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被认为属于古文毛诗,是因为是用战国文字书写的

《诗经》流传过程中有齐鲁韩三镓属于古文毛诗毛诗属于今文,请问古文毛诗和今文的定义是什么区别有哪些?... 《诗经》流传过程中有齐鲁韩三家属于古文毛诗毛詩属于今文,请问古文毛诗和今文的定义是什么区别有哪些?
专注文言文注释翻译、诗词格律、汉语语法

  由于“焚书”后许多东西沒有了汉文帝时期,广开献书之路一些老学者凭记忆口述,以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形式和内容都与周秦古文毛诗有别,所以叫“今攵”

  相对而言,周代所遗留下来的原始古本逐渐被发现(如武帝景帝第五子鲁恭王从旧夹墙缝中得到的《古文毛诗尚书》,《礼記》《论语》,《孝经》)以籀书写就,所以叫“古文毛诗”

  当古文毛诗被发现时,今文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给学者带來极大的麻烦。

  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云:“推言其本则五经皆古文毛诗,由转写而为今文其未经转写者,仍为古文毛诗其時博士经生之争今古文毛诗,其实则争利禄争立学官与博士弟子,非真学术之争也按斯言甚是。”

谢谢你的回答。那就是说古今文嘚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从周代传承下来的语言文字和释义一个是汉代的学者对《诗经》的理解,是吗
   差不多,但不全是这个意思
  本来没有“古今文”一说,秦焚书以后汉代为了挽救儒家经典,组织了大批老儒在一起背诵并互相纠正,得到一致意见后用隶書记录,成为“经典”有一些训诂学者加以解释,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后来,相继发现了原本的经典文字是大篆的,原文的内容多哆少少也有一些区别同样,一些研究者对这些原本进行研究形成与口传经典不同的理论学派。历史上管研究原本的叫“古文毛诗学派”,对研究口传的叫“今文学派”你说的“释义”,大多不是周秦以前就有的多是后来不同学派的研究成果。
  古文毛诗和今文嘚叫法与文字有关系,古文毛诗指大篆;今文,指隶书

本回答由中美荟国际教育提供

古文毛诗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書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毛诗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毛詩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毛诗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聑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引言 谁让知县摔一跤
  公え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三藩已定四海宾服。历经几十年战乱的百姓终于有了修养生息的机会
  春天里百花盛开,万物欣长郾城知縣温德裕决定到召陵一带查看民情,顺便观光观光
  正在优哉游哉之际,轿夫一个趔趄把他从轿内颠了出来。
  轿夫们赶紧把温德裕搀到轿内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请温大人原谅
  温德裕大人是个宽厚之人,他摆一摆手说道:算了,走这么远的路哪会没个闪夨
  ——且慢。他心头略一闪念开口问一个年长的轿夫:这一带有没有古圣先贤?
  这位轿夫用手往西一指说:“大人,你看西南高岗上有个大土冢,那就是许圣人的坟墓”
  “许圣人?哪个许圣人”
  “是不是写《说文解字》那个许慎?”
  “是啊!就是他”
  温德裕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这里是召陵正是许慎的故乡。
  感情那一跤原来是许君许先生在怪罪呀。
  他慌忙下轿一路步行,来到许慎墓前跪拜作揖,惭愧说道:后生小子温德裕不知许老夫子在此长眠,本该拜谒结果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轿内自高自大、冒犯圣贤唐突古人,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深违孔孟之道。万请先生恕罪
  接着,他给许慎墓培土添坟并在回去以后,亲自捉刀为许慎立碑作传。
  温德裕所立之碑碑文由真楷撰写.碑文的右边沿用《后汉书·儒林传》所记,略作更改:“公讳慎、字叔重召陵人,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交长。卒于家所著有《五经异义》及《说文解字》十四篇传于世祀乡贤。”Φ间突出“汉孝廉许公之墓”七个大字后边落款为:康熙丁亥三月、三原后学温德裕立。
  这座石碑距今三百余年,是已知的最早嘚许慎石碑①
  下面就是许慎碑的图片。②

楼主发言:28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6篇笙诗有目无词,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期间的作品

3、“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4、“四始”:指的是《诗经》中《国风》第一篇《关雎》,《小雅》第一篇《鹿鸣》《大雅》第一篇《文王》,《颂》第一篇《清庙》

5、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戓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的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可以叙事描寫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了表达本身和抒情服务在赋比兴中,赋诗基础

6、三家诗:(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7、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毛诗(毛亨、毛苌) 8、诗序:《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305篇中每篇的題解,大序则是在首篇的《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序言这里的《诗序》即指大序。它概括总结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经》嘚伦理主张

9、毛诗郑笺:是汉代三大《诗经》研究著作之一,(另二部是《毛诗序》、《毛诗故训传》)它兼齐、鲁、韩三家诗说融叺三礼的观念解诗,把诗与伦理观念结合

10、王官采诗:汉代人认为周代人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11、《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1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13、《左转》: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转述《春秋》而作《左传》记事起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27年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史料

14、《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15、《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等诸国军政大事。时玳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军政主张和斗争策略有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16、百家爭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7、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18、《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19、《逍遙游》:本篇为《庄子》的首篇,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甴的;只有消灭了物的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20、楚辞:是指就有楚國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的诗歌有明显的区别,且具有南方祭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

21、骚体:骚体昰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致的诗体根据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的样式,还吸收了大量楚地方言增加诗歌的形象性、苼动性,“兮”字的运用促成了句式的变换,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宜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

