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文章的保存地,额~~~~或许会有一些原创的内容
( Mon, 26 Jul 2010 21:48:58 +0800 )
Description: 首先郁闷一下VS2010竟然把C++的智能提示取消了。。。残念。。。 1、下载Office 2010
2、***
3、下载:mini-KMS_Activator_v1.2_Office2010_VL_ENG.exe 【没***电驴的朋友,可以用迅雷下载!!!】
ed2k://|file|mini-KMS_Activator_v1.2_Office2010_VL_ENG.exe|1057280|1f8080c4 fd72dc0398e305278bc6fc|h=lugkvqtjzgnzggsq7ryyv5sfknkif3va|/
4、以管理员方式运行mini-KMS_Activator_v1.2_Office2010_VL_ENG.exe, 跳出确认窗口一律确认,见到下图:
按第一行,***服务,跳出窗口,等它完毕会提示你按任意键继续;之后按第二行进行office2010激活,同样跳出个窗口,执行完毕,按任意键退出。【到此office2010已经激活完毕】
5、下载visio2010并***
6、现在我们又需要个我们亲爱的微软公司提供的工具,批量激活工具,下载之后进行***,链接如下: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1/E/D/1EDE7B88-6E64-4E2B-A85B-E87AF4C0E85F/vamtMMC.msi
7、打开6***的批量激活工具
8、添加visio大客户key:D9DWC-HPYVV-JGF4P-BTWQB-WX8BJ,复制进去之后是验证verify,下面那行添加注释,然后就添加key【右侧的按钮】
9、选择KMS激活
10、激活成功
11、激活完毕 本文用
( Wed, 30 Jun 2010 02:23:59 +0800 )
Description:
试试Windows Live Writer
( Wed, 23 Jun 2010 02:15:30 +0800 )
Description: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泛苔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本文用
( Mon, 14 Jun 2010 23:56:43 +0800 )
Description:
明天就去见女朋友啦,真爽,有一个多月没见了吧,看看宝贝瘦了还是胖了 本文用
( Fri, 4 Jun 2010 22:43:48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10位:双葵别
【人物〗:小葵,红葵。
【地点〗:龙葵的灵魂。
【背景〗:景天一行人将邪剑仙打败后,重楼将龙葵带走,与景天约好在新仙界单挑,景天修行不够,输给了重楼。龙葵重回人间,红葵却要离开了。
【品评〗:从魔剑中红葵诞生,她便一直守护着小葵,鬼界里被众鬼尊称为龙葵大人,盖其功力深厚,性格火辣,她随景天闯荡江湖,谁能说她没爱上景天?可是,自己终究是另一个龙葵,小葵很脆弱,她不得不离开,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俩人千年的日日月月一起度过,当红葵忍痛说要离开时,小葵只能低头沉默,红葵安慰着她,“不用担心,按我说的去做,一定会得到幸福的!”当她说这些话时,心是在流泪的。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10位:双葵别
悲情指数:7.0
感人指数:7.5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9位:决战前夕
【人物〗:夕瑶,飞蓬
【地点〗:神树。
【背景〗:飞蓬与重楼即将决战。
【品评〗:神说神不能恋爱,夕瑶与飞蓬却守候在一起,日子象流水般流逝,此刻却就要离别,飞蓬留给夕瑶一个坚决的背影,她收到的却是千年的等待。 神话中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可以流传百世,夕瑶和飞蓬的故事也可以流传千年。
她的离愁尽花为粉红的桃瓣,在神树之间飞舞千年。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9位:决战前夕
悲情指数:7.5
感人指数:7.5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8位:雪飘碎 【人物〗:景天,雪见,龙葵。
【地点〗:(梦)蜀山。
【背景〗:景天从古城镇通过回魂仙梦回到数天前的蜀山。雪见为救景天被邪剑仙用剑刺中要害,奄奄一息。
【品评〗;从永安当开始,景天与雪见闯荡江湖,一路上不知被她踢过多少次,然而雪见最在乎就是景天。那次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这次注定是感人置身的。但是之后雪见又再次复活,无疑使这次离别的经典程度大打折扣。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8位:雪飘碎
悲情指数:8.0
感人指数:7.5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7位:天人相隔
【人物〗:逍遥,灵儿。
【地点〗:南绍的某坐山峰。
【背景〗:与拜月的最后决战,灵儿封印了水魔兽和拜月的合体,逍遥站在这座山峰之上望着天蛇杖。灵儿在天上,他在地上。
【品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逍遥没有眼泪。他沧桑的脸庞上看不到悲伤,他的泪在心里!!!!灵儿没有眼泪,她只有憔悴的面容,心里默念着她的逍遥哥哥:“逍遥哥哥。。。。。。。。。。。。。”夕阳的斜晖中,他们分离。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8位:天人相隔
悲情指数:8.0
感人指数:8.0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6位:温慧北行
【人物〗:温慧,南宫煌,絮儿。
【地点〗:漠北。
【背景〗:蛮横的温将军将她的女儿远嫁漠北。南宫煌受星璇之托寻找絮儿,然儿在找到絮儿之后,却看见了温慧坐在轿车之中,独自流泪。
【品评〗:离别,似乎是两人之间相互告别。他们都有话相互倾诉。然儿,作为仙剑3外传最悲情的一幕,两个主人公之间却没有真正的告别,只有南宫煌呆呆忘着那个红色的轿子,温慧更是浑然不知他就在不远处。这一幕,注定使玩家们唏嘘不已。
只留下南宫煌一个人凄惨的背影。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6位:温慧北行
悲情指数:8.5
感人指数:8.0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5位:狐女苏媚
【人物〗:苏媚,王小虎,沈七七。
【地点〗:峨嵋山。
【背景〗:苏媚为破千叶的结界,被打回原形。王小虎,沈七七,李忆如化悲痛为力量,在与千叶的决战中,千叶被消灭。月如复活。王小虎坚持认为苏媚还没有死,他要去寻找苏媚。
【品评〗:仙剑2大体上不受大家的好评,但所有人都记住了那个隐龙窟里,目睹双亲被杀害,敢作敢为,重情意的狐女苏媚。在仙剑2最后结局中,化为原形的苏媚站在峨嵋山的阶梯上,痴痴的看着王小虎和七七离开。又是一个没有言语的离别,苏媚的离愁向何人解说?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5位:狐女苏媚
悲情指数:8.5
感人指数:8.5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4位:蝶恋
【人物〗:彩依,刘晋元,李逍遥,林月如, 酒剑仙。
【地点〗:黑蜘蛛森林
【背景〗:彩依摆脱逍遥的月如的纠缠后,飞向黑蜘蛛森林乞求毒娘子救刘晋元。逍遥和月如随后赶到,与毒娘子大战,但是败在了它手下。酒剑仙及时赶到,将毒娘子一剑封顶。彩依只有用自己千年的修行换得刘晋元10年的寿命,自己变回了原形。。。
【品评〗:蝶恋,是仙剑中最经典的曲调之一。但是,若是没见到彩依的任劳任怨,到黑蜘蛛森林的舍身相救,恐怕你不会认同此曲的经典程度。不错,蝶恋是经典的,甚至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在彩依与刘晋元融合的最后时刻,你们看得见彩依的离愁吗?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4位:蝶恋
悲情指数:9.0
感人指数:9.0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3位:梦中的月如
【人物〗:李逍遥,林月如
【地点〗:逍遥的梦中
【背景〗;受书中仙的指点,逍遥,灵儿,月如潜到锁妖塔底,将七根降龙柱摧毁,锁妖塔也在瞬间倒塌。月如为救逍遥和灵儿被锁妖塔的石板砸碎天灵盖。
逍遥昏迷不醒,因为他在梦中,他要与月如诀别。。。。。
【品评〗:月如轻声唤着她的逍遥哥哥:“逍遥哥哥,我娘说想见见你。”。。
“我好累啊。”直至月如说她先走一步,直至月如的背影渐渐模糊,逍遥终于醒了过来;他的月如妹子就要离开他了!!!逍遥撕心裂肺的喊着月如,那丝离愁,绵延于逍遥的心中。。。。。。。。。。 更行更远更还生。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3位:梦中的月如
悲情指数:9.5
感人指数:9.0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2位:君莫悲
【人物〗:李逍遥,阿奴。
【地点〗:南绍。
【背景〗:水魔兽被灵儿封印了。被洪水淹没的南绍,逍遥站在屋顶,阿奴坐在一旁,他们寻找灵儿的踪影,到黄昏来临,逍遥要走了。。。。
【品评〗:那个年代,逍遥轻狂,月如张扬,灵儿清纯,阿奴天真。在年代之末,逍遥沉稳,月如善解人意,灵儿有责任心,阿奴却情窦初开。历险改变了逍遥,灵儿,月如。改变阿奴的却是相处。这也是一个懵懂的年代,在最后的时刻,分离的时刻,阿奴舍不得离开逍遥,但是逍遥要去寻找灵儿,他们不得不分离。在南绍的山坡之上,逍遥用双手拍了拍阿奴的肩膀:“我要走了。”阿奴低着头,她想说“你能不恩能不要走”,但自己知道不能留住逍遥,她没有说出口,逍遥走了,留给阿奴一个坚决的背影,她站在南绍的山崖边,目送逍遥离开,一曲君莫悲:逍遥,你好走。。。。。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1位:君莫悲
悲情指数:9.5
感人指数:9.5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1位:离人过客
【人物〗:重楼,景天,紫萱,青儿
【地点〗:蛮州
【背景〗:邪剑仙强攻锁妖塔,被景天一行消灭之后,紫萱为使锁妖塔复原,将自己的灵力全部输给长卿,长卿羽化登仙,就当紫萱准备用自己顶替水灵珠时,重楼及时赶到,救下紫萱,并用自己的灵力强封锁妖塔。。。。。多日以后,重楼来到了蛮州。。。。。。。
【品评】:姚仙说:“ 仙剑的每一代,我们都尽力塑造出几个受玩家喜爱的人物”。仙剑一有逍遥,灵儿,月如,阿奴,酒剑仙等不止几个的受玩家喜爱,所以成为了目前最经典一代;仙剑二似乎是苏媚;仙剑则只能是重楼了(赵无延除开外-_-!!)在仙剑三的前部分中,重楼是何等的潇洒,众人都被他的威严所震慑。可是在最后的结局中,也就是紫萱结局中,重楼却放掉了所有的傲气,留给了大家一个凄凉的背影。重楼的人性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景天问他怎么不去见见紫萱姐,“相见不如不见。。。”。不见,那将是永恒的不见,重楼放下了,他只想喝酒,于是他成了那个受万众拥戴的过客离人。。
十大仙剑经典离别第2位:离人过客
悲情指数:10
感人指数:10 本文用
( Sun, 23 May 2010 22:52:45 +0800 )
Description:
主流光盘镜像都有哪些?
