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网络百度百度知道何谓中医所称的“三焦”(不要ik22百科上的词条,要解释得很好理解)?”chezhiyun四(2)
发布时间:2011-02-07 来源:【互联网转载】 人气:
百科,解释,理解,不要,知道,中医,电脑网络,相关,内容,名
责任编辑:Admin
人气排行榜
CopyRight 2002-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80号站点分类 分类频道
· · · ·
· · · ·
互动功能 作家相关
(书号1375841)
加入书架书签
投推荐票
阅读底色..
淡蓝海洋
明黄清俊
绿意淡雅
红粉世家
白雪天地
灰色世界
字体大小..
给本书投月票 | 打赏作品 | 给本书评价
向朋友推荐
第二章申文龙扫墓祭祖
小说: 作者: 更新时间:
2009-9-23 16:04:17 字数:
10241 (快捷键:F8)
官场自来多凶险,
人生经受苦与甜,
仙女思恋人间事,
凤凰山上配姻缘。
许彩凤和小青,所看到这位青年,他姓申名文龙。
申文龙祖籍四川成都人,年刚二十。不但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善于文墨。
其祖父申正君,昔年因考取二甲进士,曾任浙江杭州知府,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当朝兵部尚书李果,家居杭州。李果有一独子李端,外号小霸王。小霸王年方二十,不务正业,寻花问柳,欺压庶民百姓,无恶不作。
申正君放任知府到了杭州,处理事务,公正廉洁,当知道小霸王种种不轨之事后,心中十分气愤,意欲除暴安良。
一日,申知府便服出访民情。事有凑巧,恰遇小霸王带着四名家丁,在大街上逼抢一美貌姑娘。姑娘哭哭啼啼,姑娘的父亲前来拉着女儿不放,被小霸王几拳几脚,打倒在地。申知府见状,义愤填膺,上前大喝道:
“大胆贼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民女,打伤平民,该当何罪!”
“嘿嘿!”小霸王斜眼瞟瞟申知府,见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半蔫子老头,干笑两声,“老子乃堂堂兵部尚书的公子,官府尚且不管我的事体,何况你这老头子?竟敢来吆五喝六,你活得不耐烦了!”
申知府听了,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大骂小霸王:
“哼,你那老子在京都作事恶浊,你却在杭州为非作歹,可见有其父必有其子!”
“哼,哪来的疯癫老头?竟敢胡言乱语!”小霸王大声骂着,指挥家丁道:“上,给老子狠狠地打!”
四名家丁,听了小霸王的吩咐,围了上前,欲打申知府。
申知府瞧了一眼身后,大喝一声道:
“哼,要打,就与本府打这几个歹徒!”
几个乔装打扮的办案衙役,暗中跟随在申知府身后,闻听申知府喝声叫打几个歹徒,一拥而出,将小霸王的四个家丁一阵拳打脚踢,打得抱头鼠窜而逃。
小霸王吃惊不小,见事不妙,抬脚想溜。
“往哪里逃!”申知府一见,向衙役们挥手说道:“将那畜生拿下!”
众衙役上前,将小霸王擒住。
回过头来,大家来看被小霸王打倒在地的姑娘的父亲,已经气绝身亡。姑娘一见父亲身亡,扑在父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申知府劝慰一阵,询问了姑娘一番情况,得知姑娘姓洪叫玉莲,母亲早亡,父女相依为命,靠在街上做糖果小生意度日。
申知府叫洪玉莲当场写状纸,洪玉莲哭哭啼啼,接过别人递来的纸笔,挥毫写下了词状,递呈申知府。
申知府接过词状一看,只见字体娟秀,文理畅通,不觉有些惊异。
“姑娘,看不出你还有如此文墨。”申知府赞叹说。
旁边一街邻,替她作了解说。原来,洪姑娘本系四川三台县人。十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带她来看望舅父,谁知舅父一家早殃亡了。盘缠已尽,无法归川,便流落在此。姑娘的祖父原是一秀才,她父亲跟她祖父学文,她又跟她父亲学文,因而有这般文理。
申知府听了,点头考虑一番,叫一衙役拿锭白银,去帮助姑娘办理丧事,“一.七”后带姑娘到府衙听审该案。说完,带领几个衙役押解着小霸王回府,命将小霸王丢监。
七日过去,申知府在府衙升堂审案,从监狱提出小霸王,帮助办理丧事的衙役也把洪玉莲带上了堂。
申知府盯着小霸王道:
“李端,本府且不追问你欺男霸女、打人夺店等桩桩罪恶,速将本府所见你强抢民女洪玉莲,并打死洪玉莲的父亲这一桩事体,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跪在堂上的小霸王,情知难以推脱罪行,为了避免皮肉受苦,心想先招认下来,然后再由父亲—兵部尚书李果,施法解脱,便当堂供认画押。于是,申知府就以小霸王强抢民女,打死民女的父亲等罪恶,判处三日后处斩。在小霸王监禁这些时日里,小霸王的母亲李夫人,两次三番到府衙欲见申知府求情,申知府均以案子未审理,不便相见罪犯家人为由,给以拒绝。
判处小霸王后第四日,申知府带领合府衙役与兵丁,于午时三刻,三声炮响,斩首了小霸王。整个杭州城里,围观人众,里三层外三层,见申知府除暴安良,斩了小霸王,无不拍手称快。
这才正是:
奉劝世人莫作恶,
恶事多端自惹祸,
横行一方小霸王,
难逃天理见阎罗。
小霸王的母亲李夫人,哭哭啼啼,带领家丁丫鬟等,收殓了儿子尸身,并派快马进京都禀报丈夫李果,要丈夫替儿子报仇。
申知府处斩小霸王—李端之后,将其犯罪因由,写表申奏朝庭。申知府考虑洪玉莲无亲无靠,生活无着,且怕小霸王家中人寻隙生事,加害于她,便与夫人相商留她于府,相帮夫人料理家中之事。
申知府有一独子,取名道宽,年十八岁,已县试为秀才,还在继续攻读,以待乡试中举,继进京都会试。
这日,申道宽攻读诗书疲倦,步出书房,趋往府后花园闲游赏花。时值仲春,花香鸟语。申道宽步至花园,只见花园里,一个身着孝服的青春妙女,长得美丽端庄,恰似一朵白牡丹长在花园,赛过百花。申道宽心里纳闷,寻思道:这是谁呀?怎么她身穿着孝服?来至府衙花园哩?
申道宽正在纳闷,见丫鬟荷香从夫人上房处飘然走来。
“荷香,那姑娘是谁?怎么住在府里?”申道宽问道。
“公爷,夫人叫你上房去。”荷香看着申道宽,说道,“你去了,少时就会明白。”
荷香转头向着孝衣的女子,说道:
“玉莲姑娘,夫人叫你也去上房。”
身着孝衣女子,点头答应,揩了揩泪眼,离开花园,轻移莲步,去至上房。申道宽尾随其后,也到上房。
二人与夫人各见礼后,站立一旁。
夫人让二人坐下,对二人说道:
“洪玉莲,你早年丧母,现父亲又被恶人打死,无依无靠,我将你收为义女。道宽儿,玉莲十六岁,你比玉莲大二岁,你与玉莲,从此以兄妹相称。”
二人遵夫人之命,互相见礼。从此,互相见了,都以兄长、妹妹相称呼,显得极其亲切。
转眼过了百日,洪玉莲脱去孝服,夫人像对待亲生女儿一般,置办***服饰令其穿上,更显美貌端庄。
这日晚上,一家子正高高兴兴围桌吃饭,一衙役呈进一信交给申知府。申知府接过一看封套,原是京都同科好友礼部尚书严正派快马送来。他备银辞谢下书人与衙役后,立刻拆信一阅,顿时惊得脸色大变,信纸掉落下地。夫人见状,拾起一看,吓得目瞪口呆。申道宽和洪玉莲见了,先后接过一看,吓得颤抖起来。当即,一家人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事由,乃兵部尚书李果接得李夫人禀报,言儿子李端被申正君斩首,痛苦记恨,借系天子宠臣,谎奏一本。谎奏言称:浙江杭州知府申正君贪赃枉法,为纳民女洪玉莲为妾,将洪父打死。被臣儿李端撞见,臣儿指责几句,便将臣儿李端借故斩首,欺君之罪,理应从严惩处,以明法典。当时天子乃太乙皇帝之父皇太真皇帝,人老昏庸,不察虚实,不辨真伪,听信其谎奏,下旨将申正君满门抄斩。
“得想个办法才是。”夫人镇静下来,向申知府道。
申知府冷静下来,寻思一番,说道:
“既然李果这老贼怀恨于心,要为他儿子李端报仇,在君王面前谎奏于我,横加降罪,抄斩满门;当今之计,只好你们连夜逃走,我来挨这一刀罢了。”
“既是逃走,我们就一同逃走好了,然何单留老爷挨此刀?”夫人流着泪道。
“夫人有所不知,我若也逃,不只逃脱不了,你们也会被抓住砍头;我不逃走,或许就不追拿你们,你们尚可幸运逃脱。也留得申家一脉,以续香火。”申知府盘算着,一挥手说道,“就这样办理!”
