上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下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具体点明古迹所在,很自然地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一个“赴”字,画龙点睛,使山水充满了生机;一个“尚”字,写出江村古落依然如故的状态。大小映衬,动静相间,不仅使画面显得生动,同时使诗的意境更深一层。因为“尚有村”传达了一种“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陡起直转,必然过渡到下面对昭君命运的咏叹。
  事 例 课堂,在闽赣的~!(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五十一)
  近义词 千山万水、群山万壑、千岩万壑   反义词 一马平川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险峻
2009-7-3 17:54
一马平川
一马平川 ( yī mǎ íng chuā )   解 释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出 处 宋·苏轼《东坡诗·卷二十三·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用 法 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梁斌《播火记》:“这边是平原,~,任你奔驰。”   近义词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漫无边际   反义词 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灯 谜 驯;单骑踏西蜀
2009-7-3 17:56
纸醉金迷 【成 语】 纸醉金迷
  【注 音】
  zhǐ zuì jī mí
  【近 义】
  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灯红酒绿
  【反 义】
  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开源节流
  【释 义】
  “醉”,醉人;“迷”,被迷住。原意是被光芒四射的金纸所迷住。后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   【出 处】
  宋·陶觳《清异录》 : 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纸,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居,令人金迷纸醉。”   【典 故】
  唐昭宗时,有个专治毒疮的医生名叫孟斧,名闻全国。由于他医术高明,用的药又是偏方、秘方,与其他医生治疗毒疮的药全然不同,治疗率又是百分之百,因此,宫中如有人生了毒疮,唐昭宗经常召他进宫医治。 过了几年,中原发生战乱,孟斧便举家迁往四川居住。由于他在长安时经常进宫,对宫中的装饰非常熟悉,而他又非常有钱,因此在购置新屋后,将其中的一间小房间按照宫中的样子布置起来。这房间小巧玲珑,窗户明亮,室内的柜橱、桌子、椅子、茶几等家具,全部贴上一层薄薄的金箔。灿烂的阳光透进窗口,照射在这些用金箔包着的器具上,只见满屋金光闪耀,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每次有亲戚或朋友来,孟斧都要请他们参观这个房间,让他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这些亲友离开孟斧家后,回去都会对别人说:“在孟斧的那个贴金箔的小房间里呆一会儿,便能使人纸醉金迷!
2009-7-3 18:00
三顾茅庐
【注 音】
  sā gù máo lú 【英译】visiting three time at Zhuge Liang' thatched cottage(by Liu Bei)engaging him
a ational trategist
【释 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
  礼贤下士、草庐三顾
【反义词】
  拒人千里
【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2009-7-3 18:03
韬光养晦
【词目】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 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褒义词)
【出 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用 法】
  并列式;是两个小的动宾结构式合成的。整个词一般是做谓语的。
【近义词】
  韬光晦迹
【反义词】
  锋芒毕露
【详解与举例】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竞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往高处爬,这过程要牺牲许许多多弱小或者不幸的人!每当这种生存竞争经历过一次较大的动荡之后,社会会走向有序化和规范化,社会或者国家的组织秩序、尊卑贵贱也都已经确立下来,按理说至此天下就该太平无事了,可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生存竞争的延续性和永恒性,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因为担心周围的人侵犯到自己、把自己拉下马,故时时充满恐惧、没有安全感!他们警惕四周的人,看哪些人可能对自己构成危协!如果他发现目标,就会展开清洗,这种流血事件在历史上举不胜举。   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可见在古代和帝王权贵相处的危险性,难怪古书上有伴君如伴虎之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由于帝王权贵缺乏安全感,生性好疑,常好杀人!在其身边相对弱小的群体为了保护自己,韬光养晦这种生存艺术就诞生了。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你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你的这种意图,你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   如果说弱势群体为了保护自己有向强势群体示弱的必要,强势群体何必韬光养晦呢?这里面也有很多奥妙。一般来说,强势群体大权在握,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他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会让他把许多的精力分散在与人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指挥、领导、周旋、应付。久而久之,精力、健康、知识、智慧,都会受到亏损!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这样的位置有助于人修身养心、恢复精力;有助于人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这样,当人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就会获得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面对。所以,强势群体也常常会运用“韬光养晦”这种生存策略。只不过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运用韬光养晦的手段和目的不一样。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2009-7-3 18:08
厚德载物  成语: 厚德载物   
  发音:hòu dé zài wù   释义: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大意: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2009-7-3 18: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sài wēng hī mǎ,yā zhī fēi fú
  塞翁:边塞的老头儿。失马:丢失马。焉知非福: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进行转化!