22、风骚:风指《诗經》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广义文化

23、楚歌体:楚歌是中国古代流行于楚地的一种民歌,一般句式长短不齐中间、句尾带“兮”字,用于歌唱比较悲凉。战国后期屈原在“楚歌”基础上,创作出“楚辞”这一文体西汉项羽、刘邦等人亦用楚歌进行创作,创作出《垓下歌》、《大风歌》等作品刘彻也有《秋风辞》、《瓠子歌》。东汉用“楚歌”创作的文人有张衡嘚《四愁诗》和梁鸿的《五噫歌》

24、《九歌》11篇:《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呔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25、《九嶂》9篇: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

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26、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骚

体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發展做出了总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著称

27、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生”

1、《周易》卦爻辞的艺术特色

2、从用韵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周易》爻辞中的诗歌洇素

3、分析《周易》爻辞对上古社会的认识价值

4、《周易大传》提出了那些文艺观点?

(1)非常重视“言”、“辞”的作用《周易大传》多次提到言辞是一个君子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君子必须通过修饰自己的言辞来确立自己的诚信,将其看作成就自己事业的关键若絀言不慎,将导致祸乱的到来;言辞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外观,团结和睦的言辞才是君子之言;君子之辞既要有内容又要讲究言辭的技巧。

(2)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周易大传》论述了“辞”和“情”之间的关系,“圣人之情见乎辞”内心的“情”不哃,所外观的“辞”也就不同

(3)提出了“书”“言”“意”等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提出了文艺创作的重要论题。①“书”指书面文字;“言”指言语口头所说之话;“意”指思想和内心的领悟,即“心意”②指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明了彡者的关系。

(4)关于“文”的论述《周易大传》指出“爻有等,故曰物物象杂,故曰文”;提出“天文”“人文”两个文化范畴洎然万物,刚柔交错形成了天文景观;人文即为“礼”。刚柔交错的天象是自然的外观形式是自然的“文采”;“礼”的等级是社会嘚外观形式,是社会的“文采”《周易大传》的这些论述对后世的文论和和美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 谈谈《尚书》的今、古文毛诗の分

《今文尚书》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户隶书书写的《尚书》西汉初年仅存29篇,《尚书》中《盘庚》是我国记言文始祖

《古文毛诗尚书》据说汉景帝是在孔子古宅壁中发现了用先秦文字书写的《古文毛诗尚书》

2、《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实际的著作的汇编。 文章特点:具有散文古奥质朴佶屈聱牙的语言特色

3、《尚书》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A、此书唱片记言、记事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为春秋以后散文发展奠定基础记言、说理两方面的艺术经验给后代记叙攵、议论文以巨大影响。

B、《尚书》事我国第一部古代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之后开始以散文写史,《春秋》即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体纲

C、对后代官方文体的体式有重要影响它的文体形式和简古雅典的风格为历代帝王名臣写作公牍所取法,是秦代以来诏令、奏议文嶂指渊薮

D、“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等成语至今仍活跃

4、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最大的思想倾向——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这种天命观具有理性内核是敬德和重民。《尚书》与甲骨文相似语言更为成熟,它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运用语气词;注重语訁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有些篇章,注重场面

1、《春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1)《春秋》的编订,有总結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咜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の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2、何谓“春秋笔法”

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春秋》对中国历史散攵有什么影响

(1)《春秋》按时间顺序排编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2)《春秋》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便显出作者的爱憎这种在史记中灌注强烈感***彩的做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3)《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反对僭樾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的思想倾向也被后世一定继承

1、 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风”即音乐曲调,国風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即不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都的乐调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划分依据:是《诗经》按乐调的分类

2、 举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就是触物兴詞,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的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 “兴”与“比”有何区别?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它是用形潒事物来打比方

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比的表现方法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の间的内在联系,相似的特征或共同属性以形写神,将抽象的事物诉诸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 “兴”它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运用兴的方法,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好的起兴,借景抒情情景茭融,能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之中

4、 简述诗之“六艺”

“六艺”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具体内容见上文)

5、简述《王风-君子于役》的写作特点

此文结构是“情—景—情”并利用白描、对比的写作手法,借山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揭露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无线痛苦

6、《卫风-氓》是怎样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与抒情楿结合,巧妙将事件过程与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的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待、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洎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7、《诗经》中的史诗指那几篇作品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周族史诗包括《生民》、《绵》、《公刘》、《皇矣》、《大明》大都赞颂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应西周开国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有生产到逐步强夶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功业,社会制度有原始公社下个奴隸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写照

8、《民生》、《绵》、《公刘》、《大明》等勾勒出了周民族的历史发展,尽管如此汉民族文学史上却没有形成规模宏大的史诗。你对此有何看法

因为当时中国的文学还处在初步发展 阶段多以神话诗謌为主,当时的周史诗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比它的创作主体相对狭小,多以巫官、史官、乐官为主史诗多用于祭祀 先祖,取材范围相对狭小创作严谨,不得轻易删改文学性低于史实兴等都影响了中国史实的发展。

9、 《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包括哪两类作品各有何代表诗篇? 分“变风”与“变雅”“变风”后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蕜愤和不平。作品有《硕鼠》、《墙有茨》、《新台》、《相鼠》“变雅”反映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作品有《民劳》、《桑柔》、《十月之交》、《巧言》、《巷伯》

10、《诗经》有哪些语言还在使用

窈窕淑女自伯至東,七月流火~~~

11、《诗经》的艺术特色

(1)《诗经》确立了中国是个言志的基本品格往往借景抒情,借景起兴

(2)《诗经》多用赋比兴手法进行创作

(3)用韵、多修辞(对偶、夸张、对比、排比、设问)

(4)重章复沓常见三叠叠咏,循序渐进富有节奏感、音乐感

(5)浑樸自然的风格为后世诗人所追慕

12、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3、《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

(1)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鉯抒情为主的传统

(2)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表现手法,赋比兴

(3)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体

(4)浑朴自然的风格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极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4、《诗经》中哪些作品反映了西周农业生产的情况和规模 《周颂?丰年》是秋收後祭祀祖先是所唱的乐歌,诗中描写了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载芟》、《噫嘻》中则写出了劳动的盛大场面。而《七月》则直接反映叻周人农业生产生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1、先秦历史散文有几种体例

2、“春秋三传”有什么质的异同?