洪玉莲此时,心里酸楚,向申知府双膝跪下说道:“义父,祸因孩儿之事而起,你和母亲同兄长逃走去好了,我留在衙里,钦差来到之时,我出堂申述,言说乃孩儿之事与义父无关,愿求相替一死。”
申知府连忙扶起,说道:“玉莲儿休如此说话!此事并非与你有关无关之说,实属我本意惩恶扬善而起,钦差一到也只欲找我接旨,将我斩杀交差。”
洪玉莲只好站立一旁,惟有流泪。
申知府看着夫人,儿子道宽和义女洪玉莲,接着说道:“事已至此,都莫要再生别说,快些收拾走路要紧!”
夫人无可奈何,领着儿子和义女,收拾衣物及细软东西,带上银子,厚赠遣散丫鬟仆妇后,与申知府泣泪告辞,趁月黑风高,悄悄离开府门,出城往一熟悉尼庵暂住。
时隔两日,京都来了钦差官—王怀,带领校尉兵丁,围了府衙,叫出申知府,跪听宣读圣旨,被就地处斩。
有叹为云:
浑身正气申知府,
不惧权贵惩恶徒,
除暴安良慰平民,
公正廉洁世间殊。
钦差王怀,怜申知府忠臣,命当地县官厚葬。钦差为减少麻烦,没有追拿在逃人员,回京复命谎称已处斩申正君全家,太真皇帝也不细究,事此算了。
申知府含冤屈死,杭州城里众百姓,无不惊异叹息。
后来不久,太真皇帝晏驾,太乙皇帝继位,礼部尚书严正奏明申正君被屈含冤一事,太乙皇帝在金殿面向众臣,对申正君昭雪表彰;又闻其全家抄斩,叹息不已。太乙皇帝将兵部尚书李果罢职回家,不久李果得心痛症而亡。此系后话。
申夫人与儿子道宽、义女玉莲,当时探得申知府遇害消息,痛哭不已。夫人只好领着儿子、义女,离开浙江杭州。一路之上,或备车、或搭船,连更晓夜奔逃,终于回到祖籍地方四川成都,不敢住于城内,只好到府城西北边,离城三十里置买几亩地和几间草屋住居下来。从此,以耕种为业。申道宽虽属秀才,怕露机关被追究,没敢再赴试科考,只是学耕种田,侍奉母亲。申道宽每逢闲下来时,常和洪玉莲谈论诗文。夫人见两个亲如同胞兄妹,心中欢喜,思忖:两个郎才女貌,倒是天配一双。
一天,夫人将两人叫到身旁坐下,端详一回儿子,又端详一回义女,看得二人都低下了头。夫人看着,不觉笑将起来,说道:
“玉莲,我见你孤苦伶仃,收你作义女,待你如亲生。如今我有个主意,只要你不嫌弃道宽,你二人结为夫妻,倒是美事。”
二人一听,各自心中欢喜,只是不便开口表示罢了。歇了一会儿,洪玉莲抬起头来,羞涩地答道:“老爷救我,夫人收养我,老爷和夫人犹如我的亲生父母;而老爷还为我和父亲的事,惩治恶人连命也搭上了,我真难以报答大恩大德!成亲之事,孩儿凭母亲作主。”
夫人听了欢喜。于是,也不惊动外人,选了吉日良辰,由夫人主婚,二人结为了一对美满夫妻,相亲相爱。
一年后,玉莲生下一子,一家人好不欢喜,取名文龙。文龙自小聪明,年到五岁,申道宽闲时教习诗文。
这年,夫人痨病不起,吐血不止,医治无效,不幸亡故。母亲去世,小夫妻仍然和和美美,抚养着小文龙成长。因历年添补生活,加之安葬母亲用度,家中已无多余银两,小夫妻勤耕苦做,尚能维持生活。
申文龙长到十八岁这年,突遇瘟疫流行,一家三口身染病患。申文龙好歹逃脱瘟疫神魔掌,保住了性命,可父母却双双亡故。恰遇天旱,田里颗粒无收,为了安葬父母,只好贱价典卖去几亩田和几间茅屋。申文龙将父母埋葬在这荒山上,自己也上山搭了三间茅屋居住。为了生计,他白天外出帮工挣钱度日,晚上回茅屋住宿。转眼就过两载,申文龙年满二十岁了
这天,正值春祭时节,申文龙无事,备上祭祀,到父母坟前祭祀一番。申文龙忆往思昔,悲伤涌上心头,涕泪交流,实属凄惨。
许彩凤和小青,伫立云端看得真切,又听申文龙哭得伤心,知道他是个诚实的君子。
“我们下去看看。”许彩凤对申文龙感到有些怜悯,向小青道,“青姨,你说对吗?”
“你愿下去看看,那就下去呗。”小青欣然答应。
于是,许彩凤同小青,悄悄降落到山上的一块小山包上。
申文龙祭奠父母,哭得泪人儿一般。他祭奠多时,时已至午,才离开坟茔,朝家里走。
他怏怏地走着,忽听有人招呼道:
“请问相公,这是什么地方?”
他抬头一看,见路旁小山包上,站立着两个美丽俊俏的女郎,不觉一惊,心里忖道:哪里跑来两个如花似朵的女子?不可交言。
他不回言,竟至埋头走路。
小青见他不答理,便趋前几步,挡住去路说道:“你这人好没道理!我们行路之人,怕迷路径,借问你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山叫何名,怎不答理?”
申文龙被问得瞠目结舌,半晌才吐出话:“你们是两个女子,我是一个男子,叫我咋个好交言嘛!”
小青听了,气也不好,笑也不好,讥讽地说:“呵,是女的就不能交言,那么请问,你母亲可是女的?”
“这……”申文龙原本诚实,听了小青言话,感到没有辞令回答,只好躬身陪礼,“原本是我不好,望***恕罪!”
他说到这里,向许彩凤望了一眼,心里忖道:那个比这个还要年轻美貌,看来是妹妹呗;那么这问话的女子,就是姐姐无疑。
“这是啥地方哩?请问一下。”小青盯着申文龙,又问一次。
“告诉***,这里叫凤凰山。”申文龙道。
小青听了,不觉叹道:“啊,凤凰山!地名吉祥,与彩凤的名字相合,不错,不错!可是光秃了些,应有树木、花草,方不负凤凰之美称!”
小青同申文龙相互言话的时候,许彩凤悄悄地把申文龙看了个够。只见:申文龙修长身材,穿一件长袖绿衫;白皙的长圆脸盘上,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唇红齿白。又见行动举止,显得标致风雅。她不觉心里暗自忖度:人世间上,竟有如此美雅风liu郎君。
许彩凤出生在峨眉,从懂事起,一直跟随着母亲和青姨练剑习艺,没有到过人世间,更没有见到过青年男子。今日来到人世间,见着申文龙这样的风雅标致郎君,哪有不动情之理。当小青招呼她走时,她全然没有听见,两只眼只顾盯着申文龙。
小青见她这般光景,“嗤”地一声笑了。心里忖道:昔年白素贞游西湖这样,如今许彩凤来到凤凰山又这般,真是有其母就有其女!她想了想,便直率地去盘问申文龙的身世。
“相公请留步!”小青向着刚迈步朝前去的申文龙,招呼道,“请问相公尊姓大名,家住哪里?”