[编辑本段]故事
  以前在北边的边塞地方有一个人很会养马,大家都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马从马厩里逃跑了,越过边境一路跑进了胡人居住的地方,邻居们知道这个消息都赶来慰问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一点都不难过,反而笑笑说:“我的马虽然走失了,但这说不定是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这匹马自己跑回来了,而且还跟来了一匹胡地的骏马,邻居们听说这个事情之后,又纷纷跑到塞翁家来道贺,塞翁这回反而皱起眉头对大家说:“白白得来这匹骏马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喔!”
  塞 翁有个儿子很喜欢骑马,他有一天就骑着这匹胡地来的骏马出外游玩,结果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跌断了腿,邻居们知道了这件意外又赶来塞翁家,慰问塞翁,劝他不要太伤心,没想到塞翁并不怎么太难过、伤心,反而淡淡的对大家说:“我的儿子虽然摔断了腿,但是说不定是件好事呢!”
  邻居每个人都莫名 其妙,他们认为塞翁肯定是伤心过头,脑筋都糊涂了。过了不久,胡人大举入侵,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徵调去当兵,但是胡人非常的剽悍,所以大部分的年轻男子都战死沙场,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用当兵,反而因此保全了性命,这个时候邻居们才体悟到,当初塞翁所说的那些话里头所隐含的智慧。
  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i四声,股,大腿),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注释
  靠近边塞的人,有个善于方术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去了,大家都安慰他。那家的父亲
  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来祝贺他。那家的父
  亲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那家的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
  腿骨,大家都来安慰他,那家的父亲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
  人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人(壮年男人),死去的人有百分之九十,这家就是因为腿瘸的原因,父子的
  性命都得以保全。
  出处
  《韩非子·说难》。
  英文释义
  1.Whe the old ma o the frontier lost hi mare, who could have gue ed it wa a le ing i disguise?   2.A lo may tur out to e a gain.
2009-7-4 03:29
古琴价高
古琴价高出自《郁离子 千里马篇》
  原文:工之乔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乔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乔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重点词语:
  斫,砍
  弦,安上弦
  国工,全国最好的工匠
  篆工,刻工
  匣,把琴放在匣子里
  期年,一周年
  适市,到市场
  易,交换
  翻译
  工之乔得到了一根质地优良的梧桐木,把它削成琴。又按上琴弦,一弹,声音美妙得象金玉的声音一样。他认为这是天下珍贵美妙的乐器,便把它献给朝廷。主管祭祀和乐器的太常官命令高级乐师来鉴别。乐师看了琴以后说:“这琴,时代不古来,把他丢还给工之乔。工之乔抱琴回到了家里。他跟油漆工商量,在琴上画了些断断续续的纹路,有跟刻字工商量,在琴上刻了些古代器皿上的文字,然后用匣子装着埋到土里。过了一年,再挖出来,抱往集市上去。一个有权势的人从街上看到了这张琴,用一百两银子买了它,再献给朝廷。管理乐器的官员,一个传一个争着观看,都说:“这琴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工之乔听说后,感叹到:“真可悲啊,这个世界!难道只是一张琴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将要同这个世界一起灭亡了呢!”便离开都城,躲进宕冥山,别人不知道他的结局怎样。
2009-7-4 03:32
绫罗绸缎
成语词条: 绫罗绸缎   成语发音: líng luó chóu duà   成语释意: 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成语事例:虽然他的主要的生意是布匹,他可是也有个看得过眼的内柜,陈列着~。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九
  反 义 词: 荆钗布裙
2009-7-4 03:34
荆钗布裙 【词目】 荆钗布裙   【发音】 jīng chāi ù qú   【释义】 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出处】 《太平御览》卷七百十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南朝·宋·虞通之《为江敩让尚公主表》:“年近将冠,皆已有室,荆钗布裙,足得成礼。”
  【示例】 况~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反义词】 金玉其外、穿金带玉
  【故事】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孟光用荆条作钗,穿着粗布衣服,举案齐眉,夫妻十分恩爱
2009-7-4 03:34
未雨绸缪
词语解释
  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 释 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缪注意不能念错)
  出 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示 例 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用 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近义词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词 临渴掘井   英 文 Have ot the cloak to make whe it egi to rain. lt;repair the house efore it rai gt   故 事 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编辑本段]典 故
  1.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乱后,遂写一首《鸱鸮》诗与成王。其诗曰: “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   2.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2009-7-4 12:53
四面楚歌
【注音】
  sì mià chǔ gē   四 面 楚 歌
