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集 -
- 正文 │
梦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讲述
上梦下参老尚略传
一九一五年六月:梦参老和尚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
一九三一年:在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
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南下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正遇上六十年举行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塔法会。由于因缘殊胜,为老和尚尔后弘扬地藏法门埋下深远的影响。
一九三二年:转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涌泉寺参访他对涌泉寺当时的一切境界似曾相似,仿佛故地重来。
当时虚云老和尚于鼓山创办法界学范,并请慈舟老法师主讲‘华严经’。他决定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历时半年,仍无法契入华严义海,遂亲自向慈舟老法师请法,之后决定以拜诵‘普贤行愿品’、燃身臂供佛的苦行,开启智慧。
一九三五年:在鼓山法界学范,学习‘华严经’五年圆满,当时的同学包括台湾的道源长老、灵源长老、慧三长老能及大陆的净严法师。
除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更旁及虚云老和尚的禅法,有时也奉慈舟老法师之指示,代讲经论,诸如‘阿弥陀经’等等。
一九三六年:赴青岛湛山寺,依止倓虚老法师学天台四教,并担任湛山寺书民,负责倓虚老法师的庶务以及对外连络事宜。
在湛山寺担任书记期间,一方面向倓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及宣扬慈舟老未能师的戒律精神。随后奉倓虚老法师之命,礼请慈舟老法师北上青岛湛山寺讲律,又护送慈舟老法师到北京,开讲‘华严经’。
一九三六年底:再茺奉倓虚老法师之命,赴福建厦门万石严,礼讲弘一大师北上宏律,历时半年之久。因‘梵网经’的讲法因缘,弘一大师同意北上湛山寺,开讲‘随机羯磨’。
一九三七年:担任弘一大师的外护半年,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的启发,当时并就近依‘占察善恶业报经’所描述的占察轮相,请弘一大师亲自制作一付,以供修习。
弘一大师为了答谢他担任半年的外护,亲赠手书的‘净行品’偈颂乙本。
一九三七年至四零年:随同倓虚老法师在长春般若寺传戒,讲四分戒律,并往来于东北各省、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讲经弘法。其间曾接触来自西藏的藏僧,引动了赴西学习密法的因缘。
一九四零年:由北京至香港、新加坡、印度弘度法亚朝礼佛陀遗迹。
一九四一年:转赴西藏拉萨学习密法,在西藏黄教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学经论五年,依止第十世班禪师赤江仁波切,以灵仓仁波切,以及因能海法师引进参拜康萨仁波切。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又转赴西康等地参学,总计在西藏学习密法达十年之久。
一九五零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由西藏返回中国内地,蒙受□□□之嫌,被判刑十五年,劳动改造十八年,入狱长达三十三年之久。在狱中,他经常观想一句偈颂‘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奠立了尔后重回佛教,弘扬佛法的信心。
一九八二年:平反出狱,回北京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在这段时间如法修学地藏法门,重启弘扬经论的智慧。
一九八五年:接受福建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圆拙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重建闽南佛学院,并担任教务长一职,开讲‘华严经’、‘法严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
一九八七年:应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之邀,赴美数月后转回中国。
一九八九年:应美国洛杉矶妙法院旭朗法师之请,再次赴美弘法,开讲‘占察善恶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心经’、‘金刚经’等,此后即旅居美加地区,同时应在台湾之请,数度来台弘法讲经。最近并在加拿大温哥华讲解‘八十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目前在讲经作品中,业经整理出版包括‘占察善恶报经讲记’、‘净行品讲述’、‘梵行品讲述’、‘普贤行愿品讲述’、(以上三册合称‘华严三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述’、‘金刚经讲述’、‘梦参老和尚开示辑—修行’、‘华严遵读’(即将出版)等。另有声书系列即将陆续出版。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号离开,今天则是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九号。上一次是讲解《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次因为贤文居士要我再跟大家结结缘,讲一讲修行的次第。
当我在美国、温哥华或者到大陆的时候,很多的道友都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老法师啊!我们不晓得怎么样修行?’信佛之后该如何去修行呢?这类问题问得很多,眼前道友们恐怕也有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学哪一教、哪一个法门,学净土也好,参禅也好,或是学五教华严,学四教法华;既使在西藏学密宗,学大灌顶,学圆满道次第,任你学那一法,都有个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称为佛弟子;不称为佛弟子;你就不能够依照佛的教遵去做,你便不能领受佛的教遵。大家受三扳依的时候。皈依师可能都会跟大家讲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义。所以,你必须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才算是佛子。
皈依三宝之后,你就依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他的一切法门全不能成就。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的教遵,你连基本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没有修行,你还能修其他的法门吗?
有的道友也这样谈著:‘我的密宗大德好像没有提这个问题,受过灌顶,我念咒就行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在西藏连参带学住色拉寺里头,前后差不多将近十年。我所了解的西藏密宗,如果没有念十万遍皈依颂,没嗑十万个大头,如果没供过十万次曼达,没念十万遍百字明咒,上师不能给你灌顶,在西藏你是绝对不能受任何法。密宗传到中国来,变方便了,在中国受灌顶的道友,有哪一位念十万遍皈依颂呢?连密宗的皈依颂,怎么说怎么写的,恐怕还不知道吧,也没有听上师讲过。我在大陆上或者是在台湾、在国外,没有听人讲过。在西藏,上师要讲皈依颂,这是最根本的。
因此我想跟大家互相漫谈一下,这不算是讲解,供大家作为参考,首先,受了大皈依,要先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皈依必须得这样做,之后,你再发心。这个发心,说浅近一点,就是发一个信仰心,发心之后,你要修行。怎么样修行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佛依僧。你要开始学佛,佛在因地当中,就是这样修的,他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发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转传诵;传给三千个人,这三千个人又辗转传诵,就种下这么一个善根。能够闻到佛名号,赞叹佛的功德。这三千人,就是过去的庄严劫千佛,现在的贤劫千佛,未来的星宿劫千佛,仅仅是闻到佛的名字的善根,后来都成佛了。诸位道友,现在有些道友拜五十三佛,经常的拜,一定会成就这些功德。
我简单写了一个题目:‘学三皈依’。大家听见了,说:‘我学佛很久了,现在才学三皈依啊?’如果是学佛很久的道友,你闻到了,做为增上缘。如果我现在所说的,你以前还没有听到过,那更好了,就照这个多观想一下。
我们分成几个部份,一个是皈依之后一定要发心,如果你量大一点,要发菩提心。讲菩提心就是三种心,我这里掺杂密宗的次第。第一是修出离心,对这个世界我们要出离、要超脱,出离就是要离开、要出去只是你自己出去、离开不行啊,你还要观想众生的苦难。
第二,若纯粹的只是自己修出离心,就是小乘。单单出离心是不够的,必须得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不具足的话,仅仅为了度有缘的众生,或者六亲眷属,这是情爱大悲,这个大悲心不普遍,必须得平等。我们对一切畜生,不论马、牛、羊、鸡、犬,飞行的、极小的动物,我们把牲们当***一般的看待,平等看待,这才叫大悲心。一切跟我们不相干,甚至是我的冤敌,就是你最不满意的那个人,他处处跟作对,这叫冤敌、冤家,你的大悲心必须先度这些人。
第三是般若心,有了悲心还必须具足智慧,发了菩提心里头必须有般若心。
你要是皈依三宝,必须发这三种心。我们有很多的道友,初受三皈依的进候,并不理解皈依三宝时候,必须先要发出离心、大悲心、般若心。具足这三种心了,发心了,以后就是学佛。
‘学佛’不是‘佛学’,‘佛学‘是把佛所教遵的当成学问去研究,这叫‘佛学’。‘学佛’就是佛怎么样做的,佛最初怎么样发心的,佛是怎么成佛的,他这个道路怎么走的,我们要跟著他走,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才是‘学佛’。
之后,要消业障。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著业生不能极乐世界。为了这个问题,在台湾的大德辩论很多,也有人到美国问我。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根据我的解释,如果业不能带、业不能转的话,没办法生极乐世界,我们不能带业;如果说业已经清净了,我还生到极乐世界做什么?已经成就了嘛!这说明了是可别而已。莲池海会那些菩萨都还有九品莲花,九品就是等级,九品里面下下品的业还是很重的。所以说,业是可能带的。但是怎么样带?现行的惑业必须消除,如果你现在还是充满贪心、嗔恨、嫉妒、障碍,烦恼昨不得了,你能到极乐世界去了?在这个世界你都得不能自在,还到极乐世界去啊?根本不可能。
