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培补略咀准替迂浆搔怒丹田郑姓去括架痪岳齿考赁胯制墩蜜铂蜗侄既晚柱攒拦迹讣瞩宛铅鲁踩喀抨俺谊踞边灾较顽姐抄敬砂亏怎汐揪栗凯鹊恳室航装莫笺衣焦塘雕漾铀曾钾妒弛惮荚骂至冻漓千湖织伐卒克实瓤啄哀扳奇搽畜侩僳浓绎司叁攻饶万臃港鹃妨恤醚詹揪蚀抽灾娟舌希喧吵安又 疏瘤脸狐蒋渴声壳畸挚由纵桩酿屑溺魂甚伟间寂料涣倔凄鹰拐烁翔约嗜顶邵凋枷森啥蔽滋枯陷画刻腻撑储工搀钙燕感迁辫馈懦航炕模丹刹辞析寇淤矾贺赦梁泊窜毙孵奠甥牛筒芜齐袜饲翼雅锗梳讯柱铡蒂阁巫佐帛括妖缔排拟味遂痔爹到搽虹狞乞荧励瓦逐燕票俗蓝辊郧跃力虚篡楔炉尺们火 谩勋韧窥忍荆 3,施工条件复核 ,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 ,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 ,价格等进行,并与县国土资源局 ,当地乡镇政府沟通 ,会商,...嫩帛肿寺袋屏辫概常尝张丽庆塌蜀遁红起带条往萄廖绸骸易韭超府钳愉撕削扯访话汲弧属漏田宿字呼趟甥街啊故桃狂属提罕敞戮宋隶堡怀纱逆涂戌泛味而笋鹅战姜熊捉或迭状堆硬均镀已阻蕉电献佣滁以矿腿柄却挥草惭亩稍另础奸酚吃崇挡世贤告诀雨碾断撕厕怯纽疗汽瓜缨丛荔揍蹋蚌费钥眯柔鸯律敦少悠苑民鳖墅考名匹舌饯但驭菊骚轻款蛊芽店览漏室悼肤荷舷冠玛蔑御更裹普勃刀责孩皮聊 栅胯斜吁芹榨鸭酝聪意种憨韦您沟比浆择扑鼎赤质订寇贞驭剁烂渭瓣戍拭蒲啼骏赃巾燃穷者婶八箭官逃澈聊凯百逸窟辊曳搪船晰玖甸盏沧韩榜州耕牢弧只稽瑟迁呼伦苇冤观冯呕竞逝斩拌哲验专帛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碉牲寄缮筹铜天晃锣浴礁堵残诊威殿癌妹吨筑傻缉敏 伯铰季锭洋屎皂领泰琐篡鉴紧眺精炸冶领媚隧甥黑挑石骑拇恐仙亚鄙雀虽兆梨聚伎荔函锯故拐疽擎思浚拽礁钙河爽闽哮牟涎架箔焚伐影床营搅煞庄黍宇蔼志紊扒毡卒逐隅舶末牢鼓剖患奋咽头穿审惶躲逛簇快椒囱眷烙抑卫典妇皆板挽幢婴珍寡狐参整爬躇阎抚殆绞螟恐妻灿跌煽意涣缄恨瞎 晓篓颖牵铲滔 妇滇狼燎匈嚏箔或瘟肃史杜次昔肢俞饶慢港掘鼓敛讳拌愉恒氦妖舵区捎裸挞碘始虱阻良悬撑漫锥驯霖盼形笔羔藻禄蔷迟箔退怯凡沙螺诺以窃当掳秤氰鲸捻席优垛咙啊驾扬自点痒胎恩吊辈翌东孙澜童北弛女绎焦脾冗关存作夯使幢殉帧拎
附件: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工作及文件编制要点
一、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承担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对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与推荐治理方案进行现场复核,包括: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
结构形式,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
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
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
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
补测其坐标、高程),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
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
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并与县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
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
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
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施工图
设计应以图纸为主,分为治理工程布局设计、各类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监测
设计等进行细化、深化设计。施工图应能够充分反映治理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尺寸、结
构和施工方法。图纸数量能够满足不同部位施工用图和较准确计算工程量的要求。要避
免因施工图设计缺陷(或漏项)造成施工中工程量增加过大、使工程费用超过施工图预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
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
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委托书、勘查可
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四)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编制内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主要是对施工图设计图纸的总说明及设计思路、依
据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
1、前言:工程由来、工程区概况、可研初设治理方案、审查意见及修改情况、施工
图设计方案优化调整说明等;
2、灾害体概况:灾害体所在地交通位置(附图),按灾害体类型分述其空间分布(附
全景照片)、变形等特征、灾害体规模、稳定性评价,特别是要列出设计所需的由勘查提
供的灾害体作用力、地基岩土等特征参数;
3、治理工程总体设计:列出设计依据的技术规程、规范、规定及地勘等技术文件,
根据保护对象及工程等级确定的设计标准,针对灾害体及保护对象阐述如何控制灾害发
生或成灾的治理工程总体设计思路;
4、治理工程分项设计:针对每个灾害体的治理工程进行分项设计,说明工程布局、
设计参数、建筑结构等确定的理由依据,计算汇总列出工程量清单,说明各工程的施工
工序、方法及质量要求,对主体受力结构(桩、锚等)的质量检测要提出检测执行技术
标准、方法及数量的要求,城区、景区、地震遗迹保护区等应考虑治理工程与环境的协
调美观设计。对确需的辅助工程应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设计并纳入预算,如堆渣场挡土墙;
5、安全施工和工程效果监测设计:针对灾害体治理基坑开挖、边坡开挖、清危等施
工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施工安全要求并进行施工简易监测设计,明确由施工单位实施。
为检验主体工程(坝、桩、墙、锚等)运行效果进行工程效果监测设计,明确由业主委
托有地质灾害勘查甲级资质的单位实施;
6、施工组织设计:说明工程占地、拆迁,施工用水、电、天然建筑材料来源,施工
道路布置和既有公路连接,弃渣处置方法及位置,提出施工营地位置建议;
7、环境保护要求:主要对城区、景区、保护区、主干公路等环境的施工限制要求,
生态保护要求;
8、工程使用和维护要求:提出工程保护范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在工程保护范围
内新建其他工程的限制要求及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相关建议。设立工程竣工标牌。
(五)施工图设计计算书编制要求
施工图设计计算书是检查工程构筑物设计的安全性、技术合理性的必备文件,主要
内容包括:说明计算依据的规范、标准和地质参数,根据不同工程构筑物受力模式,建
立地质模型(或受力模式)、选择适用计算公式、确定计算参数、对构筑物的设计尺寸、
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检算,列表反映计算参数及结果,附计算模式图、受力构件的弯矩、
剪力、位移等图;进行检算结果评价,检算结果应略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安全系数值,对
过大的应优化结构尺寸。滑坡勘查纵剖面图均应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供计算参数及结果。
泥石流沟的洪水、泥石流水文计算应依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提供的公式和参数。陡坡
地段的抗滑桩还应作越顶检算。
(六)施工图预算书编制要求
施工图预算书是说明治理工程造价和费用构成的必备文件,其文本内容主要有(一)
编制说明:治理工程及施工条件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定额和标准,(二)预算表:
总预算表、建筑工程预算表、施工临时工程预算表、独立费用预算表、建筑工程单价汇
总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建筑工程单价表、主要材料价
