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飞满天成语,红消香断有谁怜?

欢迎光临当当网,
图书-书名
您所在的位置:
【卷一 黛玉的诗】
在线阅读《卿须怜我我怜卿:《红楼梦》诗词的绝代美丽和忧伤》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1)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天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整部红楼,这是第一首让人哭出声的诗。
  在青春埋葬青春,任花颜埋葬花颜,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深沉、更刺骨的伤呢?
  荷着花锄的颦儿,眉间微蹙的女子,每一念及这样的场景,那弱不胜衣的身体仿佛就要委蜕成濛濛的红雨,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弥弥宇宙里和开的花、落的花、飞的花、葬的花一起,如一面一尘不染而又纤薄如纸的镜子,在心爱少年的心尖被哗啦啦地打碎了。
  那碎片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她的影子,藏着自己的影子,在等待爱侣抱紧的时候任它刺出艳红的、浓烈的血。痛,便真痛;爱,便深爱。这是我们得自《葬花吟》的所有,美不够美,在你面前任你眼睁睁摔碎的美才是真美。
  是的,美永远伴随着毁损,正如轻盈的花永远伴随着污浊的泥,正如骄矜的颦儿永远伴随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世界,正如白天的我永远伴随着夜晚的你。
  尽管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会嗔怪这样无常的宿命,但看得破又如何,谁又能从这无常的宿命里拈得一枝不谢的花么?
  所以惜花总是轻薄语,葬花才是真惜花。这个亘古相传的秘义只有故事中的人才能懂得,所以颦儿懂得,宝玉懂得,书中更无第三个人能够懂得,书外的你我究竟能够懂得几分呢?我们若懂得,便也是故事中的人了。
¥26.80
当当价:
¥15.3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作者:苏缨
类别:文学·名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10-01
¥26.80
当当价:
¥15.30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卿须怜我我怜卿:《红楼梦》诗词的绝代美丽和忧伤》吧!作者:苏缨
书籍简介:  《红楼梦》里的诗词作品,凝聚了曹雪芹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佳句叠出,美不胜收,且饱含深情,寄寓深远。
  本书是畅销书作者苏缨的最新力作,她从黛玉、宝钗、宝玉和湘云等人的诗词中精选了最美丽最感动的部分,逐篇鉴赏,以诗入情,情动处,仿佛穿透古今,将梦幻和现实联系起来,赏的是《红楼梦》,却更让人觉得在读我们自身。
  作者清丽动人的笔法,书中彩色的精美插画,营造出一幅幅绝美忧伤的诗情画卷,让人永远也走不出。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http://read.dangdang.com/book_13229?ref=read-7-share
您也可以直接分享到:
新手入门
配送方式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特色服务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当当网 2004-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搜书 全部
出版社 gt gt gt gt gt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选择字号:
小 选择字色:
浅灰 选择背景色: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4)
作者: 出版社: 只是,黛玉葬花痴得哀婉,叶小鸾的葬花痴得娇媚。 佛家以贪、嗔、痴为三毒,叶小鸾坦承自己犯过痴戒,这痴却痴得可爱,卖掉了时兴的首饰,换来了古旧的汉玉,还捐出过脂粉盒子,郑重其事地收葬了落花。这样的痴戒,果然只有才女才会犯得,只有叶小鸾、林黛玉这样仅仅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极度敏感的小女子才会犯得,也只有贾宝玉这样天真、天然而不落俗流的少年才能懂得。 的确,最清澈的心只有另一颗最清澈的心才能懂得,就像只有江南小巷的秋天才懂得梧桐为什么叶落。《红楼梦》甲戌本在第二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批语,大意是说:“我读《葬花吟》再三再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屡屡提笔而不能写下批语。有客人说:‘先生既不是宝玉,如何下笔呢?就算字字珠玑,怕也难遂颦儿(即黛玉)之意,还是等着看看后文吧。’”到了第二十八回,宝玉闻《葬花吟》而生出一番感慨,批语者于此写到:“宝玉听到这首《葬花词》,不去想炼句炼字与辞藻的工拙与否,只是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复追求,悲伤感慨,这是宝玉一生的天性,普天之下没有人比他更懂得颦儿了。昨天阻拦我批点《葬花词》的客人一定就是宝玉的化身吧,若不是他,我便已作了点金成铁之人,笨甚,笨甚!” 宝玉是如何“想景、想情、想事、想理”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不经意间听到黛玉吟出的《葬花词》,分明已经由美想到了美的凋谢,由爱想到了爱的消逝,由今日的欢会想到了永恒的孤寂,由眼前的黛玉推及于所有亲密的、美丽的女子,推及于“终归无可寻觅之时”: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明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点击键盘左右键(← →)可翻页
左右键可自动翻页
欢迎进入
卿须怜我我怜卿
的个性论坛
发表评论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无需注册)
验证码: 作者介绍 苏缨,著名畅销书作家。出版作品有《纳兰词典评》《纳兰容若词传》《王国维点评红楼梦》《纳兰典评宋词英华》《一生最爱纳兰词》等,均是诗词类畅销书。苏缨对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鉴赏功底,并善于以诗词来诠释现代社.. 浏览记录
相关图书
看过此书的还看过
周点击榜 免责声明
本书应授权方要求仅用于市场宣传,禁止第三方转载。支持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Copyright
2010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