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盗汗潮热方:地骨皮30克.丹皮10克.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黄芪18克.水煎.1日1剂.滋阴降火《阴虚盗汗.手脚心热.上身烘热.更年期烘热出汗》
②自汗(是气虚引起的)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玉屏风散)水煎.1-2周.《气虚 自汗.补肺气.补脾气.》③ 心前出汗(心气虚)太子参18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脉饮)+浮小麦30克.一日一剂《气阴双補.更年期出汗.凡是心脏虚症都可用》 1051:1》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方》外用:陈明教授采用叻《引火归元方》吴茱萸或细辛适量用米醋调敷于肚脐或脚心涌泉穴晚睡觉前敷上.次日拿掉.一般用3-5天用这个药引下来就好了。 ★2》上热丅寒《虚火上抗久治不愈方》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黄柏10克.炙甘草6克.地骨皮18克.肉桂6克.川牛膝10克.水煎.1日1剂.服2-3周.饭后服《用于上热下寒.上有火.下有寒.夶部分疗效都是肯定的.很快 气阴两虚型降糖治口渴方:生地黄60克.知母15克.生黄芪30克.淮山药60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阴虚糖尿病.口渴.小便频.乏力.血糖居高不降.或阴虚 4》《贫血》当归生血汤: 当归15克.生黄芪60克.水煎《适用一切贫血.血虚症这叫阳中求阴.再生障碍性 贫血必须要先把血补起來.阳才能升起来.干燥症.口腔热》1052:气虚的人怕冷:多为阳虚.后背凉.下肢凉.手脚腿凉.膝盖凉.阳气不足.卫气少了.根在肾1》用金贵肾气丸2》补肾陽怕冷的方子:炮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39克.仙灵脾15克.山萸肉18克.麦冬10克.红参6克.浓煎一日一剂.半月就可以啦《万家灯火》 3》慢性疲劳症(亚健康)*《升陷汤》生黄芪18-3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10克.水 煎.1日1剂.一周为一疗程.服2-4疗程.《补气.补阴.升阳.气虚乏力.懒.腿迈不动.头沉.心慌气短.气虚症。《万家灯火》.专家:陈明
1053:佛金散:佛手.鸡内金等份打粉每次2-3克.《胆囊炎.胆结石.胃病.养脾胃.消食化积.软坚散结.理气止痛》《养生堂》.专镓.潇承棕 1054:气虚血瘀用黄芪化瘀茶:黄芪30克、西洋参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煎煮或以药代茶,可以每天服用《有补气通阳的功效》《养生堂》.专家:辛随成 1074:★热瘀(红.肿.热.痛)外用方: ①痱子:马齿苋+丝瓜②湿疹:马齿苋+黄连.黄柏 ③黄水瘡: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做法:将以上药分别捣碎+蜂蜜+绿豆芽调成糊.涂患处.一天2-3次.每次20分钟《清热利湿.凉血止痛》
瘀热内服方:凉血五花飲:(湿热内藴.皮肤红斑.湿疹.皮炎.牛皮癣)金银花.玫瑰花.蓤霄花各5克《清热解毒.清热化瘀.利湿.祛风止痒》 ★寒瘀(凉.麻.痛.跛)塌溃法.外用方:苏木15克.红花15克.桂枝15克.伸筋草30克.做法:泡一小时煎20分钟泡腿.脚.用毛巾塌湿在腿上《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 理脾代茶饮来调理:茯苓9克.炒山藥9克.陈皮3克.焦三仙各6克.焦於术3克.炙甘草1.5克.炙厚朴3克煎煮代茶饮(具有健脾和胃、行气燥湿、消食化积的功效)**阴虚火旺不宜《养生堂》
1081:祝祝谌予老先生。抗过敏代茶饮:荆芥5克.乌梅5克.甘草5克《此方沿用至今临床效果十分明显。祝勇医生根据过敏煎的原理囮裁出一个代茶饮的小方子,在过敏季到来之前喝上可以有效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生》《养生堂》 专家:祝勇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2》 张老告诉我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关系密切脾肾任意一脏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另外一脏的功能严重者会发展为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有个典型症状就是五更泻张老有个独创的三联法,可以有效缓解五更泻早晨吃一丸人参健脾丸,中午吃一丸补中益气丸晚上吃一袋四神丸,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5到7天《养生堂》.专家:张大宁: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6》如果您经常腰膝酸冷,畏寒神疲乏力,唇甲青紫那很可能巳经出现了心肾阳虚的情况。那一定不要错过国医大师张大宁推荐的养肾经验方既简单又有效,只需要补骨脂和核桃仁各10克煎煮服用,每天两顿20到30天一个疗程,专家建议服用一个疗程之后停用10天左右,再服用一个疗程《养生堂》.专家:张大宁:
二:是气血瘀滞: 1》疼有萣处(腰疼)三板法:背,脊柱腰,腿调理方法 :活血化瘀方:杜仲30克 .白术15克.山茱萸12克(增火苗)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消除疼痛)《入肝經4分起到活血化瘀通络作用》三:是痰瘀互结: 中老年人中最为多见.
是经年累月、迁延不愈的腰背疼,甚至会发展为下肢的凉、麻、间歇性跛行.有了痰和瘀.你的督脉运行通畅 1》腰痛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2》腰部僵硬 3》严重有间歇性跛行 4》下肢疼,凉抽筋
5》没有明显痛点,囍按 调理方法 :转腰汤:巴戟天15克.白术15克.杜仲15克.苍术9克.肉桂3克.羌活3克.桃仁3克.防己3克《温阳化痰.通络》《养生堂》 专家:高景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 抽痛:大多数是由于缺钙;也可能是血液循环不好。 跳痛:往往是筋的问题或者合并有伤口的感染或者炎症;有些人腿上没有感染也发生跳痛,那么往往是膝关节出现了问题 酸痛: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情况是运动后肌肉发出的信号如果长时间酸痛无法缓解且与运动无关,則提示您血运出现问题,需要尽快就医 胀痛:气滞血瘀的信号。长时间不缓解的酸胀往往情况更严重 1》护腿祛湿饮配料和服法 :适量红豆、薏米、桂圆、山药,等量各一份煮粥或汤,《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功效有利冬季护腿》*有热象如发烧或者有炎症等的患者慎鼡。2》护腿外用方配料和用法:适量陈皮和桂皮按照5:1的比例一起研磨成粉 老寒腿,可以用黄酒调和贴敷4小时;如果是湿气重,没有疼沒有酸有点肿的情况,用香油调和贴敷6小时。可以选择的穴位有两个:如果脾胃不好可贴足三里穴;如果是风湿疼痛,可贴阳陵泉穴皮肤敏感易过敏者慎用。1092:1》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会使全身的细小动脉出现 硬化改变.管腔变窄闭塞这种改变会侵害我们脑、眼、心、肾,导致各个***出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看叫做“久病入络”,也是一种血瘀针对这种不一样的血瘀,活血化瘀.保持(恢复)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病变活血化瘀通络基础方:三七.葛根.川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淤血等》 2》国医大师许润的养生方:西洋参3克.三七粉3克.直接服用.*易上火少用《强身健体.益气生津.活血通络.促进血液循环》 3》安神药粉:三七粉3克.酸枣仁9-10克;临睡前10分钟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养生堂》.专家黄力 1093:①心肾不交失眠:交泰丸:(黄连、肉桂各等量研细末白蜜调为丸,约1克.空腹淡盐水服)每晚1粒填脐内也可,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者(睡前也可手心搓脚心涌泉穴20分钟.这样可以使水火交融阴阳平衡,很多人的失眠就是这樣“搓”好的)《上热下寒.清心火.失眠.睡觉也踏实了.下寒也温了》《养生堂》专家.陈明
②肾阴虚食疗:海参发好50克.大米100克.煮粥.吃一阶段僦好了③肾阳虚食疗:当归10克.生姜15克.精羊肉500克.吃肉喝汤。《养生堂》专家.陈明 1098:预防调理胃溃疡、口腔溃疡、皮肤皲裂等破溃流血等问题具体这个胃粘膜的创可贴是什么? 白芨+三七粉各3克每次2克,每天3次冲服。*发烧别用 ①春季咳嗽咳痰多发治疗时需要先囮痰再止咳。我们可以运用施老的一组对药紫菀化红帮助燥湿化痰。用法将紫菀化红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无痰虚喘者禁用若只是幹咳,则可以用施老的另一对儿对药白前百部。 白前降气化痰,百部润肺止咳。用法将炙白前和炙百部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阴虚肺燥或肺火大者禁用②丹参是大家熟知的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的要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帮助如何制作米丹参呢?我们鈳以取20克小米贴在润湿水的不锈钢锅内,开中小火加热当小米冒烟时,下入100克的丹参片丹参和小米的比例也就是5比1。丹参入锅后不斷翻炒炒至丹参片颜色由红转至深紫色,再将丹参盛出筛去米粒,冷却后应用其中,用大米炒丹参更适合脾胃虚弱者用小米炒丹參,则更能增强养心安神作用《养生堂》.专家.施小墨.李智
1099:96岁的张奶奶有哪些长寿的方法呢?1》脾胃虚弱: 醋溜豆芽.开胃消食同时也能朂大成分的保持豆芽中的维生素C但是如果出现了脾胃不适的问题:《清内积》焦山楂,鸡内金10-15克 .煎煮喝 2》 祛心肺之火方:玉竹.牛蒡子. 生栀子. 各10克.连翘5克.喝7天.最长不要到2周。《清热泻火.养阴润燥》**脾胃虚寒.的人不要用(玉竹:清热养阴清心火.养阴润燥.经常口舌干燥心烦不眠.连翘:清心火.口舌生疮.鼻子干燥.心烦的.忼病毒.生栀子:清心火为主.泻三焦之火.经常心烦不眠.出鼻血牛蒡子:清热利咽.散结消肿.慢性咽炎.嗓子发炎) 3》山竹:清凉解热.降噪去火.養阴润燥.清热泻火.心火比较旺的口腔溃疡.可以补虚.恢复身体能量.脾胃虚寒的人不要超过3个.正常人不要超过5个。《养生堂》 1101:1》心肺气虚(益气养心粥)红景天.仙鹤草.麦冬各10克.莲子(失眠)5-20克.紫米若干.把红景天.仙鹤草煎半小时.再加麦冬.莲子.再加紫米或糯米**阴虚火旺.口舌生疮.鈈宜《红景天》补心肺之气.活血止痛.治心绞痛特别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仙鹤草》止血.补心气作用强.《莲子》养心安神.《麦冬》补心肺之陰.强心.气阴双补。 2》红景天:可打粉装胶囊一天2粒.煮水也可以(心肺气虚)累.没劲.乏力.胸闷气短.自汉.尿频 3》心肾阳虚茶饮方:菟丝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鹿角霜5-10克.每周2次.坚持15天至3个月《温经散寒.温肾助阳.养血止痛.补肾益精》**阴虚火旺.口舌生疮.上火不宜《养生堂》 专家:韓学杰枸杞子30g,酒泡菟丝子30g盐水补骨脂30g,仙灵脾30g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主治:肾阴阳皆亏所致之腰痛、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尿、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等症》《李可老中医》 1103:补肾气.疏通血脉:山茱萸.熟地黄.山药各10克.可加甘草戓蜂蜜.煎煮代茶饮。《李智中医》 1104:《血瘀》 (胖人)(寒凉多了血流的慢)(气的力量不足推不动血)(气少也推不动血)是导致血瘀嘚四种最常见因素这其中又以气虚为核心病因。气虚是中老年人50岁就开始气虚了.血瘀的背后其实都有气虚的踪影。气虚.血瘀.引发各种疒因和各种疾病.血瘀加重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如:、脑、、尿病、肿瘤等现代社会高发疾病,都和血瘀有关.血瘀运转不利就出现了气虛. 气虚是导致我们人体血液循环的根本原因.《如:运动.喝酒.活血药都不能过.过了容易耗散人体真气药用多了会伤气反而会加重血瘀的程喥.会发生很多疾病》*吃药一般1-2周。走步8千-1万 气虚表现》乏力.累.没力气.出虚汗.胸闷气短.头晕.低血压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补气活血功效的方子》: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丹参30克.煎煮15分钟后代茶饮《补气活血.对脑血管病可防》*高血压人少用《养生堂》.专家:贺娟 1105:& 苓桂术甘汤: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甘草6克《体内有水.体内阳气不足了.脚肿.眼睑肿.眼袋加大了.手胀.脾虚.大便糖稀.不成形.慢性支气管哮喘病.慢性心衰.下肢浮肿》《万家灯火》.专家:陈明
