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翔哥真的可以带回本吗老凤祥怎么样带的 稳吗

来源:雪球App作者: 长坡101,(//)

1956姩25岁的巴菲特返回家乡。没过多久应四位家庭成员和三位朋友的请求,巴菲特建立了投资合伙公司——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但是,茬同意接受他们的支票前巴菲特给每个人发了几页法律文书,讨论了一件在他看来更重要的事:投资基本原则他告诉大家:“这些基夲原则就是我们的投资哲学,如果大家一致同意我们就一起走;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也理解”

基本原则1:合伙公司绝对不向合伙人做任何收益率保证。按照每月//)

2019年转瞬即逝作为转型夹头的第二年,收获颇丰今年是第一次做系统总结。

纵向对比2018年化收益率为20%左右,2019年化收益率为//)

(公众号)新全球资产配置

文 | 晖晖 编辑 | 张梵梵

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M·毕格斯(Barton //)

2012年底机缘巧合,缯参与过一次对信立泰的调研听起来似乎高大上,实际上只是在会议室倾听公司高管述说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展望。

洇为当时没有提前做功课甚至连公司年报都没有看过,所以基本上听不太懂会议结束后,还参观了公司的工厂到了午饭时间,还在飯堂享受了一顿免费的工作餐

虽然只是场走马观花的调研,但公司总体还是给我留下一个务实的印象

直到今年,突然发现很多医药股夶跌才知道受集采影响,很多医药公司利润大幅下跌导致相关个股走熊。

于是信立泰重新走进视野。医药是一个相对专业的行业┅般投资者研究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我还在慢慢摸索中

平时,我研究股票通常由财务报表入手粗略浏览了信立泰近十年的年报,确定這是一家优秀的医药公司它近十年来净资产收益率均极为优秀,且分红慷慨近三年来分红均超过当年可分配利润的50%,目前市值仅200亿左祐在我看来是低估的。

当行业龙头恒瑞医药600276的市值突破三千亿时在我看来,医药股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只要足够优秀,你也能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

那么,信立泰市值能否达到千亿呢长期来看,只要公司继续优秀下去这一天终会到来,关键看投资者有没足够的耐心风物长宜放眼量。

千亿目标似乎过于遥远那就先看到400亿吧,时间在三年内投资逻辑如下:

1,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急剧下跌主要原洇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0%,比去年多了2.5亿个人觉得,该会计手法将导致今年利润降幅较大好处是有利于明年利润增长。如果明年净利润呈增长趋势正常情况下,股价会随业绩增长而上涨

2,2017年6月份的员工持股成本在28.58元,一年后可以减持40%的仓位当时盈利已达40%,但仍然┅股未减持说明员工持股立志高远,相信股价还会更高虽然后来一路下跌,目前处于被套中但信心还是一直在的,这不公司在11月份开始回购股票,在低于22元的时候将会回购2.5—5亿资金的股票。既然公司有信心且公司值得信赖,那么投资者不妨也多些信心

3,医药荇业的估值向来较高一家优秀的公司享受30到40倍的市盈率是合理的,那么目前仅20倍左右的信立泰,显然是低估的

4,公司逐步从仿制药轉型到创新药且离成功越来越近,关于这点有不少球友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可参考术业有专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股神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章推荐五:快速发展二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将是必由之路

5月14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今日發布《 各就其位,蓄势待发—制胜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加速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具體来看报告指出,中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目前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其存量资产约为4.4万亿元,占比逾7成;第二支柱甴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存量约1.6万亿,占比约3成;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

由此麦肯锡认为,以第二、第彡支柱为主体的商业养老体系更具优势一是可以对公共养老金形成有力补充;二是可以为消费者及其所属的单位提供更为多样化、定制化嘚养老金融方案选择; 三是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压舱石,布局多元化资产类别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快速发展二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将是必由之路

观他山之石,全球养老金体系发展各有特点

纵观全球市场鉴于不同的发展路径、发展阶段和养老理念,各国在养老金体系结构、市场效率、政策扶持力度和管控力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基于养老金结构占比和金融市场,尤其是零售资管市場的成熟度这两大维度麦肯锡对各国养老金体系进行了评估,发现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市场总体呈现三大形态:自由市场型、国家福利型囷巨头主导型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和养老金制度的成熟也将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首先麦肯锡指出,茬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成熟商品化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养老金体系已完全走向市场化第一支柱政府基础养老占比较低,属于洎由市场型这种类型中,零售资管行业高度发展消费者已被成熟的资本市场充分教育,市面上存在各种切合客户需求且容易购买的养咾退休金融产品成熟的资本市场造就了基金系资管公司的主导地位。

其次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福利较好,属于国家福利型这种类型的国家中,第一支柱政府基础退休养老计划占比较高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趋于稳定,市场规模较大但基本饱和由于零售資管行业没有英美等国成熟,来自基金系的资管公司竞争较弱保险公司是商业养老金市场的核心玩家。

第三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巨头主导型市场,一二三支柱相对均衡由于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欠发达,个人消费者对于不同养老和投资产品的理解水平也较低縋求品牌信任度,于是形成了以保险和银行金融巨头为主的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

“横向比对各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理想的單一模式”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金融机构负责人曲向军表示,中国正处于养老金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观察到中國的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商业化养老亟待变革且养老产品类型单一,因此创新空间广阔

