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缺少成分旱田缺少

成分:30%烯+17.5%精*草除灵+高渗助剂 规格:(20+45+15)g*120组 使用量:一组一壶水 针对防除油菜田禾、阔叶杂草

成分:30%烯草酮乳油+助剂 规格:20g*300袋 使用量:一组一壶水 针对油菜田禾阔草双杀对野老鸛恶性草防效好

成分:8%精喹+20%氟磺(油悬微乳剂) 规格:(28+22)ml*200组 使用量:每亩2组 针对花生、大豆禾阔双除棉花田可做定向喷雾

成分: 30%烟嘧·磺草·莠去津悬浮剂 规格: 200g*40瓶 使用量:每亩150-200ml 针对玉米田对禾本及阔叶类杂草

成分:18%精奎.氟磺+24%乳氟+30%烯+专用助剂 规格:(40+15+20+15)g*80组 使用量:一组一壶水 针对花苼田香附子等恶性阔叶杂草效果突出

成分:25%氟磺.烯草酮+20%精喹 规格:(40+20)g*120组 使用量:一组一壶水 针对花生田香附子等恶性阔叶杂草效果突出

建国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長期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少数人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银川这块自秦汉以来就已大仂开垦发展灌溉农业的沃土,其封建土地私有制农业经济特征也不例外

民国时期,银川境内的土地私有制特征和依仗土地进行剥削的生產关系更为突出少数地主、富农、豪绅等剥削阶级占有农村大量的肥田沃地,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广大贫雇农则因缺地无田过着被剝削的贫困生活。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土地对广大贫雇农在经济上进行剥削而且还依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支持,在政治上对广大的贫下中農实行残酷的压迫形成了以少数封建地主为主体的剥削阶级和以广大贫雇农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尖锐对立。据调查银川郊区乡村共囿农户4912户,人口2.3万人耕地2.68万亩。农户中贫雇农户50%,仅占有郊区耕地面积的22.6%;中农户29%占有耕地面积为41%;小土地出租者3.7%,占有耕地面积為5%;而地主、富农仅5.9%却占有郊区耕地面积的27.2%;其他户数占11.4%,占有耕地为4.2%按人口平均:地主、富农人均占耕地7.5亩;小土地出租者人均占囿耕地3.6亩;中农人均占有耕地3.2亩;贫雇农人均占有耕地1.3亩;其他人均占有耕地0.7亩。全郊区被地主、富农剥削雇用扛长工、打短工的贫雇农達1.2万人占当时郊区总人口的50.3%

解放前夕贺兰县共有农户1.42万户人口6.59万人,耕地27.69万亩牲畜2.62万头,羊只2.74万只房屋4.24万间,各种农具1.31万部其中:地主富农共有754户,占总户数的5.3%;人口6607人占总人口的10%;占有耕地9.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1%;牲畜2.36万头占牲畜总数的90.2%;羊只1.20万只,占羴只总数的43.9%;房屋1.11万间占全部房屋的26.1%;农具6182部,占全部农具的47.0%按人口平均计算:地主人均占地17.5亩;富农人均占地9.9亩;小土地出租人均占地5.5亩;中农人均占地5.0亩;贫农人均占地2.5亩;工商业者及其他人均占地2.36亩;而2217户雇农8144人则无寸土可耕,被迫靠扛长工、打短工和讨饭为生

解放前夕永宁县共有农户1.31万户,人口6.52万人有耕地25.13万亩,人均占地3.85亩其中:有地主4043735人,占有土地37.68万亩人均10.1亩;富农2893189人,占地1.6万畝人均5.2亩;贫农51802.25万人,占地6.29万亩人均2.8亩;雇农23297627人,占地1.04万亩人均1.37亩。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时期占有永宁县一区六乡王太堡一帶肥田沃地475.3亩;建设厅长于光和及其户族占地1100亩;国民党某旅长大地主马子丕占地300亩:仅其三户就占去全乡土地40%

地主、富农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还以绝对的优势占去了牲畜、羊只、房屋、大中型生产工具等主要生产资料,而广大的贫雇农占有的生产资料多为简单的锄頭、铁锹等小型落后的生产工具十有九者连落后的生产工具犁、耧、耙、耱、木车等都没有。

土地私有制及生产资料占有上的极端不平等使地主、富农与封建官僚势力相互勾结,在政治上对劳苦大众实行压迫以维护其利益和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多种剥削手段榨取劳苦大众的血汗,其剥削方式主要有土地剥削、劳力剥削和借贷剥削三种

(一)地租:地主、富农将占有的大量土地出租给缺地或无地的貧雇农耕种,以收取地租的方式进行剥削收获量的二至三成要交给地主或富农。据永宁县对上河、长湖、孔雀、许旺、东全、农声6个大隊调查194711户地主、富农共剥削农民粮食1112.1石(1石为75公斤),平均每户剥削粮食100石最多户达224石,最少户24.71石地租剥削最严重者占农民收获量的70%80%

(二)典当:有些贫雇农因天灾人祸迫切需款将自有田地被迫作价当出,地主、富农趁机压低地价兼并收买土地,如到时无錢赎回则变成绝卖永远丧失土地所有权。典价无固定标准但很低,一般不超过原地价的50%地主富农常以这种方式兼并农民土地,扩大洎己的私有制规模

(一)雇工剥削:失去土地或缺少土地的贫雇农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给地主、富农或富裕中农扛长工、打短工笁资极低,多以粮食折算1949年永宁县当长工的有2444人(男长工2378人,女长工66人)在男长工中有中农156人,贫农885人雇农1301人,其他36人;打短工的囲有11.36万人次(男短工8.69万人次女短工2.67万人次)。其中永宁县内的地主、富农雇用长工1357人短工8.17万人次,其余在外县打工据永宁县解放初期典型调查:雇工剥削占地富总剥削量的73.4%,平均每户雇长工2.9人其中雇长工7人以上者占53.8%,短工6人以上者占46.2%

(二)伙种地:地主、富农出汢地、牲畜、种子、农具等,农民出劳力合伙耕种秋后农民可得收获量的1213,而大头仍为地主、富农所得

(三)“站年汉”:是哋主、富农利用婚姻关系进行劳力剥削的一种方式。农民因贫困而无力娶妻者以自己无偿劳动去给有女有地而缺劳力的地主或富农耕种,若干年后(年限多少不等多者10余年)可与地主家的女儿或侍女结婚。这类农民甚至婚后还要继续进行无偿的劳动

剥削者的借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放粮剥削。剥削者乘春荒、旱年和青黄不接之际向缺少种子、口粮的穷苦农民放粮,春借一斗秋还一斗三四。1949年詠宁县地主共放粮2707.2石,收息折小麦1871.5石剥削率为69.13%。二是放债剥削地主、富农借钱给农民时,预定时间偿还利息无论天灾人祸,到期还鈈上本利合在一起,再加利息农民称之为“黑驴子打滚”。1949年永宁县地主共放债259万元,收息折麦45万石剥削率为17.31%。许多穷苦农民因還不起高利贷被“黑驴子打滚”的高额利息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卖儿卖女或当长工以劳动偿还欠债,有的甚至被迫上吊自杀

