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城市飞机》中如何调飞机?

( Sat, 30 Jul 2011 20:21:04 +0800 )
Description:
Creepy Archives, Volume
欧美惊悚漫画期刊
Creepy Archives, Volume的意思好象是爬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
我第一次看《Creepy》时7岁,”1960年代时在纽约长大的丹·布劳恩(Dan Braun)回忆说,“封皮上画的狼人害我做了好几年噩梦。”但丹和他的双胞胎兄弟约什(Josh)从此就迷上了恐怖漫画,将零花钱都拿去买漫画书,渐渐成为《Creepy》和《Eerie》的铁杆粉丝。因为自称是杂志而不是漫画,避开了行业审查,这两套书比其他同类恐怖漫画的风格更加血腥,情节非常恐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1980年代审查制度逐渐取消,这两套书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
这是一套开创性的美国恐怖杂志怪异的精装集合。
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者吉姆沃伦引爆出水面的竞争,并吹响了号角
他与他的杂志将各种蠕动和怪异的恐怖漫画展示给读者。如今黑马出版社将过去的老漫画复制过来.延续沃伦出版的开创性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杂志
这套杂志的特色展示了出色的讲故事和出色的艺术作品 以往,当老杂志的原始运行的每一个阴森恐怖的故事,具有许多最优秀的艺术家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漫画语言。弗兰克Frazetta,灰色莫罗,亚历托特,乔奥兰多,和安杰洛托雷斯只是一个采样的艺术家的作品带来惊人的细节和华丽的可怕。以及从漫画延伸的恐怖.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些老漫画的现在翻新,说实在话,我还是很喜欢这些老漫画,我感觉它们还是充满着一种激情 我手中的只有Eerie Archives Volume 1: v. 1 令人毛骨悚然的档案卷1以及Creepy Archives Vol.2 和3卷Creepy Archives Vol.第一卷暂时没有买 书是12开的大精装,和16开的暴徒The Goon 比较一下,非常的明显 书的厚度也是十分夸张,直接一个字 重 Creepy Archives Vol.2 封面上有烫金的头像,虽然看上去十分的猥琐,但是感觉还是十分的精致 每本书都是由十几个小故事构成,故事虽然短,但是用用漫画表现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短篇漫画总是比中长篇漫画难画的
这是根据美国早期小说家爱伦.波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 改编的
哥特小说的阴森气氛和侦探小说的悬念,再加上坡在语言文字上的精雕细琢, 更加引人入胜。 改成为漫画,感觉....呵呵 漫画的开头就是已经变成老人的杀人者在回忆他是怎样的以一桶白葡萄酒为诱饵,吸引同是品酒专家的仇人一步一步走进他的 圈套,然后用令人无法想象的手段,从容的杀死了他。那个倒霉的仇人浑 然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反而一个劲的催促叙述者早点将他所说的那桶 优质葡萄酒亮出来,为此,他心甘情愿的跟着叙述者走进阴森的地窖,走过里面的墓穴 ,最后被主人关在里面,窒息而死。 最后的结尾和小说不一样,当老人回到过去杀人现场时,被已经变成骷髅的幽灵进行了复仇 我们也许仍然不太明白叙述者为什么非要报这个仇,因为那个所谓 的仇人只不过曾经侮辱过他,但对他还是没有什么戒心。不过,这其实不太重要,复仇 的过程和手段才是最吸引人的。 Creepy Archives, Volume漫画杂志中的漫画风格独特.夸张变形.超强的想象力.表现的风格也是千人千种
火星人进攻地球 一个人的狂想,梦中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最后现实给了他意想不到的..... 很捧的铅笔素描 Creepy Archives, Volume第 3卷 以木刻显示的漫画 龙和武士 夫妇之仇 丈夫想杀妻子,妻子想杀丈夫,巧妙的是2人用的都是一个巫术师.结果就... 黑暗的开始 根据 布莱姆·斯托克小说 黑猫的复仇 改编 我们停停走走,斜倚在城墙上看风景。我们脚下差不多五六十英尺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头顶的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从那儿看上来,城墙高耸入云,好似永无止境。墙外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透过树丛依稀能看到许多风格独特的房子,它们的魅力经久不衰。骄阳似火,晒得我们昏昏欲睡,由于无须急着赶时间,我们便一直倚在城墙上逗留。墙角下一幅非常可爱的画面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只大黑母猫懒洋洋地趴在太阳底下,旁边还有一只乖巧的小黑猫围绕着它嬉戏。猫妈妈一会儿摇起尾巴,一会儿又抬起脚轻轻地踢着小猫,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母子嬉戏图!伊莱亚斯为了给它们再增加一点乐趣,蹲下身捡起了一颗鹅卵石。
  “你们看!”他说,“我把这颗石子丢到它们那儿去,我保证它们肯定会想这从天而降的东西到底是哪儿来的。”
  “噢,千万小心,”我太太说,“你别伤到那个可爱的小东西!”
  “放心吧,夫人,”伊莱亚斯说他俯下身,伸出手,用尽全力把石头扔了出去。或许是受到了某种魔力的牵引,抑或是这墙面是倾斜的而非垂直的——我们站在上面可没注意这么多——伴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石头直直地砸向了小猫的脑袋,顷刻之间,脑花四溅。大黑猫闻声抬起头向上瞟了一眼,它看向伊莱亚斯的眼睛里喷着愤怒的火光。那只可怜的小猫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血汩汩地往外冒。大黑猫发出了一声悲痛的惨叫,继而趴在小猫身边舔着它的伤口。突然地,它像是意识到小猫已经死了,又抬起头来狠狠地瞪着我们。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幕——我们眼前俨然是一个活生生的复仇使者!它的绿眼睛完全被愤怒占据了,嘴唇和胡须上的血迹让它那雪白而锋利的牙齿好似闪着寒光。它咬牙切齿、拼尽了所有力气往墙上一跳,凶猛地朝我们奔了过来,可它尚未靠近我们就又掉了下去,落在了小猫身上,浑身沾满了小猫的脑浆和鲜血,对它来说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艾米莉亚吓得差点昏了过去,我只得把她搀到路边悬铃树下的椅子上休息。然后我走回了伊莱亚斯的身边,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和底下那只愤怒的母猫对视。  他跟我说话的时候那只猫一直在疯狂地朝上爬。它后退了几步,做了个助跑,再猛地蹦上来,有时候它可以跳得很高。它似乎毫不在乎重重跌落的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一点也不气馁,只是一次比一次更愤怒,它的面目也越来越可怕 意识到哈奇森是在跟自己说话,管理员的头当即就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然而,他的抗议都是出于官方的说辞,应该不会没有回旋的余地。哈奇森往他手上塞了一根金条,说:“拿着,伙计!别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我只需要你帮我一个小忙而已!”于是,管理员拿出几根磨损了的绳子,牢牢地把哈奇森绑了起来。缠到上半身时,哈奇森说:“等等,法官。我想对于你来说,我太重了,你搬不动。你还是让我自己进去吧,你帮我把腿弄进去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往里钻,那儿正好能容下他,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艾米莉亚惊恐地看着,但她什么也没说。管理员又把他的两条腿给绑在了一起,这下哈奇森可就真正是一个绝望无助的、等待受罚的罪犯。他似乎十分享受这感觉,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般绽开,“要是夏娃在这儿诞生,那么那肋骨一定是从侏儒的身上取出来的!这里可容不下任何一个美国的成年男子。在爱达荷,我们的棺材都做得很宽敞。好吧,法官,你可以把门关上了,慢点,来!我想体会一下钉子往眼前逼近的快感!”
 这时艾米莉亚已经完全不行了,幸好我眼疾手快,抓住了她的手腕,才不至于让她跌倒在地。就在我蹲下来照顾她时,那只黑猫一跃而起。 最后利用古代的刑具 铁处女 完成了复仇 鬼屋 好阴暗,很哥特 的气氛 很
大胆使用黑白创作,强调光影的反差,这篇漫画让我想到了罪恶之城 ,说不定 米勒也借鉴了一下.哈哈... 一串项链的故事 Eerie Archives Volume 1: v. 1 怪异的档案卷 蓝胡子的传说,只是和传说中的 蓝胡子不一样,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种妄想 这漫画的名字应该叫做 替死鬼 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死亡的时刻遇见了众鬼,获得了暂时的永生,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替死鬼 很喜欢这篇漫画,主要是喜欢精雕细琢建筑效果图还有人物的刻画 笔法很细腻 火的报复 男人用火烧死了对手,但是这不是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 当他高兴的回到家里,发现到处都是火的幽灵.....
.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过生日,到处都能感觉到...火... 漫画介绍完了,现在是一种眼睛疲劳中
我一直在想,可能一般看日本漫画比较多的读者,一开始接触欧洲漫画,大概会有两件事不习惯。一个是人物不美,日本漫画都很美,画的很是漂亮,比较不会用丑男丑女做主角。
但是欧美漫画就不一样了,他可能以讽刺或表现某件事情为主,创作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元素。还有就是剧情,现在日本漫画的类型很多没错,不过绝大多数还是有商业的考量。可是像欧美漫画,可能某些主题比较沉重或特殊,要了解当地人文背景才能知道在讽刺什么。就算不了解,还是有可看之处,就是画面,欧洲漫画的画面结构通常都很严谨,欧洲漫画家有很多功力都很扎实。 我回想以前看漫画的历史,很多都是看盗版漫画,无可避免,我这一代或下一代的喜欢漫画的人,风格会受日本漫画的影响。可是在欧美,影响这些漫画家的却不一定是漫画,可能是毕加索,或是某一种艺术派别、或雕塑、电影的影响。他们的传承是这样下来的,不见得是漫画影响漫画,可能是纯艺术或电影、雕塑,而漫画所提出的故事或画风,也会回过头来影响艺术或电影。~~~今日就写到这里了.现在感觉自己是越来越罗嗦了
( Sun, 17 Jul 2011 17:39:10 +0800 )
Description:
(英文漫画 神石的儿子图罗克1-3册)Turok, Son of Stone精装版 黑马公司2009年出版 很厚实地3本漫画,第一本无外封 大16开的精装本,每本估计有260多页 每一本封面均有一个恐龙为标志,十分鲜明,封面设计也很淡雅 , 故事讲的是19世纪两位年轻的土著美国印第安人,图罗克和安达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穿过一个黑暗的石洞,来到了遗失的世界,那里到处充满了史前动物 ..
成为被困。虽然他们之间的honkers(恐龙)和史前人类居民.... 同时为生存而挣扎火山爆发,战斗 - 和亲民 - 史前穴居人部落,和饥饿的恐龙..遇到喷火的恐龙,巨大的吃人植物,以及更多的史诗赌注的激烈战斗
他们抱希望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一个山谷的出路.... 本漫画出版于20世纪的60年代...充满着那个年代的幻想和懵懂.. 老美的漫画还是以彩色居多.. 漫画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人和动物的斗争.充满了美国西部牛仔的氛围..连环漫画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漫画则是美国上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两个动荡年代民生梦想.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可以说是美国的世纪。从参与二战开始,美国主导创立联合国,实现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全面复兴,实现中美和解,阿波罗成功登月,推动星球大战计划……而美国的国民精神就是对全球和太空事务,在很多美国人的记忆里,60年代是由这样一些词组成的:群众运动、嬉皮、反战、摇滚、民权、迷幻药、性解放,以及青春。那是一个漫画的黄金时代....所以各种题材的漫画层出不穷.