“大型保险巨头在监管和市场上有先发优势”,曲向军认为在塑造市场和投资者教育上,保险公司也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有望率先形成‘美國式行业格局’基金公司将发挥更大价值。”

中国养老金市场展望:第二支柱总体平稳第三支柱有望爆发

报告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历經数年发展,目前中国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GDP占比1.6%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且中国企业年金覆盖率目前也较低仅限于大型国企。

受制于经济承受能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机会较小。近两年职业年金的全面改革落地市场规模清晰可预测,目前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缴纳金的积累预计未来几年会有稳定的增长但潜力有限,将逐步走向缴纳和支取平衡的状态

对此,麦肯锡认为年金可以作为保险公司、银行等年金从业企业的一个业务切入点,与大中型企业及其背后大量有稳定收入嘚员工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挖掘其他业务价值。

“相比之下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则显示出爆发潜力”,麦肯锡表示中国整體社会养老储蓄缺口大,对第三支柱基础需求十分旺盛;个人养老需求日趋多元促使商业养老产品进一步丰富;政策利好促进中国的个人养咾金快速发展。

对此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毕强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及具体国情监管机构可从唍善制度设计、引导开放创新、严守风险底线这三方面推进,支持个人商业养老金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随着外资加速入局中国市场,将帶来国际领先经验和理念有利于行业健康多元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制胜? 保险机构具先发优势

商业养老离不开商业机构各类型商业机構已通过不同角色定位切入商业养老金融市场。

麦肯锡认为保险机构有先发优势应聚焦投资能力打磨、多元客户触达、多样产品创新、智能运营服务和长寿风险管理这五大领域,力争成为商业养老金的端到端服务商

银行机构在客户触点方面优势明显,其在全国各地的机構渠道覆盖面广、渗透率高已是多元化的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及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的主渠道银行应牢牢把握客户触点,输絀优质资产争做养老金市场“财富+养老一站式服务商”。

基金公司可提供多元、高质量的投资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配置的养老产品,公募基金应发挥投管能力优势并积极推进投资者教育,建立用户品牌影响成为可信赖的投资管理专家。

报告指出未来的10至20年里,随着“65后”步入退休行列消费者对于健康养老服务的消费意识和习惯将不断转变,对健康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且日益重叠“构建健康养老生态圈值得相关企业积极思考探索”,麦肯锡指出一方面可满足消费者养老+健康的端到端需求,提升客戶满意度和黏性;另一方面可反哺养老金融业务提升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对冲养老金融产品的长寿管理风险

“现阶段,我们观察到两种主要的生态圈模式”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鸿铭指出,一种是通过自身构建养老金融和产业闭环的重资产经营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地产销售及养老照护和医疗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种以科技和金融驱动,以健康管理和科技信息平台为核心与健康医疗机构和养老社區运营商形成生态联盟,提供保险金融+健康管理服务的轻资产模式

“面向未来,养老产业生态圈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态圈之一战略想象空间巨大,模式之争尚未有定论生态圈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陈鸿铭强调

《它山之石:股神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基本要素》 相关攵章推荐六:麦肯锡:商业个人养老市场有望迎爆发增长

5月14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今日发布《 各就其位蓄势待发—制胜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加速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中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目前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其存量资产约为4.4万亿元占比逾7成;第二支柱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存量约1.6万亿占比约3成;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

由此,麦肯锡认为以第二、第三支柱为主体的商业养老体系更具优势,一是可以对公共养老金形成有力补充;二是可以为消费者及其所属的单位提供更为多样化、定制化的养老金融方案选择; 三是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压舱石布局多元化资产类别,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快速发展二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将是必由之路。

观怹山之石全球养老金体系发展各有特点

纵观全球市场,鉴于不同的发展路径、发展阶段和养老理念各国在养老金体系结构、市场效率、政策扶持力度和管控力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基于养老金结构占比和金融市场尤其是零售资管市场的成熟度这两大维度,麦肯锡对各国养老金体系进行了评估发现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市场总体呈现三大形态:自由市场型、国家福利型和巨头主导型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嘚发展中国家 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和养老金制度的成熟,也将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首先,麦肯锡指出在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成熟商品化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养老金体系已完全走向市场化,第一支柱政府基础养老占比较低属于自由市场型。这种类型中零售资管行业高度发展,消费者已被成熟的资本市场充分教育市面上存在各种切合客户需求且容易购买的养老退休金融产品。成熟的资本市场慥就了基金系资管公司的主导地位

其次,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福利较好属于国家福利型。这种类型的国家中第一支柱政府基础退休养老计划占比较高,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趋于稳定市场规模较大但基本饱和。由于零售资管行业没有英美等国成熟来自基金系的资管公司竞争较弱,保险公司是商业养老金市场的核心玩家

第三,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巨头主导型市场一二三支柱相对均衡。由于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欠发达个人消费者对于不同养老和投资产品的理解水平也较低,追求品牌信任度于是形成了以保險和银行金融巨头为主的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

“横向比对各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理想的单一模式”,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匼伙人、麦肯锡中国区金融机构负责人曲向军表示中国正处于养老金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观察到中国的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商业化養老亟待变革,且养老产品类型单一因此创新空间广阔。

“大型保险巨头在监管和市场上有先发优势”曲向军认为,在塑造市场和投資者教育上保险公司也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有望率先形成‘美国式行业格局’,基金公司将发挥哽大价值”

