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款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飞行手游,敌人有福特和bf109,记得受攻击后手机屏幕会碎,有一关敌人是青色的幽灵飞机

最近微信推出的“打飞机”游戏鈳谓是火爆了整个游戏界一时间各种“打飞机”游戏再次浮现在玩家的面前,比如各种街机类打飞机游戏雷龙雷电,四国战机神龙戰机等都是玩家小时候最爱的飞行射击游戏了,而在手机上关于各种IOS上平台运营的打飞机游戏也随处可见。

比如浴火银河闪电战机,聖战之翼死亡微笑等都是手机上经典的打飞机大作,但是我们要关注的是虽然不是那些以打飞机为主的游戏,但是却把飞机十分逼真嘚镶入游戏里让玩家身临其境体验一下飞机在游戏空战中的那种激烈感和紧张感和逼真感,其实飞机并不只是用来打的而且还可以开哦,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盘点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打飞机”游戏

作为自由度最高的犯罪游戏,侠盗猎车里不管你想干什么都可以干在遊戏里,你就是游戏主宰你要透过完成一连串有组织罪案的任务来提升自己的威势, 任务通常为***战、抢银行、行刺等其他犯罪以外嘚任务则有驾驶出租车、救火、赛车、飞行等,你还可以杀人放火你可以强抢民女,只有你想不到只有你做不 到,所以飞机在侠盗猎車里面就是你逞凶的最佳利器

里面的飞机传言有多达12中,从民用飞机到战斗机你都可以驾驶,按F或回车进入直升机后发动机自动启动启动需要几秒时间才能开起来,按W垂直向上起飞按S降落,Q为向左转E为向右转,A或方向键左为左侧翻(按此键时向左飞)D或方向键右为祐侧翻等,所以你可以驾驶自己的飞机向凶恶的policeman开炮吧

作为战争三部曲(坦克世界、战机世界、战舰世界)中的一部射击大作,个人认為目前在飞机游戏方面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了不同于各种只注重娱乐性的打飞 机游戏,战机世界可谓集飞机游戏之大成这是以“飞行作戰”为主题的动作游戏,游戏采用4种战机:专精于缠斗的舰载战斗机火力强大的重型战斗机,性能均 衡的战斗机以及扮演黑死神角色嘚对地攻击机,每架飞机将拥有多种功能变化的弹药类型引擎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战机世界并不只是简单的对坦克世界进行了“克隆”战机世界绝对不是坦克世界的衍生作,而是一个全新的战机世界中的战机种类 甚至会比坦克世界中还要多,有法国的、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日本的、波兰的、俄罗斯的、德国的、美国的、中国的……游戏中的战机数量至少有两到三千 架如此专业的打飞机游戏绝鈈是小学生能玩的。

说到F22猛禽战斗机或许很多玩家第一印象就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 五代战斗机,殊不知还有一家公司根据它设计了一款游戏也是叫F-22猛禽战斗机这游戏可以说是飞行模拟之開国元老,Novalogic 的飞行模拟游戏

和该公司许多其它的同类游戏一样,“F-22猛禽”更偏向于动作射击而不讲究高度仿真的操作,在整体水平上“F-22猛禽”也不逊于另一著名系 列“卡曼奇直升机”,当时互联网还没出现而很多“网吧”(其实只有局域网)里都***了这款游戏,仩手简单又可以联网,大家红警打累的时候也经常切磋 一把。 曾经也是中国国内最流行的飞行游戏

在炽天使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空騎兵中,玩家将亲身参与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最著名的战役故事从1940年开始,讲述了4飞行员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中惊心动魄的经历你當然就是游戏的主角,战斗代号VF Alpha并展现自己的空战技术,作为空军中队队长玩家将能在单人和多人任务中驾驶40架经典二战日本骑兵纪錄片战机,每架飞机使用了个多边形和4M纹理还可以选择飞机喷绘,就算是损伤也清晰可见天空中可以同时出现70多架战机。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空战的刺激感,而且还有掌握一些基础的空战知识比如利用雷达观察敌人,开炮时要有一点提前量如何快速的锁定 对手等等,这游戏绝对比那些只追求娱乐性的打飞机小游戏好玩而且通过这些游戏我们不仅可以放松,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夠学到很多专业的飞机知识。

作为与使命对抗的FPS经典大作战地怎么又能少了飞机这一重要的战争元素呢, 话说在战地里飞机有三种,雙座的是重型歼击机单座的是歼击机,3坐的是重型轰炸机能连投8个弹(炸敌人密集的地方一次能炸死10几个),听说很多玩 家玩了很久嘟不太会开飞机要不就撞山,要不就撞地有时候还会掉进海里,玩家都说战地的飞机是一个比较难开的玩意

你用的好的话能支援队伖,用不好甚至会把队友打爆掉比如在冲绳岛那个地图,你飞不好就掉到海里去了而如果用的好你可以1vN,在战地这种顶级的FPS大作里融叺飞机这无疑不是给玩家的福利吗,***林弹雨中开着飞机呼啸而过那种感觉估计只有战地才会体验到了。


使命召唤和战地向来结怨已玖他们为的就是争夺FPS的王者宝座,而至于谁是FPS的第一名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是FPS的第一至今还在 争论着,这也产生了号称使命党和战地党的网络喷子对喷不说了,回到我们的打飞机主题既然战地都出飞机了,使命又怎么能甘落下风呢在使命召唤系列中开 飛机的场景也有很多的。

比如使命召唤4、8有在AC130“空中炮艇”上操纵火炮的关卡使命1的资料片联合进攻和使命5有在太平洋上担任战机炮手射击的关卡,使命7有一关驾驶侦察机不过仅仅只是在电子屏幕上给发信号而已,但有两关可以驾驶直升机(移动、开火全部都由玩家负責)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飞机。

皇牌空战是由日本游戏公司南梦宫NAMCO推出的一部空战射击类游戏虽然游戏中大多使用的是虚构的世界囷国家,但是许多细节和现实中的战争非常相似就像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海湾战争和冷战。一些战斗机的现实特征也在游戏中表现出來也包括一些虚构的飞机,尤其是空中堡垒另外,超级武器Boss级别的敌机和飞行钻洞、钻隧道也是皇牌空战的一大特色。

这也是一款鉯飞机为主题的游戏游戏的足迹差不多覆盖所有平台,截至2008年1月30日由NAMCO官方发布的数据整个皇牌空战游戏系列已经在 全球累计销量1073.2万套,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皇牌空战是有多么的受到欢迎皇牌空战主打是飞行射击游戏而不是飞行模拟,所以游戏主要是通过逼真的画面 来让玩家感受娱乐和战斗机的性能而不是接受繁琐的空战操作

和上面的F22差不多,伊尔是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中远程喷气式客机主要机型有伊尔-18、伊尔-62、伊尔-76、伊尔-86、伊尔 -96等5种,每种主要机型还有若干种改型等但是这也被制作成了一款叫伊尔2的游戏,虽然该游戏嘚名称为IL2,但第一代IL2中仍提供了10个种类

在游戏里如果让你操纵德军的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尤指 ME109 型)对付苏联的轻型轰炸机,相信对于玩家来說不会有什么难度可惜游戏里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你得驾驶着性能较差的飞机去干掉其他的高性能战机等就不是 一般玩家能够做到叻而且游戏涉及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足以让很多玩家止步,该游戏被评为史上最难的PC游戏之一手残党估计就不要想了。

阿帕奇杀戮战场昰Micro Prose公司制作的一款直升机模拟飞行游戏提到Micro Prose公司,我们可以想到它制作推出的飞行模拟游戏大作捍卫雄鹰系列等与其它飞行模拟游戏楿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的玩家对游戏难度和拟真度的要求。

假如玩家是玩此类游戏的“老鸟”那么他可以选择设置最嫃实的战场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技巧;反之如果玩家只是此类游戏的一般爱好者(说穿了就是 菜鸟)那么你就可以适当地降低游戏難度和对驾驶技术水平的要求,这是一款很棒的飞行射击游戏如果你没有玩过,那就不妨去感受一下它所带来的威力和刺激

卡曼奇是媄国陆军最新研制的侦察和攻击直升机,同时它也被镶入到很多游戏里比如在csol新出的突围地图:沙漠废墟灼热炼狱之中,关卡达到一定程度(沙漠废墟第20关灼热炼狱第2关),即可与BOSS——卡曼奇武装直升机交战但是这只是简单的打飞机而已,对于卡曼奇玩家印象最深的應该是一款卡曼奇4的游戏

游戏里玩家将驾驶卡曼奇RAH-66,执行30个艰难的任务游戏界面十分精致和易操作,不会有任何难度并且图像的感染力极强,用《卡曼奇4》的 开发人员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总不能让玩家控制一团阴影吧,喜欢模拟类游戏的玩家大都是军事迷想用含糊的画面含混过去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为玩家负责 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图象表现力最出色的模拟飞行游戏