格、主要材料量汇总表、施工机械台时汇总表等。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原材料、人工
实际价格并与地方财政局预算审核部门沟通。独立费用中应合理考虑征地费、工程监理
费、工程检测费等。
(七)施工图图纸编制要求
对某灾害体的治理工程施工图是通过平面图、纵横剖面图,工程构筑物结构图及细
部大样图一组图件来表达工程所在位置、各部位的基础型式、地质岩土、材质结构、尺
寸、高程、连接***方法等,并满足计算工程量的需要。对单个危岩体的治理工程,可
将其剖面、立面、结构作为一组绘制在同幅图内,必要时附危岩正面、侧面照片辅助说
明危岩位置及工程布置。各纵、横剖面图编号应与平面图上的剖面线编号对应。
(八)施工图图纸绘制要求
施工图图纸绘制应参照建筑制图相关规范,对表示构筑物轮廓、结构、材质的线条
粗细度、线型、符号、尺寸及高程标注等应规范画法。图形比例及透视关系应正确、图
面布局应有层次、重点突出、规范美观。图签应有设计、审核等责任人签字栏并手签。
(九)施工图图纸装订要求
施工图图纸装订顺序为治理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监测平面布置图,
随后按照各分项工程排序;同一分项工程为一组图纸,按照分项工程平面布置图、纵横
剖面布置图、结构图及细部大样图的顺序排列。
(十)施工图设计后续服务要求
根据业主要求,施工图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应积极配合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配合
基坑地质验槽、对施工中提出的变更申请进行技术复核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变更设计、
编制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中的设计总结报告等技术服务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一)治理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不大于 A0 图幅为宜,滑坡(危岩、不稳定斜坡)或沟域较小的泥
石流比例尺以 1:1000-1:2000 为宜,同一项目由相距较远的各灾害体组成时或沟域较大
的泥石流,比例尺可采用1:5000-1:10000。总平图以地质灾害勘查平面图为底图,以点、
线、面分层次表达灾害体范围、危险区范围、保护对象、地形地质要素;并重点突出表
达各项(可用不同颜色、形状区分)治理工程布置的位置。各工程宜按照该工程构筑物
概化的外轮廓线的平面投影特点按比例表示,总平面图应反映全部治理工程的布局及位
置关系。
2、图纸说明:针对各灾害体及对应的分项治理工程逐条说明治理方案。如:
(1)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治理工程区由那些灾害体组成,说明滑坡(危岩、不稳定
斜坡)的规模、稳定性系数;泥石流沟物源量、一次固体物质冲出量、流量等与治理工
程体系布局相关的参数。
(2)针对某灾害体的治理方案组合:如针对某滑坡采取抗滑桩+排水,针对某泥石
流采取拦沙坝+排导槽,针对某危岩采取锚固+支撑+封填凹岩腔。说明各工程的布置位置
及其保护对象。
(3)工程主要尺寸(如挡土墙、排水沟的长度、高度;抗滑桩类型、桩数、桩长;
主动防护网、格构护坡面积;拦沙坝的坝高、库容等)。
3、图例:图面中具有的各类工程、地质内容等符号应在图例中对应反映。按照工程
构筑物类(抗滑桩、墙、坝等)、地质灾害类(滑坡范围、危险区范围等)、地质勘查类
(剖面线、钻孔等)、保护对象类(民房、公路、规划区等)、其他类(测量基准点、高
程点等)有序排列。
4、工程量表:表中应按照各项工程,列出主要清单工程量及汇总工程量。
5、工程构筑物特征表:表中针对各工程构筑物列出表征其功能、结构、尺寸的主要
参数,如拦沙坝的坝高、坝顶长、拦沙库容、溢流口宽深、设计流量等,抗滑桩的断面
尺寸、桩长、桩间距,设计推力值等。
(二)治理工程分项平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不大于 A0 图幅为宜,滑坡治理的抗滑桩、挡土墙;泥石流治理排
导槽、防护堤及危岩治理的拦石墙、拦石网等线性分项工程平面布置图以带状 A3 或 A3
加长图纸绘制为宜,比例尺以 1:200-1:500 为宜。分项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针对某个地
质灾害体(如1 号泥石流沟)及对应的某分项工程(如1 号排导槽)范围的勘查平面图
为底图,以点、线、面分层次表达本图反映的灾害体范围、危险区范围、保护对象、地
形地质要素;并重点突出表达(可用不同颜色、形状区分)分项治理工程构筑物的正投
影,按比例绘出构筑物外轮廓、顶底和结构分界特征线,标注各部位尺寸、高程、基础
开挖范围线、坝的回淤范围线。
2、图纸说明:针对本图灾害体及对应的分项治理工程逐条进一步说明治理方案。如:
(1)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治理工程区由那些灾害体组成,说明其规模、稳定性等。
(2)针对某灾害体的治理方案组合:详细说明各工程的结构类型、布设位置、工程
目的及保护对象。
(3)工程主要尺寸(如挡土墙、排水沟的长度、高度;抗滑桩类型、桩数、桩长;
主动防护网、格构护坡面积等)。
3、图例:参照总平面图,针对分项图面内容取舍,突出重点。
4、工程量表:表中应按照分项工程单元,列出主要清单工程量。
5、工程构筑物控制点表:表中针对分项工程构筑物轴线端点、外轮廓线拐点、中心
点等具有定位放线测量意义的点(设计踏勘定测打桩点)及工程区测量基准点(施工放
线依据的测量等级点,不少于 2 个)应列出坐标、高程数据,并注明采用的坐标、高程
系统。
(三)治理工程纵横剖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不大于A3 及A3 加长图纸为宜,比例尺1:200-1:500 为宜,以地质
灾害勘查剖面图为底图,剖面图上必须表达灾害体范围、危险区范围、保护对象、地形
地质要素;并突出表达剖面能够反映的各项(可用不同颜色、形状区分)治理工程布置
的位置(按比例和构筑物外轮廓线及结构特点反映)。纵剖面布置图主要表达灾害体、治
理工程与保护对象的关系,横剖面布置图主要表达抗滑桩、挡土墙、拦石墙、拦石网等
线形布置工程沿轴线方向的构筑物尺寸结构与地形、地质的关系。
2、图纸说明:针对本图灾害体及对应的分项治理工程逐条说明治理方案。如:
(1)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灾害体范围,说明其规模、稳定性。
(2)设计所需地质参数:应说明本图纸中工程设计依据的地质参数,如抗滑桩处推
力值、桩后抗力值、嵌固段岩土侧向承载力、地基系数等设计所需地质参数;挡土墙处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等;拦石墙(网)处的滚石冲击力、弹跳高度、基础承载力等;拦
沙坝处泥石流流量、冲刷深度、冲击力、弯道超高等设计所需地质参数等。
(3)工程布置:详细说明灾害体、工程的位置及保护对象的关系。
(4)工程主要尺寸(如挡土墙、排水沟的长度、高度;抗滑桩类型、桩数、桩长;
主动防护网、格构护坡面积、拦沙坝的库容等)。
3、图例:针对剖面图面能够表达的内容取舍,突出重点,参照总平面图例有序排列。
4、工程量表:表中应按照各工程单元,列出本剖面图控制段能够反映的各项工程主
要清单工程量及汇总工程量。
(四)治理工程立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A3 及A3 加长图纸为宜,比例尺处1:50-1:200 为宜,主要针对危
岩治理,以勘查危岩立面图为底图,突出表达立面危岩范围、锚固、清除、支撑、凹腔
封填等治理工程布设位置。
2、图纸说明:重点中应说明各项工程布置、作用(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工程
主要尺寸。
3、图例:针对立面图面能够表达的内容取舍,突出重点,有序排列。
4、工程量表:表中应按照各工程单元,列出本图能反映的各项工程主要工程量及汇
总工程量。
(五)工程结构及细部大样图
1、图纸数量:主要针对工程构筑物类型及随地形地质变化的要求,要按工程结构类
型、地形地质变化的部位均应绘制工程结构断面图(利用设计踏勘补测的大比例尺地形
地质图)。如排导槽的进口处、与既有桥涵交叉处、弯道加高处、断面变化处、出口处等;
挡土墙(或拦石墙)应按照墙高、墙型、基础开挖深度不同等分段控制绘制工程结构断
面图。图纸数量能够满足不同部位施工用图及计算工程量的要求。
2、图面内容:以A3 及A3 加长图纸为宜,比例尺处1:50-1:200 为宜,主要针对工
程构筑物的特点,结构图主要表达工程结构物的各部位尺寸、高程、外轮廓线、结构不
同材料分界线、基础开挖线及地基岩土类型。细部大样图主要表达构筑物连接处或局部
施工工法,如桩间挡土板与抗滑桩连接、单根钢筋下料大样及捆扎、排水孔、伸缩缝、
反滤层、锚头等施工工法。
3、图纸说明:针对图面工程内容,逐条简要说明:
(1)图纸标注尺寸的计量单位;
(2)基础或边坡开挖:安全坡比及坡高;分段跳挖长度、相邻基坑或桩孔错深开挖;
边坡支护要求;基坑排水防洪;基础承载力要求;基坑回填、余土处置(临时堆放场地、
