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出国前三个月,看我如何训练学生英语
点击:2989 回复:58
作者: 发表日期:2008-11-14 19:30:00 Monday, October 20, 2008
出国前三个月,看我如何训练学生英语
----------------萧寒教学手记
我是十月四日接手的这个学生,第一节课时我了解了下他目前的英语储备。他已修完高二之前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储备高三学生的词汇量,不过我注意到他的语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写作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难,只是速度上差强人意。比较重大的问题是发音,单个音标都能读准,但是要句子或文章里却够呛。在这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听和说的训练以纠正发音。
根据他的情况,我为他选定的教材是:百思单词快速记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这是第一个月要用的教材,另外有网上下载的常用美国口语1000句。下两个月的教材之后再补充。
初步估计他出国时间在一月份左右,所以计划是三个月的学习时间。以下是三个月的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The first month:
1. Gra 4000 words.
2. Listen to the New Concept English, nearly 60 le o .
3. Grammar points.
4. Writing about 30 articles.
5. Free talk.
6. Read out short pa ages fluently.
The Second Month:
1. Review the words.
2. Listen to hard listening materials
3. More practicing in grammar.
4. Can enjoy films with English screen.
5. Can read English new apers, novels, poems, ect.
The Third Month:
1. words
2. Enjoy film without Chinese hint
3. Can listen to VOA, CCTV news.
4. Some interpret training.
5. Can talk with a foreigner fluently.
6.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etc.
回复日期:2008-11-14 19:33:56
教学过程不再累赘,以下简单谈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针对他的情况给出的策略。
(一)如何记忆单词。
在此之前,有无数的朋友们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给出的***很简单:“你找一本适合你自己的词汇书,集中精力,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完。”他们要问我的经验,我想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借鉴我的经验,因为我平时不会去背单词,到为了要应付考试必须要记忆单词的时候,我就在考前花一个星期把考纲上的六七千个单词全部背下。不要以为这是神话,或者是我牛皮吹破了天,因为我并不是背全部6000个新单词,考纲里一半单词相信已经掌握了的。所以我也跟我的学生说,我现在要求你一个半月背4000单词,其实其中三分之一的单词你并不陌生,所以每天要求你的100个单词里你只需背诵70个左右,一天花费2个小时记忆这些单词当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至于记忆单词有没有窍门?当然有。以下是我针对该学生的情况提出的记忆单词的策略。
1、将单词归类联系。
归类法几乎适用于从幼儿园到***的所有英语学习者。大家可以找小学或中学的英语教材来看,每个单元是一个主题,词汇基本都归类好了。所以最基本的归类法就是将同类事物一起记忆。举些简单的例子,如一个星期的七天(可以用一首歌来记忆),十二个月份,学习用品,服饰,食物,动物,交通工具等都可以一起记忆。
再比如,记忆动词时,就要求同时记忆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和动词加s形式。
然后按照这本词汇书的特点,我又要求学生把一个单词的名词形式,动词形式一起记忆;或者形容词形式、副词形式一起记忆。就是要掌握词汇的相互转换。另外就是要求同义词反义词一起记忆,这样把词汇量拓展到两倍并循环记忆。
2、英文解释单词
训练方式一:教师给学生用英文报单词,要求学生写出该单词并说出中文意思。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听力。
训练方式二:学生用英文解释单词,让教师猜词。注意训练学生的语速,以锻炼其反应能力。
3、结合传统的翻译法记忆单词
记忆单个单词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掌握单个单词的词义是不够的,要能够在句子中运用自如才可以。翻译法是老式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但个人认为句子翻译法用来记忆单词是有效的。因为这个学生最终要求的是能够脱口而出流利的英语,把单词放在句子里记忆是最好不过。
4、词组扩展法
英文里一些固定词组的意思必须要记住,不然光记忆词组里单个词的意思而拼凑,就很容易闹笑话了。
词组扩展法主要针对动词,介词的记忆,因为这两类词组较多。
5、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告诉我们,人脑第一天记忆的东西到了第二天就会消退百分之二十,没过几个星期就会忘的精光,所以需要反复记忆。因此我给学生的建议是:每五个单词一组,每20个单词循环记忆,一天背诵100个单词。
另外如果精力不够集中,分散记忆更适合学生。因此我把他的记忆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早上在我家学习时,这个时候我在旁监督,他压力大些,自然精力集中些,效率就高些,而且我又花半小时帮他巩固。第二个时段是他晚上临睡前,这个时候他脑中没有太多的杂念,记忆的阻碍同时减少。
6、背单词要做到三到
背单词要做到三到,既口到,手到,心到。也就是:大声朗读,反复书写,集中精神。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其他花俏的东西都可以不必借鉴了。
回复日期:2008-11-14 19:35:36
(二)如何训练听力
1、挑选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根据该学生的水平,我为他选定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语第2册,适用于高中学生。
2、整篇文章听1-2遍,看能否听懂全文大意。
3、逐句听懂(教师可适当提示),并模仿句子语调朗读。
4、与听力材料同步朗读,看能否跟得上其语速。这一步骤同时也是训练阅读的速度。练到最后要求学生拿到任何一段英文阅读材料,张口就来,流利读完不卡客。
5、创造听力环境。比如开着CCTV-9频道,或者收音机,电脑里BBC、VOA等声音,即使是英语歌曲,英文电影也可以,不要去管能否听的懂,要多听以培养语感。
回复日期:2008-11-14 19:37:32
(三)如何突破口语
1、需要大量的听和读的训练,以增强语感。
2、鼓励开口说,不怕说错单词,不用太在乎语法错误。
3、积累一定的口语常用语,包括美国俚语。500-1000句。
4、用任何话题训练口语。
5、用英文情景剧培养语调。
回复日期:2008-11-14 19:39:06
(四)写作
这个学生是为出国而培训英语,其实重点只要加强听和说就行了,但我为什么还要求他在第一个月里每天一篇作文呢?其实写也是为了说。写作能够帮助整理说话的思路,不信,一个笔头流畅的人说话往往比较有逻辑。
中文的三段式写作法对于英文同样适用,尤其是议论文。第一段,概括现象。第二段,分析现象并评论。第三段,你对此现象的建议或主意。
评分标准:
(1)主题或观点清晰
(2)文字组织有条理
(3)语言流畅,段落连接平顺
(4)字词以及语法运用得当
暂时写到这里,教学手记将在今后两个半月内不断补充扩展,针对具体问题再作详细分析。
关于文中的策略,尽可以参考借鉴,只是需得记住一点,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切勿生搬硬套。
回复日期:2008-11-14 19:42:10
Friday, November 14, 2008
第二个月的英语培训
教材:百思词汇
Step by step (英语听力入门),Book One。
美语口语惯用语
高考题型练习与分析
教学内容:
1、 词汇巩固并记忆词组。正如前文所说,人的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但遗忘趋势也是必然的,这就需要一个不断复习、不断巩固的过程。词组的记忆也尤为重要,因为是积累句型的途径之一。
2、 系统地学习语法,并用练习加以巩固。
3、Step by step练习听力。个人认为该套教材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除对每篇理解性材料提供必要的词汇外,还编写了有关的文化背景注释,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
3、 美语口语惯用语,每日十句。
4、 大量的阅读训练。
5、 英文影视欣赏。
6、 背诵新概念英语部分文章。
回复日期:2008-11-14 19:46:37
第三个月的英语培训
教学内容:
1、 阅读英文报纸,21C or China Daily
2、 词汇及阅读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3、 大量的口语训练,与本国人以及老外。这部分实际是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没有间断过。
4、 写作20篇,要求有一定的篇幅。
第三个月的教学进程下次再加以补充。以下先附录上这两个月期间阅读的相关教材与方法。
附录一: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胡海龙文)
附录二: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
附录三:英语听力入门
附录四:英语口语常用语
附录五:英语美文欣赏
回复日期:2008-11-14 19:47:57
附录一
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
胡海龙
《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一书是我多年读书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本书以道家“无为”和“专一”的思想为主线,结合前代圣贤和当代学者的治学经验,试图多角度地、深入浅出地阐发英语学习方法。内容除涉及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训练,对流行学习法、精读教材以及教学改革等也有论述。由于我本人工作性质的关系,书中某些章节是直接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本书的深层宗旨,在于以谈英语学习方法为引子,呼唤公众对传统人文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我以为学好英语当然有方法可讲,却无捷径可循,那些急功近利、希求速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学英语进入稍深层次,就不单是个学习语言的问题,也是个学习文化的问题。不仅要学习英美文化、西方文化,更要学习我们本国深邃厚重的传统文化。老子、孔子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语言的学习方法,但他们超凡的智慧能给今人学英语或其他外语以全方位的启发。在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上,我国古人留下了高明而系统的见解和经验,完全可以借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外语学习。相形之下,近年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流行英语学习法,大多以“首创”、“独家”为标榜,而实质上并没有任何超越前人或当代学者的见地。有的学习法的创始人为了炫人耳目,每每故作诡激之语,肆意鼓吹简易速成,甚至提出诸如“听说就是一切”这样的奇谈怪论,对广大学习者形成严重误导。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学好英语本来并非难事,能否抛弃功利思维轻松活泼、如理如法地学习,不求速成而终臻于大成,那就看学习者各人的选择了。