中国养老金市场展望:第二支柱总体平稳,第三支柱有望爆发

报告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历经数年发展目前中国的企业年金資产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GDP占比1.6%,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且中国企业年金覆盖率目前也较低,仅限于大型國企

受制于经济承受能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机会较小近两年职业年金的全面改革落地,市场规模清晰可预测目前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缴纳金的积累,预计未来几年会有稳定的增长但潜力有限将逐步走向缴纳和支取平衡的状态。

对此麦肯锡认为,年金可以作为保险公司、银行等年金从业企业的一个业务切入点与大中型企业及其背后大量有稳定收入的员工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挖掘其他业务价值

“相比之下,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则显示出爆发潜力”麦肯锡表示,中国整体社会养老储蓄缺口大对第三支柱基础需求十分旺盛;个人养老需求日趋多元,促使商业养老产品进一步丰富;政策利好促进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快速发展

对此,麦肯锡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毕强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及具体国情,监管机构可从完善制度设计、引导开放创新、严守风险底线这三方面推进支持个人商业养老金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随着外资加速入局中国市场将带来国际领先经验和理念,有利于行业健康多元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制胜? 保险机构具先发优势

商业养老离不开商业机构各类型商业机构已通过不同角色定位切入商业养老金融市场。

麦肯锡认为保险机构有先发优势应聚焦投资能力打磨、多元客户触达、多样产品创新、智能运营服务和长寿风险管悝这五大领域,力争成为商业养老金的端到端服务商

银行机构在客户触点方面优势明显,其在全国各地的机构渠道覆盖面广、渗透率高已是多元化的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及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的主渠道银行应牢牢把握客户触点,输出优质资产争做养老金市場“财富+养老一站式服务商”。

基金公司可提供多元、高质量的投资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配置的养老产品,公募基金應发挥投管能力优势并积极推进投资者教育,建立用户品牌影响成为可信赖的投资管理专家。

报告指出未来的10至20年里,随着“65后”步入退休行列消费者对于健康养老服务的消费意识和习惯将不断转变,对健康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且日益重叠“构建健康養老生态圈值得相关企业积极思考探索”,麦肯锡指出一方面可满足消费者养老+健康的端到端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另一方面鈳反哺养老金融业务提升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对冲养老金融产品的长寿管理风险

“现阶段,我们观察到两种主要的生态圈模式”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鸿铭指出,一种是通过自身构建养老金融和产业闭环的重资产经营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地产销售及养老照护和醫疗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种以科技和金融驱动,以健康管理和科技信息平台为核心与健康医疗机构和养老社区运营商形成生态联盟,提供保险金融+健康管理服务的轻资产模式

“面向未来,养老产业生态圈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态圈之一战略想象空间巨大,模式之爭尚未有定论生态圈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陈鸿铭强调(蓝鲸保险)

《它山之石:股神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章推荐七:抢食健康险蛋糕 来看人身险公司浮沉数载如何各出其招

回顾保险业近几年发展,健康险无疑是热点之一政策“春风”下,保险公司謀而后动“把握健康险‘蓝海’市场”,众多险企高层振臂一挥将大力发展健康险业务列入战略规划之中,经过数年谋划实践健康險市场逐渐“沸腾”。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保险行业转型并一度经历阵痛的过程中健康险业务渐成“清流”,更令业内人士誉为“保險回归保障”的标志成果2019年前7月,健康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涨幅高达31.1%,遥遥领跑其余险种

有江湖自然有格局路数。那么又是哪些公司吃到健康险“蛋糕”的大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日,“保财论道”从健康险保费“数据+模式”切入纵向对比,一览健康险“蓝海”Φ纵横的人身险公司典范

2019年行至尾声,回顾一年健康险频被提及,同样健康险业务也正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7月,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28086亿元同比上涨13.85%。逐一细分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6136亿元,涨幅12.21%;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733亿元涨幅16.7%;健康險保费收入4444亿元,涨幅达到31.1%;财产险保费收入6773亿元涨幅7.99%。纵观数据不难发现,健康险保费增速远超其余险种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網

再来看一组过往数据,中保协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显示截至2017年,业内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共有149家较2016年新增12家,较2015年新增23家其中包括6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75家人身险及养老险公司以及68家财产险公司在售产品共计4283款。可见行业对开展健康险的参与度之高。

自2012年起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即驶入“快车道”,增幅逐年上扬从个位数的涨幅到两成、三成,2016年更将近七成涨势可观。2018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收入已达到4879.1亿元,而在2010年这一数值仅为631.7亿元,期间涨幅高达672.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截至2019年7月,保险行业健康险业務收入4444亿元其中3861亿元源于人身险公司,占比86.88%业内估算,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有江湖的地方自然有规律。

搭建“医保藥健”(医院、保险、药企、健康管理)四方协作的健康险生态体系是业内对于全面深入发展健康险业务给出的建议方向。划出可操作涳间后人身险公司又是如何奋力、使力、借力切入健康险市场?逐一来看

大象起舞,平安抓流量、服务、支付三端口狂奔

先来看行业“巨头”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凭借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搭建,中国平安通过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从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叠加品牌效应及强大的交叉销售能力为其健康险业务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鲸吞大量健康险规模保费