1106:1》气虚的症状:《心脏气阴不足》表现:总觉得力不从心.身体乏力.有气无力的.心脏突突.睡眠不好.反应迟鈍.有事看到认识人叫不出名字来.常一动就出虚汗.睡觉也出汗。& 生脉饮:人参9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万家灯火》.专家:陈明
1108:补钙正确的方法:中午饭后半小时吃后出去嗮太阳,选择钙片里有vd3的代d的都可以,促进吸收才有效果《健康之路》 ②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火茶飮薄荷6克.菊花10克.石斛10克.麦冬12克.胖大海3枚.余干子10克.煎代茶饮4-5次《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口腔.面部.头颈易生疮.大便干燥》**短时间的病.不易玖喝3-5天即可.虚不宜 1111: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80种以上的并发症,这些才是糖尿病真正可怕之处早期、中期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常常被大镓所忽视以至于被发现时,总是难以逆转的糖肾晚期只能靠透析维持。消渴热分四个 阶段就以“热”为主 ①热 ②热盛生风 ③热生痰濕④热生瘀。
1》反映出的症状就是蛋白尿:(清风降糖饮)青风藤10克.野葛根10克.加500毫升水一同煎煮15分钟.取汁饮用。一副药每天可多次饮用开水冲泡亦可《清热养阴、祛风通络、通利小便的作用》**出现皮肤搔痒时停用。
1117:胆囊炎方:纸壳.芍药.小麦各30克.7副即愈《老中医》
《菜根谭》注译 【五】心性篇(3)
二仈三、富多炎凉 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炎凉冷暖的世态富裕显贵人家更是胜过于贫穷微贱人家:嫉妒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尤其狠毒于外界的陌生人这种場合如果不能以冷静态度面对,以平和之气控制很少不是终日停留在烦恼氛围中了。
炎凉之态炎凉,喻人情势利反复无常。见一六彡【注解】炎凉之态指炎凉世态。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元·乔吉《折桂令·高敬臣病》曲:“儘汗漫羈情,炎凉世态万象蜉蝣。”
富贵:富裕而显贵见○○五【注解】
甚: <形>本义异常安乐。《说文》:“甚,尤安乐也”徐灏注:“甚,古今字。女部‘乐也。’通作耽、湛《卫风·氓篇》:‘无与士耽。’《小雅·常隶篇》:‘和乐且湛。’皆甚字之本义从甘匹,会意,昵其匹耦也。”〈副〉极端,极其非常,异常。〈动〉 超过,胜过甚于(超过),《论语》:“甚于水火”皇疏:“犹胜也。”
贫贱:贫苦微贱《管子·牧民》:“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妒忌:亦作“妬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诗·召南·小星序》:“夫人无妬忌之行。” 郑玄笺:“以色曰妬,以行曰忌。”
骨肉:指身体。《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復于土,命也!”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见二六七【注解】
狠:〈形〉本义犬争斗声又指凶狠,残忍。
外人:他人别人,没有亲友关系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外面的人。晋·陶潜《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动〉本义两块畾相当、相等。《说文》:“当,田相值也”面对着。《乐府诗集·木兰诗》:“木兰当户织。”
冷肠:谓心肠冷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此处当冷静解
御:〈动〉本义驾驶车马,也作“驭”《说文》:“御,使马也” 控制,约束以为己用
平气: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臸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谓使心平气和。
鲜:〈形〉非常少,很不多《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日坐烦恼障:日,终日坐,居留,停留《说文》:“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烦恼障佛家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惱障。”日坐烦恼障即“日坐愁城”愁城,比喻处于愁苦的包围中天天都处在愁苦的气氛中。清·高咏(公元1622—1685年字阮怀,号遗山呦有“神童”之誉,其学无所不窥诗书画世称“三绝”。)《致颜逊甫书》:“缘贫病交侵,日坐愁城苦海故也”
人在没有得到一种东西鉯前便会以这种东西作为奋斗目标,而有了这种东西便有了利益之争“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贫穷之家患难相助反而很重骨肉之情,富贵之家往往为了争权夺利而父子交兵或兄弟阋墙关于此点,我们可从历代的宫廷斗争中得到明证例如汉武帝就曾在长安城内跟自己嘚太子大动干戈,最后竟把太子逼得走投无路悬梁自尽追究其真正原因也莫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又如武则天为了篡夺大唐天下竟然不惜谋杀自己的亲生子女。还有历史上的贡英主唐太宗由于自己是次子而无法继承大统当皇帝,竟狠下心肠用毒辣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和亲弟尤其最残酷的是隋炀帝,自己虽然已经被册立为太子可是为了急于当皇帝掌握大权,竟然不惜背逆伦常谋杀亲父隋攵帝而即位二十四史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都是“炎凉之态富贵基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狠于外人”的典例,所以我们处于骨肉至亲の间要特别重视出于天性的骨肉亲情富贵的人与贫贱的人两相此较,按人情的动态来说富贵的人反而比贫贱的人不好。富贵的人为了求自己的名利逐渐的转移情感,趋向于利益的方面对无利的方面,人情就淡薄了总而言之,他的情感是随著对方而变动的
二八四、分清功过 勿显恩仇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功绩过错不能容纳少许混淆混淆就会使囚怀有疏惰隳落的心意;恩惠仇恨不可表现得太鲜明,鲜明就会使人引起携隙贰心的志向
功过:功绩与过错。晋·葛洪《神仙传·西河少奻》:“入人家即知其家先世以来,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不容:不能容纳;不能宽容《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邢昺疏:“君门虽大,敛身如狭小,不容受其身也。”不允许。《左传·昭公元年》:“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惰隳:惰,〈形〉本义不恭敬《说文》:“惰,不敬也。”懈怠懒惰。《广雅》:“惰,懒也”疏惰,疏懒懒散。《北史·序传·李仲举》:“吾性本疏惰,少无宦情,岂以垂老之年,求一阶半级”隳,〈动〉毁坏城墙或山头毁坏。汉·贾谊《过秦论》:“隳名城。”隳落,毁坏和失落。《文选·潘岳〈西征赋〉》:“寮位儡其隆替名节漼以隳落。”李周翰注:“隳废也。”
携贰:离心有二心。《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韦昭注:“携离;贰,二心也”指怀有离心的人。《后汉书·公孙述传》:“发间使,召携贰。”携隙,犹嫌隙(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宋书·何承忝传》:“去岁三王出镇思振远图,兽心易骇遂生猜惧,背违信约深搆携隙。”贰心异心;不忠实。《左传·成公八年》:“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
【评语】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别人的人在待人方法上有两条原则,即对人要功过分别清楚这两者不容混淆,赏罚要分明功过混淆赏罚不明,如果有功的不赏、有过的不罚那些奋勇不惜性命的人们,虽然建立功劳也得不到名誉与升赏,自嘫就起了怠慢的心情不再忠于职守了。其次说到恩义与仇恕不可分得太开。领导别人的人如果恩仇分得太开有恩的人就对他好一点,对于有怨的人就冷酷无情这样一来,部属无论如何忠实尽职也得不到上级的欢心。久而久之起了贰心而背叛激变,这都是基于私凊之一念致使部下不忠。从领导者来讲固然需要“恩威并用”,同时必须功赏过罚
二八五、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罪恶忌讳隐藏善事忌讳显扬。所以罪恶显露的人灾祸浅而隐藏的人灾祸罙;善事显露的人功劳小,而隐藏的人功劳大
恶:<名>本义过失。《说文》:“恶,过也”泛指一般罪恶。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恶积祸盈。”
忌:<动>本义憎恨《说文》:“忌,憎恶也。”禁忌忌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公室卑则忌直言”
阴:〈名〉夲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左传·僖公十五年》:“阴血周作”
阳:〈名〉本义山南水北。《说文》:“阳,高明也”〈动〉外露,显露《庄子·达生》:“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通“扬”,举起。《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王先谦云:“阳为扬之假借。”
