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特色菜(部分图片有更新)
杭州特色菜(部分图片有更新)
(逗你玩)
VIP会员
UID 124720
积分 20482
帖子 14616
福步币 132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8-15
来自 天涯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09:31 杭州特色菜(部分图片有更新)
一、主食 杭州为“鱼米之乡”。原始先民吃谷米习俗历史久远。南宋,杭州人口骤增,谷米消费更大。当时,北关门外已形成米市,遍布米行、米铺。《梦粱录》载:每日街市食米,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一般勤俭人家,都习惯吃早籼,俗称“尖米”,烧制的米饭,虽粗硬,但能耐饥,价亦便宜。富裕之户,以吃晚粳为主,俗称“晚米”,米饭较香软。逢年过节,也吃糯米和面食品。 城市居民一般一日三餐(二干一稀),郊区农户农忙季节一日五餐。烧煮干饭,淘米三次,加水烧煮,并习惯铺以饭娘(冷饭),既节约粮食,又能使饭松软,烧至水干,然后焖熟。饭店、食堂以竹笼蒸饭。蒸法先将米水浸三、四小时,加水烧至米化,然后捞到蒸笼上蒸,蒸至米粒柔而无核,便可食用,柔软喷香。饭铺出售,每碗堆如塔尖,俗称“门板饭”、“驼半碗”。另一蒸法,即将米淘净,放在钵头或碗内,加水蒸熟,便于分食。稀饭习惯有两种做法:一是将隔夜饭,加水烧滚,杭州人称为“泡饭”,夏令早餐,都习惯吃泡饭。童谣说:“冷饭头儿茶泡泡,霉干菜儿过一吊”,意思是泡饭过霉干菜。二是用米煮粥,亦可加绿豆、豌豆、红枣烧制成粥,可作夏令点心食用。
二、蒸谷米 杭州有吃蒸谷米食俗。蒸谷米是将稻谷用蒸笼蒸熟以后再晒干,经砻、舂后食用,所以也称“熟米”。该米胀性好,易保藏,食后也易消化,对老年人尤适宜。蒸谷米传说是吴越相争时,吴国要越国献优良稻种,越国大臣文种献计,将种谷蒸熟后再送给吴国。结果吴国人种了,都不出秧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乱,越国趁机灭了吴国。越国臣民大喜,以余下的蒸谷,加工成米,食之示庆。从此相沿成吃蒸谷米习俗。
三、糯米 杭州民间喜吃糯米,特别是岁时节日。年节,除打年糕外,都要以糯米包粽子。除夕家宴,或宴请客人,席上必有莲子、枣子、瓜子、核桃、细沙做成的八宝糯米饭和甜点心。清明吃青糯米团子。五月端午,民间也有包粽子、吃粽子食俗。八月十五,民间都要以南瓜烧熟后,去皮加糯米,烧南瓜糯米饭吃。 平常日子,糕团食品店也经常出售糯米烧卖、糯米团子、甜酒酿、猪油细沙汤团等等。 四、年糕 杭州每逢年节,民间都有吃年糕的食俗,这是借年糕谐音,取其“年高”、“年年高”的意思。民间吃年糕还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建成后,他对左右部将说:我去世后,如果吴国遭难,人民饥苦无着,你们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可救。后来,伍子胥遭谗身亡,越国乘势进攻吴国。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民不聊生,饥民遍野,众人在危难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说过的话,于是拆砖挖城,竟发现基砖是用糯米作成的。众人喜悦,蒸食充饥,缓和了饥荒。后人为纪念伍子胥备战备荒之功绩,每年过年都要做年糕来纪念他。 杭州人过年,还要将年糕做成元宝、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状,作为请年菩萨供祭的礼馍。春节期间,杭州“颐香斋”还专门供应百果年糕、脂油年糕等风味年糕,作为送礼佳品。
五、杭菜流派 杭州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中“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建都杭州,当时的饮食烹饪技艺,已达到鼎盛时期。杭州菜就在此基础上,集前代饮食发展之大成,扬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盛之优势,吸收北方的烹饪技艺,融合西湖胜迹的文采风貌,“南料北烹”、“口味交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成为江南菜中独树一帜而富有古都风格的“京杭菜肴”。 正宗杭菜由于烹饪风格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原分为“湖上帮”和“城里帮”两种不同的流派。“湖”派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代表名菜有西湖醋鱼、清炖甲鱼、春笋缈鱼、生炒鳝片、火丁蚕豆、莼菜汤、满台跳(醉虾)等。“城”派用料以肉类、蔬菜为主,菜肴粗中有细,注重“鲜咸合一”,经济实惠,以鱼头豆腐、咸件儿、咸肉春笋、豆豉鱼、三虾豆腐、荷叶粉蒸肉等为它的代表名菜。
六、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民间俗称西湖醋溜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 西湖醋鱼的历史,得从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据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逃,建都临安。当时有一妇人,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统治,也同小叔从北地逃来临安,在西湖边以捕鱼为生,勉强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为小叔煮鱼烧蛋以进补身体,不料官兵前来抓壮丁建造皇宫,宋嫂向官兵求情别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得异常鲜美,胃口大开,很快恢复健康。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鱼羹。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宋五嫂,经品尝鱼羹亦大为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烹鱼羹、沽官酒。“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成为鱼肴中之名菜。创业于清道光年间的楼外楼菜馆继承这道名菜,创新成鲜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鱼”,并以“京人宋嫂首创,西湖第一珍馐”加以宣传,成为杭州名菜之首。