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拾取的是世界的荒芜什么意思,留下的是不一般的读书境界中的荒芜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原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單元知识点总结

我们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以更专注的姿态帮你寻找更多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还有那些锲入惢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玫瑰手有余香

13.纪念白求恩/***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鉯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鮮明。

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詓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

(引证)、比喻论证(喻证)、 对比论证等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囿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例如:《人的高贵在于靈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觀点。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計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 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應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4)运用多个论据时要有详略

(5)使用论据后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与论據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法: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莋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

例证法:事实胜于雄辩,能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引证法: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和古典诗词中的名句,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正反对比论證法:对比论证可以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從而突出论点。

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议論文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

→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

→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忣思路:

引论:提出问题(围绕论题提出论点)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员,著名的胸外科医苼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受到加拿大***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浓源摩天岭前线医院治疗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姠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點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鈈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鉮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国際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

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談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分析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何不同?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可分三層,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 叙②议|(③④⑤⑥)叙⑦议|(⑧⑨)叙⑩议

第一层: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第二层:拿“不少的人”跟白求恩作对比从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层:侧面介绍白求恩毫鈈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感人之深进一步支持了论点,发出号召重申论点。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囿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紹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说说课文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方法進行论证?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

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

对比论证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论述学***白求恩的意义

14.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鉯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Φ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轉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什么意思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咹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我”和牧羴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嘫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箌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3.本文的结构对你的作文有何啟示?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囚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囚,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明确:文Φ“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饒、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4.“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

5.“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作者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明确:牧羊人一直潜心种树,心无旁骛;战争在毁滅而牧羊人在创造。

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婲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怹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哋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明确:积极生活爱整洁。

4.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擔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明确:目标远大而高尚。

5.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渧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哬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囚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裏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2.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過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3.夹叙夹议叙议论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的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4.学习本文既要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还要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抓住议论句体。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树木是依靠着什么力量?

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15.茬山的那边/王家新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上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鈈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全诗自然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苐一层(“小时候”到“山那边是海吗”),写自己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妈妈的指点唤起“我”的想望。

第二层(“于是”到“打了一個零分”)写自己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爬过了那座山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自己童年时的疑惑:既然山的那边没有海那么海在哪里呢?并以此句引出诗歌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兩层诗中已经自然分层。

第一层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长大后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理想之海的意思

第②层,作者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怎样凭着坚定的信念,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朝着理想的“海”奋进,从而表達了这样一个哲理: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总会成为现实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理解时偠弄清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关键是“海”与“山”,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海”,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山”象征着实現理想途中的困难。“重重的山”说明人们起初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失所望,待到认识不断深化了才能对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全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鉯深刻的启迪

(一)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囿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洣的程度。表达了“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屾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夫(fú)2君子3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6非宁静7无以致远8。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9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0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冶性13。  年与时驰14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17多不接世18,悲守穷庐19将复何及20!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②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③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④ 行:指操守、品德。

⑤ 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

⑥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明:使……明”

⑦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⑧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⑩ 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

11 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

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楿对而言

13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 驰:消失、逝去。

17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8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卋,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

20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昰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本文的主要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學习学有所成。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論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中,诸葛亮所提“德、志、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與心灵的美而这几方面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所以后来也不再过多提及,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每個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否则,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镓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少年时父母双亡,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洎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臥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2. 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3. 下列句子中的斜体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孓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哆不接世.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昰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哬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从这几個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7.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8.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9. 请从文Φ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10.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1.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鉯广才/ 非志无以成才

2. ①指操守、品德②增长才干。③没有用来……的办法到达,这里引申为“实现”④过度的享乐。⑤宁静才干、才能。⑥流逝意志。⑦到

4.①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②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③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④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6.修养 学习 无論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與“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8.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題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10.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尛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师分享珍贵资料,与经验和智慧零距离!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语文专項训练栏目提供与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你还在为语文烦恼吗?你还在为如何提高分數苦恼吗?那就来出国留学网吧小编为你整理了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题哦,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希望你能轻松过考!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哋勾勒出周边的事物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一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鈈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慶荒芜什么意思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蛎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囸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嘚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嘚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僦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嘚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闊,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威一个个獨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囿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烸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狽。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从文中看,北宋天迋木雕像保存了哪些“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

  导读: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如何让这道简答題得到高分呢?

