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这个怎么看QQ号好不好好啊?

这些QQ是2到3年前别人给我的,部分密码已经被改回去!大家可以试试,我只是为了我的博客添点人气,谢谢大家来踩,能留言最好。这只是一部分,另外的我会在下一期公布,感谢你的光临。

加载中,请稍候......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3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40448号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京演(机构)(号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

友际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 邮箱:kefu@ 糗事百科版权所有

演员:安吉丽娜.朱莉/薇诺娜·瑞德/克丽·杜瓦尔/布莱特妮·墨菲/伊丽莎白·莫斯

这部电影从开始看到最后,感觉一直都是相当压抑的,想想要演出这样的感觉应该是相当不容易。作为一个观众看着这部电影,都感觉太迷乱了。虽然拍的时候不是我们看电影的顺序,不过要拍出这种感觉,想必也是不容易的。这是一部自传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所以即使是这种题材,整个故事的架构也仍旧没有显得太过混乱。 不过在一开始看的时候,真实和幻觉的交替上演,还真看的有点蒙。就像护士对susanna说的一句:it's easy to get lost here。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人物迷失了,作为观众都快迷失了。不过好在静下心来看之后,还是能够分清电影中的现实和幻觉了,之后就是能够跟着女主,去体会她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世界的同时,也多少能够发现一些她和所有普通人的共同的地方,以此来思考一下人生,生死等等方面,还是非常有感觉的。初看很压抑平淡的电影,看完之后却感觉莫名心潮澎湃。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所以就说说具体的剧情吧。一开始就是一段独白一样的叙述,然后是一段穿插这幻觉的对话,开始的那段独白,似乎就已经给整部电影都定下来一个基调,那就是blue,忧郁。而后面的对方,既决定了女主要去claymoore,也是女主复杂心思的第一次展现,女主看起来很正常,所以他和医生的对话,我甚至都分不清到底谁说的是真实的情况。之后就是女主Susanna开始了在claymoore的生活。于是,总是在说谎中自得其乐的georgina,沉迷于童年幻想的polly,过于尖锐敏感的janet,几乎没有意识不能自控的M.G,男性化到失去自己位置的cynthia,以及最终改变susanna生活的lisa和daisy,这些精神上有着残缺的女孩子们来到了susanna面前,成为她以后一年生活中的伙伴。这部电影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这一段了。虽然没有去过精神病院,但是想想一般人对精神病院的看法,无非就是里面都是一些精神混乱的人群集聚在一起,有医疗人员进行看护和管理。而从电影中来看,里面对她们的处理方式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每天的作息、活动,都是规定好了的,每天都是吃安定之类的药物,日常活动也非常匮乏。而女主和他们的这个团体,就电影中的表现而言,其实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判定他们是否精神真的存在疾病。的确,和普通人比起来,思维的方式和每一天思考的事情都不一样,但是大部分他们的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只是没有那么常态和程度深吧。电影中打保龄球的那一段,其实感受还蛮深刻的,这些在控制下生活的女孩子们,在夜晚有着她们自己的秘密和自由。Lisa便是由这些通道一次次逃出去,可另外的女孩子们从来没有企图离开。她们安于现状,在claymoore简单的生活已经让她们不再渴望外面的世界。她们偷偷进入马文大夫的办公室,自己看自己的病历。Lisa满脸的不屑,janet夸张地嘲笑,cynthia不明所以,polly则注视着自己还没有毁容时那张幼小美丽的面孔。而女主,她看到了自己的诊断: “边缘型人格障碍”。她拿出医书,查找自己的病,找到一通难以理解的解释。她怔怔地说:这就是我。而lisa笑着:所有人都是这样。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解释是:“这种人情绪极不稳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经常发怒闹气或抑郁焦虑。他们不能对自己的状况做出判断,时常感到空虚、孤独,控制不住挥霍金钱、搞性活动,殴斗,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看到这个解释,都怀疑自己也是否有着轻微的人格障碍了,因为自己有时候也有感觉到焦虑,有时候也难以自制,不过还好没有伤害自己和他人,不用被关起来。最后女主是出来了,得出的结果是康复的边界性人格障碍,这个时候的女主,那种微笑的感觉,真的很棒。和最开始去的时候对比,那个时候是一脸的迷茫,现在是看透的微笑,中间经历的一切,都非常的体现人生。最后的一段对话,非常喜欢。我曾经疯狂过?或许吧。也许,疯狂的,是人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