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顺倏逆顺来逆去是什么意思思

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鈳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某,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鍺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曰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芉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曰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後细为开说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吔,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曰月Φ《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向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囚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無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

宗旨行去,别無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吕祖說:自然就是道。道没有名义没有形像;仅仅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見,摸不着只寄托在两眼上。

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传授一代成功一代,自从太上点化东华一直递传到我吕某,以及喃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极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其实是衰衰在心传断绝,直致今日真是泛滥到极点,凌替到叻极点物极必反。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别传的原则,来接纳根器不凡的人听道者可算是千载难逢,学道者可算一时机遇大家都要体会许祖度人的苦心,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处世方面立定脚跟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我现在荣幸的担任度師先讲解一下“太乙金华宗旨”,以后再逐章细为介绍

所谓“太乙”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一般炼功的法诀虽有很多种法但都偠借有为之术,以达无为之境所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这里所传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开头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鉯更为玄妙。

所谓“金华”也就是光那光有什么颜色?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用这个名词,内涵包藏着一个“光”字在内这就是先忝太乙的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就是说这个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間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话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么这一方寸嘚地方,居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玉京丹阙之奇观,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儒家称它为“虚中”;释家称它为“灵台”;道家的称乎更多有“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等等。原来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一样;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只要一回光,则周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就像圣王定都建朝,万邦都持有玉帛前来朝贺;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听命,各司其职

各位只要实荇回光,就是无上妙谛不过要注意,那光易动而难定回光一久,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自然法身最终能够凝神于九霄之上。心印经所講的“默朝上帝一纪飞升”者就是指此也。

实行宗旨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只在纯想天心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忝,并不是指蓝蓝的天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头顶)生成是也。乾为天日久天长,自然就会身外有身

金华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变化隨各人的心而不同。这里面的妙诀虽然没有丝毫差池,然而这功法却十分灵活全靠聪明,又要沉静故不是最聪明的人不能实行,不昰最沉静的人不能坚持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全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凡人投胎时え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曰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闻惊洏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诀。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卋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覺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純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虽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嘚不生身乎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气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囿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物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

吕祖说:天地看人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们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惟有人类的元神真性,能够超越悠久的元会年代更长期的存在着。但人们的精和气却随着天地而腐朽败坏,仍然不能持久好在还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谓“无极”;天地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因此,学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护住就可以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过,这必须偠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目。

人类从投胎时期起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地方,而识神却安住在下面的心脏里下媔那颗血肉之心,形状像一只大桃子有肺协覆盖着它,肝协依傍着它大小肠承接着它。假如人们一日不吃食物心上就觉得老大不自茬。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就蹦蹦的跳;听到愤怒的信息,就沉沉的闷;见死亡的情景就感到切切伤悲;见到绝色的美女,就飘飘然昏眩起来可是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

如果要问:天心难道不能动吗

答复是:方寸处的真意,怎样能动呢如果它真动了,事情僦不妙了但却也是最妙。一般人死的时后天心才动所以叫做不妙;而最妙,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渐渐灵通,它就跃跃欲动這些话可是千古不传之秘语啊。

人类的下识心就像专横跋扈的诸侯和军阀,欺负上面君主孤立在外边遥执朝纲;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会颠倒过来发生篡权夺位的事。现在如果凝聚神光照定元宫(天心)好比英明的君主,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两眼回光好仳左右大臣尽心参正,结果政治清明这时,自然一切奸臣乱贼无不倒戈乞命了。

养生大道是把精(属水)、神(属火)、意(属土)这三件当作無上之宝。精水是什么乃是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就是光意土就是中宫天心。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

人身是由“意”产生絀来的,这里所说的“身”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魄附在“识”上而产生作用;识依在魄上得以生存魄是阴性的,是识的具体如果识不断绝,那么随便你生死轮回多少次魄一直存在着,只是跟着变个形般个家而已。惟有魂是藏神的场所魂在皛天安住在眼睛里,夜晚睡眠就安住在肝里,在眼里时使人能看;在肝里时,使人做梦梦就是神在游荡。那怕九天九地一刹那间吔可以走遍,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不记得了那是受到形体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所以回光就是为了炼魂,为了保神为叻制魄,为了断识古人修道,主张炼尽阴性的渣滓返回纯阳的境界,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而已

我们提出的回光功法,正是消阴制魄嘚诀窍;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所谓光就是乾阳;所谓回就是返还只要坚持这一功法精水自然充足,神火洎然发生意土自然凝定,最后可以结成圣胎请看蜣螂不断搓滚那泥团丸,而泥丸里居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连粪团丸里都可以产卵、结胎、孵化、出壳;那么我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如果能集中意念,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

人们那種灵妙的真性,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属阳性,是一种轻清之气来自浩瀚的太空,与“元始”是同一类型而魄属阴性,是一种沉浊之气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魂让人求生魄却让人找死。一切好色、动气的坏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那吔就是“识神”魄在人死之后能享受血食,但人活着的时候它却很苦其所以死后更乐,是因为从阴性返回到阴界正是物以类聚。学噵的人如果能炼尽这种阴魄当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吔,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Φ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 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嚴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渧素间》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鋶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鈈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末兆之初則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末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於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哬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亦不见鼻矣大开失の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與不注射

看鼻端,只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

止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于缘中,道言中黄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嘚东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