在日常使用电脑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用到光驱来读取光盘里的数据。如果光盘里储存的仅仅是普通的数据,把数据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到硬盘上就好,下次再 需要光盘里的数据时可以从硬盘上直接读取,而不用再劳光驱大驾。 但有时候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一张需要光驱的自动播放功能才可以使用的光盘,简单的进行数据备份到硬盘上,下次再使用的时候是不能直接读取硬盘就可以 搞定的。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要在光驱里重新放入光盘,让光驱去进行相关的读取;另一种就是,将光盘做一个镜像存到硬盘 里,待需要使用的时候再用虚拟光驱载入光盘镜像。
什么是光盘镜像文件
光盘镜像文件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和其他文件不同,它是由多个文件通过刻录软件或者镜像文件制作工具制作而成的。镜像文件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泛,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数据备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能下载到镜像的网站很多,方便了软件光盘的制作与传递。
常见的光盘镜像相关后缀名:
、img、nrg、mds、mdf、bin、vcd、lcd、fcd、cue、ccd、
人 气很旺的daemon虚拟光驱软件 为了减轻电脑光驱重复读取同一张光盘所带来的损耗,很多人都在使用虚拟光驱来代劳。使用虚拟光驱的好处,除了能让耗材光驱减少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外,在读取速度上也比使用真正的光驱读盘要快。在虚拟光驱软件中,使用率最高的,莫过于daemon,它非常小巧,占用资源其低,而且非常好用,受到了很 多用户的青睐。
然而,细心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光盘镜像的格式就像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格式一样并不只有一种。今天的文章,就来带您辨析一遍不同格式的光盘镜像。
各种镜像格式的简单介绍
● 我们先列出来常见的一些光盘镜像格式
最常见的光盘镜像格式,各种常用的刻录软件均支持ISO文件直接刻录光盘。可以用WinISO、UltraISO打 开,并进行编辑。WinRAR亦可读,但不能写。如果用WinRAR读出,再刻盘,则会损失光盘信息,非常不可取!
2 IMG 通常CloneCD生成的镜像文件一共有3个同名但扩展名不同的文件,其扩展名分别为.ccd .img及.sub。其中ccd文件是CloneCD的控制文件,img是数据镜像,sub为子通道数据。能够很好支持加密碟片。
此VCD不是平常说的VCD碟片!而是现在很流行的虚拟光驱(Virtual Drive)软件所生成的文件。这种以VCD为扩展名的文件并不能支持刻录,一般只能当虚拟光盘使用。如果要将其刻录成光盘,必须先将它转换成为ISO文 件。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你的VCD文件在生成时进行了压缩,就无法轮换成为ISO文件了,就是说刻不了光盘。
4 nrg 是非常流行的刻录软件Nero所专用的镜像格式文件。Nero软件***时可以同时***其专用格式的虚拟光驱。不过nrg格式虚拟加密碟片的能力很差。
由刻录软件Alcohol120 %制作的镜像格式。能够很好支持加密碟片,目前与CloneCD齐名。mdf必须与mds一起同时使用,两者缺一不可。 这个镜像格式在很多游戏的***文件里就能看到。
用Virtual CD-ROM装载,这个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支持许多软件所制作的镜象文件,如 Nero、Duplicator、BlindRead、Easy-CD Creator、CDR-Win、Virtual CD-ROM、CloneCD 等。
用CD ace装载。CD ace 操作简单,可支持23个虚拟光驱,而且还有网络功能。在增加减少虚拟光驱数目时不需要重启动机器。支持把ISO文件转换LCD文件。
CD Manipulator 2.6.7
这是一个极好的CD镜像制作工具的新版本,能够读取光盘子通道的数据,制作出bin+cue的镜像,可以用在PSX和Saturn的模拟器上! 支持Skin技术!游戏玩家对这个格式肯定不陌生,网上能下载到的很多游戏都是以bin格式的镜像发布的。
最常见也最常用的iso光盘镜像
是最常见的光盘镜像格式,相信很多人接触到的第一个光盘镜像格式就是iso。各种常用的刻录软件均支持ISO文件 直接刻录光盘。iso格式的光盘镜像还可以用WinISO、UltraISO打开,并进行编辑。WinRAR亦可对其进行读取,但不能写入。如果用 WinRAR读出或释放出来,再刻盘,则会损失光盘信息,这种刻盘方式不可取!
被winrar关联称压缩包
winrar几乎是每台电脑都会***的软件,这里要提醒的是,iso格式的镜像也能被winrar这个软件编辑,很 多不太了解的用户经常把iso的镜像用winrar误解压后再刻盘,导致光盘的自动播放以及启动文件信息丢失,导致刻录后的光盘无法使用。
可以对iso镜像进行编辑的UltraISO软件
前面提到过winrar可以对iso镜像进行操作,但其实winrar只能对iso镜像进行读取,而无法进行写入。 要想对iso镜像进行随心所欲的编辑,可以使用UltraISO或者WinISO等软件。 比如我们从网上下载下来一个操作系统的镜像,准备刻录成一张系统盘,而你又希望能在系统盘的根目录再加上些东西,比如某个软件的序列号之类。这样你就可以 把某软件的序列号保存到一个txt文档里,然后再用UltraISO把这个txt文档添加到光盘镜像里,再刻盘。最后出来的光盘就会在根目录里多一个你自 己添加进去的txt文档。
用那张很流行的原版XP***盘给电脑***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输入序列号,而存有这个序列号的txt文档往往就放在光 盘的根目录。其实就是刻盘的人预先编辑了镜像再刻录的结果,因为微软不可能给你预设好一个序列号的文档在***盘的根目录。
常用软件nero和酒精生成的镜像
说到刻录软件,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Nero,几乎每个刻录机附送的刻录软件都是Nero的OEM版,所以可以毫不夸 张的说,在日常的电脑使用中,nero是使用率最高的刻录软件。
Nero 刻录软件的大哥大
很多人只知道Nero能刻录光盘,而不知道其实Nero还能做镜像。用Nero制作的镜像格式是nrg,不过nrg 格式虚拟加密碟片的能力不是很强。
很多人其实都用nero这个软件做过镜像,只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而已。在只有一个刻录机(没有其它光驱)的情况下使 用nero的“复制光盘”功能的时候,Nero会先自动做一个镜像保存到一个默认的目录里,然后再弹出托盘让你放入刻录盘,接着再把预先做好的镜像刻录到 光盘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做一个光盘镜像,然后再把光盘镜像刻录到另一张光盘里。
镜像格式
虚拟光驱酒精Alcohol 120%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软件,笔者的也是使用这个虚拟光驱软件。酒精Alcohol 120%跟另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虚拟光驱daemon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仅能当虚拟光驱,而且还能制作镜像以及刻录镜像。daemon是不能刻录镜像 的。
Alcohol 120%
是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一个虚拟光驱软件
mdf也是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一种光盘镜像格式,是由著名的虚拟光驱软件酒精Alcohol 120%制作的。mdf不是单独的,在制作mdf的同时还会同时出现mds。mds是光盘内容表,mdf才是镜像文件,要想使用mdf就不能缺了mds。 很多游戏在网络上各大论坛或BT站刚发布的时候,经常采用mdf格式。
写在最后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不少的镜像文件格式都来源于私有,大小诸侯各自争夺地盘,没有统一的规范,带来使用上的不便。有 些格式随着软件市场的缩小,已经消亡。所以本文仅详细介绍了比较常见的几种镜像格式,希望不太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看了这些介绍后,能有所收获。 本文用
( Wed, 12 May 2010 01:11:12 +0800 )
Description: 对于伟大的天朝和功夫网我本已无话可说,但是我就死活没想通DropBox这么一个单纯的存储服务有挑起了我们伟大的天朝政府那根敏感的神经?现在好啊,Twitter从始至终都无法访问,Facebook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Google正在香港半死不活,现在DropBox也上不去了。我在里面存的文件怎么办?我是不是可以告我们亲爱的政府赔偿我的损失? 记得易中天教授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袁绍似乎有这么一种才能,对他不好的建议他是绝对会听,对他好的那是绝对反对的。我现在倒是觉得我们伟大的天朝也有这种才能:好的东西那是绝对不让进入国境,不好的东西(比如***之类的)确实基本处于默许状态。整天还吹嘘什么“我们的网络是绝对开放的”。也不看看世界互联网开放排行榜上中国的排名都快比得上中国足球了!!! 本文用
( Tue, 4 May 2010 22:51:30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这是从Google Reader中看到了一个极受欢迎的文章,转来送给大家,特别是刚毕业或快毕业的年轻朋友们。
快毕业了,老师站在讲台上:“探讨
1、“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 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
2、“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大家一 听,表示佩服。
3、“古代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能成为 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师摇头:“这个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这节课,这个老师要学生明白“
