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归来泪满面![鲁路修]续集启动
当前在线
头衔:萬人崇拜的尐幻Gg
2986963 帖子
55922 精华
9 点 贡献值
12355 点 经验
100416 活跃
9600 筹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29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1-7-29 头衔:萬人崇拜的尐幻Gg
2986963 帖子
55922 精华
9 点 贡献值
12355 点 经验
100416 筹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12-30 跳转到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09-12-7 15:44
车夫归来泪满面![鲁路修]续集启动
从2008年9月29日《鲁路修R2》落幕的那一刻,且不论车夫党如何嚎啕,且不论小编如何质疑“日升你居然舍得这块肉不骗钱居然没有剧场版?!”,一晃居然整整一年,真的,官方都没有提过续集的任何消息了……而今年八月的时候,担任《鲁路修》制片人的汤川淳去了关于Code Gea 的会议,不提及再构成《R2》全25话的特別篇《SPECIAL EDITION》的发售结束,向路过的STAFF提问,得到的回答是“就算DVD和BD出完,制作委员会也会有各种事情”。于是,车夫君终于回来了——
12月5日,也就是《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男主角鲁路修兰佩罗基生日的当天,于日本的手机官网上发布了这样的一张图片。
(为ZERO真相破例不打标)
新CODE GEASS企划始动!!
请静候2010年的续报!
这是新生…崭新的诞生之日。
从今天开始,GEASS将迎来新的阶段。
很快,你们将会被新的GEASS所魅惑。
希望吧!期待吧!热烈期望吧!
忘了吗?
所谓的GEASS,是与“愿望”相像的东西。
只要你们如此祈愿,GEASS将再次……
(小编槽注:这,是CLAMP写的脚本吧= =)
~~~~~~~~~~~中了GEASS情不能自禁的扭曲中的分割线~~~~~~~~~~~
在2006、2008年间引起强烈回响的这部作品,结束在鲁路修被朱雀刺杀、
莉“哥哥,我爱你!”的恸哭、以及橘子君在橘子田里收橘子的情节之中。
而在官方的小说第四卷中,更是有鲁路修成为了C.C的马夫一同浪迹天涯的结局,这对于原作的延续来说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资本。
话虽如此,尽管在故事闭幕后,一直断断续续有些未确定情报,诸如日升将制作第三季,或是动画后日谈OVA以及现在特别流行的剧场版等等…可是在媒体与具体内容一概没正式发表、连脚本家谷口都否认续作、此图片中完全没提过“动画”二字的这个情况下,实在是难以臆测日升的这一步究竟将如何去走。
而根据日本2CH上GEASS迷们所整合的情报,这次“新CODE GEASS”企划的关键字是:新世界,黑,背叛,泪水,黑幕,新章,思念,以及愿望。
单看这些关键字眼倒真的是相当地吸引,加上车夫党们的胜利,说不定R3还真的是有可能出现。
以下是小编对于新作的简单分析时间:
日升社的做法,如《
》系列一样出总集篇或者是没有诚意的番外是常规做法。不过《鲁路修》本身却已经是日升非常规的作品,大河当年在提到R2快完结是说了“用了五年的时间策划,现在终于可以完结了”云云,虽然R2中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没有交代的人物命运尚有不少,但本身已经基本完整。虽然某薰一直觉得《鲁路修》的最大奥义最大乐趣就在于围观看大河和谷口如何从一代到二代辛辛苦苦把这个狗血的故事自圆其说,但在开放结局的基础上再去构建新的R3这样的TV版系列确实会很有难度。当然如果真的做到了,那么《鲁路修》大概可以真的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神作了- -
不过官方遮遮掩掩了一年突然出了这么个消息,总让人有“处心积虑了这么久必定有大动作”,简单的总集篇是断会让群众们全民黑化的,而像《macro f 虚空歌姬》一样成为
作品一样的存在也实在是只有和森会搞出的事,那么——
有新内容的剧场版就成为了最大的可能。而这剧场版有可能会是系列作吧。……
于是不得不提的就是鲁路君会不会吐便当的问题,
如果不吐,就只能出前传、出番外。如果吐,那就一定是续集
。如果摘下面具发现是罗伦斯君(惊),那么日升你自己去领便当吧
不过如果顺应群众的呼声,
吐便当复活的可能性稍
不过,在一切情报都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所有的臆测都是徒劳的。所幸时已年末,2010年就在眼前指日可待,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的情报,以确认这次日升空投下来的炸弹究竟为何吧。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腾讯
忘记昨天的人,不会拥有明天
当前离线
布拉格、尐尐♀⒈族ヽ
2849776 帖子
7060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15775 活跃
733 筹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2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28 最后登录
2010-9-17 布拉格、尐尐♀⒈族ヽ
2849776 帖子
7060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15775 筹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2-28 发表于 2009-12-7 16:31
布拉格、尐尐♀⒈族ヽ
当前离线
秋草秋霜秋风冷,秋雁秋声秋雨频 ...
3043334 帖子
5713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2684 活跃
1283 筹码
45 竞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6 最后登录
2010-10-3 秋草秋霜秋风冷,秋雁秋声秋雨频 ...
3043334 帖子
5713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2684 筹码
45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6-6 发表于 2009-12-7 17:20
当前离线
3155754 帖子
212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384 活跃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9 最后登录
2009-12-11 UID
3155754 帖子
212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384 筹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11-29 发表于 2009-12-7 20:13
飘过..........................
当前离线
哥︷ ‘ 銥舊菈風、
2924192 帖子
33973 精华
0 点 贡献值
56730 点 经验
84530 活跃
3530 筹码
11 竞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9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3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3 最后登录
2011-7-19 哥︷ ‘ 銥舊菈風、
2924192 帖子
33973 精华
0 点 贡献值
56730 点 经验
84530 筹码
11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8-3 发表于 2009-12-7 22:13
当前离线
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3068345 帖子
8170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305 活跃
754 筹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0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30 最后登录
2010-3-20 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3068345 帖子
8170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305 筹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7-30 发表于 2009-12-8 17:53
共同期待吧
当前离线
「尐尐♀⒈族ヽ」
2848425 帖子
5118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15426 活跃
138 筹码
0 个 金币
0 个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1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24 最后登录
2011-5-29 「尐尐♀⒈族ヽ」
2848425 帖子
5118 精华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验
15426 筹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2-24 发表于 2009-12-8 18:23
车夫啊,我好像 认识啊
「尐尐♀⒈族ヽ」 (
GMT+8, 2011-7-29 14:22,
Proce ed in 0.567615 second(s), 5 queries
Powered by
2001-2009Photoshop基础知识
Photoshop基础知识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跳转到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09-4-27 15:40
此帖被阅读
Photoshop基础知识
界面概览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Photoshop的界面组成,如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界面。为了方便识别,我们加上了颜色和数字。
1:顶部的红色区域是菜单栏,包括色彩调整之类的命令都存放在从菜单栏中。在我们的教程中使用
符号来表示菜单项目。
2:称为公共栏,主要用来显示工具栏中所选工具的一些选项。选择不同的工具或选择不同的对象时出现的选项也不同。
3:绿色的竖长条称为工具栏,也称为工具箱。对图像的修饰以及绘图等工具,都从这里调用。几乎每种工具都有相应的键盘快捷键。
4:靠右边的紫色部分称为调板区,用来安放制作需要的各种常用的调板。也可以称为浮动面板或面板。
5:调板区上方的蓝色部分称为调板窗,用来存放不常用的调板。调板在其中只显示名称,点击后才出现整个调板,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空间。防止调板过多挤占了图像的空间。
其余的区域称为工作区,用来显示制作中的图像。Photoshop可以同时打开多幅图像进行制作,图像之间还可以互相传送数据。在打开的图像间可通过菜单
【窗口】
底行的图像名称切换,也可以快捷键
〖CTRL TAB〗
完成图像切换。
除了菜单的位置不可变动外,其余各部分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安排界面。并且调板在移动过程中有自动对齐其他调板的功能,这可以让界面看上去比较整洁。在移动调板的过程中按住SHIFT键将对齐到Photoshop主窗口的四边。
现在介绍以下图像窗口的组成,一个典型的图像窗口如下图。
1:标题栏,显示文件名、缩放比例,括号内显示当前所选图层名、色彩模式、通道位数。
2:图像显示比例,可通过输入数值或按住CTRL键后左右拖动鼠标来改变。使用其它方式更改显示比例后这里也会显示相应的数值。注意这里的比例只是图像显示的比例,而并不是涉及像素重组那样的更改图像尺寸。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图像细节(如细小的线条、小文字等)在小于100%显示比例的时候也许会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到,建议都在100%比例下进行各种操作。
