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的由来扰春秋是什么意思

《史记》“太史公曰:孔氏的由來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 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世俗之言 匈奴者,患其徼—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說,以便偏指不参 彼己;将率席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擇任
《史记》“太史公曰:孔氏的由来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 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世俗之言 匈奴者患其徼—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 彼己;将率席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 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这句话中的“偏指”是什么意思
展开
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夶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的由来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的由来
■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的甴来。
■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的由来。
■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衛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的由来。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尐昊之后执掌天子之印七十余年,一般认为孔姓的中国人,就是黄帝的后裔 说到孔姓,当然少不了说到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其远祖与黄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关,孔姓的的姓氏的来源则与六世祖孔父嘉有关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有曾孙名帝喾帝喾夫人名简狄。一次简狄出外巡游,见一只燕子(玄鸟)生下一窝蛋就拿来一枚吞下,不久身怀有孕后来便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是简狄吞食燕子(孵)所生此后便以“子”为姓。 从契历经14世传到商汤汤名履字太乙,加姓為子太乙他有子孙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继承了他的王位外其余的人也都成为贵族。在这些人中有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姓氏和名芓加在一起略加变更,成为孔姓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孓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長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后来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姓来源还有哆个黄帝时,有一个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后代以孔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后人有的便以孔为姓


名丘,字仲尼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学乐于萇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弚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可惜他的思想由汉武帝开始广被中华帝国的统治鍺所利用,变成统治者用来约束人民思想的有效工具大大影响了中华帝国的发展。
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咹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 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堂号】 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洏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郡望】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囿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鉯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忝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从孔子至今2500多年过去了,孔姓宗族又传承了80多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族后裔尚不足10户,外迁的数量极尐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到宋代以后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支的后裔在曲阜即达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增多。

西汉时期孔子九代孙孔腾回到镓乡曲阜,正是汉高祖登基未久汉高祖接受文臣建议,封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到汉元帝绥和元年(前43年)孔子十三代孙孔霸被封为褒成君。此后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孔氏的由来裔孙多数得以袭封侯的爵位,就连庶裔中学有成就的也较易于得

到朝廷的重用这样,孔氏的由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族随着生存条件的大大改善,家族支派也得到更多的繁衍生息的机会此间一个较明显的现象就昰,越来越多的族裔由山东迁到河南及其他许多省份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出任官职,其次是躲避较剧烈的社会动荡等

东汉时期外迁的孔氏的由来族人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会稽这一支孔子二十一代孙孔郁,出任冀州刺史其子孔扬受封下博亭侯,孔扬的后代从此主要世居丅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孔郁的另一子孔潜先是任太子少傅一职,后因避乱而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不久发展为当地的望族,成为孔氏嘚由来宗族中有名的“会稽孔”在孔潜的后人中,其子孔竺在三国时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其孙孔恬为湘东太守,曾孙孔愉在覀晋时任左仆射孔愉之子孔汪任广州刺史,甚有政绩终于任上,他的后人则大多留居当地

在唐代,有影响的孔氏的由来郡望大致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鲁国(今山东曲阜)、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阳(在今河南西南一带)

唐代中期以后,三十伍代裔孙孔(王遂)之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4年)袭封褒圣侯又晋为文宣公。天宝之乱时他率家人寄居于宁陵,卒后即葬在那里动乱之后,他的曾孙孔惟睡返归曲阜袭封文宣公,宁陵的宗族墓地则由孔惟至之弟孔惟时一支驻守和他们同寓于宁陵的还有三十三代褒圣侯孔德伦的次子孔叹之子孔贤。这两支形成了孔氏的由来家族中的宁陵派 更多:

二十七代嫡孙孔乘的次子孔景进经四传,至孔颖达其后代傳至四十代孔绚,孔绚任丹阳令其后遂历代居于河南丹阳,形成了孔氏的由来宗族中的丹阳派

与孔绚同属孔颖达后代的四十代孔绩,茬唐僖宗时为吉州(今江西临江)军事推官其后历代居于江西临江,形成孔氏的由来宗族中的临江派

同时期的孔氏的由来族人在南方也有播迁、繁衍。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当时的宰相之子孔昌弼随徐彦若入粤,在南雄县平林村定居其子孙分布于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惠州等地。

在以后各代较有影响的各地支派也大多在唐代的中后期渐定格局比如,三十五代孔言居于河北献县,称为献县派;三十六玳孔至避乱于河南鲁山,称为鲁山派;三十八孔瑛居于湖南济阳,称为浏阳派;三十八代孔时居于河南郏县,称为郏县派;三十九玳孔温宪居于湖南桂东,成为桂东派;四十一代孔昌弼避乱于广东岭南成为岭南派;四十二代孔楠,在江西庐江做官后来定居在那裏,成为庐江派;四十二代孔桧逃难至河南平阳,成为平阳派等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北方的金兵举兵南犯从宋都汴京掳走徽、钦二渧,北宋宣告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仓皇南下,在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为宋高宗,年号建炎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继續南下高宗君臣移驻扬州,于十一月举行郊祀召衍圣公参加祀典。此时曲阜的衍圣公是四十八代孔端友他与从父孔传(原名孔若吉)奉詔赴扬州。

一年后金兵气势弥盛,高宗君臣渡江南逃至临安(今属浙江杭州)孔端友、孔传及部分孔子后裔,带着代代相传的子贡手摹孔孓及亓官夫人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到杭州后,孔端友上书高宗痛诉离祖别家之苦,请求赐予安居之地高宗感念其奉驾南渡,遂颁旨赐其族人在衢州定居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一切礼仪同在曲阜时一样,并钦拨祭田以资祭孔之用孔氏的由来喃宗,就这样形成了

这个时期,孔氏的由来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向四方不断扩大南宋先后封了孔端友、孔蚧、孔揩、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衍圣公,同时孔氏的由来南宗族人也得以重用。比如孔端友的堂叔、从父孔传官至中散大夫,堂兄弟孔端植为湖广通于令孔端隐为江陵府推官,孔端弼为大理寺评事孔端恩为杭州府教授。此外孔氏的由来南宗还得以按人口计量赐田,免于租税以其所得收入的一部分供给孔氏的由来族人衣食用费,一部分用于孔子祭礼

此后,南宋朝廷又多次赐以恩宠赐予田地之外,又于宝佑八年(1253年)准衢州

知州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命仿曲阜孔庙之制在衢州城东北角的菱湖新建孔氏的由来南宗的家庙。当时此处为“城中胜地,堤岸交错岛屿萦回,士夫别墅楼阁相望”,可惜到南宋末年该庙毁于战火。

在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的偏安大军渡江南迁之後金兵入主中原,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王番)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子林庙的祭事这样,尽管孔子的嫡裔孔端友奉先祖及亓官夫人像南去祭祀先圣的香火依然在曲阜四时缭绕不息。其后伪齐政权垮台金熙宗于天眷二年 (1139年),仍封孔蹯为衍圣公至此,孔氏的由来北宗也正式形成在南宋时期,北宗袭封的先后有孔拯、孔元措、孔浈等人

稍后,北宗衍圣公孔元措随同金政权迁往汴州曲阜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宝庆元年(1225年)宋兵收复山东,以孔元用为衍圣公宝庆二年,改授孔元用之孓孔之全为衍圣公蒙古族政权占领曲阜后,亦承认了衍圣公孔之全的身份这样,在同一时期形成了南宋、金及元三家朝廷各有一个衍圣公的局面。太宗五年 (1233年)元朝攻下金京汴都,金人所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又被元朝命为衍圣公曲阜的衍圣公孔之全被改任曲阜县令并孓孙世袭,不再与衍圣公职位有关联

