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i地图升级以前还能用自从升级以后有OVI同步以后 只能搜索出来

天津互联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13820847192 022-58196301
( Tue, 21 Jun 2011 14:36:34 +0800 )
Description:
Android系统在近两年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手机硬件也在不断疯狂前进。对于Android的设备来说,两年的时间显得更长,两年前我们只有极少数几款Android手机可选,摩托罗拉的Droid还没有发布,但是现在,双核手机已经遍地开花。
就像在进了糖果店的孩子一样,各种各样的3G/4G、QHD分辨率、双核处理器、1GB内存,甚至是3D裸眼显示等等,各种各样的Android手机会让我们挑花眼。
如果你手里面有一款还能用的Android手机,同时又想换一部新机的,还是劝你等待,等待Google推出第三款Nexus品牌手机。虽然近几个月内可能不会发布,但是还是劝你耐下心来等Google。
下面给出Nexus 3值得等待的六大原因。
1.NVIDIA Tegra 3四核处理器
这是一个已知的事实,NVIDIA讲下今年下半年在零售机型中推出其下一代的移动处理器Tegra 3。这款新的芯片将超越目前市场上所有的移动处理器产品,他们特进行了多次演示,让世人感到经验。
Tegra 3的特点包括:
- 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四核处理器
- 新的12核心NVIDIA GPU,支持3D立体显示
- 最高支持2560×1600像素画面输出
- 处理速度比Tegra 2快5倍以上
- 台积电40nm工艺
- 超低功耗GPU模式
- 1080p H.264高清视频解码
之前报道称,
Google已经与NVIDIA顺利勾搭上,成为紧密伙伴,共同为Android的下一个版本努力,这也意味着下一个版本的冰淇淋三明治系统将会首选Tegra 3,包括手机和平板。
2.Android冰淇淋三明治
正如今年Google I/O大会中的官方消息一样,代号Ice 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的下一代系统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从发布Android 2.0开始,Google在发布新版系统的时候,都会推出首选代表机型,希望这个版本也不会漏过。
Google表示冰淇淋三明治将会是Android有史以来最牛的版本,Google将会统一Android的不同分支,让一个系统跑遍所有设备,手机、平板和电视都将会整合在一起。
冰淇淋三明治将会把蜂窝系统中超酷的界面风格带到手机中来,这也是他们之前宣布闭源蜂窝版本的原因,届时冰淇淋三明治将会适合手机和平板机一起使用。
最重要的一点,后娘养的手机升级系统跟亲儿子们根本没法比。
Google还将会在Nexus 3中大力推广NFC技术。虽然Nexus S是第一款支持NFC的Android手机,但是目前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Google在NFC应用方面有一个大计划,你可以期待以后的每款Nexus手机都会支持NFC功能。
除了手机支持,读取NFC标签信息、设备间NFC通信都将会是手机上的重要功能。
4.这是Google亲生的
还是要说版本升级。
如果要我不得不选一个等待Nexus 3的理由,将会是:
Nexus永远先得到最新的Android版本。
看看这几年出的Android手机,各家厂商的版本升级支持无不滞后,想升个级还要看第三方开发团队的更新进度,去一个又一个ROM发布网站扒拉着是不是有新的BUG修复。
为什么Nexus One和Nexus S会在Android开发人员和黑客中那么流行?
没有一个硬件厂商因为版本升级慢而没被用户骂过,Google手机有着自己的优势,
除了版本升级块之外,没有额外的用户界面、没有花里胡哨没有用处的功能、没有锁定的引导程序、没有怪异的限制、没有多余的错误,只有100%纯粹的Android系统。
5.720p屏幕分辨率
上个月有消息称,LG正在Android设备上准备1280×720的分辨率显示支持。由于LG被传为下一代Nexus手机生产商,我们可以猜测下一个Google手机将拥有真正的720p显示能力。
如果这是一块4英寸显示屏,将会拥有367 i的像素密度,这将秒杀所有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包括iPhone 4。
此外,东芝上个月也宣布我们将会在今年下半年看到使用他们的4英寸720p显示屏的手机。无论是LG还是其他厂商来制作Nexus 3,720p肯定不会遭到用户拒绝。
6.Google设计
或许很多人还都相信着Google不会涉足硬件业务的表态,但是无论如何他们还是有着这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手机的设计,Nexus One和Nexus S两款手机都由Google参与硬件设计。
他们最近也增加了硬件设计的职位,在今年的I/O大会中,他们发发布了Android周边硬件平台项目,并推出了标准开发平台和相关API,所以无论是Nexus 3本身,还是对周边硬件的支持,以及Google新的@HOME智能客厅计划,Nexus 3都将会是一款全新意义上的手机。
你会等待Nexus 3吗?
1.你会等待Nexus 3吗?
必须要等,下一款手机就是它了
无视,我不用Android
不等,我等不及换手机了
2.如果愿意等待,哪个原因最重要?
NVIDIA Tegra 3四核处理器
Android冰淇淋三明治
这是Google亲生的
720p屏幕分辨率
Google设计 (本文来源:驱动之家MyDrivers )
( Mon, 13 Jun 2011 08:29:04 +0800 )
Description: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6月12消息,Google亚太区总裁丹尼尔·阿勒格里(Daniel Alegre)坚持认为,Google是一家“在地区相当重要的公司”,在亚洲不同的地区,口味和互联网功能都极具多样性,Google正努力满足这一需求。
  阿勒格里说:“我们不认为自己是一家硅谷公司,在日本,我们视自己为日本公司,在新加坡则是新加坡公司。”
  网络空间的重心正在转移,亚洲成为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尽管家用网络基础设施缺乏,但手机增长使得连接互联网世界更容易。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到2014年,手机将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手段。
  Google就是将赌注押在了移动上。Android操作系统在亚洲越来越流行。Frost and Sullivan公司信息和通信技术联合董事舒克拉(Shivanu Shukla)说:“我是一个Gmail用户,我现在习惯用Android读取它。粘性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用了10个Google的服务,我就很难转向其它公司的服务。”
  中国业务
  Google通过搜索引擎在中国提供应用和广告,它将目标放在出口企业上,这些企业想与世界其它部分连结。一些亚洲国家很热衷,尤其是中国。
  北京投资咨询机构DBA中国董事长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e)说:“Google从那些试图向海外打广告的中国企业获益。”
  根据DBA中国的预计,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达美国的两倍。
  在中国,Google将集中于服务,比如类似B2B的产品、移动产品和出口为基础的产品。克拉克说:“它们主要在寻找可持续的业务,且没有伦理冲突。”
  亚洲竞争者
  Google不只在中国面临挑。在越南、新西兰、印度,Google至高无上,当地没有成型的搜索。但在日本、韩国Google却没有占主导。
  在日本,雅虎日本占据大部分搜索市场。克拉克说:“雅虎很早就进入市场,且有软银做后盾,它是大型宽带提供商,也是移动提供商,它有优势。”
  在韩国,Google的表现更为糟糕。
  根据首尔咨询公司Metrix的数据显示,2011年3月,Google只占韩国搜索市场2%的份额,当时的搜索龙头是Naver,它由互联网内容提供商NHN控制。
  韩国的电信业呈现垂直整合特点,运营商也是内容和设备提供商。在日本和韩国,消费者更关注国内内容,因此对Google不利。
  克拉克说:“在结构和语言上都存在障碍,外国企业如果没有本地合作者很难渗透。”
  阿勒格里对此并不担心。他说:“在亚洲……我们的确有非常强的竞争对手。我们通过竞争而成长,它迫使我们变得更好,也迫使它们更好,最终互联网将是受益的。”
  这种自信是可以理解的。考虑到Google在全球搜索的地位,以及Android系统带来的新用户,Google将很好的挑战亚洲搜索企业。(Ark)
  附:中国互联网用户量
  2009年:3.84亿
  2010年:4.70亿
  2011年:5.50亿
  2012年:6.24亿
  2013年:7.00亿
  2014年:7.71亿
( Thu, 9 Jun 2011 09:30:02 +0800 )
Description:
 Reputation I titute进行的消费者调查结果表明,Google和苹果是全球声誉最好的企业,他们以79.99分和79.77分的成绩分别列在第一第二位,位于榜单前十的大多是科技和汽车行业里的领军者,只有玩具制造商乐高和娱乐业巨头迪斯尼是十大行业中的其它产业。不过这一表单并不能表达全球各个区域的状况,例如在北美乐高玩具并不如凯洛格有更好的信誉。以下是表单:
(责任编辑:Newshoo)
( Thu, 26 May 2011 16:48:27 +0800 )
Description:
5月25日消息,近些年
在拓展展示广告上面一直不遗余力。Google史上三大收购都和展示广告有关,先是06年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07年31亿美元收购了