3:状态栏,显示一些相关的状态信息,可通过单击红色箭头所指处的三角按钮来选择显示何种信息。较常用的为“暂存盘大小”,因为其可以显示出Photoshop的内存占用量。如134M/480M表示Photoshop总共可以使用480M的物理内存,当前已经占用了134M。当占用数量超过可用数量(如520M/480M)时,Photoshop的反应速度就会降低,因为此时需要使用硬盘模拟内存负责数据处理,由于硬盘的数据存取速度比起内存来慢了许多,因此导致整体处理速度的下降,这在处理大幅面图片时尤为明显。可在
【编辑 首选项】
的“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中设置较大的内存占用比例,但过大的比例可能导致其他应用程序因内存不足而无法运行。最彻底的解决方法自然是增加内存硬件或使用高速硬盘(如SCSI接口高速硬盘)。
PhotoshopCS及更早版本的状态栏位于底部。
某些右下角有缩放标志
的调板是可伸缩调板,如下左图红色箭头处,用鼠标拖动此处即可拉伸调板。一般可伸缩调板都有一个最小尺寸,不能无限缩小。在每个调板的右上角,位于关闭按钮的下方,都有一个圆形三角按钮
(如下右图红色箭头处),点击这个按钮后会出现调板功能的选项。不同的调板点击后出现的菜单也不一样。
- 双击调板的标题区(如下左图红色箭头处),可以将调板缩成最小,如下右图。但其中的功能也都不可以使用了,除非再次双击展开调板。双击标签名称(如下左图的“颜色”文字处)也有同样效果。
还可以点击调板的最小化按钮(如下右图红色箭头处),调板将变为简要形式,此时调板功能可能会部分保留,再次点击将恢复,如颜色调板保留了色谱。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调板都具有简要形式的,有的调板点击最小化按钮的效果,和双击标题区是一样的。
因为屏幕空间有限,在我们处理图像尤其是尺寸较大的图像时,再大的屏幕也可能不够用,这时在Photoshop中减少调板的占用面积就可以腾出更多屏幕空间用来处理图像。可以将多个调板进行组合。
组合调板的方法是将调板的标签拖动到另外一个调板中。如下图所示从红色椭圆区域拖动到蓝色椭圆区域。组合后几个调板只占用一个调板的空间面积,并且可以一起移动。
虽然经过组合可以减少空间占用,但是组合在一起的调板不能同时使用,需要切换。比如下图所示的颜色调板和样式调板就无法同时使用,需要用鼠标点击相应的标签才可以使用。因此在折叠组合调板的时候不要将需要同时使用的调板组合在一起,以免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上面说过,需要同时使用多个调板的话就不能将其组合在一起,这样当移动调板位置时就可能要依次移动多个调板,显得较为繁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板进行上下并列组合。这样做虽然不会减少空间面积占用,但是多个调板既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同时移动。上下组合的方法是将调板标签拖动至另外一个调板的底部。如下图,从红色圆圈区域处拖动到蓝色矩形区域。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评分人数
色彩是PS最难掌握的基本功
人气 + 50
精品文章
人气 + 30
车版辛苦
人气 + 30
精品文章
人气 + 30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5:45
调板间的折叠组合和上下组合,都没有数量的限制,你可以任意折叠或上下组合多个调板。如果要取消调板组合,拖动标签到调板外面即可。在使用中按下TAB键将隐藏除了菜单以外所有的内容,方便整体观看图像。再次按TAB键恢复。下面是组合过程的视频动画。
Photoshop启动后各个调板的摆放位置以上次退出Photoshop时为准。如果有些时候调板的位置找不到,可能是因为更改屏幕分辨率等一些原因造成的,此时可通过
【窗口 工作区 复位调板位置】
来将所有调板(包括工具栏)归位。
Photoshop的工具众多,如果全部放在工具栏中,工具栏会变得很长。因此有一些性质相近的工具被放到一起,只占用一个图标的位置,并且在工具栏上用一个细小的箭头来加以注明。如下图的画笔中就包含了画笔和铅笔两个工具。展开其他工具的方法是用鼠标点住工具不放一会儿,就会出现如下图的列表。也可以直接单击鼠标右键。
工具名称后面的字母B是该工具的快捷键,只要在键盘上按下相应的字母就可以直接选择这个工具。快捷键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加快制作的速度,同时也让你的操作显得专业(至少看起来是)。因此应多使用快捷键。在教程中我们使用
符号来表示快捷键。
从上图大家会看到一个问题,画笔工具和铅笔工具的快捷键都是
,那么按下后究竟是选择哪一个呢?以上一次用过的为准,如果上次使用的是铅笔,那么此时按
就选择铅笔。
那么如果上一次选择的是铅笔,此时要使用快捷键选择画笔是不是就不可以了呢?可以的,按住SHIFT再按B即可在画笔和铅笔之间切换。也可以按住ALT键单击,这样不必展开工具列表就可以切换工具。
除了工具快捷键以外,Photoshop中的一些命令也有相应的操作快捷键,所不同的是这些命令快捷键通常需要使用CTRL、ALT、SHIFT等键来配合使用。比如
〖CTRL D〗
就表示先按住CTRL键不放(注意是按住不放),再按下D键,然后先松开D键再松开CTRL键。如果出现
〖CTRL ALT K〗
这样的,则表示先按住CTRL和ALT两键不放,再按下K键,然后先松开K键再松开CTRL与ALT键。其中CTRL和ALT键没有先后之分,既可以依次按下也可以同时一起按下。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启用了中文输入法,有些快捷键就无效了,此时应关闭中文输入法。建议大家只有在需要输入中文的时候才打开中文输入法,而平时都应将它关闭。
大部分命令快捷键所执行的命令都存在于Photoshop的菜单中,大家可以对照菜单看一下,
〖CTRL D〗
命令在菜单中其实就位于
【选择 取消选择】
。通过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用这个命令,效果也完全一致。
Photoshop的程序设计非常人性化,为了方便使用者,对常用的命令都设置了相应的快捷键。在Adobe的几大软件之间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快捷键,如
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中的作用都是开启图层调板。这些快捷键从很早的版本开始沿用至今。在今后也将继续被沿用下去。因此现在掌握的快捷键在以后也不会过时,还可以触类旁通。
除了预先设定好的通用快捷键,我们也可以自己设置快捷键的分配。此外还可以对菜单项目进行设置,既可以为常用的菜单可以标上颜色以便快速选择,也可以隐藏一些不需要使用的项目以缩短菜单长度。设置的方法是
〖CTRL ALT SHIFT K〗
〖CTRL ALT SHIFT M〗
,也可以
【编辑 键盘快捷键】
【编辑 菜单】
,还可以通过
【窗口 工作区 键盘快捷键和菜单】
。它们两者其实都处在同一个设置框中,如下2图。注意:PhotoshopCS及更早版本没有菜单设置功能。
从“组”中选择Photoshop提供的几种键盘和菜单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在下方具体的项目中修改,如下右图就将“文件 新建”项目修改为绿色,并且隐藏了“文件 打开”项目。在对现有项目进行了修改后,组名称会出现“已修改”的提示,此时可以按旁边的按钮
储存这个设定,储存之后这个组合的设定就被覆盖了。需要注意的是菜单和快捷键中还有子项目,如下2图红色箭头处,要正确选择。
如果不想覆盖现有的组合,可以按
按钮另外保存一个新名字组合,新的组合以文件形式存放在“Photoshop***目录下的“预置”目录下的“菜单自定”及“键盘快捷键”子目录中,扩展名为.mnu和.kys。可从相应的目录中取出对应的文件发送给别人,让对方不必一一设置就可以使用和你相同的组合。将从别处得到的组合文件拷贝到相应目录中即可在列表中选择其并使用(需在Photoshop未运行的前提下)。
按钮将删除目前的组合,请谨慎使用。
前面说过,应尽可能关闭不需要的调板(或停放到右上角的调板窗),为制作中的图像留出最大空间。在所保留的调板的分配上,不同人风格和习惯也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各个调板的摆放位置,有的人将颜色调板放在左端觉得比较顺手,有的人则习惯放在右端。即使是同一个人,在针对不同作品制作的时候调板的位置也可能不一样。针对印刷品的制作,经常使用色板调板,那一定就是将其放在最顺手的地方;针对网页制作,就会将样式调板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而如果是针对数码照片的单纯色彩调整,可能连最基本的图层调板都不需要。
Photoshop可以将调板的摆放位置存储起来,方法是
【窗口 工作区 存储工作区】
,将出现如下图的存储对话框,默认只保存调板的位置,也可以将目前所使用快捷键设定和菜单设定一起保存。
Photoshop提供了3种屏幕显示模式,可通过
循环切换。分别为标准模式、带菜单的全屏模式、无菜单的全屏模式,依次如下123图所示。在两种全屏模式下只显示一幅图像,即当前进行操作的图像。如果切换到其它图像原先的全屏状态仍然保留。全屏时图像将出现在屏幕的中央位置,可使用工具栏中的抓手工具
改变图像显示的位置,也可按住空格键不放拖动鼠标完成。在无菜单全屏模式下如果需要使用菜单,可点击工具栏顶端的三角按钮,如下第3图绿色箭头处。
此外,可以通过按下快捷键
〖TAB〗
来隐藏(或显示)所有使用中的调板,如果和无菜单全屏模式一起使用将呈现如下第4图所示的样子。此时仍然可以通过各个快捷键来对图像进行操作,当你的快捷键使用得相当熟练后,可以在别人面前使用这种显示模式来炫耀一下。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实用的好处,可以避免显示器上其它色彩干扰我们对图像的视觉感知,在实际中常使用这种方式来思考类似色彩搭配之类的问题。
作为捆绑软件,ImageReady是对Photoshop网页输出及动画制作等方面功能的增强。因此在界面上两者几乎相同,只有一些细小但并不重要的差别。多了一些与网页制作相关的调板,最明显的是多了一个制作动画的调板
〖窗口 动画〗
,即位于下方的横长条调板。如下图。
使用ImageReady可以简单快速地制作动画,我们在以后很快会接触到。
下面我们来看看Illustrator的界面风格。与Photoshop类似,Illustrator也有菜单、公共栏、工具栏和各种调板。同样也具有3种屏幕显示模式。在Illustrator中通常习惯于将所操作的图像最大化布满整个区域(非全屏模式)。调板也可以和Photoshop一样伸缩、移动、组合。按下
〖TAB〗
可以隐藏除菜单以外所有的调板。在调板右上角也有圆三角按钮
。工具栏也属于“多合一”的类型,在工具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即可出现工具列表。
一般来说Illustrator用到的调板数量要多于Photoshop,所以应该适当地组合各个调板以节约屏幕显示空间。同时为了解决调板数量过多的问题,Illustrator可以直接在公共栏中设置调板中的主要内容,如下右图的不透明度就可直接在公共栏修改百分比。更方便的是,如果点击带下划线的蓝色文字(红色箭头处)则会出现相应的完整调板,可进行更多设定,设定完成后调板即消失。这种方式称为弹出式调板,对照下方的普通调板,就会看到两者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弹出式调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普通调板出现的必要性。
GoLive的界面布局与前两者也大同小异,如下左图。调板右上角的圆三角按钮
与Photoshop一致,是调板功能的选项。可伸缩调板在右下角的标志也与Photoshop一样。GoLive没有工具栏,与之相当的是 对象调板。
调板之间的组合方式也是相同的。 当几个调板上下组合以后,每个调板标签左边都会出现一个方形三角按钮(如下图红色箭头处),点击这个按钮可以起到相当于最小化的作用。此外GoLive为调板提供了一种隐藏在屏幕边缘,滑动伸缩的使用方式。方法是将调板标签拖动到屏幕的左右两边界。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当前离线
681587 帖子
10491 精华
43871 威望
0 阅读权限
11 性别
男 来自
沂蒙山 在线时间
20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3 最后登录
2011-7-23 积分
43871 性别
帅哥 来自
沂蒙山 在线时间
20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3 发表于 2009-4-27 15:54