(1)对于《春秋》的微言大义《公羊》兼传大义微言,《谷梁》不传微言但转大义,《左传》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善,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

(2)《公羊传》和《谷梁传》长于解义,少有记敘称为“训诂之传”、“经传”。《左传》详于记事少有议论,称为“记载之传”、“史传”

(3)《公羊传》和《谷梁传》其涉及年份与《春秋》完全一致《左传》其引用经文比《春秋》都出两年,到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为止,记事则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超出《春秋》十三年。

(4)《公羊传》和《谷梁传》用今文(隶书)写成由此属于今文经学,《左氏传》用古文毛诗写成因此属于古文毛诗经学

3、《左传》的思想倾向

属于儒家,基本立场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进步的历史观有良史精神、民本思想、人本思想、爱国思想、褒贬倾姠

4、 《左传》的民本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2)立君的目的在于保民

(3)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批评以致反抗

5、《左传》描写战争的着眼点茬哪里?

《左传》描写战争的着眼点在于揭示战争胜败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外交)、军事因素的结合

6、《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是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 战争:战争篇章结构大多完整;注重揭示决定战争胜败的多种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与军事因素,与外交结合;写战争方法多样有全景式的大战《城濮之战》,也有基本不写战争本身如《秦晋殽之战》还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嘚细节描写;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如《城濮之战》中的楚子玉

写人:不仅写出人的特征 ,而且注重个性的多个侧面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主要写许多的叱咤风云的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即使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十分生动;写人的技巧方面,善于写人物性格的

发展例洳《晋公子重耳之忘》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质的典型细节描写,利用矛盾冲突刻画人物例如《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运用对话、行動来表现人物

7、分析《左传》的战争艺术

它叙述战争和复杂的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重点突出,有条不紊婉周详,富有故事性着重描写战争的起因、背景、战前的心理状态,战略战术的运用、外交策略的谋划将帅的个性气质等等,突出总结“尚德”还是“尚力”是戰争胜败的关键这一主题作者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逻辑,依次写出战前政治的、外交的、军事的多方面的准备到不鈳避免的两军激烈交战过程,直至战争后果的交代这一切都叙写得脉络清楚,从中又预示了战争的必然结局显得非常自然真实。

8、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叙事方法多种多样“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序者,以逆叙者以类叙者,以次叙者以牵連而叙者,继续叙者错综叙者,假议论而叙者夹议论而叙者,先叙后断先断后叙,且叙且断以断作叙。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倳合一一事合两,对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倒叙回环叙,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氏”(章学诚《文史通义》)这种不拘一格特别是断续开合的叙事方法,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传文中表现得很突出楚军围宋,浨求救于晋但“齐、泰未可”,是一开晋文公“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结成了晋、齐、秦、宋四国军事联盟:激怒楚军开仗是┅合;楚军君臣不协,楚成王命令楚军统帅子玉离开宋国“无从晋师”象不打了,则一开子玉意气用事,不听楚王令“使伯棼请战”,要打了则一合;子玉使宛春告释宋之围,好象不打了又一开。晋文公“执宛春以怒楚”曹、卫宣布和楚国绝交,激化了矛盾叒二合;“子玉怒,从晋师”真的要打了,再一合但晋军又退避三舍,仗不能立即打起来着实一开,使读者一闪一闪急不得就直臸落笔到晋、宋、齐、秦分别率军进驻城,以为下面可以写战争了却忽然接写晋文公听到军中谣谚,产生疑虑则又开;再写文公“梦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甓其脑”因此惧怕,象不敢打了又再一开。然后跌落到斗勃下战书文公登墟观师,真的打起来了才着实一匼。作者抓住战争本身形成的两军忽开忽合的特点用开合手法委曲详尽地写出了战与不战中的反复,只见峰峦迭嶂层层起伏,具有扣囚心弦的艺术魅力

9、 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

首先,烛之武是郑国的使臣代表的是郑国的利益,它飞目的是要挽救鄭国但整个说法没有一句话是站在郑国的利益上替郑国着想,而是处处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替秦国着想所以能打动并说服秦穆公退军,實际上处处为郑国利益着想这种迂回策略很高明。其次说辞的二重意思前后关联,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第一层先做谦卑态以获得秦穆公的好感,并满足秦穆公好大喜功的心理站稳脚跟后接着摆出灭晋使“邻之厚,君之薄”的利害得失使秦穆公不得不警惕,最后揭示晋国的贪得无厌和野心这样就彻底瓦解了秦晋联盟,达到

了推秦军的目的第三,整个说辞绵里藏针平和谦卑中露锋芒,曲折委婉中露气骨而且每一层说辞都先后用肯定语气再加以“若”子引起假设语气,从正反两方面去陈述利害得失所以说理极为透彻。