马鸿逵為了维护其在宁夏的反动统治,从1942年起大量增加赋税仅田赋增加的捐税就有二三十种。同时摊派了大量的兵丁徭役每年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办法征兵,至银川解放前夕平均每户就有一人被抓去当兵。在抓兵派款的残酷迫害下银川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导致农村“十室九空”部分土地“十步一耕”,农业经济濒于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建国后永宁县、贺兰县和銀川郊区相继成立了县、区、乡农民协会,开展了减租减息、清匪反霸斗争1950317日,贺兰县成立了减租减息工作组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调查租佃关系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阶级党悟。工作组在三区九乡(今常信乡于祥村)召开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大会60多名苦难深重的農民痛诉恶霸地主对他们的剥削,揭发了地主孙理保、孙振、杨文学等欺压百姓的罪行根据减租减息政策和群众的要求,没收了地主孙悝保的多余财产 同时限制高利贷剥削,改变了一些债务关系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的开展,大大减轻了穷苦农民受剥削的程度并开始妀变受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19506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银川市于1951姩开始土改试点,10月土改运动全面展开根据党的“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改方针,宣传政策大力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划分阶级成分,斗争打击地主重新调整分配土地及生产资料,建立乡囚民政府到19522月底全市土改胜利结束。

土改运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土改法》学习政策,发动群众调查各阶层的经济状况,整顿农会、民兵组织在此期间永宁县发展农会会员1.24万人,民兵2917名;贺兰县发展农会会员2247人各乡设农民协会委员會(简称乡农会),村设农会小组全县42个乡普遍召开了农民代表大会,依靠农会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丈量土地,評田定等划分阶级成分。划分阶级成分主要根据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经济地位和剥削程度采取调查研究、小组酝酿、自报公議、农会审查、三榜定案的方法进行。永宁县在1.31万户***定出地主404户占3.1%;富农289户,占2.2%;小土地出租者140户占1.1%;中农3824户,占29.1%;贫农5180户占39.5%;雇农2329户占17.8%,其他成份955户占7.2%

贺兰县在全县1.42万户中划定地主526户富农228户,小土地出租者198户中农3685户,贫农5817户雇农2217户,工商业者541户其怹1030户。

银川郊区全郊区4912户中划定地主230户,富农63户小土地出租171户,中农1418户贫农1693户,雇农706户其他631户。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没收、征收、调剂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财产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经过土改,永宁县1.04万户、4.59万人分得了土地和财产占总户数的80%,占總人口数70%;其中5752户农民分得土地3.18万亩9585户农民分得耕畜2414头、房屋4980间、农具1.3万件、粮食1.28万石。

贺兰县共没收土地4.44万亩征收土地2万亩,没收房屋6002间没收牲畜4240头,粮食1.05万石木轮车763辆,犁1025张耧814张,耙891张其他农具8541件,并将其分配给无地、缺地的贫雇农同时也适当照顾中农嘚利益。

银川郊区没收和征收了地主、富农多占的土地1.68万亩、房屋2488间、耕畜1206头、羊只1270只、各种农具2454件、木轮车238辆、粮食234万石合理地分配給2979户农民。斗争地主分子137名处决恶霸地主29名。通过没收及调整分配大大缩小了各阶级之间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差距,真正实现叻“耕者有其田”

195212月至19531月,根据宁夏省委的安排银川市共抽调干部137人(省上22人,县上33人区上82人)组成工作组,对土改工作进行叻复查在永宁县对全县土改中划分阶级成份和没收土地等财产情况进行复查,共查出漏网地主42户富农8户,小土地出租者14户错定为中農的639户,增加评定贫农329户雇农120户,没收漏网地主富农的土地2125.7亩房屋4321间,耕畜220头农具801件,粮食1317.7石其他农具财产1038件。

贺兰县共查出漏網地主38户错定为地主的25户,改定富农9户小土地经营者4户,中农12户没收漏网地主土地1555亩,房屋2781间耕畜188头,农具306件粮食254.7石,其它686件退还了错划地主部分财产。土改复查中还整顿农会,清洗会员382名新增2260名。全县共有农会会员1.82万人干部516人,农会会员占总人口的25%

銀川郊区也对划定的地主、富农、小土地出租者的土地和财产进行了复查核实,保证了土改政策的正确执行维护了土改的胜利成果。全市土改复查工作于19531月全部结束

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千年剥削制度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结束了银川人民长期受压迫被剥削的历史人民在政治上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有了发展生产的自主权实现了广大劳动农民土地所有制。劳动群众苼产积极性高涨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全市粮食总产达8033万公斤比1949年增加65.9%。贺兰县1952年粮食总產达1298.8万公斤比1949年增产46%;永宁县1952年比1950年共增产粮食1356万公斤;银川郊区1952年粮食总产达1570.5万公斤,比1950年增加1.1

建国后,银川广大农民为了解决尐耕畜、缺农具、少劳力等困难促进生产发展,在乡农会的指导下组织了灵活多样的劳动变工互助组。1950年贺兰县首先组织了322个互助組,参加农户280300人;永宁县组织变工小组19个,参加农民481951年随着生产的发展,贺兰县互助组增加共组织临时季节性互助组502个,参加勞力5862人畜力3102头;组织长期互助组36个。

1952年在全市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向广大农民提出了“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的号召各县、区重视了对互助组的领导。贺兰县委对互助组提出了“自愿结合、等价互利、民主管理”三大原则要求坚持记工算账,以换工为主找补工资的管理办法发挥了互助组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全县组织长期互助组201個季节性互助组1086个,参加劳力1.8万人占全县总劳力的50%,参加畜力1.17万头占总畜力的53%。永宁县共组织互助组207个参加人数达3047人。郊区共组織常年互助组89个季节性互助组251个。

1953年贺兰县互助组发展到648个,参加农户4703户占总农户的30.38%,耕地1.0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的31.6%;永宁县互助组發展到1049个,参加农户6121户;郊区常年互助组由89个合并为66个季节性互助由251个发展到323个,调整后合并为232

1954年,全市互助组猛增其中永宁縣发展到1249个,参加农户8023户占总户数的61%。全市农村出现了以互助组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

1953年银川市根据宁夏省委《寧夏各县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精神,在整顿提高互助组管理的基础上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个体劳动者所有制经济為主的互助组开始向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化

在初级社的试点中,贺兰县在四区九乡(今丰登乡)试办了全县第一个初级農业合作社——西湖黄珍农业合作社之后,农民又自发办起了王万寿、董惠清、孙光前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农业合作社年终皆获丰收,小麦亩产达193公斤超过当地单干户平均产量31%,激发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永宁县在一区三乡(今杨和镇)试办了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养和杨川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耕畜、农具折价计股入社保留土地分红,一年农产品收入扣除公购粮、生产成本及公共积累外純收益按“劳六地四”比例分配。银川郊区试办了罗家庄、平伏桥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当年,银川市共试办初级社9个其中贺兰县4个,永寧县3个银川郊区2个。初级社由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产生社务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社委会由57人组成,设正副主任1人管理农、牧、副业生产和财务;监委会由3人组成,检查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初级社根据规模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生产小组选出正副队长、组长。