巨头DoubleClick;2009年7.5亿美元收购AdMob.而
展示广告网络就是谷歌广告业务三大核心产品之一。
  Google帮助广告主在Google展示广告网络(Di lay Network)上发布展示广告。这个网络由超过20亿的网站组成,覆盖全球约80%的
用户。Google展示广告网络开始时只提供文本广告,现在它已经能够提供多种广告形式,包括富媒体、视频、图像和flash.利用Google展示广告网络,广告主可以使促销活动和优惠信息准确地覆盖目标受众,并且可以衡量广告是否达到效果。
  Google介绍,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基于三大方面:
  广泛覆盖。Google展示广告网络覆盖了96%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来源:艾瑞)和80%的全球互联网用户。对于广告商而言,这些数字意味着无论他们的受众是中国时尚类网站的用户还是一个澳大利亚
的博主,他们都可以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
  精确定位。Google展示广告网络提供多种选择使正确的广告可以呈现给正确的受众。根据网站内容或受众偏好以及其以往的浏览行为,广告主可以为受众量身定制广告。
  有效衡量。在Google“搜索”的历史上,Google始终非常重视效果衡量和分析。他们为广告主提供精准的衡量工具,以分析和优化其展示广告,而不是仅仅衡量点击率。例如,利用一种名为Campaign I ights的免费工具,广告主可以衡量展示广告能促进多少消费者增加其品牌搜索行为。
  再营销正在中国快速发展,使用再营销的广告主的数量在此前的6个月内增长了6倍。敦煌网作为谷歌展示广告的合作伙伴,再营销将敦煌网的客户流失率降低到5%以下。敦煌网分析,互联网用户进行
通常经历“ 知道-了解-比较-购买”4个阶段,敦煌网在进行展示网络和搜索广告营销时非常注重于顾客的购买流程相结合。他们发现通过展示广告网络处于购买流程前3阶段“知道-了解-比较”的顾客后,还是会有10%-15%的顾客流失,他们最终没有在敦煌网形成购买。 而使用再营销(Google Remarketing)以后,顾客流失率从之前的10%-15%降低到5%以下。Remarketing在初期投放时,由于人群累积较少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人群的滚动增长,目前,每月再营销订单可实现30%的增长。
  数据显示,Google全球展示广告业务收入已达25亿美元。Google中国前100个广告主中的97个在Google展示广告网络上投放广告;Google展示广告网络可以覆盖到96%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中国,Google展示广告网络每天拥有数十亿的浏览量。
做关键字广告,请选择Google天津地区正式授权代理商--天津互联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详情咨询:Google(谷歌)天津市正式授权代理商—天津互联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13820847192 022-58196301
MSN/Email:
授权网址查询:
公司网址:
( Fri, 6 May 2011 11:55:49 +0800 )
Description:
2011-04-09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7日公布最新全球经贸统计数据报告,中国的商品货物出口额2010年超越美国,高居世界首位。台湾的出口额名列世界第16,出口排名为亚洲四小龙最后一名,台湾进口额则是全球第17名。
外电报导,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商品货物前十大出口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南韩、意大利、比利时与英国。其中中国的出口量占全球10.4%、出口总额1兆5780亿美元,美国的出口量占全球8.4%、1兆2780亿美元,中国出口量领先美国差距达3000亿美元。并指出,虽然日本去年排名第4,但因日本遭遇地震和海啸灾难,评估今年出口量恐将衰退0.5%至1.6%。
世贸组织也说明各国商品货物进口量,美国以进口总额1兆9680亿元名列第1,占全球12.8%,大陆以1兆3950亿元居第2。其后依序为德国1兆670亿元、日本6930亿元、法国6060亿元、英国5580亿元、荷兰5170亿元、意大利4840亿元、香港4420亿元与南韩4250亿元。
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长拉米并表示,2010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贸易量比前一年成长14.5%,但是2011因北非与中东地区政治动荡,加上311日本强震影响,2011年的全球贸易成长率约为6.5%。拉米并提到:2011年全球贸易成长大幅反弹机会仍可能出现,各国并会持续努力避免2011年经济危机再度的发生。
( Fri, 6 May 2011 11:49:02 +0800 )
Description: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Harris Interactive近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企业声誉排行榜,这份排行榜显示Google成为今年全美最有声誉的公司,而去年这个殊荣属于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而去年Google的排名为第三。
  Harris Interactive互动声誉管理实务业务负责人Robert Fronk表示,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凭借出色的财务状况以及对员工福利的大方Google今年理所应当在这份榜单上名列第一,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回暖今年大多数的企业对于员工的薪资和奖金都有所提升,而企业在声誉方面的得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过有4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企业的声誉在下滑,但是依然有不少令人满意和兴奋的情况出现。
紧随Google之后在这份名单上排名第二的是强生公司,而排名第三的是3M公司,而去年的冠军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则滑落到第四名,苹果公司则在这份榜单上排名第五,苹果公司按照市值计算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苹果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上苹果公司可以说似乎席卷全球。
  Harris Interactive方面透露这次调查总共涉及了3万名受访者,调查时间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2月22日,在所有的17个行业当中科技公司的得分普遍较高在所有的行业当中为第一名,而75%的调查者认为科技公司的相比其它的公司要更为积极和能够开拓创新并乐于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
( Tue, 3 May 2011 09:39:55 +0800 )
Description:
】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周四面向NexusS发布更新,Android版GoogleTalk新增了视频和语音会话功能。 NexusS用户可最先使用到新功能,Google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逐步推广Android2.3.4更新。Google公司称,GoogleTalk视频和语音会话功能未来将进入其他Android2.3设备,新功能适用于支持
和WiFi无线网络的设备。 Google官方博客称:“你现在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通过Android
进行视频和语音会话,Android平板,Android
,或是开启Gmail邮箱和GoogleTalk的电脑都可以实现视频会话。” GoogleTalk用户可以在联系人列表中看到视频或语音会话按钮,点击按钮便可以进行连接。在进行视频会话的同时,用户还能在屏幕上方看到文字聊天内容。如果用户需要执行其他操作,视频会话将会暂停,但语音会话还会继续。 此前,Android用户可以选择一些第三方程序进行视频会话,例如Fring和Skype。但是,GoogleTalk视频会话功能是由Google开发。据悉,Fring近日还向iPhone和Android用户推出了首个手机视频群聊功能。 Fring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艾维.舍希特尔(AviShechter)表示:“正如2009年Fring首次将视频会话功能从PC引入手机一样,我们还首创了手机用户多人视频聊天功能。无论身处何地,这项视频会话革新都可以让Fring用户可以自由地聚集到一起。”
( Tue, 26 Apr 2011 09:40:34 +0800 )
Description:
 如果你问别人什么是力量。培根会说“知识就是力量”,Google会说“信息就是力量”,某人会说“隐私就是力量”。毋庸置疑,Google早已认识到信息(数据)的力量。相信其他公司,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其他类型公司,多多少少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了。否则,哪里会出现贩卖用户资料的案件?
