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灭蟑螂的,装在注射器里面的,叫什么名字,我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前面的帖子(4 条)
(100346)
于2009/11/27(15:11:12)..
一个月前蟑螂还那么猖獗
去买了N袋蟑螂药,2管针往外挤的那种,2个蟑螂屋
第一次投放,只挤了1/10管针剂,放了一个蟑螂屋
我本来打算长期斗争呢,结果三天没到,死绝了
除了个别的死在角落里,其他的一大家子都在蟑螂屋里开聚会呢
可怜我50块钱花的冤啊,连5块钱都没用的了
(100378)
于2009/11/27(17:09:19)..
(100377)
于2009/11/27(16:55:22)..
不过两三个月后偶尔看见一些蟑螂了。
他们也说了药力在3个月左右。
不知有没有副作用,毕竟这些是毒药。
dm12345
(100373)
于2009/11/27(15:37:28)..
回来后一股脑挤在下水道周围、厨房橱柜底下、厕所门口,好像最近真没见到那东西了。。。
*必须写
若已注册,将自动出现,否则请
或从本页
若已登录可省略  
有回复时自动发到您邮箱
*必须写
如果是发新贴而非跟贴,当标题开头写
,则本帖及其跟贴自动收缩显示
(有贴图权的才可使用!!!!!
自动防丢贴
后面的跟贴(29 条)
(100374)
于2009/11/27(15:43:42)..
其他的都不算数
呼伦贝尔
(100366)
于2009/11/27(15:29:59)..
他用的药是 蟑无迹。人家涂药的地方很特殊。
(100368)
于2009/11/27(15:31:11)..
蟑螂屋还是有效果的
引诱剂放中间
然后找个小强常出没的地方
熊坛·野火㊣
(100362)
于2009/11/27(15:25:29)..
aaaa744744
(100363)
于2009/11/27(15:26:42)..
(100365)
于2009/11/27(15:29:22)..
aaaa744744
(100367)
于2009/11/27(15:30:24)..
Holyfake
(100359)
于2009/11/27(15:20:55)..
2001年3月5日,来自英国德比郡格罗索普的肯·爱德华兹(Ken Edwards)在伦敦举行的“大早餐”(Big Breakfast)活动上,1分钟之内吃下了36只蟑螂
(100360)
于2009/11/27(15:22:25)..
(100357)
于2009/11/27(15:19:31)..
又会出现的
zoooooom
(100356)
于2009/11/27(15:19:15)..
不过是俄罗斯产的,是好用
按照正确方法投放上以后,蟑螂马上就不见了
尸体都看不到,四五个月了,再没发现过蟑螂
城市里的农民
(100352)
于2009/11/27(15:17:38)..
(100354)
于2009/11/27(15:18:49)..
(100348)
于2009/11/27(15:12:30)..
(100349)
于2009/11/27(15:13:31)..
蟑螂屋里再也没发现过新住户
角落旮旯啥的也没发现新尸体
(100376)
于2009/11/27(16:29:00)..
1、时间还是按3个月来吧 3个月不再有 应该是确实没有了
2、尸体务必要烧掉 为人为己啊!
3、卫生很关键。你房子里没了小强 不一定楼里没了。一但你这有吸引小强的东西 它就又出现了。
千万别把我当专家!
(100355)
于2009/11/27(15:19:07)..
电源插板内部,台灯开关内部,电脑电源内部等长期通电而略有温度的器件,拆开往往有惊喜,上次老子的台灯开关坏了,拆开那叫一个壮观,一个排的小小强在里面冬眠呢
(100358)
于2009/11/27(15:20:44)..
(100361)
于2009/11/27(15:24:11)..
(100375)
于2009/11/27(16:23:13)..
aaaa744744
(100364)
于2009/11/27(15:27:47)..
(100369)
于2009/11/27(15:33:07)..
(100370)
于2009/11/27(15:34:01)..
从来都是一脚解决问题
(100372)
于2009/11/27(15:37:03)..
aaaa744744
(100371)
于2009/11/27(15:35:54)..