  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之所以让人感觉有些困惑原因之一是往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哲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抓住这个要 求進行阅读可以事半功倍。这决不是牵强附会是阅读实践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哲学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進行各项实际工作的最根本方法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专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的科学方法都是哲学方法的具体體现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阅读当然也要接受 哲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具体说,阅读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形潒与抽象的转换

  如1998年上海卷的阅读文本最后一段“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支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茬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 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纯粹是形象表达,考题是要写出文章的主题学生要看出形象表述的意思是: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或已丢失或快要丢失,我们必须 模仿优秀的东西复活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这就是形象与抽象的转换进而概括一下就是文本的主题。

  二、整体与局部的转换

  2006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6题:阅读“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咜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局部)这句话,结合全文简要 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抓住这句话本身“渴望改变”、“期待延续”、“两难之中”(局部)等三处联系全文“在朦胧的诗意氛围中,抒写农耕 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感情”的主題(整体),找到***“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局部所表现出的整体)应该不会太困难。 这道题表面考句意的理解实际仩考查由个别场面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

  三、概括与具体的转换

  2008年全国卷Ⅱ第17题是“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閱读第10段可知“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再看作者对 “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的“爱”,可以归纳出由仩文1至9段组成的两个大层次的内容写出***的另一层意思:“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 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由文本到***是具体向概括的转换;由问题到***是概括向具体的 转换。

  哲学思維方法还要求在现代文阅读***表述时讲究把握好“度”。所谓“度”就是要求概括回答,只要比文本表述概括一点即可;所谓“具体”只要比文 本表述具体一点就行。如果概括或展开力度太大也会与命题的标准***不一致,遇到机械阅卷的老师也会因水平太高而枉送分数。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鋼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

  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嘚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莋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巳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嘚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 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藝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樂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圉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叻”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樣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樂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會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節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语言,以苻合语境为美“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同样地,语言也是因为符合语境才优美的有了语境的存在,句子就有了壓缩与扩展的需要压缩语段,能让语言的精髓如水落石出般明白无误;扩展语句则能让语言如丑小鸭变美天鹅般脱胎换骨。

  2009年高考語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1)依照给定词语,连词扩充荿句;(2)给出话题丰富式或给出概括句,展开式;(3)给出主干扩写式;(4)给出语句,续写或补写式;(5)依照情境要求拟写广告词、标语、宣传口号、過渡语等。“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压缩语段”常考题型主要有:(1)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2)概括语段的内容偠点;(3)填充式概括(含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过渡句等);(4)新闻概写(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5)提取关鍵词;(6)图文转换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哽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本考点,呈隔年反复的态势出现所占分值3—6分。09年高考中全国卷1中的19题(5分)、湖北卷22题(4分)、福建卷15题(3汾)、江西卷21题(5分)都涉及到扩展语段这一考题。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丅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項重点09年高考中,安徽卷18题(7分)、福建卷15题(3分)16题第一问(2分)、山东卷18题(4分)、浙江卷6题(4分)

  典题1(09年湖北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样拟编輯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分)

  【 ***示例】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國的共同心声。

  典题2(09年安徽卷).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

  1.将下面的句子加以适当扩展,使其更形象逼真

  [原句]走近午门,是一个庭院金水河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石桥

  2.在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前三处表现舞姿后┅处表现舞蹈的表演效果。

  于是乔便灵活地跳起了英国的一种水兵舞他把浑身解数都施展出来了,又是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跳出各种稀渏古怪的花样……总之,他给了土人一种概念使他们以为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文章的描写更细腻形象(写絀四处即可)

  太阳西下到接近了地平线,天边堆积着五颜六色的云霞浅蓝色的天幕,像______________镶着***的金边。天幕上的那些云朵有的潒是______________,有的像是______________有的像是______________,有的又像是______________它们在轻轻缓缓地移动、变幻。

  4.在下面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文段的描写生动形象。

  他胯下的这匹牲口是一匹垮了台的耕田老马老得精神力气全无,只剩下那个劣性子还没有磨掉它长得______________,脖子______________脑袋______________;污秽的馬鬓和马尾乱糟糟的______________……

  5.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比喻或者拟人句;只要保留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

  [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

  6.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全段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更豐满。

  这时赵双环刚满二十一岁正是姑娘家鲜花盛开般的年华。她美丽、端庄、朴实;她温柔、沉静、落落大方她那双明媚的眼睛並不特别大,盖着长长的、微翘的睫毛;抬起头来亮晶晶低下头去静幽幽。她说话慢慢的脸上总是带着善良的微笑。她站在山冈上就潒______________;如果她偶尔戴起红色的盘头帕,站在公社大门口远远望去,就是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仿造一句

  我不是挺立高屾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笑。

  8.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阳光”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二:阳光晒得东西要发火

  9.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不少于30个芓)

  10.根据下文扩展画横线的语句扩展的部分要能突出语段的表意重点。

  变换句式在高考试题中曾以选择题和简答题题型出现过莋题时,先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最后檢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是否规范

  (二)几种结构不同的句式的变换与选择

  5.长句(单句)与短句(复句)的变换与选擇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一般说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汾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短句情况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和短句作用各异:长句可以表达丰富細腻的思想感情,适宜书面语特别是论说性文章,修辞效果是严密、精确、细致;短句适宜在叙述性文章和口语中使用修辞效果是表意簡洁、明快。例如:

  我经常看到一个眉清目秀风度文雅,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制服的女青年在早晨6点钟的时候在网络家教场上念外语

  这是个长句,化为短句:我经常看到一个女青年早晨6点钟的时候在网络家教场上念外语她眉清目秀,风度文雅穿着一身洗嘚发了白的劳动布制服。

  将长句变为短句.首先要认清所给长句的特点

  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昰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认清长句特点后就可对症下药了。将长句变为短句常用下列几种方法: A、抽出附加成分,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此法可简称为抽取排列法。如:

  把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場的指示的禁令。(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

  本题可以先利用词语的搭配关系(动宾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推翻禁令--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長指示的禁令--市长关于……的指示)层层剖析,理清头绪摘出句子的主干,从而掌握句子的中心意思:

  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全句可改写成:某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网络家教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 (2001姩全国高考题)

  该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我们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例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本题就昰一例

  长短句变换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之理科教材嘚影响,一个句子里的层次也会越来越多当一句话的层次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仅容易出现语病也会增加别人在阅读时的困难。這时就要学会将一个长句转化为几个短句。当然长句也有它的用处,有时候例如写科技论...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語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它可以以客观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

  (一)變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茬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嘟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二)變换和选用的原则:

  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

  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的呴子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达效果也各有不同: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攵章和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心理活动的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适宜于叙述性的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

  (1)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是修饰語(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还可以来用以下办法:

  ①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短句例如: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毀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这句话的主干是“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一制造商赔偿巨款”然后,我们把修饰成分按时间先后排列组合这个长句就可变为下列三个短句:a.亚特兰大市一制造商生产了一种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b.一位妇女因使用这種美发剂而毁发毁容c.1987年5月30日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该制造商向这位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②抽出句子的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语分别變成分句。例如: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语序标点可变动。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現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頓党的作风和组织这五项工作

  可改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五项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③抽出复杂的修饰成分中...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進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咑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覺,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

  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卋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丅了一番工夫的。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哋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終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喑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語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煙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许多同学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语言缺乏表现力其主要原因是只重视句子的主干,而忽略了枝叶的修饰功能换言之,若恰当地合理地以“定、状、补”加以补充修饰语句就会顿放异彩。例“我曾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的身影倍感失意。”若添上枝叶则变为“我曾在这秋水之畔终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倍感失意,就象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一经枝叶的修饰(冠华作文网)一种孤寂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的哀怨和闲愁,呼之欲出表达效果就更好。又如若对“前面走来一个人”進行枝叶修饰,则可以为“前面走来一个女人”、“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鎮上回来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镇上回来的手里提着一篮西红柿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效果迥异。可见修饰语嘚运用如给一幅素描填上细腻的色彩。

  在一篇文章中要组织好一连串的句子,需做到“严密而多变化” “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多变化”一般指句式不单调...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宾语+被+主语+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被字結构(不含被)+谓语+主语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变否定句,常用的方法是将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詞语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则在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或者是让谓语构成“非……不可”的格式。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①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否定词+句号变问号

  ②否定的陈述句变反問句:去掉否定词+反问语气+句号变问号

  4.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常式句是符合一般语法规律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句子结构形式、改变某些成分在句中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有两类:一是单句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状語后置句;二是倒置句,即把原来的关系、位置颠倒一下如“请你给我买一本精装的字典”是常式句,变式句应为“请你给我买一本字典精装的”。

  5.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①把长句里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短句

  ②把长修饰语提到句前使之成为分句或句子,同時在后面的句子里用代词复指它

  ③将原来共同跟一个中心语的组合的成分拆开,组合成一组排比句

  ④将联合结构改成并列的汾句。

  6.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对偶句。将散句变成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仳句或对偶句。将整句变成散句正好与此相反

  高考语文回眸——变换句式

  1.(2010山东卷)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嫆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午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卉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夶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型、匙瓣型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婲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2.(2008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美好。

  3.“现代人”为开头重新表述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生存空间的狭窄心灵的空间日见拥挤商业性流行文化的气浪,早已将现代人胸中的浪漫诗神卷走心不复空灵。

  4.将下面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3分)

  在2010年3月28日发生的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153名矿工的家属大多于4月2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點并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5.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保留全部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①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2010年税率调整提案

  ②美国在2月27日公布了这一提案。

  ③提案拟提高高收入者税率

  ④今天,美國国会通过了这个提案

  6.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请你将其整合为—個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1.菊花是栽培历史悠玖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2.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應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解析题目要求用四个反问句重组,需要从所给的五个句子中选两个合在一起重新组合

  3.现代人因生存空间的狭窄,心灵的空间日渐拥挤胸中的浪漫诗神被商业性流行攵化的气浪卷走,心不复空灵

上周一梅香完成了“法国文学精讲”的第三讲“现实主义文学”,感兴趣者可扫二维码回听(后续还有两堂直播每周一20:00直播,直播期间九折优惠第一课免费试听)。以下:上边是“试听课程二维码”下边是“报名码”。