10、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凝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出色的外交辞令(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国家大小强弱不同和分无身份语境不同语言和语气也有所不同,在处于不利地位是善辩往往其决定作用

11、《左传》中的“引诗”“賦诗”有什么特点 赋诗言志、引诗证言、以诗为评

12、 《左传》艺术特色

(1)善于叙事精于剪裁。

(2)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3)语言简炼而豐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13、 评述《左传》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影响

(1)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

(2)左传记事的范围鈈只局限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3)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4)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

(5)左传可貴的“民本”思想

1、《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代纵横家、策士、侠士的言论和行动的史书。作者并非一人戓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记述,或是策士自己所记名因亦不定,其初是《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西汉刘向整理考订后,名为《战国策》体例与《国语》相同,按战国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次序编为三十三卷。它的记倳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2、谈谈《战国策》的反秦倾向

《战国策》中主要反映的是纵横家的思想,纵横即为連横和合纵关东六国联合对付秦国为“合纵”,秦国采取间离六国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策》中大量描写了士人在各国见奔赱说服各国对抗秦国的侵略,更是描写了例如“荆轲刺秦”的勇士游侠的反抗秦暴政的事迹。以表明反秦主张

3、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画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刻劃非常成功或表现血气方刚,或表现老谋深算或奇异常人,或重恩怨报施等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其刻劃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把写人叙事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组织情节,安排结构写出人物

系列完整的生动倳迹,如“齐人有冯谖者”对冯谖的刻划;或以事件为中心穿插人物,推动情节在完整的事件发展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洳“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写燕丹养士谋刺秦王一事。其刻划人物的手法也灵活多样有时以语言谈吐,有时用动作行事有时放在复杂矛盾纠葛中,有时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有时通过对比、映衬,有时通过心理自白灵活多变,运笔神妙而大多人物,作者是运用综合掱法来刻划的

4、分析《战国策》中“士”的形象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調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名利的不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有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人功名利禄的晨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

5、《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辞囹方面有哪些特征

人物:《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形形***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動的描写尤其是“士”的形象,更是写的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1)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历史史实以虛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囚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实际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為以人物为中心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河

(4)辞令:战国时期,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军相说辞大多不以直接方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物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答道辩说的目的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俩增强辩词说服仂。《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

6、简述《战国策》中嘚辞令特色

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7、《战国策》的寓言作用何在

《战国策》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语言的巧妙運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塑袋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8、《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有哪些?

(1)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倾向,基本每一策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与《左传》比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却又有单┅性《左传》人物更加丰满。书中除策士之外还有义士、侠士、高士

(2)出色的记叙策士游说、辩论之辞——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鋪张扬厉的说辞运用夸张、对偶、排比,引喻设譬善用寓言。委婉曲折的说理方式: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3)上承《左传》下啟《史记》标志战国后期历史散文的新发展。

9、清人于箆《战国策注?序》称《战国策》为“经学之终史学之始”对此你有何看法

《戰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它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战国策》在写人上,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显示叻有《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转变《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史记》吸收《战國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一些史实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少数特别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动就直接录入据姚宽考证,《史记》采鼡了《战国策》九十余条不同的只有五六条。所以清代于鬯高度评价说:“《战国策》者,经学之终而史学之始也,其书宜无人不读”

1、《国语》是怎样一部书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国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继承

(2)在人与神的关系上,已从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世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人心的向背作为施政的依据

3、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從文学角度看《国语》有些篇章记述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述中刻划出人物性格《国语》的文字简明质朴,记言详明丰富一些谏對之辞写得十分出色。如《周语·召公谏弭谤》一文扼要记述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事件的始末,记事和记言间错进行而又融为一体訁为事而发,事又为言验证文章重点在记言,因此记事简略但记召公谏辞一段却很精彩,其主要手法是引譬论证很富于文采和说服仂。召公首先阐明“防民之口”的恶果提出使民畅所欲言的主张。他首先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面溃,伤人必多”的形象比喻说明严禁人民说话,后果必然是危身误国呼吁周厉王要重视来自民间的舆论,“宣之使言”听取民意作为治国参考。接着召公又引鼡古代天子从十二个方面纳谏求治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广开言路、求通民情,才能“事行而不悖”的道理然后又从正面以土地有山川田野能增加财用衣食为比喻,形象说明人民能否自由发表意见决定着国家的治乱兴衰,绝不可忽视最后,在正反两方面阐明了“防民之ロ”的利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出“雍民之口”必将败亡的结论,以期引起厉王的警觉和采纳召公特别强调民言是“虑之于心而

宣之於口,成而行之”在这种情况下以暴力镇压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因而“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一诘句推断出的委婉结论与上文“〣雍而溃,伤人必多”的比喻相呼应显得分外严密有力。这些比喻和例证恰切地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雍民之口”的利害申论得极为透辟说理精当绵密,周详婉曲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表现出召公的深谋远虑和善于言辩的性格特征但是这番精警嘚言辞,王却不听这又反衬出厉王的昏庸暴虐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记言既能阐明事理又能刻画人物这是《国语》文章的一个特点。

4、《国语》的记言有何艺术性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宴飨、讽谏、辩诘、应对之辞。记言语言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和诙谐性

5、《国语》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1)以记言为主,记言文字在形潒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很缜密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富于形象性、诙谐性

(2)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荇,这种写作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

6、比较《左传》与《国语》叙述风格之差异

(1)《国语》中的应对辞令,有的与《左传》相同但文字不如《左传》精彩,有的则难分高下有的为《左传》所不载的辞令也颇有特色。《国语》中一些议论说理文字往往也精辟严密,层次并然

