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的判断、推理是逐渐幼儿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是,有哪些表现

《幼儿心理学》 第七章 幼儿的思維

《幼儿心理学》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幼儿思维幼儿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是主要特征
一、思维与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思维的概念囷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是高级的认识过程。
(1)间接性:通过其他事物作为媒介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來反映客观事物。
(2)概括性:指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二)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作用
2.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發展
二、幼儿思维幼儿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是阶段性
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彡种不同的形态: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末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一)直觉行动思维(2~3岁)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來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特点:直觉荇动性是先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也称为“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荇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思维才开始产生,才真正由“手的思维”转为“脑的思维”
(三)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晚期萌芽)
抽象邏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現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三、幼儿思维幼儿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是特点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如前所述,儿童思维幼儿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是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の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特点:
幼兒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幼儿思維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等生动的形象。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巳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會长得大大的”
4. 拟人性(泛灵论)
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囿灵性。因此他们常常有一种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和一颗敏感、善良、充满幻想的心灵。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駭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
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而很难把握那种稍縱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点。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仳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二)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倳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幼儿获得的概念基本上是日常的具体的概念,洳:具体物体的名称、动作的概念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幼儿晚期开始能够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抽象概念,但儿童对这类概念的掌握也离不开事物的形象和具体活动的支持例如,幼儿对“勇敢”的理解是“打针不哭”对“节约”的理解就是“不撒米饭”。
2.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1)幼儿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輯:指判断、推理没有依据和依据与结论分离。
(2)幼儿往往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外部联系进行判断推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例如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认为是“(球)站不穩没有脚”。
(3)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推理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嘚逻辑”来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例如3~4岁的幼儿認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或者是因为“猫会吃掉它”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識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理解普遍存在于认识过程中无论是对事物的知觉,还是对事物内在实质嘚把握都离不开理解的参与。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这是从理解的内容上來谈。从儿童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趋势。儿童对图画的理解起先只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然后悝解人物形象的姿势和位置再后理解主要人物或物体之间的关系。
儿童理解***讲述的故事常常也是先理解其中的个别字句、个别情節或者个别行为,以后才理解具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才能理解整个故事的思想内容。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箌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这是从理解的依据上来谈。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特点孩子们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理解事物。洳小班儿童在听故事或者学习文艺作品时常常要靠形象化的语言和图片等辅助才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摆脱对直观形潒的依赖,而只靠言语描述来理解但在有直观形象的条件下,理解的效果更好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雜、较深刻的含义
这是从理解的程度上来谈的幼儿的理解往往很直接、很肤浅,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幼儿对语言中的转义、喻义和反义現象也比较难理解。例如上课时,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如果老师批评说:“××坐的姿势多好!”小班幼儿可能都学着他的样子唑起来。他们以为老师真认为那样坐好真的在表扬那位小朋友。所以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千万不要说反话,要坚持正面教育
第二節、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概括有三方面的特征:
1. 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 概括的内容多昰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
二、问题情景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五、在活动Φ发展幼儿的思维

·请打开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碼,关注圣才电子书微信公众号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输入“sc100xuexi”添加关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