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待解决问题:
您好,欢迎来到亲子问答!
现有专家115人
宝宝状况:
还没有小宝宝
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简述豪放派词的主要特色.
回答:1 浏览:545 提问时间:2011-06-20 14:01:35
分享到:
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简述豪放派词的主要特色.
回答 共1个***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面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一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临空飞来,划破历史的时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国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实在出人意表,创出了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读者的思维也仿佛伴着这滚滚东去的江水而放纵奔流,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接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古战场的雄壮之景,以势夺人。用“乱”“惊”摹形状态,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战场雄奇豪迈而又富有虎虎生气,一扫“诗庄词媚”的旧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两句又是一幅对联,并且对得很工整,很有气势,这不能不说是苏词炼字艺术的魅力。所以,这三句写景状物,以苏轼特有的豪放之气荡涤着读者的心胸。苏轼的《赤壁怀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时候,自然带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结句“人生如梦,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极悲观,实质上是借佛、道思想放松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豁达。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
回答时间:2011-06-20 16:02:35
暂时没有相关问题
本周在线专家
(25日14:00-16:00)
:高危妊娠 内外科...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临床技术总监,主任医师、教1...
(26日14:00-16:00)
:产科急症 高危妊娠
:北京美华妇儿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3...
(27日14:00-16:00)
:优生遗传、围产...
:北京玛丽妇婴医院产科主任,产科主任医师。从事妇...
***:010-82628888-630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林发才
发布时间:
2010-7-7 15:22:00
苏轼词两首 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仕途不顺,几度遭贬,颠沛流离,坎坷多灾。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和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坚韧的苏轼。如果没有被贬的经历,我们就不可能读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本课所学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
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要深入地品味这首词的妙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各自不同的妙处,而且这两首词都是要求背诵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诵读;此外词中作者的情感均表达得含蓄深沉,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中特定的人物和景物,深切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拟定1课时。
教学设想: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创设氛围,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倾慕和同情,然后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导入新课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悲戚,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品豪放之味。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苏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我在布置大家预习时也特地叫大家去找一下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下面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宋代的旷世大文豪。
(学生一边展示多媒体资料,一边讲解)
多媒体课件展示:
苏轼(
),字子瞻,号
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岁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
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
任太常
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
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
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
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学生热烈鼓掌)
看来你的预习非常认真,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他们对你的介绍非常满意。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念奴娇这个词牌名。
多媒体课件展示: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
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
、岐亭等地。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
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好,了解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词牌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诵读节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东去,
淘尽,
人物。
西边,
人道是,
赤壁。
穿空,
拍岸,
千堆雪。
如画,
多少豪杰。
公瑾当年,
初嫁了,
英发。
纶巾,
谈笑间,
灰飞烟灭。
神游,
应笑我,
华发。
如梦,
还酹江月。
读得很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要注意。羽扇纶巾中纶这个字不念
;早生华发的发(
)读第四声,跟上面雄姿英发的发(
ā)不一样;最后,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还,读
,不读
(幻灯片放映重要字音)
) 羽扇
) 樯橹
早生华
) 还酹
江月(
读音解决了,接下来我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如能背出来更好,注意,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
(一女生自告奋勇,读得不错)
看得出她是用了心在读的,读得很不错。这首词是豪放词,本来更适合男生读的,却让女生占了先,可有点说不过去哦,下面哪位男生愿意为我们班的男同胞们争口气?
(一男生也要求朗读,是背出来的,男生热烈鼓掌)
【深入探讨】
背得非常好,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没有辜负男生对你的厚望。好,读过课文,我们开始解读这首词,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大家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
很好,但有一点要搞清楚,雪是不是词中所写的景观,作者看到雪了吗?
对了,作者是用雪来比喻水花,突出惊涛的气势。大江故垒乱石惊涛,词的上阕写了这么多景,大家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好在何处?