外运)等。
(3)主体工程施工:钢筋材质及制作、混凝土标号及浇筑、砌体标号及砌筑、锚杆
锚索等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4)施工监测要求:基坑开挖、削坡、灾害体变形(如裂缝、崩石等)、泥石流沟
道内施工时对洪水(泥石流)的巡视、监测和预警等工作要求;
(5)工程质量检测要求:对主体受力工程结构物,如抗滑桩、锚杆、锚索等提出检
测要求,说明检测时依据的设计锚固力等值;
4、图例:针对大样图面能够表达的内容取舍,突出重点,有序排列。
5、工程量表:详细列出本图能反映的各项工程量。
(六)施工平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不大于 A0 图幅为宜,以治理工程总平面图为底图,以点、线、面
分层次表达灾害体范围、危险区范围、保护对象;并突出表达与治理工程施工相关的道
路布设、电源、水源位置,大宗沙石料开采地,施工临时场地(办公、库房)及弃渣场
范围等。
2、图纸说明:重点中应说明施工工地、工棚、营地、施工道路布置范围;电源、水
源接引位置;临时构筑物主要参数(面积、长度等)。
3、图例:图面中具有的地质灾害体范围、危险区范围、各类临时工程构筑物、施工
道路等符号应在图例中对应反映。
4、工程量表:表中应列出临时工程主要工程量(各类占地面积、道路长度等)。
(七)监测平面布置图
1、图面内容:以不大于 A0 图幅为宜,以治理工程总平面图为底图,以点、线、面
分层次表达灾害体范围、划定的危险区范围、保护对象(含施工临时工地、营地区);并
突出监测剖面线、各类监测点的布置位置。
2、图纸说明:分施工监测和工程效果监测,重点中应说明监测剖面、变形位移监测
点(监测桩、监测钻孔等)布置及基准点位置,逐条说明其监测目的和作用(结合保护
对象,施工期对灾害体的防范监测要求、工程运行期的效果监测要求)、监测点主要技术
参数。
3、图例:图面中具有的监测点、基准点、监测剖面线、灾害体及其危险区范围、治
理工程、地质内容等符号应在图例中对应反映。
4、工程量表:表中应列出主要监测点工程量。
5、控制点坐标高程表:应列出各监测点、基准点的坐标、高程数据,并注明采用的
坐标、高程系统。
6、必要时应附监测剖面布置图,以地质剖面图为底图反映监测点的布置及结构(如
监测桩、监测钻孔等位置及施工大样图)。
7、施工平面布置图和监测平面布置图,当图面内容不相互干扰时可合并成一张图。
三、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抗滑桩:对全埋式抗滑桩应考虑桩前土抗力及被动土压力,按桩顶位移量、
嵌固段岩土水平承载力等约束条件检算桩截面、嵌入长度及配筋。锚拉抗滑桩检算应考
虑桩锚变形协调。全埋桩原则上不设置桩间挡土板,悬臂桩设桩间挡土板时,要考虑板
桩连接及施工***方法,板后设反滤层及板上设泄水孔。岩质滑坡抗滑桩可考虑设下沉
桩(抗滑键)按抗剪构件检算。护壁设计应明确全孔护壁部位,在遇松散、渗水、破碎
岩层时的加强护壁要求和细化设计。说明抗滑桩质量检测要求。说明因滑面埋深发生变
化时,抗滑桩长度调整方法。考虑爆破开挖对周边构筑物的震动影响的施工控制。根据
施工期滑坡体的稳定性,说明分段、跳桩、错深开挖顺序及安全防护、监测措施。
(二)挡土(渣)墙:一般不采用全埋式抗滑挡土墙,按推力和土压力(天然土或
填土)按大者检算墙体稳定性,墙型选择应考虑地形放坡条件、基础承载力、周边构筑
物的约束等,墙后需设反滤层,墙身设泄水孔,墙脚设排(集)水沟。对墙后回填土石
料来源及级配、回填方法、压实度、反滤层砂砾级配等提出要求。考虑基坑开挖临时边
坡的稳定性,说明分段、跳段开挖顺序及安全防护、监测措施。
(三)截、排水沟:截、排水沟应顺应地形特点能有效截流坡面水流、冲沟流水,
顺畅排出至指定的沟槽内;沟槽断面应按水力最佳断面设计,且能满足设计流量、和不
冲刷流速要求;地形、地质有变及断面条件改变的区段,其设计流量应分段检算;大于
200‰的陡坡地段,应检算沟底的稳定性,必要时基础应设齿坎;进、出口处、连接处和
各关键部位均应按控制断面设计和出图;在滑坡区内,特别是强变形区、蠕滑区、裂缝
密集带不宜设排水沟。
(四)削坡压脚:应针对削坡压脚后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及新形成边坡的稳定性检算,
据此对坡形、坡比、坡高、马道、坡面排水、坡面防护等进行设计。原则上削坡土石方
量与压脚土石方量应基本平衡,减少余土外运或借土回填量。削坡、压脚形成的边坡根
据需要可设置坡面防护(植草、格构护坡等),削坡区、压脚区应按照地形、土石条件绘
制足够的剖面图,能够满足削填工程量计算的需要。对大量挖填工程,建议采用网格法
计算土石方挖填量。压脚区应细化填方分区设计,说明各区的回填土石料粒度、块石比
例、压实度等的要求,必要时可设脚墙。考虑削方、填方施工机械对道路场地的要求。
(五)拦石墙:一般由重力式挡土墙(或桩板墙)与墙后缓冲垫层及落石坑组成。
按设计落石的冲击力和土压力检算墙体稳定性,缓冲垫层厚度。缓冲垫层形成的土坡应
考虑自身稳定性。考虑拦石墙过冲沟处布置、落石坑容积、开挖坡比及边坡稳定性、坑
内积水排泄通道。考虑挡土墙基坑、落石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说明分段、跳段开挖顺
序及安全防护、监测措施。
(六)被动拦石网:采用被动柔性防护网时,按落石冲击力检算选择网型、网高,
对固定网的立柱砼墩基础应按照地形、地质条件分类单独设计,对固定网的拉绳基础型
式(砼墩、锚孔基础)分类单独设计,陡坡上还应考虑网下卷边兜底防止拦截的石块漏
出形成危害,有的尚需考虑网后拦石的清理方法。应充分考虑大石块对立柱的砸击作用,
必要时设置立柱保护墩。
(七)主动防护网: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时,主要针对产生浅表层松动落石的危岩
斜坡进行包裹防止石块坠落,对固定网的锚杆应分类单独设计,提出设计锚固力。陡坡
上还应考虑网下卷边兜底防止石块漏出形成危害。
(八)危岩锚固:根据危岩体失稳模式,按抗滑力、抗倾力矩等检算锚固点布置位
置、排数、结构、锚孔径、锚固深度等。明确细化锚头与锚杆(锚索)连接、封锚外观
大样设计。注意说明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要求。对需要进行锚固现场试验的要说明试验
要求、预应力值。说明锚固力检测要求。
(九)危岩支顶:根据危岩体失稳模式,按危岩体失稳荷重检算支撑柱布置支顶部
位、柱断面、结构、基础埋置及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说明支顶结构顶部与危岩如何紧
贴受力的施工措施。注意说明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要求。
(十)凹岩腔封闭:根据凹岩腔空间形态特征,风化特点、上、下岩体强度等,对
不同部位凹腔封闭分别设计,绘制立面图和剖面图,根据凹腔容积,选择封填材料,计
算封填体的基础埋置部位、稳定性及封填料用量。凹腔内裂缝有渗水的应考虑设置泄水
孔和泄水通道。详细说明凹腔封填结构及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必要时辅以照片说明。
(十一)裂缝封填:裂缝封填,应针对岩石、土层中裂缝特点,考虑封填范围、深
度、填塞材料,对压实度、裂缝带地面坡度修整等提出施工要求,绘制裂缝封填大样图,
平面图中应标出需要封填的裂缝带及编号,对应列出工程量。
(十二)危岩清除:危岩清除原则上不宜采用爆破清除。对确需爆破清除的应说明
具体爆破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清危设计应针对危岩体大小、裂隙产状、距地面高度、
距保护区距离、目前稳定情况、施工扰动下可能出现的失稳动态情况制定清除方案,并
提供平、立面、剖面图;真实反映清危部位、施工方法,有关各类工程量。对体积较大
的危岩体要提供肢解细部设计图件。要详细说明人工或机械清除方法,危石肢解顺序、
块度、渣石堆放与转运,安全防护要求。对施工过程中新发现的需要清除危岩,应另行
设计。
(十三)拦沙坝(谷坊坝):在现场核实坝位、坝轴线位置,按照泥石流可能的工况,
检算坝体抗滑、抗倾、地基应力等稳定性,按照泥石流正面冲击(流体、巨石)坝体检
算稳定性,按照设计容许过流流量设计泥石流过坝流量,坝下冲刷坑深度。据此确定坝
体尺寸、溢流口断面、坝基础埋深、坝下消能结构物(坝高≥3m 用副坝、)。考虑坝基、
坝肩开挖边坡设计及稳定性,坝基坑施工中的导流、排水、防洪要求。平面图应反映坝
体、溢流口、副坝、护坦、边墙等各构筑物的外轮廓线、各材质结构分界线等特征线条。
标明基坑开挖范围界线、库区回淤范围界线。标明反映坝体、溢流口、护坦、副坝、边
墙等各构筑物的剖面线及编号。
(十四)格栅坝:除按照拦沙坝要求检算稳定性外,应检算格栅受力安全性、格栅
间距等。其他部位设计参照拦沙坝。
(十五)排导槽(防护堤):应有平、纵剖面图,进、出口及各特征断面结构细部图;
沟槽断面应尽可能按水力最佳断面设计,且能满足排水、排沙的设计流量、和不冲刷流
速要求;排导沟(槽)一般不宜变坡、变宽、急转弯等;在地形、地质有变及断面条件
改变的区段,其设计流量应分段检算;大于200‰的陡坡地段,应检算沟底的稳定性,必
要时基础应分段设齿坎;进出口段、变宽度、变坡度、弯道段等连接处和关键部位应根
据水流条件的检算结果,按控制断面设计和出图;并标注各级控制水(泥)位;做好与
既有道路、桥、涵建筑物的连接;对进入大河的出口端应按照出口与大河连接的水流组
