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百富兴期刊 - 百富兴期刊
组织学习中种子之角色与功能 前言
中国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意即集合众人之智能一定优于单一英才,然而也有很多例子却显示当只有一个中国人的时候,智慧往往是很高的,但若集合多个中国人在一起,却见其智慧呈现疲窘情况。为什么多数成员的智商在120以上的团队,其整体智商却只有62呢?(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民85)这是个非常值得加以探讨的问题。在现代的社会中,如何提高我们组织的团体智商,克服团队思考的障碍,使组织更具竞争能力呢?唯有让组织成为有学习能力的团队,才能挑战组织固有信念(beliefs)、假设(a umptio )或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也才能使组织有能力去面对变迁社会的需求。 学习是组织永续发展的基础
亚当斯(Henry Adams)曾言「年轻的时候,究竟懂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如何学习,就会有足够的知识」。很多深具远见的企业家已预言在下个世纪来临时,组织是否能永续经营,是否有竞争力,其关键因素即在于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亦即为经由学习,增进组织成员之能力是面对环境变迁的不二途径(O’Brien,1997)。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半数劳工的现有技能在三至五年后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且新知识大约每七年就会增加一倍,人类正面临着知识快速爆发的时代(O’Brien,1997)。所以,仅赖学校教育所学,要能应付变迁社会的需求是不够的。在生涯发展中,人人均必须力行「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配合组织发展,不断学习(林清江,民86)。另方面,组织与企业也应有「从学习中创造利润」的观念。全球知名企业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即有一成功例子,根据报告,该公司每花一美元在训练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每年提升三十美元的生产力(周旭华译,民85)。所以为员工开发潜能、充实知能、提升水准,对组织企业的永续发展是很重要的。 组织竞争优势在于组织不断有效学习
据研究和经验指出,一个组织之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植基于下列四个要素: 共识与了解(Common understanding)的建立:成员对组织目标和轻重先后的理解和共知。 全力投入(Commitment)的程度: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承诺影响组织的凝聚力,而其投入之程度全视成员对工作意义的认识。 明晰的期望(Clear expectation)水准:个体与团队的表现要有一定的预期标准,如此才能产生成就动机。 优异的能力(Capability)表现:成员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和回馈的激励,增进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总括来说都须透过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也才能充实成员与组织的内涵,增进适应变革的能力。学习是一项求知、厘清观念、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透过学习可以使组织活化,展现生命力(王汉源,民86)。 种子是组织学习的关键动力
种子可以激发组织进步和目标的达成,所谓「辛勤的播种,必有丰盈的收获」,这是句千古不易的道理,为了推展新观念,带动新变革或形塑新目标,往往都会遴选热忱有劲,乐于与人为伍的干部做为核心种子,借重其特质和意志,推广并实践政策以落实计划;企业界不断推出「种子训练」即是,而政府部门为有效推展行政,也不乏类此活动者,譬如为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即有种籽营训练;为力求「行政革新」而有「工作简化种子营」;为因应终身学习社会之来临而有「学习型组织种子班」之开设。此无非在于利用种子之萌芽、成长的精神,使政府施政普遍而有效。 厘清种子在组织中的角色
培训种子,在于为组织吸纳核心人才和树立典范,经由种子之推动、发展,政府组织中重要政策和方案得藉以推展、增强,观念得以传导,而种子在为组织建立较佳的工作职场(a better place to work)中,对于工作伙伴而言,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协调者(good coordinator)、是一位教练(coach),更是一位可信赖的顾问(menter),其权力不是来自于法定职位的赋予,最主要的是组织中对其以身作则的敬重及优异的专业素养和经验(Haasen, 1997)的重视。种子之角色究竟为何?兹简要分述于下: 使命的引度者(Ferryman):种子是一项传承工作,必须将组织的使命(Mi ion)、有益的经验和新理念引渡同伴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主动的头领角色(Figurehead):种子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让其它伙伴有所追随,有时更需担负指导和协调任务。 讯息的传播者(Di eminator):担负情报与信息的传达,理念和方法的教导(余朝权,民82)。 愿景(Visio )的设计师:愿景是大家共同的希望,是应该且可能达到的境地,种子要能洞烛未来,体认共同的愿力,才能为组织建构并描绘共享的愿景。 解惑的教练(Coach):以爱心与耐心引导同伴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并且学习如何学习。 理想的倡行者(Promoter)和激励者:种子要能对理想赋予实践的勇气,能主动参与组织的正向变革,热心投入组织的进步。 种子的传承与创新历程
种子的角色如前所述,在于推己及人,激发团队共为组织之理想目标而奋斗,汇志成河,终至开花结果。其诱发力之展现须能敏锐洞烛人群与组织的脉动,适切因应情境条件,经由缜密计划、妥适执行,才能发挥其功能。据研究显示,组织成员之成就动机,已非局限于外在诱因或有形无形的酬劳,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心灵深处之价值及意义。简而言之,下列三项因素很是主要的关键(Haasen 1997):
第一:工作上充份的自主性(full autonomy),即对任务的高度融入和认同,专业和经验的尊重,开放的沟通,信任以及互敬。
第二:学习(Learning);成员有其个别的的自我生活方式,也有个人的未来发展趋势,所以依其个别潜能做自导式(self-directed)学习,较易符合组织成员的成就动机。
第三:团队协作(teamwork);大多数人在小团队中工作比较快乐,也较有士气,团队中有领导者也有伴随者,他们了解同伙能预估团体的长短处,较能面对挑战而成功。组织学习的建立是由小群体开始,然后逐渐扩至组织整体。
学习型的组织需要的是一种新的领导能力,这即是种子,他要能改变其追随者对工作的价值观与重要感。种子在团队中经由催化激发的过程,使组织之整体效能远大于个别之努力所得。所以,种子负有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在种子带动组织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有其循序渐进之步骤,此步骤约可分成下列五个阶段叙述(Swneey, 1998):