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七、东坡肉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之一。相传北宋元礻右 年间,苏东坡第二次出任杭州地方官,见西湖久不疏浚,葑草蔓生,已失去蓄泄作用。遂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完工之日,全城百姓杀猪煮酒,奉献给苏太守。苏东坡坚辞不受,但感到盛情难却,想出一个主意,命厨师将送来的肉切成小块,“慢着火,少着水”烧好,连酒一起送给民工。厨师误以为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苏东坡面对西湖,与民工同吃。民工们就把这美味的肉叫“东坡肉”。 “东坡肉”,在杭州已流传八百多年,以天香楼烹制的“东坡肉”最负盛名。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八、南乳肉 南乳肉以五花条肉调以红腐乳卤汁焖制而成。民间称它为“一品南乳肉”。传说南宋衰败,元兵大举南侵,当时权相贾似道独揽朝政,置国家危亡于不顾,朝野对他的误国祸民,怨声载道,恨之入骨。因此,民间将贾似道的一品官衔名移到家乡菜南乳肉上,用以表达对贾似道寝皮食肉的心头之恨。所谓“权相误国唾千古,乡菜传世称一品”。从此,“一品南乳肉”也成为道地的杭城名菜佳肴。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九、叫化童鸡 “叫化童鸡”,是杭州天香楼等杭菜馆最早推出的传统风味佳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叫化子”偷了鸡,一时没有锅子烧,就用泥土将毛鸡连头带脚糊成一团,拾柴火把鸡煨熟,就地一摔,焦土崩碎,鸡毛随焦土剥落,就成香喷喷的“叫化鸡”。 “叫化鸡”,因它奇味特佳,经历代厨师在烹饪上不断改进,现以“叫化童鸡”、“叫化八宝鸡”等名称,成为江浙一带传统名菜。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十、清蒸鲥鱼 鲥鱼为江海回游的名贵鱼。明、清时,钱塘江至富春江水域春夏之交第一批捕得的鲥鱼,必须先送官府,始准继续捕捉,民间也有以鲥鱼上江早,作为丰年的征兆。相传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到富春江寻访隐居江边的严子陵时,曾品尝鲥鱼,称赞此鱼味美。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本帖最后由 Allen_00 于 2006-11-27 12:09 编辑
(逗你玩)
VIP会员
UID 124720
积分 20482
帖子 14616
福步币 132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8-15
来自 天涯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09:32 十一、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的发源地,是辛亥革命后在灵隐开设的“天外天”菜馆。“天外天”地处西子湖边和龙井茶产地,所以,虾仁选用西湖里产的鲜活大虾现剥;茶叶选用清明前后采摘的龙井嫩茶。 此菜取料讲究,清鲜味美,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风味独特。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十二、鱼头豆腐 “鱼头豆腐”相传为清乾隆皇帝“御封珍馐”:一天乾隆皇帝微服游吴山,突遇暴雨,挨饿半日,下山后人一小饭铺求食。当时菜已售完,主人只得将吃剩的半只鱼头凑上块豆腐同烧,勉强成碗。谁知乾隆是头遭儿挨饿,狼吞虎咽,饱吃一顿,只觉胜过御膳宫宴,回京后常要御厨烧鱼头豆腐,但总感到不及杭州那一餐味美。后来乾隆再次来杭就重赏御封,并题“皇饭儿”三字。从此,小店生意兴隆,扩大店面,取名“王润兴”。“鱼头豆腐”,经济实惠,烧制简便,至今已成为杭州家庭日常食用佳肴。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十三、太和鸭子 太和鸭子是杭州太和园酒家以自己店号命名的创新菜肴。太和园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年),当时6名厨师合股开办,因北京故宫有一座太和殿,殿内有六根蟠龙金柱直抵殿顶,而他们也正好六人,便取名“太和”。 “太和鸭子”,选用活鸭现宰,用酒代水,将鸭子和煸过的蒜、葱、姜同时焖烤,烤熟后再在鸭子表面抹上酱酒。因其原汁原味,香酥可口,油而不腻,成为杭州名菜佳肴。 十四、文龙酱鸭 文龙酱鸭,为杭州酱鸭中享有盛誉的传统腌制佳肴。在洪如嵩补辑的《杭俗遗风》记载:“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每岁八九月间,各酒肆皆自制酱鸭,多者数百,少者亦百余。然要以文龙酒店所制为独步。该酒店开设于清波桥侧,远自申江亦有来购者,一过冬至,即销售一空。凡老居杭城及嗜中物者,类皆知之。” 如今,文龙酱鸭早已名存实亡,代之而起的是“天香楼”菜馆等的杭州酱鸭。 十五、西湖莼菜汤 西湖莼菜汤,原名“鸡火莼菜汤”。 莼菜,为西湖著名特产之一。叶片显椭圆形,呈暗绿色,嫩茎和叶背部都有胶状透明物质。在历史上,以“三潭印月”莼菜最为著名。此菜滑嫩清香,营养丰富。 十六、素 食 杭州历来寺院众多,素食影响民间。南宋作为京城的杭州,出现了不少素菜馆、素食面店,当时供应的素菜已十分丰富,《梦粱录》上列举有夺真鸡、两熟鱼、假炙鸭、假羊时件、假煎白肠等上百个品种。素面有笋辣面、三鲜面等等。 清末民初,西湖四周素菜馆不下几十家。除天竺、灵隐、虎跑、净慈、六和塔各寺院、房头办有斋堂、素食店外,市区著名素食店有功德林、素春斋、素香斋、素馨斋四家。功德林历史悠久,为标准素食处。民国17年(1928年)7月13日,著名文学家鲁迅来杭曾应友人邀请,在功德林晚餐,连平时反对素菜荤名的鲁迅,面对杭州一些著名素菜也大感兴趣。尤对“清炖笋干尖”一菜,鲁迅大为欣赏。后面三家有“三素斋”之称誉,为杭城道地素菜馆。 现在,市区素食行业有素春斋和灵隐斋堂两家。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的素春斋,集寺院、宫廷、民间素肴于一厨,素料荤做,以荤托素,味可乱真。 十七、片儿川面 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老店历史上最具名声的面点之一。相传片儿川面,还是奎元馆初创时小面店的看家面,清时全省到杭州来赶考的各地读书人很多,店主为招徕这些读书人的生意,就以雪里蕻菜、笋片、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面专门供应外地穷苦书生。有一次,一位年轻秀才来吃面,只要一碗阳春面,店主见他眉清目秀,家境贫寒,特赠送他一碗片儿川面,外送三只茶叶蛋,祝他连中三元。后来,这位秀才中了贡土,放榜之日,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没有招牌,就提笔写了“奎元馆”三字。