Ha ine ky
(100351)
于2009/11/27(15:17:35)..
(100347)
于2009/11/27(15:12:23)..
一个也没多
角落里也没发现死的
都tmd去哪了,小强们,俺想你们
正面人物
(100350)
于2009/11/27(15:16:46)..
(100353)
于2009/11/27(15:17:43)..
更多精彩论坛
LCD PC产品论坛
移动PC论坛
键盘鼠标论坛
IT招聘论坛
漫画动画论坛
体育论坛
程序设计论坛
小熊周刊论坛
笔记本论坛
硬件打假论坛
网站设计论坛
校园论坛
汽车论坛
本论坛由小熊在线(
)joyt 制作及维护
(0.421875)全文 一种多用途注射器式杀蟑螂药器械
申请号/专利号: 20082009138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注射器式杀蟑螂药器械,它由外套(1)、外套内的推杆(2)、推杆上部的瓶盖(3)及推杆(2)底部的密封圈(4),与外套相连接的注射头(5),以及注射头护套(6)所组成。所述外套内的推杆(2)是中空的,并配备瓶盖(3),推杆(2)可以是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及多棱柱;推杆的瓶盖(3)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所述推杆(2)底部的密封圈(4)由橡胶制成。所述外套(1)内可以装备液体或半固体的杀蟑螂药膏,外套内的推杆(2)里,可装备固体状的杀蟑螂药粉或杀蟑螂颗粒剂。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易于制作;多用途,使杀蟑螂药能够立体投药,既可以平面施药,又可以垂直面上施药,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申请日:
2008年11月19日
公开日:
授权公告日:
2009年08月26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
申请人地址: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园A座211室
发明设计人: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分类号:
A01M1/20 点此查看跟该专利相关的 2011 Baidu
此内容系百度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三尺讲台廿七载 酸甜苦辣皆尝遍 Swq_1127
( Thu, 14 Jul 2011 20:25:27 +0800 )
Description:
宋祖英的天籁之音一百首 ( Thu, 14 Jul 2011 20:16:26 +0800 )
Description:
二十四孝故事【图文】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来源 http://www.009 .com/read.php?fid=21&am tid=1733
 来源 http://www.009 .com/read.php?fid=21&am tid=1733
 来源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来源 http://www.009 .com/read.php?fid=21&am tid=1733
( Tue, 28 Jun 2011 09:20:16 +0800 )
Description: ( Sat, 4 Jun 2011 22:49:09 +0800 )
Description: ( Sat, 4 Jun 2011 22:47:59 +0800 )
Description: 目录
( Wed, 1 Jun 2011 21:54:46 +0800 )
Description: 忙着工作,童年也就只能跟着歌声回忆了。但初升的太阳依然照耀你我诗一般的岁月,让我们的心重返童年最美妙的时光,愿天天开心,快乐吉祥~
欢唱六一 倾听精选500首
(点击曲目欣赏歌曲)
500. ( Thu, 19 May 2011 19:40:10 +0800 )
Description:
照片处理清晰的10种一般方法.
照片处理清晰的10种一般方法.:
照片除了调整曲线,色价,亮度对比度,各种锐化外还用到以下方法把照片做的更清晰: 1.可以复制一层,图层属性改为柔光,调整透明度.
2 可以复制一层,属性叠加,也调整透明度.
3.复制一层,去色, 自带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调整数值],然后图层属性为叠加.
4.图像改为cmyk颜色模式,分别调整不同通道的色阶.然后转为rgb模式.
5.如果制作黑白的,做好后可以用黑白渐变映射增加通透感.
修改模糊照片的十种方法 - ailaoan - ailaoan 的博客修改模糊照片的十种方法 - ailaoan - ailaoan 的博客修改模糊照片的十种方法 - ailaoan - ailaoan 的博客
6.做黑白的,可以选好的通道-单色干净通道比如红色通道,全选ctrl+a,然后复制ctrl+c,点回rgb通道,到图层粘贴复制的通道.ctrl+v,再调整色阶等.