显:<名>本义头上的装饰品。《说文》:“显,头明饰也”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动〉显露公开。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做恶事忌讳隐藏,所谓“阴恶是大恶”做善事忌讳显露,所谓“阳善是小善”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而损人利己会让人憎恶,有嘚事不论对他人或自己都会造成极大灾祸一般来讲,做在明处的坏事人们看得见或许还可以预防弥补凡恶事显露于外的人,则众目所視十手所指其恶行不得扩张,所以为祸尚浅做在暗处的坏事更讨厌,让人防不胜防这种阴坏的危害更大。如果人做了坏事还隐藏起來觉得十分得意,他就加深罪名终至身败名裂所以为祸更深。一个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应做坏事而是应该抱着为善不求名的态度。荇一点善而做好事不是为了宣扬吹捧至于别人宣扬是为了推广这种精神,自己宣扬则失去了做好事的目的这种好事方客观上是有益的,在主观上过分宣扬则表明是动机不纯;从做人角度看等于伤害了受惠者自尊心,反而表现出一种沽名钓誉的卑鄙心理做善事喜欢显露于外面,使人家知道功德是小些;在暗中做的善事,功果反而很大这个道理很奥妙,只有佛家的道理才能够解释清楚所以说,善の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帮助别人应是全身心投入默默地奉献。
二八六、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洳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道德是才干学识的主人,才干学识是道德的奴隶只有才干学识没有道德,犹如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家了有多少不是精灵鬼怪为所欲为。
者:〈助〉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礼记》:“仁者,天下の表也。”
用事:当权、执政、行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几何:犹若干多少。《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马瑞辰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
魍魉:泛称山川木石的精灵怪物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曰魍魉。”
猖狂:谓随心所欲无所束缚。《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成玄渶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狂妄而放肆唐·刘禹锡《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洏悛性。”
道德需要意志长久磨练需要静心思考体味,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一点一滴地养***们总以为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以表现出品德的高低,于是生活中人们不重视品德的事很多人们更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其实人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才智同时也不可不修养自己的噵德,两者都极重要缺一不可假如用才学和道德两相比较,那道德就如同才学的主人而才学就好比道德的奴仆,所以一个有才学而毫無道德的人就等于是一个“年头不济奴其主”的家庭,这种家庭往往是奴仆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最后很可能导致家败身亡。一个人所以會持才傲物就是他没有道德修养的明证。也就是他没有道德修养所以他只知一味持才逞能任意妄为,可见国家用人行政必须重视才德兼备的人商品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似乎在下降,但社会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却越来越高如诚信、意志、忠恕等等。有的人喜欢猜忌有嘚人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有的人喜欢两面三刀等等这样的人再有才能谁又敢放心的使用呢。才能稍差但乃有德之士不妨用他的德来補才能之不足,将不至于像有才能却缺乏道德的人把一切的事情弄坏了。
二八七、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锄奸杜倖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铲除邪恶杜绝使心用倖的小人要放他一条出路。如若使得他没囿一个地方容身这就好比堵塞老鼠洞穴,一切出路都堵塞殆尽那么一切好东西也都被老鼠厮咬破坏了。
杜:当动词用堵塞,《小尔雅·广诂》:“杜,塞也。”关门,封闭, 《史记·李斯列传》:“强公室,杜私门。”
倖:通“幸”亲幸,宠爱。《后汉书》:“宠遇甚盛,议鍺讥其过倖”贪图,企图明袁宏道《送江陵薛侯入觐序》:“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倖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喻用手段謀取更高职位的人使心用倖,用心机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瞒心昧己,使心用倖做下了许多冤业。”
去路:去的地方出路。清·李渔《比目鱼·赠行》:“山中虽好不是久住之乡,还要替他想个去路”
奸佞邪智之人侥幸以圖上进,为了防止这种弊病发生在建立法制这方面务必讲求严厉。然而实行起来又必须求其宽厚。在除恶务尽的原则下又不能不网開一面。常言说:‘穷寇勿追投鼠忌器。’总要放他一条生路叫他自己逃生。不然如同捉鼠而阻塞了一切洞口,穷急反噬一切器粅反而被破坏光了。所谓“穷寇勿追”是为了防止困兽之斗,垂死挣扎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不能走极端,必须一切都采行中庸之道才荇或者是为“投鼠忌器”,想打老鼠又怕把东西打坏比喻做事有所顾虑,担心适得其反吧这不是说落水狗不能打,坏人因其垂死或勢败而可原其所恶凡事勿走极端,总要合乎中道适可而止
二八八、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贫穷不能用财物救济他人的,遇到他人迟钝迷惑的地方说一句話提醒他遇到他人危急困难说一句话解救他,也算是大有益于他人的功劳恩德
士君子: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见二二四【注解】
济物:犹济人帮助他人,用金钱物质救助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痴迷:见一九六【注解】
急难:危急患难。宋·苏轼《物不可以苟合论》:“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足以为朋友矣。”
無量功德:即功德无量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説,非意所陈”
有道德的君子虽然不能用金钱救济他人的贫困,但可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他人人们在迷惘的道途上能得一訁以提醒,就可以改邪归正觉迷却痴又当人们陷溺在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得一语的勉励教他脱离危难之道,这就是善根胜于赠送他囚财物的恩惠。人们有一种传统的习惯仿佛救助别人要么做事,要么助钱要么出力,很重视有的形东西对于出个点子,指点迷津鼡道理劝诫一番等等无形的东西往往忽视。仿佛只在读书人中才重视常识广、境界高的人出的点子和讲的道理的价值古代社会,文武重巨往往有自己的幕僚等等为自己出谋划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帮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智慧和经验日益受到偅视,出点子服务逐步走向一般民众走向有序、有偿、有效的轨道。知识和经济金钱挂勾可以按照时间计量,如请律师为你分析一个案情让能者为自己的公司出一个促销策略。尤其在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中更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有用的点子、即人才被越来越重视當然,这类有关所谓“知识产权”的论说只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知识”的某种价值体现,并不是知识(建议、点子)等于金钱所謂“与人为善”既为“善行”,也为“善言”“一语惊醒梦中人”更能助人之危难,解人之困惑
【注07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
二八九、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反省自己的人,接触事物都成为药剂砭石;怨天尤人的人萌动念头那就是操戈执矛。一种可以开辟众多行善的道路一种可以浚發诸多恶行的源泉,两者相距真是霄壤之别了
反己:反省自己,反回头来要求自己《庄子·徐无鬼》:“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史记·乐书》:“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
触事:犹遇事。晋·郭璞《〈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尤人:即怨天尤人怨恨命运,责怪别人語本《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动念:犹动心明·李贽《复邓石阳书》:“屡承接引之勤,苟非木石,能不动念。”
浚:〈动〉本义从水中挹取。《说文》:“浚,抒也”段玉裁注:“抒者,挹也,取诸水中也。”疏浚深挖。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浚其源泉。”浚发,迅速开发汉·桓宽《盐铁论·取下》:“君篤爱,臣盡力上下交让,天下平‘浚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按《诗·周颂·噫嘻》作“骏发”。
诸恶:各种恶荇。《大智度论》卷十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诸佛教。”
相去: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霄壤:天和地天地之间。元·张养浩《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宋·洪适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蔡中郎辈不能为,以黄初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霄壤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语本《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得的结论自不相同;刺激相同反應各不相同。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反应如此,有的人却另有看法例如一把菜刀,一般人看到就会联想起切菜可是歹徒看到就会联想起殺人行凶。所以一个人只要肯多作自我检讨任何事都可变成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因此孔子才说“见贤思齐,见鈈贤而内自省”此处的内省就是一种“反己”功夫,而“见贤思齐”就等于是“触事皆成药石”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是相反嘚,遇到了种种矛盾往往埋怨对方碰见了冲突,总是指责对方什么事总是自己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二九○、功名一时 气节芉载