而神石的儿子图罗克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关于人和动物的漫画无疑是非常好看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夏天苦长,在这个季节写文章无疑是费心费力...我可不想挥汗如雨,我只是是想在这个时间,喝一杯清茶,静静的躺在躺椅上,看自己喜欢的漫画..所以这篇文章就请朋友们,多看图吧..
本书在 有买 ( Fri, 8 Jul 2011 13:46:42 +0800 )
Description:
原文地址:
作者: 如果单纯只看线条,就能让人爱上一位绘本画家的话,我想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是绝无仅有的一位。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的每一根线条都让人着迷。 然而,这么天才的画家,一生只画了八本绘本。让人有点遗憾,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严谨。 据说,一本书,他要花上两年。 目前国内引进的麦克洛斯基的绘本有三本。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启发系列里有一本《让路给小鸭子》(1941),曾获凯迪克金奖。 另外两本从属于二十一世纪社的蒲蒲兰绘本系列,分别是《小塞尔采蓝莓》(1948)和《海边的早晨》(1952),均获凯迪克银奖。 《让路给小鸭子》自不必多说什么,关于它的评论太多了。多说只会徒增喧闹。
读这本书,只需要找个静静的地方,找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读就好了。鬼都能看出它有多好,好在什么地方 当然,对于那只大家对它有点微词的公鸭爸爸,我在这里表示同情。 我想全世界的雄性动物,包括人在内,对照顾宝宝都有那么点不负责任。当然,极个别特有爱心的爸爸除外,海马啊,企鹅啊这些天生就是爸爸来孵育后代的动物也除外。 《小塞尔采蓝莓》和《海边的早晨》的故事都发生在他和家人每年夏天去度假的缅因州的小岛(Scott Island)。可以想见,他们在这个小岛上的生活应是安静平和的。 《小塞尔采蓝莓》里的小塞尔和妈妈,原型就是麦克洛斯基的大女儿莎拉(Sarah)和妻子玛格丽特(Margaret)。幽静的蓝莓山,人类和动物的两个孩子两个妈妈,产生了一个那么自然那么有趣地交集。
几年之前,应小书房之约,曾翻译过这个故事,就叫《
》,链接在这里,聊备一格吧。 《海边的早晨》里的大姐姐以莎拉为原型,***妹的原型则是作者的另一个女儿珍妮。 之前写的《
》,现在依然可以代表我对这本书的主要看法。这里多放一些图片,以便给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更直观的参考。 麦克洛斯基还有一本让他二度摘得凯迪克金奖桂冠的《
》,国内尚未引进。翘首期盼中。这一本,加之另外四本尚未引进的作品,卓越网上可以购得
( Sun, 3 Jul 2011 16:54:41 +0800 )
Description: 很妖异和很豪华的一本画册........
阿根廷著名画家Luis Scafati 作品Dracula 德古拉 精装
封面漆面精装,大16开
产品描述
精装:96页
发布者:血色图书; FICTF版(2008年3月20日)
语言:英语
ISBN- 10:1905636210
ISBN-13:978-1905636211
产品尺寸:10.4 x8.4 x0.6英寸
重量:1.5磅
本书由佐罗巴塞罗那出版社出版,由阿根廷艺术家路易斯Scafati杰作。在这个豪华版,他重新解释的视野,提供了自己的风格化的文字陪伴他的豪华插图。
关于作者
路易斯Scafati是阿根廷至宝插画家,其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出现的作品都大受欢迎。 翻开画册........是烫银的内页,蝙蝠在飞舞,效果真的好棒啊,有闪闪发光的感觉 很哥特的蝙蝠 很好的跨页,乌云密布的深谷暗无天日。死神赶着马车,孤独中行进的马车辘辘颠簸过走在枯寂的土地上 德古拉的城堡.,耸立山顶的古堡,刺破重云的栉比尖顶,依然不见的阳光。霉烂的气味扑面而来,也许,阳光从来就不属于这里。 舞运动着骷髅的大门 在血色中挥舞着翅膀的德古拉,在它的翅膀下,城市似乎也在颤抖 黑色的魔鬼,苍白的女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吸血的贵族出没于阴森黑暗的角落 在人群中找寻着自己的猎物 那闪动的眸子流露出无比的寂寞 寂寞的灵魂将会为谁停留 爱她 将她变为同类 给她永生 在她的颈上留下你永远的烙痕 在她最绚烂的时候...... 雪中的狼众...月下闪过鬼魅不安的狼群,绿色的眼睛在暗处散着幽微的寒光,在画家的笔下,都好象是幻影,带着那鬼气森森 哥特式古堡在阴郁的夜空下永无天日的荒凉感,德库拉银白色的头发配着鲜红的袍子从阴黑的湿嗒嗒的城堡里走出来的色调冲击,以及影子时常比本身更加狂妄的虚无感 结尾是月亮下的德古拉城堡,张大着翅膀,门口一个女人缓缓进入.......
这里是布拉姆.史托克的故事 德古拉 再加上Luis Scafati 的精彩画笔,有又了新的解释
正在拍照片的时侯,相机突然电不足了,所以有些照片是用手机拍的,所以有些模糊,请大家多多见谅..
( Sat, 2 Jul 2011 11:37:32 +0800 )
Description:
尼克波勒三部曲 大辣出版 三册全部全彩 画风大气而精致 尼克波勒三部曲:《诸神混乱·La Foire aux Immortels》1980
《女神陷阱·La Femmie Piège》1986
《寒冷赤道·Froid Equateur》1992
编绘——恩奇?毕拉(Enki Bilal) 尼克波勒三部曲之首部曲《诸神混乱》在法国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使这位出生于南斯拉夫的法国画家恩奇?毕拉名声大振,他共花了12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这部重量级的长篇作品。
尼克波勒三部曲的故事发生时间设定在2023—2034年之间,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讽刺寓意的作品。 《诸神混乱》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景象。2023年,载有埃及诸神的金字塔飞行器竟然因燃料没了被迫浮留在巴黎艾菲尔铁塔上空。此时,一位被冰冻在外层空间达30年的叛逃军人阿勒席德·尼可波勒恰巧掉回到地球,正好被也叛逃在外的埃及太阳神何若斯看中,就附身在尼可波勒身体中,两个叛逃者就这样成了命运共同体。随后,尼可波勒知道女友已去世,并留下了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同名儿子。尼可波勒在埃及诸神的帮助下竞选成为新政权的首脑,交易条件是免费向金字塔飞行器提供燃料。但尼可波勒因承受不了何若斯的附身,也适应不了30年人事已非的时空变化,最后住进了精神病院,由他的儿子尼可波勒(简称尼可)在其复原期间暂时代替行使职权。 《女人陷阱》的故事发生在2025年,情节紧接第一部,但话分两头,一头是说尼可波勒的神智逐渐得到了恢复,而受埃及诸神惩罚被放逐太空的何若斯又重返了地球,尼可波勒也感应了他的存在,并想去制止何若斯的滥杀无辜。另一头则是说在伦敦的女记者吉儿·比欧斯克,她获悉了男友约翰被暗杀消息后悲伤过度,吞下了神秘的药丸H.L.V打算自杀,结果记忆开始错乱起来,在虚实迷茫的记忆中,展开一段冒险的柏林旅程。最后,尼可波勒、何若斯带着吉儿开始了逃亡(2003年,《女人陷阱》由恩奇?毕拉自编自导成电影上映)。第二部的女主角 , 吉尔, 神秘的女记者,蓝色的头发和眼泪,话说,第二部《女神陷阱》被改编成电影,结果反响并不好。想必这里的各位应该有听说过, 女主有种种怪癖,比如和男的X后就杀了谁,右手的血怎么都洗不掉所以带手套,杀完人后习惯吃药,然后杀人的事情就忘掉了,种种..... 《寒冷赤道》叙述的已是2034年的事了,这时的世界形势再度发生了变化。尼可波勒的儿子尼可从巴黎一路寻找父亲逃亡的轨迹,途中他搭上蓝色特快号列车向大雪纷飞的非洲赤道城市进发。在列车上,尼可邂逅了一位研究遗传畸变的女专家叶娜·波可丝图比,并爱上了她,但尼可因为没通过检疫分级而与叶娜擦肩而过。而尼可波勒与何若斯、吉儿之间的三角恋情,因吉儿怀孕生子而分道扬镳。何若斯也决定结束与尼可波勒的共生关系,接受埃及诸神的审判。就在尼可寻找叶娜,准备与她一起生活时,他与尼可波勒的身分再度重迭,两人的命运阴错阳差地发生了决定性改变。本书荣获法国1992年年度好书奖,成为法国出版史上第一本入选的连环画。 尼克波勒三部曲的某些段落内涵丰富,不容易解读,基调也很灰暗沉重,需要反复体会才能理解。恩奇?毕拉的素描功底深厚,画面色彩好用冷调子,绘制的场景奇幻异样,刻画的人物落寞孤独,等等,这些都使画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
( Sun, 26 Jun 2011 11:55:30 +0800 )
Description: 《La Pa ion De Diosamante》《轮回》Jodorowsky创作,漫画中表现的是3个不同的故事,名字是我根据第一集意译的,直译是《迪奥萨满特的激情》,因为这漫画我只是翻翻,并不了解名字是什么意思。Jodorowsky这些年就学禅学,漫画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一些禅学思想,如什么轮回啊,痛苦啊,什么过眼云烟之类的,八让人颓废但是画风还是很不错的
书是12开的大书硬皮精装,翻看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喜欢这开篇的装饰花案 故事是以一个女人,一个女武士的苏醒为.....为开始的...感觉画风还是很华丽的 战争在继续,城市在毁灭 这3个故事应该说的是这女人地3个阶段,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就是人生,第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过去 第二个女人和猿猴的故事讲的是将来..女人遇见了猿猴,猿猴带她见了和尚,然后就是在地宫的幂想 在幂想中,她和猿猴成为一对,并且还有了孩子,但是最好军队的到来毁灭了一切...猿猴被杀死,她被强奸.. 然后她苏醒了...有如中国的黄梁一梦 在离开和尚后,她回到了真正的家,她是国王的妻子,并且还有几个孩子,这就是现在.....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这个城市的繁荣和富饶,野蛮人已经开始....掠夺和毁灭这个城市 很喜欢这种跨页的效果,国王运用神力..山在崩溃,野蛮人掉进山谷 船的效果让人感觉到了精细 野蛮人在进攻
城市的人群在撤退,运用几个对比,.........画面布置的井井有条,让人看不见一丝混乱,画家的功力真是非同一般 最后的几页是个草稿故事,及的是一个献祭,人的献祭 铅笔打的草稿,无论是人物还是大象,都是非常的传神 在献祭的广场中,大蜘蛛巍峨的站了起来,相比较之下,人是这么的渺小.... 梵语:Sa?sāra ,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流转、轮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轮回的思想最早见于《梵书》,在《奥义书》中有比较系统的单述。 《奥义书》认为, 个人的灵魂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转生,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业力,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有的可以进入天道、人道,有的则堕落入恶道,沦为畜生等。佛教沿用了这个原则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认为众生的生命是依缘而起的,并且处于经常不息的演变之中,那么造业、受报、再进入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什么呢?有些部派佛教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提出了变相灵魂的“中有”或“中阴”等理论。例如犊子部提出了“不可说的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意译为“数取趣”,意思是说一次一次地在六道中轮回受生,也就是轮回的主体:经量部提出了“胜义补特伽罗”,认为补特伽罗是由永恒的体性“一味蕴”所构成, 它是由前生转到后世的主体;大众部提出“一心相续说”,认为有情的心和心所的相续活动中,有着一种永恒的内在本性,这种本性就是轮回的主体。以上这种轮回主体的学说在大乘佛教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大乘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在轮回中被称为执持识,执持识是无始以来各种生类轮回转生的生命的主宰,也就是轮回果报的主体。
我可不是什么佛教徒,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这就是这本漫画所谓的意义..我不知道什么轮回,也不想知道,我知道知道“关键是,不要放弃、丢掉、迷失自己。有学会坚持,要热爱生活,我更喜欢的是被包围在金黄灿烂花从中里,蝴蝶飞舞、蜜蜂匆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Fri, 24 Jun 2011 13:29:03 +0800 )
Description:
暴徒The Goon (暴徒)是一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打手,有足够的能力摆平坏蛋。男主人公和另一部著名漫画《罪恶城市》中的容貌丑陋,脾气火爆的马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讲述的都是一个貌似莽撞的男人,和一群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
马福遇上了金发美女歌蒂,***给了马福从未有过的温暖。然而,醒来之后,马福发现躺在身边的歌蒂被谋杀,自己则面临着杀人凶手的指控。
  马福的心被愤怒和复仇的火焰点燃,他在歌蒂的姐姐温蒂的帮助下,调查事实的真相,寻找杀害自己爱人的凶手......