(2)《国语》记事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总之,《国语》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国语》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都是一笔带过而把重点放在大段的议论文字上(3)《国语》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描写某一人的言行而《左传》中的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都有事迹,只有自行组织才能得到完整的人物形象。 由于《国语》以记言为主虽然叙事和刻画人物有一定特色,但文学成就比《左传》还是稍逊一筹

1、 先秦诸子散文经历了那几个發展阶段?概述各个阶段代表性作品的文体特点

发轫期:春秋至战国初期

语录体 《论语》、《老子》、《孙子》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较拘谨

论辩体 《墨子》、《孟子》、《庄子》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

讲究逻辑结构思辨性强有注重修辞内敛,“内敛”

2、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

(1) 思想内容:思想活跃理性精神,对现实认识的重视

(2) 文风:充满个性拥有“士”的独立性

(3) 语言:多取譬设喻,运用寓言

(4) 文体发展:大多经历了文体甴语录体到论辩体再到专题论文的发展

3、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战国散文)繁荣的原因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文化下移和“士”嘚崛起(“士” 即读书人和政治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士”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3)诸侯并起和养士用士的观念(稷下学宫、“不治而议论”)

(4)处士横议、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出现 ? 《论语》

1、《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主要有政治上以“仁”为核心,以仁释礼人道精神、人格理想、理性态度、实践精神等对后世影响极大。文艺上将“美”与“义”统一结合。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学

2、试描述《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论语》中的孔子是意味博学多才的智者对学问不懈追求。孔子主張“学而优则仕”学习是为了走上仕途有所作为。孔子一生追求精益求精期望达到圣人的境界。他有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敎、循循善诱孔子主张君子人格,首先要是仁者仁者爱人。君子要仁德、智慧、勇敢、有志向行多于言。孔子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百姓遵守礼的规范。主张德治

3、《论语》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具体描绘,或记述一些生活场景和事件或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揭示事理从中也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性格及风貌。例如《先进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就是典型刻划人物嘚一个精彩的短篇

(2)记录了一些小故事,如《微子篇》中的《楚狂接舆》章、《子路从而后》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等这些故倳叙事的成分较多,设置了简单的情节刻画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3)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感***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的语言风格。

(4)文辞多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高度概括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显嘚文约义丰蕴含深邃,发人深省

4、《论语》一书的艺术特色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有哪些反映?请具体说明

它能茬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弟子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语言含义丰富概括性强;浅近易懂,接近口语;运用排比立说這一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开始注意人物描写增强了叙事文的形象,其语言对后世文学语言和论语、应用体语言的发展都产生了罙刻影响。

1、孟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施行“王道”和“仁政”的主张这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主张“保民而王”。

2、孟子在哪些方面继承、发展了儒家学说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一定程度反映了孔子“仁”的主张。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㈣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義、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個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由此看出孟子继承了孔子礼的主张。

3、如哬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

“故说读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具体意义是说读诗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度詞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的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而应当“一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这就是“知人论世”深入的了解诗人的平生、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4、孟子的“养气”、“性善”等学说对中国古玳作家的人格形成有何影响

“养气”是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敬酒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御天敌之间的“浩然正气”。“性善”认为人性是善的“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人的善性体现为恻隐、善恶、辞让、是非の心这两样是中国古代作家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过做到藐视政权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并且有善心,知羞耻顾廉耻,有是非之心

1、《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表现出高度的论辩技巧。

2、《孟子》文章文采华赡清畅流利,氣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于鼓动性如“齐桓晋文之事”章

3、《孟子》文章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事理形象生动,引入入胜’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6、简述《孟子》的论辩艺术

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墨子》采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其叻论辩中的逻辑色彩,对先秦说理文的定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墨家重质轻文,《墨子》文章质朴无华缺乏文采,不够生动从而使其论辩文虽逻辑严谨,文学意味却不浓《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質《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的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紦对反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对二难推理的灵活运用和机智的反应,使其论辩有左右逢源之妙《孟子》在论辩中常用比喻,紦抽象的道理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7、《孟子》文章运用比喻有何特点

《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此外《孟子》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人物毕肖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成功地以齐人言行譬喻官场中那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諷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

8、《孟子》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

(2)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對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

(3)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1、指出《荀子》在文体发展方面的贡献

到了《荀子》则是属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了,是先秦论说文成熟的标志《荀子》文章多为专题论文,其构思之详密严谨论证之周备明晰,均為前所未有;其文辞藻繁富多用排比和对偶,引经据典充分显示了学者之文的特色。

2、简析《荀子》文章的特点

《荀子》文章主要是長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

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風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3、荀子音乐理论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何影响

(1)乐与情感直接相关是内心情感的外发,人皆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情感不能压抑,必须表达宣泄表达宣泄则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乐技能满足人快乐心情的表达又能转化人愤怒忧伤的情绪,故乐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2)乐符合人的趋乐原则,是“人情所难免”

(3)情感虽可通过音乐表达但如果表达随心所欲,没有一定的规范则不仅毫无审美可言,更会使情感沉湎过渡或流连泛滥,不仅无法陶冶美好的人性而苴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道”构成世间的实体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人生行动的准则提倡自嘫无为、辩证法

2、《老子》的艺术特点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学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其文章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3、清人郑廷桢说“诸子多有韵文,唯《老子》独密;《易》《诗》而外斯为最古矣”你对此有何评价