申文龙停步望着小青,本想不回答,又怕遭她抢白,只好勉强地答道:“小可姓申名文龙,居家就在前边不远。”
“呵,原来是申相公。”小青礼貌地拂了拂衣袖,表示见礼,接着问道,“不知申相公一向作何营生?今天出外有何贵干?”
申文龙接受了小青的礼貌,迟疑了一下,不好不答话,只得叹口气道:
“为了生计,在外帮短工。前年父母瘟疫症里双亡,小可在这春祭日子里,趁着无事,去与父母上坟。”
“咋!申相公的令尊令堂,都已谢世!”小青听了,心里同情,关怀地问,“相公家里,还有何人?”
“唉!”申文龙叹一口气,慢慢地说道,“我没有三兄四弟,也没有姐姐妹妹,只是孤单一人度日。”
小青听了,心里暗暗想道:昔年白素贞遇到许仙,许仙孤身一人,我成全了白素贞与许仙的好事;如今许彩凤遇到了申文龙,申文龙又孤身一人,看来今日,我又得成全许彩凤与申文龙的好事。都算有缘,她们母女二人先后的风liu韵事,都让我成全罢了。
许彩凤听了小青和申文龙一番问答话语,心里生发感慨—既是同情,又是怜悯;既是爱慕,又是欢喜。
这时,小青转向许彩凤,递了个眼色,说道:“彩凤,你我走那么远路,口中发渴,申相公家离此不远,我们去到他家,向他讨杯水喝呗!”
许彩凤听了,正中心怀,心里暗暗高兴,微笑点头应允。
申文龙听了,感到多有不便,心里叫苦,又寻找不出回绝的辞令,喃喃着道:“这……这使不得!”
小青听了,微微一笑,说:
“讨杯水解渴,有啥使不得?先前你说男女不能交言,我们一起说了那么多话,你既未曾掉一颗牙齿,又没有掉一只耳朵嘛!”
申文龙被说得哑口无言,心里忐忑不安,只好提着祭奠父母的鸡、肉,头里走着,小青和许彩凤尾随于后。
一行三人,翻过山包,来到一块坪地上所建的茅屋门前。茅屋三间,坐西向东。申文龙开门进屋,小青与许彩凤跟进屋里。屋子里面,使用家具,还算齐全。
“两位***请坐。”申文龙道。
小青与许彩凤,在条凳上坐了下来。
申文龙显得比先前在路上要自然多了,随口说道:
“鄙人原住居在离此二十里外的金牛坝,家里也有几亩田产和数间房屋;瘟疫里死去父母,又遇天旱田里无收,因安葬父母急需用度,只好贱价典卖去田亩房屋,安葬父母在此荒凉山上。自家也到这里搭下简陋茅屋,将原有旧家具搬来使用。二位***见了,休要笑话。”
申文龙说完,进了灶屋。
小青趁申文龙不在面前,对许彩凤悄悄地问道:
“你喜欢他吗?你若喜欢,就与他结为夫妻,共同生活。”
许彩凤自见着申文龙这风雅标致青年,心里就爱慕。并且曾听小青讲过她母亲和父亲许仙昔年的一段风liu韵事。此时无话回答小青,只羞涩地点了点头。
少时,申文龙端来两盏茶放在桌上,微笑着说:“请两位***品用粗茶。”
小青邀他坐下,向他说道:“申相公,你可知我们两人来历?”
申文龙听了,觉得自家实在是糊涂,连人家的姓氏来历都没有请问过,即便说道:
“鄙人痴蠢!因怕见女子,到忘了相问,如今请问:二位***家住哪里?芳名如何尊称?因何事到此?小可盼知。”
“实不相瞒,我们系峨眉县人氏。”小青微微一笑,向申文龙指着许彩凤道,“她名许彩凤,是我侄女,我是她青姨;也是前年遭遇瘟疫,我姐姐和姐夫都已病亡,我受姐姐临终嘱托,要与侄女寻找婆家,选择侄婿。今至这里遇着相公,我看你们二人相配倒还合适。不知申相公意下如何?”
许彩凤听了青姨一番虚虚实实言话,有些惊异,当听到与申文龙匹配之话,不觉脸露红潮,赶忙埋下了头。
申文龙听了,一时瞠目结舌,心中迟疑,看着小青,好一会才嗫嚅地答道:
“唉呀,使不得!”
“又来了,啥使不得?”小青故作怒容,盯着申文龙道,“我见你伶仃孤苦,我侄女也孤苦伶仃,才作伐这婚姻之事。”
“这……”申文龙虽局促不安,但心里也暗中爱慕着美貌的许彩凤,可想到自己原本穷困之人,岂能够奢望,不免显得很是尴尬,慢声细气说道:“我家这个样儿,又无银钱,哪能讲啥婚姻匹配的事哩!”
“申相公,只要你同意和彩凤成亲,一切都有我。”小青取下黄绫包袱解开,拿出一锭银子摆于桌上,向申文龙说道,“彩凤的父母给她留有千两银子,够你们受用了。”
忠厚老成的申文龙,听了小青的话,又见拿出银子,真不知如何是好。不答应吧,人家对自己这样的好,而且许彩凤世间少找的美貌女子;答应着吧,难道竟让别人破钞,多么地不好意思。
“申相公,今年贵庚多少?”小青问道。
“小可今年二十岁。”申文龙答道。
“嗬,申相公二十岁,彩凤今年十八岁,年龄相当,真是有缘!”小青说着,笑将起来道,“你们两人,好似那观音菩萨面前的金童玉女—正好一对!”
小青的趣话和笑声,使得申文龙和许彩凤都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各自埋下了头。
“申相公,我们肚中饥饿了。”小青见事体已有八九成了,便进一步有意地说道,“今天,就将你祭祀父母的祭祀食物弄出来,作为你和彩凤结婚的喜宴罢了。”
到了这个地步,申文龙不好再说什么,顺从地进厨房,烧火弄起饭菜来。
小青领着许彩凤,到申文龙的卧室里,布置起新房来。小青运用法术,不到半刻功夫,屋里焕然一新。少时,申文龙进内取东西,见屋里变得新异,吃惊非小,看着新壁新蚊帐新被新家具,心里嘀咕:这才奇怪,咋一会就由旧变新了哩?小青见申文龙心疑,即便说道:“申相公,我自幼读了鲁班书,学得鲁班之术,帮你将新房布置起来,你看好吗?”申文龙听了,思忖:自家年幼时,也曾听人讲过鲁班与鲁班书的故事,莫非真有其事?管其有不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思忖至此,心里喜悦地说:“布置得好!可是,还有两间屋,也布置一番,那才好上加好哩!”“只要申相公喜欢,我就布置一番好了。”小青思量着,说道,“不过,要请申相公出得屋外,我好运用法术,一会就妥。”申文龙听了,点了点头,走到大门外院子里站住。小青又运用法术,片刻功夫,将堂屋和灶屋布置一新。申文龙进屋见了,好不欢喜,又在灶屋弄起食物来。小青和许彩凤,便在堂屋品茶等待。
饭菜做好,摆上新桌,三人围坐在桌上,喝起酒来。许彩凤从出娘胎,一直在峨眉山,从未尝过人间又香又浓的饭菜,因此吃得特别可口。小青回峨眉后,也多年未食人间烟火,自然也吃得特别香。申文龙见她们姨侄二人吃得高兴,自然也欢喜。三杯酒下肚,大家也都消除了顾虑和拘束了。小青劝文龙和彩凤喝酒,两人也劝着小青喝喜酒,真个吃得十分欢喜。
天黑下来,喜宴吃毕,收拾碗盏。接着,小青与二人赞礼拜堂,送入洞房。
这晚,申文龙同许彩凤成就姻缘,两个如胶似漆,无限欢娱。
小青又撮合一对美满夫妻,在堂屋里的搭铺上安歇,也自欢喜。
有赞为证:
昔年母亲恋人寰,
今日女儿思凡间。
饱食烟火美滋味,
均配夫君落美谈。
翌日清晨,申文龙和许彩凤,夫妻二人,一早就起了床。
许彩凤跟随申文龙,二人在厨房里做好饭食,小青已梳洗毕。小两口躬身站在小青面前,两张白脸笑容可掬,像两朵盛开的牡丹花。
“青姨,请你老人家就早餐。”二人同时恭请。
“好!”小青高兴地答道。
三人围桌吃饭。小青一边吃饭,一边逗着小两口,向二人道:
“你两个结成恩爱夫妻,该咋样谢我?”