说得很好。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鼻祖,其开创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改词靡靡之风,开豪放之气的第一句,就是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开篇就震撼人心的诗句很少有人能够写得出来,但也不是没有,大家能不能想一句出来?
很好,二者都大气磅礴。还有没有?
不错,这一句也是写长江的。好像还是歌曲哦。(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
对,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不是很相似?
真的一样吗?好,那么我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改写苏轼这两句,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
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师
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对了,音律上完全一样,可见苏轼不用英雄人物而用风流人物不是出于音律的考虑,而是另有原因。
(笑)原因迟早会出来的,我们不必急着回答,学完整首词后自然就会明白了。先回到刚才的问题,来听听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写景句的。
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一句写得最好,那么这一句究竟好在何处?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热烈讨论)
分析得极好。从题目赤壁怀古可知,作者游赤壁的目的并非看景,而是怀古。那么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说得很好。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作者从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慨。那么你能不能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后面,隐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他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哦,作者是借周瑜来反衬自己,那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如此儒将,难怪让苏轼倾慕不已。作者在塑造周瑜时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当时周瑜多少岁了?
(笑)小乔刚刚嫁给周瑜时他确实只有
岁,但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那时他已经结婚十年了,都
岁了,小乔也不小了,快成老乔了。
(学生听罢愕然)
大家想想,是不是苏轼搞错了,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
说得很好,苏轼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为之,以此突出周瑜的年轻。其实词中着意表现周瑜年轻的地方不止一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是吗?为什么这么说?
哦,为什么?能否解释一下?
对了,用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极力突出周瑜的年轻?
很好,但我要补充的是,作者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不单单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年轻,还另有目的。
还记不记得刚才我们悬留的问题: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现在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说得很好,苏轼心目中所仰慕的,就是像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度翩翩、气度不凡的风流人物!现在我们已经把历史遗留问题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还有问题没解决呢。三国时代的英雄非常多,比如:孙权、刘备、曹操、诸葛亮。为什么作者偏偏只塑造周瑜一个人呢?
不满。他认为,如果像周瑜一样遇到明主,自己也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来。
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还想再加问一句,为什么不选诸葛亮呢?他也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啊,而且当时他比周瑜还年轻呢。
就这个原因?
(点头)这是个不错的解释。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师
答得越来越深刻有理,很好。你刚才提到反衬,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塑造周瑜,就是为了反衬自己,浇洗心中块垒,表达深沉情感,那么作者在词中何处透漏了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我不想下结论,也不能下结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况且学术界至今都还没有定论,我怎么能下结论呢?所以我不下结论,你们持哪种理解都行。但我觉得,你们争论是有益的,敢于质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读书就应该这样子。好了,我们回到词本身吧,不管神游者是周瑜还是苏轼,有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表达了时光消逝、年华已老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怅惘伤感。那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该怎么理解?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那么你觉得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说得都有道理。关于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但有一点,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仅仅停留在怅惘和伤感里面的话,就不是苏东坡了。词的最后,他还是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走出来,表达了自己特有的旷达洒脱。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对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捕捉到了这首诗的脉搏。
课堂小结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词作皆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这首词通过缅怀英雄表达了他追求功业的壮心,当追求功业一旦不得成功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豪情寄情于大自然,这么一种巧妙的、缜密的构思,做得非常漂亮。这是第一点。同时大家也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人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反前人创作的委靡之气,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这种豪放的风格。这一点表现出他相当大胆的创新意识。要知道在他之前像周瑜这样的英雄进入词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
余秋雨
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导致了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在新的理解基础上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以深情的诵读结束今天的学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熟读并背诵全词,另外做好对《定风波》的预习。 活动与探究
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把苏轼当作豪放派的始祖。两人的词放在一起,最能体现婉约、豪放两派的不同特点。请各找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若干首,作个对比研究,品味两者的不同风味。然后学习委员组织一个诗词交流会,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浏览:
评论:
0 评定等级:
教师评语:
本篇教学设计有特色,又注重诵读,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好。
专家评语:
专家未评定 相关评论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