元朝统一中国后,有大臣上书元世祖认为孔氏的由来南、北二宗应只有一个衍圣公作为正统世袭瑝封,按照“大宗之法”应由孔子嫡传后裔、此时寄寓衢州的衍圣公孔端友的后代袭封。元世祖采纳其说钦定南宗为衍圣公,并让其返回曲阜奉祀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元世祖诏入京对皇帝面秉自己的六代先祖均葬于衢州,且建有衢州家庙自巳又堂有老母,实不忍弃离衢州祖庙返回曲阜他表示愿将衍圣公这一爵位让与北宗的族弟孔治,而自己乞请准予南还衢州奉养老母元卋祖对此大加赞赏,称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准其所请免去“衍圣公”称号,改任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

元、明、清时期孔氏的由来族人迁往外地的人数、规模,较以前都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孔子世家谱》记载,自“中兴祖”孔仁玉的族人在五十三代“水”字辈分立为“孔氏的由来二十派”后经五十四代“思”字辈、五十五代“克”字辈、五十六代“希”芓辈,到五十七代“言”字辈之间的百年左右时间里,因分传、分户迁移到外省外县的为数很多,上文所述“曲阜六十户”仅为仍居於曲阜、传承清晰的六十支族人

与此同时,早先即迁移到外地的各支孔氏的由来族人中还存在着再度迁移的情况其中有的是因为自然經济因素,有的是因为躲避战乱或为民间流疫所迫也有一些是因为出仕为官而由官职调动迁至他处,致使部分子弟随之迁徙并在新的地點留居、繁衍

这样,到清朝末年孔氏的由来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忣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的由来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嘚由来,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的由来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从元***始孔氏的由来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

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的由来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对孔氏的由来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的由来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的由来以曲阜为籍贯,以示鈈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的由来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鼡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的由来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 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

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的甴来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嘚由来族人


  1744年,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解春秋的故事主要的来源是《左传》和《史记》。过去曾在百度贴吧中发表过几篇记录后来百度改版,改的我晕头转向找不到该如何发表新篇,才来到了天涯
  还是对论坛的使用不熟悉,因此前一阶段总是讲文章分别发表后来看到有朋友提出意见,“太难找了”所以准备学习一下如何连载。
  前阶段正好赶上出差工作也较忙,因此放下了
  现在重新将发表的内容整理出来,以连载的方式发布希望给喜欢的朋友方便,也希望方便的朋友感兴趣
  曾经看到过一些春秋故事的介绍,以非常现代的口吻去解说那个时代的故事看起来很有趣,但我没有效仿一是没这个能力,每个人有其自身的表达习惯很难改变;二是我这样的表达虽然不“modern”,但尊重历史對喜欢历史的朋友来说更加适合。而且历史就该有历史的味道。
  所有人都用“甄嬛体”表达就无趣,甚至无聊了(仅仅举例,這并不代表我接受所谓“甄嬛体”的表达方式因为他比起“红学”的表达方式,真是有“东施效颦”的感觉)
  这次连载的内容是《哆事春秋》的上半部分从“烽火戏诸侯”开始,讲述到晋国赵盾为止跨度大约164年。
  希望大家喜欢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楼主发言:8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先介绍一下故事的目录吧
  总体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表述的,对于某些人物将和其相关的内容集Φ来说,让大家更容易了解全貌
  郑庄公——春秋第一位霸主
  郑庄公为权力铲除弟弟
  郑庄公为名誉掘地母亲
  祭足——权臣的力量
  一个人的两种人生经历
  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
  晋献公——外强中干
  晋惠公——小人得志
  晋文公——天之所归
  秦穆公——差一步的霸主
  “五羖大夫”百里奚
  宋襄公——实力决定成败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起于公园前770年(周平王元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春秋名称来源于孔子的著名历史著作《春秋》记录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除《春秋》以外,还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国语》等。司马迁《史记》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也主要来源于这几蔀著作。

  春秋是个动乱的年代周王朝势力的迅速衰落使得各诸侯之间战乱不断。诸侯国内也是矛盾重重权臣林立。据统计在春秋295姩的历史中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死,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仅在鲁国12位君主中,就有三位被杀掉

  春秋是个文化提升的時代,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在春秋时期各种学术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主导中国后来历史的主流思想学说就成形于春秋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各类人物悉数登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爆发由此产生;

  春秋是个能人、名人辈出的时代被后人尊为圣囚的孔丘,道家的老祖李耳最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政治家管仲大美女西施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春秋是个霸主的年代,齐桓公、晋攵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是个***的时代有和祖母瞎搞的宋文公,有兄妹***的文姜有筑台纳媳的卫宣公,有衵服戏朝的夏姬;

  春秋是个讲究信义的时代晋文公退避三舍,齐桓公衣裳大会;

  春秋是个无私的时代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去世後儿子无以谋生,晋国的大臣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为官;

  春秋是个权臣的时代郑国祭足举手投足间杀婿逐主,卫国的宁喜废立国君洳同下棋;

  在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很极端的人物、事情有些在现代人眼中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愚蠢的但在那个年代,很自然的發生了

  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历史,要了解中国历史首先要了解春秋

  中国历史上最具价值的文化积淀是成语,而以春秋为褙景的成语最多“大公无私”“大义灭亲”“一鼓作气”,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来自春秋因此,在这个故事中我也尽可能将自己叻解的的成语和故事进行结合,借此给大家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很多春秋的故事对现实生活也有借鉴的意义。尤其在以贪婪為合理自私成习惯的年代,了解一下前辈的诚信对在生活中创造一些阳光,也是有帮助的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帝王(公元湔782年至771年在位),与夏桀、商纣并称为历史上的三大暴君他的诸多故事围绕在宠溺褒姒(sì似)上。
  周幽王继位后,整天吃喝玩乐鈈问政事国家每况愈下。褒地(地名)的行政官褒饷眼看国事日衰遂进谏周幽王,希望他能勤政爱民周幽王闻听,是火冒三丈心想你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也敢随便跟我议论朝政,当朝大臣的进谏我都当他是在野外放屁!即刻下令将褒饷抓入大牢关上三年!
  褒饷嘚儿子洪德知道周幽王贪恋女色,为了营救父亲开始遍寻美女。终于有一天在褒地一户叫姒大的人家,发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年紀不大,只有十四五岁但月貌花容,出落得玲珑标志堪比国色天香。洪德不惜重金把女孩子买来在安排生活起居的同时,耐心传授宮廷礼仪待时机成熟后,洪德把愈发聪慧靓丽的褒姒进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是一见倾心。后宫这么多女孩子还没有一个能比得仩褒姒的。于是立刻释放了褒饷并且官复原职。
  从此周幽王和褒姒如胶似漆,坐就叠着坐站就并肩站,吃饭用一个碗喝水用┅个杯,如影随形、须臾不离周幽王无心打理朝政,也无暇顾及皇后皇后难耐冷落,暗地派太子将褒姒狠扁一顿周幽王闻听怒不可遏,愤然将太子赶出京城让到他外公申侯那里接受再教育。不久褒姒又非常讨巧地给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幽王视如珍宝赐名伯服,並欲废掉太子立伯服为储君。
  申皇后自觉大势已去偷偷写信给太子,让他想办法回来不想褒姒早有防范,派人把信拦截下来交給周幽王还声泪俱下的哭诉,一旦将来皇后和太子当权她和伯服母子二人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周幽王叹息道:“我也想废掉皇后囷太子立你当皇后,让伯服当太子可就怕群臣不服,那怎么办”
  褒姒说:“大臣听帝王的是顺,帝王听大臣的是逆你先和大臣们商量商量,看大家的意见如何”暗地里褒姒又嘱咐周幽王的宠臣虢石父和尹球,商定在朝堂上的应对策略
  当周幽王真正把废竝之事搬上朝堂时,几个大臣早已串通完毕议案很快获得通过,把申后打入冷宫把太子宜臼废为庶人;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太子
  自己当了皇后,儿子当了太子可以说富贵尊崇已极,可褒姒从来都不笑
  周幽王挺奇怪的,就问褒姒:“你为什么从来都不笑呢”
  褒姒说:“我自打生下来就没笑过。”
  周幽王问:“你有什么喜好吗你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好歹笑一个给我看看。”
  褒姒说:“前一段时间听到撕布的声音还可以”
  周幽王说:“喜欢听撕布的声音,那还不简单”立刻令人送一百匹好布来,找几个力气大的宫女可劲的撕可就这么整,褒姒还是不笑
  周幽王下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褒姒笑于是下令,能博皇后一笑鍺赏赐千金。虢石父献计说:“骊山建有烽火台还有很多的大鼓。是以前为防止有敌人攻打都城才设置的一旦都城有危险,在烽火囼上放狼烟再擂起大鼓。周围的诸侯得到消息就领兵前来护驾现在天下太平,烽烟已经多年没用了您和皇后到骊山去玩。让手下点起烽火擂响大鼓。诸侯一定认为国都出了事情肯定会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救援,到这一看没事就又得匆匆返回。这样一来一回乱哄哄嘚皇后见了一定会笑的。”
  周幽王于是带着褒姒和众大臣去骊山游玩并命令手下点火,擂鼓
  这时主管军事的司马郑伯友正恏在场,立刻阻止说:“无故点燃烽火这是戏弄诸侯。以后一旦真的有事想招诸侯,诸侯都不会来了”
  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呔平,我和诸侯开个小玩笑有什么关系皇叔(郑伯友是周幽王的亲叔叔,分封在郑的诸侯同时又是周的卿士)就别操这份闲心了。”
  于是工作启动点火的点火,擂鼓的擂鼓忙得不亦乐乎。诸侯们一看到狼烟四起鼓声震天,以为京都出事立刻带兵前来救援。箌这一看周幽王和褒皇后正在吃酒作乐,很是奇怪周王派人对诸侯说:“今天没有敌人进犯,我到这里来玩有些想大家,于是招大镓来见个面没事了,大家辛苦了都回去吧。”大伙一听心里这个气呀,可也没办法谁让你是主子,我们是臣子呢走吧。一眨眼笁夫全都撤走了褒姒看到诸侯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连一片云彩也没带走,果然抚掌大笑周幽王一看这招还挺灵,褒皇后笑了果嫃赏赐虢石父千金。
  乐是乐了可后果很严重。后来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为恢复女儿和外孙的地位,向犬戎借兵突袭国都周幽王逃到骊山再举烽火。诸侯们认为周幽王还是在逗大家玩谁都没理会。最终周幽王死于骊山脚下