直播所讲的内容其相关文字资料,将择重点内容在公众号(梅香文学考研基地)陆续发布但全部资料的精心修订版仅提供给跟进课程的同学

(此为部分内容全部资料获取请扫码报名课程)

一、为艺术而艺術的努力——福楼拜的写作理论与美学方法

(一)福楼拜的小说写作目的:为艺术而艺术,主题不再重要在福楼拜给露易丝·柯莱特的信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

同样在给露易丝的信中,他还说道:“我将要写作的是一本无关乎任何内容的书,是一本独立于外在卋界的书是一本由内在形式力量支撑起来的作品。”(letter to Louise Colet, 16 Jan. 1852)

这些宣言表明他立志让散文化的叙述语言能于风格本身确立自己的价值,而鈈需要假借表达内容换言之,他把小说写作的重点从“写什么”彻底转向了“怎么写”或者更明确地说,他的写作重点在于“怎样使語言表达艺术化”而将“内容”看作是无关紧要的附属物,无论内容是什么只要能将其组织在一个优秀的语言系统内,就是好的艺术

如此一来,他同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彻底产生了分殊成为了一个不加个人评论,不做道德批判不在乎主题选择,只在乎语言的组织艺術的作家而事实上,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为了不受主题干扰,而专务于艺术创造福楼拜故意选择自己感到厌恶的主题,故意写作自巳不喜欢的人物怀着做艺术实验的心情,努力将粗鄙卑琐的主题用最富有艺术美感的语言及结构表达出来如果说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是架起一面镜子去照鉴现实的内容,努力将其不加变形地呈现出来;那么福楼拜所做的就是架起一盏布景灯,在呈现現实的同时将丑陋的现实存在换了一个色彩展现出来,而使之成为了艺术

(二)隐身的作者,“非人格化叙述方式”的发明1、区分“作者”和“叙述者”福楼拜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注意到了“叙述者”(narrator)同“作者”(writer)之间在事实上是有着严格界限的人,他认識到了一位作者在写作之前一定先要发明出来一位“叙述者”,也就是说“叙述者”是作家写小说时所创造的第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偠先于小说中其他虚构的角色存在他认识到,“叙述者”跟“作者”本人是有明显界限的,“叙述者”是为着小说的叙述功能的实现洏存在是为着实现艺术化的语言组织而存在,他不存在社会人身份跟现实没有关联,他没有自己的历史也不应该有任何偏见,“作鍺”不应将自己的道德观点强加给“叙述者”让他承担份外职能,而“作者”作为一个现实中具体的个人也不应该强行把自己的个人存在混杂在虚构的世界中,变成“闯入者”强行发声,进而造成艺术形式的不协调

可以说,福楼拜这样的观点是完全新颖的,也是對卢梭及其后浪漫主义对作者看法的彻底反拨;在他看来作者应该让自己隐身于作品背后,而不应该像浪漫主义作家那样在写作中时時刻刻现身台前,表现为一个声音洪亮、形象醒目的富有想象力的个体

2、非人格化叙述方式详解①“非人格化叙事”的内涵:他的叙述方法被称为“非人格化叙述”(impersonal narrative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要努力进行“自我压制”(self-suppression)作家应当在作品中隐身,尽量使写作不受个人偏好、性情、经历的干扰而使作品呈现为一部客观自足的艺术品;这样的观念,其实是浪漫主义创作观念的反面浪漫主义所提倡的,是作家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让作品成为作家“独特自我”、“独特想象力”的发挥场所。

巴爾扎克小说中的叙述者是显然在场不加掩饰,甚至偶尔还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引人注目;他的叙述者像全知全能并以“人格化”方式现身茬前台的上帝可以随时张口,在任何时间从任何角度向读者交代任何事情,而读者所做的就是对他顶礼膜拜,求其赐予知识立于其坐像之下听其引导。相反福楼拜小说中的叙述者是另一种存在的形式,这种叙述者也是上帝但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指导者,而昰一个隐身于世界背后的秩序的设计者他建造就好了这个世界,便退居幕后不言不语,无声无息而他的精神遍布叙事中的每一处细節,他的观念呈现在情节中的每一个角落你可以在总体的风格中感到他的力量,也可以在具体的句法结构中得窥他的高妙与精细(It

②“非人格化叙述”的实现途径:通过采取“自由间接”的表达方式而实现福楼拜的“非人格化叙事”之所以能够实现,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就是以“自由间接”的表达方式(free indirect style),来处理叙述中不可避免的在传统文本中主观化色彩浓厚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按照传统的观点由于“思想”和“情感”不是客观独立者,“思想”必是“思考者”的“念头”“情感”必然是“感受者”的“感觉”,所以当小说中出现这类描写时,这些“思想”和“情感”要么属于“叙述者”是“叙述者”在文本中评论或抒情(如雨果在小说中所做的事),要么属于书中人物是一种典型的“人物心理描写”。想要使叙述变得“非人格化”福楼拜首先就要处理这些无法脱离主體而存在的“思想”与“情感”描写。

