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l连发里JD怎么开图

查看完整版本: [--
- 2 Pages: ( 3 total )
2010-02-22 11:39
病了的字母——陆春祥zt
K8RV=3MBLD 芍药:主治邪气腹痛,破坚积、益气。
d9q`IZqee Of
m0{c= 这里的角子儿是指点一分二分的零碎钱。在百元大钞占主流的现今,角子儿恐怕只有商店、银行注意着,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可能仅会在小学生唱歌词中出现。
Af Y ]i !3`X Gg 然而事情也不完全这样。前两天一个叫龙国生的军人十年拾币两千张了心愿的报道着实感动我好几天。龙入伍十年,顶着各种异样的目光,捡拾人们遗失的角子儿两千余张,共计312.84元。他在一次助民活动中得知有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本学期自开学起一直无钱交学费后,立即整理好捡来的全部零钞,替那名学生交了学费。
D.*r*c6 ng:B;;
m 三百来块钱实在不起眼,但龙国生角子儿积聚起来的却是一种闪亮的品德,实在是百元抵万金啊。促使龙捡角子儿的理由不外乎勤俭的习惯之类,且绝无功利色彩,就是说他并没有打算以后要去资助困难学生。所以出名机会来临时,他没有大张旗鼓地通知新闻媒介,就像平时又捡了一张纸币那样寻常轻松,换言之,他明知做这种事成不了大器,但他仍然执着。《马太福音第六章》说:你们要小心,做善事时,不要故意把它炫耀出来给人看,这样就不能得到上帝的赏赐了,要叫你的善事做在暗中,而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上帝会感知到你所做的事,必然报答你的。但许多人做善事并不是这样想的。
13fyg7^JP rqz48~\lJ 角子儿不仅铸就了一个人的高尚品德,这种过程有时也会让人成大器的。
';xp+,'}\  lofP$ 我到过苏州西园的戒幢律寺,那里有一部 血经 ,书写者为元代善继和尚,他咬破指尖,一滴一字,共用20年时间完成了81卷的《华严经》,令人叹服。这部经书前后共有明初宋濂等300余名人为之写序和跋。如果说这是皈依佛门之虔诚使然,那么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奇迹则更说明角子儿精神能助人成大器。列文在一个小镇政府内当了六十多年的门卫,在这期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自己的业余爱好,磨呀磨,一生磨一镜,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像这种例子,翻检史籍,只要你用心找,比比皆是。阳光下放大镜为何能燃纸,也是因为光线专注而成焦点。
Mh]4K" cs M)3'\x : 如果我们将捡角子儿、刺血为墨、一生磨一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平面仔细揣摩玩味,又会有不同的发现。如捡角子儿时被人嘲笑的神态和我心依旧的心态成对比,再如刺血为墨的痛楚和长时间的冷寂反差,又如一生磨一镜若毫无用处或自己发现不了微生物假设,等等等等,但不管如何推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支撑他们的力量是内心无时无刻都在燃烧的信念。因此,哪怕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有角子儿精神就可能会有一种若干年后让人羡慕的东西存在。
y+h/jEbM/ p ^ ONJL 如此说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是浅层次的角子儿,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是深层次的角子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两种角子儿都不能缺。写到这里,正好有一则外国的角子儿,虽说不上什么高尚,但充实。这角子儿是:美国64岁的科恩,30年来每天傍晚在大街上慢跑,他边跑边从路上拾起总数超过6000美元的小硬币,最近,科恩夫妇带着故乡大街的礼物愉快地以去加勒比海旅游的方式庆祝跑步30周年。庸俗点说,角子儿也蛮实惠的。
RQU-]qQ8BM fxg55
2010-02-22 11:39
锦旗现象 的社会心理
Y>x3`f] 六月霜:治发背疮,消痈肿,拔毒。
(_AU) ZEs^b 这样的镜头也许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锦旗满墙表示工作卓有成效,感谢某人或某单位做了好事要送锦旗,上级表扬下级工作做得出色更要奖励锦旗,一面面,一幅幅,镶金边,嵌金黄,总之,锦旗是象征,锦旗更是纽带。
zEh&@{u? q8MyEoc:n 然而,现在有人正向这个 光荣传统 挑战: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后,深圳罗湖区人民法院将不再接受送来的牌匾和锦旗。该院院长称,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诉讼是双方当事人参与的活动,一方过分赞扬的行为,可能引起诉讼的另一方对法院产生误解,会影响法院的公信力。
~:*V'/2k ' p
IC~ 我们把 锦旗现象 粗粗地分类一下就可发觉,其实只有绝少的一部分人送的锦旗可能出于真心,因为他无限感激,无以言表,送上一面锦旗表示心意。而大部分人送的锦旗要么是随大流,要么是无奈甚至是不情愿,因为对方不客气地索讨锦旗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至于那些单位间互送或上级给下级的锦旗则多半是例行公事。更有另类别出心裁的,自己给自己挂锦旗,有些是包装门面好做事,有些则是假 旗 威坑蒙拐骗,典型的就是那些 祖传秘方 、 老军医 诊所内的不知来自何处的锦旗。
,6ae='=d P MI?PC[; 锦旗渊源流长,原因也很复杂,但依本人之见,两种社会心理是最主要的。一是做好事必得有报答的心理。人家做了好事不感谢一下总有一种过意不去的歉意,再说锦旗也不值几个钱。另一个就是对锦旗的崇拜心理。以前,皇帝老儿经常会奖励那些节烈妇女,弄块贞洁牌坊奖给贞洁烈妇,荣光得很,全乡全县都荣光,牌坊就是锦旗。于是百姓崇拜锦旗,总以为挂锦旗的一般要比不挂锦旗的气派些;当领导的重视锦旗,某位同志在外做了好事,锦旗送上门来不仅是个人的光荣,也是单位的光荣,于是就可以依据锦旗发奖金、升工资,甚至提干部什么的。前一种心理是锦旗流行的主要原因,后一种心理则是锦旗得以长盛不衰的源泉。
qB+OxyT& _&[- cu 如此说来,让锦旗偃旗息鼓实在有些难度,也需要假以时日。报答心理可以慢慢引导淡却,崇拜心理也可以用一些办法消除甚至根除。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根标尺衡量,有关单位或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实在是份内的义务和责任,办好了理所当然,而不必让老百姓费心费神地送那劳什子的锦旗,纳税人并不欠谁;如果办砸了事,倒要不客气地追究他们的责任。就如那罗湖区法院院长讲的,依法审判、公正执法是人民法院的职责, 何况牌匾、锦旗等所表达的内容有限,缺乏难以真正起到表彰和激励人民法官的作用 。
1Se2@WR' tMXNi\Bj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与锦旗相类似的一些现象,比如各式各样几乎泛滥成灾的评奖及***,既劳民又伤财,还助长了某些人的 霸气 (周末布道,平日流氓的主儿大多有这类东西 护身 )。少一些虚浮的容易让人钻空子的 光环 ,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i6k[rg fKO@Qx] 让锦旗 稍息 ,惟一要担心的是我们庞大的制旗业有人要丢饭碗了。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J!">L+Zcx fxg55
2010-02-22 11:43
解剖一个电视恶作剧
 Hs6Kki1 橄榄:实消酒毒,核治冻疮。
Yp\Y]pym M"-.D a1 公元2003年的1月6日,有一桩电视恶作剧在等待着美国的电视观众,而美国的电视观众也正翘首以待这样一档让人 开心 的节目。
3J8M0W  uMRzUK`QK 这个节目的题目为:撕下你的面具。简单内容是:20名经过层层选拔的美国佳丽争着嫁给年轻的 百万富翁乔伊 。
uo(LZUjPbN d.
ZfK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福克斯电视台打出一则广告称:有一位美国花花公子乔伊现住法国,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5000万美元的财产,他想通过电视节目征到真心相爱的伴侣,但伴侣必须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出。这种事情的火爆程度是可以预料的,报名的少女都快挤破了电视台的大门。不久,20名佳丽胜出,将在今天在法国跟 百万富翁乔伊 会面。
}}bMq.Q' AUES;2WL 如果这种事情是真的,那也罢了,可偏偏这个乔伊只是年薪万余美元的建筑工,这种收入在美国只能算贫下中农。可这个真相只有极少数的几个节目策划人知道,那20名佳丽自然是乐呵呵地蒙在鼓里,因为她们已经全封闭在法国的一个城堡里。在摄制组花了大价钱租用的这个城堡中,有数名管家和仆人,20名美女在城堡中受到了精美食品的款待,并且跟乔伊一起在草坪上骑马、散步、聊天,各人正施展着浑身的魅力,欲将乔伊俘获成 夫君 呢。
/ %iS\R%ca TX7dwmt) N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还好说,待真相揭露后,那些少女大不了愤怒一下,谴责一番。可节目编导的用意并不在这里,他们要将这些在城堡上演的活报剧一个细节不漏地展示给广大的电视观众。因为那些观众早已被吊足了胃口,他们通过节目得知有这样一场精彩而真实(再高超的表演都有漏洞)的好戏。当观众幸灾乐祸地、指手画脚地或捧腹或喷饭或拊掌时,电视台真是乐死了。
/82E[P"}6R ^ >
?C 最扣人心弦的当然是只剩最后一名少女时的场景,我们不妨模拟一下:这名几经角逐终于胜出的美女,手上拿着一束鲜花,来到乔伊的面前,附首吻着乔伊的脚喃喃地发表着胜出词(节目要求这样):乔伊,亲爱的,我爱你,我万分地爱你,我一如既往地爱你,爱到海枯石烂,爱到地老天荒,哪怕你是个穷光蛋,我也至死不渝地爱你。这时, 百万富翁乔伊 笑容可掬地拉起美女的手,动情地向她宣布结果(节目要求由乔伊自己公布真相):亲爱的,我非常非常非常(计12个)高兴地诚挚地接受你的爱,我也非常非常地爱你,正如你说的那样,我虽不是个穷光蛋,但我只是年薪一万美元的建筑工人。
DyA1zwp} 9T,J"y 这种结局可以有很多,但一般常见的会有如下几种:一是少女十分十分地惊讶,然后掩面大泣而去。二是少女先一怔,后哈哈大笑:我将继续接受你的考验,我们今天就结婚吧。三是少女脑子一下转不过弯来,嗖地血压上升,心脏骤停,现场一片混乱。
KHGUR(\Rd6 FlY"OU* 这就是一档电视节目制造 真爱 的全过程,毫无保留地,简直是血淋淋地展示这种所谓实验,他们的用意据说是要让人们真实地看到 爱情是什么 ,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布衣疑问:将一种隐私放大而且是最大程度地放大给众人看,跟明火执仗的蹂躏有什么两样?凌驾于道德之上或以道德名义的实验极有可能酿***间悲剧。
B?Rkz BuUM~k&SY 这个实验的具体结果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许多的读者和观众都会和我一样拭目以待的。
l3/Cj^o4 fxg55
2010-02-22 11:45
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Z*/uF^ 豆寇:温中,治心腹痛,呕吐,去口臭。
1=ZQRJW0B ]24]id 这是目前在俄罗斯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的题目。歌曲以失恋女孩的口吻,在抱怨自己男友的种种不是后,历数了普京的很多优点,唱出了 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的心愿。
7|"$YV'DM )@!T_# 这样的歌曲是很容易让上了一定年纪的中国人怀旧的,因为这个句式,我们的脑子里马上会蹦出深深刻有时代印迹的另一句京剧戏词,不提了,反正大家都知道的。还是说普京吧。我没有听过这首著名的流行曲,但看过内容,促使众女人爱普京的原因,从歌词看大约有几点:一是 像普京那么强有力 ,二是 像普京那样不酗酒 ,三是 像普京那样不会令我伤心 ,四是 像普京那样不会舍我而去 。原来俄罗斯的女人要求竟然这么低,原来普京也是个很平常很平常的人。你看,这些所谓的优点,我们有许多男人差不多都具备,但为什么那些俄罗斯女人就独独钟爱普京?
