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法正人品不好是什么人物

与其说是残忍倒不如将法正人品不好视作一名个性人物。而说到个性我又想说点可能并不相关的。
要说个性人物在制度严密的社会中往往却并不吃香,这是个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拿魏晋来说,前有祢衡折命荆襄后有嵇康殒身曹魏。而为何单单法正人品不好能独善其身难道真的是蜀中政治清明,没有那些个尔虞我诈吗
其实要说容忍异端,恐怕诸葛丞相治下的继汉政权是最没有条件的众所周知,明面里诸葛亮崇尚以法治蜀因为作为荆襄人士,入主蜀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调和荆襄新人与巴蜀旧人间的利益冲突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继汉政局。所以我们看到诸葛的法子便是打着法治的幌子制衡双方势力,从而达到两方势力平衡的效果
当然,诸葛的这种公正形象似乎也被后世广为称頌。像陈寿赞扬诸葛“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估计是在旧人代表廖立和新人代表来敏这两人身上得到启示。在诸葛口中这兩人罪行都是所谓“乱群”,即在新旧党人之中挑起事端结果都给诸葛给法办了。而在后来的李邈事件中诸葛也积极出来说好话,如此所勾勒出的正面形象影响自然不会太小或许在陈寿眼中,作为新人的诸葛没有去袒护新人同时还积极为毁己者说好话,便是所谓“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吧
不过在诸葛亮的“法治”面前,法正人品不好却是一个例外你诸葛亮不是以法治蜀吗,当时就有人开始打小報告说
“法正人品不好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我们接着便听到了那段闻名遐迩的“如何禁止法正人品不好使不得行其意耶?”
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诸葛宽宏大量,不如说是不敢去追究法正人品不好责任一方面,归根结底这所谓“法治”本就是個橡皮图章,用来平衡双方势力的权杖而已作为政治中枢的诸葛亮没必要去碰这个钉子。毕竟法正人品不好和李严不同李严在江州做嘚是分庭抗礼的***,而法正人品不好作为当初邀刘备入蜀的得力干将虽然是巴蜀旧人,但在里面却算是亲荆襄或是刘巴式人物没有對抗与威胁,又何必大动干戈呢再说你诸葛在政治上或许能胜法正人品不好一筹,但在军事谋略行军打仗上,或许就远远不如后者了这无论是入蜀之初,还是后来的定军山下都有着没法抹去的证据。更何况法正人品不好作为刘备的亲密伙伴身边还有刘备撑腰呢。按说若是法正人品不好不死刘备身边的大红人又哪会轮到其他呀。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在傲娇的钟会面前潇洒的嵇康反而顯得太过矫情。于是不禁联想若是钟会早生数年,或是法正人品不好未曾入蜀“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人品不好是否又会让晚生钟会得见恨晚。当然啦若是这般,曹孟德一定会好生嫉妒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