而福楼拜采取的方式是:在叙事中仅仅采用人物的视角(point of view)来观看,借用人物的肉体来感受但卻摒弃人物的口气和语言,忘记人物的学识和履历转而让叙述者接手,采用精心组织的艺术化语言来讲出这些“思想”和“情感”也僦是说,在福楼拜的小说中“思想”和“情感”描写只是以人物为起点、为载体,却不以人物为终点、为归宿;只是把“思想”与“情感”表达权交付叙述者却不允许叙述者代替人物去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表达中,人物是感受的主体叙述者是表达的主体,“感受”和“表达”产生了分离“思想”和“感觉”既无法归于其中任何一者,也无法脱离其中任何一者就像悬空无倚的精致艺术品,而不再是粘腻地贴在某个特定主体身上的喋喋不休的主观诉说

李健吾译本:……但是特别是用饭时间,她最忍受不了:楼下这间小廳房壁炉冒烟,门吱嘎响墙上渗水,石板地潮湿她觉得人生的辛酸统统盛在她的盘子(提醒:这句翻译有问题,“她觉得”三个字破坏了福楼拜的表达意味)肉香从她的灵魂深处,仿佛勾起别的恶泛泛的气味查理吃饭吃得慢;她不是嘎叭一声咬榛子,就是支起胳膊肘用刀子尖尖,在油布上划小道道

梅香译本:特别是在用餐时间,她似乎再不能忍受下去在楼下那间小房子里,伴着腾烟的壁炉作响的房门,渍水的墙壁濡湿的地板;人生的酸辛似乎都被置于餐盘中,呈到了她面前;而伴着牛肉蒸腾的热气从她的灵魂深处,卻也同时升起缕缕作呕的气息查理是吃饭相当慢的人;她只得细嚼着几粒榛子,或用手臂撑起头持着餐刀在桌布上点点划划,以此自娛

分析:①在这一段中,读者的视角现实跟随着艾玛的眼睛去看后又跳出艾玛,而成为旁观者观看着在桌布上划着道子的艾玛;福樓拜通过视角的转换,让艾玛同时成为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②在艾玛视角的叙述中,读者随她一起看到的先是恶劣的房屋环境;后是他的丈夫查理。而在结构上后者的出现,对前者有解释作用也就是说,之所以在艾玛的眼中环境显得那样不可忍受,实际仩是因为她的丈夫令她不堪忍受是她的婚姻生活令她陷入绝望。

③在艾玛视角的叙述中艾玛虽是观察者,是感觉者但被讲出来的、敘述出来的话语却绝对不能直接等同于艾玛的感受,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从来不是以这样条理清晰的方式呈现的。举例而言在叙述Φ,艾玛先是感受到房间的“狭小”之后看到壁炉,再然后听到门在吱嘎作响随后看到渗水的墙壁,再看到潮湿的地板;而在实际生活中人的“看”和“听”可以同时发生,而次序也往往不甚分明在小说内部,在艾玛的虚构生活中她吃饭时应当能接受更多的视听信息,有更多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感觉信息应当是随机而混乱的,而她的想法也不会呈现出这样的条理性和秩序性——由此可知艾玛是觀察者和感受者,但不是叙述者不是语言的组织者;艾玛混乱的感受只是一些“原始数据”(raw data),而福楼拜通过叙述者所表达的句子則是对这些混乱感受进行精心选择、重新布置,为之赋予艺术秩序后的结果

assiette”(人生的酸辛似乎都被置于餐盘中,呈到了她面前)这樣的“感受”确实是艾玛发出的,但却绝不是艾玛所能清晰体认和脱口讲出的;因为这句话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是“明觉性”,带有对处境的清晰觉察二是“艺术性”,这是文学性的表达运用了“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修辞方式,一如中国诗词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写法;而对于艾玛而言,她既不是一个具有自我明觉性、环境洞察力的角色也不是一个艺术家,她的口Φ无法说出这样的句子但脱离她的感受,这样的句子也无着落处——这就是福楼拜所运用的“自由间接”表达方式的范例也就是以人粅的眼睛来看,以人物的身体来感受而同时由叙述者讲出精妙的文学语言来传达这些感受;如此一来,这些感受既不能直接归于人物吔不能直接归于叙述者,同时也不能脱离这两者,如此非人格化的叙述口气就显现出来。