7,局部选区比较灰暗的地方[选区方法很多,一般就用自由套索或直线套索],羽化后拷贝为新图层[羽化大一点,拷贝为新图层方法:ctrl+j],然后调整曲线色阶等,如果出现和周围区别大就用图层蒙板,或降低透明度.
8.如果照片很淡,曝光全面过度,可以先复制一层或多层,图层属性都为正片叠底,合并后处理.
9. 如果照片很暗,可以复制一层或多层,结合透明度调整,图层属性都为滤色.
10.复制一层干净通道,调整色阶后照亮边缘,把不需要清晰的地方涂黑,点选该通道[ctrl+鼠标点该复制的通道],回到图层,艺术效果滤镜-绘画涂抹
( Thu, 19 May 2011 19:38:06 +0800 )
Description:     =========================================================================== ( Sun, 15 May 2011 17:33:03 +0800 )
Description: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点击即可阅读)
( Sun, 15 May 2011 11:19:24 +0800 )
Description:
1、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去除文字。
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是,选取仿制图章工具,按住
Alt键,在无文字区域点击相似的色彩或图案采样, 然后在文字
区域拖动鼠标复制以复盖文字。 要注意的是,采样点即为复制的
起始点。选择不同的笔刷直径会影响绘制的范围,而不同的笔刷
硬度会影响绘制区域的边缘融合效果。
2、使用修补工具去除文字。
如果图片的背景色彩或图案比较一致,使用修补工具就比较方便。具
体的操作是,选取修补工具,在公共栏中选择修补项为“源”,关闭
“透明”选项。然后用修补工具框选文字,拖动到无文字区域中色彩
或图案相似的位置,松开鼠标就完成复制。修补工具具有自动匹配颜
色的功能,复制出的效果与周围的色彩较为融合,这是仿制图章工具
所不具备的。 3、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去除文字。
操作的方法与仿制图章工具相似。按住Alt键,在无文字区域点击相
似的色彩或图案采样,然后在文字区域拖动鼠标复制以复盖文字。只
是修复画笔工具与修补工具一样,也具有自动匹配颜色的功能,可根
据需要进行选用。
4、某些情况下,框选无文字区域的相似图形(或图案),按Ctrl+j
键将其复制成新的图层,再利用变形工具将其变形,直接用以复盖
文字会更为快捷。
5、对于一些透视效果较强的画面(如地板),可以应用“消失点”滤
镜进行处理。图例中的操作的方法是,框选要处理的文字区域,(防
止选区以外的部分也被覆盖)执行菜单命 令:滤镜→消失点,进入
消失点滤镜编辑界面。 然后:
⑴ 选取左边工具栏中的创建面板工具,由地板砖缝交汇处开始,沿着
缝隙,依次点四个点,连成一个有透视效果的矩形。然后拖动其边线
向右方及下方扩展,令面板完全复盖文字。
⑵ 选取左边工具栏中的图章工具, 按住Alt键点击选取源图像点,绿色
十字变红后,在文字区域拖动便完成复制。
6、某些背景色为垂直线性渐变颜色的图标,有一个方便的方法去除文字。
方法是,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无文字区域中作一个选区,选区不宜太宽,高
度应高于文字。然后按住Ctrl+Alt键,连续按方向键(→或←),直至完
全复盖文字则可。
文源/网络
=========================================================================== ( Thu, 12 May 2011 19:42:54 +0800 )
Description:
合同、协议、章程 (一)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1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8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9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1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8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0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9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5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7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2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5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8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1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3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5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6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6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2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7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2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4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7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5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8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4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9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8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8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4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2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8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34
http://www.diaoyu.la/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3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8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8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2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6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9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5
http://www.64365.com/faq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7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48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9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1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7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9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97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8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4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3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9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4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6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7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1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0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1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0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2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9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8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9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74
