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国怎么刷声望被人打会扣多少声望

您当前的位置: > 烽火战国英雄体力什么时候扣~高中《语文读本2》古诗文译文之三
新闻发布时间:2010-05-26 15:44:26
关键字:烽火战国英雄体力什么时候扣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译文及赏析汉乐府民歌三首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注释】
平陵:汉昭帝陵墓,在今陕西咸阳西北七十里处。劫:劫持;绑架。高堂:官府衙门。走马:善跑的马。追吏:逼人的官吏。恻:悲痛。漉:渗出;榨出。犊:小牛。
  【译文】平陵东,陵上种上松柏桐,不知何人劫走我义公。义公被绑在公堂下,逼他交钱百万,还有两匹善跑的马。交两匹马,实在难,看见那追缴的官吏我心悲痛。心悲痛,血和泪水齐流出,回去告诉我家,卖掉那条黄牛犊。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汉乐府民歌。大意是说: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地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把小黄牛卖掉凑钱来赎身。诗中虽未直言谁是绑架者,只说“不知何人”,但后来写到“义公”是被劫持到“高堂下”,且面对的是“追吏”,可见绑架者至少是和官府串通一气的。综观这首叙事诗,情节简单,却又起伏不断;叙述平淡,却又极讲究章法,能在关键处画
点睛而发人深省。冷峻的叙事中寓有褒贬,让人明显见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而这,正是汉乐府民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即以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诗共四句,分四个层次。自第二层以下,每层头三个字重复上一层末的三个字。这种写法古称“顶针”,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使全诗脉胳连贯,且层次分明,也使得情感在反复渲染中得以步步加深。
  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译文】
  枯鱼被人带过河,走到河上伤心泣,何时才能思后悔,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写信给鲂鱼和鲇鱼,告诉他们,千千万万慎出入。
  【赏析】
  此诗属汉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寓言诗。“枯鱼”就是干鱼。诗中写一个遭到灾祸的人以枯鱼自比,警告人们行动小心,以免招来祸患。
  开头两句突兀而起,奇峭警拔。诗中说:一条枯鱼过河时,不禁伤心痛哭,悲叹现在后悔已来不及了。既是枯鱼,何以又会过河?又何以哭泣?何以悔恨?这一切,诗中先不说明。“何时悔复及”,什么时候失悔还来得及啊!这是用反诘语表示否定,以加强悲叹的语气,加重表现沉痛的心情。先说结果,后叙原因,可以突出结果。诗中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突出悔恨,还可避免平铺直叙,使内容富有曲折。
  三四两句仍然不直接回答何以过河,何以泣,何以悔,而写枯鱼作书(写信)给鲂、鱮,但枯鱼何以过河,何以泣,何以悔,却在书的内容中自然透露出来,构想非常巧妙。鲂即鳊鱼,鱮即鲢鱼,诗中用它们代指鱼类,它们就是枯鱼的伙伴。书仅“相教慎出入”五字,内容却极丰富。“相教”即相互告诫。“慎出入”是说无论外出还是归来,都要谨慎小心,千万不可粗心大意。首先是尽量少外出;即使不得已外出,也要处处留心。这里不但表现了枯鱼对伙伴们的关切,还透露出枯鱼之所以泣、悔,就是由于当初麻痹大意,以致被人捕去,此刻被人携过河去,看到过去在里面游嬉过的河水,以后却再也不可能回到那里面去,不禁伤心痛哭,悔恨万分。它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诫伙伴,希望它们不要再蹈自己的覆辙。这既是对伙伴的警告,也是枯鱼对自己的悲悼。
  从内容看,此诗可能作于东汉末年。这时军阀混战,连年不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曹操在《蒿里行》中曾描写过当时社会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枯鱼过河泣》以鱼拟人,正反映了在东汉末年的动乱社会中,随时都可能有灾祸降临到人们头上的残酷现实。
  此诗通篇全用比喻,想象新奇,结构精巧。清人沈德潜评论此诗说:“汉人每有此种奇想”(《古诗源》),确实显示了汉乐府的高度艺术表现力。
  子夜四时歌
  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译文】
  秋风吹入窗来,带起罗帐飘荡,思妇夜不能寐,来到窗前,抬头看那月光,想着,那远方的良人。
  【赏析】
  这首题为《秋歌》的诗原载《乐府诗集》的《子夜四时歌》,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共75首。此诗前两句写秋风,渲染气氛;后两句借明月写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思情,意境高远。全诗没有写女人的眼泪、叹息,但由于把感情与秋风、罗帐、明月等景物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
  本篇选自《文选》。
  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也许有五六十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从其中选取了十九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
