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任务获得qb可以获得美玉杆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看到什么就CTRL+V什么吧!
( Fri, 29 May 2009 20:51:43 +0800 )
Description:
发财树应该怎么养,发财树好养吗 经常看到有朋友这样问.
我养过2棵发财树都死了,真是很受打击!曾经百度过发财树的养殖经验,很奇怪有2种完全相反的结论!叫你晕菜!你去问卖花卉的,肯定叫你少浇水!你看他们的发财树的花盆也确实多是很干燥,甚至干燥的叫人恨不得马上给浇上2盆水。。。。。但是他们说的确实不错,我的2棵都是浇死的,但查资料又有专家说每天要浇水。。。。。。。。究竟真相如何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冬天要是去了南方,恐怕就要受罪了,南方冬季没有暖气只能生抗啊。。那滋味好受不了!南方人初来北方也惨,冬天皮肤干的厉害不说,早上起床会说不出话来。。。。嗓子和嘴已经干透了。。。。其实养花也是这个道理,在南方很好养殖的东西,来到了北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说说我整理的
发财树的养法
★选材技巧:发财树独本最善
发财树大致分独本、三龙(辫)、五龙(辫)三种,
现在全世界五辫产品因其容易死辫的特性而逐渐退出主流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独本、三桩及三辫。五辫属流行产品,但相互挤压严重,容易死去一至两辫,影响观赏效果,在主产区已经开始淘汰,市场远远小于三辫和独本。
三辫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独本主要是发叶不够丰满,麻花三辫既发叶丰满,又树杆美观,还不容易死辫,不象五辫相互挤压严重。独本的发财树一般都不会死亡,可以长养久活。现在主要种植地区早已经调整了种植方向,包括中国台湾,逐渐的增加独本的比率。独本的发财树一般都不会死亡,可以长养久活。
经过中国国家研究所及多个园艺专家研究证明,这一趋势是必然的,但作为观叶植物中的佼佼者,被联合国环保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室内观赏花木之一,发财树是不会退出主流花卉市场的。发财树树形似伞状,茎基部膨大肥圆,树姿优雅,树干苍劲古朴,枝叶潇洒婆娑,观赏价值高,同时由于其对光的适应性强,一般植物光学作用反应为C3反应,其光学反应原理为C4反应,栽培养护简单,极适合室内栽培。盆栽种植用于家庭、商场、宾馆、办公室等。室内绿化美化装饰,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用其美化厅、室,富有南国海滨凤光,并且寓意“发财”给人以美好的祝愿。对于美化厅堂,净化空气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独特的优点注定了它是不会退出主流花卉市场的。
由于人们对发财树认识不够的原因,只认为树形美观,发叶丰满的五辫发财树就是发财树,其它的不是。其实这是个错误。独本发财树树形似伞状,茎基部膨大肥圆,更以其顽强无比的生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性,风靡欧洲、美洲及日韩等国,成为世界室内花卉中的霸者。盆栽种植用于家庭、商场、宾馆、办公室等。室内绿化美化装饰,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用其美化厅、室,富有南国海滨凤光,并且寓意“发财”给人以美好的祝愿。独本发财树适应性更强,喜光又能耐yin,养护简单,这些注定了其对于美化厅堂,净化空气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桩发财树树形似伞状,发叶最为丰满,为观叶植物之王中王。正是这些使其在观叶植物中能傲立群芳。三桩产品专门为开业和家庭设计。
三辫发财树集三桩和五辫的优点于一身,树形似伞状,,三辫发财树不太容易死辫,这些使其成为后起之秀。但在栽种过程中仍要注意控辫。三辫产品专门为家庭、办公室和租摆业务设计,也是未来市场的主流之一。
五辫发财树树形似伞状,发叶丰满,树杆美观。但五辫发财树属流行产品,但因其相互挤压严重,容易死去一至两辫,影响观赏效果,在栽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辫,五辫产品专为租摆业务设计。
★发财树选购的终极技巧”
北方地区买发财树有个技巧,你最好选择独本的发财树,告诉店主叫他从盆里给拔出来,如果有老化的根和新根就买,如果没有就不买.独本的发财树无论你怎么拔,一点土都不带随便种上都不会死的,尽管放心好了
★发财树长绿的秘密:
发财树的树叶在热带乔木里可以说并不特别抢眼,但因其超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光合作用反应机理,使其傲立群芳。其的反应为碳4反应,因而消耗的能量会比碳3反应的植物要少得多。其对光的适应能力更是出众,即使在暗室内,其也一们可以进行暗反应,因而其能保持终年长绿,正是这些注定了其成为欧美人士的最爱。
★发财树如何浇水的秘密:
在阳光好和空气流通的地方,好财树浇水越多它长得越快,少浇水并不是说发财树怕水,在南方,即使发财树泡在水里它也不会坏的,在花盆里的发财树,一是它的根系不能长成有可以抵抗力强的粗根,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方面,是为了控制它的生长,这才是为什么要让少浇水的真正原因,如果浇水,阳光好,空气流通,用不了三个月发财树就完全变形了。
★浇水方法:
北方地区发财树浇水应该一浇就浇透,要不就不浇,不要浇拦腰水比如一周一杯水,这样发财树没有吸收到你浇的水,反而把底下原本湿的土也给干透了,还给细菌以更适应生长的空间,你每次浇的时候,应该浇透,然后隔长一点时间再浇一次,发财树并不是怕水,而是它的块状茎怕细菌或者真菌,发财树可能一点都吸不到,当然,如果土特别少的那一种,还有可能差不多了的。
★栽种发财树技巧:
栽种发财树的时候,有一个小问题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发财树的辫与辫的块状茎有不少间隙,有些甚至很大,当然台湾的不大,就更不会注意到了,因而在栽种时很少有用细土把间隙也填死的,这样就给细菌和真菌繁殖开了一个后门,让它们有更适合于生长的空间。在种五辫发财树和三桩发财(独本组合)树时尤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在种三桩发财树时要注意先往中间加土或者最后用小的东西往中间加土,把间隙给堵死,这样的话,就不会留下一个既有空气,养分,又有温度和湿度的温床了,让你的发财树也多了一份保障。
★生长环境的控制:
黑暗中生长会变劣
发财树放置在黑暗中时间较长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阳光,生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即转入劣态,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在此种情况下,一是把它转移到有60%左右遮阳光的地方,它的抵抗力会逐渐得到恢复,另一种是用诱变技术把它退化,让它完全变成暗反应的生物,再一种是绝对的灭菌,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即使抵抗力再弱也无妨.