是呀,咋谢青姨哩?小两口窘得你看我,我看你,找不到词儿回答。
“青姨,你老人家说咋谢?只要文龙有,毫不吝惜。”申文龙态度诚挚地说。
许彩凤只顾吃饭,笑而不答。
“我并不要谢礼。”小青把两个看了看,微笑着道,“只希望你们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一个胖小子就行。”
小青的逗笑,羞得二人埋下了头。
“嗯,看你……”许彩凤用手摇了摇小青肩头,撒娇地说,“青姨,你老人家再要说,我就不依你了。”
“好,我不说了。”小青微笑道。
早饭吃毕,小青告辞回峨眉,小夫妻再三挽留,她总不肯,只好送出门。许彩凤让丈夫回至灶屋收拾整理,自己送青姨一程。
许彩凤送小青至山下路边,觉得难舍难分,看着从小就爱抚自己的青姨,禁不住眼里一红,便滚出了泪珠。
“你别难过。”小青安慰着,接着说道,“我回峨眉,跟你母亲说一说。你就很好地跟随文龙快乐生活,看来文龙是个忠厚老成的君子,待你必定很好。”
“青姨,你这一回峨眉,不晓得要多久才能见面哩!”许彩凤恋恋不舍地说。
“这你不用担忧,后会自会有日。”小青再次安慰,说道,“你回转去呗,我就走了。”
小青说完,用手一招,从天空飘下一朵彩云,她脚跨彩云,冉冉升上天空,向许彩凤摇手致意,回转峨眉山去了。
许彩凤圆睁一双丹凤眼,望着天空,直到看不见小青所驾的彩云,方才转身回家。
这时,申文龙已将碗筷洗刷,灶屋收拾妥当,正站在门口观望,等待许彩凤回转。
“啊,娘子回来了。”申文龙迎着妻子,笑嘻嘻地说,“青姨她老人家,就这样走了。她真好哩!”
“原本就好。”许彩凤含笑回答,接着说道,“来,我们坐下聊聊。”
小夫妻在堂屋里坐下,申文龙深情地望着心爱的妻子。
“申郎,从今以后,你就不用去帮工了。”许彩凤向丈夫道。
“要去才好。”申文龙听了,向妻子道,“帮工挣得银钱,才好买米回家度日。”
“我有一千余两银子,你就不必再去帮工受累了。”许彩凤指着昨日小青放在桌上的那锭银子,莞尔一笑,说道,“除了这锭银子外,我包袱里还有二十多锭,够用许多时候,何必去替人当牛做马哩!”
“银子原本是娘子的,怎好破费。”申文龙看着许彩凤,说道,“使用娘子的银两,文龙心实不安。”
“申郎话说哪里去了。”许彩凤爱怜地看着丈夫,深情地说,“你我既做了夫妻,还能分你的我的?你把桌上银子先拿来使用,家中需要置办什么,就置办回来好了。包袱里的银两你收藏起来,以便今后慢慢用度。”
“一锭银五十两,够用一些时日。”申文龙从桌上拿起银子,看一会放下说,“拿去兑换成散碎银子使用。包袱里的银子还是由娘子收藏,用时再拿。”
“行呗。”许彩凤点头,接着问道,“申郎,听你言说,你原住在金牛坝内,却又为何搬来这荒山上住哩?”
“娘子,你不知其中缘故。我因卖田、卖房,就没有了地皮,只好将父母遗体埋葬在这山上,自己也搬来住下。”申文龙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这山荒凉,也就没有人来管,居住、葬埋,都不要地皮租银。住这山上的,还有一些人家,都和我一般的穷苦,是付不起地皮租银的人。”
“啊!”许彩凤听了,觉得人世间贫富悬殊,太不公平。
“娘子,你在家歇息。”申文龙微微一笑,向妻子道,“我去挑担水,家里好使用。”
申文龙说完,挑着水桶出门去了。许彩凤将黄绫包袱解开,把二十多封银子放于衣柜里。把小青赠的宝剑拿出,呼其变得长大,一分两口在手中,舞了一回,然后放下;也不去缩小它,仍用黄绫包好,将黄绫包袱挂于梁上。又收拾一番屋子,觉得满意了,方坐下歇口气。她歇了一会,还没见丈夫挑水回家,心里好生纳闷,便出门前观望。只见一个黑点从山下朝山上走来,慢慢儿才看清楚,是丈夫挑水回来。她回转堂屋坐下,等着丈夫挑的水做午饭。
“申郎,挑一担水,费许久工夫。”许彩凤见丈夫挑水进屋,说道,“去哪里买水呗。”
“娘子,你初来到,还不知晓。”申文把水挑进灶屋,出到堂屋说道,“这山上没有泉水,用水金贵得很,要到平坝地方河沟里去挑,来回得走两里多路。”
“呵,原来如此。”许彩凤听了丈夫的话,感到惊奇,说道,“长期这样下去,光吃用水方面,就是一个大问题,得想想法子。”
“这山是荒山,由于无泉水,种不了粮禾,居住人家少,官府多不来管,有银者不来争地皮。”申文龙有些感慨地说,接着又道,“娘子说想想法,能想啥法哩!”
许彩凤没理睬丈夫的说话,沉思起来。她回想起在峨眉山上,下雨之际,满山遍野的水流流下山涧的情景。又想起从峨眉山来这里的时候,在云端里看到那平坝地区一口口塘堰,像一面面镜子晃悠眼帘的景况。
许彩凤想着,心思一动,高兴地说:
“申郎,有办法了!”
“啊!”申文龙望着妻子,惊愕地问道,“娘子,有啥办法?”
“申郎,我们房侧有一凹陷之地,我们在那凹陷地方,掘挖一口水塘。天下雨时,将四周乱流的雨水疏向塘里,让塘堰蓄水关水,这样不就有水吃了哩。”许彩凤思考着,高兴地说,“要想得到幸福,全靠自家创造。”
申文龙听妻子这般说,心里恍然大悟,高兴地表示赞同;“娘子说得有理!”