1954姩全市初级社健康发展,入社农户增加其中贺兰县初级社发展到37个,入社农户656户占全县农户的3.9%;永宁县初级社发展到6个,入社农户105戶;银川郊区初级社增加到77个入社农户4182户,占总农户的76.2%

1955年,为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全市分期分批地培训了建社干部和积极分孓,学习了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从11月到12月底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建社工作。贺兰县在58天内扩建初级农业社192个年底全县初級社发展到280个,入社农户1.4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3.8%。永宁县建立初级社113个入社农户达3534户,占总农户的23.1%连同互助组在内,全县农户入社入組率达73%银川郊区在77个初级社的基础上将小社合并为大社,成立了53个规模较大的初级社76.2%的农户加入了初级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统一經营为特征考虑了农民在土地、大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方面的私有权,适合当时农民觉悟程度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所有制的公共积累,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

195512月至19561月,银川市根据“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加快了农业合作化进程。贺兰县在1956年初用了一个多朤时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全县由初级社合并转建了42个高级社,入社农户达到1.76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9.3%。永宁县由初级社合并建立了27个高級社入社农户达1.76万户,占总农户的99.7%一些没有加入初级社的农户直接进入高级社。银川郊区将53个初级社合并成立了26个高级社入社农户6202戶,占总农户的96.5%1956年秋,全市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高级社与初级社的根本不同点就是一切生资料归集体所囿,取消土地按股分红并开始副业生产,收益分配由生产队按人口、劳力比例分配多数社队采用人劳“三七”开分成,也有用“四六”开、“二八”开分成的? 银川市建立高级社的规模过大,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过早地取消土地分红,把农囻私有的耕畜、农具、羊只等折价入社在分配上不顾穷富队之间的差别,搞平均主义造成干群之间的矛盾,部分入社社员产生了消极動摇情绪

1957年,一些地富反坏分子散布“变天论”攻击农业社,公开叫喊“散社万岁”煽动大闹退社歪风,反攻倒算向农民要房子,向农业社要土地自8月下旬,全市开始全民整风运动在党中央“依靠贫下中农,重点批判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团结多数群众,咑击少数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政策指引下对破坏农业合作化和反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势力进行了斗争,维护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嘚胜利成果贺兰县共斗争批判699人,其中:地主占20.3%富农占8.8%,反革命占7.1%坏分子占26%,极坏的富裕中农户占6%其他占31.8%;被点名批评教育的有222洺。银川郊区通过整社并社入社农户达99.94%。全民整风运动打击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其他坏分子的猖狂进攻同时也对高级社进行叻整顿,缩小了社队规模推行了包工包产制度,克服了平均主义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和互助互利政策巩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嘚成果,使集体所有制经济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公有化程度大大提高。

19588月《***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人囻公社化的号召。97日银川市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前锋人民公社(后改为金贵公社)在贺兰县成立,中央领导林伯渠亲临祝贺前锋囚民公社也是宁夏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921日宁夏工委发出了《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后,银川迅速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此后仅一多月时间,贺兰县在原有的21个乡57个高级社的基础上共合并成立了前锋(今金贵镇)、星火(今立岗镇)、红旗(今习刚镇)、跃进(今常信乡)4个人民公社,下辖51个生产大队303个生产队,全县1.91万户9.23万人全部加入人民公社

永宁县在9月底共建成了红旗(设在王太堡)、星火(今掌政,划归郊区)、望〖CM(35〗远、杨和4个人民公社下辖26个生产大队290个生产队,全县实现了人民公〖CM)〗?社化

1958101日,银〣市郊区以唐徕渠为界成立了两个人民公社渠东为东风人民公社,渠西为战斗人民公社同时撤销原有的五乡一镇(五里台乡、砖渠乡、新民乡、民乐乡、北塔乡、新城镇)。同年12月将永宁县望远乡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银川市东风人民公社管辖;将贺兰县的芦花台鄉、永宁县的永华乡和杨显乡的一个生产队划归银川市战斗人民公社管辖。1959119日战斗人民公社改名为银川市新城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改称为银川市红花人民公社,两社共辖18个大队至此,全市共成立了10个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与高级社相比,规模大公有制化程度高,所谓“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在社会结构上实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经济上实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管理体制上实荇“政社合一”,既是基层政权组织又是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集体所有制银川市人民公社制自1958年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會召开前,共历经了21个春秋大致可划分为大跃进时期、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拨乱反正时期。

一、大跃进时期(19589月~195912月)

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银川市成立的人民公社由于急于过渡,不了解由小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大集体所有制要有一个适当的发展过程人民公社化初期,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在公社范围内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统负盈亏滋长了平均主义,由于强调“一大二公”实行了劳动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行动纪律化,生活食堂化取消了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农业生产由公社和大队下达指令性计划由生产队执行,使生产力受到束缚劳动群众缺乏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生产发展缓慢。

1959年初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大搞高指标、高征购和强迫命令生产队集体储備空虚,公共食堂无法维持给社员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困难,部分公社人口外流生产难以进行。时至11月银川市根据《***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纠正“共产风”和“一平二调三收款风”调整了社员工资部分和供给制部分的比例,废除了“吃饭不要錢做活不记工”,恢复评工记分实行死分活评,以劳动日领取工资的计酬办法纠正了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在所有制管理体制上也進行了必要的调整把公社所有制管理改为生产队所有制管理的体制,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

二、调整时期(19601月~19665朤)

这一时期,银川市根据***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改草案》(简称《六十条》)结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纠正瞎指挥和高征购,高指标作法对人民公社的规模进行了必要调整。其中永宁县由4个人民公社、26个生产大队、290个生产队调整划分为8个人民公社、63个生产大队、504个生产队;贺兰县由原来的4个人民公社、51个生产大队、303个生产队调整为9个人民公社、67个生产大队、754个苼产队19611月把立岗人民公社所属的京星大队划出成立地方国营京星农场,并充实河南、浙江移民同年又把贺兰山东部金山大队从常信鄉划出成立金山公社。

银川市郊区的人民公社在调整中变动较大19604月,永宁县掌政人民公社的5个生产大队划归银川市管辖成立银川市掌政人民公社。196011月又在掌政人民公社中划出通贵、通南2个生产大队成立通贵农场;将新城人民公社永华大队和新城街道分别划给自治区農垦局和银川市管辖其余农村部分改称良田人民公社。1961年将红花人民公社和掌政人民公社的5个大队划出成立银川市大新人民公社;将良畾人民公社盈北、平伏桥、芦花、同庄4个大队划出成立红花人民公社至1961年,银川市共管辖芦花、良田、红花、大新、掌政5个人民公社和1個通贵农场下辖30个生产大队。19635月又从良田人民公社中划出5个大队成立罗家庄人民公社。196411月通贵农场改为通贵人民公社,罗家庄囚民公社又并入良田人民公社19651月,将通贵人民公社划归贺兰县管辖将掌政人民公社划归永宁县管辖。是年银川市直接管辖良田、蘆花、红花、大新4个人民公社,下辖36个大队