发财树的块状茎内存贮了相当多的养分和水分,在空所流通很好的地方,即使是泡在水里,发财树也一样是不会烂根的。关键在于冬天,已经历了数个月的室内无阳光的发财树,本身生命力已经转劣,抵抗病毒的能力已经很弱,即使不给浇水,有细菌感染它也一样会腐烂,当然,细菌在潮湿温暖的地方最容易生长,如果能确保室内无菌和适当的空气流通,其根就不会烂了。空气流通本身就能灭菌。
★阳光控制:
发财树喜阳,但是长期没见阳光的发财树如果整天暴晒也不行,如果你的窗户是向阳的,已经适应温室和遮yin网下生活环境的发财树,陡遇强光也是很容易叶子变黄的,如果是因强光所致,那你给窗户挂上一小片遮yin网或者用眼大的黑布或者别的布即可,把已经串得太高的枝给剪掉,下一小点肥料,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缓过来,并长得很好了
★在养发财树的过程中发现发财树死辫的症状大概有下面几种:
a 上面树干呈水渍状,叶子凋落,但根是好的,不过慢慢根也变成黑的,最后整个辫干枯了。
b 开始根就变了颜色并呈水渍状,上面树干也是呈水渍状,叶子凋落。
c 根在开始变色腐烂,揭开树皮里面有许多小的虫子,有很细长并呈透明的,行动缓慢,还有细小的不过行动很快。
d 接近根附近的树干变的很松,用手指都可以剥掉,里面有象蛾类幼虫一样的虫子在里面啃食树干。
a种情况就是因为五辫发财树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因为五辫在一个很小的空间生存,自然有些接触到的土壤很少,根也长得很少,给别的挤压而不能生长,供应水分和养分不足,最终导致整个辫死亡,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栽种的时候找个大一些的盆。不过成本也就上来了,而且还不没有小盆更具有艺术感或者精巧感。
b种情况很可能是这个辫的块状茎已经给细菌感染了,最好的做法是把整个拔出来,烂掉的地方去掉,喷上消毒杀菌yao剂。把枝叶都去掉,在yin凉处放上两三天,等伤口风干了再栽种重新发叶。
c种情况可能是你在种这些发财树的之前块状茎已经给钝物撞击过,一是可能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砸的,二是在运输过程中给碰的。反正这种情况是它们本身已经有了硬伤,要不然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如果是新的伤口,把伤口去掉,喷上消毒杀菌yao剂,那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至于整个块状茎都已经给细菌感染了,最好是把其隔离着处理种。
d种情况可能是你的发财树已经给庶扁蛾给蛀空了,如果你发现整个树皮有一圈都已经蛀空,那么几乎是没法救了,防治办法是用约20%的速来杀泡上几分钟,杀死它们,当然也可以用别的剧毒农yao代替。病虫寄应该提早防治,喷波尔多是最省钱最有效的办法,但波尔多最好别喷,因为会有一些白点影响美观。保持发财树生存的环境清洁卫生是最好的方法了。
如果发财树在起土后栽种长叶之前给阳光烧伤了,它的树茎在烧伤部分会流出黑色粘状的物质,并渐渐烂掉,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防止其扩散,并且移到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这种情况在没有遮yin网时很容易发生。烂掉的部分如水渍状,用手一推,就好象烂的疮口。很影响观赏效果。
★患病处理:
掉叶:
把整棵发财树都拔起来,把土全去掉,只留块状根茎,其它根都可能去掉,检查一下,看看有多少个枝的根还是活的,活的根用眼睛看呈淡***或略带白色,很鲜活,死掉的根往往很暗黑,最底端有霉状斑点,用手一按能陷进去,用其它东西辟开,能闻到腐烂的味道,内中呈现出淤***,状如削掉皮的苹果在空气中给氧化了的颜色。如果所有根都是活的,则找剪刀在树枝上截掉死去的部分,修剪整齐,用稀百菌灵喷打块状茎,然后找个更大一些的盆种上即可,如果已经死了四个头,最好是把死掉的四个头都去掉找个合适的位置把树枝剪掉,(一要注意美观,二要注意找到更多芽点和芽点整齐的地方剪),消毒上盆,到明年春天会长得相当好的了。冬天要注意霜冻,发财树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块状茎没有给细菌侵蚀,还活着,它就可以活下去,大可以不必为去掉所有根而担心它会死掉,相反换过新的土,发过新的根,它的抵抗力会更强。
烂根:
把发财树整个拔出来,把所有的土都去掉,所有须根也剪掉,检查一下块状茎是否坏了(好的块状象新鲜萝卜),很容易分辨的,如果块状没有坏,那么你的发财树是可以救活的。把发财树的所有叶子都剪掉,或者把已经死了的上部剪掉,给块状茎喷上消毒杀菌的yao剂,如百菌灵或高锰酸钾等,千万要加水呀,要不烧死了,最好连盆都杀菌处理一下。找个地方放上一至两天,到市场买一代浮质土,找一些沙,放一些生根粉,混好把发财树种上,用东西尽量压实土,浇上水,一定要浇透啊,保证两个星期即可生根,发叶,三个月后能长好。有机会也可以到一些发财树基地去看一看,看看他们的处理方法。有死辫的至少要把死掉的辫的块状茎拔出来丢掉,注意。
★总结
好了,看完上文,我总结一下,发财树来到北方后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要少浇、多见阳光但不可暴晒、注意通风、防止病侵,当然也不能受冻。家庭养发财树要注意控制它的生长,最好是不让它生长,只让它有刚刚够的养分和水分能保持住它完美的形态就可以了.如果要让它生长,那么就得多浇水,多照阳光.没有足够的水,植物是不会生长的,发财树也一样,在过于湿润的环境,由于细菌的活动会得到加强,而长期处于室内的发财树生长也处于劣势,很容易为细菌所侵犯,故而应注意少浇水,多晒一些阳光。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养好发财树。
( Fri, 26 Dec 2008 20:34:26 +0800 )
Description:
遥控直升机
遥控直升机(有人也叫遥控直升飞机)即可以远距离控制飞行的直升机。可分为玩具、航模、民用、军用等几类。现在最常见的是航模遥控直升机模型,遥控直升机分电动和油动两类,跟现实的直升机的最大的分别是多了一个副翼,用于更好控制旋翼的方向。
遥控直升机模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下:
模型直升机能飞多高,多远?
答:由于高度越高,空气密度就越低,所以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一般比固定翼飞机要低很多,即使是这样也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目视控制距离和遥控距离,所以可以这样来讲飞机的飞行高度与飞行距离是由遥控设备的安全遥控距离和目视距离所决定的。体形特别较小的飞机一般的飞行高度也可达到20米以上(大约5-6层楼)。
模型直升机能在空中飞多久?
答:飞行的时间(留空时间)多少主要是由动力系统决定的。如电动直升机使用的电动机功率大小和携带的电池的电压与容量,油动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排气量和携带的燃料容积。一般无论是电动还是油动一次充电或加油后的留空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一是能源重量的限制,其二也是考虑到避免操控者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的过渡疲劳而造成操控失误。
为何直升机那么难飞,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飞?
答:主要是由于2大原因造成的:1.直升机的自稳定性是不能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的。除了共轴双桨结构的直升机之外,还没有任何一款直升机可以做到不控制状态下较长时间稳定的漂浮在空中(一般在10-20秒之内就会失去平衡而坠地),所以必须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控制!2.由于初学者在一开始还未在大脑中形成对控制方向的一种条件反射,所以往往在飞机处于某种飞行姿态下,通过发射机给与飞机错误的动作指令,甚至是大脑一片空白,而飞机却不能给与操控者足够的时间去更正,而造成坠地!只要不断的正确练习后就可以操控自如了!在初期也可以借助电脑模拟器来完成练习。
为什么直升机起飞时会向左或其他地方偏移,而不是笔直的起飞?
答:由于陀螺效应与主桨下洗气流的影响,所以一般直升机在起飞时向左倾斜是正常的!需要略微的向右打些副翼控制杆(右手水平控制杆),而不能通过副翼微调修正,等观察稳定悬停后机体的左右侧移的情况再调整副翼微调。如果向其他的方向偏移可以在地面上时通过微调进行修正。
[编辑本段]什么是悬停,为什么要练习悬停?
答:悬停是直升机所特有的一种飞行方式也是直升机飞行的魅力所在!顾名思义就是直升机几乎静止的停留在空中的某一处高度,从而可以完成普通固定翼飞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于刚入门的朋友必定要从悬停飞行的练习开始,因为直升机的起飞、降落,以及其它的一些飞行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首先进入悬停飞行状态。所以悬停就成为了直升机飞行的基础练习科目!
什么是普通十字盘控制模式?什么是CCPM十字盘控制模式?他们有什么区别?
答:在普通模式十字盘控制方式下,副翼的动作仅仅由副翼舵机完成,升降的动作仅仅由升降舵机完成,桨距的变化也仅仅由桨距舵机完成,3个舵机各司其职。CCPM模式十字盘控制方式下,十字盘每一个动作都由3个舵机同时动作完成的。比如桨距的变化3个舵机同时推拉十字盘上下运动,副翼的动作同时由副翼和桨距舵机同时1推1拉完成,升降的动作由升降舵机和副翼及桨距舵机完成的1推1拉完成。
从上面的区别来看,比较两者的区别普通模式对单个舵机的力矩要求比较高,因为单一动作只有1个舵机出力,而CCPM任何单一动作至少有2个舵机出力,所以对舵机的力矩要求较低。但是,CCPM对舵机性能一致性的要求较高,舵机的行程与速度应尽可能的一样,否则会造成动作变形,比如桨距变化时3个舵机同上同下,如果行程不一样,就会造成不同桨距下十字盘不平,出现倾斜。如果速度不一样,同样会造成桨距变化中十字盘不平!
从飞行性能上来讲2者之间对于初学者感觉不出什么区别,对于电动直升机的设备轻量化要求CCPM具有更多的重量以及动作力量上的优势,所以如果3D飞行CCPM将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而普通的飞行CCPM同样表现更稳定。
[编辑本段]什么是桨距?