· (二) ·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4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4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7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6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8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2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2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7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5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0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1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5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9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1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0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4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3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4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4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6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9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0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6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0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2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6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7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8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0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3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4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5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9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3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6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9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1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1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9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6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9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3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8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7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6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26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7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1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2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8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90
http://www.64365.com/law/show.a ?num=200521511480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47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3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9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9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4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9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9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4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0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35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54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1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0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8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25
http://www.64365.com/law/show.a ?num=20078619256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41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9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7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1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6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9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0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0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4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0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6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8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69 (三)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4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2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8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8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1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3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37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6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5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7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9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4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3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6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6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7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2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9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4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0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6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53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0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2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0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6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4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4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0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3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8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6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6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2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2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1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9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6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2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70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1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47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8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4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9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92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1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2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8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8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15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94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7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2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38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4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5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26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98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0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7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4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74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5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2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54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8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6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647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04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31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259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3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032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5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790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1873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425
http://www.64365.com/contract/show.a ?id=2132 ★ ===========================================================================
( Sun, 8 May 2011 20:07:36 +0800 )
Description:
( Sun, 8 May 2011 20:01:21 +0800 )
Description: A
高清纪录片检索
按字母检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类型检索
个性小分类
频道纪录片
| | | | | | | | | | | 按来源检索
按年份检索
| | | | | | | 纪录人
( Sat, 7 May 2011 13:58:40 +0800 )
Description: 笛子金曲欣赏
编辑制作:温柔细雨 几首笛子金曲欣赏: 笛是吹孔气鸣乐器之一,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的吹管乐器。笛子大都用竹子制成,亦称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中国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竹笛已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吹奏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对笛有过这样的赞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Sat, 7 May 2011 13:53:57 +0800 )
Description: 引用
的 饱饱你的眼福【影视戏】 ( Fri, 6 May 2011 15:13:50 +0800 )
Description: ( Fri, 6 May 2011 15:12:43 +0800 )
Description:
全国各省市高级中学|初级中学
全国各省市初级小学
全国各省市幼儿园网站
( Thu, 5 May 2011 22:19:46 +0800 )
Description:
全国各省市教育导航 ( Thu, 5 May 2011 22:17:35 +0800 )
Description: 本文引用自靜! 一、龙井茶 hy; hy;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hy;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 hy; hy;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hy;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hy; 三、铁观音 hy; hy;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hy;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hy; 四、大红袍 hy; hy;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hy; 五、君山银针 hy; hy;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hy; 六、白毫银针 hy; hy;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hy;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hy; 七、白牡丹茶 hy; hy;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hy; 八、茉莉花茶 hy; hy;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hy; 九、碧螺春 hy; hy;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hy; 十、冻顶乌龙茶 hy; hy;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 Sun, 1 May 2011 14:50:12 +0800 )
Description:
   
  古代的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编辑制作:温柔细雨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第1楼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小时为1时辰
第2楼
  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那时候一天是12个时辰,就是12生肖的子,丑,寅,卯。宸,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3楼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第4楼
  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对应的~
第5楼