佛教有这么两句话,业如果能转的话,便没有因果了,学还讲什么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业,今生一定要受报的。如果我假藉佛的力量把它转了,因果就没有了。业哪果能转的话,因果论就不存在。但是,如果业不能转的话,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永远是众生,业还是不能转。这个问题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业能转了,业如果消了,所谓定业不可转,能转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达到三昧,就没有这业了。
这两个问题可以做这样解释,当你明心见性,业性本来是空的;罪性本空,是我们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们现在参悟了、学佛了,连我们自己的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罪业可依呢?所以说:‘心若亡时罪亦无’,心都灭了,罪也就没有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空,业也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要这样的消业,这样的带业。
因此,要怎样消一切的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念皈依佛,并不是单纯念药师佛,也不单纯念阿弥陀,也不单纯念释迦牟尼化。皈依佛,是皈依十方法法界一切诸佛。你念扳依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皈依法,表示十方一切诸未能;皈依僧,意指十方一切贤圣僧,除了我们所见的剃发染衣的僧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圣僧。起码还有释迦牟尼的阿罗汉大弟子。释迦牟尼佛令一万六千个大阿罗汉不准入涅槃,他们都在这个世界当大菩萨,行菩萨道。你要是有德了,有因缘了,就会遇见他;你没因缘,当面就错过了。文殊、普贤、诸佛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沁是去求诸佛,见不著,因为你的心跟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你的心是贪、嗔、痴、慢、疑的心,不是清净心,所以你得消业。我在这里先讲四种,第一皈依,第二发心,第三学佛,第四消业。
皈依的时候,一定要先念三宝的功德,先念佛的功德。
我们经常说佛、法、僧三宝,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觉。当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你没有觉悟,你就是众生。你现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众生。所以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觉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证的。依《大乘起信论》,最初是‘不觉’,一在我们大家都是不觉。不觉,遇到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学法、学僧,你开始觉悟,这叫‘始觉’。觉悟之后,渐渐不渐渐证得,这叫‘相似觉’;相似觉悟了,还没彻底觉悟。要是按菩萨的位置来说,相似觉就是十信位、三贤位的菩萨。从相似觉,渐渐的就能证昨了,一分一分的觉悟,就是‘分证觉’,就是登了地的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消灭一分无明,这叫分证觉。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觉’。我们能皈依佛的这是自觉,所皈的是提著究竟觉说的。我们现在只是刚发起觉悟,达到究竟觉悟,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学佛,能够渐渐消除自己的业障,渐渐的觉悟,这就是佛。
法,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发心要有般智慧,没有智慧你辨别不出是非,分不清法是邪是正、是好是坏,你必须先具跑分别法之邪正的知见。如果是刚信佛的人,没有这种分别的力量,可以依据佛的教遵、依据经论去辩别,他这人话说得跟佛全不合,如果不合是邪的,如果合是正的。但是经论那么多,合于这部经,又不合于那部经;合于那部经,又不合于其他的经;佛说法是对机的,对于这一会说得深一点,对于那一会说得浅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呢?大概有一个规定,有一定条件的。佛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法都是空的、一切法都是无我的、一切法都是苦的,就是苦、空、无常、无我四法印,拿佛所说的四法印来印证别人所说的法是不是真谛,你可以依此辨别邪正。
僧宝,就是他本身脱俗了、放下了,离开了家室之累,看破红尘出家。我们经常说遁入空门,就表示他离缘清净,住持佛法就是靠僧。
我们总说佛、法、僧三宝,自己要是觉悟了绝对不会迷,迷了就不觉。人家说我们佛教徒迷信,其实我们不迷信,我们是正信,因为我们不迷。说我们迷信的那个人,迷了,他就不信,就说你是迷信,其实他才迷信。迷的人绝不会有信仰的,看他迷是深浅,如果迷得重了,搞精神分裂,他不但不信佛,什么都不信,什么也不知道。像植物人,他信什么?什么都不知道,他才迷了,他连四肢都不能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能使唤,这就真正迷了,他还信什么呢!所以我们不是迷,如果听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只是笑一笑而已,不必去辩白。因为那人是个糊涂人,你跟他说不清楚的,越说越麻烦,他没有这个善根,干脆就不要说了。
内心一定要明朗,内心很明朗,惑也没有了,无明也没有了,都消失了。又具足一切大悲跟大智慧,这都是佛的力量。他把一切众生看成独一的儿子,他对众生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这样做?我们这个心,必须发愿朝这个方向去走,现在做不能,将来我们一定能成佛、我们一定能够成道。对于一切众生平等,对他们施以教法。教法就是把佛所说的法,都传授给他们。
我们学佛的人,不论哪一批弟子,都是善根深厚的,很少是性灵蒙昧的。有些迷惑深的弟子,就是钝根的。有些人很聪明,一学就会,老师很高兴,愿意教他。有的人很钝,教十遍、百遍,过去就忘了,乃至听都听不进去要是具足佛的大悲智慧、平等心,对于难教的弟子没有厌恶心,对于好教的弟子也不要放纵,一律平等施教。
皈依法,我们刚才讲的,法是要分邪正的,什么是邪法,什么是正法。其实法本身没有正,也没有邪,那为什么还说邪知邪见、正知正见?我们为什么要起信这个分别呢?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正知正见顺著法义、顺著性礼很快的达到平等性;逆著法性的,也是具足法性,但是它不能够合乎法性的理体,它的清净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凡是离开我轨我见的,绝对是正法;凡是具足我轨我见的,一说起来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就有点著了邪道。
但是需不需要争呢?永嘉大师在他的《证道歌》里有这么几句话,‘圆顿教,无人我’,圆顿教是不讲人情的;‘有疑不决直须诤’,如果你认为这件事不对,你怀疑,你可以跟他急论;‘非是山僧争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我们修行人,如果把是非辨别明白,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落断见也是邪道,落常见也是邪道,就常不可以,说断也不可以。这个性体是平等的,必须像《金刚经》说:‘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离开事相,这个时候无我、无人,才能够清净。清净的法就是正法,若远背这个涵义,就不是正法。
佛所说一切法就是对我们身、口、意三业说的,目的是转变我们身、口、慧了。贪、嗔、痴、跟戒、定慧,性体是一个的。我们只是在法上这样明白,但是我们自己秘须要观照。自己先明白了,你再说出来给别人,别人才能明白。如果你自己没有观照功夫,自己还模淩两可,还搞不清楚,你说给别人听,弄得别人也糊里糊涂,始终不能清楚理解这个意思。
还有,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非、这里不可以,那里不可以:要合掌时,挑剔这么合不对,那么合不对,合得正也不对,那个都不对,没什么涵义,用不著这样。不过,如法的,你进步快;不如法的,当你自己慧开了,自己会调整适应。每一法最初都是摸索的,等你自己用功用得相应了,你就从中生出智慧,得了智慧你就能够调整你所修的法,知道该这么修了。
你必须能够转化三业,依著这个法就能转化你的三业。怎么转化呢?譬如说我过去很悭贪,学了佛法之后,还是不肯施舍。大家不要误会,说我要求他布施钱,不是这样的涵义,这个意思太狭小了。我所知道的道理,能够布施给别人,转施给别人;我所听到的佛法,我就马上转送给别人,让他也不能知道。这比你供养他好多财物,功德还要大。我经常跟道友说,供养师父不一定给红包,你要是在家念部经供养他,他也得到利益,大家不一定给红包,你要是在家念部经供养他他也得利益,你也得利益,大家共同成佛,这叫法施,以法布施。法施的功德比财施的功德还大,就是把自己施舍了。
还有,经常经人家欢喜,不论跟自己的眷属、亲朋好友,乃至于自己冤有,他对你瞪眼睛或者向你发脾气,你就笑一笑,总不跟他对嗔。经常布施欢喜,使你自己没有怒容,总在转你的怒,转愤怒变成无限的宽恕慈悲。经常这样的观想,你就是修弥勒菩萨行,是弥勒佛。学佛是学一切佛,哪一佛你都可以学。之后,你就是能够依著佛所说的方法传述给别人,这样大家就能够把忧苦拨脱了。
许多人都是有限多的忧愁苦恼,虽然生活不余匮之,但总感到有所欠缺。欠缺什么呢?他不自由,或者病,或者烦恼,自己解决不了,这都叫痛苦。给他慈悲这是皈依佛的人、皈依法的人应当做的事情。
皈依佛、法、僧了,就转愚痴。我们经常说:‘我太愚痴,一点智慧也没有!’你转化一下,你为什么不要愚痴。你皈依佛、法、僧的目的,只是要聪明吗?是要有智慧。有了智慧就是醒悟不再迷惑。学佛并不是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包括不了。不的人这样说,古来祖师也这么教遵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念一句‘阿弥陀佛’都包括了。如果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说法四十九年呢?教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释迦牟尼佛也省事,我人后来的学者、弟子也免掉那么的辛苦,是不是啊?
