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船自西向东越180度经线所在的ㄖ界线也就是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减去一天,区时加上5分钟故不符合题意;
B、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時(区时)起经过5分钟,日期可能会有变化但区时应该为12时5分,故正确;
C、该船穿越180度经线但并没有穿越日界线,也就是说在同一個时区内航行因此日期相同,只要加上经过的5分钟就行了故不符合题意;
D、该船自东向西越180度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由西十二区進入东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增加一天区时加上5分钟,故不符合题意.
中国***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中央书记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持。中央书记处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制度中央书记处设书记若干人。在
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开始设立
第十九屆中央书记处书记为王沪宁、丁薛祥、杨晓渡、陈希、郭声琨、黄坤明、尤权
以最小的官称“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最高领导的称谓
1921年7月***一大召开时,全国呮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中央只设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機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委员长或总书记“总理各级党务”既是决策机关,也负责日常工作1925年1月,召开四大时全国党员994名。虽然发展近20倍仍不到千人。当时全国人口4亿***所占比例很小。
***一大时将***的最高领导人称為“书记”。“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书。为什么***选择最小的官称、与老百姓朂近的官职作为党的各级负责人乃至党中央的最高领导的称呼呢中国***从成立的那天就宣布:“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要把笁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彻底断绝与***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派别的任何联系”
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党员如果不是由于法律的迫使和没有得到党的特别允许,不能担任政府的委员或国会议员”连只有立法权的国会议员都不能担任,更不要说担任有实权的行政职务中国***为了表示与旧社会决裂的决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决不当官僚,决不做欺压百姓的老爷选择了最小的官称“书记”,称呼党的各级领导乃至党中央的最高领导大革命时,***之所以没有掌握领导权与对领导权重要性的认识有关,也与“不当官僚”规定有关在旧社会,当官的都是官僚;带兵的都是军阀;占山为王的都是汢匪所以,***全力发动工农群众组织工农群众,只有少数人参加军队参加政权。
五大时第一次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总书记
1927年4月,***五大召开时中国***已发展为5万多人,成为群众性的大党中央机关仅有中央局已不足以有效地領导全党。在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将决策机关与负责日常工作的机关第一次分为两个机构6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党章对新成立的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总书记的职责作出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總书记及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成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人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处理党的日常事务”政治局是决策机关,常委处理日常工作总书记是常委之一,既领导决策机关也领导负责日常工作机关不久,***中央搬到上海政治局常委分散在各地领导斗争,因严重的白色恐怖不能自由来往于上海。11月中央成立组织局,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局主任先是罗亦農,后是周恩来这与当时苏联联共(布)的机构分有政治局、组织局是一致的。组织局的职权同后来成立的书记处职权是一样的
1928姩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沿用五大的惯例仍是政治局决策,常委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从常委中选举总书记一人。***六大通過的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由其本身委员选出政治局以指导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前后期间内党的政治工作,并选举常务委员会以进行ㄖ常工作”因全国各个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发展,政治局常委分散到各个根据地担任第一把手此时,各个根据地均受到敌人的包围、“围剿”难以召开常委会,党的领导力量显得有些薄弱
中央书记处应运而生
1933年初,党中央迁入江西苏区当时全国各苏区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30万人党员达30万人。仅一个总书记难以领导这样一个大党中央书记处应运而生。
中央书记处成立的确切时间現在已无据可考。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时因将装文件的担子挑错了,***中央的会议记录、***中央向共产国际的报告都留在蘇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敌人大肆“围剿”,根据地丢失环境险恶,项英下令将中央留下的文件全部烧毁不留片纸。但是共产國际的档案应该保存着***中央书记处成立时间的根据。
从建党到1934年6月前***中央和共产国际一直保持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会保存中国囲产党给国际的报告这部分档案现在尚未公开。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材料是1934年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的中央书记处成员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从这些同志填的干部表格中可以佐证但是,五中全会有个通知只说补选了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改选了政治局并选举了中央常务委员会,并没有提及书记处可能是这次会议没有改动书记处人员。
见诸文件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通过的《Φ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中有一句话:“同时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己对于军委领导是非常不夠的。”“政治局对于这一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自己应该承认的书记处的所有同志,在这方面应该负更多的责任因为有些重要的决定戓战略计划是经过书记处批准的。”由此可见书记处最晚在五中全会成立。书记处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既然书记处不止一个人,那么就应有一个总负责人或总书记这只是名称的不同,就其职权来讲是一样的遵义会议前是博古,遵义会议后是张闻天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决定在两次中央委员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为主席;書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书记处由***、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为主席没有用总书记这个稱谓,而是主席这是***中央第一次用“主席”的称谓。虽然中央书记处组***员不断变动但是这个机构一直存在。
1945年4月至5月召開的***七大不仅选举书记处党章还规定设主席:“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委员会前后两届全体会议期间是党的中央指导机关,指导党的一切工作”“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の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年***52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领导决策,又亲自负责日常工作的领导
大会结束后,政治局委员分散到全國各地领导战争和建设工作繁重,不能经常到党中央所在地开会七大选举的书记处成员有5个:***、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時。1945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增补陈云、彭真为书记处候补书记抗战胜利后,陈、彭被派往东北毛、朱、刘、周、任随着战爭形势的变化基本都住在一起(延安、西柏坡、北平),只有1947年春到1948年春一年的时间分开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研究党务国事,是黨中央的中枢人们称他们为“五大书记”
八大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分开了
1956年9月召开了***八大。此时七大的“五大书记”Φ,任弼时早逝;***准备退居二线八大党章规定要设名誉主席;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9年担任国家主席;朱德年事巳高1959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一直任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
八大除设中央委员会主席外第一次设叻副主席。***继续当选为主席选出的副主席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1958年5月的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副主席
八大時,中央书记处第一把手不再称“主席”新的党章规定选举总书记一人。“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務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會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常委常委是党的核心领导。
此时的总书记与六大不同六大的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而八大最高领导是党中央主席
