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2 浏览:1039 提问时间:
2004-12-15 15:05
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也许都不同呢
请留下你对“个性”的独特看法吧!!~
条评论...
最佳***
此***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个性”是相对于社会性、团体性、一般性的一个概念。它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地指什么“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或者“文雅”、“平和”、“斯文”、 “柔弱”。
它只是指区别于社会、团体一般人所表现出的性格和品格,而相对独立的性格品格特征。由于社会、团体一般人的性格和品格中总是有一种趋同、从众的特征,因此,较少地表现出趋同和从众品性的人,一般被认为是较有个性的人。
2004-12-16 00:50
提问者对***的评价:
个别句使我满意
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我认为个性,首先要是健康的。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 影响着人的一生。 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 “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 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个性的内涵、外延十分丰富,我们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只不过是个性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个性其实是一个结构或者说是一个系统。探讨个性的结构,目的在于找出个性的各种特征和表现,揭示出个性的本质特点。个性的结构概念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结构的成分有: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兴趣和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
从广义方面来讲,除了上述两种比较稳定的带有一贯性的狭义的结构成分外,还应包括心理过程(如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包括表现在情感方面的激情和心境,注意力方面的集中和分散,意志中的信心和缺乏信心等。广义的个性结构实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把个性和人作为同一语言理解。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上面我们仅从人的日常表现上初步探讨了个性的一般定义,下面我们还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个性这个概念,并看一看目前心理学界是如何解释和定义个性这个概念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丰富而复杂的,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研究人的个性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考察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形成的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理解个性。由于个性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又由于个性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历史还较短,因此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所有研究者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
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 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 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
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 他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目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 由此可见,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研究个性, 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生。个性理论就是关于人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生的理论。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
http://www.hongen.com/edu/czzl/xlzs/ch012101.htm
2004-12-15 15:19
条评论...
欢迎登录知识人
会员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新浪会员请直接登录
2011 Sina.com怎样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啊? 怎样性格的人会讨人厌亚?
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8-11-1 12:16
提问者:
我是个女的, 现在在上大学
因为比别人晚半年进入这个班级
现在大家都打成一片了, 就我感觉格格不入
每次课间休息我都很无聊
因为没有人聊天, 别人都2个2个, 或者成群结队的聊天什么的
我总是融入不进
我个性很幽默的, 对人也很真诚
我也试着主动和人家说话...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我和人家说话人家总是好像应付性的回答
回答好也不和我说话了....
我约别人, 比如女孩一起逛街拉
她们总是说没有空, 有别的安排什么的...
我觉得是故意拒绝我????
为什么啊???
我长得不算好看, 但也不难看阿...
到底应该怎么融入大家, 有多点的朋友阿~~
我觉得是不是自己个性上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但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所以想问问看大家, 你们一般不喜欢和怎么样的人接触阿?
但是我真的不是虚伪的人, 也很幽默, 也很真诚的...
其它还有什么缺点, 我真的不知道了...
欢迎大家给点建议
怎么做个讨人喜欢的女生阿???
最佳***
每个人都想被别人爱,但是别人也许看到更多的是你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被别人喜欢的话,不要等到别人把想法写在脸上后才知道自己错了,这也是我自己常犯的毛病,这也是我们以后应该要改变的事实。
一定要记住几点:1当别人想要你帮忙时,一定要帮助他。2当要别人做对他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他也不会去做,如果对自己没有很大的必要的话,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在有一点办法之前不要随便去拜托别人...3不要去说别人的坏话,哪怕别人的观点与你不一样,应该等他讲完后才说。4自己应该懂得控制自己,什么场合做什么样的人,不要太固执。。
比如在社交人多的场合,就不要去装酷,多让自己笑,把平时准备的笑话,或者看到的有趣的事情讲出来,再就要注意语速,如果是跟老年人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讲话就讲的慢一些,如果是跟年轻人讲话就应该快一点。
再就在非常安静的场合时,就应该为自己的发言准备充足一点,没有人喜欢上去讲话不出的,害羞的人。
在平时的聊天中,语速应该平缓,注意你的语调,而且气息要重,这可以在以后人多的场合多加注意。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对我有帮助
回答时间:2008-10-12 12:12
回答者:
擅长领域: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1-13
2008-4-1
2008-1-15
2011-4-22
2011-1-27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做自己就好
回答者:
2008-10-12 12:15
下面有28条做法,供参考:
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不要向朋友借钱。
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嫦词帧? 11.
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如果你看到一个文章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
另外,真正做回自己,不做作,不强装.