最早在1992年,我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基本思路已经成形。近年来不断有朋友建议我将心得写成文章发表,但我自忖才疏学浅,见识未充,唯恐误己误人,迟迟没有动笔。南怀瑾先生说:“徒手杀人,罪不过抵死而已,如果以学问误人,便是戕人慧命,万死不足以辞其咎。此所以在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学者有毕生不愿著书,或者穷一生学力,只肯极其严谨地写几篇足以传世的文章而已。这就是中国文化人的精诚,当然不如我们现代一样,著作等身、妄自称尊的作风。”(《孟子旁通&am #8226;前言》)2000年8月,在两位大学时代的好友的鼓励和敦促下,我开始了《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一文的写作。经过五次以上的修改,于是年10月定稿。此文曾在朋友和学生间广泛传阅。2002年冬至2003年夏,我又撰写了八组《问答》,作为对这篇文章具体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正待封笔,恰逢忘年交何足道老先生差人送来他的近作——幽默杂文《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捧读之际,莞尔者再。先生的写作风格与我不同,而其文中所论正好点出了我的一些意犹未尽之处。今蒙何先生俞允,将此文与我的两样稿子结集成书,而弁先生之文于卷首;书名就定为《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
这是一本很小的册子,我断断续续写了三年才定稿,因而对书中定然存在的诸多阙漏,我不便以“时间仓促”为说辞,实是因为水平有限所致。而今英语学习市场的蛋糕,人皆思得而切之,我于此时代大匠执斧,写这样一本吃力不讨好的小书,并非是忘记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和“不为天下先”的古训,而是如韩愈所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英语学习方法也好,人文教育也好,即便是小文章也须要大手笔来做。我这本小书倘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诚恳地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们,能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面向大众的传统人文教育,更多地关心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以及社会上自学英语者的状况。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惑乱人心的流行英语学习法,专家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师长、朋友和大学同窗的热情指导和关注,同事于立瓯先生审阅了部分章节,并就文字的通俗性和幽默语言的运用提出了宝贵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深挚的谢意。
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
今天讲的题目是“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大家知道,道家的大宗师老子与孔子一样,被后世尊为“圣人”,供奉在庙观里享受香火。道家与儒家、佛家一起,并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家“综罗百代,博大精微”,其流被所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至深至巨。现代人对道家的智慧也仰慕不已。道家思想的代表著作《道德经》(即《老子》),在近代以来信奉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欧美国家,已出版了一百多种译本。现代人对道家思想的应用颇多发挥,已有如“道家与现代物理学”、“道家与环境保护”、“道家与生物全息论”、“道家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阐述,甚至有人用之于股市操作也屡获成功。今天我也凑凑热闹,以老子的思想为主干,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讲一讲道家智慧对英语学习的指引,请大家洗耳恭听。
主要讲“无为”和“专一”两个方面。“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贯穿着《道德经》全书。“无为”,是不是什么事也不干呢?当然不是,否则人活着做什么。其实,老子在书中处处教人做事。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艺术家,各个时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向老子学到了做事的本领。老子的“无为”其实是大有作为、大有成功,他这个“无为”的“为”是谁也比不上的大为。比如《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似乎无所作为,却生养了万物;地球上欣欣向荣的生命现象,似乎并没有任何力量专门为它们运筹、布置,可是它们亘古以来就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再比如我们的身体,结构何其复杂、精密,我们主观上并没有去操什么心,其生理机能却能有条不紊地工作,使我们保持健康。这些都是“无为”。只有这种“无为”才能无所不为。《道德经》一书将“无为”的命旨阐述得相当透彻。如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六十六章:“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以上引文的涵义,大家一时不太明白可以找注解来看。从这些引文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是顺应天理而为,不刻意而为,随其自然而为,不当为不必为时不妄为,这样往往能达到最佳效果。道家的另外一种重要著作《阴符经》开篇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也是此意。
“无为”用之于生活例子很多。比如有失眠经历的人知道,我们很着急,想尽了办法,数数,深呼吸,听音乐,结果却是越想睡着越睡不着。最终能入睡,多半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我要睡着”的意念的时候。练习静坐的人都有体验,一坐下来往往脑子里开运动会,妄念纷飞,越想静越静不下来。放松了,把“我要入静”的念头抛开,什么也不去管它,也许就渐渐进入状态了。
再比如医生告诫我们,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养病的时候应平心静气,顺其自然,把想尽快痊愈的心思放下来,不着急倒有可能好了。越着急往往越好不了病。
东非的肯尼亚出了不少优秀的长跑选手,开奥运会拿了金牌。肯尼亚,去过的一位朋友说“穷得一塌胡涂”,照理说先进的体育学校他们办不起。那他们的运动员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据说是在打猎时练出来的。野羊什么的跑得多快,腿脚功夫不好就撵不上,打不着猎物就没有饭吃。这些“乡下人”打猎是为了糊口,并没有想着练长跑参加奥运,却无意间成为田径高手。
再讲个笑话,前不久有个小姑娘到外地探望她姐姐,在小铺里买东西,店主零钱不够,顺手找她一张彩票。结果拿去兑奖,一下子中了500万。这位***的运气人人羡慕,但她绝不是指望兑大奖才让人家把彩票找给她的。这些都是“无为”的道理。无为,其为者大也矣!
大家都想学好英语,为什么中学学六年,大学学两年乃至四年,许多人怎么也学不好呢?症结之一在于他们太“有为”,急功近利,希求“速成”,没有以从容的心态和理智的头脑来学习。这样学习是短视的,违背了学习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全面的提高,同时这样学习也缺乏乐趣。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的时候报考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分数相当可观,但没有被录取,原因是英语差两分。工作以后他问我,我要接着再考一次,英语怎么才能搞好?他的情况我比较了解,大学几年英语学习多半功夫花在做题、应付考试上,记单词靠背生词表,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限,语感相当贫弱;考试客观题本就做不好,写作和翻译又都是玩不得巧要见真功夫的,难怪他一败涂地。我告诉他,把考研的心思先收一收,少做题,照我说的方法好好学上一年,尔后再考,应当没有大问题。他说不行,这一次一定要考,还剩下三个月复习时间,那我还是多做点题吧。果然“这一次”他又败一阵,还是缺在英语上。再下一年,旧习不改,模拟题做了几本书,还是没能考上。我见到不少象我这位朋友一样的英语学习者,为了考试而学习,想速成,搞得自己心力交瘁而没有多大成效。老师呢,也很苦!我认识一位很敬业的老师,曾把四级大纲里没有出现的词一个个地从精读教材的单词表里圈掉,仿佛记了“超纲词”要遭雷劈似的。照这样的搞法,当然也有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暂时的成功,但我以为,他们如能摈弃急功近利的思维定势,摈弃短期行为,以“无为”的心态,轻松活泼、如理如法地学习,相信在考试中并不至于失败,听、说、读、写、译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养出这样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生活中其价值并不见得比一张******为小。将来工作了陪老板出国谈判,他会不会光找几张卷子教你做。《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理在此。
大学生们误得很苦!我在大学教书,给大一的学生上第一次课,就有不少人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考四级?怎样才能最快地通过四级?我告诉他们,学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考试,应当带着乐趣、从容不迫地学习,学到一定阶段,什么考试都可以应付。我上大学念的是英语专业,那时候某些成绩好的同学并没有为考试争高分、为奖学金而学习的念头,但什么考试都不怵头。有人与我谈到英语学习,在我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苔丝》等经典影片的对白,是漂亮的外教***与我们交谈时的愉快场景。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会联想到几本倍感乏味的教科书,一张张模拟试卷,一道道ABCD的选择题。他们考试或许稍可对付,碰到实际应用则往往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问题非常严重!好多学生是稀里胡涂的,好象很“实际”,考什么学什么,什么有用学什么,其实什么叫有用呢?他有用未必你有用;干这行工作有用干那行工作未必有用;现在没有用的说不定将来有大用。大家看得到,大学里的所谓热门专业,这些年风水轮流转,有的专业新生入学时被视作热门,毕业时学生已分不出去了。往前推八九年,考研究生的被认为是傻子,现在呢,没有高学历人家愣不认你。当然这种趋势将来可能又有新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新潮学什么,什么时髦追什么,这样的人反倒可能被潮流、被时尚所抛弃。他们活得没有自我。在“实际”面前,心理素质、艺术修养、纯净的友谊等等,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这些正是我们人生必不可少的,快乐源于斯,幸福赖于斯。英语学习道理是一样的。“有用”与“无用”的界限不可能分得那么清。《道德经》第二章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事万物相互为用,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没有绝对的分界。大家眼光要放远大些。
考试本身用意良美。但而今与考试“挂钩”的东西太多,为了考试学生们争得头破血流,到头来学生自己吃亏,英语教学也被搞得一片混乱。《道德经》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现在许多人惯于追求表面的事绩和眼前利益,以耍小聪明为乐事。真功夫、真本领这样子学到手了,我输你一块钱。
大家都想又快又好地掌握英语。有的外语班招生广告说一个半月达到熟练,几周就能掌握,按这个速度,大学四年学二三十门外语没有问题,毕业都给派到联合国去上班,各国的同声传译一锅端。办班的哥们儿不过哄哄外行,迎合人们急利的心理,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说不定什么速成班就是某人我主讲。我的水平,“水”得很,英语自己都还不能说已经掌握,几周时间让学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梦。学员结业,课时费拿到,我就“撒油拉拉”了,再叫“上当”那是你活该。学习能不能速成呢?不能。学习是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有的人两个月可以背上万个单词,但他绝不可能训练出良好的语感,讲、写地道流畅的英语,而且多半的单词背了不久又会忘掉。《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说:“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累倒。第十五章又说:“孰能浊以静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动之以徐生?” 这里讲的是养生、练功的道理,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看打太极拳、练气功的,动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悠然自得。(以上兼采南怀瑾先生说。)急近事功者则往往手足无措,自乱阵脚。凡事依天理而行,不妄求速成,倒有可能真的速成。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学了八年英语一大半人过不了四级,倘若学得对路子,哪至于到这般田地?
