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繁华是否越狱后还能刷回来吗回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10月10日
往期回顾 寻访长泾失落的繁华
本报记者 田晓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10月10日 第 07
  图片为长泾古镇街景
  图片为长泾古镇街景
  图片为长泾古镇街景
  长泾古镇的繁华并不遥远。当我们来到这临水建街、因街成市的古镇时,只见古墙灰瓦老店,小桥流水人家,有一种沧桑而熟悉的味道。临河是一色的石驳岸,窄窄的街面由一色的石板铺成,石驳岸上,又是一色的石河滩,石阶沿着河或朝东或向西,一直伸进水中,石岸上凿有水井,一色的石井栏杆。仿佛可以看到河滩上正挤满了洗作的女人们,她们隔河打着招呼,家长里短的吴侬软语,行舟经过溅起的惊呼声和船夫们的得意的大笑声以及小贩的时高时低的叫卖声……江南古镇的早晨便在这喧嚣声中醒来,老街上弥漫着炸油条的芳香,这一切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至今还依稀犹存。
  同行的陶公介绍说:长泾在江阴称东舜城,据西晋周处编撰的《风土记》记载,舜曾居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自此开辟了长泾的古文明,东舜城遗址至今已成一景。于是长泾古镇便有了“舜子居江南胤息藩衍依稀五千年旧迹,东城贯泾水劈荆斩棘累辟四十里河山”之说,长泾的兴盛起于宋代,因长泾地处长江和太湖连线的中心节点,水系发达,交通便利,逐步形成南北两大集市,故名东城里。明成化年间,又通河道,使三泾成一水,东西各与大河相通,两岸依水逐渐成街成市。街有两条,隔河相对,东西并行,河南河北的两街,以四桥沟通,又形成四弄。街为龙身,弄为龙足,首东尾西,有腾云欲飞之势。
  在细雨飘洒的午后,我们走在这条弥足珍贵的石板街上,临街的店面,大多是两层小楼,紧紧地靠在一起,隔一段便是一条狭小而深长的小弄,狭窄的街道与明清式的廊檐巧妙地构成了“一线天”,两侧小楼相依,几乎可以隔街携手握腕。门面房皆开店铺,铺面大小不一,透过门面穿堂望去,总会有好几进深的庭院,有的里面还藏着一个幽深的四合院。大多数房子底下都建有地下室,这是江南水乡绝少的建筑,也许就因为泾水两岸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的缘故吧。石板街上店铺林立,米店、布行、书场、茶馆、药店、南北杂货、客栈、浴室、裁缝等商铺众多,仅典当行就有7家,长泾的富庶在方圆百里极有名气,“俨成江邑东南一大市镇矣”。
  1903年3月3日,石板街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皇帝的老师,清朝相国翁同龢。长泾张慎裕店以产马蹄酥、雪片糕、麻糕、香脆饼、瘪瘪豆、粉盐豆、五香花生米等茶食而闻名,翁同龢在去江阴伞墩看梅花的途中,因馋张慎裕店的茶食,在长泾泊舟登岸。于是像肠子似的石板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当地人都想争睹帝师风采,岂知这位被贬离京、退乡反省的常熟人却正心中郁闷,因为慈禧还在监视他,翁同龢不敢乱说乱动,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头之祸。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晨初三刻,吴代桥小泊,雨作,巳正泊长泾,上岸买食物,又有识者,遂致塞途,败兴之至,泊四刻许。”
  长泾市场的繁荣,远近闻名,就在这条老街里,四里八乡的人都来购买必需品,女人买油盐酱醋、衣料鞋帽、化妆用品,男人买水烟老酒、锄头钉耙、蓑衣斗笠;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生产工具,应有尽有。而我们去时,这条街上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只有几间东倒西歪的小饭馆还开着门。其中有一个叫“老饭店”,面街临河,店里人还会大谈镇里的陈年往事。当然,石板街上还就数这家老饭店生意依旧兴隆。