“你同意这办法,那么下午我们就动手掘挖塘堰。”许彩凤欣喜地望着丈夫。
“好呗!”申文龙答道。
俗话说得好:夫妻同心,黄土变金。
小两口吃过午饭,就挖起塘来。于是,今日挖,明日挖,起早摸黑地挖了半个多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掘挖成一口小塘。
恰巧过了端阳节,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乌云骤聚天空,哗哗一场大雨,水往低处流,雨水汇入塘里,蓄满塘堰。从此,小两口再也不缺饮用水了。
有感而叹:
仙女凡人相爱恋,
无须月老牵红线。
蓄水挖塘夫妻勤,
凤凰山上留诗言。
居住山上的人,看到小夫妻掘挖塘堰蓄了水,有了饮用水,除到此处挑水饮用外,也都跟他们一样掘挖塘堰。后来,贫苦人家陆续到山上定居,人越来越多,都掘挖塘堰。从那时挖塘堰至今,经过若干年的历史,山上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堰。其中出名的塘堰,有半边堰、裤裆堰、清水堰、桑堰、秦家堰,还有张公堰、钟家堰、叶家堰、张家堰。
向朋友推荐
精彩书评
[发表本章书评] 本书互动
投手机票
移动用户请发送
6271375841
106688886
投本书一票,资费 1 元/条
分类强推
起点强推
同好书友
(快捷键←)
(快捷键→)
向朋友推荐
本书作者隆重推荐: |
本作品为起点中文网独家发布之签约作品。严禁未经本站允许私自转载,违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之权利
起点中文网
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破坏和谐社会的内容
。读者如发现相关内容,
,起点将严肃处理。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或版权疑问、作品内容有违相关法律等请至
举报,可获加分奖励
本书已获作者授权在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及起点中文网合作伙伴处进行网络连载,未经作者或起点中文网许可者请勿转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起点中文网立场无关。阅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抵触之处,可向起点中文网举报。
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起点中文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C) 2002-2008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二章申文龙扫墓祭祖
类别:玄幻言情 作者:吴冰
更新时间:2009-9-23 16:17:12
本章字数:10216
官场自来多凶险,
人生经受苦与甜,
仙女思恋人间事,
凤凰山上配姻缘。
许彩凤和小青,所看到这位青年,他姓申名文龙。
申文龙祖籍四川成都人,年刚二十。不但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善于文墨。
其祖父申正君,昔年因考取二甲进士,曾任浙江杭州知府,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当朝兵部尚书李果,家居杭州。李果有一独子李端,外号小霸王。小霸王年方二十,不务正业,寻花问柳,欺压庶民百姓,无恶不作。
申正君放任知府到了杭州,处理事务,公正廉洁,当知道小霸王种种不轨之事后,心中十分气愤,意欲除暴安良。
一日,申知府便服出访民情。事有凑巧,恰遇小霸王带着四名家丁,在大街上逼抢一美貌姑娘。姑娘哭哭啼啼,姑娘的父亲前来拉着女儿不放,被小霸王几拳几脚,打倒在地。申知府见状,义愤填膺,上前大喝道:
“大胆贼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民女,打伤平民,该当何罪!”
“嘿嘿!”小霸王斜眼瞟瞟申知府,见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半蔫子老头,干笑两声,“老子乃堂堂兵部尚书的公子,官府尚且不管我的事体,何况你这老头子?竟敢来吆五喝六,你活得不耐烦了!”
申知府听了,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大骂小霸王:
“哼,你那老子在京都作事恶浊,你却在杭州为非作歹,可见有其父必有其子!”
“哼,哪来的疯癫老头?竟敢胡言乱语!”小霸王大声骂着,指挥家丁道:“上,给老子狠狠地打!”
四名家丁,听了小霸王的吩咐,围了上前,欲打申知府。
申知府瞧了一眼身后,大喝一声道:
“哼,要打,就与本府打这几个歹徒!”
几个乔装打扮的办案衙役,暗中跟随在申知府身后,闻听申知府喝声叫打几个歹徒,一拥而出,将小霸王的四个家丁一阵拳打脚踢,打得抱头鼠窜而逃。
小霸王吃惊不小,见事不妙,抬脚想溜。
“往哪里逃!”申知府一见,向衙役们挥手说道:“将那畜生拿下!”
众衙役上前,将小霸王擒住。
回过头来,大家来看被小霸王打倒在地的姑娘的父亲,已经气绝身亡。姑娘一见父亲身亡,扑在父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申知府劝慰一阵,询问了姑娘一番情况,得知姑娘姓洪叫玉莲,母亲早亡,父女相依为命,靠在街上做糖果小生意度日。
申知府叫洪玉莲当场写状纸,洪玉莲哭哭啼啼,接过别人递来的纸笔,挥毫写下了词状,递呈申知府。
申知府接过词状一看,只见字体娟秀,文理畅通,不觉有些惊异。
“姑娘,看不出你还有如此文墨。”申知府赞叹说。
旁边一街邻,替她作了解说。原来,洪姑娘本系四川三台县人。十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带她来看望舅父,谁知舅父一家早殃亡了。盘缠已尽,无法归川,便流落在此。姑娘的祖父原是一秀才,她父亲跟她祖父学文,她又跟她父亲学文,因而有这般文理。
申知府听了,点头考虑一番,叫一衙役拿锭白银,去帮助姑娘办理丧事,“一&8226;七”后带姑娘到府衙听审该案。说完,带领几个衙役押解着小霸王回府,命将小霸王丢监。
七日过去,申知府在府衙升堂审案,从监狱提出小霸王,帮助办理丧事的衙役也把洪玉莲带上了堂。
申知府盯着小霸王道:
“李端,本府且不追问你欺男霸女、打人夺店等桩桩罪恶,速将本府所见你强抢民女洪玉莲,并打死洪玉莲的父亲这一桩事体,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跪在堂上的小霸王,情知难以推脱罪行,为了避免皮肉受苦,心想先招认下来,然后再由父亲—兵部尚书李果,施法解脱,便当堂供认画押。于是,申知府就以小霸王强抢民女,打死民女的父亲等罪恶,判处三日后处斩。在小霸王监禁这些时日里,小霸王的母亲李夫人,两次三番到府衙欲见申知府求情,申知府均以案子未审理,不便相见罪犯家人为由,给以拒绝。
判处小霸王后第四日,申知府带领合府衙役与兵丁,于午时三刻,三声炮响,斩首了小霸王。整个杭州城里,围观人众,里三层外三层,见申知府除暴安良,斩了小霸王,无不拍手称快。
这才正是:
奉劝世人莫作恶,
恶事多端自惹祸,
横行一方小霸王,
难逃天理见阎罗。
小霸王的母亲李夫人,哭哭啼啼,带领家丁丫鬟等,收殓了儿子尸身,并派快马进京都禀报丈夫李果,要丈夫替儿子报仇。
申知府处斩小霸王—李端之后,将其犯罪因由,写表申奏朝庭。申知府考虑洪玉莲无亲无靠,生活无着,且怕小霸王家中人寻隙生事,加害于她,便与夫人相商留她于府,相帮夫人料理家中之事。
申知府有一独子,取名道宽,年十八岁,已县试为秀才,还在继续攻读,以待乡试中举,继进京都会试。
这日,申道宽攻读诗书疲倦,步出书房,趋往府后花园闲游赏花。时值仲春,花香鸟语。申道宽步至花园,只见花园里,一个身着孝服的青春妙女,长得美丽端庄,恰似一朵白牡丹长在花园,赛过百花。申道宽心里纳闷,寻思道:这是谁呀?怎么她身穿着孝服?来至府衙花园哩?
申道宽正在纳闷,见丫鬟荷香从夫人上房处飘然走来。
“荷香,那姑娘是谁?怎么住在府里?”申道宽问道。
“公爷,夫人叫你上房去。”荷香看着申道宽,说道,“你去了,少时就会明白。”
荷香转头向着孝衣的女子,说道:
“玉莲姑娘,夫人叫你也去上房。”
身着孝衣女子,点头答应,揩了揩泪眼,离开花园,轻移莲步,去至上房。申道宽尾随其后,也到上房。
二人与夫人各见礼后,站立一旁。
夫人让二人坐下,对二人说道:
“洪玉莲,你早年丧母,现父亲又被恶人打死,无依无靠,我将你收为义女。道宽儿,玉莲十六岁,你比玉莲大二岁,你与玉莲,从此以兄妹相称。”
二人遵夫人之命,互相见礼。从此,互相见了,都以兄长、妹妹相称呼,显得极其亲切。
转眼过了百日,洪玉莲脱去孝服,夫人像对待亲生女儿一般,置办***服饰令其穿上,更显美貌端庄。
这日晚上,一家子正高高兴兴围桌吃饭,一衙役呈进一信交给申知府。申知府接过一看封套,原是京都同科好友礼部尚书严正派快马送来。他备银辞谢下书人与衙役后,立刻拆信一阅,顿时惊得脸色大变,信纸掉落下地。夫人见状,拾起一看,吓得目瞪口呆。申道宽和洪玉莲见了,先后接过一看,吓得颤抖起来。当即,一家人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事由,乃兵部尚书李果接得李夫人禀报,言儿子李端被申正君斩首,痛苦记恨,借系天子宠臣,谎奏一本。谎奏言称:浙江杭州知府申正君贪赃枉法,为纳民女洪玉莲为妾,将洪父打死。被臣儿李端撞见,臣儿指责几句,便将臣儿李端借故斩首,欺君之罪,理应从严惩处,以明法典。当时天子乃太乙皇帝之父皇太真皇帝,人老昏庸,不察虚实,不辨真伪,听信其谎奏,下旨将申正君满门抄斩。
“得想个办法才是。”夫人镇静下来,向申知府道。
申知府冷静下来,寻思一番,说道:
“既然李果这老贼怀恨于心,要为他儿子李端报仇,在君王面前谎奏于我,横加降罪,抄斩满门;当今之计,只好你们连夜逃走,我来挨这一刀罢了。”
“既是逃走,我们就一同逃走好了,然何单留老爷挨此刀?”夫人流着泪道。
“夫人有所不知,我若也逃,不只逃脱不了,你们也会被抓住砍头;我不逃走,或许就不追拿你们,你们尚可幸运逃脱。也留得申家一脉,以续香火。”申知府盘算着,一挥手说道,“就这样办理!”