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食客盈门。 奎元馆的片儿川烹调与众不同,要先将笋片、肉片与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制的面条烧煮而成。因“氽”与“川”同音,“片儿氽”就叫成“片儿川”。 十八、西施舌 西施舌,又叫“兰花舌”,是杭州传统的风味小吃。这个小吃所以称为“西施舌”或“兰花舌”,就是因为它形如舌头,清香甜润,使人联想到西施的娇美和兰花的馨香。 “西施舌”先用水磨粉作成皮子,裹入枣泥、白糖、板油、核桃肉、金桔脯、糖佛手、青梅、红瓜、糖桂花、瓜子等馅料,放入舌形模具揿压成形。不论汤煮或油炸,都美味可口。 十九、幸福双 幸福双,是杭州家喻户晓的传统名点。由杭州著名老店知味馆创制,系一种油包类点心。“幸福双”的豆沙馅,采用赤豆制成,用赤豆假借“红豆”,取“红豆生南国,粒粒皆相思”的诗意。馅中配有“百果”。一般都是配对供应,象征未来幸福成双的美好意愿。 二十、猫耳朵 猫耳朵是著名的杭州传统小吃。它是用拇指捏成一只只类似猫耳朵形状的“麦疙瘩”,故名。 “猫耳朵”,本是清官的御膳小吃。70多年前,杭州知味馆的点心师傅,仿照御膳制法,精选杭州地方出产的各种名贵配料,调制而成佳味。风味别致,十分清口开胃。
本帖最后由 Allen_00 于 2006-11-27 12:17 编辑
(逗你玩)
VIP会员
UID 124720
积分 20482
帖子 14616
福步币 132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8-15
来自 天涯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09:32 二十一、吴山酥油饼 吴山酥油饼是杭州传统名点,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号称“吴山第一点”。 吴山酥油饼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说源于宋初问世的名点“大救驾”,后南宋迁都杭州,世人为借故讽政,便仿制“大救驾”,希望南宋朝廷记住开国的艰难,不要丧权辱国。此点以吴山所制最为有名,故得“吴山酥油饼”的美名。二说起名于北宋苏东坡。当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一天公余兴浓,身披蓑衣,脚着芒履,冒雨游吴山,见众人争购油饼,也买几只,解下酒葫芦,坐在野花丛中,品尝起来。觉得此饼香脆松口,味道特佳。问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无什么美名”。苏东坡细观此饼,一层层、一丝丝,像身上蓑衣一样,便随口说道:“好,既无雅名,就叫它蓑衣饼吧!”因为,苏东坡为此饼取名,从此,吴山“蓑衣饼”,生意兴隆,声名远扬。因为,“蓑衣饼”与“酥油饼”,字音相谐,又加此饼本身又油又酥,后来就改称为“酥油饼”。 二十二、桂花鲜栗羹 “桂花鲜栗羹”,是一道有浓厚杭州地方特色的时令名点。相传,唐明皇时,有一个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月中嫦娥见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禁不住翩翩起舞,震得月中“天香桂子落纷纷”。半夜时分,杭州灵隐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积善厨中烧栗子粥,见有无数芳香扑鼻的小颗粒飘落粥中。清晨,众僧吃了这种粥,都说特别好吃。德明师父便把散落在寺院中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对面山上。第二年中秋节就成树开花了。这座山就叫“月桂峰”。从此,桂花在杭州西湖落户繁殖。而桂花栗子羹粥,经不断改进,配以著名的西湖藕粉,便成了现在的“桂花鲜栗羹”。 二十三、朝糕 朝糕是杭州民间传统的早点糕饼。这种朝糕,据说原是专供上早朝官员吃的糕点,起源于南宋。后来,传人民间,因这些糕点都在早上当点心食用,故沿用“朝糕”之名。 杭州制作的朝糕,大都以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果品、调料,品种有:黄条糕、水晶糕、薄荷糕、绿豆糕、豌豆糕、茯苓糕、松花团子等十余种。以颐香斋、五味和等百年老店制作的朝糕最负盛名。朝糕除在店面门市外,还有零售小摊小贩,提篮顶盘,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到处叫卖。旧时,每天清晨,“颐香斋条头糕!”“黄条糕,水晶糕,薄荷糕,茯苓糕!”乡音声声,悦耳动听。 二十四、油炸桧 油炸桧是杭州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民间传说:南宋年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于风波亭后,杭州百姓个个愤恨不平。那时,在秦桧每天上朝经过的望仙桥畔有家油煎饼小店,一天,店主王二又见秦桧坐轿而来,他随手抓起两个面疙瘩,捏成两个形似秦桧夫妇的面人,背对背地粘在一起,丢进滚油锅去炸。一面炸,一面高喊:“大家来看‘油炸桧’罗!”消息传开,人人赶来观看,还都想吃一吃“油炸桧”。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解解恨,但一吃味道不错,吃的人越来越多。从此,“油炸桧”便传遍全国各地,成为大众食品。后来为了方便,“油炸桧”不做***形,而用两根面条一绞,人油锅一炸而成,俗称“油条”。 二十五、葱包桧儿 “葱包桧儿”是杭州特有风味的传统小吃。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 二十六、宓大昌旱烟 宓大昌旱烟,旧时曾被称为驰名全国的“杭烟”鼻祖。 宓大昌创始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外国卷烟侵人中国市场以前,吸烟者习惯用长烟管吸旱烟。宓大昌业主为保证烟丝质量,远至广东南雄、江西广丰,近至萧山四邻,而以新昌为重点设庄收购烟叶。采购时有专业师傅评级定价,以在大伏天受过日露的烟叶为上乘,购进存放三年,越陈越好。制烟时自有一套传统程序。 宓大昌旱烟有十多个品种,以元奇、呈奇为主要产品,市场广阔,远销到新疆、云南及东北各省。 抗战胜利至解放前后,名为“杭烟”的宓大昌旱烟,终被行销广泛的卷烟所逐步取代。 二十七、茱萸酒 菊花酒 屠苏酒 农历九月,气候初寒,制茱萸酒,饮之可以御寒、健身,俗传可“辟邪”,南宋已盛行杭州民间,《梦粱录》记载:“今世人(于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如今,茱萸酒俗已废,而以菊花制酒,市上尚有出售,名称为“菊花酒”。 饮屠苏酒也为古代杭州岁时饮食风俗,相传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团聚,都要饮屠苏酒,以除邪气,避瘟疫,祈一年平安。