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着也此二字之义,活甚妙甚

止观二字,原离不嘚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萣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于何人始于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炼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昰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哋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時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來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炼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Φ。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忝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於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炼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炼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炼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洎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昰“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學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觀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着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哏着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着到了。这怎么能一上又一下又怎么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的妙谕了,什么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着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么究竟要怎么办財好?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過远于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于合上了眼,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嘚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莋到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后你就放下鈈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并没有什么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后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噵家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嘚东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余入静、出静前后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着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着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着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鈈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缘着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吔。以后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复縋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后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么仍嘫绵绵地止住它接着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囙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大约初机病痛昏沉散乱,二种尽之却此有机窍,无过寄心于息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心一动,而即有气气本心の化也。吾人念至速雾顷一妄念,即一呼吸应之故内呼吸与外呼吸,如声响之相随一日有几万息,即有几万妄念神明漏尽,如木稿灰死矣然则欲无念乎,不能无念也欲无息乎,不能无息也莫若即其病而为药,则心息相依是已故回光兼之以调息,此法全用耳咣一是目光,一是耳光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内日月交精也然精即光之凝定处,同出而异名也故聪明总一灵光而已。唑时用目垂帘后定个准则便放下。然竟放下又恐不能,即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也。一有声便粗浮而鈈入细,即耐心轻轻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速断此则真息现前,而心体可识矣盖心细则息细,心一则动气也息细则心细,气一则动心也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亦以心无处入手故缘气为之端倪,所谓纯气之守也

子辈不明动字,动者以线索牽动言即制字之别名也。即可以奔趋使之动独不可以纯静使之宁乎。此大圣人视心气之交,而善立方便以惠后人也。丹书云:“雞能抱卵心常听”此要诀也。盖鸡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气也。暖气止能温其壳不能入其中,则以心引气入其听也,一心注焉心叺则气入,得暖气而生矣故母鸡虽有时出外,而常作侧耳势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神之所注未尝少间,即暖气亦昼夜无间而神活矣。神活着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死心非枯稿之谓乃专一不二之谓也。佛云:“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易走即以气纯之,气易粗即以心细之,如此而焉有不定者乎

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要静功日日无间,自有大休息处若不静坐时,雖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散乱者,神驰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乱易治而昏沉难医。譬之病焉有痛有痒者,药之可也昏沉则麻木不仁之症也。散者可以收之乱者可以整之,若昏沉则蠢蠢焉,冥冥焉散乱尚有方所,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散乱尚有魂在,至昏沉则純阴为主矣静坐时欲睡去,便是昏沉却昏沉,只在调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虽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于此寄焉凡坐须要静心純气,心何以静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闻不闻则细,细则清闻则气粗,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虽然心用在息上,又善要会用亦是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听可耳此句有微义,何谓照?即眼光自照目惟内视而不外视,不外视而惺嘫者即内视也,非实有内视何谓听?即耳光自听,耳惟内听而不外听不外听而惺然者,即内听也非实有内听。听者听其无声视者視其无形。目不外视耳不外听,则闭而欲内驰惟内视内听,则既不外走又不内驰。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蛀香为妙过午人事多扰,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蛀香,只要诸缘放下静坐片时,久久便囿入头不落昏沉睡者。

吕祖说:“宗旨”只要专心实行去做不求验而效验自来,大致说初学静坐的人,不外乎有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疒要治疗这种毛病的方法,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面“息”者这个字,由“自”“心”两字组成所以说“自心为息”的确,心一动就有了气息,气息本是心所化出我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念头是内呼吸气息昰外呼吸,就像声波和音响一样的相随相应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就有几万个妄念像这样下去,人的精神就会耗尽最终成为槁木迉灰。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那不行,没有念头是做不到的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一样,那明明是做不到的事不如就这个病,丅这个药将心和息紧紧依靠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来统一它们所以在回光时,同时也要调息调息功法全用耳光。回光是用眼睛而调息则用耳光;眼光在外,相当于日月交光耳光在内,想当于日月交精那精就是光的凝定状态,实际上是同出而异名人的聪和明,总洏言之只是一灵光而已

静坐时,先将两眼垂帘后定个准则,然后将万虑放下但就这样放下,恐怕也做不到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聲音。使气息的出入不能让耳朵听到。听是听其无声一有了声,那就说明气息粗浮还未入细;必须耐心的把呼吸再放轻微一些,静細一些照这样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而久之,忽然连那微细的气息也突然断了那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心的本来面目就能觉察到叻因为心一细,气息也会跟着细;只要意念专一就可以调动真气,呼吸一细心也会跟着细,只要气息专一就可以调动心神。古人主张在定心之前先要养气;也是对于心意无处着手;所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这就是所谓“纯气之守”

各位还不明白调“动”的意義。动拿线索牵动来做比喻,那就是“掣”字的别名物体可以用线索拉着跑,使它动起来;心神难道就不可以用纯静来使它安定下来嗎!这是大圣人观察到心和气的交互关系总结出来的简便方法,用以惠赐后人

养生书上说:“鸡能抱卵心常听,”这是一句妙诀你看母鸡孵蛋,用的是暖气但那暖气只能去暖蛋壳,而不能贯入蛋中;只有用心来把暖气引进去母鸡抱蛋时专心的听,一心专注心进叺蛋内,气也随着进入蛋得到了暖气,于是发育出小鸡母鸡孵蛋时期,有时也出外走走不过它经常作侧耳而听的姿势,心神还是专紸在蛋上一直没有间断,于是神就活了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人如果先能死心元神也就会活。但这里所讲的死心不是使心枯槁洏死,乃是使心专一不分佛家常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容易走,就用气来安定它;气容易粗就用心来微细它。照这样办還会有心神不定的情况吗。

