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舞防沉迷解除订婚怎么解除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 Wed, 28 Apr 2010 09:24:28 +0800 )
Description:
第一名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 urn)
  1953年奥黛丽·赫本与好莱坞著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罗马假日》,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令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而从《罗马假日》到《蒂凡妮早餐》,再到《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用自己的灵秀和聪慧成就了一段银幕神话。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赫本,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她的巨大的知名度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举止高贵,具有一种古典美,完全不同与同时代的女明星们的性感女神的定位。赫本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她的优雅和风度永远留在这些影片中……1988年被选为《人物》评选的世界上最美丽的50位女性之一。
  虽然已逝世多年,但她永远是影迷心中的女神。《Elle》杂志称:“她是落入凡间的天使,她的身上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丽。”
  第二名:丽芙·泰勒
  (Liv Tyler)
  “丽芙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她是精灵公主,更是公主中的精灵。”
  丽芙·泰勒的人气随着《指环王》中她所扮演的精灵公主而升到了顶点。她身高接近1.8米,具有模特般身材,却有着天使一般的面容。这位来自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风情万种的美女总是令全世界的影迷神魂颠倒,而从神奇瑰丽的“魔戒”中走来的仙女让我们领略到不沾烟火的圣洁之美。贝托·鲁齐称她是“来自纽约的女神”,詹姆斯曼·高德称她是“20世纪90年代无邪女孩的象征”,连曾经和她合作过的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都称她为“新清秀佳人”。1997年曾当选《人物》全球最美50人。
  第三名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在西方人的眼中,凯特·布兰切特是公认的气质最为高雅的女明星之一。所以,她击败安吉丽娜·朱莉和格蕾丝·凯丽等人,排在第三不足为奇。同样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妮可·基德曼最终连前十名都没有能够排进去。虽然她只演过三部影片,却塑造了三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她极力反对那种以女演员的外形来判断其成功与否的论调,她认为这完全忽略了演员的表演。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女演员,不是在镜头前展示美貌和个性,而是要有擅变的能力,透过角色的外表挖掘人物的内在。凯特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Elle》对切特的评价是:“她的笑容是最有亲和力,也是最有魅力的。”
  第四名
  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野性十足的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美国娱乐圈有“邪恶娃娃”和“野蛮女人”的“美誉”。《古墓丽影》系列的成功,让“劳拉”的巾帼“英雌”形象深入人心。一个有心计的美女,眼角眉梢渲染着叛逆。如果她不做演员,你也会对她另眼看待:她的大眼睛、直翘鼻子、高的胸、长的腿;那似乎没有髋部却走得坚硬的步伐,那似捣碎的浆糊一样的声音,性感得让人麻醉。她是好莱坞的狂野之唇,是好莱坞的世纪末的主题———忍不住让人说:“在你被指控之前,让我吻你。”
  第五名
  格蕾丝·凯丽
  (Grace Kelly)
  她是奥斯卡影后,也是一国的王后。在银幕上高贵美丽,在摩纳哥的王宫里也光彩照人。格蕾丝·凯丽,是个优雅的女人。好莱坞,乃至全世界都被这个名字就叫做“优雅”的女人身上所蕴涵着的那种娴静、圣洁、高贵的古典美所吸引。人们眩惑于她那一头闪烁光泽的金发,海水一样湛蓝的眸子和细腻光洁白皙得如月光的脸。不仅如此,她还有着最为妩媚含情的笑容,最为摇曳生姿的步态,她的整个身体就是由温柔与优雅组成,高贵得有如芬香的醇酒。
  第六名
  娜塔莉·安博莉亚
  (Natalie Imbruglia)
  来自澳洲的娜塔莉·安博莉亚发迹于英国的电视剧,演而优则唱。她曾谦虚地说:“自己的声音要是录成了唱片,那一定是不能听的。”而她一首《Torn》蝉联了英国广播电台一整年的点播率最高的歌曲,荣获英国太阳日报票选“年度最佳女歌手”、MTV“最佳新人”及Billboard“最佳年度单曲”、“最受欢迎女艺人”等殊荣,在家乡澳洲更是获奖重重,全球专辑销售数字高达800万张。她还是个不爱表现的人,喜欢穿松松垮垮的衣服,住在宁静偏僻的小镇或小岛。
  第七名
  伊莉莎白·赫莉
  (Elizabeth Hurley)
  当今好莱坞众多女星中,美艳和性感的象征非伊丽莎白·赫莉莫属。这位魔鬼的代言人,是诱惑和邪恶的化身,那张幽雅精致的面孔蕴涵着高贵的气质,俏脸的背后却深藏着聪睿、轻狂、略带反判的性格。她是个最擅长利用服装展示自己美丽曲线的女演员,有着令人难忘的美艳。高挑曼妙的身体曲线,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美艳和性感的气息,更被誉为“英国第一美人”。还曾被英国《GQ》杂志选为“全球最性感二百位女性”之一,成功击败名模KateMo 、“股后”珍妮佛·洛佩兹等,以大热门姿态登上新一代性感女神宝座。
  第八名
  艾尔·麦克珀森
  (Elle MacPherson)
  澳大利亚美女艾尔是世界泳装名模,有着做现代健美型模特儿的天赋。曾当选为世界“十大最美丽的女人胸部”第五位,“2002年度全球女人最艳羡的十大魔鬼身材”第八位。
  第九名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她曾被誉为“好莱坞第一夫人”,即使不穿华贵的衣饰,也同样熠熠生辉。端庄的容貌,迷人的嗓音,非凡的演技为观众们留下许多经典影片。褒曼美丽端庄、嗓音迷人、表演轻松自然,凭着惊人的美貌和非凡的演技,迅速成为好莱坞的大红星。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一生都不努力进取的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人们已永远记住了她和她那些美丽动人的银幕形象,她是她那个时代最光彩照人的明星。1982年8月29日,这位伟大的女演员逝世于伦敦寓所,终年六十七岁。
  第十名
  珍妮佛·安妮斯顿
  (Je ifer Aniston)
  珍妮佛·安妮斯顿外表娇俏可人的,有着天使般的脸庞和魔鬼身材,她不断变化的发型则是北美女性争先效仿的时尚。拥有特殊的迷人特质,“非常吸引人却不做作”,不仅男性观众喜欢她,女性观众也想模仿她的发型与服装,被评为2004年“五十名全世界最漂亮人物”之一。
( Wed, 28 Apr 2010 09:21:22 +0800 )
Description:
序言: 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从500名20世纪的电影明星中评选出50名最伟大明星(必须在1950年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作为美国电影学院的“百年百大”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百年百大明星”(AFI's 100 Years... 100 Stars )。样貌并不出众的实力派亨弗莱·鲍嘉 和凯瑟琳·赫本分别被评为最伟大的男、女演员。
女演员
01.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 urn)生日:1907年5月12日 国籍:美国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的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凯瑟琳·赫本。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凯瑟琳·赫本也许是好莱坞获得奥斯卡奖次数最多的一位女明星。 身高1.73米,高高的颧骨、满脸的雀斑、刚毅的下巴、清瘦的身躯,热情、执着、急躁、勤劳、独立,喜爱骑车、打网球、缝衣服、编织圣诞花环,她最遗憾的事是没能扮演郝思嘉。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争取妇女参政权力运动者。赫本与同年龄的女孩相比变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里也显得非常书卷气。赫本考入布瑞迈沃学院之后,开始立志做一名演员,在大学期间演了不少戏。 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饰演,她总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别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后来她以舞台剧《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国演艺界。接下来她开始出演电影,在影片《离婚***》中,由于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标出的片酬并且与RKO公司签约。1932-1934两年间,她主演了五部电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第四部影片《小女人》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奖。这时关于她个人生活的报道和传闻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举止傲慢,拒绝出演好莱坞的影片,穿着松松垮垮、而且不化妆,在照相机前不注意形象,拒绝记者采访…。而影迷们为她这种反传统的行为而喝彩。 因此,1934年赫本返回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那些鼓励她这一行动的批评家和观众们,第一批买了票,在看完之后又是第一批对这场戏和赫本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赫本只得返回了好莱坞,可事情并没有好转。在1935年到1938年这期间,赫本只成功地主演了两部电影,《爱丽丝与亚当》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踏上舞台之路》;而其它影片都是失败的作品。她的影片成了票房失败的标志。赫本于是又回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戏《费城故事》,可这一举动又宣告了破产。这时的赫本采取了切实和解救的措施,买下了她主演的舞台剧的电影制作权。这一举动果然奏效了,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接下来的影片《而立之年的女人》中,她开始与男影星斯宾塞·屈赛联手上戏,后来他俩合作了8部以上的影片,同时在戏外他俩也开始了长达25年的罗曼蒂克史。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进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身份,并以此多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些影片包括《夏季》、《唤雨巫师》、《最后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屈赛的恋情之中。但是,赫本并没有放弃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长夜旅行》为自己赢得了第九个奥斯卡提名。这之后赫本离开了影坛五年的时间,复出后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猜猜谁来赴晚宴》,这也是赫本与屈赛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在完成这部影片之后就去世了。《猜猜谁来赴晚宴》使赫本第十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第二年赫本出演了影片《冬狮》,这使她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第十一次获得提名。到了70年代,赫本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电视电影方面,但她还继续出演了几部影片,包括《公鸡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后一次(第十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991年开始撰写个人传记《我》。赫本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