答:桨距指的是直升机的旋翼或固定翼的螺旋桨旋转一周360度,向上或向前行走的距离(理论上的)。就好比一个螺丝钉,您拧一圈后,能够拧入的长度。桨距越大前进的距离就越大,反之越小!然而要测量实际桨距的大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般固定翼飞机使用桨距不变的螺旋桨上都会标明其直径和桨距的大小(单位以英寸居多),以便于和合适的发动机配套使用。绝大多数的固定桨距的直升机桨一般是专为某一级别的飞机定制的,所以只标明直径。可变桨距直升机可以非常容易的通过测量桨叶的攻角(迎风角度)大小来体现桨距的大小,和变化幅度。
[编辑本段]什么是变距直升机?
答:变距指的是桨距可以随油门一同变化的直升机。和固定桨距的直升机相比有众多的优点!简单的来讲,具有更高的动力效率,更高的主桨转速,更平稳不畏惧气流(可在较大风甚至5级以上风的气候中平稳飞行),更敏捷的反映,如果使用3D主桨(双凸对称翼型主桨)则可获得3D飞行能力(横滚,失速倒转,倒飞等动作比如Align Trex和黑鹰3D直升机)。
但是相对于固定桨距的直升机,同时具有变距机构复杂,调试维护难度高,遥控设备要求高,动力系统要求高,体形较大,破坏力大等缺点。所以对于入门来说,性能优越的小型固定桨距直升机,如Lama-2或者Cupid-II更适合!
螺旋桨使用之前为什么要作动/静平衡?
答:静平衡主要指2支的重量要一致,动平衡主要指2支的重心要一致!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子弹的威力,其实子弹的重量只有20g左右,它的威力来自于大于 700m/s的高速度,高速赋予了他极大的动能!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的最外缘的线速度可以达到60m/s(200km/h)以上!具有的高动能不可忽视。在如此的速度下,不同的重量产生的动能差也极大,造成巨大的震动!如果重量相同,而重心不同,同样会出现在同一个半径上(同心圆)的动能也会有差异。所以必须保证螺旋桨的动静平衡!
什么是双桨?
答:双桨是指2只或多只桨叶在旋转时,一高一低不在同一个旋转平面上!桨尖就好像张开的剪刀口。双桨是由于2只或多只桨的桨距不同造成(升力不同,这是在完成了对2支桨动/静平衡工作后)。只要在所有的桨叶尖部做上不同的标记并以其中一个作为基准,然后观察旋转时其它桨位于基准桨的上部还是下部,即可对其它桨的桨距(攻角)进行细微调整再次观察,如观察不到一高一低2个旋转平面即已消除双桨。双桨会引起强烈的震动,是必须被消除掉的!
[编辑本段]如何***副翼(稳定翼)?
答:2个副翼的***应该是完全没有角度的也就是0度!
不知道陀螺仪是什么,起什么作用,为何比较贵?什么是锁尾(头)陀螺仪?如何判断锁尾还是非锁尾陀螺仪?
答:陀螺仪是用来平衡直升机的方向的,就好像固定翼的方向舵一样。它能够自动的控制直升机,在发射机没有给出方向指令时,保持原来的方向!因为它是一个带有高灵敏传感器和高度自动化的微型设备,所以它的价格相对较高一些。
现在的中端陀螺仪都带有锁尾,他的工作方式不同于普通陀螺仪,简单一点讲,他不但对瞬间的大幅度的偏转具有修正力,而且对于持续的缓慢的小幅度的偏转同样具有强大的修正力,比如不断的侧风影响,普通的陀螺仪就不具有持续的修正能力,机尾会慢慢转向下风区,出现机头转向风吹来的方向,就出现了所谓的风标效应!锁尾陀螺仪就可以持续给尾舵机修正信号始终保持抵抗风力!另外锁尾功能在直升机的3D飞行中是必不可少的!
锁尾还是非锁尾可以通过尾舵机的反映判断,如果左右打满舵然后迅速回中,如果此时尾舵机立即跟着回中则表示陀螺仪工作在非锁尾状态(有些陀螺仪可以在锁尾与非锁尾之间随意切换)或者是普通陀螺仪,如果不回中或者略微回一点表示工作在锁尾状态。回TOP
什么是追尾?为什么会追尾?如何把尾巴锁的更好?
答:追尾的表象是机尾快速的向左右来回摇摆!关于追尾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感度过高造成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感度不仅仅指陀螺仪本体感度。以下的因素在不调整陀螺仪本体感度时,同样影响着最终的感度。一、感度与尾舵机摇臂的长短有关,摇臂越长相当于提高了感度,反之则降低了感度,同时摇臂越长要求尾舵机的速度越快,要最好的效果就需要速度与长度相匹配;二、尾桨的转速,尾桨的转速越高相当于提高了感度,反之则降低了感度!所以一般3D模式的陀螺仪本体感度设定比普通模式要低5%-10%,以防止追尾!三、尾舵机的反映速度(不是指转速),反映速度越快则可将陀螺仪本体感度相应提高,反之降低。四、不顺畅的联动机构也会造成追尾!
要尾巴锁的好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1.陀螺仪的***是否稳妥,有无松动?***是否垂直?
2.陀螺仪是否被***在电动机或者调速器周边很接近的地方?
3.陀螺仪是否被***在震动非常大的飞机部位?
排除任何不正常的震动,尽可能的把陀螺仪***在靠近主轴的位置,这样才可能将陀螺仪本体的感度调到最高!这是相当重要的!
4.调速器输出的接收电源中是否存在杂波?
直接使用电池试一下!这类的问题一般出现在电动直升机或者使用某些独立BEC供电的情况下!
5.尾部的机械部位运动是否顺畅?
从尾舵机的连杆开始逐步检查每一个和尾桨变距有关的连接与滑动件,必须保证尾舵机的连杆推拉完全的轻松舒畅,合理的限定尾桨的最大桨距变化范围!
6.尾舵机工作是否正常?
选择一颗反映速度够快的尾舵机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是要发挥出舵机的最大效能摇臂***孔位的选择就很关键,原则是孔位的行程足够——已经限定的尾桨最大桨距变化范围即可!这样才可能将陀螺仪本体的感度调到最高!
什么是自旋?为什么会出现自旋?
答:自旋就是机体以主桨轴为圆心360度旋转!如果出现自旋,那么有两个可能。一、高速向左或右旋转,打方向舵无作用,则是陀螺仪反向,可切换陀螺仪本体上的反向开关。如没有反向开关,可通过反向***固定陀螺仪来实现;二,机头向左(主桨顺时针旋转机型)较缓的自旋,如Align Trex和黑鹰3D直升机,满打右舵,有改善,但不能完全克服,则是主桨悬停桨距设定太高。
[编辑本段]为什么电动飞机上没有电源开关?
答:电动飞机一般都不设置电源开关的原因是开关的导通电阻较大(是普通导线的几十倍)对于大电流放电的模型来讲会产生高温和巨大的电压降以及电源损耗!同时电源开关在大电流工作时的可靠性也成问题(很可能烧毁)!所以,就取消了电源开关。那么有些电动模型有电源开关呢?这是因为开关不是直接串联在动力电源和设备之间的,而是由电子调速器提供的一个额外的功能。所以开关的功能只是保证在关闭时不向设备供电,但是调速器本身还是与电源直接接通的,并且一直在工作并没有断电,最后还是需要移除电源。
什么是电子调速器?
答:电动直升机的动力是由各种电动机提供的,动力的输出大小是由电动机的转速来确定的,而电动机的转速就是由电子调速器控制的。控制步骤如下:发射机油门的高低位置通过无线电信号被飞机上的接收机所接收解码后,传输到接在接收机油门通道插座上的电子调速器3芯信号输入端,调速器根据信号判断将调速器另一端所接的动力电源分配出多少电能给与电动机,以起到调整电动机速度的功能。我们可以把调速器简单的看作一个可调电阻(事实上要复杂的多)。
什么是有刷电动机,什么是无刷电动机,他们有什么区别?
答:电动机有有刷和无刷之分。有刷电动机的2个刷(铜刷或者碳刷)是通过绝缘座固定在电动机后盖上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引入到转子的换相器上,而换相器连通了转子上的线圈,3个线圈极性不断的交替变换与外壳上固定的2块磁铁形成作用力而转动起来。由于换相器与转子固定在一起,而刷与外壳(定子)固定在一起,电动机转动时刷与换相器不断的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阻力与热量。所以有刷电机的效率低下损耗非常大。但是,他同样具有,制造简单,成本及其低廉的优点,被普遍的应用在如Lama-2和Cupid-II上,发挥着良好的表现!
