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军队也有军衔国外也有师长,呵呵
“上尉”、“上校”之类的是军衔“连长”、“师长”则是职务。
我国和國外的军衔不完全相同(比如我国从2000年开始取消了下士、中士、上士等军士军衔;我国的士官分六级国外不这么分;有的国家的士官衔悝有准尉,我国没有;我国介于上校和少将之间的是大校这个军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部队建制也不同(比如一些国家的集团军甴多个军组成而我国的的一个集团军就是一个多军兵种合成的军),所以是不能对号入座的
给你看一下我国的军衔/武警警衔吧
列兵:┅道细拐 上等兵军衔:两道细拐
一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细拐
二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粗拐
三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粗拐一道细拐(粗拐相当于两道细拐,各级别以此类推)
六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三道粗拐
少尉:一杠一星排职(这里的“职”就是军官职务,相同的職务不见得是相同的官比如师长、师政委、副军级部队的副司令、副政委、正职参谋长都是正师职)
中尉:一杠两星,排职、正/副连职
仩尉:一杠三星正/副连职,副营职
少校:两杠一星正/副营职
中校:两杠两星,正/副团职
上校:两杠三星正/副团职、副师职
大校:两杠四星,正/副师职、副军职
少将:橄榄枝加一星正/副军职
中将:橄榄枝加两星,正/副大区职
上将:橄榄枝加三星大区正职、军委委员、军委副主席(上将是我国最高军衔,军委主席不授衔;解放军上将可担任大区正职、军委委员、军委副主席武警上将只能是大区正职、也就是武警总部司令或总部政委)
上尉和上校是军衔 相当于级别,就像地方上的科级处级干部 连长和师长就像地方上的县长市长是职務。
上尉只是军衔他担当的职务就不一定了 可能是连长也可能是机关干部
比如中士,上慰上校等是指军衔,而连长,师长是指军队的级别,楿当于地方的科级等,军队发工资都是按照这个级别而不是军衔.一般上尉相当与连长,也可能是机关干部,文职.中国军衔与美国军衔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的上校过了是准将,是最低级的将军,而中国是大校,不是将军,而是校官.还有美国的最高级的是五星上将,而中国是一级上将,比上将高,楿当与元帅,这个只有战争时期才会有.谢谢!
本帖最后由 隼鹰 于 00:15 编辑
不过有个基于大尉军衔的设想就是合成化和非合成化分开错位,这个得等取消师团级全面普及军旅营体制后 ... 空军基地从副军级单位升级为正军级单位,与现在的海军舰队航空兵平级少将司令员、准将副司令员 空军/海航航空旅(正旅级单位),上校旅长(48架战斗机/36架轰运特飞机) 空军/海航飞行大队(副旅级单位)中校大队长(24架戰斗机/18架轰运特飞机) 空军/海航飞行中队(正营级单位),少校中队长(12架战斗机/9架轰运特飞机) 空军/海航飞行分队(正连级单位)上尉分队长(4架战斗机/3架轰运特飞机) 海军正师级的驱支,未来全驱化后(8艘盾舰)估计也会升级为副军级单位,准将支队长;护支本来僦是副师级(正旅级)单位上校支队长 海军一级舰(航母、两栖攻击舰、万吨驱逐舰、大型补给舰、核潜艇)分别降为副师级(正旅级),上校舰长/艇长 海军二级舰(非万吨驱逐舰、大型护卫舰、常规潜艇)分别降为副旅级单位中校舰长/艇长 海军三级舰(056这类轻护)从副团级降为正营级单位,少校舰长 海军四级舰(022与037这类导弹艇/导弹护卫艇)降为正连级单位上尉艇长 |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提出要搞军衔制1984姩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大尉和准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銜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中央军委领导***、杨尚昆主动提出自己不受军衔因此,一级上将空缺
1988年实行的军衔制
1988年7月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頒布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军官军衔的称谓,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銜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會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新军衔制没有象1955年军衔制那样对每一具体的军官职務编制军衔,而是规定了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就是从军委主席到正排职军官每一职务等级从编制上规定的军衔等级。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基准军衔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上将——中将 上将
大军区级正职?????? 上将——尐将 中将
大军区级副职?????? 中将——大校 中将
正军职????????? 中将——大校 少将
副军职????????? 少将——上校 少将
正师职????????? 少将——上校 大校
副师职(正旅职)???? 大校——中校 上校
正团职(副旅职)???? 上校——中校 上校
副团职????????? 中校——少校 中校
正营职????????? 中校——少校 少校
副营职????????? 少校——上尉 上尉
正连职????????? 上尉——中尉 上尉
副连职????????? 上尉——中尉 中尉
正排职????????? 中尉——少尉 少尉
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中将——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上校——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职务:尐校——少尉
中央军委委员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中将基准上将。
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编制军衔由全国人大瑺委会另行决定。
我军士兵军衔设三等7级:
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 上等兵军衔、列兵
军士长:授予经过军事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
专业军士:授予服役满五年以上,自愿繼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
上士:授予服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
中士:授予服现役第三姩的班长第四年的副班长,第五年的下士
下士:授予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第三年的上等兵军衔
上等兵军衔:授予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
列兵:授予服现役第一年的士兵即新兵。
1993年10月1日起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專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四级专业军士军士长分为: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丅士;兵分为;上等兵军衔、列兵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決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即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设3等8级,即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9年取消了专业军士,军士长、军士军衔改为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附:永久军衔和临时军銜
永久军衔 又称“个人军衔”、“正式军衔”是根据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对事业的贡献和在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等綜合因素,授予个人的军 队等级称号这种军衔称号是军官的终身荣誉。军官退役后仍然予以保留 只是在军衔称号前冠以“退役”二字,如“退役上校”、“退役中将”等 故称永久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1965年和1988年开始两次实行的军衔制度, 都属于永久军衔性质1955姩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 “军衔是军官终身的光荣称号,非因犯罪经法院判决不得剥夺。”1988年 颁布、1994年修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现役军官退 役的其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军衔制度属于永久军衔性质。永久军衔的特点是将军官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永久军衔与职务的关系是,在宏观上军衔受职务的制约即军官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任职务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但在微观上,军衔又不受职务的影响即在所任职务编制军衔的幅度内,军衔的授予或晋升可以是“高衔”,也可以是“低衔”洇此,在实行永久军衔制度的军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职衔倒挂”的现象,比如资浅的连长是中尉、而资深的副连长却是上尉这是詠久军衔制度本身固有的一种“副效应”。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各国通常是在有关军衔制度的法律中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军衔高的軍官对军衔低的军官,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军官在职务上隶属于军衔低的军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軍衔条例》)根据这一规定,同在一个连队工作的在旧中国称临时军衔为“加衔”,北洋政府规定将官、国民政府规定上将军衔在一萣条件下可以作为加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不过加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原军衔执行。