  本文主要说
如何搜集互联网信息、不计其数的趋势信息和Google用户(包括你我)的信息。
  那Google到底知道多少你的信息呢?还有你的在线习惯呢?请你坐下来,登录你的Google账号,看看你正在使用的Google服务列表,你就知道你正把多少信息交给了Google。 登录Google账号后的“我的产品”
(注:此图中产品因人而异,只要你在登录Google账号时使用过某服务,则自动会添加到此列表中。)
  这些服务已经引起了很多隐私问题。09年末时,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曾说过:“如果你有些东西不想让别人知道,或许你本该就别做那事。”(这话听起来颇似有点“切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韵味。)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Google是怎么搜集从你那收集你的信息。
  Google信息收集渠道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可用,人人受益”。它也正在很好地兑现这个诺言。然而,Google正在收集的信息似乎比我们意识到的还要多。
  1. 搜索(网页、图片、新闻和博客等)- 众所周知,Google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几近70%(比如,美国本土占66%)。Google追踪所有的搜索,其现在的搜索方式也越加个性化,个性化势必将越来越细化。
  2. 搜索结果中的点击 - Google不仅能知道我们要找什么,它也知道我们点击了哪些搜索结果。(编者注:这个做SEO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可以从Google Analytics中知道。)
  3. 网页检索 - Google的网页爬虫Googlebot就是一只不知疲倦的***,一直不停地“品读”和收录数十亿的网页。
  4. 网站分析 - Google Analytics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站分析工具。因其免费并支持多种高级特性,全球大量网站正使用它。
  5. 广告服务 - Adwords和Adse e是Google财务成功的基石,但它们也给Google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网民点击了那些广告,广告主在竞争哪些关键字,哪些关键字最值钱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非常有用的。
  6. 电子邮件 - Gmail是全球三大电子邮件服务之一,面临着来自微软的Hotmail还有雅虎的Email的竞争。邮件内容,包括发送内容和接收内容,都是可以解析和分析的。即使是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也是Google的一项优秀服务。Google的邮件安全服务——Postini,要从海量Gmail用户中,接收超大量的数据,包括垃圾信息、恶意软件和邮件安全趋势数据。(编者注:2007年,Google以六亿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安全服务商Postini,以此为Google的小型商务客户提供更好的电子邮件安全服务。)
  7. Twitter - “你说有的Twitter消息都是我们的”,这句话用来解释早期的网络快速传播现象(又称“网络爆红现象”)。在09年和Twitter达成交易后,Google可以直接访问Twitter上所有的消息。
  8. Google应用服务(文档、电子表单和日历等) - Google的办公套件有很多用户,它当然也是Google的一个数据收集来源。
  9. Google公开的个人资料 - Google鼓励你把你的个人资料在网络上公开,这些资料包括你活跃在哪些社交网站(Facebook或Linkedin),你的个人主页和在线图片等等。
  10. Orkut - 虽然Google的社交网络还并不是很成功,但Orkut在巴西和印度还是有很多成功。(编者注: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可参见伯乐在线此文:《Google的社交网络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11. Google Public DNS - Google2009年年末推出的DNS服务并不只是帮助网民获得更快的DNS解析,也同时帮助Google自己。因为从这项服务中,Google可以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比如网民访问了哪些网站。
  12. Chrome浏览器 - Chrome可以收集你的浏览器行为,还有访问哪些网站。
  13. Google财经 - 除了财经数据之外,用户在Google财经上搜索的信息和使用的信息都是Google的重要数据。
  14. YouTube - 这个目前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视频网站,为Google所有。它也向Google提供了大量的用户观看习惯方面的数据。
  15. Google翻译 - 帮助Google完善其自然语言解析和翻译。
  16. Google Books - 虽然现在不是很庞大,但有潜力帮助Google知道网民阅读习惯和他们想阅读什么东西。
  17. Google阅读器 - 目前为止是全球最受欢迎的Feed阅读器。你订阅了哪些RSS种子?你在看哪些博文?Google会知道的。
  18. Feedburner - 很多博客都使用Feedburner来公开其RSS种子。Google追踪Feedburner的每一条链接。
  19. Google地图和 Google Earth - 你对哪些地方感兴趣?(Google也会知道的)
  20. 你的联系人网络 - 你在Gtalk和Gmail等上的联系,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用户网。如果他们都使用Google,网络映射更为深刻。虽然我们不知道Google是否做了这个,但这上面的数据是可以收集的。
  21. 即将推出的 - Chrome OS等Google更多可能成功的产品。
  22. 刚推出不久的 - 即时搜索和Goo.gl等服务
  23. 已经消亡的 - Google Wave等(虽然消亡了,应该死前收集了一些数据吧。)
  因为Google的产品数不胜数,上面的列表还会扩大。到现在为止,你应该已经知道要点了。 Google服务列表
  (Google收集的)这些数据中,很多都是匿名化的,所以并非总是正确。日志可以保存9个月,服务相关的cookies可以保留18个月。即便如此,对大多数公司而言,Google手中所拥有的通用用户数据仍是有很大竞争优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
  Google - 一台无法停止的数据收集机器
  Google数据收集的方式有很多种。登录站点时生成的IP地址请求,用来设定和追踪目标的cookie。如果你登录了Google账户,你在Google下属网站上的一举一动,通常都可以和你个人账户联系起来,而不用和你的计算机对应起来。
  简而言之,如果你使用Google的服务,Google将知道你在搜索什么,你访问了什么网站,你看了哪些新闻和博客,等等。随着Google增加更多的服务,其曝光率将更加广泛,几乎一切东西都将所谓的“Google化”。
  编者注:Googlization即“Google化”,2003年由ohn Batelle和Alex Salkever共同创造这个字。
  你使用任何单一的Google服务所贡献的数据,你无需对此过多恼火。当你使用多个Google服务是,真正有趣的窘境才出现了。这个年头,谁不是呢?
  可以试着一个星期上网不用Google的任何一个服务。这也就是说,没有YouTube、没有Gmail、没有Google文档、不点击Feedburner的链接、不用Google搜索引擎等等。严格来说,你甚至必须避开和Google有合作的服务,所以,非常抱歉,Twitter也不能用、(编者注:不管你用不用梯子,YouTube和Twitter都别用)
  这个不断增长中的Google化可能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想用Google Chrome OS的缘故。因为Chrome OS可以强有力地整合Google的多种服务,并且很可能向Google提供关于你习惯的空前绝后数量级数据。
  Google为什么这么做呢?
  就像在本文一开始所提到,信息就是力量!
  拥有这些信息,Google可以用非常有效的方式来整合数据。除了每个用户或访客,Google也能为整个城市或国家检测趋势和行为。
  Google收集的信息用途广泛。在Google所有活跃的领域,那些收集的数据可以用来制定市场决策、研究、完善产品等。
  比如,如果你能提前发现特定的市场趋势,你就可以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如果你能发现人们所寻和所需,你就可以基于这些发现做出决策。当然了,这对像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是极为有用的。
  而且我们也别忘了,Google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Google越了解你,其广告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你,这也对Google的底线有着直接影响。
  不只是(谷)哥这么做
  必须要说的是,并非只有Google一家公司在做这样的数据收集。请放心,微软也在用Bing和Hotmail做相似的事,这只是一个例子。
  Google的问题(如果你想称之为“问题”)是,它像一只大章鱼,其触须正伸向各个角落。Google已变成如此混杂,囊括我们在线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网上的操作)动作、行为和关系等数量空前的信息都汇聚到Google手中。 Google是章鱼?
    值得称道的是,Google正通过各种服务来利用其收集的数据,进一步为你提供服务。
  1、Google趋势
  2、Google网站趋势
  3、Google搜索解析
  4、Google广告计划
  5、其他诸如Wonder Wheel这样的搜索工具
  如果Google能公布如此之多的数据,可以想象一下数据量有多大,还有Google所知道的细节程度有多深。而且这些服务也能向Google提供更多的数据,比如我们对哪些趋势感兴趣,我们在找哪些网站等。
  在使用Google趋势等这些工具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几乎可以知道一切,但就是无法知道Google自身的产品。比如,“Goolge广告计划”和“Google网站趋势”并不显示Google自身站点的信息,但你可以找到其他站点的信息。
  这个比较有讽刺意味!昨天“Goolge广告计划”更新2010年9月份的“全球Top1000网站”数据,你可以看到Facebook等网站的每月独立访客数量和PV数量,但你看不到Google旗下网站的数据。
( Tue, 26 Apr 2011 09:34:00 +0800 )
Description: 众所周知,Google是做搜索起家的,搜索现在仍是它的主打。但随着Google公司的不断壮大,它就像一只章鱼,不断把触须延伸到互联网的大部分角落。如果你在网上冲浪想不接触到Google的任何一个服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Google甚至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reCAPTCHA(验证码),很多网站和论坛用它来确认你是不是机器人。(2009年,Google收购reCAPTCHA。)
  这只是Google众多服务中的九牛一毛。那我们来看看Google的统治现状,先从搜索开始,但绝不会以搜索结束。
Google是搜索之王,这并不稀奇。搜索就是Google帝国的坚实基础。
(图1:2011年3月份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
  虽然搜索市场的份额数字会因来源而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哪个统计来源,Google在搜索领域各个方面都是占主导地位,包括在移动搜索市场。(见下图)
网络广告
  Google除了是搜索巨头之外,它在网络广告上也赚的盆钵满满。广告就是Google公司的“金鹅”,是Adwords和Adse e是Google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据比例高达97%。(编者注:金鹅,传说中每天下一颗金蛋。)
  这没什么奇怪,因为除Google自身超大的网络资产外,它还为众多网站提供广告。实际上,如果要对比投放广告网站数量,如果Google是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虽然没有确切的手机广告统计数据,但据估计,Google的市场份额也应是排第一,尤其是去年收购了手机广告公司AdMob(全球最大的手机广告网络之一)。
网络分析
  目前为止,Google Analytics是互联网上使用范围最广的网络分析服务。如果你访问某个网站,该网站50%的可能性使用了Google Analytics。(原文作者的意思是指全球范围内。)
网络媒体
  Google视频网站——YouTube,不仅是网络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其视频也经常出现在其他网站上。 其他领域
  上面这些例子只是一些比较知名的例子。在其他大量领域,Google同样有着强劲的曝光率。
1. 智能手机
-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正快速增长,据说要赶上iPhone和黑莓。
网络浏览器
- Chrome已是全球第三大网络浏览器,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其他浏览器(Safari和Opera等)。和去年相比,Chrome市场占有率已增加两倍。
3. 电子邮件
- Gmail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邮件服务之一,其主要竞争对手是Hotmail和Yahoo Mail。
4. 办公应用程序
- 尽管或许还不能威胁其他同类桌面产品,但Google文档是一个非常有用和受欢迎的办公套件。
5. 博客
- Blogger在其鼎盛时期并未主宰市场,并且又有来自WordPre 的攻击,但Blogger仍然还是全球最大的博***务之一。
6. 地图
- Google地图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地图应用程序,还有大量Mashup和应用程序也在使用它,并且还向iPhone和Android等提供地图功能。从使用率来看,Google Map API是最受欢迎的网络API。
  编者注:Mashup,是指整合网络上多个资料来源或功能,以创造新服务的网路应用程序。比如,现在查询IP地址的网站,均可以在Google地图上显示具体位置。
- 在Google的CDN上,有很多流行的JS库(比如jQuery)。大量网站在使用这些JS库。据统计,全球有37.6%的网站使用着Google的CDN.
8. Feeds
- 不计其数的博客用Feedburner来发布RSS种子,同时,Google阅读器也是适用范围最广的RSS阅读器。
Google的未来星?