预计阅读时间:1小时40分

本文共9嶂是小火箭飞行器总体设计与空气动力计算系列第1季的第5篇。

在本季第1篇《飞机上的翼梢小翼》中,小火箭讲述了翼梢小翼的来源和技术特征在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翼梢小翼的设计之后,给出了相应的气动计算结论:

把机翼延长半展长(指单侧机翼从翼根到翼梢的距离)的10%诱导阻力会减小17%。理论上翼梢小翼的高度如果是半展长的10%,诱导阻力会减小10%虽然没有延长翼展的效果那么好,但终归是个可行方案

该文被评为2015年度最受读者欢迎文章。

本季第2篇《飞机上的小老鼠:冲压空气涡轮》中,咱们一起探讨了冲压空气涡轮的原理和作鼡

上图为Saab-35 龙 战斗机弹出的冲压空气涡轮。

该文被评为2016年度最受读者欢迎文章

本季第3篇,《追梦者:冷战空天战斗机技术逐梦私人航天》小火箭计算了追梦者空天飞行器的气动系数,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起梳理了整个升力体式飞行器的技术发展脉络和关键点。

夲季第4篇《小火箭聊导弹飞船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小火箭以X-37B飞行器为案例讲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热防护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高精度的详细计算结果

本文,小火箭将会和大家一起畅聊飞行器的T型尾翼这种优雅的设计的来源和技术发展过程

读罢本文,小火箭期望大家对三段历史有所体会;

两位传奇工程师有所了解;

一种设计理念有所感悟;

对小火箭有更深的热爱

一架麦克唐纳-噵格拉斯公司的MD-82客机,正在起飞爬升摄于1986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机场。

位于尾部的喷气式发动机短舱和傲然耸立的水平尾翼给人┅种优雅和恬静的美感

当然,考虑到小火箭在2015年说过的每个系列的内容将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的一个细分领域进行,但在写作风格和架构形式上又会尝试多种方式。

本文将不再像该系列前几篇那样,分别以计算、传说、型号、技术流派为线索而是以两个人物为主線来穿插进行,颠覆过去以技术发展为经以型号案例为纬的小火箭风格。

因此作为本文的读者,大家还有一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本攵的叙述方式进行反馈。

不过详细的气动计算和美妙的流场图是少不了的。作为亚欧大陆上技术实力最强的航空航天独立计算中心小吙箭将会向好友们虔诚地贡献出计算成果。

公元前146年的一个明媚的春日清晨罗马元帅西庇阿骑在一匹白马上,发出了向迦太基发起总攻嘚命令

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的洗礼,长达118年的地中海北部巨头罗马和地中海南部巨头迦太基的争霸之战迎来了尾声。

虽然在第二次布匿戰争中迦太基的战略奇才汉尼拔差点儿灭掉罗马,但是这一次迦太基即将告别历史舞台。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已经被罗马围困了3年。在這个春日的清晨52万迦太基人中,已没有一位精力充沛的人了长期的饥饿和抗战,让他们身体疲惫

没有了金属,迦太基最虔诚的祭司們亲手推倒黄金神像将其融化,制成矛尖和箭头;

磨断了弓弦迦太基的少女们剪去了美丽飘逸的秀发,然后编制成绳索和弓弦;

用光叻木材迦太基男人们齐心协力,拆毁住房把房梁劈成木杆,制成长矛杆和箭杆

在六天六夜的巷战和肉搏中,在外征战多年渴望回镓的罗马老兵杀红了眼,而殊死一搏的迦太基居民也不甘示弱

第七天,城内只剩下噼噼啪啪的房屋燃烧声和若隐若现的重伤员的叹息声

迦太基领袖哈斯德鲁巴带领900人,站上神庙的房顶准备做最后的抗争。

这里是整个迦太基城邦的制高点

他环顾四周,远处烟尘漫天迦太基城的居民已被屠戮殆尽;而近处则是最令他心痛的场景:

他的妻子和3个儿子被罗马士兵包围在神庙前面。

哈斯德鲁巴深知大势已去为乞求家人安全,他扔下了长矛准备向罗马元帅西庇阿投降。

哈斯德鲁巴的妻子看出了端倪她怒声喝道:

“大丈夫死则死矣!你是偉大的迦太基的领袖,是汉尼拔的亲人身体里流淌着巴卡家族的神圣血液!难道要甘愿成为罗马凯旋仪式上的可耻的点缀么!”

随后,她柔声劝大儿子奔入火海自己一手领着二儿子,一手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小儿子毅然决然地跳入神庙中燃起的火海。

哈斯德鲁巴双眼一閉跟随妻子和儿子们葬身火海。

至此称雄地中海700年的迦太基,灭亡

罗马全城搜捕迦太基的幸存者,尤其是能工巧匠

然后,罗马元咾院的最终命令传来:

将迦太基用火烧尽把断壁残垣也夷为平地,让战车和士兵在迦太基城的遗迹上来回奔跑并洒满盐粒让迦太基存茬过的痕迹彻底消失,让这片土地甚至长不出一颗青草!

迦太基的大火燃烧了17个日日夜夜。

船坞中的170艘装备精良的战舰在暴雨中熊熊燃燒发出了犹如巨鲸般的声音,令罗马随军的历史学家们也悲恸不已

迦太基城是由地中海东端的腓尼基人所建。

腓尼基人是人类第一个夶航海民族他们最早发现了利用北极星进行远洋导航的原理;最早提出了龙骨的概念,并且用上等木料和防水沥青制造了能够抗击地中海大浪的木制桨帆船

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的大船的词根,来自迦太基语言中的澡盆因为对于腓尼基-迦太基人而言,只有大海才是让他们身心放松的地方

迦太基人全都消失了么?

300位造船工匠和船舶设计师存活了下来。这些人带着人类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辗转分布到了罗馬、埃及、波斯、雅典和爱琴海诸岛,把人类船舶制造和远洋导航技术的火种保存了下来并影响至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公元1945年4朤16日骑兵出身,好骑白马的苏联朱可夫元帅发起了向柏林开始总攻的命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时6年的欧洲战场,即将迎来尾声

3个苏联方面军,250万人7500架各型飞机,41600门火炮6250辆装甲车辆,开始了复仇之旅!

德军当年差一点儿攻入莫斯科,在看到红场的红星之处停下了脚步。

苏军当然不会给德军喘息的机会不过,德军也早已做好了困兽之斗的准备

77万人,1519辆装甲车辆9305门各式火炮和2225架各型飞機,构成了德国最后的反抗力量

公元1945年5月2日,那燃烧了16天的大火终究熄灭。

一切归于平静柏林陷落。

头号目标在地堡中自己结束叻一切;另外的一个人物,毒杀了自己的5个女儿和1个儿子后自己也了结了自己。

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了很多人类飞向天空甚至迈姠宇宙的技术。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苏联、美国对德国的工程师和关键设备的抢夺行动,就开始了而且其烈度不亚于正面的战争。

美國和苏联先出手带走了德国大量的航空航天研究设备和武器装备,一时间当年那些向德国战场运送兵员的各种交通工具构成了向美国囷苏联输送尖端技术成果的传送带。

美国和苏联的导弹技术和火箭技术开始借助德国的成果而突飞猛进。

上图从左到右:普朗特博士、錢学森博士、冯·卡门博士。

其中冯·卡门是钱学森的导师,普朗特是冯·卡门的导师。

美军派出了由冯·卡门博士和钱学森博士带队的回形针行动小组,开始专门在德国搜集和甄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冯·布劳恩博士连同与火箭和导弹相关的100多位科学家全部获救,被运往美国

上图为多恩伯格和冯·布劳恩等德国工程师被盟军俘虏时的照片。(前排左边,头戴礼帽、左手拿烟、右手插兜、淡定微笑的那个,就是多恩伯格。前排中间左手打着石膏的是冯·布劳恩。)

美军士兵、瓦尔特·多恩伯格、赫伯特·阿克斯特、冯·布劳恩、汉斯·林登伯格和伯恩哈德·特斯曼。

瓦尔特·多恩伯格推动了美国空天战斗机项目和测控系统的发展。

冯·布劳恩是美国最早的陆基弹道导弹红石系列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重要设计者

苏联一开始比较注重的是对硬件的攫取。德国的很多制造飞机导弹的笁厂设备被整体拆除后,由重载专列火车送往苏联

不过,他们也俘获了不少航空航天工程师

本文的两位主角,也在其列

飞机设计夶师谭克与他的得力门生汉斯·穆索普博士,赫然在列。

在不算客气的苏军士兵面前,当时已经47岁的飞机设计师谭克要了一杯咖啡,一芓一句地讲起了他的设计师经历

1923年,25岁的谭克完成了在柏林工业大学的学业开始迈向工作岗位。

柏林工业大学自19世纪以来,就是欧洲工业领域的顶级学府在航空航天领域,更是培养了大量璀璨的明星:

飞碟的康恩达效应的提出者康恩达;飞机设计大师谭克;为火箭洏生的人冯·布劳恩博士;脉动式冲压发动机的发明者高斯劳博士;弹道计算机和编程语言的先驱者祖斯

飞机设计和商业运营天才,雨果·容克斯,没错!就是那位大力资助包豪斯设计理念和成立了容克斯飞机公司的那位容克斯

在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后,谭克和他的诸位师兄一样踏上了飞行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毕业仅2年后在参与罗兰上单翼三发客机的工作中,谭克已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设计天赋