同样暴徒也是遇见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舞女... 书是16开的书
暴徒的童年 他想拥有***,去打死想象中的那个强壮,一直压迫他的女人...然后他在睡梦中惊醒了 说实在话,我很喜欢这本漫画的风格,但是我不喜欢这本漫画的内容,书中的主人公和他的矮子小弟 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他遇见了一个美丽的舞女,他非常喜欢她.. 但是她被一个邪恶的老人所掌握... 在那混暗的中国城...丑陋的守门人 而且那个老人是中国人的造型,他的手下还拖着清朝的小辨子....老人还留着龙角.. 难受老人控制的树叶人 他的魔力存在于书中,当书被一刀捅破后,树叶人他的魔力就消失了,然后就死在暴徒的手中 很喜欢这个 脸 的变化,十分有戏剧效果 他用杀死那个控制一切的老人,一切罪恶的开始 老人变化成为龙 在浴血博斗中,他还是被暴徒杀死,然后一切都毁灭在火焰中 舞女自由了,但是她的选择是离开 暴徒躺在医院中,他的小个子朋友守护着他 然后就是看着那个舞女的照片,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书的最后几页,是原作者的草稿 看完了这本漫画,我感觉作者似乎对中国人充满了偏见,他的头脑中还是认为中国人是邪恶的,愚味的,崇拜那个龙的图腾,所以他在漫画中,就把最坏的角色留给了那个老人就是那龙的化身...他是无恶不作的化身,而暴徒就是杀死龙的圣乔治...在他的笔下..中国人的脸是虚伪的狰狞的...所以我非常不喜欢这部漫画
( Sat, 18 Jun 2011 11:39:19 +0800 )
Description:
《白喇嘛》这套漫画,不知道是法国和是西班牙的漫画家Georges Be 的作品,手法细腻。但此套漫画有明显的历史偏见,一部(或是西班牙人)的反华作品, 书应该是12的大开 在一个白色的儿童故事千年大喇嘛转世灵童,在西藏山意外诞生了。一个非凡的传奇而神秘的幻想与现实相结合,暴力和诗歌,历史和冒险。 故事一开始
就是英国人对西藏的侵略(故事反对英国侵略者观点正确),飞来的飞机开***打死了正双手抓住风筝下翱翔天空的
小喇嘛。 而这时正是庙里的活佛当众升天之日,当着众多的藏民和喇嘛面前,这位老喇嘛双手合十,脑浆迸裂
化为漫天掉下来的花朵,而身躯越来越小,变成一尊小雕像被众人举起 不知感恩戴德的传教士又带着英国侵略者和印度兵们又来了并屠杀了无数
藏民,最后土司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并充当了英国人的傀儡,慢慢的连生活也西方化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说良心话,这个Georges Be 画作水平非常的高,不是说有多精美,而是对藏族人的形象刻画得太传神
无论是山川,有道活佛,牧民,土司,恶徒,吸溜者鼻涕的二癞子,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里面还有清朝民工,国民党,抓周,雪人,天葬,活佛的不断显灵等场景与形象,最后,对解放前西藏奴隶社
会制度剥削与压迫只字不谈,而明明是统一国家早期中国***,被这个法国人画成了与开篇英军一样的侵略,并且白喇嘛进行了反抗。 鹰在这部漫画多次出现,象征着自由和白喇嘛的内在灵魂 这部漫画我也不想多说什么,画的确实非常棒,但是它的内在思想我甚至是不敢苟同....只是当成一个精彩的画册欣赏还是可以的 ( Fri, 17 Jun 2011 10:46:54 +0800 )
Description:
 这篇文章其实是给我的博友 止水的,当时他想买消逝边境,但是我先买了,于是他要我告知内容,于是我就拍了几张照片,但是那段时间有别的事情,于是就一直耽误下来,现在我开始写有关外国漫画的文章,于是就发了上去,献给止水和其他喜欢冯索瓦·史奇顿的朋友.. 朦胧城市无界线:《消逝边境-Ⅰ·La Frontière Invisible Ⅰ》2002 《消逝边境-Ⅱ·La Frontière Invisible Ⅱ》2004
绘画——冯索瓦?史奇顿(Francois Schuiten)
编文——贝涅?彼特(Benoit Peeters)
《消逝边境》连环画是在欧洲广受好评的漫画作品《朦胧城市·Les Cités O cures》系列中的最新一部(最早的一部是1983年《撒玛希之墙·Les Murailles de Samaris》),由比利时人冯索瓦?史奇顿和法国人贝涅?彼特合作完成,获得了2002年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展大奖。 漫画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地图测量员,来到一个古老的测量所,所发生的故事.卡夫卡式的故事
书是16开的精装书 《消逝边境》的故事情节非常舒缓并带点阴郁,从一个年轻绘图员侯蓝·德·凯莫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国家地理绘图中心有关地图、有关边境、有关意志等的人和事。后来,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心爱女孩舒可黛身上的神秘胎记,竟与一张古老地图的疆域有着神奇巧合。 地图测量员侯蓝·德·凯莫想恢复古典的手绘地图方式,老所长也很支持他,但是政府的首脑 元帅 并不需要这些,他不需要那些古老的地图,也不需要那些古老的边境,他更需要的是那些机器,和新的扩张...所以地图测量员想恢复古典的那些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废物
地图测量员偶然从一个测量所的女招待舒可黛的身体上发现一个胎记,而且这个胎记和最开始的地图是一模一样.于是他相信自己受到了天启,他要把这个天启的胎记展示给元帅看,他相信元帅一定会恢复制造古老的边境.... 神秘的胎记 书中少有的情欲镜头 女招待舒可黛
和地图测量员,地图测量员一心想证明给元帅看的东西,最后对元帅来说就是一个笑话,女招待也离开了他 在侯蓝·德·凯莫和舒可黛的追索旅程中,思想的、自然的、人为的、地图的、模型的、数据的边境等纠缠在了一起,使男主人公逐渐在不为人知的模糊边境里迷失了方向,有关“边境”的这一主题越发显得云山雾罩了。 最后的结束...,历史和景色化成一片虚无...最后,呈现在男主人公脚下的大地原本就是一个女人的身体——大地之母,这也是对舒可黛身上胎记地图的一个注脚。 《消逝边境》所处的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架空时代。而作为出生于建筑世家的冯索瓦·史奇顿,用他严谨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奇异的朦胧城市,整部作品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虚拟建筑样式和诡奇的机械器具,把过去和未来的场景融于一体
下面是李清志 的文章 紙上建築的魔力——馮索瓦?史奇頓( Francois Schuiten )/ by 李清志
卡夫卡式的迷惘
《消逝邊境Ⅰ》一書讓我聯想到存在主義文學家卡夫卡(Franz Kafka)的鉅作《城堡》(The Castle)中所描寫的主人翁,同樣是土地測繪員的K先生,因為走入一個迷宮般的陌生國度,而感到無限的焦慮與困惑。
馮索瓦?史奇頓與貝涅?彼特所繪製的《消逝邊境Ⅰ》一書內容充滿了卡夫卡式的迷惘與神秘,事實上在其圖像的氛圍中,一直流露出一股存在主義般的情境,一種找不到出路、感覺失望、荒謬的心理狀態。但是我在閱讀本書之際,卻深深被這種迷惘的神秘氣息所吸引,以致於我陷在一種類似土地測繪員的K先生的心靈困境,難以自拔。
《消逝邊境Ⅰ》書中的主人翁根本就是卡夫卡本人的寫照,他終極一生在龐大的政府機關中服務,卻永遠不知道這些官僚文書作業到底是為了什麼?那個迷宮般巨大的國家機器,有如怪獸般吞噬著每一個新進人員,最後所有的個人存在都在機器運轉中被化約成機器的一個小螺絲釘而已。
史奇頓與彼特所創作的《消逝邊境Ⅰ》作品,在建築情境的設定上,似乎是界定在古典時代與機械年代交接的時空,在作品中的建築與城市,帶著古典建築的宏偉紀念性,但是卻又點綴著有機械年代的各種幻想機械裝置,包括巨大的飛行機與室內腳踏車式鋼軌懸掛式交通系統,描繪出一個充滿科學幻想與古典藝術的奇特年代。
這種情景十分接近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巴黎市區,在那個年代裡,因著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建造並矗立於巴黎古典都市的正中心,法國人開始意識到機械對人類生活的大量入侵,機器大量生產的哲學將個人存在價值貶低到與小螺絲釘相同的地位,社會上因此瀰漫著一股存在主義的鬱悶空氣。不過新藝術時期的巴黎市區,雖然古典建築依舊林立,但是鑄鐵塑造的巴黎地鐵系統開始貫穿全市,都市的現代機械化逐漸成形,也有許多人逐漸認同並接納機械生活的來臨。
這個奇特的年代充滿著不安,卻也因此充滿著許多可能性!