02.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生日:1908年4月5日 国籍:美国
贝蒂·戴维丝(Bette Davis),原名鲁思·伊丽莎白·戴维丝(Ruth Elizabeth Davis),1908年4月5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还在年幼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最初的兴趣在舞蹈上,中学第一年,她放弃舞蹈,转向学习表演。在约翰·默里·安德逊的表演学校学习一阵子后,她在百老汇以外的地方参加了《The Earth Between》的演出。1929年,她第一次在百老汇登台表演,参加《打碎的盘子》(Broken Dishes)的演出。30年代后期,因为和环球电影公司签了一份为期6个月的合同,她开始前往好莱坞闯荡。贝蒂第一次到洛杉矶,环球电影公司派人前往火车站接她。但负责接她的公司代表最后一人回到公司,因为他找不到任何一个看起来象电影明星的女子。1932年,贝蒂和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签了一个为期7年的协议。1935年和1938年,她分别以《女人·女人》(Dangerous)和《红衫泪痕》(Jezebel)两度封后奥斯卡,期间,她曾努力解除和华纳兄弟签署的协议,以失败告终。之后,她又先后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一次提名是因为在《慧星美人》(All About Eve)中成功塑造了玛戈·钱宁这一角色。虽然最终并未捧得奥斯卡小金人,但她凭此片获得了纽约影评人颁发的最佳女主角奖。贝蒂最为卖座的电影都在30和40年代完成拍摄。1953年到1962年的10年间,她参加拍摄的影片,没有不赔钱的。1962年拍摄的《神童简怎么了》(What Ever Ha ened to Baby Jane?)一片,让她重新找回昔日当明星的感觉,也使她赢得一批新的观众。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AFI)授予她终身成就奖。1979年,凭《Strangers: The Story of a Mother and Daughter》获得艾美最佳女演员奖。1982年,从康涅狄格搬到洛杉矶去住,参加了电视系列剧《Hotel》的拍摄,但因生病中途退出,被安妮·巴克斯特取代。
贝蒂一生结过4次婚,其中最长的一次婚姻维持了10年。总共养育了3个孩子,其中一个严重痴呆。1985年,她女儿芭芭拉·戴维斯·海曼出了一本名为《My Mother's Keeper》的书,对她进行诽谤,揭她的短。1989年10月6日,贝蒂因病在法国辞世。她的很多影迷不愿相信她真的已经走了。 03.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 urn)生日:1929年5月4日9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小便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当沉浸于成为一各芭蕾舞艺术家的梦想之时,二战爆发,家园和艺术学院先后被毁,令她自觉前途越来越暗淡.1948年,赫本与母亲(父母于1938年离异)迁至英国伦敦,进入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1951年,赫本在意大利演出,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这个角色,这令赫本在好莱坞一举成名,并为她开启了美国之门。1953年她轻松通过了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罗马假日》的试镜,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这部影片。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该片令她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与此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从50年代到60年代,赫本完成自身的转型,结束了她幻想的纯洁世界生活阶段,逐渐从虚幻世界走到了现实生活中。1954年9月,赫本与美国著名男演员Mel Ferrer结婚。在事业上,她开始尝试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她主演了许多影片,如《战争与和平》(1956年)、《甜妞儿》(1957年)、《黄昏之恋》(1957年)、《绿厦》(1957年)、《孩子们的时刻》(1962年)、《谜中谜》(1963年)《巴黎假期》(1964年)、《窈窕淑女》(1964年),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赫本是美国好莱坞以演技卓越、艺术生命长久而著称的女演员。1928年以后作为职业戏剧演员,很快在百老汇成为名角。接着她又塑造了许多生机勃勃、迷人自信富于幽默感的女性形象,如影片《惊才绝艳》(1932年,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小妇人》(1934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艾丽丝·亚当斯》(1935年)、《苏格兰的玛丽》(1936年)、《抚育婴儿》(1938年)、《假日》(1938年)、《费城故事》(1940年)等等。她的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在她主演的影片《萨布瑞娜》(1954年)、《修女的故事》(1959年)、《蒂法尼的早餐》(1961年)和《等到天黑》(1967年)中,赫本表现出色,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60年代后期她曾长期息影,复出后又拍摄了《罗宾和玛丽安》(1976年)、《血统》(1979年)、《总是如此》等影片。
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多次赴非洲开展慈善与救助活动,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1993年1月20日逝世。
04.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生日:1915年8月29日
1915年,斯德哥尔摩,弗利德和加斯特斯-褒曼夫妇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美丽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给她起名英格丽-褒曼,与时年2岁的瑞典公主同名。加斯特斯是名摄影师,家里有许多照相机,他教家人如何在镜头面前轻松自如。1918年妻子因突发的胃病去世。失去母亲的英格丽变得沉默寡言。12岁的时候,父亲又告别了人世,年幼的她只有在亲戚的抚养下长大。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她自己也承认:“小时候我是个非常忧郁孤独的小姑娘。我太腼腆了,很少和人交往。我经常幻想出一些可以跟我说话的人物,这些幻想中的人物在我身边,我跟他们谈心,他们照我希望的那样来回答我。就这样我成了演员,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自己是在演戏。”英格丽说:“不是我选择了表演,是表演选择了我。”
她的第一次登台表演非常成功。那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一次圣诞节,褒曼看见让高年级同学演出的临时戏台,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股表演的欲望涌上心头。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一步就窜上了戏台,站在那里,给同学们表演了她刚看过的话剧,还手舞足蹈一个人扮演了六七个角色。这就是小褒曼的第一次演出,也是很成功的一次演出,使周围的人重新认识了她,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高中毕业后,英格丽考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为她的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1934年,褒曼在《门克桥的伯爵》一片中得到了第一个角色,接着又拍了四部电影,评论界给予她高度赞扬,“无人不被她的美丽和才华所折服”。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和安·谢里丹在一部反映二战的影片中担任男女主角,影片的导演是迈克尔·柯第斯。由于剧本的问题,里根和谢里丹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他们成功地刻画了发生在战争期间的动人故事。虽然剧本一改再改,但褒曼和鲍嘉的表演令世人难忘。那个曾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剧本成为好莱坞不朽的名片的蓝图。《卡萨布兰卡》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鲍嘉和褒曼的精湛表演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础。这也成为褒曼事业上走向辉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44年,褒曼凭借《煤气灯下》(《郎心似铁》)获得了她演艺生涯里的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而《美人计》、《圣女贞德》等影片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特·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们写实主义的风格所折服,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罗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渐渐萌生爱意成了情侣。当时,褒曼和彼得·林德斯特罗姆仍有婚姻关系,却替罗伯特·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令举世哗然。舆论指责:“银幕上的纯洁女神,现实中竟是一个抛夫弃子的风骚女人”,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媒体和公众对她辱骂唾弃。她被逐出了好莱坞。在与罗塞里尼生活的日子里,褒曼和他合作了数部影片。然而这些影片并不成功。而且由于人们对于褒曼“叛逆”行为的抵制,这些影片甚至未能与观众见面。艺术上的失败带来生活上的裂痕,褒曼渴望观众,而罗塞里尼却禁止褒曼拍其他导演的戏,他们的关系由此走到了尽头。这时褒曼已经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她7年的黄金时光。1957年,褒曼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表明美国人最终原谅了她并不得不接纳这位真正的艺术家。虽然韶华不再,但褒曼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着。1974年,她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扮演一个小配角,演技再次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和肯定,她赢得了奥斯卡女配角奖
英格丽-褒曼发现自己患有癌症是在197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后两次动了手术,割去了左右乳房。但两次手术并没有根除病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时,她接受了从影以来最大的挑战:在一部电视系列片中饰演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她演的这个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妇,而且患着白血球过多症。这份工作对已经65岁的褒曼来说非常艰难。她的身体十分虚弱。一天紧张的拍摄结束后,回到住处,总是累得精疲力尽。但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电视片。1982年8月29日,褒曼迎来了自己的第67个生日。这天早上,她感到十分不适,痛楚万分。她虽不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脊髓骨,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了。她的前夫拉斯和亲朋好友送来了一束束鲜花,祝贺这位瑞典籍的世界明星的诞辰。她强忍着剧痛,款待宾客,替他们斟满香槟,举杯共饮。不过,她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饮而尽了,她只是把酒杯同嘴唇“亲了亲”,便放下了。就在当晚,她离开了人间。