漢莎航空公司对该机赞不绝口,而其中的机翼和尾翼的诸多设计细节都是27岁的谭克独立完成的。

不过谭克的个性实在是太鲜明了:除非能够通过严格的理论计算或亲身的驾驶体会来说明,否则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对他的设计提出哪怕一点点负面评价

在那个计算技术还未强大到今天这个程度的年代,飞机设计师和飞机试飞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试飞员英姿飒爽,是当时全社会敬仰和羡慕的职业

这帶有浓厚骑士风味的职业背景,让太多试飞员开始随口对飞机设计师的设计进行评头论足

而设计师谭克这脾气,当然不接受这种口舌

答:谭克自己学习飞机驾驶技术,并且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成为了一名颇有名气的试飞员。

是的30岁的谭克,成为了飞机设计师和试飞员嘚合体

上图为谭克在德国信天翁公司担任首席试飞员时候的照片。

1931年信天翁公司被福克·沃尔夫飞机公司收购。

时任福克·沃尔夫公司总裁的路德维希立刻就发现了谭克的才能,开始对其委以重任。

而谭克的设计作品让福克·沃尔夫公司名声大起,完全没有辜负路德维希的重托。

福克·沃尔夫Fw 44双翼飞机,是谭克在该公司完成的第一件作品

这种产量立刻超过1千架的飞机,让福克·沃尔夫公司站上了世界第一大运动式飞机生产商的圣坛,同时也让谭克找到了发挥设计天赋的舞台:

这架双翼飞机的上下翼面均有副翼。谭克对飞机的低速性能非常自信根本就没有为该机配置襟翼。

两个座舱采用前后串联布局。每个座舱都能够对飞机进行完全地控制这样进行远程飞行的時候,两人就可以交替驾驶互为备份了。

Fw 44跟中国也有渊源在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急缺战斗机

当时的中国空军紧急向福克·沃尔夫公司采购了20架Fw 44双翼飞机,并且在谭克的亲自指导下进行了改装。

谭克设计的Fw 200四发全金属客机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客机。

在大部分航空公司还把重点放在能够在海面起降巡航高度在1000米左右的飞行艇式的跨洋客机的时候,谭克指出未来的客机,一定能够以快速且舒適的方式一次起降就能完成跨越大洋的飞行。

如今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当时的Fw 200客机续航距离已经超过了3000公里,其巡航高度在3000米鉯上这种高空连续飞行的概念,被现代民航客机广泛采纳

当然,比较公认的谭克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的巅峰之作,是Fw 190

Fw 190,在整个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足足生产了20015架,催生了大量王牌飞行员

不过,该机在刚刚诞生的时候迎来的是广泛的嘲笑:

十分罕见哋,谭克给出了耐心的解释(小火箭千方百计地拿到了谭克的原话现试着译出):

德国的Bf 109(上图)和英国的喷火式(上上图),这是我們开始使用Fw 190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两款战斗机。

她们的设计理念相似都是在尽可能小的机体上,配备马力强大的发动机

两款飞机的武器系统,都是在全机完成设计之后再考虑添加的。这些设计虽然在单纯的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但这是赛马式的成功。對于赛马而言只要给它们足够好的照顾并且提供良好的赛道,它们就能飞奔向前但是,当环境变得恶劣生活变得艰难,赛马就容易趴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曾身为骑兵而服役我经历过那种严酷的战场环境。所以我最新设计的Fw 190战斗机,考虑到了战场环境

峩的战斗机,可以在保障条件简陋的前线机场上可靠运营;可以携带大量武器弹药进行对空和对地作战;可以让仅仅接受了短期培训的飞荇员快速上手驾驶;可以在遭受机***打击或航炮轰击后仍能带着伤员返回基地。

这就是我设计Fw 190战斗机时的所思所想

她是一匹能够经受住沙场考验的战马,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赛马

我确信,我这种基于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所设计的战斗机必将在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事實证明谭克的设计理念是正确的。

上图的谭克没能保住发际线。那句“我变秃了但是也变强了”的工程师箴言,即使是在硝烟弥漫嘚战场上也是有效的。

小火箭找到了这张照片足见Fw 190战斗机的损伤管理设计水平。

不知道当时处于战争年代的苏军士兵能否听得如醉如癡

或许他们被较为狭隘的战争观所禁锢,对超越于民族和国家局限的工程师思想难以理解;或许他们也怕被民粹主义者扣上美化战争份子的帽子。

不过在座的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对谭克的这段经历是敬佩不已的。

他就是谭克的高徒空气动力学天才汉斯·穆索普。

那一天,32岁的汉斯·穆索普坐在年长他15岁的恩师谭克旁边静静地听谭克讲述过去的事情。

在苏军士兵的盘问中汉斯·穆索普也就开始他自己经历的讲述:

21岁的汉斯,痴迷于空气动力学他的天赋和热情,穿透了战争的迷雾被普朗特所知。

普朗特博士当即收汉斯·穆索普为徒,亲手教授他空气动力学的奥义。上图为年轻时候的普朗特。

要知道普朗特博士被誉为人类空气动力学之父,是升力线理论、邊界层理论和翼型理论的创始人是冯·卡门博士的导师,而冯·卡门博士则是钱学森博士的导师。

另外普朗特博士收的唯一一位女学生,同时也是唯一一位中国学生就是中国第一个风洞的建立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人之一:陆士嘉

普朗特收汉斯·穆索普之时,已经59岁了。他把毕生之心血都传给了汉斯

在病重之时,还曾指明由汉斯·穆索普来继承衣钵。

汉斯与谭克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38年6月底

这是汉斯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一天。

在空气动力学之父普朗特面前,汉斯·穆索普讲述了他对机翼升力理论的新见解,提出了机翼和尾翼的相互干扰对飞行器升阻特性的影响的定量分析理论。

普朗特大喜!老爷子不顾身体情况坚持跑上答辩台和他的爱徒拥抱,并且当眾宣布汉斯·穆索普是他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

当时参与答辩评审的学术委员会中,就有福克·沃尔夫飞机公司首席设计师的谭克。

谭克被汉斯深深地迷住了当场手写了聘用邀请函,当着普朗特老爷子的面诚恳地请求汉斯·穆索普来到谭克的设计师团队,担任首席设计师一职。

是的,谭克被汉斯严谨又富有创意的新的升力理论所折服让出了首席设计师的职位,从此决定自己只做管理把重任逐渐交給汉斯。

如果说和平年代是基础科学的培养基,那么战争就是尖端工程应用的孵化器了

为了对抗盟军日日夜夜的轰炸,德国居然率先研制出了人类最早的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Me 262

Me 262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设计理念,比如机身的非圆截面构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后掠翼等等

Me 262的氣动设计,颇为超前

而说起气动计算,就不得不提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了

当然, 如果我们认为以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形式给絀的方程没有形成美感的话可以试着用小火箭在2016年12月份讲述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使用的方程:

方程中的非定常、对流、单位质量流体、扩散项、压力差项都是有具体的物理意义的,相对来说应该会有趣一些

小火箭在2016年给出了Me 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全机流场计算。具体过程和汾析详见《Me 262:最早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人类最早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能否超声速飞行?》两篇技术报告

Me 262全机表面压力场计算結果。

带流线全机流场计算结果可以看到,Me 262的水平尾翼的设计比较到位在平飞状态下,远前方来流比较干净

机身头部与驾驶舱,给咱们一个印象:流畅!

考虑到当时的设计师手里并没有小火箭计算中心这样的大型算力支撑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工程师的直觉和天赋叻得

Me 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尾翼特写,气动计算邢强

由上图可见,Me 262战斗机的水平尾翼位于垂直尾翼的中间地点已经有了尾翼躲避主翼来流嘚思想萌芽。

Me 262战斗机作为人类第一款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梅塞施密特集团在盟军日夜轰炸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了1432架的产量。

这对于首款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面临来自盟军越来越大的军事壓力,在1945年2月德国空军对飞行器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人类喷气式战斗机技术发展史上的末日德国六条:

第一:采用容克斯或者亨克尔公司在近1年内能够拿得出手的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

第二:实用升限大幅提升到1.4万米高空;

第三:在7000米高空飞行时最大速喥达到1000公里/小时;

第四:加装装甲,重点部位可抵御美制M2重型机***的连射;

第五:在起飞重量相较于Me 262大幅降低的前提下保证油箱容积不尛于1000升,或飞机高速续航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第六:在满足以上所有五条的前提下拥有和Me 262相同的火力打击密度,也就是同样装备4门30毫米口徑Mk-108机炮

可见,这个要求是极其苛刻的虽然亨克尔公司能够提供推力更大的涡喷发动机,但是在1946年亨克尔能够拿出来的最大推力为13千犇。

而和小火箭一起在《Me 262:最早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中对容克斯的发动机进行研究的好友们应该还记得当时的Me 262的发动机已经是相當优秀的了。

Me 262的2台Jumo 004喷气式发动机被放置在发动机短舱中安置在机翼下方。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2个短舱并没有像早期喷气式发动机那樣的短粗一眼望去,还是很苗条的

这是因为Jumo 004采用了当时非常前卫的轴流式压气机设计。实际上这是世界上首款成功应用的轴流式喷氣式发动机。注意上图馆藏Me 262战斗机前方的被剖开的Jumo 004B发动机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结束后,大量Jumo 004发动机被美国、英国和苏联人运走对其进荇细致入微地研究。上图为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研究人员正在对一台Jumo 004发动机进行拆解和测绘

该发动机的单台推力为8.8千牛

另外注意Me 262的发动机短舱与机翼之间,针对干扰阻力做了相应的设计这在那个没有大型计算机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也就是说,新一代的喷氣式战斗机要以单台13千牛的发动机实现比Me 262强得多的飞行性能。

而Me 262喷气式战斗机的2台发动机的总推力足足为17.6千牛!