【释义】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è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清朝: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处于四面楚歌里,犹不自知。”
  壁:驻扎.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汉军:刘邦的军队
  楚歌:唱着楚地的歌曲
  慷慨:即慷慨,激昂的样子
  阕(què):古典诗中一段称为一阕
  和:跟着唱
  项王:项羽
  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指孤立无援
【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示例】
  晋•陈寿《三国志•吴琮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   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 楚歌四面
  反义词: 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歇后语】
  九里山前摆战场;乌江岸上困霸王 ;霸王被困;楚霸王困于垓下
【典故】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2009-7-4 13:16
指鹿为马
【成语解释】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反义词:是非分明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意颠倒黑白
  【字词解释】
  1乱:叛乱,此处指篡夺秦朝的政权。
  2设验:设法试探。
  3误邪:错了吧?邪:同“耶”,疑问助词。
  4阴中:阴:暗中。中:中伤。
  5二世:秦二世。
  6左右:身边的人。
  7阿(ē)顺:奉承顺从。
  8法:刑法。
【历史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义词:颠倒黑白
  清代李渔《怜 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原文】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巨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巨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
  二世使 人让邯,邯怒,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
  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
  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译文】
  二世三年(前207),章邯等率兵包围了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兵前去援救巨鹿。冬天,赵高担任丞相,终于判决杀了李斯。夏天,章邯等作战多次败退,二世派人去谴责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长史司马欣回京汇报情况,请求指示。赵高既不接见,也不信任。司马欣害怕了,赶紧逃离,赵高派人去追,没有追到。司马欣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掌权,将军您有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这时,项羽加紧进攻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就率兵投降了诸侯。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开始畏惧赵高了。
  【课文版】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课文版译文】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他的,于是他先做了一个实验,牵着一头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说错了吧?为何说鹿是马。”赵高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有的沉默,有的说是马奉承顺从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于是就暗中用刑法陷害说鹿的人。此后大臣都怕赵高。
2009-7-4 18:41
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 ( yuè zǔ dài áo )   越:超过。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祭品的器具。代:代替。庖:厨师。
  解 释: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 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治:从事。祝:主持祭祀的人。樽:盛酒的器具。
  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1、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近义词:包办代替   反义词:自力更生   英 文:1、put word into omebody' mouth
  2、take #39 jo into one' ow hand
  3、exceed one' dutie and meddle i other #39 affairs
  图片出处:国际政治漫画:越俎代庖
  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 陈亮 《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 《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 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诋为越俎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鸾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2009-7-4 18:45
弄假成真
成语发音:nòng jiǎ chéng zhēn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成语示例: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中译英:[what wa make-believe ha ecome reality;preterce(pretending) may ecome reality(truth)]
  本来是想作假,结果竟成了真事
  成语释义: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1. 宋 邵雍 《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本谓以假作真,后谓原意作假结果变成真事。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那一个说亲的早做了藏头露尾。”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老实对你说,起先入班,还是个假意,如今倒要弄假成真了。”