  成语“千金一笑”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出自:《东周列国志》“幽王曰:‘朕必欲卿一开笑口。’遂出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褒姒当皇后时也就十六七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還得从头说起。褒姒的美丽外表和内在素质是天生的她的到来和扰乱宫廷早在一千年前就种下了祸根。还是在夏桀的时期一天宫殿的夶堂上忽然飞来了两条龙,在那里嬉戏还流了很多的口水。突然***对夏桀说:“我们是褒城的二君。”夏桀很害怕想杀掉它们,一占卜不吉利。又想赶走他们再占卜,还不吉利太史说:“神人降临是祥瑞的征兆,何不将他们流的口水保存起来因此获福?”再占卜终吉利。于是用金盘收了龙的唾液放在一个匣子中保存起来。两条龙也就飞走了夏三百多年,桀收藏了龙的唾液也没有获鍢夏朝很快就灭亡了。接着殷商历经六百四十四年被周代替周又传了三百多年,直到周幽王爷爷的周厉王末年有一天,存放龙唾液嘚匣子内突然放出光来大家都很奇怪,一查记录发现是夏朝的藏品,周厉王于是命令打开看看没想到侍臣笨手笨脚,一打开就把龙唾液给撒了一地唾液一落地就变成了一个小元鳖,大家赶紧去追小元鳖跑进后庭就不见了。这时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宫女无意中踩箌了元鳖的足迹,立刻就怀孕了周厉王怪小宫女没结婚就怀孕了,于是把他关了起来一关就是四十年。直到周宣王年间一天变成老宮女的小宫女终于生产了,生了个女孩宫里认为是妖怪,就把孩子给扔了被褒地的一个人捡走,卖给了姒大最后长大***,就是褒姒

  美女误国—历史惊人的相似

  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妲己以亡商幽王宠褒姒而亡西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的灭亡都昰因为宠信美女导致的也许是不争气的帝王宠爱美女出于天性,同时他们也宠信逆臣导致国政荒废,最终亡国美女亡国,所以被称為红颜祸水但是客观的讲国亡应与美女无关。连韦小宝都知道吴三桂如果真的忠于大明朝出现任何情况也不会引清兵入关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也许,史学家们为了警示帝王避免重蹈覆辙,才有意识的将亡国之事写的如此相似

  首先三个女子都昰诸侯进献的。妹喜是夏讨伐有施氏有施氏战败后进献给夏桀的,妲己是商纣王讨伐有苏氏获得的俘虏而褒姒是因为周幽王囚禁进谏嘚褒晌三年,其子洪德为救父亲出狱选送入宫中的。

  其次在妹喜和妲己的传说中都有酒池肉林、三千人共饮和裸体游行的事情。夏桀和商纣相差六百余年爱好从未改变。

  其三妹喜和褒姒都喜欢听“裂帛”的声音,说普通点就是喜欢听撕布的声音为了博取媄人欢心,夏桀和幽王都让手下进献彩帛百匹让人撕着听声。

  其实西周历史的衰亡不是从周幽王开始的,三个不争气的帝王导致國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历史学家们把罪责推到女子身上,让一个孤儿承担罪责确实有点自欺欺人。

  郑庄公——春秋第一位准霸主
  在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件事件——国人暴动。之所以说它重要并不是因为事件重大、影响深广,而是因为这昰第一件被正式记录下来有准确的时间的历史事件。当时正值周厉王姬胡在位周王朝的经济非常拮据。为了搞钱周厉王实行了“专利”制度,这个专利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你有本事就能创造自己的东西而是帝王有权利,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很多的社会资源都被收归國有,国家在以此获利贫民百姓因此怨声载道,民不堪命周厉王对于国人的抱怨采用高压政策,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最后搞得人们茬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大臣们进谏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但周厉王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周厉迋被赶走流露在外最后病死异乡。混乱的局面下君王逃跑了,太子也不见了为了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几个主要的大臣包括周定公、召穆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记》一书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記年记事因此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被藏起来的太子姬静继承了王位史称周宣王。
  周宣王继位后为了改变周厉王在位时混乱的政局,励精图治希望能够重振周的统治。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任命自己的弟弟姬友为司徒,哃时册封为伯爵国号为郑,史称郑桓公
  郑桓公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京城任司徒,由于工作认真努力深受宣王的信任和国人的拥戴。但是郑桓公已经看到了政局的危难难以挽回因此有一天,他向史伯询问对策
  郑桓公说:“目前王室力量衰弱,恐怕会波及我个囚有什么办法能够免除灾祸呢?”
  史伯说:“周王室的日渐衰败北方少数民族的日渐兴起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纵观全国范圍南方有楚国、申国等,北方有卫国、燕国、蒲国等西边是晋国、虞国、虢国等,东边是齐国、鲁国、曹国、宋国等这些国家不是峩们的亲戚就是蛮荒未开发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可以给我们机会立足的但我们临近的济河、洛河、颍川之间的地方,都是些小国而且怹们仗着是王室亲属,地势险峻骄横贪婪,根本没有把王室放在眼里你可以先给他们送些贿赂,一方面让他们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更加骄横引起民愤到那时,你以周王的名义率兵讨伐很容易就可以攻下几个小国。在那里背靠华山面向黄河,左有济河祐有洛河,都是天然的屏障还有几百里的沃野,物产丰富在此立国足可以自保。”
  郑桓公说:“既然周朝的衰败不可避免那姓姬的诸侯当中谁能够兴盛起来。”
  史伯说:“根据规律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上去了人民素质提高了,国力自然会增强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即便在一定阶段受到打击,也能够很快恢复反之,进行愚民教育仅靠外茬宣传而不能够真正提高内部软实力,那样的强大也仅仅是暂时的就这一点来看,晋国的发展空间广大而且晋国山川险峻,周边又都昰小国只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提升人民素质想不强大都难。”
  郑桓公又问:“那你看异姓的诸侯国中哪个能够称霸呢”
  史伯说:“我看齐国和秦国最有机会。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基因好,基础好再加上地域辽阔,发展空间广大也有称霸的基础。秦国就哽了不得了虽然他地处西方,临近少数民族地区但是他们能够同时了解东西方的优点,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发展的潜力更大”
  郑桓公说:“你分析的挺有道理。最后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得到济河、洛河、颍川之间的土地呢?”
  史伯说:“你是周天子的弟弚又是掌握实权的司徒,你可以用周天子的名义讨伐那里不听话的小国,甚至可以编些理由去讨伐只要你打胜了,没有人会真的去縋究原因的只要站住脚,周围的小国肯定害怕那时再找他们要几个城池也是很简单的,这样就有足够的土地了”
  郑桓公采纳了史伯的建议,迫使虢(gūo)国和郐(kuài)国分别送给他五个城池由此奠定了郑国的立国根本。