74.9%推力实现111%的最大飛行速度和122%的实用升限,同时增加装甲且要保证100%的火力输出。

谭克和汉斯两人把这活儿,接了!

谭克对喷气式战斗机的结构进行了大量优化;汉斯·穆索普,普朗特最得意的学生,则开始费尽心思进行气动优化。

汉斯创造性地提出了T型尾翼的概念:

水平尾翼上移到垂直尾翼顶部

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这带来了两个好处:

第一:水平尾翼的前方来流是干干净净的没有受到机身和机翼的干扰。另外T型水平尾翼压心的力臂相较于传统平尾要长,这样升降舵的效率和水平尾翼配平的效率都能得到提升

第二:T型尾翼,其水平尾翼在垂矗尾翼的顶端形成了端板而对三维流有相当造诣的汉斯认为这可以增加垂直尾翼的效率。(具体计算详见小火箭的翼梢小翼报告)

这兩个好处,可以让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面积都缩小同时也就减轻了整机的结构质量。

汉斯相信全机的升阻特性会因为采用了T型尾翼,而得到大幅提升

福克·沃尔夫的首席设计师谭克,大喜过望,立刻采纳了汉斯的设计,并且专门对水平尾翼高置之后的机身抗扭转结构进行了优化。

就这样,以谭克为总设计师兼结构总师汉斯为副总设计师兼气动总师的二人组合,推出了 Ta 183T型尾翼喷气式战斗机。

1945年4月30ㄖTa 183战斗机进行了风洞试验。

这次试验有三个插曲。

帝国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在按照福克·沃尔夫公司发来的图纸制作风洞模型的时候,模型师傅以为是图纸画错了。

哪有水平尾翼这么高的!是不是福克·沃尔夫的制图员把尾翼画反了?

风洞方面还真的给福克·沃尔夫公司派发了电报垂询。

汉斯作为气动总师,专门签署了说明文件表示,这飞机的气动外形就这样

福克·沃尔夫公司的飞机,以Fw开头,昰福克和沃尔夫的首字母缩写比如Fw 190战斗机和Fw 200侦察/轰炸机。

而德国空军为了表彰谭克的突出贡献特要求福克·沃尔夫公司把谭克主导的型号,突出表示。

虽然谭克是福克·沃尔夫公司的员工,但是他设计的飞机,从此不再冠以Fw编号,而是谭克姓氏缩写Ta

从此,谭克虽然身茬福克·沃尔夫公司,但是却拥有了和公司创始人同等的待遇,能够以自己的名字的缩写来命名飞机型号。

所以这款新型喷气式战斗机,不是Fw 183而是Ta 183。

不过风洞方面还未熟知此事。

在当时柏林战役进入尾声,人心惶惶之下风洞的管理人员因为Ta 开头的编号,以为并非鍢克·沃尔夫公司的重点型号,差点儿就压下来没开风洞。

风洞试验相当成功T型尾翼果然能够给Ta 183带来极佳的气动性能。

不过这是唯一┅次没能开庆功会的大成功的测试。

实际上谭克和汉斯都没能好好看看测试结果,只拿到了电报发来的几行数据简报

原因是,1945年5月2日就在风洞测试成功后的第3天,柏林沦陷

所有关于Ta 183战斗机的测试设备和试验结果,都被苏联军人装上了火车运到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Ta 183人类最早采用T型尾翼气动布局的战斗机,仅进行了风洞试验就随着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的戛然而止而停留在了这个阶段。

这是后人根據Ta 183遗留下来的图纸和风洞模型而进行的建模

机头进气,后掠翼T型尾翼,这设计在当时的确非常前卫了。

谭克和汉斯分别讲述了他們的经历之后,剩下的决定就交给苏联方面了。

高层给出了指示:谭某与汉斯某为举世闻名的工程师,不可怠慢需奉为上宾。此二囚的行动自由不可限制。具体去向听从二人决定,但是不应将二人的信息告知美国军方

谭克向苏军提出了带着团队到苏联继续做飞荇器的研究工作。

不过苏军前线的指挥官说还要再请示上级。

这时谭克和汉斯开始担心起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工程师是人類的共同财富,应该超越于民族和国籍的限制

走在满目疮痍的柏林街头,47岁的谭克握住了32岁的汉斯的手

“我建议你去英国,到那里把伱的T型尾翼的设计和其他尚未得到机会展示的好想法一一实现!”

英国当时对喷气式飞机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作为普朗特的高徒和福克·沃尔夫的首席空气动力学家,32岁的汉斯在英国会有好发展的。

“那么您呢”汉斯问谭克。

“不瞒你说我之前考虑过去苏联,但是他们對咱们即将完工的两架Ta 183A原型机兴趣颇浓但是对这款飞机的两位设计师却缺乏敬意,这种重视物甚于重视人的环境恐怕非你我能长待的。

美国把我凝毕生之心血打造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基地炸个粉碎我心理上这一关还难以过去。更何况他们对冯·布劳恩更感兴趣。布劳恩比你年长一岁,专注于火箭技术我估计美国未来会以火箭技术为优先。

英国的不少飞行员葬身于我设计的Fw 190战斗机之下。而且英国人把怹们的喷火式战斗机奉为圣物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我颇为不和我已经47岁了,难以和人磨合了

法国倒是也有一些航空基础。但是他们還是有太多较为狭隘的民粹者恐怕会干扰工程师的正常工作。

中国虽然潜力无穷但是正处于内战之中,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我这老设計师的一些诉求”

“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您都不去难道要留在德国?”汉斯不解地问道

“哈哈!我要去一个能把Ta 183的设計理念付诸实践的地方!”谭克说着,望向了远方

谭克与汉斯,就此分离

32岁的汉斯·穆索普,带着一身的本领,只身前往英国。

那么,47岁的谭克去哪里了呢

195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身在美国的汉斯·穆索普读到了一则新闻:

阿根廷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首飞成功!

这是拉丁媄洲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同时也意味着阿根廷成为继德国、英国、美国、苏联和加拿大之后,第6个掌握了喷气式战斗机研制能力的国家

汉斯笑了,谭克带着的德国工程师团队在地球的另一端,把Ta 183真的造出来了!

公元1950年6月27日由谭克博士担任总设计师的阿根廷IAe 33 普切号首飛成功!

普切,是阿根廷土著语箭 的意思。因此下文小火箭将该机称为阿根廷箭式战斗机。

谭克博士略有不甘要不是阿根廷这多雨嘚12月和寒冷的6月带来的诸多不便,他可以更早地让箭式喷气式战斗机上天的

要知道,加拿大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CF-100是在1950年1月19日才试飞成功嘚

CF-100的尾翼,和Me 262一样是十字型的。

有一些德国工程师认为这是对Me 262的一种模仿。

谭克让因为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结束而戛然而止的Ta 183项目在阿根廷得到了复活,而且进行了大量改进

阿根廷箭式战斗机,座舱和机身的融合更加流畅后掠翼更加果断地位于机身上方。

T型尾翼顶部的水平尾翼由原来的Ta 183的略有上翘变成了完全水平

这是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对T型尾翼的一个小小的妥协。

另外谭克博士从英国的羅尔斯·罗伊斯公司那里,采购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好发动机:罗罗RB 41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这是罗尔斯·罗伊斯出品的第3款喷气式发动机各方面已经臻于成熟。

该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22.69千牛比起当年的Ta 183的13千牛的推力,几乎翻了一倍

于是,当年对空重小于2.4吨的限制就不必要叻。

52岁的谭克博士不再纠结于空重而是更加综合地考虑整机的性能,将空重增加到了3.736吨

为了方便阅读,小火箭给出上表将阿根廷箭式喷气式战斗机的实测数据和当年德国Me 262战斗机的实测数据还有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德国空军最后要求的表上数据进行对比。

阿根廷箭式战鬥机05号机进行超低空飞行测试时的场景摄于1959年。

这飞机看着如此面熟?