”: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 要懂得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没有路
( Sat, 1 May 2010 02:39:56 +0800 )
Description: 这几年关于云运算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很热,真的很热。感觉像是明天再配电脑的时候都没有必要再考虑本地配置一样,好像现在真的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瘦客户端的春天全面到来。一开始的云计算。后来兴起的云杀毒,直到Google干脆推出了一个真正的云操作系统Chrome。但是,云和Web真的已经或者在短期内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吗。 诚然,云是一个很诱人的概念,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电脑有一个很小的硬盘,仅仅系统运行需要的CPU(当然,频率也不会高),内存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必不可少。这样一套配置就意味着我基本可以只拿一个屏幕到处乱晃了,而且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上,不管我在哪里、在哪台电脑上登录我的系统都是一样的,不用考虑是不是顺手,因为进入的根本就是一个系统。天啊,真的到了这一天那该是多么的爽啊!!但是,这一天还太遥远了,在我能够看到的未来,我真的没有看到可以实现这种设想的一点可能性。 云计算基本上还是一个商务意味多一点的应用,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多大的关系,毕竟我需要的运算我现在的电脑完全就可以提供,所以我不是很关注云运算这个东东。但是对于云杀毒我就感觉比较郁闷了,舍友有次中毒了,他图方便装的是大名鼎鼎的360,开始我根据经验告诉他应该重启到安全模式进行杀毒,他也照做了,什么东西都没有杀出来。我正感叹360果真是除了广告什么都不行,结果人家直接进系统联网杀毒,竟然还杀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云查杀。我总感觉除了把病毒库放到了官方的服务器了好像也没什么更先进的技术来保证查杀质量,问题是在云杀毒出现前大家都知道杀毒应该断网重启到安全模式下进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病毒的杀除率,联网是为了不让病毒有下载新病毒的机会,而大家都知道安全模式系统调用的组件最少,调用病毒文件的可能性也就最小,如此尚不能保证每个病毒都能删除干净,试问正常状态下连着网杀毒能有多好的效果,如果病毒文件已经插入到系统进程中改如何?为了在磁盘上节省这么几十兆的空间划得来吗? 我们姑且认为现在的病毒查杀技术已经先进到不管病毒式正在运行还是插入到正常进程中都能无误的查杀,那要是电脑不能联网怎么办?如果有一天病毒库完全放到了网上,本地只有一个杀毒引擎的话,万一有一个病毒进入系统第一件事就是破坏网络连接功能的话杀毒软件该如何工作?在现阶段杀毒软件厂商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主动防御软件能够真正成为主流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到时候没有了病毒库就不能清除病毒?而不能清除病毒又不能联网得到病毒库,死循环。 其他国家大规模应用云运算还有可能,毕竟起码人家的网络环境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在中国的地盘内想要一切基于云?电信还是把这该死的ADSL速度保障了再说吧。没有了稳定的网络,一切云都是扯淡,更别说伟大的GFW了。 网络的一切协议都是基于物理层之上的,恰好物理层有事最不保险的地方,不管是数据转换还是应答机制我们都可以用强壮的算法保证它正确无误的进行,但是物理层呢?埋在地底和海底的电缆光缆呢?谁能保证它们就能毫无故障的一直运行呢?前几年的台湾海峡地震造成MSN无法正常登陆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真的把所有数据都放在云上,万一哪里的线路出现问题那影响可就不是一个区区的MSN掉线能比的了。 云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基础设施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大谈云建设无疑是空中楼阁,估计所有大肆渲染云的厂商都明白这个问题,但是只要能忽悠住用户就行了。至于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比起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说那还是问题嘛,对吧 本文用
( Sun, 11 Apr 2010 23:26:25 +0800 )
Description: 天知道为什么我下了EverNote却不能正常使用,总是一打开就一直未响应,只能强行关闭。难道是与Win7的兼容性有问题?最后不得不用微软出品的On
eNote。不爽啊!!! 本文用
( Wed, 24 Mar 2010 00:43:20 +0800 )
Description: Google还是决定不玩了,不和中国政府玩这个审查游戏了。我是今天下午才知道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Google太牛叉了,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个知名公司公开的对中国互联网审查制度说不,Google用自己的方式在此体现了自己“不作恶”诺言。 突然想起当年移动和苹果谈判的事,记得当时就因为收入分成的问题最终导致两家谈崩。网上有戏言说乔布斯一直很强势,在和各个国家的各个运营商谈判的时候他的强势都带来了胜利,但是他根本就不懂得中国移动是多么强势的一家公司,用iPhone的有多少人?中国移动的用户有多少人?到底是中移动更需要苹果还是苹果更需要中移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乔布斯没有这个觉悟,所以在苹果强势的提出利益分成的时候中移动连它理都不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当时两家崩了后舆论还是有点偏向中移动的,起码在我看来在这种利益问题上不妥协起码有点体现中移动的骨气,而乔布斯就显得比较傻了,拜拜放弃了这么大片市场。但这次Google推出中国的行为我不但不觉得Google傻,反而去双手赞同。 中国的网络审查一直存在,以前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当时法轮功一伙闹的正凶,屏蔽一些反动、***等违法网站也是一个政府应做的事,但是后来随着网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所谓的网络审查简直就是扯淡,借屏蔽违法之名行网络封锁之实,好,法轮功网站违法屏蔽了我无话可说,但是我就奇观了,twitter怎么个违法了?Picasa怎么个违法了?Facebook怎么违法了?维基百科怎么违法了?YouTube怎么违法了?难道就因为这些网站的开放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政府认同的内容就统一封杀?这和美国说阿富汗有恐怖分子所以就攻打一个主权国家有什么区别?谁能告诉我这个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区别??!! 中国不管对于哪个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尽管网络审查争议很多,但是大家为了中国这块市场都遵守了这一不合理的政策,尽量在不触及这个政策的前提下运营,但是Google不行,作为一个搜索引擎,Google的任务就是为所有用户提供互联网上所有用户想要的网页,而正是Google在这方面杰出的表现才让它成为搜索方面无可争议的老大,一旦实行了网络审查,就意味着很多网站不能对用户呈现出来,所以Google并没有一开始就开通Google中国,但是对于一个境外网站想屏蔽是在是太容易了,所以Google.com以前会时不时的无法访问,后来Google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中国实行了遵守网络审查的Google.cn。现在Google决定不玩这个可笑的游戏了,高调推出了大陆市场,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制度一个狠狠地耳光。我现在有点好奇中国政府接下来会有什么举措。 现在游戏已经玩到这个地步了,接下来结局无非有四: Google还是不忍心放弃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有回来了,继续执行网络审查,而政府估计也不会太难为Google,这件事就想没发生过,大家继续各干各的事,像原来一样该干嘛干嘛,而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结局。 要么就是政府退步,同意Google在中国实行不审查的搜索服务。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小了,要是这么做了就以为这政府服软了,那政府的面子放在那里,以后还怎么对其他公司实行网络审查。以政府一贯宁愿一错到底也绝不后退一步的作风来说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下来就是政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就别怪我无情,全面封杀Google的所有服务,将Google中国彻底关闭,屏蔽Google的一切业务,再狠点就把香港和澳门的Google业务也关闭了,大家来个鱼死网破。然后要么就是还在华运营的互联网外企一看中国政府这么狠,好好地遵纪守法,要么就是大家对中国政府彻底失望,一家一家的撤离。 最后是目前最可能的结局,就是大家开始打口水仗,Google也不敢彻底关闭在华业务,而中国政府也不敢吧Google彻底赶出去,于是大家就先这么着,大家先打口水仗,等世界和网民的目光不在这里聚集了再进一步解决,简单的说就是把这件事冷处理,这样大家也好办了。 前两天看新闻说朝鲜开始解禁手机了,据接单给朝鲜做手机系统的透露客户的要求是输入金正日三个字要变成黑体,而日历里的节日要全部删除,只留两个,就是大小金的生日。当时我还有点不敢相信现在都21实际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有国家向我们文革的时候那样限制言论和进行思想控制啊,但是现在联想到我们的网络审查和当时的绿坝时间等,我突然发现我们估计离那天也不远了。 好吧,为我们伟大、和谐的天朝欢呼吧!!