洪玉莲此时,心里酸楚,向申知府双膝跪下说道:“义父,祸因孩儿之事而起,你和母亲同兄长逃走去好了,我留在衙里,钦差来到之时,我出堂申述,言说乃孩儿之事与义父无关,愿求相替一死。”
申知府连忙扶起,说道:“玉莲儿休如此说话!此事并非与你有关无关之说,实属我本意惩恶扬善而起,钦差一到也只欲找我接旨,将我斩杀交差。”
洪玉莲只好站立一旁,惟有流泪。
申知府看着夫人,儿子道宽和义女洪玉莲,接着说道:“事已至此,都莫要再生别说,快些收拾走路要紧!”
夫人无可奈何,领着儿子和义女,收拾衣物及细软东西,带上银子,厚赠遣散丫鬟仆妇后,与申知府泣泪告辞,趁月黑风高,悄悄离开府门,出城往一熟悉尼庵暂住。
时隔两日,京都来了钦差官—王怀,带领校尉兵丁,围了府衙,叫出申知府,跪听宣读圣旨,被就地处斩。
有叹为云:
浑身正气申知府,
不惧权贵惩恶徒,
除暴安良慰平民,
公正廉洁世间殊。
钦差王怀,怜申知府忠臣,命当地县官厚葬。钦差为减少麻烦,没有追拿在逃人员,回京复命谎称已处斩申正君全家,太真皇帝也不细究,事此算了。
申知府含冤屈死,杭州城里众百姓,无不惊异叹息。
后来不久,太真皇帝晏驾,太乙皇帝继位,礼部尚书严正奏明申正君被屈含冤一事,太乙皇帝在金殿面向众臣,对申正君昭雪表彰;又闻其全家抄斩,叹息不已。太乙皇帝将兵部尚书李果罢职回家,不久李果得心痛症而亡。此系后话。
申夫人与儿子道宽、义女玉莲,当时探得申知府遇害消息,痛哭不已。夫人只好领着儿子、义女,离开浙江杭州。一路之上,或备车、或搭船,连更晓夜奔逃,终于回到祖籍地方四川成都,不敢住于城内,只好到府城西北边,离城三十里置买几亩地和几间草屋住居下来。从此,以耕种为业。申道宽虽属秀才,怕露机关被追究,没敢再赴试科考,只是学耕种田,侍奉母亲。申道宽每逢闲下来时,常和洪玉莲谈论诗文。夫人见两个亲如同胞兄妹,心中欢喜,思忖:两个郎才女貌,倒是天配一双。
一天,夫人将两人叫到身旁坐下,端详一回儿子,又端详一回义女,看得二人都低下了头。夫人看着,不觉笑将起来,说道:
“玉莲,我见你孤苦伶仃,收你作义女,待你如亲生。如今我有个主意,只要你不嫌弃道宽,你二人结为夫妻,倒是美事。”
二人一听,各自心中欢喜,只是不便开口表示罢了。歇了一会儿,洪玉莲抬起头来,羞涩地答道:“老爷救我,夫人收养我,老爷和夫人犹如我的亲生父母;而老爷还为我和父亲的事,惩治恶人连命也搭上了,我真难以报答大恩大德!成亲之事,孩儿凭母亲作主。”
夫人听了欢喜。于是,也不惊动外人,选了吉日良辰,由夫人主婚,二人结为了一对美满夫妻,相亲相爱。
一年后,玉莲生下一子,一家人好不欢喜,取名文龙。文龙自小聪明,年到五岁,申道宽闲时教习诗文。
这年,夫人痨病不起,吐血不止,医治无效,不幸亡故。母亲去世,小夫妻仍然和和美美,抚养着小文龙成长。因历年添补生活,加之安葬母亲用度,家中已无多余银两,小夫妻勤耕苦做,尚能维持生活。
申文龙长到十八岁这年,突遇瘟疫流行,一家三口身染病患。申文龙好歹逃脱瘟疫神魔掌,保住了性命,可父母却双双亡故。恰遇天旱,田里颗粒无收,为了安葬父母,只好贱价典卖去几亩田和几间茅屋。申文龙将父母埋葬在这荒山上,自己也上山搭了三间茅屋居住。为了生计,他白天外出帮工挣钱度日,晚上回茅屋住宿。转眼就过两载,申文龙年满二十岁了
这天,正值春祭时节,申文龙无事,备上祭祀,到父母坟前祭祀一番。申文龙忆往思昔,悲伤涌上心头,涕泪交流,实属凄惨。
许彩凤和小青,伫立云端看得真切,又听申文龙哭得伤心,知道他是个诚实的君子。
“我们下去看看。”许彩凤对申文龙感到有些怜悯,向小青道,“青姨,你说对吗?”
“你愿下去看看,那就下去呗。”小青欣然答应。
于是,许彩凤同小青,悄悄降落到山上的一块小山包上。
申文龙祭奠父母,哭得泪人儿一般。他祭奠多时,时已至午,才离开坟茔,朝家里走。
他怏怏地走着,忽听有人招呼道:
“请问相公,这是什么地方?”
他抬头一看,见路旁小山包上,站立着两个美丽俊俏的女郎,不觉一惊,心里忖道:哪里跑来两个如花似朵的女子?不可交言。
他不回言,竟至埋头走路。
小青见他不答理,便趋前几步,挡住去路说道:“你这人好没道理!我们行路之人,怕迷路径,借问你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山叫何名,怎不答理?”
申文龙被问得瞠目结舌,半晌才吐出话:“你们是两个女子,我是一个男子,叫我咋个好交言嘛!”
小青听了,气也不好,笑也不好,讥讽地说:“呵,是女的就不能交言,那么请问,你母亲可是女的?”
“这……”申文龙原本诚实,听了小青言话,感到没有辞令回答,只好躬身陪礼,“原本是我不好,望***恕罪!”
他说到这里,向许彩凤望了一眼,心里忖道:那个比这个还要年轻美貌,看来是妹妹呗;那么这问话的女子,就是姐姐无疑。
“这是啥地方哩?请问一下。”小青盯着申文龙,又问一次。
“告诉***,这里叫凤凰山。”申文龙道。
小青听了,不觉叹道:“啊,凤凰山!地名吉祥,与彩凤的名字相合,不错,不错!可是光秃了些,应有树木、花草,方不负凤凰之美称!”
小青同申文龙相互言话的时候,许彩凤悄悄地把申文龙看了个够。只见:申文龙修长身材,穿一件长袖绿衫;白皙的长圆脸盘上,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唇红齿白。又见行动举止,显得标致风雅。她不觉心里暗自忖度:人世间上,竟有如此美雅风流郎君。
许彩凤出生在峨眉,从懂事起,一直跟随着母亲和青姨练剑习艺,没有到过人世间,更没有见到过青年男子。今日来到人世间,见着申文龙这样的风雅标致郎君,哪有不动情之理。当小青招呼她走时,她全然没有听见,两只眼只顾盯着申文龙。
小青见她这般光景,“嗤”地一声笑了。心里忖道:昔年白素贞游西湖这样,如今许彩凤来到凤凰山又这般,真是有其母就有其女!她想了想,便直率地去盘问申文龙的身世。
“相公请留步!”小青向着刚迈步朝前去的申文龙,招呼道,“请问相公尊姓大名,家住哪里?”