第一阶段是对情境了解与融入(Inform and involve):一般而言,明确畅通的讯息有利于激发士气,能投入就易于增进组织认同感和奉献心。身为种子,首先就应了解组织环境和团体成员的想法,协同大家去分享共同的心得。组织要一起学习,可先由少数人组成核心小团队做起,然后扩大参与人数,以学习重点,引导努力方面,鼓励沟通,增加协调合作,通常此类团体的互动以不超过十五人为较佳的组合,身为种子要担负领导的角色。
第二阶段要评估组织气氛(A e Organizational Climate):一个机关之文化特质深深影响该组织之效能,而组织气氛又是文化的影响因素,在明朗、活泼、积极的组织气氛中,不但任务易于达成,种子更易表现活力和影响力,而组织气氛如何评量呢?
下列三项重要决定因素可供参考: 哪些指标可用来评估? 从组织内那些人员可获得讯息。 何时进行评估。
身为种子若能体察周遭内的组织气氛,便能因势利导,带动时潮,引领共同学习、共同改变。
第三阶段要设定工作目标(Set improvement goals):必需考虑种子要执行之具体任务为何?其工作需求与评估应明确可行。
第四阶段是制定行动计划( Develop an action plan):当共识已建立,而目标也已明确时,则应发展一套可行之行动计划,计划中应条列出:如何(How)达成组织学习目标,何人(Who),须在何时(When),做怎样的学习(What),此计划应经组织内人员共知共享。
第五阶段便是执行、追踪、回馈与评鉴(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feedback, and evaluation):种子在组织中要发挥功能,时效的掌握很重要,一项计划要能落实,必须是具体可行的,而且要获得组织内部的充分支持。计划一旦付诸执行,便须全力以赴,利用回馈系统,适时检讨、调整方法,才能激励组织成员学习意愿和贯彻工作目标的意志。种子为员工开发潜能、充实知能、提升水准,对组织企业的永续发展是很重要的。 结束语
组织学习是一种不断再学习与转田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持续性、策略性运用的过程。其学习的起始点在成员个人、工作团队、整体组织,并与工作结合以达成组织目标。而种子在组织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一粒有效能的种子,经由其对组织的认知和投入,运用适当的方法和过程,终能带领并协助团队达成组织的愿景。 注意:本站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转载此文只是为网友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联系我们。 出处:台湾公务人力发展中心
作者:王汉源
作者单位:2009年 第四期 |
地址:中国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龙湖路127号502-1
***:0755-89610180 传真:0755-84290680 手机:15976877699
版权所有 深圳市百富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蔓性千斤拔组织培养中种子灭菌和芽增殖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组织培养中种子灭菌的方法,筛选适宜芽增殖的外植体及激素组合。[方法]用乙醇、次氯酸钠和升汞的不同组合对种子进行灭菌,然后比较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增殖的效果,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较好的种子灭菌方法为:75%乙醇30 s+10%NaClO10 min+0.1%HgCl25 mi 带腋芽的茎段为较好的继代增殖外植体。6-BA对芽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KT对芽的增殖效果不如6-BA;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2.0 mg/L+IAA0.1 mg/L,增殖倍数为6.74。[结论]获得了较好的种子灭菌方法,筛选出适合继代增殖培养的外植体和激素组合,为蔓性千斤拔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
S567.239
【正文快照】:
蔓性千斤拔(Flem ingia phili ine isMerr.et Rolf)又名一条根、土黄芪、老鼠尾等,属于多年生豆科蔓性千斤拔属的一种常用药用植物。以根入药,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1]。其味甘、微涩、性平。具有壮腰健肾、除风利湿、活血通络、消瘀解毒等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腰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饶伟文,黄建楷,温志芳,黄凤群;
[J];中草药;1999年03期
蒙爱东,黄雪彦,黄美蓉;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庞发虎;周索;杜瑞卿 [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杜敏华;张乃群;田龙;高宛莉 [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张艳玲,姚雷,申晓辉,刘群录,郝俊蓉;
[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袁伟东;
[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5期
刘伟清;孙诚志;陈雄进 [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李彬;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于品华,戴朝曦,曲秀兰;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杨随庄,张天虎,胡钺,杨晓燕;
[J];甘肃农业科技;1996年10期
陈少珍;卜朝阳;闭志强;周嘉运;蒋慧萍 [J];广西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蒙爱东;董青松;闫志刚;柯芳;马小军 [J];广西医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张艳玲;姚雷;郝俊蓉 [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崔瑾;
[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王龙星;
[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陈建华;
[D];中南林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邢立国;
[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焦海华;
[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孔娟;
[D];浙江大学;2002年
宋春丽;
[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王海光;
[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袁娥;