无刷电机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任何刷!他的空载阻力主要来自转子与定子的旋转接触点,所以一般的无刷电机在转子两端都使用了滚珠轴承来减小摩擦!这样就不会有大量的摩擦阻力与热量(其实还是会发热,只是热源来自于线圈上的电阻损耗),具有极高(80%-90% 以上)的效率与高转速!一般应用在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模型上,提供卓越的强劲动力如Align Trex和黑鹰3D直升机!
虽然有人称其为“直流无刷电动机”,但事实上模型上使用的无刷电机就是3相交流电动机!那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普通的直流电源来驱动他呢?奥秘就在于我们使用的无刷电子调速器,他与普通的有刷电子调速器有很大不同!
什么是无刷电子调速器?
答:无刷电子调速器与有刷电子调速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无刷电子调速器将输入的直流电源,转变为三相交流电源,为无刷电动机提供电源。
什么是无刷电动机的KV值?
答:KV是一个转速单位等同于RPM/V,就是每1V电压获得的每一分钟的空载转速。举例一个无刷电动机的转速是2500KV,那么给他输入10V电压时他可以达到每分钟2500x10=25000转。
什么是内转子无刷电动机?什么是外转子无刷电动机?有什么区别?答:内转子就是转子(磁钢)在定子(线圈)的里面转动,这种无刷电机的结构与普通的有刷电机差不多;外转子正好相反转子(磁钢)在套在定子(线圈)的外面转动。他们的不同机械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性能。
内转子转速高一般都高于2500KV以上,但是由于转子直径小所以扭矩小,通常使用在需要高转速,低扭矩的场合,可直接驱动小直径的螺旋桨或者通过合适的减速传动比获得更大的扭矩,如Align Trex和黑鹰3D直升机!与内转子相反外转子一般转速不高于2000KV,但是转子直径大扭矩就大,相当于内转子电动机通过一个减速传动比获得更大的扭矩,绝大多数情况下应用在固定翼飞机中直接驱动大直径的螺旋桨,如T-34特技教练机。
什么是130,280,370,540,2030,2040电动机?
答:这些数字表示了电动机的规格,一般有刷电动机的规格如130,280,370,540级的数字代表了电动机的长度,如130级(长约13mm- 15mm),一般长度约大功率越大,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标称370级的有刷电机长度只有28mm-32mm,这种标称表示了这个280级电动级的功率相当于370级。
而无刷电机一般使用直径和长度同时标称,如2030级,就是说电动机的直径是20mm长度是30mm。当然,也有无刷电动机使用130,280,540标称的,但是这与电动机的尺寸是没有关系的,也不能等同于有刷电机的规格。
什么是舵机?
答:任何遥控模型都离不开舵机。他是应用最多最重要的最终执行操控者指令的执行者。他一般是一个小(黑)盒子,盒子两边有***孔,有个输出转轴,可以***一个圆形(十字或一字形)力臂,还有一条和电子调速器一样的3芯信号连接线,连接于接收机上相应的通道接口。当发射机的遥控杆被推动时,舵机的转轴连动力臂一起转动一定的角度,角度大小取决于遥控杆被推动的幅度。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力,驱动飞机的各个舵面。
人们要选择什么样的遥控设备?
答:遥控设备对于模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入门机型一般使用普通的通用型4通道全比例遥控就已经满足了!最好是直接购买已经配套齐全,并且调试完成,马上就可以进行飞行的RTF(Ready To Fly)版本100%成品机!而不必专门购买高级的遥控设备。
什么是通道反向开关?
答:简称REV全称SERVO(司服器) REVERSING(反向),由于不同的遥控设备(舵机/调速器等)的接受信号存在不同的方向,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同的正负极性。如,某个舵机在本来推杆是向左转,但是换了一个舵机他却是向右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在发射机上为每个通道都提供了正反向开关,入门级遥控设备一般在面板的右或左下角,也可能是其他的地方设置了一组拨动开关与通道一一对应,上下拨动开关就可以改变相应通道的信号方向。在具有LCD屏幕的高端设备中一般会有专门的 SERVO REVERSING或REV菜单,可在菜单中进行设定。
什么是EPA?
答:EPA全称End Point(终点) Adjustments(调整),用于调整通道的两端终点的最大行程,一般用于限制超出模型要求范围的舵机动作量!每个通道分为上下两个终点,可以独立调整终点的(舵机)行程!如,升降通道舵杆推到上顶端(假设上端UP EPA 是100%),舵机向左旋转30度,重新设定UP EPA 是50%那么推到上顶端舵机向左旋转只有15度,如果重新设定UP EPA 是0%那么推到上顶端舵机根本不会转动!升降通道舵杆推到下底端的舵机动作量是由DOWN EPA的数值决定的。
什么是D/R?
答:D/R全称Dual(双向) Rates(舵量比率),同样用于调整通道的两端终点的最大行程,但不同于EPA,D/R只有一个设定值,所以是同时作用于两端终点并且双向对称,D/R 功能可以通过专用的D/R开关切换不同的参数值,一般用于切换大小舵量的控制,适应模型在不同飞行要求时对舵机动作量不同要求!如,升降通道舵杆推到上或下顶端(假设D/R 是100%),舵机向左或右旋转30度,重新设定D/R 是50%那么推到上或下顶端舵机向左或右旋转只有15度。
什么是EXP?
答:EXP全称Exponential(指数曲线),EXP也只有一个设定值,同时作用于两端并且双向对称,但是这个参数是不会改变(舵机)最大行程,它的作用是将原先的遥杆与舵量的直线关系转换为指数曲线的关系,改变遥杆在中点至上下1/2位置内与1/2到上下顶端的舵量敏感度。EXP功能一般合用 D/R开关切换不同的参数值。
如,假设EXP 是0%相当于关闭了曲线,此时上下推动遥杆,舵机同时会做出对应的(直线关系)动作,重新设定EXP 是50%(-50%)那么再上下推动遥杆,可以发现在上下推杆到1/2位置以内时,舵机的动作量明显比0%小了很多,而推杆大于上下1/2位置时,舵机的动作量明显比0%大了很多,遥杆与舵量的直线关系已经转换为一条向下弯曲的指数曲线关系了。重新设定EXP 是-50%(50%)那么再上下推动遥杆,可以发现在上下推杆到1/2位置以内时,舵机的动作量明显比0%大了很多,而推杆大于上下1/2位置时,舵机的动作量明显比0%小了很多,遥杆与舵量的直线关系已经转换为一条向上弯曲的指数曲线关系了,但是最大舵量还是一样的!参数设定越高曲线变化越明显!返回 TOP
如何使D/R与EXP发挥最佳的作用?
答:假设我们为升降舵设定了2个D/R值100%用于筋斗飞行,50%用于普通的练习飞行,看似好像解决了大小舵量的控制,但是忽略了最大舵量的确定同时改变了遥杆敏感度。如,D/R 100%时需要舵机旋转10度,只需要推杆1/3即可,但D/R 50%时需要舵机旋转10度,就需要推杆到2/3!如此大的差别,显然使飞行者难以适应,而且也不合理!
此时如果配合EXP的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2个D/R值分别对应设定2个EXP值。如,D/R 100%配合EXP 60%(-60%),D/R 50%配合EXP 0%,如此需要舵机旋转10度,在2种D/R模式下的推杆位置可能就差不多了。保持了2种D/R模式在正常飞行小幅度(小于1/2)杆量修正时的遥杆敏感度的一致性而又不会影响到最大的舵量(筋斗飞行)!例子只是说明了D/R和EXP的配合效果,如果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需要经过多次的飞行尝试后确定。
什么是油门曲线?
答:Throttle(油门) Curves(曲线)目的是把直线变化的油门,变为曲线变化,以此提供不同的飞行模式。我们以最简单的3点曲线来说明,我们把发射机油门遥杆从下底端,中段,上顶端分为3个点,普通的发射机对应的油门量分别是0%,50%,100%,如果具有油门曲线的发射机,则可对这3个点单独进行设定。比如,我们将下底端的0%设定为100%。这时,油门摇杆的位置在中段时油门量为50%,向上向下推动油门遥杆都是不断的增加油门量直到100%油门。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V字形变化的油门曲线了(这是3D模式的油门变化要求)。5点曲线就是在3点之间插入2个点,以提供更接近曲线的平滑设定。当然还有一些高端的遥控器提供了7点甚至更多的设定点。那么多少合适呢,对于世界级的比赛其实5点或以上就已经足够了!