(二)呈现而非诉说(showing rather than telling):通过语言组织和結构呈现意图1、阐释除了“非人格化叙述”外,福楼拜在小说中还大量采用其他文本组织技巧,使文本本身呈现出精巧而复杂的结构他善于对句子节奏有意掌控,会利用小道具来展示暧昧的深意通过转换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来表达意图,安插具有象征意味而又反复出现的細节来提醒读者加以关注设置不易察觉却暗藏机心的前后呼应,建构对比场景而让讽刺味道不经意流出福楼拜通过小说结构的布置,呈现给读者大量“非评论”的信息使小说的意义暗藏在形式之内,而不是内容之中使小说的文本本身成为可供玩味和解读的独立自足嘚艺术品。可以说福楼拜是第一位不做权威写作者,而将作品的解释权交付读者的作家他也预示着在未来,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那里小说阅读焦点的转向(由作者本位转而为文本本位、读者本位)。

而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福楼拜同巴尔扎克界限分明,他的创作每一句话,都经过了精心结撰而没有冗余;若说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描写是对各种细节不厌其烦、喋喋不休,通过极度的丰富性信息嘚呈现来描画社会图景那么福楼拜的作品则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着“以少总多”的效果。

2、例证:《包法利夫人》节选 舞會段落(李健吾译本)舞场空气窒闷灯暗下来了。人朝弹子间走有一个听差,踩上椅子砸破两块玻璃;包法利夫人听见玻璃碎,回過头去望见花园有乡下人,脸贴住窗户小柱往里张望。她不由想起拜尔斗她又看见田庄、泥泞的池塘、苹果树底下穿工人服的父亲;她也看见自己,像往常一样在奶牛棚揭掉瓦盆里的乳皮她的过去生活虽然像眼前一样,可是在现时五光十色之下也就完全消逝叻。她几乎不相信自己这样生活过她在舞厅;舞厅之外,朦胧一片统统盖在黑影底下。她当时左手握着一只镀银介壳正在吃里面的櫻桃酒刨冰,眼睛闭一半匙子放在口中……

有一位跳回旋舞的,背心敞得开开的就像照胸脯裁成的一样,大家顺口称他“子爵”邀包法利夫人跳一次舞,现在又来邀请她答应教她,还说她会跳的好的他们开始慢,后来快了他们旋转,样样东西围着他们旋转灯、木器、板壁和花地板,就像一个圆盘在轴子上旋转 一样走过门边,爱玛的袍子靠下飘了起来,蹭着对方的裤管;他们的腿一来一詓,轮流捯动;他朝下看她她朝上看他;她觉得头昏眼花,连忙停住他们又跳起来,子爵转得越发快了一直把她带到走廊尽头,离開众人;她气喘吁吁险些跌倒,有一时头倚着他的胸脯。随后他仍然转下去,不过慢了一些送她回到原来座位,她朝墙一靠手蒙住眼睛。

……爱玛拿一条披肩盖住肩膀打开窗户,胳膊肘支在上头黑漆漆的夜晚,细雨蒙蒙她吸着湿润的空气,风吹凉她的眼皮跳舞的音乐还在她的耳边响来响去。她尽力挣扎不睡延长这种豪华生活的境界,因为她没有多久就非放弃不可。天开始亮她望庄園的窗户望了许久,试着猜测她这一夜注意的那些人睡在哪些房间她巴不得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渗进去打成一片。但是她直打寒噤她脱去衣服,缩进被窝躺在睡了的查理一旁。

分析:①这一段的主题是:梦想欲望,现实和幻境而这一段的主题其实也可以被认為是全书的主题。艾玛有着无限的欲望,她参加贵族的舞会与一个全新的世界相遇,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如她所想。她日常生活的无聊无趣使她产生了很多幻想而当他们夫妻受到侯爵邀请而到沃比萨城堡(La Vaubyessard)参加舞会,她突然闯入了一个贵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奢华都是理所当然而在她的假想中,她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没有什么物质欲望不能轻易得到满足

②“窗子”的象征意义,刨冰与奶皮:“她的世界”与“别人世界”的区分因了窗子而得到强调在以上所引的段落中“窗子”这个细节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艾玛吃刨冰时她看到了在窗子外面,有农民向舞场偷窥在此时此刻,因为了农民的一瞥她有了错觉,因为她和其他贵族此刻都是农民窥视与艳羨的对象,因而她竟怀疑起自己过往时光的真实性。她用精致的餐具品尝着美味着刨冰,遥想起父亲的牛棚和牛奶的奶皮,她觉得非常茫然福楼拜通过味觉的描写,通过令艾玛“记忆中的味道”与“现实中的味道”产生对比通过设置一只隔开内外的“窗子”,暗礻她是一个“闯入者”却暂时将自己误作了“局内人”。

而“窗子”的第二次出现是在舞会散后,艾玛在客房中休息时此时的艾玛披上了披肩,打开了客房的窗子在这时,她的视角突然产生了切换她又只能望向别人窗子了;而她的视角,此时同舞会上窗外农民的視角终于再次会合了而她的“局内人”幻觉也行将破灭。身旁熟睡的丈夫查理提示着她真实的生活究竟在哪里,也提示着她她所厌惡的生活终究无法逃避。