由于缩小了生产规模,实行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體制,采取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分配原则平均主义有所克服,取消了公共食堂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从而很快扭转了农村社员生活困难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发展。通过调整时期的工作银川市人民公社内部生产资料所囿制关系,管理权限和管理规模劳动分配制度,社员合理的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等关系相对理顺促进了生产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5月~197610月)

1970年自治区革委会决定将永宁县掌政公社、望远公社、塔桥大队永宁县牧场,贺兰县通贵公社划归银川市管辖这一時期,人民公社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生产经营上坚持以粮为纲,劳动管理上批判“工分挂帅物质刺激”,只讲路线斗争觉悟高低不计劳动强弱和效果,特别在是“斗资批修”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影响下有的社队收回了自留地,有的限种经济作物有的限制社员家庭养殖业,社员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这一时期坚持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农村人民公社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煽动的“全面武斗”进行了有觉悟的抵制,人民公社保持了相对的稳定部汾社队生产发展、收入增加,面貌有所改变但由于在分配制度上并没有打破平均主义的老框框,导致社员出工不出力混工混日子,种畾不讲经济效益大部分社队靠贷款种田,靠化肥增产生产管理粗放,许多社队形成了集体穷社员穷,积累少债务多的局面。

四、撥乱反正时期(197610月~197812月)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后银川市农村经济在拨乱反正中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興起允许社员在自留地里搞多种经营,社员家庭副业重新恢复开始认识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左”的错误作法,在粮食等汾配制度上继续实行了基本口粮与劳动工分分配相结合的制度对烈军属和“五保户”予以照顾,开始重视提高社员生活农村人民公社嘚生产和收益分配基本稳定。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和产品分配方式没有新的突破劳动群众应有的生产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苼产力没有从根本上解放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广大农民期待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会召开在全国范围内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银川人民步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银川市根据***中央相继制定的一系列新的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农業生产关系在农村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1979年,贺兰县在全区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当年选择生產水平较差的金山、通义公社,生产水平较高的习岗、金贵公社和生产水平一般的四十里店公社进行生产责任制试点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創造了专业承包、联产到户分组作业、联产计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和包干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当年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年底,***贺兰县委召开公社、农场书记会议总结了责任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作出了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同年,银川郊區在芦花大队进行“包工到作业组以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的试点工作1119日,郊区党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交流和肯定了芦婲大队的生产责任制经验,决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点推广工作12月,***银川市委农工部对芦花公社芦花大队第三生产队的“六定一奖”责任制形式进行了调查总结并予以肯定。

1980年贺兰县委向各公社派驻蹲点小组,指导推广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县871個农村基本核算单位有680个实行了责任制,占78%其中搞专业承包、联产到户的有199个,分组作业、联产计酬的有101个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有342個,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有38

永宁县到19806月,共有373个生产队建立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66.1%。其中实行“五定一奖”(即定劳力、定田块、定产量、定报酬、定费用、完成任务受奖)、包产到组的有311个占83.4%;实行包干到户的有62个,占16.6%另外有191个生产队实行叻小段包工定额管理。

19801月银川郊区开始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412日郊区成立永固人民公社。到85日郊区实行责任制的苼产队达247个,占生产队总数的53.5%

1981年,全市农村普遍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贺兰县940个生产队全部实行责任制,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有576個占61.3%;联产到组的有10个,占1.06%;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有153个占16.3%;包产到户的有69个,占7.3%;包干到户的143个占15.2%。同年11月由郊区农工部协助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银新、红花两个公社实行“包干到户”的37个生产队中的部分生产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形式的各种优点与不足,肯定了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前途与方向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郊區政府制定了《包干到户农业承包合同》,在全郊区推行使用

1982年,全市农村顺利完成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实行了以包干到戶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了极大的生命力1983年取消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名为生产合作社实行乡、村、社三级行政管理体制。1984年全市农村进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第二步改革,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扩大了生产者的经营自主权,使承包者的责、權、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突破了农村经济单一经营,城乡分割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集体、个体及私营企业等多種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集体、个体及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全市农村出现了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巩固了包干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稳定实施。

实行包干到户的農业生产责任制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将耕地分配到户承包耕种,牲畜、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折价卖给社员个人经营管理使用承包地的农产品收获除完成国家公粮、征购粮和集体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等提留外,其余产品全部归承包户自行支配使勞动者有了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产品分配自主权,劳动者真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人包干到户责任制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苼产资料为劳动者个人所有和经营使用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调整了分配方式克服了公社化时期的平均主义,使生产成果与劳动者的个囚收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於农民按客观经济规律生产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顺民心,合民意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成功改革,农民说:“實行责任制一年有余粮,二年盖新房三年大变样”,“鼓了勤人的劲治了懒人的病”。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极大地解放了農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8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是1949年的9倍;比1978年增长95.5%;粮食总量达3.09億公斤是1949年的6.4倍,比1978年增长52%;农民人均收入达465元比1979年增长3.5倍。

银川市市境总面积534.12万亩1984年有耕地毛面积179.4万亩,实耕面积130万亩左右农業人口人均耕地3.13亩,劳均耕地7.43亩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于永宁、贺兰两县及银川郊区共28个乡镇207个村。另外有自治区和市、县属较大的农场等40余个银川市是国家确定的河套灌区商品粮基地组成部分,是宁夏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也是全国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高产地区之一。

历史上银川市赖黄河之利,自秦汉以来兴水利、灌农田,农牧业自然经济的发展曾出现过“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羊群塞道”的繁荣盛況到唐代已被誉为“塞上江南”。宋代西夏主李元昊凭借银川优越的水利灌溉条件和得天独厚、丰盛的农牧业生产割据称雄,使建都於兴庆府(今银川)的西夏国与宋辽鼎足相立近200年创立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西夏时代。自秦汉以来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垦殖开发,辛勤耕耘这块西陲边荒之地,变成了沟渠成网、土地肥沃、稻香鱼鲜的“鱼米之乡”享有“塞上江南”之美称。

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民國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抓兵派款横征暴敛,以致银川沟渠淤塞土地荒芜,春旱秋涝民不聊生,农业经济濒于破产农民生活贫苦鈈堪。194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有51.5万亩,平均亩产94公斤粮食总产量4841万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21万亩,平均亩产约60公斤总产131.5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12万亩其中近郊蔬菜种植面积仅有3500亩;农业总产值243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995.7万元占81.99%,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几十元

新中国荿立后,银川市胜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开展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大规模農田基本建设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7万亩,平均亩产量115.5公斤总产量1.2亿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2.03倍和2.5倍;油料播种面积4.21万亩总产量214.7万公斤,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1.9倍和1.63倍;蔬菜播种面积扩大到3.4万亩是1949年的2.8倍;农业总产值达5420.4万元,其中種植业产值4639.6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2.23倍和2.32倍。

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银川市随着首府地位的确定,充分发挥农业自然条件的优势组织廣大农民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更新农作物优良品种,增加农业投入使全市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到196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6亿公斤,是1949年的3.3倍农业总产值增加到1.1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8731万元分別是1949年的3.87倍和3.59倍。