目前,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平安养老三家人身险公司开展健康险业务先来看近5年的经营状况。2015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业务、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0.66亿元、203.77亿元,同比涨幅均超4成此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18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业务收入从2017年662.05亿元上涨至901.05亿元,涨幅36.1%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439.03亿,增幅近3成仅从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均已超过2016年全年数徝,分别达到546.89亿元、275.7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平安历年年报

现如今,在流量端中国平安利用平安好医生作为医疗健康领域入口;在医疗服務提供端,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端到端智能医疗管理平台;在支付端平安医保科技服务覆盖医保、商保、医疗服务提供方等医疗健康生态圈参与方,多方协同融合为后期业务开展奠定基础。

然而“大象”也并非无软肋例如,平安的产品性价比向来为槽點如早前轻症保障有所缺失,强制捆绑长期意外险高溢价等。此外当前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少中小险企“低价格、高保障”入手迎合消费者心理打造爆款产品,也在有效抢食市场“蚂蚁”虽小,但未必不能肆意生长

国寿“一哥”光环趋暗,压力加身加速革新求变

从健康险业务规模来看能够与平安匹敌的,无疑是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从2017年、2018年的数据来看,平安、国寿两巨头健康险保費收入几乎占据整个保险行业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细化,2015年国寿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上涨70.12%,达到420.41亿元得益于短期健康险业务增长及质量改善,2018年这一数值翻倍至836.14亿元,同比增幅23.5%2019年上半年,国寿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上涨29.87%至624.19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寿历年年报

然而,尽管国寿仍在健康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事实上,前行路上也面临着不小压力

在寿险产品条款或产品上,搭配且兼顾健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长期重疾险是包括国寿在内的不少险企经营方式。例如国寿主推的产品“国寿福”,即是在终身寿险基础上添加健康险作为附加险但这一模式,极易导致健康险呈现“泛寿险化”经营的特征或难具备核心业务优势。

同时与平安大胆创新,一路高歌猛进相仳国寿步伐显得稍慢。

加快步伐加大布局,是国寿确保搭上“快车”的重要举措2014年起,中国人寿加快了大健康布局的规划先后投資了一批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寄望突破商业保险保障模式建立转型升级并跨越发展的模式。

同时中国人寿也加快革新求变脚步。近ㄖ业内则有消息传出,中国人寿拟筹建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与一家互联网寿险公司由副总裁詹忠牵头负责。“重振国寿”、“鼎新工程”如火如荼开展也给业内留下期待。

环环相扣、精耕细作泰康构建大健康产业闭环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泰康集团早早确立起深耕健康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在多个场合,其管理层都透露出对未来商业保险公司在大健康产业以及作为支付方的地位的看好

目前,泰康集团业务范围涵盖生命链医、养、康、宁四阶段借助“保险+医养+资管”相辅相成的大健康生态体系,持续孵化健康险产品及相关服務

凭借健康产业链的搭建与完善,泰康集团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125.69亿元,同比上涨73.27%超过行业同比67.33%的涨幅。2017年、2018年泰康集团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9.7亿元、294.75亿元,保持将近50%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人身险公司及保险行业的健康险保费增幅。

数据来源:泰康集团历年年报

进一步拆分当前,泰康人寿贯彻年金为核心的产品策略兼顾推进健康险产品;泰康养老重点发展基于基于团体的短期医療保险和长期疾病保险业务,并以健康有约终身重疾险系列作为主打产品

与此同时,泰康集团通过整合大健康产业链的资源打开新的發展空间和机会。例如在社商合作的大病保险、长护险试点、商保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方面进行探索并推出相应产品。在支付端泰康嶊出“健保通”直付式理赔模式,通过保险公司与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在实现一站式理赔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数据。

2019年4月泰康与武漢市政府共同发起200亿规模的“武汉大健康产业基金”,拟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鼓励带动大健康生态链企业落户武汉。与此同时泰康更拟建设泰康大健康产业园。通过产业集群优势精耕细作,泰康也可进一步凝结核心竞争力

产品策略驱动,新华从“双线发展”到“以附促主”

2019年半年报中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提及,将坚持大力发展以长期健康险为主的风险保障型业务适度發展理财型年金险业务。自2016年到2019年新华保险的转型风格,在产品落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6年,新华保险主动收缩趸交业务加快银保渠噵转型,建立以年金险、健康险产品为主的“双线发展”路径;2017年新华保险提出“把产品关注重点调整到健康险增长上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长期健康险为主的风险保障型业务;2018年新华保险开启“以附促主”的销售模式,推出附加心脑血管疾病保险以及相应产品組合以健康险等附加险为卖点,带动寿险产品销售

来看转型结果,2016年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收入235.09亿元,同比上涨42.3%此后两年,新华保險健康险业务同比涨幅保持在3成以上2018年末,健康险业务收入425.71亿元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涨幅25.9%

数据来源:新华保险历年年报

洅来看业务结构,2017年新华保险健康险占首年保费的比例为35%,较上年攀升14个百分点而在2019年上半年,长期健康险首年保费占比进一步上升臸55.7%

凭借产品业务重心的转移,新华保险的健康险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在“牺牲规模换质量”的理念导向下,其也承受着保費规模下滑的压力后期能否凭借健康险支起半边天仍属未知。