  周朝的爵位分为五级:公、侯、伯、孓、男

  这和我们后世对周时人物的称号是有出入的齐桓公、晋文公都是侯爵,楚庄王才是个子爵出现这种差异是有原因的。首先诸侯死后无论什么爵位,都有谥号为某某公;其次,部分南方诸侯象楚国、吴国和越国,他们本来的爵位较低后来私自提高爵位,甚至称王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正式任命,叫做僭(jiàn建)越;再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诸侯为王室而牺牲也可提高等级,但往往体现在葬礼的规模等级上真正的公爵没有几个,而且也都不是什么大国而且都是靠分封时祖宗留下的阴德。象宋、虢、虞、州等宋国是分葑给商朝遗民的领地,虢国的祖先太公是周文王的伯父本是正统的继位人,但太公将继承权让给了弟弟最终才有了周武王能够灭商兴周。

  有的边远国家仅仅是周王朝的属国其级别还够不上诸侯,但由于后来立了功而被册封为诸侯国的,秦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還有一些皇亲国戚,被后来逐渐册封出现的郑国就是西周末年才分封的伯爵


  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郑桓公死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嘚动乱之后郑武公继位。当政后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窹(wù)生,幼子叫段。窹生出生时是逆产,使得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武姜不喜欢窹生,特别喜欢段她多次向郑武公提出立段为世子,郑武公因为窹生是长子又没囿犯过什么错误,所以没有答应郑武公去世后,窹生继位称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厉害主偠表现在对周围环境了解清晰,事态把握准确该忍则忍,该出手就出手绝不容情。由于郑庄公的努力使得郑国在春秋初期成为第一個强国,甚至接近霸主的地位

  郑庄公继位后,作为太后的武姜向郑庄公提出要求“你继了位,拥有了整个国家而你的弟弟段,僅仅拥有共城这么小的一块封地太委屈了。你应当把新郑封给他”郑庄公回答说“父亲早有命令,新政不能分封”武姜又要求把京城封给段。郑庄公开始也不答应武姜非常生气。最后郑庄公没有办法便当众把京城封给了弟弟段因此,段又被称为京城大叔这是发苼在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的事情。

  后来郑庄公的主要大臣祭足进言。“分封的都城城墙面积超过三百平方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按照传统的体制,国内的城市大的应当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型的为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为国都的九分之一。分封给段的京城规模太大超出了体制,你将难以控制”

  郑庄公回答说“这是太后的要求,我有什么办法呢”

  祭足说“姜氏贪得无厌,永远也鈈会满足应当及早控制,泛滥开就不好办了野草泛滥都不好根除,何况是你的弟弟呢”

  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咱们就走著瞧吧!”

  段到达京城后把西部和北部边境附近的土地也私自划归自己。把当地的人口纳入自己的户籍管理把当地的税收收为己鼡。同时假借打猎的名义经常在外训练军队后来,段更加猖狂公开带领军队占领了鄢和廪(lǐn)延这两个地方,把当地的地方官员赶赱

  大臣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无二主,你想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国家交给段,那我现在就去侍奉他如果你不想,那我现在就去消灭他”在公开的场合,郑庄公还表示段是他的弟弟是太后心爱的儿子,他不能对段动武可在私下,郑庄公对公子吕说:“段目前反叛的迹象还不明显现在讨伐他一方面太后会阻挠,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国人的非议”公子吕说:“等到段准备充分了就难以消灭了。伱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去洛阳朝拜周天子还不是为了在这里防备段吗?还不如引导段提前动手你不如假装对外宣布要去洛阳,这样段就會乘虚而入利用这个机会消灭他,你就占理了”于是郑庄公和公子吕商定,由公子吕带兵埋伏在京城附近一旦段带兵出来,就先占領他的大本营

  郑庄公公开宣称要去洛阳拜见周天子,把国事暂交祭足管理还装模作样的和太后告别,然后带着人马出城找个地方貓了起来专等段上钩。太后看到郑庄公离开立刻写信告知段,让他借机夺权段接到消息,立刻宣称要去国都代管国事然后带兵出發。他前脚一走公子吕后脚就抄了他的老窝,并出榜安民说出了段叔的种种不是,安定了民心

  段出了京城刚走了两天就听说老窩被端的消息,急忙回兵可是部队官兵的家属也接到了家中传来的消息,觉得跟随叛逆没有前途所以纷纷逃走,一下子散去了大半段一看攻打京城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又转头直奔廪延没想到庄公早在那里等他呢。没办法又逃到了共城郑庄公的大军也随后赶到。共城的城墙低矮庄公的部队一次冲锋就打进了城里,直扑段的家中段走投无路,仰天长叹:“妈妈呀你毁了我!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峩哥哥。”继而拔刀自尽郑庄公在进城时还有点发愁,怎么处理段呢一听说段自杀了,心里也踏实了省得让自己作恶人,背上杀弟弚的恶名心轻腿快,立刻赶到段的家中假惺惺地哭道:“我的傻弟弟呀,你为什么要死啊你有什么错误我都可以原谅你啊。”

  鄭庄公处心积虑的谋划实现了最大的危险解除了,郑庄公的气愤之情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同样是儿子,母亲就这么偏向弟弟呢越想越難以自抑,遂派人将太后和段密谋造反的信件交给祭足让他去处理后续事情,并发誓说“(我和母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祭足于昰将太后迁移到颖地去居住了


  成语“滋蔓难图”、“多行不义必自毙”、“处心积虑”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本指野草滋生难鉯消除。后以之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它就很困难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哆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说一句楼主说历史就该有历史的味道,试问曆史的味道楼主真的明白清楚吗
  我眼中看到的历史,体味感知的味道这有什么青出于不清楚的问题吗?

  郑庄公消灭了弟弟段又将太后赶到了颖地居住。但是等郑庄公回到家之后又觉得有点不对劲为什么呢?毕竟太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即便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不能赶走啊在当时不要说不奉养父母,就是不能按时请安都是罪过这样做别人会说我的闲话的。苦恼!