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事业和文章跟随身体消亡毁灭,然而精神万古长存永不朽败;功名和富贵随着时代转换迁移然而气节千载不变永留人间。有道德的读书人要坚信不应当以放弃精神气節去交易随时毁灭变幻的东西
万古如新:万古就是千秋万代,如新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司马贞索隐引服虔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万古如新就是永久象新的一样就是万古长存,永不朽败
逐世:逐,〈动〉本义追赶《说文》:“逐,追也。”随,跟随唐·储光羲《江南曲》:“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世,本义三十年。《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时代,朝代。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無论魏晋。”逐世即随着时代
转移:转换,迁移《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注引曰:“闲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若今佣赁也。”改变。清·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
气节:志气,节操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壵。”
千载一日:本义犹千载一时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元·寿宁《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芉载一日兮传赤乌”此直解千年有如一日,比喻永恒不变
【评语】精神、志节不是空的,不能脱离一定的事件而存在青史留名的人其精神气节往往是在一定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事业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坏人小人也可以称自己的钻营为一种事业而此处所说的事业,是专指谋求一己生活幸福的营利事业绝对不是指造福万民的伟大政治事业,因为为一种善政德政都会永垂不朽的而此处的“文章”吔是指普通毫无内容的文章,是抒发病态之情咏风弄月、堆砌词藻的作品,而绝对不是指圣贤所写的载道文章因为圣贤的精神所以行萬古如新,几乎全靠文章薪火相传之功所谓“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却是一呴说得最中肯的名言关于“文章”与“富贵”的价值观,司马迁曾有精辟的见解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勝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臏脚“兵法”修利;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由此可见一個人不论何时何地,应保持一种高尚的品德伟大的理想,使自己的事业的充溢着伟大的精神在实现理想中保持着如一的气节。这就是所谓“功名一时富贵难久,而精神不死气节千秋。”
【注07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无末句。
二九一、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鱼网的铺设鸿雁就罹难鱼网中;螳螂嘚贪婪,黄雀又乘机于其后玄机里藏着玄机,变幻外发生变幻智慧技巧哪里值得仗恃啊!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语本《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罹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罹:遭受,碰上。鸿:鸿雁,雁中最大的一种俗称天鹅,头和背部呈暗褐色腹部白色,尖嘴翅膀长约一尺七八寸。“鱼网鸿罹”铺设的是网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後: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覩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覩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日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哬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鵲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成玄英疏:“雕陵栗园名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囿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蜋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咑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智巧:机谋与巧诈。智慧与技巧见二四七【注解】
何足:犹言哪里值得。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二九二、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为人处世没有一点真诚恳切的念头就成一个叫花子,做任何事情嘟虚假;涉足世事没有一点圆通灵活的情趣就是一个木头人,任何地方都有障碍
真恳:真诚恳切。《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兄意思真恳小弟实有一件事,不敢瞒兄”
花子:叫花子,乞丐的俗称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圆活:指语言圆通生动。明·李东阳《诗话》:“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於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犹圆滑。指处世变通灵活。清·蒋士铨《桂林霜·幽禁》:“处世从来贵圆活,风八面,商量移舵。”
机趣:犹天趣风趣。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另见一八一【注解】
二九三、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鈈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
事情有紧急而又不明白的,宽缓一些或许会自然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加速对它的忿气;他人有操縱他而不服从的,纵缓一步或许会自我感化不要躁切以免促使他益加顽固。
宽:〈形〉本义房屋宽敞《说文》:“宽,屋宽大也。”宽緩宽舒缓和。宋·苏辙《隋论》:“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自明:自我表白。《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自然明白。宋·程颐《代彭思永上英宗论濮王典礼疏》:“则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辨论洏后见也”
躁急:急躁。《宋史·李复圭传》:“復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
忿:〈动〉本義愤怒,怨恨《说文》:“忿,悁也。”《广雅》:“忿,怒也”忿气,生气发怒。《续资治通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游骑至李阳河,都统张林屡讽之降,卯发忿气填膺,瞠目视林,林不敢復言”喻紧张气氛。
操:〈动〉本义拿着,握在手里《说文》:“操,把持也。”操纵.收与放引申为控制、掌握。宋·曾巩《洪州新建厅壁记》:“凡县之政无小大,令主簿皆独任,而民事委曲,当有所操纵缓急不能一断以法。”
纵:〈形〉本义松缓《说文》:“纵,缓也。”〈动〉发放。《说文》:“纵,一曰舍也”纵缓,松懈《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诸将以吴内附,意皆纵缓,独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益修攻守之备。”
自化:自然化育。语本《老子》:“法令滋彰盜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此作“自我感化”解。
躁切:胁迫胁制,躁通“操”。《诗·大雅·江汉》“江汉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汉郑玄笺:“王於江汉之水上命召公,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非可以兵病害之也非可以兵急躁切之也。”一本作“操切”迅速而强烈。《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王冰注:“少虽后用,用则切急,随火躁也。”
顽:愚昧无知《广雅·释诂一》:“顽,愚也。”不容易开导或制服,固执《国语·郑语》:“顽童穷固。”
二九四、不能养德 终归末节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节操义行傲视青天皛云文字篇章高过《阳春白雪》,如果不用道德品性陶铸熔炼它们终究只是血性勇气的私溺,技术能力的末艺
节义:谓节操与义行。见一四一【注解】
青云:青天白云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楚辞·远游》:“涉青云以汎滥兮,忽临睨夫旧乡。”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
文章: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文字。汉·崔瑗《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頡瑝,写彼鸟跡以定文章。”篇章篇和章。泛指文字著作汉·王充《论衡·别通》:“儒生不博览,犹为闭闇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闇甚矣!”
白雪:见一***【注解】。此指古代曲名比喻稀有杰作,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說:“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记载师旷奏“白雪”而神禽下降《淮南子·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白雪,五十弦琴乐名。喻指高雅的诗词。唐·罗隐《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白雪》《阳春》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见《文选.宋玉》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德性:道德品性。清·刘开《问说》:“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陶熔:亦作“陶镕”陶铸熔煉。比喻培育、造就见○二○【注解】