( Tue, 23 Mar 2010 20:57:55 +0800 )
Description: 今天突发奇想,想把启动一道过程改成字符界面,感觉满屏耍字符比单调的进度条有感觉多了。于是就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如下办法: udo gedit /boot/grub/menu.lst (如果是Ubuntu9.10的话就修改grub.cfg) title Ubuntu 9.04, kernel 2.6.28-11-generic uuid 2a4917dc-d2c7-4c58-aa2f-8c3c0e6f57ce kernel /boot/vmlinuz-2.6.28-11-generic root=UUID=2a4917dc-d2c7-4c58-aa2f-8c3c0e6f57ce ro quiet lash initrd /boot/initrd.img-2.6.28-11-generic quiet
删除 kernel那一行的“ lash”即可,保存。
谁知道碰见了一个诡异的问题,不能保存,及时我用root权限也不行,郁闷,上网在研究一下。
p.s.我的是Ubuntu9.10,我也从没指望能把Win的引导界面改了
( Mon, 22 Mar 2010 05:09:43 +0800 )
Description: 在线写博客确实是一种折磨,在网上发够好长时间才找到菊子曰这个离线软件,界面听好的,Ri on样式,看起来挺赏心悦目的,而且貌似跟网易博客的兼容也不错,功能齐全,唯一的问题就是好像反应有点慢,我新建这篇日志还卡了一下才出来编辑界面,以后多用一段时间在看吧 本文用
( Mon, 22 Mar 2010 04:25:16 +0800 )
Description:
说实话,这个博客最主要是我平时看到的一些文章的保存地,再加上本人一向的懒惰,所以注定会有很多转载的内容,我统一会注明来源地的,如果有原作者或者是周围的人不同意转载的话请及时告知,我会及时删除的。谢谢
( Mon, 22 Mar 2010 04:04:37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点隐私,那心灵最深处的脆弱啊,被人触动了真的好痛好痛喔……
引用:
冠希老师:我、我、我……,就是啊~~哎哟好痛~~~
痛定思痛,早作打算,咱们不能让杯具重演,现在就来想想怎么把这些好痛痛的东西藏起来! 首先请搞清楚一下几点:
第一、这里讨论的是隐藏,而不是加密;
第二、这里只讨论“一般情况”,之所谓“一般”,是以如下条件为前提下讨论的:
1. 你没有被人“惦记”着,或者至少只是被某个“新手”惦记着(因为如果某人执意挖空心思想偷窥你的话,天晓得他会怎么做);
2. 这些被隐藏的文件,你不需要经常使用,只作为备忘、备份的资料(想拿出来用比较麻烦);
不忙哈,咱们先聊聊其他几种方法 最基本的一种,对付windows足够——放在linux分区里。
由于自大的M$的全面配合,任何windows系列OS都原生无法读写linux分区(准确点说是所有非MS分区),所以如果你装了双系统,而和你共用电脑的人只会在windows里闹腾的话,放心吧,你有充分的理由藐视他。
当然,这不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有很多win版的软件可以读写linux分区。不过这又违反了刚才的假设,因为如果他能折腾这玩意,那就可以猜测他基本会使用linux,至少知道怎么进入双系统中的另一个,是不? 最简单的一种,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加点喽。
利用linux的命名规则,所有文件和目录如果第一个字母是小数点 “.”,那么将被看作隐藏文件而不予显示,nautilus等几乎所有文件管理器都会遵从这个规则,ls命令也一样,所以这不失为一种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当然,要“破解”也超级简单,大多数文件管理器里按“CTRL+h”或强制显示隐藏文件即可,或者用l -a命令也一样;
对于稍有linux使用经验的人来说——大哥你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付我老婆还是足够了。 最朴实的一种,地球上的所有高于单细胞等级的生物都知道——深挖洞、多盖土。
要点如下:
1. 建立一个拥有100多层子目录的目录,而且各层目录间都有100多个平行的子目录;
2. 目录名要没劲——比如“党的先进性教育”等等;
3. 文件名更要没劲——比如d54eaohye58ef10sdf.tmp等等;
4. 混杂在100多个大小相等、真正没劲的文件里;
缺点:
1. 此地无银三百两;
2. 你自己记性要好; 最NB的一种,地球人没几个知道——改内核代码。
额……,请一起期待高人哈。也许这只是一个传说…… 较聪明的一种,用linux的人都知道——利用权限。
我们知道linux下所有文件和目录都有一个x属性,对于文件来说,这标志着文件是否可以被执行。
而对于目录意味着什么呢?访问。
也就是说这个目录是否允许“进入”,注意是打了引号喔,原因等会便知。
你可以试试,新建一个目录,比如“123”,然后随便在里面放几个文件,然后执行
代码:
chmod -x 123
这个命令的后果就是——拿掉所有用户对这个目录的x权限,也就是禁止所有用户进入这个目录。
好了,既然进不去,你的目的也达到了。
想进去的时候,只要再执行下面命令就行。
代码:
chmod +x 123
当然,这方法对付终端有点问题,因为虽然不能cd进去,但是可以用l 123这个命令看到里面的内容。
另外,如果人家是root账号,或者拥有sudo权限的话,你就白忙活了(这就是刚才加引号的原因)。
最后,这个搞法会使人感觉这个目录“怪怪”的,依然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好了,进入正题 最聪明的一种,只有我知道 ——利用挂载。嘿嘿……
你能看完这么长帖子,不服不行!今天就便宜你了。
我们都知道,挂载其实就是把某个分区(目录)“嫁接”到另一个分区(目录)的某个目录下,形成一颗树。而当读写该目录的时候,实际是在读写挂载于该目录的另一个分区(目录)。
几乎所有的教程都会告诫你——不要在这个用于挂载的目录里放任何文件!
呵呵,请看清楚,并没有说“不能”喔!
其实,这个目录有没有“装”文件、“装”了多少文件,对挂载本身没有任何影响;
受影响的是本身 “装在”该目录里的文件,因为一旦挂载成功,这里面的文件就“消失”了。注意,不是没了,也不是删除了,而仅仅是暂时“看不到”。
现在这个目录里的内容,被挂载到这里的分区取代了。
引用:
打个比方吧,你去租房住,进去后可能会对前主人在墙上留下的“到此打炮”什么什么的很讨厌,怎么办呢?拿张报纸糊上不就行了?
嗯,如果现在有人拜访你,还会看见那几个字么?
——废话,你以为我用的透明纸啊?
好的,再问一个问题,那几个字还在不在?
——越发废话了不是?当然在啊,只是现在看不见了而已,过几天我搬走,人家房东进来把报纸撕了不还在那么?
YEAH!这回明白了。
比如刚才的123目录吧,假如里面有个abc.txt文件。当挂载一个分区(目录)到这里的时候,再看123目录的内容,abc.txt文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分区(目录)的什么什么文件了;而只要卸载掉这个分区(目录),abc.txt又神奇的出现了,娃哈哈哈哈~~~~~
啥,你还是没听懂?唉,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现在假定你有一个很要命的银行密码,记在脑子里吧,怕忘了;写在纸上吧,怕让人看见,咋整呢?
这样,把它存为一个文件,然后放在/home目录里(PS:看清楚,不是home分区!),然后编辑fstab,把真正的home分区挂载到/home目录,就行了。
放心吧,谁会吃饱了撑的想起卸载home分区看看?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民间也有说:灯下黑,基本都是这个意思了。藏东西,咱就要藏在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娃哈哈哈~~~~~
优点:
1. 隐蔽。我刚才说了,谁也不会没事突然想起卸载home分区玩吧?
2. 自动化。fstab是每次开机必然要生效的,所以根分区上的那个/home/xxx文件永远都看不到,root也不例外!任何人都只能看到被挂载到这里的、另一个home分区的内容。
3. 普通账号想卸载home分区很难,至少我不会搞。
缺点:
1. 不能存储太大的文件,太大必然占用太多的空间,任何人随便敲的df命令就会对根分区的空间莫名消失的奇怪现象发生兴趣。
2. 如果人家拥有root账号,这方法就不一定保险了;二如果人家用了liveCD,或者启动了另一个linux的话,这个“障眼法”将自然失效。
3. 如果有谁想重装系统,所以格式化了根分区的话……,偶卖糕的,这么重要的东西,但愿你还没忘了。
以下由41楼xiooli补充,特此感谢!(我就说了,教人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是不?) 引用:
藏东西那个也可以用mount ind, 不必要非得挂个分区在藏东西的目录上去,也可以挂另外一个存在的目录上去,来个例子:
代码:
xiooli@XIOOLI> l tst0 tst1
tst0: no_big_deal tst1:
top_secret
fsta 上这么写:
代码:
/home/xiooli/tst0 /home/xiooli/tst1 one defaults,bind 0 0
代码:
xiooli@XIOOLI> udo mount -a 密码:
xiooli@XIOOLI> l tst0 tst1 no_big_deal
no_big_deal
看不懂的我来解释一下:
假设你有两个目录,分别是tst0和tst1,tst0下有一个文件no_big_deal,而tst1下有另一个文件top_secret。
如果利用mount 的bind参数,把tst0“挂载到”tst1的话,则tst1下的top_secret文件将同样被“隐藏”,而打开tst1后将只能看到tst0目录下的no_big_deal文件。
当然这样的方式,人家要卸载比较简单,前提是他必须先“察觉”到tst1目录的“异样”,并且拥有root权限。
OK,所谓天下没有真正安全的地方,你要是走了背运,掉进茶杯里淹死了也难说。尽力而为,听天由命吧!
PS:开动脑筋喔,学会把上述几种方法组合使用(改名、隐藏、100层子目录、挂载),效果肯定好得不得了!
另外,这种挂载隐藏的方式,在windows的NTFS分区上同样适用,自己琢磨去。
写到这里,基本说完了,强调你一句:这里可没有讨论任何加密的办法,全部都在“隐藏”二字上做文章。
如果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的话,建议还是加密吧,自己google去,我不懂。
结束语:不怕贼来偷、就怕贼惦记,真要让人家高手惦记上了,那就算FBI也没法。
对于像冠希老师那样品味不凡、质量极佳、水平又极高的教材级货色,奉劝各位还是把硬盘装裤兜里,再给裤兜装把锁才是王道。
另外找人修电脑的时候最好—— 1. 事前调查甄别、2. 事中全程监控、3. 事后杀人灭口。
广告:实在搞不定就来“夜黑风高”论坛,“杀人放火”区找我,保证价钱公道、手法干净(发帖时注明 “ubuntu-cn网友”还可以享受VIP特惠价喔)
( Mon, 22 Mar 2010 04:03:32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刚入门的新手,似乎大多数都遇上过一个困扰——当初的分区不合理,怎么办?
最“傻瓜”的办法就是重装,我不罗嗦了。
不过这样的话,你就轻易放过了一个菜鸟变老鸟的大好机会,可惜。
想起飞又不怕摔得钻心疼的菜鸟请继续往下看。
其实如果你理解了linux的树形目录的话,这事干起来也没啥大不了的,借助几个工具,敲几行代码就行。
第一、准备一张liveCD,最好是desktop;
用 alternat或者硬盘启动ISO文件也行,但alternat只能全终端操作,没有GUI喔;而硬盘启动必须保证ISO文件所在分区,与被影响到的分区完全无关。
第二、观察一下目前的分区状态,制定调整方案;
这里请搞清,你要调整一个分区,如果是变大,那么变大的部分只能从临近的分区“掠夺”而来,而且这个“临近的分区”必须是与被调整分区同类的,即同为主分区或同为逻辑分区,如果不是,那不幸的你只好再麻烦点,先调整为同类喽。
记住,临近和同类是必须的,缺一不可。
如果是变小就简单点了,你可以把多余出来的部分合并入临近分区,或者单独建立为新分区;
步骤如下:
1. 使用gparted可动态调整分区(也可以叫“无损分区”),就是在不破坏原有分区数据的前提下,改变分区大小。这一步和windows没啥本质区别;
2. 编辑fstab文件,使系统能正常启动;
注意到fstab文件里的第一项了么?ubuntu默认使用UUID挂载,一般情况下这个UUID是不会变的,即使你把硬盘拿到其他电脑使用,也不会变。
但是,如果你“改变”了该分区现状,比如改变大小、格式化(正常的向分区写入数据不属于改变现状)等等,则将会重新生成新的UUID。
所以你必须在调整完毕后,在fstab中用新的UUID替换旧的,否则无法启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如果你的fstab用类似/dev/sda5这种写法的话……,也应该检查一下是否的确没问题。
引用:
合理的分区方案:
再一次不厌其烦的重申,linux是一个树状系统结构,所以根分区不用太多,在足够容纳系统及程序数据的情况下稍有富裕即可,多了就是浪费。
按照一般家庭用户的使用来说,如果主要用于上网、听歌、看电影等等,对于这种“大众化”的要求,可按照如下方案分配:
/ --------------10G±5G(其实如果不用X的话,5G还嫌太多);
/home -------1G~10G(足够存储配置文件和一些必要的数据即可,太大了不好);
以下为可选的(即不是必要的,没有也行)
swa --------大于内存即可。如内存本身大于2G且不使用休眠功能的话,根本不需要这个分区;
/boot --------如果你使用太大的硬盘(500G以上)且根分区被安排到了磁盘末尾部分,就在磁盘靠前部分分配一个/boot分区(放置内核用),100~200M足够。多一点都是浪费。如果你硬盘不大,或者根分区靠前的话,同样根本不需要这个分区;
/var ----------> 5~15G,对于网速不快且经常需要重装的新手,建议要,省去很多麻烦。
其他空间你自己看着办吧,搞好之后挂载到你喜欢的地方去就好。
如果你感觉当初的分区方案的确欠妥的话,动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liveCD启动系统(linux不是windows,你想直接在本机系统干这事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需要你具备更强的终端能力,请自己学习去吧)。
引用:
进入桌面后,首先问一个问题,如果现在需要调整fstab文件,它在哪?
