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枷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众说不一,据《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二十枚。”意思是说将一定数量的连挺、长斧等兵器分散设置在防卫区内。《墨子·备蛾传》记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由此可见,连枷棍在当时(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守城御敌的重要兵器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蝶。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到接近城蝶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
宋代时,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据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蝶时,利用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手、头等部位。又据《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西戎”,即我国古代对西北一带游牧民族的泛称。这里说明当时连枷是用铁制成,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都曾用它作兵器,戎人擅长骑马,手持连枷攻打敌人步兵。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棒”学习于“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民族交流对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铁链(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亦可做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就是现代手梢子棍的原形。
关于以铁连枷破敌的著名战例,亦有史记载。宋代《曾巩集》记载:“先是,(狄青)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后。至是,前后合击。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战,军士又从马上以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相枕藉,遂大败。(侬)智高果焚城遁去。”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久在西陲的狄青,充分发挥骑兵突击时铁连枷“自上而下”的击打威力,使得以步兵为主的依智高判军溃败而逃。
明末清初,连枷棍传人朝鲜,保存在朝鲜古籍中的连枷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鞭棍”,即长柄连枷,用坚木制成。其二是“马上鞭棍”,即马上连枷,用“攒竹”制成,《鞭棍谱》中就有一人执连枷与另一人执长棍相配为伍的练习,包括起势共十个图势,另有对练路线图势,称《鞭棍总谱》和《鞭棍总图》。鞭棍,即连枷。后来,连枷逐渐在朝鲜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朝鲜的三大民间武器之一。
另说连枷棍是宋代赵匡胤所创,从上面几则史料来看,此说有误。
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连枷棍逐渐失去了昔日在战场上的显赫地位,退出了军旅征战的舞台。在“竞技武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连枷棍也一直被排斥在外,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器械,仍然在民间流传着。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武松大闹飞云浦”的戏里,就有连枷对打。电影《少林寺》少林棍僧与王仁则相战时也用到连枷棍。这说明连枷在军旅和艺术表演中均占有相当地位。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微信:LQWLDJ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ingjian118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古兵器史上的奇葩存在:连枷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奇兵器,具体为连枷棍。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蛾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蛾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其中兵器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佛尘、九齿铁耙、连枷、铁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统法铃等。
连枷棍,是武术软器械之一。古时称连挺、连筵、铁链夹棒、铁连枷、盘龙棍等。因其形状与农家打麦脱粒用的连枷相似,故俗称连枷棍。又因是由梢子和棍身连成,又称梢子棍。连枷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众说不一,据《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二十枚。”意思是说将一定数量的连挺、长斧等兵器分散设置在防卫区内。《墨子.备蛾传》记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由此可见,连枷棍在当时(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守城御敌的重要兵器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 “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蝶。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到接近城蝶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
