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l电信2区战队一区那个战队收我、我军衔少校、装备一般…

每天过的都一样,全世界的军衔都一样么???
求助,我在CF和CSOl都看到!!
[ 标签:
, ] 提问者:朱甜
最佳***
给您说一下我军的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
上将: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主要军衔
中将:副大军区职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辅助军衔
少将:正军职、副军职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辅助军衔
大校:正师职、副师职主要军衔,副军职辅助军衔
上校:正团职主要军衔,副团职、副师职辅助军衔
中校:副团职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辅助军衔
少校:正营职、副营职主要军衔,副团职辅助军衔
上尉:正连职主要军衔,副连职、副营职辅助军衔
中尉:副连职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辅助军衔
少尉:排职军衔
一到六级士官:士官军衔
上等兵、列兵:义务兵军衔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称号)军衔按军种辨别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根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兵士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遭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打败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限制,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提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提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固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别人莫能介入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提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繁重,国会决议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端“抢班夺权”,同时开端施行他狼子野心的裁军方案,与此同时对武装力气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端停止“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变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情中作出的宏大功劳,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树立武装部队; 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 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首领——党卫队帝国首领;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域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准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首领、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首领,1941年12月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所称谓又有所不同:普通时称为“元首”,触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触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思索到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气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气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厉选拔和特地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承受过总参业务锻炼)、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顾问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顾问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兵士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辨别为“退役6年以上”和“退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停止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方案授予担任国防军总顾问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顾问长等高级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拥有此衔,直到1898年逝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气归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第二次调整兵士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树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端设置并运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进步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独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改换陆军元帅的辨认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兵士军衔:陆军取消上等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提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提升,同时再次修订兵士军衔标志;将宪战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卦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兵士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辨别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特地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拟,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讯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退役6年以上)(23)、二等兵(退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明。)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提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想,一个总参勤务上校能够监视、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滋味。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顾问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讯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中央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战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兵士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首领——党卫队帝国首领(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域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准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前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讯、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艺、未承受过军内外正轨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退役年龄战前规则为不超越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则,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材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缘由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端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应用德语的词性变化特地运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不断实行“男女对等”——由于依照希姆莱之流的观念: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运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者注。)
二、纳粹德国***警衔的沿革
依照普鲁士——德意志的传统,***是国度(以致于王国、公国、州)武装力气的当然组成局部。以穷兵黩武著称的纳粹德国当然不能例外,当时的德国***具有完好而复杂的既有别于军衔、军服但又有几分类似的警衔、警服。
1933年,纳粹刚掌权时的德国***警衔辨别为:
高级警官——***总监(相当于少将)、一级警监(相当于上校)、二级警监(相当于中校)、三级警监(相当于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相当于上尉)、一级警督(相当于中尉)、二级警督(相当于少尉)、三级警督(军衔中无相当级别);
警长——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三级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35年,经戈林、希姆莱批准,更改德国***的警衔,将高级警官的警衔改为与军队的将校类似,增加了警长、警士的等级,同时设立了专业技术***警衔。此时普通***的警衔为:
高级警官——帝国***总监(相当于中将,由希姆莱兼任)、***少将;
上级警官——***上校、***中校、***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一级警督、二级警督、候补警督;
警长——高级警长(相当于上士)、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候补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一级警士(相当于二等兵)、二级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42年,为顺应战争的需求和纳粹党高层斗争的结果,德国***完整并入党卫队序列,警衔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与军官军衔完整相同,***将官领章改与党卫队将官类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准备队运用的“野战***”,***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将官——***大将(4)、***上将(5)、***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 、***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 、***少尉(14);
警长——警督(候补警官,15)、一级警长(16)、二级警长(18)、三级警长(19) 、候补警长(20);
警士——一级警士(23)、二级警士(24)、三级警士(25)、候补警士(27)。
以上辨别为2类(警官、警长警士)5等19级,到战争完毕再未变化。
德国机密***(即“盖世太保”、SD)原来从属于***序列,不穿警服,1934年被划入党卫队建制,全体人员授予党卫队衔级,但外勤人员仍不穿党卫队制服。保安***(相似于我国治安警、巡警、防暴***、着装刑警的综合体)更于1942年将领章改与党卫队相同,只是以领章底版颜色辨别。
答复人的补充 2009-08-02 15:48
给您说一下我军的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
上将: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主要军衔
中将:副大军区职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辅助军衔
少将:正军职、副军职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辅助军衔
大校:正师职、副师职主要军衔,副军职辅助军衔
上校:正团职主要军衔,副团职、副师职辅助军衔
中校:副团职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辅助军衔
少校:正营职、副营职主要军衔,副团职辅助军衔
上尉:正连职主要军衔,副连职、副营职辅助军衔
中尉:副连职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辅助军衔
少尉:排职军衔
一到六级士官:士官军衔
上等兵、列兵:义务兵军衔
网友回答 共
不相同,两种主要分美国式,苏联式
能够肯定的说军队最高和最低是一样的:最高的指挥者就一人!兵士能够不计算.中间那些只是办事的无足轻重!
发问人的追问 2009-08-02 15:39
细致!!!
相关问题
已解决问题分类
未解决问题分类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2010年08月13日 15:21 来源:
 作者:跑腿之王 
  刚才看帖子发现了有人说玩团队模式容易升级,在CSonline中,由于PING的问题,我一般在CS1*6中进行游戏
言归正传:
  本人的军衔好像是中校2吧?我有点搞不清楚,呵呵,大家别笑,我一般不注重等级这些的。
  本人的账号是以前CSonline出来时玩了几下,等级大概2级左右吧,后来发现了大灾变模式,沉迷其中,所以导致了我的经验全是靠大灾变玩出来的,本人算了算,杀敌1000僵尸,获得经验在一千以上,甚至更多,当然是在10个人满的情况下。
  相信现在很多人玩大灾变模式。嗯,估摸上班族或者学生族或者无业族,如果一天保持3个小时的话,你要不了1个月就可以升上少校军衔。
  我这号,加起来算的话,应该还不到25天,一天最多4,5个小时
  大灾变,经验丰富的模式。
  哦,对了,如果想成为灾变高手的话,追踪我下面的那些帖子,可以学到我的一些经验。
  本人CS高手(狙击),外加*高手(狙击),外加灾变高手,
  吼吼吼吼
加载中,请稍后...
文章评论
加载中,请稍后...
反恐精英OL今日头条 [
反恐精英OL精彩视频 反恐精英OL火爆论坛 反恐精英OL精彩截图 | | | | | | 版权所有:福州网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05014496号
Copyright
(2005-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通用网址:齐乐乐游戏网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