( Sat, 11 Oct 2008 17:16:54 +0800 )
Description: 在使用Ubuntu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使用Windows系统的经历。如果你备份过Windows系统,那么你一定记忆犹新: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备份工具(通常都是私有软件),然后重启电脑进入备份工具提供的软件环境,在这里备份或者恢复Windows系统。Norton Ghost是备份Windows系统时经常使用的备份工具。 在备份Windows系统的时候你可能想过,我能不能把整个C盘都放到一个ZIP文件里去呢。这在Windows下是不可能的,因为在Windows中有很多文件在它们运行时是不允许拷贝或覆盖的,因此你需要专门的备份工具对Windows系统进行特殊处理。 和备份Windows系统不同,如果你要备份Ubuntu系统(或者其它任何Linux系统),你不再需要像Ghost这类备份工具。事实上,Ghost这类备份工具对于Linux文件系统的支持很糟糕,例如一些Ghost版本只能完善地支持Ext2文件系统,如果你用它来备份Ext3文件系统,你可能会丢失一些宝贵的数据。
1. 备份系统 我该如何备份我的Ubuntu系统呢?很简单,就像你备份或压缩其它东西一样,使用TAR。和Windows不同,Linux不会限制root访问任何东西,你可以把分区上的所有东西都扔到一个TAR文件里去! 首先成为root用户: $ sudo su 然后进入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当然,如果你不想备份整个文件系统,你也可以进入你想要备份的目录,包括远程目录或者移动硬盘上的目录): # cd / 下面是我用来备份系统的完整命令: #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gz --exclude=/mnt --exclude=/sys / 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这个命令: “tar”当然就是我们备份系统所使用的程序了。 “cvpfz”是tar的选项,意思是“创建档案文件”、“保持权限”(保留所有东西原来的权限)、“使用gzip来减小文件尺寸”。 “backup.gz”是我们将要得到的档案文件的文件名。 “/”是我们要备份的目录,在这里是整个文件系统。 在档案文件名“backup.gz”和要备份的目录名“/”之间给出了备份时必须排除在外的目录。有些目录是无用的,例如“/proc”、“/lost+found”、“/sys”。当然,“backup.gz”这个档案文件本身必须排除在外,否则你可能会得到一些超出常理的结果。如果不把“/mnt”排除在外,那么挂载在“/mnt”上的其它分区也会被备份。另外需要确认一下“/media”上没有挂载任何东西(例如光盘、移动硬盘),如果有挂载东西,必须把“/media”也排除在外。 有人可能会建议你把“/dev”目录排除在外,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很不妥,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讨论了。 执行备份命令之前请再确认一下你所键入的命令是不是你想要的。执行备份命令可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备份完成后,在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将生成一个名为“backup.tgz”的文件,它的尺寸有可能非常大。现在你可以把它烧录到DVD上或者放到你认为安全的地方去。 在备份命令结束时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提示:'tar: Error exit delayed from previous errors',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忽略它。 你还可以用Bzip2来压缩文件,Bzip2比gzip的压缩率高,但是速度慢一些。如果压缩率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么你应该使用Bzip2,用“j”代替命令中的“z”,并且给档案文件一个正确的扩展名“bz2”。完整的命令如下: # tar cvpjf backup.tar.bz2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ar.bz2 --exclude=/mnt --exclude=/sys /
2. 恢复系统 在进行恢复系统的操作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你有可能把重要的数据弄丢,请务必小心! 接着上面的例子。切换到root用户,并把文件“backup.tgz”拷贝到分区的根目录下。 在Linux中有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在一个运行的系统中恢复系统,而不需要用boot-cd来专门引导。当然,如果你的系统已经挂掉不能启动了,你可以用Live CD来启动,效果是一样的。你还可以用一个命令把Linux系统中的所有文件干掉,当然在这里我不打算给出这个命令!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恢复系统: # tar xvpfz backup.tgz -C / 如果你的档案文件是使用Bzip2压缩的,应该用: # tar xvpfj backup.tar.bz2 -C / 注意:上面的命令会用档案文件中的文件覆盖分区上的所有文件。 执行恢复命令之前请再确认一下你所键入的命令是不是你想要的,执行恢复命令可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恢复命令结束时,你的工作还没完成,别忘了重新创建那些在备份时被排除在外的目录: # mkdir proc # mkdir lost+found # mkdir mnt # mkdir sys 等等 当你重启电脑,你会发现一切东西恢复到你创建备份时的样子了!
( Sat, 20 Sep 2008 07:11:28 +0800 )
Description: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80000000000000000000000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原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分类】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利用太阳能的历史】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0年)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62.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第二阶段(1920~1945年)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年)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 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 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 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阶段(1965~1973年)
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阶段(1973~1980年)
自从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担当主角之后,石油就成了左右经济和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发展和衰退的关键因素,1973年10月爆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石油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人民的斗争,维护本国的利益。其结果是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 于是,西方一些人惊呼:世界发生了“能源危机”(有的称“石油危机”)。这次“危机”在客观上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应加速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从而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太阳能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并且成立太阳能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政府制定的“阳光计划”,其中太阳能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太阳房 、工业太阳能系统、太阳热发电、太阳电池生产系统、分散型和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等。为实施这一计划,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有远见的科技人员,纷纷投身太阳能事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建议,出书办刊,介绍国际上太阳能利用动态;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灶 ,在城市研制开发太阳能热水器,空间用的太阳电池开始在地面应用……。 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之后,太阳能研究和推广工作纳入了我国政府计划,获得了专项经费和物资支持。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纷纷设立太阳能课题组和研究室,有的地方开始筹建太阳能研究所。当时,我国也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 这一时期,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各国加强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计划性,不少国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阳光计划。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政府行为,支持力度大大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十分活跃,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一批较大成果,如CPC、真空集热管、非晶硅太阳电池、 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热发电等。 各国制定的太阳能发展计划,普遍存在要求过高、过急问题,对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代矿物能源,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例如,美国曾计划在1985年建造一座小型太阳能示范卫星电站,1995年建成一座500万kW空间太阳能电站。事实上,这一计划后来进行了调整,至今空间太阳能电站还未升空。 太阳热水器、太阳电池等产品开始实现商业化,太阳能产业初步建立,但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尚不理想。 第六阶段(1980~1992年)