急功近利的“苦学”既然不可取,我们就应当“乐学”,带着兴趣和乐趣学,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知道英语重要所以才去学,为了考试升学,应付就业的压力才去学,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不如好之者乐之者。那么怎样做到好之乐之呢?老师的个人魅力和课堂组织很重要,调整功利心态是另一方面,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有文章可做。著名学者L.G.Alexander曾经说过,英语教材所选课文应当是short, amusing and entertaining。 他的名著《新概念英语》,完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尤其第三册,60篇课文多是精悍的幽默故事,文笔诙谐,用词精当,真可谓是字字珠玑,美不胜收。早期发行的一套英式口音的录音带,念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很有味道。比较起来,我们现行教材课文一般篇幅比较长,趣味性较差,学生不容易产生兴趣。某些教材不少课文写得相当粗糙,文采、立意一无可取。有的文章生词一口气印几页,还没开始就把学生给吓住了。有几种教材课文的文体、题材涵盖领域太广,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难以引起所有学生全面的兴趣。我个人认为,对于初等、中等程度的学习者来说,奠基阶段不必让他们把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各类别的专业词汇都见识一通。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现象也就那么多,不同选材标准的课本都能将它们大半涵盖进去。所以各国使用的教材千差万别,可是都能考托福、GRE;国内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教材各有侧重,照样有统一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一上来就让学生学他们未必感兴趣的文章,积极性便难以调动。基本词汇掌握了,语感出来了,兴趣也有了,剩下的,比如文科学生要读懂科普文章,多认些单词,多找点材料“泛读”就够了。另外还有一类学生,为将来工作及早打算,一开始就捧着什么饭店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麻将英语不放手,没有必要,英语其实只有一个,将来多记点词汇就能应付种种专门用途的英语。
有的朋友问我,学到一定程度,不上英语课了,该用什么教材提高水平?未必用教材,找几篇好文章就可以,首先一点文章的内容你应该有兴趣。比如我喜欢地理,当初曾从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上复印一两篇长文,逢生词必查、必记,后来差不多全文都背得下来。如果是我不感兴趣的如法学、经济方面的文章,学着就不会这么大的劲头了。读这样的文章有乐趣,能找着“感觉”。首先收获的是阅读的愉悦、对信息的摄取,至于记单词什么的,则是在不经意间“妙手偶得之”。
语言是活生生的,切不要学死。除了用书面教材,可以多借助声像资料。后者更活泼,更贴近生活。我们看相声,马季赵炎、冯巩牛群,笑得前俯后仰,无形地台词就记住了。光看文字脚本印象没那么深。看京剧演出,听戏带子,受到大师们唱腔艺术的感染,戏文自然记得住。这时艺术享受是第一位的,记住台词、戏文是无意间的收获。我本人喜欢看卡通片,把《白雪公主》《绿野仙踪》看30遍,台词都能背诵,无形之中收获多多。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学,是一种轻松简淡的“无为”的心态。
再如,结识外国友人,交友、交流是第一位的,英语水平同时得到提高。
上边提到了记单词的问题。我不常“背”单词,好多词是听着磁带、收音机记下来的。较之书面文字,听力材料更有特点,更“好玩”,易于记忆。而且英语是表音体系的语言,知道发音一般可以把单词写下来,不会拼错、拼漏。有人会说英语单词有大约一半发音不规则,其实不规则中含有规则。如果“感觉”出来了自然会写。记单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在语境中记。我上中学时下过点功夫,过去一二十年,初中高中好多课文还能背上几段,不少单词出现在哪一课依然记忆犹新;某个单词的意思可能一时不大想得起来,但是它出现的那一课的大意记得,再加以联想,印象就出来了。大约是1989年左右,《读者文摘》杂志,现在叫《读者》,登过一篇讲记忆方法的文章,里边说如果要记一大串互不相干的词语,可以编个情节把它们串起来。我们的课文是有情节、有内容的,生词都串进去了,可是我发现不少同学更乐于直接按单词表去背,支离破碎,很容易忘掉,记住了也未必会用。
“无为”还有一层意思是按照天理而为,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而为。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主要是用来交流的,而我们很多人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会说,甚至课文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们的汉语程度当然比英语好,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学汉语是怎么学的呢?先听别人说,然后跟着摹仿,然后会说话。上了小学才学着认字、阅读。我们学英语也应当是听说领先,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同时进行,不要把心思老放在考试、打勾打叉上。现在大家都在谈素质教育,指责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病根出在哪里?有人说是科举制度的遗毒,什么呆帐都记到祖宗头上,罪过啊。造成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功利。到处是钩子,什么都要挂钩。初一的学生没学到两百个单词就开始圈A、B、C、D的选择题,这是对思维的严重扭曲。我打过一个比方,大家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学说话,你爸爸教你家属的称谓,他是不是给你列一道选择题:儿子,你应该这样称呼我:A.爷爷;B.奶奶;C.干妈;D.爸爸。正确***是D。大家不要笑,从老师到学生,多少人在重复这样的笑话。
学语言好比学艺术,必须有大量简单重复性的枯燥练习才能训练出语感,提高技能。初学入门的时候,发音一关一定要过好,反复不断地练习,对口型,摹仿语调,精益求精。一个词念不准就念一千遍。《中庸》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道理在此。日久天长,必有收获。那些摹仿能力较差、本土口音浓重的同学,起码印象里的发音不能错,要多听、多念。我有一个朋友,学英语20多年,单词量很大——背GRE背出来的,但听力一直很头疼。一次他向我讨教提高听力的方法,我发现他很多基本的音符都念错了,读单词我听着以为是非洲话,important念成impotent,听力磁带上外国人标准的口音与他印象中的发音不一样,他怎么能听得懂呢?发音是基本功,绝对不可以忽视。因此我建议大学里的老师们,给大一新生上课时,最好能集中纠正发音。
“无为”的道家的哲学观,是总体把握的,不主张将整体切割成互不相干的条条块块。英语本来是一个整体,听、说、读、写、译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体的,听熟了读多了自然会说、会写。但现在大学里的英语教材、教学,却人为地分得七零八落。比如大学英语这一块,教材除了精读、听力,还有泛读、快速阅读、语法练习手册。学生穷于应付,如果精力不够后面三种只好敷衍了事。英语专业呢,老师们这个教精读,那个教翻译,还有的教写作、听力、口译……互不相干,互不统摄,各人守着自己一小片教学,可能很少有人告诉学生英语整体上该怎么学。即使有老师讲了,也常是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学英语应有整体观!好比分工裁一件衣服,没有总体设计就分头开工,完工后尺寸不配套,也许还少一只袖子、多一只扣子,这样的衣服怎么穿!我以为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可以一起提高,甚至可以用一套教材。说到这里,有些英语专业的同学要问,我的意思是不是要把现有各门课程都推倒重新整合呢?非也。我是说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完全可以在一门课上将几种语言能力同步提高。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当然存在差别,听力材料和精读文章的用语和选材往往也各有特点和侧重,但它们也不是绝对对立的。精读书应配有好的朗读磁带让学生多听。《新概念英语》是阅读教材,某些教师也用来上听力课,而其第一册完全可以看作是口语教材。二、三册的课文语言通俗平易,且各篇风格大体一致,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良好范例。很多同学说他们的老师上听力课往往跑得很快,磁带放两遍、三遍,学生能够能做完练习,再也不去管它。我上听力课宁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要挑选几段作重点训练,让学生听懂关键细节,甚至做发音练习。我想要他们全面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是有亲身体验的。我们大学里用的听力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我个人认为这套书非常出色。尤其录音带的对话,念得很有特点,很有个性,生动形象,听熟了容易记诵。当初有的同学可以把好几盘磁带“背下来”。这种背不是简单地背文字材料,而是象学唱歌、唱戏一样,把发音、语调乃至主人公的情绪都摹仿得惟妙惟肖。某位同学颇具语言天才,他连磁带里的狗叫马叫什么的都不放过,每天夜里都要在宿舍楼里嗷嗷叫上几声。——久而久之,英语学得出了“感觉”,脱口而出的不再是 Chinese English,写的文章笔下洋味也渐渐浓厚。听多了自然会写句子!不会再有My English is not well, use red ball to i tead blue ball 这样的妙笔。我们学完了“Step by Step”,不光听力得到提高,口语、写作的水平及单词量都有飞跃式的进步,而且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学、社会、日常生活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何必一定等到上英美概况等专业课再学这些呢?我们在一门课程上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各种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口语的训练,这几年比较重视。新近出版的某些教材,增加了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少大学里有英语角、英语桥之类的专门练口语的场所,参与者甚众。我觉得在听得少、读得少的时候,不必太强调开口的“大胆”。脑子里的外语句子不多,表达能力必然有限,弄不好出口成错。因此我以为训练口语开始主要精力应放在练习发音及摹仿念诵方面,要有听和读的大量输入,既而有成,再多与人交流不迟。
道家讲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返本归真,还事物以本来面目。这也是“无为”的要义之一。可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许多人对于语法、语言学理论等后天的东西强调得很厉害,本来简单的问题搞得那么复杂。我发现有些有价值的教材,有见地的学习法,竟被教授学者们群起而攻之,质问人家你们靠什么语言学理论作为指导?这是何必!初级中级水平的学生,本不必讲太多的理论。从语言发展的历程看,是先出现了语言,然后创造出语言的书面记录——文字,尔后才有语法和语言学的理论。对于学生而言,又不做语法学家、语言学家,教他们把语言本身学好用好就成了,管人家走什么路子。萧乾先生是英语大家了,他没正式上过大学,当年他学英语所依赖的不过是一本《圣经》。那时他是个穷光蛋,语法书、理论书他要买谅他也买不起。大家在电影里看过武术打擂,谁功夫厉害算谁赢,管人家是哪门哪派,用什么理论指导学成的呢?总不至于让他们一人交一篇学术论文定高低吧。
现在从初中开始,老师就长篇累牍地灌输语法,初中、高中、大学,常常是一个句子念到一半,老师就在黑板上抄某些单词的用法和相应的例句,什么词搭配什么词,非常乏味。学生脑袋里装的不是活生生的语言、传情载道的文章,而是零零碎碎的条条框框。我们上大学时相当轻松地通过了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而我们的老师从来不给我们讲语法,——当然中学学过,课堂上重视的是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的实际应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方面,它本身并不是科学。语法、用法有规则可讲,但这些规则是人定的,并不一定有什么科学依据,也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在学一门语言时不必掺入太多的理性思维,有时就是个感觉问题。“道法自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找“感觉”,艺术创造找感觉,学英语也得把“感觉”练出来。岳飞论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英语道理是一样的。
我国在历史上是没有语法这一说的。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始于十九世纪末马建忠先生发表他的《马氏文通》。古人并非不会造句、写文章,相反文章写得比现代人漂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学文章首先就要背诵大量经典篇章。背熟了背多了,化前人之句入自己之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如神助。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一切出于自然。我个人很多语法条条框框还没有学生熟,但我耳濡目染,脑子里装了不少文章,文句是现成的,动笔写作一般不会犯什么语法错误。我做语法选择题的时候,通常不加进多少理性的思索,闭着眼睛圈。比如四级等考试的语法选择,弄来弄去也就那么多语言点。我记得类似用法的句子,凭感觉一圈,剩下三个选项不去理会,很少出错。现在出的模拟题、全真题评析之类的书汗牛充栋,一个语法选择题,选中了一个正确***C. take after, 还要告诉学生A. take out, B.take in, D.take away各个是什么意思——汉语意思,其实A、B、D三项与上边的句子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没见过用A、B、D的的类似文句,可以不管它。在现在的这种应试型思维的误导下,学生背了一个正确***C,还要记住另外三个不相干的A、B、D,支离破碎,枯燥乏味,要几个意思记岔了可就麻烦了。语言源出于生活,本来应该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按数学公式照套,不一定有铁板钉钉的“标准***”。要知道我们标准化试题的“标准***”,时而出题者都未必拿得准。这种考试很害人。我们作为老师,阅卷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真巴不得多出点选择题,都让机器去改,评卷费送给它老人家都干。作文也换成选择题,每一道题下边搞四个句子供学生选择,再一凑,还不是一篇文章,那样改起来多方便!不过真要是这样,学生们毕业了一工作就要“下课”,啥也不会!人不是机器,活生生的语言变得如此死板机械,究竟是谁的罪过!
有同学说,凭我的这种答题方法不能保证全对。为什么一定要拿满分呢?我可没这个野心。我不愿意为了分数牺牲健康的思维。我不反对考前做一点模拟题,这很有必要,但不能整个英语学习都围着这个转。
最后再谈谈“无为”对英语教师的指导性意义。教师要为学生指示学习方向,传授学习方法,组织学习材料,调节课堂气氛,但并不必要替学生包办一切。《道德经》第六十章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煎小鱼的时候不能过分地搅动,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令之不过不及。如果对每条鱼的具体烹制状况都很关注,拿着锅铲这里扒一下那里翻一翻,弄不好把一条条鱼搅得身首异处,炸小鱼煮成了一锅羹。我有一个感觉,我们的老师给予学生整体指导的少,关注细节的多,英语课堂上生词、短语的用法一抄就是一大黑板。学生不善于自学,不查词典,都与老师的这样的做法相关。《阴符经》中说:“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老师包办多了是害他们,学生会因此养成许多坏习惯。将来不上英语课了,再依赖谁给他们查单词抄例句呢?自己查去!建议把精读课文后边的生词表都撤掉。给了生词的汉语意思,学生们有了一知半解,再也懒得去查词典了。都是聪明人!我想老师们都深有体会,有时真是吃力不讨好。教学不是我这里谈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好好读一读《论语》和《礼记&am #8226;学记》,关于教学里边有许多警语值得记取。老师不要当保姆,老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学生们要自己去探究,自己找***。学生在课上不要苛求老师讲了多少“知识”。老师是为你们指路带你们训练的。我说了,学英语要当艺术学,你们学弹琴就要多练琴,老师带着练,你们会让老师光在黑板上抄知识点吗?学生要少灌输,多点化,《论语》中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人叫启发式、激励式教学,这道理千古不易啊!