  Google同样也涉足其他多种项目,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都可能在未来独霸一方。
1. 操作系统
- 除已经成功的Android之外,Google的Chrome OS也快要发布了。虽然是否能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它的确有很大潜力。
- Google已启动支持网民使用其DNS服务器,来替代ISP。不难想象,Google在未来将扩展它的Google Public DNS服务,来直接和其他同类服务(比如OpenDNS)竞争。
3. 社交网站
- 虽然Google目前在这一块似乎并没有很高占有率,但有朝一日还是有可能很成功。(今年7月初,Google CEO施密特没有否认Google会在今年年底推出Google Me。拭目以待吧!)
- 近期关于Google TV的讨论有很多,不过貌似坏消息多过好消息。具体结果如何,还是拭目以待吧。(10月22日爆出美国多家电视网封杀Google TV。昨天有新闻说Google TV 将并入YouTube。)
  上面这些列表还远远没有完成,但你应该知道大概了。
王者Google
  本文中的重点并不是那些确切数据,而是Google在网络和互联网上无可比拟的领地。Google现在已远远超过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而且已成为一个互联网广告巨无霸,如果你已看过
一文,你会知道它还有更多的产品(比如:最近的Google街景)。
  一家公司在如此多的网络相关领域,有着如此之高的统治力。是不是让你印象深刻呢?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开玩笑说“Google就是互联网”。
  英文原文:
做关键字广告,请选择Google天津地区正式授权代理商--天津互联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详情咨询:Google(谷歌)天津市正式授权代理商—天津互联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13820847192 022-58196301
MSN/Email:
授权网址查询
公司网址
:    
( Mon, 28 Mar 2011 09:17:49 +0800 )
Description:
据国外媒体报道,国际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公布了2011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名单,其中谷歌排名第一,较去年上升一位,品牌价值443亿美元。市值1430亿美元,低于去年的1579.7亿美元。微软排名第二,去年第五,品牌价值428亿美元。市值1657亿美元,低于去年的1999.89亿美元。IBM排名第四,与去年持平,品牌价值362亿美元。市值1897.17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800.27亿美元。
  苹果排名第八,去年第二十位,品牌价值295亿美元。市值2443.81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564.16亿美元。
  Facebook今年首次入榜,排名281位,品牌价值37亿美元。
  此外,惠普排名13位,三星18位,中国移动25位,英特尔27位,亚马逊32位。
  从榜单来看,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5家为科技企业。其中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统治地位将其送上2011年最具品牌价值宝座。另外,谷歌多次推出非商业化的服务,例如提供新西兰、日本自然灾害后救援活动的帮助服务,对提高其品牌价值有积极影响。
  苹果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2位提高到今年的8位,得由于其创新的设计、忠诚的消费者群体和良好的营销活动。
  诺基亚的品牌价值降幅最大,从去年的21位降至今年的94位,品牌价值从195.58亿美元降至96.58亿美元。该公司一直努力抢夺智能手机市场,但受挫于苹果的成功,尽管与微软的合作可能会帮助恢复财富。
  Facebook首次进入榜单,虽然Facebook的盈利方式有争议,产品多元化相对不透明,但毫无疑问该品牌非常受欢迎,在进入新市场和获得消费者青睐非常有成效。
原文来源于:
( Mon, 28 Mar 2011 09:11:18 +0800 )
Description:
谷歌到底有多巨大(以实质计算)?更具体地说,它收录了多少索引页面?这是下面的信息视图尝试回答的问题。虽然谷歌索引页面的准确数字是一个秘密,这个图表依靠数学对这个天文数字做出了有把握的猜测。这个数字就是…(
请尖叫
40亿。
这是很多很多的网页,要我说的话。谷歌现在是最初时候的1600倍。根据图表信息显示,如果你是一条疯狂的大恐龙,需要在一台显示器上显示谷歌所有的索引网站,屏幕对角会达到600万英里。因此,赶紧的,这个显示器要花你150年才能做好。
图表还覆盖了其他方面,例如Gmail,YouTube(在2006年收购),谷歌的业务方面以及其他“东西”(一些事实)。迷人的花边新闻,Gmail当前存储量相当于17.4亿灌满的CD光盘。另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Google有150亿图片,如果你想将他们全部保存,需要1亿 1200万张软盘。现在,Google这地方总是吓人的(但是是好样的吓人)。谷歌估计在不久信息量就达到大约100Pb,这等于所有人类历史上印刷材料的一半。
原文来源于:
( Tue, 22 Mar 2011 08:57:48 +0800 )
Description:
来源:jianfanyi.com 时间:2011-3-21 10:14:00 作者:
  Google于15日宣布日后会更加严格取缔仿冒品的
广告刊登,其一旦收到民众对仿冒品广告的检举,便会在24小时内立刻删除广告服务。此项措施除了抵制
仿冒品的猖獗外,同时也是为了因应许多知名
商对赝品的反抗声浪。
  Google为了防止仿冒商滥用广告服务,采取了三项新政策。第一是采取更快的处理速度,即在收到检举后24小时内停止仿冒商的广告关键词服务;第二是设立一个新的***网页,做为民众检举仿冒品之窗口;第三是与
业者密切合作,辨识是否有
把广告放在仿冒品网站上。
  法国精品
Louis Vuitton于去年控告Google关键词广告会侵犯商标权,例如搜寻LV会出现其竞争对手Gucci的广告,或广告商张贴广告所连结的特殊关键词会助长仿冒品在
上的销售。最后法院判决Google仅是广告平台,广告内容仍须由广告商负责,若广告商认为广告内容会混淆受众,可以要求Google移除广告。
  Google去年花了6000万美元追踪仿冒品广告,在广告流程中加强审查并实时阻止假广告,同时将5万个涉嫌用不实广告的AdWords账号停权 使用。Google副总裁Kent Walker表示,严格把关仿冒品广告不仅可减少仿冒品在
上的销售,同时也可避免
用户者误点假的广告,对Google、网友和
商皆有帮助。 本站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删除或按规定办理。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 Fri, 18 Mar 2011 17:33:29 +0800 )
Description:
这家2010年在中国经受洗礼的公司,希望用一种特别的韧性绘制清晰的蓝图
世界是平的还是弯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站在积极和光明的角度,描绘了以信息科技革命、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外包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机会和利益。戴维·斯密克(David Smick)则关注了消极的一面,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契机,提醒人们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这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上个10年创造发展奇迹的Google恐怕有深切的体会。2010年,从退出风波到搜索引擎由.cn搬到.hk,再到代理商纠纷,这家公司在中国处于风暴中心,风雨飘摇得让人担心重蹈
、Yahoo的覆辙。要知道,从2008年到2009年,无论是本土化产品的推出,还是覆盖中国数十个城市的大型营销活动的启动,都曾让外界对Google要在中国大干一场充满期待。更重要的是,2010年是互联网产业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
互联网时代拉开帷幕,社交网站备受追捧,智能手机和iPad热潮对相关产业链形成巨大影响,在这些领域,中国与欧美的技术鸿沟正在被抹平。而Google中国却在这个转型关键过程中受到了掣肘。
易观国际的最新报告认为,Google中国2010年的收入在绝对值上有所上升,但战略和合作方式等方面的不确定都造成了其市场份额的下降。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中国的市场份额跌至19.6%,这也是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Google中国首次跌破20%。
面对外界质疑,1月18日,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在接受《商务周刊》专访时强调,Google中国在2010年交出了一个亮丽的***。“我们在去年四个季度的收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让很多人吃惊。”他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向上的斜线:“我们真的很好,而且我们期待今年比去年更好。”
风暴中的“船长”
三年前,当刘允从当了6年中国区CEO兼总裁的SK电讯加盟Google中国之时,外界最大的担心是这样一个传统
人如何适应Google自由开放的文化。但真正“降大任于斯人”的,却是2010年1月13日的一个爆炸性新闻。这天早上,Google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Google官方博客发表文章,声称有可能关闭Google.cn和设在中国的办公部门。
刘允也是当天才得知消息。大卫·多姆德的博文惊起千层浪后,直到下午4点多钟,Google中国对退出风波做出了寥寥数语的回应:“我们对Google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目前我们正在审视这个决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此后,不管外界如何沸沸扬扬,Google中国在媒体面前一直保持沉默。对此,刘允给《商务周刊》的解释是:“那时候我最应该去做的不是来见你们,而是要去见我们的客户,见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团队在一起。”
除了和总部时刻沟通,考虑接下来在中国的安排,刘允不得不通过Email、***会议和上门拜访等方式,一遍遍对怀疑和不安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解释说明。他说:“我们没有等待。Google的产品运营和商务运作一天都没有停,哪怕搜索引擎从.cn搬到.hk也是无缝转换。”
在内部,Google中国也召开了多次沟通会议。“也有人希望和我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大家知道得越多,讲话就越直接。”刘允说,“我会讲可以讲的东西,安慰他们,让他们相信这个公司和团队。我会告诉他们,虽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只要他们把客户和用户这一端解决好,其他东西都由我们去负责。沟通沟通再沟通,在那个时候的Google中国内部非常重要。”
刘允说自己是用很平和的心态在看待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幸运能够经历并且走过这么一个历程,而且带领团队到达今天这样一个状况。”他感慨到,“职业经理人就像一个船长。当船在大海里行驶时,即使海面非常平静,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当风暴来临时如何扮演好这个船长的角色,如何影响团队去实现目标。”
他说:“事实上我们得到的远远多于所谓的失去。”
不同于此前每次在活动上见到媒体时的谨慎和惜言如金,现在的刘允显得轻松很多:“可以告慰大家的是,Google中国依然在,还在扮演着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也谈不上回归。”
全球挑战
应该说,在对全球化有了更切肤和更复杂的认识之后,不少企业都在重新衡量自己的全球战略。在这个方面,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企业、消费企业其实并无区别。Google现在的选择是把自己还原为一家全球互联网公司,通过创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带动各区域市场的发展。
2009年9月,由于原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Google在大中华区的商务及运营工作交到了刘允手上,李开复在中国的工程与研发方面的职责则由原来负责Google上海研究院的杨文洛接替。在Google中国恢复与全球一致的管理层架构的同时,Google宣布以后将不再设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这意味着,根据Google一直采用的总部各部门与海外公司的相应部门垂直对接的管理模式,其研发、销售和运营也全部分别纳入到全球的相应架构之中。
从全球来看,最近几年,作为一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公司,Google正不断突破搜索的界限,比如投入大量研发力量于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并在语音搜索、视觉搜索和图像搜索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6月,Google首次在亚太地区展示了这方面的最新成果。6个月之后,这些关于搜索未来的诠释又得以在北京的Google创新论坛重现。搜索引擎以外,Google在全球的明星产品还包括个性化主页iGoogle、浏览器Chrome、操作系统Android以及Google Ma am Google Earth等等。
但对于这个过去10年一直引领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来说,除了老对手