  石板街的东尽头是已有80年历史的大福蚕种场,偌大的院落,一色的民国初年的建筑,两层半敞开式的长楼(包括一个半地下室),院里的所有建筑都以连廊沟通,蜿蜒曲折,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虽是盛夏,走进育种车间依然凉风习习。这里曾是江南最大的蚕种场,年产优质杂交蚕种5万多张,以“帆船”牌商标,远销苏、浙、沪和新疆。从墙上两张古丝绸之路地图看,这里蚕种、蚕丝和丝绸由江南水乡的河湖港汊,经长江、运河运往洛阳、开封,再到长安,出西域,直到西欧大陆。
  出大福蚕种场大门,面河正是个衰落的船码头。站在码头上,遥想当年长泾河,水通长江,长江口涨潮时,江潮涌入内河,特别是涨大潮时,江水涌到长泾,如飓风西来,河水卷起千堆白雪。曾有诗为证:长泾水长已千古,下有通潮接江浦。朝生暮落春复秋,神鱼跃渊势吞吐。忽惊巨风从西来,沸腾怒气喧如雪。
  那潮声帆影、鼎沸人声虽已远去,但长泾领风气之先的名人风范,还是被人传扬。一代影星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就出生在石板街上一座砖木结构的老楼里,这里现已成为上官云珠纪念馆。馆内有一幅上世纪30年代上官云珠和同学一起穿泳衣游泳的照片,江阴游客赵勇敏言之凿凿地说:“这是在我们长泾河里游泳时拍的,当年长泾的风气够时尚的吧。”上官云珠不仅有长泾的时尚,还有江阴人的倔强。从1940年10月起,她时而演话剧,时而拍电影,从配角演到主角,主演了《雷雨》、《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等不朽影片,扮演了许多性格不同的女性角色,都栩栩如生、形神毕肖,至今还活在中国几代观众的心里。就是这条窄窄的石板街走出了众多名人,有“两弹一星”元勋张大煜,有天文学家沈璿、同位素专家张理刚。
  文友徐前锋说:“生长在一湾泾水河畔,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你的感官、激荡着你的心灵,你会油然生起一种珍藏的冲动,历史的美、文化的美以及浸润着历史文化的人的美,这就是长泾的美。”   长泾古镇的繁华并不遥远。当我们来到这临水建街、因街成市的古镇时,只见古墙灰瓦老店,小桥流水人家,有一种沧桑而熟悉的味道。临河是一色的石驳岸,窄窄的街面由一色的石板铺成,石驳岸上,又是一色的石河滩,石阶沿着河或朝东或向西,一直伸进水中,石岸上凿有水井,一色的石井栏杆。仿佛可以看到河滩上正挤满了洗作的女人们,她们隔河打着招呼,家长里短的吴侬软语,行舟经过溅起的惊呼声和船夫们的得意的大笑声以及小贩的时高时低的叫卖声……江南古镇的早晨便在这喧嚣声中醒来,老街上弥漫着炸油条的芳香,这一切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至今还依稀犹存。
  同行的陶公介绍说:长泾在江阴称东舜城,据西晋周处编撰的《风土记》记载,舜曾居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自此开辟了长泾的古文明,东舜城遗址至今已成一景。于是长泾古镇便有了“舜子居江南胤息藩衍依稀五千年旧迹,东城贯泾水劈荆斩棘累辟四十里河山”之说,长泾的兴盛起于宋代,因长泾地处长江和太湖连线的中心节点,水系发达,交通便利,逐步形成南北两大集市,故名东城里。明成化年间,又通河道,使三泾成一水,东西各与大河相通,两岸依水逐渐成街成市。街有两条,隔河相对,东西并行,河南河北的两街,以四桥沟通,又形成四弄。街为龙身,弄为龙足,首东尾西,有腾云欲飞之势。
  在细雨飘洒的午后,我们走在这条弥足珍贵的石板街上,临街的店面,大多是两层小楼,紧紧地靠在一起,隔一段便是一条狭小而深长的小弄,狭窄的街道与明清式的廊檐巧妙地构成了“一线天”,两侧小楼相依,几乎可以隔街携手握腕。门面房皆开店铺,铺面大小不一,透过门面穿堂望去,总会有好几进深的庭院,有的里面还藏着一个幽深的四合院。大多数房子底下都建有地下室,这是江南水乡绝少的建筑,也许就因为泾水两岸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的缘故吧。石板街上店铺林立,米店、布行、书场、茶馆、药店、南北杂货、客栈、浴室、裁缝等商铺众多,仅典当行就有7家,长泾的富庶在方圆百里极有名气,“俨成江邑东南一大市镇矣”。