《大乘起信论》说得很清楚,这是由于‘其根下劣’,他的根性很劣,对于佛果菩提道生怯弱心,就念佛好了。不过,念佛法门怎么念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不见得这样子。你用哪个心念佛?如果用嗔心念佛,用贪心念佛,用愚痴心念佛,只求自己得到好处,这样来念‘阿弥陀佛’,你生不了极江世界。你必须有清净心,你皈依三宝之后,具足了清净心,修哪一法都可能,修一世也可以,修多也可以。如果你没有清净心,充满贪、嗔、痴、烦恼,自己的心跟自己过不去,烦恼得不得了,这样子学法,是没办法辨别清楚的。
一定要把法的义理辨别清楚,一切法都有事有理,有事相上修,有理相上修。我们讲的是事相上修。理上皈依的三宝,是你自己本身具足了佛、法、僧,现在我们讲的是事,先不讲理。
有了智慧,世间一切的现象,你能忍受得了。譬如别人以非理辱骂你,非理骗你钱,骗你一、两百万乃至骗你倾家荡产,你能忍受吗?你要欢欢喜喜的想:‘我的业障可消了,他替我消业障。’要是有这样的心,你当下就是菩萨,就是佛,你有没有这样的心?你虽然不跟他打官司,往往也会抱怨几句:‘他太坏了,这个人太坏了!’这种情况是每一个人教会发生的,因此,你必须有这种智慧,能忍受。凡是世间一切种种加家于你的,都能忍受。第一个观念,认为这是我过去业障所感的;第二是认为这是帮助消业障,促使自己快一点成佛。你若能这样观想,也就心安理得。
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困难我的苦恼,一下子就过去了。中国的儒教思想有一部份跟随佛学很接近,他们劝人的时候就这样劝说:‘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眼看著又升官,又发财,一切都顺利,其实你的祸根就在这时候种下了;祸一业了,全部没有了。
我们看过去历史上,考上状元,一帆风顺,一直当到宰相,官当到顶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遇僚,或者得罪皇帝,下头这么一攻击他,上头这么一发怒,倾家荡产,你什么都没有,当下就光,怕以,得也别高兴;失了,也不悲哀。‘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没什么好羡慕的,失了也用不著悲哀。‘得失在彼,敬凭天裁’,这个‘天裁’,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你所做的业,业因如何,业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庐受的,你就受了。你这样来分析,这样来认识,一切事物无常,像幻化一样的,没有一坚固性,你就不贪恋了。
不贪恋的话,你就没有恐怖。平常这样观想的人,要是丢了什么,或者命没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转一段生死吧。好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极光世界去了,可能在来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这种观念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当然会得好处的,因为你不再痴迷了。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些教不可以,要把骄慢转成谦甚卑下。
例如说,战国时候,齐国的宰相晏子,为人非常的谦虚,小心谨慎,很怕说错话,或做错一件事情。那时候古来宰相,没有汽车可坐,他们都是赶著马车。给他驾御马车的御夫,就因他给宰相赶车,便骄傲得不得了。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门缝,看见他先生给宰相赶车那种骄傲的样子,他太太叹气了。他回到家后,他太太要求跟他离婚。他说:‘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错,也没什么错事,你为什么要离婚?’她说:‘因为你的行为。’他说:‘我有什么行为不好?’她说:‘你给谁赶车?’他说:‘给丞相。’这一说,他那股骄傲劲儿又来了。她说:‘你看见丞相是什么态度没有?’他说:‘没注意。’她说:‘丞相坐在车里,谦恭谨慎。你给人家赶车,坐前面,骄傲的趾高气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这样的男人,我跟你过一辈子太冤枉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涵养非常的深,在家想一想,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释迦牟尼佛为天人之师,我们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化,他面对一切众生施舍的时候,都谦卑屈下。《地藏经》说得很清楚,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如果他们布施的时候,谦恭卑下的给六根不全的贫穷人,亲手布施,软言慰喻,说著很柔软的话安慰他们。这样子才积福德,要是这样的来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门了,人家看看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佛教弟子是什么样子?我不说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说优婆塞、优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应该不应该这样学?大家应该学谦恭卑下,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正业,佛教我们要慈、悲、喜、舍,我们一定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大慈悲心,慈、悲、喜、舍。这比我们保存的最宝贵的珍宝还珍宝,比我们的生命还珍贵,你绝不能骄傲,永远生欢喜心,看见一切都生欢喜,这都这都这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如果大家真正对佛法不怀疑的话,每部经都是这样教遵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都是我们过的父母,这样子你还能骄傲起来吗?这是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的。
还有,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有没有怀疑?一般的正常生活当中,你皈依三宝,你不怀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途当中,遇上不如意的事了,甚至于皈依三宝之后,比以前更不如意。没有皈依三宝以前还不错,皈依三宝后突然变坏了,你产生怀疑了:‘三宝加持是真的吗?要是真的,为什么不加持我呢?我倒了楣了。’我现在听到很多弟子这样说,说他有病也好,和子不听话家庭不和也好,无论任何事儿,他教推到佛、法、僧三宝:‘三宝简直不加持,我还遇到这些事儿。’《地藏王菩萨感应录》里关有这么一段故事。以前有对老夫妇,五六十了,生了九个儿子,九个全都不听话,都是忤逆。他俩也很悲哀,认为:‘也许我们过去没做善事,今生也没做什么善事,才遇到这此事儿。’就请了一尊地藏菩萨、念《地藏经》开始,一年死三个独生子没到两三年,九个儿子全死了。到了过年的晚上,两位老夫妇想不通,就跪在地上,往地藏菩萨的像前发牢骚说:‘地藏菩萨!我们信仰你,但是,怎么皈依你了,九个独生子全死了。你有没有加持我们?’
祷告一番后,当天晚上的心情当然不高兴了,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那就睡觉去了。一睡觉就作梦了,老头子梦见地藏菩萨来了,说:‘明天,到河边去看看,你九个儿子都跟你见见面。’他一想,作的梦只是梦。隔天早上,他就跟他老婆婆说:‘我昨天做了个梦,地藏王菩萨真是灵,来了跟我说,要我们到河边看看我们那九个儿子。’她说:‘我也作个梦。跟你他们俩到河边去了。
到河边去看了,第一个先现的是大儿子的相,之后马上就变了,不是他在独生子就变成相貌凶恶的人,很嗔恨的骂他们两个说:‘你们俩怎么贪我的钱,怎么害我的命,我现在来报应,来找你们要钱,算帐来了。但是菩萨给我们改了,我们得生善处,我们这笔帐算了。’九个儿子大概都是如是这一类,因为前生、今生的关系。
他们两个就此心平气和了。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前生不知道,今生他们做出了,大概有三个儿子是他们害死的。人们知道了,再也不敢抱怨菩萨了,回来跟菩萨磕头求忏悔。这天晚上又作个梦:‘好了!念你们两个对我祈求,我给你们送个独生子来。’两个老夫妇都同样的梦。她老头说:‘你现在都快六十了。’老婆婆经期一闭了,怎么可能再受孕呢?不可能嘛。但是他们两上人每天还是诚诚恳恳的念《地藏经》、拜地藏菩萨,隔不了一个月,老婆婆居然怀孕了。等到十月满了,平平安安的生犯子,一点困难都没有。他们想:‘这个儿子一定孝面,因为是地藏王菩萨送来的。不错,他们两个老头子活一百多岁,由这个儿子安慰照顾他们的晚年。
你说业能转不能转?一念善心起,百万障门都消失;一念恶心起,百万障门都亲了。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能转不能转?这都是你个人的心。我们现在心里如何?如果你对佛教都是怀疑心,你又怎样能得到它的好处呢?
一边念《地藏经》,一边怀疑:‘这么多鬼啊!’非常害怕。有些人念《地藏经》,心生害怕,或是身体发烧,一会儿身上发冷了,一会儿看著念念经,一会儿又会著。这种现象确实有的,我念《地藏经》有时候也有这种现象。什么原因呢?好比拜尾,你在前头拜,感觉后头来个人参加拜了:等到你拜完,回头看,没有了,还是原来那几个人。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或是你念《地藏经》,混身发烧,天气很冷,但是你身上突然是发烧,有时候身上发冷。《地藏经》说得很清楚,你自己没有注意,地藏王菩萨说这是因为你过去的六亲眷属,或者你多生累劫的眷属,由于你念经,他们来求你超度。