mS49l f zL5C2d 去年我看过一则关于普京的报道,说俄罗斯出现了 迷恋普京综合征 ,还说普京是现今俄罗斯女人最迷恋的男人。这则新闻,空闲的时候我拿出来和许多人讨论过,但男人们面对这个基本上板着脸、五官又很一般的电视形象,总是分析不出结论,有的甚至说,大概是俄罗斯男人酗酒太厉害,整天醉醺醺,使得妇女同志对夫妻生活极不满意才有此怨言。我总说他们俗,说不到点子上。后来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社会学层面观察,于是就很容易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普京的个人魅力是因为治理国家初获成功。
[HQ/MkP-Z Y{Lxo])e 这个结论看来能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因为十分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举个女人的例子来反证。欧洲国家曾在瑞士洛桑搞了个 最完美的女性 研讨会,通过一一比较,最后得出最完美的女人应当具有: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部,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 这种可能只有将来通过 美人工厂 流水线生产,别无他法,因此 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也就好解释了,俄罗斯女人真是聪明得很,实在得很。
NL2D, B|{E[]iK 再往俗里说, 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和赵本山 不差钱 的修辞原理是一样,只不过,前者表露的是单个的人,后者归纳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有时就这样,俗到了家也就雅到了家。
DJqJ6z:' fxg55
2010-02-22 11:47
介于聪明和愚笨之间的狐狸
9E4^hkD& 旋覆花:主治结气肋下满,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wI +e Mr B@ ms Gb C 有一个犹太故事一直没有机会说它,人到中年的时候,才觉得它是那么的有意思。故事的大概是:葡萄园的篱笆上有一个小洞,狐狸身体太胖,钻不进去。它就绝食三天,身体变瘦,钻进去吃了个饱。吃完了,身体又发胖了,钻不出来,它又绝食三天,身体变瘦,才得出来。这只狐狸是笨还是聪明呢?
(T&(PCw| C~. T[Mlu 一句两句真是说不清。
Md8IFi9]Q Q`3;ca^ 说它聪明的理由大概认为狐狸本来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狡猾,在汉语的语义里,有时候,狡猾就是聪明啊,不聪明那还叫狡猾?它有这个需求,它想吃那园子里诱人的葡萄,馋涎的津液逼得它想出了聪明的办法去实施这个既果腹又解馋的计划。好在有一个小洞,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整个计划就无法实现。但以现有的条件,只怕是进不去的,必须要想法子,从给出的条件看,要实施这个计划,只有两个方法,要么把洞搞大,然后很轻松地进入园子,但也许是铁蒺藜的篱笆,狐狸的肉牙肯定斗不过,既然斗不过,只有想另外的办法,把自己变小,变小就是改变自己,如果改变自己能够达到目的,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从这个角度讲,狐狸的确够聪明的,因为它终于进去了,尽管它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饿了三天,味道肯定不好,没有点毅力是做不成这样的大事的。也许在狐狸心目中,和人斗智,并且成功,其乐无穷。
2]FRIy
d bf2r8  说它笨也有足够的理由。狐狸虽然聪明,但考虑问题毕竟不太周全,很有些驼鸟政策,只管把自已的头埋在沙里,就认为屁股别人看不到了。但残酷的现实完全不是这样,也就是说,事情决没有这么简单。你看,它付出了代价进去了,也许还兴高采烈,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于是我们可以设想,花了大代价进得园去的狐狸,极有可能像孙猴子进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肆无忌惮,摘一个,咬一口,咬一口,摘一个,因为园子里有许许多多颗葡萄啊,能不动心吗?这个时候,别人劝要担心噢,不要吃得太多噢,都是没用的,就像那个捡金子的,不到太阳升起,不到捡到背不动,他是不会歇手的。这下好了,狐狸终于把自己的肚子哺得饱饱的,但恶果也要它自己尝了,又胖了,出不去了!幸亏它还聪明,但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因为在葡萄园里,要将自己饿三天,没有一定的意志更是不行的,面对这么多诱惑,痛苦不堪啊!
AS[j)x! 7@m+ y 有一种观点说,最聪明的还是那个庄园主人,他只将篱笆开个小洞,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一个小洞,但他深信,没有缺点的篱笆是没有的,篱笆有些小缺点不算什么,因为这样的小缺点并不会使他的庄园受到什么损失,他算准了,就是那爱吃葡萄的狐狸,要想从这个小洞里吃到他的葡萄,一定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且,有这么一次被折磨的经历,聪明的狐狸一定不会犯二茬罪,从而让自己吃二遍苦的。
BN&}g}N !\O!Du 一个又一个的***进去了,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个亿,最终又吐出来了,然而和葡萄园里的那只狐狸相比,那些***实在没有它聪明,因为狐狸毕竟自己出来了,虽然饿了三天,不,应该是六天,权当买了个教训,但吃了那么多国家的葡萄,虽然减了肥,但极有可能送掉老命的。
mgM"u94-] fxg55
2010-02-22 11:49
纪念旅鸽标本 玛莎
b)E< {'W 玄参:补肾气,令人目明。
Kltqe5 ZPz=\^ 1914年9月11日,世界上最后一只29岁的名叫 玛莎 的雌性旅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纳提动物园中以俘虏的身份死去。它死的当日,美国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死讯。前些天,我在央视的科技频道《天堂里的动物,旅鸽》中看到了 玛莎 ,它立在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但它永远告别了蓝天白云。再也不能动不能叫不能吃东西的玛莎睁着圆圆的眼睛,以一种忧伤、冷漠和鄙夷的目光注视着人类,令我不忍卒看。
vF>]9sMv joZd 我是很迟才认识旅鸽的。前年在读法国戴维斯·西蒙的《消失的动物 美丽生灵的凄凉挽歌》时才知道,一百多年前,旅鸽像巨幅丝绸幕帘覆盖了北美的天空,西蒙描写道:凤凰般美丽的羽毛,长长的尖尾,诗意般地翘起,最繁盛的时候北美的旅鸽超过了50亿只,是目前所知道的聚群最大的鸟。据1870年人们在美国俄亥俄河畔的辛辛纳提记录,一群迁移中的鸽阵长510公里,宽1点6公里,数目不低于2亿只,其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V7O7"Q^q {))Cb9' 鸽丁兴旺的旅鸽家族在不到50年间就踪影不见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美国人满怀忏悔地为 玛莎 一样的旅鸽立的纪念碑上的一行字也许可以作注脚: 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对于那些美国初期的移民来说,在那片大地上,所有的资源都是丰富而又用之不竭的。即使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掉好几只旅鸽。当然,用猎***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旅鸽更是不在话下了。那时,每天都有数百万只旅鸽被火车送到大城市。直到1860年为止,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开垦和狩猎的普遍进行,谁也没有注意到旅鸽的数目在逐渐减少。人们想尽各种方法屠杀旅鸽,***杀、炮轰、火烧、放毒、网捕、炸药......人们还经常为了取乐而猎杀旅鸽,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5万只,有人一天便射杀500只。被捕杀的旅鸽不仅供人类自己食用,还用来喂猪。这种令人发指的杀戮过程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6:`[Fi >J)4e~9EJ2 等到所有的人都开始关注旅鸽时,旅鸽的命运注定要告别人类了。美国政府甚至发出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可以得到奖金1500美元。保罗·马丁《透过镜头·导论》中也写到 玛莎 :有些照片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萨尔托雷就永远难以忘记 玛莎 在1913年留下的形象。 我记得自己是怎样地一边注视着它一边想、却想不过来:怎么,这怎么可能就是最后一只了?从前可曾有过千百万只旅鸽啊。直到今天我仍然思索那个形象。事实是,它引导我走上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道路。它令我运用摄影努力抢救地球,为那些面临种族灭绝之灾、但却没有发言权的物种讲话。
L .}sN. BglbQ'6p 科学家告诉我们,在没有长期的外界危害下,一个物种一般在30亿年中消失,新的物种便会出现,取而代之;而已消失的物种将需要1000万年才能恢复,也就是说,我们这一辈人造成物种大量灭绝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会再拥有它们。甚至,自然界自身的更新可能无法使那些已消失的物种再生。
% I2JS OK47Q{.gh 玛莎 注定要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里长久地供人们瞻仰,我在这里纪念它,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物种们的生存呢?因为我知道,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物种决不只是旅鸽一种。
qelvK* fxg55
2010-02-22 11:54
即将诞生的语言天才(1)
GxC\Nj# 沙棠果:食之却水病。
I9`
ZK2S NVB#=!S 我对门的男孩,刚上一年级,对老师布置的每天写五十个字的作文深感头疼。怎么说呢?刚上学啊,连我印在报纸上的名字都不认识,拼音也刚刚学了点,但老师的话不能不听啊。他老爸见我平时弄些文字,就让我指导指导,我翻了翻他的作文本,眼睛为之一亮,因为我看到了一篇很好的东西。
I{.t-3hp \$F#bIjC 这篇东西是这样的(由拼音翻译而来): 小朋友要去上学,半路上有个小朋友的饭盒打破了,一个小朋友看到了那个小朋友的饭盒打破了,另外一个小朋友也看到了那个小朋友的饭盒打破了,他们就去告诉老师,说那个小朋友的饭盒打破了。 孩子他妈见到这样的文字,非常不满意:重写,饭盒打破就饭盒打破,干吗要写这么多个饭盒打破?我说,这样的文字没有文学细胞是写不出来的,多么调皮的文字啊,你们不要扼杀即将诞生的语言天才了。
EVA&By6_k bUSa#pNO> 那天在《都市快报》上读到这样一则读者来电:我儿子读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中等,一年级考90多分,现在也能考八九十分,但是朗读起来却颠三倒四,明明是 我们 ,他偏读成 你们 ,真正是 你们 ,他又读成 我们 ,他爸爸小时候语文也不好,我担心是不是一种遗传病啊。那位女士大不必担心,这个孩子也许有特殊的语言才能。 你 在许多场合就是 我 ,不是吗?比如我们大人就常说:我的困难就是你们的困难,你们的错误不是我的错误,你们的成绩就是我的成绩,等等,等等。 我 、 你 只是一些指示代词,代指你的时候就是你,代指我的时候就是我,但你我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互为替代的,在那样的语境下,代指你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代指我的时候却成了你,这个早慧的孩子老早就看破了 你我 的复杂关系。千万不要扼杀即将诞生的语言天才!再补一个例证:唐代流传下来一本叫《无能子》的书,也记录了一个颇有趣味的 狂人 ,此人成天把羊叫做马,把山叫为水,把地叫为天,把天称为地,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他说,我没有病,万物之名,又不是自然生成的,都是前人取的,人们久已习之,以前的人可以强取名,我为何不可?