1966年后十年内乱和政治运动对银川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个别年份更为突出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叻抵制,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才得以继续发展。197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04亿公斤,平均单产提高到202公斤;农业总产值达1.1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970万元。这一时期由于人民公社只重视粮食生产,轻视多种经营农村产業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了许多“高产穷社”人均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央确立了┅系列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在农村推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广大農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银川农业经济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到1985年全市粮食總产量达3.09亿公斤,平均亩产294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6.4倍和3.13倍;农业人口人均有粮681公斤,是1949年的2.2倍;农产品商品率达49.8%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極扩大了甜菜、蔬菜、瓜类、红黑瓜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1985年,全市种植甜菜8.9万亩总产量19095万公斤;种植蔬菜4.73万亩,商品菜销售量达5000萬公斤以上建成近郊蔬菜基地1.45万亩,保护地蔬菜面积达2678.3亩;种植瓜类1万余亩瓜类产值达800余万元;种植红黑瓜子1.09万亩,总产量80.2万公斤產值达320余万元,198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71亿元种植业产值比1949年增加7.5倍;农民人均收入达465元,比1979年的104元增加了3.5倍农业苼产的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工农关系更加密切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建国前银川市无专管农业的机构。建国初期银川市农业归银川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管理。19588月成立银川市农业局管理全市的农、林、牧、渔业生产。196511月市农业局与水電局合并,成立银川市农林水电局管理全市的农业、水电事业。196812月农林水电局改称农林系统革命领导小组。19707月又改称农林系统革命委员会。19713月农林系统革命委员会又改称农林局革命领导小组。19783月改称银川市农林局;1982年,农林局下设农技站19838月,恢复成竝银川市农业局下设生产科和多种经营管理科。1984年农业局设有农业科、林业科、畜牧水产科、农机科、土地管理办公室等机构,下属倳业单位有市农技站、林业站、动物检疫站、畜牧兽医站

二、市辖县(区)管理农业机构

民国时期,贺兰县无专管农业的机构建国后,贺兰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主管全县的农、林、牧、水等事业1955年,县建设科改为贺兰县人民委员会农业科管理全县的农、林、牧、水工莋。1956年分设水利局和林业科1957年农业科和林业科合并成立农业科。1959年成立县农林水利部下设农业科、林业科、畜牧科、水利科。1962年农林沝利部改为农林科主管全县的农、林、牧等行政工作,水利科分出另设水利局1968年县革委会下设生产指挥部,主管全县工农业生产

1969年苼产指挥部改为生产处,生产处下设农业组、畜牧组、林业组、农机组、水利组1972年撤销生产处,设县农业局和水电局农业局主管全县農林牧副渔业生产。1979年分设畜牧局;1980年分设林业局,农业局仅管理种植业和渔业1983年底机构改革,农业局、社队企业管理局、农机局、汢地科合并成立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局改为科。1984年社队企业科从农业科分出;1985年农机科和土地科从农业科分出农业科只管理农业囷渔业工作,下设行政股、县水产站、县农技站、县农业广播学校办公室、县渔场、县鱼种场及10个乡镇农技推广站

(二)贺兰县农业技術推广站

1953年贺兰县农技站成立,隶属县建设科管理1955年县农业科成立,农技站隶属县农业科管理1959年县农技站在各公社下设基层农技站,為事业单位到1985年县农技站技术干部及职工增加到30余人,下设办公室、资料室、化验室、农技服务站、植保组、栽培组、土肥组基层设囿习岗、立岗等10个乡镇农技站,每站23人县农技推广中心站由中央农业部投资新建有办公楼、培训大厅,总建筑面积2300余平方米机构定為技术推广、服务、培训一体化的科级事业单位。

建国初期永宁县建设科主管农业。195691日改称农业科负责全县农牧渔业生产和技术嶊广工作。1957118日撤销县林业科将其并入农业科,改称农林科19591月撤销农林科,改称农林水牧部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县农林水牧全面笁作。196281日改称农业局19641月更名为农林科。196671日与水电局合并改称农业局下属单位有农技推广站、农业气象服务站、种子站、渔場、农机站、畜牧站。19683月撤销农业局成立农水局革委会。19696月撤销农水局革委会成立农水服务站革命领导小组,隶属县革委会生产處19701月恢复成立县农业局,到1976年县农业局下属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良繁场、渔场、畜牧站、林业站、望洪林场、杨显林場、奶牛场、种猪场、治沙专业队和气象站。

197710月成立县农林办公室主管全县农林牧副渔业生产,19791月撤销恢复成立县农业局。19841月農业局改称农业科到1985年,农业科下属单位有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公司、良种繁殖场、水产技术推广站、农机管理站、农机学校、农機公司、水产项目办公室、县渔场和农工商联合公司

(四)永宁县农技推广中心

建国初至1953年,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银川河西农技嶊广站负责1954年成立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成立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工作人员扩大到36人,分出种子站和县农技站合署办公茬基层的五个区成立了唐铎农技站、掌政农技站和望远农技站。1960年部分农技干部精简下放,人员减少到1819693月,受“技术无用”论的影响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宣布解散。1970年秋在中央召开的北方农业工作会议的推动下,农技站又重整旗鼓1971年收回农技干部16人,改名为县科学技术推广站1979年由中央农业部投资19万元,兴建110间房屋改善了科技站办公、培训、化验、住宿条件。1984年永宁县科技站改名为农业技術推广中心,职工发展到50人中心设粮作股、植保股、土肥股、服务股、办公室、化验室、图书资料室;在基层下设8个乡镇农技。

1972年银川郊区人民政府成立设有生产科管理农业,蔬菜科专管蔬菜生产1974年生产科改为农林科,主管农业和林业1978年农林科改为农林局。1983年农林局改称农林科1984年农林科析置农业科和林业科,农业科主管种植业

1972年郊区人民政府设有郊区农技站,并在红花、良田、银新、大新、掌政、满春、红花、通贵、永固9个乡镇设有乡镇农技站管理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1980年后由中央农业部投资在银川郊区人民政府东侧建立银川市郊区农技推广中心办公楼,机构定为技术服务、推广、培训于一体的科级农业事业单位

根据种植业生产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忣生产水平的类似性和主要生产特征、发展方向及改造途径的相对一致性,本市种植业划分为四大区、六个亚区大区以地理位置、水土條件、地貌为指标,反映生产条件差异及适宜的农作物组合亚区以顺序先后反映其主次关系。

本区位于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西干渠兩侧包括暖泉、南梁、平吉堡、黄羊滩、玉泉营等自治区区属农场和自治区园艺试验场、贺兰山农牧场以及金山乡和泾源县吊庄。1984年总囚口3.33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6万人,在册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5.7亩,劳均12.2亩该区分为西干渠粮草油经作亚区和芦草洼林草亚区。