  诗的内容主要是反应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思妇的怨情。诗的艺术价值很高,一方面继承了诗三百篇,另一方面又开创了建安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钟嵘《诗品》评为“一字千金”,诚非过誉。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赏析】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首四句仍予以肯定。“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
  燕歌行 曹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转凉,草木的叶子纷纷飘落,白露已然变成寒霜,燕子和大雁也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思想你远游异乡满腹愁肠,不愿旅居在外总想回归故乡。那你为什么还久久地留在他方?我孤苦寂寞独守空房,忧上心来思念你不能忘怀,不知不觉泪水已打湿了我的衣裳。取过琴弹起一曲清商悲音,伴着琴唱出的是低微的短歌,(琴声也排遣不了我的满怀忧伤,)陪伴我的只有床上明亮的月光。(抬起头望星空,)只见银河转西,长夜漫漫,牛郎织女在两岸望眼欲穿, ――你们倒是有什么罪过呀,为什么被分隔在银河两边!
  【赏析】
  曹丕,三曹之一,建安文学的重要作家,善于学习乐府民歌的表现形式,内容多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感情细腻,委婉缠绵,语言浅显,清丽自然。《燕歌行》为乐府旧题。燕是北方边地,历来征戍不绝,使得亲人离别,不能团聚,所以《燕歌行》大都用来写离别之情。曹丕的《燕歌行》共二首,通常指其第一首,即本诗。本诗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它本身就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是曹丕的代表作。
  本诗写了一位思妇思念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心理活动,委婉曲折,如泣如诉,可说是用人物自己的口吻写的一篇内心独白。全诗十五句,按其感情脉络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个层次,即感秋――盼归――思君――遣愁――恨天。
  一(1、2、3)感秋。从物候的变化写秋的来临,即分别从天气候、植物候、动物候几个方面写秋风寒霜、叶落雁归,描绘出一幅肃杀、凄清的秋景图,既点明了时令,描写了环境,又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种感物起兴的开头方式带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二(4、5、6)盼归。紧承上一层,写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点明抒情主题。然而不直抒胸臆,却先宕开一笔,从对方反写游子怀乡,惆怅思归。这样写,既表明思念是双方共同的心愿,丰富了诗的内容,又变换了抒情角度,使行文有了波澜。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大家熟知的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借想象兄弟登高思念自己,实写自己“倍思亲”之情;又如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设想佳人闺情,以写自己的思念。此处亦然,明写丈夫恋乡思归,实写自己一日三秋的盼归之情。末句顺势责问:“为何你滞留外乡,迟迟不归呀?”嗔怪中表达出情深意切,爱恨交集,因爱生恨,因思生怨的复杂心理。
  三(7、8、9)思君。由上层写对方转写自身,极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把忠贞不渝又百无聊赖,满腹思念却无处诉说的愁苦、凄楚、忧郁、幽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其中,“空”字,当然不是说家徒四壁,而是暗示:没有心上人在,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虚无,没了意义。“不觉泪下沾衣裳”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泪”是思的外在表现,“泪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这一句活画出那种只有自悲自叹,黯然垂泪的无奈情形,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10、11、12)遣愁。这种悲苦的心情实在难以承受,无奈之中,拿过琴弹起一支琴曲,这不是一般欢娱时的消遣,而是极度悲愁而又无以消解时的排遣。言为心声,曲亦为心声,所以此情此境,弹唱的也只能是哀怨低回的商调短歌,而不是高昂欢畅的长歌。琴声与心声交相感应,心声即琴声,琴声亦即心声。然而遣愁的结果却是愁思难消--“明月皎皎照我床”一句营造出一片清冷、空寂的氛围,表现了思妇惆怅、寂寞的心情,既是写景,又是暗示借琴遣愁的结果。这句诗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化出,隐含其下句“忧愁不能寐”的意思,只是更含蓄了。
  五(13、14、15)恨天。承上层,由室内月光写到室外星空,由星空写到银河,由银河自然地到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彼此相爱却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夕相聚一次,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浪漫而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思妇借牛女以自比,只字不提自身,却处处对应自身:写牛女的钟情,就是写自己的相思;慨叹牛女不能相会,就是慨叹自己夫妇不能团聚;说牛、女无罪受罚,其实也就是控诉上天的不公和自身的不幸。这一层,
  综合运用类比和反诘的方式,含蓄婉曲,意味深长。