k5+ Fxf >}JEX]V 最近一期的《环球时报》上有一篇 国学在台湾被冷落 的文章,也说到了孩子们学语言的事。说句老实话,我印象中的台湾,那里以前的国学底子还是蛮厚的,别的不说,单是报纸上印着的繁体字,没有一点古文基础怕是认不全的。现在不行了,说是中文课程大大被减少。减少后都有些什么样的结果呢? 胜败奶冰家长柿 ,语文老师刚看到这样的话一时摸不着头脑,仔细一想才知道,原来是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 !还有:我爸爸陆陆续续回家了(估计孩子他妈要气死),爬到树上摘西瓜(新科技)。孩子们这样搞笑,大人们也不落后。马英九曾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考试,我要求学生扮演内政部长给民众写一封信,结果那学生开头就写 亲爱的某某 ,最后签完名后还写一个 钦此 ,他把自已当皇帝了!台湾师范大学的陈教授提供的例子更有意思:有次他参与***特考的阅卷,作文试题是 反省 ,竟然有200多人大谈 反对省政府 。
S?OCy4dk: ~lqNWL^l 这些例子,都触动了我的兴奋神经,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兴奋了,因为我曾长时间地关注过语言及各种语言现象,恕我直言,不论中外,我们的语言都在走下坡路。美国《普林斯顿评论》有个研究报告分析了美国几次总统竞选的文字记录,并用词汇测试标准给这些竞选语文打分,这个语文成绩报告单竟也十分有趣:在2000年的竞选中,小布什的词汇级别是6级(6.7),戈尔的词汇级别是7级(7.9);在1992年的竞选中,克林顿的词汇级别是7级(7.6),老布什的词汇级别是6级(6.8);在1960年的竞选中,肯尼迪和尼克松的词汇级别都达到了10级;而在1858年的竞选中,林肯的词汇级别是11级(11.2),道格拉
av:%wJUl,$ fxg55
2010-02-22 11:54
即将诞生的语言天才(2)
LCq1F(q 斯的词汇级别则达到了12级(12.0)。
uX&h~qE/ If8
^ 所以,我看到了 饭盒打破 之类的灵性文字时,再一次告诉那男孩的老爸,千万不要摧残语言苗子,好好培养,说不定若干年后他的词汇量就会像林肯那样,如果达不到林肯的水平,起码得超老布什小布什,一定没有问题的。
[MKt\( fxg55
2010-02-22 11:54
夹脚的皮鞋
7_rDNK@e 马先蒿:治寒热,中风湿痹。
Ay%]l| Gm D}-HWJQA3 乐先生这些天非常非常的痛苦,他的左脚踝骨被一双新的皮鞋夹破了皮,走路明显不对称。
1CV ? 'A1y~x#2B 因天气渐冷,乐先生脱下了夏天的皮鞋,兴冲冲地满心欢喜地换上了一双有点儿高帮的新皮鞋。周一早上,起床迟了几分钟,赶紧打的到了单位,因走的路不多,脚也没什么感觉,甚至还有些舒服。不想晚上下班回家,走了一段长长的路后,左脚渐渐地痛起来了,凭直觉,肯定是新鞋子在作怪。回家一看,果然,皮都夹破了。乐太太见此情景说,明天出门脚上贴个创可贴吧。
!vHCftKel r|/9'{! 第二天出门,虽然脚上多了块创可贴,但仍然痛。按他平时走路的习惯,一般都是要走二十分钟左右的,可今天刚走两分钟就受不了,只好再打的。
9C5F#(uY yBv4 xKMH 一般人的习惯,这样夹脚的鞋子肯定是不会再穿了,可是这双鞋子不一样啊。这双鞋子来之不易啊。这是双从意大利买回来的,可是正宗的意大利货噢。
u~mpZ"9$ 3 'gsO}xj 到意大利买双鞋也是挺正常的,但对乐先生来说的确不容易。首先是出国的机会好不容易才轮到,那可是万里之遥的国度,不是西湖边想去就去的。出国要拍照,好几张,要填表,好几份,办签证,好几趟,有关部门跑来跑去,一系列的事情足以让你头昏脑胀。就是机场进出海关都特别特别地烦,出要排长队,谁叫咱中国人富起来了呢,满世界都是中国人的大嗓门。可恨那个罗马海关,已经是夜半深更了,还要证件查来查去,照片对来对去,最后还要什么邀请函,一阵忙乱,好不容易才踏上意大利土地。
PMvm4 M.C`nI4 意大利的人文及风情自然要细细地考察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另外看得最多的就是皮鞋了。皮鞋的国度果然到处都是皮鞋,乐先生虽是意大利盲,但原先就打算了的,一定要买双正宗的意大利皮鞋,结果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东转转,西串串,手里几张欧元都快捏出水来了,还是下不了手,导游看出乐先生的心思,挺同情的。于是很善解人意地把乐先生一伙带到了一家减价商店。在那里,乐先生一行可是如鱼得水,人人眼睛都放出光芒,几番试脚,最终选定了那双鞋。不料想,满心的欢喜,穿起来却是夹脚。你说,这样来历的鞋乐先生能随意放弃吗?
oB
'5'
: \rS-}DG 这样来历的鞋自然是不能随便丢掉的,纵然它是那么的夹脚,只有硬挺着。几块创可贴都贴完了,脚还是痛。没有办法,再贴。乐太太笑笑说,创可贴又不贵,就再忍忍吧。于是再贴,再贴。
VjZb\
d4 eq9qE^[Z& 两周后,由于乐先生意志的坚韧不拔,那只被新鞋夹破了皮的脚踝骨上终于长出了可以和皮鞋帮子抗衡的新皮(也许是老茧),乐先生很高兴,终于挺过来了,现在的脚穿在新鞋里很是舒服,真的很养脚啊。见此,乐太太也很高兴,到底是意大利的名牌啊。
79# [:A">eYI 对于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乐先生自然是万分感慨,他认为是坚持和节约的结果。不想,一位朋友听了他的感受后却哈哈大笑:真幼稚,这又不是什么新发现,我们大家都这样的,我们能随便丢弃和我们脚早夕相伴患难与共的鞋子吗?
>$v@d fxg55
2010-02-22 11:59
金钱是一种思想形式 tI?kR>% 秦皮:治赤眼。
y35e3 ~BBh4t& 资本有着自己的意志和不可抗拒的话语权力,任何在资本面前自认为可以获得绝对自由的想法都难免自欺欺人,因为金钱是一种思想形式。几个月前的一天,有人问我这些话怎么理解,我说,大概是平常说的金钱具有无穷的威力吧。
NpGz y` Y`xAJ#=
,i 查了一下,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就曾这样一针见血:金钱是一种思想形式。难怪这么拗!
!__^M3S,k 1X?q4D" 抽象是抽象,其实主干句并不难解。金钱是形式,真的,大多数时候,金钱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唤起我这个印象的是多年前看过的电影《聊斋》中的一个镜头:某人爱钱爱到了极点,最后他的腿上全部长满了铜钱。当我看到那条 铜钱腿 时,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以后只要想起这个镜头,就会有那种被深深刺激的感觉。不是我不喜欢钱,实在是那样的爱法让人受不了。那么再回过头来看被加上限定词 思想 的形式。谁有思想?动物有吗?有,不过我们不太能体会得到,而且要有也只是低级的思想。那具有思想的只能是人了,这就好理解了,于是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讲:金钱是人类的一种思想形式,而且是最最重要的思想形式。
H Ds8M ~6Odw GWV 在我看来,思想形式的体现基本为两类:一类是人们每日努力工作而获取生活所需品的薪金,能力有大小,薪金有多少,再通过税赋杆杆,社会就是这样在正常运转着;另一类就是人们不断遣责的、制度制约的、法律惩罚的另类金钱获取方式。***、奸商等等均在此列,全世界都一样,古今也都一样。今天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应该是有些理智了,在底线之内,不再会因为谁说到钱、谁只认钱而嗤之以鼻,那样会太幼稚。
1}CJ& 8,B#W#*{ 昨天在的士上,听到某交通广播男主持在播报路况:现在某某路口很堵,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路口边上是一所小学,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车特别多。说到这里,主持人突然随口甩出一句:现在的伢儿啊都是领导。真的是很经典的一句话,幼稚园送,小学送,初中还送,高中也送,甚至大学都在送,我们的家长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不辞劳苦的接送呢?为什么孩子军训家长抹泪呢?也有相同情况的另一种反映:老早老早就退休的CEO们却宁愿带着儿子跑步去上学。这样说来,金钱是思想的一种形式,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人们认知金钱的方式。金钱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当有钱时,伢儿就有可能变领导,但也完全可以不会变领导;当没钱时,伢儿也可能变领导,但变领导的机率相对小些。我们的家长如果对这个问题稍微作点研究,那些其实自已完全能顺利安全到达学校的伢儿就不会像领导了。
2nSz0 . fs#9*]m 金钱能够左右人们思想的其实是一种意念,一种过程,那么反过来,人的思想真的会对现实起作用吗?去年美国有部叫《我们他妈的到底知道什么?》的电影有一个颇有意思的实验想拿来说一下。一位被采访者声称在美国的 犯罪首都 华盛顿特区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大帮自认为通灵的人齐聚该市,希望用集体祈祷的办法降低犯罪率,结果真的见效了,犯罪率降低了25%。不过这位被采访者一句话泄漏了天机 原来当地***一开始对此实验持怀疑态度,后来被实验者的热忱所打动,开始积极配合他们。试想,***如果参与了这个实验,犯罪率能不下降吗?也就是说,集体祈祷并不能降低犯罪率,只是一种臆想而已。反过来说的用意,实在是想金钱也不能左右人们的思想就好了,或者减小影响力,但仍然有些难度。
1J;RF 1_G+sDw$ 金钱是一种思想形式,一个很佶屈聱牙的命题,可能更有其它深奥的理论,有限的篇幅里我如此解释,你是不是还稀里糊涂?如果这样,那只好算我也没理解,白说了。
\6/!{D, fxg55
2010-02-22 11:59
科学院 和 如意馆 (外五篇)(1)
fqoI(/RWP 黄芩:治诸热,黄疸火疡。
L*a:j P9Ye e!*H (1) 科学院 和 如意馆
VRuY8E h^yLmRL 1692年,传教士白晋写信向法王路易十四报告说,康熙皇帝将要在宫中建立科学院。这确有其事,不过,《清史稿》中记载这个 科学院 名叫 如意馆 。
=L,s6J8_' vL>cYbJ 科学院 变成了 如意馆 ,这个 馆 里会有些什么东西呢?我没有看到这个馆里的清单,但不外乎一些西洋小玩意儿,什么表啦,钟啦,西洋人的科技,在大清朝看来,只能是些雕虫小技,或者奇技淫巧。
^|u7+b'|t Z>0a?