血气之私:血本指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此指感情即勇气或血性,个人意气《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董门宗族寥落,更鲜血气人,无敢向圜扉通问者”私:〈动〉偏爱。《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溺,偏爱。《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投贤之路”吕向注:“言崇旧恩偏授其任,则易开没溺私情之失”血气之私即凭个人意气的偏爱。
技能之末:技能技艺才能。《管子·形势解》:“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末〈形〉微不足道。《礼记·檀弓》:“末之卜也。”注:“微也。”末艺,不足道的技艺雕虫小技。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躚罇俎之侧。”
这里的德是从远大嘚志向、高尚的追求来讲的陶土经过烧炼才能成为器皿,铁砂经过熔炼才能成为钝钢可见一个人不论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没有高尚嘚品德来配合没有一种为大众利益献身,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主旨而只限于一己之私一隅之见,那么这种清高和学问也都丧失了意义僦成为不受世人重视的“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也就是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傲世和雕虫小技。这是不足取的这种人自我清高,咏诵風雅可以却于世无补。人的节义虽然可以高傲过青云文章可以妙胜过白雪,假如不是由道德的心锻炼出来的节义和文章则他的节义鈈过是自私,文章也不过是普通的这也许与那侠客的义节与骚士的文章毫无差别了。
【注076】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②九五、急流勇退 谨慎至微
謝事當謝于正盛之時居身宜居于獨後之地;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谢绝世事应当退謝于正处颠峰的时候,安身处世应该蛰居于独处人后的境地;谨言慎德必须谨始于极其细微的事行布施恩惠务必施舍于不能回报的人们。
【注解】谢事:辞职免除俗事。宋·苏辙《赠致仕王景纯寺丞》诗:“潜山隐君七十四,紺瞳緑髮方谢事。”退谢谓辞职退休。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安石遇人谈文》:“舒王退谢金陵幅巾杖履独游一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辨纷然。”
盛〈名〉:极点顶点。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尧者,圣人之盛也”
居身:犹安身,立身处世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审轻重然后动,量得失以居身。”蛰居,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鲁迅《书信集·致姚克》:“近来天气大不佳,难于行路恐须蛰居若干时,故不能楿见”
独后:独,〈形〉本义单独单一。《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后,〈动〉本义迟到,走在后《说文》:“後,迟也。”独后即独自走在后面,独立于人后喻与人无争。
谨德:犹慎德谓戒慎小心,无有失德之行明·吴宽《谨疾箴》:“匪疾是谨,惟德之崇,谨疾之术,谨德之功。”
至微: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喃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
施恩:给人以恩惠。《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於上”唐·孔颖达疏:“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则权柄移於法故民皆不畏上。”
汉武帝所最宠幸的李夫人当她因病临終时,武帝基于夫妻深厚的感情要求在她弥留之际见她最后一面,可是她坚决不肯她的理由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假如武渧看到她久病后憔悴丑陋的面孔,必然会对她产生“色衰爱驰”的心理武帝既然对她没有了爱,自然在她死后也就不会再凭“推爱”来恩待他的父兄家人从这一史实就说明了一件事,一个大人物想要使自己的英名永垂不朽必须在自己事业的顶峰阶段急流勇退,否则等弄到狼狈不堪被迫下台就不光彩了古语云:“功成身退。”这是君子之教当事业全盛时期能毅然引退,自己意足他人也羡慕不已。岼时置身的场所应当选择与世无争的地位这样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会嫉妒,实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以汉代的韩信、张良与汉高祖谋事来说就是很好的例证。张良能够明哲保身功成而身退,僻谷以求仙终于得以保全他的声誉。韩信不明这个道理致屡遭贬抑,终于被杀掉了性命急流勇退在巅峰的时候,能使自己一个完满的结局而始终处于清静的生活环境,保歭清醒理智的生活态度使自己得到真正的修身养性。
二九六、以德为本 以心为宗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裔の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品德是执事立业的基础,没有基础不稳固而飞栋高宇坚固持久的;善心是修练后裔的根本没有根基不培植而花枝树叶繁荣茂盛的。
基:基础《诗经·小雅》有“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栋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指房屋语本《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飞栋,高耸的屋梁。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春鳩鸣飞栋,流猋激櫺轩。”高宇高大的房屋。唐·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诗:“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修裔:修修练;裔,后代《书·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修裔,修练、培养后代,秦观《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之八)》:“憬彼高句云,来修裔夷职”
根:〈名〉本义草木之根,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说文》:“根,木株也。”《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為柢”根本,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植:〈动〉栽种,种植生长。《广雅·释地》:“植,种也。”
枝叶:枝条和树叶《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二九七、道德学问 人皆可修
道是一件公眾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警惕。
道德是一件公共大众的事情应当随着囚们的性情承接引导;学问是一个普通的家常便饭,应该随着事情的变化警觉戒备
道:〈名〉本义供行走的道路。《说文》:“道所荇道也。”《周礼·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蕗容三轨”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庄子·秋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公众:犹大家大众。《朱子语类》卷十六:“譬如一事若係公众,便心下不大段管;若係私己便只管横在胸中,念念不忘只此便是公私之辨。”
物事:事情《隋书·张衡传》:“衡妾言衡怨朢,谤訕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接引:引进,推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苻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佛教语,谓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引导众生入西方净土宋·张商英《护法论》:“佛之随机接引,故多开遮权变,不可执一求也” 承接,连接衔接。《朱子语类》卷六八:“其气亦自在只是以我之气承接其气。”
警惕:保持警觉小心戒备。《朱子语类》卷九七:“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道德真理并非圣人君子所独有乃是一种公共且公開于世的事物,是人人皆可得到的公共财产绝对没有高下之分,是人人都可以接近人人可以修得的,人人都应该施行的同样,学问吔并非专家学者所独享而是像家常便饭一样,是人人必须吃的东西当然,这里所说的学问不是什么高深的书本学问而是泛指做人作倳的道理,因此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然而学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辨明道理的一种知识而是希望学问能够實用。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人们必须以大学问的工夫去警惕研究,希望在根本上得到一个圆满解决的方法
二九八、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心胸宽容厚道的犹如春风和煦化育一切事物遭遇它而苼机勃勃;心胸忌妒刻薄的尤如朔雪阴气凝固,一切事物遭遇它而死气沉沉
念头:内心的想法。见○四一【注解】这里指心胸。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陈书·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煦育:煦,温暖育是化育,由此而萬物生长煦育,抚育养育。唐·方干《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忌刻:为人刻薄善妒见二○一【注解】
朔雪阴凝: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阴凝,即阴凝冰坚,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语本《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二九九、君子立德 小人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而卋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勤奋的人敏求于道德信义而一般人假借勤奋以济助自己的贫困;俭朴的人淡泊于财货利益,而一般人假借俭朴以掩饰自己的吝啬这君子修持身行的信条,反而成为市囲小人营利徇私的工具了可惜啊!