05.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出生年:1905年 生日:9月18日 国籍:瑞典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原名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1905年9月18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4岁丧父,家境贫困,被迫辍学,为谋生计到一家百货商店工作。为百货商店所拍的广告短片引起喜剧导演埃立克·A·皮特斯勒注意,在《流浪汉彼得》(Luffarpetter)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受到鼓舞后申请前往瑞典戏剧学校学习,学习期间拍了2部影片,虽然都是小角色,却是嘉宝电影事业的开始。后来,著名瑞典导演莫里兹·斯蒂勒(Mauritz Stiller)把她请出学校,担任《哥斯塔·柏林的故事》(Gosta Berlings Saga)女主演。拍摄完《没有欢乐的街》(Freudlose Ga e, Die)一片后,嘉宝和斯蒂勒双双被米高梅公司看中,开始前往好莱坞发展。嘉宝在好莱坞所拍的第一部影片是无声电影《激流》(The Torrent)。1930年所拍的《安娜·克里丝蒂》(A a Christie),为她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此后,嘉宝又拍了几部影片。她于1935年所拍的《安娜·卡列尼娜》(A a Karenina),是她一生中演技发挥得最为充分的一部影片。1939年面世的《妮诺奇嘉》(Ninotchka),让观众看到了嘉宝幽默搞笑的一面。2年后,嘉宝完成喜剧片《双面人》(Two-Faced Woman)的拍摄后, 在事业达到顶峰时候永远离开了影坛。据她自己称,二战永远改变了世界,因此她决定退休。此后,嘉宝移民纽约,深居简出,种菜养花,平安地度过余生。1990年4月15日无疾而终,享年84岁。
06.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生日:1926年6月1日 国籍:美国
金发、碧眼、红唇,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裙子,这是玛丽莲·梦露留在世人心中永恒印记。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是美国二战后红极一时的性感电影明星,她出生于一九二六年六月一日,名为诺玛婛莫丹森,后来以诺玛婛贝克名字领洗。出生于贫困家庭,母亲格拉迪斯是精神病患者,父亲的背景不明。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格拉迪斯将诺玛寄养于领养家,玛丽莲的童年就在几个领养家渡过九岁那一年进入孤儿院,居住到一九三七年的六月。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九日,十六岁的诺玛嫁给当时大她五岁的詹姆士,是她在飞艇工厂工作时认识的年轻男士,他们的婚姻结束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一九四四年美国陆军宣传女性在战争时期的贡献。一位新闻记者将正在工作的玛丽莲拍下照,后来摄影师并要求她的更多照片,很快的玛丽莲就开展她的模特儿职业。一九四五年,诺玛婛多荷蒂的鲜艳美使她成为大受欢迎,便当上33主要杂志的封面女郎。一九四六年由飞艇工厂辞职后成为全职模特儿及开始追求演艺事业。
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玛丽莲以125美元的周薪,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签下合约,并开始使用“玛丽莲·梦露”此一名字。‘梦露’取于她的祖母,而‘玛丽莲’是来至于女演员玛丽莲·米勒。玛丽莲·梦露的第一个电影小角色是在一部一九四七年拍的电影“The Shocking Mi Pilgrim”。她一直扮演不重要的角色,直到一九五零年,约翰休斯敦给了她在A haltJungle的电影里一个小但具影响力的角色。那一年,她在AllAboutEve的演出使她获得更大的声名。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四日玛丽莲梦露再嫁给一位棒球巨星乔治·迪马吉奥。她第二次婚姻只维持九个月,十月二十七日宣布离婚,十月六日的一场记者会,玛丽莲的律师以“事业上的冲突”解释离婚的原因。在电影里多次以花瓶角色演出后,玛丽莲开始想追求更进一步的演艺事业及摆脱她“浅薄金发美女”的形象。一九五六年开始在纽约演员工作室Lee·Stra erg的教导下进修。那一年玛丽莲与摄影师Milton·Greene开创玛丽莲梦露电影制作公司。后来制作出的BusStop(1956)及The Princeand The Showgirl(1957)是两部展现玛丽莲高水平演出能力的电影。 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嫁给剧作家阿瑟米勒。一九六一年的TheMisfits是米勒写给梦露,也是她最后完成的一部电影。玛丽莲的第三次婚姻结束于一九六一年的一月二十日。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六二年八月,只有三十六岁梦露在自己家中孤独而神秘地死去。玛丽莲梦露拍过三十部电影,最后一部Something’sGottoGive未完成。她不只是一个电影明星及闪亮的影后,她生命造成全球的轰动,她的知名度远超过巨星级偶像。她的美丽也将永远的活在人的的心中。 07.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生日:1932年2月27日
1942年伊丽莎白·泰勒在10岁便与环球公司签约,12岁主演了系列影片《灵犬莱西》,小有名气。16岁时拍摄一组令人惊艳的性感照片摆脱了少女形象。19时主演了《阳光照耀之地》,美丽形象深入人心,从此开始了她大明星的生涯。泰勒与詹姆士·迪恩合演了《巨人》,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合演了《阳光照耀之地》和《雨树县》,与保罗·纽曼合演了《豪门巧妇》,还因为《第德菲尔德第八》和《谁害怕弗吉尼亚-吾尔夫》分别获第33届和第38届奥斯卡金像。不过泰勒最著名的影片是《埃及艳后》。
比起泰勒的电影事业,她的私生活更加精彩。18岁时有了第一个婚姻,第一任丈夫是酒店业巨头的儿子,七个月后婚姻即告失败。第二年她与一位英国演员迈克尔·威尔丁结了婚,并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五年后在投资者和制片人迈克尔·托德的猛烈追求下而告终。离婚后一个月,泰勒与迈克尔·托德结了婚,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因为托德第二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这次短暂的婚姻令泰勒十分伤心。她的闺中好朋友黛比前来安慰她,这位《雨中曲》中的女主角与她的丈夫艾迪·费雪都是泰勒夫妇的好友。不过安慰的结果令黛比大吃一惊,艾迪爱上了泰勒,而他们曾被视为模范夫妇,现在被泰勒拆散了。抢了好友的丈夫,泰勒饱受骂名。不过这场婚姻也很短暂,因为泰勒爱上了理查德·伯顿。使他们结缘的正是《埃及艳后》。理查德.伯顿是英国著名的演员,富有才华,脾气却很暴躁。他们十分相爱,但是却因各自太强的个性而无法平静地生活,在长达十二的时间内他们拥有两次婚姻,这是六十年代最著名的姻缘了。然后泰勒嫁给了一名参议员。在离开了伯顿、离开了电影后,泰勒的生活开始失控,她开始暴饮暴食,一度惊人地肥胖,不得不进入减肥中心进入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疗,这一次的婚姻也只维持了6年。此后泰勒开始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她以惊人的毅力重获美貌。尽管失败了这么多次婚姻,这位喜爱豪华生活以及名贵首饰的女演员却十分喜欢拥有婚姻。1991年近60岁的泰勒第八次结婚,这一次不再是著名的人物,而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们是在治疗中心认识的,并且他比泰勒小十多岁。这次婚礼是在著名的歌迈克尔·杰克逊壁垒森严的农庄中举行的,据说在这个摇滚之王的家中供奉着泰勒的神像。然后这次身份、地位、财富以及年龄十分悬殊的婚姻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结局,5年后他们离婚了。这位曾被称为“玉婆”的影坛明星使演员这种职业变得丰富多彩而有趣起来,现在人们关心明星们的私生活已经胜过了他们的电影。
08. 朱迪·加兰(Judy Garland) 生日:1922年6月10日
朱迪·加兰(Judy Garland)1922年6月10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格兰德拉佩兹镇。如今,她出生小镇的一所旧学校里,建起了一座朱迪·加兰博物馆,离博物馆一个街区远的地方,就是她5岁前生活的家,现在是一家综合电影院。加兰3岁就和两个姐姐登台表演了。5岁那年,父亲携家人迁往加州。加兰12岁,听从歌手弗朗西斯·加姆的建议,把原来的名字改成朱迪·加兰。因为嗓音优美,13岁即开始电影表演,此后一直保持旺盛的表演欲望。少女加兰参加完《猪皮天堂》(Pigskin Parade)、《Love Finds Andy Hardy》和《1938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38)几部影片的拍摄后,立即引来好莱坞关注的目光。但直到1939年出演《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之后,加兰才真正跻身好莱坞明星的行列。美丽的外表和动听的歌声,为她赢得了一项奥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员奖,更迷住了无数观众的心。后来,她与米高梅公司签约,先后出演了《火树银花,又译青春乐》(Meet Me in St. Louis)、《Easter Parade》等影片。令人遗憾的是,米高梅公司在竭力将她打造成一代电影明星的同时,无意间又把她变成一名瘾君子:为了让她拍片时保持苗条的身材和充沛的精力,他们让她服用安非他明。服药后的加兰晚上无法入睡,公司又给她买来安眠药***酸盐。不久,加兰就再也离不开这些“奇妙的药物”了。
加兰生活中离不开的还有男人,而且往往是年龄比较大的男人。28岁的时候,她已经结过2次婚了,第一任丈夫是担任乐队指挥的大卫·罗斯,第二任丈夫是导演文森特·明奈利。和文森特有了一个女儿后,加兰服用药物的数量越来越多,行为开始有些异常,经常无法按时赶到片场。1950年,米高梅最终解除了和她签定的合同。1951年加兰和文森特离了婚,嫁给制片人西德尼·卢浮特。西德尼亲自出马,为加兰找到了另外一条演艺大道:到各地举办音乐会,而且取得一连串成功。他还专门为加兰制作了影片《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加兰在此片中的表演,被很多人认为达到了她表演事业的巅峰。这时候,加兰的事业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变,从电影明星变为一个著名歌手,赢得一大批歌迷。50和60年代,加兰继续到全国各地巡演。朱迪·加兰录制的著名歌曲有《奔流不息的老人河》等。期间也拍了几部影视作品。和西德尼离婚后,她又和演员马克·赫伦结婚,发现马克是同性恋后又离了婚。加兰的最后一任丈夫是迪厅经理米基·迪安。生命的最后几年,她仍然依靠处方药维持生活。1969年6月22日夜,终因服用过量安眠药离世,年仅47岁。
09.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 出生 27 December 1901 去世 6 May 1992 生于德国柏林。从小就学习小提琴,并希望以此为其终身职业,但不幸手腕受伤,转而向演艺界发展,并于1922年成为莱因哈特剧团的演员。不久以后,在影片《爱情的悲剧》中初登银幕,1924年与鲁道夫·西伯结婚。在二十年代中期,她的演艺事业开始走红,1930年在影片《蓝天使》大获成功,成为国际知名的影星。同年,她来到好莱坞与派拉蒙影片公司签订拍片合约,并在由斯登堡导演的多部影片中出任主角,成为与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明星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影星。但是进入五十年代后,她的演艺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她又开拓了事业的新天地,成为唱片明星和酒厅表演艺术家。于1992年5月6日逝世。