公司,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在对其提出强劲挑战。Facebook是最近三年全球互联网行业中最受追捧的公司,它与Google的竞争不仅愈演愈烈,而且已转化为包括架构、设计和工具的互联网未来的全面战争。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Google宣布重启并购计划,将知名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 、社交游戏虚拟货币商Jambool和社交软件开发商Slide都收之麾下。此外,整合了即时聊天功能的Gmail, 传说中的“google me”,从智能手机扩展到平板电脑和电视的Android系统,也都将成为Google迎接挑战的强大武器。
刘允表示,社区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支柱,未来Google会高度重视在社区信息搜索领域的整合,但这和单纯的社区概念并不一样。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既不可能取代搜索引擎,也不可能取代电子商务。它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从某种程度来说,Google、Facebook乃至苹果、
目前所选择的方式,都是基于“云未来”下的殊途同归。1月21日,Google发布了远超华尔街预期的财报。在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以25.4亿美元的净利润创下单季记录。其营业收入达到8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比第三季度增长16%。
与此同时,Google宣布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高层变动。自今年4月4日起,Google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将接替已担任公司CEO之职10年之久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外界普遍认为,Google此举意在以全新面貌迎战Facebook等竞争对手,并重拾公司创立时的年轻朝气。消息公布以后,包括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巴克莱资本等多家分析机构上调了Google的目标股价。
"Google in China"的新征程
针对此次CEO更换,Google方面强调,不会影响到Google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此前的1月初,Google高级副总裁兼CFO帕特里克·皮切特(Patrick Pichette)也公开表示,中国拥有4亿多网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Google愿意为中国网民服务,而且中国也需要Google。
对于Google中国之于全球的定位,刘允在2009年底接受采访时曾形象地表述为:“我们不是Google China,而是Google in China。”这意味着,经过重新衡量,Google希望形成的是一种“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向循环,而非纯粹的本土化。
经受2010年风暴洗礼之后,Google中国现在把出口业务、展示广告、移动确定为2011年的业务重点。传统上,希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是Google相对百度的优势客户。在新业务领域,站在“全球”高度的Google产品和服务则为其中国之路打下了基础。
为推动展示广告业务,Google在业内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DoubleClick和AdMob。DoubleClick主要从事网络广告管理软件开发与广告服务,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70%,欧洲市场份额更大。AdMob则是一个手机广告平台。Google声称,AdMob目前每天收到的广告请求次数为20亿次,比过去一年翻了两番。
刘允认为,中国的客户正在对展示广告的关联性和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他解释说:“过去的展示广告以吸引眼球为主,网站一般按照位置的重要程度、篇幅大小等进行收费。现在展示广告也在谈效率和回报率。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站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性为其提供定制的广告信息。不同的使用者进入同一个网站,为其呈现的广告是不一样的。”
在移动领域,除了进一步借助Android平台,Google中国今年的重点还将放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广告平台上。刘允表示:“大家在移动终端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让广告主认识到了移动广告的价值。而且,在移动终端上人们也更希望获得有用的商业信息,比如寻找附近的餐厅、下载优惠券等等。”
“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网站上,而是它带来了一个个具体受众。”他说,“相对于桌面PC,发布在移动终端上的广告更具针对性。”
来自Google的数据表示,过去一年中,AdMob广告请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564%),其次是西欧(471%)和大洋洲(363%)。2010年,DoubleClick还在上海成立了近30人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市场平台研发。这也是这家公司唯一的海外研发中心。
刘允称,在中国,Android已经有相当长足的普及,Chrome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后Google将有更多好产品在中国落地。他表示:“在中国的互联网营销领域,我们也希望可以推波助澜,通过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带来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效果。”
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场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本土化”特色还是在Google中国得到了保留。尽管2010年出现了代理商纠纷,刘允强调,发展代理商渠道依然将成为Google中国发展业务的支柱。与7家代理商解除了合同之后,Google目前在中国还拥有19家代理商。接下来,除了进一步提高市场覆盖率,刘允和他所率领的团队的重要任务是完成相应产品和服务在代理商中的细化和落地。
在履新Google中国的第四个年头,刘允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这是一个吉凶难测的征程。进入Google后,他的办公室面积大为缩减。据说,他的前同事到Google来参观时,完全不相信他就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2010年,为了稳定军心,刘允又把办公桌从独立的办公室搬到了格子间里,以便让自己与各方沟通和处理事情的情形及时展示于下属面前。
“Google这样一个扁平开放式的组织架构很考验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领导力。员工并不会因为你是老板,或者职位比别人高,就听从你。”他说,“通过沟通、忍耐,在更广泛的协作中发挥影响力和亲和力,才能让团队同心同德完成目标。”
2011年是另一个起点
——访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
《商务周刊》:众所周知,2010年Google在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风波,Google自己如何看待由此带来的影响?Google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哪些领域?
刘允:2010年Google中国虽然经历了很多状况和变化,但我们坚持住了,进行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用户一直可以使用到Google的产品。有产品被使用,我们就要去支持和维护,就要继续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功能,这方面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在业务运营方面,我们的收入按季度在增长,并没有军心涣散。关键字广告是Google最核心和最基本的收入,中国市场的Google Adse e业务更是在Google的全球体系中名列前几位。此外,出口型的广告业务也给Google中国带来了很多增长。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要Google和其他企业一起来努力。互联网也不应该是排他的,只要对用户和企业有帮助,我们都应该去做。我们成长的基础已经奠定,2011年是另一个起点。
《商务周刊》:在去年的退出风波中,许多G粉是把Google推到了道德的高度上。您强调Google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这是否会对Google在这些人心中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刘允:我们的任何表态都没有违反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们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去服务中国的用户和企业。Google把用户和客户放在了最高层面去采取措施。它在改变很多东西,同时自己也在尝试改变。Google一直是以用户价值为主、一直是开放的,有任何举措都会广而告之,从这点来说,这样的公司是真的值得尊重并且去为它骄傲的。
《商务周刊》:代理商发展一直被认为是Google本地化的标志,但Google中国去年停止了与一些早期代理商的合作。这是否意味着你们在代理商发展上有了新的思路?您认为适应Google中国目前发展的代理商应该是什么样的代理商?
刘允:我们停止与7家代理商的合作是综合衡量后的商务决定。其中有一些代理商的反应不理性确实让我们很遗憾,好在现在已经回归到了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上了。但Google在中国发展代理商渠道的战略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不同的代理商有不同的能力和资源,最后都会呈现在他们为广告客户和Google带来的价值上。今年我们还会继续与代理商配合和合作,让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细化和落地。
渠道在互联网营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代理商的要求,Google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好好服务于企业,把所有心思都花在怎么为用户和客户提升价值上。因为互联网的广告营销讲求回报率和转换效果,如果广告主看不到效果,随时可以停止投入。在Google进入中国初期,产品还比较单一,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客户数量扩大。现在,我们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状态,提供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的竞争就主要体现在服务水准和创新能力的差异上。
《商务周刊》:在宣布可能退出中国后,Google出现了人员流失的情况。这是否会对Google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
刘允:员工离开公司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我很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但由于退出风波,我当时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说明和解释。这些员工做出个人重大决定之前,我会告诉他公司目前处于什么状况,未来打算如何解决,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他们明确这些问题后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判断,这就是他们的事情,我会尊重。对于Google这样一个伟大公司来说,我们的发展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离开就受影响。我们还在继续往前走,而且我们也招了很多的人进来,Google中国的招聘门槛也从来没有因此而降低。
在IT和互联网产业,如果没有人才的流动,就不可能出现创新。一批人出来创业,在新的环境和思路下,成果可能会更明显。从最早的
,再到
亚马逊
、Google,接下来还会出现很多新兴的优秀企业。如果离开Google的这些人创立了一个新的伟大企业,作为他们以前的领导,我也很骄傲。
《商务周刊》:Google一直被看作青年学子的理想家园。以前,Google中国的高层经常会去校园进行宣讲,本身也为这些青年学子树立起一个成长标杆。接下来,您打算如何保持Google对于这些中国最具潜力的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刘允:现在我们比较低调务实,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求发展,寻求稳定。我也去大学,已经做了很多次宣讲了。2010年,Google继续被评为IT互联网行业最受中国大学生喜爱的雇主,我一点都不吃惊。
Google还在继续保持创新特色,这是我们的DNA。员工到这儿来不是一天到晚重复传统,而是要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让用户感受更好,使客户的回报率更高。接下来,外部环境和内部产品服务的创新都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会做得更好。
《商务周刊》: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您认为在中国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和全球其他地区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是否需要具备不一样的能力?