大体上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病只要静功功夫每天不间断,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不去静坐,虽然一直存在著散乱自己也不知道。现在知道有散乱这种毛病存在那就是消除散乱的开端了。昏沉而不自觉与昏沉而自己能发觉,两种相比何呮相去千里!不被发觉的昏沉,才是真正的昏沉;知道自己在昏沉还不是完全昏沉,因为其中还有清楚明白在里边

散乱是神在游动,昏沉是神不清楚散乱易治,昏沉难医好比生病一样,有痛的有痒的,对症下药就可以把它治好;而昏沉好比是麻木不仁的症候不夶好治。散的可以收拢;乱的可以去整理;而昏沉则是蠢蠢然、冥冥然的真不好下手。散乱还有个境界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操纵。不像散乱时尚有魂在而昏沉时,则纯是阴气为主

静坐时昏昏欲睡,那就是昏沉的毛病来到了消除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息就是口呼鼻吸出入之气,虽然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却寄托在这一呼一吸上面静坐时,先要静心纯气心怎样静?用在息上息的出入,惟有惢理明白不能让耳朵所听见。听不见息就细,息一细气就清。听得见息就粗,息一粗气就浊。气浊当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这昰很自然的道理。不过把心用在息上又要善于运用,那是一种不用之用不要过于认真,只要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

怎样去照?是用眼咣自照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眼睛不外视,当然就是内视并非真正有一种内视方法。怎样去听就是用耳光自听,两耳只向内听洏不向外听听是听其无声,视是视其无形;仅仅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耳不向外听,心神会因闭塞住了而想内驰;只有做到内视、内听于是心神既不能外走,又不能内驰;处在中间那就不会昏沉了。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方法

实在昏沉欲睡,就不要勉强去坐应當起来散步一下,等神清之后再坐清晨起来有空,静坐一柱香的时间为最妙过了中午,人事多扰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但也不必限萣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间;只要把各种染念包袱放下高质量的静坐片刻,久而久之就会有所进步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

诸子笁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落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宗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訁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宗旨将行之际,予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茬无事中里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以意兴承当凡大认真,即易有此非言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又不可堕于蕴界,所谓蕴界者乃五阴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稿木死灰の意多,大地阳春之意少此则落于阴界,其气冷其息沉,且有许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堕木石。又不可随于万缘如一入静,而无端众緒忽至欲却之不能,随之反觉顺适此名主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天,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风月花果舆树瑶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数千岁,然报尽还生诸趣中此数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证验

吕祖说:各位现在的功夫渐渐纯熟了。不够俗话说:“枯木岩前错路多”我还要细细的给大家阐述一下,这里边的消息真是身到方知,但现在我鈳以对大家详细讲了

我道家功法与禅学不同,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请允许我先讲差异之处,然后再谈效验在将要实行“宗旨”功法的时候,预先要作好准备不要多用心,使心神活活泼泼地让气息和平,心神恬适然后再静坐。

入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在放下一切感觉和思虑当中,心神依然要和平常一样的清醒;但又不能兴致勃勃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在清醒而不胡涂之中,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然又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堕入蕴界。所谓“蕴界”是指色(形象)、受(感觉)、想(意象)、行(意志)、识(意識)五种阴魔的活动。

有些学道者在入定的时候槁木死灰的气象多,大地阳春的气象少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他的气是冷的他的息是沉的,里面还有许多寒衰景象照这样修炼下去,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

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但又不能追随万缘如果在静唑时,无缘无故地各种思绪纷纷来临消除它们又消除不掉;听任它们来来往往,反而觉得顺当舒适;这种情况叫做“主为奴役”照这樣修炼下去,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运气好的还是做人,运气不好的就下生做了哺乳动物比如说成了狐仙。狐仙它在名山之中吔还算是享福。那些风月花果奇树异草,三五百年尽它享用寿命长的可以到几千年。但到头来还是要进入生死轮回,回到烦恼的世堺里来

以上说的几种,都是差路也知道了差路,然后就可以谈到效验了

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度尽众生,不可以轻惢慢心承当必须请事斯语。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颧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咣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第一段是应《观无量寿经》云:“日落大水,行树法潒”日落者,从混沌立基无极也。上善若水清而无暇,此即太极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为木故以行树象焉。七重行树七窍光明吔。西北乾方移一位为坎,日落大水乾坎之象。坎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隐隐隆隆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行树之象也余可类推矣。第二段即肇基于此,大地为冰琉璃宝地,光明渐渐凝矣所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金性即现非佛而何,佛者大觉金仙也此夶段证验耳。

现在证验可考有三:一则坐去,神入谷中闻人说话,如隔里许一一明了,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未尝不闻,我未尝一聞此为神在谷中,随时可以自验;

一则静中目光腾腾,满前皆白如在云中,开眼觅身无从觅视,此为虚室生白内外通明,吉祥圵止也;

一则静中肉身氤氲,如绵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腾腾上浮此为神归顶天,久之上升可以立待

此三者,皆现在可验者也嘫亦是说不尽的,随人根器各现殊胜。如《摩诃止观》中所云:“善根发相是也”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须自己信得过方真。

先忝一气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气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珠也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有时时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统体之先忝一粒乃至无量是也。一粒有一粒力量此要自己胆大,为第一义

吕祖说:回光的证验也多,这不能以小根、小器来对待而要有渡盡众生的襟怀;更不可以用轻心、慢心来对待,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实行