10. 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生于1904年3月23日,美国 逝世于1977年5月10日
琼·克劳馥原名露西尔·费伊·勒·萨埃尔,出生前父母就离异了。16岁时她已经认识了三个父亲,并从其中的一位得到了另一个名字比利·卡森。1915年他们全家住在堪萨斯市,克劳馥不得不为支付自己的学费在洗衣店打工、并作仆人,1923年,自幼爱好舞蹈的她赢得了一项业余舞蹈比赛的冠军,并藉此机会加入了合唱团,开始以舞蹈为业。1925年她前往好莱坞试运气,被米高梅公司看中,签下合约。她的第一部影片是《漂亮女士》,她在里面扮演一个跳舞的小角色,在又拍了不少同类型的片后,公司觉得她很有发展潜力,为了给她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米高梅在杂志上刊登她的大幅照片,在全国范围征集她的名字,最终定下了琼·克劳馥这个名字。她的好运也随之到来,1928年的《我们跳舞的小女儿》大受好评,她直接跻身明星行列。
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在一群默片明星们被淘汰掉的同时,克劳馥却因为自己美妙的声音而更加闪亮,她的第一部有声片《野性难驯》即票房大卖,而1932年那部汇集了米高梅当时全部巨星的《大饭店》,更让克劳馥从此成为一线明星。接下来她又出演了《命限今朝》(1933)、《火之女》(1939)等片。成为了票房保证,但进入四十年代之后,克劳馥意识到再待在米高梅只会不断地重复自己,于是在合约结束后来到了华纳影视,事实证明她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1945年的《欲海情魔》中她成功地诠释了一个家庭主妇变成一个商场女强人的心路历程,并以出色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46年她拍了广受赞誉的《银海香魂》,1947又以《情天惊魂》再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2年的《惊惧骤起》又使她获得了第三次奥斯卡提名。克劳馥共经历四次婚姻,最后一位丈夫是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A.斯蒂勒。1959年他去世后,克劳馥继承夫业成为公司女董事,从此把精力主要转向了商业,可以说为五六十年代百事可乐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1970年的电影《特拉格》,1977年5月10日她因癌症在纽约去世,享年73岁。
11. 巴巴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生 日: 1907-07-16
生于纽约州布鲁克林,原名鲁比·斯蒂文斯。3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酒鬼父亲也离家出走,她成了寄人篱下的小孤女。她13岁辍学,在一家百货公司做包装工。两年后加入齐格飞歌舞团,开始其艺术表演生涯。1926年在百老汇舞台剧《绞索》里扮演重要角色,次年首次走上银幕,出演无声短片《百老汇夜晚》,之后进入好莱坞。1936年已经离婚的她与罗伯特·泰勒合演《嫂夫人》时相恋,至1939年结婚。1937年她以《慈母心》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40年代是她银幕表演事业的高峰时期,以《郎才女貌》、《火车谋杀案》、《***打错了》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2年与泰勒离婚后,一直独身。60年代后期她参加一些电视片的拍摄,以1965-1968年的电影连续剧《大峡谷》获艾米电视奖。1983年的连续剧《朝代》和影片《棘鸟》也获得好评。1987年第15届美国电影学院颁奖仪式上,她被授予终身成就奖。1990年1月因心力衰竭去世。
12. 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
克劳黛·考尔白是法籍美国人。她生于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克劳黛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e Night of Love (1934)一夜爱情
Of Human Bondage (1934)名士殉情记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1934)红楼春怨 13. 格蕾丝.凯丽(Grace Kelly) 出生地:费城 生日:1929年11月12日 1982年9月14日车祸中遇难
她是奥斯卡影后,也是一国的王后。在银幕上高贵美丽,在摩纳哥的王宫里也光彩照人。格蕾丝·凯丽,是个优雅的女人.她更为醒目的身份肯定是前者,可她没有浪费她的天生丽质。有时候她是无需表演的——蓬壁自会因她而生辉,这便足够。她是明智的,她深晓女人是需要一个良性的婚姻方能真正维系住她的所有光泽,所以当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王国的王子向她求婚时,她只绽露了一下她那特有的浅笑——便轻而易举地开辟了她的幸福之路,远离了好莱坞的所有尘嚣,过着令人羡慕的相夫教子的田园日子。只是后来,她在一场神秘的车祸中死去,就像后来戴安娜王妃的遭遇一样——似乎冥冥之中……总有天妒红颜。
1951年 《十四小时》/FourteenHours
1952年 《正午》/HighNoon(联美)
1953年 《红尘》/Mogambo(米高梅)(入闱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1954年 《***谋杀案》/DialMforMurder(华纳)
《绿火》/GreenFire(米高梅)
《后窗》/RearWindow(派拉蒙)
《乡下姑娘》/TheCountryGirl(派拉蒙)(荣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托利克之桥》/TheBridgesatToko·Ri(派拉蒙)
1955年 《捉贼记》/ToCatchaThief(派拉蒙)
1956年 《天鹅》/TheSwan(米高梅)
《上流社会》/HighSociety(米高梅)
14. 琴吉.罗杰丝(Ginger Rogers) 出生 16 July 1911 Independence, Mi ouri, USA 去世 25 April 1995 14岁参加舞台比赛胜出,开始舞蹈演员生涯,后来她晚上在百老汇出演歌舞剧,白天在派拉蒙公司出演电影,1935年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合作,先后拍摄了一系列歌舞佳片,1940年因《女人万岁》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代表作:风流舰队、锦绣天堂等
15. 梅·韦斯特(Mae West)出生 17 August 1893 Brooklyn, New York, USA 去世22 November 1980 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父亲是一位重量级拳击手。被称为“小荡女”的梅·韦斯特5岁时便登台演戏演滑稽戏,14岁时开始演杂耍戏并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演时事讽刺剧。1926年她创作并演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性》,在百老汇引起轰动,但却遭到司法部门禁演,并被拘留5天,原因是该剧的内容有伤风化。27年她又编导了一部描写同性恋的戏剧《舞会》,该剧一上演便大获好评,但却被警告不得在百老汇上演。28年她创作的《小钻石》终于在百老汇获得好评,根据《小钻石》改编而成的电影《地狱之花》也在193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35年以性感著称的梅·韦斯特成为当时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明星。40年代,她曾在欧洲各地的舞台上巡回演出她的得意之作《小钻石》数年之久。54年,六十多岁的开始梅·韦斯特开始在夜总会演出,不想早已不是风华正茂的她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可见其魅力之大。1959年她出版了自己的自传《与德性无关》。70年,已年届80的她重返影坛参与影片《迈拉.·雷肯里奇》的演出与制作。1978年,85岁高龄的她依然宝刀不老,再次重返影坛,自编自导了影片《老相好群英会》。
16. 费雯·丽(Vivien Leigh)出生日期:1913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967年7月7日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印度大吉岭海峡附近的一个偏僻地方,费雯丽在印度这个美丽的国家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六年,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父母想要返回祖国英国,但因为战火阻隔,还是呆在印度。但是母亲想要她接受正规的教会教育,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把费雯丽送回了英国,费雯丽成为了当时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后来母亲又把她送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一所戏剧学校里,在那里费雯丽就立志做一名女演员。毕业后费雯丽遇见了赫伯特雷并且嫁给了他。1935年,费雯丽在影片《村庄地主》中扮演了罗斯温·娜伯丽斯,这是费雯丽首次出演电影。同年费雯丽出演了三部影片:《情况好转》、《仰面大笑》和《君子协定》。
1938年,费雯丽去美国看望她的丈夫劳伦斯·奥利弗,那时劳伦斯正在拍摄影片《呼啸山庄》。在那里,费雯丽幸运地遇见了塞尔兹尼克兄弟,兄弟俩儿正好在为影片《飘》布置焚毁的亚特兰大市的拍摄现场。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还没有确定演员,费雯丽被邀请去试镜。当时有好几位大牌演员都是这个角色的候选人,像诺玛·西拉、凯瑟琳·赫本和鲍莱特·乔达德,而且事实上舆论都认为乔达德夫人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尽管如此,四天后费雯丽被通知她获得了自己梦想的角色,其余者则被淘汰。影片《飘》后来成为了电影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部电影,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她领奖时的名字是劳伦斯夫人的名字。1940年,费雯丽出演了两部影片:《魂断蓝桥》和《21天》,但反响不大;同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结婚,1941年两人合演了影片《哈密尔顿的女人》。1944年在拍摄影片《凯撒和克雷欧帕特拉》时,费雯丽怀孕了,她两次都流产,同时患上了肺结核病,情绪时而狂躁时而压抑。尽管如此,影迷们却依然钟情于她。1951年费雯丽在影片《欲望号街车》为自己赢得了第二个奥斯卡金像奖,这之后直到1955年她才主演了影片《深蓝色的海洋》,又事隔多年,1961年费雯丽主演了影片《罗马之春》。
费雯丽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影片《愚人船》,不过她在片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小角色。1967年7月7日费雯丽因突发肺结核去世,享年53岁。 17. 莉莲·吉许(Lillian Gish)出生 14 October 1893 去世 27 February 1993 生于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她是公认的“无声片时代第一位女明星”。妹妹多萝西·吉什也是无声片时代的一位知名女明星。5岁开始登台演出话剧《囚衣》,之后参加巡回剧团,当时海报上的艺名为“小囡莉莲”。1912年经母亲的老友玛丽·璧克馥推荐,她与妹妹多萝西一同登上银幕,演出戴维·W·格里菲斯导演的《看不见的敌人》。之后,她就成为格里菲斯最得意的女演员。同年出演了《穷巷剑客》、《纽约帽子》、《盗贼的窘境》、《呼救》等片,加上次年演出的《左撇子》、《黑暗的房子》、《慈母心》等片,两年里居然演出多达20部两本短片。1913年末,她还与妹妹参加演出了4本影片《贝斯利亚女王》,当时被认为是最长的影片。外表纤细娇小的她却充满艺术才气,以自己的非凡创造性终于成为无声片时期最富名声的女演员。格里菲斯曾说,“她不但是本行中最优秀的演员,而且是我认识的女性中心灵最美好的一个。”1914年格里菲斯离开了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但二人仍然一直合作拍出了许多影片,如《逃亡》《温暖的家》《一个国家的诞生》《生活中最伟大的事情》等,第一次大战后她还主演了格里菲斯的四部较受欢迎的影片,它们是《残花泪》、《真心的苏姗》、《赖婚》、《乱世孤雏》。1920年她还导演了影片《劝夫》,由妹妹多萝西主演。次年因薪水问题,她和格里菲斯愉快地分手,接着进入米高梅公司,并自由选择剧本和导演。主要有《白姊妹》、《浪荡艺人》、《红字》、《风》(又译《柳弱风狂》)等。之后退出米高梅,主要活跃在舞台上。至40年代又在不少影片如《苏茜***》、《太阳浴血记》、《珍妮肖像》等片中扮演性格角色。其中1946年以《太阳浴血记》获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提名。五、六十年代演出主要有《蜘蛛网》《猎人之夜》、《恩怨情天》、《警告射击》、《喜剧演员》等。1970年她荣获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荣誉奖。1978年又出现在银幕上,拍摄了她第100部影片《婚礼》。1984年美国电影学院授予她“终身成就奖”,并获法国**文学艺术一级勋章。1987年还以91岁高龄演出《八月的鲸》。1993年2月去世,享年100岁,但却终身未嫁。 18. 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 )生日:1928年4月23日