70年代兴起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进入80年代后不久开始落潮,逐渐进入低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大幅度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没有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核电发展较快,对太阳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受80年代国际上太阳能低落的影响,我国太阳能研究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人甚至提出:太阳能利用投资大、效果差、贮能难、占地广,认为太阳能是未来能源,主张外国研究成功后我国引进技术。虽然,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少数,但十分有害,对我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一阶段,虽然太阳能开发研究经费大幅度削减,但研究工作并未中断,有的项目还进展较大,而且促使 人们认真地去审视以往的计划和制定的目标,调整研究工作重点,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 第七阶段(1992年~至今)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 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世界环发大会之后,我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十分重视,提出10条对策和措施,明确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进一步明确 了太阳能重点发展项目。1995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 (1996 ~ 2010年),明确提出我国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太阳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后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 》,会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1996 ~ 2005年),《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进一步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 ,广泛利用太阳能。1992年以后,世界太阳能利用又进入一个发展期,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保证太阳能事业的长期发展;在加大太阳能研究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太阳能利用领域和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通过以上回顾可知,在本世纪100年间太阳能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后都会出现低潮期,处于低潮的时间大约有45年。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历程与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们对其认识差别大,反复多,发展时间长。这一方面说明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尽管如此,从总体来看,20世纪取得的太阳能科技进步仍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大。 【利弊】
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t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
(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W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太阳能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第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因此,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矿物能源,是能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随着能源形式的变化,常规能源的贮量日益下降,其价格必然上涨,而控制环境污染也必须增大投资。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结构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向新能源过渡的时期迟早要到来。从长远看,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装置的大量应用,也必然可以制约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
【我国太阳能资源】
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 KWh/┫ (日辐射量6.4KWh/┫ ),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3.2~3.8KWh/┫。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3.2KWh/┫。
太阳能辐射数据可以从县级气象台站取得,也可以从国家气象局取得。从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水平面的辐射数据,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水平面散射辐射。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 kWh/┫以上,西藏最高达7 kWh/┫。
【太阳能发展之路】
太阳能的利用有多种方式:
1、太阳热能的利用,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就用的比较多也比较普及;
2、太阳能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的普及障碍是:
①用于完成光电转化的硅光电池成本太高、转化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②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成本高、使用寿命有限、造成环境污染。 国外采用电能联网的办法解决电能的储存问题,不用电池储电,直接供电,效果很好,但需要形成规模,并有政府的介入协调管理。硅光电池的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和进步之中。目前太阳能发电还主要用在一些很难获得其他电力资源的地区或场所。
【太阳能热利用】 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热交换器和膨胀槽以及发电装置以备电厂不能供电之需 。太阳能集热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阳能热系统中,接受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按传热工质可分为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按采光方式可分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热器两种。另外还有一种真空集热器:一个好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该能用20~30年。自从大约1980年以来所制作的集热器更应维持40~50年且很少进行维修。
太阳能热水系统
早期最广泛的太阳能应用即用于将水加热,现今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太阳能热水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还有辅助的能源装置(如电热器等)以供应无日照时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强制循环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电动部份或温度的装置以及接到负载的管路等。依循环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两种:
1、自然循环式:
此种型式的储存箱置于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阳辐射的加热,温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储水箱中水温不同而产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热虹吸现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动。由与密度差的关系,水流量于收集器的太阳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种型式因不需循环水,维护甚为简单,故已被广泛采用。
2、强制循环式:
热水系统用水使水在收集器与储水箱之间循环。当收集器顶端水温高于储水箱底部水温若干度时,控制装置将启动水使水流动。水入口处设有止回阀以防止夜间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热损失。由此种型式的热水系统的流量可得知(因来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预测性能,亦可推算于若干时间内的加热水量。如在同样设计条件下,其较自然循环方式具有可以获得较高水温的长处,但因其必须利用水,故有水电力、维护(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装置时动时停,容易损坏水等问题存在。因此,除大型热水系统或需要较高水温的情形,才选择强制循环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环式热水器。
利用太阳能作房间冬天暖房之用,在许多寒冷地区已使用多年。因寒带地区冬季气温甚低,室内必须有暖气设备,若欲节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设法应用太阳辐射热。大多数太阳能暖房使用热水系统,亦有使用热空气系统。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及室内暖房风扇系统所组成,其过程乃太阳辐射热传导,经收集器内的工作流体将热能储存,在供热至房间。至辅助热源则可装置在储热装置内、直接装设在房间内或装设于储存装置及房间之间等不同设计。当然亦可不用储热双置而直接将热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设计,或者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热电或光电方式发电,在加热房间,或透过冷暖房的热装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统为太阳能热水装置,其将热水通至储热装置之中(固体、液体或相变化的储热系统),然后利用风扇将室内或室外空气驱动至此储热装置中吸热,在把此热空气传送至室内;或利用另一种液体流至储热装置中吸热,当热流体流至室内,在利用风扇吹送被加热空气至室内,而达到暖房效果。
太阳能发电
即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电容器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空间太阳能电源】
第一个空间太阳电池载于1958年发射的Vangtuard I,体装式结构,单晶Si衬底,效率约10%(28℃)。到了1970年代,人们改善了电池结构,采用BSF、光刻技术及更好减反射膜等技术,使电池的效率增加到14%。在70年代和80年代,地面太阳电池大约每5.5年全球产量翻番;而空间太阳电池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如抗辐射性能等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80年代太阳电池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面和空间太阳电池性能的改善。到了90年代,薄膜电池和Ⅲ-Ⅴ电池的研究发展很快,而且聚光阵结构也变得更经济,空间太阳电池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继续研究更高性能的太阳电池,主要有两种途径:研究聚光电池和多带隙电池。
× 空间太阳电池主要性能
电池效率
由于太阳电池在不同光强或光谱条件下效率一般不同,对于空间太阳电池一般采用AM0光谱(1.367KW/┫),对于地面应用一般采用AM1.5光谱(即地面中午晴空太阳光,1.000 KWm-2)作为测试电池效率的标准光源。太阳电池在AM0光谱效率一般低于AM1.5光谱效率2~4个百分点,例如一个AM0效率为16%的Si太阳电池AM1.5效率约为19%)。
◎ 25℃,AM0条件下太阳电池效率
电池类型 面积(cm2) 效率(%) 电池结构
一般Si太阳电池 64cm2 14.6 单结太阳电池
先进Si太阳电池 4cm2 20.8 单结太阳电池
GaAs太阳电池 4cm2 21.8 单结太阳电池
InP太阳电池 4cm2 19.9 单结太阳电池
GaInP/GaA 4cm2 26.9 单片叠层双结太阳电池
GaInP/GaAs/Ge 4cm2 25.5 单片叠层双结太阳电池
GaInP/GaAs/Ge 4cm2 27.0 单片叠层三结太阳电池
◎ 聚光电池
GaAs太阳电池 0.07 24.6 100X
GaInP/GaA 0.25 26.4 50X,单片叠层双结太阳电池
GaAs/GaS 0.05 30.5 100X,机械堆叠太阳电池
空间太阳电池在大气层外工作,在近地球轨道太阳平均辐照强度基本不变,通常称为AM0辐照,其光谱分布接近5800K黑体辐射光谱,强度1353mW/cm2。因此空间太阳电池多采用AM0光谱设计和测试。
空间太阳电池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以便在空间发射的重量、体积受限制的条件下,能获得特定的功率输出。特别在一些特定的发射任务中,如微小卫星(重量在50~100公斤)上应用,要求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比功率更高。
抗辐照性能
空间太阳电池在地球大气层外工作,必然会受到高能带电粒子的辐照,引起电池性能的衰减,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或质子辐射使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减小。其光电参数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太阳电池的材料和结构。还有反向偏压、低温和热效应等因素也是电池性能衰减的重要原因,尤其对叠层太阳电池,由于热胀系数显著不同,电池性能衰减可能更严重。
× 空间太阳电池的可靠性