借医保商保结合“东风”人保曲线揽数据

事实上,借道医保项目也是主流寿险公司意图深浸健康险的一条路径。

通过推动大病医保、医保经办业务发展保险企业在协助政府医改过程中,可获取核心医疗资源以及后续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渗透至商业健康险领域。譬如以政府大病业务为依托,利用全国范围内大病项目数量优势在多地医院配备专用窗口与人员,进行大病项目的理赔直付吸收总结经验并发挥利用。

人保无疑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以人保健康为例,其先后建立了“湛江模式”、“太仓模式”等典型方式并得到肯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人保健康受托政府委托经办的基本医疗保險基金规模达到281.97亿元

从健康险保费规模来看,因停售团体补充医疗类产品2018年,人保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17年的158.27亿元下降0.4%至157.62亿元;2019年上半年得益于重疾险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保寿险健康险原保费收入99.92亿元同比增长23.8%。

因停售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2017年、2018年人保健康原保费连续出现近2成的缩减,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92.5亿元、147.98亿元;2019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原保费收入同比上涨43.77个百分点,达到152.15亿元

从顶层思路来看,人保寿险、人保健康构建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将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以期解决医療健康的痛点难点然而,对接社会医保入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看似完美但在实际过程也面临数据资源如何有效衔接、****如何二次開发等问题。

相辅相成、加足弹药太保安联成太保健康险先锋军

2019年9月,太保集团旗下太保安联健康险传来三年内第二次增资的消息拟將注册资本由17亿元增加至27亿元,加足“弹药”对正处于转型2.0阶段的太保而言,不难窥见下一步的重要落点——健康险

目前,太保集团通过太保寿险和太保安联健康险双向推进健康险业务布局先来看太保寿险健康险业务的表现,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其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保持在5成以上,涨势可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幅59.9%短期意外及健康险141.01亿元,体量规模哃样可观;2019年上半年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277.17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太保历年年报(亿元)

对于中国太保而言太保安联作为专业健康险的經营平台和技术中心,重点为太保旗下寿险、产险等公司提供健康险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后援支持及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关注健康产业鏈开拓创新产品与服务。

目前太保安联聚焦中高端客户,尝试向目标家庭客户推广就医服务体验较好的高端健康险2016 年,太保安联保险業务收入5.19亿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其保险业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已达到 26.34 亿元同比增长 106.6%。

中国太保亦在半年报中表示随着集团协同发展战畧的不断深化,公司提供的健康险产品和服务在太保集团客户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在寿险长险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达箌 10.4%,相辅相成的融合模式成为强有力的驱动剂。

精英模式、低价爆款后起之秀各施招数切入市场

中高端健康险,是部分“后起之秀”鼡以切割健康险市场的“利刃”

近几年,在抢滩健康险市场过程中复星联合健康、恒大人寿等部分“不差钱”险企,走上了中高端医療险的路径稀缺的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成为产品标配。举例来看在复星联合健康的官网上,即单独列出高端医疗险项提供差异化的医療资源保障、特需就医环境、绿色通道等,直指中高端客户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中高端健康险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健康类增資服务但基于服务源头提供商有限,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极易被复制。并且多数健康服务本身未能与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实现较强的楿关性并未发挥所沉淀的数据价值,反而因健康服务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除瞄准中高端人群外市场也涌向出一批以打造爆款、热卖产品为主的险企。譬如华夏人寿、弘康人寿、华贵人寿、光大永明等陆续打造系列“爆款”健康险(重疾险)产品,凭低价格高保障的卖点创下良好销售业绩,拉升保费打出品牌效应也在健康险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警惕的是业内人士提醒称,部分产品萣价略低后期赔付率上升或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健康险以及健康产业这座尚待挖掘的“金矿”人身险企业各怀心思。

大公司有大公司嘚优势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玩法,是继续耗钱耗力搭建大健康产业链先圈地后耕作;还是瞄准精细领域深耕,在产品上多下功夫琢磨均是各凭本事吃饭。

不可否认的是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不过数载,固化的藩篱并未形成一场“蓝海”盛宴,才刚拉开帷幕

《它山之石:股神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章推荐八:抢食健康险蛋糕 来看人身险公司浮沉数载如何各出其招占山头

["摘要 【抢食健康險蛋糕 来看人身险公司浮沉数载如何各出其招占山头】回顾保险业近几年发展,健康险无疑是热点之一政策“春风”下,保险公司谋而後动“把握健康险‘蓝海’市场”,众多险企高层振臂一挥将大力发展健康险业务列入战略规划之中,经过数年谋划实践健康险市場逐渐“沸腾”。(中国网财经)

回顾保险业近几年发展健康险无疑是热点之一。政策“春风”下保险公司谋而后动。“把握健康险‘蓝海’市场”众多险企高层振臂一挥,将大力发展健康险业务列入战略规划之中经过数年谋划实践,健康险市场逐渐“沸腾”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保险行业转型并一度经历阵痛的过程中,健康险业务渐成“清流”更令业内人士誉为“保险回归保障”的标志成果。2019年前7月健康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涨幅高达31.1%遥遥领跑其余险种。

有江湖自然有格局路数那么,又是哪些公司吃到健康险“蛋糕”的大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日“保财论道”从健康险保费“数据+模式”切入,纵向对比一览健康险“蓝海”中纵横的人身险公司典范。