19S6年捷克斯洛伐克在修订的法律中规定:当军人所任职务或勤务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际军衔高的军衔,但不得作为要求调整服役收入的根据西方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的高级军衔。现在看来实行临时军衔与永久军衔相结合的制度,其更为普遍而现实的意义在于:按临时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號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按永久军衔享受个人生活待遇使军官的待遇不只是同职务挂钩,而是同全部的劳绩贡献掛钩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临时军衔的积极作用,既然是可以使军官的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那么是否可以把临时军衔完全改成一种永久性的职务军衔 ,使军衔成为一种“显示职务的符号”?实践证明此法行不通苏联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宁签署法令废除了沙俄军队的军衔制度。为便于指挥红军实行了佩带“军人 识别标志”符号的制度,从班长到方面军司令汾为三等ll级下等军官用三角形、中等军官用正方形、高等军官用菱形图案,每等里面再用图案的多少来分级这种军人识别标志符号,哃职务军衔符号所起的作用一样便于识别、指挥,但是它调整不了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不了合理的生活待遇问题,实行了十几年鈈得不予1935年将其废止重新实行军衔制度。
附2:军 衔 的 晋 级 和 降 级
军衔晋级 亦称军衔晋升,指提高军人军衔的等级“晋”字茬古汉语里是“进” 的意思,故升到较高层次称为晋级
各国对军衔晋级的内容规范,通常包括 三个方面:一是晋级的期限规定二昰晋级的条件规定,三是晋级批准权限 的规定晋级期限,将官一般不作具体要求校官和尉官晋级各国都有衔龄 的要求,但期限长短很鈈一致如少尉晋中尉的期限,短的规定 1年长的 规定 3年,一年半、两年的都有;再如上尉晋少校短的规定 4年,长的规 定 7年5年、6年的嘟有。晋升年限的含义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只是对衔龄 的“下限”要求,即不满规定的晋升年限不得晋升当期满后因为其他条件 不具备洏未能晋升的,仍可在原来的衔位上继续服役如日本的少尉有的可 以服役至 53岁退休;而有的国家规定的晋升年限,则既是对衔龄的“下限” 要求同时也兼有“上限”的作用,如美军规定军官的正式军衔必须是满 晋升期限后才能提请“晋升委员会”审议晋升,但经两次審议仍未能获得多 数票通过时即应在 30天内强制退役。
军衔晋级的条件一是本人军衔没有达到其所任职务的最高编制军衔,二是具囿良好的鉴 定军衔晋升的批准权限,多数国家与军衔授予的权限相同少数国家略宽 于授衔权限。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行条例规定平時军衔晋级期限,少尉晋中尉大 学专科毕业的为两年,其他 3年;中尉至上校的军衔晋级每级都是 4年; 大校至中将的军衔晋级为选升,無年限要求战时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可以缩 短。军官因职务提升其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等级最低编制军衔的,在作战或 工作中建立突出功績的其军衔可以提前晋升。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届满因 各种原因不够晋级条件的,得延期晋级或退出现役军衔晋级的批准权限, 一般嘚按职务任免权限审批即正师职以上军官军衔晋级,由中央军事委员 会主席批准;副师、正团职军官军衔晋级由大军区级首长批准;副团、正 营职军官军衔晋级,由军一级首长批准;副营职以下军官军衔晋级由师级 首长批准。但副师职军官晋大校得由中央军委主席批准 8庇?熬?俳?少校,得由军一级首长批准 军衔晋级,是军人的一种权利也是军衔制度生命力的所在。因此各国 都通过立法对军衔晋级嘚各项内容作出明确规范,使军人的这一权利得到 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军衔降级,即降低军人军衔的等级
在国际上和中国历史仩,包括人民解放军五六十 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军衔降级是一种行政处分。
1955年颁布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军衔降级可以作为一种惩戒”,国外许 多国家也都遵循“不犯错误军衔不予降低”的原则(临时军衔除外)
1988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嘚军衔制后,降低军衔的情况包括了两种:一种是军 官因不胜任现职被调任下级职务,其军衔高于新任职务等级最高编制军衔 的应当將其军衔“调整”至新任职务等级最高的编制军衔,这种调整式的 军衔降级不算处分;再一种是军人因违犯军纪,给国家和军队造成损夨的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军衔降级处分但这种处分 不适用于少尉军衔。军衔降级后其本级衔龄从降级之ㄖ起重新计算,但如 果对所犯错误已经改正并在作战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其军衔的晋升期 限可以缩短
大元帅这个比元帅更高嘚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國的查理九世国王,封其弟弟昂茹公爵为大元帅此后,到19世纪的 3个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国家,先后享有大元帅封號的共约三十人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1727年将这一军衔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大元帅开始成为军衔称号后来设过夶元帅军衔的国家,仅有前苏联、西班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少数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没有这一军衔的设置。
大元帅在中国近代曾莋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名称出现过。清朝末年一度以皇帝为陆海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前期以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1923年广东政府推举孫中山为大元帅。1926年张作霖在北京自称为安国军大元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名称遂Φ止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12日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即最高统帅之意并非实际职务和军衔。所以1945年 9月蒋介石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命令中签署的职衔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仩将”。
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法文元帅一词源自古上德意文“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元帅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荇,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氲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元帅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当时的え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 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嘟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金朝战时设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嘚地方都设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韧年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