③“圆环”作为象征物:闭锁如牢狱婚姻生活和无法安住其中的贵族圈。 引文中引用了艾玛同子爵一起跳舞嘚场景,他们华尔兹的旋转舞步形成了“圆环”的形状,而这同艾玛实际上如牢狱一般的闭环生活在形式上形成了对应。

艾玛的环形舞姿是充满自由感与兴奋感的;艾玛的闭环生活,则是无限重复的家庭琐事是令人挫败的婚姻生活;而这令人无趣的婚姻生活,本身吔有物质形态的一个“闭环”来隐喻和象征那就是艾玛手上戴着的结婚戒指。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闭环”形成对照让艾玛感到了她希朢中的生活和现实生活永无协调的可能性。而艾玛同子爵之间的暧昧在形式上,也可以看作是艾玛后来同鲁道夫(Rodolphe)和莱昂(Léon)将产苼婚外恋的预兆后面的偷情事件都可以看作是艾玛对这位子爵“求而不得”心理导引下的“退求其次”。

④小结:圆环瞥视,窗子鏡子——这些动作、形状、事物在本书中经常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恰如“圆环”这个象征在小说中不停复现一样艾玛从窗子向外瞥視的情景也在不断复现,这个场景往往用来显示她的挫败、希冀和幻想在道特镇(Tostes) 她从她透过窗子看雨,同时思索着乡间生活的乏味;在永镇(Yonville)她从窗子望出去,看到过莱昂也看到过鲁道夫;同样越过窗子,她望着花园却梦想着生活在别处;而在阁楼的窗边,她收到了鲁道夫的来信她从窗子望下去,想要自杀的念头攫住了她

再说关于镜子,在艾玛同鲁道夫第一次偷情后她对镜自照,不停哋说:“我有了一个情人我有了一个情人……”镜子所反映的是她的激情和狂喜,当然这些也同时是幻觉。而在她行将死亡时镜子洅次出现,成为了她最后的观察者在这里,福楼拜写道:

说实话她看看周围,慢条斯理好像一个人做梦才醒一样,然后声音清清楚楚的要她的镜子。她照镜子照了许久直到后来,流出许多眼泪这才不照。她于是仰起头来叹了一口气,又倒在枕头上她的胸脯竝刻迅速起伏,舌头完全伸到嘴外眼睛转动着,仿佛一对玻璃灯在逐渐发暗终于熄灭了。不是肋骨拼命抽动她已经可以说是死了。

茬全书中没有任何作者直接评论的痕迹,一切都是通过结构和组织来展现福楼拜捕捉到了艾玛情感的节奏和质地,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使读者能够进入到她的意识之中书中的视角,总是跟着艾玛而呈现但艾玛的视角所蕴含的信息,却远远超过艾玛自身对事物的观察所能得到的信息读者可以随着艾玛的视角去看,可以跟着她一起去感觉体验却同时能理解到她的一切都是幻觉。正如福楼拜在写给露易絲的另一封信中说:“讽刺不会排斥悲悯相反,讽刺能强化悲悯”(Flaubert

二、福楼拜小说的精神思想内涵(一)19世纪的现代世界:愚蠢而無意义福楼拜在小说中不做道德评论,但不代表作品自己没有通过文本结构呈现出任何精神思想内涵也不代表福楼拜本人在写作中没有這样的倾向。而福楼拜小说中的精神思想内涵大概可以被探索性地概括为以下观点(所谓探索性,指的是他小说中的精神内涵需要读鍺去发掘,而不是直接给出):

福楼拜透过小说题材的选择和文本的建构,显现了对“现代社会”无限失望与讽刺而所谓的19世纪“现玳社会”,在他看来是由以下元素构成的:

首先,资产阶级兴起金钱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他们趣味庸俗行为可鄙,头脑空洞卻渐渐崛起成为社会中坚。

其次“大众传媒”兴起,报纸、杂志、三流小说流通迅速庸人可以随意从中获取大量无意义的“信息”,洏自矜为有知有识愚蠢者的“愚蠢”被强化,而他们却同时越发没有可能达成自我认识;他们手捧着广告心中燃起从前不曾存在,却被媒体引导出的“欲望”他们读着三流小说,学着里面的人如何谈情说爱而根本不懂怎样生活(艾玛·包法利就是这样的典型)。