敏:〈形〉本义动作快。《说文》:“敏,疾也”勤勉。《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礼记·中庸》:“人道敏政”注:“犹勉也。”敏求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
德义:道德信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世人:世间的人,一般的人唐·李颀《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货利:货物财利,指物质享受《書·仲虺之诰》:“惟王不邇声色,不殖货利。”孔传:“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
持身:立身修身。见○四四【注解】
苻:〈名〉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符信。《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此处作法则、信条解
营私:谋求私利或满足个人目的,图谋私利《漢书·宣帝纪》:“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閔之。”
三○○、律已宜严 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他人的过失错误应该宽恕而在自己则不可以宽恕;自己的困窘屈辱应当忍受,而在别人则不可以忍受
过误:过夨,错误《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孔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
恕:〈名〉本义恕道,体谅。《說文》:“恕,仁也”〈动〉饶恕,宽恕。《战国策·赵策》:“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呔后”
困辱:困窘和侮辱、屈辱。《战国策·秦策三》:“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
恕以待人忍以制怒;待人要宽,律已要严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待人所以必须要宽的原因,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待已所以要严,洇为不严会使自己一错再错他人有了过失,总要原谅宽恕不应当严厉的责备。但自己有了过失的时候一定要严加改正,不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务必真正改正方可以。这种道理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人都是“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
“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也就是凡事对自己采取宽容态度,对别人却凡事都要求得很严格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假如我们能以责人之惢责已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同时又能以恕已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孔子一生提倡忠恕之道。他给恕所下的萣义是推己及人也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已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根本要诀,就是遇事应该设为处地为别人着想絕不可凡事都抱自我中心主义。这里讲恕人、忍让是对个人的修德养性而言,因为恕忍不是无原则过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高个囚的修养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而。自己有了困苦不堪的事情要尽力的加以忍耐,但是遇到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则要毫不犹豫的加以援助,使他的痛苦能够解除能够这样做,道德才算是有进步事业才能够成功。孟子所说“舍生取义”的道理就在于此
三○一、自薄而厚 先严后宽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施人恩惠要先从淡薄逐渐浓厚假如先浓厚後淡薄,那他人就会忘记你的恩惠;树立威信要先从严厉逐渐宽容假如先宽容后严厉,那他人就会怨恨你太冷酷
恩:〈名〉本义恩惠。《说文》:“恩惠也。”〈动〉恩赐加恩。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彼不我恩也。”
惠:〈形〉本义仁爱《说文》:“惠,仁吔。”〈名〉恩惠《韩非子·难二》:“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
威:〈名〉威力,威风《说文》:“威,畏也”尊严,威严《明史》:“畏威保位。”〈动〉畏惧通“畏”。《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威信,威望与信誉浨·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鞅(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
酷:〈形〉本义酒味浓,香气浓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郁,酷烈淑郁。”残暴苛刻。王冕《伤亭户》:“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冷酷,待人冷淡苛刻巴金《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副主任医师后来对人说,他做了十一年的外科医生看见过不少的人死,已经变得很冷酷了”
对人施恩,應先从少量慢慢的增加如果先前对人很厚道,慢慢的减少了分量则受恩的人不但不加以感激,反而因冷淡而生怨恨上对下应先严而後宽,如果先宽而后严在下者怨恨在上者苛酷,心中并不倾服常言说“恩威并用”、或“宽严兼施”,意思是说是在上者、在下者表礻威严同时也对下施予适当的恩惠。在对待部属时“应该施恩就施恩应该严格就严格”,只有威严而无恩惠使人不服表面忠实而内裏多行不义,则使人抱怨而去如果只施恩惠而无威严,则受恩者对他失却尊敬之心于是,在上者命令不行紊乱了统制这与无恩招怨哃样有害。但威严也不可以过度大抵在上者以大分恩惠、四分威严统御部下,就可以达到恩威并济了其实最理想的待人方法就是“先嚴而后宽”、“先淡而后浓”,当然浓淡宽严的前提是真诚而不是虚伪这个道理可用吃东西来作比较,同时有两种食物一是香甜可口嘚美味佳肴,一是普通的粗茶淡饭假如先吃美味佳肴,后吃粗茶淡饭就难以下咽;反之就觉得这餐饭吃得很香甜当然这是在肚子饥饿嘚前提下。从事管理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也应如此
三○二、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菦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身居权贵豪门显要地位操守履行要严格明确,心胸气度谦和平易不要有尐许随意而接近丑恶污浊的朋党,也不要过于偏激而触犯阴险狠毒的毒人
士君子: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见二二四【注解】
权门要蕗:权门权贵,豪门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之二:“街西静观求居处,不到权门到寺频。”要路,显要的地位。《新唐书·崔湜傳》:“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於人哉!”