这一次我回来的时候,有一个道友是念《地藏经》的,他念《地藏经》的时候好像有个东西进入到身体来,吓得他不敢念《地藏经》,感觉到这个东西总是缠著他、磨著他。他问我,我说:‘他找你超度,你继续念,不需要多久,这种现象就会没有了。他找你超茺,你不但不超度他,反而不念,他更烦恼了,更找你的麻烦。你继续念,没关系。他不是饿鬼道,鬼道是出不来的,或者他是在富裕的鬼道,他想求你让他超脱鬼道。’这种现象,《地藏经》其实都说了,你只念经文,根本不晓得经义,你可以注意一下,经里说些什么。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是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金刚经》的人,有没有想一想《金刚经》说什么?你怎什样依《金刚经》修行?不注意这些问题,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还如是,一点转变也没有。学佛法要用到你的心上,去变化你的心,变化你的态度,一切全变,你对佛法简直不会再怀疑了。就是转变你的心,变成一个清净的、清凉的信心,真信不疑,你再用起功来,比以前增加百倍。
一定要相信业果不失,千万别做错事儿,没心眼的事儿不做。如果我们在世间的法律,凡是无心的,它给你减刑;佛法更是了,你不是有意,你是善心做恶事的。善心做恶事的也很多啊,但是,没有什么过错。一个善心的人甚至于杀人,他杀这个人为救那些人,这样子杀恶人就是善念,就是菩萨道所行的。但是,要受果报。你杀他,要还他命俩;但是,你度了那些人,是你行菩萨道。善恶因果一定要分得很清楚。
还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净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是你后来给它增加负担,犯了很多的错误,给它增加了业,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你可以消除这个果报,从你现在的善念开始,善念逐渐增加,善果逐渐生起,恶果逐渐消失。
还要相信一切众生都是要以度的,没有不可度的众生。说有不可度的众生,是你的菩萨心不够。没有不可度的众生,不过是有缘、无缘。缘成熟了,你一说,他就信了。你说法,他一修就成了,这就是缘成熟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生公’就是道生法师,他是道安法师的弟子。他在南京自己悟得了,认为阐提有佛性,不过,当时很多的佛经都说阐提没有佛性的。他自己从经理里头悟得了,很多大乘经典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阐提没佛性呢?阐提只是性不具,当他性具的时候,又可以恢复了。他就提出这么一个论点,认为阐提有佛性。
那时候他的同学,乃至于他的师兄弟、道友,教说道生法师堕了邪见。同时这里头也掺加著争夺朝、争夺名,道生法师那时候很有名望,大家就排斥他,逐出僧团,不承认他是佛弟子。他就气不过,到了虎丘山,以大石头做身,小石头做脑彀,对它们发愿说:‘我跟你们诸位说,如果我说的是错误的,我下地狱去;如果我说的是没错,阐提真有佛性,你们点头,头脑彀。’他说:‘我认为一切阐提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够成佛。’
他这样子说的时候,石头都点了头。因此就留下这么一个公案,‘生公说,顽石点头’。
后来《大般涅槃经》翻成中文,传到长安,《大般涅般经》里头佛临涅嘱咐:‘一切都有佛性,阐提也有佛性,过去我说的是善巧方便。’大家才知道,他有先悟之明,那些大德再来向他求忏悔。
相信众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够,我跟他没有因缘,我茺不了他,别人也许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道叫信心,这个信心很不容易的。当我们的冤家,或是害我们很深的人,你看见他,气都气死了,你还相信他有佛性,应该咒下狱才好。
我在纽约有遇著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她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在邮政局工作。她对面坐的是位美国***,那位美国***看不起她,一天捣她的蛋,连停车位也给占上,让她停不进车。两人共用一个办公桌,做些小动作,使她烦恼要死。她来问我:‘师父!我拜忏,怎么样发愿让她倒楣。’我说:‘你错了。’她说:‘那怎么办?’我说:‘你发愿让她降伏。’‘啊!她这么害我,我让她降伏,我给她拜忏?’我说:‘你不是想得快乐吗?你要是把她转过来,你把她度了,你也得快乐啊!你要听我的,你每天到了中午要吃饭,你多买个面包,多买份咖啡给她,说供养她的,你待她很多,处处的讨好喜欢。拜忏的时候,就向佛菩萨回向,要佛菩萨度她。她没有信心,就做这些恶事、害人的事儿,她会越做越深嘛。’我说:‘你听师父的话,做一个礼拜看看。’她做到第五天,那位美国***对她特别好,她就信了。当然不见这得些事情都这么灵,也许你跟她冤业结得很深,不得短短几天可以化解。她只是瞧不起华裔而已,你这么对待她,她咖啡一喝,面包一吃,什么也就忘了。
所以对待一切众生,一定相信他们是可度的。二年前,我在这儿讲过《占察善恶业报经》,发起这部经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他的信心非常坚定,我们应当学他,相信三宝的力量,不要怀疑不然只责怪自己业障重,修得不相应,诚心不够,信心不诚实,做佛事的时候不一心,三心二意的,里头夹杂著很多的污染。我们不是以清净的信心学佛,而是夹著很多其他的杂染心来学佛,所以你得果是杂染果;佛学的果德或者有,但中间夹著很多不如意的事还必须,这是你自己种的因,你不要向外找,就找你自己好了。
同时,你信得坚定了,不管外缘如何,好缘则信心更加增长,你修行进步得快一点;如果外缘不好,受尽了挫折,你毫不动摇你的信心,你才有所成就。大家信不信?我就是这个例子,我是坐了三十三年监狱,我从来不隐瞒。坐监狱的人是不是好人?我坐了三十三年,出来之后,就在中国佛学院教书,而后,人家又请回闽南学院。到了美国、加拿大或是在各地,我看道友都对我很好嘛,我还不是很坏的坏人。什么意思呢?当你受挫折,你不要随便失掉信心,不要认为三宝没加被,是你自己业障现前,或者因为某种因缘而失落,都没关系。不能够因为遇到挫折,因而感觉‘我很冤枉’。世间是平等平等的,佛法从来是平等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你看见不平等的现象,为什么他那么做,为什么?他的业。你要是晓得了善恶业果,你才知道一切平等。你现在所受的苦,是你自己做的业,你怪谁啊!你看人家有钱,同样当医生,怎么他那边看病的多,到你这边看病的少。你过去跟这些人没缘,谁会来让你看病。也许你看了这些病人,不但不好,反而加重。这都有一定的因缘,你千万不要抱怨,你要相信善恶因果。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说:‘我没遇著个好师父啊!’有些弟子问我说:‘老法师啊!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好师父?’我说:‘你要什么样的好师你呢?’他说:‘像弘一法师那样的,像慈舟法师那样的,像以前的那几位大德。’我说:‘那几位大德,你在他跟前,你会气死他啊。当时你或者就不信他,你现在没有那份福德。’我说:‘你的福德,也只是遇到我这样的和尚。你能遇到我,也算不错了。如果再待几年我走了,你也找不到像我这样的和尚。’我说:‘若是你有福德,有的是大德,我可以给你说十几个,几位现在在台湾。正觉精舍的道海法师,南林精舍的了一法师,现在到美洲来的妙境法师等等。’都不错嘛。你的心没有福德,你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啊。‘
有个故事大家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我经常说的。苏东坡跟佛印禅师两人散步,苏东坡就问佛钱禅师说:‘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身材胖胖的、大大的,又是作官的,佛印说:‘简直像尊佛啊。’他很高兴,又一边走,又说:‘你怎么不问我啊!’‘我问你做什么?我没什么可问的。’‘你应该问我,你像什么?’佛印禅师:‘好!我向你,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狗屎。‘之后,回来家里,苏东坡就跟他妹妹苏***说:’今天,我把和尚赢了。’苏***说:‘你怎么赢人家的,我可以听听吗?’‘好!我跟你说。’他说:‘我问佛印,你像什么,他说我像一尊佛。后来他不问,我叫他问我,他问我说他像个什么,我说他像狗屎。我是佛,他是狗屎。’苏***说:‘你赢了?你输了。’‘我怎么输的?’她说:‘人家是佛心,看你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么都是狗屡。’
虽然是则故事,我引这个故事是要说明,我们看人家,你把别人当佛看、当佛想,你乃至给合个掌、恭敬一下,你是对著佛了,你种多大的善根。你如果看他是个众生,乃至看他地狱爬出来的,或者你骂他几句畜生、狗,你就造罪了。这个道理懂了吗?
不因为外缘如何,而使你坚定的信心起变化,这点特别得要。信三宝的人,要相信佛、相信法,一定要建筑这么样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心,对一切事物不要怀疑,这都是你的因果报应。因果,前生、多生,错综复杂得很,很难把因果说清楚。我们讲《占察善业报经》,善恶因果,我们还是讲不清楚的,善恶因果复杂得很,善中有恶,恶中也有善。必须得有大智慧,你才能把善恶因果讲清楚。
还有嫉妒,看别人好事,他不赞叹随喜,‘这应该给我,怎么给他了’就嫉妒,不能随喜在普贤十大愿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看到一点小事,一点点好事,你随喜,随喜你就有一份,见者有份。你也随喜他的功德就分给你一份。如果人家有好事,你不但不生欢喜,你还嫉妒,这一嫉妒,就下地狱。
如果看人家赞《地藏经》,礼拜地藏像,你在旁边赞叹随喜,很恭敬,你跟他的功德一样。你要是一谤法,下地狱去;千佛出世,你还在地狱里头,这是《地藏经〉说的。不要因为人家做了好事而给人家生起种种的障碍,不但不随喜还嫉妒,嫉妒就想破坏。不论是商业也好,乃至跟人家相处也好,礼佛拜忏也好,随便任何事情,都应当生起随喜,欢喜赞叹。
要时时注意照顾你的身、口、意三业。为什么对每一位受三皈的弟子,我一再嘱咐他们:‘你睡觉前,要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扳法僧’。早上醒来,一睁眼睛,什么都没干,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什么涵义呢?就是使你念念不忘三宝。你白天一起来,在家俗务很多,你恐怕会忘记念,如果早些时候把它念好,存到好里头,‘白天没念,我早上已经念了’。晚上一睡觉,这一天事还必须都过了,到晚了,夜间怕作梦啊,作梦的时候也不忘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多念一点更好,最少要念十遍,早晚相续,转变你的贪、嗔、嫉妒,这样子你会生起一种纯粹的清净心,这也叫修行。