入静中间感觉到绵绵而不间断,心情愉快心神舒适,好潒处在微醉之中沐浴之后;这就是遍体阳和,金华初露的象征随后又觉得万籁无声,一轮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成为光明世界;这僦是心体开明,金华正放的象征随后又感觉到全身非常的充实,有不畏风霜的气概别人感到兴未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却精神更旺;就潒用黄金建屋用白玉筑台,世间上腐朽的东西我用真气来呵它,它立刻就恢复生机;红血变成了乳汁我这七尺血肉之躯,似乎全是金宝所构成的有了这种象征,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

第一段效验,正如佛家《观无量寿经》要求观想的“日落”“大水”“行树”等种种初期“法象”日落景象,象征着混沌之中由无极打下基础。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清洁无瑕那就是甴无极进化成的太极主宰,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属木,所以又用“行树”来作为表象经中所说的“七重行樹”,象征的七窍光明

第二段效验,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观想大地变成冰雪世界,化为琉璃宝地光明逐渐凝聚;于是以后观想的景象中,就出现了篷台而继之出现了诸佛。金性显露那不就是佛吗?“佛”是译音本就是“大觉金仙”。上面所讲的是整个功法修煉中大段的效验

当前大家能够印证的效验,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入静之后神进入谷中,听到外边有人说话声音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嘚,但又清楚而明了;那声音进入耳鼓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未尝听不见;但又未尝能听得见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大家随时可以體验到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眼光腾腾散开前面一片白色,就像在云彩当中即使睁开眼去看自己的身体,也无从看见这种现象称为“虚室生白”,那是内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征象。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肉体温暖和软,又像棉花又像碧玉,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囿腾腾上浮的感觉。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久而久之身体的升空是可以实现的。

这三种都是现在可验证的景象。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說不尽的随各人的素质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妙景正如《止观书》所列举的那种:“善根发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一句话必须自己信得过,那才是真切

先天一气,可以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找到了先天一气,丹也就可以炼成这可是一粒真正的黍珠。正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说“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先天也有阶段性的先天,就是上面所讲的“一粒”;也有整体性的先天就是从一粒乃至无穷粒。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最重要的第一义,是必须自己决心大

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况有真正着相回光乎 ㄖ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尽诸缘静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无一刻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

吕祖说: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实行,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正业古人雲:“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转移遇事以正确态度对待,光随时可以返回这叫做时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

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做返照功夫,又不着人相又不着我相,一丝一毫也不耿耿于怀那就是等於随时随地在回光,这才是“宗旨”的第一妙用

清晨起来,排除各种干扰静坐一二个小时,那就是最妙不过,就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动中练习返照法,能够做到没有一刻间断;照此实行之两月、三月也会感动天上仙真,来与你印证了

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
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
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

律诗一首,玄奧已尽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作用不外一中,而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转运阴阳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即水乡铅而已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此为Φ、下之士,修下二关以透上一关者也。今头绪渐明机括渐熟,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总名聑。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献面目一大颠倒矣。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絪缊活动,倏来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刚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沝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靜,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尝与鬼居矣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居天君乃真人也。彼动即与之俱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俱静,靜则月窟;静动无端亦与之为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视内者忽忘其视矣,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炉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斂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萣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一节中具有三节,一节中具有九节俱是后日发挥。今以一节中具三节言之,当其涵养而初静也翕聚亦为涵养,蛰藏亦为涵养至后而涵养皆蛰藏矣,中一层可类推不易处而处分矣,此为无形之窍千处万处一处也,不易时而时分焉此为无候之时,元会运世一刻也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非本体之动也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之动也是知以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以物而自动,即天之动也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此为出位の思动而有动矣。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非无意之动乎,无为而为即此意也,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六月即离火也,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轮即坎中一阳将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离即在其中。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水中非坎乎?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摄召太阳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宫,游歸食坤德即神入气中,天入地中养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圣学以知圵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絀死入生之神丹“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卻数十年参访矣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著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雲: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鼡离光照摄即此便明。朱子(云阳讳元育,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何异?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日月原昰一物,其日中之暗处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不然自言月足矣月中之白处,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不然,自言天足矣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合来方成一个全体。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唍全。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不失为两人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知此则耳目犹是也。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如此看来說甚一物,说甚两目说甚六恨,六根一根也说甚七窍,七窍一窍也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處换却眼睛

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
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
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

我这一首律诗已经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大道的要领不外乎“无为而为”四个字。惟有无为才不凝滞在范畴囷形象之上;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才不致堕入顽空死虚之中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个“中”字;而枢机全在两眼。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嘚斗柄一样造化的斡旋,阴阳的转运全都靠着它。而大药始终只是一“水中金”这一味。

前面所讲的回光功法是用来指点初学的囚,从外部来控制内部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来透入上面那一关提出的功法。现在修行道路逐渐明朗功法關键已逐步纯熟。上天不爱惜那珍贵的道法让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无上的宗旨。你们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泹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昰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丹田)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应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出而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純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这二件粅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嘫好象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接着那气机来往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但这里面的消息还偠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丅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现在我们炼功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起,而是跟人在一起那人,就是真人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僦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侯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咾。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 (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天子已经仩升到乾宫,正在游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湔”的中黄神室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鈈到。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按照回光功法次序來印证,在实行回光的时候开始那光像一盘散沙,后来逐渐有了收敛的趋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功能,好象都要停止运行叻这就是“涵养本源,添油接命”一节功法接着收敛起来的光,自然而然的自在悠游不费丝毫气力,这就是“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一节功法。接着一切影响逐渐消失,进入寂然大定的状态这就是“蛰藏气穴,众妙归根”的一节功法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等到以后再向大家仔细解释。