  1903年3月3日,石板街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皇帝的老师,清朝相国翁同龢。长泾张慎裕店以产马蹄酥、雪片糕、麻糕、香脆饼、瘪瘪豆、粉盐豆、五香花生米等茶食而闻名,翁同龢在去江阴伞墩看梅花的途中,因馋张慎裕店的茶食,在长泾泊舟登岸。于是像肠子似的石板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当地人都想争睹帝师风采,岂知这位被贬离京、退乡反省的常熟人却正心中郁闷,因为慈禧还在监视他,翁同龢不敢乱说乱动,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头之祸。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晨初三刻,吴代桥小泊,雨作,巳正泊长泾,上岸买食物,又有识者,遂致塞途,败兴之至,泊四刻许。”
  长泾市场的繁荣,远近闻名,就在这条老街里,四里八乡的人都来购买必需品,女人买油盐酱醋、衣料鞋帽、化妆用品,男人买水烟老酒、锄头钉耙、蓑衣斗笠;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生产工具,应有尽有。而我们去时,这条街上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只有几间东倒西歪的小饭馆还开着门。其中有一个叫“老饭店”,面街临河,店里人还会大谈镇里的陈年往事。当然,石板街上还就数这家老饭店生意依旧兴隆。
  石板街的东尽头是已有80年历史的大福蚕种场,偌大的院落,一色的民国初年的建筑,两层半敞开式的长楼(包括一个半地下室),院里的所有建筑都以连廊沟通,蜿蜒曲折,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虽是盛夏,走进育种车间依然凉风习习。这里曾是江南最大的蚕种场,年产优质杂交蚕种5万多张,以“帆船”牌商标,远销苏、浙、沪和新疆。从墙上两张古丝绸之路地图看,这里蚕种、蚕丝和丝绸由江南水乡的河湖港汊,经长江、运河运往洛阳、开封,再到长安,出西域,直到西欧大陆。
  出大福蚕种场大门,面河正是个衰落的船码头。站在码头上,遥想当年长泾河,水通长江,长江口涨潮时,江潮涌入内河,特别是涨大潮时,江水涌到长泾,如飓风西来,河水卷起千堆白雪。曾有诗为证:长泾水长已千古,下有通潮接江浦。朝生暮落春复秋,神鱼跃渊势吞吐。忽惊巨风从西来,沸腾怒气喧如雪。
  那潮声帆影、鼎沸人声虽已远去,但长泾领风气之先的名人风范,还是被人传扬。一代影星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就出生在石板街上一座砖木结构的老楼里,这里现已成为上官云珠纪念馆。馆内有一幅上世纪30年代上官云珠和同学一起穿泳衣游泳的照片,江阴游客赵勇敏言之凿凿地说:“这是在我们长泾河里游泳时拍的,当年长泾的风气够时尚的吧。”上官云珠不仅有长泾的时尚,还有江阴人的倔强。从1940年10月起,她时而演话剧,时而拍电影,从配角演到主角,主演了《雷雨》、《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等不朽影片,扮演了许多性格不同的女性角色,都栩栩如生、形神毕肖,至今还活在中国几代观众的心里。就是这条窄窄的石板街走出了众多名人,有“两弹一星”元勋张大煜,有天文学家沈璿、同位素专家张理刚。
  文友徐前锋说:“生长在一湾泾水河畔,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你的感官、激荡着你的心灵,你会油然生起一种珍藏的冲动,历史的美、文化的美以及浸润着历史文化的人的美,这就是长泾的美。”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 第20297期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2009年02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 原上草·新发现(11版)
新溪 失落的繁华
董代富 张涌 先梅本报记者 孔芒 文/图