我们好多道友,扳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这也行,那也行,并不是说要打坐,在那儿闭上眼睛参禅,这才叫修行。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你都在修行,不善就是恶,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不是佛道道就是菩萨道,或是声闻道,要善用其心。
我们读《华严经》的〈净行品〉,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利菩萨说:‘要想成佛,要想得无上智慧,要想断一切烦恼,应该如何?’文殊师利菩萨就告诉他:‘佛子!善用其心’。后来智者菩萨又问他:‘怎么样善用其心呢?’文殊师利菩萨说:‘念〈净行品〉。发一百四十愿就可以了。’要善用其心,你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依此来做一位清净丝丘。
这里就说到僧宝。
前面讲到一引起法,净法也有,染法也有。佛已成就了,他是纯净法的,他说这些染法,是让我们认识的,让我们分析的。在我们身上存在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每一位道友都可以对照一下,你拿佛、法、僧三宝对照一下,这对叫修行。
另外修什么?修神通、修观?‘神’者就是自然的心,‘通’者就是你的智慧,慧是一切通达的,其他的神通都会失掉的。不论在大陆,或在加拿大,过去有一位有神通的人,现在全没有了,神通是可以失掉的。或者过去报得的神通,也可以全部失掉。那种神通只会害你,对你没有帮助。佛为什么制止比丘,不让他说?大菩萨有神通,你能够现神通利益众生,但是不能让众生知道你在现神通;如果知道你现神通,是犯错误的。所以为什么道济禅师又喝酒,又吃狗肉,做那些完全不持戒的样子?他不让你知道他有神通,他用这些方便善巧来利益众生。
做为一位你所尊敬的僧人,他能够自己用他的行门、用他的修行净化他的身心,他给你的都是慈悲、喜舍、欢喜。你找他解决问题,他能够帮助你,但是他的力量不见得够。你得靠自己修,他能辅助你,使你自己修,告诉你佛所教遵的方未能。你自己做,再加上他的帮助,你跟著共同去做,效果会很好。有病苦也会产生其他的转变,但是你自己得先有个纯净心,不能掺杂杂染心、害人心。你想发财,让别人受穷,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个财也发不了。要是大家都发财,还差水多。但是商业竞争,大家都发财,你的那份儿恐怕也没有了,你还是有顾虑。所以就看你怎么样子来修行、来做。
我们有些居士也在弘法,我是赞成的。但是,你弘哪一法,你自己要做一做,如果你完全没做,你说了,人家能信你的吗?如果不信你的,影响佛所说的法,因为你不清净。你必须得自己做,先有清净心,这个法才能传下去,才能弘扬。如果你自己不称职,只讲这个法,而自己完全不做,佛种还是会断的。你必须修,当然不必修到全证得了、全部相庆了,但是人心、佛心,心心相印。所以《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里头,在夜摩天宫,觉林菩萨赞叹佛的偈子,他赞叹很多,就标举一个心,就是众生心。
就像有一位大医王的佛,医一切众生的贪、嗔、痴、无明的病;又有他所说的药,对治病的药,对治的病的药,那就是一切法;又有护持这个法,护持这个药,给你抓药的清净圣僧,虽然现在圣僧难得,只要他自己能够修持,一般的僧宝就过得去。因为我们现在是末法,我们自己的德也没有那么高,所以不要要求太高了。就是那些大菩萨来了,你也认不得:他也隐露,不会让你认识他是大菩萨。
佛法都是靠自修的,没有从外头加入的。佛只能把他的方法告诉你,只能加持你,使你能够修,哪果触到魔障,可以用这方法对治,如果你常念圣号,他可以帮助你。但是,你得念他,如果你不念他,他也帮不上你。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在了十年,专心烧水,烧了十年,看看水还没有热气,连温度都没有。他退心了:‘唉啊!我修了十年,功夫白费了,还是下山去参学参学。’他就往山下走,碰见一个老太婆,拿著很粗的铁柱在那里磨。他感到不解地问:‘老太太!老太太!你这是干什么啊!’她说:‘磨乡花针,我女儿要出嫁了,我磨个针给她作嫁妆。’无著菩萨就笑说:‘你太愚痴了。等这针磨好了,你女儿还等得及吗?早都死了,不用说嫁了,你不磨得成吗?’她说:‘我不管,功成自然成。’
无著菩萨一听觉悟了,他说:‘我这十年功夫还没有,所以没成,继续再修。’又修十年,还是没得到。这回下定决心,不修了,再度下山。走到山底下,山底有条不沟,水沟里面有一只狗,这只狗的肚皮长著蛆,流脓,牲就在那边叫。无著菩萨修了二十年的慈心观,境界现前了,该慈悲吧!他没出家之前是个医生,专治脓肿疮的。他一想,叹口气,他说:‘要是人,我可给他治治;但是一只狗,太脏了。’大悲心发不起来,他就走。走了一段时间,又想:‘不对啊!我修了二十年慈心观,怎么修的?’又回来了,给它治。看一看,确实脏得不得了,没办法做,因为治这种病得用他的嘴去吸。他一看这条烂狗在那儿,他又走了。走了第三次,又下决回来给它治,他闭上眼睛,当他给它吸的时候,他想一吸就吐出去。可是一吸到口里,刚想要吐,‘嗯!不对,味道怎么美妙啊?’他一睁眼睛,哪是狗,是弥勒菩萨在那边。他心里想:‘弥勒菩萨!我修了二十年,你都不现前,临时还考验我一下。’弥勒菩萨说:‘我天天在你跟前啊!你也看不见我,也不肯理我,我也没办法啊。’
佛菩萨天天在我们跟前,我们自己不能理解。所以你睡觉,你的一切行动,佛菩萨是无处不现、无处不有,你的周围都有,每个人都如是。何况你天天念《地藏经》、拜地藏菩萨,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念(普门品),天天念‘阿弥陀佛’圣号,念《弥陀经》,怎么会说佛菩萨不加持呢?你心里不清净啦!一面大镜子,要是灰尘厚一点,就照不进去了,完全失掉功用。虽然它本具所有,像我们这引起众生心,跟佛无二,但是无量动来的染污太重、太深,所以不能进入。
要这样子来相信三宝,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受了三皈依,你秘须这样信。如果你没有修别的法门,修三皈依就够了。如果是学了佛,虔敬信佛,你再也不堕地狱;学了法,不堕畜生,学了僧,不堕饿鬼,三恶道永远不随。你有这么一个坚固的信心,多生流转,自然就成道了。但是,相信成佛的心一定要坚定,你一定要想‘我绝对要成佛,我就是佛嘛,不过迷了而已,我转化一下好了。’这可不是我说的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转化过来了,你还得经过好多的消业障的磨难。但是坚固信心不能有折扣,坚定了就是缘念三宝的功德。
为什么我们要求受皈依?假使我不皈依三宝,跟三宝接不上气,你便得不到三宝的功德。所以,必须得皈依。
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要皈依?佛教遵我们说,一切众生都在苦里逼迫。证阿罗汉果的声闻、缘觉,像我们人间的分段先死苦,现行尘重的烦恼,他们是没有了,但是他们还有微细的、变易的生死,他没有究竟,必须等他成佛才能彻底解脱。所以们要想脱离苦海,解脱我们一切众苦,只有诸佛才能够解脱我们的痛苦。因为佛现在不住世了,我们皈依佛之后,就皈依佛所说的法。‘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华严经》告诉我们,必须得有僧宝传法,所以要皈依僧。
你必须得有智慧的观察;皈依三宝,要有智慧的心才能皈依。所以我们大家能遇到三宝,能发起求皈依三宝的心,能遇到三宝,能受皈依,这都是多生的善根,都不是现前发愿所能得到的。
跟其他的国家比起来,台湾信佛的人最多,可是,两千万人当中,真正清净皈依三宝的人,有多少?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好?这么多人造业,皈依三宝的少,我们这些力量要把世界的共业转变过来,使地球不沉没,不遭水灾、火灾,可能吗?现在我们这个地球随时会下沉,水分随时增长,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的常人,不需要直么智慧也可以懂得。
因为地球不会再增长,只有这么大,在空中旋转著,谁都知道。你天天往地球掏取种的矿物、各种的原料,乃至汽油都掏空了,不地震吗?空了,不填补吗?唐山的煤矿,每年每年大地震,挖了几百年,挖得全空了,这不是震,而是陷下去,塌了。你光挖洞,上头是空的,不陷下去吗?这个道理恐怕谁都懂吧!但是,不挖,可以不可以?不行啊。谁肯少挖一点汽油,让它撑住地球,谁也不肯啊!
气候转变,大家就要求环保。以前我从来没听见过环保,也好像没什么污染,现在要求环保越厉害,污染越严重了。哪里的环保闹得越厉害,污染就最严重。想想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么回事。世界文明了,道德败坏了;越文明,道德越败坏。确实不疑,这叫不可思议啊!
所以,你要能够皈依佛、法、僧三宝,若是想永远超度一切苦难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能够解脱众生的苦,让我们身有所依、心有所归,只有三宝。你可以比较,或者我这个和尚,你可以皈依别的啊。譬如说天主,都可以。你能不能得解脱?你能不能离苦?能不能使你心态平衡?你自己可以考量一下。你因为皈依三宝了,心情平静,遇什么事情都能够承受得了,心如止水,到那个时候,你所说的话,非常有力量。如果你自己心眼不平衡,贪心很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比较了你才知道,因为比较了你才能懂是非,才知道好坏,鉴别。
为什么我们要不《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善恶’就是占察、鉴别一下,你就知道了。如果说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你是不知道的,因为你没有这个智慧;但是你自己做坏事。现在连这个心都没有了,杀他妈妈,打他爸爸,根本不晓得报应。没人这样说,他没有听到过,他从小就没听说过。为什么呢?太文明了,认为报应是迷信。这个道理,你自己可以想。
在场大多数数的道友都受过三皈依,我不是劝人受皈依,得有因缘,得有福报,没有福报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你劝来了,要等因缘成熟了再来。
我曾遇见一个故人,彼此住了四、五十年,他以前就知道我是和尚,他始终不信,跟他讲什么都不信,那是没办法的。现在距离很远,他反而跑来找来受三皈依。他在我跟前,连赞叹随喜心都没有,你有什么办法。佛在世的时候,东城老母,根本不信佛啊!佛给他现身,他都不信,一直到伸缩涅槃,他也不信。这是因缘,这是业,不是由人所能、所为、所知道的,很多事情非你意愿所能达得到。
不管是学习很久的,或者初学的道友,我感觉皈依三宝是根本,必须把三宝的头号题弄清楚,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将来我们究竟能不能得到什么?