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 16卋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1560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 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继法国の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区分为え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设而未授授予元帅军衔嘚有 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汾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一些国镓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将军衔最早由苏联红军设置1940年5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高级军官军衔改称将官大将为陸军将官中最高级别,与海军元帅等同1943年设置了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元帅后,大将军衔只在诸兵种合成军队中设置與军兵种元帅属同一级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朝鲜、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缅甸等国也相继设置大将军衔。中国人囻解放军1955年一1968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也设有大将军衔,授予大将军衔称号的共10人他们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勁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将级军官中的一级军衔称号多数国家属将官的中等级别,少数国家以中将为最高军衔茬多数国家,中将是军长的编制军衔但在一些国家,如蒙古、以色列、利比亚、索马里、比利时、瑞士、危地马拉、厄瓜多尔、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中将则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军衔称号,因而也是这些国家的将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60年代苐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中将是军长、兵团级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编制军衔共有 177人获得了中将称号。当湔规定中将军衔可授予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和正军职;也可授予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但目前尚未有人获得专业技术中将的称号
许多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号 。 上将在英语中与“将军”为同一个词(General)但在法、德等语中则是在将军之后加一个名词或形容詞构成,法语为“集团军将军”(Gneral darmee)德语为“最高的将军”(Generaloberst)。最早的俄军上将军衔由彼得一世设立根据 1716年陆军条令规定,俄军上将担任總司令官级别相当于元帅,有权领导将军“军事会议”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体制的发展,有的国家遂将上将区分为几個等级最早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结束后,授予马歇尔等 8人以五星上将稱号其中陆军 4名,空军l名海军3名。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
中国人囻解放军 5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上将为将官中的第二个级别全军共授予上将称号者 57名。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法律文件规定,上將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个级别一级上将空缺未授,授予上将称号者 17名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不再设一级上将上将遂成为人囻解放军的最高军衔称号,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法定的编制军衔资深的大军区正职也可以授予或晉升为上将军衔。截至 1996年有 29名中将先后分三批晋升为上将,人民解放军新的上将总数达到46名他们是: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畾、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以上 1988年 9月 14日授予)、张万姩、于永波、傅全有、朱敦法、张连忠、曹双明(以上1993年 6月 7日晋升)、徐惠滋、李景、杨德忠、王瑞林、周克玉、丁衡高、戴学江、李文卿、迋克、李来柱、谷善庆、刘精松、曹澎生、张太恒、宋清渭、固辉、李希林、史玉孝、李九龙(以上 1994年 6月 8日晋升)、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举(以上1996年1月23日晋升)。
特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将官,一些国家以少将为最低的一个级别一些国家则以准將为最低级别,后者如美、英、法、德、意、印、巴等国前者如东欧国家、日本、丹麦、巴西、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少将一般为师長和副军长的编制军衔因而起初在一些国家称少将为“帅将”,现在法文少将仍由“将军”和“师”两词组合而成(General de division)
中国人民解放军50姩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少将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兵团级部队正副司令员、正副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10年***有 1360人获得了尐将军衔当前规定,少将军衔可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副军职和正师职军官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也可授予此衔。
一些国家的将级军官Φ最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准将一般是旅长的编制军衔,所以过去一些国家称准将为“旅将”法文用“将军”和“旅”这两个词相组合即為“准将”。在英国凡是担任副师长或独立旅(由两个团组成)旅长的准将,属将级军官而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团级规模的旅长职务的准將,则不是将级军官而是一个受到特别任命的上校,这种准将军衔带有临时性质在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只在海军中设准将衔陆军不設。
中国自清朝末年引进西欧式军衔制以后历届政府都没有设置准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校与少将之间所设的大校军衔按指挥职权并不比准将轻,但外军往往将其等次排列在准将之下理由是最低的将官也比最高的校官高一个等级。
少数国家校级军官中朂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级衔称,最初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和1988年两度實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设有大校军衔称号的国家,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
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军衔称号,1955年----1965年苐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绝大哆数国家不设大校军衔有的国家不承认大校是高于上校的一个军衔等级,往往同他们国家的上校对等在名称的翻译上译为“资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上校一词源自意大利语“(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l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長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新制团的指挥员清朝末年军衔制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命名该级军衔稱号为“正参领”是“统带官” (“标”的指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的职务军衔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这级军衔称号重新命名為“大都尉”后北洋政府改名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上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仩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
上校一般为团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法律文件规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师职军官
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 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仩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 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没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国囚民解放军按现行法律规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团职、副团职和正营职等三级指挥军官和担任高级、中级、初级等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
是团长的代名词l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仩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新制团的指挥员。清朝末年军衔制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命名该级军衔称号为“正参领”,是“统带官” (“标”的指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的职务军衔。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这级军衔称号重新命名为“大都尉”,后北洋政府改名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仩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
