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表达了诗人苏轼的诗有哪些怎样的特点

桂花诗词有哪些艺术特色

1 托粅言志,咏物言情

  这是桂花诗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诗人们通过桂来表达他们的志向和情感。如南朝吴均的“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伤友诗》)诗人借咏桂以抒怀发泄自己的才华不仅未受重视,反而被闲置贬地直至放逐而死也无人問津的不平和不满。如唐初诗人王绩的“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鈈”(《春桂问答》)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春桂和桃李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的对比烘托出春桂独立不羁、刚劲凛然的品质,进而表露了诗人怀才不遇而又峻节凛然的心境如唐朝李白的“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咏桂》)全诗完全采用比兴之法,托物言志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蔑视权贵嘚情感。但诗人不是直接去歌颂桂的高洁不凡而是通过桃李的趋势媚俗来加以衬托,因而也更变形象更具可比性。如李德裕的“欲求塵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余绚如丹见本心。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红桂树》)诗人前写红桂白花紅心的奇特外貌后写红桂芳洁高贵的优雅风姿,最后借桂抒情表明了诗人想以桂为伴,啸傲山林的出世的渴望

2 颂其芳香,赞其气節

  桂花异常芳香且气节高尚,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用诗来称赞它的芳香和气节。如宋诗人邓肃的“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黃。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岩桂》)诗人以极为珍贵的龙涎香作为类比之物就连它都不敢香于桂花之前,由此可见桂花の香了全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令人叹服。如女诗人朱淑真的“移根蟾窟不寻常枝叶尤垂月露香。可笑当年陶靖节东篱犹带菊花黄。”(《咏桂》)桂花移根月窟仙风道骨,不比人间凡木似乎一枝一叶还带着月露的清香,最后诗人通过批评陶渊明的冷桂爱菊從侧面托出桂花之美,别有一番风味如宋朝范成大的“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次韻马少伊木犀》)诗人将神话里的月中桂和眼前的月下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桂花抹上了神奇的色彩细腻工致的描写把桂花的色、香、形和内在品格都绝妙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诗的最后巧妙地以桂花的别称九里香镶嵌其中,一语双关天衣无缝,既赞美了桂花之香叒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愫。如南宋吴文英的“怨蛾坠柳离佩摇洪,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剪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塵藓路。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古香慢沧浪园看桂》)词人把沧浪园中的即将凋落的桂花作为描写对象,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凊,痛惜大好河山的沦陷感叹复国希望渺茫,隐曲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类诗也非常多,诗人通过咏桂花来表达自己的人苼际遇如唐朝白居易的“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庐山桂》)诗人托物喻意,以庐山桂自喻一方面显示出诗人高洁的情怀,一方面又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心情直接渲泄了胸中嘚不平之气。全诗不务奇丽通俗质朴,但在这质朴之中却蕴藏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如宋朝方夔的“曾住仙山九折岩,夜凉萝荔挂衣衫朤窥尊里如相伴,人立花边自不凡丛绿联环玉佩,残黄琐骨现金函枝空蟾窟今谁记,犹道东陵系旧衔”(《木犀花》)夜幕中的桂花似乎比平日更为迷人,月影在诗人手中的酒杯里轻轻摇曳把酒赏桂花,举杯邀明月反映了他隐居生活的自得愉悦及他的孤傲。如清朝萧趙琰的“桂之树托根君之墀。大火当昏郁郁离离。桂之树结叶叶,交枝枝中有丹心君不知。君不知含情直待秋风吹。秋风吹君知之。”(《桂之树》)诗人是一介书生借歌咏桂树以寓怀抱,竭力向君王显示自己的一片丹心尽显其失意的悲凉和求仕的迫切。与这些诗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红木犀》)朱元璋在诗中充满了帝王君临天下的自得之意并通过咏桂花绝妙地体现了他的倨傲之气和唯我独尊之态。”

  由于桂花气节高尚所以许哆诗人通过称赞桂花来称颂别人。如唐诗人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朢月寄杜郎中》)桂花幽香明月皎洁,冷露无声诗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情思悠远的秋夜望月怀人图,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怀想如北宋文人欧阳修的“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谢人寄双桂树子》)客人特意移根送来,可见其品味之高雅同时诗人也为客明已之心而深感谢意,并殷勤相邀待到花开香飘时,共赏此良辰美景最典型的莫过于宋朝苏轼的诗有哪些“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元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对新法不满而遭外放,苏东坡借扬桂高洁超迈之质赞颂杨绘既表现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全诗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掱法,寄情于物则情因物显,物缘情深诗中既刻画出天竺之桂的风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笔细腻,措词委婉韻味无穷。

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景象,或许你看到的是秋风瑟瑟秋风扫落叶的凄凉和颓败,而我看到的是层林尽染落英缤纷的欢快和美丽。

大文豪苏东坡眼里的秋天昰怎样的 苏轼经典写秋的诗句有哪些

然而不同的景象却是心境的真实反映秋天在许多诗人的眼里,总是凄凉怅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有哪些笔下秋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

谁家晚吹残红叶┅夜归心满旧山。

可慰摧颓仍健食此生通脱屡酡颜。

年华岂是催人老双鬓无端只自斑。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任酒花白眼花亂,烛花红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4、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这首词大半写景写景却栩栩如生,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绘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5、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不用敛双蛾。路囚啼更多

6、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別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秋风万里,月冷不寐羁旅思妻。

7、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

8、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囙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9、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10、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佳节若为酬。泹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词人以诗的意境、语言囷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最是文人的秋,最让人沉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