——老师老师我知道,输入 udo gedit /etc/fstab,然后……
KAO,这位同学请自己出去弹老二100下,然后回2楼重读100遍再来!
——老师老师我知道,现在的根分区其实和刚才的不一样了,所以要找原来的fstab文件,必须先把原来的根分区挂载进来,成为现在系统下一个普通的挂载点,然后 udo gedit /挂载点/etc/fstab就OK啦!
呵呵,乖仔乖喔,过来老师亲一口。
然后呢?打开gparted调整?
等会……
这样当然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可能不了解一个情况,就是gparted干这事……,忒慢!
是的,慢到令人吐血,我曾经用它调整一个20G的分区,猜猜它干这事要多久?
10个小时。KAO!这点时间足够重装10遍的!
更要命的是,一旦开工就不能cancel了,否则你就准备找数据修复软件吧(没办法,windows下的分区工具PM、PQ这些不支持ext4,不过就算支持也难以令人放心)。
不过如果是空分区,那就好办了,20分钟足够!
so……,咱们变通一下,先把待调整的分区备份好---然后删除,令它成为空闲分区---再来调整好---再重建分区---再把备份的数据放回去
不就好了?挖哈哈哈哈~~~~
引用:
备份不能用ghost,这跟支持不支持linux没关系。ghost是以区块备份的,用这个等你调整好后再 ghost恢复回去,包你到时候要傻眼。
原因么,自己搜去,总之不听我老人家劝,吃亏就在眼前。
我现在假定你需要增大鼠标指向的 da5(其实8G也够了),想把旁边sda6上的空间“挪”2G到sda5变成10G,保持sda1不变,并令其作为临时储存备份文件的地方(你得确定有足够空闲空间喔,可以用df命令查看sda5有多大,空闲空间至少要等于它)。
附件: 3-1.jpg [ 49.82 KiB | 被浏览 314 次 ]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打开终端,使用强大的tar命令(类似生成windows的wim格式的 ImageX,不过这玩意在tar面前简直是个小学生),跟我一起敲码:
代码:
cd (确保当前处于“家目录”)
mkdir da5 (建立一个名为“sda5”的空目录,之所以叫这个是为了保持与分区编号一致,以免头晕)
sudo mount /dev/sda5 da5 (挂载第二分区到sda5)
cd da5 (进去看看对不对)
l (实在不习惯终端的话,也可以打开nautilus看)
确定没问题吗?那么继续
代码:
cd (回到“家目录”)
mkdir da1 (再创建一个空目录用于挂载sda1)
sudo mount /dev/sda1 da1 (挂载sda1)
cd da5 (再次进入sda5)
sudo tar -cvpf /sda1/ubuntu.tar ./ (打包本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到sda1,并命名为ubuntu.tar,注意这里没有使用压缩,只为了节约时间)
等屏幕上停止滚动,再次出现终端提示符的时候,去~/sda1看看确定一下,然后
代码:
sudo umount /dev/sda5 (卸载sda5,这是调整时必须的,可能sda1也必须卸载掉)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K,现在可以打开gparted胡作非为了
先删除sda5分区,然后从sda6 哪里“掠夺”2G空间出来,再在10G空闲空间上创建sda5分区。这个怎么做不用我说了吧?
你可能会发现这样还是很慢,因为sda6上有数据,我说了,gparted干这事令人吐血。
所以……,如果你还有地方的话,可以像对付sda5一样对付 da6,即备份、删除、再调整、再还原,^_^
呵呵,好在调整分区这档子破事,咱也不用天天整吧?嫌慢就去找个gf聊聊哈。
等到那花儿也些了,你也就苦到头了,谁让你当时不想好了再下手呢?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了就再来,还是终端
代码:
cd (回到“家目录”)
sudo mount /dev/sda5 da5 (再次挂载sda5)
sudo mount /dev/sda1 da1 (再次挂载sda1)
sudo tar -xvpf /sda1/ubuntu.tar -C ~/sda5 (释放刚才打包的文件到sda5目录)
cd da5 (再次进入sda5看看有问题没?)
我觉得应该可以了的说。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最后一步——调整fstab文件
代码:
sudo gedit ~/sda5/etc/fstab
把现在的新sda5的UUID贴上去吧,如果fstab里也挂载了sda6的话,一样,改!
再来,把grub菜单中所有引用到的UUID全改掉,否则等会你又要见到经典的ERRO 15了。
代码:
sudo gedit ~/sda5/boot/grub.grub.cfg
请注意,如果/boot单独分区了的话,该挂载哪个分区、编辑那个文件就要自己琢磨琢磨了。
一切OK后,删除~/sda1/ubuntu.tar(当然你硬盘空间富裕的话,留着做个备份也不错,去学一学怎么用tar 把它再压缩一下,呵呵)。 如果你认为还应该有一步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重启,over
( Mon, 22 Mar 2010 04:02:05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OK,现在咱们再具体一点,用我的ubuntu的启动过程来做个实例,看看linux是怎么逐步种出这颗大树的。
首先还是说一句,你必需知道 UUID是啥玩意儿,或者至少要明白hda、sdc这些编号是啥意思。否则肯定是鸡同鸭讲了。
不想自己google的话,
gru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启动当然是从grub开始了,请打开你的/boot/grub/grub.cfg文件,找到类似下面这一段(以下以grub2的菜单为样本,grub0.97的menu.lst其实也类似)。
代码:
menuentry quot;Ubuntu 9.10, kernel 2.6.31-17-generic" {
search --no-flo y --fs-uuid --set f1bafdd4-73c2-44b2-9a62-d50a2da4d019
linux /boot/vmlinuz-2.6.31-17-generic root=UUID=f1bafdd4-73c2-44b2-9a62-d50a2da4d019 ro lash
initrd /boot/initrd.img-2.6.31-17-generic
也可能是这个样子
代码:
menuentry quot;Ubuntu 9.10, kernel 2.6.31-17-generic" {
set root=(hd2,6)
linux /boot/vmlinuz-2.6.31-17-generic root=/dev/sdc5 ro lash
initrd /boot/initrd.img-2.6.31-17-generic
这是一个标准的ubuntu引导菜单,menuentry那一行仅仅显示了该项目的名称(包括了后面被花括号围住的所有语句),不必管它;
第二行开始,才真正进入linux系统的引导过程,search顾名思义就是要寻找喽,找什么呢?找内核。
打开你的/boot目录,看看是不是有一个名为vmlinuz-xxxxx的文件,大小一般在10M以内,这就是有名的linux内核。
有了内核,你就有了半个linux操作系统,可以开始引导系统了。
第三行的 linux /boot/vmlinuz-2.6.31-17-generic 这部分,linux是一个指令,它告诉grub程序:“请使用后面给出的这个内核”,于是名为“/boot/vmlinuz-2.6.31-17- generic”的内核将被载入内存,并读取“root=UUID=f1bafdd4-73c2-44b2-9a62- d50a2da4d019(sdc5)”这个分区的一些必需的文件。
第三行的意思是:用名为“/boot/initrd.img- 2.6.31-17-generic”的文件先在内存中构造一个“虚拟”的根文件系统,以便于内核检测完硬件信息后载入必需的模块等等,其实这个 initrd也可以认为是内核的一部分,只是为了保持vmlinuz的简洁而分离出来的,有的内核甚至根本不需要这个咚咚。
OK,grub的工作到此结束,下面将由linux内核这“半个”系统接管电脑的控制权,开始初始化阶段。 注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始挂载根分区,所以你可以看到root=xxxxxxxx(sdc5)这个分区是只读(ro)挂载的。
如果你去掉了第三行里的“quiet”参数的话,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内核初始化中整个儿过程的输出,当然,屏幕滚动会很快,而且内容很多,主要有检测硬件环境、载入相应模块、启动服务等等……。嗯,要启动一台电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是不?