  《说唐》第四九回:“[ 程咬金 暗想]我是与黑炭团说耍儿的话,谁知今番军师弄假成真起来。”
  2.谓变假为真。
  《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揪住公主骂道:‘好孽畜!你在这里弄假成真,只在此这等受用也尽彀了,心尚不足,还要骗我师父。’”
2009-7-4 18:50
厚积薄发
  词目 厚积薄发   发音 hòu jī ó fā   释义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通过长期的量变过程积蓄力量打好基础,建立完善的稳固的实力从而得到质的突破,稳步向前,不露破绽。
  厚积薄发:多指知识·经验的充分地积蓄,然后,谦虚做人,谨慎做事。
  示 例:所以,黄现璠著述中呈显出“史料丰富”、“厚积薄发”、“言必有据”、“考证周详”、“行文朴实”、“议论精简”等方面的文风特点。( 陈吉生教授撰《 试论壮族著名史学家黄现璠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的贡献》,载《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笫一期,80页一104页)
  反义词 入不敷出   成语出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坡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2009-7-5 14:12
东施效颦
【发 音】
  dōng hī xiào ín
【解 释】
  效:仿效;颦:同矉,蹙眉。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捧心:捂着心口。
  挈:带领。 病心: 心口疼痛
【出 处】
  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 文】
  西施在她的家乡里心口痛而皱眉头,大家觉得西施这样更美。她的家乡里的丑陋的女人东施看见了并认为这样美丽,回去也在家乡里捂住胸口并皱眉头。乡里的富人看见她(东施),坚决关上门而不外出:穷人看见她(东施),带领妻子和儿子逃跑离开。只知道皱着眉头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美。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近义词】
  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如法炮制 生吞活剥
【反义词】
  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寓 意】
  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或者:不要盲目模仿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例:偶尔的一次,A老板应B老板邀请来到B公司,无意中他发现B公司的门房间没有考勤机,便问:“你们没有考勤机?”B老板说:“公司不仅没有考勤机,就连考勤人员也没有。”A问:“那如何记录考核员工的迟到呢?”B答:“现在离上班还有5分钟,你可以去各部门看一看,有没有人还没有到岗的。”A问:“这是为什么?”B答:“信任,就是最好的考勤机。他们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A老板颇有感触。回到单位后,叫人立即搬走考勤机,撤销考勤记录。可事与愿违,迟到现象愈演愈烈,就连从来不迟到的人,也出现了迟到现象。
【补 充】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词语解释】
  第一个之:的
  第二个之:代词,代指“她”
  美:意动用法,认为她美。
  妻子:妻子儿子
  走:跑,逃离
  病:生病 。动词
  去:离开
  颦:皱眉头
  挈:带领
  病心:心口痛
  里:乡里
  亦:也
  造句: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学习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样的错。   当我们再写文章时,可千万别“东施效颦”啊!
2009-7-5 14:16
出水芙蓉
  名称
  出水芙蓉 ( chū huǐ fú róng )   解释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年轻女子   示例
  如果用~来形容这个女孩的容貌,一点也不过分。   马娇字婉容,姿首清丽,濯濯如春月柳,滟滟如~,真不愧娇之一字也。 ★清·余怀《板桥杂记·马娇》
  近义词
  花容月貌   灯谜
  小荷才露尖尖角   英文
  a lotu flower whe fully ope lt indicating a very eautiful female or oem,calligraphy
2009-7-5 18:48
义薄云天
  义薄云天 ( yì ó yú tiā )   解 释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出 处 《宋书·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夸奖人讲义气。
  近义词 正气凛然、气冲霄汉、高义薄云天
2009-7-5 18:50
情深意重  【成语】情深意重
  【读音】qíng hē yì zhòng   【解释】情意深重,比喻深厚的感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事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总是委屈,难得他~,想出一条‘两头大’的路子来。”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同手足、情深意笃
  【反义词】无情无义、六亲不认、薄情寡义
2009-7-5 18:52
司空见惯
【注 音】
  sī kōng jià guàn
【释 义】
  司空:古代官名。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
  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SD敢达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
  注意: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示 例】
  “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等,早已成为~的平常事情。”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近义词】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反义词】
  绝无仅有、盖世无双
【歇后语】
  眼皮底下放东西 ———司空见惯
【灯 谜】
  天文学家观星斗
【英 语】
  commonly ee /a matter of repeated occurrence
【典 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 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 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 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 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 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 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 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 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 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2009-7-7 13:04