刘允:对于我来说,如果去欧美的某个公司做职业经理人,和在中国的一个企业做,心态上是一样的。首先要考虑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别人要对我进行考量,我也会对自己进行考量,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资源,如何组织团队,如何确定战略,如何为战略安排实施方案。
但是,中国的商业环境也受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有时候不是需要人去呐喊,而是需要低调,需要用一种特别的韧性去处理问题,获得的结果才是最好的。而西方社会更强调人的个性。因此,在中国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还需要有一些人文思考和哲学追求,并且要掌握一些方法论,比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有些地方可以牺牲一些,有些地方不要太计较。这可能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市场的差别。
责任编辑:NF039
(本文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张娅)
( Mon, 14 Mar 2011 10:30:06 +0800 )
Description: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3月14消息,据 ReadWriteWeb报道说,Google今天将推出自己的社交网站Google Circles,而不像之前所报道的“Google Me”。此事已经被Google官方确认。
  Google Circles将提供图片、视频和信息分享服务。用户分享的信息只会提供给适合的社交圈,而非自己所有的联系人。
  新服务的具体推出时间可能是在今天晚上,Google将在SXSW正式推出。
  据报道,梅西纳(Chris Me ina)曾参与Google Circles的开发。梅西纳曾开发过许多社交产品,如BarCamp和Hashtags等,他拒绝评论此事。去年Google收购了图片编辑服务商Piknik,公司原CEO Jonathan Sposato也参与了Google Circles的开发。
  对Google Circles的期待
  分析人士相信:Google Circles会像离线生活一样更为尊重相同的界限。
  学校、工作、朋友和家庭,它们是神圣和纯洁的,在不同的环境里,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事。但是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破坏了“语境”。这限制了在线社交的发展。
  如果问题能解决,在线世界将获得新的增长方式。
  Google Circles还可能会讨好开发者。  
  在与开发者工作、在API领域,梅西纳和Jonathan Sposato都有很强的背景。梅西纳是一位资深的视觉设计师,他曾在《纽约时报》是设计过全幅的广告,宣布Firefox的推出;然后又成了开源社区的领袖。后来他又成了国际研讨会网络Barcamp的联合创始人,帮忙开发了OpenID身份系统。
  如果Goole在SXSW上推出,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说是最好不过的。Google可以将自己定位在Twitter的反面。
  上周五Twitter告诉开发者说,不会再开发基础的用户接口、客户端,这招来开发者的批评。
  如果Google想吸引开发者,那么在SXSW上发布产品再好不过。
( Fri, 11 Feb 2011 08:58:12 +0800 )
Description: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456.7亿元,环比上涨9.9%,同比上涨53.7%。
在整体网络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扩大,电子商务迎来“美好时代”。
  中国网络经济稳定增长,移动网络经济占比回升
  2010年四季度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达到456.7亿元,环比增长9.9%,同比增幅为53.7%。从数据指标来看,全年整个中国网络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各季度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艾瑞咨询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应用服务形式不断增多,网民对于互联网的渗透也在加强,整个互联网经济实现快速的纵深化发展,这些因素成为整体规模上升的主要推动力。
  从桌面端与移动端的对比来看,2010年第四季度移动网络经济在整体网络经济的市场占比有所回升,由上季度的10.2%增长至11.5%。2009年末运营商开始对SP计费通道进行了治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移动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艾瑞咨询预计,随着整治趋于尾声,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网络经济重要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移动网络经济在整体网络经济的占比,将在未来几年呈现扩大的趋势。
市场持续探底,电子商务迎来“美好时代”
  细分市场层面来看,2010年第四季度网络游戏在整体网络经济中的占比为19.8%,这一占比在2009Q1以来一直呈现萎缩的趋势。与之相对,电子商务的份额却在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2010年第四季度,电子商务的市场分额达到了35.5%。
  2010年第四季度,电子商务行业有很多值得浓墨重写的事件,如麦考林和当当的上市、
商城独立
,以及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上线等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在第四季度蓬勃发展的缩影。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
逐渐成为中国网民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企业不断向电子商务平台渗透,中国电子商务将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其在网络经济中的占比将会进一步地提升。
原文转载于:
http://news.iresearch.cn/viewpoints/131782.shtml
( Fri, 11 Feb 2011 08:51:47 +0800 )
Description:
2010中国经济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根据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2010年GDP同比增速达到10.3%,而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也同样在2010年迎来快速上升期,根据艾瑞咨询初步预测数据显示,全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321.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4.9%。艾瑞分析认为,整体经济形势的扭转,世界杯世博会热点事件的拉动以及垂直类媒体的壮大,是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原因。艾瑞预计,2011年,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468.8亿。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21.2亿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0-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以运营商营收总和计算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21.2亿元人民币,同比2009年增长54.9%。艾瑞咨询认为,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驱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形势的完全好转是市场增长的基础性要素。尽管2009年互联网经济在低迷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了发展,但从整体的市场态势来看,2009年是网络广告市场“V”型增长的低点。而2010年1-10月,除GDP外,各行业城镇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分别上涨24.4%和18.3%,整体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保证了企业主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
  其次,热点事件成为
的绝佳时机。2010年云集了众多热点事件,包括冬奥会、世界杯、世博会、亚运会等等,广告主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实现热点营销价值的最大化。根据艾瑞咨询监测数据,二三季度,整体网络广告市场投放费用明显增加,核心媒体收入也都有所上涨。同时,一些新的方式如
营销、视频节目植入性营销也在热点事件中有所体现。
  再次,垂直类网站的成长是网络广告的新动力。随着用户行为的分化,垂直网站的吸引力和价值愈加凸显。主要
在2010年广告收入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社交网站开始迎来广告收入盈利的元年,以搜房网、易车网、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其他各类垂直媒体也进入了上市和增收的关键时期。
  最后,广告主网络营销意识不断增强。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无疑会使广告主更加重视网络广告市场的投放,根据艾瑞的监测数据,2010年品牌广告主的数量同比2009有大幅增加。
  艾瑞预计,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仍将是稳健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视频网站和其他众多垂直网站等新的媒体形式将会对市场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而社交网站和微博的营销也将是市场的热点所在。
  未来趋势:市场稳定增长,2011年市场规模超过450亿元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受益于多重力量推动,预计将超过450亿
  2011年没有重大热点事件,市场的增长将比较平稳,但新的媒体形式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增长,艾瑞预计增速达到45.9%,市场规模468.8亿元。
  门户网站在变化中寻求调整
  中国互联网走过一个十年的历程,门户网站也不再是十年前互联网中最核心的部分。尽管门户网站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使市场更加多元化。各大门户网站也在努力寻求调整,以新浪微博、搜狐白社会、
朋友为代表,门户网站意图在社会化媒介上有所作为。艾瑞预计,未来门户网站市场份额依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但新的调整也在为门户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竞争激烈 市场看好
  2010年搜索引擎市场增长比较稳定,但市场却酝酿了一些新的变化,百度框计算落地、
中国市场波折、搜狐搜狗与阿里合作、
一淘搜索推出、人民搜索上线、新华社中移动搜索合作意向达成,这些为2011年以及未来几年搜索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搜索的市场规模也会受此影响在未来有更大增长。
  垂直媒体是市场增长新动力
  从整体市场趋势看,2010年以及未来几年,视频、
、房产、财经等各类垂直媒体都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并为网络广告市场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原文转载于:
http://news.iresearch.cn/viewpoints/132400.shtml
( Fri, 11 Feb 2011 08:50:15 +0800 )
Description:
2010年中国
市场规模达到109.8亿元(约合16.5亿美元),年同比增长57.7%;搜索引擎占总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比重达30.8%,在热点事件拉动品牌广告投放剧增的背景下,基本保持稳定。竞争格局方面,市场集中程度加剧,百度市场份额达到71.6%,较2009年增长7.7个百分点;同时,搜狗、搜搜等运营商积极拓展市场。艾瑞预计,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运营商积极的产品创新可以预见,交叉领域的合作以及多产品线的渗透(如
、LBS、桌面软件)将是市场的重要业态,基于流量方面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109.8亿元 快速扩张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以运营商营收总和计算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109.8亿元(约合16.5亿美元),相比2009年的69.6亿元年同比增长57.7%。
  艾瑞咨询分析上述数据认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原因在于:第一,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回暖,广告主,尤其是中小企业广告主营销预算随之升温;第二,经济危机时期,品牌广告主通过尝试性投放,产生惯性消费;第三,
中国的战略性调整,缩短了百度推广系统的调整期,其点击率的提升、可选关键词的增多、CPC的升高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促进了ARPU的提升。
  艾瑞预测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认为,百度的推广系统在2010年完成顺利切换,搜索广告收入增长逐渐稳定;搜狗、搜搜等运营商基于流量的积累,营销收入的增长得以体现,艾瑞预计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将呈现55%左右的增幅。
  行业数据:2010年搜索市场规模占网络广告规模比重下降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搜索引擎占总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的比重在2010年达到30.8%,在热点事件拉动品牌广告投放剧增的背景下,基本保持稳定。
  艾瑞咨询预计, 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占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比重将有所回升,其原因在于:2010年受热点事件作用影响较大的品牌广告规模的增长态势在2011年有所回归;其次,随着2010年新的推广系统为广告主普遍接受,精准营销及