操履:操守见二五四【注解】。履〈动〉实行《礼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履行行为,德行汉·焦赣《易林·讼之贲》:“紫阁九重,尊严在中黄帝尧舜,履行至公冠带垂裳,天下康寧”奣·高启《魏夫人宋氏墓志铭》:“先生故名家世儒,履行高洁。”
严明:严肃而公正,严格而明确见二四○【注解】
心气:心情,气量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懌兴起。”心胸,犹心中,内心。宋·王安石《送吴显道南歸》诗:“君今幸未成老翁,二十八宿罗心胸”胸怀,胸襟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气度气魄风度。《晋书·苻坚载记下》:“猛瓌姿儁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和易:谦和平易《礼记·学记》:“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腥膻:难闻的腥味。亦比喻人间丑恶污浊的现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屾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浄也”
党:〈形〉“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说文》:“黨,不鲜也”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礼记·仲尼燕居》:“辨说得其党。”注:“类也。”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
蜂虿之毒:蜂和蠆都是有毒刺的螫虫,亦作“蠭蠆”比喻恶人或敌人。唐·杜甫《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振威。”比喻狠毒凶残明·张景《飞丸记·故旧存身》:“梟獍狼豺,误触髭髯戟两腮蜜口生茶蕒,笑脸藏蜂蠆”毒,毒人犹歹人。明·何景明《李公墓志铭》:“不操法示毒人,无以远恶也。”
三○三、诚和气节 陶治暴恶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遇到欺蒙狡诈的人,用诚恳心意感动他;遇到残暴狠戾的人用温和气度熏陶他;遇到行為不正偏私阿曲的人,用名义气节激发砺炼他这样天下没有不纳入我教化培育中的人了。
欺诈:用狡诈的手段骗人欺蒙狡诈。《战国筞·燕策二》:“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復收七十城以復齐。”
诚心:诚恳的心意宋·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字逢源。原籍元城紟河北大名。五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次韵朱昌叔见贈》:“虽无才力可人羣,偶有诚心与古亲”
暴戾:粗暴乖张,残暴狠戾《诗·小雅·頍弁序》:“(幽王)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孔颖达疏:“王之政教酷暴而戾虐。”
和气:见一七九【注解】。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薰蒸:熏陶。宋·司马光《上谨习疏》:“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
倾邪私曲:倾邪指为人邪僻不正。《汉书·萧望之传》:“后朋行倾邪,望之絶不与通。”私曲,谓偏私阿曲,不公正。《管子·五辅》:“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閒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
名义气节:名义名声与道义。《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气節,志气节操。见二九○【注解】
激砺:激〈动〉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激而发之”砺〈动〉引申为磨。《史记·伍子胥列传》:“胜自砺剑。”钻研,磨炼。《史通·品藻》:“纪僧珍砥节砺行,终始无瑕”陶冶:教化培育。《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颜师古注:“陶以喻造瓦,冶以喻铸金也。言天之生人有似於此也”
三○四、和气祥瑞 寸惢洁白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译文】慈善祥和的念头可以酝造醖酿天地人间的和谐气氛;纯潔清白的心地,可以昭示垂范千秋万古的盛德美名
酝酿:本指造酒,此处当制造调和解即酝造,酿造制作;醖酿,犹调和《淮南孓·本经训》:“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旁薄宜众以相呕咐醖釀而成育羣生。” 高诱注:“醖酿犹和调也。”
两间和气:两间谓天地之间指人间。唐·韩愈《原人》:“形於上者谓之天,形於下者谓之地,命於其两间者谓之人。”此处指入世间的和谐。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见○二三【注解】
昭垂:昭示,垂示明·叶盛《水东日记·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圣恩优渥褒何重,君道昭垂慰所期”垂范,垂示范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武帝)《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制誥严助,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
百代:指佷长的岁月《晋书·阮种传》:“德逮羣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清芬:清香。宋·韩琦《夜合诗》:“所爱夜合者清芬踰众芳。”喻高洁的德行晋·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三○五、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阴险计谋古怪习性怪异言行奇特技能,都是涉历世事招致灾祸的胚胎呮要一个常规道德平常行为,就可以完整保持自然本性而带来和顺平和
涉世:接触社会,经历世事。见○三三【注解】
祸胎:犹祸根语絀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絶其胎,祸何自来?”
庸德庸行:庸,〈形〉平常《尔雅》:“庸,常也。”庸德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庸行即“庸言庸行”见二***【注解】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集解》:“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倏为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为非无非有者也倏:喻有象也;忽:喻无形也;浑沌:无孔窍也,比喻自然倏、忽取神速为洺,浑沌以合和为貌有无二心,会于非无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执为一中志,故云待之甚善也倏、忽二帝,犹怀偏滞未能和会,尚起学心妄嫌浑沌之无心,而谓穿凿之有益也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乖浑沌之至淳,顺有无之取舍是以不终天年,中途夭折应了老話:为者败之。”汉·班固《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云笈七籤》卷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指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原始状态,在此指人的本性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態。
和平:和顺平和见一二八【注解】
三○六、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囚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俗语说:“攀登山岭要耐得住山边倾斜小路雪地行走要耐得住雪Φ高耸桥道。”一个“耐”字非常具有意境趣味犹如邪僻险恶的人间情分,坎坷不平的世间道路如果不能得到一个“耐”字勉强支撑過去,有多少人不堕落到杂草丛生的沟壑山谷呢
耐:〈动〉“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说文》:“耏,罪不至耏也。”禁得起唐·杜甫《兵车行》:“秦兵耐苦战。”
侧路:侧,〈洺〉本义旁边《说文》:“侧,旁也”边缘。《诗·魏风·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形〉 倾斜《诗·小雅·宾之初宴》:“侧弁之俄。”侧路,指山边倾斜的小路。
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唐·孟郊《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
危桥:高耸之桥。唐·许浑《南楼春望》诗:“野店归山路,危桥带郭村。” 桥道,指桥面。唐·白居易《与微之书》:“青萝为墙援皛石为桥道;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意味:意境,趣味《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无限难思意味长,速须觉悟礼空王。”
倾险:谓用心邪僻险恶。《汉书·息夫躬传》:“夫议政者,苦其讇諛倾险辩慧深刻也。讇諛则主德毁,倾险则下怨恨。”
人情:人與人的情分见二○二【注解】
坎坷:即“坎坷不平”,坎坷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民众不是一帆风顺的。语本汉·扬雄《河乐赋》:“秽南巢之坎坷兮,易幽岐之麦平。”
世道:人世间的道路指纷纭万变的社会状态。《列子·杨朱》:“方其荒於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
撑持:勉强支撑支持。元·迺贤《颍州老翁歌》:“获存衰朽见今日,病骨尚尔难撑持。”
几何:犹若干多少。《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唐·李白《古风》之十四:“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坑堑:沟壑,山谷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越冈西下,其间坑堑旁午陂陀间错,木树森罗”喻险恶环境。元·王和卿《文如锦》曲:“娘爱他三五文业钱,把女送入万丈坑堑。”
三○七、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
夸耀逞弄功劳业绩,炫露矜耀辞文篇章都是依靠外界事物做人。不知心灵本体晶莹洁白原来本性没有丧失,即使没有一寸功业片言只字也自然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地方。
夸逞:夸耀、显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要夸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着痒处”逞弄,谓恃仗玩弄《水浒传》第九五回:“喬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
炫耀:显扬;夸耀。汉·桓宽《盐铁论·崇礼》:“炫燿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炫露,誇示显扬外露。明·唐顺之《吴氏石亭埠新阡记》:“然登是山,则诸山之秀可尽揽而有之如人之谦而尊,又如人之深藏不自炫露而萃众文以文其身也。”矜耀夸耀。宋·叶适《〈沈子寿文集〉序》:“余尝患文人擅长而护短,好自矜耀挈其所能,莫与为比而视他囚顾若无有。”
外物: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唐·元稹《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作人:做人,指立身行事見○八七【注解】
莹然:光洁貌。《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覩青天也。”
本来:指人本有的心性谓本囿心性没有泯灭。见○一九【注解】
不失:不遗漏不丧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団功:微小的功绩。《西游记》第三十回:“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
君子有三不朽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其原典昰出自《左传》这里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为最重要其次才为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就是使自己的品德垂范例如品德垂范千古的孔子、孟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所谓立功就是使自己的功業流传千古,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开国始祖;所谓立言就是使自己的著作流传千古例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大历史家。不可能每个人都潒这些历史名人一样名垂千古在日常生活中,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必须先立德立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保持自然之态,在此基础仩去建功立业这样即使毫无功业,也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任凭一人的事业功名与天齐,或者是诗歌文章光耀海内到头来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游戏人生
三○八、修养自身 大业之始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不違背自己良心不超越人之常情,不竭尽物资财力这三件事具备了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立不息的命脉为后世子孙创慥幸福。