好在目前你只需要关心一件事——挂载。请注意在大约中间阶段将会出现的一行字——Mounting Locale Filesystem
如果你的 linux刚装好的话,因为挂载项不多,可能一闪而过。而如果需要挂载的分区很多,特别是pa 参数为1或者2的时候,你就能看见逐一列出的挂载情况了。
fst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AH!真正的分区挂载就此开始。
这个时候linux将会读取一个名为fstab的文件,并按照其中的指令逐行执行,直到读完所有内容,进入系统后快打开看看吧,他位于/etc/fstab。以下是我的(不要以为我说“指令”就怕怕,其实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地球人都能看懂)。
代码:
# /etc/fstab: tatic file ystem information.
# Use 'blkid -o value - UUID' to rint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for a device thi may e used with UUID= a a more robust way to ame
# device that work eve if disk are added and removed. See fstab(5).
# lt;file ystemmount ointtypeoptio gt lt;dum gt lt a gt;
proc /proc roc default 0 0
# / wa o /dev/sda5 during i tallation
UUID=ce8493a2-73a2-46d3-ac32-fe28ac9ec860 / ext4 errors=remount-ro 0 0
# /home wa o /dev/sda6 during i tallation
UUID=5ae0aea4-f7 -4504-bf0c-f3dbffc8fa0f /home ext4 default 0 0
# wa wa o /dev/sda7 during i tallation
UUID=db44da00-1b52-4d25-a870-57d36a6a2a85 one wa w 0 0
或者也可能被写成了这样
代码:
# /etc/fstab: tatic file ystem information.
# Use 'blkid -o value - UUID' to rint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for a device thi may e used with UUID= a a more robust way to ame
# device that work eve if disk are added and removed. See fstab(5).
# lt;file ystemmount ointtypeoptio gt lt;dum gt lt a gt;
proc /proc roc default 0 0
# / wa o /dev/sda5 during i tallation
/dev/sdc6 / ext4 errors=remount-ro 0 0
# /home wa o /dev/sda6 during i tallation
/dev/sdc5 /home ext4 default 0 0
# wa wa o /dev/sda7 during i tallation
/dev/sdc4 one wa w 0 0
1. 请忽略所有以#开头的行,这是注释,给自己看的,linux不会执行它,就算是一行完整的命令也一样,它将被完全的无视。
2. 请记住,每一行就是一条完整命令,不能有换行符。或者说换行符(回车)的作用相当于文章中的句号。
3. 每行中的每个空格或TAB符号是参数分割符号,起作用相当于文章中的逗号。多个相连的空格或TAB将被视为一个。
4. linux挂载分区的时候将自上而下,顺序执行
第一个起作用的行(第8行)是proc,1楼已经解释过了,咱们不管它;
第二个起作用的行(第10行)是/dev/sdc6那里,这就是linux最先被挂载的根分区了;
再下来(第12行)将继续把sdc5挂载到/home,也就是说,sdc5这个本来关系平等的分区,现在感觉上成了sdc6的一个下级目录;
最后(第14行)将“挂载”swap分区,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个交换分区有点特殊,因为他并没有被“附属”于/,而是独立使用的,至少你从根目录开始是找不到它的(所以挂载点并没有被写成/swap),总之,它被系统“霸占”了,你不能直接在这个分区读写任何数据。 到此为止,一个真正“可用”的linux系统创建完毕,可以交付你使用了。
DI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
等等,你说了半天,可我的D盘E盘F盘到底在哪里啊?
额……,那你也等等,我费劲说了这么多,又打字又贴图的,容易吗我?怎么就是拧不过来你对分区的错误称呼方式呢?回1楼再去看看帖呀,请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你的诉求——“等等,你说了半天,我的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到底在哪里啊?”好不好?
这样才乖喔,蜀黍这就带你去找。
前面说了,如果你的电脑只有一块硬盘的话,那么所有分区都将被编号为sda,SCSI(IDE、SATA、 USB disk) DISK A的意思,有两个的话就是sdb喽,而sda上的分区将继续被从1开始按物理顺序编号,所以你那个“D盘”,一般来说就是sda2了,请自己打开/etc /fstab(用sudo),在文件的最后加入一行(看不懂这些参数的乖仔
代码:
/dev/sda2 lt;挂载点分区格式挂载参数> 0 0
然后……,不用重启电脑!再说一遍,不要总是用windows思维来套linux!请执行
代码:
sudo mount -a
就可以在挂载点看到你要的东西了。
引用:
哎哎哎,再等等,我怎么知道分区编号是几啊,总不至于还要拆硬盘来看吧?
嗯,当然不至于啦,输入一个命令就好
代码:
sudo fdisk -l
根据分区特征、大小等等信息,总该知道了吧?
这样还不行?那就打开gparted程序,有示意图就肯定没问题了。
有多个硬盘的口口(此处被EE屏蔽),建议使用UUID挂载分区以免混淆,获取UUID请使用blkid命令,看我的
代码:
/dev/sda1: UUID=4028B77B28B76F12" LABEL=WINXP" TYPE=" tf quot /dev/sda5: LABEL=YEAR" UUID=0000-0000" TYPE=vfat" /dev/sda6: UUID=E4F018CFF018A9B6" LABEL=ST80PE" TYPE=" tf quot /dev/sda7: UUID=2A58D7CE58D796C3" LABEL=Program" TYPE=" tf quot /dev/sda8: UUID=E46CE5006CE4CDFC" LABEL=Font quot TYPE=" tf quot /dev/sdb1: UUID=B6A4A454A4A4193F" LABEL=320A" TYPE=" tf quot /dev/sdb3: LABEL=DEBIAN" UUID=5d1dda14-04e7-42e2-9db9-82e5a1c71d30" TYPE=ext4" /dev/sdb5: LABEL=HOME" UUID=f63bf91f-38af-4c0f-92c2-22f57650ef85" TYPE=ext4" /dev/sdb6: UUID=84c7f174-fd5c-4872-9be8-f6afddca2b14" TYPE=ext4" LABEL=ARCH" /dev/sdb7: LABEL=P2P" UUID=36223d45-f7e2-4b23-a845-7e9fc4a9c5a quot TYPE=ext4" /dev/sdb8: LABEL=MUSIC" UUID=068a59a0-d30b-4d9a-896c-233794facfb1" TYPE=ext4" /dev/sdb9: LABEL=MOVIE" UUID=a4a14993-8675-4905-ae31-f2ca3a89e6ef" TYPE=ext4" /dev/sdc1: UUID=4444961844960CB4" LABEL=Windows7" TYPE=" tf quot /dev/sdc2: UUID=C634795434794907" LABEL=WD2" TYPE=" tf quot /dev/sdc3: UUID=24288C6C288C3F34" LABEL=WD3" TYPE=" tf quot /dev/sdc5: UUID=30BCB1D9BCB19A34" LABEL=WD5" TYPE=" tf quot /dev/sdc6: UUID=5C1CC4F61CC4CBE8" LABEL=WD6.Li quot TYPE=" tf quot /dev/sdc7: UUID=5E98D85F98D836ED" LABEL=WD7" TYPE=" tf quot /dev/sdd1: UUID=1E7CCB1E7CCAEF97" LABEL=ST160SYS" TYPE=" tf quot /dev/sdd5: UUID=C628FB7028FB5E3D" LABEL=ST160NT1" TYPE=" tf quot /dev/sdd6: UUID=DC607A20607A0196" LABEL=ST160NT2" TYPE=" tf quot 很清楚吧?根据分区编号、卷标和分区格式,很容易就能找到你需要的UUID,用这个替代/dev/sda2即可。 这是我的fstab最后的样子,没办法,硬盘太多。
代码:
# /etc/fstab: tatic file ystem information.
# Use 'blkid -o value - UUID' to rint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for a device thi may e used with UUID= a a more robust way to ame
# device that work eve if disk are added and removed. See fstab(5).
# lt;file ystemmount ointtypeoptio gt lt;dum gt lt a gt;
proc /proc roc default 0 0
# / wa o /dev/sda5 during i tallation
UUID=ce8493a2-73a2-46d3-ac32-fe28ac9ec860 / ext4 errors=remount-ro 0 0
# /home wa o /dev/sda6 during i tallation
UUID=5ae0aea4-f7 -4504-bf0c-f3dbffc8fa0f /home ext4 default 0 0
#Seagat 320G
UUID=B6A4A454A4A4193F /home/MNT/ST320G/320A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36223d45-f7e2-4b23-a845-7e9fc4a9c5a /home/MNT/ST320G/P2P ext4 default 0 1
UUID=068a59a0-d30b-4d9a-896c-233794facfb1 /home/MNT/ST320G/MUSIC ext4 default 0 1
UUID=a4a14993-8675-4905-ae31-f2ca3a89e6ef /home/MNT/ST320G/MOVIE ext4 default 0 1
#Seagat 80G
UUID=E46CE5006CE4CDFC /home/MNT/ST80G/FONTS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LABEL=YEAR /home/MNT/ST80G/YEAR vfat defaults,utf8,umask=000 0 0
UUID=2A58D7CE58D796C3 /home/MNT/ST80G/PROGRAM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Seagat 160G
UUID=C628FB7028FB5E3D /home/MNT/ST160NT1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DC607A20607A0196 /home/MNT/ST160NT2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WestDigital 1000G
UUID=C634795434794907 /home/MNT/WD1000/WD2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24288C6C288C3F34 /home/MNT/WD1000/WD3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30BCB1D9BCB19A34 /home/MNT/WD1000/WD5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5C1CC4F61CC4CBE8 /home/MNT/WD1000/WD6.Li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UUID=5E98D85F98D836ED /home/MNT/WD1000/WD7 tfs-3g defaults,utf8,umask=000,uid=adagio,gid=user 0 0
这是我画的挂载示意图(只画出单个硬盘,如果四个全画上,这图就成蜘蛛网了),请看:
附件: mount01.jpg [ 557.67 KiB | 被浏览 376 次 ]
OV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搞好了这些,你这辈子再也不用为挂载发愁了,安心用吧。 我曾经看到有人发帖说,设定好了的壁纸,一旦重启就没了,变成光板桌面。这是怎么搞的呢?
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他不懂 mount i what玩意!