迷人的「紙上建築」
從史奇頓與彼特的畫作中,可以發現他們對於建築的著迷與專精,他們雖然不是執業建築師,但是他們筆下的「紙上建築」(Paper Architecture)卻足以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建築風格,甚至屬於他們自己的烏托邦王國。
建築歷史上以「紙上建築」方式打造自己心目中烏托邦王國的學派很多,特別是二十世紀初期,當機械世紀展開之際,歐洲各國前衛思潮紛紛產生,許多建築學派也以圖像的方式開始推銷自己心目中的烏托邦世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義大利的未來派(Futurism)人士。未來派創始人聖?艾利亞(St. Elia )繪製了許多關於未來派世界的城市建築想像圖,在他的圖像中類似巨大機械的建築林立在都市中,高架鐵道、高速公路,甚至飛行機的跑道,匯集在同一棟建築中;巨大的煙囪矗立在龐大的建築群中央,飛行船成群飛越天際,展現出一種崇拜機械的意識型態。未來派的確是個崇拜機械的學派,未來派人士甚至寫詩文歌頌機器的美麗,特別是關於戰爭的機器更是他們創作歌頌的對象;聖?艾利亞曾說:「今天的物質與精神均是人為的,我們應該向自己所創造的機械世界去尋找靈感。」
聖?艾利亞後來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在戰場喪生,成全了自己的夢想;但是他畫在圖紙上的豐富建築草圖,卻永遠不曾在真實世界上出現,成了歷史上的烏托邦城市。雖然聖?艾利亞英年早逝,無法在建築界大放光彩(建築歷史學家認為當年聖?艾利亞若還在世,將會是法西斯黨魁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御用建築師),不過因著他所遺留的大量「紙上建築」素材,為日後的電影工作者、場景設計師、甚至現代建築設計師,帶來源源不斷、豐富的靈感來源。
我相信從史奇頓與彼特的畫作中的「紙上建築」,也將成為許多建築設計師或電影工作者最佳的靈感來源。
「地圖使我們能在家裡默想,將遙遠的事物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消逝邊境Ⅰ》一書中,地理繪圖中心的繪圖員日夜努力去測繪、解讀,並製作比例縮小地圖模型,他們似乎相信這些地圖的製作將可以為國家帶來某些安全感或權威性,(至少那位搭飛行船翩然臨到的政治領袖是如此確定),不過在那個混沌的年代中,繪製地圖在某些意義上似乎是人類心靈的救贖與醫治,至少地圖的呈現是如此的清晰明確,並且只要坐鎮在地理繪圖中心內,遙遠的邊境就會展現在我們眼前。
當機械科技不斷創新進步之際,人造衛星已經可以清楚地看見後院中光著屁股做日光浴的我們,所謂的隱私或遙遠疆域都已經不復存在,書中作者以女體的胎記去喻表國土的疆域,並且表示不希望有人看見這張胎記地圖,表達出作者對於保留自然疆域神秘性的渴望。
在地球自然神秘疆域逐漸消失的年代,我們慶幸有史奇頓與彼特這樣的創作者,為我們開創出另外一塊人們所不知道的疆域。荷蘭地圖學家曾說:
「地圖使我們能在家裡默想,將遙遠的事物展現在我們眼前。」他們的創作讓我們在家裡閱讀,就可以將遙遠的神秘領域呈現在我們眼前。
( Fri, 10 Jun 2011 14:14:46 +0800 )
Description: 尼可波勒三部曲 杀手13,1-12本国内引进版 墨比斯3本 白喇嘛 法国漫画 La Pa ion de Diosamante (Diosamante) 法文漫画 轮回,是3个小故事,慢慢看很有意思的 追寻逝去的时光,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绘画的人是欧洲漫画名家..画的很有意境 Prince Valiant(英文原版彩图漫画书,豪迈王子?卷1)12的大开本 英诺森提作品:大卫之星 [精装] 莫里斯·桑达克(Sendak.M.) 野兽出没的地方 [精装] Turok, Son of Stone(英文原版漫画,神石的儿子图罗克,1-3册) 恐怖漫画书/令人咋舌的艺术品.令人毛骨悚然的档案Creepy Archives Volume 3本 Clever Tricks to Stave off Death (英文原版漫画图文集,躲避死神的妙招) 暴徒The Goon 好象是这个意思,这个漫画我没有仔细看 Thomas Ott (作者) R.I.P. Best of 1985-2004 [精装]16开的书 10个小故事,描写的是人的脆弱和死亡,喜欢,非常喜欢 Slaine: Warriors Dawn野蛮人,漫画中的钢笔素描简直是没有话说,太棒了 Blacksad [精装] Juan Diaz Canale (作者), Juanjo Guarnido(插图作者) 这本我就不要说了,估计圈内的很多人都是买了的 大辣3本][米罗.马那哈][变驴绮情记] 格列芙游记 麦人杰 黑色大书
我这次就是简单的描述一下,以后再慢慢的说说
( Sun, 5 Jun 2011 12:55:15 +0800 )
Description: 罗伯特-克拉姆美国著名地下漫画大师.
卡夫卡就更加不用说了 变形记 城堡 这些著作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那个时代的宅男的胡思乱想.
罗伯特-克拉姆是个古怪的人。上个世纪60年***始,克拉姆的地下漫画获得成功,创造了超出他自身的奇谲而欢闹的艺术。克拉姆从不避讳描绘自己的缺点和狂想:不安定、对性和女人的迷恋。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努力画出自己的观点,引发诱使人不断翻看的欲望。读者被他震撼了,并发笑不止;读者有时为之难受,但他让人们承认自己也是他画的大肥短裤世界里的一部分。如果克拉姆本人读到这段评论,他可能会把他扔得远远的,因为他从不接受他不信任的恭维。
一半是侏儒,一半是小丑 我和犹太人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我与自己都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没有什么能更好地揭示弗兰兹·卡夫卡的本质.朋友们都说他是个生活在玻璃墙之后的人.
卡夫卡的写作风格继承了意第培语作家的传统.其特点就在于奇思异想,并杂以喧闹和自谦.他给这一传统增添的新元素,则是让人几乎难以忍受的膨胀的意识.卡夫卡独创了一套特殊的文学语言,把自己从自己的传统,自己的家庭.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一“自己的奉身——异化出来.面他则躲藏在这种文学语言中.把自己变成一只蟑螂.一只猿猴、一条狗、一只掇鼠.甚至一十在那些敬佩不已的观众面前把自己饿死的巡回艺术家. 在本书中.大卫·赞恩·梅罗伍兹与罗伯特·克拉坶的精彩合作.将帮助我们看到大家熟知的‘卡夫卡式’之外的东西。并使我们的视野穿透那墙玻璃墙,看到展现在里面的那位奇特的人物. 作为一个求生存的事物,我创造了反英雄的另类声音,他是一个衣着不合体的家伙——一半是侏儒,一半是小丑。是的,那就是我。我从来跟英雄不搭界,我对画英雄形象一点也不感兴趣,那不关我的事。我更愿意画肮脏的下半身的生活。” 罗伯特·克拉坶他的钢笔画借鉴了老式的雕版画的技法;他的人物形象总是一种变形状。他的强烈的线条增添了细节、阴影和深度感,最终的效果是:他把自己内在的颤动与世界缝合到一起,但它会在瞬间消逝。所以他更好的解释了卡夫卡那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这2本是我买过的最便宜的漫画,内容是一样的,就是封面不一样,主要是太喜欢了,也许自己本身就是孤独的,所以就更喜欢这些孤独的漫画....
( Fri, 6 May 2011 16:46:09 +0800 )
Description: 很鲜艳的红色 小学馆出版1-10 软封打开,映眼也是这种艳红 说实在话,画风我感觉一般,但是故事真的很好.我最开始看不是漫画,并且也没有听说过漫画,我最开始看的是电影.感觉电影中那个叫阿一男人好羸弱,只是冲动起来非常厉害,我感觉最深的是他腿一抬,然后高高劈下,接着就是鲜血飞溅,一个人就慢慢分成2片 故事的情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说的是 新宿黑社会组织安生组的老大安生芳雄与情妇及一亿日圆现金失踪后.他的忠实手下垣原寻找,然后就是一连窜血腥的开始 垣原误信退役江湖老鬼阿叔,后发现被人陷害,垣原发现真相后决定“割舌”谢罪.漫画表达的很丰富的各种表情,电影中我看见的是浅野忠信 饰 的垣原是慢慢的割下舌头,其中观看的一人还晕了过去 垣原是个性受虐待者
,当别人虐待他或者是他自己虐待自己,他都会产生性勃起.. 很奇怪的是阿一,好象也是一个喜欢在杀人中体会性快感的人 他去杀一个虐待***的男人时,那话就非常的硬了起来,非常佩服漫画作者的想象力,所以就注定这类作品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版的. 经典的阿一杀人前兆,带着眼泪和鼻涕的大暴发.. 愿望是好的,但是结果是相反的,那个***深爱那个虐待她的男人...结果就是阿一的再次出腿 鲜血就像是那喷泉一样,洒在阿一的身体上 垣原的别样杀人方法.... 垣原 的这个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他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各种虐待方法层出不穷,就像他的大嘴和长针 给老二打钉子 让别人虐待自己,寻找快感 阿一的屠杀场 杀手阿一里面的双胞胎,也是一对非常恐怖的存在,电影上表达的不给力啊,漫画中反到是非常的..强捍.最奇怪的就是,他们时时刻刻都想杀死对方..... 每次看见这个画面,就会想到电影中那个非常经典的桥段.浅野忠信一口...下的拳头,真的,当时间看到那个镜头,看着那有血肉的手背变成白骨森森...心理中还是比较震憾的 注意看漫画中的慢动作 剪刀的原理.....呵呵 阿一的所谓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但是后来证明都是阿叔用催眠术在他头脑中形成的幻想,他喜欢的少女被不良少年们欺负,但是他无能为力.... 阿叔这个人很奇怪,他训练阿一杀人,但是有没有什么好处,得到的好象只是毁灭和尸体....难道这就是他的成就,他不喜欢钱,也没有看见他喜欢什么.....不明白啊,好象他就是个绝对意识的存在,像是个傀儡操纵师 阿一对决双胞胎中的一个 DIO兄弟说的话非常的经典.垣原的设定一般吧,最后还是体验到了死亡的感觉,JJ被一切二还是比较震撼 的,看的时候下体一凉,哈哈哈,这是他在回复中给我说的....厉害 垣原死了,但是这个城市还是和以往的一样.不是像欧美漫画说的大反派死亡了,天下就好象变的太平了.日漫这点还是不一样的 新的小阿一 还是那只脚.....带着....新的开始 新的阿一诞生了,一脸的茫然 这部漫画给我的感觉就是虐待和被虐待.
主角们大多性格压抑,甚至是有些神经错乱,施虐与受虐同样被他们视为是人生最大乐趣。
对变态性关系或虐恋的执迷,可以看成日本文化的一种积垢,由于传统文化对日本男人的压制,变态的性关系可以让他们尝到突破的快感,这也可以看作是日本人对当代社会等级森严的权力结构的一次反叛,没有别的......