“今年春节回新溪子过年的人好多哦!”元宵刚过几天,新溪古镇上的年味仍然没有散尽。大红的灯笼依然高高挂着,老屋门前那火红的爆竹屑与满是青苔的地面形成强烈对比,给古镇带来些许生气。一直在这里生活的杨家林感慨地说:“毕竟是故土!”很多人再忙,也要在春节邀上三朋四友回老家看看,进老屋转转。
新溪子属泸县兆雅镇,位于泸州以东17公里,修建于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间,因新开凿引流的小溪横穿主街而得名。新溪濒临长江,过去是长江水运码头及粮盐等物资集散地。上世纪50年代,泸(州)永(川)公路建成后,几公里外又形成一个新集镇——兆雅,从此,新溪便逐渐沉寂下来。
世外桃源般的一条“船街”
快到新溪,有一碉楼名叫忠孝寨。忠孝寨旁有个烤酒作坊,酒香引来莺飞燕 舞。
新修的村级公路从古镇外绕过,一直通向河边码头。全封闭的古镇距公路有几十米远,靠一条大石板路连接。也就是这几十米的距离,让新溪世外桃源般的旧时风貌,近600米齐整的古驿道侥幸得以保存下来。多年来,居民在街口设有路障,贴有告示,严防面包车之类的汽车开进。摩托车是老街上最常见的现代交通工具。
进入古镇,600米长的青石板老街,高低起伏弯弯曲曲通向码头。古镇上的老屋大多修建在石滩之上,地基十分稳固。有一段路就是一块大石头,足有10多米长。行至约百米,街道从镇两端向中间凹下去,新溪溪流便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镇子,形状非常像一条船。
过桥前行,看到几位老人,96岁的姜梦先和86岁的李文碧,都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杨安林大爷89岁了,还常到兆雅街上去喝茶听川戏。这里无污染又清静,山好水好,多长寿老人。
街上很难见到一个年轻人,便觉得时间过得缓慢,周围十分安静。
街道的排水设计相当科学
据说在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的新溪乡乡长杨淑尧受 “风水师”指点,对街道进行规划改造。街道陡斜之处全部改整齐,不致零乱错杂。最高明的设计在于船形街道和它的排水系统。因地势是两端高、中段低,便从附近引一人工溪流从街道最低处穿过,街面为桥,全街统一的下水道与桥下溪流相通,使得街上绝不会因大雨而积水,而且让街道的污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能自行排走,保持街道清洁。同时在镇中间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从远处山上看新溪,的确像一条船。而且形成“船”形不是偶然的。一个居民指着街道上残存的石眼子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桅杆”的座子,只不过“桅杆”早已不在。
为防止匪盗的干扰,杨淑尧还在“船头”“船尾”分别装上20多厘米厚的大门。一到晚上,两道大门一关,新溪镇固若金汤。
曾经是商贾云集的水码头
走出新溪古镇大门,一棵苍劲古老的黄桷树挺立于山顶,被条石砌成的围墩保护起来。树下有一块泸州市政府立的新溪古镇的保护碑。碑旁,一条有一千多级石梯的石板路呈“九倒拐”蜿蜒而下,直通江边码头。每级石梯约一米长,凡石梯拐弯处都有一棵被命了名的大黄桷树,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行人遮蔽阳光风雨。
山脚下石梯旁住了一两户渔民,码头河边有户农家乐和杨三渔家乐。在禁渔期外,杨三囤船上可吃到真正的长江鱼。坐在船上,杨三还会津津有味地给吃河鲜的游客讲述祖先流传下来的故事。
这个快要被人忘掉的古镇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70多岁的周子君老人告诉我们,过去半个泸县的盐、米、煤、布匹和军粮都从这条街进出。当时,街下的水码头是上至乐山、犍为,下至泸州、重庆水道间的歇脚点,最兴盛时晚上有200多条船停泊。街上茶馆、饭馆众多,商家林立,不少年轻劳力作搬运工谋生,周子君老人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木材贸易的兴盛,新溪还曾是棺材一条街,不少现存铺面那时都是棺材店。
久远的故事