回答者:
2008-10-12 12:19
别人也许并不是讨厌你,也许是还不了解你,时间长了就会好的,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们班新来了一个同学你会很快就会接纳她吗?总要有时间去适应的。你既然很幽默那你就应该发挥你的专长啊,让别人开心起来,时间长了她们没你就会不自在的。希望你早日溶入那个大家庭。
回答者:
2008-10-12 12:19
你住寝室吗?晚上开卧谈会时多和她们交流
其实人都是好相处的,你越感觉别人疏远你,越是不自然
回答者:
2008-10-12 12:20
也许是你,在没有熟悉的情况下,太过于主动了吧!
回答者:
2008-10-12 13:35
你不应该过于的关注别人的看法,你不是为别人活着,你是为自己,你的性格什么样的就按什么样的的方式生活,你跟他们不能一起的原因时因为你来的晚,当他们新来的时候因为都是一个人所以他们会主动的彼此沟通,当你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孤独了,所以不会在主动的跟你认识,所以你要主动的跟他们沟通,当然着很难,你漫漫的跟他们沟通,不要着急
回答者:
2008-10-12 14:59
是因为相处的时间短吧,既然你都说你的性格没问题,那就都交给时间吧,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熟了,现在只是个过程,要耐得住寂寞吖~
回答者:
2008-10-12 22:42
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必须要跟你在一起的人也包括你刚刚认识的人,你必须以别人的兴趣来开话题。
尊重他(她)人。
给别人多说话的机会。
真诚的对别人发生兴趣。
就以别人的兴趣来开话题(关键)。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已经抓住别人的心来沟通了。
好了,就这么多了。
也许说的不是很好,但我已经尽力了。
祝你成功。
回答者:
2008-10-12 22:55
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
你打***”……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6.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我再加两条,
2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
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28。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
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
回答者:
2008-10-13 09:30
大学问,无为为大,给自己定个目标找个目标人,然后努力向这方面发展就是了!
回答者:
2008-10-14 10:07
1、时常微笑
2、乐于助人
记住这两条,时间会为你带来真正的朋友。
回答者:
2008-10-14 16:24
多听别人说话 当一个倾听的人~~他们不会有说不完的话~~ 你在听的时候要看着他的脸 带点笑~~ 他们自然会和你聊天的 聊久了就自然而然的找你聊天了 我以前也和你一样 现在我的朋友多的很 最主要的就是当一和倾听者~~ 当他们聊天的时候看着你的脸吹牛时~~ 就证明他们接受你了~~
回答者:
2008-10-17 15:07
分享到:
用户名: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2011 Baidu性格的定义是什么?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是性格决定认得思维方式还是思维方式决定人的性格!?
悬赏分:10
提问时间:2006-11-25 16:49
提问者:
推荐***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个性的内涵、外延十分丰富,我们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只不过是个性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个性其实是一个结构或者说是一个系统。
探讨个性的结构,目的在于找出个性的各种特征和表现,揭示出个性的本质特点。
个性的结构概念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结构的成分有: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兴趣和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
从广义方面来讲,除了上述两种比较稳定的带有一贯性的狭义的结构成分外,还应包括心理过程(如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包括表现在情感方面的激情和心境,注意力方面的集中和分散,意志中的信心和缺乏信心等。广义的个性结构实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把个性和人作为同一语言理解。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上面我们仅从人的日常表现上初步探讨了个性的一般定义,下面我们还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个性这个概念,并看一看目前心理学界是如何解释和定义个性这个概念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丰富而复杂的,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研究人的个性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考察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形成的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理解个性。由于个性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又由于个性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历史还较短,因此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所有研究者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
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
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他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目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个性,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对其环境独特适应的、心里系统的动力组织。——阿尔波特
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生。个性理论就是关于人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生的理论。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
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觉察得很明显,如热情、健谈、直爽、脾气急躁等;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连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
(一)个性的倾向性
个体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合力,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形成了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
(二)个性的复杂性
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觉察得很明显,如热情、健谈、直爽、脾气急躁等;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连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
(三)个性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是同卵双生子甚至连体婴儿长大***,也同样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特性。
(四)个性的稳定性
人的个性是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某种个性,包括它的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五)个性的完整性
如前所说,个性是个完整的统一体。一个人的各种个性倾向、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其标准比较一致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决不是偶然性的随机凑合。人是作为整体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
(六)个性的积极性
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回答时间:2006-11-25 17:13
回答者: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4-1
2009-8-27
2011-4-25
2008-10-23
2011-6-19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思维方式决定性格
回答者:
2006-11-25 19:05
取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家庭家长的烘托,在学校老师的管教,在社会城市的熏陶,可能会使人的性格有360度的变化
回答者:
2006-11-25 20:46
楼主的提问太深奥了,性格的定义相信事没有的。因为那太难弄懂了,就像人的心理一样。那应该是天生的,就像性别一样,没得挑没得选。而且几乎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好的和坏的都有。
思维方式和性格会互相影响,还有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事也会有影响。
回答者:
2006-11-26 16:34
分享到:
用户名: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2011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