=1[ 说说那个至今仍然有名的顽固分子杨光先。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委任德国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变更厉法,新编历书。杨光先上书礼部,指摘新历书封面上不该用依西洋新法五字。康熙四年(1665),又上书指摘新历书推算该年的日蚀有错误,汤若望等因此被判罪,由杨光先接任钦天监监正,复用旧历。康熙七年,杨自己却因推闰失实入狱,后获赦。他写过一本《不得已》的书让外国人很是头疼,据说,传教士曾出重金收购销毁。
5 )tDgm m=g\@&N 鲁迅曾说杨的文章还是很生动的。如何生动?他责问汤若望:如果你说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上的人站立,侧面与下方的怎么办?难道像虫爬在墙上那样横立壁行,或者倒挂在楼板下?天下之水,高向低流,你是否见过海水浮在壁上而不下淌?中国人都立在地球上,西洋在地球的下方,淹没在水中,果真如此,西洋只有鱼鳖,汤若望先生就不是人了。上帝创造世界等于说天外造天,那么上帝又是谁造的呢?宇宙万物,虚空众生,无始无终。如果说耶稣是天主,那么汉哀帝以前的世界就是无天的世界,如果说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岂不把中国人都变成西洋人的子孙了
%2H0JXKa, I-?PTr 反问还是有力度的。我小时候也有杨光先一样的疑惑,特别是地球的形状问题,地球怎么能是圆的呢?怎么想也想不通,问老师,可怜文化大*****时候的老师自己也不清楚。
YkOl@l$D Ue:LKK1Gsr 现在想想有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茶余饭后说起来还会一阵好笑,因为 赛先生 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对待洋人的科技发明上, 如意馆 之类的思维还是有土壤的。
'GrN> OoW,mmthj> (2)獭祭鱼
7D5[
L p"%K(NL 《礼记》中有 獭祭鱼 一词。说的是獭贪食,捕得鱼后不即食,陈列水边,观赏移时,犹如祭祀,然后食之。这种现象后常用来比喻罗列或堆砌典故。
8IeE7 @fI1|v=eF 獭祭鱼 使用频率不高,但类似现象却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的。
A_8UPGh8 S*aVcyDEP 某地某领导喜作报告,报告时慢条斯理, 点 特多,往往是大点套分点,分点含小点,小点再列一二三,再分甲乙丙,几小时下来, 点 多得让人记不住,有好事者细数其点,报告完毕,共187点。此后秘书写报告也乐得省心,多抓点,少发挥。这位领导的喜 点 实在胜过獭祭鱼。不过这 点 并不完全是他的 点 ,因此也就没有 鱼 那么珍贵,如果是鱼,我想那獭不可能捕百多条再一一食之,除非它想晒鱼干。
0EVq8h ILN Yh3 媒体时代,獭祭鱼还有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有些诸如 义务劳动 、 上门慰问 等 新闻 让人看了并不是很舒服。这些 新闻 的操作步骤往往是:预先通知或力请、坚请媒体记者,然后对着镜头起劲地做着某件事,待所需 程序 完毕,高潮即退,甚至立马打道回府。我总怀疑记者是怎么发现这些好新闻的,原来是 好事 者预先搞的 獭祭鱼 。为何要如此 祭鱼 ?百姓也有糊涂的时候:某贫困户对着镜头感激涕零, ******真好 ,可送温暖的主体却是某民主党派。这样做群众也反感,既是 义务劳动 还录什么像?张扬什么?
3I"xuKxc 5`_UIYcI 獭大约也是智慧动物,獭祭鱼也许是储存食物,以备不测之需,然而 獭祭鱼 现象还是少一些为好。
8;%F-? 4!vovt{ (3)信访接待日
#$pl]>}t Z2t'?
N|_ 历代官吏中不乏治理民政、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清朝康熙年间的江西庐陵知县陆在新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 问苦亭 深得民心。
=BPoGs5 8|cQW-L 陆知县从小务农,取得生员资格后仍坚持耕作, 晨荷锄出,暮归读书 。就任知县时,不带仆从
5bj9S fxg55
2010-02-22 12:07
科学院 和 如意馆 (外五篇)(2)
L4H5#?' ,并 誓于城隍神,不以一钱自污 。随后又亲赴各乡体恤民间疾苦。为使百姓有一个表达心愿的机会,陆知县又在县衙的右侧修建了一座亭子,名叫 问苦亭 ,每月 朔望坐亭中,访求民隐 。百姓经常可与知县攀谈,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也融洽了官民关系。
CHNIL^B ZsepTtY 陆知县为庐陵百姓做的事枚举不完,虽在任时间不长便卒于任,但他去世后, 庐陵人为罢市三日,会哭者上万人 。足见其 问苦亭 问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zoI0oA coFQu ; i 仁者爱人 有局限,但******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地的信访接待日、领导接待日、12345之类的便民***,都是沟通百姓的桥梁,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问苦亭 是陆知县为官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其实也是建立在奉献的为官原则上的。按说当时,陆知县完全不用设亭自讨苦吃,他仍然是好官。因此,真正体察民情,百姓冷暖才能心头知,否则, 问苦亭 就会成摆设。
/J` ZO$ >ISN2Kn
 对照一下 问苦亭 ,我们的接待日、便民***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还要不断追求解难不待百姓问的更高境界。 爱人者,人也爱之 ,信夫。
@F%_{6h E
Ini'od[ (4)名誉头衔
!$|
h[ct YR}
P; 明朱国桢在其《仿洪小品》卷之九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话语: 宰相领使最多者,唐杨国忠,领四十余使,元燕帖木儿,领五十余使,又元人曰:我官衔半版写不尽。
,.T k "\@ z Qhc
V 我不知道杨国忠的四十余个职位到底是妹夫赐给他的呢还是一些民间团体拍他马屁请他兼的。细一甄别,兼的可能性有,但极少,按杨国忠当时的势头,他是不会去兼诸如诗歌协会、服装研究会之类的虚职的,这些组织有否诞生还很难说。那么唯一可能的就是皇帝老儿滥赐官爵,好像唐朝没有人才似的,事事想着大舅佬。至于元代人说官职半个版写不下,恐怕也不是夸张,至少是当时滥赐官爵的一个有力印证。
Uer } _ZU.;0 星转斗移,滥赐官爵发展到现在有了许多新变化,最主要的是实职少了,虚职多了。这个虚职和以前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某省一副省长身兼临时机构 组长 之类的职务二百多个。有句总结开会的话是这样说的: 98%的会是被2%的人开掉的 ,这2%的与会者有的名誉头衔不会少于几十个。故某领导将A会议上的发言稿在B会议上宣读之类的笑话就不奇怪了。
M~k2Y$}R Msea kF 由滥赐官爵演变到虚职满身,形式内容有所变化,但骨子里人浮于事、华而不实的本质却一点未变。
st l9up?o
pq (5)试太子(外一则)
Udbz;^( Cvf^3~ q 唐天宝年间的某个中午。
.*>pD/ +f- E8q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唐肃宗)一同进餐。桌上有一大堆美食,有香喷几里的烤羊肉,还有烤得非常精制的大饼。李亨这时正在用刀切羊肉,因肉上有许多油沾在了刀口上,他便拿过一张大饼,擦去了油渍。玄宗不动声色地看着李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想看看他是如何处理这张饼的。李亨正不知怎样处理这张饼,他抬头看了看父亲后,便慢慢地把饼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掉。
Hg}@2n)/ hd E?%A 玄宗很高兴,认为李亨很节俭。
hy?e?^ `aw5" ^V 宋高宗时,由于他唯一的儿子夭折,高宗决定选一名太祖的后裔为太子。这个工作量真是浩大,因为太祖的传孙有1600个,经过层层筛选,只留下一胖一瘦两个孩子。瘦小的叫伯琮,高宗怕难养,想再淘汰。这个时候,一只猫偶然从两个孩子身旁走过,伯琮一动不动,而胖孩子却伸脚踢了一下猫。高宗于是将胖孩子打发走了,但这时他并没有册封伯琮为太子,他还要继续考察。
$6 A91|ZSQ P)$q 几年后,高宗又选了一位太子候选人,名叫伯玖,两人都封了王。这时,高宗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还是举棋不定。苦想之后,他又想出了一个测试的办法。一天,高宗各赐伯琮和伯玖10名宫女,过了几天,高宗又突然将宫女全部召回,验身,结果,赐给伯琮的10名宫女仍然是处女,赐给伯玖的都已不是处女了。
9?xc3F2EBD 4:Bpz;x 高宗最终立了伯琮为太子,他便是后来的宋孝宗。
`mfN3Q*[c NgXV|) L (6)两条 秦律
i[wEH1jR 4Nx]*\\ 建陵墓、筑长城、开灵渠、戍边塞、修驰道,秦始皇百役并兴且旷日持久,依赖的是
1*>lYd8 _ fxg55
2010-02-22 12:08
科学院 和 如意馆 (外五篇)(3)
0R0j7\
{ 秦律的严刑酷罚。
bz=B&YR vV?=r5j 秦律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文献。它虽早已佚失,但从出土的千余支竹简中,仍可以看出 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仔细翻检一下秦律的内容,觉得也有化腐朽为神奇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治吏的条文。有两条当重提。
0y"Ra%Y #CaT0#v 其一:保举人要为保举承担法律责任。 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也就是说,自己保举的官员犯罪,保举人要因任人 不善 而连坐同等地受刑。当时秦相范睢保举郑安平做将军打赵国,结果郑率兵二万降赵。降敌要灭三族,故范睢也在灭三族之列。他不像诸葛亮,只挥泪斩马谡做做样子,而不追究自己。
MJ )aY2 fs=W(~" 其二:官吏调任不得任旧僚做下属。 啬夫之送(徒)见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 。也即主管官吏调到另一机构或别的地方任职时,不可以任命自己从前的下属担任手下的新职。
_qPd)V6yb >J \}&!8, 秦始皇虽横征暴敛,却也深谋远虑。他深知管好百姓的同时,治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的他已洞悉官吏容易出毛病的症结所在了, 事皆决于法 ,故而他颁行全国的秦律是相当缜密完善的,虽然,他治吏的目的仍是为了治百姓。
jd&kak v/Z!Wp1LV 尽管人有认识上的偏差,尽管举贤可以不避亲、不避旧,但我仍然觉得这两条有些不近情理的秦律却是很有些法理的。
f~LM-7!zf} fxg55
2010-02-22 12:10
可怜的孔雀和幸福的猪
W+'|zhn 半夏:治伤寒,寒热心下坚。
w3g1n7R 1i.t^PY 可怜 的孔雀是中国的孔雀。昨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了4只孔雀节日遭劫的悲剧:国庆期间,汕头市农业科学园推出了 孔雀东南飞 的表演节目,因飞行过于频繁,孔雀劳累过度,目前已有4只死亡,10余只受伤。
oE(I)r4, Z?vbe}pUM 幸福 的猪是德国的猪。德农业部最近发布了一条新指示,要求德国猪农给猪提高 生活质量 。根据条例,所有的生猪每天应该得到饲养户20分钟的关照;为防止它们打架斗殴,养猪户还得买 猪玩具 ;为防止猪冬天 抑郁 ,得给它们增加光照。
aK%i=6j! yH^txNF 把两件事串起来是因为一篇文章。本周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宋伟博士在华东政法学院的讲演录节选,他的题目是:中国法学界关注的话题 动物福利法。主要内容有两问: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考虑过动物与人类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人类在从动物的身上不断获取的同时应给动物怎样的待遇和保障?