屠苏为药名,其方用大黄、椒、桔梗、桂心、防风、白术、虎杖、乌头等八种中药合而为剂,名“屠苏散”,除夕用以调酒,称“屠苏酒”。饮时,年幼者先饮,老者后饮,全家共饮,可去病消灾。 二十八、龙井茶叶虎跑水 龙井因茶而驰名中外,虎跑以泉饮誉古今,虎跑泉水泡沏的龙井绿茶,色青味甘,清香醇厚,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饮之舌根尽留芳,香馨整日回九肠”。因此,“龙井茶叶虎跑水”,成为杭州一句著名民谚。 二十九、七家茶 元宝茶 七家茶为杭州茶乡饮茶习俗,相传起源于南宋,至今尚流传西湖茶乡。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乡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以象征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 春节民间有敬元宝茶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讲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宝茶,在茶中加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三十、婚礼敬茶 茶在民间旧式婚礼中,自始至终都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茶树长成后必然开花结籽,所以,民间订婚时,男方以馈赠茶叶为礼,加上其他饰物和糖果包等等,称为“下茶”,有预祝生男育女的含意。在新娘的嫁妆中,一般都陪嫁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供贮藏茶叶之用。结婚行礼后,新郎新娘的长辈行拜见礼时,除向长辈三叩首外,还要献上香茗,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长辈要摸出红纸包的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当晚,还有闹新房时的敬茶。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
VIP会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UID 144003
积分 10148
帖子 1304
福步币 146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10-1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11:32 有没有PP阿
有PP会更让人流口水的
(逗你玩)
VIP会员
UID 124720
积分 20482
帖子 14616
福步币 132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8-15
来自 天涯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12:39 PP,正在后续中,慢慢补上。
超级版主
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UID 82910
积分 446091
帖子 27870
福步币 18156 块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6-4-1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14:33 。。。。。。。
吃的感兴趣
VIP会员
UID 114585
积分 16311
帖子 2286
福步币 114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7-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5 14:58 哇,好多好吃的啊。建议配上图片,会增加这个帖的点击率的哦。
要做快乐的女孩子,像向日葵花一样美丽与执着。
论坛元老
33452511
UID 122751
积分 91923
帖子 23991
福步币 3 块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6-8-10
来自 古都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6 14:50 我想吃,可是偶没有MONEY的说。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论坛元老
漂流他乡
UID 61108
积分 35412
帖子 5980
福步币 6 块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5-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6 15:07 快点上PP,尤其是那个什么鸡的,让我看看!
一直在路上很寂寞的走着。
论坛元老
UID 123426
积分 42823
帖子 18121
福步币 408 块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6-8-1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09:02 呵呵 看了之后就会想了
肚子好饿啊!!!!!!!!!!!!
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
VIP会员
不像个大人
UID 140348
积分 16527
帖子 8934
福步币 0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9-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09:58 二十五、葱包桧儿 “葱包桧儿”是杭州特有风味的传统小吃。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 来了偶请你们
VIP会员
沦为乞丐
UID 104998
积分 18041
帖子 1458
福步币 64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6-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10:22 楼上的,在哪里呀,哈哈.
葱包桧 好久没吃了.
为梦想而战~~~
VIP会员
不像个大人
UID 140348
积分 16527
帖子 8934
福步币 0 块
阅读权限 80
注册 2006-9-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10:35 QUOTE:
keke2002
于 2006-11-27 10:22 发表
楼上的,在哪里呀,哈哈.
葱包桧 好久没吃了.