感谢分享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5:58
从现在起我们开始正式地接触Photoshop,为了保证大家的快捷键设置与教程内容一致。请确认Photoshop的快捷键设置是默认值。可从菜单
【编辑 键盘快捷键】
打开快捷键设置,在组选项里面选择“Photoshop默认值”。
打开Photoshop后是一片空白,我们需要新建图像用来绘图。
新建图像的方式可以使用菜单
【文件 新建】
,快捷键
〖CTRL N〗
。也可以按住CTRL双击Photoshop的空白区。所谓空白区就是既没有图像也没有调板的地方。将会出现如左下图的对话框。现在对其中的内容一个一个来学习。
名称就是图像储存时候的文件名,可以在以后储存的时候再输入。
预设指的是已经预先定义好的一些图像大小。如果在预设中选择A4、A3或其他和打印有关的预设,高宽会转为厘米,打印分辨率会自动设为300。如果选择640x480这类的预设,分辨率则为72,高宽单位是像素。宽度和高度可以自行填入数字,但在填入前应先注意单位的选择是否正确。避免把640像素输入成640厘米之类。分辨率一般应为“像素/英寸”为准。
所谓A4就是一种纸张规格。一张大纸对折切开,得到的两片纸称为A1,A1再对折切开称为A2,以此类推。A4就是对折切开4次后的大小。关系如下右图。还有一种B类分割法,B4比A4要大一些。不过由于A4幅面比较适合阅读和携带,因此一般的办公用纸和大部分的书籍都采用A4。
在色彩模式的选择上可参照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如果是印刷或打印用途选择CMYK;其余用途选择RGB即可。而如果用灰度模式图像中就不能包含色彩信息;位图模式下图像只能有黑白两种颜色(因此通道数为1位);LAB模式我们将在以后介绍。色彩模式后面的通道数一般我们只选用8位就足够了。
画家在作画之前画布是白色的,那么白色就是作品的背景色。同理,背景内容是指图像建立以后的默认颜色。一般选择白色。其中的“背景色”选项需要参照Photoshop现在所设置的的背景颜色。还有一个“透明”的选项将在以后介绍。
在高级设置中“色颜色配置文件”选择不进行色彩管理。像素长宽比为方形。方形就是正方形,长宽比为1:1的。有些DV(数码摄像机)的像素不是正方形而是各种不同长宽比的长方形。在这里我们先不用去理会非方形的像素。 如果你手工输入了一些非预设的内容,比如把宽度设为400,高度设为300。如果这些设定在原先的预设选项中不存在的话,“储存预设”的按钮就可以使用了。所谓储存预设就是把你现在的一些设定保存下来,下次就直接可以从预设列表中找到,避免重复输入。按下“储存预设”按钮后如下左图。
预设的名称将以长宽自动命名,也可以改为其他。储存的内容可以包括分辨率、背景内容、色彩模式、色彩配置文件、色彩通道数(位深度)、像素长宽比例。这时按下“好”按钮就储存了设置。那么下次在新建文件时候,在预设列表中就会出现这次储存的项目。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400x300,背景色为白色的RGB模式图像。如下右图,如果事先输入了名称,标题栏就会出现名称。
现在我们按下
从工具栏选择画笔工具,如果选中了铅笔就
〖SHIFT B〗
切换到画笔。然后按下
,它的作用是将颜色设置为默认的前景黑色、背景白色。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颜色区的默认按钮(下左图红色箭头处)。点击蓝色箭头处将交换前景和背景色,如果现在按下前景色将变为白色而背景色变为黑色,它的快捷键是
然后在公共栏点击下中图红色箭头处打开画笔预设,选择 蓝色箭头处的项目即可。这样就选择了9像素大小的笔刷,模式选择正常,不透明度和流量都为100%。
也可以不通过预设,参照下图直接把笔刷的主直径设为9像素。什么叫主直径呢?因为笔刷是一个圆,因此用圆的直径来表示笔刷的粗细。硬度的意义将在稍后的内容中介绍,现在先将硬度设为100%。
如果点击下中图绿色圆圈处之后没有出现蓝色箭头处的9像素笔刷选项,那么可能是你以前更改过画笔的预设。此时点击 绿色箭头处的圆形三角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位画笔”,将出现如下右图的询问框,点击“好”即可。以后如果出现画笔预设更改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恢复。其他诸如样式、色板等调板的复位操作也与这个相同。
这时鼠标在图像中会变为笔刷大小的圆形,如果不是,首先确定键盘上的大小写转换键Ca Lock处于关闭状态,然后从Photoshop首选项中的“显示与光标”项目中的“绘画光标”指定为“正常画笔笔尖”。如下图。
现在我们就使用这个画笔在Photoshop中画下我们的第一笔,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即可绘制图像,松开左键结束绘制。它的意义不亚于人类在月球表面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因此请画得好看些。如下图。
我们来看看画笔的一些选项。画笔的选项集中在公共栏。现在把“不透明度”降低到15%。改变画笔不透明度的方法有5种,这5种方法基本适用于Photoshop中所有有类似的数值调整的地方。
1:将鼠标移到不透明度数值上点击,输入数字。也可上下滚动鼠标滚轮(使用键盘上下方向键的效果与滚轮一致,按SHIFT键可加速,按住ALT可减速)。
2:直接按下回车键,此时不透明度数值将自动被选择,然后输入数字。注意此方法并非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3:点击数字右边的三角箭头,在弹出的滑块上拖动。
4:把鼠标移动到公共栏“不透明度”文字上,此时按下鼠标光标会变为双向的箭头
,左右拖动即可改变数值,效果与3类似。按住SHIFT键可加速,按住ALT可减速。
5:直接按键盘上的数字键。如改为80%就按8,40%就按4,100%按下0,15%就连续按下1和5。1%就连续按下0和1。这种方法最快速也最实用。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
减低画笔不透明度将减淡色彩,笔画重叠处会出现加深效果。注意重叠的画笔必须是分次绘制的才会有加深效果,一次绘制的笔画即使重叠了也不会有加深效果。这里的一次指的是鼠标左键从按下到松开,这样算作一次绘制。下左图显示了一次性绘制和分次绘制的效果,位于上部的是一次性绘制的。大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不透明度以及不同的前景色来试验效果。
现在我们调出历史纪录调板,菜单
【窗口 历史纪录】
,会看到调板中纪录了这个图像新建以来所做过的所有操作步骤。顺序从上至下代表操作步骤的从先至今。如下右图。点击相应的步骤就可以回到那次操作之后图像的状态。就如同时光倒流般。这个历史纪录主要就是用来撤消操作的,如果对图像做了不满意的修改,可以通过这个调板来撤消。
可以撤消的步骤默认是20步。如果纪录的步骤超过20步,最新的步骤将取代最早的步骤。假设做了21步操作,那么下右图中位于顶部的第一步的“新建”步骤将消失。消失的历史纪录是不能找回来的。历史纪录的步骤数可从Photoshop预置
〖CTRL K〗
“常规”中的“历史纪录状态”修改。最多为1000。注意不要贪图太多的历史纪录,因为那将会导致运行速度逐渐变慢。大多数情况下20步已经足够了。
即使不打开历史纪录调板,也可以通过快捷键
〖CTRL ALT Z〗
进行逐步的撤消,按一次退一步。如同“从现在一步步地走向过去”。在历史纪录调板中就会看到步骤依次上移。“回到过去”后,在不做其操作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快捷键
〖CTRL SHIFT Z〗
逐步重做,如同“从过去一步步地走向现在”。
如果在早先的步骤做了其它操作的话,原来跟在后面的历史纪录会被全部清除,重新开始纪录。也就是说“回不来”了。假设你画了一个圆并且移动了几次,然后你回到移动之前把圆删除了,那么其后的移动从何而来呢?因此正如同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一样,历史纪录的前后是线性的因果关系。
现在我们撤消到新建时的一片空白(或另外新建)。把画笔的不透明度改为100%,怎么改最快呢?不要忘记了前面所说的快捷键,是按下键盘上的数字0。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画笔的“流量”是做什么用的。调出颜色调板
或通过拾色器选择一个较为鲜艳的颜色,然后将流量改为1%,在图像中涂抹。起初会觉得降低流量和降低不透明度效果差不多,逐渐就会觉出不同了,那就是在一次绘制中,重叠的区域也会有加深的效果。多重叠几次颜色就更饱和。就如同我们用水彩画笔在纸张上绘制一样。如下左图。
更改流量的快捷键和更改不透明度快捷键类似,也是通过数字键,不同的是要先按住SHIFT键再按相应的数字键。如50%就是
〖SHIFT 5〗
,80%就是
〖SHIFT 8〗
,45%就是
〖SHIFT 45〗
,1%就是
〖SHIFT 01〗
。注意这里的数字键必须是键盘字母区上方的数字键,使用数字小键盘无效。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5:59
现在我们想把图像变成一片空白,就如同新建一样。这次可以不通过历史纪录。想一下,如果在整幅图像中填充白色,不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吗?填充命令在菜单
【编辑 填充】〖SHIFT F5〗
。在内容中使用白色,模式正常,不透明度100%,确定后即可完成对整幅图像的填充。如下图。
这种填充方式比较麻烦,因为还要在设置框中操作。有个快捷键直接可以用前景色填充,它是
〖ALT DELETE〗
〖ALT BackSpace〗
,BackSpace就是位于回车键上方的退格键。
那么结合一下前面所学的几个快捷键,用白色填充的方法是:先按
将颜色设为默认的前黑后白,然后按下
把前景色变为白色,最后按下
〖ALT DELETE〗
完成前景色填充。其实也可以通过快捷键直接用背景色填充,它是
〖CTRL DELETE〗
〖CTRL BackSpace〗
,因此上面的操作实际上可以简化成
〖CTRL DELETE〗
现在来看看何谓笔刷的硬度。首先我们将笔刷直径扩大一些。扩大的方法可以像前面一样在笔刷预设中拉动滑块来改变。也可以使用快捷键
,就是右方括号。缩小笔刷直径的快捷键则是左方括号
。使用快捷键增加或减少的笔刷直径数值并非每次都是1。在10像素以内是1,10~100像素之间是10,在100~200之间是25,在200~300之间是50,300以上是100。直径最大为2500(以后版本的Photoshop可能会突破这个限制)。因此如果要使用12像素这样的直径大小,还是需要去拉动滑杆或输入数字。使用快捷键扩大或缩小笔刷的时候如果鼠标在图像中,那么光标也会同时放大或缩小。
现在设置笔刷直径为30,硬度为100%,用黑色在图像左部点一下,这样出现了一个圆。然后把笔刷硬度设为50%在右边些再点击一次,然后设为0%点击第三个。将会出现不同的三个圆,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圆的边缘最为硬朗,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画笔的话,这个就好像是把画笔大力地点下去;第三个看起来似乎只用了很小的力量,边缘看起来较虚。第二个处于两者中间状态。因此,笔刷的软硬度在效果上就表现为边缘的虚化(也称为羽化)程度。较软的笔刷由于边缘虚化,看上去会显得较小些。
更改笔刷软硬的快捷键是
〖SHIFT [〗
〖SHIFT ]〗
,每次改变25%。注意当使用快捷键将笔刷变软的时候,鼠标光标会轻微地缩小,这不是因为直径缩小。缩小的原因在后面的课程中学习完选区的透明度后才能明白。
试过了不透明度和流量的效果后,我们来看看喷***效果。在公共栏按下位于流量控制右边的喷***按钮
,这样就启动了喷***。喷***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工具(在Photoshop早期版本中曾作为独立工具),它是一种随着停留时间加长,逐渐增加色彩浓度的画笔使用方式。
现在我们选择一个30像素的画笔,硬度为0%,不透明度和流量都为100%。喷***方式开启后,在图像左侧单击一下,然后在图像右侧按住鼠标不放约2秒。会形成类似下图的图像。
也可以将流量下降一些,这样在图像上拖拽就好像在墙壁上喷漆一样,在一个地方停留得越久,那个地方的油漆就越浓,范围也越大。很明显上图右侧的点已超出30像素了。还可以尝试在开启喷***的时候下降流量,比如15%,这样喷涂的效果会更柔和些。这似乎给我们一个感觉,不透明度和流量的效果好象差不多,在有些情况下看来也确实如此,但大家要记得两者在原理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注意当喷***方式开启后,流量的快捷键不再需要按SHIFT,直接输入数字即可。而不透明度的快捷键反而需要按下SHIFT了。关闭喷***方式则恢复如前。这也是Photoshop体贴用户的一个设置,因为一般来说使用喷***时最可能需要更改的就是流量大小而不再是不透明度。
现在我们需要画一个T字样的图形,如下左图,该怎样画才可以保持直线呢?