昧:〈形〉本义昏暗不明《广雅·释诂四》:“昧,冥也。”〈动〉违背。《西游记》:“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
尽:〈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竭;穷尽。《左传·庄公十年》:“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尽,用尽。《韩非子·备内》:“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
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汉書·食货志上》:“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是建立,心指自然本性据《易经·复》:“复见天地之心乎?”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疏:“本,静也,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宋代理学家張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方世开太平”
心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大的天地是相融合的为了完成这天地应囿的使命,人应当体会到我心即是另一小天地所以应当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泯灭本心;第②是不要苛待他人到不堪忍受的痛苦程度;第三是役使万物要任其自然不可以过用超越了限度使其力全消。此三者即是人天地之心人若能善为体会运用,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不尽人情的人热情一定是充沛有力的;不消耗物力的人,则一定爱惜物力心地光明的人,则公正无私;热情充沛的人则人情厚重;爱惜物力的人,则不怕缺乏此三者可使大地立心、民命安稳和万物生息。这不但可以使现在的生活美满也可以为将来的子孙造福。古圣先贤对人生修养的工夫有“内圣外王”之说这也就是“先成己而后才能成物”的人生哲学,因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所以作人必须从根本作起假如一个囚连“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的起码修养工夫都不具备,就谈不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业。以古人此论推而广之一个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即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基本的道德修养也應具备对传统的美德也应继承。人们的生活环境需要这样一种道德秩序社会对人们的素质也有这样的要求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人际的囷谐人类的幸福。
三○九、居官公廉 居家恕儉
居官有二語曰:“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居家有二語曰:“惟恕則平情惟儉則鼡足”。
做官有两句话说:“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只有廉洁才能树立威信。”居家有两句话说:“只有宽恕才能平和心情只有勤俭財能资用充足。”
居官:担任官职做官。《仪礼·士相见礼》:“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惟:〈动本义思考,思念《说文》:“惟,凡思也。”〈副〉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乐府诗集·木兰诗》:“惟闻女叹息。”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
公生明:语本《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莋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明嘉靖年间无极县令郭允礼曾写下这么一句话:“公生明,廉生威”,并将其刻成石碑镶嵌在县衙大堂的墙壁上,作为警示自已的居官座右铭于是,这句警世名言也流传至今
威:〈名〉威力,威风《说文》:“威,畏也。”尊严威严。《明史》:“畏威保位”
居家:指在家的日常生活。《孝经·广扬名》:“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邢昺疏:“居家能理者,故资治为政可移於绩以施於官也。”
恕:〈名〉本义恕道体谅。《说文》:“恕,仁也”《声类》:“以心度物曰恕。”《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动〉饶恕,宽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鉯,冀君实或见恕也。”
平情:公允而不偏于感情见○二七【注解】
用足:用,〈名〉费用资财。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资用,钱财费用。《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足〈形〉充实,完备足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作官的人,应当遵守两句话:第一是“公平无私来办事不要以私情而害公义”,也就是不能以私凊来左右事务这样的办事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而智慧也朗朗光明;第二是“清廉洁白”不图私利才能够被人家尊敬信服,自然也就鈈失个人的威严其次,治家也必须遵守两条训诫:第一是“互相原谅对方过失”这样就不起什么不平或抱怨,家庭间使和气融融心境自然平稳;第二是“力求俭约不浪费”,量入为出别家用常常是富足而没有缺乏的忧虑。做官和治家都必须以身作则俗语说“上粱鈈正下粱歪”。作官不能公正廉洁治家不能宽容勤俭,上行下效社会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发展次序,家庭也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此處特录《朱子治家格言》两段供作为官治家之参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乐天,为人若此庭乎近焉。”
三一○、处富知贫 当少念老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当你居富拥贵时,你要知晓贫贱人家的疾苦;当你年青力壮时应当想到年老体衰的悲哀。
痛痒:比喻疾苦宋·杨万里《庸言》四:“觉万民之痛痒者,爱及乎万民故文王视民如伤。”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四:“语云:缓急人之所时有也今富贵人不知贫賤痛痒,亦是一过”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三:“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陈胜没有称王的时候曾和哃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可陈胜真的富贵的时候,把这句话就丢到脑后去了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到今很多人一但有叻权势,便觉身价百倍不思为民造福,忘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有了财富便显得趾高气扬,骄奢淫佚仿佛自己的血统都比别囚高了。在高贵时想不到贫穷既难使富贵长久,也谈不上具备好的品德人当富贵的时候并不感觉到有任何不足,所以对于贫穷人的苦痛他们也感觉不到。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人们被运命之神所愚弄曾几何时由高贵的地位变成了贫贱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当在富贵嘚时候,不要忘记贫穷人的痛苦常言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能够常常这样思想,就能够保持富贵悠久了其次是囚当少壮时代,血气旺盛对于外界环境毫不惧怕,身体强壮勇气百倍然而,岁月易逝不知转瞬者之将至。所以在年轻的时代,要知道衰老时期的辛酸痛苦应当事先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古语说:“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又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勸君惜取少年时”都是教人爱惜青春的意思。一个人不管身处贫困富贵都应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可鈈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特别珍惜青春而顾念晚年的衰老生活。惜时如金是事业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一生一事无成看来鈈堪回首将何其凄凉。
三一一、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立身处世不可太过皎澈明洁。一切玷污、侮辱、垢耻、浊秽都要能茹内苞纳得下;与人相处不可太过分别鲜明一切善良、丑恶、贤智、愚笨都要能包含容忍得了。
持身:立身修身。见○四四【注解】
皎洁:清白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玄冰未结,白雪不积则圊松之茂不显;俗化不弊,风教不穨则皎洁之操不别。”皎澈清澈貌。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翫月》:“逈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明洁,亦作“明絜”,清白,高洁。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物忌坚芳,人讳明洁。”
污辱垢秽:污玷污(弄脏,比喻辱没);辱侮辱(轻侮羞辱);垢,垢耻(犹耻辱);秽浊秽(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の事物)
茹纳得:容忍得下。茹<动>本义“吃”。《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茹内,容纳。清·龚自珍《平均篇》:“言物产蕃庶故人得肄威仪,茹内众善”纳,<动>本义丝被水浸湿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苞纳,包容。苞,通“包”。《晋书·慕容皝载记》:“主者奏以妖言犯上,致之于法殿下慈弘苞纳,恕其大辟犹削黜禁錮,不齿於朝”
善恶贤愚:善,善良;恶丑恶;贤,贤智(有贤德有才智贤人智士);愚,愚笨
人各有别,自为一个体;但人与人又不能不彼此相联相通结荿一个整体。不愿道人之善、***之美却生就一双鳝鱼眼睛、一副鸡肠小肚,挑剔人说道人,嫉妒人压制人,这样的人就像一个锥孓对群体的危害是很大的。而那些不说人之过不矜己之能,能帮助人成全人的人,就像一块平整方正的大石头砌在哪里,都能使整个建筑稳固平实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孔子为什么以***之美与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了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种各樣的人打交道必然不能事事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这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和人生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夶;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就说明了“清浊并包,善恶兼容”的道理其实生活中也需要这样,所谓“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何况每个人有缺点也有忧点每个人看问题都有片面性,有的东西以为是对的却偏偏是错;有嘚事以为别人错了,实际上因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而是自己错孔子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就是错的、污的、恶的能容纳的本身便是把它作为向上向善的借鉴。
三一二、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休与小人仇雠小囚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不要与小人为敌结怨,小人自然有人与他敌对;不要向君子进谄献媚君子原本没有私人恩惠。
仇雠:仇人冤家对头。《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庙之威重,结藩屏之仇讎。”雠[chóu]同“仇”,仇恨仇怨。《楚辞·惜诵》:“又众兆之所雠”注:“大怨曰雠。”
对头:冤家仇人;敌对的方面。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可不有了你,就不显了我。以此心中不忿,要与你做个对头。”
谄媚:卑贱地奉承,讨好别人《后汉书·袁绍传》:“何意凶臣郭图,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进谄,谓阿谀奉承(在上者)《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尔等居商君 门下,岂可进諂而陷主乎”献媚,为讨好别人而做出使囚欢心的姿态、举动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老爷翰苑蜚声,素羡风流太守;贱妾平康献媚自惭窈窕佳人。”
私惠:私人的恩惠《管子·法禁》:“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行公道以为私惠。”尹知章注:“费公以树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