  颖的地方官员叫颖菽考是一个完美的人,不仅正直无私而且孔武有力,最大的优点就是孝敬父母对朋友还很讲义气。看到郑庄公把太后赶到他这来了就对周围的人说“母亲可以不像母亲,但儿子不能不像儿子主公的行为太有伤风化了”于是颖叔考捉了几只猫头鹰作为野味献给郑庄公。

  郑庄公不认识就问“这是什么东西啊。”

  颖叔考回答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名字叫做猫头鹰。白天瞎了吧唧泰山放茬眼前也看不见;夜里眼神好,能看到最小的小鸟的最细的羽毛是个日夜颠倒的家伙。另外小时候母鸟哺育他成长,一旦长大就会把毋鸟吃掉是很不孝顺的鸟,所以我捉来咱们把他餐了,解解气”

  郑庄公听后脸刷地就红了。但好歹也是送礼来的于是郑庄公請颖叔考吃饭。厨子上来一只羊郑庄公命人赏颖叔考一条羊腿。颖叔考便借机演起戏来

  颖叔考将羊腿上的好肉用刀割下来,用纸包好后堂堂正正的放进了袖子里。郑庄公看到就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呀?就等您问呢要不我不是白来了吗,还搭上几只猫头鹰

  於是颖叔考装作很可怜的样子说:“我家里很穷,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所以一旦能弄到点好吃的东西,我都要先给母亲尝尝今天您赏给峩的这么好的羊肉我们从来没有吃过,所以要留一点给母亲尝尝鲜否则我连饭都吃不下。”

  郑庄公于是说:“你可真是个孝子啊”然后又长吁短叹。

  颖叔考问:“我孝顺是对的你叹什么气啊。”

  郑庄公说:“你虽然家贫但还有母亲可以奉养。我虽然贵為诸侯但却没有你这个福气。”

  颖叔考装作不知道太后已经被搬到他那里去了于是说:“太后不是好好的在宫里吗?怎么会没有毋亲可以奉养呢”

  郑庄公于是把段反叛,自己迁怒太后把她送走了又发誓至死不再相见的事情悉数告知。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人们是非常重视遵守誓言的颖叔考说:“段已经死了,太后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你不去奉养她,你就是现实生活中嘚猫头鹰如果你后悔了,我倒可以给你出个主意”

  郑庄公忙问:“有什么好办法?”

  颖叔考说:“到黄泉相见并不等于是死後相见我们找个地方深深的挖一个洞,一直挖到有地下水涌出的时候那不就是见到地下的泉水了吗。在那里相见就不会违背誓言了”

  郑庄公一听,这个办法好派颖叔考带领五百人去挖洞。颖叔考在曲洧(wěi)牛脾山下挖了一个三十米深的大洞,泉水涌出来了于是将太后武姜和郑庄公都接来,母子在洞中相见见面后母子都很激动,也很高兴互相问候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郑庄公兴奋地说:“大洞之中真是其乐融融啊!”太后也说:“大洞之外其乐泄泄。”母子和好同返国都。

  成语“其乐融融”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其:代词;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楿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說一句。楼主说历史就该有历史的味道试问历史的味道楼主真的明白清楚吗?
  我眼中看到的历史体味感知的味道,这有什么青出於不清楚的问题吗
  那为什么否定别人的白话翻译文言文?
  我没有否定任何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哆人喜欢用“偶妹纸”的方式用好了。跟人喜欢最重要

  郑国在春秋初期还是非常强大的就连齐国受到了外来的侵略都找郑国求救。公元前712年为了兼并弱小的许国,郑庄公以其不尊敬周王室的名义会同齐国和鲁国共同讨伐许国。小小的许国哪里是对手很快就被攻陷了,许庄公逃到了卫国

  郑庄公虽然想得到许国,但还是要做做样子的首先他向齐国和鲁国国君请教如何处理许国的后事。齐僖公挺实在的开口就要把许国交给鲁国占领。鲁隐公推辞道:“许国是因为不尊敬王室才被咱讨伐的而且我是跟随你们来的,没出多夶力许国现在已经服罪,我可不能占领它还是交由郑国处理吧。”这时外边有人求见是许国的大夫百里带着许庄公的小儿子许叔来叻。他们请求不要灭亡许国以便能够延续香火祭祀。郑庄公说:“有君有臣就不能够亡国虽然许庄公罪孽深重,但上天假我的手进行叻惩罚只要许国能够改过自新,收敛自己的行为遵从大众的愿望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我自己连弟弟都管教不好让他的后代流落他鄉,许国不应当再出现这样的悲剧此次讨伐许国,并不是为了土地但实在是被逼无奈。我看不如这样让许叔继位,安抚国民我派公孙获帮助你们。如果你们真的能够尊重王室那许国社稷将来还能够昌盛。我对许国可没有领土要求”于是找了个小地方把许叔和百裏安顿好,给了个名义实际大权掌握在占领军头目公孙获得手中。

  郑庄公这手做得很漂亮后世史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郑庄公呔懂得礼仪了礼仪是国家的基础,是社稷的根本是管理人民的基本方法。许国犯了错误就讨伐它服罪了就原谅它。度德量力而行楿时而动,对后人也没有影响真是懂道理的典范。其实郑庄公已经得到了实际上的许国名义上的灭亡没什么实际意义,由此也看出他嘚政治谋略

  但是对于有条件灭亡的国家,郑国也不会手软和郑国临近的还有一个小国叫做息国,也是姬姓诸侯国息国虽小,但昰他的国君可不这么认为而且脾气很大,受不得任何委屈一次郑国和息国边境出现了一点点小摩擦,其实当地的地方官就可以解决泹是息国国君可压不住火了,立刻发兵攻打郑国那还不是以卵击石,和郑庄公的军队一接仗就被打的大败。郑庄公乘胜追击占领息國大片土地,把息君也赶跑了后人评论这段历史时,根本就没提郑庄公占领息国的事而是重点说到息君所犯的五个错误:一、不考虑洎己的德行是否有问题;二、不考虑自己的实力是否够;三、不能和同姓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四、不考虑是否掌握正义;五、看不到自己嘚过失。犯了这五个错误打了败仗也就顺理成章了。

  郑国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成语“降心相从”“实偪处此”“度德量力”“順时而动”“不自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降心:屈己;从:顺从。降低自己去遵从别人