申文龙停步望着小青,本想不回答,又怕遭她抢白,只好勉强地答道:“小可姓申名文龙,居家就在前边不远。”
“呵,原来是申相公。”小青礼貌地拂了拂衣袖,表示见礼,接着问道,“不知申相公一向作何营生?今天出外有何贵干?”
申文龙接受了小青的礼貌,迟疑了一下,不好不答话,只得叹口气道:
“为了生计,在外帮短工。前年父母瘟疫症里双亡,小可在这春祭日子里,趁着无事,去与父母上坟。”
“咋!申相公的令尊令堂,都已谢世!”小青听了,心里同情,关怀地问,“相公家里,还有何人?”
“唉!”申文龙叹一口气,慢慢地说道,“我没有三兄四弟,也没有姐姐妹妹,只是孤单一人度日。”
小青听了,心里暗暗想道:昔年白素贞遇到许仙,许仙孤身一人,我成全了白素贞与许仙的好事;如今许彩凤遇到了申文龙,申文龙又孤身一人,看来今日,我又得成全许彩凤与申文龙的好事。都算有缘,她们母女二人先后的风流韵事,都让我成全罢了。
许彩凤听了小青和申文龙一番问答话语,心里生发感慨—既是同情,又是怜悯;既是爱慕,又是欢喜。
这时,小青转向许彩凤,递了个眼色,说道:“彩凤,你我走那么远路,口中发渴,申相公家离此不远,我们去到他家,向他讨杯水喝呗!”
许彩凤听了,正中心怀,心里暗暗高兴,微笑点头应允。
申文龙听了,感到多有不便,心里叫苦,又寻找不出回绝的辞令,喃喃着道:“这……这使不得!”
小青听了,微微一笑,说:
“讨杯水解渴,有啥使不得?先前你说男女不能交言,我们一起说了那么多话,你既未曾掉一颗牙齿,又没有掉一只耳朵嘛!”
申文龙被说得哑口无言,心里忐忑不安,只好提着祭奠父母的鸡、肉,头里走着,小青和许彩凤尾随于后。
一行三人,翻过山包,来到一块坪地上所建的茅屋门前。茅屋三间,坐西向东。申文龙开门进屋,小青与许彩凤跟进屋里。屋子里面,使用家具,还算齐全。
“两位***请坐。”申文龙道。
小青与许彩凤,在条凳上坐了下来。
申文龙显得比先前在路上要自然多了,随口说道:
“鄙人原住居在离此二十里外的金牛坝,家里也有几亩田产和数间房屋;瘟疫里死去父母,又遇天旱田里无收,因安葬父母急需用度,只好贱价典卖去田亩房屋,安葬父母在此荒凉山上。自家也到这里搭下简陋茅屋,将原有旧家具搬来使用。二位***见了,休要笑话。”
申文龙说完,进了灶屋。
小青趁申文龙不在面前,对许彩凤悄悄地问道:
“你喜欢他吗?你若喜欢,就与他结为夫妻,共同生活。”
许彩凤自见着申文龙这风雅标致青年,心里就爱慕。并且曾听小青讲过她母亲和父亲许仙昔年的一段风流韵事。此时无话回答小青,只羞涩地点了点头。
少时,申文龙端来两盏茶放在桌上,微笑着说:“请两位***品用粗茶。”
小青邀他坐下,向他说道:“申相公,你可知我们两人来历?”
申文龙听了,觉得自家实在是糊涂,连人家的姓氏来历都没有请问过,即便说道:
“鄙人痴蠢!因怕见女子,到忘了相问,如今请问:二位***家住哪里?芳名如何尊称?因何事到此?小可盼知。”
“实不相瞒,我们系峨眉县人氏。”小青微微一笑,向申文龙指着许彩凤道,“她名许彩凤,是我侄女,我是她青姨;也是前年遭遇瘟疫,我姐姐和姐夫都已病亡,我受姐姐临终嘱托,要与侄女寻找婆家,选择侄婿。今至这里遇着相公,我看你们二人相配倒还合适。不知申相公意下如何?”
许彩凤听了青姨一番虚虚实实言话,有些惊异,当听到与申文龙匹配之话,不觉脸露红潮,赶忙埋下了头。
申文龙听了,一时瞠目结舌,心中迟疑,看着小青,好一会才嗫嚅地答道:
“唉呀,使不得!”
“又来了,啥使不得?”小青故作怒容,盯着申文龙道,“我见你伶仃孤苦,我侄女也孤苦伶仃,才作伐这婚姻之事。”
“这……”申文龙虽局促不安,但心里也暗中爱慕着美貌的许彩凤,可想到自己原本穷困之人,岂能够奢望,不免显得很是尴尬,慢声细气说道:“我家这个样儿,又无银钱,哪能讲啥婚姻匹配的事哩!”
“申相公,只要你同意和彩凤成亲,一切都有我。”小青取下黄绫包袱解开,拿出一锭银子摆于桌上,向申文龙说道,“彩凤的父母给她留有千两银子,够你们受用了。”
忠厚老成的申文龙,听了小青的话,又见拿出银子,真不知如何是好。不答应吧,人家对自己这样的好,而且许彩凤世间少找的美貌女子;答应着吧,难道竟让别人破钞,多么地不好意思。
“申相公,今年贵庚多少?”小青问道。
“小可今年二十岁。”申文龙答道。
“嗬,申相公二十岁,彩凤今年十八岁,年龄相当,真是有缘!”小青说着,笑将起来道,“你们两人,好似那观音菩萨面前的金童玉女—正好一对!”
小青的趣话和笑声,使得申文龙和许彩凤都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各自埋下了头。
“申相公,我们肚中饥饿了。”小青见事体已有八九成了,便进一步有意地说道,“今天,就将你祭祀父母的祭祀食物弄出来,作为你和彩凤结婚的喜宴罢了。”
到了这个地步,申文龙不好再说什么,顺从地进厨房,烧火弄起饭菜来。
小青领着许彩凤,到申文龙的卧室里,布置起新房来。小青运用法术,不到半刻功夫,屋里焕然一新。少时,申文龙进内取东西,见屋里变得新异,吃惊非小,看着新壁新蚊帐新被新家具,心里嘀咕:这才奇怪,咋一会就由旧变新了哩?小青见申文龙心疑,即便说道:“申相公,我自幼读了鲁班书,学得鲁班之术,帮你将新房布置起来,你看好吗?”申文龙听了,思忖:自家年幼时,也曾听人讲过鲁班与鲁班书的故事,莫非真有其事?管其有不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思忖至此,心里喜悦地说:“布置得好!可是,还有两间屋,也布置一番,那才好上加好哩!”“只要申相公喜欢,我就布置一番好了。”小青思量着,说道,“不过,要请申相公出得屋外,我好运用法术,一会就妥。”申文龙听了,点了点头,走到大门外院子里站住。小青又运用法术,片刻功夫,将堂屋和灶屋布置一新。申文龙进屋见了,好不欢喜,又在灶屋弄起食物来。小青和许彩凤,便在堂屋品茶等待。
饭菜做好,摆上新桌,三人围坐在桌上,喝起酒来。许彩凤从出娘胎,一直在峨眉山,从未尝过人间又香又浓的饭菜,因此吃得特别可口。小青回峨眉后,也多年未食人间烟火,自然也吃得特别香。申文龙见她们姨侄二人吃得高兴,自然也欢喜。三杯酒下肚,大家也都消除了顾虑和拘束了。小青劝文龙和彩凤喝酒,两人也劝着小青喝喜酒,真个吃得十分欢喜。
天黑下来,喜宴吃毕,收拾碗盏。接着,小青与二人赞礼拜堂,送入洞房。
这晚,申文龙同许彩凤成就姻缘,两个如胶似漆,无限欢娱。
小青又撮合一对美满夫妻,在堂屋里的搭铺上安歇,也自欢喜。
有赞为证:
昔年母亲恋人寰,
今日女儿思凡间。
饱食烟火美滋味,
均配夫君落美谈。
翌日清晨,申文龙和许彩凤,夫妻二人,一早就起了床。
许彩凤跟随申文龙,二人在厨房里做好饭食,小青已梳洗毕。小两口躬身站在小青面前,两张白脸笑容可掬,像两朵盛开的牡丹花。
“青姨,请你老人家就早餐。”二人同时恭请。
“好!”小青高兴地答道。
三人围桌吃饭。小青一边吃饭,一边逗着小两口,向二人道:
“你两个结成恩爱夫妻,该咋样谢我?”