我在绍兴的 不过在杭州待了4年 读书 呵呵
葱包桧已经不容易找到了
中级会员
UID 161205
积分 1724
帖子 873
福步币 103 块
阅读权限 40
注册 2006-11-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10:39 QUOTE:
sueartstar
于 2006-11-25 14:58 发表
哇,好多好吃的啊。建议配上图片,会增加这个帖的点击率的哦。
得花多少钱呀
I just want to have my own style.
(当时的月亮)
论坛元老
为你钟情
UID 133399
积分 67388
帖子 19494
福步币 21 块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6-9-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11-27 12:09 好想吃..............
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不用问一定有人向你挑战)
到底还要过多少关(不用怕告诉他们谁是男子汉)
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奖(不想问我只想要留一点汗)
我当我自己的裁判(不想说选择对手跟要打的仗) 最新招聘职位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11-7-30 01:57
Powered by
D1scuz! copy; 2001-2015 FOBShanghai.com
Proce ed in 0.086407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作家索引:
按积分排列 网友推荐作家
: 作家专栏积分为
的作者 [
经典名家
2010-11-24 09:41:17 来源:互联网 【
】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帮助
CopyRight © 2002-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2x2007号003 灾难(1) 003 灾难(1) 文 / 玉壶九千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伊水河畔突然传来一阵狂热的欢呼声: “哇!好大的鱼啊!乡亲们快来看啊,是一条大金鱼呀!” “是真的呀,我这辈子还头一回看见这么大的金鱼!” “我的天呀,伊水中竟然会有这样大的金鲤鱼!” “天啊!……” …… 人们听到喊声,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到河边上瞧热闹。 正在捕鱼的村民一个个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仿佛是叫花子捡到了金元宝。 许多热心人都上前帮忙,大家呼喊着七手八脚地把金鲤鱼拉上了岸。 那鱼长约五尺,重数百斤,满身鳞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 人们都惊叹不已,他们在伊水河畔生活了几十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金鲤鱼。 金鲤鱼可怜巴巴的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在乞求他们放它一条生路。 可是,疯狂的人们那里会在乎他的感受,照样眉开眼笑的大声欢呼着! 这时候一位名叫桑的女人走到乡亲们的面前,用哀求的口吻说:“乡亲们啊,这鱼都哭了,它有什么罪过,你们行行好,把它放了吧!” “你说什么,有没有搞错,这可是一条大鱼!”有人对她加以指责。 “可它并不是普通的鱼,它是伊水的守护神!你们杀了它,会遭到报应的!” “报应?哈哈哈!你这个傻婆娘,快回家等着生孩子去吧!”那人看着桑的大肚子,笑嘻嘻的嘲笑她。 “还守护神呢,它连自己的命都守不住,还能守护谁呀?”一位小青年也挖苦道。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挖苦和嘲笑桑。 桑哭了,并非是因为受了委屈,而是因为她没有办法不能说服乡亲们。为了金鲤鱼,她挺着大肚子给乡亲们跪下了。 “乡亲们,我求求你们了,放了它吧!你们放了它吧!” 人们不耐烦了,斥责道:“你这个娘们咋这么磨叽,真是扫兴!” “鱼就是鱼,它是天神赐给人类的美味。只有愚蠢的人才把鱼当作神!” 疯狂的村民仿佛着了魔,居然当着桑的面残忍地用木棒将金鲤鱼打死。 几滴鲜血溅到了桑的身上,就如同几把刀子扎在了她的心头。 她掩面哭了起来。 “嘻嘻,这傻婆娘,居然哭鱼!”有人嘲笑她。 “哈哈,兴许这婆娘前辈子也是鱼!”有人调侃着。 桑眼睁睁看着人们用棍棒将金鲤鱼打死,她的心里在流血。 桑当时已经怀有九个月的身孕,孩子很快就要临盆了。她拖着沉重的身子,哭着走回家,心里不住默默地为金鲤鱼祈祷,希望它的灵魂能升入天堂。 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杀了大鱼,商量着准备将它开膛破肚,然后瓜分鱼肉。
本书相关标签:
◆
阅读 ┆
| 2009-03-06 发表 | 本章责编:幽幽雨桐
内容 作品版权所有,未经红袖添香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9-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华师还有没有人像我那样深爱着MLTR的旋律?
当前离线
宇宙打扫最强传说
2458 精华
2952 性别
男 来自
飞鸿故里有为之乡 光明使者
2458 精华
2952 来自
飞鸿故里有为之乡 注册时间
2006-10-11 最后登录
2011-7-8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06-10-14 15:13
华师还有没有人像我那样深爱着MLTR的旋律?