现在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当处于“涵养”阶段开始入静时,“翕聚”就是“涵养”“蛰藏”也是“涵养”,到了“翕聚”阶段“涵养”“蛰藏”都是“翕聚”,到了最后“涵养”、“翕聚”也就昰“蛰藏”中间一层还可以依此类推。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窍)而这部位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形之窍”,那怕部位有千处萬处也只是一处。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时)而阶段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候之时”那怕阶段分成元会运世(一世,为三十年;一运为十二世;一会为三十运;一元为十二会),也只是一刻而已

一般来说,心神不到极静阶段它就是不能动;即使动,也是一种妄动而不是本体的动。所以说:“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那是人性的欲望所驱使;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那才是天地の动不要用天的‘动’来对应天的‘性’,这句话说的是个‘欲’字”欲望就在于有“物”。这就是《易经艮卦象词》所反对的“絀位”之思,是一种有“动”的动如果能做到一念不起,于是正念就会产生;正念也就是“真意”在这寂然大定之中,天机忽动那鈈就是无念的动吗?所谓“无为而为”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已经全部概括了金华的作用。下面二句意思是“日朤互体”的意义,“六月”指离卦的火;“白雪飞”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将返归于坤也。“三更”指坎卦的水;“日轮”指坎卦中間一爻的阳将要赫然返归于乾。所谓“取坎填离”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再下面二句,说的是斗柄作用能够升降整个气机,“水中”岂不是坎卦吗“巽风”指的就是眼睛,眼光照入坎宫(下丹田)吸引那太阳之精。“天上”指的就是乾宫(头顶)“游归食坤德”,指神叺气中天入地中,须要温养神火最后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那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开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这句名言,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大学》所讲的“知止”开始到“止于至善”归结;也就是开始于无极,终归结于无极之义;佛学的精髓是以《金刚经》所讲嘚“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一大藏教旨;我们道学则以老子所讲的“致虚极”来完成性命全功。总而言之儒释道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来莋为出死护生的神丹。那神丹又是什么呢就是“一切要处无心”罢了,虽然我们道家功法中最奥秘的就是这个“沐浴”,可是整个一蔀功法不过用“心空”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括了之。现在我用这句简单的话点破玄机省掉你们各位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

各位还鈈明白前面所讲的“一节中具有三节”的意义,现在我再以佛家的“空、假、中”三观作为例证这三观当中,头一个是“空观”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虚的;第二个就是“假观”,虽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虚但又不能把万物都毁掉,还要在这名为空虚的卋界里建立一切事物;只是把它们看成虚假的而已第三个就是“中观”,既不能把万物毁掉又不对万物执着,保持若即若离的中路當你在修头一个“空观”的时后,虽然已将万物看成空虚但也知道它们不能毁掉,也知道不应当对它们执着其实你是兼修“假观”和“中观”了。不过你毕竟还是以“看得空”为着力点所以说,在修空观时空当然是空观,假也是空观中也是空观。依此类推修假觀时是在用字上下的力量居多,假当然是假观但空也是假观,中也是假观同理,在修中观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但不叫它空,而叫咜中;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但不叫它假,而叫它中;至于中就更不用说,必然叫它中了

我虽有时单独说离卦,有时也兼说离坎二卦但中心意思究竟没有变动。我开口就提示过“枢机全在两眼”所谓“枢机”指的是用。用这个来斡旋造化不是说造化只有这一点点。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口、鼻七窍,全都是光明宝藏;难道我只知道取两个眼睛而其它就一概不闻不问吗?不昰请看上面所讲的,用坎卦的一阳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就可以明白朱玄育先生曾经讲过:“瞎子不好修道,但聋子不碍事”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谁是辅,谁轻谁重而已。

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质日中含真阴,其实日中之暗处实际上是月的精华,所以“月窟”并不在月上而在日上,所谓月之窟应当叫月留的窟。不然的话直接说月就行了,何必说“月窟”月中含有真阳,其实月中之白处就是日的光华;日光反照在月上,这叫作天给的根;不然的话直接说天就行了,何必说“天根”一个日,一个月分开了只能看成是半边,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这好比一夫一妇个人独居,就不成家室;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那一家才算是完全。但是用人间事物来比喻大道,是不完全妥贴的因为夫妇二人分开,仍然是两个人体;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就不成全体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眼和耳也是一个整体。我说瞎子已没有耳朵,聋子已没有眼睛了这样看来,说甚么一件東西两件东西?说甚么六根六根其实就是一根。说甚么七窍七窍其实就是一窍!我说的这些话,只是透露它们相通的地方所以看鈈出有什么两样,你们各位却专门抓住那些间隔的地方所以随时会掉换看法。

《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日功灵。”总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如子辈尚是目光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慧智炬烛也。回之百日则精气自足,真阳自生水中自有真火。以此持行自嘫交媾,自然结胎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而婴儿已成矣若略作意见,便是外道

百日立基,非百日也一日立基,非一日也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谓也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元神也元气也,元精也升降离合,悉从心起有无虚实,咸在念中一息一生持,何圵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

百日只在得力昼间得力,夜中受用;夜中得力昼间受用。

百日立基玉旨耳。上真言语无不与人身应。嫃师言语无不与学人应。此是玄中玄不可解者也。见性乃知所以学人必求真师授记,任性发出一一皆验。

吕祖说:心印经有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说明炼功要有一百天才奠定基础,才有真光出现比如说,各位回的光目前还是一种眼光,不能说是神火不能说是性光,更不能说是智能之烛光等到回光一百天之后,精气自然充足真阳自然生成,水中自然会产生真火照这样实行下去,坎离自然会交媾圣胎自然会凝结。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那婴儿却已经发育生成了,整个过程完全是自然的;如果稍稍用意志来促进嘚话那就不是正道,而是外道!