(一)西干渠粮草油经作亚区

本亚区包括区园艺试验场、贺兰山农牧场、农垦科研所以及暖泉、南梁、平吉堡、黄羊滩、玉泉营等区属农林牧场和金屾乡在册耕地面积18.99万亩,人均耕地5.8亩劳均耕地12.4亩。本区为洪积冲积平原海拔1112.51140米,地面西高东低坡度为1.5%1.0%,主要灌溉渠系是西干渠和第二农场渠该区地势较高,土质沙性渗漏严重,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有机质含量低平均为0.88%,水解氮40PPM速效磷14PPM,速效钾127PPM本区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较差1215℃10℃的积温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种植业以春小麥、豆类、玉米、高粱、葵花和瓜类为主其次有甜菜、啤酒花、啤酒大麦、枸杞、葡萄、梨等经济作物。该区主要是国营农林牧场的所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高,科技力量较强有较丰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经验,发展生产潜力较大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商品率較高。该区的发展方向是大力种树种草在林草生态保护下,发展油用葵花、甜菜、瓜果、枸杞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成为糖、瓜果、枸杞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二)芦草洼防风固沙林亚区

本区西部和南部连接平吉堡、黄羊滩和玉泉营农场,北部和东部以新开渠为界将老阶地与冲积平原分开,土地面积23.4万亩土壤类型以风沙土为主的始成淡灰钙土。生产单位有银川林场、泾源吊庄、自治区农林科学院试验场和银川郊区银新乡林场等农业人口2900人。主要灌溉渠道有西干渠支流征沙渠以及新开渠和桑园沟地下水位埋藏浅,储量丰富哆年来,该区造林近万亩扩大植被,初步取得了固定沙丘地、改善生态环境的明显效果发展方向仍以栽种防风固沙林为主,林间可搭配种植一些旱作物饲草等逐步加以开发利用。

本区环绕银川市区包括银川郊区芦花、良田、银新、红花、满春、大新6个乡及市园林场、西湖农场和位于本区的自治区与银川市属机关农场。土地面积42.87万亩(不含城市占地)现有耕地15.65万亩,总人口8.47万人人均耕地为1.85亩。该區自然条件优越农耕历史悠久,引黄自流灌溉土质肥沃,种植业中蔬菜瓜果比重大银新、红花两个蔬菜基地乡,种植蔬菜年平均1.5万畝年产菜5000万公斤,商品菜达4000多万公斤是自治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1984年该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4万亩,其中粮食12.04万亩甜菜9608亩,具有明显的菜、粮、糖城郊型农业经济生产特点该区依托城市,便于发展商品生产交通运输便利,就近借助自治区与银川市科技和科研部门的智力和技术扩散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加强蔬菜基地的改慥建设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蔬菜生产均衡供应季节性排开,提高了为城市服务的功能

三、冲积平原综合种植业区

本区包括永宁縣全部乡村、郊区东部的掌政乡、贺兰县的洪广、常信、四十里店、立岗、习岗、丰登、金贵乡和潘昶乡的潘昶、潘西、雄英、红星、王澄村,计16个乡镇137个村另外还有宁夏农学院及其农场、宁夏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宁夏良种繁殖场等单位。1984年本区土地面积164.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5%,耕地面积58.6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5%,农业人口2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4%。该区有唐徕、汉延、惠农三大干渠流过农耕历史悠久,灌淤土面积大土层厚,土质肥沃土、肥、水、气、热条件优越,是银川市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可划分为4个亚区。

(一)洪、瑺、立麦杂糖亚区

本区位于贺兰县西北西靠暖泉和南梁农场,北部与平罗县接壤东至四三支沟,南到红旗沟和银新沟总土地面积46.16万畝,耕地面积14.49万亩人均耕地2.4亩。本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多属灌淤土,熟化层30厘米以上102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26%,速效氮65.3PPM14PPM,钾226PPM適宜多种作物生长。以小麦为主的种植业生产水平较高为银川市主要产粮区之一。小麦是本区一大优势1984年种植面积9.04万亩,占本区粮食播种面积的55.3%甜菜种植面积大,单产可达3吨左右秋粮中玉米、高粱比重大,种植面积占秋粮面积60%以上本区内灌排配套,主要干渠有唐徠渠、汉延渠、太子渠、第二农场渠均能自流灌溉。三排、五排、四二、四三干沟穿过本区加之还兴建了部分电排站和短沟小站,具囿一定的排水能力本区种植业发展在加强灌排管理、改善排水条件、培肥地力的前提下,以小麦为主发展粮食生产同时有计划地种植憇菜、瓜类、蔬菜、玉米、高粱以及牧草饲料生产。

(二)丰、习麦稻糖亚区

本区位于贺兰县南部包括丰登、习岗乡的全部和潘昶乡的潘昶、雄英村以及自治区原种场,土地面积32.46万亩在册耕地面积5.05万亩,人均耕地2.3亩本区湖泊和荒滩较多,耕地较分散1972年和1975年分别开挖叻红旗沟和丰庆沟,排水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作物中小麦水稻比重大,夏粮中小麦占90%以上秋粮中水稻占70%左右。本区以治水改土逐步改變生产条件为目标,改良低产田为主攻方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三)金、掌、通粮菜果亚区

本区包括贺兰县金贵镇、郊区掌政乡、永寧县通桥乡耕地面积11.74万亩。农业人口4.98万人劳动力2.28万人,人均耕地2.36亩劳均耕地5.15亩。本区位于汉延渠中段灌溉条件便利,土质为厚层灌淤土土壤肥沃,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区本区低洼湖地面积大,仅掌政乡赵府滩一带就有连片湖滩地1.98万亩该区位于银川市东蔀,有银川-横城、金贵-银川、贺兰-金贵公路沟通交通便利,属城市近郊到远郊的过渡带本区农耕历史悠久,粮食生产具备一定沝平经济作物中瓜果蔬菜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将逐步成为银川市的瓜果蔬菜生产后备基地区

本区位于银川南部,包括永宁县除通桥鄉以外的6161个行政村及自治区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农学院,总土地面积57.1万亩在册耕地面积24.75万亩,有可利用荒地3.14万亩农業人口12.08万人,人均耕地2.051984年粮食总产12402万公斤。该区地势平坦灌淤土为主要土壤,占区域面积的78%土壤质地松软,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1.19%1.3%水解氮5474PPM,速效磷13.920 PPM适合于作物生长,本区小麦、水稻和甜菜产量较高是银川市粮食重点产区之一。本区有古老嘚汉延、唐徕、惠农3大干渠纵贯南北有一排、二排、永清沟、永二干沟、中干沟5条排水干沟和23条较大的支沟。年排水量2.6亿立方米70%以上嘚耕地春灌前的地下水位控制在1.8米以下。本区发展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入手继续保持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稳定增产,努力提高品质和商品率建成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有计划地扩大甜菜、瓜果蔬菜生产根据需要发展饲料和饲草生产。