的理念逐渐普及深入,搜索引擎将会获得更多广告主的认可,艾瑞预测2011年该比重将达到33.2%。
  用户规模: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达3.8亿人,用户覆盖率为82.3%
  艾瑞咨询根据CNNIC统计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并结合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定义为半年内产生一次搜索请求的用户数量,不计入网址导航用户数量)预计将达3.8亿人,相比2009年的3.2亿人年同比增长18.8%,预计到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将接近4.5亿人,而到2014年后,用户规模将达到6亿人左右。
  另据艾瑞咨询分析统计,2010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占互联网用户数量比例达82.3%,相对2009年而言,实现微幅增长。而未来几年,搜索引擎的用户覆盖率将继续保持微幅增长态势,这是由于一方面,一淘网等垂直搜索引擎的进入使更多垂直领域用户接触搜索引擎应用,提高搜索用户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新晋互联网初级用户众多,其中掌握输入法等技能有能力产生搜索请求的的用户比例,与之前相比会有所降低,用户覆盖率增速相对早些年会有所减缓。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服务的进一步渗透,搜索引擎在互联网用户中的覆盖率将保持稳定并略有微幅上升态势。但对比中国总人口情况来看,搜索引擎用户占总人口数不足15%,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仍然有很大扩展空间。
  竞争现状:搜索市场进一步集中,二线运营商积极开拓
  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集中程度增高:百度和谷歌营收份额之和超97.6%,基本垄断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而谷歌事件后,市场出新缺口,二线运营商趁势积极发展搜索业务,扩张市场规模。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google.cn停止服务,其
直接跳转至google.com.hk,代为提供中文搜索服务。受这一事件的影响,其市场份额下降至26.0%,比2009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市场出现缺口。此时百度依托既有的资源及产品优势和进一步的创新,占据了71.6%的市场营收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其他运营商方面,搜狐正式宣布旗下搜狗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独立运营;而
宣布成立搜搜事业部,大力发展搜索业务,创新和提升搜索体验,为搜索业务进行资源储备。 二线运营商对搜索的大力发展激化了搜索市场的竞争,其发展态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发展趋势: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将出现新一轮增长
  艾瑞展望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发展趋势认为,基于以下两点因素,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的高速发展具备持续性:第一,中国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效果营销意识的逐渐渗透;第二,
的迅速发展构成搜索营销增长的刚性需求。市场竞争方面,2010年的谷歌事件催生了搜搜、搜狗、一淘、有道等运营商的发力,使得未来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成为可能,近三年内,基于流量方面的争夺和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方面,第一,桌面软件(IM/词典/浏览器)和搜索服务的结合将更加普遍,并且成为新进者迅速切入市场的突破点;第二,垂直领域的优秀厂商通过合作或自主研发进入搜索市场可以预见;第三,微博的高速发展,使得实时搜索的发展具备想象空间。
原文转载于:
http://news.iresearch.cn/viewpoints/131516.shtml
( Fri, 11 Feb 2011 08:48:18 +0800 )
Description: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2010年中国B2B
强势反弹,无论是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还是运营商的营业收入规模,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在市场主体方面,核心运营商们也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大力拓展国内新市场,通过一系列营销措施,不断降低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门槛,并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未来,中国B2B电子商务将逐渐从营销服务向交易服务转变,将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有效地服务,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完善,中国B2B电子商务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2.53万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2.53万亿元,同比增长36.4%,较09年有了大幅的提升。
  艾瑞分析认为,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处在稳定上升的状态,内贸额和外贸额都较09年有了大幅的增长。在此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业务逐渐转好,订单量越来越多,企业间的交易需求迅速提升,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增长;第二,电子商务市场培育取得成效。在政府部门及电子商务企业的推动下,核心电子商务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培训人才,提供在线融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进程;第三,核心B2B运营商们也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升级产品,推出新的增值服务,优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的效果,提高交易成功率。
  竞争现状:核心企业优势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2010年中国B2B电子商务行业延续了以往的竞争形势,阿里巴巴继续保持了领先优势,占市场营业收入规模的57.2%.环球资源、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分别占到市场规模的9.9%、3.8%、3.3%和3.2%,其它B2B电子商务企业也实现了稳定的增长。
  2010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展海外市场、拓展国内新兴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0年是阿里巴巴发力海外市场的一年,在推出全球速卖通在线外贸交易平台后,迅速的收购了两家美国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将全球速卖通上中国的供应商、美国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卖家、美国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完成了海外B2B2C产业链的搭建;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阿里巴巴于11月份收购了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配套服务的公司“一达通”,进一步打通在线外贸产业链,推动海外业务的发展。
  2010年,核心B2B电子商务企业都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产品升级,帮助中小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更加有效的增值服务,以此来吸引新用户,提高老用户的黏性。
  未来趋势:提升服务将成未来B2B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重点
  第一,B2B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将更加有效。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程度的提高,其对电子商务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B2B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改造产品,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询盘质量。除此之外,B2B电子商务核心运营商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此可见,未来中国B2B企业将继续不断优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在线服务体验。
  第二,在线交易服务将成为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契机。阿里巴巴推出的在线外贸小额平台对整个B2B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小额在线交易将逐渐步入正轨。但是,与小额交易相比,大额在线交易还是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以金银岛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仍然勇于创新,成功的实现了大额商品的在线交易。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B2B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在线交易,推动中国B2B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原文转载与:
http://ec.iresearch.cn/html/131564.shtml
( Fri, 11 Feb 2011 08:46:31 +0800 )
Description:
2010年中国
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全年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5%。艾瑞研究发现,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近三年来正处在快速上升时期,整体发展环境利好。2010年电商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比如第一波B2C上市浪潮(由麦考林、当当的成功上市引发)、大型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B2C的百货化和平台化等等。其中,以
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化发展尤为显著。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配套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及个人用户对电子商务认知及应用程度的加深,艾瑞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增长态势仍将维持。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规模4.8万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速稳中有升,2013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
  1.宏观经济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形下,企业更愿意利用电子商务来开拓销售渠道,个人也倾向于通过网络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因此,金融危机给电子商务提供了发展机遇。另外,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环境逐渐回暖,企业、个人信心都在增强,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更加良好。
  2.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逐渐趋好。近两年来,一方面政府对于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加快发展各地企业的电子商务化;一方面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也在加深,网络成为企业营销及销售的新渠道之一;此外,个人消费者网络购买的习惯和理念正在形成;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完善当中。电商整体的发展环境十分利好。
  行业数据:2010年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88.3%,2C占比11.7%
  根据艾瑞统计数据,2010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构成中,针对企业级用户的2B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88.3%,针对个人消费者的2C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11.7%。其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比最高,达52.8%,比09年上升1.2个百分点;
交易规模占比也由09年的7.3%上升至10年的10.4%。艾瑞认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量的99%,也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主体,而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渠道,因此,中小企业的B2B将仍然是未来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此外,网络购物及机票酒店等个人用户网络消费的增长态势显著,未来将为电子商务市场贡献更多的交易额。
  未来趋势