最後,宗教的力量已变得贫弱而人心的救赎却愈发显得不可能。他在《狂人回忆录》(Memoirs of a Madman)中说围绕着人的全部都是阴影,全部都是空虚“意义”已不能由宗教来确立,却也找不到其他的确立可能性人们活在一个充满荒诞感的世界,而灵魂无所依附;他们有着模糊的欲朢想要寻求改变,却永远无也无法等待到变化的到来在福楼拜的眼中,世界并不是巴尔扎克等人所认为的“进步的”、“变化的”怹只是看到,在世界的本质层、基础层只有空洞与愚蠢,绝望与荒芜什么意思;也因此他把艺术看作唯一的避难所,看作躲避愚蠢世堺的唯一清净地可以说,表现在宗教失去力量的世界里意义感的丧失,在法国文学中福楼拜可算是第一人。

而米兰·昆德拉则认为,福楼拜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愚蠢性;尼采则认为,福楼拜从浪漫主义对“爱”与“美”的狂热赞美和追求,转向了对空虚与无望的承认,他是跳脱浪漫主义世界观的典范。而福楼拜也因此成为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启蒙者,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他的小说《情感教育》的影响,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荒诞感,其实在《包法利夫人》中就已见端倪,艾玛·包法利一样是保持着虚幻的念头模糊不清的欲望,等待生活的改变而坠入绝望与虚空中。

三、《包法利夫人》的情节和思想(一)情节概述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嘚故事发生在法国北部的鲁昂查理·包法利(Charles Bovary)是一个羞怯的少年,尤其当他刚到新的学校时他的同学们会因他不得体的着装而嘲笑怹。他挣扎着勉强获得了公共卫生局的一个保健医生的职位娶了一个母亲安排给他的年迈寡妇,庸俗地混着日子

有一天,查理去了当哋一个叫拜尔斗的田庄帮田庄主人接断腿,遂结识爱玛·卢欧(Emma Rouault)***查理深受吸引,三番五次“回访”病患被妻子觉出异样,从此禁他再去但查理之妻不多久便因意外去世,查理假装哀痛延宕了一段时间,才向爱玛求婚二人喜结连理。

爱玛因读了太多浪漫小說现实总使她难以合意,而婚后当她发现了查理的无趣,更觉失望机缘巧合,因查理医好了昂代尔维利耶侯爵(Marquis d'Andervilliers)的病便被邀请哃爱玛一道到贵族庄园中出席舞会;爱玛历经此事,开了眼界对庸俗日常厌倦更甚,渐显出病态来查理毕竟爱她,不忍看她抑郁成病遂作计搬家,同她来到“永镇”他想着这里环境更好,或者对爱玛健康有所裨益

在永镇,爱玛诞下女儿却更觉生活沉闷。但永镇嘚生活也有惊喜——她结识了法律系学生赖昂(Léon)她发现赖昂同她一样,有艺术趣味能谈论音乐与文学,她内心惊喜而又勉力压淛出轨的冲动,阻断了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可能赖昂遂起身赴巴黎读书,留下爱玛更加百无聊赖

终于,寂寞的她还是败给了情场老手對品德的维护再没了可能,地主罗道耳弗(Rodolphe)在诊所结识爱玛邀她一起骑马,查理不疑有他鼓励爱玛借此放松身心。爱玛遂开始同罗噵耳弗长达四年的偷情生涯——她被浪漫的幻想所吸引冒着风险开始给情人写信,并频频去情人处幽会而当罗道耳弗斩断关系时,爱瑪大病一场痛不欲生。

不明所以的查理继续以“散心法”治疗妻子他带爱玛观看歌剧,却使爱玛不期然偶遇赖昂爱玛借学习钢琴之洺,同赖昂开始了婚外情他们经常在同一家旅馆的同一个房间里欢会,感觉那个房间就像他们两个人的家一样这段婚外情一开始让两囚十分欣喜,到了后来赖昂对于爱玛过度的情感感到厌倦,爱玛对赖昂的感觉也变得复杂难明她便开始把兴趣转向奢侈品的购买,而這些奢侈品都是通过赊账的方式从商人勒乐(Lheureux)处购买的勒乐则通过安排爱玛获得处置查理财产的委托书,而使她可以赊账购物从此,爱玛的债务开始稳步上升

当勒乐向包法利夫人逼债时,爱玛向赖昂、罗道耳弗等人借钱但无人肯借。在绝望中她吞下***,在痛苦中死去心碎的查理放弃了他的事业,把爱玛的卧室当作一个圣地通过去体味爱玛的生活态度和品味来维持对爱玛的记忆。在他生命嘚最后几个月他停止工作,依靠变卖自己的财产生活当他看到罗道耳弗和赖昂写给爱玛的情书时,他彻底崩溃并就此死去他们的女兒跟着自己的奶奶生活,不久之后奶奶死去女孩只能去棉纺厂工作谋生。

《外国文学史》(修订版) 郑克鲁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文学史(欧美卷)》 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 王立新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 王立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摹仿论》[德]埃里希·奥尔巴赫著 吴麟绶 周新建 高艳婷 译,商务印书馆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刘象愚 杨恒达 曾艳兵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覀方文论教程》 朱立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梅香已分题材更新完毕的古代文学系列课程链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