新溪因为杨姓人家超过半数,又称“杨半场”。今天,“杨家祠堂”仍在。负责管理祠堂的杨家林说,以前宗族聚会通常有七八十桌,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多了,过年时也仅有三四十桌人。即便如此,每年的祭祀活动还在举行。
新溪江边是陡岸,潮湿草丛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有好几处,特别适合于江里的螃蟹产卵。每年从农历3月初三起,清晨,成千上万只母螃蟹从江里爬出,上岸后四面八方寻找草丛产卵,一直持续20来天,这样的壮观景象才消失。
新溪老鼠少。年年春来时,窗外断墙上,时常能看到砖缝里掉些小蛇出来,有时还掉在窗台上、屋角里。居民们好像对蛇多并不反感,因为蛇多老鼠自然就少了。那个时候,粮库多,没了老鼠,居民们自然放心多了。现在古镇上,已经很难见到蛇了。
变迁是不可避免的,新溪乡被撤销了,几年前赶场天也开始消失了。年轻人和部分居民逐渐外迁,只剩下众多的老人守着老房子过着喝茶、下棋、打牌的闲适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既有的传统民风被保存下来。居民纯朴、好客,同时兼有经商传统,至今街上仍然开有不少商店和茶馆,尽管有些商店也许整天开不了张。
多数时候,新溪只有沉默的老房子和慢节奏的悠闲生活,像一个退休了的老人。 版次导航
栏目导航(类别:科幻小说 作者:尼古拉斯o李逵)
失落的方舟
七章三十二节 赝品 七章三十二节赝品 看着凯咆哮的样子,工会负责人双眼一阵阵的直,他在温迪城的佣兵工会工作了几十年了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今天这样的情形,两只几乎完全一样的佣兵团出现在他这里,人手一本团长日志,没有分号更没有小队,更要命的是两队完成的任务都是一模一样的。要知道在佣兵系统之,除了某些极为特殊的任务之外,同样一个任务是绝对不允许重复放的。就像现在这样,同一个任务被“同一个”佣兵团在前后三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两次,如果任务的放者不同意接收的情况下,重复的任务造成的损失将由工会承担。工会负责人有些恼火,他实在想不通莱特城的工作人员究竟在干些什么,竟然会造成如此之大的纰漏。不过此刻面对着凯的怒火,他也只能选择隐忍了,只有现将目前这个佣兵团稳住再做考虑了。 负责人艰难的吞了口吐沫,虽说需要先将面前这个人稳住,可这想法虽然简单,可这话他实在有些不知道怎样开口才好。 就在负责人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佣兵工会信使模样的人急匆匆的从门外跑了进来,完全没有看清大厅内什么一种状况的情况下,一进屋便嚷嚷道:“出大事啦,出大事啦。神龙,神龙佣兵团全军覆灭啦” 眼睛瞅着凯额头上下来的黑线,工会负责人几步走到信使的面前,不由分说的抬手就是一记耳光:“慌什么?有什么事好好说神龙的团长就在这,你怎么说他们全军覆灭了呢?” 年轻的信使被这清脆的一个巴掌给打晕了,他傻呆呆的看着自己的会长,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给他的印象始终都是和蔼的,从不曾听说他过脾气,就算工作上出现了失误他也不过是笑着安慰一下然后用自己的钱弥补失误造成的损失。这个没有子女的老人仿佛所有人的父亲一般,他始终关爱着工会的每一个孩子,但这一次他却打了自己的耳光,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的,就因为自己提到了神龙佣兵团?等等,刚刚会长说神龙的团长就在这,难到会长说的就是这个身穿褐色斗篷的人?他的脸上确实有一道伤疤,外面那辆马车也确实和传说魔免的马车有些相像。 “不要紧张我的孩子,刚才是我态度不好有些着急了。”工会负责人温言安慰着,“刚才你说的有关神龙佣兵团覆灭的消息究竟是从哪听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不要着急慢慢说。” 看着工会负责人一脸谨慎的样子,信使紧张的咽了口吐沫,稍微整理了一下他所知道的有关神龙佣兵团的所有近期的消息,缓缓的讲诉给工会大厅所有的人听。 