  结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010年的发展表现,艾瑞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在未来的3-5年内仍将维持一个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并逐渐走向稳健和成熟。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主体的多样化将会继续显现,特别是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电商市场的主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其应用在未来将日益普及化。从电商平台的发展方向来看,平台化和品牌化将是未来的主流,开放与共赢将成为整个互联网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旋律。
( Fri, 11 Feb 2011 08:44:49 +0800 )
Description:
2010年中国
部署和推广渐入佳境,用户规模及终端出货量不断提升,
快速发展,产业链迅速整合成型并扩大发展。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终端/设备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均采取优势业务延伸策略试水移动互联网,从终端到应用探索传统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三网融合的破冰和物联网概念的兴起进一步推动设备改造和多媒体业务通信及运营,刺激产业链相关企业在二级资本市场受热捧,本土移动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受资本市场认可。
互联网在行业摸索及企业参与中稳步前行。
  市场规模:2010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10年电信运营商强化SP计费通道治理力度,
服务市场整体低迷,随着年底治理逐渐收尾,移动增值市场开始复苏。此外,受手机
等细分行业在本年度良好的市场表现,以及基于手机应用商店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的初步形成,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稳步提升,2010年市场规模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随着细分行业的发力及新型服务创新,2011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迎来强劲增长。
  用户规模: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03亿,同比增长30.0%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0300万,同比增长30.0%。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切实推进3G网络建设和推广,调整手机上网资费,引入明星终端,极大刺激市场需求和用户购买及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手机应用商店模式成功整合大量个人开发者和团队,使得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手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体验度。
  市场结构:移动增值份额最高,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份额逐步提升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构成中,移动增值服务份额最高,占比为57.3%。手机游戏和手机电子商务居于其次,分别占比12.7%和11.8%。由于自2009年底以来的计费通道治理,移动增值市场份额降低。手机游戏受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游戏市场带动,份额居于其次。
  手机电子商务在各细分行业中增幅最大,艾瑞预计2011年其份额占比将上升为第二位。这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手机支付在本年度开始落地并获得大力推广;二是
等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投入手机版网页及客户端产品布局,极大提升用户移动交易量及活跃度。例如手机淘宝于2010年底举办“疯抢”等让利营销活动,用户交易峰值过万,超过eBay于12月移动销售每小时9500宗的交易峰值,凸显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和热度。
商业模式:手机应用商店模式受行业追捧
  苹果A Store在平台搭建、终端研发、业务运营及产业链把控等多方面的最佳实践获得移动互联网各参与方认可,对其运营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促进国内市场的快速成长。手机应用商店对手机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发行渠道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创建以数字化应用和内容生产及消费网络为价值空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整个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是应用商店模式的核心特征。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均创建并运营自有手机应用商店,力图依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持和提升产业链把控力及话语权。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市场中,诺基亚OVI Store已进入并实现本土化落地,但中国移动、中国
和中国电信自有手机应用商店仍是市场领导者。未来A Store、Android Market等全球主流手机应用商店将进入中国市场,并引发中国市场格局转变。本土运营企业应依据各自优势采取措施稳固并扩大现有市场份额。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支付通道和定制终端优势,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强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力度,引入明星终端和
,创建电信能力开放平台,依托黏性大的通信业务应用开发激活用户需求,并反向带动传统话务及用户在网率提升。威锋网、安卓网、机锋网等应用分享平台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机会,可依托流量及
化优势成为国内外主流手机应用商店本地分销和推广渠道,实现产业链职能转型。
  未来趋势:移动互联网深化发展,产业链形态初显
  基于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一:终端厂商角逐移动互联网,带动市场进一步细分和深化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终端厂商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随着终端制造技术的提升和手机操作系统的多样化,未来智能手机出货量和普及率将逐步提高。此外,传统终端\系统设备厂商、手机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纷纷进入智能手机领域,通过终端整合相关应用及业务,加速智能手机中低端化趋势,带动产业链变迁,促进3G和移动互联网市场总体发展。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优势将逐步提升,未来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将转化为对手机操作系统用户的争夺。
  趋势二:手机应用商店覆盖终端多样化,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方向凸显
  随着智能终端种类和行业应用增加,未来应用商店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一方面成为覆盖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多媒体终端(iPod Touch)、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等
设备的通用应用下载平台;另一方面,应用商店将反向扩展至传统桌面电脑、上网本等终端设备并提供数字内容及应用购买。随着智能操作系统日益向企业级应用及行业应用延伸,未来交通、医疗、家居、公共设施管理等都将迈入智能化发展,应用程序商店日益向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方向转变,将成为数字化内容产品和应用程序的主要分销途径。
  趋势三:平台化及开放逐步成为产业链参与共识
  平台化是2010年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关键词。运营企业通过平台搭建和开放API接口,使开发者和其他企业分享其用户流量及用户生产内容,实现应用开发的创新和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增加运营企业对产业链的话语权,实现产业生态的良性运转和共同成长。目前
、位置签到、应用商店均已参与到平台化趋势中来,未来受益于平台共享带来的资源,应用开发技术创新和营销推广的成本将不断趋于降低,开放所形成的以平台为核心的商业秩序和产业格局将对未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转载原文为:
http://news.iresearch.cn/viewpoints/132139.shtml
( Thu, 20 Jan 2011 11:24:54 +0800 )
Description:
2010年,是刘允人生中最大的难关,虽然“一年堪比十年”,但他挺了过来。
  2010年1月13日, Google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David Drummond在Google官方
提到“我们不得不关闭Google.cn,并有可能关闭我们设在中国的办公部门”。
  此话一出,立刻惊涛骇浪,谷歌中国成了风暴中心。刘允也是13日那天才知道这一变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船在航行中,出状况了,团队几百号人,这是第一需要考虑的。”刘允一方面要和总部时刻沟通,考虑最佳的下一步方案;另一方面,谷歌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我开始要为员工的未来而担心,想结婚买房的员工还敢不敢买房了?因为这件事情和员工的个人生活、家庭都联系了起来,甚至很多员工的家长都来问我,谷歌中国未来到底会如何?我的责任真是太大了。”
  “这是考验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时刻,”面对变故,刘允的态度很坚决,他自知决不能犹豫、摇摆,要稳定军心,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我从办公室里搬出来,坐在格子间里,让大家都能看到我。我很从容地继续安排会议,沟通、安排事情。虽然没有办法能明确未来到底如何,但有大家看到有这样一个领导人在,心里顿时安稳了很多。于是,整个团队继续做事。”
  一位咨询分析公司的老总则向时代周报证实,2010年1月18日,他接到了谷歌代理商的***,吸引他的公司加入谷歌的搜索
推广计划。“说实话,我有点吃惊,我当时知道Google要离开的新闻。我询问***中的对方,未来谷歌在中国是否有变化,对方不说太多,只说‘一切正常啊’。”
  但真实情况比外表看起来的还要脆弱。一位谷歌直销部门的小伙子,按照惯例继续***客户,但客户打开门一看是谷歌公司的人,却大吃一惊,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你们这时不是应该呆在办公室里等着被安排吗?”
  这个小伙子回来后把客户对谷歌中国的担忧和疑虑都告诉了刘允,最后小声说道:“John(刘允的英文名),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疑问。”刘允望着自己手下的员工,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尽管他已经知道一点未来的动向,但还不能说,他只是安抚员工。
  不久之后,谷歌决定把谷歌搜索从。cn搬到。com.hk,其他业务不变。这时,刘允又面临了沟通的挑战。
  “那段时间,除了与总部做各种各样的沟通,下一步如何去做,还花了大量时间做内部沟通,谷歌中国有几百人,销售、运营、研发各部门,如何与他们讲这个变化,让他们能够接受,能够留下来,然后是对外,从代理商、大的广告主到中小广告主,他们应该怎样准确地得到信息,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去沟通。”应对变化,谷歌中国这时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文字材料,发过去就可以了,但刘允坚持要当面沟通。
  “我直接飞过去,面对面地说一遍,虽然说的内容,对方早就已经知道了,但对方看到谷歌中国如此重视,就舒服多了。”刘允称很多代理商的CEO被他的举动感动,“这个节骨眼上,还能飞到当地去见他们。”
  面对来自谷歌的诚恳,代理商团队稳定了。
  “业务的增长,就是这么一点点来的,不弃不舍做起来。”回顾这一年来的变化,刘允说自己的内心更多的是感激。
  1月7日是刘允加盟谷歌三周年的日子,他记得非常清楚,加盟谷歌是刘允人生中的一个大的转折。
  此前六年,刘允一直担任SK电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身材高大,穿着、言行一丝不苟的刘允,更像是一个传统的电信人,对于他加盟谷歌,曾有行业内人士表示不解,认为刘允未必适应得了谷歌的文化。
  与在SK电讯时相比,这次采访时所见到的刘允已经有了很多“谷歌味道”,非常的开放、随和,而在谷歌中国日常办公时,刘允也经常有双肩背包、牛仔裤、运动鞋的时刻。
  一方面向谷歌文化靠近,另一面,当谷歌中国面临如此大的变化之际,刘允身上那些传统电信行业所赋予的沉稳、忍耐也在发挥作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忍耐,最需要的是做实事。”
  “我很敬佩留在谷歌中国的人,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仍在开展工作,招聘、市场计划仍在推进,这是很困难的。谷歌在中国面临的形势,让这些工作变得更困难。”洪波如此说道。
  谷歌的2011:用实力说话
  2010年,谷歌在中国的业绩,无疑是谷歌实力的证明,也是刘允一年来的心血所系。“不用多讲,结果做出来再说。”刘允的话在业绩面前得到印证。
  事实上,这也是谷歌CFO所提到的“对中国市场重视”的根本原因。用实力说话,用实力让美国总部认可。在刘允的带领下,尽管艰难,但谷歌中国做到了。
  谷歌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了总部的预期,实力,不仅是谷歌中国的,也是中国市场的。
  这一年里,针对谷歌中国的各种猜测和疑问,多到不可胜数,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谷歌中国还有人做事吗?但这是在这样的疑问中,谷歌中国不仅坚持,而且还取得了业绩的增长。
  谷歌2010年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收入每季度都会增长。“谷歌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有搜索广告,有来自联盟的广告。过去四个季度里,国内、国际业务都有增长。其中,为中国企业做出口式的营销,这部分业务增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