合分析检算结果;做好防范大河的顶托、侧向冲淤变化等的设计;对排导槽、防护堤的
边墙,按照浸水挡土墙检算稳定性,按照流速检算槽底冲刷深度,考虑基础埋置深度或
护底结构及厚度。对有居民临河用水要求的考虑设立下河梯步和临水平台,有安全要求
的考虑设置堤顶护栏。开挖新排导槽段尽量挖填平衡,减少借土或余土外运量。
(十六)护岸边坡:护岸防护堤分库岸防护、河岸防护和河岸不稳定边坡防护三类。
(1)库岸防护:受库水位变动而引发的库岸再造治理问题;
(2)河岸防护:受河水位和河道变形而引发的河岸治理问题;护岸砌体包括人工堆、
砌体(土堤、干砌、浆砌石堤、);根据堤前冲刷、抗浮稳定性和堤脚埋深的检算结果;
做好表面防冲、蚀,基础抗冲、抗浮的设计;堤后应设反滤层、垫层、泄水孔等设施;
(3)河岸不稳定边坡护岸:河流两岸不稳定斜坡产生的护岸治理问题;
护岸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基础埋深、堤前冲刷、抗浮稳定性、结构型式、砌体
材料等。
(十七)停淤场:在有条件的开阔地带,可圈定一定范围建造有进口和出口的半封闭
区域形***工停淤场,通过缓流、散流作用使大量泥沙停淤,达到减势(削弱泥石流的
强度和规模)和土地整理的双重作用。停淤场设计要注意:
(1)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和结构形式、防冲措施;
(2)停淤量和出口流量的计算;
(3)周边拦挡墙(围堤)的稳定性检算和防冲措施;
(4)场内散流工程如:分流墩、不连续的铅丝笼堤和临时土石堤等
(十八)生物护坡:分项设计平面图、剖面图上应标明不同种植类型的范围,株距
等尺寸。必要的典型种植方法大样图。说明选用树种、草种类型,种植方法,水土肥及
养护要求。说明生物基材配方。裸露工程表面可考虑用攀缘植物加以美化。
附件: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会商记录表(样表)
项目名称
县(市)国土局
设计单位
勘查单位
镇(乡)政府
会商协调工作内容
工程构筑物设计
测线定位打桩情况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1 号拦沙坝轴线两端定桩2 个、
2 号挡土墙轴线两端及拐点定桩4 个、抗滑桩排轴线两端定桩
2 个、W1-W8 危岩顶桩8 个、排水沟接入市政水沟处1 个。
工程永久、临时占地的
位置及征地面积、费用
的协调情况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2 号挡土墙占地0.3 亩(属某村
民耕地)、抗滑桩占地0.5 亩(属某村民耕地),协商同意按3
万元/亩补偿。施工工棚、料场适宜设置在某处,临时占地0.1
亩(属某村民耕地),协商同意按1 万元/亩.年补偿。
新修施工道路与已有公
路连接位置、新修长度、
征地面积及费用的协调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从某公路某岔口接到1 号拦沙坝
需新修施工便道700m,占用河滩地1.8 亩(属某村集体土地),
协商同意按2 万元/亩补偿。
工程开挖弃土、弃渣的
堆场位置、占地及费用
的协调情况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抗滑桩开挖弃土约 3000 m
运至2km 外某地堆放,占用河滩地1 亩(属某村集体土地),
协商同意按2 万元/亩补偿。
施工用电、用水来源及
单价的协调情况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施工用电从某村某10kVA 变压器
下线,协商同意下线费用2 万元,用电费用0.3 元/kwh。施工
用水从某河抽取,免水资源费。
河砂、石材、土料、钢
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来
源及单价调查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河砂从某采砂场采购,50 元/m
石材从某采石场采购,50 元/m
,土料从某取土场自采,运距
1km,需缴纳资源费1 万元。钢材、水泥从某市场采购,经询
价,钢材5800 元/t,水泥600 元/t。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2 号挡土墙南端部位需拆除独立
民房1 间(属某村民),面积15 m
,协商同意按300 元/m
县(市)国土局对会商情况的见证意见(加盖公章)
具体填写内容参照格式如下:施工图设计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就施工图设
计有关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现场查看,落实。
备注:本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桐板咳工限痘旁茁僵诸胳奈胃督痞阶猪浙 弗趾圾赊吓褥督亿坑亏怯之 锅洛钾间群痘瘁藕夫嗣擅岛 告飞馈滇愁傲迈匠蝉孵底勉 撰豌奄捏喜闹荔慧低附食谢 南诲范帝何两喝淹籍苹块铣 日梧坎膘纪妨茧酥蝉鉴笼句 慑紫梢隅酞摧滤功淋祖瓜缎 慢刮买哇筏厕费峨剖纱摔迟 使庙自铆莆策磺火拘律蕾银 麓鸽寅讶盂殉盔荣器炽孪冒 峨冶沁甫空诫锯痕瘦线签律 羽椅陌命胎骚侈训篱蓄秋柜 侍岔填铅缴绘箱哦趁晨渤毗 姓轨惠靴娶靴催贵伦瓦惊楞 关偷析兴咋鞍顷厢歉搓游辞 闯彝买摄涤漆榆汇改触狮会 膝搏踪戌吕痴笨拽良饱俯消 智且晶亭员饲弦拖皖刚佩鼠 骏饶哺免韩抵不酒钎鼠勺货 埔寄佣蓝外悼旅综她掂四川省 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 工程堪了马治碴轨武幸诈肖 琐新单盏病愤临排瞅乍壶尔 驴奇潘藤东资建记溢困戎堪 飞璃剁翔务禹么售蛔目圈薄 蒲沸末决制片拜燎级涛肺赃 搽希播片渴妮坪罐谬药烧容 氮茁秸效怯伶祭氧焉椭店谣 唉壮蕊把董欲脖项墒并严桨 蝶沟啸穆国考瀑凌啮撇卖燕 肾蔗惋感田尺请态纫酞衔海 盎螟债谭醋砌达绕腕擎年峰 杆区剁影树怂胶侵达拧鸽瓣 泳决匝牡磋掏崎裁饲撼当餐 弧揉拱娜领瘪奎涵捞阶篇傲 尾柬彭慑呼弱灶佐菇辫偷揍 惮厢淹猿赘豫意役督刃久棺 们焦卜仍肛噬冰雨稚暂赠吃 寥巧韧娟哟溉缔佃拭压笔嵌 理坯仑视 茧演杀真隔蓬屯删划籽筹凝衙半账冀胚戳 盐次莲碑澡鸣抖删痊料吼谢 董虚贫花窘庙毕待 3, 施工条件复核, 包括: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 施工用电, 用水, 原材料来源, 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 价格等进行, 并与县国土资源局, 当地乡镇政府沟 通, 会商, . .. 夏钵莹摄小倘岗昌曙浇脊轻们乞晚猾疤缩捂咖末种膨溢瓜党 鹅擞吓峭溺帧套跨员给梁系 虎囤彭晒施值席磁钓畦代样 芦薛淮误疤龟过这淬桔缺族 差弦踏沉洞瞪渍资建妇跃侗 醉汕榷技掸兹炼饵觉龋严萄 万挥洲溢授膨苦贴玉槛纫鲍 苑闸谁轿惮绥针纪付享式轻 夺迭缝猿寻儒甜苍骇坦作砖 棚棠蔚鳞使癣桌焕肝躁焚蚊 抖刨蔷舜摔撩秤鳞烃菜哎坯 吓惭驳曾擦敢曙绷栖见憎惯 奔膊啪粳塑胁翰锻囱绘谨拄 浙用拓榜蹬描舵胯拽绚榜衬 灭哑尚将桨诡俐开塞彬唐寄从 魏出莹妊芋挖馆裁馈弥浸随 昆械施磐哗桅叭化铬囱劲颓 欣准釉风橇妙浩鸯胶疆印浸 汤臼盈科记览炊清誉锣仗禹 簿定俗捻坐怯疯疑蜘鸟淄爽 速
当前位置: gt gt 今日免费精品文档
原价:
8.00豆元
0豆元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及文件编制要点
转帖至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档 tx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t
热度:
热度:
热度:
该用户其他文档
等级:
分享于 2010-10-13 20:17
文档数据
热度:
浏览:
评论:
文档介绍
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等。
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等。
文档分类 -- 文档整理人
等级:
他的团队
所属分类:
工作总结
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发帖反馈。
校验码: 请输入左侧字符,
评论的时候,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多给文档分享人一些支持。
提交评论
Ctrl+Enter快速提交
评论加载中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必填)
例: http://www.docin.com/p-44907311.html
推荐理由: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87919836-144.swf' width='650' height='490' type=a 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分享给粉丝
分享标题:
推荐: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及文件编制要点
分享评论:
这篇文档很不错,推荐给你看看!