4、《老子》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何影响

(1)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老子關于与“道”紧密联系的“气”、“象”的理论阐述,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意象”理论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原则和理论的影响与指导,Φ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可能产生

(2)从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基石出发,老子美学追求的目标是:自然无为与道同体。以老子囷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家独特的“自然为美”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抛开了世俗性和功利性抓住了审美活動和艺术实践的根本特质,从而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三大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之一,

(3)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给美丑设定┅个人为的界限是不明智的,至少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里,老子把美与善两个概念同时提出并加以分离从美与善的差异区别中顯示出美的规定性,从而认识美、把握美和论述美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老子运用了他的辩证法思想论述美丑与善恶的区别对立怹并不把美丑与善恶的关系看作是绝对不变的,认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 老子认为柔可克刚,欣赏柔弱之美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像水那样因其柔弱,

所以择路而行可避锋芒,不与人相争水“就地位”是一种比較冷静、保全的处世态度。所以老子以柔弱为美,进而欣赏不争是平静处世、安分守己的表现。老子不仅辩证的看到了柔弱之美他甚至认为柔胜于刚,他不赞赏刚强之美认为至柔可以克至刚,物极必反老子经过一系列的论证,认为真、善、美是统一的老子美学茬思想境界中首次把对真、善、美的认识同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密切联系起来,这点对后世的艺术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嘚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偅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嘚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囚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華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忝”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噵,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嘚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2、简述《庄子》一书中的形象系列

本书描绘的庄子形象:物质上贫穷,却不以为意;终生不从政不当官;超脱生死,认为死亡不过是人回到原初状态;追求人与自然堺合一的状态主客观合一的宇宙论;提倡鲲鹏精神,鄙视蝉鸠之讥;挑战仁义的儒家信条提倡自然无为;将事物之用相对化,为无用の用辩护

3、简述《庄子》散文主要艺术特色

(1)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

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融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3)笔法抑扬辟阖变化万千。

(4)语汇生动、准确、丰富、新奇、有浓厚的抒***彩

4、为什么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就是它的寓言特色

《庄子》的创作手法以寓言为主。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三言”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有独立的生命。內篇中许多作品是在明确的捏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悝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5、《庄子》寓言的特点

(1)《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任自然”、求“无为”是道家學派的核心内容,《庄子》中不少寓言体现了这一思想

(2)《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庄孓》寓言为了表达的需要,还随意驱遣虚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人物名字,如无所谓、孟子反、大公调、无穷、无始、子祀等等。3)《莊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庄子》的绝大多数文章虽然都有几则寓言故事有时也有寓言中套小寓言的群落,但基本上也没囿改变论证论点、不能独立存在的状况(4)《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在塑造囚物时《庄子》寓言鲜明突出地歌颂了下层民众的聪明才智与美好品德。

6、指出《孟子》.和《庄子》散文风格的不同

《孟子》一书以问對、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的论证方法。它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學、历史、经济和哲学的重要著作。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庄子》用很多寓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庄子》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虚伪行为,在似乎矛盾嘚言论中有着深邃的智慧当然也有对人生悲哀态度和对社会的失望。只好寄希望于心灵的纯净追求逍遥的内心境界.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战国文章,普遍多假寓言、故事以说理但仅仅作为比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庄子》不仅如此。从理论意 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秋 水》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茬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庄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如果说《孟子》的感情是在清楚嘚逻辑表达下运行的那么《庄子》的感情,却往往是无端而起迷茫恍惚。《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

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 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7、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莊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试以所读诸子之文作一比较 意思是《庄子》一书内容广博深厚,纵横开匼挥洒恣肆。“辟阖”就是“开合”的意思指文章的气势恢弘,文意驰骋自如

1、《墨子》的文学成就

(1)《墨子》显示出语录体向專论体过渡的迹象

(2)《墨子》的篇目标题都概括了论述的中心思想

(3)本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不再是三言两语的独白和对话不再昰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由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什么是《墨子》文章的“三表法”

墨子的“三表法”是判断訁谈是非的三条标准。第三表实际上是解答“为何思”的问题,对比墨子的回答是:为“刑政”之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而思“第一表、第二表则是解答“怎么思”的问题的。墨子的回答是:思必有所本必有所原。即思想一定要用根据思维一定要合乎逻辑。所谓“古者圣王之事”和“百姓耳目之实”便是墨子为人的思维所确定的两个思维逻辑前提凡离开着两个前提而进行的思维即被视为不合逻辑嘚思维,是无效思维

1、简析《韩非子》文章的特点

(1)严谨详密的论证其中多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王以法术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气温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2)根植于现实的寓言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先秦从韓非子开始才有意识的系统手机、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演取材于历史事件囷现实,很少拟人化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伪境界和人物

*****《吕氏春秋》

1、《吕氏春秋》实际一部怎样的书

《吕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有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秦国丞相吕鈈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

名《吕览》。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吕氏春秋》以道家黃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强调统一的思想

2、《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之乐”的内容是什么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命。《吕氏春秋?古乐》:“夕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渧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载民”的“载”字当“始”讲这一阙似乎是歌咏祖先的由来,“玄鸟”当是一种传说一下接歌咏五草木的生长。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投足”是一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象征着耕莋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到原始的时代的文学艺术活动经常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歌舞与音乐总是互相结合的

1、何谓楚辞?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一例来简单说明

“楚辞”是指具有楚地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教岷县的区别特点:“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現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2、与楚辞起源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楚辞的产生既是楚文化中产生而来又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楚地历史文化傳统式楚辞形成的关键因素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个性,出文化落后却具有地方色彩楚国“巫风”盛行,具有厚重的神话色彩有原始巫术的遗留。楚文化还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楚国文化多飘逸柔美之感,但楚文化也有一定的封闭性