下边一个大问题讲“专一”。《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说:“知(智)者不博,博者不知(智)。”第二十二章又说:“少则得,多则惑。”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未必在外在的知识上很渊博,他们许多是术业有专攻,一门深入,执本驭末,执简驭繁,举纲张目,不奔驰于外去追求粗浅的外在之学,但他们体道甚深,明达万物之性,宇宙玄理。如果“荒兮其未央”(第二十章),不能把握一个中心,妄追万汇之繁,必然迷于歧途,如堕烟海。(采任法融道长说。)
《阴符经》里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耳朵听不见的人,眼睛成了他所依赖的主要感官,专一锻炼视力,长此以往,他的视力就比一般人敏锐。同样的道理,眼睛看不见的人听觉往往就胜出常人。大家或许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书中有位大侠,“江南七怪”之首的柯镇恶,绰号“飞天蝙蝠”。他的眼睛早年被“黑风双煞”陈玄风、梅超风夫妇打瞎,后来他的听力就练得非常惊人,暗器从什么方向过来他都能分辨得出。梅超风在蒙古大漠反过来又被柯镇恶用毒菱坏了眼睛,但她的听觉练得敏锐异常,双目虽盲,依然不失为武林中一大高手。
心无外骛,专精凝注,就能达到至善之境。《庄子&am #8226;知北游》中记载了一位制钩子的工匠,年高八十,打制的钩带精巧无比。他对别人谈自己的经验说:“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心思专在制钩上六十年,难怪他的手艺成为一绝。
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在其书学理论的传世之作《书谱》中说:“极虑专精,无间临池。”这个论断历来被奉为学书法的不二法门。宋代有一位僧人,居所偏僻,只得到唐代欧阳询几十个字的一块断碑作为范本,他数十年临写不辍,终成欧体大家。这位僧人因其“专精”而取得成功。他只有几十个字作范本,但习之既久,欧字的“感觉”出来了,再写成千上万别的欧体字皆能传神。中国历代书法家人才辈出,但大体可分为学王(羲之)、学颜 (真卿)两派。学颜的如杨凝式、蔡襄、苏轼、钱沣、何绍基,无不是在颜字上用心多年乃至耗费大半生心血,尔后方自成一格,开宗立派。
在治学上古人一向强调专一。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其好友吴嘉宾曾对他说过,用功就象挖井,与其浅挖许多而不见水,倒不如专挖一口深井而力求及水。曾国藩十分赞赏吴的这一见解,后来他写信告诉他的几位弟弟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强调,读经要专守一经,读史则专熟一史,诸子百家,但当读一人专集,不应当东翻西阅,一集没有读完,决不换读他集。
稍晚于曾国藩的大学者、诗人王闿运也曾经这样告诫年轻学子:“夫学贵有本末,古尚专经。初事寻摭,徒惊浩博,是以务研一经,以穷其奥。……但求一经,群经自贯,旁通曲证,温故知新,恃源而往,靡不济矣。”(《湘绮楼日记》,同治十年五月廿六日)
当代佛教净土宗大德净空法师,教导弟子修学一定要专一,要“一门深入”。他要求弟子找一部自己喜欢的经,念上五年,可以找很多注解来读,但一定要以本经为中心。在这部经上倘能得定、开慧,领会相当深入,再读别的经典,可能一看就通达了。古人所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道理在此。而那些开始就广览群书、见异思迁的人,好象很博学,到后来往往处处不通。净空法师本人当年参学的时候,就大大受益于“一门深入”。他早年在台湾追随李炳南大居士学佛,李老居士不仅要求他专守一经,而且规定必须跟着他专一修学五年,别人讲经不许听,看书没有自由,以前所学统统不承认,这多苛刻!一开始净空法师并不服气,但五年期满,他自感收获甚大,主动要求又再加了五年。这时他听老师讲八十卷本《华严经》,听完第一卷,往下七十九卷,乃至《法华经》《阿含经》、禅宗集等,虽没有学过也能明了。法师说,这十年的专修奠定了他一生学佛的根基。
我们学英语,如果很专心地学一本好教材,搞个烂熟,哪怕只有十课,就可以学到许多的基本句法和语法,尤其可以把对英语的“感觉”培养出来。这也就是学英语的得定、开慧。净空法师建议为加深理解可以多看名家注解,推之于学英语课文,就是要多查词典,听、说、读、译一块上,把课文全面地消化下去。一本好教材,一篇好课文可以挖掘的东西是非常多的。这样学一本书,比囫囵吞枣地学五本十本书收效大得多。
对于普通的初、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泛读、课外阅读等当然要兼顾,但绝对应以精读、听力为主。心思完全专到一部好教材上,一篇课文没有搞通、搞透,没有到滚瓜烂熟的地步,绝不开始学下一篇,单词、句法、篇章、诵读,乃至课后练习,都要精而又精,熟而又熟。建议每人起码要有一本中型词典,碰到不懂的单词就查,有时某些单词、短语用法似已明了,但一查词典发现原来用在这里是另外一个意思。细节非常重要!《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同学们不要过分依赖教辅书籍。手里有了参考书便懒得去查词典,这不行的。即使参考书上有解释、有例句,最好还是自己查,养成用词典的好习惯。而且自己查得来的信息记忆无疑更深刻,价值也更有权威。买一本好词典足够了,要别的书干嘛!如今市面上教辅书籍泛滥成灾,其中粗制滥造之作恐怕不在少数。许多教辅书是靠不住的。比如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我见过的辅导书有十几种,有的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千出。武汉有位王某人,卖书发了大财。他的书一篇课文的译文,其中“硬伤”竟有二十处上下。一定要常查词典,而且以坚持主要使用一种词典为佳。查的内容不要写在笔记本上,就写在书上,复习时可以随时对照。不必贪多,应以课文中的用法为主导。
建议大家时常做翻译练习。我在自学《新概念英语》的时候有个习惯,把课文译成汉语,过一阵子再把译文还原成英语。英译汉时一些自以为“懂了”的地方暴露出来,还原成英语则对英文写作的韵致、风格有更深的体会。这套教材课文用词并不艰涩,但传达的意义深而且广,且文采斐然,令人叹为观止。第二册学过到现在已十好几年,我还常拿出来把玩不已。语言看起来很简单,但我将译文“还原”时,马上可以感受到与原文的巨大差距。
我个人喜欢做翻译,它是一种艺术创造,很有乐趣。在较深层次的学习阶段,译几篇长文章试试,英译汉、汉译英都做,很长水平。
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深深受益于老师的“专一”,自己也养成了“专一”的习惯。大二时的听力老师是一位出名的严师。每周一次的听力课,他给我们录一段材料作家庭作业,要求逐字逐句听写下来,标点符号也不准错。一开始是VOA的Special English,半个小时。后来是BBC的电视新闻,十分钟,语速快得象打机关***,听写下来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碰到不熟悉的词要根据读音查词典拼写出来,人名、地名则须参考“China Daily”。这样训练了几个月,听力水平长进颇多,学了许多新单词,对时事也熟悉起来。我个人因为听得烂熟,BBC播新闻的风格也学了一手。
大三时的写作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少,但对作业十分重视。他信奉“文章不厌百回改”,一个题目写了再改,改了再写,写三四次方才罢休。他要求学生每两行之间空四行供他写批语之用。通常200个单词的一篇文章,他要批示改动五六十处之多。老师不精改我们哪知道问题在哪里!一年下来,我们写的篇数不多,但文字水平、逻辑思维都大有提高。当时许多同学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表示反感,甚至为他的批语“不公平”和他吵过,但毕业以后对他都很感激。
我们很多老师布置作文,学生篇数写那么多,哪有时间精改!所以划一个分数了事。这不好使的!讲作文专题课呢,常常是抽象地谈写作技巧、布局谋篇,要我看呢还不如找几篇具体的文章当堂解析。
那时我学习口语、发音也注意“一门深入”。英语发音有英式、美式、澳式等,有人问学哪一派为佳?依我说选一种对胃口的就可以了,一定要专进去,学成以后与所有操英语的人士交流都不成问题。有人强调要淡化口音的区别,我不同意,学习者应有具体的参照。不仅要专一学某一国的口音,而且最好就专一学某一个人的发音。当初我喜欢摇滚乐,BBC电台有个教学节目叫《英语流行歌词》,其中有相当规范的歌词朗诵。我把节目录下来反复揣摩,对一位叫Hugh的男子发音用功尤多,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学得有一点模样了。这个基础打下以后,我还学习了BBC新闻,新概念英语,以及VOA的美音,乃至非洲味的英语,这时上口就快多了。
前面提到净空法师让弟子五年专攻一经,学英语则有前辈发明了“一本书法”,比如上面提到的萧乾先生用的就是。我建议学到一定层次想继续提高的同学,找一本你喜欢且文字晓畅的英文书,不一定是“Jane Eyre”, “Hard Times”这些名著小说,什么内容都可以(不过不必太专业化,如科学著作),文学书象安徒生童话也成,反复念几遍,然后把单词从头到尾一个不漏地全部查完。找一种信得过的汉语译本,自己翻译一遍再对照译本找出差距。最后达到象评书演员说书的程度,一本书全部记下来了。花半年一年专在这本上,到时候你水平提升之迅速会让你喜不自胜的。
汉译英的大家手笔也可以精读的。比如我很喜欢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林语堂先生的译笔镂月裁云,曲尽其妙,我得到以后爱不释手。不过中国人作汉译英,到林先生那个境界的实在罕有。