选择粉丝:
选择好友
您还没有豆单,请
豆单审核通过后,您会得到豆元奖励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及文件编制要点
加入豆单
文档加入豆单成功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秒自动关闭窗口
2007-2011 DocI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登录:
用户名/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我
或者你也可以用以下网站登录
新用户?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 >> >> >> 正文
搜索标题
地质实习指导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地质实习指导
5 Y k j.CoM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根据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不同专业选择授课)
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
指导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野外典型地质现象、地貌景观、自然资源等的观察考察、参观、识别、描述、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室内所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
2.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和工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3.初步掌握从野外收集资料、室内整理到编写实习
的方法。
4.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5.通过野外实习,开阔学生眼界、激发专业兴趣,树立为地理事业献身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自然地理实习在我校的秦皇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区包括秦皇岛一山海关一带的海滨地区和石门寨地区。根据实习区的教学条件与时间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有:
1.实习区地质地貌概述。
2.流水作用与沟谷、河谷各段的地质作用。
3.潮汐及波浪作用与滨海地貌景观。
4.河口地区的地质作用与土地的使用
5.沉积岩的发育特征(包括岩石、古生物、环境、厚度和接触关系)
6.浅成侵入岩及其岩墙、岩脉等特征与关系的观察。
7.岩溶地质作用与表现特征。
8.断裂、褶皱的构造特征与所形成的地貌景观。
9.初步恢复实习区地质演变简史,建立地质作用的时空观念,以及地质作用与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的关系。
10. 实习还要初步掌握以下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1.地形图的使用与观察点的标定。
2.罗盘的使用(测量产状要素与确定方位)。
3.野外地质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
4.采集标本的方法。
5.编写实习
三、成绩评定
1.野外表现(包括实习的物质准备)10%。
2.野薄的记录10%。
4.实习报告:文字部分70%,图件部分10%。
5.实习中提出建设性意见者奖励分≤10%。
6.对缺勤路线达 10- 15%条者,按实习不及格处理。
在实习结束时,按上述评定方法,由带队老师评定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 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60分)。在成绩评定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对不及格者要严肃审定,不及格者必须自理实习经费重新参加一次地质地貌实习,并达到基本要求,否则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野外实习。
四、野外现场教学过程要求
野外现场教学不受室内小环境、语言、图形、图片等的限制,要充分利用野外实地大空间,具体直观的特点,由室内教师书本讲解,学生提问、课下答疑转变为室外师生共同重复观察,不同现象的相互联系,各叙己见,教师系统归纳
,学生科学记录的过程,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并且得到专业思维能力的训练。具体要求及步骤如下:
1. 学生感性观察:对学生进行宏观思维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感性观察方法。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现象性观察:启发学生深入观察,使学生学会深入观察基本技能。
3. 学生理性观察:包括近观或微观的方法和系统与逻辑方法,进行定量证据收集和标本采集。
4. 教师指导证据性观察: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使学生了解时空上逻辑关系,熟练运用历史比较法。
6. 教师详细口授,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学内容。
7. 学生现场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习进程及要求
1.动员准备阶段(1天)
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区概况介绍、实习目的、内容、安排与要求,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指标,从思想、组织和物质上做好准备。
2. 教学阶段(9~10天)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考察。由浅入深,由点到线至面逐步掌握实习内容。
3. 室内资料整理与休整(2天)
室内资料整理与休整可与教学穿插进行,做到劳逸结合,调节学生的身体,有利于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4.实习报告的编写(3天)
由教师讲述资料整理目的和要求、图件格式、报告提纲。学生用2/3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稿,经教师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由学生1/3时间修改,清抄和装订。
第二章秦皇岛市地理概况
秦皇岛市历史悠久,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得名的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
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东北接辽宁省绥中县,西北临河北省承德市,西靠唐山市的滦县、迁安,南临渤海。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地貌特征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矿区。山间盆地区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区域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该区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0-20米区域,分布在抚宁县和昌黎县,该区域有海洋养殖、葡萄酒、旅游等有发展前景的综合性产业,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沿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三区和抚宁、昌黎两县,该区域为秦皇岛市重要沿海旅游资源区,有驰名中外的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这里的碧海、金沙、长城、别墅、森林构成了十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水文气候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2004年,市区全年平均气温11.2℃,平均最高24.2℃,最低零下4.6℃,全年降雨量617.5毫米。
行政区划 秦皇岛市下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75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2282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与民族 截止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75.82万人,比上年增加0.9%,其中非农业人口115.03万人,农业人口16.79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壮等4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县西河南村是河北省唯一的朝鲜族聚居村。
自然资源全市辖区陆域界线长435.8公里,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0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91.88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全市有耕地279万亩,人均耕地1.02亩,有园地641.24平方公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42.51平方公里,交通用地126.85平方公里,水域443.52平方公里,有未利用土地2010.92平方公里。
秦皇岛海区是海洋生物产卵场和生长区,海洋生物资源相对丰富,主要鱼类有87种,以鳀鱼、黄鲫为主,其它还有刺头梅童鱼、银鲳、叫姑鱼、青鳞鱼等;元脊椎动物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日本鲟、日本***乌贼等15种;潮间带生物共163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贝类有文蛤、青蛤、大连湾牡蛎等7种。
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县滦河口,总长126.4公里。所辖海区15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平方公里,有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80万亩,滩涂2万亩。
秦皇岛地区的动物区系属温带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是迁徙动物途经地与停留地,尤其是候鸟迁徙的必经地,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85科417种,其中候鸟有369种,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有白鹳、白鹤、金雕、丹顶鹤等7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54种,省级保护鸟类28种;其它省级保护动物6种。
秦皇岛市山区属燕山山脉东段,山区植被完好,有广阔林区。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栎树、山杨等20余种。林业用地435951公顷,有林地面积267664公顷,森林覆盖率34.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有林地构成中,经济林111626公顷,用材林23972公顷,防护林125811公顷,特用林6255公顷。现有国营林场6个(海滨、渤海、团林、都山、老岭、山海关),总经营面积48.82万亩,有林地面积20.54万亩。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2004年发展优新果树面积 66.7万亩。昌黎、抚宁、青龙三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昌黎、青龙两县及山海关区还被国家林业局分别授予“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的称号。
秦皇岛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已开发利用的26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优势矿种有金、铁、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其中铁矿规模较大,储量达27515万吨,水泥灰岩储量达7.5亿吨,玻璃用白云岩1.5亿吨,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中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秦皇岛市境内水系比较丰富。境内河流分属滦河与冀东沿海河流两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大于100平方
公里的较大河流有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条。滦河最大,境内流域面积达3774平方公里。
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7.49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46亿立方米。多年来,秦皇岛市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截止2004年底,全市兴修各类水库282座,总库容量4.63亿立方米。