在绘制开始前按下SHIFT,并且在绘制过程中持续按住SHIFT键,就可以绘制一条水平或垂直的直线。注意要持续鼠标松开以后,再松开SHIFT。如果半途松开那么之后的绘制就无法保持直线了。垂直的线也是一样持续按住SHIFT绘制。
但如果大家第一笔横线方向是从左到右画完,然后按住SHIFT绘制第二笔竖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下中图的效果,第一笔的终点和第二笔的起点被连接在一起了。这是因为SHIFT键在画笔上的另外一种用法导致的,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在完成第一笔之后,先切换到其他工具再切换回来即可。也可以在终点起点连接以后按
〖CTRL ALT Z〗
撤消一步然后再画竖线。
按住SHIFT只能维持水平或者垂直的直线,如果要绘制任意角度的直线呢?可以先在起点处点击一下,然后先按住SHIFT再点击终点处,即可完成这两点间的直线连接。这也是上一个例子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连续按住SHIFT键点击即可连续绘制直线,而不需要每次都订起点和终点,因为第一条直线的终点同时也是第二条直线的起点。现在尝试把下右图的形状绘制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画笔设定(教程后面内容中将会介绍)的间距选项没有开启,则无法通过此方法绘制直线。
可以把设定好的笔刷直径和硬度储存起来,这样在以后再次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重新设定。现在我们随便设定一个主直径和硬度,然后在画笔预设窗口中点击新建按钮
(下左图绿色圆圈处)。
也可以点击新建按钮上方的
按钮后选择“新画笔预设”,将出现一个储存对话框,默认会将直径和硬度作为名称,硬度小于50%时称为柔角,大等于50%时称为尖角。也可以自己输入想要的名称。如下右图。储存后的笔刷将位于预设列表的最后。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6:01
除了直径和硬度的设定外,Photoshop针对笔刷还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设定,这使得笔刷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再只是我们前面所看到的简单效果。快捷键
即可调出画笔调板,注意这个画笔调板与画笔工具并没有依存关系,这是笔刷的详细设定调板。其实应该命名为笔刷调板更为合适。
点击画笔调板左侧的“画笔笔尖形状”,如果下面各选项(如形状动态)如果有打勾的,先全部去掉。然后在笔刷预设列表中选择9像素的笔刷。如下图。从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直径和硬度,它们的作用和前面我们接触过的一样,是对大小和边缘羽化程度的控制。
最下方的一条波浪线是笔刷效果的预览,相当于在图像中画一笔的效果。每当我们更改了设置以后,这个预览图也会改变。
现在看一下硬度下方的间距选项,现在的数值是25%,这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我们前面所使用笔刷,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圆点排列而成的。如果我们把间距设为100%,就可以看到头尾相接依次排列的各个圆点,如下左图。如果设为200%,就会看到圆点之间有明显的间隙,其间隙正好足够再放一个圆点。如下右图。由此可以看出,那个间距实际就是每两个圆点的圆心距离,间距越大圆点之间的距离也越大。
那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画直线的时候没有感觉出是由圆点组成的呢?
那是因为间距的取值是百分比,而百分比的参照物就是笔刷的直径。当直径本身很小的时候,这个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圆点间距也小,因此不明显。而当直径很大的时候,这个百分比计算出来的间距也大,圆点的效果就明显了。
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试验,保持25%的间距,分别将直径设为9像素和90像素,然后在图像中各画一条直线,再比较一下它们的边缘。如下左图。可以看到第一条直线边缘平滑,而第二条直线边缘很明显地出现了弧线,这些弧线就是许多的圆点外缘组成的,如下右图。
因为如此,所以使用较大的笔刷的时候要适当降低间距。
但间距的距离最小为1%,而笔刷的直径最大可以为2500像素。那么当笔刷直径为2500像素时,圆点的间距最小也达到25像素,看起来是很明显的。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干脆就画一个大的长方形来代替也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关闭间距选项,那么圆点分布的距离就以鼠标拖动的快慢为准,慢的地方圆点较密集,快的地方则较稀疏。
之前我们使用的笔刷都是一个正圆形,现在多了一个圆度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笔刷形状设为椭圆了。圆度也是一个百分比,代表椭圆长短直径的比例。100%时是正圆,0%时椭圆外形最扁平。角度就是椭圆的倾斜角,当圆度为100%时角度就没意义了,因为正圆无论怎么倾斜样子都一样。
除了可以输入数值改变以外,也可以在示意图中拉动两个控制点(红色箭头处)来改变圆度,在示意图中任意点击并拖动即可改变角度。
使用翻转X与翻转Y后,虽然设定中角度和圆度未变,但在实际绘制中会改变笔刷的形状。如下左图,横方向是翻转X的效果,竖方向是翻转Y的效果。
看起来似乎两种翻转效果是一样的,都是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其实不是。翻转和旋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下右图,仔细观察一下椭圆边缘红色绿色蓝色三个点在翻转之后的位置,就会明白这并不是旋转所能够做到的。翻转又称为镜像。把上图左上角的椭圆画在纸上,然后拿一面镜子,分别放在图中两条细线的位置,从镜子中就看到的情景就是镜像。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看看那镜像是不是上图的效果。
前面我们说过笔刷间距的问题,这个间距在椭圆下有些特殊。我们设置一个直径20像素,角度15,圆度50%,间距200%的笔刷,按住SHIFT键绘制一个类似下左图的效果。看到两条直线笔刷的距离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椭圆有两条标准作图半径(直径),一条最长一条最短,称为长半径(直径)和短半径(直径)。作为笔刷间距的是前后两个圆点的圆心距离,而这个距离正是以短半径(直径)作为标准的。注意我们设置的间距为200%,如果椭圆的长直径为10像素,短直径为5像素,笔刷圆点的圆心距离就是5x200%=10像素。此时如果沿着椭圆的长直径方向绘制,将会看到原点头尾相接,因为圆点之间10像素的圆心距离和本身10像素的长直径相等。而只有沿着短直径方向绘制,才会真正看到200%的间距效果。如下中图,预览图中的两条直线就是椭圆的长直径和短直径,而左图就是大体沿着这两条直线的方向绘制的。
如果把圆度设置得大一些,比如60%,这个时候用200%的间距就无论如何不可能画出相接或重叠的圆点了。如下右图。
如果要在长半径方向上头尾相接,那么圆度乘以间距必须等于1。大于1就相离,小于1笔刷圆点就会有重叠部分。
因此当笔刷为椭圆的时候,绘制的实际间距可能会小于所设定的间距大小。当笔刷为正圆时,由于长短直径相等,则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而要保证笔刷间距在任何方向上都相等,必须为正圆笔刷。
除了正圆与椭圆之外,我们在以后还会学习用任意形状作为笔刷。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笔刷设定中的形状动态是怎么回事。先在笔尖形状设定中把间距设为150%。然后点击“形状动态”选项,将大小抖动设为100%,控制选择关(没有绘图板设备的情况下选择钢笔压力也可),最小直径、角度和圆度都选择0%。如下左图。会看到如下中图的效果。所谓抖动就是随机,所谓随机就是无规律的意思。比如说一个随机个位数,那么这个数字可能是1可能是8可能是3,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就如同你把手中的沙子洒落到地上,沙粒的落点就属于随机,随机数是不可预测的。
那么大小抖动就是大小随机,表示笔刷的直径大小是无规律变化着的。因此我们看到圆点有的大有的小,且没有变化规律。如果你多次使用这个笔刷绘图,那么每次绘制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
在这里我们把间距设为150%,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楚笔刷圆点大小变化的效果,如果把间距设为标准的25%,那么就是如下右图的效果了。看起来有点像被磨损的印章边缘。
大小抖动(随机)的数值越大,抖动(随机)的效果就越明显。笔刷圆点间的大小反差就越大。这个百分比是笔刷直径与1像素之间数值差的比例。
大小抖动的最小直径计算式为:笔刷直径-(笔刷直径×抖动百分比)。***如果为0就加1,如果为小数就四舍五入。
如果笔刷的直径是10像素,大小抖动是100%的话,变化的范围就是10~1像素。如果大小抖动是50%,变化的范围就是10~5像素。
如果笔刷的直径是12像素,大小抖动为100%的时候变化的范围是12~1像素,50%的时候是12~6像素。30%时候是12~8像素。
上面的计算过程比较枯燥,大家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思考通彻。这没有关系。这里只是演示一个推导过程和控制原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需要这样精确的计算,只要自己看着觉得合适就OK。
注意在大小抖动下方还有一个最小直径的选项,它是用来控制在大小抖动中最小的圆点直径的。如果大小抖动100%,最小直径30%的话,绘制效果等同于单纯大小抖动70%。如果两者都为100%就等同于没有大小抖动。可是,刚才已经通过公式知道了计算最小直径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小抖动的数值来控制最小直径。那为什么又要有这个“画蛇添足”的选项?