美国着名童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礼宾司司长。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3岁时邓波儿在母亲的安排下进入一所叫米格林的幼儿舞蹈学校接受训练,1934年年仅6岁出演了歌舞片《起立欢呼》,影片大获成功。随後一年中,邓波儿出演了《新群芳大会》、《小安琪》、《小情人》等8部影片。由于在这几部影片的出色表演,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同年“美国电影科学学会”还授于她“1934年最杰出个人”称号。 从1934年到1939年,她每年都在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列,成为当时美国儿童崇拜的偶像,也是成年人心目中的宠儿,曾有“大众小情人”之称。随着她的逐渐长大,少女时代的秀兰·邓波儿,银坛魅力逐渐消退,观众无法接受他们最喜爱的小宝贝已经长大的现实。
秀兰·邓波儿于1945年与约翰·阿加尔结婚。1948年生了一个女儿,Linda Susan Agar。1950年两人离婚,同年改嫁Charles Black。1952年生儿子 Charlie Black, Jr., 1954年生女儿Lori Alden Black 。在演完第43部影片後她正式告别影坛转而投身政坛。先後担任过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美国驻加纳大使、福特总统时期的礼宾司司长,乔治·布什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秀兰·邓波儿曾于1977年4月来中国访问。
19. 丽塔·海华思(Rita Hayworth)生日:1918年10月17日
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1918年10月17日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西班牙演员。12岁就随父亲登台演出,1935年她被福克斯公司的老板温菲尔德·辛汉(Winfield R. Sheehan)看中,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涯。将丽塔·海华斯推上明星宝座的人是她的第一任丈夫爱德华·乔森(Edward Judson)。他着眼于发掘她的独特魅力,为她的发展做出重大的战略设计。他改变了她的拉丁风格,将她的黑发染成金***,使她成为标准的有成熟韵味的美国女人,又替她与哥伦比亚公司签下长达七年的合同。他还为她雇用了专职宣传人员,保证她出入好莱坞所有的重要交际场所。
丽塔生活中羞涩、文静、不张扬,只有在镜头转动时才将其惊艳性感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著名影片《吉尔达》(Gilda)就是最好的诠释。她演出的影片中较为著名的有《碧血黄沙》(Blood and Sand)、《天使之翼》(On
ly Angels Have Wings)、《上海***》(The Lady from Shanghai)等。尽管在影坛大放异彩,但对丽塔来说,家庭才是最重要的,1949年她与中东巨富阿里·汉的浪漫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不幸的婚姻将要打断她的事业。她先后有五次婚姻,婚姻失败后,丽塔出演了《军中红粉》(Mi Sadie Thom on)等影片。
因饮酒过度,丽塔·海华斯过早患上老年痴呆症。她的热情仿佛丧失殆尽;年逾花甲而容颜不老的她却逐渐失去记忆,先是忘了道路、约会等,而后是忘了所有的亲人。1987年5月14日,海沃斯因病去世,享年68岁。
20. 劳伦·巴考尔 (Lauren Bacall)出生日期 1924-09-16 以冷漠的神情和性感低沉的嗓音在好莱坞独树一格。她在中学华业后接受过短期的戏剧训练,也在百老汇演出过小角色,后改行成为纽约的一名高级模特儿,她的一张封面照片被大导演霍华赫克斯的夫人发现而引荐给丈夫。白考儿的第一部电影《逃亡》便跟当时的首席巨星合演,她特殊的风韵深深吸引了男主角亨佛莱鲍嘉,两人于45年步入礼堂。婚后又合作多部叫好叫座的电影,他俩关系一直非常密切而亲爱。67年鲍嘉因病去逝,白考儿守寡四年之后又嫁给演员小杰逊·罗巴滋,可惜维持不久,最后也以离婚收场。70年代白考儿在银幕上的作品已大为减少,反而80年代在百老汇的演出颇为轰动,两度获得东尼奖。1996年以《越爱越美丽》获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后,再度活跃于影视界。
21. 索菲娅·罗兰(Sophia Loren)生日:1934年9月20日
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1934年9月20日生,意大利著名电影女星。她是罗米尔达·韦兰尼和里卡多·夏科洛尼的私生女,从小在那不勒斯郊外的贫民窟长大。在《卖艺春秋》(Variety Lights)和《暴君梵城录》(Quo Vadis)两部影片中饰演一些不重要的角色后,索菲亚遇到了大她22岁的导演卡洛·庞帝(Carlo Ponti)。或许是从小缺乏父爱的缘故,索菲亚对待庞帝就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庞帝倾全力把她培养成一颗电影巨星。1961年,索菲亚凭《烽火母女泪》(La Ciociara)一片获奥斯卡和戛纳电影节双料影后。后来,索菲亚成为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性感偶像之一,她所散发出来的星光可以与玛丽莲·梦露、碧姬·芭铎、简·方达一争高下。她还是美国著名影星加里·格兰特的亲密朋友。不过,卡洛·庞帝对她一生的影响最大,两人后来不仅结为夫妻,还是事业上的伙伴。索菲亚后来主演的《卡桑德拉大桥》(The Ca andra Cro ing)、《特殊的一天》(Giornata particolare, Una)和《霓裳风暴》 (Prêt-à-Porter)等电影作品,为她赢得了广泛尊重。她拍摄的大量影片,都是由丈夫庞帝制作的。而她搭档最多的男演员,当属意大利另外一位与她齐名的电影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 i)了。1992年索菲亚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
22. 珍·哈露 (Jean Harlow) 时尚界的红人汤姆·福特从她的着装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麦当娜在MV和唱片封套中模仿她的形象……她就是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性感女神——珍·哈露。这个26岁就因病去世的金发女郎是美国有声电影初期的传奇人物,她在电影《地狱天使》中的台词“假如我换一身更舒服的衣服你会觉得震惊吗?”名列影史上十大经典台词,而发掘打造她的,是好莱坞大亨霍华德·休斯。
珍·哈露1911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父亲是当地的一名牙医。16时她便与一年轻的小商人私奔到洛杉矶,并且在好莱坞找到了做临时演员的工作。1929年她同小商人离婚专心从影,一开始只是个打杂的。哈露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霍华德·休斯投资的《地狱天使》,这部以飞行员和飞机为题材的电影拍摄耗时过长,到了后期出现资金困难,而休斯对片中扮演荡女的格丽塔·尼森的斯堪地那维亚口音不满,决定换人,既然没有多余的钱再请大明星,休斯把目标投向新人。当时才19岁的珍·哈露为了补贴家用在片场当临时演员,当休斯在片场看到她的时候,珍·哈露穿着薄纱裙,涂着厚厚的眼影和唇膏,浑身廉价香水味,休斯对她印象不好,但《地狱天使》的对白编剧却不禁为珍·哈露的身材惊叹。在旁人的劝说下,休斯决定冒一次险,珍·哈露挤掉卡洛尔·隆巴德(后者后来嫁给克拉克·盖博)得到了演出的机会。休斯对片中女角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地性感,珍·哈露的戏服在他的亲自过问和设计下不是暴露得惊人就是薄得可怕。有一场戏里珍·哈露穿着薄睡衣,看上去已经非常性感,休斯却还是不断命令她把拉链拉下再拉下,后来在场的人回忆说“等到影片通过的时候,那件睡衣事实上已经开到她的肚脐,整个胸都露了出来。”
拍宣传照的时候,休斯下令摄影师一定要特别突出珍·哈露的胸线,然后那些非常暴露诱人的照片开始出现在各大报章上。《地狱天使》在1930年公映后轰动了影坛,珍·哈露也从无名小卒一举成名,成为当时最性感的女星。其后她在《人民公敌》和《金发女郎》中扮演粗野女人的出色表演,使得米高梅公司与其签下拍片合约。在之后的六年里一共拍片16部,均表现不俗。1933年入围年度十大卖座明星之列。珍哈露后来结过三次婚,1932年她与米高梅公司的导演保罗·伯恩结婚。在他们婚后两个月,他的尸体被人发现,死于***杀。后又曾嫁给摄影师哈罗德·罗森,但仅一年便又告离婚。同大明星威廉·鲍威尔虽有订婚但却一直未能最终如愿。虽然无数影迷为她倾倒,但是婚姻的不幸却让她纵欲酗酒,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1937年7月7日,因为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在送医之前病菌感染而病逝,无数的影迷参加了她的葬礼。
尽管她如此年轻就如此悲剧性的死去,但她那散发白金光泽的头发和性感身条,仍令她保有20世纪30年代头号性感尤物的美名。珍·哈露代表了那个时代美女的标准:金发、碧眼、娇弱的身躯,迷迷茫茫的眼神···
23. 卡罗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 生日:1908年10月6日 卡罗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原名简·艾丽丝·彼得斯,1908年10月6日出生于印第安那州的韦恩堡。上世纪30、40年代,为其事业的鼎盛时期。8岁那年,父母离婚,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哥哥到了洛杉矶,开始了新的生活。12岁在街头和邻居家小孩一起打棒球时,被导演阿兰·多万(Allan Dwan)发现。阿兰请她在无声电影《完美罪恶》(A Perfect Crime)中扮演一个小配角。1925年,来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一位主管请她试镜,没成想一试成功,但她参加拍摄的第一部间谍影片《Marriage in Tra it》却惨淡收场。 后来,她又在福克斯电影公司所拍的几部西部影片和喜剧电影中扮演过一些大小角色。1926年,一场车祸给她左脸上留下一些疤痕。隆巴德接受了整形手术,修补了脸上的疤痕。改名为卡罗尔·隆巴德后,她才渐渐走红。1932车,她和约翰·巴里摩尔联袂主演《二十世纪快车》(Twentieth Century)一展自己的喜剧表演天才再因此而名扬天下。隆巴德在一系列影片中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喜剧形象,成为当时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头号喜剧明星。詹姆斯·史都华、加利·格兰特等着名男演员都和她配过戏。1936年,卡洛尔·隆巴德因影片《闺女怀春》(My Man Godfrey)而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个人生活方面,她以讲粗话和笑话而闻名坊间,经常举办和参加一些豪华聚会,对所有人都能表现出真诚的关心,甚至能够和最低层的剧组成员平起平坐。1942年1月16日,隆巴德和母亲,还有其他20名乘客乘飞机返回加利福尼亚,飞机在内华达州境内的拉斯维加斯上空坠毁,机上所有乘客无一幸免,名扬一时的隆巴德,在她33岁的时候,就永远离开了她心爱的事业。
24. 玛丽·皮克福特(Mary Pickford)出生 8 April 1892 Toronto, On
tario, Canada 去世 29 May 1979
生于多伦多,童年时即随母亲登台演出。1908年从影,次年在短片《克利摩托车那的小提琴制造人》中担任女主角。1913年因主演《善良的小魔鬼》而声名鹊起。1918年成为独立制片人,次年与卓别林等组建联美影片公司。1923年主演卖座片《露茜塔》。1929年以《弄情女子》荣获第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1975年获第48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1979年5月死于脑溢血。 4 h&am a" p% X7 {+ c