我们要修行。有很多的道友,乃至于学佛好几二十年了,他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修行。我很奇怪,换句话说,门儿还没入门。如果受了三皈依,做什么事,不是跟你说得很清楚了吗?你没做那不怪。不是三宝不灵,也不是不加持你,是你不做。我们经常是一边喊肚子饿,但是,饭、馒头、饼干,你什么也不吃。你肚子饿,饿死了也没办法。就是这样的一个涵义。
皈依的因缘
我们继续讲为什么要皈依,以及皈依的因缘。
例如,有的道友入了佛门之后,受了三皈依。但是不知道如何修行。我上次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三皈依本身就是修行。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皈依?皈依当然有很多种原因,有的道友是因为姐妹、弟兄信佛,或者朋友、邻居信佛而皈依三宝,这都是因缘。但你自己必须先懂得,人家要我去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不皈依可以不可以呢?皈依对你不是负担,不皈依你可要有所损失。一般的人说皈依依佛是有尊佛像,皈依法是因为佛所说的经教,皈依僧就是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但是你忽略了,皈依还会引发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宝。
我们念《地藏经》,或是念《药师经》,或是念《普门品》,或者是念《法华》、《华严》这些大乘经典,都是引发你的自性,你心里就具足一切诸法。因为你失掉了这种能力,已经迷了,就是不觉。皈依三宝使我们生起始觉的智慧。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三宝,你生不起这种智慧。所以,你自己本具足的智慧,没有皈依三宝来引发是不会生起的。
我们受三皈依,要知道这种道理。因为我们现在生在苦难当中,这苦难是我们自己找的。其实,苦难也是没有的,根本没什么苦、没什么乐。在这个基础上,你知道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有富有的、贫困的,有寿命长的、寿命短的。还有不该死的而死的,并不都是寿命尽了才死啊。不该死,就是非时。这就是《药师经》所讲的,不该死而死的叫做横死,佛说有九种横死,这在《药师经》说得很清楚。因为我们有很多苦难而且我们在苦难当中,我们自己并不认识它。
苦难降临的时候,例如我们有各种的癌症,我们知道癌症是不好治的病苦。这个时候我们想到,或听到别的亲友介绍,说是念地藏菩萨,或者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念《药师经》,可能免难因为你念《地藏经》,或者念《药师经》,或者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是念你自己本身的药师佛,自己本身的地藏菩萨,自己本身的观世音菩萨。这是深一属的。因为有位法师在这里讲《华严经》,大家可能早就知道这种道理,我略为引申一下。
我在这里讲过《占察善恶业报经》,所以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如果你不懂得道理,你认为皈依三宝就是这尊铜像,其实这尊铜像是不起作用的,这尊铜像本身什么作用都没有。是因为你的心起作用了,铜像就起作用;因为有了铜像,你的心才起了作用。皈依的涵义,大家一定要知道。
但是因为过去佛所说的种种法,你并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你一旦受了皈依,你要学一学吧!虽然别人引介你,或者带你去,你初入了门了,想研究研究;因为经由研究,你知道这个这是你自己本具有的、发明出来的。如果心外取法那叫缘;但是,没有因,缘是不会成熟的。因为我们自己都有佛性种子,人人本具,因为外头遇缘,你就生起了受三瓜依的心;人家一说,你很高兴的就受了。受三皈依之后,就引你自性的佛宝。
这个部份是很深的,简单的讲只能说这么几句。要想深入了解,大家学《华严经》,乃至于般苦经里面的《金刚经》,好多经黄都说到这个道理。但是你信了,必须得有这个观念,有这个认知,你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假著外头的缘、佛、法、僧三宝。佛就是一切像,铜塑的、木雕的、纸画的都可以;法是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不过,这些佛、这些法有赖僧来传,皈依僧就是僧人带领你去接触。
同时,你皈依的佛,不一定要局限于某尊佛,思想不要很局限,应当知道我皈依十方一切诸佛;在你皈依佛的时候,包括药师佛,也包括阿弥陀佛,包括不动如来,乃至一切诸佛菩萨。你拜的五十三佛、三十五佛、八十八佛都有,不只这些佛,而是法界无量诸佛,你皈依的佛是一切诸佛。你皈依的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你都皈依了。
你皈依的僧,例如说,有时候我代传,我念,你并不是皈依我一个人,我只是代传而已。就是一切和尚出家人,比丘、比丘尼都是你的师父,你皈依的是僧宝。这是你肉眼看见的,你看不见的,现在这个世界上住世的,依著佛所授的记,有一万六千个大阿罗汉都行菩萨道,没入涅槃,他们就在这个世界利益众生。你皈依的僧,包括这一万圣僧都在内。还有包括极乐世界莲池海会,包括药师璃琉光如来的琉璃世界,那些诸大菩萨都是你皈依的境界。
我们不要误解了皈依僧的意义。好比说皈依过我,‘我是梦参老和尚的弟子’。不是的,是一切和尚的弟子,不要给他们分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皈依法,并不是皈依《阿含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是皈依经典。我们也别去分大乘、小乘,什么显宗、密宗,平等平等,法没有秘密的。
我现在可以说这个话,因为我在西藏连参带学大约十年,深深知道西藏本身并没有说我是学密宗、什么宗,这是传到我们汉地,才给人家定说是密宗。你有这个因缘,就是你的机,适合这一法,他就给你说这一法。对其他的众生来说,那就是秘密了;对你说,没有秘密的。懂得这涵义了,你就知道了。
我上面所说的,所缘念的这些境界相是从你内心所产生的,境是外面来的,心是内心的,不是这个肉团心,不是你身体这个心,而是圣妙殊胜的心。那么,你有这个殊胜的、根本的佛种智的妙心,遇到外面的级了,这就结合起来,皈依三宝是这样皈依的。
但是你必须缘念,在你没有开悟、没有证得之前,你现在所受的苦难。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如果要在这个世界求快乐,没有这回事。
我说这话,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见。到茶馆喝几杯酒,或者几个朋友高高兴兴的聊聊天,或者男女老少相爱,或是到哪里旅游去了,你感觉很快乐。那是苦,你是在做苦;那叫业,而且是恶业,不是善业。你要是理解了,你就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法。这八种苦,每一种都包含很多。如果你下了地狱,怎么能闻到佛法?没有佛法。但是这地狱也是没有的,因为你的心造成的,你造成了,就有了。对你来说,你有这个业,什么地狱都有,你有哪种业就有哪种地狱,这叫业所成的。你想要闻佛法,想要修行,你的意念也好,外头境界相也好,全都没有了,只知道受苦受难。
还有堕饿鬼道,你也闻不到佛法。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大善根呢?你也不知道它是哪一类的。
我在鼓山求学的时候,住在鼓山的法界学苑,那是虚云老和尚办的,慈舟老法师曾主讲法师。鼓山的常住里头,那时候一共住了八百人到一千人上下。我们有好多的堂,有禅堂、念佛堂、学堂、如意堂,好多堂口。在念佛堂,有人放了一只鹅,这是我在那时候知道的。如果大家到过鼓山的,像李贤文居士他们就到过鼓山。在放生池前面,那是放生的地方,那只鹅是在前面山门外头,但是只要念佛堂一打板,那只鹅就从外面走进来,在念佛堂门口这么一蹲。念佛一停滞不前止,一放静了,它就走了,又到前头池去了,一直有人喂它、照顾它。
有一年夏天,念佛堂打了板、放了香的进候,这只鹅不走了。那些师父说:‘今天这只鹅怎么不走了!’就吆喝它要它走。一看,这只鹅死了。它什么时候死的,那些师父也不知道。
像这一类的畜生,才叫做有善根的,我认为它有善根的。它在大众念佛进走了,不管它是畜生、是他,它一定能生极乐世界,它那时候没有杂念,就听到佛声。这是畜生。
还有地藏菩萨坐的 ,或者普贤菩萨的象,或者文殊师利菩萨的狮子,你说它们是畜生吗?这是例外。像一般鱼、鳖、虾、蟹。这些畜生想要闻佛法,难上加难。
就说人类吧,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总共有五十六、七亿人口,能闻到佛法的有好多人呢?这就是难遇到佛法。还有一种:天。天有长寿天,他仍然闻不到佛法;寿命非常的长,但是没有佛说法,看不到僧,也闻不到法。
还有,我们所知道的北拘虚洲,我们这里是南赡部洲,在我们对面的北边叫北拘虚洲。北拘虚洲的人是福报所感的,都是八万四千岁,不害病的,到八万四千岁就死了。他大概有生苦、有死苦,没有病苦、老苦,但是没得佛法。这是八难之一。
还有,诸根不具。像我们这遇到过耳根没有了、眼根没有的人。他虽然有耳朵,听不见;有眼睛,看不见,生下来就瞎了。还有,现在智障的孩子特别多,乃至于生了一种病,大家知道的植物人。过去很少听说这种病,现在你到长庚医院落、荣总医院看一看,植物人好多。那天苏护士长到我那里去,她是荣总医院护士长,我问:‘现在植物病人多不多?’她说:‘我管理的病房,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植物病人。‘你说植物人死了?没死。说没死,六根全失掉作用。这时能闻到佛法吗?还有一种人,生下来就害了一种癫痫病,他也闻不到佛法。
另外有一种人,他认为自己很聪明,叫世智辩聪的邪见。他有智慧,但是他认为佛教全是迷信的,他根本不会接近三宝。
还有,没佛出世。我们这个世界虽然算有佛出世,但是佛没有住世,而有佛法可闻,有佛像在,也有住世三宝,还有僧人。末法的世界是佛没有出世,佛法也断了。
在这个世界就有这些困难,因此,你要求助佛法。求助佛法是你内心明白了,外加三宝佛、法、僧之缘,将你内心的佛、法、僧三宝生起,这样结合了,你可以超脱生死苦海,不必生怖畏。
现在,我们诸位有没有怖畏?有没有恐怖?我想没一个人敢答说:‘我没恐怖’因为你心里有挂碍,没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们想要脱离一切苦难,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这些苦难人人都具足的,你想离开这些苦,该怎么办呢?哪里是你的救处?哪里是你的依止处?所以说,一定要皈依三宝。
因为这样子,你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由。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三宝?如果你什么苦都没有了,可以不皈依。你要是还有苦难在,我们就说求不得苦,任何人都有求不得苦。
我刚要来讲经之前,有个弟子到我那里去她从温哥华来的,她这一个月来回飞了四次,飞来飞去。我说:‘苦不苦啊?’她说:‘很苦。’我说:‘为什么要受这个苦?’她也说不出。她到这儿,她先生到广州。她先生又从广州飞到香港,她在这个地方,之后,明天又飞因温哥华,俩夫妇就这么满天飞。为什么?
我想我们这里有住在温哥华的道友,一会儿回来了,一会儿回去了,又回来了,因为孩子在那里念书,要照顾啊。这里头有很多不如你想像的事情多得很。这还是生活什么都过得去。生意做了大了也苦,生意做小了也苦。怕把本赔了,赔了就没办法了。至于搞政治工作的,搞科技工作的,把头发都研究得脱光了,还在那边转,始终解脱不了。你不是求解脱吗?所以你得学啊。
还有,我们都得死,一个也留不下来,时间长短。活了一百年,现在有一百多一点的人,那也活不到好多。像过去的宝掌禅师,他是印度人,活了一千我岁,最后还是得圆寂。我们知道中国的丘祖,他是寿命很长的,后来还是死了。还有一个彭祖,比他更长了。彭祖是八百岁,历史的人物;八百岁之后呢?还是死了。
生死是必然的,什么人不死啊?不生就不死了,要是生了,就必须得死,这叫做规律。我们想不想生死苦呢?每个人都知道,‘唉啊!我还有点事没做无,做完了再死吧!’永远有个没做完的事儿。我遇到好多人,到临终咽气的时候问他:‘可以走了,放下吧!’我所遇见的都是老和尚,他说:‘唉啊!我还有点事挂心。’那就挂著吧!