这个问题先放一下,我们来绘制三条直线。
第一条直线:把笔刷直径设为10像素,间距150%、圆度100%、大小抖动0%。控制关。
第二条直线:在第一条设定的基础上,启用大小抖动下面的“控制”选项,选择“渐隐”,后面的数字填20,最小直径0%。如下左图。
第三条直线:在第二条设定的基础上,将最小直径设为20%。如下中图。三条直线的绘制效果如下右图,从上至下排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明白什么叫渐隐。
渐隐的意思是“逐渐地消隐”,指的是从大到小,或从多到少的变化过程,是一种状态的过渡。就如同喝杯子中的饮料一样,喝的过程就相当于饮料的渐隐过程。
现在来看第一条直线,那样的设定实际上使整个“形状动态”选项形如虚设,因为没有任何有效的控制设定。
而第二条直线打开了渐隐控制,意味着从10像素的大小开始“逐渐地消隐”,消隐到多少?到0像素为止。所以我们看到笔刷圆点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那么这个渐隐的长度如何控制?就是后面填的数值20,这个20代表步长,意味着经过20个笔刷圆点。大家可以去仔细数一下。
第三条直线打开了最小直径的控制,10像素的20%就是2像素,此时渐隐选项不能完全消隐笔刷了,消隐的最小值是2像素。步长仍然为20步,那么从10像素过渡到2像素的过程是20个笔刷圆点,20个笔刷圆点之后保持2像素的大小,这2像素永不消隐。
你和恋人到麦当劳用餐,买了一罐饮料,那么:
如果你对这罐饮料不感兴趣,从头到尾碰都没碰过。那就像第一条直线那样。
如果你对这罐饮料垂涎三尺,趁着她(他)上洗手间的时间飞快地喝完,只留下一个空杯子。那就像第二条直线。
如果她(他)在杯子上刻了一个记号,告知你当她(他)回来时饮料的水平面不能低于这个记号,说明你的恋人太了解你了,而你只好像第三条直线一样,因为对方的远见卓识而控制好你自己的底限。
你喝饮料的过程就是渐隐,你喝饮料的时间就是步长,在杯子上你恋人刻下的记号就是最小直径。
大小的控制除了渐隐之外,还可以使用钢笔压力、钢笔斜度、光笔轮、旋转。这三个选项需要有另外的硬件设备。如下左图是使用钢笔压力绘制的效果。所谓钢笔是一种输入设备,称为数字化绘图板。用一支电子笔在配套的底板上移动来代替鼠标。如下右图。
底板可以感应笔尖接触的力度大小(通俗地说就是下手轻重的区别),高级的绘图板还可以感应出电子笔的倾斜程度和笔尖旋转角度。这些效果是普通鼠标无法模拟的。光笔轮是指有些电子笔上附带的拇指滚轮。如果没有这种设备这些控制选项是无效的。
注意这里所说的钢笔与我们以后教程中的矢量绘图工具钢笔
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形状动态”中其他的两个控制选项“角度抖动”和“圆度抖动”,顾名思义就是对扁椭圆形笔刷角度和圆度的控制。定义过程和相应关系与前面所说的大小抖动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介绍详细的定义过程,大家自己动手去试验效果。为了让效果更明显,最好先更改一下前面所用的笔刷:角度90,圆度50%,间距300%。如下左图。
所谓角度抖动就是让扁椭圆形笔刷在绘制过程中不规则地改变角度,这样看起来笔刷会出现“歪歪扭扭”的样子。如下中图。
圆度抖动就是不规则地改变笔刷的圆度,这样看起来笔刷就会有“胖瘦”之分。可以通过“最小圆度”选项来控制变化的范围,道理和大小抖动中的最小直径一样。如下右图。
注意,在笔刷本身的圆度设定是100%的时候,单独使用角度抖动没有效果。因为圆度100%就是正圆,正圆在任何角度看起来都一样。但如果同时圆度抖动也开启的话,由于圆度抖动让笔刷有了各种扁椭圆形,因此角度抖动也就有效果了。
翻转X与翻转Y的抖动选项同笔刷定义中的翻转意义相同。在正圆或椭圆笔刷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其他形状笔刷下才有效果。
到现在为止,我们使用的都是正圆或者椭圆的笔刷,比较枯燥,变来变去都是那几个效果。现在我们来使用其他形状的笔刷。
如下图在画笔笔尖形状中选择一个枫叶形状(红色箭头处),这个笔刷的取样大小是74像素,如果手动更改了这个数值可以通过点击“使用取样大小”按钮来恢复。有关笔刷取样将在以后介绍。现在将直径改为45像素大小并将间距设为120%。如下左图。这样设定是因为比较适合在我们现在的400x300图像尺寸而已。大家完全可自己决定其他数值,也可以另建其他尺寸的图像。
是不是因为一直用黑色绘图觉得压抑?那我们换一个橙色(243,111,33)的前景色,在Photoshop中前景色就是绘图工具的颜色。注意即使更改了前景色,在笔刷设定调板下方的预览图中也仍然是黑色。
现在比较一下翻转XY的效果,如下中图,第一行的是没有翻转抖动的效果。第二行是加上了翻转X与翻转Y的效果。可以看出第二行的枫叶(如下中图左起第3与第4)呈现上下左右颠倒的样子,这就是翻转效果了,也称为镜像。
现在我们设定更多的选项:大小抖动70%,角度抖动100%,圆度抖动50%。这样看起来就“大小不同,角度不同,正扁不同”了。然后再把间距设为100%。这次不要再画无聊的直线了,她(他)还在因为你偷喝了饮料而生气吗?那就赶紧画一颗心来送给她(他)吧。如下右图。不过现在我们只讲到如何画,还没讲到如何打印,所以你还只能通过显示器表明心迹。
觉得色彩太单一吗?那来做些改变,让色彩丰富起来。我们使用“动态颜色”选项来达到这个目的。如下左图,将“前景/背景抖动”设为100%。这个选项的作用是将颜色在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变换,默认的背景是白色,也可以自己挑选。如下右图。
上图在绘制中更换了5种背景色:***、灰色、绿色、蓝色、紫色。加上前景色橙色,总共是6种颜色。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远不止6种颜色,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抖动的效果是在一段范围内的,而不只局限于两个极端。如同前面笔刷直径的大小抖动一样,并不是只有最大和最小两种直径,而是还有中间过渡的一系列直径大小。这里的抖动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挑选的前景色和背景色只是定义了抖动范围的两个端点,而中间一系列随之产生的过渡色彩都包含于抖动的范围中。如下图,头尾的两个色块就是前景色与背景色,中间是前景色与背景色之间的过渡带。
在前景/背景抖动中,也有控制选项,它的使用方法和我们前面接触过的类似,如果选择渐隐的话,就会在指定的步长中从前景色过渡到背景色,步长之后如果继续绘制,将保持为背景色。将前景/背景抖动关闭(设为0%)。来看一下下面的色相抖动、饱和度抖动、亮度抖动。其实色相、饱和度、亮度就相当于HSB色彩模型,相关的概念在课程#01中已经提到过,这里的抖动就是利用这种色彩模式来进行的。
现在把前面的我们绘制的心形图像调入Photoshop,如下左图。然后使用菜单
【图像 调整 色相/饱和度】
〖CTRL U〗
,这样就启动了一种色彩调整的功能,如下右图。试着更改色相、饱和度和明度(即亮度),看看有哪些效果。具体使用方法将在以后的教程中介绍。
将会看到在更改色相时会把橙色变为红色、蓝色等。更改饱和度会使橙色偏灰或偏艳丽。更改明度(亮度)会导致偏黑或偏白。
现在我们还是使用前面的枫叶形状笔刷,将大小设在30像素,圆度100%,间距100%,关闭形状动态,关闭色彩抖动中的其他选项。选择一个纯红的前景色,将色相抖动分别设置在20%、50%、80%、100%,各绘制一条直线,效果如下左图。
可以看到,色相抖动程度越高,色彩就越丰富。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色相抖动的百分比又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
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个百分比是以色相范围为标准的。课程#01中我们学习过有关色相的知识,知道色相是一个环形,为了方便观看,我们将色相环180度的地方剪开,拉成一个中间是红色,两头是青色的色相条,如下右图。
我们挑选的颜色是红色,红色正好位于这个色相条的中心点。那么色相抖动的百分比,就是指以这个红色为中心,同时向左右两边伸展的范围。因此,我们绘制的4条枫叶直线,所占用的色相范围如下左图。从图中来看,百分比越大包含的色相越多,因此出现的色彩就越多。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并且,利用这张图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所出现的色相有哪些:20%只有红色和一些橙色;50%比上一条多了些紫色和***还有洋红色;80%比上一条又多了些绿色和蓝色,但是绝对没有青色;100%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多出了青色。大家可以对照上左图看看。
饱和度抖动会使颜色偏淡或偏浓,百分比越大变化范围越广。如下左图,在关闭其他的抖动后,分别使用50%饱和度抖动和100%饱和度抖动绘制的效果。
亮度(明度)抖动会使图像偏亮或偏暗,百分比越大变化范围越广。如下右图,在关闭其他抖动后,分别使用30%亮度抖动和100%亮度抖动绘制的效果。
在动态颜色中还有最后一个选项:纯度。这不是一个随机项,因为后面没有抖动二字。这个选项的效果类似于饱和度,用来整体地增加或降低色彩饱和度。它的取值为正负100%之间,当为-100%的时候,绘制出来的都是灰度色。为100%的时候色彩则完全饱和。如果纯度的取值为这两个极端数值时,饱和度抖动将失去效果。
在这之前我们对笔刷做出了形状和颜色的改变,所学习的内容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随机,但都是诸如间距、颜色、大小之类的。而绘制的轨迹还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要想达到在分布上的随机效果,我们需要来学习散布。先设定一个笔刷:5像素,圆度100%,间距150%。关闭形状动态、动态颜色及其他所有选项后,进入散布选项,将散布设为500%,如下 左图。
这时候绘制就可以得到如下右图的效果,可以看到笔刷的圆点不再局限于鼠标的轨迹上,而是随机出现在轨迹周围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所谓的散布。
注意有一个“两轴”的选项,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为了让效果更明显,我们把笔刷直径改为15像素,间距100%,散布100%,然后在关闭和打开这个选项下分别画一条直线,如下左图。看上去有点不大一样是吧?我们加上网格看一看,如下 右图。
可以看到如果关闭两轴选项,那么散布只局限于竖方向上的效果,看起来有高有低,但彼此在横方向上的间距还是固定的,即笔刷设定中的100%。 如果打开了两轴选项,散布就在横竖方向上都有效果了。所以第二条线上的圆点不仅有高有低,彼此的间距也不一样。
在散布选项下方,有一个数量的选项,它的作用是成倍地增加笔刷圆点的数量,取值就是倍数。那么现在我们再用回5像素,间距150%的笔刷,散布500%两轴。用数量1和4分别绘制两条直线,效果如下图。可以看出第二条线上的圆点数量明显多于第一条线。从理论上来说,相当于第一条直线绘制4次。