原来三天前,先完成了任务交接的那个赝品“神龙”在离开温迪城前往土龙岗的第一天傍晚的时候,就如同传说的那样,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诡秘的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随后的几天里,许多地方你个都传出了有关神龙佣兵团的消息,从地图上来看,其有两只消息是最为连贯的,其一路是由温迪城为,不断的以点状图形呈直线段以跳跃的形式向土龙岗的方向前进。另外一路则是呈不规则曲线的形状沿道路的走向直接抵达温迪城的佣兵工会。 “呃——也就是我们这里。”信使说完了这句话,看着眼前那个褐色斗篷的刀疤脸,忽然闭上了嘴巴。 “继续说,”凯的声音冰冷,他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信使缓缓的说道:“去土龙岗的那路,究竟出了什么事?” 看了看自己的会长,信使略有些不安的说道:“听外面的传言,龙神佣兵团,呃,另一路人马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赶到了土龙岗,有一些来不及追随他们行踪的人在听说他们接下了屠龙任务之后便提前赶到了那里。可是这些准备一睹神龙佣兵团屠龙风采的人看到的却是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被土系巨龙杀死的情形。据说他们抵达土龙岗之后,完全没有任何休息便急匆匆的向土系巨龙起了进攻,可土龙岗方面只出动了一头土系的巨龙就将神龙佣兵团踩在了脚下。没错,就是用踩的,连同他们的魔免马车一起被踩成了烂泥一般,所有人的尸体连同车马一起被踩成了一团,连一块完整的肉都找不出来了。那些期待着看到精彩战斗的神龙迷们极为失望之下,将神龙佣兵团的残骸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什么都没留下。” 听着信使的叙述凯始终没有插话,信使想了想继续说道:“还有一条消息,几乎是和神龙佣兵团在土龙岗全军覆灭的消息一同传出的,据说是奥格以及雷利两大佣兵团的团长一起出面表了联合声明,声明称一线天对神龙佣兵团的伏击纯属以讹传讹的误会,以他们的实力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新成立的佣兵团实施打压,更没有伏击他们的必要。至于一直以来神龙佣兵团对两大佣兵团的种种不利的消息纯粹是他们别有用心的炒作,完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而有意制造出来的。试想一个魔法学徒和一名见习战士组建的佣兵团能有多大的作为?以两大佣兵团的实力来说,任何一个分队之最弱的成员也是要求至少达到级水平的,以魔法学徒的能力在进身的情况下给级战士造成重伤,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可笑的谎言,至于神龙佣兵团的成员具有魔神的实力,在冰龙谷外重创奥格佣兵团精锐千人队的传言更是无稽之谈。如果他们有那样的实力,那么也不至于在面对土系巨龙的时候连一丁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了。他们的出现与死亡是偶然,同时也是必然的。这些狡猾的骗子借助人们猎奇的心理将自己伪装成魔神一般的人物,同时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欺骗将自己推倒了一个没有任何退路的高度上,因此在温迪城再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选择了史诗级的屠龙任务,因为不这样做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制造的谎言泡沫了,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迷信他们的人早早的赶到了土龙岗准备一睹他们可笑的屠龙风采,在一切骗术都没有用的实力的对决之下,龙神佣兵团连同他们编造的谎言泡沫被土系巨龙一脚踩成了烂泥。至此,奥格以及雷利两大佣兵团表联合声明,神龙佣兵团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对神龙佣兵团给两大佣兵团造成的损失既往不咎但下不为例。同时以奥格斯特以及雷利的个人名义向新老顾客提出最真挚的道歉,没有能够及时的制止神龙佣兵团这伙骗子的行径,从而给大家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还请大家原谅。” 