y8$TU; v\Y362Xv 养了孔雀是给人看的,通过训练还可以表演,否则养它干什么?除极个别的猪要登台演出或供人观赏外,不管是德国还是别的什么国家,人们养猪的目的肯定是一样的,那就是吃它的肉。不过吃之前的态度实在是大相径庭的。对照德国待猪的态度,我们有些地方的有些人就要汗颜了,什么 瘦肉精 啦, 注水肉 啦, 毒猪肉 啦,甚至还有死猪肉做香肠的,总之要千方百计地折腾猪们,挖空心思让猪长瘦多卖钱或长胖多***,都是少数利欲熏心的人让钱给害的。孔雀的遭遇也是这种心态延伸出的结果。
?0Qm tr]=q9 孔雀累死在表演场和给猪们提高 生活质量 ,向我们提出了对动物也要施以人文关怀这样一个命题。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所激起的轩然大波,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动物待遇逐渐提高的明证,不仅仅因为那熊是动物园里用来赚钞票的就特别珍贵,换了其他动物,这种行径照样遭人唾弃。这几天,不断有训练动物野生生存能力的新闻,重庆野生动物园国庆期间还推出 野生驯化 实验,说是通过激烈的撕杀场面,让游客直观感受适者生存的全过程。我真不知道观众看了那些被咬得血淋淋的动物(纯粹是多对一的以强凌弱)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LM*#DLadk 8TK&i, 宋博士告诉我们,工作动物(如警犬、耕牛)和娱乐动物(如马戏团、动物园内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密切的,它们因其特殊的身体机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2008北京残奥会上,出现了好几只导盲犬,它们是盲人运动员的眼睛。在英国,一些地方建立了工作动物 退休 制度,并在余生会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此外, *** 的制度也为一些身处痛苦之中的工作动物带来了佳音。如果有这样的 制度 ,那些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孔雀也就不会累死了。
`dH[&=S !$:lv)y 善待动物,提高它们的 生活质量 ,人类还必须学会更加宽容,宽容到非常小的细节。如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买鱼不能把活鱼带回家,在鱼出水前要将鱼一下处死,以尽量减少活鱼在离开水的情况下憋死的痛苦,如果执意要把活鱼带回家,则必须去药店买一粒 晕鱼丸 ,那鱼会被麻醉而昏睡,杀它时就不会痛苦。孔雀也好,猪也好,鱼也罢,因为它们都是生命,把人以外的动物列入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内,像尊重人那样尊重在心智能力上和人居于同等层次上的动物,这实在是一种社会进步。
IT3xX=|b J~0_ 幸好,我国有关部门也已经在为猪牛狗马的福利立法,让它们有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免受饥饿的自由,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还有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届时,如果再有孔雀累死这样的事发生,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nyZUf{: fxg55
2010-02-22 12:10
科学有没有办法使屁招人喜欢些?
"+, 紫花地丁:主治一切痈疸发消。
Z|YiYQl[) .=WsB@+  千万不要以为标题中出现 屁 的字眼就是无聊,其实这个论调出自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大师之所以弄了这么一个命题,起因是布鲁塞尔皇家科学院举办的一个年度有奖竞赛,他们每年的竞赛都会提出一个有关 自然科学 的假设,以待科学家们解决,于是富兰克林响应号召,建议他们采用这样一个哲学的、而同时又对日常生活有用的问题:科学有没有办法使屁招人喜欢些?主要内容是:发明一种有益健康而又不为人厌的药,只要我们和着平时的食物或酱汁吃下这种药,我们放出的屁就会变得不但不带臭味,而且还会像香水一样怡人。
0ciPH:V kI>Iq
Q-h 富兰克林的建议其实是建立在下面一些鲜为人知的基础知识上的,这是我在读了美国人吉姆.道森著的《尴尬的气味----人类排气的文化史》后获得的:平均算来,一个屁大约由59%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气组成,所有这些气体都是无味的,但其中还有不足1%是由微量的其他化学元素组成,比如氨和粪臭素,这些化学物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剌激性气味;屁和普通的沼气并无二致,它们同样具有爆炸性和可燃性,足以造成一次轻微的爆炸;屁从肛门放出时,温度都是华氏98.6度,其速度有人测量过,竟高达每秒3米;如果你是个健康的大男人,那么每天会排出体内四分之一的气体,分派出去大概是平均每天10---15个屁,大小不等,因此,荷兰的两位科学家曾于1994年向世人宣布,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不管你愿意与否,你每天都得放大约15个屁。
dMAd-q5{ 1C[j:Ly/ 这样说来,富兰克林的问题如果得到解决的话,那绝对能得诺奖,虽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奖,但现在研究绝对不迟。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怎么复杂,这项研究也不会是空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性的成果,我想还是人们的观念在作怪,这个东西真是放得说不得的,研究它干嘛呢?忽然想起了讽刺文学大师拉伯雷《巨人传》中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他学了一些前文艺复兴时期关于消化不良的著作和教会文献,由于受这些书的愚弄,庞来到巴黎圣维克多图书馆里研读了一些非常古怪的书,如《在公共场合悠然放屁的艺术》、《论拉屎的方法》、《药剂师的放屁术》等等,虽然古怪荒诞,但却告诉我们,屁也是登得文学大堂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中,将屁用作道具或细节,应该数不胜数。
i-(^t1c #`tn:cP 再回到科学的话题。上面说到屁的成分中有甲烷,其实也是个了不得的东西,有数据说世界上13亿牛群每年放出的屁中所含的甲烷达到了5亿吨,这样多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势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层内越来越多的甲烷终有一天会使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到哪里去发展生存呢?就目前的科学而言,都还只是非常遥远的事,月球上太冷,火星上没有水,最近炒得火热的土卫六倒是剌激了我们的神经,但最新的分析结论是:土卫六要到40亿年后才会成为下一个地球, 惠更斯 传回的数据表明,那上面甲烷像地球上的水一样多,已经形成了一个气液循环系统。要不是甲烷是水有多好啊,如果那样,我们也不用怕是人还是动物体内的甲烷或者别的什么了。
[vuqH:Ln fqaysy 屁在目前仍然是表示轻蔑的一种粗野手段,但是,我还是极力推崇富兰克林的命题,这并不是一项什么无聊抑或无趣的研究,它的确应该冠以 科学 的定语。看看满世界奔跑撒野的汽车吧,想想我们自己汽车上的排气管吧,那其实就是你自己肛门的延伸呢。
3YyB0BMW fxg55
2010-02-22 13:14
千里及:治烂弦风眼。
@D!KFJ 我想表达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动宾结构,前一个理论是动词属性,后一个理论是名词,合起来是说 理论一下那些个所谓的理论 ,或者表示 和那些理论理论一下 (类似讨个说法);二作哀叹无奈意,即 理论啊理论 ,后面可加叹号或省略号。两层意思均系上半年不断被 理论 折磨所致,此所谓 愤怒出文章 。
ipB*]B F[ |A_yr/f 今年以来,为了接轨,我做了几样和 理论 有关的事情。先是考驾驶理论。车没有摸过一下,但理论关必须过的。一些规章制度算不上严格的理论,那些难懂的机械原理才折磨人,一点感觉也没有,死记标准***,考过没几天,竟一点也记不起来。再是计算机考试。平时也在用,但就是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理论,因为刚刚考过,还有点印象。举例说明一下。什么叫 文件 ?一套的***是: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另一套的解释则为:记录在磁盘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还有一个频率最高的动作 打开文档 是这样表述的:把文档的内容从硬盘调入内存并显示出来;巧的是,这也有另一个标准***: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我不知道 存储介质 是不是就是 磁盘 , 从硬盘调入内存 和 从外存中读入 是不是一个意思,如果是,为什么偏要两样表述?大部分人毕竟不是专业的啊。如果不是,那题目就不应该这样出。这种理论本来就抽象,打架的理论更让人犯迷糊。还有职称外语考试,也是一种必备的理论,前些天已经写了篇《狗日的外语》,文章写了一半,一位编辑说你这样骂我们不敢发的,恶气只得咽下。
eWvL(2`Tx ^
q]BCOfJ( 像我这样对理论感冒却又无可奈何的肯定不在少数。比如几成众矢之的的职称问题,前段时间,就被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的死再次掀起了议论的高潮:这么好的老师,早就应该是教授了,为什么还是讲师?是他自己不要吗?肯定不是,一定是有什么他无力搬开的东西挡在他评教授的路上。这个东西也许就是沉重的 理论 。还有一个被公认的事实是: 考试经济 已经成为目前市场经济队伍中的重要一支,且有越来越红火的趋势,单就职称而言,可以卖多少理论书啊,一版再版三版至N次版;可以组织多少场考试啊,一次不过二次重来三次纯属正常,初级要考中级要考高级更要考,如果这行取消了,不知要有多少人失业。然而,要理论有什么用,理论能换钱吗?它又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但它恰恰是,真能换钱。支撑理论不断兴旺的基础是:有许多单位的准入要看职称,而且还将工资待遇甚至退休也和职称挂起钩来,利益就是最大的驱动力。
k'uN2m _5I" %E;S 前两天又看了一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个马谡啊,自幼熟读兵书,加上他又立了军令状,一贯神算的孔明也大意了一回,犹豫徘徊间就失掉了街亭。人们的一向看法是,是马谡脱离实际的理论害了他,的确是,这个中心思想直到今天也没变。
&ow5 m|j9.iJ 或曰:理论错了吗?是理论的错误吗?都不是,理论和实践一直是谁也离不开谁。这里也丝毫没有贬低理论的意思,理论之树常青,我对理论始终有一种敬畏的心情。还要向理论说的是,没有一种理论是完美无缺的,也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十全十美而不必要地感到烦恼。只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仍然被越来越多的理论折磨着,因折磨而生发出骂,骂不成变叹,于是就催发了一个问题:既然这么重要,有没有痛并快乐着的理论?