宋代时,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据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蝶时,利用 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手、头等部位。又据《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西戎”即我国古代对西北一带游牧民族的泛称。这里说明当时连枷是用铁制成,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都曾用它作兵器,戎人擅长骑马,手持连枷攻打敌人步兵。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棒”学习于“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民族交流对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铁链(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亦可做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就是现代手梢子棍的原形。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枷棍,长棍和鞭棍的直径为3-5厘米,鞭棍6的长度为40-50厘米,长棍2的长度为140-155厘米,长棍和鞭棍用15-30厘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长棍2下端有金属箍一,是用金属套管将长棍一端包裹起来,长棍2上端有金属箍二,金属箍二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鞭棍6下端有金属箍四,是用金属套管将鞭棍一端包裹起来,鞭棍6上端有金属箍三,金属箍三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枷棍,给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体育训练器材,丰富了人们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旅游胜地的崆峒山,可以将先祖创造的各种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将奇兵器做成不同材料的工艺品,供游客欣赏和留作纪念品,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崆峒武术奇兵器。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连枷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易推广和普及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箍一,2、长棍,3、金属箍二,4、铁链,5、金属箍三,6、鞭棍,7、金属箍四。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长棍和鞭棍的直径为3-5厘米,鞭棍6的长度为40-50厘米,长棍2的长度为140-155厘米,长棍和鞭棍用15-30厘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长棍2下端有金属箍一,是用金属套管将长棍一端包裹起来,长棍2上端有金属箍二,金属箍二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鞭棍6下端有金属箍四,是用金属套管将鞭棍一端包裹起来,鞭棍6上端有金属箍三,金属箍三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因棍身较长,故在演练时一般双手执用,属于长兵器。手连枷(俗称小梢子棍,短梢子棍,手梢子棍)是由大连枷棍缩短而成。其梢子约长15-20厘米,棍身长约45-60厘米,用长约15厘米的铁链连接而成,演练时一般双手各执一棍,属短兵中的双器械。关于以铁连枷破敌的著名战例,亦有史记载。宋代《曾巩集》记载:“先是,(狄青)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后。至是,前后合击。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战,军士又从马上以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相枕藉,遂大败。(侬)智高果焚城遁去。”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久在西陲的狄青,充分发挥骑兵突击时铁连枷“自上而下”的击打威力,使得以步兵为主的依智高判军溃败而逃。明末清初,连枷棍传人朝鲜,保存在朝鲜古籍中的连枷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鞭棍”,即长柄连枷,用坚木制成。其二是“马上鞭棍”,即马上连枷,用“攒竹”制成,《鞭棍谱》中就有一人执连枷与另一人执长棍相配为伍的练习,包括起势共十个图势,另有对练路线图势,称《鞭棍总谱》和《鞭棍总图》。鞭棍即连枷。后来连枷逐渐在朝鲜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朝鲜的三大民间武器之一。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连枷棍逐渐失去了昔日在战场上的显赫地位,退出了军旅征战的舞台。在“竞技武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连枷棍也一直被排斥在外,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器械,仍然在民间流传着。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武松大闹飞云浦”的戏里,就有连枷对打。电影《少林寺》少林棍僧与王仁则相战时也用到连枷棍。这说明连枷在军旅和艺术表演中均占有相当地位。在甘肃、陕西农村一带流传极广。连枷棍是用铁环将一长一短两根木棒串连来制成的兵器。属软器械。根据形状可分为大连枷和手连枷。大连枷(俗称大梢子棍、长梢子棍)的两节木棍的长度悬殊很大。
技法特点,连枷棍的形状决定了它的技术风格、执法特点。因其形制特别,故兼长、短、软、硬、双诸器械的特点,大连枷棍的基本技法有抡、劈、戳、甩、砸、拦、摇、挂、缠、拨、圈、摆、扫、云、绞、摔、舞花、撩等;手连枷演练时一般无舞花动作,其套路一般都短小精悍,演练时勇猛泼辣,左右连环,狂逼暴击,软中带硬,边走边舞,其棍急势厉,气势磅礴。因有铁环相接,故挥舞起来叮当作响,较之粗犷勇猛的棍术更要威猛彪悍。
连枷棍的主要动作有雪花盖顶、古树盘根、金鸡过岭、背后插花、野马分鬃、朝天开花、地下十八滚、朝天一柱香、滚塘梢、乌龙摆尾、狮子大张口、白马献蹄、怪蟒翻身等。主要步法有跃步、跟步、弧行步等。步型主要有马步、半马步、虚步、仆步、跪步、丁步、弓步等。腿法有侧踢、弹腿、撩阴腿等。套路有梅花梢、连环梢、地趟梢、泼凤十八打、虎尾梢等。
连枷棍,给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体育训练器材,丰富了人们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旅游胜地的崆峒山,需要将先祖创造的各种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和利用,将奇兵器做成不同材料的工艺品,供游客欣赏和留作纪念品。
权利要求1.一种连枷棍,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枷棍,长棍和鞭棍的直径为3-5厘米,鞭棍(6)的长度为40-50厘米,长棍(2)的长度为140-155厘米,长棍和鞭棍用15-30厘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长棍(2)下端有金属箍一,是用金属套管将长棍一端包裹起来,长棍(2)上端有金属箍二,金属箍二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鞭棍(6)下端有金属箍四,是用金属套管将鞭棍一端包裹起来,鞭棍(6)上端有金属箍三,金属箍三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半圆 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奇兵器,具体为连枷棍,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枷棍,属于武术软兵器类,长棍和鞭棍的直径为3-5厘米,鞭棍(6)的长度为40-50厘米,长棍(2)的长度为140-155厘米,长棍和鞭棍用15-30厘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连枷棍是用铁环将一长一短两根木棒串连来制成的兵器,根据大小规格的不同,分为大连枷和手连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