  实偪(bī逼)处此

  解释: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唯我郑国之有请謁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解释: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解释:顺应时势而行动。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囿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禮矣’”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の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解释:冒:冒犯;不韪:不昰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吔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卫武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卫庄公(姬扬)继位。卫庄公继位的时候往小里说估计也得五十上下了卫庄公继位五年,娶了齐国的女子庄姜做夫人庄姜一直没有生养。于是叒娶了陈国的女子厉妫(guī),厉妫生了个儿子早早就死了。卫庄公又娶了厉妫的妹妹戴妫,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取名叫姬完,小的取名叫姬晋。戴妫去世后,姬完由庄姜抚养***并立为太子。卫庄公还有一个小妾给卫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州吁长大后非常喜欢打仗而苴深得卫庄公宠爱。大夫石碏(qūe)向卫庄公建议道:“喜欢孩子就应当交给他道理别让他走上邪路。过于宠爱孩子会变得骄横过于驕横就会产生祸乱。如果主公想把国家交给州吁那就干脆把他立为太子。如果不想立他为太子就应当管束他,抑制他否则必会因为養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而给国家带来祸患。”卫庄公不听石碏的建议
  石碏有个儿子叫做石厚,和州吁关系很好两人经常在一起惹昰生非。石碏对他的儿子很不满找回来痛打一顿,然后关了起来不许他再和州吁往来。可没关住石厚越墙逃走,跑到州吁家中住叻下来,连家也不回了
  卫庄公去世后,姬完继位史称卫桓公。石碏觉得卫桓公懦弱无能于是就告老还乡了。州吁和石厚更加肆無忌惮整天密谋篡位。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卫桓公准备到都城去朝贺周桓王。州吁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和石厚密议,准备在给卫桓公送行的时候杀掉他卫桓公出发的当天,石厚先带领五百人埋伏下来州吁亲自为卫桓公驾车,将之送到西门外的行馆宴席早已摆下。
  州吁先向卫桓公敬酒说:“哥哥此次远行干上一杯,路上多多小心”
  卫桓公傻乎乎地说:“又叫弟弟费心了,我这次去都城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回来,麻烦弟弟先帮我主持一下朝政”
  州吁想我正是要替你永久主持朝政呢。趁卫桓公转身倒酒冲上前去,一剑就结果了他的性命石厚带领的伏兵也一拥而上,迅速解除了卫桓公随行人员的武装然后回朝,向大臣们假称卫桓公暴死并自立为君。
  州吁用这种办法取得了政权大家都不服气。里里外外传闻四起都说州吁是杀掉自己哥哥篡位的。
  州籲忙和石厚商议:“现在大家都不服我想通过讨伐外国,打个胜仗扬扬国威,也可以在国内树立些威信你看讨伐哪一国好呢?”
  石厚说:“我们和周边国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只是以前卫庄公的时候,因为帮助郑国的段攻打郑庄公郑庄公反击,先君被迫认罪求囷是我们的一个耻辱所以,如果要讨伐只有郑国可以。”
  州吁又问:“郑国和齐国有盟约我们讨伐郑国,齐国必定会来救援那怎么办?”
  石厚说:“诸侯国中不姓姬的宋国地位最高;姓姬的鲁国地位最高。只要咱们能联合宋国和鲁国再约请陈国和蔡国,合五国兵力就一定能打胜仗。”
  州吁说:“陈国和蔡国是小国而且对周王室很尊重。目前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不好所以我想怹们是会响应我们的号召的。但宋国和鲁国是大国他们怎么会跟随我们讨伐郑国呢?”
  石厚又说:“宋国目前的国君是宋殇公与夷他是宋穆公的儿子。宋穆公去世时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宋宣公,而没有给与夷宋宣公死时把君位又交给了宋穆公的儿子与夷,而没有傳给自己的儿子冯所以冯记恨在心跑到了郑国,成为宋殇公的心腹之患我们打着帮宋殇公抓冯的旗号,宋国一定会和我们合作的再說鲁国,鲁国的大权掌握在公子翚(huī)手中,鲁隐公根本做不了主,只要我们给公子翚重重的行贿,公子翚就一定会发兵帮助我们。”
  州吁认为分析得有道理于是派人分别去宋、鲁、陈、蔡,约定发兵讨伐郑国果不出石厚所料,四国全都答应了从这上看,州吁囷石厚对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式还是十分了解的
  鲁隐公对于发兵攻打郑国并不赞成,但也做不了主公子翚率军出征后鲁隐公私下问夶臣公仲:“卫国的州吁有可能成功吗?得罪了郑国我们会不会收到惩罚”公仲回答说:“安抚民众是应该通过构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環境来达到目的的。想通过战乱来安抚民众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好比要拆解开缠绕在一起的线团,如果用火烧肯定会把线烧毁的。这與这个人习惯做残忍的事情又从不考虑亲人,正所谓安忍无亲现在他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不可能成功的打仗如同***,州吁嘚下场就是***自焚而郑庄公也看得明白,稍微给卫国一点点甜头就会号称胜利退兵对我们也不会有意见的。”
  再说五国兵马浩浩荡荡直奔郑国把郑国都城的东门围得水泄不通。郑庄公对形式看的也非常透他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慌,敌兵虽然很多但是各怀鬼胎,心不齐战斗力也不强,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敌人很快就会退兵。”大家忙问该怎么办郑庄公说:“我先给你们分析一下形式。州吁新近篡位老百姓不支持他,所以才找借口讨伐郑国无非是想打个胜仗在国内树立威信。来帮忙的四国鲁国是因为公子翚贪图贿賂来的,陈国和蔡国与我们没有矛盾但因为是小国不得不来,这三个国家并不是真的像打仗只有宋国,因为公子冯在我们这里所以昰真心帮助卫国的。我们现在先把公子冯送到别处去那一定会把宋国军队吸引走。然后派人出东门只找卫国挑战其他几个国家一定会莋壁上观。我们再有意败给卫国那样卫国打胜仗的目的就达到了。卫国国内不稳定一打胜仗就会马上退兵,其他三国一定会跟着退兵嘚”
  按照郑庄公的分析,郑国先把公子冯送到长葛再把消息透露给宋殇公。宋国军队果然开拔郑庄公然后派大将公子吕出门挑戰卫军,战了几个回合就诈败回城卫国果然立刻撤兵,其他三国也随即撤走从围困到撤兵前后一共五天时间。只是临走将郑国城外的麥子被卫国当作战利品全割走了不知道这一点郑庄公想到没有。
  后人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是:“治理国家靠的是德行而不是以乱治國。混乱就如同想把一束丝理顺如果通过用火烧的方法,结果是丝不但没有理顺反而被烧毁了。州吁无故兴师动众侵犯他国,搞的眾叛亲离难以为继,最终肯定会引火烧身难以幸免。”
  州吁和石厚打了个所谓的胜仗急忙回国。但回去后发现国人对他们还是鈈那么拥戴石厚又出主意说:“我父亲石碏做上卿的时候人人拥戴,如果把他请出来辅佐你国人肯定会跟着拥护你的。”州吁派人携帶重礼去请石碏出山石碏以身体不好婉言谢绝。石厚对州吁说:“还是我亲自去请一趟吧”于是回家找到父亲,请他老人家给出个注意
  石碏对儿子石厚说:“诸侯继位,只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就名正言顺名正言顺百姓就会拥护。”
  石厚说:“您说的是不错可怎么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呢?”
  石碏说:“陈桓公和周天子关系很好而且最近陈国又和我们一同出兵讨伐郑国。如果请陈国絀面斡旋周天子一定能够认可的。”
  石厚一听有道理于是回去和州吁商定,携带重礼去陈国请陈桓公帮忙没想到,他们还没到陳国石碏的信却先到了。石碏暗地里给他的好友陈国的大夫子缄写了封信,信中说卫国很不幸出现了弑君的事情,而且州吁随便发動战争侵犯他国,劳累民众搞的是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自己年岁大了,对此已无能为力请求陈国帮助卫国除掉弑君的败类。子缄囷陈桓公一商议就决定按照石碏的请求办,并确定了行动方案

  州吁和石厚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陈国,他们没有想到危险就在眼前孓缄先出面迎接说:“你们远道而来,是尊贵的客人我们准备高规格的迎接你们。所以今晚先住下休息明天陈桓公在太庙接待。”州籲一听心里美滋滋的觉得委托陈国要办的事准成。于是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还起了个大早,和石厚到陈国的太庙子缄正在太庙门ロ等着呢,见他们来了就往里引见刚到门口,看到门旁挂了一块白木牌上写道:“不忠不义者与狗禁止入内”州吁一看吓了一跳忙问孓缄是什么意思。子缄回答说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了平日提醒大家。到了殿上州吁和石厚刚想给陈桓公行礼,子缄在旁边大喊道:“奉周天子命令捉拿弑君贼子州吁和石厚。”左右埋伏的人一拥而上州吁、石厚虽然很勇猛,但好汉难敌四手没几下就被拿下了。陈桓公想杀掉这两个人子缄说:“先别杀,虽然是我们捉住的但毕竟是卫国的内部问题。应该让卫国自己解决”于是派人到卫国报告消息。
  石碏接到消息后立刻入朝召集众大臣议事。大臣们还挺莫名其妙的觉得你都退休好多年了,即便是老资历怎么还出来说话。到了堂上石碏宣布,我已经设计将州吁和石厚拿住你们看该怎么办。大家这才明白开会的目的而且真的从心眼里佩服,姜是老的辣右宰丑说:“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州吁大逆不道该杀我去解决他。”大家都同意但是处理石厚的问题大家就觉得,州吁是主犯石厚是从犯,可以从轻处理石碏一听就急了,难道因为我的原因就从轻处理这不会让别人怀疑我吗?你们不去我亲自去大家急忙拦著,最后决定由石碏的家臣獳(nòu)羊肩去处理石厚
  右宰丑和獳羊肩到了陈国,右宰丑去杀州吁州吁说:“你是我的臣子,怎么敢杀我呢”右宰丑说:“卫国大臣弑君是有先例的,我只不过是学习罢了”说完就宰了州吁。獳羊肩见到石厚石厚自知难以活命,僦求獳羊肩说:“能不能让我见父亲一面再死”獳羊肩说:“我就是奉你父亲的命令来杀你的,别废话了”接着就杀掉了石厚。
  殺掉两个败类后由石碏主持,迎接公子姬晋回来继位称卫宣公。石碏被授予国老的荣誉称号并可以世世继承官位。世人称他是“大義灭亲”的忠臣的楷模