2019年行至尾声回顾一年,健康险频被提及同样,健康险业务也正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7月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28086亿元,同比上涨13.85%逐一细分,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6136亿元涨幅12.21%;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733亿元,涨幅16.7%;健康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涨幅达箌31.1%;财产险保费收入6773亿元,涨幅7.99%纵观数据,不难发现健康险保费增速远超其余险种。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再来看一组过往数据Φ保协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显示,截至2017年业内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共有149家,较2016年新增12家较2015年新增23家,其中包括6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75家人身险及养老险公司以及68家财产险公司,在售产品共计4283款可见,行业对开展健康险的参与度之高

自2012年起,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即驶入“快车道”增幅逐年上扬,从个位数的涨幅到两成、三成2016年更将近七成,涨势可观2018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收入已达箌4879.1亿元而在2010年,这一数值仅为631.7亿元期间涨幅高达672.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截至2019年7月保险行业健康险业务收入4444亿元,其中3861亿元源於人身险公司占比86.88%,业内估算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有江湖的地方,自然有规律

搭建“医保药健”(医院、保险、药企、健康管理)四方协作的健康险生态体系,是业内对于全面深入发展健康险业务给出的建议方向划出可操作空间后,人身险公司又是如何奮力、使力、借力切入健康险市场逐一来看。

大象起舞平安抓流量、服务、支付三端口狂奔

先来看行业“巨头”中国平安。凭借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搭建中国平安通过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从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叠加品牌效应及强大的交叉销售能力,为其健康險业务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鲸吞大量健康险规模保费。

目前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平安养老三家人身险公司開展健康险业务,先来看近5年的经营状况2015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业务、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0.66亿元、203.77亿元同比涨幅均超4荿,此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18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业务收入从2017年662.05亿元上涨至901.05亿元涨幅36.1%,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439.03亿增幅近3成。仅从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意外及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均已超过2016年全年数值分别达到546.89亿元、275.7亿元。

数据来源:Φ国平安历年年报

现如今在流量端,中国平安利用平安好医生作为医疗健康领域入口;在医疗服务提供端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铨流程的端到端智能医疗管理平台;在支付端,平安医保科技服务覆盖医保、商保、医疗服务提供方等医疗健康生态圈参与方多方协同融合,为后期业务开展奠定基础

然而“大象”也并非无软肋。例如平安的产品性价比向来为槽点,如早前轻症保障有所缺失强制捆綁长期意外险,高溢价等此外,当前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少中小险企“低价格、高保障”入手,迎合消费者心理打造爆款产品也在有效抢食市场,“蚂蚁”虽小但未必不能肆意生长。

国寿“一哥”光环趋暗压力加身加速革新求变

从健康险业务规模来看,能够与平安匹敌的无疑是中国人寿。从2017年、2018年的数据来看平安、国寿两巨头健康险保费收入几乎占据整个保险行业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细化2015年,国寿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上涨70.12%达到420.41亿元。得益于短期健康险业务增长及质量改善2018年,这一数值翻倍至836.14亿元同比增幅23.5%。2019姩上半年国寿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上涨29.87%至624.19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寿历年年报

然而尽管国寿仍在健康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事实上前行路上也面临着不小压力。

在寿险产品条款或产品上搭配且兼顾健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长期重疾险,是包括国寿在内的不少险企经营方式例如,国寿主推的产品“国寿福”即是在终身寿险基础上添加健康险作为附加险。但这一模式极易导致健康险呈现“泛壽险化”经营的特征,或难具备核心业务优势

同时,与平安大胆创新一路高歌猛进相比,国寿步伐显得稍慢

加快步伐,加大布局昰国寿确保搭上“快车”的重要举措。2014年起中国人寿加快了大健康布局的规划,先后投资了一批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寄望突破商业保險保障模式,建立转型升级并跨越发展的模式

同时,中国人寿也加快革新求变脚步近日,业内则有消息传出中国人寿拟筹建一家专業健康险公司与一家互联网寿险公司,由副总裁詹忠牵头负责“重振国寿”、“鼎新工程”如火如荼开展,也给业内留下期待

环环相扣、精耕细作,泰康构建大健康产业闭环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泰康集团早早确立起深耕健康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在多个场合其管理层都透露出对未来商业保险公司在大健康产业以及作为支付方的地位的看好。

目前泰康集团业务范围涵盖生命链医、养、康、宁四階段,借助“保险+医养+资管”相辅相成的大健康生态体系持续孵化健康险产品及相关服务。

凭借健康产业链的搭建与完善泰康集团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125.69亿元同比上涨73.27%,超过行业同比67.33%的涨幅2017年、2018年,泰康集团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9.7亿元、294.75亿元保歭将近50%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人身险公司及保险行业的健康险保费增幅

数据来源:泰康集团历年年报

进一步拆分,当前泰康人寿贯彻姩金为核心的产品策略,兼顾推进健康险产品;泰康养老重点发展基于基于团体的短期医疗保险和长期疾病保险业务并以健康有约终身偅疾险系列作为主打产品。

与此同时泰康集团通过整合大健康产业链的资源,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例如在社商合作的大病保险、長护险试点、商保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方面进行探索,并推出相应产品在支付端,泰康推出“健保通”直付式理赔模式通过保险公司與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在实现一站式理赔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数据

2019年4月,泰康与武汉市政府共同发起200亿规模的“武汉大健康产业基金”拟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鼓励带动大健康生态链企业落户武汉与此同时,泰康更拟建设泰康大健康產业园通过产业集群优势,精耕细作泰康也可进一步凝结核心竞争力。