学习要专一,学习方法也应当专一。当前我国社会上学英语的热潮空前高涨,“新”的学习法层出不穷,良莠杂陈。这些学习法多以速成为标榜,取名从狂从怪,也许不久什么哮喘英语、发颠英语、艾滋病英语、狗皮膏药英语都会隆重面世。有位仁兄,今隐其名,以“爱国演说家”自命,在国内外影响尤大。此公在大学里“讲学”号称不收门票,讲到半截就开始卖书,不肯掏腰包的清退出场。据此公说,他老人家上大学时练英语的那个corner而今要开发成学英语的革命圣地,以供后进瞻仰缅怀。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忙活了几千年才搞出四大发明,这位仁兄一人独占五大发明,如听说就是一切之类。听说当然重要,但听说绝不可能代替读写译。——流行的学习法中,不乏具真知灼见和操作价值的好方法,可以参考。杂志、报刊上常刊登一些谈学习法的文章,老师、同学们也每每有个人的心得。多比较、多考察再选定一种方法,以此为中心勤习不辍。见异思迁,这里掐一点那边掰一片,零零散散的皮毛,搞不好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六十三章又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对流行学习法要有鉴别力,那些牛吹得大,钱收得多,如何“速成”的多不可信。有定评的经典教材已出了不少,不要匆匆忙忙地把钞票大把大把汇给他们买他们的书,要上当的。完全可以用身边的教材以自己的力量学好。
大家注意,专与博在根本上并不矛盾。我们学英语到了较深层次就必须博。专业词汇、英美文化、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等都应涉猎。我们强调专一,并不是要一辈子钻一本教材。“专”完了以后必须博览广收。以上谈的几个专一的例子,大书法家比如宋代的米芾,学颜以后转益多师,学二王、欧、柳、褚及沈传师等历代名家,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米字”在书法史上奇崛脱俗,令人倾倒不已。曾国藩、王闿运便以博学多闻著称,而我国古时的读书人,通才比比皆是。李炳南老居士指导净空法师专修十年期满以后,不再对他加以限制。相反地勉励法师参学十方,多访明师。这些杰出人士都是“专”而后能“博”,其“博”是根植于“专”的。
关于道家思想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我这里就讲这么多。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现下流行的英语学习法如“逆向式英语”、“四轮学习法”、“双向式英语”等,其中倘有可取之处,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是不是与古人的智慧有暗合之处?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天下的“道”只有一个嘛!可以这样说吧,他们所讲的,包括我今天讲的,在古人、在道学和老子不过是一点皮毛。皮毛,就那么一丁点,已经是妙用无穷。《金刚经》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这里介绍的细节的操作,别人可以跟我不一样,但他们的学习法如果货真价实,必然逃不出这两大法则。某些学英语的门派的掌门人只告诉大家具体怎么操作法(比如买他们多少钱的书可以过四级过六级啦,一笑。),我今天则希望能让大家在知其然之外知其所以然,把握学习方法的根本要害所在。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光等别人送鱼给我们吃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会自己打鱼。我们的古人了不起!大家跟老子学,跟孔子学,他们是最有智慧、最保险的导师。老子、孔子与我们无怨无仇,更不会对我们口袋里的钞票起冤枉心思,他们不会骗人的。他们的书大家一边读一边悟,一定会比我有更多更深的体得和发挥。
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代的青年,除了学好专业和外语本身之外,绝对应该学习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典籍,在学习和生活中体悟之,领会之,运用之。并不虚空,离现实生活并不远!很有用的!东西方圣贤的智慧,随时随地都用得上。可是我悲观地看到,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年青一辈,对自己的老祖宗几乎一无所知,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非常欠缺。我们的课本里很少谈中国文化。英语教材许多倾向于选“时文”作课文,这些文章大多没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没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因此缺乏记诵、揣摩和深入钻研的价值。十年八年,三年五年,这些文章就会过时,甚或成为“垃圾文章”。连英语专业也没有开多少中西传统文化的课,又缺乏人引导学生自学,所以他们出来了就成为缺乏文化内蕴的传声筒、麦克风。我不反对读时文,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蔑视传统的名家名篇和文化经典。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必学四书五经和老子庄子等诸子的著作,不仅仅是学习汉语本身,更是学写作艺术、学历史、学思想、学文化。这些著作文字精炼,内涵无限深远,学熟了背会了一辈子受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便是靠读这些旧书、古书的读书人传承下来的。古汉语是我国文化的载体,英语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今的读书人不读书,视文化为异域,一味追求眼前实用,很可悲。现在可悲,日久天长,将来就很可怕了。
道家的指引曾使我在英语学习上有拨云见日的感受,十多年来收益良多。我也曾向不少朋友、学生介绍我的思路,但是从者寥寥。有的当时觉得有理,一旦要考什么“证”了,马上“速成”之心占据上风,按捺不住寂寞了,结果自然常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道德经》第七十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没别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太上老君九泉有知,肯定要为我们今天的English learners掬一捧辛酸泪了!当今的学习者,玩弄智巧者多,急近事功者多,难怪老子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叹了。
我所以有这么一点心得,完全是在学道学时不经意的收获,并非如某些学者,为了“填补空白”拿着放大镜搜刮出一片研究的“处女地”,剪刀加浆糊“开垦”一番,就成了学科开创者、大宗师,职称、名气、存款芝麻开花,节节高升。就有人对我说,老哥,你老的大作填补了国际空白,谁也没有琢磨过什么道家和学外语有啥子相干。咱们干吧,编一套书,发财去。听了他的,说不准什么XX老师一点通、老君英语马上就要投放市场了。我不搞。什么填补空白,不过是拾了古人一点牙慧,说出来大家笑一笑、乐一乐罢了。好教材多得很,照我的方法学习的同学尽可采用,我自己何必再画蛇添足。
今天讲了这么多,如果对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启发,能提请大家对古代圣贤和传统文化的一点注目,我就……心花怒放了。谢谢大家。
回复日期:2008-11-14 19:49:02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
在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的心目中,《新概念英语》可谓是一部“宝典”级的教材,如今在中国,学习《新概念英语》也已蔚然成风。那么这部“宝典”的与众不同之处到底体现在何处呢?《新概念英语》由英国著名的语言教育专家L.G.Alexander 先生编写,历经半个多世纪而经久不衰,因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素质。我就从这么几个方面帮大家分析一下学习《新概念英语》的好处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听力。
大家完全可以把《新概念英语》当成是一套很好的听力教材。《新概念英语》的配套磁带有英音的和美音的两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购买。通过《新概念英语》练习英语听力的方法可以参考下列步骤:
第一步:不要看书,将整篇课文听写下来。如果有的词听不出来,猜测该词应该是什么,实在听不出来就不勉强。随着听写的增多,听力会逐渐增强。在听的过程中,也可加深对英语发音的认识。而且实践证明,如果能达到一听就懂的程度,你的脑子里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现象就会消失,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第二步:把听写下来的文章与原文比对,查找错误,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后今后如何避免。
第三步:跟着磁带反复跟读课文。注意各单词的读音以及语调等问题,语音语调尽量模仿磁带,力求接近磁带上的。
第二部分,词汇。
新概念教材课文里所学习的单词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对于意思不太明白的,最好用英英词典或者双解词典查阅并掌握其含义。
第三部分,语法和阅读。
建议大家进行课后的习题练习和同步测试,巩固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尤其是,新概念每课都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语法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每课的这一个语法掌握。如果个别同学感觉自己的语法和阅读水平较差的,最好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语法教材和英语分级阅读读物来进行课外学习,以提高英语实力。