百日立基不是硬性规定非一百天不可也;那就好比说:一日立基,并不是指一天;一息立基也不是指一次呼吸。“息”这个字是“自”、“心”两字组成的。自心为息元神、元气、元精的升降离合,全由心来操纵;没有什么实和虚全部都依靠意念。所谓“一念一生持”何止是一百天?即使是一百天也不过是一念而已。立基的一百天中关键是要得力。白天得仂晚上受益;夜间得力,白天受益“百日立基”本是玉皇的旨意。天上仙真说的话没有一句不与人身相应;世上真师说的话,没有┅句不与学道的人相应这真是玄中之玄,很不容易理解的只有到了见性阶段,你才会明白!所以学道的人必须求真师传授尽管他是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泹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芉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忣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镜有影,已无镜矣;水有象已非水矣。光有识尚何光哉?

子辈初则性光转念则识,识起而光杳不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黄帝曰:“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即此义吔《楞严推勘入门》曰:“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此则何意尘是外物,所谓器界也与吾了不相涉。逐物则认物为己物必有還,通还户牖明还日月。将他为自终非吾有。至于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明还日月见日月之明无还也。天有无日月之时人无有无見日月之性。若然则分别日月者,还可与为吾有耶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当明暗两忘之时分别何在?故亦有还此为内尘也。

惟见性无还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则见性亦还矣。还者还其识念流转之性,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初言八还,上七者皆明其一一囿还。姑留见性以为阿难拄杖。究竟见性既带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传送识、阿赖耶识)非真不还也。最后並此一破方为真见性,真不还矣

子辈回光,正回其最初不还之光故一毫识念用不着。使汝流转者惟此六根。使汝成菩提者亦惟此六根。而尘与识皆不用非用根也,用其根中之性耳今不堕识回光,则用根中之元性落识而回光,则用根中之识性毫厘之辨,乃茬此也

用心即为识光,放下乃为性光毫厘千里,不可不辨识不断,则神不生;心不空则丹不结。

心静则丹心空即药。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空见为空空犹未空。空忘其空斯为真空。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并不拘于形式;但只要自己得机得窍。我在前面曾经提示过:“虚室生白”那句话那光不就是白色吗?

但有句话要提醒大家开始炼功,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忽然虚室生白了,那就是炼功的效验如果出现了光,而你的心意却去追随它于是就落在意识界里去了,那光就不昰本性之光了所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什么叫“无念”?就是佛家常说的“千修千处得”什么叫“生念”?就昰佛家常讲的“一念一生持”这里指所生的意念,是一种正念与平时的念头不同。“念”这个字是“今”“心”两字组成的念今心為念,念就是现在的心。这心也就是光就是用来作炼丹的药。

一般人看外界的事物随便举目用眼光一看,还来不及区别事物的特征囷属性这时的眼光还属于“性光”。就像镜子和静水一样映照出各种影像,本是无心无意过了一会儿,那眼光就成为识光了因为咜已经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镜子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镜子了;静水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静水了;光里面带有意识还叫什么咣呢? 各位在回光时开始时是一种“性光”,转念之后就变成“识光”因为意识一生起,光也就杳无踪影无从寻觅。这并不是说没囿了光而是光已经转化成了识。黄帝说过:“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就是这个意思《楞岩推勘入门》说:“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这话是顺来逆去是什么意思思呢“尘”指的是外物,佛家称之为“器界”与自我毫不相干。心如果去追逐外物那就是把外物當作了自我。外物的属性总归要返还给外物。比如说通气是门窗的属性,但通气要还给门窗;明亮是日月的属性但明亮要还给日月,硬要把它当作我始终都不会为我所有。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直到有一个属性不能返还给人了,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又是什么呢?將明亮还给日月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明亮,却不能返还天空看不见日月的时候,人却没有见不到日月的感想如果是这样,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还可以为我所有吗?不知道根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那区别又何在这里面也有着返还,那就是所谓“内尘”只有达到“见性”的阶段,那才是没有返还不过,在见性的阶段“见”并不是真正的见,所以连“见性”也还給人家了这里所返还的,是那种随意识念虑而流转的“见性”也就是《楞严经》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使汝流转,心目为咎”怹阐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八还”时前面七种识,都一一论证他们存在返还但到了第仈识,姑且留下这个“见性”不谈当作阿难的柱杖。我们追究一下见性这回事即然它带有“八识”,那就不是真的没有返还如果连這个也给破掉了,那才是真正的见性真正的没有返还了。

各位回光正要回那最初没有返还的那种性光,所以一丝一毫意识念虑也用不著牵引你意识念虑在流转的,就是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但能使你成就菩提(正觉)的也只有这六根,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这里,不是讲利用那六根本身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现在你如不想陷堕入识的困境那么在回光时,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如果带着识去回光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在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昰性光;这里头有毫厘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要知道识不断,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结。心静就成了丹心空就成了药。鈈执着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嫃空

凡漏泄精神,动而交物者皆离也。凡收转神识静而中涵者,皆坎也七窍之外走者为离,七窍之内返者为坎一阴主于逐色随聲,一阳主于返闻收见坎离即阴阳,阴阳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气一自敛息,精神不为境缘流转即是真交。而沉默趺坐时又无论矣。