说实在话,我看漫画,是要第一眼睛的感觉,要么是画风吸引我,要么就是漫画故事的情节打动我,比如说(多重人格侦探 0漫画中我喜欢的是郑问的那种水墨大写意和森秀树那种非常扎实的写实风格,当然山田章博 飘逸的画风我也非常喜欢.安彥良和 .也是我的大爱,我感觉漫画,漫画,更多是体现人的自身,挖掘人的本性......当你喜欢这部漫画,和它引起了共鸣,那这漫画就是成功的...文字是美,画亦是一种美.你和我能够领会这种美吗.还是庄子梦蝶,亦在其外...是为记
( Sat, 23 Apr 2011 15:42:14 +0800 )
Description:
小时那时我所处那个时代还是很贫瘠,电视都是黑白的,电视节目就是一些政治节目,没有什么趣味的看黑白电视时,那时没有什么动画片,所以一个小和尚就是我最感兴趣的事,电视总是带着那熟悉咯叽,咯叽的声音出现.他很聪明,他总是用他的智慧帮助其它人,他身边总是跟着一个武士 新右卫门,他还有一个小伙伴 小叶子 ,有一个足利义满将军 总是刁难他,他有一个善良的师傅,还有一个不能见面的母亲.,他思考时总是盘腿坐下,然后用2个食指轻点脑袋,他总是说休息一下.他就是聪明的小和尚一休,那个时代我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小和尚一休生活在日本幕僚时代,他勤奋好学,热心助人。一休由于天资聪颖、爱动脑筋,经常能将人们日常生活无法解决的问题聪明化解,于是英名远播。由于一休名声在外,经常就有一些需要帮助或者故意想刁难他的人会找上门来。热心的一休总是来者不拒,只要有问题相求,他总是会开动他聪明的脑筋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将军,桔梗店老板还是新右卫门先生总是难不到聪明的一休。
"哎呀,不好办啦!......"往往无奈的一休很不情愿,但有时为了自保,有时为了最高统治者将军的政治需要,或一时心血来嘲的享乐.最终,还是被弄得盘腿而坐,划三下光圆的脑袋,苦苦的静思默想起来.最后,聪明的一休总能不负众望,思绪瞬间开朗"有啦!"然后皆大欢喜.真是幸也智慧!悲也智慧!每当我看到小小的一休,去为民众官僚商人,解决一些连***也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便深深的替一休摔一把沉重的汗.老想,他小小的年级,小小躯体上的脑袋,要承受怎样重的份量啊?!一休只不过是个孩子,从小没了父亲,远离母亲.在安国寺中念经挑水劈柴.唯一能倾述的对象,便是那挂在树枝上,象征妈妈的小睛阳.这对于该天真烂漫,享受欢乐童年的一休是何等的残酷.我深深为聪明的一休流一汪辛酸的泪!只有看到他边跑边唱"钟声当当响,乌鸦呱呱叫"时,才为一休的童年露出一丝笑意.
坂口尚的遗作『あっかんべェ一休』。单行本全4卷,文库本全2卷。东立出的叫《一休和尚》,港版是《一休》。『石の花』、『VERSION』、『あっかんべェ一休』是作者的长篇三部曲。大背景分别对应的是现在,未来和过去。一休连载最终话脱稿后不久,1995年12月22日,坂口先生死于急性心衰。享年49周岁。1996年,这部《一休和尚》获得日本漫画家協会賞優秀賞
坂口尚的一休是很了不起的作品,描绘了一休和尚传奇的一生,以及一休所处时代的变迁。整部漫画可以说是展现了一休悟道的整个过程,事件--自我思辨--事件--自我思辨的叙事手段使得作品不但有深度而且十分好看。写一休的同时,又写了一大票人作为支线,有幕府将军,入世的和尚,平民百姓,***,武士,每一条线都生动,各有特点,这些个配角很重要,你要写一个人,一定要把他放在所处的背景里,把这个背景写活了,就算是现代人来读,也很容易被代进去。 书是文库版,非常厚,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我拿个砖头拍死你,现在我可以修改为,我拿文库版的一休砸晕你 坂口尚先生 彩色的跨页,顽皮的一休 室町末期是这样一个时代:旧势力集团失势,都城战火不绝。在地方,则是遍地横行的豪族和土著武士。苛税盘剥之下,醒悟过来的农民们揭竿而起。那些负责守卫皇宫的部将们也混入起义军,干尽烧杀劫掠的勾当(看看现在,巡警摇身一变成为强盗的情况也不罕见)。再没有人耿直经商,强者杀弱者,弱者结成集团反压强者,满目充斥的是烧杀奸掠数不尽的罪行。干不了盗贼活计的老人和小姑娘只好抽抽嗒嗒,哭着到处乱撞。染上瘟疫的病人呻吟不止,都城大路与贺茂河原上躺满了垂死之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佛教徒们却自谕“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一边腆着肚子一边空谈见性,高谈成佛之道。 那是个充满战争和厮杀的时代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一休的出场 有名的一休缚虎的故事 好精致的市井 很细致的和尚出行图,感觉日本的和尚非常有派头 他对母亲的亲爱之情非常明显,但正是这种私情,促使了他对于佛法的探求。
  当他刹那悟道、遁入空门后,转头面对红尘又有诸多不舍。
  放得下吗? 日本漫画中经常见的白鬼夜行,因为这是36的开本,看不出效果,应该是16开,或者8开就完美了 极乐存于一切人身上,只向西磕拜而不自问内心是到达不了净土地的。” ,一休从而悟道,这个一个很有名的禅宗故事
1410年,他十七岁时,即师从西金寺的谦翁。四年后,谦翁过世,少年一休竟然因难过而企图投湖自杀,但未遂。可见他自幼就是一个再感情上很有依赖性的人。谦翁去世后,一休心情极端恶劣,悲伤,他于一个苦闷的夏夜,在琵琶湖的一艘小舟上听到乌鸦悲鸣,于是悟道。而乌鸦是死亡的象征。我想想到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昏鸦在天,夜满乌啼霜满夜.一休在这个夜想到了什么.. 漫画中表现的是是一休挺立在舟上,清晨的阳光淡淡的照在江上,作在他身体上.他得到了圆满吗。禅修的目的是拂去缠身的尘埃,回归真实的自己 生死流转,缘起缘灭。
  天上的星河,地下的生命之河,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辉。 天地万物,是为一体,我照片拍的不好,有点花,呵呵 “吾之所宿地,顶天立地。风刮不进也,雨淋不湿。” 喜欢这种藐视权威的方式 “那么,佛是什么?佛法是什么?”一休边将佛像扔到火中烧来取暖,边笑嘻嘻的问道。 佛不是佛,佛就是木头,木头的功能就是在我们寒冷时可以烤火,这就是佛的真义 京都商家在元旦三天都会关起大门。因为这三天,一休在竹竿上顶着髑髅,沿门挨户叫着:「小心!小心!」商家怒骂:「难得的元旦,却触了大霉头。」一休回说:「不!你看这髑髅,眼睛飞走,成了虚空。这才叫眼出,才真恭贺新禧啊!」眼出日文叫「目出」,「目出」是恭禧之意。一休突显了人间世不知明日是否命犹在的无常,要人们张大眼睛观看超越死生的世界。不过,对京都人而言确是不吉利,难怪要关起大门。日本有一首假托一休所写的和歌云:“正月冥途旅程一里冢,可喜复可贺 盲女森 就是有了她,一休的晚年才有幸福,一休给她写了很多诗 性爱的意义......................年迈的一休与盲女阿森是如何越过界限结合的。从青壮年时柳巷买欢到七十八岁高龄仍性欲高涨,证据就在他自己的诗文中,比如这一句:“美人之阴有水仙芳香”。他终其一生风流深情,在生命终点的八十八岁还留下了许多诗篇,抒发了愿与森女生生世世相伴相随直至永劫末世来临的真心。
   试想一下在那般动荡乱世中,八十八岁年老僧人那皱巴巴的脸深深埋于盲女的柔肌之中,这样的画面对于生活在今日的我来说仍是难以想象的。但本人既已那么记叙,便不得不信。那仿佛来自地狱的自我告白是否真实,只要从那个时代的资料入手调查就能得到***,但有些学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虚构。他们在写一休传的时候,对于一休的风流总是一笔带过,无意深究。 爱和大地.....当我想象着黑衣僧人与盲女结合的画面时,不禁觉得,生活于无尽黑暗之中的这名女子,心中该是多么忧郁。盲女是看不见对方的脸的,一休就此写了很多,思考自己侵入这名弱女子的内心深处这件事。然而,就如遍昭的和歌所唱的那样:“逆世而行单素衣,褪去素衣愁郁清,身灵澄澈共君寝。”就算是冷漠的街边***也有选择对象的自由,若是不脱去那一层衣装便难以得到真正的肌肤的温暖。女人心的微妙就在于此,把这视为本性愚昧并对其进行否定便是人性关怀的匮乏。尽管一休的风流韵事是事实,学者们却始终坚持那不过是一休为了论述自己对禅的理解而虚构出来的创作而已。看来,对于“当下”的作家们来说,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一言一行还真是件困难无比的事情。就连简略的目录也要掺些谎言进去,装腔作势地对我们一口咬定地说:“一休是清僧,是清僧文人!” 再看看一休最后的一句话:“我不想死呀....”,作者整部作品实际上就是针对生命提出了一个公案,生命的意义何在?一点一滴,巨细靡遗的步着一个又一局,也向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谜题,最后***这么简单,但追寻***的过程又是那么复杂,充满痛苦与困惑。
如此这般.......................
手中有一本《一休和尚诗集》。非常好的书,繁体字,竖排版,大量一休画像和手迹图片。收录的诗没有白话翻译,一素净的封面上,从赵孟頫\《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中集出的“一休和尚诗集”题签,隐隐透露出一点高华之气.