数量选项下方的数量抖动选项就是在绘制中随机地改变倍数的大小。参考值是数量本身的取值。就如同最早学习的大小抖动是以笔刷本身的直径为参考一样。在抖动中数值都只会变小,不会变大。也就是说,只会比4倍少或相等,但不会比4倍更大。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笔刷设定中的杂色选项,如下 左图,它的作用是在笔刷的边缘产生杂边,也就是毛刺的效果。杂色是没有数值调整的,不过它和笔刷的硬度有关,硬度越小杂边效果越明显。对于硬度大的笔刷没什么效果。
湿边选项是将笔刷的边缘颜色加深,看起来就如同水彩笔效果一样。如下中图。
喷***的作用和我们之前学到的喷***方式是完全一样的。既然是一样的为什么设置两个呢?这是因为这里的喷***方式可以随着笔刷一起保存。这样下次再使用这个储存的预设时候,喷***方式就会自动打开。
平滑选项主要是为了让鼠标在快速移动中也能够绘制较为平滑的线段。下右图是关闭与开启平滑选项后的效果对比。不过开启这个选项会占用较大的处理器资源,在配制不高的电脑上运行将较慢。
最后,我们来简略介绍一下Illustrator的笔刷与Photoshop的不同之处。如下左图。由于矢量图形的关系,Illustrator可以轻易地将笔刷扭曲成任意的形状,因此可以模仿类似中国毛笔的绘图效果。
另外在Illustrator中可以很轻易制作在Photoshop中较难实现的虚线线条,只需要在描边调板中开启虚线选项并填入虚线间隔大小即可。如下右图。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6:02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初步接触了色彩调整工具中的“色相/饱和度”工具〖CTRL U〗,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图像的色相。将如下左图的色相改为-100,形成如下中图的效果。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只能够更改整幅图像的色彩,如果我们只想更改图中某些区域的色彩,如下右图,该怎么办呢?
假设我们是导演,在编排一出舞台剧。如果我们要某个演员换服装,必须明确指定是谁去换衣服。在Photoshop中也是如此,对图像的某个部分进行色彩调整,就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过程。这个指定的过程称为选取。通过某些方式选取图像中的区域,形成选区。选区是一个重要部分,Photoshop三大重要部分是选区、图层、路径。这三者是Photoshop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们明确两个概念:
1:选区是封闭的区域,可以是任何形状,但一定是封闭的。不存在开放的选区。
2:选区一旦建立,大部分的操作就只针对选区范围内有效。如果要针对全图操作,必须先取消选区。
Photoshop中的选区大部分是靠使用选取工具来实现的。选取工具共8个,集中在工具栏上部。分别是矩形选框工具
、椭圆选框工具
、单行选框工具
、单列选框工具
、套索工具
、多边形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
、魔棒工具
。其中前4个属于规则选取工具。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建立一个选区来实现上图部分色彩调整的效果。在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图像,在工具栏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M〗或〖SHIFT M〗,确认公共栏设置如下图。
然后在图像中拖动画出一块矩形区域,松手后会看到区域四周有流动的虚线。如下左图。这样我们就已经建立好了一个矩形的选区,流动的虚线就是Photoshop对选区的表示。虚线之内的区域就是选区。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此时再使用色彩调整工具进行调整,就只会对选区内的图像有效了。如下右图是使用了亮度/对比度,将亮度增加到+70的效果。亮度/对比度调整工具存放在菜单【图像 调整】里面。Photoshop的大部分色彩调整工具都可从这里找到。
注意调整之后选区还存在着,此时操作其他的色彩调整工具同样只针对这块区域有效。
前面说过,一旦选区建立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只局限于选区内。这也包括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画笔工具,如果这个时候使用画笔在图像中绘制,只有选区内会显示出笔画的效果。如下左图。
还包括填充,此时填充前景色也只会在选区范围内有效。如下右图。还记得前景色填充的快捷键?是〖ALT DELETE〗或〖ALT BackSpace〗。
取消选区的方法是使用菜单【选择 取消选择】〖CTRL D〗,这是一个常用快捷键。
选区建立后可以移动,方法是在选区内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到新位置即可(如下图从红色箭头处拖动到绿色箭头处)。前提是必须使用选取工具且运算方式为新选区,光标为
时才可以移动。移动过程中按下SHIFT键可保持水平或垂直或45度方向。移动后的选区的大小不变。如下图。有关选区运算稍后将介绍。
绘制过程中可打开信息调板〖F8〗观看选区的大小。如下图。W是宽度,H是高度,右上角的XY代表起点坐标。左下角的XY代表目前鼠标在图像中的坐标,单位是像素。如果单位不是像素,可以点击红色箭头处的十字标记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像素。
现在来看一下选区工具的几种运算方式。所谓选区的运算就是指添加、减去、交集等操作。它们以按钮形式分布在公共栏上。分别是:新选区
、添加到选区
、从选区减去
、与选区交叉
。为了让效果更明显我们新建一个400×300的白底图像。
先随手画一个矩形选区,然后来分别试验各种选区运算的效果。
在新选区状态下,新选区会替代原来的旧选区。相当于取消后重新选取。这个特性也可以用来取消选区,就是用选取工具在图像中随便点一下即可取消现有的选区。
在添加状态下,光标变为
,这时新旧选区将共存。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外,则形成两个封闭流动虚线框,如下左图。如果彼此相交,则只有一个虚线框出现,如下右图。
在减去状态下,光标变为
,这时新的选区会减去旧选区。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外,则没有任何效果。如下左图。
如果新选区与旧选区有相交部分,就减去了两者相交的区域。如下右图。
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内,则会形成一个中空的选区。如下左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去方式下如果新选区完全覆盖了旧选区,如下中图。就会产生一个如下右图的错误提示。这好比是因为原来只有三亩地,现在要减去四亩,那结果就是什么都不剩下。但是选区不可能是负面积,因此就作为没有选择来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误操作导致这种情况,撤消一步即可〖CTRL ALT Z〗。
交叉选区也称为选区交集,光标为
,它的效果是保留新旧两个选区的相交部分。如下图。如果新旧选区没有相交部分,则会出现如上图的警告框。
以上4种选区运算方式对于所有的选区工具都是共通的,任何选区工具都具有这4种运算方式。且不局限于某一种工具内,你可以用套索工具减去魔棒工具创建的选区,也可以用矩形选框工具去加上椭圆选框工具创建的选区。
除了在公共栏切换运算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切换。建议大家将公共栏的运算方式设置为第一个,即新选区。然后通过快捷键来切换。因为通过快捷键切换的方式更为实用,也更快速。
添加到选区的快捷键是〖SHIFT〗。从选区减去的快捷键是〖ALT〗。与选区交叉的快捷键是〖SHIFT ALT〗。这些快捷键只需要在鼠标之前按下即可,在鼠标按下以后,快捷键可以松开。比如要加上选区,那么先按住〖SHIFT〗键,然后按下鼠标开始拖动,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不必保持按下。这种方式大家应该多练习几次,并且结合到实际使用中去。
假设下2图的红点是选区选取时鼠标拖拉的起点,那么:
普通方式下从红点拉出的矩形选区,鼠标落点与起点是成对顶角的。如下左图。
按住ALT键从红点拖拉,就是以起点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选取。如下右图。注意整个选取过程中ALT键要全程按着。
另外,全程按住SHIFT键可锁定为正方形(注意是全程)。可以和ALT键配合使用,效果就是:从中心点出发向四周扩散选取的正方形选区。
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怎么选区运算中的快捷键与上面两个快捷键是一样呢?前面说过SHIFT键是添加方式,这里又说SHIFT键是锁定长宽比。ALT也与前面提到的用法不一样。这难道不会造成混淆吗?不会的,在后面的一个小练习中我们就会掌握这两种快捷键的用法。
与矩形选框工具组合在一起的是椭圆选框工具,因为椭圆可以看作是一个矩形的内切圆,因此它的使用方法与矩形选框工具是一样的。快捷键也一致,ALT是从中点出发,SHIFT是保持正圆。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注意选用椭圆选框工具后,公共栏会多出一个“消除锯齿”的选项,它的作用将在后面介绍,现在先将它关闭。如下左图。羽化的作用也在后面介绍。现在都设为0。
现在来创建一个月牙的选区,如下右图。过程要求使用快捷键来完成。
建立这个选区的思路是先画一个大正圆,再在大圆的左上角减去一个小正圆。这样就能达到目的。
画第一个大圆的时候要全程按住SHIFT键,才能保持正圆,一旦松开就无效了。画完以后要先松开鼠标,再松开SHIFT。形成下图第一步的效果。
之后按下ALT键切换到减去方式,然后在第一个圆的左上方画第二个圆。按下鼠标后ALT可以松开而不必全程按着。然后再按下SHIFT键保持为正圆,其过程如下图第二步所示。完成后就是第三步所示的效果了。
现在总结一下上面看似有些混乱的快捷键ALT与SHIFT的用法,因为这两个快捷键都同时有两种作用。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们称为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只有一种作用,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才分为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
ALT键第一作用是从中点出发。第二作用是切换到减去方式。
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ALT键的作用就是从中点出发;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ALT键的第一作用就是切换到减去方式,第二作用才是从中点出发。
SHIFT键第一作用是保持长宽比。第二作用是切换到添加方式。