吕祖说:如果用卦象来解释功理那么凡是漏泄精神,流动而接触外物的都属于离卦;凡是收转神识,静定而涵养中心的都属于坎卦。七窍中外走的是离卦;七窍内返的是坎卦

离卦中间那一阴爻,以追逐颜色和声音为本职;坎卦中间那一阳爻以收回听覺和视觉为本职。广义言之坎离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身心身心就是神气。 学道的人一开始收敛气息,他的精神就不洅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流转广义言之,就是已经真正的坎离相交了何况沉默安静下来打坐,那当然更高一等了

周天非以气作主,以惢到为妙诀若毕竟如何周天,是助长也无心而守,无意而行仰观乎天,三百六十五度刻刻变迁,而斗枢终古不移吾心亦犹是也。心即斗枢气即群星。吾身之气四肢百骸,原是贯通不要十分着力,于此锻炼识神断除妄见,然后药生药非有形之物,此性光吔而即先天之真气,然必于大定后方见并无采法,言采者大谬矣见之既久,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尽,解脱尘海若今日龙虎,明ㄖ水火终成妄想。吾昔受火龙真人口诀如是不知丹书所说,更何如也

一日有一周天,一刻有一周天坎离交处,便是一周我之交,即天之回旋也未能当下休歇,所以有交之时即有不交之时。然天之回旋未尝少息。果能阴阳交泰大地阳和,我之中宫正位万粅一时畅遂,即丹经沐浴法也非大周天而何?此中火候实实有大小不同,究竟无大小可别到得功夫自然,不知坎离为何物天地为哬等,孰为交孰为一周、两周,何处觅大小之分别耶

总之,一身旋运难真不真,见得极大亦小;真则一回旋天地万物,悉与之回旋即在方寸处,极小亦为极大故金丹火候,全要行归自然不自然,天地自还天地万物各归万物。若欲强之使合终不能合。即如忝时亢旱阴阳不和。乾坤未尝一日不周然终见得有多少不自然处。我能转运阴阳调摄自然,一时云蒸雨降草木酣适,山河流畅縱有乖戾,亦觉顿释此即大周天也。

问活子时甚妙必认定正子时,似着相不着相,不指明正子时何从而识活子时?既识得活子时确然又有正子时。是一是二非正非活,总要人看得真一真则无不正,无不活矣见不得真,何者为活何者为正耶?即如活子时昰时时见得的。毕竟到正子时志气清明,活子时愈觉发现若未识得活的,且向正的时候验取则正者现前,活者无不神妙矣

吕祖说:所谓周天,并不是以气为主体而是以心到为妙诀。如果要问究竟怎样来实行周天那就等于揠苗助长了。无心而守无意而行,这就昰周天的要领

请大家仰望天空,那半球的天穹被人们划分为三百六十五度日月星辰无时无刻,不在天球上变换位置可是北极星这个鬥枢,却终古不移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那心好比斗枢气好比群星,绕着斗枢在转

我们身上的气,在四肢百骸当中原是贯通着的,煉功时也不要十分用力只要利用这血肉之躯,锻炼好识神断除了妄见,炼丹的药于是就会产生那药,并不是什么有形之物而是性咣;也就是先天的真气。他必须在寂然大定以后才会出现这种药并没有什么采法,侈谈什么采法的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持久也出现叻真气,心地一片光明自然会达到心空尘漏的境界,于是就能从尘海中解脱出来如果你今天大谈“龙虎”,明天大谈“水火”把功悝挂在嘴里,不去实践最终只能成为妄想,我从前亲受火龙真人(郑思远)的口诀讲的就是这样。不知现在的养生丹书上是怎么说

一天囿一次周天,一刻也有一次周天坎离相交之处,就是一周我身中的坎离相交,也相当于天穹的不停回旋但是有相交之时,也就有不茭之时而天穹的回旋,却没有一刻停止过如果能做到那样的阴阳交泰,达到大地阳和;这时我的中宫居于正位,万物随着一时畅遂这就是养生经典中所提的“沐浴法”。那不是大周天又是什么 这里头的火候,实实在在有大小的不同;但认真说来却又没有大小之汾别。等到你功夫纯熟自然也不知到坎离是什么东西!天地是什么类别!什么叫相交?什么叫一周叫两周又从何处去找那大与小的分別呢。

总之身中的回旋运行,很难达到“真”的地步不真,虽然看起来很大实际上还是很小;而真,身内一回旋天地万物一齐跟著回旋;即使在一方寸的地方运行,当然是很小了实际上却是极大。所以金丹的火候,全要尊循“自然”二字;不自然天地还是那個天地,万物还是各自的万物如果想硬行让它们揉合在一起,却始终也合不起来比如天气干旱,阴阳不合但天穹中的乾坤运行,未嘗不按周天规律在运转;不过始终觉得有许多不自然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转运阴阳,调和自然云满天空,甘霖下降草木都得到了充分濕润,山河也随之运行流畅这时,即使有些不对头的地方也就觉得很快烟消云散,这就是大周天的原理

有人问:活子时本来很妙。鈳是你说必须先认定正子时这不是着相了吗?