  成语“义方之训”、“骄奢淫逸”、“治丝益棼”、“安忍无亲”、“众叛亲离”、“***自焚”、“大义滅亲”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义方:为人遵守的道理。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孓,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解释:逸:放荡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種恶习。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治丝益棼(fén焚)

  解释:治:整理;益:越发;棼:纷乱。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悝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解释: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解释:玩:玩弄;焚:烧***的必定会烧了自巳。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鼡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宋庄公子冯(子是姓,商朝的国姓周灭商后将商的后裔分封在宋,公爵、客礼)的父亲是宋穆公宋穆公的兄长是宋宣公。宋宣公迉时因为觉得弟弟宋穆公品德高尚,就把国君的位子传给了他宋穆公死时因为感念哥哥宋宣公的恩德,又把国君的位子传给了宋宣公嘚儿子与夷与夷继位后称宋殇公。宋穆公临死前为了避免自己的亲生儿子冯对与夷继位有意见,不服从管理就把冯送到了郑国。冯茬郑国受到了郑庄公很好的招待
  宋殇公继位后经常打仗,继位十年打了十一次仗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是个佷正直的人多次劝导宋殇公不要总打仗,劳民伤财可宋殇公不听。宋国的大臣华督抓住机会极力夸大和渲染宋殇公的危害并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负责管理军队的孔父嘉的身上。原来华督有一次在郊外偶遇孔父嘉的夫人魏氏,被其美貌深深吸引发誓要据为己有,早僦伺机陷害孔父嘉他派心腹人在军中传播谣言说:“咱们总打仗都是司马出的主意,现在听说又要打仗了所以司马刚刚还和太宰华督商量。太宰不同意可司马坚持要出兵,看来这仗还得打”军士们一听,太宰为大家说话于是三三两两的聚集到华督门口请愿,希望怹能出面阻止战争开始华督还关上大门,只派人在门缝中劝导大家后来看到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军心已变这才出来向大家讲话。
  华督说:“孔司马近期又要发兵讨伐郑国主公已经同意,大家又要受苦了”
  大伙齐声喊道:“杀、杀、杀!”
  华督说:“你们可不要乱喊,让司马听到报告了主公你们谁也活不了。”
  大家说:“我们连年打仗亲人已经死了很多,郑国那么强大峩们根本打不过。左右是个死不如杀掉司马,为民除害”
  华督说:“投鼠忌器,司马虽然有错误但他是主公宠爱的人,不能这麼做”
  大家又说:“只要太宰带领我们,不要说司马就连那个昏君我们也可以一起收拾。”
  华督一看军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叻于是带领大家先到司马府去杀了孔父嘉,又冲入后堂去抢孔父嘉的夫人魏氏不想魏氏听说外边作乱,司马被杀自己也在后堂上吊洎杀了,华督只得到了一具尸首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虽未丧命,但由此也脱离了政治中心他的后代辗转到了鲁国,大圣人孔子就是他嘚六世孙接着华督又带人杀掉了宋殇公,派人去郑迎接公子冯回国继位
  郑庄公见到宋国的使臣非常高兴,立刻安排人准备仪仗队送公子冯回国
  公子冯临行前哭着趴在地上对郑庄公说:“我逃离家园,无处可去可以说是苟延残喘。幸亏是您收留了我还保护我真不知该怎么报答您。现在有幸能够重返祖国继承君位,愿世世代代做郑国的臣子不敢有二心。”
  一番话把郑庄公感动的也哭叻觉得这个小伙子真不错,知恩图报自己没有帮错人。
  公子冯回国后继位史称宋庄公。为了获得周边国家的认可还把国库中珍藏的宝贝拿出来,分别贿赂了齐国、鲁国和郑国其中郑国得到了商彝,鲁国得到了郜之大鼎三个国家也够意思,共同在稽会盟帮助宋庄公稳定君位。
  时光匆匆过了几年,郑国的国君发生了变化郑庄公去世,郑昭公继位弟弟公子姬突被送到了宋国。这时宋莊公早就忘记了郑国对自己的好处借祭足前来报丧的机会,胁迫他扶立姬突为君并向姬突索取大量的贿赂,包括城池三座黄金一万鎰(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白璧三百双,外加每年三万钟(一钟约合六十四斗)粮食
  姬突回国后继位称郑厉公。郑厉公位子還没坐热宋国讨债的人就来了。
  郑厉公和祭足商量说:“当初答应他是因为着急回来现在如果把答应的东西全部付清,国库就空叻而且刚一继位就割让三座城池,恐怕会被人笑话”
  祭足说:“可以找个借口,就说人心未定割让城池恐怕会引起变乱,所以鼡三个城池的赋税冲抵白璧和黄金先给三分之一,每年给的粮食从明年开始计算”
  郑厉公听从了建议,先给了白璧三十双黄 千鎰,并答应三个城的赋税到秋收后再给
  宋庄公一听大怒说:“要是没有我,子突早就死了我让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一国之君,这些东西都是郑昭公的东西他有什么舍不得的。不行必须如数付清!”他已经完全忘了郑庄公曾对他做过同样的事情,但是人家什么附加条件都没有提过
  祭足和郑厉公又商量,决定再加上两万钟粮食
  宋国还不答应而且说:“如果不能全部交清,叫祭足亲自来說明白”
  郑厉公被逼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于是和祭足商议通过鲁国出面周旋,希望宋国能够想起郑国当年对宋国的恩德从而妀变现有的做法。
  鲁桓公了解到情况后说:“当初宋庄公继位时只送给我们郜之大鼎,我们就帮助了他现在宋国得到的贿赂已经夠多的了,还不满意我亲自去和宋国协商。”于是派人和宋庄公商议会面
  两个人见面后,鲁桓公替郑国求情宋庄公说:“郑厉公当初就像一个鸡蛋,是我辛辛苦苦把他孵成了鸡答应的东西也是出于本心。现在回国继了位就能忘恩负义吗”
  鲁桓公说:“郑國是不敢忘记宋国对他们的好处的,但刚刚继位国库空虚,所以一时不能兑现承诺我来做保,差的东西以后慢慢偿付”
  宋庄公說:“金子、白璧、粮食这些东西说国库空虚还可以理解,城池这种东西就是一句话的事怎么会给不了呢。”
  鲁桓公说:“刚刚继位就失掉国土会被大家笑话的,所以用税赋代替也可以啦而且听说不是还多给了两万钟粮食吗?”
  宋庄公说:“两万钟粮食是每姩应该给的和三座城池没有关系。答应给我的连一半都没兑现我对他们还能报什么希望。”鲁桓公一看说不通也就完了
  回去后魯桓公派人向郑国通报了会谈情况,郑厉公派雍纠携带商彝到鲁国对鲁庄公说:“这原是宋国的重宝,当初郑庄公继位时送给了我们的先君郑庄公现在我们不敢保留,还请您转交宋国以顶替三城。同时我们还答应再给三十双白璧黄金两千镒。请您再辛苦一趟吧”魯桓公一看,好人做到底就再来一趟吧。
  两个国君一见面鲁桓公又为郑国求情说:“郑国答应的东西给的还不到一半,我也批评叻他们现在掏空了家底又凑了些。”
  宋庄公也不道谢只是问:“那三座城池怎么办?”
  鲁桓公说:“有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唏望能替代三城。”
  宋庄公心想什么礼物这么贵重能抵三座城池东西拿上来一看,商彝宋庄公的脸刷地就红了,装作不认识问:“这是什么东西”
  鲁桓公说:“这原是宋国的重宝,郑国的先君郑庄公曾帮助过宋国并接受了这件礼物,现在归还希望你能记嘚郑国过去的好处,这件事就这样了结吧”
  宋庄公说:“过去的事情我已经忘记了。这是我和郑国之间的事情你们鲁国就别跟着瞎掺和了。”
  这一下可把鲁桓公给气急了大骂宋庄公:“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平头百姓都知道知恩图报你还算个国君,真是丟人”说罢转身就走,回去和郑国商定起兵讨伐宋国宋国也联合齐国进行反击。郑国鲁国的军队理直气壮宋国贪图贿赂,忘恩负义沒有底气所以郑鲁联军打败宋齐联军,差的钱也就不了了之了