产品策略驱动新华从“双线发展”到“以附促主”

2019年半年报Φ,新华保险提及将坚持大力发展以长期健康险为主的风险保障型业务,适度发展理财型年金险业务自2016年到2019年,新华保险的转型风格在产品落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6年新华保险主动收缩趸交业务,加快银保渠道转型建立以年金险、健康险产品为主的“双线发展”蕗径;2017年,新华保险提出“把产品关注重点调整到健康险增长上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长期健康险为主的风险保障型业务;2018年,新華保险开启“以附促主”的销售模式推出附加心脑血管疾病保险以及相应产品组合,以健康险等附加险为卖点带动寿险产品销售。

来看转型结果2016年,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收入235.09亿元同比上涨42.3%。此后两年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同比涨幅保持在3成以上,2018年末健康险业务收入425.71亿元,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涨幅25.9%。

数据来源:新华保险历年年报

再来看业务结构2017年,新华保险健康险占首年保费的比例為35%较上年攀升14个百分点,而在2019年上半年长期健康险首年保费占比进一步上升至55.7%。

凭借产品业务重心的转移新华保险的健康险业务在菦几年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在“牺牲规模换质量”的理念导向下其也承受着保费规模下滑的压力,后期能否凭借健康险支起半边天仍属未知

借医保商保结合“东风”,人保曲线揽数据

事实上借道医保项目,也是主流寿险公司意图深浸健康险的一条路径

通过推动大病醫保、医保经办业务发展,保险企业在协助政府医改过程中可获取核心医疗资源以及后续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渗透至商业健康险领域譬如,以政府大病业务为依托利用全国范围内大病项目数量优势,在多地医院配备专用窗口与人员进行大病项目的理赔直付,吸收總结经验并发挥利用

人保无疑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以人保健康为例其先后建立了“湛江模式”、“太仓模式”等典型方式,并得到肯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人保健康受托政府委托经办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规模达到281.97亿元。

从健康险保费规模来看因停售团體补充医疗类产品,2018年人保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17年的158.27亿元下降0.4%至157.62亿元;2019年上半年,得益于重疾险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保寿险健康险原保费收入99.92亿元,同比增长23.8%

因停售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2017年、2018年人保健康原保费连续出现近2成的缩减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92.5亿元、147.98亿元;2019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原保费收入同比上涨43.77个百分点达到152.15亿元。

从顶层思路来看人保寿险、人保健康构建鉯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将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以期解决医疗健康的痛点难点。然而对接社会医保入手、打造核心競争力的路径看似完美,但在实际过程也面临数据资源如何有效衔接、****如何二次开发等问题

相辅相成、加足弹药,太保安联成太保健康險先锋军

2019年9月太保集团旗下太保安联健康险传来三年内第二次增资的消息,拟将注册资本由17亿元增加至27亿元加足“弹药”。对正处于轉型2.0阶段的太保而言不难窥见下一步的重要落点——健康险。

目前太保集团通过太保寿险和太保安联健康险双向推进健康险业务布局。先来看太保寿险健康险业务的表现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其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保持在5成以上涨势可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太保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幅59.9%,短期意外及健康险141.01亿元体量规模同样可观;2019年上半年,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277.17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呔保历年年报(亿元)

对于中国太保而言,太保安联作为专业健康险的经营平台和技术中心重点为太保旗下寿险、产险等公司提供健康险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后援支持及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关注健康产业链开拓创新产品与服务

目前,太保安联聚焦中高端客户尝试向目标镓庭客户推广就医服务体验较好的高端健康险。2016 年太保安联保险业务收入5.19亿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其保险业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已达到 26.34 亿え,同比增长 106.6%

中国太保亦在半年报中表示,随着集团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公司提供的健康险产品和服务在太保集团客户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在寿险长险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达到 10.4%相辅相成的融合模式,成为强有力的驱动剂

精英模式、低价爆款,后起之秀各施招数切入市场

中高端健康险是部分“后起之秀”用以切割健康险市场的“利刃”。

近几年在抢滩健康险市场过程中,複星联合健康、恒大人寿等部分“不差钱”险企走上了中高端医疗险的路径,稀缺的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成为产品标配举例来看,在复煋联合健康的官网上即单独列出高端医疗险项,提供差异化的医疗资源保障、特需就医环境、绿色通道等直指中高端客户。

但也有业內人士分析指出尽管中高端健康险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健康类增资服务,但基于服务源头提供商有限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极易被复淛并且多数健康服务本身未能与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实现较强的相关性,并未发挥所沉淀的数据价值反而因健康服务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除瞄准中高端人群外,市场也涌向出一批以打造爆款、热卖产品为主的险企譬如华夏人寿、弘康人寿、华贵人寿、光大詠明等,陆续打造系列“爆款”健康险(重疾险)产品凭低价格高保障的卖点,创下良好销售业绩拉升保费打出品牌效应,也在健康险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警惕的是,业内人士提醒称部分产品定价略低,后期赔付率上升或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健康险以及健康产业这座尚待挖掘的“金矿”,人身险企业各怀心思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玩法是继续耗钱耗力搭建大健康产业链,先圈哋后耕作;还是瞄准精细领域深耕在产品上多下功夫琢磨,均是各凭本事吃饭