第四部分,写作。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学习新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实这也是有法可循的。你可以在接触一篇新的课文前,先不要看它的英文,而是根据它的中文翻译自己写再翻译成英语,然后再和原文对照,这样一经对比,就可以找到自己写作的弱点和问题,及时修正,日久积累,从而获得提高。特别是第三册和第四册里面的一些美文,就为大家提供了相当好的写作方法和经典范文。
第五部分,背诵。
在学习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记忆区域,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经典的句型、语法、词汇,通过背诵课文,都可以十分有效地长驻背诵者心中,这样一来,同学们的阅读、语法和写作,能够同时得到提高。
回复日期:2008-11-14 19:50:49
附录三
百炼成钢的《英语听力入门》(节选)
胡海龙
《英语听力入门》20年来累计发行数百万套,受到了极广泛的好评,百炼成钢,其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套教材的众多优点,有口皆碑,这里我想再提三点。
一是选取材文思兼优。以文学作品为例,覆盖了童话、寓言、小说、戏剧、演说等各种体裁,有简写本,改写本,也有直接选用原文的。如Martin Luther King的“ I Have A Dream”,完全可以用作精读课文。“Cinderella”、“The Cop and the Anthem ”等可以作为学生演出的剧本。一些短小的小品文,也是妙手剪裁,可圈可点。如128课的“My Pet Hate”通篇不过约400个单词,却写得一波三折,逸趣横生,从填表格这一不起眼的生活侧面,用英国式的幽默对人们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尴尬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侃。其余如95课“Remarks on Modern Education”,127课的“The I tinct for Keeping Usele Objects”,125课的采访对话“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论点皆发人深省。
二是难度呈平缓坡度递进。这套教材的内容是按不同话题编排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选材的品质(包括文字稿的文笔、立意以及录音质量),录音语速的快慢、所用材料的语言难度以及所设练习的难度大体也是“step by step”,循序渐进的。考虑到编者选用了不少原声材料,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外研社《新编大学英语》的精读、泛读课文,其编排也是以不同话题为中心的,但不少篇什写得相当粗糙,语言难度也缺乏坡度递进。由于涉及录音材料听的难度问题,编写听力教材要作循序渐进式的安排难度很大,比编写精读教材要难得多,但是《英语听力入门》的编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四册书每一册都是40课,都是八盘磁带,每一盘磁带长度都是刚刚一小时,显示了编者独运的匠心和超凡的功力。
三是售价便宜。以第四册为例,1997年3月版学生用书,138个页码,仅售3.10元;1996年9月版教师用书,296个页码,仅售6.50元,大约相当于当时平均书价的一半。学生用书的字号完全可以再大一些,20年来一直用小号字印刷,减轻了广大读者的购书负担。
用了20年,会不会过时呢?第二册、第三册的VOA、BBC、ABC的新闻稿是旧了一些,warming-up excercises里边的许多数据是80年代初或70年代末的。但我想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训练听力嘛,就算听的不是新闻是历史。新、旧也是相对的,《英语听力入门2000》才出来的时候新闻稿是新的,到今年就算旧的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自己录制最近几天VOA、BBC 的新闻给学生练习,据我所知很多英语专业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英语听力入门》录音材料是20年前的,20年相对于口语的演变来说只是一个短时期,当年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与今天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没听说儿子听不懂老子讲话的。
如果你发现有近几年出版的听力教材,水平不亚于甚至超过《英语听力入门》,材料比较新,并且比较适合你自学或教学的特点,那当然选新书好。我真心希望优秀的听力教材能百花齐放、各展所长,事实却多少让我失望。以我有限的见闻,有几种原版引进的教材还不错吧。《英语听力入门2000》的品质远远逊于老版,恐怕完全不可能代替老版。我推荐《英语听力入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套书发行量极大,书和磁带很容易买到。
《英语听力入门》与听说读写译同步提高
问:你说听、说、读、写、译可以在一种教材上同时提高,我想买一套《英语听力入门》或其他出色的听力教材逐课逐篇地精听、精读。
答:完全没有必要。听力教材的编排特点与精读教材毕竟存在相当的差别,你在《英语听力入门》中适当挑选一些内容分别作练习口语和精读的材料就行了。Dialogue作会话练习比较合适,里边的某些俚语、俗话和冷僻的说法则根本没有必要掌握。某些pa age语言难度过低,也不适于用作精读课文。
近两年我给非英语专业学生上听力课就用《英语听力入门》。我尝试过带领学生跟读摹仿每课PartⅡ或PartⅢ的dialogue,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录音的口音很杂,参与录音者男女老少一应俱全,各人说话的语调、情绪也不相同。如果想学美国英语发音,这套书第二册、第三册有20课是VOA特别英语节目,朗读的口音比较单一,作为摹仿材料倒比较合适。《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高教社新出的引进版听说教材《新体验英语》就不存在口音庞杂的问题,不过前者的会话语言相当简单,摹仿发音可以,练习会话对大学水平的学习者就不大合适了。
《英语听力入门》四册书共32盘磁带,使用时可以精听泛听相结合,这与精读泛读须有机结合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有学生订阅了全年的 “China Daily”,根本读不完。何必一定要读完呢,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吧。做泛听练习,BBC、VOA的广播是极好的材料,也可以看英语电视和电影,并多与英美人士作口头交流。
用step by step 的朋友请注意
用step by step 的朋友请注意,一定找1983年第一版的老版本,step by step 2000编写水平差了很多。老版到处可以买到,四册书每册配八盘磁带,张民伦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册至今已印行400多万册。
能上能下的 paper ----《英语听力入门》选文评析
胡海龙
Remarks on Modern Education(95课)
Education has acquired a kind of ob value in modern times. We are no longer content to be honest craftsmen, skilled at our work through years of patient practice. Nowadays if we want to get a decent job, we have to have a piece of paper. If we want to get promotion in even a humblest job, we have to obtain a certificate or a diploma first. We may know that we will be better at the job than the man with the paper qualificatio , but our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skills are regarded a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Joh on would’ve been a manager by now if he’d taken the trouble to get a degree,” his colleagues say, “He’s clever man, he could’ve done anything if he’d had a proper education.” I wonder if, as time goes on, we should discover that many people whos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bility would have been enormously useful to their employers have been rejected on the ground that they are i ufficiently qualified. Would it not be better to allow people to become expert in a way most suited to them rather than oblige them to follow a set course of i truction, which may offer no o ortunity for them to develop skills in which they would’ve become expert if left to themselves.