[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刘翠琼;
[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罗丽华;
[D];中南林学院;2004年
孙永琴;
[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罗娅;
[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韦裕宗;
[J];广西植物;1991年03期
陈一;李开双;黄凤娇 [J];广西医学;1993年02期
蒙爱东;董青松;闫志刚;柯芳;马小军 [J];广西医学;2006年06期
刘德朝 [J];林业科技开发;2006年02期
赵茜;
[J];四川草原;2002年04期
宋丽晶;弥宏 [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8期
饶伟文,黄建楷,温志芳,黄凤群;
[J];中草药;1999年03期
蒙爱东,黄雪彦,黄美蓉;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5期
李宗顺,尹明,高锐红,罗学旺,杨洪昌;
[J];中药材;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周嫦;
[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10期
牛炳亨,肖昭彭,吴学章,梁经世;
[J];中国兽医科技;1980年01期
李朝灿;
[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1期
[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J];贵州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李春荣,崔亚娟;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0年04期
洪龙;
[J];经济动物学报;1980年01期
张百祥;
[J];经济动物学报;1980年01期
朱鹿鸣,金韵琴,栾永华;
[J];江苏林业科技;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杨国顺;石雪晖;吕长平;洪亚辉 [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陈泉光;胡国刚;柯杨;高福正;谷梅;刘绣;刘军;安捷;罗贤懋 [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胡国刚;陈泉光;柯杨;高福正;谷梅;刘军;刘绣;安捷;罗贤懋 [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李金荣;金辉喜;骆明荷;胡传真 [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唐殿成;王文松;王琪;王洪 [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陆树良;金曙雯;青春;史济湘;丁长囡 [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陆树良;金曙雯;青春;史济湘;丁长囡 [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庄伟建;林治良 [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赵桂兰;罗希明;刘艳芝 [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张映璜;简志英 [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本报记者
王增民
唐开文;
[N];北京日报;2000年
刘军萍;
[N];中国旅游报;2000年
陈如为;
[N];大众卫生报;2000年
李焕如;
[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杨素萍;
[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罗兵前;
[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0年
本报记者
黎军;
[N];江西日报;2000年
何立千;
[N];农民日报;2000年
燕民;
[N];农民日报;2000年
龙新南;
[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汪政科;
[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袁照年;
[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吉前华;
[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詹亚光;
[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曾虹燕;
[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刘振兰;
[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杨先泉;
[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王萍;
[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张智俊;
[D];中南林学院;2003年
陈刚;
[D];西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成细华;
[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段可;
[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王丽娟;
[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黄汉萍;
[D];暨南大学;2000年
郑磊;
[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田爱梅;
[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杜文平;
[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喻晓雁;
[D];中南林学院;2001年
潘远智;
[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叶德柳;
[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期刊
相关机构
相关作者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 帮助中心
400-819-9993
800-810-6613
010-62985026
主办:中国知网
数字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在线发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订购***: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800-810-6613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备案号110 1081725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