光伏电源的可靠性对整个发射任务的成功起关键作用,与地面应用相比,太阳电池/阵的费用高低并不重要,因为空间电源系统的平衡费用更高,可靠性是最重要的。空间太阳电池阵必须经过一系列机械、热学、电学等苛刻的可靠性检验。
Si太阳电池
硅太阳电池是最常用的卫星电源,从1970年代起,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各种飞行器对功率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加速发展其他类型电池的同时,世界上空间技术比较发达的美、日和欧空局等国家,都相继开展了高效硅太阳电池的研究。以日本SHARP公司、美国的SUNPOWER公司以及欧空局为代表,在空间太阳电池的研究发展方面领先。其中,以发展背表面场(BSF)、背表面反射器(BSR)、双层减反射膜技术为第一代高效硅太阳电池,这种类型的电池典型效率最高可以做到15%左右,目前在轨的许多卫星应用的是这种类型的电池。
到了70年代中期,COMSAT研究所提出了无反射绒面电池(使电池效率进一步提高)。但这种电池的应用受到限制:一是制备过程复杂,避免损坏PN结;二是这样的表面会吸收所有波长的光,包括那些光子能量不足以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红外辐射,使太阳电池的温度升高,从而抵消了采用绒面而提高的效率效应;三是电极的制作必须沿着绒面延伸,增加了接触的难度,使成本升高。
80年代中期,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效电池的制作引入了电子器件制作的一些工艺手段,采用了倒金子塔绒面、激光刻槽埋栅、选择性发射结等制作工艺,这些工艺的采用不但使电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使得电池的应用成为可能。特别在解决了诸如采用带通滤波器消除温升效应以后,这类电池的应用成了空间电源的主角。
虽然很多工艺技术是由一些研究所提出,但却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得到了发扬光大,比如倒金子塔绒面、选择性发射结等工艺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出现,但日本的SHARP公司和美国的SUNPOWER公司目前的技术水平却为世界一流,有的技术甚至已经移植到了地面用太阳电池的大批量生产。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池背面复合影响,背面结构则采用背面钝化后开孔形成点接触,即局部背场。这些高效电池典型结构为PERC、PERL、PERT、PERF[1],其中前种结构的电池已经在空间获得实用。典型的高效硅太阳电池厚度为100μm,也被称为NRS/BSF(典型效率为17%)和NRS/LBSF(典型效率为18%),其特征是正面具有倒金子塔绒面的选择性发射结构,前后表面均采用钝化结构来降低表面复合,背面场采用全部或局部背场。实际应用中还发现,虽然采用局部背场工艺的电池要普遍比NRS/BSF的电池效率高一个百分点,但通常局部背场的抗辐照能力比较差。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空间电源工程人员发现,虽然这种类型电池的初期效率比较高,但电池的末期效率比初期效率下降25%左右,限制了电池的进一步应用,空间电源的成本仍然不能很好地降低。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以SHARP为首的研究机构提出了双边结电池结构,这种电池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末期效率,并在HES、HES-1卫星上获得了实际应用。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卫星对电池阵位置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太阳电池阵不对日定向或对日定向差等都会影响到卫星电源的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卫星整体系统的配置。比如空间站这样复杂的飞行器,有的电池阵几乎不能完全保证其充足的太阳角,因而就需要高效电池来满足要求。虽然目前已经部分应用了常规的高效电池,但电池的高的α吸收系数、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的需要使其仍然不能满足空间系统大规模功率的需要。传统的电池结构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在研究高效硅电池初期就侧重于提高电池的末期效率为主,在结合电池阵研究方面提出了双面电池的构想并获得了成功,真正做到了高效长寿命和低成本。
GaAs太阳电池
随着空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空间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0年代初期,前苏联、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开始研究GaAs基系太阳电池。80年代中期,GaAs太阳电池已经用于空间系统,如1986年前苏联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装备了10KW的GaAs太阳电池,单位面积比功率达到180W/┫。8年后,电池阵输出功率总衰退不大于15%。
GaAs基系太阳电池经历了从LPE到MOVPE,从同质外延到异质外延,从单结到多结叠层结构发展变化,其效率不断提高。从最初的16%增加到25%,工业生产规模年产达100KW以上,并在空间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更高的效率减小了阵列的大小和重量,增加了火箭的装载量,减少火箭燃料消耗,因此整个卫星电源系统的费用更低。
薄膜太阳电池
为适应空间应用需求,国际上纷纷制订各自的薄膜太阳电池计划(如NASA,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比功率和降低发射装载容量),提出解决措施:
(1)研制超轻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
(2)研制多结薄膜太阳电池。目前,国际发展趋势主要涉及非晶硅(a-Si:H)太阳电池、铜铟(镓)硒(CuInGaSe2)太阳电池和碲化镉(CdTe)太阳电池。经过数年的努力,其效率达到15~20%(AM0)。
另一方面,为展开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展开式、折叠式、套桶式、卷廉式)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可能。自90年代后期,国外已开展了以聚合物为衬底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薄膜太阳电池是获得高效率、长寿命、高可靠、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a-Si及其合金、CuInSe2 及其合金、以及CdTe三种材料的薄膜太阳电池。
聚光太阳电池
一般认为,现代聚光PV开始于1970年代末悉尼国家实验室,采用了点聚焦非涅耳透镜硅电池双轴跟踪结构,随后并研制了几个原型。在1980年代,很多研究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实验,在聚光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非涅耳透镜、棱形玻璃盖片等。在1990年代中期,线聚焦Fresenel透镜聚光阵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SCARLET太阳电池阵,电池为GaInP/GaAs/Ge三结电池,聚光阵的功率密度大于200 W/┫,比功率大于45 W/kg。线聚焦Fresenel透镜聚光阵已经用于DEEPSPACE-1。
由于三结GaAs太阳电池有很好的高温特性(为高电压低电流器件),通过聚光将显著提高电池电流输出,特别在实现高倍聚光后,可获得更高的功率输出。因此,以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为主要部件的聚光太阳电池以其高效率(可达到40%以上)、高温性能好(工作温度每升高1?C性能仅下降0.2%,可在200?C情况下正常工作,聚光倍数可达500倍以上)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和最具商用价值的新一代太阳能器件。
× 太阳能路灯
太阳能路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因其具有不受供电影响,不用开沟埋线,不消耗常规电能,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等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又因其不污染环境,而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太阳能路灯即可用于城镇公园、道路、草坪的照明,又可用于人口分布密度较小,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缺乏常规燃料,难以用常规能源发电,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解决这些地区人们的家用照明问题。
太阳能硒光电池 日本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太阳能照相机,重量仅有475克,机内装有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其蓄电池可连续使用4年。美国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的135太阳能照相机,它的光圈、速度均由微电脑自动控制,电力则由太阳能硒光电池提供,只要有光线就能供电使用。
【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站】
法国奥德约太阳能发电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电站。虽然当时发电功率才64千瓦,但它为后来的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与设计奠定了基础。1982年美国建成了一座1000万千瓦的塔式太阳热中间试验电站。美国计划到2000年,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2000年和2020年,生产的电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将是7%和25%。由于光热转换器(聚光器)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采光受热,设备偏大,以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计划建一座1万千瓦发电设备为例,集光装置达40万平方米,200万千瓦,则需占地50平方千米。据估计,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效率仅为30%左右。另外,太阳能发电站还需要有应付晚上和阴天用电需要的蓄电器,而所需的聚光器造价也较昂贵,发电经济性差,因此,影响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一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
“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储藏最丰量的材料之一。自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20世纪末,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 b、拉棒过程 c、切片过程 d、制电池过程 e、封装过程。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将太阳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通信卫星供电,上世纪末,在人类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对于光伏发电这种如此清洁和直接的能源形式已愈加亲切,不仅在空间应用,在众多领域中也大显身手。如: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发电户用系统、村寨供电的独立系统、光伏水泵(饮水或灌溉)、通信电源、石油输油管道阴极保护、光缆通信泵站电源、海水淡化系统、城镇中路标、高速公路路标等。欧美等先进国家将光伏发电并入城市用电系统及边远地区自然界村落供电系统纳入发展方向。太阳电池与建筑系统的结合已经形成产业化趋势。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组件得应用越来越多,随着上海和北京的几个项目进入实质性运转,这种方式将会代替普通玻璃幕墙,它具有反射光强度小、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神奇的太阳能卷曲充电器
  在提到这款太阳能充电器之前,我想对那些整天到处游窜的背包侠或者喜欢到处偷拍精彩镜头的拍客说几句,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当你苦苦守候在山洞两天,那只神秘的大猩猩才出现的时候,你刚想拍,可是相机没电了。。这时候你是不是想板起石头砸自己啊?我的N73有2GB 的内存,通常用到很多功能,让人头疼的是电池烂的很,我每天包里必备充电器随时充电。