7bioLE fxg55
2010-02-22 14:22
陆楫的 信贷消费 观
S/CT;M@W 杜仲:主治腰膝痛。
;+XiDEX0} mBgMu@zt) 在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的信贷消费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话题时,我想起了四百多年前就 明目张胆 推崇奢华生活方式的陆楫。
5KJN](x+ rt]
@Z`w 陆楫是明朝上海人,其为文善议论,声名颇著。在《蒹葭堂稿·论崇奢黜俭》中,一反历来崇尚节俭的传统思想,认为节俭仅对个人和家庭有利,而从全社会考虑则是有害的。他在开篇就大胆提出:人们所创造的财富是有限量的,财富如在这里损失,在那里则必有增益,因此,我未见奢侈能使天下贫穷的。
TCJH^gDt jj8AV lN 他所指的奢侈其实就是超前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 勤俭 是商品短缺的象征,消费乃至超前消费则会扩大和刺激需求,供求平衡才会形成良性流通,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
HaI $-9m8}U(Y 陆楫在文章主体部分多方论证了这种消费产生的连锁效益,特别列举了当时最富裕的苏杭两州的山水消费:当地居民都按季节去游玩,出游时,都乘坐精美的车船,吃着珍贵的食品,饮着美酒,一路载歌载舞,可算是奢侈了。但轿夫、船夫、歌童、舞女以及其他依靠人们游玩湖山的花费来谋生的人,不知有多少。
R iid,n 'SebwRd= 消费山水的通常大约是富人,虽然里面会有 谁养活谁 的争论,虽然它描述的也只是浅层次的表面繁荣,但至少告诉我们一条简明的经济规律:供求如果能够尽量扩大,充分就业就能够实现。如果富人不去消费山水,一味将钱储蓄起来,那么贩夫走卒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则会静静消失。
?1 $.^ 0hK)/!Y 陆楫还从现象推理:首先富裕然后出现奢侈,首先贫穷然后节俭,奢侈或节俭的风气,起源于经济的富裕或贫穷。
N^2|*3 iF2/:iP 这里恰如其分地分析了超前消费实现的依据。生活资料的极大增加使消费的实现有了可能性,况且人们还要不断地无止境地提高生活的质量。既能过得比昨天好,又能使大家过得好,何不超前?有人在理论上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逾四亿,如果有三成(抽样调查结果)愿意尝试信贷消费,按最低额度计,意味着我们的市场空间可拓展13%以上。还有广大的农村呢?
vsg"!y@v cMxTv4|wui 寅吃卯粮 是一种无奈的懒汉和冒险行为,而信贷消费则显然是分期支付的均匀消费。陆楫不可能完全提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理论,但他的 崇奢黜俭 观起码比凯恩斯 赤字预算 理论要早好几百年。
"Q]`~u': fxg55
2010-02-22 14:29
^yiRrcOo 葛根:消渴,身大热,解诸毒,醒酒。
SN O'*? MDa 4U@Q 我平时较少看载歌载舞的大型文艺晚会,更难得领略层出不穷的歌手狂歌狂舞的风采,一是没兴趣,二是没功夫。最近因为闲空,认真看了几场演唱会,发觉某些歌手的人气极旺,要么中途多次答谢掌声,要么歌毕掌声如潮,有的甚至要长时间谢幕。不禁感叹,歌手的水平真不错啊,歌迷们真热情啊。
BKe~ y 0m_c43+^ 然而昨天看了《演艺圈的 灰色部落 》的文章,有如吞下一只苍蝇般恶心,原来那些经久不绝的 掌声 都是 领掌 的率领拿了歌手钱财的 掌托儿 所为,也就是说,那些所谓 掌声 是花钱买来的。据说这行当还有相当的技巧和方式,在现场的不同位置点呼应、配合,效果明显,掌点的错落有致淡化了 掌托儿 人为表现的痕迹,同时有明显的以点带面作用。原先只是个别艺人偶尔为之,后来不少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电视歌会都用此招,再后来越来越多的新人及艺人都频繁花钱买 掌声 ,需求大增,于是 领掌 就成了一种新职业。某人长了一双蒲扇般的大手,平时拍巴掌能震得别人耳朵 嗡嗡 响,以前在家放牛羊马,一听他拍巴掌,那些畜生全回来了,因此他的生意就特别好。
AjB-&Z WjtmV2 lt;7 这会儿我算有些明白了。有了 领掌 这个行业,鼓掌的含义已被大大地宽泛了,从某种程度讲,现在的许多掌声变得不那么值钱了,甚至一钱不值。前天我参加了一个不太重要的会,前面几位领导讲完话后不见掌声,待我熟悉的某领导发言结束时,为给点面子,我就记起文章中的情节 领掌 了一回,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7E2,
A9_" %{g{\@4(; 不晓得 领掌 是不是舶来品,也许外国比我们更盛行,况且这个行业的兴起解决了不少人的生计问题,也繁荣了我们的文艺事业,按理说是好事儿,然而我总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j\"X( -kT *gIJ} 仍举一个关于 领掌 的故事结尾,以表明我的立场:某 掌托儿 见到周华健立即迷上,把本职工作给忘了,忘情地给周助威,随后上场的 主顾 却被他起哄、嘘声,把献花什么的都给弄乱了。我以为这个 经典 幽默完全可以载入笑话大全之类的书里。
h^ea V,x>= fxg55
2010-02-22 14:30
裸体的意义
chW 1UE 甘蕉:止渴润肺。
H'Q4IRT h-2N)>! 当看到枫叶旗下两千五百个男女赤身横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街头时,我被这人体街道所惊呆,惊的是 集体裸露 ,呆的还是 集体裸露 。
uH S) @DG$ 纽约著名的裸体摄影艺术家突尼克上个月在加拿大拍摄 赤裸的人行道 作品系列,整个摄影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小时,***在一旁维持秩序,顺便 欣赏 。
FjD`bhw- EEmYfP[3 关于裸体,古今中外都有许多著名的论述,这里头最有意思的是人们对裸体的心态。鲁迅曾精辟地概括了某些中国人的想像力:一见短袖,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这些人是不能欣赏 集体裸露 这样场面宏大镜头的,两千五百人同时宽农解带,昏倒的绝对是看客。
v:kTZB =NxT9$V 原始人生存在旷野里,没有一丝遮羞布。与天与地与动物甚至与他的同类都和谐相处,等到里里外外完全将自己包装好的时候,人也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
_Vr>/f [h20y 在我有限的知识里,出现裸体大约会有这么几种情况:为生计而裸体,为艺术而裸体,为制造新闻而自己裸体或要求别人裸体,当然也有图一时爽快或令人看了心酸的裸体,前些时候不断见诸媒介的所谓 裸奔 就可涵盖以上分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裸体的意义要大于裸体本身,但要真正认识裸体,还必须考察裸体以外的东西。所以,四名瑞典人策划的艳版《圣经》又让我大大惊讶了一回,炮制者称,裸女扮夏娃,裸男演亚当,插图皆为超级名模艳情及裸露照片,这部《圣经》将成为更多青年人的休闲读物。经书都变成了摇钱树,上帝(如果有上帝的话)在天可心伤?
]Z%9l( swEE >= 还想到了前几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叫 胴体 的词。在某些文学作品或街头小报中,这个词大量充斥版面,很容易让人想到裸体。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查了查词典,结果发现《辞海》上该词有这么三个义项:一是大肠,二是屠宰后的牲畜躯干,三才是 人的躯干 ,原来词也可以这么断章取义、随心所欲地用,不过,在大跌了好几回眼镜后仍然惊叹裸体的无边魅力。
^"N]i`dIF  >sk vg 现在的一段时间或将来,裸体这个词肯定还会弄出许多的新闻,但不管怎么说,因裸体而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意义是会更丰富多彩的。
luAmq+ fxg55
2010-02-22 14:30
墓碑上取款(1)
vqDd][n 五味子:益气,治久咳、肺胀。
_qwKFC !Wn^B| 这不是什么闲得无聊的游戏,而是一种无奈,一种十足无奈后产生的睿智。
}cUq1r-bW #qqIOjS^w 这是怎样一种智慧呢?有消息说,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潮流,提款机不是装在银行里,而是装在死人的墓碑上,坟墓不再冷冰冰使人厌烦,而是成了能够取到钱的地方。那么它的始作俑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据说,第一个使用了提款机的人是美国蒙大拿州牧场主古德斯,这个千万富翁在他的墓碑上***了内置提款机,并立下遗嘱,声明只有其儿孙们才能到他的墓前提取留给他们的钱。这样提钱其实是什么没有新意可言的,古德斯的创意就在于,他规定每周儿孙每人只能来此取一次钱,每次取钱的数目不能超过300美元,过期不取,此周钱款作废。
{
uVvo=3 @,btQ_'X 这个办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现在许多美国老年富翁定墓碑提款机已经开始排队了。
i> }P V ) cCU W 简单地说,这些人无法忍受儿孙们的寡情,才会有如此对策。社会缺少家庭间温情的现实,使一些已经很习惯或者说适应这种社会的成员都不能忍受,他们不能忍受晚年物质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果无儿无女倒也罢了,问题是儿孙成堆,却硬要遭此凄惨晚景,这在那些富人看来,实在是不公平。于是古氏就想到了要儿孙们到他的墓碑前来取款这个办法,这个办法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种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使一项措施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古氏制定这项措施比别的措施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制约力:你要用我的钱,必须乖乖地到墓地看我;更有吸引力:我不能多给你,一点一点地给,你就会一次一次地来看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有了这种机制,他的儿孙们就会不厌其烦地、风雨无阻地来看他。尽管他们是来取钱的,尽管他们在取钱的时候从心里骂这个老头想出这么个缺德的办法,但作为长眠在地下的取款机设置人来说,只要他们能来就足够了。人死如灯灭,你还能有更高的指望吗?
w}kY|A"=- |^: A,%> 不能因为古氏想长久保持亲情而设置的墓碑提款机是独一无二的发明,其实,这种寡情现象世界各国到处都有,因而与之相对应的智慧也时常出现。记不得是哪一个省了,总归这件堪与古氏智慧相比的中国山区妈妈的新闻也够让人心酸的。老人养了四个儿子,她担心四个儿子老来不养她,于是说她有一块祖传下来的金砖,这块金砖的价值足够让那四个儿子好好地养她一辈子了,如果他们想得到这块金砖的话。等到老人故去,她的儿子们却发现金砖其实是块很普通的砖头。我实在无法猜测她的儿子们发现真相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也懒得去想,因为跟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只佩服老太太的智慧,因为她用她的智慧保证了她的晚年生活,至于死后儿子们怎样待她已经不重要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啊!那些儿子总不能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吧,谁想落个不孝子孙的骂名呢?如果把它上升到理论层次,老太太的 金砖 计划其实也是一种制度,它也有一种制约,就如我们现在的***制度,你如果在任上不守规矩,贪赃枉法,那么退休以后的俸禄就不能享受。
@APv?>$) QnHb*4 虽然古氏考虑的是死后,老太太顾全的是现实,但我不认为两者是截然相反的,他们的智慧恰恰需要我们去探究问题的起因,而起因总是让人不那么乐观,即使是个别抑或是少数现象,也应该重视。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今天或以后,古氏碰到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老太太的 金砖 计划虽然发生在物质不丰裕的时候,但物质丰裕的时候也容易发生,巴尔扎克《高老头》中高老头晚年被两个女儿榨干血汗的事情我们身边未必没有。
`x b\) `v;9!ReZV 就事论事说,墓碑提款机的出现只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但这种进步无论如何不能满足人们的感情诉求。当同情别人成了学校课堂里课程的时候,当亲情友情需要用金钱来维系的时候,我们就很忧虑了,因为那些能在墓碑前装提款机的毕竟是少数富人,对于那些没有钱让子孙取的
!h\>[O fxg55
2010-02-22 15:04
墓碑上取款(2)
Y8$Y]2 一般大众而言,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的子孙心甘情愿地去 探望 呢?