年轻的信使说了这许多的话,也不那么紧张了,他看着凯抓了抓头想了想说道:“基本上就是这些了,两大佣兵团的团长亲自提出的声明大体的内容就是这样……” 信使还没说外,凯已经面色阴冷的走到了他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问道:“这么长的东西你是怎么记住的?嗯?” “哦,我忘记了,有这个。”信使恍然大悟之下,从怀拽出了一张贴的整齐的纸递给了凯。“现在两大佣兵团所有的成员几乎都在派和张贴这个,本来是想拿回来给会长看看的,这就是奥格斯特和雷利两人联名表的声明啦。” 看完手的声明之后,凯的面色更加的阴冷了,好半天,才悠然的叹了口气,原本阴冷的脸色也随即恢复了正常。他走到门口,招呼同伴们全都进入了工会的大厅,找了张桌子坐下以后,将手的声明交给了众人传阅。 相对于其他人的愤怒和不解,瓦特的表现十分的平静,他看完了那份声明之后随手搓成了纸团仍在了桌子上面,便不再说话了。 凯看着瓦特的冷静,点了点头,问道:“这份声明,你怎么看?” “还真没什么办法,这两个家伙果然有点门路,被他们这么一闹,我们反而成了赝品了。”瓦特的声音很平静,“而且在短短的三天之内,不仅制造了神龙佣兵团重新出现并覆灭在土龙岗的事实,同时还表了这样的声明让整个魔族大6的人都以为我们几个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的骗子,舆论的作用被他们利用的已经非常的完美了。即使我们现在站出来反驳他们的这种说法也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了,先在人们的眼神龙佣兵团已经覆灭在土龙岗,而我们也已经都是死人了,这是有目击者的,对此我们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反驳。其次,对方的成员遍布整个大6,就算我们反驳他们的说法,以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来说只能局限于一城一地,只有我们几个人,能够创造的舆论声势实在是太小了,恐怕还没有引起什么效果的情况下就会被他们的声势所掩盖了。最后,他们把我们说成了骗子,就算我们出面反驳的时候他们不采取任何措施,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我们所说的话了。总之,他们这一招用的太绝了,完全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丁点机会,我们现在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 听瓦特这样说,本就已经愤愤不平的龙海和格桑恼怒的将面前的桌子砸的嗵嗵直响,而林锐则是一副完全没有搞清状况的表情。不过凯却是在笑,他笑得很平和,一双眼睛闪动着光芒,看着冷静的瓦特,好一会才继续问道:“看你的样子心一定有所算计了,说出来咱们研究研究。” “也算不上什么算计,事实上到了这份上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了。”瓦特掰着手指头说道:“第一,任由他们去闹,去说,完全不做任何反驳,彻底的安静下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少很多的敌人,在魔族大6上行走的时候会减少很多战斗,不过这样做的同时我们恐怕接不到任何任务,同时大6上的人也将彻底的将我们看成骗子。第二条路就是反抗,用实际行动去制造舆论的声势,他们说我们是骗子,我们死在了土龙岗,我们也只能选择屠龙任务,去土龙岗大闹一番,而且绝对不能失败,这样一来我们的实力将完全的暴露出来,同时将会与那两大佣兵团彻底的决裂。哪一条路都不好走,但以我们目前的情况也只能这样了。具体怎么办你们选吧。” “暴露就暴露娘的,老子实在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屠龙也好,怎样也好,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老子也要闯一闯,莫名其妙的挨了揍回头还被人说成骗子,你们能忍你们就忍,我可忍不了”龙海愤怒的咆哮着。 