作者附记:十几年前中国流行一句俗语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往往一家子窝在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屋里苟延残喘。十年前大学毕业生很少人肯考研究生或到各级学校任教,上海、北京两地的某些高中应届生为了早点大学毕业早点赚钱,宁愿上本地的专科院校而不肯到外地念名牌大学。那时的国人无论如何也难料到在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对学历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历会如此痴迷,甚至社会上已到了唯***是举的地步。这几年教育大发展,教育的 ob value 也一步步呈现出来。本文作者讲的是当初西方国家的情况,他却又似有未卜先知的神通,在至少20多年前便将今日中国教育的腹心之疾照见无遗。今天我所在城市的晚报上,就有本科生就业形势逼人而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缺乏的报道。此文说,应该允许人们become expert in a way most suited to them,这种看法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与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阴符经》所谓的“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其精神都是息息相通的。文中说现在的教育是为了a piece of paper ,中国先人发明了纸,如今电脑十分普及,实行无纸办公,paper遂有了其他的众多妙用。Paper能上能下,大人揩鼻涕用餐巾纸,婴儿睡觉时垫纸尿裤。教师、学生真心实意读书治学的不多,却为***、论文这两种paper拼个昏天惨地。十多年前我学这一课时尚是青春年少,对教育问题懵里懵懂,如今再听、再读“Remarks on Modern Education” ,不禁怃然若失。
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 赏析
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英语听力入门》125课
Mr.Brooks: I co ider friendship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whatever your status, married or single. I see too many lonely people around. A lot of us get so involved with material values, family problems,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etc., that we forget the real meaning of friendship.
Reporter: Which is what, according to you?
Mr.Brooks: They say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which is partly true, but a real friend should also be able to share your ha y moments—without feeling jealous. A good friendship is one where you accept and forgive faults, understand moods, and don’t feel hurt if a friend doe ’t feel like seeing you. Of course, honesty is an e ential part of any relatio hip. We should learn to accept our friends for what they are.
Reporter: As a married man, do you find your friendshi are only with other men?
Mr.Brooks: Of course not! Both my wife and I have men and women friends—thank goodne . Although family life is fulfilling, it i ’t enough! Both my wife and I get tremendous satisfaction from our friends, married and single, male and female—and we both have our separate friends too. We’d get bored with each other if we had the same friends!
Reporter: You must have a full life.
Mr.Brooks: We certainly do! And as I say, our friends give us a lot of pleasure. After all, friends should not be people with whom you kill time. Real friendship, in my opinion, is a ‘ iritrally developing’ experience.
作者附记:这一句话对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评价是partly true, 这个partly true 的结论可能颇出人意料,待读到下半句则使人不得不佩服Mr. Brooks 思维的严密和看问题的深度。由此我想到,许多俗语、名言、提法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超出了这个范围真理可能成为谬论。如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必然是但丁在具体情境中有感而发。我们处事固然不能优柔寡断,要有坚持自己主见的勇气,但我们也应当有虚心纳谏的度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绝不能一意孤行,拒谏于千里之外。再如有人讲“不惜一切手段”,说是马丁&am #8226;路德的原话,但路德的原话中还有个下半句,那就是“完成最高道德”,这是“不惜一切手段”的前提。又如美国某些人特别喜欢讲“自由”,这次伊拉克战争开战以前甚至有人把French fries改称 Freedom fries, 把French toast改称 Freedom toast。什么叫自由呢?讲自由不能悖逆情理,丢失人性,不能庸俗无聊,秽亵下作。有人愿意吸毒、裸奔、自损肢体,这是对自己侮辱和摧残。自由,有作为的自由,也自然有不作为的自由。那些未婚同居、搞***,自以为冲破了“封建枷锁”的人,对别人恪守传统道德、洁身自好就不必说三道四。自由是相对的,行使自由不能违法乱纪,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和利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自由必须受到限制。如果过分强调学生、子女的自由,老师、家长就无法履行教育的责任。
Mr. Brooks是西方人士,他的论点则似乎深得中国圣人的精髓。友情是人类一种最为珍贵的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中国古话也说“士穷乃见节义”,但在朋友危难时能铤身相助,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仁、义、礼、智、信是一体的,不能因为讲义气便替朋友两肋插刀,违背法理人情,侵害他人、社会或国家的利益。朋友能够“共苦”也应该能“同甘”。如历代许多帝王“可与同患,难以处安”,在建功立业之时常能与功臣大将亲如兄弟,休戚与共,至开国即位之后,对他们则往往采取“兔死狗烹”的政策。Mr. Brooks特别强调朋友share ha y moments时要 without feeling jealous,实在是一针见血。嫉妒心不仅仅是针对对手或敌人的,在好友甚至夫妻之间往往也广泛存在。如在夫妻之间,一方的容貌或才干、收入优于另一方,受到别人更多的赞誉,就可能导致另一方嫉妒心的滋生。曾国藩说:“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重,嫉妒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力相埒之人。”中国人性格含蕴内敛,心思深藏不露,嫉妒心往往十分强烈。
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Mr. Brooks则说“A good friendship is one where you accept and forgive faults, understand moods, and don’t feel hurt if a friend doe ’t like seeing you.”对这一点我的朋友王先生有特别深切的体会。王先生当年有一位情趣相投的女友,但分居两地不常见面。一次女友到王先生所在城市附近的某市出差,邀请王先生速往相见。当时王先生遇到重大挫折,情绪低落,羞于见人,谢绝了会面的邀请。这使女友十分懊恼,当即去信责问,不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并赌气迅速与别人建立了恋爱关系。不久他们再度相遇,真相大白,但错已铸成,悔之无及。如果当初他们二人能以诚相待,多些宽容和理解,误会必得涣然冰释,有情人将终成眷属。
Mr. Brooks最后提出:“…friends should not be people with whom you kill time. Real friendship, in my opinion, is a ‘ iritually developing’ experience.”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真正的朋友不是靠打牌吃饭维持友谊的,他们应该是进德修业的良好伴侣,为了共同的高尚追求而互相扶掖,无私奉献。酒肉朋友是靠眼前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旦朋友失意落魄,这些人可能“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擂”。正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所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回复日期:2008-11-14 19:52:03
英国最常用的118句口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olutely not. 绝对不是。
2. Are you coming with me? 你跟我一起去吗?
3. Are you sure? 你能肯定吗?
4. As soon as po ible. 尽快。
5. Believe me. 相信我。
6. Buy it . 买下来!
7. Call me tomorrow. 明天打***给我。
8. Can you eak slowly? 请您说得慢些好吗?
9. Come with me. 跟我来。
10. Congratulatio . 恭喜恭喜。
11. Do it right! 把它做对。
12. Do you mean it ? 你是当真的吗?
13. Do you see him often? 你经常见到他吗?
14. Do you see it? = Do you understand? 你明白了吗?
15. Do you want it? 你要吗?
16. Do you want something? 你想要些什么?
17. Don’t do it . 不要做。
18. Don’t exaggerate. 不要夸张。
19. Don’t tell me that. 不要告诉我。
20. Give me a hand . 帮我一下。
21. Go right ahead. 一直往前走。
22. Have a good trip. 祝旅途愉快。
23. Have a nice day. 祝你一天过得愉快。
24. Have you finished? 你做完了吗?
25. He doe ’t have time. 他没空。
26. He is on his way. 他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27. How are you doing? 你好吗?
28.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你要呆多久?