宋玉东墙 成语词条: 宋玉东墙   成语发音: òng yù dōng qiáng   成语释疑: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成语示例: 谢圣主恩波浩荡,却将个~,错猜做神女高唐。★明王骥德《男王后》第二折(其中~代表本词条:宋玉东墙)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宋玉,他的代表作有《高唐赋》等。传说他的东面邻居有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女儿,可以称得上楚国的第一大美人,她仰望宋玉的才能,每天登上墙头窥视宋玉,非常爱慕。整整3年时间,宋玉没有看出她的心思而与她交往。
2009-7-7 13:05
仙风道骨
  仙风道骨
  成语词条: 仙风道骨
  成语发音: xiā fēng dào gǔ   成语释疑: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近义词 仙风道气
  成语示例: 此二人素有~。(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仙风道骨
  1.道教语。谓有仙人及得道者的气质神采。   唐 李白 《大鹏赋序》:“余昔於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小神知得夫人仙风道骨,原是 瑶池 一会中人。”
  2.喻指超凡绝俗的品貌风度。   宋 文天祥 《与文侍郎及翁》:“尊性乐在简淡,急流勇退,仙风道骨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先生仙风道骨,年已八十,犹替人题 陈章侯 《莲露图》。”
2009-7-7 13:07
皆大欢喜 ( jiē dà huā xǐ )   解 释 人人都高兴满意。   出 处 《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人都高兴满意   示 例 正在~间,忽然太后密诏了清帝的本生父贤王来宫。(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近义词 欢天喜地、尽如人意   反义词 怨声载道、大失所望   灯 谜 小则不快
2009-7-9 19:59
金枝玉叶
拼音 jī zhī yù yè
  解释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 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称呼有钱人家的女儿   示例 嫂又~,吹股风都要生病。(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   近义词 皇亲国戚   反义词 蓬门荆布、赳赳武夫
2009-7-9 20:02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
  wù hì ré fēi
  东西·环境依旧,可是人却已变。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怀念故人,感慨万千。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逐字解释
  物:事物,景物,物件   是:如此,引申为不变   人:(曾经的人跟现在的人相比)   非: 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离去   物是人非: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人却不在了。看这眼前的情景(冷清),对比过去(美好),让人产生一种睹物思人,触景伤情的忧伤。 比如自己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童年天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回忆起在小学的事情 等,走到以前呆过的小学学校 同学们都已经各奔东西 有一种感触 也可以说是物是人非.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事过境迁
诗意释物是人非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词句表物是人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黛玉《葬花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江楼有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   【物是人非】新解
  1、物质是固定的,人是会改变的;
  2、缘乃天生,份是人为;
  3、命是天生的,运是可以改变的;
  4、一成不变的是“情”,时刻变化的是“感”。认识“情”和“感”的区别,也就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5、静态的是“物”,动态的是“人”。在变化中认识物,在静止中观察人。换一种心态,我们会豁然开朗:原来“物是人非”是这般令人愉悦!
2009-7-9 20:05
国色天香
  【注 音】guó è tiā xiāng   【释 义】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 处】
  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宋·范成大 《与至先兄游诸园看牡丹三日行遍》诗:“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阑烧烛看。”   明·汪道昆 《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值 十娘 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 孙富 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   清·秋瑾 《精卫石》弹词:“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鲜。”   【示 例】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用 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女性的美丽
  【故 事】唐朝时期,唐文宗李昂在程修己的陪同下到御花园里赏花,园内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文宗十分欣赏牡丹花王,就问程修己都城传唱的牡丹诗。程修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的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文宗赞叹不已。
2009-7-10 19:47
分享次数:
分享到:
发表回复
内 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Ctrl+Enter快捷发表 2011 Baidu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