8OV Z,x fxg55
2010-02-22 15:04
马桶问题
e u{ 朱砂: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H rMH \W%Aeg*c 上海《东方杂志》1933年的新年号以 新年的梦想 为专栏,刊登了142位各界知名人士的250个梦,时任济南大学教授的周谷城先生的梦是这么简单: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tv * idG}p+(; 可以想像周先生当时是深受没有抽水马桶之苦的, 方便 问题成为不方便,至少标明社会物质不丰富,于是堂堂大学教授才发出杜甫样的 安得马桶千万只,天下人士俱方便 的呼吁。梦想虽不雅,却实在恤民。当周先生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渐渐解决之时,当木马桶成为历史的印记甚至变成年轻人的小物件摆设时,另一个意料之外的困惑却紧随而来。
Dm^Bk?#( YTb/ LeuT 如里说周先生的梦想是卫生问题,那么这个困惑就是环保及经济问题了。
`lI(SS]w |IN{8 这样几个数字在媒介上经常被人提及:一只漏水的马桶,一年要漏掉25吨水;全国抽水马桶全年大约要用掉144个中型自来水厂的产水量;美、德、墨西哥等国都使用6升水便器,瑞典、新加坡甚至只使用3升至4.58升水的马桶。数字是事实,更是对比。据我所知, 马桶问题 正日益被关注,有的地方已提到议事日程,前两天就有消息说,山东开始规定新建住宅禁止使用一次冲水量超过9升的便器。这实在是个好兆头。
.C4 '3AzR2 若以为 马桶问题 仅困扰中国,那恐怕有失偏面,马桶其实在困扰整个世界,明年11月将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世界公厕峰会,肯定要讨论怎样解决马桶及洗手池的节水问题,这就是说,马桶问题也像食品、保健和贸易等问题一样登上了大雅之堂,忽视不得。
u*W6fg/" [unK5l4_! 假使这样看待马桶问题,那仍然有些就事论事了。我觉得还应扯开些。这主要是我们大大咧咧的消费观。钱虽不富裕,但多数人感觉水无所谓,反正有的是水(这是对我国水资源的误解),东部人痛快用水的时候并不想着西部的严重缺水,也不想人家巴黎是脏水净化循环使用达9次。就这点而言,日本人要比我们精明得多。我看过一个材料,说日本人将中国的煤整船地买去储存起来备用,又说他们们制造了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机器来卖给中国,然后大量买我们的一次性筷子,然后又将废筷子收集起来做成三夹板什么的卖给我们,而他们的森林却保护得相当好。据说这样的事情蛮多的,我不想再说了,怕影响两国关系。但他们的做法有一点却足能教育我们,资源必须保护利用,特别是有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fpQG G8sxg f{ 我相信马桶问题绝难不到咱中国人,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诸如 马桶法律 之类的办法圆满地解决。但在 马桶问题 彻底解决前,我想和每个马桶使用者及马桶的热心人士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游戏的程序是这样的:一个团队中选出一人扮演领导角色,他只有一句充满激情的台词: 太棒了!还有呢 ?其余的人扮演员工,台词也是一句 如果 有多好 ?主题词是 马桶 。例句:如果马桶不用冲水,又没有臭味有多好!
sWG_MEbu -g5o+RT@ 然而这仅仅是关于马桶问题的游戏吗?
>
14 x.c fxg55
2010-02-22 15:05
麻将官司 的三种结局
^8z~`he=_J 辛夷:主治五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成都有个28岁的女青年余涌军,因每晚不堪忍受隔壁鏖战急急的麻将声,愤而将管着老年活动室的居委会告上法庭。余说,麻将声使她心烦意乱,无法入睡,时间长了,竟患了神经衰弱,只有靠服用镇静类药物强制睡眠。无奈之下,每到深夜,她便拨打110,巡警赶来制止, 麻民 们才草草收场。
P{2ue`w[ QTC-W2t] 于是,这场 麻将官司 就成了全国首例;于是,在 反麻 和 拥麻 互不相让的叫板声中,官司就变得意味深长。在审判结果尚未公布之前,陆子斗胆拟出官司结局ABC三种。
=sIkA)"!= Y|3n^%I A:输了。余涌军打这场官司有多个不合时宜:第一,不顾邻里关系。一个人不会生活在真空里,大家住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都要互相照顾,今天我们搓麻将影响了你,明天你就可能因小孩的哭声、叫声乃至卡拉OK声吵了我们。第二,麻将乃真正国粹。国粹更需弘扬光大。有许多地方已将麻将正式列入体育运动项目中,前年广州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全国首届麻将大赛,昨日央视报道天津有所幼儿园里就开了麻将馆,十亿人民九亿麻,麻将爱好者不是你小余能扳着指头数过来的,何况你们成都人喜欢搓麻将全国有名,不然哪能居委会开扩大会议表决晚上到底打不打、打多久时,会有67 1的结果呢?第三,证据不足。所有证据都不利于原告,关键证据麻将到底有没有扰民,声音分贝多少,都没有环保部门的科学鉴定。另外,居委会称采取了不少弥补措施如买桌布、换窗户、加窗帘也使输官司有了可能。
]b+Nsr~ grs~< |o\ B、赢了。赢的把握非常大,主要理由有:法律的保护。或问:现
V_Xq&!HN[ O8mmS! 在是什么年代了?当然是讲法治的年代。那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就出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只要按法律执行即可。法不责众?法有的时候就是要责众。还有,众多媒体的支持,广大的深受其害的反麻派的声援,也使官司胜出的保险系数大大增加。
x("V +y* Zr#\>h'c C、输赢二难,日后判决。话说审判法官抓破头皮,合议庭多方合议,均不能作出公正的裁决。审判长曰:我看还是搁置吧,让公众去评判,日后自见分晓,虽于情于法有碍,但也算开中国司法审判之先河。接到这个不是判决的判决,众麻友欣喜若狂,连连褒奖法官恤民情知民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好法官。于是麻将
\@eaSa gK#G8V-, 涛声依旧 ,麻客乐此不疲, 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 ,长盛不衰的麻将差点打进了奥运会。余涌军则泪洗三日后,在心中深深埋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之古训,利用一切时间,苦苦钻研法律,自修大学法律本科、硕士连拿,还留洋轻取了博士,十年后之小余已非麻将官司时之小余。2015年,她已成为四川有名的青年法学家,参与川省许多重要法律条规的制定。此后,有一部叫《四川省麻将管理条例》的地方性法规曾被全国诸多地方参照,成都地方上还流行一句发人深省的顺口溜:打了一场小麻官司,出了一个大余博士。因没帮人打过官司,纯属纸上谈兵,且才疏学浅加一管弱笔,诚望公众评判。
)2$d fxg55
2010-02-22 15:05
名人傻鱼
,| Zk 8 木莲:消肿、散毒、止血。
`iQ9 9 = ;z42oS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 傻鱼 是谁,我估计有99.99%的人不知道 傻鱼 是谁。 傻鱼 是谁呢? 傻鱼 是我们餐厅的名人,在我们那个有几千人吃饭的餐厅, 傻鱼 已经很有名了。
7
O]$2 qi]"`\ 我们那个蛮有情调的大餐厅,是外包给本市一家很有名的餐饮公司的,外人很是羡慕:你们天天生活在天堂里啊,餐餐都在饭馆吃。餐厅服务的确到位,别的就不说了,单说让 傻鱼 成名的两块黑板。这两块黑板挂在餐具回收处,为的是让我们下一餐吃得更好,有意见和建议,尽管写下来。都是搞文字工作,写作的欲望都很强,于是这两块黑板就成了我们餐后发牢骚提要求的极佳场地。最重要的是,读者关注度百分之一百。
c3L %h^ f?.(: 我知道 傻鱼 的时候,已经比较迟了,同事还说我这么没有新闻敏感。也是怪事,很多人都曾留过言,单单 傻鱼 出了名。于是我就开始关注这个 傻鱼 ,看看他究竟怎样有名。一般说来, 傻鱼 的发言总是写在头条位置,几个月下来,记忆比较深刻的简单例举一下。一次中餐, 傻鱼 说:今天的咸菜不过水还加盐,傻鱼都快变成咸鱼了!另一次中餐, 傻鱼 说:今天的麻辣豆腐有糊味,青豆干有咸味,昨天的藕丝有馊味!一次晚餐, 傻鱼 说:青菜里有蜗牛,这餐真是赚了!看来,这个 傻鱼 真的很历害,一针见血,也很懂行,更有责任心,还很幽默,难怪这么权威。所以用餐的时候,只要 傻鱼 不出现,大家就很挂念:傻鱼出差了吧,长时间不见了。于是就有人冒充 傻鱼 发言,但还是会被眼尖的识别出来:今天谁冒充 傻鱼 ?语调很是不客气。
\ 0J &^C 9J(jbJ7p 傻鱼 越来越有名,自然会被大家越来越关注,这是名人规律。当然,大家对 傻鱼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次, 傻鱼 说:今天泡泡姐姐蒸的酱肉很好吃的哎。随后就有人发帖:顶一个。过了一会,又来了位,在刚才的文字上画了个圈,并写了两个大大的 饭托 。看来,表扬人也不好随便表扬的,你 傻鱼 认为好吃了,我们并不认为好吃啊,难道你不知道众口难调哩。关注的事情还涉及 傻鱼 的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问:请问 傻鱼 的夫人叫什么名字? 傻鱼 于是很机智地答:傻夫人!有次,居然有人这样检举:今天我看见 傻鱼 没排队!估计 傻鱼 看到后一定很难为情,真是名人难当啊,什么事情都被人管着,这些人真是的,管天管地管空气。不过,我们大家都认为, 傻鱼 要想真的一直有名下去,在各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已呢。
Wu|AN
c d#Xt2  说实话,在一个一不小心就出名的时代,在一个名人辈出的时代,我对那些形形***的名人并不太关心,但我关注 傻鱼 ,一条能在餐厅里这么自由地游来游去的鱼,一个能够在餐厅里都弄得这么有名的人,他(或她)一定是个大师级的人物,仿罗丹的话来说就是: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已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自已的不同来。这在我们这个人才济济的大餐厅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呢。
=*'K'e>P3 h3BDHz, 用餐时我经常听到有人在交流和询问 傻鱼 是谁,看来,很多人都有把他(或她)挖出来的想法,可 傻鱼 依然很神密。我想,不知道就不知道罢,只要 傻鱼 每天用餐时能坚持自已的立场,想说敢说就行了。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陆布衣这篇小文登出来后,我们餐厅里的 傻鱼 一定会更加有名了。一定的。
"HbX fxg55
2010-02-22 15:05
名著是这样 译 成的
.{ -C* 金钱草:利尿通淋。
f~-Ipq;F 3{FUFx 读了一本书中的某个情节后,忽然对名著十分地厌恶起来。
jz 
o^*k
 这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写的关于怎样做***手的一段经历。这个安徽 ***手 在北京差点混不下去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批活儿:改编100部世界名著。这个活怎么干呢?书商的要求是:一页上只改10个字,改一个字给3分钱。具体操作如下:拿来一本正版的世界文学名著,翻开某一页,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哦,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 !你完全可以把它改成: 哦,宝贝儿,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 !(刚好改了3个字)。于是,一页10个字,每字3分钱,那一页就是3毛钱,一本书总有个300来页吧,那好,100块钱就到手了,100部按250本(好多名著都是多卷本的)算,那就是2.5万!
