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山东青岛市首批志愿服务爱心积分启用,今后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后将以不同分值方式累积到“志愿爱心积分卡”上,分值可兑换相应奖品或在指定商店刷卡购物、购借图书等。(7月13日 《人民日报》)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在过去,大都讲究的是志愿者单方面的奉献。如今,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在贡献服务的同时,还能得到积分,凭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或享受其它服务,实现了爱心的“双向循环”,体现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就会进一步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志愿爱心积分卡”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每个志愿者都有一张“志愿爱心积分卡”,不仅能记录爱心积分,还能证明志愿者的身份,这更增强了志愿者的责任感。近年来,各地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也不乏有人打着志愿服务的旗号为自己谋取某些好处,不是真心实意的志愿服务者。如今的爱心积分是根据志愿服务的时间和参加志愿服务项目的性质而计算的,志愿服务干得好不好,通过积分一看便知。而那些靠投机取巧混名声,不是真心的奉献付出,就不会有理想的积分,可能就实现不了依靠志愿服务谋荣誉谋好处的目的。如此,就能倒逼那些不是真心实意从事志愿服务的人离开志愿服务队伍,从而让志愿服务队伍更加纯洁,服务也更正规。
“志愿爱心积分卡”增强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凭爱心积分就享受兑换礼品等社会服务,这是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肯定和褒奖。虽说志愿服务讲究的是奉献、不求回报,但任何人都有一颗渴望被人尊重、认可的心,也都有荣誉感。其实,志愿者积分奖励,就是社会有关部门对志愿者爱心付出的一份爱的回馈。这份奖励的精神意义远超过物质价值本身。如果是仅仅为了抽纸、洗衣粉等这点不足为道的奖品,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付出劳动。而志愿者做到了,这正是他们的高尚之处。因此,近年来,各地为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都在建立健全志愿者褒奖激励机制,除了积分奖励外,还评选表彰优秀的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并在好人、道德模范等荣誉评选中向优秀志愿服务者倾斜,在全社会营造出“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爱心服务队伍中来。
志愿服务是爱的奉献,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活动。各地要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模式,建立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的长效机制,让志愿者爱的付出与社会对志愿者的爱实现“双向循环”。只有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刘传科)
在胡峪乡,有一个公益爱心超市。超市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爱心人士捐赠的各种物品,有大人、小孩的衣服,有生产劳动用的工具、还有日用百货等等,品种齐全,琳琅满目。贫困户需要这些物品时,不必花钱购买,而是需要用村两委评定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家庭、好群众积分兑换。谁的好事做得多,评得积分高,就可兑换较多的物品,真正起到了鼓励人们当好人、做好事的作用,使爱心人士的爱心在这里得到了传递,村风民风得到了净化,新风正气得到了弘扬,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这个爱心超市是太原市梧桐书院爱心人士与胡峪乡党委、政府共同创办的公益超市。太原市梧桐书院是一个专门研究、弘扬国学文化的民办机构。他们“承古训,流书香,习汉唐,书雅章,为我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再续华章。入书院,袭雅芳,公益之地,倾梧桐院长及众友之心血,凡有活动,倾财力人力者兼有。一呼百应,多行善举。”(引自《梧桐书院赋》)他们以扶贫济困为己任,捐钱捐物,为贫困户奉献爱心。胡峪乡的这个爱心超市就是他们捐赠了数万元的物品办起来的。超市揭牌那天,参加揭牌仪式的梧桐书院爱心人士还进村入户走访慰问了八九户贫困户和五保户,给他们送去了食用油、大米、白面等慰问品。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新风,有效地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倡导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文明风尚,树立“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积极向上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农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不断改进不良生活习惯,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胡峪乡党委、政府决定将用“四好”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物品作为激发群众积极向上,当好人、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助推全乡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制定了“爱心超市”实施方案,组织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义务劳动、卫生保洁、公益事业、村级联防、承担抢险救灾、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等活动,按照参加劳动的次数以及劳动强度等在爱心积分卡上记录分值,群众可利用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所需要的商品。以爱心超市为载体,鼓励群众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公平正义,干群齐心共建小康社会。
爱心超市的建立,确实激发了全乡群众当好人、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人们主动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和各种公益活动,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一家有难众人相帮,积分卡上的积分自然就多了,到超市兑换自己需要的物品时自然得到了较多的回报。爱心人士的爱心在超市得到了传递,新风正气在全乡得到了弘扬。
胡峪乡的公益爱心超市除了负责收集、管理、兑换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外,还负责为群众代卖、推销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在超市的展销台上,就摆放着当地群众自产的优质小米、白水杏干、土鸡蛋、红辣椒、黄花菜、麻麻花等,参与扶贫活动的爱心人士来到超市都愿从这里购买自己需要的土特产品。就在爱心超市揭牌那天,参加揭牌仪式的不少嘉宾就从这里争相购买了3640多元的土特产品,使当地群众靠推销农副土特产品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