没错!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和她有些像

上图为1947年12月30日首飞成功嘚米格-15战斗机。

35°的后掠翼,高水平尾翼布局,机头进气,的确有1945年的谭克博士和汉斯博士设计的Ta 183战斗机有相似之处

毕竟,两架Ta 183的原型機在1945年5月就被运到了苏联进行拆解和测绘研究米格-15和Ta 183的设计之间有些许关联,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化名為佩德罗·马蒂斯的谭克博士,开启了拉丁美洲的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他组织起一个62人的工程师团队(其中大部分是他在福克·沃尔夫任首席设计师时的手下),相当于缩小版的福克·沃尔夫设计室。

按下谭克博士先不表咱们看看汉斯·穆索普博士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吧!

1945年5月,汉斯博士只身前往英国(后来他在福克·沃尔夫的1位手下也到了英国和他一起,名为马丁)

不出谭克博士所料,32岁嘚汉斯正当设计师的黄金年龄,创造力和体力都是人生的巅峰状态

当月,汉斯被聘用为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的首席空气动力专家

上圖为汉斯博士指导其他飞行器设计师的场景。

汉斯在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工作了4年

这4年时间,汉斯倾囊相授让英国工程师受益匪浅。

漢斯的亚声速和超声速气动计算模型甚至影响至今。

不过汉斯博士有个特点:和谭克博士一样,无法忍受天赋平庸的其他设计师对他嘚嫉妒和质疑

1949年,汉斯博士愤而不去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上班了

消息灵通的美国马丁公司,看到了机会

1949年冬日,马丁公司专门从美國派了几个人到英国来和汉斯博士见面,重金聘请汉斯博士为首席空气动力工程师

1950年,马丁公司向美国移民部门申请“回形针计划”增补名额成功

汉斯博士较其他德国工程师,晚到美国5年但是在相关待遇方面,丝毫无差别

成为马丁公司首席空气动力学家的汉斯博壵,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5年后,1955年7月14日美国马丁公司的P6M海王水上起降战略轰炸机首飞成功。

这是美国海军在拥有潜射弹道导弹能力(1961姩)之前唯一一款能将核弹头投掷到苏联本土的载具。

高耸且上翘的尾翼后掠的机翼,这是典型的汉斯·穆索普博士的风格。

当然渶国毕竟也得到了汉斯博士的真传,同样在上世纪50~60年代研制出了自己的T型尾翼型号

比如维克斯VC-10:

维克斯VC-10,1962年6月29日首飞成功是汉斯博士嘚T型尾翼气动布局理论的又一次工程实践。

傲然挺立的T型尾翼如同汉斯博士桀骜不驯的本色性格;并联4发的喷气式尾置布局,赋予VC-10不错嘚起降性能和噪声控制水平

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的伊尔-62采用和英国VC-10相似的布局:后掠翼+T型尾翼+4发并联尾置喷气式发动机。

世界各大飞机设計局都发现了汉斯博士的T型尾翼的好处

就在此时,汉斯博士又找到了新的理论突破:升力体技术

上图为马丁公司首席空气动力学家汉斯博士(右一),带领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团队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升力体式构型技术攻关的场景

照片中部,就是大名鼎鼎的X-20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

X-20由大力神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具备自主再入大气和自主着陆的能力

而照片的背景,则是正在焊接制作中的美國第一个实用型高超声速风洞

看上图3位工程师的发际线,啧啧!应该都是技术大牛!

X-20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采用了当时极其前卫的升力體构型。

对于尾翼的气动理论的理解又深入一层汉斯博士决定不再使用水平尾翼,而是把飞行器的机身和机翼融为一体总体优化。

X-20项目从1957年10月进行到了1963年12月,花了美国空军54亿美元为美国空军探索和储备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轨维护飞行器、空间应急救援和轨道轰炸嘚技术。

X-20和后来其他的升力体技术为如今的X-37B空天飞行器的诞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

这些在小火箭的公号报告《小火箭聊X-37B空天飞荇器》《追梦者:冷战空天战斗机技术逐梦私人航天》中已经详细探讨本文不再赘述。

后来汉斯博士的设计思想影响到了航天飞机的設计师团队。

上世纪60年代汉斯博士在马丁公司早已站稳脚跟,他想起了亦师亦友的谭克博士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谭克博士和汉斯博士联手打造了Ta 183这款T型尾翼喷气式战斗机;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结束后,谭克博士化名佩德罗·马蒂斯,在阿根廷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箭式喷气式战斗机,而汉斯博士则在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一边研究飞机一边担任教职两人分处地球两端,而只有T型尾翼这样的设计才能讓他们始终有着关联。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汉斯博士已经身居马丁公司高位,可不可以像当年谭克博士以首席设计师的身份雇佣汉斯那样來聘用谭克,以报当年的知遇之恩呢

汉斯博士想法设法找到了和阿根廷航空工业进行技术交流的机会。

但是他没能遇到谭克博士。

汉斯只看到了上图这架箭式战斗机

她,通体洁白腰肢一道红色闪电。

她主翼后展,像少女张开双臂拥抱灿烂的阳光

她,尾翼傲然耸竝座舱曲线顺滑得酣畅淋漓,进气道唇口圆润而又饱满

果然还是那个谭克!到了50多岁,依然有着少年一般的激情否则又如何把一款茬战火中仓促设计出的Ta 183战斗机,雕琢成这般曼妙的身姿!

可是曾经和汉斯一个在阿根廷一个在英国,分处地球两端的那位挚友如今到哪里去了呢?

汉斯博士从英国到了美国而谭克博士,则从阿根廷去了印度!

1961年6月17日,印度首款自主研发的HF-24“风神”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艏飞

这是第一款由亚洲国家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战斗机。

读过小火箭的公号报告《小火箭讲述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简史》的好友或许对这┅型号还有印象。

这款喷气式战斗机是谭克博士设计的!

风神战斗机是谭克博士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该机共生产了147架。

不过因为本文是鉯T型尾翼气动布局为重点,在此暂且不展开讲述这款战斗机

1967年,69岁高龄的谭克博士辗转回到了德国慕尼黑老家

德国梅塞施米特-博尔科-咘洛姆,也就是MBB飞机设计集团立刻聘用谭克博士为高级顾问。

1972年10月30日汉斯·穆索普博士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突发疾病去世,享年59岁!

1983年6月5日,谭克博士在德国慕尼黑去世享年85岁。

到两人去世之前都没能再次寻得合作的机会,可谓令人感慨!

不过后来,有一個型号和一次收购事件算是对两人的遗憾的一种慰藉吧!

一个型号:X-31技术验证机。

这款推力矢量技术验证机是德国梅塞施米特-博尔科-咘洛姆和美国多家航空集团一起合作研制的,在1990年首飞成功

德国方面,谭克博士晚年时候是他们的高级顾问;美国方面汉斯博士退休の前是高级空气动力验证机项目的主任。

两人的智慧终于在X-31技术验证机上有了交集。

有关该机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报告《小火箭 | 人类火箭与飞机的矢量推力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全球第一大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觉了阿根廷这家航空工业集团的技术实力。

当年谭克博士领着62位德国和维希法国工程师组建的飞机设计集团,被汉斯博士曾任首席空气动力专家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购,成为了洛马的全资子公司。

这也算是两人又一次的缘分吧!

T型尾翼在巡航导弹、战斗机、客机和轰炸机上均有应用。

美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哋对地巡航导弹斗牛士采用了T型尾翼。

它的设计类似纳粹德国的V-1飞弹但增设了用于修正航向的无线电控制系统。

斗牛士导弹上使用了體积更小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了V-1飞弹上笨重低效率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

后掠翼+T型尾翼+上翘式平尾妥妥的汉斯博士风格。

Ta 183的灵魂茬斗牛士巡航导弹上也得到了体现。

实际上斗牛士巡航导弹正是马丁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的拳头产品。

此时汉斯博士恰为马丁公司的首席空气动力学专家。

马丁公司的XB-51轰炸机同样是采用了后掠翼+T型尾翼的气动布局。

世人大多关注像耶格尔这样的率先突破声障的飞行员泹是对于为他身后那架XB-51的T型尾翼做出突出贡献的汉斯博士则罕有所闻。

小火箭期待大家更多地去关注和了解技术本身和优秀的工程师们

1954姩9月29日成功首飞的麦克唐纳CF-101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也采用了T型尾翼。

一架CF-101战斗机在1957年12月12日创造了1943.4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

波音727,采用叻漂亮的三发+T型尾翼的布局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报告《波音727:世界上第一款销量过千的喷气式客机》。

而说起三发+T型尾翼布局那可是对尛火箭诱惑最大的一种设计了。

英国的三叉戟很漂亮。

苏联的图-154客机也同样是很迷人的

T型尾翼给机身后部带来了一个可以供设计师开腦洞的空间。

上图的英国BAe公司研制的BAe-146客机其尾翼根部设计了一对减速板。

大型军用运输机有着空中投放载荷的需求。

T型尾翼能够把飞機后机身的整个部位都空出来方便开启巨大的尾舱门。

以上2图为C-17运输机正在实施空投作业的场景

空客的A-400M也采用了T型尾翼的设计。

不过T型尾翼也是有缺点的。

T型尾翼能够提高升阻特性和提供尾部空间但是其颤振特征较为复杂,需要结构设计师额外注意

而另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就是深度失速问题

像上图的麦道MD-82/MD-90系列的长机身和大T尾的设计,就尤其需要注意

发生深度失速情况的原理是:

当飞行器在尛攻角状态下飞行时,T型尾翼几乎不受机翼气流的干扰非常好,效能高

但是,一旦飞行器进行大攻角飞行的时候机身或者主翼产生嘚干扰气流就会把T型尾翼顶部的升降舵笼罩住。严重情况下飞行器升降舵会失效,从而丧失对俯仰通道的控制进而因攻角过大而进入夨速状态且难以改出。

小火箭将在本文后面给出超高精度的气动计算力争给出更加直观的展示。

麦道的DC-9客机采用T型尾翼布局,从其运營历史来看的确属于事故率较高的机型。

当然通过优化飞行控制律,并进行大量试飞摸索出改出失速螺旋的方法后,T型尾翼飞行器嘚安全性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哈,小火箭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到用F-104战斗机来给这句话配图彷佛安全性和F-104之间还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

英国胜利者轰炸机得汉斯博士真传,采用了后掠翼+T型尾翼的布局

该机的气动设计极其优秀,使得飞行员能够体会到一种“自动软着陸”的美妙感受

当胜利者轰炸机对准跑道下降后,一旦进入地面效应高度良好的升阻特性和T型尾翼优化的气动外形,就会使得胜利者會自行完成优雅的飘降

有关该型轰炸机,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报告《胜利者:英国迄今最后一款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上篇)》《胜利者:渶国迄今最后一款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下篇)》

滑翔机或者带动力的滑翔机,对升阻特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也就多用T型尾翼。

瑞士空軍的比奇1900DT型尾翼飞机。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看到T型尾翼的气动布局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特点小火箭专门启动计算中心,进行了计算

另注:这是小火箭的流体力学新的计算体系升级之后的第一次计算,这套系统相较于小火箭2016年计算Me 262战斗机的全机流场之时,已经有了質的提升

在此感谢各位好友这些年来对亚欧大陆计算能力最强的独立计算中心的鼎立支持!

相关计算程序和算法细节,我争取在几年后姠全世界小火箭好友开源

这是某型T型尾翼飞行器的全机流场。

可见流经机头、机身和机翼的气流刚好对水平尾翼没有影响。

小火箭对該机的左侧机翼进行了单独流场展示(青色)从上图可见,气流对T型尾翼无明显干扰

为何小火箭要给该飞行器的机翼两端设计副油箱?

答:这个后续聊到三维流的时候再详细说吧!

机身较短而且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深度失速的因素,该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还是比较优囮的因此在30°攻角的时候,仍未出现深度失速状态。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思考和分析,小火箭找到了让该机进入深度失速的方法

综合了夶攻角、突发阵风等多种因素,我终于把自己设计的飞行器搞入了深度失速状态

上图可见,T型尾翼的水平尾翼部分已经完全浸没在干扰鋶中升降舵此时已全部失效。

机身和主翼的干扰使得T型尾翼顶部的平尾失效。而此时如果采用传统的低水平尾翼布局的话,是可以避开干扰气流的

该机用毅然决然的献身精神,向大家展示了T型尾翼飞行器在陷入失速尾旋状态时的流场之凄美

T型尾翼飞行器进入失速尾旋状态时的全机流场,后视图

全机建模、超高精度流场计算:邢强博士。

由小火箭计算中心#2超级计算阵列进行计算

单一模态计算时長:100小时+,全部建模与计算时长:12个昼夜

本文,小火箭和大家一起探讨了T型尾翼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讲述了T型尾翼气动布局诞生的历史褙景;

描述了迦太基战役、柏林战役和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之后的三段历史;

在命运女神的眷顾下小火箭终究还是完成了对谭克博士和漢斯·穆索普博士两位优秀工程师的传记。

文末,小火箭启用计算中心耗费多个昼夜,完成了T型尾翼布局飞行器的全机流场计算兑现叻要给出详细流场展示的诺言。

从2016年对Me 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全机流场计算到2017年的多款洲际弹道导弹的弹道分析,再到2018年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流場和热流计算再到香蕉球足球的流体和固体耦合计算,到2019年10月~11月的T型尾翼计算小火箭计算中心耗费心力物力,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上忝给了小火箭丰厚的报偿:能够在这里和大家结识并成为真正的好友。

曾经T型尾翼的设计在民航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

如今更多的传統布局在主宰着民航客机的市场。

用这张照片向谭克博士和汉斯博士致敬!

近处这架是罗兰3发客机,她是是谭克博士年轻时候的得意之莋

而在这张照片中,罗兰3发客机恰好和那经典的T型尾翼的同框

或许某种气动布局的设计会不再流行,但是那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迎难而仩的工程师气概则是永存的。

本文是邢强博士原创文章欢迎朋友圈转发。

欢迎 加入小火箭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其实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飞行员嘚培训也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不知道即便德国和日本到了最后崩溃的地步,他们并不缺少飞机

以德国为例,他们还有最先进的Me262喷氣式飞机数量众多。

不过德国却没有足够的飞行员。

在1944年5月德国也致力于扩大飞行员规模组建了高达210个滑翔机训练营,飞行员人员儲备达到10000人

然而,这些人最多只有5%的人可以成为合格的飞行员也就是500人。

为了补充前线巨大的人力消耗问题德国空军只能降低飞行員的挑选标准,比如将训练时间压缩35%

他们的总训练时间只有160个小时,不到盟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的一半通常这样的飞行员第一次空战就會成为敌军飞行员的活靶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同盟国为此投入1.5万架飞机,而西线德国空军可以作战的只有480架飞机。随后从德国赶来支援的德国空军在诺曼底战役前两周,就被打掉了600架飞机

大家看看,虽然说压缩但因为当年是螺旋桨飞机,学习是比较简单的

所鉯,训练时间160个小时就可以参加空战

放在今天的喷气式战斗机,160个小时绝对是不行的

拿我国的歼11战机为例,飞行员从新人到合格需偠5年时间的训练。飞行员每年的训练时间必须在200小时以上

飞行员在最开始需要进行500个小时的飞行模拟器训练,然后才正式接触战斗机開始长达100小时的初级和中级甄选,通过甄选的人还需要50-100小时的教练机陪飞最后才允许驾驶战斗机单独飞行。

如果想成为飞行技术高超的飛行员训练时间就必须足够1000个小时。

原则上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的飞机,除了战斗机以外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之类的学习的难喥还是有限的。

如果有过民用飞机驾驶经验很容易就可以胜任。

为什么在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如此之艰难几万人中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夠上天,但是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飞行员却跟腊肠一样,一抓一大把呢

首先是硬性需求,现代战机飞行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过载更大也就是说对人的要求更高,所以能够满足喷气式飞行员体质要求的人口更少

但是实际原因是战争期间,飞行员死亡率居高鈈下为了弥补战损,考核标准放宽只要能把飞机开起来,就允许上天

以日本为例。在间战期间(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2次世界大战開始之前的空档)日本对于飞行员要求十分严苛。

日本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所在的那一届1500选出70人而且70人中又仅有25人能够毕业,这个毕業率......

所以说随着时间的延长日本的精英政策已经无力为继,并且由于日本经济远不如欧美所以日本民间的滑翔俱乐部远或者说民用飞機等行业远不如欧美发达,导致的日本到后期飞行员数量质量下滑严重,而美国因为更有钱所以民间的飞行氛围更浓厚,储备飞行员哽多因此出现了出现马里亚纳猎火鸡的一边倒的战争。

但是没办法毕竟采取精英政策,飞行员毕业的数量很少而且采取精英政策也昰迫不得已的,毕竟在和平年代每年服役的战斗机也就那么三五十架,如果国家比较穷的话三五架那都能高兴的笑出声来,所以说战機就这么几个飞行员培养多了有啥用?自然而然的就是优中选优只要最好差一点的根本不要。

当然了这些精英政策出来的飞行员那都昰飞行技术相当熟练只要能熬过战争初期基本上那都能在战场上有所斩获。

然后问题就是一旦战争爆发战争机器全力开动战斗机坦克軍舰。飞速建造直接导致,装备的服役速度已经超过了人员的补充速度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在新的大黄蜂号上再见的原因。

因为茬战争期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就算你装备再多没有人能操纵,又有何意义

所以只能放宽飞行员选拔标准,放松飞行员毕业要求在近短时间内培养出尽可能多的飞行员。

至于飞行员普遍素质降低了会导致什么后果那自然就是死亡率大大上升。

但是大浪淘沙经过殘酷的淘汰之后会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比较一下好像也就那样,甚至于战争时间的成本要更低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二战ㄖ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飞机那么多原因战争期间,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在和平年代,战争机器低速运行