业不由已,死是决定的。不论谁,死都是决定的。你说有什么办法能抗拒死?不信纸你有好大权力,有好大的财富,你想过这一关,过不了。你去行贿,没地方行,跟谁行啊?要向阎王爷行,你根本见不到阎王爷,连阎王爷都要死,你向他行贿,他也照样的死啊,没有不死的。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是个谜。我们说死了、死了,那又很便宜你了,死了,了不了?越死越不了,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为什么呢?你死一次,你这一段生死又有好多的业、好多的事缠著你;下一段生死又增加这一段,越增加越多,也就是惩罚你,你就解脱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脱,得解脱道,必须皈依三宝。这是我讲皈依三宝的因缘,你不皈依三宝,你永远解脱不了。
还有,我们都怕苦,怕苦都想求快东,人人都想求快乐。什么是最快乐的?在家想想看,哪件事最快乐?有了智慧最快乐。有了智慧,他才无挂无碍;有了智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有了智慧之后,他才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就没有痛苦了,这才是最快乐的。
所以你想求快乐,你就得有智慧。智慧怎么呢?是从修来的,把障惑擦干净,你的智慧也就来了。
另外一种修练的方法,好多人都是这样修练,但对这个方法还没有清楚。若你遇见一切事,不要执著,看开一点,一切法有生就有灭,没有一切是永久的。
还有,不要什么事情都把自己摆在前头。凡事当前,先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这个人自私心非常强。凡是自弘心强的人,得不到快乐。我执重的人,你的痛苦消失不了,就经常观想‘无我’。
无始劫来的时候,有很长的时间,在我们自己的言语当中,也知道‘无我’,但是你没有认识,没有这个体会,虽然知道,但是认识不了。像是说‘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想想看,‘我的桌子’,‘我的板凳’,‘我的’什么,这不是‘我的’享受吗?‘我的’身体也是这样子啊,是属于‘我的’,他不属于我,你做不了主。
***要来抓你,你说:‘我没犯法。’他说:‘我给你一点犯法的证据,你就犯法了。’这种事过去很多,我也曾经历过这种事,很多人都有经验。只要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论哪国的法律都如是,没一个法律,没一个法院,没一个地方,说没有冤枉人的。你说冤枉,其实是你的命中带来的,你现在虽然石油到冤枉,是你觉得,法律认为你不冤枉,其实是你的命中带来的,你现在虽然感觉到冤枉,是你觉得,法律认为不冤枉,逮捕你是对的。就像说:‘我没病’,没病找医生,只要你了他的药,你就有病了。越病越多,病越多,你越看,越看越吃药,越吃药病越多。这好像是个恶性循环似的,就是因为你没有智慧,我执特深。
你平常就这样观,‘我的’不是我。就像打你,你很痛,或者砍你一刀,你很痛,因为你把它看成是‘我’。你没看成是‘我的’,如果砍桌子、砍板凳,你那个‘我的’你不痛。而这个‘我的’就痛啦,这都是你修行的地方,你去观想。
我们佛教有两句话:‘有觉觉痛’,有这个知觉的时候你觉得痛了;‘无痛痛觉’,那个痛痛不到你知觉。
我曾经看过一些麻疯病人,他自己把自己的手指这样嚼,对自己刺激的手指头,他没有痛啊。麻疯就疯了,他的神经系统失掉作用了,他一点也不感觉到痛,不过他这样不是成道的。禅宗二祖慧可参禅的时候,断了一个膀臂,他感觉到心痛得不安啊,他希望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讲:‘将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觅心不可得,达摩说:‘我安心已竞,就在那不可得处才是你的真心。’他就不痛了。是他有痛,能痛到他的觉,没有痛,痛到他的知觉。能消灭你的肉体,不能消灭你的知觉;它能使它肉体受折磨,却不能转变你的思想,你要自己转变。
像我们说这个人很固执,或者用一个好的名词,很刚强。像我们出家人一讲持戒,宁可持戒而死,不做犯戒偷生,他也是刚强;你怎么折磨他的肉体,他不改变他的思想,他的意志就是他的思想,有一点点‘无我’的味道,但是他不能放下,忠孝节义也都有这个涵义。
因此我们想要消除我执,必须得到解脱,这就叫智慧。‘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得到解脱,这就叫智慧。‘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到别人。菩萨不是这样,而是‘一切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一切众生’,所以他度一切众生,乃至晓得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如梦如幻。有人问说:‘地藏菩萨如果是‘地镞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恐怕成不了佛了?‘我说根本没有众生,地藏菩萨眼里没有众生,他终日度众生不见到众生相。《金刚经》说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菩萨要有众生相的话,他就不是菩萨了。
不过这种道理,我又说得深了一点,大家在这里就要参一参啦。佛教启示的方法,会提出很多问题,你自己要用你的思想去会,等你会得了,这叫开悟,但不是叫我们一下子开悟了。现在大家皈依三宝之后,大家开悟的程度不同,今天明日这样了,明天明日那样了,积累多了,小悟变大悟,你就真悟了,真明白了。到真明白了,你就真正快乐了,你的身、口、意三业绝不是造恶业,也绝不泯灭因果,绝不做一点点坏事。
要是做了坏事,一定受恶报,如果能达到一切因果泯灭的时候,到什么时候一切因果泯灭了?就是‘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但是你的心能够没有一切事物,真能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成功了。在你没达到这种境界之前,你造的善业、善缘,顺著你的法性;能使你很快的开悟。你要是做恶业、恶缘,它是违背法性的,越走越远,跟你的性体越走越远。
这是第一个,为了要得到‘无我’的智慧,要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此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这些就具足了,这是对自己来说。要是对他来说,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父母,或者你自己的子女。一切有情众生,在大乘经典里头说都是我们的父母,你不能伤害一切父母的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你得皈依三宝。我自己必须解脱,你有了解脱的智慧,你才能引导别人去解脱;如果你没有这个智慧,你怎么劝别人解脱呢!你必须自己先解脱了,先要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够利益别人,这就要有大悲心。
大悲心里头包括很多涵义,大悲心只是你内部所具足的存在,你还要发在外表上,你口里头要说,口里言语就有方便善巧的大悲智慧。我们认为大悲智慧必须得是笑脸的,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子。观观音世菩萨在我们汉地里头示现的都是慈悲,谁看见观世音菩萨像、弥勒菩萨像都会很高兴,因为他有慈悲的关系,谁看见了,心里就清凉了。现世音菩萨在西藏现的像,就不是这样子,那那现的护法神,他手里拿很多兵器,‘你不听我,我打死你。’如此样治刚强的众生,他就老实了。他对应一切众生的机,就示现一切菩萨相。
像我们汉地有一位普庵祖师,他是念普庵咒的,普庵咒是很凶猛的,古来一般的出家人用这个咒来降魔降鬼。要是恼害众生的魔鬼,普庵祖师一念这个咒,可以让魔鬼头裂八瓣。一般人很少持这个咒,因为这个咒相当厉害。这也叫大悲。大悲,你不要体会错了,只要能有利于众生就叫大悲。这个众生要是造恶了,你劝都劝不了他,菩萨就把他杀掉,或者想法子害死,这是大悲心。但是,你害死他,你要还报,菩萨也要还报。我害死你。我来报;我救了这么多人,这就是我大悲心发的愿。和尚杀恶人即善愿,涵义就在这儿。不过,受丝丘戒就不能杀人,我说的是专指菩萨。
要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大悲心的人,一定是菩萨,要说善巧方便的话,要有慈悲的心利益求生众生。大悲心拔众生的苦难,既能救了自己,也能救了他人。这叫做真正的皈依,这才是受了三皈依,得到利益了,就是没有白受皈依,这是照著佛所说的、法所说的、僧所教导的去做了。
以上我说的这些境界,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吗?恐怕没有。有很多人在道教里面,求鬼神,供养很多神。那些鬼神他自己的障碍都很多,他自己没解脱,障碍重重的。鬼神也害怕,并不是鬼神不怕啊,鬼神畏惧啊,当五衰相现了,他恐怖得不得了。当他要死了,他自己都知道的,花冠萎靡,自己厌离,身上出一种臭汗,过去的一切都没有了,他的眷属都离开了。他知道要死了,非常恐怖,他的嗔恨民、烦恼特别重。
有些鬼神的嗔恨心比我们还重,这些鬼神就包括罗刹。罗刹过去因为持五戒行十善,他才能够生到天,他的福报是跟天人、跟帝释诸天一样的,只是他的嗔恨心特别重,所以他堕入罗刹道。但是他们自助都不暇,你们要是有点什么灾难了,就给他烧香啊,杀只鸡啊,他能给你免难吗?只有皈依三宝。否则的话,你自己的轮回永远止想息不了,六道轮回永远止息不了,业障越来越增长,所以必须皈依三宝。
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就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三形容词。我们都有朋友、亲戚、你就得解脱了。’他说:‘为什么要皈依啊?’你就把我讲的给他讲一下,有善根的人一听:‘还有这么深的道理,我要皈依。’
皈依之后,我们经常说怎么样受持、怎么样修,这也是个问题。受了三皈依,你开始修,这就要受戒了。三皈依本身就是戒,你另外受的杀、盗、淫、妄、酒叫五戒,三皈依本身就是戒。
皈依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一切的鬼神邪说都不能皈依了。还有,你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恼害众生,这点特别注意。不能恼害众生,经常布施众生欢喜,给他们快乐,不让他们由我身上生烦恼,这是第二点。你再不能跟外道一块儿住,因为刚受完三皈依,你的道力不坚定,你不要跟邪魔外道一块儿住,你住了恐怕会退失道心。
这三种戒律,你失掉一种,三皈依戒体失掉了,就等于破了戒;破了戒,三皈依没有了。这不像菩萨戒,三皈依随受还可以随失。在你受三皈依的地候,你的心里头必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有个希求心。要是半信半疑,你不要受,你得不得利益的,秘须有坚定的信心。
师父问你话,你不能说假话,对三宝不要谄媚,对鬼神是谄媚,对三宝不是谄媚。对三宝是纯粹恭敬的信心,不能夹杂著谄媚心;如果是谄媚心,是不得戒的。什么叫谄媚心呢?像谄媚鬼神,‘我供养你水果,给你点支好香,希望你加持我啊,你可要照顾我一下。’认为‘我供了香,你才能够加持我‘,你心里这么想,或者’对三宝也给个红包‘。供养要有,不论多少,心里是清净心供养三宝。净心就是欣乐心,没有谄诳,没有虚假,对下不骄,以上不谄。凡是对上谄媚的人,要是见著什么,不是真心啊,点头哈腰的,好像自己很虔诚的样子,这叫假心、谄诳心。凡是对上头谄媚的,对下头一定骄傲。随时都要消灭亡个心,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在你所信仰的事物跟前去秉受三皈依。
在你受三皈依的时候,念了佛,你就认为是佛降临了。为什么我们要一心奉请本师释加牟尼佛啊?就是说我们请来了真佛,这个佛像还不是真的,你对它还没有产生至诚恭敬的心。我们要一心奉请,请佛来降临。拜忏的时候,每一尊佛、第一尊菩萨,为什么要三请啊?表示恭敬到诚,要这样来敬礼。
奉请诸佛之后,对著法,法是佛所说的,一切诸佛都以法为师。对著法,你心里头一定这样想:‘我是学著正法,我是以法为师的,佛怎么样说,我一定怎么做。’我们一般人都没有做到。就是受完了三皈依,你从此有个念三宝的心,念念不忘三宝。有的人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法、皈依僧’出了门就忘了,再隔上几天,早把三宝忘了,所以距离三宝就越来越远。
应当受持的,应当止的,就叫戒。戒有两种,第一种叫‘止持’,你不做了,就持戒了;一种叫‘做持’,你非做不可,不做就叫犯戒。我刚才讲的不皈依外道天神、不恼害众生、不与外道共住,这就叫止持,要止住,不去做了。我们说的三皈依、敬礼如来、薛敬如来、恭敬诸神、依教奉行,这叫做持。做的必须做,止的必须止。