《一休和尚诗集》书后附录长长的《东海一休和尚年谱》。说实话,年谱除了记录下一休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时刻之外,对于我们真正了解一休 页数: 248
定价: 26.0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10 真正的一休和尚,一休宗纯大师
作为临济宗有名的和尚,一休创寺授徒,世系递传,影响直到今日,高僧二字是当得起的。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休为什么会给自己起“瞎驴”、“梦闺”这样的名字。这些问题,如果细细推衍,也还能从年谱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一休自幼孤苦,23岁时曾经差一点自杀,是母亲的使者唤回了他;天皇曾多次接见他,包括临死之前的会面。从一休名动一时的诗句,我们可以窥见这个小和尚的心境。那是后小松皇帝应永十三年时的事,当年13岁的一休写下《长门春草》:“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诗的最后一句美名远播,而一休的一生似乎也正是这句话的注解。
  足利义满作出迫使一休出家、不让他有后代的决定时,不知道是否猜到,这个孩子天生就是反骨。就像动画片里的那样,一休从小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长大后,他更是一方面锐意革新,改变临济宗的气象,另一方面又藐视戒律,喝酒吃肉,出入风月场所,晚年更以78岁的高龄与盲女艺人“森”相恋,并留下不少的情诗,简直就是个日本版“济公”的形象。
  作为一个被弃绝于家庭之外的行旅人,一休有他孤独而柔软的深情,但作为一个叛逆者,一休则是大胆的。虽然《狂云集》中收录的大部分是禅诗,不过其中“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这样的宣言足够惊人。在《狂云集补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休更加嚣张的形象:“临济儿孙不识禅,正传真个瞎驴边。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风一夜百千年。”这首名诗的标题叫《吸美人***》,书中类似“艳诗”还有很多。
  需要说明的是,一休的“艳诗”看似出格,却有寓意。《一休和尚诗集》的前言里编者说“所谓风狂诗风者,意在讽世氛,醒俗人”,在一休的时代,僧侣的败行早已不是秘密,僧侣们却还无耻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利益。一休超迈的诗歌,实是给僧众的一封封战书,难怪他会差点遇刺身死了。  宗纯禅师一生行事异狂,出入酒肆淫坊,甚于常人。其不受世俗既定礼仪约束程度,可比竹林七贤。一休既是得道高僧,必有过人之处。但道之要义不可言,不可言而强言之,遂有《狂云集》。年谱曰:“遗命诸徒,不得披麻祭奠过仪。平日所述颂古偈赞等,编曰《狂云集》,已为人所传称。”似是《狂云集》在宗纯坐化前早已广为流传。但以年谱记载之详细,竟未能指出何时。疑为门徒将一休生前所作集结,而年谱追忆往事,概述禅师一生成就。如此看来,《狂云集》并非高僧本意。
  此书中所载各诗,杂言诗极罕见,多为七言,四句便为一首,所谓“二首”、“三首”,实是换韵。此韵或不按韵书所定音,而是汉字传入日本形成音读之音,常常拗口不堪读。诗中遣词用字,通俗易懂,多用汉典,往往至于打油诗地步。下面节选最出格者,但为避免某种审查,仅留题名。需要者可前往国家图书馆借阅。
  经卷拭不净(三首)
  题淫坊
  罗汉游淫坊图(二首)
  叹王城淫坊(颂二首,诗一首)
  俗人淫坊门前吟诗归
  示淫色人(三首)
  淫坊颂以辱得法知识
  泉堺阳春庵灭亡
  大灯忌宿忌以前对美人
  山中开药圃
  示邪淫僧
  以淫欲换诗文
  寄近侍美妾
  吸美人***(三首)
  ***
  美人阴有水仙花香
  唤我手作森手
  约弥勒下生
  梦闺夜话   
  喜欢的诗句。
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
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
  "晚年得盲女森随侍, 所作哀婉靡艳, 冲口而出, 然旁引妙譬, 语语真挚,所谓风狂诗风者, 意在讽世氛, 醒俗人, 非冬郎、次回之伦, 不可作寻常香奁脂粉诗观也。"
  一休写了大量关于此森侍女和情爱的诗。
   但有些诗名实在.......汗啊
  吸美人*** *** 美人阴有水仙花香
  "满口清香清浅水"比较直接, 其他的东东倒是很含蓄。- -
     日本和尚写的汉语诗,好多都是非常好的。一休喜欢的花是梅和海棠,喜欢的宗派是临济,喜欢的女人是盲女——他本来就是个破戒僧,晚年更是有盲女森随侍左右,想是因为他一生过得比较苦,到后来趣味成了那样。 美人阴有水仙花香 聪
  一休六岁时,成为京都安国寺长老象外鉴公的侍童,名周建。1405年,宗纯十二岁时, 到壬生宝幢寺学习维摩经,兼学诗法。
  十五岁以后为僧,想协助贫人,以及无学问的人。十六岁从随西金寺谦翁和尚,命名宗纯。1408年,十五岁的宗纯以“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一诗,博得令名
  十六岁的一休住进了京都建仁寺,这里是幕府御用禅寺,即“五山十刹”之一。1409年的一天,宗纯看的建仁寺的僧人询问信徒的门第时,对门第高者则带谄媚之色,极为不满,说:“今世,丛林山寺之论人,必议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随之留下两诗,愤然离去。诗中一句为“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这不仅表明年轻的宗纯对禅宗堕落的不满,还反映出他改革禅宗弊风的意愿。 一
当一休住在安国寺时,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下克上”的方式独揽朝纲大权,他惟恐皇室夺回实权,便想方设法断除皇家血脉。以机智闻名朝野的一休,也因此成为了将军“欲除而后快”的人物。于是他便设了一条毒计,欲找一条“反上抗命”的口实,将其杀害。一日,将军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后,便派人请一休到府邸。一休抵达时,玄关屏风画了一只大老虎,从竹林中凝视着一休。此时,义满对他说:「这只老虎凶暴无比,真伤脑筋,你用绳子把它绑起来!」周围的人听了,都认为要绑住屏风上的老虎决不可能,一休再怎样机智,也不容易有令人满意的答复。一休毫不以为意,立刻卷起袖子,绑上头巾,手拿绳子说:「将军,我已经准备好了,请你把老虎赶出来。」将军义满一时无从找到口实,已知一休智计卓绝,便放弃谋害计划,转而试图笼络。
连看都不看,径自离去。1418年,宗纯二十五岁,华叟授其一休法号。
  二十九岁时,大德寺举行华叟之师言外中志的三十三届忌日法会。一休陪师华叟参与,众僧华衣威严参与,惟独一休布衣且草屐龙钟,华叟责问:「为何毫无威仪?」一休回道:「余独润色一众。」否定虚伪外饰的法衣数珠。法会结束,华叟在西厢休憩,某僧问华叟百年后,谁为继承人?华叟回道:「虽云风狂,但乃赤子。」一休虽风(癫)狂,欲是纯真之人,意指一休是他的继承人。一休也风狂地说:
  华叟子孙不知禅,狂云面前谁说禅?
  三十年来肩上重,一人荷担松源禅。
  自许为华叟唯一的继承人。他认为临济、杨岐、松源、虚堂一脉相承的唐宋纯粹的禅,传到日本后,由大应经大灯、彻翁、言外,传至华叟,华叟的传人非一休莫属。非癫狂之真人,很难说出这样真实的话语
1481年,大德寺重建工程大体竣工,一休宗纯也因此积劳成疾。是年11月21日,一休宗纯禅师示寂于薪村酬恩庵,葬于岗山塔下,享年八十八岁。临终前作遗偈云:『须弥南畔,谁会我禅;虚堂来也,不值半钱。』投笔瞑目而逝。
  他被视为“疯狂”的缘由之一,是他公开声称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诗”,而且在1471年七十八岁时,遇到一名名叫森的盲女,彼此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为此他写过许多情诗,袒露自己的爱情生活。在题为《梦闺夜话》的诗中,他这样写到:“有时江海有时山,世外道人名利间。夜夜鸳鸯禅榻被,风流私语一身闲”。看,他对现实社会中的俗欲与自己的真爱,嫌爱之情是何等分明。当时的日本佛教,禅僧和女人私通更是公开的秘密。也曾流行这样的谚语:“不为者佛,隐匿者上人”。但这些禅僧表面上却道貌岸然。一休宗纯厌恶佛门腐化后的虚伪丑态,要唤醒人们对于真实性的追求。而他不要师父给他的继承人***,穿着破旧法衣参加盛大法会,拒绝居住华丽大寺,却宁肯流浪于荒僻小庵……而此菩萨示现又有几人能明白?
  癫狂与纯真是一体两面。在一休看来,人间世是癫狂;在世人看来,不合乎世俗规范,即是癫狂。其实,觉醒后的癫狂相并不是癫狂,而是以疯癫相道出人间实相。世人拘于世俗假相,以假为真,才是癫狂。一休禅师的示现,道出了禅宗的要义。
《一休伝》小岛刚夕 作者: 水上勉/原案 / 佐々木守/脚色 / 小島剛夕/画
出版社: ホーム社
出版年: 2005年07月
文库本 开页就是我小时很熟悉的运动画一休.小夜子,后面一休的母亲伶立在后面 小岛刚夕这部《一休伝》很特别,很多是用水墨作画的 山色飘渺与云雾相连,整个意境令人沉醉 我感觉像一休这样的漫画这样去表达他的禅意,中国的水墨画应该是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的缚虎  尘世、人间,几多悲欢离合
  怎割舍  没有经历过战场的人,是无法对战争年代存活下来的人说三道四的吧
   亲历嘉吉之乱、应仁之乱,目睹幕府的腐败,寺院的虚伪
  百姓们在饥饿、灾荒、战乱中挣扎……
   面对如此的景象,在这样的人世间
  生死的脆弱与无常,是如此赤裸裸地摆在面前
  他能够保持一颗完全“心外无物”的禅定姿态么? 群鸦西飞,以心捂道  二十七岁,在漆黑的琵琶湖上搭船坐禅时,听乌鸦一声嘶鸣,一休顿悟,他想起和歌中有云:「得闻乌鸦闇黑不鸣声,未生前父母诚可恋。」乌鸦不会在白天中鸣叫,却在黑暗中鸣叫,让他想到未出生前的父母。出生前的未分别智,才是自己的本源实相。作为皇室出身的一休和尚,他应该说是一位极具有思想智慧的人,是非常希望做一番事业的人,可惜聪明的一休当时也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惟恐皇室夺回实权,想方设法断除皇家血脉,“欲除而后快”的人物。 因此出生在一个皇室政治斗争不幸年代的他,特别是作为一个极具有思想智慧的人,他只能注定与那个时代的一切发生矛盾,矛盾造成了一切故事的交织,因为思想若想独立在那样的年代,真的如他曾以诗言志说的,“破烂衫里盛清风”,“身贫道不贫”一样不屑于当时庸俗作法同流,那么他只能以癫狂个性发泄内心抑郁的不满。 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就是那样的,越是具有梦想,越是极具有个性的人,在那样的年代越想保持一份纯真,正如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一般,越想纯真越难纯真,所以都只能在癫狂着,至少那能唤醒自己对真实人生的追求,可以保持内心最后的渴望。  癫狂与纯真是一体两面,这是一休一生的示现,也道出了禅宗的要义。如今,我忽然觉得纯真其实未必是纯真,堕落未必是堕落,因为在这样的年代,纯真与堕落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每个人,只是我们为了追求虚伪的人生,一直不肯去承认罢了。 确实,在这样的年代具有思想是一种最大的悲哀,所以堕落的过程可以不断地磨砺你内心失望的感觉,那一种对现实理想追求的失望感觉,同时让你一直保持着对真实性的追求。 人本来就是矛盾的,无论是与环境、经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与人生的理想发生矛盾,为了克服矛盾,克服内心那一种痛苦的感觉,每个人都必须努力着,不论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式,但只要他一直要面残酷的现实,那么就必须学会去克服。
也许在发呆的背后,我也只有拼命地寻找一种超越,无论这样的超越是魔道,还是在情感上的磨砺,总之我也无法“独于天逍遥一生”,所以还不如难得糊涂不羁一生好了。 hy 禅修的目的是拂去缠身的尘埃,回归真实的自己. 一休一辈子都在空界与色界间徘徊。
  悟道—苦恼—再悟道—再苦恼……这样无限地循环着。   “欲从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  “朦朦三十年,淡淡三十年,朦朦淡淡三十年。