  以上五个层次,张弛有致,层次分明,脉胳清晰,转接自然顺畅。全诗一再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多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从各个侧面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表达充分而不给人重复堆砌之感,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精品。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装饰金属马
头,轻捷向西北奔驰。请问哪家的少年?幽州并州游侠少年。少年离开家乡,扬名沙漠边垂。平时过去手执良弓,楛木杆的箭多么参差不齐。拉开弓弦射破左边的靶子,向右开弓穿破箭靶子。扬起手迎上去射中攀援如飞的猴子,俯下身子射裂箭靶子。强健轻快超过猴猿,勇敢剽悍像豹子无角
  边疆多紧急的情况,胡人多次出动。(紧急的)文书从北方传来,快马加鞭登上高堤。长驱直入击败匈奴,向左进攻压倒鲜卑。放弃性命锋利的刀尖,性命怎么可以顾惜?父母尚且不顾及,怎么提得上孩子和妻子?名字编在战士名册,不能心理顾念私事。献身奔赴国难,对待死不在意像回家。
【赏析】
  曹植的这篇《白马篇》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篇诗文。先不说别的,它一改子建后期阴郁低迷的冷色调文风,写的实在够荡气回肠,够豪气冲天、够鼓动人心!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子建,一个并不如一般人认为的纵情美酒、放浪形骸的浪漫诗人,而是一个有着建功立业、策马边疆的豪情壮志的热血男儿!都说乱世出英雄,这才是有着独特的三国气质的男儿,这才是当之无愧的枭雄之子!!
  白马篇成诗于曹植的青年时代,诗中有两句说:“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查南匈奴在建安二十—年(216)已臣伏于曹植之父曹操(详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从这个角度看,《白马篇》当作于这以前。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建安二十一年时是二十五岁,写《白马篇》的时候他也就二十岁左右;诗中充满了青年人的朝气和豪情。
  建安本是东汉末年献帝在位时的年号,共二十五年(196—220),而文学史上的所谓建安时代则要长一些,一般地说它包括这二十五年及其前后共约五十年左右时间,也就是从董卓作乱的中平六年(189)起,到魏明帝曹睿去世的景初二年(238)。这是—个苦难深重的时代。但是这又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的仁人志士面对内忧外患,都纷纷立下决心要稳定局面,收拾外忧,平定内患。曹植本人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但我们都知道,曹植的一生极其坎坷。出生帝王之家,难免处处受绊。先是兄弟反目,后是父亲的不信任,渐渐地,曹植就由一个热血青年退化成一个忧郁青年,那些年轻时代的驰骋沙场杀敌建功的梦,也随着岁月而褪色了。因此,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他留给后世的基本上都是文学上的丰碑。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曹植是“从六朝到唐初的诗神”。当然,到了唐朝后期,天宝年间出了个杜甫,“诗神”的宝座便让给了和子建仅一字之差的子美了。后话,后话。
  回到《白马篇》本身来看。诗的一开头便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个骑着白马的游侠快马加鞭往西北方向奔驰。主人公非常厉害,从小就扬名沙漠边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值得一提的是:何谓游侠?游侠是官方的吗?非也非也,游侠是属于民间的武士,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救人于厄,振人不赡”,有点类似与绿林好汉。在封建秩序稳定的时期,游侠之风便渐趋衰糜,但是一到乱世,尤其是像东汉末年的这种天下大乱的历史时期,游侠之风便会非常盛行,因此才有了我们的这一篇《白马篇》。
  英雄当然不会是空有其名,名副其实的英雄才是真英雄。曹植深谙此道,因此接下来连用四句对诗详尽地刻画了我们这位游侠的英姿。除此之外,我们的这位游侠还并不把他的一身武艺献给黑道,他有着一颗爱国心,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因为边城告急,所以才有了一开始的“连翩西北驰”,才有了后来了“厉马登高堤”。最后的八句算是游侠的内心独白,将勇士视死如归、国家至上的心情刻画地淋漓尽致。至此,一个乱世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同样的,也深入人心。
  只可惜,曹植一生都未能如他所写的这般驰骋沙场,报国成仁。这位终老聊城的陈思王,是文学上的奇迹,是建安风骨的宠儿,却永远都做不了他想做的自己。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③。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④。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⑤。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⑥。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⑦。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⑧。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⑩。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⑾。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⑿。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⒀。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⒁。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⒂!