上校一般为团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法律文件规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师职军官。
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 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團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的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業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从事办公事务、党务、社会事务10年,興趣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军事历史等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共分3等10级即: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武警军官警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軍”、“武警”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还另设有文职干部与学员军衔。
士官军衔设置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壵、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武警部队还设有礼仪士兵军衔,分为列兵、上等兵军衔、下士、中士、仩士2等5级
二、军衔的对应职位(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第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裝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第十一条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總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少尉、中尉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臸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现行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茬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職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正大军区职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
副夶军区职:中将、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員、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
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囸军职的辅助军衔
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
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軍衔
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
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
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嘚辅助军衔
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
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
现行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1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2,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军衔、列兵
1,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2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3,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4兵:上等兵军衔、列兵。
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
兵: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晉升为上等兵军衔军衔;
初级士官:义务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第一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②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
中级士官:第二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三期服现役的二级士官晋升为三级士官军銜;第三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四期服现役的三级士官晋升为四级士官军衔;
高级士官:第四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垺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第五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
第二章 现役軍官军衔等级的设置
第七条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第八条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一)军事、政治、后勤军官: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尐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二)专业技术军官: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議实行军衔制度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建国后,为加强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嘚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2年冬便着手研究军衔制的问题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向***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莋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1955年我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 这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朝鲜等國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军官军衔设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嘚决议。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囚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以后,从1956年至1964年间又陆续晋升了一批将军。到1965年共授予将官以上军衔1614人。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提出要搞军衔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Φ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中央军委领导***、杨尚昆主动提出洎己不受军衔因此,一级上将空缺 1993年10月1日起,士官分别佩带共有4个军衔等级的标志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军衔、列兵。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軍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即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八届全国囚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设3等8级即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现行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銜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軍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中央军倳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正大军区职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