我们的ubuntu使用的窗口管理器是gnome套件,用于管理文件的程序(相当于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是nautilus(鹦鹉螺)。
这个程序为了方便你的使用,精心打造了一种“点击挂载”方式,要说明的是,这种方式完全与fstab文件无关,它由另一个程序控制。
每次启动gnome以后,nautilus会根据内核检测到的分区信息,逐一把所有未挂载的分区罗列出来,并显示在左侧的“Places”栏里(下图鼠标处)
附件: N1.jpg [ 42.47 KiB | 被浏览 374 次 ]
当你要使用这个分区的时候,只需“点击”一下,就会在右侧显示出来。
其实这时候gnome执行了几个动作:
1. 根据用户点击的分区,在/media目录创建一个子目录,并使用分区卷标(没有卷标则使用分区容量)命名;
2. mount该分区到此目录;
3. 重启后就卸载,并删除此目录;
于是点击之后你就可以读写该分区了。
这种方式……,有好有不好。
好处是不用去编辑 fstab文件,敲大堆的代码,随点随用,不用了右键即可卸载;
不好的地方呢?如同上面的那个壁纸“莫名消失”的困惑一样喽。
因为这种方式需要你每次启动后都要“点击”一下,也就是说它不会“记住”你曾经挂载过的分区,或者说它不是像fstab一样是自动的,顶多算半自动吧。
搞清楚了道理,那壁纸“莫名消失”的问题,也就不“莫名”了?
因为他设置的壁纸储存在“点击挂载”的某个分区,而刚进入桌面的时候你还没有“点击”,所以这张壁纸是“不存在的”,当然就只能看见一个光板桌面了。
很正常是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壁纸放在fstab挂载的管辖范围之内。 还有人经常问一个问题——我用fstab挂载的分区,为什么不出现在左侧“Places”里了?
是的,这样的确令人感觉不便。
不过解决办法也是一样的简单——加入“书签”。
首先打开 autilus,进入你挂载好的目录(挂载点),按“CTRL+D”(呵呵,跟大多数web浏览器一样喔),或者菜单---书签---加入书签,然后就可以在Places的最下面看见它了(下图鼠标处),满意了吧?
附件: N2.jpg [ 44.28 KiB | 被浏览 374 次 ]
题外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分区,如果在windows里就是酱紫:
本来应该是D盘的WD2,现在被他安排到了P盘,最重要的是这期间根本没有请示过我想不想这样!
当然我可以手动调整,不过我讨厌这样,我的电脑我做主,一个小小OS也敢来随意处置,它好大的胆!
附件: 7.JPG [ 267.95 KiB | 被浏览 376 次 ]
介绍两个自动挂载分区的软件,ntfs-config和ivman,由于这不符合“我的电脑我做主”的精神,我本人从来不用,也强烈反对新手使用,所以具体情况请自己google,杀了你我也不说。
( Mon, 22 Mar 2010 04:00:38 +0800 )
Description:
【转自】
纯粹针对刚刚解封开包的新新手,老鸟们请自觉绕行,否则浪费你的时间你非要逼我做谋杀犯可不光我的事你还没地方说理去。
如果你正好是个崭新的新手,就耐心的花点时间看看吧,至少大概看看,不要在一个陌生又黑暗的到处碰壁,或张皇四顾,像个没头的苍蝇。
现在耐心听我老人家絮絮叨叨没个完的,这点时间绝对值!
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linux,就一定要用linux的方式去思维。
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我的D盘哪去了?恐怕每一个新手初次进入linux桌面后,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这个***吧?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D盘。
首先,请放心,他不会莫名其妙的被xx掉。除非你在分区的时侯乱来一气;
其次,你应该明白硬盘分区是怎么回事,否则下面的就别看了,还不会走路就想跑马拉松那是……,根本不可能滴;
再者,你应该明白,文件其实是储存在硬盘的某个分区里,并不是C盘或者D盘里;
最后,抛弃你被widows“固化”了的思维,其意义不仅仅是使你更懂linux,而是可以令你拥有一种更加活跃的思考方式,对你的整个人生可是大大的好喔。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
这是我们每一个走向知识的更高阶段后必然会发出的感叹。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了?如果有一年以上的话——抱歉,你已经老了,至少你的思维是这样。
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盘是干什么用的?废话,当然是存文件的啦。
首先操作系统需要放置一些它自己的文件,其次作为用户的我们自己,需要放置私人的物品——这是所谓存储(写入)。
光放着不行,还要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拿出来——这是所谓取用(读取),合称存取控制。
既然要控制,就存在个怎么组织这些文件的问题。
如果你的电脑上只有十几二十个文件的话简单了,全放一起就行,那我也不用写这个帖子了,省心。
可惜此事古难全啊,去看看你的 windows目录吧,那里面少说也有几千个文件吧?linux虽说比windows简洁,不过可没说文件比windows少,新装好的系统有一万个以上的文件也正常得紧!
试想你把这些文件全放一块,是个啥情况?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喜欢这样搞。
不用说了,解决方法连火星人都知道——分类。
这时候你应该已经想到了 windows的树形目录了吧?
对喔,系统文件全放进c:\windows里,程序文件全放进c:\program files里,你个人的文件全放进c:\Document and Settings里。
不过大多数有经验的windows用户又会发现一个问题——个人的文件放进c:\Document and Settings里不好!由于windows的经典蓝屏的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个c:不是个很可靠的地方,一旦它想提醒你它的不可忽视性的时候(天晓得是啥时候),虽然你拥有对硬盘的绝对控制权,但你却不得不面临是干掉匪徒还是拯救人质的两难处境(至于怎么彻底消灭这些匪徒这个问题,恐怕这个世界上没人知道),于是很多聪明人都会明智的选择把私人文件放到d盘或者e盘f盘……,反正只要不是c盘随便哪里都行。
好吧,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以上所说的那堆废话。
c:\ 这个部分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计算机教材都会毫不含糊的告诉你——这是c盘的根目录。
引用:
——老师老师,那这个c盘又是在哪里呢?
遇上这么麻烦的学生,一个本着诲人不倦优良传统传统的好教师一定会拿出这个图:
附件: CDE.jpg [ 16.22 KiB | 被浏览 479 次 ]
——嗯,开头那个19.53G的新加卷(C:)就是c盘了,它位于磁盘的最前面,是主分区,而后面的D盘E盘是逻辑分区。这些分区很像一个大房间里分割出来的小房间,可以分别居住不同人而且互不干扰。
——收到!就是说假如我把一个文件从c盘剪切到d盘的话,那一定是数据从第一个分区挪动到了第二个分区,就像居住在1号房的房客搬家到2号房一样。那根目录又是虾米意思捏?
——嗯,这位同学问的好!大家想想,当我们把一个文件copy到c盘的某个目录的时候,比如说c:\windows吧,我们是怎样找到这里的?
对,先找到c盘,再在其中找到windows目录。所以,这个先找到的c盘就是最基础的一层(或者说最高一层)了,在c:\的前面不用再找任何东西,它就是这颗树的根,所以叫根目录,c盘里的所有目录(文件夹)就是从树根开始出现的分叉点,而c盘里的所有文件都是从这个根上,通过各个分叉(目录)逐渐长出的树叶。我们要寻找某片树叶(文件)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从树根开始,根据分叉点的指示最终找到那片树叶的。
而其他的D盘E盘也类似。下课!
——老师老师我明白了,可以这么说——在 windows里,每个分区就是一颗树,windows里又很多颗树,树的多少取决于你划分了多少个分区!而这些CDEFG就是这些树的编号!就好像我去一栋大楼里找人,总是要先从1楼上去一样。乌拉!下课啦~~~~~~~~~~~~
在windows里,硬盘上的所有文件都可以通过类似方式找到,很清晰是不?
唯一的问题是——那个C盘根目录也就是第一分区,为什么一定要写成c:\而不能是d:\或者L:\或者干脆就写成\或者别的什么?
不行!这是人家windows规定的,习惯了就好,嗯?
好吧好吧,我是个善于适应的人,就这样挺好……
深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一下思路吧: C盘,这是一个编号,一般来说它就是指硬盘的第一分区; 这种C盘D盘E盘的概念,是被windows赋予的。因为在一块硬盘没有装入机箱并被windows检测到以前,它就是一个个的分区,没有盘符!第一分区就是第一分区,不是C盘!就算你在上面装入了windows操作系统,但如果没有启动windows,那么它就是第一分区而不是C盘! 反之,这种概念,是windows“内在”的,就算windows没有被***到硬盘的任何分区,这个“构架”依然存在,也就是说这种C盘D盘E盘的概念不依赖于是否有分区供其命名 这种概念,在windows接管了电脑硬盘的管理权以后,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可以通过类似c:\windows这样的路径存取文件了)。
引用某人的话来说,盘符——是软件级的概念;分区——是硬件级的概念;
虽然不能说互不相关,但是可以说——他们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另一个的前提或补充,而只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合作伙伴。
当windows启动的时候,它会检测电脑已连接的所有硬盘上它能够识别的分区(NTFS、FAT32等),并自动为其分配盘符。
这个“分配盘符”的过程,就是挂载(mount)过程(请一定记住这个mount),只不过这个过程完全不用你参与,windows认为所有的分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应该挂上,让你尽情的用。
具体说就是,windows把第一分区关联到 c:这个盘符,第二分区关联到d:这个盘符等等,这样当你想在第一分区存取数据的时候,只需要寻找c:就行了。
这样,软件中的磁盘管理概念和实际的硬盘分区紧密关联,二者才具有了真正的实用意义。
Linu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了,罗哩罗嗦说那么多,只是想顺理成章的引出linux根文件系统的概念。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文件系统”,跟一般意义上的NTFS、EXT3文件系统不是一码事,别拿来对比哈!