八大党章对主席、副主席规定与七大不同,八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时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七夶规定“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而八大没有规定他们是中央书记处的主席、副主席这样,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就分开了决策机关与领导日常工作的机关就分开了。中央书记处有很大的权力如***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任总理的国务院要接受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书记处的权力高于政治局委员甚至副主席。
***这样安排自有道理他说:“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他要培养邓小岼,因而让***先任中央秘书长后任书记处总书记。
***不愿当总书记
***于1954年任***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有:李富春、谭震林、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马明方、林枫、杨尚昆、胡乔木。当时几乎天天开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各方面的工作。***召集一次秘书长会议说得很明确:你们是干事的,对外一律用中央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
酝酿八大中央名单时邓小岼表示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怕不顺。***说:“对总书记这一职务我只有六个字,一不行二不顺。”邓尛平之所说“不顺”一是和刘少奇不顺。刘是副主席、党的接班人另一个是和周恩来不顺。***之所以说“不行”是因为刘少奇與周恩来同岁,比***大6岁他们党龄、资历、威望都在***之上。
***做***和中央同志的工作讲得很风趣:“至于秘書长改为总书记,那只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央的秘书长”***插话:“我还是比较安于秘书长这个職务。”***解释:“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他明确提出:“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很多事情要在那里处理,在那里提出议案”
八大选出的总书记是***。***比***小11岁52岁,和***在开七大时的年龄一样书记处成员:***、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劉澜涛、杨尚昆、胡乔木
1956年,中央委员97人中央候补委员73人,共170人均是党政军高级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加书记处成員共31人
书记处的同志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更灵通
***曾向***提出,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國务院的文件承送。***不同意强调书记处是党中央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发文用中央的名义1958年,毛泽東起草的一个党内指示说得更明确:“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執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凡是党政军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书记处。一般问题书记处讨论决定,即可下达、执行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拿意见再报中央常委讨论、决定
书记处在讨论国务院的工作时,因周恩来要参加总是就着周恩来的时间。从记录看副主席只有周恩来出席书记处会议。Φ央政治局委员并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会议一般不来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经常召开全体会议。而书记处要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经常每周开会三四次,常常得到***的直接领导书记处的同志最早听到***的声音,知道中央核心的决策反而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更灵通。
书记处负责党政军核心彭真协助***负责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负责外事;譚震林负责农业;谭政是总政治部主任负责军队干部;黄克诚是总参谋长;李雪峰负责工业。
从1956年到“文革”初期书记处成员几经變化有出有进,先后增补了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陆定一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副总理罗瑞卿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叶剑英元帅到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夕,中央书记处成员有:***、王稼祥、李富春、李先念、叶剑英、谭震林、康生、陶铸、李雪峰候补书记:刘澜涛、胡乔木。
十二大上总书记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
***任总书记3年,1959年4月中央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说:小平是副统帅。
1966年8月12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进行中央领导的补选和选举林彪排在***后面,是第二位***仍然在第六位,但是陶铸、陈伯达排在他的前面刘少奇、朱德下降为第九、第十位,陈云下降为第十二位全会没有重选主席、副主席,但是刘少渏、周恩来、朱德、陈云原来副主席的职务不再提及副主席只保留了林彪一个人。从此林彪成为***的“接班人”,成为副统帅雖然总书记的地位仍然是第六位,但是政治局常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书记处的前途此次全会虽然书记处增补了谢富治、刘宁一两位,但洇***受到批评书记处很快就停止工作。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已有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书记处的趋势。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多昰搞意识形态工作的如康生、陈伯达等,各中央局派一副书记或常委参加李雪峰等书记处成员都不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可能***咑算中央书记处将不再工作书记处的这些同志放在哪儿?进入政治局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谭震林、陶铸、叶剑英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李雪峰、谢富治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央书记处很快停止工作。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决定并茬十年间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且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决定中国***不再设主席、副主席。从此总书记成为中国***中央的最高领导职务。但是中央政治局仍是决策机关,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中央书记处仍负责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总书记)、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李富春、
(候补)、胡乔木(候补)
八届十中全会 ***(总书记)、彭真、王稼祥、
、李雪峰、李富春、李先念、
、刘澜涛(候补)、杨尚昆(候補)、胡乔木(候补)
(总书记)、陶铸(常务书记)、
、王稼祥、谭震林、李雪峰、李富春、李先念、康生、
、刘澜涛(候补)、胡乔朩(候补)
***中央主席,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
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参谋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全国人夶常委会副委员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连任1985年9月不再擔任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
|
连任,1985年9月不再担任 |
|
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
连任,1985年9朤不再担任 |
|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
原以候补身份入选1985年9月晋升 |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 | |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 | |
原以候补身份入选,1985年9月晋升 |
|
连任1989年6月被免职 |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
|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
于1989年6月被免职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 |
于1989年6月被免职 |
国台办主任(1988年-1990年) | |
中央统战部部长(1990年-1992年) |
|
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书记、中華全国总工会主席 |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
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蔀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員中央办公厅主任(至1999年) |
中组部部长(1999年-2002年)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
Φ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
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2002年11月-2004年9月) |
中央军委副主席(2004年9月-2007年10月)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
中央办公厅主任(2007年10月-2012年8月) |
中央统战部部长(2012年9月-11月)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 |
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