[IMGA]/attachment/fileType/jpg.gif[/IMGA]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attachment/Upload/2006/10/14/150626.jpg[/imga]
当我们还都是孩童的时候,也许每人手里都有着一本安徒生童话。它编织出的美丽国度,并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而仿佛有一只带魔力的手,拨动了一个每个孩子的心弦,让他听见了自己的心跳。这只手无声地打开了被刻意忽略和掩盖的灵魂深处,把一个世界,一个来自天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世界里的雨露,在我们童年的的心田里轻轻撒落下来。
久久地,在每个人心底,我们也幻想出那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幻想那茂盛的森林,那微微起伏不平的美丽绿色原野,那为伴的浩瀚迷茫大海。和谐的自然美景,简单的美丽。在这样一个孕育童话的温床,诞生了一支同样一直拨动一代代人心弦的世界流行乐坛顶级乐队,他们成长故事的始终,也注定贯穿着童话的多彩……
“MICHAEL LEARNS TO ROCK” ——那用心构筑的音乐国度,早已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阻隔。他们的音乐,被形容是斯堪地那维亚的音乐传统,与西洋流行乐的甜美相遇,如同丹麦设计名家所标榜的优雅流线和质感,兼具古典美和现代感;也曾被描述为斯堪的那维亚的民族气息,与早被Beatles,Eagles,Elton John和Billy Joel等雕琢多年的国际流行乐风格的融合体。也正由于两种因素的完美结合,才铸造了这支神奇的乐队,更赢得了数百万歌迷的拥护爱戴与支持。
和其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乐队不同的是,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他们未曾沾染半点绯闻、婚变、毒品这些制造巨星的前提条件或副产品。甚至没有给歌迷留下任何一点偏激的形象 —— 是纯粹的音乐一直在感动着我们。[/[/COLOR]MLTR的成功历程可以说是就世界摇滚音乐的一个美丽童话,他们的音乐创造天赋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的作品又是那么地无可置疑。总之,是他们出类拔萃的能力,赢得了持久的、让人眩目的唱片销量。
美丽的童话开始于1987,在丹麦Arhus的一所中学,诞生了一支业余性的乐队;Jascha Richter---一为对词曲创作极有天分,并且歌喉绝美的小伙子,与他的两位好友 —— Kare Wa cher (鼓手) 、Mikkel Lentz (吉它手),还有Jascha的妹妹,四人成立了一个小的演唱团体,在城市中的多家PUB做表演。一次,Jascha给Kare演奏了一些他自己写的demo,Kare听后惊呆了,他提醒Jascha,为什么不自组一个和唱团呢?他们随即决定成立一个乐队,但乐队还没有一个合适的贝司手。1988年的春季,在一天晚上他们第一次排练时,Kare请来了他的老朋友Soren Ma en当贝司手,四人都从小身深受流行乐与摇滚乐的熏陶,他们一拍即和,这便是MLTR的雏形,但是同时也决定成立一个更正式的乐队,于是,这四位极爱好音乐的年轻人,便以Michael Lear To Rock 的团名,正式踏入歌坛。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真正意义上的MLTR诞生了。同年5月,他们首次登台,并在当年夏天丹麦举行的一年一度的Da k Rock Grand Prix新秀大赛中脱颖而出。这使他们充满自信并继续报名参加Arhus市举办的最具规模的大型音乐比赛,并在7月份的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而作为当时评委的JP Andersen,顷刻间被这四人乐队发光的天赋所吸引,他就是后来MLTR的经纪人,直到现在。1989年,MLTR的演艺生涯迎来了好运道。EMI公司旗下A&am R的Je Hofman听到他们自行录制的Demo后,便如货至宝地与其经济人JP Andersen联络,并在2月20日,正式和Michael Lear To Rock签下和约。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举行了密集的巡回演唱会,他们周游全国,收录了更多新作品到常备节目中。期间,整个乐队也更具有凝聚力了;和谐、动听的曲调便成为他们代表性的韵律;他们也签定了一些稳定的唱片合约。1989年夏至1990年春,在制作人Je Hofman和Oli Paulsen从事细节工作的条件下,他们在录音室花了数月的时间完成了《MICHAEL LEARNS YO TOCK》这张专辑,美国的Tony.Peluso也被请到丹麦为他们混音。1991年7月4日,MLTR发表了第一首单曲I Still Carry O quot quot; ,这使他们在丹麦一举成名。新专辑中的“The Actor”使他们在1992年1月国内唱片销量排行榜上稳居首位,并持续了五周,乐队的名气也一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传开。在他们尚未涉足的挪威、瑞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其唱片销量也都荣登榜首。而这正式标志着MLTR繁忙时期的到来。1992年,他们再次在国内举行了巡回演出,虽然时间仓促,但这却是当时丹麦最火热的话题。在离他们遥远东方的许多国家,他们的唱片销量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到达这些国家的时候,更是掀起了一股空前的MLTR狂潮。
趁着这不可挡的势力,由Jascha作词的第二张《COLOURS》,于1993年10月出炉。MLTR的天才再次赋予了他们的成功。Sleeping Child正是一首能反映他们天性的经典歌曲。在此后的18个月时间里,他们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唱会,并且使专辑销量突破100万张。《COLOURS》在6个北欧国家,以及德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朝鲜、印度等国的销量不断,歌曲《25 MINUTES》、《OUT OF THE BLUE》、《SLEEPING CHILD》也在众多国家的排行榜上荣登榜首,也为乐队赢得了无数的奖项。
MLTR在当年11月到泰国曼谷引起巨大轰动,能容纳12000人的Phoehus音乐大厅,更是座无虚席,歌迷们与MLTR共唱了25 minute quot quot;,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这充满喜气一年的年终,他们荣获了德国权威性音乐奖项——RSH大奖,在新加坡举行的SEA GRAMMY AWARDS颁奖典礼上,MLTR被评为“年度最佳表现奖”!