25. 艾娃·加纳(Ava Gardner)出生 24 December 1922 Brogden, North Carolina, USA 去世 25 January 1990 Westmi ter, London, England, UK. (bronchial eumonia) Mini biography 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史密斯菲尔德市一个贫寒的佃农家庭,原名露茜·约翰逊。因外表漂亮,194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好莱坞,开始努力学习表演艺术,两年后正式走上银幕。她以性感迷人的气质被称为“世界上最佳美丽的动物”。40年代末取代了女明星丽泰·海华丝而成为好莱坞性感女神,直至50年代中期被玛丽莲·梦露取代。1953年她与克拉克·盖博合演的《红尘》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万众崇拜的她生活中却不尽如意,曾三度离婚,引起种种非议。1957年曾一度赴西班牙马德里,过着两年放荡的生活。之后又开始拍片。1990年1月死于肺炎。其它主要影片有《赤胆忠心》、《水莲公主》、《抗战英雄》、《人海遗珠》、《水上乐府》、《雪山盟》、《风流女伯爵》、《北京五十五天》、《梅耶林》、《大地震》、《火爆石油城》等。
( Wed, 28 Apr 2010 09:09:39 +0800 )
Description:
序言: 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从500名20世纪的电影明星中评选出50名最伟大明星(必须在1950年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作为美国电影学院的“百年百大”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百年百大明星”(AFI's 100 Years... 100 Stars )。样貌并不出众的实力派亨弗莱·鲍嘉 和凯瑟琳·赫本分别被评为最伟大的男、女演员。
男演员
01. 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1899年12月25日出生在纽约。
亨弗莱·鲍嘉是一个电影的传奇。他在《卡萨布兰卡》中对英格丽·鲍曼说再见,在《马耳他之鹰》中扮演山姆·斯派德,因《非洲女王号》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是好莱坞电影业中最伟大的明星。但鲍嘉的真实生活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虽然他扮演的都是硬汉形象,但鲍嘉本人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对自己的四次婚姻泪流满面。他出身一个殷实的家庭。年轻的鲍嘉一直缺少生活的目标,直到他发现了表演,并在戏剧《化石森林》中找到了曼坦公爵的角色。这部话剧使他一夜成名。他后来因在《非洲女王号》中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鲍嘉在纽约的一个邻居出现在一出非百老汇的戏剧中,鲍嘉观看了那场演出。演出结束后,鲍加被表演吸引住了。他当上了制景工,开始学习与戏剧有关的东西。在担任了一系列小角色之后,他开始在全城到处应聘各种角色。鲍嘉开始学习他的技艺。他总是努力工作,直到后来他已成为大明星之后仍然如此。他以守时和随时做好准备而著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鲍嘉演出了大量在纽约上演的戏剧。他不得不为生计而奋斗,但始终抱定了成功的信念。20年代,他曾两次结婚,但两次婚姻都以离异而告终。1932年初,由于他在舞台剧中表现出来的潜力,鲍嘉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获得了一份6个月的合同。来自制片厂的天才星探在看过他的戏剧演出后,认为他可能在电影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他在哥伦比亚公司的B级影片《风流韵事》中扮演了一个二号人物。然后他又演出了一系列毫无建树的角色,制片厂决定不再和他签约,鲍嘉再次回到了纽约的舞台上。然后,在1934年,鲍嘉在一部名叫《午夜》的话剧中获得了扮演一名强盗的机会,这个角色使他大获好评。这部戏结束后,他又在话剧《应邀杀人》中再次扮演了一个坏蛋。他在这部戏里的演出,给一位百老汇的权威制作人阿瑟·霍普金斯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一年,霍普金斯请鲍嘉加盟他制作的一部戏剧《化石森林》。该剧描写了一个逃犯在一场农村的聚餐上,劫持了一群人做人质。这部戏于1935年3月7日上演,获得了热烈的好评。鲍嘉扮演的是逃犯曼坦公爵。他那双充满愤怒的黑眼睛和脸上流露出和绝望的神情,使他脱颖而出。观众为他的表演激动不已,很多评论指出,他扮演的这个角色和那个声名狼藉的银行抢劫犯约翰·戴林格毫无二致,后者在该片上映几个星期前刚刚被联邦调查局击毙。的确,《化石森林》是鲍嘉演艺生涯中第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他在这部戏剧中所展示出来的粗糙个性,将确定鲍嘉在以后二十年中的银幕形象。
02. 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 出生年:1904年 生日:1月18日 国籍:英国
加里·格兰特生于英国,童年生活在英格兰的布里斯托尔,他9岁的时候,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家人谎称她去海边度假了。对此格兰特一直一无所知,将近30岁才得知真相。14岁时格兰特辍了学,谎报年龄并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加入鲍勃·潘德(Bob Pender)的喜剧剧团。随团四处演出期间,他学会了哑剧和杂技,操一口道地的伦敦腔。1920年7月他成为剧团选中前往美国的八个小演员之一,他们在百老汇的《Good Times》演出了456场,格兰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决定留在美国发展。英俊潇洒、颇具阳刚之气兼有绅士风度的格兰特被女明星麦·威斯特(Mae West)慧眼相中,受邀和她一起主演1933年影片《侬本多情》(She Done Him Wrong),得以扬名好莱坞,事业一路飙升,陆续接拍了《春闺风月》(The Awful Truth)、《育婴奇谭》(Bringing Up Baby)、《女友礼拜五》(His Girl Friday)、《费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毒药与老妇》(Arsenic and Old Lace)、《美人计》(Notorious)、《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等一系列影片。拍摄1955年影片《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时获得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恩准,他与格蕾斯·凯莉(Grace Kelly)可以在台词上即兴发挥,他“优美又充满喜剧色彩的语言”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票房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与希区柯克合作的影片——《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两次与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经历让格兰特十分受伤,尤其当他自以为表演最棒的1944年影片《寂寞芳心》(None But the Lonely)失利之后。1970年他终于获得荣誉奥斯卡奖。
从1933年起,他有时会与伦道夫·斯考特(Randolph Scott)同住一栋房子,对两人的关系外界有颇多猜测,斯考特经常会开玩笑自称是格兰特的“妻子”,许多制片厂老板甚至威胁,如果他们不分开居住就不请他们拍戏。格兰特拍摄1957年影片《气壮山河》(The Pride and the Pa ion)时尽管家中有妻子贝特茜·德雷克(Betsy Drake),他还是疯狂爱上对手女星索非亚·罗兰(Sophia Loren),但罗兰很快与制片人卡洛·波蒂(Carlo Ponti)相恋,不再理睬他。次年的《水上人家》(Houseboat)中两人再度合作,他依旧不依不饶,对她紧追不舍,罗兰无奈之下只得找导演告状。格兰特本人对这段恋情始终念念不忘,后来还经常称这是他一生中最投入的恋爱。考虑到与奥黛丽·赫本(Audrey He urn)年龄相差太大,格兰特分别拒绝了1953和1954影片《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和《龙凤配》(Sabrina)中与她的合作机会,但两人最终在1963年影片《谜中谜》(Charade)演出了对手戏,格兰特自认为与年轻的赫本难成相配的恋人,要求把剧本改成赫本追求他。尽管作者伊安·弗莱明(Ian Fleming)在塑造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时参照了部分格兰特的性格,但他却拒绝出演1962年影片《诺博士》(Dr. No),因为觉得自己58岁的年龄有点太老了。
1986年11月28日,在爱荷华德文港阿德勒剧院他的单人秀《与加里·格兰特的一夜》(An Evening With Cary Grant)上演之前,格兰特突发中风,几个小时后在圣卢克医院溘然辞世,遵循他的遗愿,骨灰被洒在太平洋中。
03. 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出生年:1908年 生日:5月20日 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在银幕上的形象很有个人特色,他最爱说一个表示歉意的词“哦”,显得十分彬彬有礼。这使他先后得到了在《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和《迷离世界》(Harvey)的一些正面角色,要么是有些害羞的青年,要么是好青年,或是非常善良的年轻人。经过好莱坞名导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点拨,斯图尔特逐渐担当起很多影片的主要角色,象《后窗》(Rear Window)和《迷魂记》(Vertigo)等。他还参与了很多美国西部片的拍摄,诸如《双虎屠龙》(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血泊飞车》(Naked Spur)和《从拉莱米来的人》(The Man from Laramie)等。
年轻时的斯图尔特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在普林斯顿求学。但1932年他在同学的鼓动下参加了大学的表演团。并在那里第一次遇到了亨利·方达和玛格丽特·萨尔温,在他们的影响下,斯图尔特决定成为一名演员。1935年,当斯图尔特进军好莱坞的时候,他已经是百老汇舞台上的一名老手了。他最先在一部米高梅的短片《重大新闻》中露面,然后出演了第一部长片《谁是真凶》。次年,为了还清大学的助学贷款,斯图尔特出演了一系列低成本的庸俗片。还在《生来为舞》一片中展露了歌喉。到了1937年的《第七天堂》和《最后一个强盗》等片时,斯图尔特已经隐隐露出了明星相。1939年的《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一片使他得到了一个奥斯卡提名,而转年和凯瑟琳·赫本合作的经典影片《费城故事》则让他如愿抱得奖项归。度过了相对平静的1941年后,斯图尔特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并且数次出生入死,获得了空军奖章和卓越十字勋章。退伍后斯图尔特重回好莱坞,又以《风云人物》提名奥斯卡。这时的斯图尔特已年近四十,他开始尝试更多的戏路,并在《夺魂索》里和希区柯克首次合作。1950年斯图尔特以《迷离世界》中轻松明快的表演又一次提名奥斯卡,而接下来他却又出演了一系列西部片中粗糙刚硬的角色。随后他又和希区柯克合作了后者50年代最著名的三部片子《后窗》、《擒凶记》和《迷魂记》。而1959年的《桃色血案》为他带来了第四次奥斯卡提名。60年代后宝刀不老的斯图尔特和导演约翰·福特合作了两部经典西部片《浴血双雄》和《双虎屠龙》。之后又重回自己的戏路,拍下了《凤凰劫》、《娱乐世界》等片。1976年的《英雄本色》是他的最后一部著名影片,而除了电影以外,他还活跃在广播和电视舞台。1980年获美国电影研究院授予的终身成就奖,1983年获肯尼迪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作为美国最受爱戴的明星之一,詹姆斯·斯图尔特在今天与其说是一个演员,不如说是美国的一个文化象征,一个优雅传统时代的化身。1997年7月2日,89岁高龄的斯图尔特在洛杉矶去世。