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SHIFT键的作用是保持长宽比;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SHIFT键第一作用是切换到添加方式,第二作用才是保持长宽比。
从中点出发和保持长宽比(即第一作用),都必须全程按住快捷键;切换到添加或减去方式(即第二作用),只需要在鼠标按下前按住快捷键,鼠标按下后即可松开。
那么已有选区情况下的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又是怎么互相转换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纯粹使用快捷键绘制两个正圆选区来探讨。
先持续按着SHIFT画完第一个正圆,松手后形成如下图第一步的效果。
然后按下SHIFT切换到添加方式,开始画第二个圆,此时这第二个圆还不是正圆。如下图第二步所示。
此时保持鼠标按下不放,先松开SHIFT键,这一松代表着SHIFT的添加作用(第二作用)结束了。然后再次按下SHIFT,这一按表示再次启动SHIFT键的第一作用,即保持长宽比作用,此时新添加的第二个圆就是正圆了。当然这一次的SHIFT键要全程按着不放。松手后形成如下图第三步的效果,达到目的。
整个过程我们共按了三次SHIFT键,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为了锁定长宽比,因此要全程按着。第二次是切换到添加方式,在鼠标按下后即可松开。这个操作大家要反复练习以求熟练。
现在要综合这两个快捷键绘制一个均匀的圆环选区,如下图。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绘制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先画一个大圆,再在其中减去一个小圆。就如同前面的月牙型选区绘制方法一样,只不过这一次是在中间减去。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两个圆是同心圆。否则这个圆环就不均匀了。
那如何确保两个圆心是完全一致呢?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基准点,然后两个椭圆选区都以这个点为中心来创建。确定基准点的方法有两种:使用网格〖CTRL 〗进行辅助定位,或者建立参考线。这里我们讲述一下参考线的使用。
【视图 标尺】或〖CTRL R〗,图像窗口的上方和左方就会出现标尺。在标尺区域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向图像中拖动即可建立一条参考线,如下中图。以后如果需要更改参考线位置,可使用移动工具〖V〗在参考线上拖动以改变位置。
此外,可以从菜单【视图】中对参考线进行锁定、清除的操作。锁定后参考线就不能再移动,这样可以防止重要的参考线被误操作移动。不过即使误操作了也可以通过〖CTRL ALT Z〗来撤销。因此问题不大。而清除命令将删除图像中所有的参考线。另外使用移动工具〖V〗将参考线移回标尺区也相当于删除,如下右图。这主要应用在针对单条参考线的删除上。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参考线后,要让其发挥对齐作用,要注意菜单【视图】中的对齐功能是否打开,并且菜单【视图 对齐到】的项目中是否有“网格”及“参考线”。如下左图红色箭头处。两者中缺少一个,就无法使用对齐功能,没有对齐功能的网格或参考线只能提供视觉对齐效果。
参考线的颜色和样式,可以从首选项调板〖先CTRL K,再CTRL 6〗中设置,如下右图。建议使用Photoshop默认的设置。
现在我们使用椭圆选框工具,从网格中的某一交叉点或参考线交叉点为起点,按住ALT和SHIFT键拖动鼠标,这样就创建了一个以起点为圆心的正圆选区。
然后在圆心处先按下ALT键切换到减去方式(第二作用)并按下鼠标,按下鼠标后松开ALT键,此时减去方式仍然有效。然后再次按下,ALT的第一作用就发挥了,那就是从中点出发。同时按下SHIFT确保正圆。注意这ALT一松一按的过程中鼠标按键不能松开。而完成的时候要先松开鼠标再松开ALT和是SHIFT,如果ALT先松开,中点出发方式就无效。SHIFT先松开就不能保证正圆。
与矩形选框工具和椭圆选框工具组合在一起的还有单行选框工具
和单列选框工具
,这两个工具较少用到,因此没有设快捷键。它们的作用是选取图像中1像素高的横条或1像素宽的竖条。选区的添加、减去、交叉运算对8个选取工具都有效,使用方法也相同。
除了完全依据鼠标轨迹来创建选区外,矩形和椭圆选框工具还可以设定为固定长宽比及固定大小。如下左图是固定长宽比为2:1,这样无论选取多大的区域,一定是按照这个长宽比扩大或缩小的。一般电视机及电脑的屏幕比例是3:4,电影银幕比例是16:9。比例允许输入3位小数。宽度和高度之间的双向箭头作用是交换两个数值。
固定大小就是硬性规定选区的实际像素大小,如下右图。这样无论怎样选都可以保证大小不变。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当前离线
3115 帖子
24669 精华
128 积分
164392 威望
128 阅读权限
18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最后登录
2011-7-26 积分
164392 性别
帅哥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2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12-22 发表于 2009-4-27 16:04
尽管我们学会了如何添加减去或是交叉选区,但选取出来的选区还是比较规则,不是矩形就是圆形,这样的形状很难胜任在实际制作中的需要。现在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任意形状的选区。建立任意选区的工具是套索工具
、多边形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
、魔棒工具
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画笔有点类似,在屏幕上按下鼠标任意拖动,松手(或按回车键)后即可建立一个与拖动轨迹相符的选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起点与终点不在一起就会自动在两者间连接一线。如下图。如果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尽量将起点与终点靠近。但Photoshop不会提示是否重合。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有时候要选取的面积到达了图像的边缘,就要注意,为了保证图像的边缘完全被选中,最好是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让四周留一些空,然后套索工具可以在图像窗口的空余部分移动,即可保证完全选取了图像边缘部分。如下图的红线就是鼠标在窗口空余处的轨迹,可以看到动轨迹即使不规则也没关系,只要保持在图像边缘之外就好。这个操作大家要自己动手做几次。
套索工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方法就是按住ALT键,这时就不再以移动轨迹作为选区,而是在单击的点间连直线形成选区。并且在选取过程中可以任意切换。如下左图。先是正常的拖动(光标为
)。然后按下ALT键不放,松开鼠标移动(光标为
)并单击,会发现“连点成线”的效果。最后按下鼠标不放,松开ALT键,又回到最初的轨迹选取方式了(光标变回
)。特别注意如果第二步的时候先松开了ALT就结束选取了。其实在套索工具中按下ALT键,相当于暂时切换到了另外一个选取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
,但两者在功能上略有不同。
多边形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大体和上面的“连点成线”相同,在选取过程中持续按住SHIFT键可以保持水平、垂直或45度角的轨迹方向。并且如果终点与起点重合会出现一个小圆圈样子的提示,如下右图。此时单击就会将起点终点闭合而完成选取。在终点起点没有重合的情况下,可以按下回车键或直接双击完成选取。这样起点终点之间会以直线相连。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另外,在“连点成线”过程中可以按DELETE键或BackSpace撤销前一个点,可一直撤销到最初。这个功能在套索工具中按下ALT键后也有效,但是撤销的时候ALT键不能松开,也就是说要保持按住ALT键再按DELETE或BackSpace键。
前面我们说过鼠标光标的热点问题,所谓热点就是光标上起定位作用的那一点,热点大小为1像素。之前学过的规则选取工具的光标都是十字形,热点就是十字中间的那一点。我们所熟知的Windows系统的鼠标光标
,热点位于左上角那一点。而套索工具的热点却大不一样,如下图中红色点就是3种套索及魔棒工具的热点。Photoshop的其他工具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热点。
明确热点的位置对于选区的建立及修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的话,选区的位置可能和你想象中的要差近10个像素,这对于一些细节部分来说是很大的差距了。
虽然套索工具有着各种各样的热点,但Photoshop提供了一种精确光标方式,可以简单明了地指明热点。切换到精确光标方式的方法是按下大小写转换键Ca Lock,按下后注意光标变为
,中间的点就是热点。
Photoshop工具栏中中主要的绘图工具和选取工具都可以切换到精确光标。可以在首选项的显示与光标项目〖CTRL K,CTRL 3〗中选择预设。大家可以自行试验各种选项的效果,比如把绘画光标改为精确,那么画笔工具就不显示笔刷大小轮廓,而只显示一个十字型。建议使用下图中Photoshop的默认设置“正常画笔笔尖”,也可以再选上“在画笔笔尖显示十字线”,这样画笔光标就同时具有轮廓大小和精确定位的功能。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套索和多边形套索工具,但是要创建一些“既定又不规则”的选区还是比较吃力,比如下图中将天空部分划为选区。难点在于山体与天空的交界处那些“既定又不规则”的线路,也就是我们既看得见,心里也明白选取的路线该是怎样,但由于路线不规则以至于依靠手动很难完美绘制。在这种情况下用套索工具或多边形套索不是不可以,但是非常不方便,稍不注意就前功尽弃。现在我们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来完成。
开始之前大家必须记住的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哪种选取工具可以包打天下,一般都需要几种选取工具综合使用才能够创建完美的选区。本例也是。
我们先来简单地体验一下。选择磁性套索工具,在山体中部某一点单击,然后沿着山体的边缘移动。会看到一条线路沿着山体大致的方向在逐渐创立。即使光标的热点并不是准确地沿着山体移动,创建出来的线路却好像了解我们想法似的自动对齐着山体。如下左图。
现在按下ESC键取消。然后看一下公共栏的设定。公共栏中除了和其他工具相同的一些选项之外,宽度、边对比度、频率是与众不同的。磁性套索工具的原理是分析色彩边界,它在经过的道路上找到色彩的分界并把它们连起来形成选区。