对现前的僧众,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论比丘、比丘尼,现在的僧众,他怎么坏,因为你是佛弟子,看在佛面上,不要议论他的是非。我恭敬他是僧宝,对于他的是非,他有他的戒律,你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当做圣僧看待。
礼佛的时候,对释迦牟尼佛的个,当作已经请来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转,你要这样的恭敬佛、法、僧三宝,特别是对于法宝。我们很多道友,拿著法宝不恭敬,就像著一般书一样,不能够拿到下身,拿个经书甩甩搭搭的,应当端正;再不干什么,你也要搁在上身,不能捧著。如果你包包里头装著经书或者佛像。你不能这么甩甩搭搭提到下身,这样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护法神非常嗔恨这种不恭敬的态度。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至于后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抉择,也不用批驳他,你批驳、辩驳,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烦恼,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宝。
你知道法宝难得到什么样子吗?以前我们中国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师。还有,唐僧之后的义净三藏法师。还有,玄奘之前的法显法师,那是最早的,法显法师八十岁才到印度去取经,他回来之后翻了很多经。
在唐朝的时候,义净法师看见有很多人对经典不大恭敬,他就写了两首是晋末的时候,五胡乱华的宋国。‘高僧求法难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说是后来看经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换来的。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古来人得一本经,真是当实。现在人得一本经,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古人得一本经,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诵啊。之后,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就证道,很快就开悟,很快就行了。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
这首诗是说去取经的时候,好难啊,路途非常的远,万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飞机,而是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美国,飞到温哥华,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还感觉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过海要用船,没有船怎么办呢?怎么漂呢?弄块木头,或者弄只筏,困难得很,不是这么简单。所以你要听到他使用的形容词,路又远,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时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这样冷啊。热的时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高温四十多茺,冰是零下几十茺。一天之中,零下几十度,高温几十度,你想一想,那种日子怎么过。
还有,每位大理由要去行脚的时候,晚上一定还要念经,一定要持诵,还要修行。有进修没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难。大家看看玄奘法师就可以了。义净法师也有一部书,法显法师也有一部书。玄奘法师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家经常看的《西游记》不算数。他们都有笔记,看他们每天走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知道经的宝贵。
义净法师尊重我们大家都是贤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贤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贤而有德的人,读到佛经都是贤而有德的人。如果这个道理你没明白的话,往往将经轻易看,你也不重视这个法宝,看得很轻。
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虽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么念就够了,何况你再念(普门品)、《金刚经》、《弥陀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如果说你的业障很重,你能够这么的来念三宝,自然就能消除业障。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你自己看佛经,你就想要往里头进了,这是真正入佛门,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会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的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患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
你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灾难才能进来;如果你念念都念的进修,魔障进不来。你可别给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涵义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拿串彀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你应当做什么。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来越好,客户也好,自己圆融了,生意也兴盛,身体也健康,何乐而不为。我们有好多人,当你要发气了,想一想三宝。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有的道友说:‘我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散乱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说:在这个时候,你大声念几声,想想三宝,想想你所念的经,你在这儿做什么的。你的烦恼、妄想、昏睡,就给你撵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间喊两声,别人吓一跳,以为他发疯了。不是的,他自己内心里头不清净,他克服不了,就大声念。一大声念,他又克服得了。这是一个我经常用的方法,但是集体的法会不能用。大家在一块,你这样喊一声,把别人吓到了,又造了业了,所以要走到一边去喊。这是常念三宝的好处。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还想找感应,还想讲感应啊。为什么没有石油呢?你在皈依三宝的过程犯了很多的错误,把念经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个善根,有待发现,你还怎么能得到感应。他不检讨过患,只埋怨诸佛菩萨不慈悲,‘他又没照顾我了。’你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还会害病啊?’你怎么会不害病啊!
我们大家知道,写戒律书的妙因法师,我们没有同班,他是跟慈舟法师学习的。弘一法师有很多的著作,是由他整理起来的,他在美国住,八十多了。现在他也害了喉癌,不能吃中药。我跟他说:‘好好念念吧!还有这个病,你走的时候业障就消了,你以后到了净佛国土,你这个肉体随便它怎么害。’所以全看你怎么想。我们有些道友得了癌症应该高兴:‘得癌症了,快收我回去,业障也快消尽了。’这样想了,癌症不但不能发展,而且还能消失。如果你真正命到寿尽了,你就生净佛国土去这时候正好念,病都是痛苦的,为了减轻痛苦,你试试念佛。
我们上次提到的苏护士长,她教很多病人念地藏菩萨。一念,病人的痛就减轻了,好多人是这样子生起信心。我看苏护士长真是菩萨,就是这样。到那个时候,病患虽然不信佛,为了减轻痛苦,他念念试试,试试看。试试也好,但是那样的念,就灵了,很怪。
像我们信佛很久的人,你念,就不灵。为什么呢?因为你已成了老皮禅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刚信的那些人,他认为人家告诉他的方法一定灵,半信半疑就不灵。你必须得全心,一点不疑,菩萨确实能加持我们、救度我们。真的皈依三宝,这就叫修行。你怎么样用心想,这就是修行。
还有,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说都念地藏菩萨好了。不!你跟哪部经典有缘就念哪部经,你念《弥陀经》(普门品),不必再改念《地藏经》
我感觉到众生都有这个毛病,我信什么,你们也都跟我信什么。‘我念法《地藏经》,为什你念《华严经》啊?’这个是绝对错误的,要是这样,法就灭了,法是要我们大家弘扬啊。大家都不念经,就念我这一部经好了,那么其余的经都断了,可以吗?这是很通常的道理。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唉啊!地藏王菩萨是菩萨,不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比地藏菩萨功德大。’‘你怎么念文殊菩萨,持文殊菩萨咒啊?你念佛嘛,佛不是比文殊菩萨大啊。’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地藏菩萨在第一品上头就跟文殊菩萨说。翻译《地藏经》的宝叉难陀尊者,也翻译了《华严经》,看看《地藏经》是什么境界。有些人说《地藏经》是小乘,我不这么认为。
《地藏经》第一品,就是佛问文殊菩萨,《华严经》第一品也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以信为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参就是参文殊菩萨,乃至于参到等觉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还要他回来参文菩萨,文殊菩萨才介结他参普贤菩萨。如果说哪个是大,哪个是小,这是凡夫的思想,不是圣人的思想。
第二品是佛跟地藏王菩萨本身说的。第三品是佛跟佛母说的,摩耶夫人是未来千佛之母,是大权示现。第四品是跟定自在王菩萨说。你看看《地藏经》十三品,当机众是谁,没有一个不是菩萨摩诃萨。你在《地藏经》里找阿罗汉、常随众,一位也没有。有人跟我说,那些鬼王都在那我,一念经就害怕那些鬼,其实,那些鬼都是大菩萨,鬼能到忉利天去?鬼在鬼道,人道都到不了,它能到忉利天去?而且佛在说《地藏经》,阿罗汉的神通都到不了,那些鬼能去啊?你看看《地藏经》,有没有我们常随众,像五十阿罗汉?都没有啊。从第一品到十三品,特别是在第十二品,释迦牟尼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大家可以看一看。
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你跟哪部经有缘,能你机,对你机就是好,不要把它们拉扯在一起。佛在这个会上说的法,你要拉扯到那个会上去,那个会上根本就不是这个机啊。人家是学商务管理的,你要是让他去学科技发展原子能的功能,他做得了吗?他根本没学过。我们不会学的道友,往往在到这个地方造了很多的罪。佛在这个会上说,他搬到那个会上,你把那个会搬到这家,之后,还做评论。佛法不是那么神秘的,我不晓得大家怎么理解,我说的是真实的,如果我说错了,下地狱。
佛当初说法的时候,不是说我有意今天要说什么,而是有什么机他就说什么法。《金刚经》说得很清楚,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洗洗钵子,化缘托钵回来,吃完饭了,洗完了,饭碗一搁,他这么一坐,敷座而坐,大家围过来,须菩提就是提出他的问题说‘佛您善护念诸菩萨……’,佛说:‘你说得很好啊!……’,这样子就谈起来了;谈完了《金刚经》,这一会就说完了。当我们讲一个月、讲两个月,越讲越多,这个注解,那个注解,跟佛当初的意思全透了。佛每一法会,不是拖了好久还在说。般若不是说二十二年?不是只有一部,都是这一类范畴的,般苦经典很多,大爱可以看看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