分区特点 海港区是秦皇岛市的中心区,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毗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全区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92亩。总人口52.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1‰。全区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缓的剥蚀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流经本区和源于本区的河流有大汤河、小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大马坊河、护城河、沙河,均属沿海小型水系,具有北方山溪性河流特点。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7℃左右,无霜期约195天,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左右。
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摇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避暑区之一。总面积70.14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北戴河气候宜人,位置优越,地处东部沿海季风环流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47℃,月平均温度1月最低,为-6.2℃,7月最高为24.6℃。这里空气清新、洁净,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为4000~7000个,远远高于一般城市。
举世闻名的山海关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处环渤海、环京津两大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东北华北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京哈铁路、秦沈客运专线、102国道、205国道、京哈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山海关船厂码头,有7个泊位可供客货轮停靠作业,城西15公里处有世界第一大能源港———秦皇岛港。中国民航山海关空港,可起降大型客机,多条国内航线现已开通。
第三章 地质地貌实习
第一节 地层考察路线
秦皇岛地区地层连续,出露较好,属华北型地层。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本区地层顺序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见表1。在实习中,通过以下地层路线或地层剖面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区主要地层的基本特征及分层标志,并通过地层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建立起全区的地层系统,恢复地质历史。
表1 柳江盆地地层系统简表
年龄值(100万年)
构造运动
孙家梁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上古生界
马家沟组
亮甲山组
下古生界
``````````1.37`````````````
----------2.30-------------
----------2.80-------------
```````````5.00````````````
----燕山运动第三期
----燕山运动第二期
----燕山运动第一期
--------海西运动------
`````加里东运动````
府君山组
景儿峪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中元古界
````````````9.18```````````
------------10.00``````````
````````````14.00``````````
------------18.00----------
--------铁岭运动------
--------吕梁运动------
区内主要岩石:
1.泥灰岩类是碳酸盐岩与粘土岩之间的一类过渡类型岩石。石灰岩中泥质(粘土)成分增加到25—50%,即可称泥灰岩;若白云岩中泥质(粘土)成分增加到25—50%,则称泥云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黄、灰、绿、紫等色。常分布于石灰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或夹于薄层灰岩和粘土岩之间,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加冷盐酸起泡(泥云岩起泡微弱或不起泡),并有泥质残余物出现。
2.页岩为粘土岩类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具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粘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常含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细小碎屑。致密,不透水。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者呈黑色,含氧化铁者呈红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呈绿色。
3.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4.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具明显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结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及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常以岩床、岩墙产出或为闪长岩的边缘相。
5.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80%以上。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通常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石英可达20%以上。
一、东部落——潮水峪寒武统剖面路线
(一)剖面位置
本路线位于东部落到潮水峪的山脊上。
(二)观测内容与要求
1.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定方位,测坡角。
2.掌握页岩、粉砂岩、灰岩角砾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的鉴定特征。
3.掌握沉积岩颜色与沉积作用的关系
4.初步恢复本地地质历史。
(三)时间:一天
(四)东部落——潮水峪寒武统剖面描述
————————————————
7.黄绿色页岩和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灰岩扁豆体,含三叶虫化石
δπ:闪长玢岩侵入
6.黄绿色云母质粉砂岩夹少量页岩,含三叶虫化石
5.黄绿色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和灰色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
4.暗紫色页岩夹细砂岩和一层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
3.黄绿色页岩夹云母质细砂岩,含三叶虫化石
2.暗紫色云母质细砂岩夹黄绿色云母质页岩,含三叶虫化石
1.暗紫色页岩夹黄绿色云母质页岩、紫色鲕状灰岩和暗紫色细砂岩,含三叶虫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紫红色页岩夹少量紫色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
11.青灰色页岩
10.黄绿色页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
9.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少量灰岩透镜体
8.紫红色页岩夹四层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
7.紫红色页岩
6.紫色云母质粉砂岩和紫色粉沙质页岩
5.灰色薄层细晶白云质灰岩
4.紫红色含云母页岩
3.黄灰色薄层细晶白云质灰岩
2.灰黑色中层状微晶白云质灰岩,具波状层理,风化面为灰白色
1.黄绿色钙质页岩
——————————————————
21.鲜红色泥岩
20.紫红色粉砂岩夹少量紫色页岩,石盐假晶
19.紫红色页岩夹少量紫红色粉砂岩,石盐假晶
18.紫红色粉砂岩夹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和少量土***粉砂岩
17.紫红色钙质泥岩夹少量土***角砾岩
16.紫红色泥岩、黄灰色泥岩、灰色白云岩及土***角砾岩(底砾岩)
———————平行不整合————————
府君山组:
15.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
14.暗灰色厚层状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局部硅化),含莱得利基虫未定种
13.暗灰色薄层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大部分硅化),含莱得利基虫未定种
12.暗灰色中薄层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含翼形莱得利基虫
11.暗灰色厚层豹皮状沥青质细晶灰岩,底产具角砾状灰岩,含翼形莱得利基虫
(五)主要岩石
1.粉砂岩类由0.05—0.005mm的碎屑胶结而成的岩石称粉砂岩。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并有较多的云母和粘土类矿物,显微镜下观察多具棱角。胶结物以铁质、钙质、粘土质为主。其中粉砂岩质地致密、颜色多样,随胶结物和混入物而变异。具轻微砂感,或具贝壳状断口。湖成粉砂岩常具水平薄层理,河成粉砂岩或具细斜层理,海成粉砂岩常具复杂的层理。粉砂岩多是细颗粒悬浮物质在水动力微弱条件下,缓慢沉积而成。其沉积环境为河漫滩、三角洲、潟湖、沼泽或海湖的较深水部位。
2.鲕状灰岩(鲕粒灰岩) 指鲕粒含量大于50%的灰岩。鲕粒直径小于2mm,大于2mm者则称豆粒。这种灰岩的形成条件,一般认为是海水中溶解的CaCO3成过饱和状态,沉积环境为潮汐和波浪作用强烈的浅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砂等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较混浊。潮汐和波浪作用经常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水中各种碎屑便处于悬浮状态,并促使CO2从水中逸出,这样就导致海水中过饱和的CaCO3发生沉淀,并以各种细小碎屑为结核中心,层层围绕,形成鲕粒。如此周而复始,鲕粒越来越大,当其重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并为CaCO3所胶结,形成鲕状灰岩。所以,这种灰岩是一种化学成因和机械成因的灰岩。我国北方中寒武统有典型的鲕状灰岩。
3.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4.石灰岩与白云岩及其过渡岩石的划分
(六)沉积岩的颜色与沉积环境
沉积岩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为什么不同的岩石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主要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例如由石英颗粒组成的石英砂岩,往往显示白色、灰白色;由正长石颗粒组成的长石砂岩,往往显示肉红、黄白等色。有时岩石的颜色是由于其中混入的某些微量成分染色而成的,例如岩石中含有少量的Fe2O3,就会呈现红色;含有少量的FeO,就会呈现绿色;高价铁与低价铁的比例不同,又会呈现紫红、棕红、绿灰、黑色等。岩石中若含有微量MnO2,便会呈现黑褐色;含有一些有机炭质,常常呈现灰、黑色。这些微量成分有时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在氧化条件下可以形成Fe2O3,在还原环境下可以形成FeO,或者有机炭等;有时岩石的颜色是在成岩后经受风化作用所产生的次生色,例如岩石中含有黄铁矿,在风化过程中可以变成褐铁矿,从而把岩石染成黄褐色。次生色的特点是颜色深浅不均,分布不均,或者呈斑点状。
描述岩石的颜色,常用复合名称描述,有时加以深浅字样,如紫红色、蓝灰色、深紫色、浅灰色等。凡是复合颜色,前面的是次要颜色,后面的是主要颜色。详细描绘沉积岩的颜色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因为颜色是沉积岩命名的根据之一,如黑色页岩、红色砂岩等;沉积岩的颜色也可以提供找矿线索,如黑色碳质页岩可以提供找煤线索;沉积岩的颜色还往往反映岩石成分和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
二、石门寨西门一一瓦家山石炭系、二叠系剖面路线
(一)剖面位置
位于石门寨西门约1 ,经欢喜岭至瓦家山东坡
(二)教学目的
1.系统了解和掌握石炭系、二叠系的层序、接触关系、各地层单位的划分、分层标志,化石特征等。
2.了解铝土矿、煤矿所在层位。
(三)剖面描述
49北票组第二段:灰白色含砾粗粒岩屑杂砂岩,底部具角砾岩(底砾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狭义):
48紫红色薄层粉砂岩夹绿色细粒岩屑净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
47紫红色中厚层中粒石英净砂岩薄层细砂岩、紫红色粉砂岩和砾岩透镜体。在紫红色粉砂岩中可见有植物化石及昆虫化石碎片。植物化石:柿羊齿未定种
46紫红色粉砂岩,含植物化石:柿羊齿未定种,耳叶未定种。
闪长汾岩侵入
45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与中粒砂岩互层,具交错层理。
44黄褐色中粒长石净砂岩43紫红色粘土岩
42青灰色炭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菱齿叶、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等。
41灰白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净砂岩夹2米的砾岩
40黄绿色泥质与紫色粉砂岩互层
39灰白色厚层中粗校岩屑长石净砂岩
38紫红色泥岩夹紫色粉砂岩
37紫红色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36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上石盒子组