  现在好了,有了这个SolarRolls,即使在山上也能随意的给你的数码玩意充电。这个充电器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采用了卷轴式的设计,全部展开就像一块布,还能卷起来放在一个管子里,经久耐用又防水。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SolarRolls一共有三种型号:SolarRoll 14,展开后长57英寸,宽12英寸,价格为479美元。SolarRoll 9,展开后有40英寸,价格为349美元。SolarRoll 4.5展开只有22英寸长,我们只用这个4.5的就足够给自己的手机或者数码相机充电了。
太阳简介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太阳也是太阳系里惟一自己发光的天体,它给地球带来光和热。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地面的温度将会很快地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地面平均温度才会保持在14℃左右,形成了人类和绝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条件。除了原子能、地热和火山爆发的能量外,地面上大部分能源均直接或间接同太阳有关。 太阳是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炽热的气体火球,半径为6.96×105km(是地球半径的109倍),质量约为1.99×1027t(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1/4。太阳表面的有效温度为5762K,而内部中心区域的温度则高达几千万度。太阳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氢聚变成氦的聚变反应,每秒有6.57×1011kg的氢聚合生成6.53×1011kg的氦,连续产生3.90×1023kW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以3×105km/s的速度穿越太空射向四面八方。地球只接受到太阳总辐射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即有1.77×1014kW达到地球大气层上边缘(“上界”),由于穿越大气层时的衰减,最后约8.5×1013kW到达地球表面,这个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
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储量足够维持600亿年,而地球内部组织因热核反应聚合成氦,它的寿命约为50亿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太阳的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太阳的质量很大,在太阳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太阳物质向核心聚集,核心中心的密度和温度很高,使得能够发生原子核反应。这些核反应是太阳的能源,所产生的能量连续不断地向空间辐射,并且控制着太阳的活动。根据各种间接和直接的资料,认为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1)核反应区 在太阳半径25%(即0.25R)的区域内,是太阳的核心,集中了太阳一半以上的质量。此处温度大约1500万度(K),压力约为2500亿大气压(1atm=101325Pa),密度接近158g/cm3。这部分产生的能量占太阳产生的总能量的99%,并以对流和辐射方式向外辐射。氢聚合时放出伽玛射线,这种射线通过较冷区域时,消耗能量,增加波长,变成X射线或紫外线及可见光。
(2)辐射区 在核反应区的外面是辐射区,所属范围从0.25~0.8R,温度下降到13万度,密度下降为0.079g/cm3。在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由辐射传输出去。
(3)对流区 在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对流层),所属范围从0.8~1.0R,温度下降为5000K,密度为10-8g/cm3。在对流区内,能量主要靠对流传播。对流区及其里面的部分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只能靠同观测相符合的理论计算来确定。
(4)太阳大气 大致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等层次,各层次的物理性质有明显区别。太阳大气的最底层称为光球,太阳的全部光能几乎全从这个层次发出。太阳的连续光谱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谱,太阳光谱内的吸收线基本上也是在这一层内形成的。光球的厚度约为500km。色球是太阳大气的中层,是光球向外的延伸,一直可延伸到几千公里的高度。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称为日冕,是冕是极端稀薄的气体壳,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之远。严格说来,上述太阳大气的分层仅有形式的意义,实际上各层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它们的温度、密度随着高度是连续地改变的。 可见,太阳并不是一个一定温度的黑体,而是许多层不同波长放射、吸收的辐射体。不过,在描述太阳时,通常将太阳看作温度为6000K、波长为0.3~3.0μm的黑色辐射体。
太阳能利用新近展
我科学家研制出仿生太阳能电池 [发布时间:20080418]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日前从上海市科委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实现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此次课题组并非在植物体外“拷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结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卓教授展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三明治”结构―――中空玻璃夹着一层纳米“夹心”,光电转化的玄机就藏在这层几十微米厚的复合薄膜中。纳米“夹心”的“配方”十分独特:染料充当“捕光手”,纳米二氧化钛则是“光电转换器”。为了让染料尽可能多“吃”太阳光,科研人员还别出心裁地撒了点“佐料”―――一种由纳米荧光材料制成的量子点,让不同波长的阳光都能对上“捕光手”的“胃口”。只要不断改进“配方”,纳米“夹心”的光电转化效率就能一次次提高。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电池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廉价的原材料和简单的制作工艺。据估算,染料敏化电池的成本仅相当于硅电池板的1/10。同时,它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即便在阳光不太充足的室内,其光电转化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它还有许多有趣用途。比如,用塑料替代玻璃“夹板”,就能制成可弯曲的柔性电池;将它做成显示器,就可一边发电,一边发光,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 Sun, 3 Aug 2008 07:46:49 +0800 )
Description:
  吊兰,人们称之为“空中花卉”,将花盆置于阳台、栏杆之上,则与其它盆花可上下相映成趣,非常漂亮。吊兰还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研究表明,吊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认为,吊兰是最适合在居室内放置的植物之一。   吊兰是较耐肥的观叶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头衰老,叶片发黄,失去观赏价值。从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金宝贝海藻菌肥和有机肥液,但对金边、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以免花叶颜色变淡甚至消失,影响美观。可适当施用骨粉、蛋壳等沤制的有机肥,经金宝贝发酵剂充分发酵后,取适量稀释液,每10—15天浇施一次,可使花叶艳丽明亮。 ( Thu, 3 Jul 2008 08:48:42 +0800 )
Description:
七个月的宝宝可以吃很多种辅食了,奶很少可以给他吃奶粉,变着花样的给宝宝做食物吃,我收集的一些宝宝辅食做法,希望对你有用!
番茄肝末               [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猪肝200克,番茄200克,葱头100克,精盐适量。
做法:先将猪肝洗净切碎,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后去皮切碎,葱头剥去皮后洗净切碎,待用;把猪肝末、葱头同时放入锅里,加入水或肉汤煮,快熟时加入番茄末和少许盐,使其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番茄豆腐汤               [适合7~9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嫩豆腐70克,番茄30克,精盐适量。
做法:先将番茄放入开水里烫一下,取出后将外皮剥掉;再把嫩豆腐切成小碎丁,与番茄一起放在开水锅里煮,加上少许盐后煮开3分钟后熄火,适合7个月以上的宝贝食用。
牛奶粥
  原料:大米50克,水4杯,奶粉3调羹。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用水泡1小时,放入锅中熬成粥。为宝宝盛出一碗粥,加入3调羹奶粉,搅拌均匀即可。
  蛋黄粥
  原料:鸡蛋1个,大米50克,水4杯。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用水泡1小时,放入锅中慢熬成粥。将鸡蛋煮熟,取鸡蛋黄研成粉末,加入粥中混合均匀即可。煮好的鸡蛋白可直接给宝宝吃。
  青菜肉糜粥
  原料:大米50克,青菜20克,瘦肉(猪肉或鸡肉皆可)20克,高汤4杯。
  做法:米洗净,用水泡1~2小时,放入锅内,加高汤,熬煮半小时左右。将青菜洗干净,放入开水锅内煮软,切碎备用。再将瘦肉洗净切成薄片,加少许精盐,入锅中,水开煮10分钟,取出切成肉糜。然后,将肉糜和青菜加入煮好的粥中。
  腊八粥
  原料:花生10克,黄豆10克,薏米仁50克,红豆10克,糯米10克,红枣10克,莲子10克,桂圆肉10克,糖适量,水10杯。
  做法:花生、黄豆、薏米仁、红豆洗净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加水10杯,将之煮至软熟。再加入糯米和红枣,继续煮25分钟。最后加入桂圆肉,煮20分钟。入糖煮开即可。
  海鲜粥
  原料:大米50克,鲜虾仁20克,芹菜末少许,高汤4杯。
  做法:米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将虾仁蒸熟,切成小粒,放入粥内,加入少许盐,熬5分钟。芹菜末加入粥内即可。
  猪肝泥粥
  原料:猪肝一个,大米50克,高汤4杯。
  做法:米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取猪肝少许切片,加少许盐和料酒炒熟,去腥调味,然后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泥状,拌入粥中,继续煮5分钟即可。
  鱼粥
  原料:大米150克,鲈鱼(或其它多肉少刺的鱼)一条,高汤4杯。
  做法:米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鱼整条蒸熟去骨,挑出适量鱼肉切碎,拌入粥中,加入少许盐,熬5分钟即可。
  香韭蛋粥
  原料:韭菜10克,大米50克,高汤4杯。
  做法:米加入高汤,小火慢熬,待米粥至九成熟,将韭菜切成小段,将鸡蛋打散、调味、炒熟、弄碎,然后将韭菜和炒蛋一起加入米粥中,继续煮至烂熟即可。
  奶酪粥
  原料:洋葱10克,大米50克,水4杯,奶酪5克。
  做法:先将洋葱切丁炒至透明。然后,在锅内倒入水,煮开后将米饭和洋葱一起放进去,煮成粥状。再将奶酪切丁,加入粥内继续煮,待奶酪融化后即可。
  鸡肝胡萝卜粥
  原料:鸡肝2个,胡萝卜10克,大米50克,高汤4杯,盐少许。
  做法:饭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鸡肝及胡萝卜洗净后,蒸熟捣成泥,加入粥内,加盐少许,煮熟即可。
1、黑米粥:黑米不容易熟烂,最好先打磨成碎粒或者粉状,再和白米以1:2的比例煲粥;
  2、黄豆粥:最好是先把黄豆做成豆浆,再来煲粥;
  3、瘦肉糜粥:选一小块上好的猪里脊肉,片成薄片,再用刀背剁成肉茸,把肉茸放小碗中,用少量冷水调开,再下锅煲粥(如果直接下锅,肉糜会凝结成块状),可加入几根姜丝,给宝宝吃粥的时候把姜丝捞出弃置即可;
  4、菜肉粥:在瘦肉糜粥的基础上加上剁碎的蔬菜就可以了。纯粹的菜肉粥不怎么可口,可以在粥中调进少量虾皮粉,既可以补充钙和锌、碘,又有一种天然的淡淡的咸味;
  5、核桃粥:核桃打磨成粉,等白米粥已经熬到8、9成的时候添入同煮;
  6、芝麻粥:芝麻打磨成粉,等白米粥已经熬到八九成的时候添入同煮;
  7、红豆粥:红豆打磨成粉,与白米以1:3的比例同煲(夏天可换成绿豆);
  8、枣泥粥:红枣泡一夜,泡过后上锅蒸,蒸好后剥去枣皮,枣泥捣成泥,与白米同煲;
  9、小米粥:小米可单独熬粥,也可与大米一起熬粥。做粥时,清水沸开再入锅,以强火沸煮;漂起米油时,改为文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开花,粥就熬好了(要想省事,还是可以打磨过后再熬);
  10、红薯粥:红薯块与白米同煮,熬好后用勺子把红薯块压碎;
  11、山药粥:山药块与白米同煮,熬好后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