现在将磁性套索工具切换到精确光标方式(〖Ca Lock〗),此时光标会变为一个中间带十字的圆圈。现在开始选取,注意选取过程中十字应该尽可能贴近色彩边缘。如果没有完全贴紧色彩边缘,只要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内,磁性套索工具还是能够找到边缘。这个误差范围就是十字周围圆圈的大小,就是公共栏中的宽度。宽度越大容错(允许的误差)范围越大。快捷键与调整笔刷大小是一样的:〖[〗和〖]〗。如果超出了容错范围,磁性套索工具可能就无法准确地沿着正确的色彩边缘前进了,如下右图。
线路上的小方块是采样点,它们的数量可以通过公共栏中的频率来调整,频率越大采样点越多。如果色彩边缘较为参差不平就适合较高的频率。本例要选取的山体边缘比较平缓,只需要30~50就足够了。在选取过程中采样点是自动产生的,在图像中某些拐角过大的地方可能不能正确产生采样点。这时可以通过单击手动增加采样点。DELETE或BackSpace可以逐个撤销采样点。选取过程中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至于边对比度的作用要根据图像而定,如果色彩边界较为明显,就可以使用较高的边对比度,这样磁性套索对色彩的误差就非常敏感。如果色彩边界较模糊,就适当降低边对比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个选项的作用不大,频率的作用也不是很大,比较重要的是宽度的设定。
一般把宽度设置在5~10左右是比较好的。注意这个宽度会随着图像显示比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建议将图像放在100%的显示比例上,可通过【视图 实际像素】或〖CTRL ALT 0〗直接设为100%。也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 +〗或〖CTRL -〗。
设定较大的宽度尽管看起来似乎更好用,因为可允许的误差范围也大,但过大的宽度反而可能导致误选取。因为太大的宽度中可能会包含两条或更多的色彩边缘。如下左图,在误差范围内有两条色彩边缘,一条是山体和天空的边缘,一条是围墙和山体的边缘。那么在移动过程中就可能随机选择其中一条。如下中图。
因为山体连着图像的边缘,并且天空也处在图像的边缘上,所以最好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在四周留些空余,方便选取工具移动。现在我们将磁性套索宽度设为7像素,边对比度10%,频率50,画出选区。在图像以外的部分移动的时候可以单击增加控制点。完成后的选取效果不是很完美。类似下右图。
现在还有一些该选的区域没有选中,比如左上角和右上方的天空部分。有些不该选的却选了,比如房子的一角。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套索工具来做些小修补。切换到套索工具后使用SHIFT或ALT键,慢慢地加上或减去一些小细节,可以放大图像提高修补的精确度。使用〖空格 CTRL 单击〗和〖空格 ALT 单击〗来放大缩小图像,按住空格移动视图是最方便的。常见的操作Photoshop的姿势,就是一边手拿鼠标,另一边手放在键盘上时刻切换快捷键。
事实上套索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被用来直接创立选区,因为它的轨迹太难掌握。最经常的作用是用来小范围修补选区。
在修补选区的时候要注意,无论是添加还是减去一个区域,都需要画一整个区域而不能只是一条线,如下2图,两个端点间的红色线条代表绘制添加选区的路线,左图是不规范的修改法,这样很容易误操作。而右图才是规范的修补法。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张图看看误操作可能出现的地方。第一张是需要修补的选区,需要把缺失的半月形选区补上。第二是只补画了一条线却没有画上整个区域。那么起点终点直线相连,形成了一个中空的选区。而并没有把需要的部分都修补好。第三是补画了整个区域,完整修补了选区。
利用这个方法修补好天空等其他部分后,我们就算完整建立了这个选区。此时就可以单独对天空使用色彩调整工具了。可以看出有了选区,我们的制作余地更大了。
掌握了上面这种修改方法以后,大部分的选取问题都能解决。因此务必多练几次以求熟练掌握。
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像,现在要求把其中绿色的部分选中。此时前面所说的几种选取工具都很难派上用场了。当然你可以用套索等工具硬性绘制出选区,但这么做一来麻烦,二来也很难保证质量,三来难以应付大量选择的情况,下图中的绿色部分有11块,可以用套索工具和添加方式选取11次,但如果是110快呢?
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从性质上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前面一直在学习的轨迹选取方式,还有一类就是现在要接触的颜色选取方式。注意虽然磁性套索是利用色彩判断边界,但最大影响还是鼠标的轨迹,因此我们把磁性套索也归入轨迹类选取工具中。
颜色选取方式的工具只有魔棒工具
一个,现在选择它,注意公共栏设置如下左图。使用它在一个绿色的方块上点击一下,就会看到这个绿色方块就被选中了。如下右图。
这就是魔棒工具的效果,它利用颜色的差别来创建选区。以热点的那个像素颜色值为准,寻找容差范围内的其他颜色像素,然后把它们变为选区。所谓容差范围就是色彩的包容度。好比在一个单位中选拔参赛人员,以年龄划分,如果规定25~35岁之内,可能有40个人符合标准,那么这40个人就相当于本次形成的“选区”。如果标准是25~45岁,那么也许“选取”了80个人。如果标准是0~999岁,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被选中。这个年龄的范围就相当于色彩容差的作用。容差越大,色彩包容度越大,选中的部分也会越多。反而反之。
有关容差不同造成的选取范围不同,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注意图中有一个两个相邻的红色与粉红色方块,现在我们用默认的32容差与80容差去选取红色,结果如下2图。可以看到越小的容差对色彩差别的判断就越严格,即使两个看起来很接近的颜色也未必会被选择。而当容差增大以后,就可以包含更多的颜色。
选区的运算方式是共通的,魔棒工具也不例外,如果要选中多个绿色方块,就可以按住SHIFT切换到添加方式,然后逐个点击绿色方块。但这样还是比较麻烦,因为数量较多操作的次数也就越多。
这时注意公共栏中有一个“连续的”选项,现在将它关闭,然后用魔棒工具点选任意一个绿色,会看到图像中全部的绿色方块都被选中了。如下图。虽然我们没有改小容差,但由于绿色与红色及粉红色差别很大,因此即使为80也不用担心。
我们已经知道魔棒工具是根据热点所点击的那个像素颜色作为标准,结合容差去寻找其他像素,这个寻找的方向就是从这个点开始,四面八方地扩散开去。如果“连续的”选项打开,那么一旦遇到超过容差范围的色彩,这条寻找的道路就终止了。这样所选中的颜色,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的选择区域。
如果关闭“连续的”选项,魔棒工具同样以点击的像素颜色作为标准配合容差,但不再是从这个点出发,而是“着眼于大局”,从整幅图像中寻找符合的像素。如果要那前面说过的选拔人员做比喻的话,前者就如同是在一个乡镇中选拔年龄段,后者是在整个国*家中选拔年龄段。“对所有图层取样”这个选项以后再说。
现在我们也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来选取天空,虽然容差大选取的色彩多,但大容差也会造成多选,要减去多选是比较麻烦的。因此较为稳妥的方法是将容差设置小一些,然后多添加几次选取。使用魔棒工具的时候没有直接的快捷键更改容差数值,可以按下回车后输入数值再按回车确认。
如下左图是将容差设为50后点选天空的中间部分的大致效果。
如果上方有些天空部分没有被选中,那么切换到添加方式(按住SHIFT)往上移动一些点击即可添加好,如下左图。然后移动到下方一些,添加选区。如下中图。然后还会剩下一些杂碎部分,也要注意添加好。如果较多且距离较远,也可以使用套索工具来添加。如下右图。如果有多选的细节部分也可以这样利用套索工具减去。
接着这样利用魔棒选取出来的天空部分,理论上比起磁性套索工具更精确,因为魔棒工具对色彩的分析能力要强于磁性套索。
在创建选区的时候,要学会多角度地去思考,比如要创建如下左图的选区,除了中间一个绿色块以外,将其余的绿色方块都选中。如果死板地去思考,就会使用魔棒工具的添加方式选取10次达到目的。但实际上魔棒工具只需要点击两下就可以了,并且这两下可以都在同一个地方点击。具体方法是先关闭“连续的”选项,然后点击中间的那个绿色方块,此时全部绿色方块被选中。然后打开“连续的”选项,切换到减去方式再点击这个绿色方块即可达到目的。
现在要在如下右图中选取画面中所有的方块,也可以通过两步完成。方法是将容差设为80或更大,然后关闭“连续的”选项,点击任意一个红色方块,由于容差大,红色和粉红色方块都被选中了。但绿色方块与红色差异较大因此还未选中,因此我们再点击一个绿色方块即可完成,当然这次的点击要按住SHIFT键以保持为选区添加方式。
除了这种“正向思维”以外,也可以使用“逆向思维”来完成这个效果。那就是用魔棒工具点选白色背景部分,然后【选择 反选】〖SHIFT CTRL I〗,反选的效果相当于把原先选中的部分变为未选中,而未选中的部分变为选中。反选还有一个隐藏快捷键是〖SHIFT F7〗。
我们前面选取了天空,现在要选取天空以下的部分,也可以使用这种反选方法来完成。如下左图。
好,现在我们要选取天空和围墙之间的部分,也就是在上图选区的基础上减去围墙部分。该如何修改呢?首先来分析一下,墙体的颜色与其他部分区别较大,因此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来减去。在如下右图红色箭头处的大概位置使用60的容差来减去。
减去后形成如下左图的效果,可以看到还有很多杂碎的部分存在,这是因为容差设置不够大的缘故。但刚才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差,那么除了围墙以外其他的地方也有可能被减去,那样修改起来反而更加麻烦了。因此正如同前面所说的,使用魔棒工具应设置较小的容差多次选取。使用大容差常常给以后的修改带来更多麻烦。
现在可以使用最早学习的矩形选取工具来一次减去一大片区域,如下右图。从图像左下角拉到光标处(绿色区域代表减去的选区),因为涉及到边缘部分,因此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比较方便。剩下的一些小细节,使用套索工具修补即可。从这个小练习当中可以初步感受到多种选取工具综合使用的工作方式。
其实还有一种色彩选取的方式,在菜单【选择 色彩范围】中,这个以后再学习不迟。另外Photoshop还提供了一种“快速蒙版”来创建和修改选区,这个功能在早期版本中很常用,但现在选取工具的功能已经大大增强,这个功能相对变得次要了。为了避免和我们将要学习的图层蒙版混淆,这里也先不作介绍。此外Photoshop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创建选区,这将在学习了以后的内容后逐渐接触到。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选择的部分,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