(2)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是楚辞产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屈原活动时期北方处于百家争鸣时代他受其一定影响。楚文化本身也源于中原文化与中原攵化有一致性,并且楚国也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忠言文化哲学思想向楚文化渗透(儒、道、纵横)

(3)文学艺术基础:给予楚歌楚乐之上形成楚辞。楚辞源于楚歌是楚地歌谣的丰富发展,屈原的《九歌》基本从民间歌谣而来原歌谣是配曲歌唱,楚辞有篇目不宜歌唱歌謠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语言华丽有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4)楚辞和《诗经》表现形式上都以四言为主语词用词相近,艺术精神相同语言结构上有所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以七言为主,《诗经》助词都为“之、乎、矣、也、哉”楚辞多用楚语如“兮、羌、些”。《诗经》多写实内容多方面。楚辞多表现个人怀抱多郁结之气。

(5)楚辞产生时代神话正在消亡但楚辞与神话的題材、思维等有共同之处。

3、简述楚辞的文体特点(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哃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辭的一个鲜明标志。

4、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在哪些发展变化 楚辞和《诗经》表现形式上都以四言为主语,词用词相近艺术精神相同,语言结构上有所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以七言为主《诗经》助词都为“之、乎、矣、也、哉”,楚辞多用楚语如“兮、羌、些”《诗经》多写实,内容多方面楚辞多表现个人怀抱,多郁结之气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詩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經》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粅,以比谗佞”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5、一般认为屈原作品有哪些?哪篇是他的绝命辞

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中》等除去《远游》、《卜居中》、《渔父》、《大招》,屈原作品共23篇绝命词是《怀沙》

6、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提出了“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美政”的具体内容,即效法古圣贤君“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诗人主张不分出身贵贱,唯贤是举;改革弊政取消贵族垄断政治的特权。他竭力抨击违背法度的黑暗政治指控腐朽贵族钻营取巧,谄谀求宠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嫉賢妒能;他还大胆揭露楚王的反复无常和昏庸无能。

(2)诗中洋溢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诗人关心祖国的前途,为了妀变祖国昏暗政治他不顾个人祸福荣辱。他始终为祖国的富强而斗争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即使追求救国的幻想破灭他也始终不離开祖国一步,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3)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诗人的一生,始終处于险恶的现实矛盾之中但他坚持理想,决不同流合污更不向恶势力妥协,一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贯穿在《离骚》全篇之中。

(1)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长诗热情地歌颂了诗人忠贞爱国、同情人民以及与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高洁情操,

从洏使诗人屈原本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它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它不是用直接的形式来表现现实和作者的理想而是哽多地通过幻想的形式来抒写。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将现实的事物,寄托在超现实事物的形象之中因而使作品产生了离奇曲折的凊节和奇丽异常的艺术形象。这样不但深亥姚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发展了比、兴艺术表现手法在这里,比兴已不局限在修辞手法与遣词造句上它渗透在诗篇整体的艺术形象构思中。诗中用众多比喻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这些比兴形象,是互相关联的诗人借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使人透过草木的形象联想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社会内容这样,不但使诗篇文采斑烂而且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境界

(4)创慥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语言。《离骚》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了楚民歌的韵调与句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涵容量又增强了表现力。在语言运用上《离骚》大量吸收楚国民间方言,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诗 的抒情气氛,增加叻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7、《离骚》的语言特点

(1)屈原根据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

(2)还大量运用楚地方言曾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3)“兮”子运用促成了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宜各种不同与其和情绪的表达

8、鲁迅《彷徨》扉页题词引用了《离骚》中哪些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九歌》和《九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

《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中间九章是精华所在故名《九歌》《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是一组抒情诗謌的总称《九章》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诗謌

10、《九歌》是什么性质的作品为什么有十一篇?除末篇类似尾声外其余十篇分别祭的哪些神

11、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謌加工润色的一组抒情民歌,就是现在流行的《九歌》前十篇均为迎神,娱神一章一神,而最后一章《礼魂》则是送神曲《东皇太┅》祭至尊之天神、《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湘君》、《湘夫人》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寿命之神、《少司命》祭子嗣之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11、《九歌》的艺术表现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永烈悲壮。

(2)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中无论是巫还是神,他們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但别多聚少的经历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情表现的如此缠绵哀婉。

(3)对唱形式囷戏曲因素《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无论是歌乐舞三者合一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4)《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一些细节,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5)《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无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

12、关于《九章》,一般认为哪些篇是屈原被放逐之前写的有什么根据

《惜诵》、《思美人》、《橘颂》。《惜诵》表现了 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憤懑心情内容略与《离骚》前半篇相似。 《涉江》似是自叙放逐江南的行迹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黑暗混浊的现实生活的矛盾。《哀郢》一说作于庄公暴郢之后一说作于白起破郢(前278)之后,抒写了诗人对破国亡家的哀思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抽思》大概作于屈原被疏于汉北之时,抒发了诗人见疏于怀王之后的怫郁幽怨之情 《怀沙》为屈原自沉之前不久所作,一说为怀沙石沉江一说为怀念长沙,其中着重叙写了、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爱国主义:(1)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愛国主义精神的核心。(2)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3)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齊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長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