1995年,MLTR的第三张专辑《PLAYED ON PEPPER》问世。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巴西,南非,英国等,并在不少于11个亚洲国家中受到绝对青睐。可敬的是,在专辑涉足的地区,从来未有过“这支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乐队象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的流行组合一样一窝蜂赶时髦”的说法。同年10月,他们开始了空前规模的远东之行——在10个不同的国家,出场二十五次。而期间问世的That's Why,Someday 两首传世经典,又一次在各国产生轰动效应。这张专辑销量超过了1,200,000册。
《PLAYED ON PEPPER》的发行量出奇的好,三个沿海地区—— 韩国,台湾,香港是首次发行MLTR的专辑,仅仅在台湾就发行了三白金。在韩国,《PLAYED ON PEPPER》把先前发行的《Colours》拉下了排行榜,并发行了15万张。在印度,《PLAYED ON PEPPER》的发行量也超过了白金。作为回报,MLTR在班加罗尔户外举行了两场演唱会,每场都有上万人聆听。5月,MLTR回到家乡丹麦,一个月以后,《PLAYED ON PEPPER》在丹麦和斯堪的维亚发行,并且两年里首次登台,为热情的家乡听众举行了演唱会。为打击盗版,他们特地在远东地区还发行了《PAINT MY LOVE》这张唱片。因此,他们在一些国家,尤其在朝鲜、马来西亚、泰国的受欢迎程度进一步加强。在另一个半球的南非,MLTR的受欢迎程度也急剧膨胀。他们在本国流行金曲排行榜上再次登顶,该专辑在全球共卖出340,000张。MLTR还作为重头戏,被邀请参加于1997年7月6号晚上9点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的晚会,而他们的演出也呼唤着节日喜庆高潮的到来。
正当《PAINT MY LOVE》风靡全世界之际,MLTR已经正在筹划他们的第四张专辑《NOTHING TO LOSE》了。1997年9月,这张专辑出炉了。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在南非,远东地区站稳了脚跟。而专辑中的一首“Something You Should Know”为他们的成功铺平了道路。《NOTHING TO LOSE》又狂卖1,000,000多张;在南非,一个四天的演出使MLTR迅速登上排行榜首,并持续了八周,专辑销量也达到了250,000张,更重让人信服的是,当他们在1998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演出时,评论家们说:“如果这个乐队不比现阶段任何一支美国或英国的大牌乐队好的话,那么至少它是和他们一样出色!”
经过9年征战世界乐坛的岁月后,四为音乐家决定暂时退出,以求得片刻的休息。他们也深感世界歌迷对他们的期望,果然,在不久后的1998的秋天,Jascha又写了些新歌,一张名为《GREATEST HITS》的怀旧集与世人见面!Strange Foreign Beauty是其中的王牌歌曲,新的单曲确实带来了丝丝新意,更绝的是我们在当年的CCTV-MTV盛典上听到了MLTR现场表演这首歌曲。这张专辑收录了以前四张专辑中的主打歌曲,只是由于对其进一步处理后,显得更为经典而已!1999年发行的专辑使MLTR又一次登上丹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而且,也吸引了以前从未涉足的地区如葡萄牙的歌迷。在远东,他们没有依靠任何促销和宣传手段,唱片却依然被抢购一空。由此,MLTR的专辑列表中,又增添了一个百万销量的纪录。
2000年的春天,当MLTR为他们第五张专辑做筹备工作的时候,Soren Madsen想尝试着寻找自己个人的发展方向,离开了共处了十二年共同辉煌的MLTR。但是,这并没有太大影响到另外三位乐队成员的情绪,Jascha,Mikkel和Kare,决定选择继续以三人乐队的形式存在。整个夏天,三位一如既往追求音乐的小伙子,为新专辑的录制而忙碌着。和以前一样他们,并没有花高价聘请“造型”大师,而是与才华横溢的丹麦音乐家、经纪人、制作人Boe Larsen合作,在Boe Larsen与MLTR的磨合中,他们共同发现了新的音乐导向,并且为自己设置了新的挑战。
20世纪最后一个冬夜里,北欧再次传来了最清澈和煦的声音。终于,《BLUE NIGHT》于新千年横空出世!其中的一部分曲目不久便同样被收录到丹麦早已经家喻户晓的常备节目中,而且还向世人阐释了一个MLTR特有的理念——“无论离世界的一个角落多么遥远,那也不过是一首歌的距离”。
BLUE NIGHT》又成为了MLTR毋庸置疑的又一次巨大成功,他们也开始适当地使用鼓机来演绎节奏,整张专辑也有种恬静的味道。这张专辑不仅在国内的销售量独领风骚,同时也开发了瑞典市场。2001年,乐队进行了长达五周的东亚之行,中途在日本的大阪,以及中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一些城市停留。在他们出发之前,一张名为《19 LOVE SONGS》(包括新歌“The Ghost Of You”)的系列出版物,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发行了。歌迷们见到Michael Lear To Rock只有三个人的新专辑封面,也抑制不住伤感,但是同时,歌迷们心底都默默坚守,憧憬着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三个小伙子一致同意,在结束这次的出行后,一定好好休息一下。成员Mikkel笑称:“几个大男人在一起15年了,总是需要休息一下” …… 这段休息的时期,也使得他们拥有了支配自己事务的权利,RICHTER的个人专辑《PLANET BLUE》,正是在此期间发行的。
在2003年的开端,Michael Lear To Rock准备重聚一处,开始筹划他们的第六张大碟……
后来有一天,MLTR的官方网站首页又传来了他们的声音,后来我们知道,那首歌叫做“Frostbite”,而这张专辑就叫作《MICHAEL LEARNS TO ROCK》。
2004年4月27日,让乐迷等待四年之久的MLTR正式推出全新专辑,这张专辑的亚洲发行版叫做《TAKE ME TO YOUR HEART》。新专辑中的《Don’t Have To Lose》成为法国奇幻爱情电影《敢爱就来》(Love Me If You Dare)的英文主题曲,一派MLTR式优美抒情,直击流行音乐的中枢神经,不但是首能唤起所有乐迷听觉的作品,更在电影中女主角Jeux D'enfants'的慧眼搭配下,让人听来怦然心动,这首歌也有点像在和所有歌迷说:“Come on!Guyes!Let’s Play Music!Don’t Have To Lose!”。
而另一首歌则令所有亚洲乐迷备感亲切,MLTR在筹备新专辑时,因缘际会下听到了丹麦EMI拿来的张学友唱的《吻别》,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张学友的演绎让这首歌曲格外有“东方美”,于是,MLTR便决定“回馈”亚洲歌迷,把亚洲的情歌推荐给全世界,Jascha将《吻别》谱上英文歌词,让人特别感觉温暖动人,重新编曲的这首歌叫Take Me To Your Heart,并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和“歌神”张学友做一次跨国合作,将亚洲情歌推向世界。Jascha略带忧郁的歌声,充满力量的旋律拢织共融的技巧,以及Mikkel和Kare对音乐精准的直觉,在与众多不同风格的制作人共同合作的经验中,揉合出乐团自己新的独特风格。全世界的歌迷们不但在其中找到了过往的味道,也细细品味着贴近心灵的全新感觉!