一边的格桑接茬骂道:“说的对,这瘪我也吃不下去,要我说咱就直接找到那两个该死的佣兵团的总部,端了他们的老巢算了,哪有那么多的废话啊” “嗯——”林锐依旧一副搞不清状况的表情。“又要杀人么?我在行。” “打到他们老巢?”凯笑了,“消消气吧,没那个必要,再说他们的老巢恐怕不会比魔族大6上的龙族好对付多少。再说了,横竖我们也要到龙族的营地走上一圈的,我们要寻找的是继续前进的道路,而不是和这些无聊的人怄气。不过龙海说的也没错,这些家伙确实太气人了,早早晚晚在离开魔族大6之前得搞他们一下。” 见众人并不反对,凯将工会负责人叫道自己的面前说道:“现在的状况真的让我很是头疼,因为你们工作上的纰漏,我们的名誉已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甚至连我们这些人本身都成了冒牌货了。不过对此我并不怪你,毕竟人家两个佣兵团已经存在了那么多年,想要造一本以假乱真的佣兵日记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喊你过来只是想问你,我手里的这本佣兵日记是否还有效?是否还能证明我们的身份?” “当然当然,那是完全有效的。”工会负责人看着凯手的法杖上面突然冒出的蓝色火焰,轻轻扫过的瞬间,桌子上的那份声明就化成了灰烬。他擦着额头上的冷汗,一叠声的应承着。不论现在坐在这里的几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神龙佣兵团,也不管两大佣兵团将他们说得如何的不堪,人家的实力在这放着,他可不想找什么不痛快。 “既然有效,那么先请把我这个已经完成了的任务注销了,这是任务包裹。”凯一边从怀取出任务包裹仍在了桌子上,一边继续说道:“然后帮再帮我们承接一个任务。记住了,是土龙岗的屠龙任务哎,因为你们工作上的失误,我们已经不得不去土龙岗冒险了。本来我们只是想在大6上四处转转的,可现在,只有天知道我们还能不能活着从那里活着回来了。那么远的路,一个来回之间的消耗,真是让我头疼啊。” “那个……冒昧的问您一句,”工会负责人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一边接过佣兵日记一边小心翼翼的问道:“贵团一路远行去完成史诗级的屠龙任务,可否允许我们温迪佣兵工会对贵团进行投资呢?我知道,我知道,贵团并不缺钱,事实上作为本公会的负责人,我只是想能跟您沾沾光,在您完成了屠龙任务之后对我们工会名声的提高可以有所帮助。请您千万不要误会,我们只是经济加盟,只是负责贵团路上的全部花销而已。我这里先给您支付一部分,等贵团完成了屠龙任务之后返回这里,届时除了屠龙任务的佣金之外,贵团多余的开销我们工会也会一并负责的。您看……” 看着工会负责人小心赔笑的样子,凯十分“苦恼”的思考了一番,然后环视了在座的战友们一眼,最后“痛苦而又艰难”的点了点头。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工会负责人一路将几位大爷送出了佣兵工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如释重负的叹了口气。 “那个,会长啊,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年轻的信使跟在工会负责人的身后小声的问道。 “嘘,小声点。”回头看看渐渐远去的马车,工会负责人抚着胸口轻声说道:“这哪是什么佣兵团啊,这简直就是活爹不好生安顿他们,恐怕咱们的工会就要出大事啊。花钱免灾吧,咱们的工作确实是有失误了,他们才是正牌的神龙佣兵团,前几天的那个是假的。就看那个凯瞬的火系魔法就错不了,哎,奥格和雷利要吃亏啦。跟这帮活爹对上,他们恐怕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了。但愿他们死在土龙岗,不过我总感觉他们或许真的能够完成这个史诗级的任务呢。走吧小子,这些佣兵团之间的烂事千万不要在参与了,无论靠向那边对咱们工会都没有好处,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安稳的啊。”
欢迎您访问www.yankuai.com,
(快捷键:←) (快捷键:回车) (快捷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