   末期粪土暴晒敬梵天,
   昨月昨日道借用,今月今日道奉还。
   借时为五还时四,
   本来无一物,空道莫须有。” 本书作者水上勉 本身在少年时代和一休一样,也是在当一个小和尚,所以他对一休的心境非常了解.一休的人生很复杂,几经战乱不说,因为身世特殊加上自身确有才华造诣,自然和各种人物发生矛盾摩擦。 《一休》与《宇野浩二传》这两部评传,是水上勉最耀眼的巅峰之作。水上勉的人生观、文学观和作为作家的力道,在其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强劲。他笔下的人物有一种迫人的紧逼感(他想把读者逼迫到能切身贴肉感受人物的呼吸、皮肤的温度的地步)。他并非运用一些观念上美好的元素来虚构人物,而是径直捕捉他们那鲜活的肉体。
   那些社会最底层的生者——他们有着获得成功的执着愿望,却连自己可以保护的东西都没有——他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彻底钻入描写对象,而后抽身折返,像海浪一般,深入剖析了笔下的人物。水上的特征与力量在这些评传里显现并爆发出来,那是种能使清醒读者也迷醉其中的力量。全书之所以弥漫着那种灼热的气魄,不仅因为一休和宇野对水上而言是独特不可替代的存在,还在于水上向他们的真实一步步逼近时那竭尽全力的姿态。水上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知道,修行并非如表面说的那么纯净美好。他实质地深入到封闭的僧院生活中,解开隐秘的性问题在其中的真实状态,以此来把握一休的“性”。
   作者将一休的诗集《狂云集》这部作品作为最具可信度的第一资料。作者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世态风俗、平民和僧侣的生活方式,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除此以外,作者还倾听了只有《狂云集》才能表现出来的一休的肉体的呐喊。
   作者还想象并描写了一休与五山的诗僧南江宗沅的关系。两人在结束“破戒三昧”的生活后,一休叫来他的孩子和母亲一起居住,而宗沅拒绝这么做。作者一边挖掘两人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一边思考着这些差异是否是实质的差异。
   “现在的我,在堺市的破庵里,将一休那尽心尽力的姿态(他不仅叫来了四岁的儿子,连他母亲都叫来一同居住)与龐居士的姿态,重叠了起来。其实与雅士南江宗沅一样,对一休而言,没有可以逃走的地方。他,总是活在他肉体的最后关头里。”
   真正的生活存在于那些爬走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之中,禅道正是为了他们而存在的,这些思想性的总结,尖锐地反映了现实。
   “和庶民一样,一休生活的世界,也有修罗场和地狱,也有无智和迷妄。地狱之外没有佛土,离开了迷茫的话也就没有参悟。在泥泞的巷子里,带着某种处于狂与傲边界的眼神,这个人迈开步子前进着。”
一休,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来自他的一首偈诗:
欲从色界返空界
姑且短暂作一休
暴雨倾盆由它下
狂风卷地任它吹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临时的宴席罢了。 一休最后的偈语里有这样两句:“须弥南畔,谁会我禅?虚堂来也,不值半钱”。而在最后的遗诫里还说:“老僧身后门弟子中,或居山林树下,或入酒肆淫坊,说禅论道,而自为人开口之辈者,是佛法盗贼,我门之死敌也”。可见,他在最后又回到了戒律中:色空合一了。但他知道,在他之后会有不少人盗用他的行为来当挡箭牌,行花痴滥情之事,故一刀砍下,概不负责。 一休晚年,经历了日本15世纪历史上一段多灾多难的时期,应仁之乱与风灾、水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饥荒,一起毁灭着日本。当时瘟疫流行,民间析骨为爨,狗吃狗,人吃人,京都的街头饿殍遍野。据说,后来连日本天皇死后几个月,穷得都没钱下葬。1474年,一休八十一岁时,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以修缮因应仁之乱而荒废的寺院。他后来创建了真珠庵,为第一***山祖,晚年则住在京都的酬恩庵。1481年12月12日,这头狂傲的瞎驴终于因高烧不退而病逝,享年八十八岁。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在东西方文化中,驴——都是愚蠢、滑稽与盲目的象征,在古代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明末画僧朱耷也曾有一个号叫“个驴”,或直称自己为驴、驴屋。另外如柳宗元的黔驴,堂吉诃德的驴或阿凡提的驴,也都是为了衬托主人的荒诞性而存在的。一休自号“瞎驴”,可以说就是自渎到了极限,也自卑与自负到了极限。他实在太厌恶这个所谓充满机巧、心眼和人人都自以为聪明的丑陋世界了。如果从文学的核心来管窥这个伟大的异人,我觉得,他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有着神秘主义精神的诗人,而非僧人。禅只是他的骸骨,美才是他的神髓
   “当一休抱着森女时,他才仿佛真正站立在我们面前。” 水上勉一边竭力厘清专家关于一休的种种论考与研究,一边潜心体悟身处乱世的一休之禅道,两种探寻互作补注,从而将此二者的关联熔铸于一休的形象当中。他用像剥落片片薄纸一样的笔法,渐渐逼近对象的灵魂和肉体——就像将抑制许久的情感瞬时释放,最后喷射出的美丽结晶。而这美丽的晶体,就在最后和森女相会的章节之中。在这章里,水上勉一直注目的性与爱的深渊,在一休和森女的关系中映现出来。在这里凝结而成的,不是风流也不是愚痴,而是这位“直面现实与生者,为实践真正的皈依之道而破佛道大戒的一休”那充满生命力的呼吸。这是真正的人性所在,在此处可以确实地感受到人的存在。
一直以来,在一休逝世后的五百年间,我们一直都这么想象着。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人真实地看清一休。
何处得以一休。
  妓院、酒馆、禅房、茅屋、竹林
  菩提树下,亡母陵前。
  他处处留连,又匆匆离去。
  何处得以一休。
 “欲从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这是一休自解“一休”道号时所作的诗。我们从中似乎也可感觉出一休一生所追求的境界。至于这位活了88岁的老和尚最终是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不好评说,不过他那些故事,“敷衍于说部,演绎于动画,流传环宇,道路腾播,闾巷之人,虽三尺童子,遂亦知禅师之名矣。”看上去,这个世界,终归比那时候好些了吧? 
“欲从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
“吾之所宿地,顶天立地。风刮不进也,雨淋不湿。”
人生如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这就是一休..................
这应该是我写的最辛苦的一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星期,找资料,写下文字.有时写文字真是一种折磨. 文字是一种了不起的东西,能把身受的事情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就像真的发生在眼前。其实,我既不是一个聪明才智的高人,也不是愚蠢笨拙的傻瓜,我只是想写出来....
整整好几天我被一些文字折磨的精疲力尽,曾经我认为写东西有什么困难的,只要我愿意别说一万字就算写本书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没有灵感有时是如此的令人毛骨悚然,呆呆的盯着电脑屏幕,竟然一个字都闪现不出,迷茫的双眼盯着别人的文献居然没有任何的感觉,纸上谈来终觉浅,才知道要做此事真难啊,有种思想被莫名的怪物吞噬的感觉,那种可怕居然触手可及,瞬间所有的话语如烟消云散,而我则拼命的挣扎.. 鼠标拖着,嘴角1、2、3......的数着,才发现原来不喜欢的小学算数,不是用在当时而是在多年以后的拼字中,当初没在算数中被档掉现在是一种庆幸,在没有意识的时刻它居然还能如此清晰的算出我要的***,真该感谢我的数学启蒙老师,从此不再抱怨数学不好带给我的厄运。也许没有任何绝对的好与不好,历来被我誉为优点的文字在此刻决然罢工,像是嘲笑我的幼稚和天真,那有绝对,只有场合适不适宜而已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博友ianzhx 君,他的这篇文章
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谢谢ianzhx 君了
还要感谢我的一个远方的朋友。张帆,感谢你,我的同好,特地从北京给我送来4本一套,东立出版的一休和尚,真的非常让我感动,再次对你说,谢谢了
( Sat, 9 Apr 2011 16:53:44 +0800 )
Description:
《石之花》 -
这两天看完了坂口尚的《石之花》,心中十分不平静。《石之花》描写的,是二战时期的南斯拉夫(当然,现在这个国家的名字已成为过去式……)。主要以男主角克里洛所参加的游击队和女主角菲儿身处的集中营的状况这两条路线来带动剧情。
“7条国境线、6个共和国、5个民族、4种语言、3派宗教、2类文字、1个国家”——
7条国境线:与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接壤。
6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
5个民族:波黑以外南部的斯拉夫系民族,在波黑生活的原鄂图曼帝国统治下的基督教徒,改换宗派后的南部斯拉夫系伊斯兰教徒自己立法成立的一个民族(穆斯林),以及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捷克人、意大利人、吉卜赛人、犹太人等少数民族。
4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3派宗教: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天主教、塞尔维亚和黑山以及马其顿的正教、以波黑为中心的伊斯兰教。
2类文字:拉丁文和西里尔文。
这就是那1个错综复杂下的国度、《石之花》所描写背景下的国度——南斯拉夫!
关于作者的介绍:
坂口尚,1946年生于东京都荒川区,十七岁从中学辍学后加入“虫制片厂”,成为初期的TV动画世界的活跃分子。曾参与《小飞侠》(动画)、《小白狮》(原画)及《蓝宝石王子》(演出)的制作。
1969年离开“虫制片厂”,开始漫画家生涯。本书是作者第一个长篇漫画,在纤细的线条和网纸的运用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故事秉承了坂口尚一贯爱好和平的理想,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
他的代表作除了《石之花》外,还有《Version》、《坂口尚作品集》及《12色物语》。另外,动画方面有剧场版的《火之鸟2772》。
1995年12月23日,坂口尚因心脏病发逝世,终年49岁,天妒英才…… 石之花1-6 坂口尚 玉皇朝出版 港版的常态度纸张发黄 男主角克利罗,一个普通农民之家的调皮小孩,战争开始后加入游击队,逐渐成为一名坚强而有主见的战士,并幸运地见证了战争的结束——当时南斯拉夫革命游击队方面的情况,主要以克利罗为线索描述。女主角菲儿,克利罗青梅竹马的朋友,战争开始后就被抓入集中营,中间一段时间因为像德国高官的妹妹而被软禁在官邸中,后来还是重回集中营,坚持到战后——集中营中种种非人待遇以及营中难民情况的描写,就主要围绕菲儿来展开。 非常喜欢这对开的彩页,宁静的乡野,闪着金***光芒的麦田,但是和后面的毁灭形成鲜明的对比 春日的午后,平和的村落,弥漫一股慵懒优闲的...... 绿色的树,碧色的水,似乎这是一个梦想之地 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在很搞笑的情况下 力量与命运……
    游荡山林的少年、天真无邪的少女,听着新来的老师这麽说。
  人类可以前往过去与未来,记忆、回忆…..理想、憧憬…这就是人类的力量!是一种才华。
  阳光透过叶片洒落而下,老师的背影笼罩着一圈光影。
  不懂老师这番话犹如幻想般的话语,少年只觉得百般无赖……..
  ….好像花朵耶,就像石头上开出的花….!」
  石之花啊……」
  翌日,跟着同学前去参观钟乳石洞的少年,对少女发出的惊讶,如此附注着。
  这不是石之花!是我们自己在眼里把它看成花的!