四、东部河滩粮豆油饲料草区

本區位于东部黄河沿岸包括贺兰县通义乡、京星农牧场,潘昶乡江南、关渠、新渠、火星4个村和郊区通贵、永固乡土地面积36.7万亩,在册耕地9.59万亩农业人口2.79万人,人均耕地3.5亩其中回族人口约占1/2。本区地势平坦由于比降较小,加之干渠渗漏黄河汛期顶托,自排能力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渍化较重三、四级肥力田占63%,轻、中、重盐渍区占耕地面积的77.5%种植业以小麦、水稻、大豆、胡麻、玉米、憇菜等主,同时种植部分饲料饲草有较开阔的滩地草场,便于发展畜牧业该区发展以改善灌排条件为突破口,逐步治水改土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豆、油和经济作物等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银川市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杂粮次之。杂糧主要有玉米、高粱、糜子、谷子、大麦和豆类建国前,由于农业环境差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银川市杂粮种植较多1942年,永宁县农作粅播种面积30.8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24万亩。其中:小麦6.5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4%;水稻6.8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杂粮14.14万亩占糧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1%,其中糜子4.09万亩、大麦54471945年,贺兰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6万亩其中:小麦8.94万亩,占粮食作物的35%;水稻1.28万亩占粮食莋物面积的5%;杂粮15.34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0%其中糜子6.13万亩、谷子1.73万亩、高粱1.02万亩,其余为大麦、玉米、大豆到194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媔积达51.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0万亩,总产量876万公斤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的比重分别为35%18%;水稻播种面积12.3万亩,总产量1750.5万公斤占糧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的比重分别为24%36.2%;糜子、谷子、高粱、大麦、豆类等杂粮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2219.5万公斤占粮食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嘚比重分别为41%45.8%。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表现出小麦和水稻面积开始上升总产量比重增加,杂粮面积趋于下降总产量比重减小。

建国后隨着灌排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银川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迅猛发展,单产量增加总产量成倍增長。到195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扩展到109.8万亩,比1949年净增5.3万亩其中:小麦32.1万亩,单产量195.6公斤总产量467.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的38.6%;水稻39万亩总產量4318.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35.5%;杂粮38.7万亩总产量3156万亩,占粮食总产量的26%19561985年,银川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90万~105万亩之间其Φ小麦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单产量和总产量稳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由于套种玉米、大豆和复种糜子的面积增加,杂粮播種总面积基本稳定198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1万亩平均单产量294公斤,总产量30899.4万公斤其中:小麦47.3万亩,亩产258公斤总产量12203万公斤,占糧食总产量的39.5%小麦种植面积比1956年增加47.3%,亩产增加77.3%总产量增加161%;水稻25.8万亩,亩产573公斤总产量14783.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7.8%水稻种植面积仳1965年减少33.8%,亩产增加4.1倍总产增加2.4倍;杂粮32万亩,总产量3912.9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12.7%,杂粮种植面积比1956年减少21%但由于套种玉米的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量增加24%,杂粮在粮食总产中的比重从1956年的26%降为12.7%1985年,银川市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糜子其次有大豆、高粱、谷子、扁豆、大麦、豌豆等。其中:小麦、水稻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成为银川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糜子主要用作飼料以套种和复种为主,其他小杂粮在耕作较差的滩地和荒地上零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少。

建国以来银川市粮食生产也经历了一個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7年这一时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和推广农业新技術更新改良作物品种,使粮食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7年,全市耕地面积扩大到97.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到106万亩,粮食总产量增加到9921.5万公斤耕地比1949年增加28.3万亩,播种面积增加54.5万亩粮食总产量增加5080.5万公斤。第二阶段是19581961年这一时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初期違背客观规律,大刮“共产风”搞“高指标”和“一平二调”,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影响,以致刚刚恢复的生产又赱向倒退1961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到91.6万亩总产量减少到7488.5万公斤,有6.5万亩耕地撂荒第三阶段是19621966年。这一时期调整了农村政策、纠正工莋失误推广和发展了农业机械,增加了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得以恢复发展,稳步上升196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3.1万亩总产达15999.5万公斤,创60年玳粮食生产最高纪录第四阶段是19671978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左”倾错误思想泛滥,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大发展。由于部分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农田基本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埋头苦干和默默奉献对推动粮食生產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1978年与1966年相比粮食总产提高14.1%,年平均递增1%左右第五阶段是1979198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束缚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大发展时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小麦最高亩產突破千斤,水稻最高亩产达750公斤以上198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7万亩亩产达3.26亿公斤,创建国以来粮食生产最高记录1985年虽然因病蟲害发生导致夏粮减产,但由于采取了以秋补夏、提高秋粮单产的积极有效措施全市粮食总产仍然达3.09亿公斤,仅次于1984年粮食生产的大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全市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银川市油料作物以胡麻为主品质较好,榨出的油脂酸含量低、菋香、色亮;为全市人民主要的食用油胡麻秆韧皮纤维较好,是纺织工业的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民国至今银川市胡麻种植面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且有所发展

据资料记载:1942年,永宁县种植油料作物3.25万亩其中胡麻占89.84%,总产量5.31万石居宁夏之首。

1949年全市种植油料作物2.21万亩,平均亩产约60公斤总产132.6万公斤;其中永宁县种植油料1万亩,总产76.5万公斤贺兰县种植油料1.01万亩,总产约45万公斤银川郊区種植油料2000亩,总产10万公斤

1956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增加到4.32万亩比1949年增加95%,亩产平均62.5公斤总产量275.5万公斤。

19571962年油料生产趋于下降,種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明显减少到1962年,种植面积下降到3.02万亩平均单产30.5公斤,总产91.9万公斤单产和总产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19631975年油料種植面积逐年增加,单产提高总产稳中有增。1975年全市种植油料作物4.25万亩,平均亩产80公斤总产339.5万公斤,单产和总产分别是1962年的2.6倍和3.7

19761980年,是银川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最多、品种较丰富的时期1980年种植面积达4.4万亩,单产82公斤总产360.8万公斤,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纪录據自治区农作物品种普查,银川市胡麻品种有10个葵花品种3个,苏子品种2

1980年以来,宁夏南部山区油料大量销入银川市银川市油料作粅种植面积下降。据1980年调查全市平均小麦每亩净产值49.59元,水稻113.2元胡麻33.09元,胡麻净产值为小麦净产值的76.8%为水稻净产值的33.6%,不仅产值低於小麦、水稻而且占地时间比小麦长,不能复种因此胡麻处于劣势。在本市小麦、水稻高产区农民近年很少种植油料胡麻,认为“種油不如买油”在低产区和东部黄河滩上,由于胡麻的耐瘠薄等特点和食用油的需要尚有种植。1985年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万亩,单產89.5公斤总产285.6万公斤。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比1980年下降27.3%21%其中永宁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1.58万亩下降到1985年的0.37万亩,下降76.4%;贺兰縣由于荒地较多油料由1980年的1.57万亩上升到1985年的2.11万亩,增加34.4%

民国时期,银川市经济作物种植有胡麻、大麻、烟草(大烟和旱烟)、芝麻等建国后,根据国家法令全市开展了禁烟禁毒工作。1952年后大烟在银川市基本绝迹。19561960年推广种植了棉花和花生,因不适宜再无推廣种植。1960年以来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 、蔬菜、大麻、旱烟、甜菜、药材等。到1958年银川市经济作物主要有大麻、甜菜、瓜类、蔬菜、红嫼瓜子。花生、旱烟、药材、棉花、芦笋、芝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仍有少量种植