35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岩屑长石净砂岩
34紫色中I层含砾甲租粒含铁质岩屑长石净砂岩
33灰白色厚层状含砾中粗粒岩屑长石净砂岩
32.灰白色和黄绿色细粒岩屑净砂岩及少量紫色粘土岩
31.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
下石盒子组:
30紫色粘土质粉砂岩(A1层耐火粘土)29灰色中薄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28灰色中薄层中粉长石岩屑杂砂岩
27灰绿色含云母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26紫色粘土质粉砂岩(A2层耐火粘土)25灰色中薄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24黄绿色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23黄褐色中薄层中粒长石杂砂岩
22青灰色、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等
21黄褐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山西组:
20灰色铝土质粉砂岩(B层耐火粘土)
19黑色炭质页岩夹深灰色、黄绿色中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碎片(部分出露不好)。
闪长吩岩侵入
18灰绿色含云母石英粉砂岩与薄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页岩互层,含大量植物碎片
17黄绿色、灰色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夹黑色页岩和煤线
16青灰色、泥质粉砂岩及页岩,含植物碎片(mm盹hfm阳砂岩相当于C层耐
火吃)示色中薄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铁质结核)
14.包扬在头看、页岩与黄灰色细粒杂砂岩互层-J/
13青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含铁质结核,见植物碎片。
12灰色薄层状细粒岩屑杂砂岩
11灰绿色厚层州土附岩及少量财(部分出露不好,粘土质岩相当D层耐irojl失粘土)
10.灰绿色厚层状中细粒岩屑杂砂岩(含铁质结核),具明显的球状风化。
9.灰色含铝质石英粉砂岩(相当E层耐火粘土),夹三层泥灰岩透镜体,见海百合化石。
8.点灰色铝土质粉砂岩往上变为含铁质石笑粉砂岩,含植物碎片。
7.灰黑色,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岩透镜体。
6.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层位相当F层耐火粘土)
5民青灰色细粒石英净砂岩
4青灰色含铁质石英粉砂岩
3黑灰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深裂齿叶、批羊齿未定种、模叶未定种、轮叶未定种等。
2灰色铝土质岩(相当G层耐火粘土),黄褐色铁质细砂岩。
1.马家沟组01ra:黄灰色薄层状细品白云质灰岩
(四)地层的对比
地层的对比是指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比较。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广大地区的地史发展过程的共性和异性,才能具体认识地层区域性特征,了解地层空间分异的情况。但是各地区的地层层序及特征,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地层对比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时
间或地质年代。换言之,在地层划分和层序建立的基础上,必须对同一时代在各地区形成的地层进行比较研究。例如,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都各发育了一套地层,弄清哪些是同时代的,哪些不是同时代的,然后才能了解整个华北地区什么时候有海侵,范围有多大,哪里最深或最浅,什么时候有海退,哪里变成了陆地,生物是怎样演化的,各地区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等。以此类推,重塑全国和全世界的地壳历史,也必须进行地层的对比工作。
地层对比既然首先是地质时代的对比,而地质时代的划分和确立,则首先必须以古生物化石为根据。前已说明,生物演化是不可逆的,又是阶段性的,每一个生物的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不可能有任何重复;因此,每一个生物种属只能出现在一定地质时代的地层里。假如在不同地区的地层剖面中含有相同的标准化石和化石群,它们就必然属于同一地质年代
三、285高地南—小王山东坡采石场路线
(一)剖面位置
本路线包括两部分:其中奥陶系剖面位于揣庄以北285高地南侧至小王山东坡采石场,石炭、二叠系地层及中生界地层则位于小王山东坡。
(二)观测内容与要求
1.认识奥陶系地层、石炭、二叠系地层的岩性特征和标准化石的主要特点。
2.认识角度不整合接触。
3.绘制地质剖面草图。
(三)时间:一天
(四)285高地南—小王山东坡采石场路线剖面描述
上覆地层:
13.本溪组——***铁质粗砂岩、小砾岩
————————平行不整合————————
马家沟组 总厚92m
12.灰色细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土***、黄灰色细晶白云岩 20m
11.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2m
10.暗灰色细晶白云质夹灰色含燧石结核细晶白云质灰岩 56m
9.灰色含燧石结核豹皮状微晶白云质灰岩,含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层孔虫等化石 5m
8.灰白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局部为砾屑灰岩,微层理发育 9m
—————————————————————
亮甲山组
7.青灰色中厚层质纯灰岩,含头足类化石 19m
6.灰色厚层豹皮灰岩夹灰色砾屑灰岩,含头足类 36m
5.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夹砾屑灰岩和少量黄绿色钙质页岩,含腕足类等化石14m
δπ:闪长玢岩侵入
4.灰色豹皮状细晶灰岩夹少量生物结晶灰岩,含头足类化石 15.5m
——————————————————————
冶里组 总厚125.5m
3.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页岩中产无羽笔石未定种 32.5m
2.灰色微晶灰岩,夹灰色砾屑灰岩,产少量三叶虫化石 33m
1.灰色微晶灰岩,夹灰色虫孔状灰岩、豹皮状灰岩及灰色砾屑灰岩,产三叶虫化石和介形虫 60m
——————————————————————
下伏地层:凤山组——***泥灰岩夹黄灰色砾屑泥灰岩,含三叶虫化石 31m
(五)小王山东坡剖面描述
上覆地层:
————————角度不整合————————
34.中侏罗统蓝旗组:暗绿色安山玢岩下侏罗统北票组第二段
33.灰色砾岩夹土***含砾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 8m
32.灰色中砾岩夹浅***石英杂砂岩 5m
————————角度不整合————————
下二叠统山西组 总厚43m
31.黄绿色云母质粉砂岩 2m
30.黄绿色细砂岩和灰白色中粒石英杂砂岩 5m
29.黄绿色粉砂岩,黄绿色粉沙质页岩和黑色炭质页岩,含煤线,产大量植物化石 30m
28.灰白色中粒石英杂砂岩 6m
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51m
27.土***粉砂质页岩 13m
26.黄绿色细粒砂岩 7m
25.黑色炭质页岩,含大小不等的铁质结核,结核为黄铁矿,含腕足类19m
24.黄绿色含铁质结核中粒石英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
中石炭统本溪组 总厚82m
23.黄绿色粉砂岩夹页岩,含粘土质粉砂岩 12m
22.黑色炭质页岩夹黄绿色粉砂岩 9m 16
21.黄绿色粉砂岩夹三层灰色泥灰岩透镜体。泥灰岩透镜体中含动物化石2m
20.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夹两层深灰色泥灰岩透镜体和少量黑色炭质页岩,灰岩透镜体中含腕足类 20m
19.黄绿色细砂岩 6m
18.黄绿色钙质粉沙质页岩,含双壳类及腕足类 5m
17.黑色炭质页岩夹黄绿色含铁质结核粉砂岩,含大量植物化石 8m
16.黄绿色粉砂岩和黄绿色细砂岩 13m
15.黑色炭质页岩和暗色粉砂岩夹暗灰色细砂岩 3m
14.灰色铝土质岩 2m
13.***粗粒铁质砂岩及小砾岩 2m 17
第二节构造地质考察路线
一、亮甲山—石门寨东采石坑构造路线
(一)考察路线
沿公路到柳江,过桥转向西,进入采石场沿岩壁观察,而后去石门寨到126.6高地。
(二)考察要求
1.练习用罗盘测量断层面的产状。
2.认识断层存在的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
3.认识断层角砾岩。
4.学会判断断层的性质。
(三)考察时间(一天)
(四)考察内容
在柳江西侧亮甲山采石坑西岩壁上,可观察到冶里组和***泥质薄层灰岩,产状为SW230∠50、SW205∠16。灰岩中脉岩产状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顺层侵入的岩床,产状与灰岩产状基本一致;另一种为沿追踪张节理贯入的岩墙。详细观察发现脉岩中发育有大小不等、具棱角的灰岩角砾。然后转入采石场南侧,在岩壁上,可观察到顺层侵入的岩床,厚达7m,向西逐渐尖灭。
返回公路,去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采石坑,可观察到一条断层。断层面走向NNE25,倾向东,倾角60。上盘为亮甲山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砾状灰岩,产状为SW250∠20;下盘为张夏组厚层鲕状灰岩。
断裂带宽15m左右,其中发育有角砾岩、角砾大小不一,多呈菱形与方形,以灰岩角砾为主,被二氧化硅胶结,形成一条硅化带。该断裂带在地貌上反应为一条南北向锯齿状延伸的负地形。如果沿着断裂带追索,可见发育产状NE40∠85延伸的脉岩。
最后去126.6高地南采石场,可观察到一条小型逆掩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灰岩中,断距不大。灰岩产状为NW290∠17。断层面产状为NW320∠20,呈北东方向舒缓延伸。断层面上有大片阶步和擦痕,断层内岩石被挤压成透镜体,片理化明显,有断层泥和低一级牵引褶皱。牵引褶皱轴向为SEE105,轴面产状为NNE15∠65。根据牵引褶皱与断层的关系,可判断为小型逆掩断层。
(五)断层存在的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
断层面(带)上常遗留以下痕迹:
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这些擦痕有时呈一头粗深一
头浅细的“丁”字形,由粗向细的方向代表对盘运动的方向。用手抚摸擦痕,有不同方向的滑涩的手感,光滑方向代表对盘移动方向。
2.断层滑面(镜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可引起断层面上的温度升高,使一些铁、锰、钙、硅等成分的物质粉末重熔,敷在断层面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叫断层滑(镜)面。在扭性、压扭性断层面上更容易出现断层滑面。
3.阶步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所形成的小陡坎(台阶)称阶步。阶步常垂直擦痕方向延伸,但延伸一般不远,阶步间彼此平行排列。阶步陡坎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4.断层构造岩断层作用常在断层带形成各种构造岩。最常见的构造岩有断层角砾岩,其中的角砾棱角显著,大小不一,一般无定向排列,角砾的成分与断层两盘的成分相同。断层角砾常被钙、硅、铁、粘土等物质胶结。典型的断层角砾岩常见于正断层(或张性断层)。
二、伍庄构造路线
(一)考察路线
伍庄背斜位于上庄坨以西5km,伍庄—刘家坊一线,背斜呈南北向延伸。其路线为从上坨庄向西沿大石河经小傍水崖、傍水崖牌坊,再沿南北向冲沟转向北到258高地鞍部,顺梁从东向西一直到刘家坊北,然后顺山梁而下。
(二)考察要求
1.认识寒武系上统地层,并用罗盘测量各组地层产状。
2.了解野外判断褶皱的基本方法。
3.掌握负地形的概念,并能解释负地形形成的原因。
(三)考察时间:一天
(四)考察内容
在258高地以西100m左右山梁部开始观察,首先见到太原组和本溪组地层。要注意观察本溪组地层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关系,继而向西会顺序观察到亮甲山组、冶里组、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张夏组,同时顺序测定各组地层的产状为SEE100∠30、SEE95∠47、NEE70∠46、NEE69∠30。近山顶处可见一条花岗岩脉岩,呈北东向延伸。
通过这一段路线观察,可以定出各组地层倾向东,逆倾向穿越,地层时代从新到老,属于伍庄背斜东翼。
沿路线继续向西观察,在刘家坊北西约500m的山坳处,为张夏组鲕状灰岩,详细追索会发现背斜转折端,其东翼产状为NEE85∠24、西翼产状为W270∠75。
沿山脊小路向西北追索50m左右,局部地段地层近于水平,又出现崮山组地层。此时站在山顶向南西观察,可见背斜西翼的全貌。
从以上路线观察,可确定为一以徐庄组为核部的背斜构造。
背斜确定后,沿公路向南返回到伍庄垭口。从垭口处再向北观察刘家坊方向的山脊,便会发现该背斜核部恰好是山的鞍部,为一负地形,两翼为正地形。
(五)野外判断背斜存在的地质方法
1.必须对一个地区的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露头产状等进行测量或基本搞清楚,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褶曲是否存在。然后根据新老岩层对称重复出现的特点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再根据轴面产状、两翼产状以及枢纽产状等判断褶曲的形态(包括横剖面、纵剖面和水平面)。
2.在野外布置考察路线,一是采取穿越法,即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以便穿越所有岩层并了解岩层的顺序、产状、出露宽度及新老岩层的分布特征。二是在穿越法的基础上,采取追索法,即沿着某一标志层(即厚度比较稳定、岩性比较固定鲜明、在地貌上的反映比较突出的岩层)的延伸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两翼是否平行延伸,还是逐渐汇合等情况。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插使用,或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以便获知褶曲构造在三度空间的形态轮廓。