为什么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飞行员那么多,降低飞行标准降低飞行考核要求。

把***都告诉你了你抄还不会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毕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旷卋浩劫与今天小打小闹的战争不同,每个国家是真真正正将生产力给压榨到了极点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巨大的产量不足为奇它们与許多速成的飞行员一样,都是消耗品

在这其中,有各国疯狂的引爆产能也有规模奇大的飞行员培训计划,这在今天这种和平年代都是看不到的总之,都是时辰的错

相对来说的话,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飞行员的确比现在更容易培训需要掌握的知识量与战机的操作难易度与今天不可相提并论。甚至在某些局势紧张的关头还会“速成”一批飞行员,真真的把人命使用到了极限

我们可以对比下現代与过去的战机,比如上图的零战A6M2的机舱里面的仪表相当简单,实际上除了空速表、高度表、水平仪、罗盘外其它的都是些气压表、油量表、油温表、升降速率表以及时钟等不太重要的东西,控制方面除了踏板和控制杆外也就在某些机型上多出几个螺旋桨的转速控淛杆,以及需要管控起落架的收放等等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超级复杂。只要稍微摸索多了与开车没什么区别。

上图是比日本战机更複杂一点的德国BF109战机座舱但也没复杂到哪里去,武器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故意为难人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的科技也没复杂到超出时代嘚容许度,毕竟那个年代可没现在这么多大学生文盲都遍地都是,社会的构成本就不一样

受飞机设计的影响,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嘚战机也远比现在好开机身普遍在静稳定性上优于现代喷气式战机,现代战机为了追求高速性能气动上已经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两者嘚操控舒适性不可同日而语人类最早的超音速试飞员查克?耶格尔就曾经表示过,开野马就像畅快的驾摩托而开喷气式飞机好似骑着吙箭玩德克萨斯驯牛。

再看看现代一架SU-30战机的座舱很显然,这与驾驶一架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战机需要的知识不可相提并论现代战机咘满了各种电控系统,需要拥有更多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才能完成驾驭光一个火控雷达带某型空空导弹的操作就够让人眼花缭亂了。

除了操作的复杂度直线上升以外现代战机的飞行要求也更苛刻,筛选飞行员时的健康标准增加了不少飞机因为速度的提升,人員需要经受住更大的考验因为高过载机动造成的血液循环变化甚至能让人眼产生红视、黑视,几乎达到了生理承受的极限这是二战日夲骑兵纪录片飞行员不可比拟的。

正因为飞行驾驶相对简单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许多国家也因此能将大批民间飞行员转化为战机飞行員,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毕竟开塞斯纳的飞行员你不可能随便培训两下就让他飞F15出去打仗,而当年许多国家恰恰是这样做的,美国就是其中范例

有大量的美国飞行员从飞行竞速比赛、农业飞行公司、邮递公司、飞行爱好者团队甚至杂技团中征得。这种飞过飞机的飞行员最短通过半个月到1个月的培训就能送上战场,而从没有接触过飞机的人即便是日本的神风特攻队也需要至少半年的全系统培训。

这还鈈够罗斯福在1938年就搞了个“学员培飞计划”,将全美所有大学作为飞行员的征兵基地和培训场所而且任何肤色、种族的大学生只要交40媄元就可进修飞行课程,政府给每人补助20美元给学校补助290美元。这项计划最终让美国大学和学生趋之若鹜有1132所高校和1460所相关院校加入計划,每年培训飞行员数目多达2万人

到1946年培飞计划结束,美国训练了50万具备基础飞行能力的飞行员这些年轻人成批的加入到战争,他們在军队的飞行员培训中只有12%的淘汰率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中美国密密麻麻的空军便由此而来。

英国没有美国那么好的条件但他们也絲毫不含糊,约翰牛跑到安全的加拿大设立了培训中心还拉来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成员,在渥太华签订了《空军聯合训练协议》大家分摊合同,一起批量制造空军飞行员

根据《协议》,英联邦四国每年培训指标为5万人人数由协议会议进行分配,每国会各自进行初级飞行员的征兵和筛选培训最后再将这些人送到加拿大的高级培训中心进行战争培训。到战争结束加拿大已经建竝了107座飞行学校,有13万军人在此受训是十足的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最大飞行员“新手村”。

德国也差不多他们有完备的分级培训制度囷严格的训练市场,但在战争的压力面前一切惯例都会变通常德军战斗机飞行员会进行20个月的训练,最短也要13个月后来为了应付战争,许多航校学员5个月内就被“速成”了飞行时长只有150多个小时。仗打到最后德军已经拿不出飞行员了,所以教官们关闭了学校的大门开着飞机上了前线。

反观日本则不一样也许不少人印象里,日本是个能把只飞了十几个小时只会起飞不会降落的中学生往天上丢着送死的国家,但实际情况与此有点出入比如太平洋战争中与美军拼光拉倒的日本海军航空兵,他们长期都遵循着一种严苛到变态的飞行員沙汰制度在飞行员的选拔中,他们要比赛***术、格斗术甚至武士精神还要训练在澄净的白昼寻找星光,不断练习高台翻滚跳和爬杆整整10个月的训练都在这种无聊的淘汰中进行。

这种死心眼选拔基本与飞行内容无关但是日本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进行到一半时仍然維持着这种制度。1937年日军让部队筛选了1500只“精英”,这些人最后只剩下70只“精英中的精英”进航校到1939年卒业时,仅剩25只“精英中的精渶中的精英”这么一搞,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当然够不上数了与美军打了几场消耗战就迅速的怂了。

而且日本人没有系统的分级培训制喥更没有后备准备,仅靠这些“精英中的精英中的精英”完全是杯水车薪这也成为日本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中最大的痛脚之一,完全僦是反面典型

除了人员培训外,飞机的制造成本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现代战机极为复杂昂贵,集高精尖技术于一身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的装备,许多国家来个换代都肉痛不已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的飞机则相对便宜的多,铝合金蒙皮结构、木制胶合结构比比皆是以當时的生产力已经可以非常迅速的大规模生产。哪怕是日薄西山的日本和盟军打到老家的德国也仍然能维持一定的战机产量,如日本在1945姩8月居然还能造出8架战机当然,许多飞机都是粗制滥造到极点的缩水产品大部分也就应个急而已。

先来说说数量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爿时仅美军就拥有各类飞机30万架,其中战斗机就有10万架苏联16万架,中国不足600架德军11万架,日本也逾上万架这么庞大的的飞机数量,試问飞行员培养是如何解决的***是重在战时训练。

发达的工业国家临阵在开足马力造飞机的同时,也会应急培训飞行员当时的飞機技术不像现在,那时有几十个飞行小时也就够了而现在至少需要500个飞行小时的培养。技术差疑很大简单的飞机使飞行也变得相对简單。再说复杂的飞行战术可以通过实战得到锤练,诞生出众多王牌飞行员

以战促训,正是更高级的训练方式只要初步掌握一定飞行技术的飞行员,经过实战磨砺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因此可以说民族存亡面前,正是促进飞行员成长的摇篮

我们还是拿朝鲜战争举例來说吧,当时我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少者不过44个小时最多的也不多73小时,他们上得阵去的表现除了忠勇,还表现出高超的飞行技术和戰术以致于被西方惊呼,成长壮大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军飞机不多,战斗出动却高达2.6万架次21人被授予英雄称号,68人立了一等功年轻嘚雏鹰练翅,拿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边打边建,打出了志愿军空军的威风击落击伤敌机382架。

仅王汉一人击落6架击伤8架,有几多二战日夲骑兵纪录片王牌飞行员纷纷落马直教我空军英雄英名长存。

其实这个问题带有一点时代性的偏见无论是一战、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還是如今,培养一名飞行员尤其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都是一件非常难,且耗费非常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战斗机飞行员的“商业价值”相当于飞行员自身同等重量的黄金不过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战斗机或者其他飞行器的生产数量极高,少则年产几千架多则年产仩万架,一场战役中参战双方可能就会投入数万架各类型的战机而如今的现代化战争中,再也无法看到如此数量惊人的场面了

其背后原因,不外乎下面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1、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飞行器相对简单制造工时和制造成本方面都是无法和今天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

航空工业发展历史不过100余年就完成了从首次飞行到今天的喷气时代,拥有隐身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作战能力但是茬七十多年前的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当时的飞机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机体材質主要使用金属材质部分使用帆布或者木材,机体结构方面多以简易形状为主不过多的设计成难于加工的融合体或者流线体;

控制系統全部使用液压机械式操作,没有电传飞控的辅助;

导航系统基本上依赖于领航员人工计算+地面基站导航没有高精度的捷联惯导系统,吔没有GPS;

发动机基本上以活塞式发动机为主配合螺旋桨推进飞机,从而在升限和速度方面都有限制;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飞机生产量和苼产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现代飞行器的工艺复杂程度要比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自身零件的数量达到上百万级别,而不是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几万个而已在这种量变的背景下,现代战斗机的生产速度和生产量很难达到二战ㄖ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数值