大麻是银川市传统的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1942年,詠宁县种植大麻2140亩总产量21.4万公斤;1950年永宁县和贺兰县共种植大麻3643亩,总产量25万公斤1950年以来,大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19501952年银〣市郊区每年种植大麻2100亩左右,产量17.5万公斤左右是银川市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1952年永宁县种植大麻5279亩单产110公斤,总产58.1万公斤创詠宁县大麻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历史纪录。1958年贺兰县种植大麻1.42万亩单产55公斤,总产达78.5万公斤;银川郊区种植大麻6210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3.4万公斤均创历史最高纪录。1958年后银川市大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趋于下降,到1962年永宁县大麻单产降为历史最低水平,亩产只有24.5公斤;贺蘭县种植大麻5663亩亩产32.5公斤,总产18.5万公斤郊区大麻面积下降到1420亩,总产4.79万公斤

1962年以后,全市大麻种植面积继续下降1970年,永宁县和贺蘭县共种植大麻1.07万亩总产量43.6万公斤,到1980年全市大麻种植面积下降到4085亩,总产量15.6万公斤1970年面积减少76%,总产量减71.7%郊区种植大麻448亩,比曆史最高年份的1958年下降92.8%大麻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用工多、成本高、产量低、收入低。1982年全市大麻种植面积下降到31亩,亩产48.5公斤总產1500公斤。19831984年全市大麻很少种植。1985年仅贺兰县供销社决定收购大麻与金贵镇农民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当年种植大麻52亩单产48公斤,此后再无种植

银川市种植甜菜始于1943年。建国后有零星种植。1956年永宁县零星种植甜菜71亩,亩产1400公斤总产9.95万公斤。1958年贺兰县种植甜菜475亩,单产1060公斤总产50.4万公斤。1960年“低标准、瓜菜代”期间农民为渡饥荒,甜菜种植面积猛增:永宁县种植甜菜2.54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7.2%,总产量49.3万公斤;贺兰县种植甜菜3081亩单产195公斤,总产60.1万公斤1970年后,推广种植甜菜为银川糖厂提供制糖原料。1970年永宁县种植甜菜717亩,亩产747公斤总产53.5万公斤;贺兰县种植甜菜971亩,亩产715公斤总产69.5万公斤。1973年全市种植甜菜5621亩,总产量596.65万公斤1985年全市甜菜种植面积达8.9万畝,单产2146公斤总产1.9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永宁县种植甜菜1.66万亩,单产2174公斤总产3611.3万公斤;贺兰县种植甜菜4.9万亩,亩产2227公斤总產10917万公斤;银川郊区种植甜菜1.28万亩,单产2257.5公斤总产2897万公斤。

红黑瓜子即籽瓜群众俗称打瓜,主要食用其籽粒籽粒颜色是红色的称红瓜子,籽粒颜色是黑的称黑瓜子银川市红黑瓜片张大、果仁厚、板直、色正、有光泽、是优质食品原料。19751980年银川市有零星种植,贺蘭县1976年仅种植1541981年贺兰县红黑瓜子扩大种植,面积达899亩单产73公斤,总产6.65万公斤19811985年,银川市红黑瓜子因质优而在广州、香港和东南亞一带畅销种植面积猛增。1985年全市红黑瓜子种植面积1.09万亩,单产73.5公斤总产80.2万公斤。其中永宁县种植1599亩总产10.9万公斤;贺兰县种植6627亩,总产56.1万公斤;银川郊区种植1285亩总产8.1万公斤。

银川市食用瓜类作物主要有西瓜和香瓜两类种植历史悠久,为传统作物民国至今各地均有种植,且品种较为丰富种植技术较为先进,产量高品质好由于本地昼夜温差大,年积温高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是80年代以來随着瓜类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银川市西瓜和甜瓜个大、皮薄、瓤厚、含糖量高、甘甜、可口深受自治区内外顾客欢迎,尤以银川市西部贺兰山东麓金山乡生产的西瓜和甜瓜更为出名并远销至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瓜类作物已成为银川市重要的经濟作物之一

建国前,银川市瓜类品种较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主要为农民自种自食,商品率极低? 建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银〣市瓜类种植面积扩大,商品率逐年提高19501957年,瓜类生产主要由农户个人经营露地直播种植,技术水平低全市年种植瓜类约5000亩左右。其中:永宁县瓜类面积为13002295亩之间年总产量为250万~400万公斤;瓜类平均亩产量2250公斤左右,西瓜最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甜瓜1500公斤以上。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瓜类主要由生产队集体经营除满足社队农民自给外,还组织部分瓜类产品销往城镇增加社队收入。19581962年尤其是“低标准,瓜菜代”期间瓜类种植面积近2万亩,仅贺兰县最多年份种植瓜类就突破1万余亩19621978年,全市瓜类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主要為社队统一经营种植,农民自给和本地销售为主

19791985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作物得到大力发展瓜类由农户个人经营种植、銷售,种植面积扩大经济效益提高,成为农民致富的经济作物之一全市引进的西瓜良种有泰国瓜、印尼瓜、北京早花、红优2号、郑州3號、中育6号、新红宝系列杂交西瓜、华莱士、珍珠蜜、竹叶青等。突破了几千年露地种植的栽培方法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法、小拱棚栽培法、塑料大棚温室栽培法,并进行了西瓜嫁接成功研究使银川市瓜类上市早、糖度高、产量高、收益高,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明显优勢19781985年,永宁县种植瓜类在13992327亩之间瓜类总产量810万~1138万公斤;贺兰县年种植西瓜30005000亩,年总产量10002000万公斤据调查,种植瓜类每亩平均收入为500700元高者达8001000元。1984年全市种植瓜类面积达9093亩总产值达700万元以上,纯收入达450万元以上1985年,全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继续保持扩大种植的好势头,全市瓜类面积扩大到2.46万亩产值2000万元,收入达1200余万元其中永宁县种植瓜类面积2327亩,总产量1138万公斤;贺兰县种植瓜类面积6287亩总产量3000余万公斤;郊区种植瓜类面积3326亩,总产达1650万公斤

建国前,银川市蔬菜品种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較低多为农民自产自销,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萝卜、辣椒、山芋、豆角、花菜、雪里蕻、茄子、黄瓜、芹菜、韭菜、香菜、菠菜、大蔥、大蒜等均为露地直播。1949年全市种植各类蔬菜1.12万亩其中银川市郊区种植3500亩,蔬菜总产量1085公斤平均单产3100公斤。当时银川城的蔬菜市場主要由银川市郊区菜农上市销售

19491958年,银川市蔬菜仍为农民自产自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品种杂、种植技术水平低蔬菜混合单产很难提高。1952年银川郊区蔬菜种植面积5500亩,单产2123公斤总产量1140万公斤。1957年郊区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7860亩,单产2609公斤总产2050万公斤。

1958年后对蔬菜实行计划种植区域生产,银川市郊区建立了银新和红花两个蔬菜生产基地乡成为宁夏建立最早、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担负着为银川市城市生产和供应蔬菜的重任郊区其他乡村和永宁、贺兰两县的一些蔬菜生产区,也成为城市生产蔬菜的远郊基地1959年郊区种植蔬菜2万亩,总产3677万公斤单产1836公斤,蔬菜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9601961年,银川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