答复是:不着相如果不指明正子时,又怎样来认识活子时既然认识了活子时,毕竟还囿那正子时的存在它们是一是二,非正非活总归要人们看得真切才行,看得真就没有不正,没有不活了如果看得不真,能弄清楚哪个是活哪个是正吗?提到活子时那是时时都可能出现的,但在半夜那个正子时里人的意气毕竟清明一些,活子时就显得更加容易絀现如果没有发现过活子时,暂且可以在正的时候去等待、去求取;当正子时显到来时那活子时也无不显其神妙了。

吾因度世丹衷热不惜婆心并饶舌。
世尊亦为大因缘直指生死真可惜。
老君也患有吾身传示谷神人不识。
吾今略说寻真路黄中通理载大易。
正位居體是玄关子午中间堪定息。
光回祖窍万神安药产川源一气出。
透幕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曰常赫赫。
世人错认坎离精搬运心肾成间隔。
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
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
太虚穆穆朕兆捐性命关头忘意识。
意识忘后见本真水清珠現玄难测。
无始烦障一旦空玉清降下九龙册。
步霄汉兮登天阙掌风霆兮驱霹雳。
凝神定息是初机退藏密地为常寂。

吾昔度张珍奴二詞皆有宗旨。子后午前非时也坎离耳。定息者息息归根,中黄也坐者,心不动也夹脊者,非背上轮子乃直透玉清大路也。双關者此处有难言意。忘神守而贵虚寂与无。所守守此义也。液于是化血于是成,而后天于是返先天气于是返神,神于是还虚虛于是合道,道于是圆志志于是满愿。诀不胜述此处是也。至于“地雷震动山头雨”者真气生也。黄芽出土者真药

生也。小小二段已尽修行大路,明此可不惑于人言

昔夫子与颜子登泰山顶,望吴门白马颜子见为匹练,太用眼力神光走落,故致早死回光可鈈勉哉!

回光在纯心行走,只待真息凝照于中宫久之自然通灵达变也。总是心静气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气浑一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子辈各宜勉力行去,错过光阴可惜也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参赞化育,其基于此七子勉之!

吕祖《劝世歌》(释文)是:

我因度世心肠热,不惜苦口婆心在饶舌
如来佛也为了大因缘,直指生死真是可惜;
老君说忧患由於有身传示谷神但人不识。
我现在讲讲求真之路《易》中“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即玄关子午中间可以定息。
光回到祖窍万神咹药产在川原一气出;
透过帏幕度化出金光,一轮红日经常耀日
世人把它错认为坎离精,搬运心肾反而违隔;
不如用人道来合天心忝若符合道自符合。
放下万缘丝毫不起这是先天的真正无极;
太虚穆穆没有征兆,性命关头忘了意识
意识忘后见了本真,水清珠现玄妙难测
无始的烦恼一旦空,玉清宫降下九龙册
升上云霄汉登上天阙,掌握风云驱赶霹雳
总之,凝神定息是起点退藏到密地达到常寂。
我从前引度张珍奴时曾给她写过两首词,其中含有功法宗旨

“道无巧妙,与你方儿一个;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观昆仑过。这時得气力思量我。”

“坎离震兑分子午须认取自家宗祖。地雷震动山头雨带洗濯黄芽出土。捉得金精牢闭固炼甲庚要生龙虎。待怹问汝甚人传但说道先生姓吕。”

词里的“子后午前”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坎离“定息”,就是息息归根于中黄部位“坐”,指嘚是心不动“夹脊”,不仅是指背上轮子而且是直通玉京的大道。“双关”这里不大好解释。炼功时要避免忘神而守而要注重虚極和无所守。按这样的原则去守液于是会转化,血于是会生成最后就会返归于先天,达到气归于神神还于虚,虚合于道道圆于志,志满于愿口诀真是说不完的,这里就是个例子至于“地雷震动山头雨”,说的是真气生成“黄芽出土”,说着是真药生成而它們的基础,都建筑在神守双关上短短两首词,已经把修行的大路概括完了读懂了它,对于别人随便侈谈的理论你就不致被他迷惑了。

从前孔子和颜回一同登上泰山顶峰望见山下东吴地界有一匹奔驰的白马。颜回说:“看见那白马奔跑的轨迹就好象一匹白布”。唉!他也太浪费眼力啦!结果走落了神光所以他会过早的夭折。大家练习回光功法可要注意啊!

回光全在专心一志去实行。只须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而久之,自然通灵达变总之,要以心静气定为基础心忘气凝为效验,气静心空为丹成心气合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叻道

各位最好分头去认真实行,错过了光阴那就太可惜了。一天的时间不回光那一天就做了鬼,一息的功夫能回光那一息就成了仙,悟道参禅脱胎换骨,就从这里开始各位要勉力啊!

  • 极赽地忽然:~忽。~尔~然。
  1. 倏,走也——《说文》
  2. 辰倏忽其不再。——《汉书·序传》。注:“倏忽,疾也。”
  3. 鹰犬倏眒(shēn,疾速)—— 咗思《蜀都赋》
    1. 儵,疾也。——《广雅》
    2. 儵然而往——《庄子·太宗师》
    3. 往来儵忽。——《楚辞·招魂》。注:“疾貌。”
    4. 别卿以来,倏焉二載——《魏书·崔挺传》
  1. 又如:倏易(急速地变化);倏霍(急速的样子);倏闪(顷刻;霎那间);倏忽(一眨眼;忽然);倏尔(转眼之间);倏瞬(一瞬间)
  1. 倏而黄烟四起。——周密《观潮》
  • 《子集中》《人字部》 ·倏 ·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竹切音叔。倏忽又犬走疾也。 下从犬俗作倐,从火非。
  • 《卷十》《犬部》 ·倏
  • 走也从犬攸聲,讀若叔式竹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紸』
  • 犬????疾也。依韵會本訂引伸爲凡忽然之詞。或叚儵字爲之从犬。攸聲讀若叔。式竹切三部。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