是呀,咋谢青姨哩?小两口窘得你看我,我看你,找不到词儿回答。
“青姨,你老人家说咋谢?只要文龙有,毫不吝惜。”申文龙态度诚挚地说。
许彩凤只顾吃饭,笑而不答。
“我并不要谢礼。”小青把两个看了看,微笑着道,“只希望你们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一个胖小子就行。”
小青的逗笑,羞得二人埋下了头。
“嗯,看你……”许彩凤用手摇了摇小青肩头,撒娇地说,“青姨,你老人家再要说,我就不依你了。”
“好,我不说了。”小青微笑道。
早饭吃毕,小青告辞回峨眉,小夫妻再三挽留,她总不肯,只好送出门。许彩凤让丈夫回至灶屋收拾整理,自己送青姨一程。
许彩凤送小青至山下路边,觉得难舍难分,看着从小就爱护自己的青姨,禁不住眼里一红,便滚出了泪珠。
“你别难过。”小青安慰着,接着说道,“我回峨眉,跟你母亲说一说。你就很好地跟随文龙快乐生活,看来文龙是个忠厚老成的君子,待你必定很好。”
“青姨,你这一回峨眉,不晓得要多久才能见面哩!”许彩凤恋恋不舍地说。
“这你不用担忧,后会自会有日。”小青再次安慰,说道,“你回转去呗,我就走了。”
小青说完,用手一招,从天空飘下一朵彩云,她脚跨彩云,冉冉升上天空,向许彩凤摇手致意,回转峨眉山去了。
许彩凤圆睁一双丹凤眼,望着天空,直到看不见小青所驾的彩云,方才转身回家。
这时,申文龙已将碗筷洗刷,灶屋收拾妥当,正站在门口观望,等待许彩凤回转。
“啊,娘子回来了。”申文龙迎着妻子,笑嘻嘻地说,“青姨她老人家,就这样走了。她真好哩!”
“原本就好。”许彩凤含笑回答,接着说道,“来,我们坐下聊聊。”
小夫妻在堂屋里坐下,申文龙深情地望着心爱的妻子。
“申郎,从今以后,你就不用去帮工了。”许彩凤向丈夫道。
“要去才好。”申文龙听了,向妻子道,“帮工挣得银钱,才好买米回家度日。”
“我有一千余两银子,你就不必再去帮工受累了。”许彩凤指着昨日小青放在桌上的那锭银子,莞尔一笑,说道,“除了这锭银子外,我包袱里还有二十多锭,够用许多时候,何必去替人当牛做马哩!”
“银子原本是娘子的,怎好破费。”申文龙看着许彩凤,说道,“使用娘子的银两,文龙心实不安。”
“申郎话说哪里去了。”许彩凤爱怜地看着丈夫,深情地说,“你我既做了夫妻,还能分你的我的?你把桌上银子先拿来使用,家中需要置办什么,就置办回来好了。包袱里的银两你收藏起来,以便今后慢慢用度。”
“一锭银五十两,够用一些时日。”申文龙从桌上拿起银子,看一会放下说,“拿去兑换成散碎银子使用。包袱里的银子还是由娘子收藏,用时再拿。”
“行呗。”许彩凤点头,接着问道,“申郎,听你言说,你原住在金牛坝内,却又为何搬来这荒山上住哩?”
“娘子,你不知其中缘故。我因卖田、卖房,就没有了地皮,只好将父母遗体埋葬在这山上,自己也搬来住下。”申文龙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这山荒凉,也就没有人来管,居住、葬埋,都不要地皮租银。住这山上的,还有一些人家,都和我一般的穷苦,是付不起地皮租银的人。”
“啊!”许彩凤听了,觉得人世间贫富悬殊,太不公平。
“娘子,你在家歇息。”申文龙微微一笑,向妻子道,“我去挑担水,家里好使用。”
申文龙说完,挑着水桶出门去了。许彩凤将黄绫包袱解开,把二十多封银子放于衣柜里。把小青赠的宝剑拿出,呼其变得长大,一分两口在手中,舞了一回,然后放下;也不去缩小它,仍用黄绫包好,将黄绫包袱挂于梁上。又收拾一番屋子,觉得满意了,方坐下歇口气。她歇了一会,还没见丈夫挑水回家,心里好生纳闷,便出门前观望。只见一个黑点从山下朝山上走来,慢慢儿才看清楚,是丈夫挑水回来。她回转堂屋坐下,等着丈夫挑的水做午饭。
“申郎,挑一担水,费许久工夫。”许彩凤见丈夫挑水进屋,说道,“去哪里买水呗。”
“娘子,你初来到,还不知晓。”申文把水挑进灶屋,出到堂屋说道,“这山上没有泉水,用水金贵得很,要到平坝地方河沟里去挑,来回得走两里多路。”
“呵,原来如此。”许彩凤听了丈夫的话,感到惊奇,说道,“长期这样下去,光吃用水方面,就是一个大问题,得想想法子。”
“这山是荒山,由于无泉水,种不了粮禾,居住人家少,官府多不来管,有银者不来争地皮。”申文龙有些感慨地说,接着又道,“娘子说想想法,能想啥法哩!”
许彩凤没理睬丈夫的说话,沉思起来。她回想起在峨眉山上,下雨之际,满山遍野的水流流下山涧的情景。又想起从峨眉山来这里的时候,在云端里看到那平坝地区一口口塘堰,像一面面镜子晃悠眼帘的景况。
许彩凤想着,心思一动,高兴地说:
“申郎,有办法了!”
“啊!”申文龙望着妻子,惊愕地问道,“娘子,有啥办法?”
“申郎,我们房侧有一凹陷之地,我们在那凹陷地方,掘挖一口水塘。天下雨时,将四周乱流的雨水疏向塘里,让塘堰蓄水关水,这样不就有水吃了哩。”许彩凤思考着,高兴地说,“要想得到幸福,全靠自家创造。”
申文龙听妻子这般说,心里恍然大悟,高兴地表示赞同;“娘子说得有理!”
“你同意这办法,那么下午我们就动手掘挖塘堰。”许彩凤欣喜地望着丈夫。
“好呗!”申文龙答道。
俗话说得好:夫妻同心,黄土变金。
小两口吃过午饭,就挖起塘来。于是,今日挖,明日挖,起早摸黑地挖了半个多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掘挖成一口小塘。
恰巧过了端阳节,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乌云骤聚天空,哗哗一场大雨,水往低处流,雨水汇入塘里,蓄满塘堰。从此,小两口再也不缺饮用水了。
有感而叹:
仙女凡人相爱恋,
无须月老牵红线。
蓄水挖塘夫妻勤,
凤凰山上留诗言。
居住山上的人,看到小夫妻掘挖塘堰蓄了水,有了饮用水,除到此处挑水饮用外,也都跟他们一样掘挖塘堰。后来,贫苦人家陆续到山上定居,人越来越多,都掘挖塘堰。从那时挖塘堰至今,经过若干年的历史,山上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堰。其中出名的塘堰,有半边堰、裤裆堰、清水堰、桑堰、秦家堰,还有张公堰、钟家堰、叶家堰、张家堰。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快捷键:←)
(快捷键:→)
Copyright (C) www.xx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专业女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