  老师下了结论。
   仍然感到无趣的少年,和同学一起坐上货车回家。
  途中,春蝶舞翩翩。
  只是,和着战斗机引擎的声响是那麽低沉,伴随而来的炮弹落下是那麽震慑。
  少年平和无聊的生活,在此,扬起第一道尘烟…..战争的开始 克里罗目睹一起游玩的同学们纷纷丧生 城市的毁灭 菲儿进了集中营 他注视着她,因为她多么像自己的妹妹啊 克里罗见到了相违以久的哥哥 0 哥哥在情报头子的威胁之下要他亲自要***杀自己的弟弟..... 0 玫瑰的美丽和狮子的强力,形成了德军上校的人生观 细细的铁丝网封锁了多少人的生存希望 集中营的残酷.......... 战争本身是人类最为严峻的一种存在。如果不能揭示参战者那种矛盾而恐惧的内心挣扎,如果不能让人们发现战争的虚空与残酷,如果不能唤醒人们对生命与和平的珍贵记忆 克里罗的哥哥被当成叛徒开***打死 战争结束了,再看见父亲已经成为了残疾人 0 阳光出来了,雪也可是融化了 苍鹰在天空上这样的飞翔.也暗示着自由的来临.........................
整部作品描述了当时南斯拉夫各种势力的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平时流畅的叙述,过程中有一点点悬念性,其中关于南斯拉夫前政府黄金库藏的追寻是整个作品的主线索之一,但是这个悬念到最后都没有结果——也许历史上的资料不详,所以作者也不方便给出结果吧。故事分為三条线进行,首先是略带叛逆的少年克里罗、对社会改革怀抱著热情的伊凡大哥、以及个性单纯的同学菲儿。
当南斯拉夫被德国军所佔领,伊凡藉由半个德国人的血统、开始从事起双重间谍的危险工作,一方面為德国探查假情资,另一方面将得来的机密告知英国政府官员,再一方面為帮助远在家乡山林间反抗纳粹的革命军游击队筹措资金,持续追查拥有南斯拉夫前王朝大批黄金的摩特维契之下落。
大哥离家前往首都参与政治活动的隔天,参加课外教学回程途上的克瑞罗,亲眼目睹德军无情杀戳下,同村的同学兼玩伴们陆续身亡、无一倖免,而村子更遭到德军的压制,克瑞罗逃亡中被逃难的农民所救,后来透过明敏的协助,联系上大哥的女友与改革伙伴们,并加入革命军游击队的行列,曾经认为保卫和平起而奋战是正确做法,却在对敌人扣下***后产生思想的反动,而陷入苦思战争意义的挣扎中。
被送入劳改集中营的菲,因长相酷似德国纳粹麦斯纳上校已身亡的妹妹,一度曾被上校监禁保护,却坚持守住师长芬贝伯汀的谆谆教诲--只要心灵自由依然存在、将可以无所畏惧。
至于芬汀、摩特维契,是《石之花》里唯二带有科幻元素的人物,主角不知他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而前者是光、后者是暗。伊凡大哥因执著于追查暗的下落、令自身一步步陷入泥沼,反观克瑞罗与菲儿,他们由纯真立刻掉入暗的境界里,却因光的指引、与暗擦身而过。
最后的结局是,战争结束了,克里罗和菲儿又重逢了,他们又来到钟乳石洞前,看着那天空...
阳光出来了,雪也可是融化了.苍鹰在天空上这样的飞翔.也暗示着自由的来临.........................
《石之花》的剧情其实是著眼于二战期间,尚未共产化的南斯拉夫王国人民的天真与墙头草心理、参战士兵的反思与自省、以及身陷集中营人民的悲惨心境,但看著再后来历史的恶性迁演,不免还是会感概啊。「一旦发动战争,世上没有所谓的悲剧英雄,唯有大时代下任人宰制的无数受害百姓」,坂口尚除了有其博大达观的反战胸怀,之外,他也非常了解战争是人的天性,所以,《石之花》的文学哲理性虽高,却不会有理想派不切实际的空谈思想。
人类,发明了思想,以及宗教。
不过,真正的和平却没有来临。
还不如说是成了争端的种子。
思想之间的彼此衝突,一个宗教分割為二,
产生派系而相争,
同样是追求和平却落得这种结局。
这是由於人类无法做出公平正确的判断;
因为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人类传统上会不自觉的披上习惯的外衣,
在某个家庭出生,在某个城镇成长,在某个国家工作,
和某个人相遇,谈论著某本书……
总是活在某种条件之下。
说来,这世界里,就是一片由无数偏见相互攻击的大海。
旋涡与汹涌的波涛越来越激烈,没有片刻宁静。
以沟通来创造和平的世界国家是无法实现的!
群众对抽象的和平论没兴趣,
他们更想追求弥补现实中不足的力量。
女人也喜欢跟随强者,胜于被弱者所支配。
与其得到自由,群众更愿意接受统治者的意志。
与生俱来的自由之心,存在于这个充满不安与混乱世上,是一种不幸。
在不断的提出疑问之中,发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必须以自由之心让自己做出选择,这实在是种负担。
而且自出世以来,从未受到污染的自由之心,
必须陆续披上某种名为条件的外衣。
随著世界变得愈趋复杂,
产生了许多思想之道,和绽放出许多宗教之花,还有许多神祇在招手,
要在自由之心去一个个的选择,需要相当大的能量。
这样的自由,不如由别人来赋予还比较容易些。
在某个国家、某个宗教、某种传统、某种风俗下,
经过寐心自问与烦恼后,所选择出的自由,
倒不如遵从某种权威要来得轻松。
到头来,就连哪边算别人的错,哪边是自己的错都分不清楚了。
这么一来也毋需自责,可以安心的活下去。
人是只要有面包就可以活下去的生物。
若是不把给他们面包的人当作正义,就活不下去了。
就算尝试反抗,在这个复杂的迷宫当中,
面对这个世界,充其量也只能证明自己的无力。
好不容易找到彷彿是同伴的群聚之处,
赶上前去,却发现那只是一群带著累赘疙瘩的人。
即使要批评他们,但这些人跟自己本来就没有两样。
因此,也不过是等於对镜自责而已,最后终于疲惫而宣告放弃,
我发现人类让自己消失在群众中,比自己远离群众更心安理得。
也许人类被奴役,要比去争取自由要来得更轻松多了。
第六集德国纳粹麦斯纳上校之对白
整部作品描述了当时南斯拉夫各种势力的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平时流畅的叙述,过程中有一点点悬念性,其中关于南斯拉夫前政府黄金库藏的追寻是整个作品的主线索之一,但是这个悬念到最后都没有结果——也许历史上的资料不详,所以作者也不方便给出结果吧。
日文中的「石的花」为大自然界的锺乳石花,依据文献资料记载,鐘乳石花形成不易且过于脆弱,目前发现的鐘乳石洞仅有极稀少数量能见到鐘乳石花,在书里,它有其人生隐喻之意(甚至有一小段庄子梦蝶之说的哲理味道)--「它是石之花、也不是石之花,是我们自己在眼里把它看成花。」故事其实所要表达的,如果你认同了现实就是这样,人永远将只会和另一人產生意识形态上的衝突;又,如果「和平的代价」非得要与「血腥的报酬」划上等号,那么,它们是否能有脱勾的一天?这似乎成了从古至今注定无解的最大难题.
《石之花》有人说,《石の花》里少年们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吧~现在跟朋友在一起都是聊打球啦、音乐游戏啦、女人啦什么的,不聊这些才是奇怪呢~什么理想、奋斗、革命,这些东西即使在我国也是好几十年前的玩意了,大人们也没人再谈论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赚钱还忙不过来呢~
有人说,虽然也许很写实吧,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办公室的钩心斗角、普通家庭生活中的敲敲打打才是最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的。
今天,人们已渐渐丧失了对悲剧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即使是血腥残酷的战争剧,通常召唤的也不是对人性和生命的关怀,而是对权谋策略的好奇,对杀戮者勇气的张扬。我想战争剧原本的意义,是带着观众一起走入那些他们不愿探究的灾祸与苦难,通过那些战争造就的不幸,来重新思考和平与生命的意义。可以说一部好的战争漫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净化的力量,而不是对杀戮的渲染和对胜利庸俗的欢呼
不错,这就是现在的社会,这就是生活在貌似很和平的繁华大都市下的人们的普遍心态。不能说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时代在变……但,人的心,真的也已经改变了么?
田中芳树笔下的杨文理曾经说过: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可以分成两种思想潮流。一说真理比生命更重要,一说没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当人类要发动战争时,他们会以前者为借口,但当他们要结束战争时,又会拿后者作理由。千百年来,都是一直如此重复着……我只是想,流了这么多血,也该能得到什么等值的东西了吧?”
只可惜,我们始终没有得到什么等价的东西……不可否认,战争确实在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至于在有些环节已经发展过了头……但科学技术绝对不是在为了战争而发展的,因为战争中所获得的和失去的,绝不是等价的!
克里罗说,我们是在杀人,那些被杀的德国士兵也有家人……
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的心理纠葛,但这在战场是软弱的。在战场上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因为这是战场!战乱中人性的堕落已屡见不鲜。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置国家与民族而不顾,道德操守早已无影无踪……
但,每人身上都有一对无形的翅膀,它引领我们在空中翱翔,徜徉于广阔天地间。纵是炮火连天,也无法阻碍我们追寻梦想,创造生命力。
游击队队长回答克里罗,没错,我们是在杀人,但克里罗,不要忘记你现在的想法… ( Fri, 1 Apr 2011 19:45:15 +0800 )
Description:
以狂野的画风和诡异的故事见长的寻元森一,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漫画家。其作品虽然画风豪放人物抽象情节离奇,画面和剧情风格极其残暴,世界观却往往单纯而美好。在一些喜爱猎奇类和少年类格斗类的读者群中深受欢迎。主角往往是坚强奋斗的逆天人士。
要塞学园 寻元森一(1994年-1997年 讲谈社)鸣海丈原作,全7卷
又是一部很暴力很热血啊,故事很老套,但是画风还是赞一个
被强迫带到这个将人体改造成恶魔的要塞学园,为了解脱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真藤明的身上。在这最后的抗战中,是否能够将进化过的学园长消灭呢?诡异的情境,坚强的女主角和充满霸气的真藤明以及与他们的朋友们之间的情谊使本作看点极多. 东立出版 书是老书,纸张有的已经泛黄了 主角 真藤明 的诡异登场 要塞学园 的规定不服从纪律的一律要处死 园长的兽战士 0 水墨的造型有点意思 真藤明的热血朋友们 日本政府的王牌手***战士,很搞笑的...造型,去消灭不受控制的园长,反而被园长的恐龙战士全部消灭 园长的王牌超级恐龙战士对战真藤明 进化中的真藤,真的好丑陋啊.一个带着翅膀的大骷髅 最后的狗血,.进化为神的园长在日本政府的原子弹的轰击中毫发无伤,但是...竟然死在他的复制品真藤明的带着所谓人类的正义的一击中,说明了正派必胜,反派必败的结局,很老套的故事,说实在话,一看开头我就知道结尾了
,学园 代表着纪律和束缚,真藤明和他的朋友们代表着所谓的自由...日本的漫画家很喜欢用打破纪律来表现他们的漫画,这也许和他们在现实中受到所谓日本人的纪律和严谨的束缚有关系,既然现实不容易破坏,那就在漫画中去破坏好了,所以他们的小宇宙就这样的爆发了.
寻元森一的绘画风格非常的狂放,他这部作品还是好一点,到现在他新出的武死道漫画中,已经可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