几年的等待没有白费,Michael Lear to Rock回来了啦!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好听到让人吃惊的歌曲。这的确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个人的回归着实激动人心。
当年听他们音乐的孩子,现在,都过着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看着Michael Lear to Rock那回归的灿烂笑容,听着Michael Lear to Rock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不由欣喜,也不由地落泪……
Michael Lear to Rock来自北欧那个童话的圣地……因此,没有沉重的压抑感,没有电子合成器的矫柔造作,没有刻意迎合时代的标新立异,他们的音乐,总是带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犹如童话里面遥远天际飘来的一串音符,就连歌名也带着浓重的童话气息。[/COLOR]
起其他组合、乐队,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没有Back Street Boys青春靓丽的外表,没有Bon Jovi声嘶力竭的激情,没有U2鲜明的个性旗帜,然而他们却还是在男子组合泛滥,R&am B曲风风靡的流行乐坛,为自己觅得了一块宁静的土地。作曲填词,主唱和声以及键盘,吉他,贝司,爵士鼓都由乐队包办,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并发展着自己的风格,不紧不慢地唱着自己的摇滚,给爱戴他们的歌迷们带来不断的惊喜和感动……[/COLOR]
[IMGA]/attachment/fileType/jpg.gif[/IMGA]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attachment/Upload/2006/10/14/151049.jpg[/imga]
[IMGA]/attachment/fileType/jpg.gif[/IMGA]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attachment/Upload/2006/10/14/151110.jpg[/imga]
[IMGA]/attachment/fileType/jpg.gif[/IMGA]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attachment/Upload/2006/10/14/151540.jpg[/imga]
当前离线
永恒的零度
3768 精华
4282 性别
女 非实名用户
3768 精华
4282 注册时间
2004-12-6 最后登录
2011-7-24 发表于 2006-10-14 15:41
不认识他们。
机会就像是小偷
小偷来时我们都不知道
小偷走时我们才猛然惊觉
这下亏大了
原来小偷已经来过了
当前离线
圣·如花
2908 精华
3825 性别
男 来自
华中师范大学元宝山12栋 天使
2908 精华
3825 来自
华中师范大学元宝山12栋 注册时间
2005-8-26 最后登录
2010-12-6 发表于 2006-10-14 16:06
我。。。。
当前离线
1088 精华
983 性别
男 精灵王
1088 精华
983 注册时间
2005-9-29 最后登录
2009-7-21 发表于 2006-10-14 17:59
他们也可以叫摇滚???? 真是......
白瞎了摇滚!
师太乃就从了老衲吧~~~~
当前离线
204 精华
670 性别
男 来自
华师西区 非实名用户
204 精华
670 来自
华师西区 注册时间
2004-10-29 最后登录
2010-11-12 发表于 2006-10-14 21:28
支持一个,喜欢翻唱的吻别
当前离线
博雅一字号良民
9121 精华
9136 性别
女 来自
Su hine State 大法师
9121 精华
9136 来自
Su hine State 注册时间
2006-9-14 最后登录
2011-4-21 发表于 2006-10-14 22:50
我已经在之前的一个帖子里表态了,不错~~
FOREVER IN MY HEART
当前离线
转身离开
11510 精华
10396 性别
女 大法师
11510 精华
10396 注册时间
2005-9-13 最后登录
2011-6-22 发表于 2006-10-15 10:22
俺的歌副给面广
所以看听了怎么样了
当前离线
364 精华
724 性别
男 来自
陈家湾 非实名用户
364 精华
724 来自
陈家湾 注册时间
2004-11-18 最后登录
2010-9-7 发表于 2006-10-15 10:33
以前很喜欢他们的一首WILD WOMEN.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的信仰满是痛苦的绝望...左手天堂.右手死亡.
当前离线
53 精华
440 性别
女 论坛游民
53 精华
440 注册时间
2005-8-27 最后登录
2007-9-28 发表于 2006-10-15 17:26
I am a big fan of them.
很喜欢这个乐队哦。以前晚上睡觉时还拿他们的CD当催眠的曲子。太好听了。不负责任来推荐几首吧。
That's why
Out of Blue
25 Minutes
Nothing to Lose
Take Me to Your Heart
若是能够真的忘记就好了
大多数的时候
当以为已经忘记的候
——才正是想起的开始。
[/COLOR]
GMT+8, 2011-7-30 01:57,
Proce ed in 0.106065 second(s), 4 queries
Powered by
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