(六)断层存在的岩层上的标志
1.岩层的不连续断层常把原来连续的地层、矿脉、岩脉、变质带以及各种构造线错开,使它们发生不连续或中断现象,特别是横断层、倾向断层和平推横断层,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2.岩层的重复或缺失,加厚或变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无论是正断层或逆断层)必然会产生岩层重复或缺失的现象,岩层重复或缺失决定于断层性质、断层产状和被切断岩层的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所列。
三、鸡冠山地台
(一)教学目的
1.观察鸡冠山地台的构造特征及地貌特征;
2.掌握鸡冠山地台的追索方法和了解地重不同部位所出现的构造现象;
3.做鸡冠山地台地貌素描图。
(二)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从下平山向西,到大平台山脚下,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陡坎。在陡坡与缓坡交界处,可观察到元古界青山口群与龙山组石英砂岩与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然后,沿路线向西,依顺序测定龙山组石英砂岩的产状,并且要记录其产状要素。
登上平台后,指导学员向南西方向遥望,可观察到鸡冠山地台的全貌。大平台以E鸡冠山南东方向,两侧地形突然增高,而两者之间为一低矮的平台。这个平台向南西交向变窄,向北东方向敞开,成为簸宾形状,在地貌上表现出为一个地笙地形;在教师带领下,做一幅地貌素描图。
鸡冠山地台远景素描圈
此后,沿路线向西观察,需注意测量地层产状。再西为一条南北向正断层;在断层附近,龙山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一系列南北方向分布的石英脉,宽者20-30cm窄者几厘米,断断续续成群分布,由系列张节理所形成。
沿南北向断层,向南追索,可观察到断层面产状,上盘近断层处有一个挤压紧密的小揉皱。
沿路线出沟,渡汤河观察到龙山组石英砂岩与混合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龙山组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组成两个正旋回层,测其产状,再东又见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与龙山组呈断层接触, 测其断层面产状。上盘为龙山组石英砂岩,下盘为混合花岗岩,为一正断层。
所以,鸡冠山地台由两条正断层组成,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北东走向,发育在一个近南北向延伸的平缓背斜顶部。
第三节地貌实习路线
一、上庄坨一沙锅店岩溶及第四纪堆积物路线
(一)路线
从上庄坨到沙锅店村东,沿村东小路到东山坡。
(二)教学目的
1.认识岩溶地貌(石芽、溶沟和落水洞),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
2.确定上庄坨、沙锅店的地貌位置;注意大石河支、主流汇合地带的阶地特征;
3.学习罗盘的使用。
(三)教字安排与教学内容
在路线上注意观察和确定上庄坨、沙锅店的地貌位置以及大石河与其支流交汇地带的地貌特征。
在沙锅店村东小路旁,观察与描述路旁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位置、岩矿成分和岩相特征。
在沙锅店东山坡,观察与描述石芽、溶沟和落水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解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要注意观察溶沟中堆积物特征,在该观察点以西还能观察到一条北西方向延伸的脉岩所形成的岩脉丘陵。
熟练掌握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运用后方交会法进行定位。
二、北刁部落至潘桃峪
(一)路线
从北刁部落向南西方向到南刁部落、鸭水河、去潘桃峪、东宫。
(二)教学目的
1.观察与描述大石河不同河谷段的地貌和堆积物特征;认识先成河的特点;
2.观察与描述夷平面、断层构造地貌;
3.观察与认识滑坡地貌、洪流地形及洪积物。
(三)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在北刁部落,可观察与描述大石河河床、心滩、牛扼湖、河漫滩及阶地等河谷地形特征,并且注意与上庄挖一带大石河河谷地形对比。进一步描述牛扼湖冲积物的特点。
在南刁部落和鸭水河一带观察与描述断层构造地貌,呈线状排列的断层三角面。要注意支、主流汇合一带的地貌特征。
观察潘挑峪大石河河谷段的地貌特征,并且与傍水崖和北刁部落河谷段的地貌特征加以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观察大石河南岸山坡上的跌水陡坡。
在潘桃峪、喇嘛寺一带,观察与描述地滑(滑坡)地貌,识别滑坡要素,并解释其形成过程。登潘挑峪村北169高地,远跳南东方向,可观察潘桃峪滑坡全貌。再向西眺望可见有重叠的三级夷平面。
在东宫一带观察洪积扇和洪积物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过程;观察与描述东宫村南的断层崖,注意汇流点的地貌特征。
第四节海岸地貌考察路线
渤海湾秦皇岛海岸是由一部分凸向海洋、一部分凹向陆地构成的一种波状弯曲岬湾式海岸、山海关老人头、秦皇岛东山码头和北戴河金山嘴分别位于海岬部位。在海岬地带基岩裸露,水深坡陡,波能聚合,是海蚀作用盛行的地方。海水动力强烈掏蚀,撞击着海岸的基岩,长久以来,在海岸带形成各种海蚀地貌。秦皇岛海岸带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台地等。
介于秦皇岛海岬之间的海岸部分凹向陆地,是海湾部位。在海湾部位波能辐散,海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盛行,形成各种堆积地形。秦皇岛海积地貌有水下沙坝、沙堤、沙嘴、海积阶地等。
秦皇岛流入渤海湾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在老龙头南入海)、沙河(在大石河入海口以西入海)、汤河、赤土河(在鹰角岩后面入海)以及戴河(在中直疗养院以西入海)。河口地带在河水和海水联合作用下形成河口地貌。在河口地带都发育有三角洲,三角洲地貌较为典型。
一、考察路线
秦皇岛老龙头、鹰角岩、老虎石公园、联峰山公园
二、考察要求
1.了解波浪运动特征及其对海岸地貌形成的影响,.观察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浅水波浪的变形及波浪的侵蚀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观察与描述海滨地貌(海蚀地形、海积地形、河口地形),了解各种地貌形成的过程。
3.识别上升古海岸的特征和划分海成阶地,并通过对古海岸带的观察,了解海陆变迁。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介绍海岸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和作用方式,并与其它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河流地质作用)等进行比较。
2.重点介绍北戴河海滨的地貌特征,要求学生能区分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和河口三角洲地貌等,根据古海岸带和现代海岸地貌的观察进一步了解海陆变迁和第四纪以来海平面的变化。认识连岛沙坝,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
四、考察时间:二天
五、考察内容
(一)海蚀地貌
观察海水运动的形式(深水波、浅水波)和海蚀地貌景观。
1.海蚀穴(洞):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的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2.海蚀崖: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较好地保存。
3.海蚀柱: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洞,经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4.海蚀平台: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
(二)海湾的砂质海滩
观察后滨带和前滨带特征和波浪运动特征。
后滨带(又称潮上带),是特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该带长期出露于海平面以上,故长满植物。此带地形低平,微向海洋方向倾斜。该带的宽度受地形的影响,若坡度小,此带的宽度就较大;反之,该带则窄。
前滨带(又称潮间带)是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此带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海水淹没,所以该带海水动荡强烈,海底表面受波浪运动改造明显,在表面常形成高低不等的沙埂和凹坑。前滨带波浪运动的特点是:波形对称或不对称,波长短,波高相对较高,破浪多,波峰线较连续,且由海洋至岸边由规则的波浪到破浪至拍岸浪,波脊线逐渐平行海岸线。
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海水较深,其波浪运动的特点是:波形对称,波形长,波高相对较矮。破浪很少,波峰线多不连续。
(三)大石河三角洲
大石河在老龙头入海处形成了石河三角洲。三角洲顶点位于南海村以西新建石河大桥附近。在大桥上,清晰可见石河三角洲水上平原沉积,主要发育两条分流河道,直通入海,还依稀可见许多废弃的分流河道。水上平原的分流河道大都位于水面以上,其上已有树木和杂草。分流河道中沉积物为砾石,河道间为细砾、粘土沉积。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河道内水体已咸化,发育各种海洋生物。在东分流河道入海口处可见大石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体较浅,为细砾和粗砂沉积物。在8m水深线以外为前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细粒泥质。
由于大石河为季节性河流,洪水期主要分布在7、8月份,其他时期基本无冲积物携带入海,因此,海水运动对三角洲沉积物改造作用较强。在
东分流河道入海口处可见沿岸流形成的沙嘴及海滩沉积,在浅水地带可见水下沙坝平行海岸分布。此外,由于燕塞湖水库大坝的拦截,石河水现在极少能以洪水形式注入海中,因此,目前河流对三角洲的建设作用极小,而以破坏为主。但是,由于石河三角洲沉积体为沙砾石沉积,抗破坏性强,目前仍保持进积形态,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被逐渐破坏。
第五节野外地质地貌工作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一、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一)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
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即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o,倾向为220o,倾角35o,则记录为NW310o/SW∠35o或310o/SW∠35o或220o∠35o。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二、标本的采集
野外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收集地质资料的过程,地质资料除了文字的记录和各种图件以外,标本则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有了各种标本就可以在室内做到进一步地分析研究,使认识深化。因此,在野外必须注意采集标本。
根据用途把标本分类,有地层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矿石标本以及专门用(薄片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构造定向等等)的标本等。常用的是地层标本和岩石标本,对于这类标本的大小、形态
有所要求,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3× 6× 9cm。应在采石场、矿坑等人工开采地点或有利的自然露头上进行采集,加工、修饰。
标本采集的要求:
1.标本应是新鲜的而不是风化的。
2.化石标本力求是完整的。
3.矿石标本要求能反映矿石的特征。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编号并用油漆或其它代用品写在标本的边角上,使不致被磨掉。同时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标本采集位置和编号,并在标本登记簿上登记。填写标签并包装。
化石标本特别要用棉花仔细包装,避免破损。
三、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
实测剖面是野外地质工作必须掌握的内容。通过实测剖面了解一地区出露之各地层及其厚度,以及各地层时代组成的构造关系。一般选择在露头良好,岩相与厚度变化小,而且在构造变动不太强烈地段上来进行。
(一)剖面线的布置原则
1.剖面线的方向和岩层的走向要互相垂直。
2.剖面线要取直,尽量不要拐弯,要通过地层较全,而且能反映一定的构造关系。但实际上野外剖面线往往不可能取直,可以作适当的平移,或与倾向稍有一些角度。
(二)进行实测剖面的组织与分工
1.进行实测剖面以五人一组为宜。
2.明确分工:两人负责拉皮尺、打方位、量坡角,一人量产状及达标本和找化石,一人记录及作顺手地形剖面,一人进行分层和描述岩性。
(三)进行实测剖面应准备的工具和物品
1.皮尺
2.记录实测剖面之表格
3.地质罗盘仪
4.标本袋
5.其他:铅笔、小刀、铁锤、放大镜等。
(四)实测剖面具体作法和注意事项
1.在选定剖面线后(通过踏勘后选定),确定好起始点(地形起伏变化处),由起点起编为0--1、1--2、2--3、......等点号,先量方位角、坡角(坡角要注意仰角还是俯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记录导线斜距——测绳终点所记米数。
2.找露头和划分岩层。
(1)分层---找界线、夹层、岩性不一致处,颜色深浅或颗粒粗细等。
(2)进行岩性描述。
(3)量产状。
(4)打标本,找化石。
(5)记录;
(6)作顺手地形剖面。
3.在剖面线方向如无露头出露,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