  1.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箇时辰儿不挂念,没一箇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下午 11时正至上午 1时正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上午 1时正至上午 3时正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上午 3时正至上午 5时正
老虎在此时最猛。
上午 5时正至上午 7时正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上午 7时正至上午 9时正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上午 9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时正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下午 1时正至下午 3时正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下午 3时正至下午 5时正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下午 5时正至下午 7时正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下午 7时正至下午 9时正
狗开始守门口
下午 9时正至下午 11时正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周易中的时辰
时辰以当地时间为标准 在论断八字命理时,往往有时不太准确,多半是因时辰有误所致。在我们生活中,全国都是统一使用北京标准时间。我国南北区域时差不算太大,而东西区域相差较大,而论命时就要严格按照出生地时间为太极点论断。 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am 127度所在的地区区域内,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计1440&am 127分钟,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黑龙江东半部130&am 127度所在地区,当北京时间11:20时,就是当地的12&am 127点整(12点-(10×4)=11:20)。
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
──┬───┬───┬───┬───┬───┬───┬───
东经│ 75│ 80│ 85│ 90│ 95│ 100│ 105
──┼───┼───┼───┼───┼───┼───┼───
时间│15:00│14:40│14:20│14:00│13:40│13:20│13:00
──┼───┼───┼───┼───┼───┼───┼───
东经│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
时间│12:40│12:20│12:00│11:40│11:20│11:00│10:40
──┴───┴───┴───┴───┴───┴───┴─── 再如:我国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在东经85度位置上,查上表可知北京时间14:20&am 127才是当地时间的12点正,时差2小时40分。由于北京地区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 古代“占星术”起命宫时,先看太阳在什么宫,再以生时加在太阳所在宫里起顺数至卯位上。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星命学家推断一个人的命运时,都是以太阳作为命之所在,即日出于卯而没于酉。由于不同经度的地区见到太阳的时间是不同的,故而以出生时间论命时必须以当地时间为准。    
  古琴: 春晓吟 ( Sat, 30 Apr 2011 22:53:54 +0800 )
Description:
1.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2.鲜姜: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3.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4、橄榄及柠檬:晕车的初期使你产生过量的唾液,这些唾液滴人你的胃内,产生恶心的感觉。橄榄及柠檬所产生的鞣酸,能使你口腔干燥。因此,在出现恶心的初兆时,吃点橄榄,有助于消除恶心。
5、苏打饼干:这虽无法停止唾液分泌,但苏打饼干到达胃部之后,可以吸收那里过多的液体。这其中的秘密成分是碳酸氢钠及酒石。
6、可口可乐及果汁:可帮助儿童纾解晕机。桔汁和苹果汁有较好效果。其他碳酸可乐饮料可能也有效,不妨都试试,从中找到对你有效的一种。
7、榨菜:“晕车主要是人耳朵前庭功能障碍所致,而榨菜能通利九窍,能和谐内耳不平衡的状态,从源头上阻击晕车”。此外,榨菜中含有维生素B1,对神经有安抚作用。因此,平时经常晕车的人,长途旅行时随身带上点榨菜,就能在观赏车程中美景的同时,收获美好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一举多得.在吃榨菜后可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大红枣、猕猴桃、橘子等
8.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9.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10.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11.指掐内关穴: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运动症的预防 (运动症就是晕车、晕机、晕船等等)
1.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2.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3.乘坐交通工具不宜过饥或过饱。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尽量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
  5.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渡摆动。
  6.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
  7.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了! 另:有人试用跌打止痛膏贴于肚脐上,有一定效果,但机理有待探讨。
  运动症的治疗
  1.发生晕车、晕机、晕船时,最好是静卧休息。有条件的应尽量将座椅向后放平,然后闭目养神。千万不能在车厢内走动,这样会加重症状哟。
  2.发生运动症时,不可进食饮水。
  3.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4.有恶心、呕吐等征兆时,可作深呼吸。
  5.有条件的,用热毛巾搽脸;或在额头放置凉的湿毛巾。  
( Sat, 30 Apr 2011 22:51:31 +0800 )
Description: ( Fri, 29 Apr 2011 23:26:31 +0800 )
Description: 中华趣味文化
收集制作:温柔细雨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见大臣称颂皇帝时大叫“万岁”,其实“万岁”一词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我们写金额票据时,随了把金额写成阿拉伯数字外,还要写上大写数字,有关这个规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四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在电视上每次看见官老爷大喝一声:“打!”公差们棒子总是朝着犯人的屁股上落下,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原来,从前罚打犯人,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时,
有一次他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体的重要***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不许鞭打胸背部,而规定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从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传了下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年号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纪元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帝王中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 141年即位,这一年的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各个王朝都有年号。中国最后一个使用的年号是甚么? 一般的年表都记为宣统,不过后来袁世凯窃位称帝,曾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但这家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个月便下台,无论如何,洪宪乃中国历史上最后出现的一个年号。年号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费苦心。由于帝王们都想用吉祥如意的字眼,故年号颇多重复。宋太祖用过干德,后来从一面铜镜铭文上,才知道五代前蜀早已用过这个年号了,不过宋太祖不知道,隋末起义民兵领袖辅公祏更早用过此年号了。 我们习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后的一月称为“正月”。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传了下来。 宋朝有一个叫杜默的人,他是一个文人,喜欢写诗,且以豪放见称,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象样的诗文或不合逻辑的,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女人),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明代有为叫陶宗仪的学者,在他的笔记中便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分。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三长两短”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谈起焚书,必然想到秦始皇。其实,历史上首创焚书的是比秦始皇早一百多年的商鞅。根据韩非在《和氏》所载,商鞅教秦孝公设告坐之过(即是叫邻居们互相监视告密,否则一户犯法,五户坐罪),和焚烧诗书,以利统一教化,秦孝公都照做了。根据《商君书》,商鞅认为以“儒术”为首的诸种文化典籍是“六虱”,国家有六虱,将使人民不能专注于农务,盗贼必至,国力便受到削弱,人民也必跟着贫困,所以必须铲除。基于此,商鞅认为必须使用行政手段对文化破旧立新,于是向秦孝公提出了焚书。  皇帝的说话、诏书、制令等,泛称“纶音”。《礼记》说,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细缕,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粗绳(原文称为“纶”);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粗绳,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大绳缆。后来便用“纶音”以指皇帝的说话。至于皇后的命令,则称“懿旨”,懿(粤音意)就是美的意思,代称美丽的妇女,“懿旨”就是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 遥远的子孙我们称为“耳孙”。孙的儿子叫曾孙,曾孙的儿子叫玄孙,玄孙的儿子叫来孙,来孙的儿子