29. I am crazy about her. 我对她着迷了。
30. I am wasting my time . 我在浪费时间。
31. I can do it . 我能做。
32. I can’t believe it . 我简直不能相信。
33. I can’t wait . 我不能再等了。
34. I don’t have time . 我没时间了。
35. I don’t know anybody. 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36. I don’t like it . 我不喜欢。
37. I don’t think so . 我认为不是。
38. I feel much better. 我感觉好多了。
39. I found it . 我找到了。
40. I hope so . 我希望如此。
41. I knew it . 我早知道了。
42. I noticed that. 我注意到了。
43. I see. 我明白了。
44. I eak English well. 我英语说得很好。
45. I think so . 我认为是这样的。
46. I want to eak with him. 我想跟他说话。
47. I won. 我赢了。
48. I would lik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请给我一杯咖啡。
49. I’m hungry. 我饿死了。
50. I’m leaving. 我要走了。
51. I’m sorry. 对不起。
52. I’m used to it . 我习惯了。
53. I’ll mi you. 我会想念你的。
54. I’ll try. 我试试看。
55. I’m bored. 我很无聊。
56. I’m busy. 我很忙。
57. I’m having fun. 我玩得很开心。
58. I’m ready. 我准备好了。
59. I’ve got it . 我明白了。
60. I’ve had it . 我受够了。
61. It’s incredible! 真是难以置信!
62. Is it far? 很远吗?
63. It doe ’t matter. 没关系。
64. It smells good. 闻起来很香。
65. It’s about time . 是时候了。
66. It’s all right. 没关系。
67. It’s easy. 很容易。
68. It’s good. 很好。?
69. It’s near here. 离这很近。
70. It’s nothing. 没什么。
71. It’s time to go . 该走了。
72. It’s different. 那是不同的。
73. It’s fu y. 很滑稽。
74. It’s impo ible. 那是不可能的。
75. It’s not bad. 还行。
76. It’s not difficult. 不难.
77. It’s not worth it . 不值得。
78. It’s obvious. 很明显。
79. It’s the same thing. 还是一样的。
80. It’s your turn. 轮到你了。
81. Let me see . 让我想想。
82. Let me know . 告诉我。
83. Me too. 我也一样。
84. Not yet. 还没有。
85. Relax! 放松。
86. 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
87. She is my best friend .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88. She is so smart. 她真聪明。
89. Show me . 指给我看。
90. Tell me . 告诉我。
91. Thank you very much. 多谢。
92. That ha e .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93. That’s enough. 够了。
94. That’s interesting. 很有趣。
95. That’s right. 对了。
96. That’s true. 这是真的。
97.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here. 这里人很多。
98. They like each other. 他们互相倾慕。
99. Think about it . 考虑一下。
100. Too bad! 太糟糕啦!
101. Wait for me . 等等我。
102. What did you say? 你说什么?
103. What do you think? 你认为怎样?
104. What is he talking about? 他在说些什么?
105. What terrible weather! 多坏的天气。
106. What’s going on/ ha ening / the problem? 怎么啦?
107. 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天几号?
108. 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里?
109. Where is he? 他在哪里?
110. You are impatient. 你太*急了。
111. You look tired. 你看上去很累。
112. You surprise me. 你让我大吃一惊。
113. You’re crazy. 你疯了。
114. You’re welcome. 别客气。
115. You’re always right. 你总是对的。
116. You’re in a bad mood. 你的心情不好。
117. You’re lying. 你在撒谎。
118. You’re wrong. 你错了。
回复日期:2008-11-14 19:55:36
英语一百个绝佳句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I’m an office worker. 我是上班族。
2.I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我在政府机关做事。
3.I’m ha y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4.I like your se e of humor. 我喜欢你的幽默感。
5.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6.I’ll call you. 我会打***给你。
7.I feel like sleeping / taking a walk. 我想睡/散步。
8.I want something to eat. 我想吃点东西。
9.I need your help. 我需要你的帮助。
10.I would like to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我想和你谈一下。
11.I have a lot of problems. 我有很多问题。
12.I hope our dreams come true. 我希望我们的梦想成真。
13.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我期望见到你。 hearing from you
14.I’m su osed to go on a diet / get a raise. 我应该节食/涨工资。
15.I heard that you’re getting married. Congratulatio .听说你要结婚了,恭喜!
16.I see what your mean. 我了解你的意思。
17.I can’t do this. 我不能这么做。
18.Let me explain why I was late. 让我解释迟到的理由。
19.Let’s have a beer or something. 咱们喝点啤酒什么的。
20.Where is your office? 你们的办公室在哪?
21.What is your plan? 你的计划是什么?
22.When is the store closing? 这家店什么时候结束营业?
23.Are you sure you can come by at nine? 你肯定你九点能来吗?
24.Am I allowed to stay out past 10? 我可以十点过后再回家吗?
25.The meeting was scheduled for two hours, but it is not over yet.
会议原定了两个小时,不过现在还没有结束。
26.Tom’s birthday is this week. 汤姆的生日就在这个星期。
27.Would you care to see it / sit down for a while? 你要不要看/坐一会呢?
28.Can you cover for me on Friday / help me /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星期五能不能请你替我个班/你能帮我吗/你能告诉我到那里怎么走吗?
29.Could you do me a big favor? 能否请你帮我个忙?give me a hand
30.He is crazy about Crazy English. 他对疯狂英语很着迷。
31.Can you imagine how much he paid for that car?
你能想象他买那车花了多少钱吗?
32.Can you believe that I bought a TV for $25?
你能相信我花25美元买了一台电视机吗?
33.Did you know he was having an affair / cheating on his wife?
你知道他有外遇了吗?/欺骗他的妻子吗?
34.Did you hear about the new project? 你知道那个新项目吗?
35.Do you realize that all of these shirts are half off?
你知道这些衬衫都卖半价了吗?
36.Do you mind if I take tomorrow off? 你介意我明天请假吗?
37.I enjoy working with you very much. 我很喜欢和你一起工作。
38.Did you know that Stone ended up marrying his secretary?
你知道吗?斯通最终和他的秘书结婚了。
39.Let’s get together for lunch. 让我们一起吃顿午餐吧。
40.How did you do on your test?你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
41.Do you think you can come? 你认为你能来吗?
42.How was your weekend ? 你周末过得怎么样?
43.Here is my card. 这是我的名片。
44.He is used to eating out all the time. 他已经习惯在外面吃饭了。
45.I’m getting a new computer for birthday present. 我得到一台电脑作生日礼物。
46.Have you ever driven a BMW? 你有没有开过“宝马”?
47.How about if we go tomorrow i tead? 我们改成明天去怎么样?
48.How do you like Hong Kong? 你喜欢香港吗?
49.How do you want your steak? 你的牛排要几分熟?
50.How did the game turn out? 球赛结果如何?
51.How did Mary make all of her money? 玛丽所有的钱是怎么赚到的?
52.How was your date? 你的约会怎么样?
53.How are you doing with your new bo ? 你跟你的新上司处得如何?
54.How should I tell him the bad news? 我该如何告诉他这个坏消息?
55.How much money did you make?你赚了多少钱?
56.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go abroad? 出国要多少钱?
57.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get to your house? 到你家要多久?
58.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你在这里多久了?
59.How nice/pretty/cold/fu y/stupid/boring/interesting.
60.How about going out for di er? 出去吃晚餐如何?
61.I’m sorry that you didn’t get the job. 很遗憾,你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62.I’m afraid that it’s not going to work out. 我恐怕这事不会成的。
63.I gue I could come over. 我想我能来。
64.Is it OK to smoke in the office? 在办公室里抽烟可以吗?
65.It was kind of exciting. 有点剌激。
66.I know what you want.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
67.Is that why you don’t want to go home? 这就是你不想回家的原因吗?
68.I’m sure we can get you a great / good deal. 我很肯定我们可以帮你做成一笔好交易。
69.Would you help me with the report? 你愿意帮我写报告吗?
70.I didn’t know he was the richest person in the world.
我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71.I’ll have to ask my bo / wife first.我必须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