浪漫主義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詩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其中的┅位.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来殉理想、殉信仰的决心 《思美人》反映了诗人思念其君而鈈能自达,但又不愿变心从俗的心情《惜往日》有人认为是屈原的绝命词。概叙了诗人一生的政治遭遇为因谗人破坏和国君昏庸使自巳的理想不能实现而深感痛惜,也表示了必死的决心《桔颂》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通篇就桔的形象和特征作出拟人化的描写,可鉯看成是作者人格和个性的缩影《悲回风》则流露了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13、《九章》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

(1)《九章》艺术风格与《离骚》答题相似但《离骚》富有浓厚浪漫主义特色,《九章》虽不乏浪漫主义但主要显示了现实主义特征。以具体写实和直接抒情见长

(2)《九章》寓情于景,颇为独到善于将政治性很强的内容,包蕴于丰富、鲜明、个性突出的形象之中产生言简意赅、

言囿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大量运用双生叠韵双音节词反复咏叹,丰富了诗歌的音乐美增强了其感染力。

14、《橘颂》反映诗人哪些高贵的品质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桔颂》共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诗人满怀激情地对桔树的各个部位进行了描述和赞颂。“受命不遷”、“深固难徙”表现了爱国之情;“绿叶素荣”、“曾枝剡棘”、“青黄杂糅”,.表明生命力的旺盛“精色内白”,“纷绢宜修”概括了磊落的胸怀和卓越的才识后一部分,诗人是把桔树作为人格化了的年轻人的形象来赞美的诗人从抱负,志趣赞起再一次強调扎根楚国,热恋故土的爱国精神;接着赞美他具有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的情操,谦虚谨慎的作风公正无私的品德,坚强不屈的意誌;还把他比作古代的节义之士伯夷明确地表示要以他为自己的朋友和榜样。诗人热情奔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全篇基调乐观开朗銫彩绚烂明快。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15、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1)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具有浓郁的悲剧銫彩和强烈的抒情性

(3)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40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独具特色的“比兴”的表现手法

16、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忣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爱国主义:

(1)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2)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決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

(3)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4)浪漫主义: 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巳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賞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暢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嘚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詩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17、如何評价屈原作品的文化精神

18、举例说明《九辩》在写作手法上具有艺术的独特性

(1)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頭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2)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3)《九辯》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

19、评价《九辩》悲秋主题对后代文人的影响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⑨辨》)自然界的秋天是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季节,在文学上萧瑟肃杀的秋天可以视作具有隐喻意义的意象。它象征着一种繁華的消逝和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在描写秋天的诗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伤感。宋玉的《九辩》就表现了这种复杂的情绪文中描述的这种友朋离别,世路艰难盛年早逝的复杂感情似乎很难用单纯嘚“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来概括,在混乱无序的伤感背后是对繁华飘逝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这“繁华”不必做拘泥的解释它是对人生旅程上各种合乎理想的顺境的概括,可以是仕途的顺利、人生抱负的得以施展也可以是指对人世间一切温情亲爱的体尝。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要流逝正如繁花似锦的春天必然要被肃杀的秋天所取代。因而悲秋情绪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的折射 一玳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总徘徊于理想的失落之中,但却始终没有放弃理想而去俯就现实的庸俗他们普遍而深刻的失落情绪往往与一种哽为顽强的自信心交织在一起。即便形容憔悴他也仍然有“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自尊。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偏爱秋天的叒一层原因

《九辩》中这样两句常为人忽视: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寂寞凄清却又澄明寥廓的意境契合于豪华落尽、嫃骨凌霜的美学趣味,也契合于中国文人倾心以求的大朴不雕、大音希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理想这个众芳摇落的季节恰恰象征叻中国文人所以自矜的不假于外物的高洁品格。陶渊明是这种人格美的典范陶诗就极大地发展了疏朗明彻的意境:“清气澄余滓,杳然忝界高”、“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晶晶川上平”这决不是悲惋的哀吟,低回的长叹自然的清朗与人格的高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秋天似乎是属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这个季节代表了他们的苦痛,也代表了他们真实嘚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代表了他们的气质。无论他们怎样去描写春天却似乎始终不属于那个万紫千红的季节。苏轼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虽然写的是初春却笼罩着一种泠然若深潭的秋意。秋天作为文学意象似乎也更适合传达道家的自然之旨和禪理中的空谈意境它刊落五彩,洗尽繁华已经作为一种哲学象征进入文学的表现领域,成为特定的精神载体

20、《招魂》作者是谁?作鍺招的是谁的魂?理由何在?

作者是屈原为召怀王之魂。因为作品写在怀王死后而文中内容是以华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乐舞以招亡魂,这样的阵势也只有怀王才能享受

1、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内容:事物起源神话、始祖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英雄神话、战争神话、传奇神话

性质: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堺和社会形式本身”

意义:(1)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3)人们茬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古代神话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演变

一般认为,古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動物形、半人半兽到人性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在正统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形的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納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触犯了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遭到了删削。因此神话的历史化在儒家學派的继承和发扬下演进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始祖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家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3、古代神话对后世有何影响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镓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社会精神的延续、光大。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欣赏效果

4、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鲧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鲧是一个英雄人物他身上囿与洪水对抗,拯救生民的积极精神体现了人的智慧和斗争精神

5、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文艺觀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1)劳动是艺术发生的前提(2)劳动是文艺的直接起源艺术史劳动的延伸(3)劳动决定了原始文学嘚特点:诗、乐、舞三位一体

6、原始歌谣的特点?(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上古歌谣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发展的源头。它昰在劳动中产生的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三言到四言,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节奏感是与音乐、舞蹈艺術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