04.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出生日期:1924年4月3日 出生地:美国纳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 当地时间2004年7月1日晚,美国著名影星、两届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0岁。马龙·白兰度从影期间曾凭借《码头风云》和《教父》两次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在世界范围内是备受爱戴的老一代影星。马龙-白兰度从1950年开始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棒的演员。他自然、完美而独特的演戏风格使他成为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马龙-白兰度从小就是一个顽皮好动的人。被好几所学校开除过,其中还包括一所军校。他的父亲四处奔波为他寻找以后的出路,但是他最终自己选择去了扭约,进入专门的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白兰度在表演领域充分发挥了他的独特风格,使他在1944年获得了第一次在百老汇出演的机会。演出了他的第一部舞台剧《我记得妈妈》(I REMEMBER MAMA)。之后他又陆续参与了几部戏的演出,其中包括奠定了他演艺生涯的百老汇名剧《欲望号街车》,白兰度在其中饰演让人至今印象深刻的斯坦利(STANLEY KOWALSKI)。白兰度第一次演出的电影是1950年的《The men》,因为是饰演一个孤僻且下半身瘫痪的人,他还特意跑去退伍军人医院在那里躺了一个月来琢磨角色。接下来的一年,白兰度再次演出他最受欢迎的角色《欲望号街车》中的斯坦利。这个角色也让他获得了第一次的奥斯卡提名。 而1953年白兰度终于凭借《码头风云》拿下了第一座奥斯卡金人。
和很多人一样,在《码头风云》的大获成功后,他又接演了很多和他外形,平时风格不一样的戏。在1955年的《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里他尝试了演出音乐剧。 在1956年的《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里,尝试演出了一个有同性倾向的日语翻译员。接着1957年《樱花恋》(SAYONARA)和《幼狮》(THE YOUNG LIONS)让他获得了又一次的奥斯卡提名,而这已经是第五次了,他扮演了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纳粹军官。接着在1959年的《漂泊者》(THE FUGITIVE KIND)里扮演了又一个类似TENNESSEE WILLIAM(田那西 威连)的角色。白兰度第一次尝试导演是1961年的《独眼龙》(ON
E EYED JACKS),是一部反西部的片子。之后他的几部戏都遇到了困难,《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严重超支,而尝试的喜剧又不被人接受,白兰度几乎成为了一个已经被遗忘的人。 事业停顿了一段时间后,1972年的《教父》不但让他得到第二座奥斯卡,而且又重振了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演艺事业的最高蜂。之后的《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也是大获好平。在这两部片的成功后,他渐渐开始少接影片,工作量也慢慢减少。但是之后拍摄的几部影片都有不错的反响。
虽然白兰度一直以好莱坞的浪子著称,经常出现各种怪异行为,但是白兰度在电影业上的贡献和成就将永远被记载在电影史上,谁也不能否为,他是最出色的影员之一,是好莱坞的一个神话。
5. 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
1932年,美国正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失业者剧增,求职难艰。但是,有一个曾与姐姐合拍过一部歌舞短片的青年却在这时打算进电影界找一份舞蹈工作。一位电影公司的高级职员观看了他带去的短片后,作了如此批语:“演不了,唱不来。头有点秃顶。舞能跳一点。”尽管这个批语对他极为不利,但他仍然如愿以偿。于是,终于有一天,他的表演、歌唱和舞蹈改变了美国音乐片的面貌。他就是一代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
1899年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俄马哈市的弗雷德·阿斯泰尔,是奥地利啤酒制造商弗雷德里克·奥斯特利兹和安·盖流斯·奥斯特利兹的第二个孩子。弗雷德和胞姐阿黛尔自小就被母亲带到纽约学习舞蹈。他们初显身手时,弗雷德只有十岁,阿黛尔也仅十二岁。后来,他们到处表演舞蹈,足迹踏遍全美。1917年,他们终于在百老汇取得首次成功。一位评论家写道,弗雷德跳起舞来似乎全身都在运动。1932年,阿黛尔嫁给一个英国人,以后就再也不表演了。可是弗雷德却不愿放弃歌舞生涯,他要单***匹马在好莱坞干下去。多年以后,他在《乐队车》这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与他处境相似而奋发图强的角色。
弗雷德从影片《飞到里约热内卢》开始,与一位名叫琴裘·罗杰斯的女青年搭挡跳舞。弗雷德与琴裘·罗杰斯并不是影片的主角,但是当他们跳起卡利欧克舞时,人们意识到,在电影舞蹈领域里,将要发生重大事件。弗雷德曾和裘琴·罗杰斯一起合拍了九部影片。他们的舞蹈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交际舞”。舞蹈评论家亚利安·克洛斯写道:“阿斯泰尔和罗杰斯已成为电影界最受欢迎的一对舞伴。他们的舞蹈表达了男女之间真诚感人的交流。这种舞蹈在电影界将成为后继无人的绝技。”
美国许多伟大的流行歌曲作家(如罗姆·柯恩、欧文·柏林、科尔·波特以及乔治·艾雷·格什温等)都要为弗雷德和罗杰斯谱写歌曲。他们喜欢弗雷德的唱法,吐字清楚、毫不矫揉造作。弗雷德在《快活的离了婚的人》一片中,给琴裘唱“日以继夜”,就是科尔·波特创作的。除了琴裘·罗杰斯外,弗雷德还与丽塔·海华丝、艾丽诺·鲍威尔、裘蒂·伽仑、西德·查利斯、李丝丽·卡隆等许多有才华的女演员伴舞,拍了四十余部影片。弗雷德有时还在一些影片中独舞,花样百出。他在墙上跳,在天花板上跳,在屋顶上跳,穿着溜冰鞋跳,甚至边跳边放鞭炮这些表演看起来好象轻而易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弗雷德曾说:“跳舞是非常吃力的工作。要跳好一个舞,要创造值得纪念的东西,就得花功夫。一切螉蹈动作都应有条理。因此,我总是力图熟悉所要跳的舞,这样用不着考虑下一步,手脚就能运动自如。到了这个境界,我就知道我的双脚已完全征服了地板。”
在拍摄影片之前,弗雷德和他的舞伴往往要用6周之久的时间来设计每一个舞步和动作。过去,出现在画面上的往往只是局部的舞蹈动作。弗雷德却不容这么做。他要观众每时每刻都看到他的全身。他也不允许用任何摄影技巧来夸张处理他的舞蹈。1949年,弗雷德获得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特别奖。他的许多电视节目也多次获奖。直到1970年,年逾七十的弗雷德才放弃了舞蹈生涯。他明白,一个舞蹈家无法永远不停地跳下去。此后,他仅仅在《那就是娱乐,第二部分》这部影片中与另一位著名男舞星金·凯利搭挡,公开跳过一次。
弗雷德·阿斯泰尔卒于1987年6月22日,时年88岁。他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舞蹈家"。他的舞艺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影迷们将记住他是一笂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舞蹈艺术将永远保留在他的影片中,供人们欣赏。
06. 亨利·方达(Henry Fonda )出生年:1905年 生日:5月16日 国籍:美国
亨利·方达被誉为是好莱坞的旧日传奇,与同时代的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和乔舒亚·洛根(Joshua Logan)齐名。在他近50年的电影生涯中,他的作品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1905年5月,亨利·方达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格兰德岛。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奥马哈社区剧场——一个业余剧团剧场。他先是在Cape Cod的大学学习,1926年来到百老汇寻求发展,开始了他9年的表演生涯。他在百老汇最初参演的剧目有《New Faces of America》和《农夫娶妻》(The Farmer Takes a Wife),后者于1935年被搬上大银幕,仍由他担纲主演,因此开启了他在好莱坞的表演生涯。次年他和弗兰茜丝·西摩·方达(Frances Seymour Fonda)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双儿女——成为电影明星的简·方达(Jane Peter Fonda)和彼得·方达(Peter Fonda)。
亨利·方达塑造的主要银幕形象有《少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中的林肯和(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的汤姆·乔德(Tom Joad),后者为他挣得一项奥斯卡奖的提名。凭借对影片《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中诺曼·塞耶(Norman Thayer)一角出神入画的精彩演绎,方达于1982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时年76岁的成为奥斯卡历史上获奖年龄最大的演员,同年8月,他在洛杉矶去世。
因为同住在奥马哈东北部的关系,方达一家与另一位影坛巨星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一家素有来往,。不过他们两人以前从没听说过对方,因为方达更为年长些。实际上,当还是少年的白兰度刚刚开始从事表演的时候,亨利当时已经是奥马哈最著名的演员了。
07.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出生年:1901年 生日:2月1日 国籍:美国
全名威廉·克拉克·盖博(William Clark Gable)。1901年2月,克拉克·盖博出生在俄亥俄的加的斯,他还未满一岁时母亲就过世了,父亲把他送到宾夕法尼亚姨妈家中,在那里他长到两岁才回到加的斯。16岁那年他从高中退学,在俄亥俄一家轮胎厂工作,看过《天堂鸟》(The Bird of Paradise)一剧后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演员。此后他四处漂泊,从事过形形***的工作。1924年盖博在剧院经理约瑟芬·迪隆(Josephine Dillon)的帮助和指导下来到好莱坞发展,同年年底迎娶了比他年长15岁的约瑟芬。1930年4月两人离异,一年后盖博与大他15岁的玛丽亚·兰罕(Maria Langham)结婚,在几部影片中担任群众演员后,1931年他终于获得《Painted Desert》中一个小角色,从此他的演艺事业开始绽放异彩。与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联袂出演了《Dance, Fools, Dance》,但观众更喜欢他在《自由魂》(A Free Soul)中的表现。1932年,《红尘》(Red Dust)一片把他推上米高梅一线明星的位置;1934年的《一夜风流》(It Ha ened On
e Night)为他赢得一尊奥斯卡奖,次年他与洛丽塔·杨(Loretta Young)因《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一片结缘,生有一女。此后他出演了《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和《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留名青史的电影佳作。1939年3月,盖博与卡罗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结为伉俪,1942年卡罗尔与母亲双双在飞机失事中丧生,这段婚姻以悲剧告终,悲痛欲绝的盖博弃影从戎,加入美国空军在欧洲服役,有三年时间没在银幕露面。战后,盖博复出影坛并与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的遗孀西尔维亚·阿什莉(Silvia Ashley)结为夫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3年,两人于52年离婚。他重返大银幕后的几部影片大都票房**。1955年盖博与凯瑟琳·威廉姆斯(Kathleen Williams Spreckles)结婚。1960年11月,拍摄《乱点鸳鸯谱》(The Misfits)时盖博心脏病发作去世,死后他被安葬在第三任妻子卡罗尔的身边。1961年3月,他的遗腹子出生,为了纪念盖博,凯为儿子取名约翰·克拉克·盖博(John Clark Gable)
08.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 生 日: 1899-07-17