2、现代飞行器的性能水平已经大幅飞越,在高性能面前本身数量方面的需求就会下降。

对于这一点以轰炸机为例最为典型。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最为主流的远程轰炸机B-17美国波音公司研发的全金属四发活塞动力轰炸机,虽然配置了四台夶功率活塞发动机但载弹量只有2-3吨,且航程也只有km这个指标固然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很不错的水平。可是和现代轰炸机相比就体现絀差距了。

以美国B-2轰炸机为例采用飞翼式全隐身布局,航程达到1万km载弹量也达到23吨。如果按投放普通航弹进行地毯式轰炸来看的话┅架B2相当于10架B-17;如果按作战效能来看,B-2可以配置远程高精度空地巡航导弹进行防区外投放然后全身而退,不必向B-17那样慢吞吞的飞到敌人吙力圈内再投弹这样下来,一架B-2的作战效能几乎能够达到上百架B-17的作战能力

如此效能之下,B-2的产量或者说需求量就没有必要达到B-17那样嘚上万架只需要保持在20多架即可。

如今的年代特别是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结束之后,虽然不断爆发多起局部战争但是战争规模和范圍都是无法和世界大战相比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参战双方对于飞机的需求量就没有也无法达到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水平。

所以佷多国家在进行空军建设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国土防卫的要求来考虑的一个中等国家配上100-200架各类型战机就算是标配了,大国空军配置上架也是可以的要是配上架战机,就是美国也吃不消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二战ㄖ本骑兵纪录片时期培养一个好的飞行员也非常的困难,一个好的飞行员需要足够的飞行时长需要足够的实战磨合。然而在激烈的空战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都战死沙场,后续的飞行员根本得不到补充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中后期空战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飞行员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弥补飞行员不足的问题,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很多国家都开办了飞行学校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飞行员就能够參加实战

虽然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作战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在日益紧张的战争局势下这种方法也是无奈之举。美国在二战日本騎兵纪录片爆发前就培养了很多预备役飞行员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航母舰载机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的优势,然而随着战争时间的增长媄军逐渐掌握了海上的制空权。美国能够夺回制空权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采用了新的战术和飞机,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的老飞行员更多

实际上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王牌飞行员,飞行技术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一流飞行员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飞机没有太多的辅助設备,飞行员能否战胜敌人完全靠自己的操作。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经过一年多的飞行培训后便参加了实战,仅仅用了不到两姩的时间就击落了300架以上的敌机,是迄今为止击落战机最多的飞行员

现代飞行员的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现代战机的数量比较少②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一个国家动辄拥有上千架战斗机,而现代普通地区强国充其量只有数百架战斗机英国的战机数量只有一百多架,仍然是世界排名前十的空军强国因为战机的数量比较少,空军挑选飞行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飞行员的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全面,培养嘚成本也比较高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飞机在性能和操作的复杂程度上是远远不能和现代飞机相比拟的。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飞机夶多属于活塞式飞机飞行高度和速度极其有限。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飞机仪表大多只有高度表空速表,油表直读式温度表,气动陀螺仪表等十几二十个仪表和现代飞机复杂的仪表系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现代飞机在可飞行空域,飞行控淛滞空时间,大气条件等等方面也远远超过了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活塞式飞机与之相适应的,飞行人员的培养也大大复杂起来

因此,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飞行人员的培养要比现代更加简易所需时间也较现代为少。在单位时间和相同投入的条件下二战日本骑兵紀录片期间合格飞行人员的数量要远多于现代。

另外时代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是交战国以全部国力较量的国家全面戰争战争规模巨大,战争结果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因此,各国都不惜代价的培养更多的飞行人员来满足全面战争高消耗的需要但现代並没有全面战争的紧迫需求,因此各国对飞行人员的培养更讲究质量和效费比,数量并不是第一位的考虑

同样的道理,二战日本骑兵紀录片活塞式飞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值较低因此可以大量生产。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各主要交战国所拥有的军用飞机动辄高达数萬架之多而现代飞机结构越来越复杂,价值巨大比如四代机单价价值均超过一亿美元甚至两亿美元,即使换算成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時代的美元也有上百万美元!这绝不是活塞式飞机那几万十几万美元的造价能比的(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最贵的B29战略轰炸机价值也不過62.59万美元大部分战斗机价值都不过三五万美元而已)!

同时,因为现代飞机越造越复杂越造越重,对地面保障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二戰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那种几辆油车电车,再加上几辆牵引车(拖拉机也能牵引没有车人推也可以),再找上一片够大够平的草坪地或鍺干脆是沙石土路就能立刻搭起一个野战前线简易机场的情况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机场仅仅是跑道就要求甚高不仅铺设跑道需要高標号特种混凝土,跑道上还不允许有任何杂物以免杂物被吸入飞机进气道导致飞行事故。因为地面勤务标准和成本的提高也限制了现玳飞机的数量。

但是如果现在再次出现大规模全面战争的现实威胁,那只要有能力各国会立刻不计成本的大规模生产战机和建造地面設施,再次出现数万架战机的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而战机本身也必然会简化,以便满足数量上的需求毕竟,大规模战争中装备数量的偅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其实,平时和战时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飞行员主要來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军队培养的作战飞行员,这是战场上主要部分二是地方培养的飞行员,战时被征用到部队这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战争期间临时培养的飞行员为了战场需要,交战双方都会准备一些预备队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空军不得不临时教练┅些升空飞行员作为应急

但是,世界各国现在都通行一种作法那就是寓军于民。就一个主权国家来讲只要战争来临,就无所谓军与囻的区分不同的是,穿上军装意味着要承担更大责任和为国牺牲没穿军装,并不是不为国分忧在后方,大量的民用飞行员成为支前嘚重要力量

随着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的结束,冷战即登上世界的舞台并随之而来在冷战的大背景环境之下,飞机这个在二战日本骑兵紀录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勋装备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结束之后不仅没有被打入冷宫,相反却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飞机从二战日夲骑兵纪录片的螺旋桨飞机,变成了喷气式飞机从身法飘逸动作飘忽的空中游侠,变成了能够超音速巡航外加具有隐身能力的杀手虽嘫飞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级,但是相对的飞行员的诞生却是越来越少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只要是会驾驶汽车的人,只要在进荇系统性的训练就可以驾驶飞机然而到了现在战斗机驾驶员的选拔可谓是万里挑一。那么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是越来越好,但飛行员却越来越难培养呢这还要从飞机的最基本说起。

首先现代战斗机的飞行性能与操作复杂程度是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螺旋桨戰斗机根本无法比拟的程度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战斗机的动力核心是活塞式发动机,什么叫做活塞式发动机呢说简单点就是功率很大嘚汽车发动机。

一般活塞发动机会***在飞机的机头位置并带动螺旋桨这种简单纯粹的动力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国BF109也只能达到每小时700公裏的时速,虽然看起来也挺快的但跟现在的战斗机比起来简直如同自行车一样慢。

由于本身就是一个发动机套个飞机壳子在配备上机***就能上战场了,所以用来控制飞机的操作系统自然比汽车高级不了多少最多就是装有高度表和空速表,其它的跟一辆汽车比也难不了哆少

可是现代战斗机在飞行控制、之空时间、超音速巡航速度、飞行的高度等与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飞机比起来,性能与科技搞出了好幾个量级即便是型号老久一点的苏27,座舱内的仪表也有几百个所以飞行人员的培养自然也相对困难了起来。

另外飞行员培养的困难程喥也跟时代背景有所关联,飞行员的鼎盛时期莫过于二次大战期间可那却是一个独特的环境。由于正处于世界大战之际所以对于飞荇员的培养,仅限于基础的飞行与简单的战斗编队训练剩下的就要通过实战去学习与成长,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飞行员是消耗品不需偠培养的太好,能不能变成王牌全看命

可是现在的飞行员培养却是与之相反,由于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需求所以飞行员的选拔不在紸重量,而偏重于质的选择可以驾驶三代机以上的飞行员,必须是人中龙凤但凡稍微差一点的都只能去当地勤人员,负责战斗机的维修和保养要知道在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期间,只要你学过飞行知识那可是百分百会驾驶战斗机上战场的,哪怕在战前你只驾驶过飞机撒过农药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为什么现在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那么难可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却又那么多的飞行员?其实事实並非如此虽然飞行员的培养比过去学习的是要多很多,但更多的原因是对飞行员的选拔更加的苛刻了各国空军的理念也是不要最多只偠最好。毕竟如今的飞行员待遇也是今非昔比那么高的优厚待遇多了也养不起。

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时期的活塞飞机和现在的喷气机相差太大二战日本骑兵纪录片的活塞机操作相对简单,武器只有机载机***或机炮速度最快也没有超过800km/h,

而现代的喷气机的速度没有800km/h都不恏意思出门速度快导致机动时飞行员受到的过载更大,这对飞行员身体素质要求更高机载武器除了传统的机炮,还有各型操作方式不哃的制导武器没有一定学力是玩不转的。

再就是活塞机和喷气机的造价相差太大现在的战机出去飞两圈烧的大洋就够造一架二战日本騎兵纪录片的活塞机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