叫晜(粤音君)孙,晜孙的儿子叫仍孙,仍孙的儿子叫云孙,云孙的儿子叫耳孙!因为耳孙离开高曾祖父(即祖父的祖父)很远,只能耳闻而已,故此我们称远孙为耳孙。现代已很少人用耳孙这个词语了,不过在阅读古文时,此乃基本常识也。 古代的皇帝在参加不同的典礼时,是须要穿上不同的服饰。在参加最隆重的典礼上所使用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毕业帽,不过冕上的布板是长方形而非正方形,前后两端各缀珍珠十二串。这种珍珠是一种很有趣的道具,它们会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使他极不舒服,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他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做次,影响皇帝应有的威仪。 ***是《黄帝内经》,也可简称为《内经》。是最早一本医学理论经典着作。书名有黄帝二字,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以黄帝与歧伯等人问答的形式写成。 根据考证,这本书大约写于战国秦汉时期,冠以“黄帝”,乃是后人伪托。书的内容包括九卷的《素问》和九卷的《灵枢》,范围包括了医学基础理论、针灸、方药等。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 应该说,“自”的本义就是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一人称代词。 “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义——鼻子了。因此人们另外造了一个形声
字:在“自”之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形成了一个新字 “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因为“自”的引申义有“从”的意思,再引申为“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创始人就被称为“鼻祖”。 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之情,常会骂“不要脸”,意思是说这人不顾颜面,不知羞耻。但却不会骂“不要面”,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面”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之中;相对而言,“脸”是口语,时常出现在口头对话之中。比如我们在日常对话中会说洗脸、擦脸,却很少说洗面、擦面。俗语说某人脸比城墙还厚,如果说成面比城墙还厚,便失去了口语生动活泼的效果。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在书面中采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比如不要脸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成不顾颜面;洗脸亦可说成净面等等。另外,“不要脸”在发音上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比“不要面”硬朗得多。 其实,脸最早并不完全是口头用语。明代之前的“脸”和“面”都是书面用语,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岸花仍自羞红脸”,李清照词云:“香脸半开娇旖旎”,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及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都将脸、面用进了文学词句。后世才逐渐有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脸和面现在的意思差不多,但在以前的意思却是有差异的。脸是晚出的字,大约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最初的意思就是颊,常常指妇女目下颊上可以施粉的部位。如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指的就是这个部位。除此之外,“脸”在古代还有“睑”的意思,也就是眼皮。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
终,脸下泪如丝。”这里的“脸”就指眼皮。而面的范围要比脸大,包括整个头的前部,脸只是面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演进,脸的语义逐渐扩大,跟面的意思基本一致了。 小孩子喜欢勾手指发誓,他们常常勾着手指,同时一本正经地念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郑重其事地表示信守诺言,说话算数。情侣间耳鬓厮磨,浪漫之余,也喜欢勾着手指说一番山盟海誓,以见证忠贞不渝的感情。 这种勾手指发誓的来历并没有确切可信的资料,以至有人以为,勾手指是从西方引进的,源于西方一个男女双方勾手指所引发的爱情传说。这个说法看似确凿,却因为缺少事实依据而很难使人完全信服。 推敲勾手指的来历,可能与手指的作用有关。指,具有“旨”的含义,代表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意旨,手指相勾就有交流内心想法的意味。再加上国人有指天为誓的发誓形式,所以“指”便在盟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盟誓中,手指既要郑重其事的签名画押,有时还要割破手指,歃血为盟。有鉴于此,人们便简单地以勾手指表示约誓,同时借手指沟通表达互相心意的印可,有时还将两人的大拇指相摩击当作盖章签名并以此为证。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却从字面上看来与食物有关,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古人这样做并不奇怪,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可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来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个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
吧。 说起食指,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屡试不爽。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 常说某人荷包鼓了,是指钱袋满了(发财)的意思,荷包的这种意思与其功能有关。 荷包,是指佩于腰间的一些囊、带或装饰小品,原来是宫廷贵族佩戴的饰物。因其色泽鲜丽,加上刺绣精致美丽,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一件精美的荷包,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经过了精心构思、精心施艺,倾注了制作者的情感和心血。后来荷包还成为身份、荣耀的标志,清代皇帝曾以绣荷包为奖品颁赐群臣、侍从,以示恩宠。 随着民间刺绣艺术的发展,荷包逐步向民间普及,主要功能是在喜庆之时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再者就是敬献神佛以表虔诚之心。 荷包不仅是艺术品,还具有实用功能。主要是盛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根据内盛物的不同,演变出了很多种荷包,如钱荷包、香荷包(又称香囊或香筒子)、针线荷包、烟荷包、扇袋、眼镜袋、搬指袋、钥匙袋、手帕袋及其他刺绣佩饰等。钱荷包的功能跟现在的钱包很类似,因此用荷包很鼓来比喻有钱是很贴切的。 驸马是称号还是官职?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驸马都尉本是汉代官职,是皇帝的近卫侍从官之一。这个官职从汉武帝时开始设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担任。驸马也不算小官,年俸二千石,因此东汉的馆陶公主就选了一个驸马都尉做丈夫,这只是碰巧。 真正将公主的丈夫专称为“驸马”是魏晋以后才有的事。魏国的何晏因为与公主结婚,所以凭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驸马都尉一职。这以后,魏晋时代的皇帝就参照此例给自己的女婿加封这个官职,如杜预与晋宣帝(司马懿)的女儿堂山公主
结婚时,就加封了这个官职。此后遂成定例:凡“尚公主”(也称“尚主”)者,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尚公主者大多授此官,但后世的驸马已经没有实职了,而是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人们用“驸马”来专门称呼公主的丈夫。 《楚辞.招魂》有句云:“菎蔽(用于六簙棋的竹制筹码)象棋,有六簙些。”这大概是“象棋”一语最早的记载;但这里的象棋是指用***做的六簙棋棋子,与现在所说的象棋并不是一回事。 象棋的发明,可能是在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著有《象经》一书。他很得意自己的这部著作,因此招来百官,亲自给他们讲解,并命人作注。可惜这部书早已失传。从时人和后人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约略窥知它是一部讲棋道的书,《隋书.经籍志》中将它列于兵书类,和《棋势》、《杂博戏》等书并列,也可以证明这点。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学者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说:“周武帝《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也就是说,“象戏”是取象于日月星辰的。那么,它是如何演化成后世的象棋的呢?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这是印度人加工的结果。他认为,北朝象戏有象征日月的棋子,也有类似中国象棋“将”、“帅”的棋子;五代、北宋出现的“炮”,他认为最初是表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