和windows的C盘D盘E盘的概念一样,这个“文件系统”或者叫“组织体系”是软件级别的,是linux系统“内在”的体系,就像你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并无需依赖于任何的实际一样。 linux的系统组织方式是——整个系统从根开始,按树形目录依次向下逐渐扩大,分类存放不同用途的文件,/读作“斜线”,英文slash;当其写作一个路径时,第一个/表示根,即root,其他的/表示路径分割符,但都读作“斜线”或“slash”。
OK,现在让我们把“理想”变成“现实”吧! 系统启动时,首先有一个分区被挂载到了/,可以理解为该分区被分配了/这个奇怪“盘符”(注意,在windows里,这个符号被用做命令参数引导符号,而反斜线\,英文backslash作为路径分割符,习惯不同而已,就像英国行车靠左一样,没啥可奇怪的)。
这个被挂载为/的分区,就叫做根分区(不管它是主分区还是逻辑分区),它从此开始在整儿linux系统里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因为整儿电脑里的所有硬盘,包括其上的所有其他分区,不管是主分区、逻辑分区,都将以这个“根分区”为主干,开始构造linux大树,并最终成为这颗树上的一个分支或树叶。整个linux的系统结构里,有且只有一个 root(根分区),不可能有第二个(其实,任何一个分区,都可以挂载为/,windows分区也可以。只不过挂载根分区的目的是启动系统,如果/下面没有linux内核及其所需的系统文件的话,将无法引导系统而已。所以这个根分区并不神秘)。 你的其他分区只能被继续挂载到/(根分区)下的某个目录里,比如“/mnt”或者“/media”或者“/什么什么”目录,看你喜欢喽。挂载好之后,当你向这个目录读写数据的时候,其实是在向被挂载到该目录的另一个分区读写数据。多个分区在同一个时候只能被挂载到多个不同的目录,比如“/mnt/a”、“ /media/123”或者“/home/anywhere”,任何一个处于/之下的目录,都可以用来作为挂载其他分区的“平台”,当然系统需要的目录可不要用哈,你自己新建你自己的用吧。
挂载好之后,你硬盘里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类似/path/to/anywhere这样的方式找到;如果没有挂载就找不到喽。
用一个庸俗的比喻来说,“/”相当于c:\,而“/etc、/bin、/ in、/lib”这些目录大概相当于c: \windows和c:\program files,“/home”相当于c:\Document and Settings,而当你把第二分区挂载到“/mnt/partition2”的时候,这个目录就相当于d:\了,你地明白?
不信就挂一次试试:
代码:
cd /mnt (切换到/mnt目录)
sudo mkdir artition2 (新建一个名为partition2的空目录,你可以随意用其他名称)
sudo mount /dev/sda5 artition2 (如果你只有一个硬盘且第二分区是逻辑分区的话,这个命令就将挂载该分区到partition2)
cd artition2 (切换到/mnt/partition2目录)
l (列出该目录的文件)
这样应该可以看到你的D盘下的文件了。
既然能挂载就一定能反挂载:
代码:
sudo umount /dev/sda5 (或者/mnt/partition2)
这个命令将“卸载”该分区,现在你再看会发现partition2又是空目录了。
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linux太麻烦了,我有十几个分区,难道让我每次都要敲几十行命令?为什么不像windows那样启动时就全给我自动挂上呢?”
1. 我是说过要敲命令,可我没说过“每次”!下面将会介绍的fstab文件将会使你在这件事上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事实上,甚至还有一种“零”劳永逸的方法,你甚至一个命令都不用敲,点几下鼠标就好了;
2. 像windows那样全自动挂上?也没有问题啊,装上一两个软件即可,不过我想提醒你: 这样真的好吗?未必。我可以肯定,你大多数时间只会使用几个特定的分区;再退一步讲,即使你是例外,但你也应该为别人想想吧?比如我,有一个分区有“敏感”数据(是啥你自己猜),而且不常用,以前用windows的时候,我对这种做法就很讨厌,谁都可以随便瞅一瞅,不好!后来全搬家到linux分区了,平时不挂载,要用才挂上,哈哈哈,我的系统我做主!从此不再受那微软的苦~~~ “像windows那样”,你的脑子里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这样想?是因为windows的方法最“好”?也未必,顶多只是你习惯了“那样”而已。试想如果你从来都用linux的“这样”,然后有一天我突然给你一台windows电脑的时候,你也一样会疑惑的问我:“我的家目录哪去了?”,“为什么不能搞得像linux那样?”。
承认了吧,所谓“最好”的“那样”是没有的,除了你那个有衰老迹象的思维里,哪儿都没有!赶快活动活动吧。
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码:
/ (这就是著名的根)
├── i (你在终端运行的大多数程序,比如cp、mv...)
├── oot (内核放在这里,这个目录也经常被作为某个独立分区的挂载点)
│ └── gru (grub引导程序和引导菜单就放在这里)
├── cdrom
├── dev (存放设备文件,这里相当于一个设备管理器,由系统自动生成。视硬件环境不同变化很大)
│ ├── lock
│ ├── g
│ ├── us
│ ├── char
│ ├── disk (磁盘信息,要挂载硬盘分区就要注意这里的信息喽)
│ │ ├── y-id (硬盘分区的永久性符号链接)
│ │ ├── y-label (按卷标识别的硬盘分区,常用于挂载)
│ │ ├── y-path (硬盘分区的节点链接)
│ │ └── y-uuid (按UUID识别的硬盘分区,常用于挂载)
│ ├── dri
│ ├── fd
│ ├── i ut
│ ├── et
│ ├── ts
│ ├── hm
│ └── d
├── etc (存放所有程序和系统的配制文件和全局变量,对所有用户生效,非常值得备份)
├── home (这就是著名的home目录了,注意不是”家目录”,强烈建议把一个独立分区挂载到这里!)
│ ├── adagio (这才是我真正的家!一般来说目录名就是帐号名,当然也可以不是,随便。命令行中用波浪线~代表这里)
│ ├── MNT (这是我挂载其它硬盘分区的地方,你可以看到用硬盘品牌、容量或用途区分的目录名)
│ │ ├── MAX40NT1 (迈拓40G)
│ │ ├── ST160NT1 (希捷160G第一分区,下面两个类似)
│ │ ├── ST160NT2
│ │ ├── ST160SYS
│ │ ├── ST320G (希捷320G)
│ │ │ ├── MOVIE
│ │ │ ├── MUSIC
│ │ │ └── P2P (电驴、BT的缓冲区)
│ │ ├── ST80G (希捷80G)
│ │ │ ├── PROGRAM
│ │ │ ├── ST80PE
│ │ │ └── YEAR
│ │ └── WD1000 (西数1T)
│ │ ├── WD2
│ │ ├── WD3
│ │ ├── WD5
│ │ ├── WD6.Lib
│ │ └── WD7
│ └── test (我建立的另一个帐号的家目录,专门用于测试,一旦搞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只需简单的
│ 把里面的所有文件删除,就可以恢复默认。实际上你可以拥有无数个帐号)
├── li (所有程序共享的库文件)
├── lost+found (磁盘扫描出现的丢失的数据)
├── media (你在文件管理器里点击后自动挂载的分区就在这里,按卷标命名,没有卷标则按大小命名)
├── mnt (同样用于挂载磁盘,这是最传统的位置,喜欢挂哪里随便)
├── opt (某些特殊的程序喜欢把数据放在这里,比如J***A)
├── roc (当前系统所有的详细信息,这里的”文件”并不存在于硬盘中,而是在内存或缓存里,每次启动后都不一样)
├── root (这是系统最高权威root用户的家!他是老大,所以不住在/home里,那里是草民住的)
├── i (类似/bin,存放常用程序,但这里的程序都是要命的啊,比如格式化,所以只有root或sudo用户有权使用)
├── rv (一些服务所要访问的文件)
├── y (系统的核心文件,类似/proc,不必管它)
├── tm (存放临时文件,所有用户均可使用,不过你要小心啊,这里的所有文件一旦重启就全没了,自动清空的)
├── usr (你在X下使用的所有程序数据都在这里了,包括图标、manual等。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也是最庞大的目录)
└── var (variation,顾名思义就是变量,这里存放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和/tmp不同啊,很有用的地方) ├── acku ├── cache │ └── apt │ └── archive (存放你***的所有程序的deb包!重装系统时太有用了,一定要备份好,到时候放回来。 │ 我建议把整儿/var单独挂载到一个独立分区,像/home一样。这样你重装好系统后,只 │ 需要简单的把整儿分区挂载到/var就行了,省去了备份-还原的时间。要知道这些deb包 │ 可不是几十M而已,而是有可能几百M、几个G,一来一回可够呛的。你也可以单独挂载 │ 一个分区到/var/cache/apt/archives,其他的都不要。 │ 当然,这样又增加了一点系统构造的复杂度,喜欢怎样请自己斟酌。) ├── crash ├── games ├── lib ├── local ├── lock ├── log (呵呵,这里的文件是系统运行的完整记录,出了问题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 mail (这里是存放所有用户email的地方) ├── opt ├── run ├── ool └── tmp
40616 directorie (根目录下共有40616个子目录,你不会都想浏览一遍吧?所以不重要我全干掉,否则这个帖子没法看了)
( Sat, 13 Mar 2010 00:40:36 +0800 )
Description:
【摘自】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最终幻想”系列发售了21款游戏,4部电影:“GTA”系列发售了14款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发售了16款游戏:“模拟人生”系列发售了17款游戏。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洛克人主题游戏发售了75款;星球大战主题游戏发售了50款;马里奥主题游戏发售了56款。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黑岛工作室诞生、发展、辉煌,然后灭亡。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万智牌发售了6个系列、30套,接近11万种卡牌。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即便像暴雪这样超级拖沓的公司也生产了4款著名游戏:《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2》、《魔兽争霸3》以及《魔兽世界》。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id公司刚做出了Quake1,约翰罗梅洛从id跳槽并且宣布了大刀的开发计划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早于《永远的毁灭公爵》计划前10天公布的另一款跳票大作《大刀》也憋了几年后终于发售了,然后被贬得一文不值,显然是跳的不够久。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从Quake1到RAGE,id公司换了4套引擎,推出了Quake3、RTWC、Doom3、Quake3、 ETQW……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UT2007已经把名字改成了UT3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一共有15种游戏主机发售,它们是:DC、NGC、XBOX、PS2、PS ON
E、XBOX360、Wii、PS3、GBC、GBA、GBA SP、NDS、PSP、GBM、NDSL。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全世界一共卖出了3亿5000万台各种游戏机。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民用互联网接入速度提高了300倍。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个人电脑处理器速度提高了32倍。
在《永远的毁灭公爵》跳票的时候,微软发布了6种个人
^k^ U40153,娆㈣繋鏉ュ埌IRC.鏈夐棶棰樺氨闂?惂 :) [07:07]
xiangtong 鏃╀笂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