"inXHxqu/J d"~-D; 这都是些什么名著呢?有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有小仲马的《茶花女》,还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等等,全都是一等货色。这些书按上面的要求 改编 完后,就是所谓的 新版翻译 ,署上信手杜撰的译者名字张三或者李四乃至王五,拿到那些不起眼的小出版社出版,这样就可以省去一大笔翻译费。原译者看了只有干瞪眼,又不好说别人抄袭他的作品,是啊,就你会翻译,别人不会啊,再说了,两个版本也不完全一样啊。瞧瞧,书商就是这样赚钱的。
# *)X+* /AhN$)(O 世界名著是这样出版的,真让我开了眼界。以前我总是很佩服那些搞翻译的人,没想到世移时移,现在是 翻译人才 辈出,胆子也大,个把月就能翻个几十部。现在我知道了那些甚至出现在地摊上的世界名著为什么在卖一折甚至更低了。同样的道理,我也有些知晓那些盗版书出版为什么总是那么神速了,因为现在根本用不着一个字一个字打,而是整本书整本书地扫,这种书商简直就是吸血鬼。他们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就是在卖纸。你看看,他们就是在靠卖纸来赚钱的。
['#3GJz- m{{
8#@g 于是想到了和名著相关的目前图书出版的三个问题。第一,书出得越来越快。只要你关注一下,什么张国荣、什么伊拉克,最多不超过三天,就会有新书上市。这些大部分是剪刀 浆糊的成果。6岁的小子也出传记。这样的后果是,2002年末全国的图书库存积压高达50亿册、300亿人民币。第二,克隆跟风不止。克隆是比较明显的标志,只要书市上有一本《天亮以后说分手》,马上就有《天不亮就分手》上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明星传记、股票旅游,中学生出书热,词典大全热,励志图书热,管理图书热,文学经典热,有人统计说,书市上有50多个版本的《红楼梦》《西游记》,有60多个版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第三,猎奇低俗。现在的书市是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不要什么书也有什么书。而且这种思维深深影响着许多人。以我为例。去年我出的一本杂文类的书,原书名是《洗澡的思维》,朋友和编辑都说太雅,然后我将《鱼找自行车》和《下半身现象》请他们选择,他们一致认为 下半身 有卖点。难怪我的一位朋友会将他的杂文集子弄成《忍不住想摸》, 摸 什么呢?只有天知道!
N2/t *wNO3tP't 牢骚是这样发,其实,我仍然深爱着各种名著。在我的眼里,名著是几百上千年人类文化精英的深厚积淀,是浮躁时代惟一可以认真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名著被如此编译,真是可惜了那些上好的纸。
S :%SarhBD fxg55
2010-02-22 15:06
民主的物理的速度?(1)
qEy]Rc% 冬青:去风虚补益肌肤。
\Zbi`
;m? KDEcR 这个标题你一定和我一样莫名其妙,说真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6E0{(* 8sz|
9~ 据昨天的《杭州日报》报道,在杭州西博会期间,有几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览很是吸引媒体的关注。其中一场叫 寓言:中国当代艺术展 的展览是这样的:地下5米,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车库,来自全国10城市38位艺术家,以绘画、摄影、装置、影像、多媒体戏剧等多种形式,在这黑暗的地下巢穴,演绎日常生活的寓言和幻想。其中一幅叫《买就是创造》的装置画是这样的:几个巨大的黑体字用白色的灯光烘托着,边上罗列着一长串词语:国际汤、王玉珍印、民主的物理速度、吴的物----
)"4v0dv i3v|r 0O~L 为了充分说明,再举几个本次展览中让人看不懂的 当代艺术经典 :
jt,dr3|/n @?YO_/ 有一件相当占地方的作品叫《广场》,由120只没有盖子的汽油桶堆垒而成,一些高音喇叭被三三两两安置在汽油桶里。作品的最上端,放着一只老式的备圆盘录音机。这一大摞汽油桶的正前方,是一个旗杆;
6&KvT2?tA` .sE5QR
Vc 一块银幕上反复播放着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画面鲜红,却无声无息;
6-!U\R2Z> w4%yCp[, 在 出事了新媒体艺术展 的展出现场,10个艺术家的10件作品占据了10个帐篷,在这个特殊的场地组成了特殊的展览。有一件作品名为 我爱何洁,何洁爱我 ,超女的歌声从帐篷里传出来,艺术家在此将何洁与一位男性互换性别,这个过程通过图板展示出来。
JK_(! 1p }:K`#{ 说实话,有一些作品还是很有创意的,就像上面的 我爱何洁,何洁爱我 ,就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女现象和变性人现象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时代的个别产物,不会是主流,人们要宽容这种现象。但大多数作品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谓创新,是一种噱头。以至于一家媒体特意举办了 当代艺术,我猜我猜猜猜系列活动 因为那些作品费思量,所以要猜猜猜,猜中有奖。如标题言, 民主的物理的速度 ,就需要使劲猜。物理速度,不用猜,加上限制词民主的,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速度是可以商量的吗?因为我的理解,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商量,要是什么事情都不容许商量,那就是独裁了。还有,在什么条件下速度是可以民主的?在什么前提下,速度是不可以民主的?民主的速度民主到什么程度?如果这些解释是合理的话,那么这个民主出来的速度和《买就是创造》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也许有联系,也许根本就没有联系,因为有几个艺术家就明着跟你说,这些作品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N,F$^ q6 @?E|]H!S] 看不懂基本上成了踏入展场的游人最普遍的反映,尽管很多人知道这是个艺术展, 艺术可能就是要让人看不懂吧。 是的,策划人说看不懂没关系,说明我们的艺术展以前办的少了,办多了老百姓就慢慢看得懂了。还有个专家说,美国也有这种艺术展,美国也有许多人看不懂的。真是有些滑稽,美国人看不懂就一定要让我们看不懂吗?
4Ow0g-{ '#Pg:v_ 有人说,都是创新惹的祸。创新就像一条疯狗,追得艺术家一路狂奔。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而人又是那么的浮燥,成名欲又那么的强烈,不想些怪招怎么行呢?前几年被人唾弃的极端 行为艺术 已经不太有市场,但我总觉得有些阴魂不散。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味创新,不讲传承,或者迫不及待地将西洋艺术嫁接,于是一不小心就成了 奢华的滑稽 ,全无中国民族艺术之意境可言。那种由形入神,由物会心,由景至境,由情到灵,由物知天,由天而悟的心灵感悟和生命超越过程根本无法让人体会到。 骏马朔风漠北 , 杏花春雨江南 ,这些只有让我们重温典籍了。
H6a"K lU
&[){ 末了,我想借贝聿铭对待创新的态度再说几句。巴黎许多人对他在卢浮宫上建那个透明三角形的建筑不能接受时,他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但这是以他深厚的建筑底蕴为前提的,绝对不会像 民主的物理的速度 那样
v"3($?au0 fxg55
2010-02-22 15:06
民主的物理的速度?(2)
4_&+]S 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4H fxg55
2010-02-22 15:06
鸟儿培训班
!]*Cwbh.
u 景天:主治大热火疮,身热烦。
r)xkpa5 _'Rzu'$` 时下培训班多如牛毛,有时也离奇万分,但给那能说会道的鸟儿办的 培训班 却是罕见。在成都塔子公园,近日就发生鸟儿说脏话被关进教养所的新鲜事,这个教养所据说在全国是第一家,有近二十只鹩哥、鹦鹉被隔离教养,因为这些鸟儿竟然会说 讨厌 、 瓜娃子 (傻瓜)、 你真丑 等脏话,驯养员当然不会教它们脏话,它们显然是跟一些不文明的市民学的。这个培训班的主要办法是:将那些说脏话的鸟儿跟游客分离;主要课程有:每天放磁带,让它们听美好的语言;主要惩罚措施为:一旦听见鸟儿说脏话,就少喂食。
P~d&PhOe R.'-jvO 这样的稀奇事马上就让人联想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成语。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鸟儿虽然比较聪明,但毕竟是低等动物,自理能力肯定是差了点,换句话讲,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给它们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道理是无需多讲的。
SR8)4:aKW YDxEWK 但这种事情毕竟少见,因此也就需要留点儿神,还有探根究底的必要。先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已经熟视无睹的一些现象,比如对青少年的教育,大家都头痛得很,像少年上网吧带来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像青少年性教育带来的反差,再如对金钱的崇拜程度,等等,都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是说问题已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是这些现象确实有点和给鸟儿办 培训班 类似。但处理又不能像办培训班那样简单。鸟儿说脏话,大家都认为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即使不办什么班,即使某只鸟儿恰巧在某个时候骂了某某名人,我想那名人也只会笑笑而已,决不会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它治以什么罪,顶多当场作秀抗议一下了事。再进一步,如果有某只坏鸟实在不可救药,那也不要紧, 咔嚓 了事,一般来说不太会违反《动物保护法》的。可后一种现象却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整治人文环境决非易事,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一靠道德,二靠法律法规,三更靠持之以恒地不断治理方才有效。
J< @RK,c_ ]o+5$L,5b 再引申一下。前两天我看到一则英国的 道德减刑计划 颇为有趣,它基本上可作处置上述现象的补充。这个计划的主旨是任何肇事者只要向受害者说声对不起,就可以少坐几年牢,这些肇事者包括犯有抢劫罪、盗窃罪或故意伤害罪的在押犯人。我不是羡慕他们的计划,只想说这个主意很可能要 馊 ,这种靠人文道德来感化人的方法是理想社会中的乌托邦,当一件事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去做它,失败的几率就一定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所以我说,在我们目前这种环境下,鸟儿犯了错,也要给它吃点苦头,否则影响也是大大的。
~H4wsa39 {i#z ttu 话说回来,如果期望通过办几个甚至多得多的培训班来解决人的问题,那绝对有些天真,人毕竟不是那听话的鸟儿。
rZ#ZY fxg55
2010-02-22 15:07
泥系饿信肿笛抬央
Cno+rmsfT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16]8-pe h"3Mj*s 曾经收到一条转来转去好像表达爱意其实是猜字的短信,其中有 文泥,爱拉夫油 、 饿笛抱被 、 饿响四泥烈 及标题之类的字句,有 爱拉夫油 引导还是蛮容易解读的:吻你、我的宝贝、我想死你了、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slTE. pt$\pQ 春节的时候,在亲戚圈内有意识做了一个男生向 心中的太阳 表达爱意的小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两个高二男生、两个初一生(男女各一)、一个小学女生、一位小学班主任,得到的结果大致有正面和反面两种。所谓正面就是比较含蓄,男生利用一切机会向女生展现他的各种优点,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