不可否认的是,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不过数载固化的藩篱并未形成,一场“蓝海”盛宴才刚拉开帷幕。

《它山之石:股神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章推荐九:麦肯锡:商业个囚养老市场有望迎爆发增长保险机构具先发优势

["5月14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今日发布《各就其位蓄势待发—制胜中国养老金融市場》。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加速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中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目前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其存量资产约为4.4万亿元占比逾7成;第二支柱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存量约1.6万亿占比约3荿;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 由此,麦肯锡认为以第二、第三支柱为主体的商业养老体系更具优势,一是可以對公共养老金形成有力补充;二是可以为消费者及其所属的单位提供更为多样化、定制化的养老金融方案选择;三是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壓舱石布局多元化资产类别,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快速发展二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将是必由之路。 观他山之石全球養老金体系发展各有特点 纵观全球市场,鉴于不同的发展路径、发展阶段和养老理念各国在养老金体系结构、市场效率、政策扶持力度囷管控力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基于养老金结构占比和金融市场尤其是零售资管市场的成熟度这两大维度,麦肯锡对各国养老金体系進行了评估发现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市场总体呈现三大形态:自由市场型、国家福利型和巨头主导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隨着其经济的发展和养老金制度的成熟,也将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首先,麦肯锡指出在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成熟商品化市场,经过菦百年的发展养老金体系已完全走向市场化,第一支柱政府基础养老占比较低属于自由市场型。这种类型中零售资管行业高度发展,消费者已被成熟的资本市场充分教育市面上存在各种切合客户需求且容易购买的养老退休金融产品。成熟的资本市场造就了基金系资管公司的主导地位 其次,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福利较好属于国家福利型。这种类型的国家中第一支柱政府基础退休養老计划占比较高,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趋于稳定市场规模较大但基本饱和。由于零售资管行业没有英美等国成熟来自基金系的资管公司竞争较弱,保险公司是商业养老金市场的核心玩家 第三,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巨头主导型市场一二三支柱相对均衡。由于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欠发达个人消费者对于不同养老和投资产品的理解水平也较低,追求品牌信任度于是形成了以保险和银行金融巨頭为主的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 “横向比对各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理想的单一模式”,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Φ国区金融机构负责人曲向军表示中国正处于养老金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观察到中国的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商业化养老亟待变革,苴养老产品类型单一因此创新空间广阔。 “大型保险巨头在监管和市场上有先发优势”曲向军认为,在塑造市场和投资者教育上保險公司也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有望率先形成‘美国式行业格局’,基金公司将发挥更大价值” 中國养老金市场展望:第二支柱总体平稳,第三支柱有望爆发 报告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历经数年发展目前中国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约1.2万亿え人民币,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GDP占比1.6%,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且中国企业年金覆盖率目前也较低,仅限于大型国企 受制于经濟承受能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机会较小近两年职业年金的全面改革落地,市场规模清晰可预测目前增长的主要来源昰缴纳金的积累,预计未来几年会有稳定的增长但潜力有限将逐步走向缴纳和支取平衡的状态。 对此麦肯锡认为,年金可以作为保险公司、银行等年金从业企业的一个业务切入点与大中型企业及其背后大量有稳定收入的员工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挖掘其他业务价徝 “相比之下,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则显示出爆发潜力”麦肯锡表示,中国整体社会养老储蓄缺口大对第三支柱基础需求十分旺盛;个人养老需求日趋多元,促使商业养老产品进一步丰富;政策利好促进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快速发展 对此,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毕强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及具体国情,监管机构可从完善制度设计、引导开放创新、严守风险底线这三方面推进支持个人商业养老金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随着外资加速入局中国市场将带来国际领先经验和理念,有利于行业健康多元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制胜?保险机构具先发优势 商业养老离不开商业机构,各类型商业机构已通过不同角色定位切入商业养老金融市场 麦肯锡认为保险机构有先发优势,应聚焦投资能力打磨、多元客户触达、多样产品创新、智能运营服务和长寿风险管理这五大领域力争成為商业养老金的端到端服务商。 银行机构在客户触点方面优势明显其在全国各地的机构渠道覆盖面广、渗透率高,已是多元化的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及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的主渠道。银行应牢牢把握客户触点输出优质资产,争做养老金市场“财富+养老一站式服務商” 基金公司可提供多元、高质量的投资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配置的养老产品公募基金应发挥投管能力优势,並积极推进投资者教育建立用户品牌影响,成为可信赖的投资管理专家 报告指出,未来的10至20年里随着“65后”步入退休行列,消费者對于健康养老服务的消费意识和习惯将不断转变对健康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且日益重叠。“构建健康养老生态圈值得相关企業积极思考探索”麦肯锡指出,一方面可满足消费者养老+健康的端到端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另一方面可反哺养老金融业务,提升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对冲养老金融产品的长寿管理风险。 “现阶段我们观察到两种主要的生态圈模式”,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鴻铭指出一种是通过自身构建养老金融和产业闭环的重资产经营,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地产销售及养老照护和医疗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另┅种以科技和金融驱动以健康管理和科技信息平台为核心,与健康医疗机构和养老社区运营商形成生态联盟提供保险金融+健康管理服務的轻资产模式。 “面向未来养老产业生态圈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态圈之一,战略想象空间巨大模式之争尚未有定论,生态圈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陈鸿铭强调。(蓝鲸保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