詹姆斯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下阶级家庭,在成名之前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直到1925年开始在百老汇的舞台剧中担任主角。1926年他开始和华纳兄弟公司签约,1931年因出演《人民公敌》(PUBLIC ENEMY)而成为明星。贫贱的出生使他有一种成名的强烈欲望,他对工作相当的认真,并不断尝试新的角色。1942年他在传记音乐片《胜利之歌》中的出色演出,从而获得了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此后他还试图导演一些电影不过在商业上都不是很成功。在拍完《一二三》后他宣布息影,15年后他获得美国电影学院的颁发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于1986年3月30日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09. 史宾塞·屈赛(Spencer Tracy)生日:1900年4月5日
1900年4月,斯宾塞·屈塞出生在威斯康辛的密尔沃基市,有一个比他年长四岁的哥哥卡罗尔(Carroll)。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与同学派特·欧布莱恩(Pat O'Brien)双双离开就读的马奎特学院,加入了海军,直到战争结束时,斯宾塞仍旧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海军港服役。退役后,他进入Ripon大学学习,因为在舞台剧中的主演十分成功,所以他决定从事表演事业。在纽约的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时他仍和老友欧布莱恩共住一室,1923年两人同时获得了影片《R.U.R》中两个没有台词的机器人角色。在此期间,斯宾塞为了谋生做过旅馆的服务生、门卫和售货员。1931年,屈塞一家人搬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看过他在1932年影片《The Last Mile》中的精彩表演后,为福克斯与他签下了片约。三年间他共拍了16部影片,1935年他与米高梅签下合约。此后他凭借1937年和次年的《怒海余生》(Captai Courageous)和《孤儿乐园》(Boys Town)成为接连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第一人。此外他因为《火烧旧金山》(San Francisco)、《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黑岩喋血记》(Bad Day at Black Rock)、《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向上帝挑战》(Inherit the Wind)、《纽伦堡大审判》(Judgment at Nuremberg)和《猜猜谁来吃晚餐》(Gue Who's Coming to Di er)七次获得奥斯卡提名。30年代,斯宾塞与洛丽塔·扬(Loretta Young)传出短暂绯闻,但是直到1942年他才与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 urn)开始了长达一生的爱恋,因为他是天主教徒,所以不能与妻子离婚,尽管他们已经分居。1967年拍完《猜猜谁来吃晚餐》后的几周,他因为心脏病发去世。
10.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生日:4月16日 国籍:英国 1889年4月,查理·卓别林出身在伦敦的一个音乐之家,他5岁时就代替生病的母亲登台演出,8岁参加音乐剧《The Eight Lancaster Lads》的巡演,快11岁时小卓别林登上伦敦Hi odrome剧院的舞台,参演了《Giddy Ostende》一剧。17岁他开始跟着弗雷德·卡诺的(Fred Karno)滑稽剧团四处演出,1910年21岁的卓别林抵达纽约并决定留在美国发展。1914年他出演了银幕处女作《谋生之路》(Making a Living),但真正令他的事业发生完全改观的是第二部影片《Kid Auto Races at Venice》,片中他首度以礼帽、小胡子、窄衣阔裤和14码超大鞋子的招牌式打扮亮相,此后片约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年他总共拍了35部片子。1918年他加入了第一国民公司(后被华纳兄弟吞并),1919年和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等人一起组建了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卓别林第一部电影长片是1921年《寻子遇仙记》(The Kid),两年后他为联美公司亲自监制、执导了《巴黎一妇人》(A Woman of Paris),1925年和1928年又先后推出经典之作《淘金记》(The Gold Rush)和《马戏团》(The Circus),在1929年的第一届奥斯卡上,《马戏团》一片为他赢得“集编剧、表演、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天才”特别大奖。1932年,卓别林从伦敦返回美国后,推出了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此后是1940年讽刺纳粹政权的的《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1943年,卓别林卷入一起私生子案,最终法庭判决还他以清白。同年他第四次结婚,新娘奥娜(Oona Chaplin)是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的女儿,两人共生育了8个子女。1952年,厌倦了美国国内横行的麦卡锡主义,卓别林移居瑞士,1964年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离开美国期间,卓别林又拍了两部电影,分别是1975年的《纽约王》(A King in New York)和1967年的《香港女伯爵》(A Counte from Hong Kong),前者直到20年后才在美国公映,后者由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和索非兰·罗兰(Sophia Loren)主演,是卓别林最后一部影片,也是他电影生涯中唯一部票房失败之作。
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领取奥斯卡终生成就奖,1975年他被授予英帝国勋爵士称号,两年后的圣诞节,他在睡梦中安静辞世。
11. 贾利·古柏(Gary Cooper)
贾利·古柏(Gary Cooper 1901-1961)是美国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他一生拍摄了上百部影片,曾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1941年因成功主演《约克军曹》而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1943年,与英格丽·褒曼合演的西班牙内战题材的《战地钟声》,在世界影坛上大为轰动。1952年,贾利·古柏在与格丽丝·凯利合演的《正午》一片中饰演警长,再度荣获奥斯卡奖。贾利·古柏从影30年,共拍摄了上百部影片,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是不多见的。他每年都能拍出一、二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来,这更是无人可与人相比的。1961年,贾利·古柏在拍完自己的最后一部影片《第六年的疑案》后部久,因患癌症于5月31 日逝世。在他去世前夕,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授予他奥斯卡特别荣誉金像奖。在他逝世的当天,正在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又特设一项“贾利·古柏奖”,以追悼和纪念这颗巨星的陨落。
12.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出生年:1916 生日:4月5日 国籍:美国
格利高里·派克于1916年4月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成年后他成了一名医科学生,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对医学毫无兴趣,自己更喜欢文学,于是他将主修课程转为英语,毕业后于40年***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从此一直笼罩在聚光灯光环之下,成就了一番骄人的事业。难能可贵的是,格利高里·派克一生从未传出过任何丑闻,这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中更显得出淤泥而不染。
格利高里·派克一直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他出演过60多部影片,其从容高雅的气质让所有的人倾倒,他也成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志。派克更凭《杀死一只知更鸟》一片夺得1962年奥斯卡影帝称号。除了《杀死一只知更鸟》外,格利高里还曾经4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派克还获得过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美国演员公会奖、肯尼迪中心表演艺术奖和自由勋章等。 同时,格利高里·派克还被选为百年影史“一百名银幕英雄与坏蛋”头号银幕英雄。 提起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是《罗马假日》,但派克曾谦虚地说过,这部影片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奥黛丽·赫本,那么《百万英镑》、《爱德华大夫》呢?《杀死一只知更鸟》更毋庸置疑他那超群的演技了。而现实中的派克也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参与者,因此他在这部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登上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宝座。
好莱坞男星在感情方面口碑历来不好,而格利高里·派克、保罗·纽曼则是例外。派克曾被誉为“一生都值得爱的男人”,同时他也以他的善良、人情味十足与合作过的导演们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13. 约翰·韦恩(John Wayne) 出生年:1907年 生日:3月26日 国籍:美国
约翰·韦恩(John Wayne),1907年5月26日生,原名马里恩·莫里森,父亲是一名药剂师。因为父亲肺病的关系,韦恩童年时候全家从爱荷华州迁到了气候相对温暖的加州南部,父母尝试在莫哈韦沙漠中经营农场,但最终失败收手。全家又迁到加州的格伦戴尔,马里恩帮助父亲送药、卖报,贴补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候,韦恩养了一条名叫“公爵”的硬毛杂种狗,后来“公爵”成了韦恩的绰号。学校里的韦恩,不仅学习成绩好,橄榄球也打得棒。后来以几分之差落选安纳波利斯某大学后,韦恩靠橄榄球获得的奖学金到USC读书。假期打工期间,韦恩意外结识了好莱坞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不久开始扮演一些小的角色,并改名叫约翰·韦恩。
1930年,韦恩参加了第一部影片的拍摄,这就是《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后来,韦恩先后出演了70部低成本西部片和冒险片,但演技上一直未能实现突破。直到1939年,约翰·福特请他主演《关山飞渡》(Stagecoach),才使他脱颖而出,从此成为电影明星。韦恩一生共参加了近250部影片的拍摄,其中许多是史诗大片。1942-1943年,韦恩还参加了电台连续剧《The Three Sheets to the Wind》的演出。1944年,韦恩协助一家右翼政治团体创立了电影联盟,后来成为该联盟的总裁。韦恩在政治上持保守态度,这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边城英烈传》(The Alamo)中有明显反映;韦恩还有一副爱国热肠,这一点在他合作导演及主演的《绿色贝雷帽》(The Green Berets)中可见一斑。1949年,韦恩凭《血战琉磺岛》(Sands of Iwo Jima)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并最终靠在《大地惊雷》(True Grit)(1969)扮演的独眼龙Rooster Cogburn如愿封帝。1979年,韦恩还获颁国会金质奖。韦恩最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可能是他在福特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Fort Apache)(1948)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