  
  【注释】
  ①燕丹:燕太子名丹。士:指春秋战国那些诸侯的门客。赢:秦王姓嬴氏。强赢:指秦国。这两句是说燕太子丹喜欢供养门客,用意在向秦王报仇。
  ②百夫良:能抵抗百人的良士,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百人之中最雄俊者。岁暮:晚年,或年深日久。荆卿:即荆轲,卿是尊称。这两句是说燕太子丹招募勇士,年深日久得到了荆轲。
  ③君子:指荆轲。死知己:为知己者而死。燕京:燕国的都城。这两句是说荆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手持宝剑离开燕京去为燕太子丹报仇。
  ④素骥:白马。广陌:大道。我:荆轲自称。这两句是说白马在吧里有木有玩烽火战国的?留个扣扣给我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
浏览贴子
吧主: 共有
吧里有木有玩烽火战国的?留个扣扣给我
吧里有木有玩烽火战国的?留个扣扣给我
2011-7-9 23:36
不会玩,你可不可以留个***给我
2011-7-9 23:36
别捣乱左右姐
2011-7-9 23:37
那好吧,你偷偷告诉我
2011-7-9 23:39
你给我找个会玩这游戏的我就跟你说
2011-7-9 23:40
你告诉我,我可以跟你一起玩
2011-7-9 23:40
我不阿~我找个会玩的给他装备,让他给我兵都弄死你行吗
2011-7-9 23:42
55695992
2011-7-9 23:44
引用 别恋2 (7楼)
我不阿~我找个会玩的给他装备,让他给我兵都弄死你行吗
2011-7-9 23:45
615你逗我玩呢?
2011-7-9 23:47
不行不行,人家说了我要是弄死他的兵有奖,左右姐你肯定不行
2011-7-9 23:49
引用 别恋2 (11楼)
不行不行,人家说了我要是弄死他的兵有奖,左右姐你肯定不行
我玩游戏不行,我可以聊天啊
2011-7-9 23:50
你弄不死我找你干嘛
2011-7-9 23:51
谁能弄死他的兵我请喝尖叫,我就不信了
2011-7-9 23:52
分享次数:
分享到:
发表回复
内 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Ctrl+Enter快捷发表 2011 Baidu烽火战国被人攻打,我输了会不会扣声望,会话扣多少。-招财猫问答
请懂的人回答:我还有一个问题。烽火战国我有两个英雄,我可以同时征剿两个据点吗?有两份声望吗。?
提问者:
一:被人攻打,是依据损失城防多少,士兵死亡多少? 这些来判断扣多少声望的
二:根据本人的经验,会有的,但不是很多,我四个英雄一起出去打,还加不了多少声望的.
希望采纳
回答者:已经隐藏
我曾经也玩过。。
会扣, 但扣不了多少 只扣10点!
回答者:已经隐藏
会!但具体扣多少不是很清楚!
回答者:已经隐藏
相关内容
2010-12-18
2010-11-26
2010-10-10
2011-6-30
2010-5-6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