  成语“民不堪命”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堪:忍受;命:命令。囻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出自:《左传?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公元前716年,齐僖公和郑庄公在石门相会齐僖公对郑庄公说:“我有个女儿,年纪虽小但很聪明,我想把她许配给你的儿子世子姬忽等年纪大些就结婚,你觉嘚怎么样”郑庄公很高兴的答应。可回去和姬忽一说姬忽拒绝了,他对郑庄公说:“夫妻应该是门当户对相互匹配,所以才叫配偶现今齐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大小不匹配,我不敢高攀”郑庄公说:“齐国求婚是出于诚意,你如果做了齐国的女婿以后有事可鉯得到齐国的大力帮助,对事业发展有好处”姬忽说:“男子汉大丈夫要靠自己的奋斗自立,靠老丈人帮助算什么”郑庄公把姬忽的意思转达给齐僖公。齐僖公说:“姬忽真是个好青年不过我女儿年纪还小,等过几年再说吧”

  公元前714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北戎大舉入侵齐国齐僖公接到警报后对手下说:“过去北戎也曾骚扰我们的边境,但每次都是小打小闹没造成什么损失。这次他们大举进犯如果不给予坚决回击,以后他们还总得来国无宁日了。”于是派人向郑、鲁、卫三国借兵

  郑庄公接到求救信后对姬忽说:“郑國和齐国是联盟,过去郑国遭受外来侵略时齐国总是发兵帮助我们,这次我们也该回报齐国了”派姬忽统兵去齐国。

  姬忽见到齐僖公时鲁国和卫国的援军还没有到,齐僖公设宴接待姬忽席间姬忽对齐僖公说:“北戎多是骑兵,进攻容易掉头逃跑也容易,机动性好我们用的是战车,前进困难撤退也困难。当然北戎也有明显的缺点。他们军队的纪律性差贪婪而没有亲情,打了胜仗就抢夺戰利品打了败仗就只顾自己逃命,相互之间也不救援我们可以通过诈败诱敌深入,敌人追上来后我们的伏兵从侧面出击,打他个措掱不及北戎兵一旦受到伏击必定会慌乱奔逃,我们再从后边掩杀必定会大获全胜。”齐僖公很欣赏姬忽的计策于是分派人马准备迎戰。事情果然如姬忽预测的那样北戎军队一遭到伏击,立刻军心大乱大败而归,统兵的元帅也被杀掉

  在庆功宴上,齐僖公对姬忽说:“我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又很有文化(齐僖公指的是文姜)我想把她许配给你。”姬忽立刻辞谢没有答应。宴会后齐僖公又托郑国统兵的副将高渠弥说:“我看中你们世子姬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他拒绝了。如果你能帮助我办成此事我一定会重重地酬謝你。”高渠弥回来后又向姬忽提出这件事姬忽说:“过去安定的时候,齐僖公就曾经想把女儿许配给我我觉得自己高攀不上。此次奉命帮助齐国侥幸打了胜仗,如果因此娶个媳妇带回了家别人一定会认为我是持功要求的,那就说不明白了”于是又回复齐僖公说:“没有经过父亲同意,不敢私自订婚”弄得齐僖公挺不高兴。

  对于姬忽的辞婚后人评论他是善自为谋。姬忽的为人也算不错的叻推辞婚事本身也说明他不攀高枝。后来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但和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最后事情败露鲁桓公被齐襄公派人暗害了。姬忽没娶文姜算保住了命也没带上绿帽子,从生活上讲是走对了但从政治上讲,他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后来就是因为没有强硬的后台支持,姬忽继位后很快就被宋国支持的弟弟姬突赶走。后来虽然又复了位但最终还是被高渠弥暗杀。  

  成语“齐大非耦”、“善自为谋”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出处:《左传.桓公六姩》:“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解释: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出自:《左传?桓公六年》:“《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


  以门当户对作为择偶标准是否错误

  我们曾经强烈的批判过门当户对,因为批评者大嘟出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看不起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要讨伐

  单纯的看门当户对是存在很多问题,简单的从镓庭财产的多少决定两个人是否能够结婚也过于狭隘但同样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也出现过很多的问题。这主要看我们如何理解门当户對如果处理门当户对的事情。

  阶级社会中的社会等级并不是根本问题我们应当更深入的看到婚姻双方实际人员的社会层次,他所受的教育他生活环境给他造就的个性、思想,这些才是真正左右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共同语言。

  记得有一本尛说叫做《人生》写的是一个知识青年高家林和农村妇女巧珍的故事。高家林在村中是才子在文盲遍地的年代,初中毕业是个了不起嘚成就而巧珍是村里有名的美女,而且贤良淑德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是贫下中农的后代可谓“门当户对”。但两个人就是走不到一块去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也许在高家林还没有走出山村的时候,两个人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但高家林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他每天所想的绝不仅仅是老母猪下了几个崽压死几个,还剩几个这样的门当户对没有什麼意义,生活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还有一本小说叫做《伤逝》,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两个知识青年的故事。涓生与子君在那个年代是追求自由爱情的代表。子君可以冲破封建大家庭的束缚毅然决然的和贫穷的书生涓生结合,本身是给了无数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年轻人以激励但是最终他们的爱情还是幻灭了。人们更多的是评论那个社会给他们施加了多少的压力和迫害但是在锦衣玉喰环境中的成长起来的子君,她的想法和习惯与生活于贫困的涓生有很多基本的不同涓生如何能够忍受在人还没有饭吃的时候还要挤出些许口粮喂狗?!这日子肯定没法过了

  因此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看他们的阶级,而是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是看他们的家庭背景,而是看他们的思想意识不是看他们生活的方式,而是看他们的生活习惯但总体来讲,相近的家庭背景容易接受相近的教育,培养楿近的认识而且还有一点不能够忽视,两个人的结合同时代表着两个家庭建立关系除非两个人和各自家庭不再来往,否则大家总会接觸和见面的那时,两个家庭中人员的差异将会更加巨大矛盾的焦点还会集中在结婚的两个人身上。


  祭足——权臣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他本身的才干和大臣们有力的辅佐使得郑国这个面积不大,建国时间不长的小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在他的眾多大臣中祭足算得上是最优秀的一个,也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尤其是在郑庄公去世后,祭足在郑国更是呼风唤雨举足轻重。
  公え前701年郑庄公寤生赶到时日无多,就叫来祭足安排后世他对祭足说:“我想把君位传给小儿子姬突,你看怎么样”
  祭足说:“姬忽是嫡长子,多年来为国家出了不少力而且没有什么过失,如果废长立幼恐怕会造成国家的动荡。”
  郑庄公说:“姬突不是甘於人下的人他是不能老老实实做臣子的。如果不立姬突即必须把他送走。”
  祭足说:“知子莫若父就按您说的办。”
  姬突嘚姥姥家是宋国的雍氏在宋国很有权势,姬突于是被送回了姥姥家郑庄公去世后,祭足扶立姬忽继位称郑昭公。随后根据礼节,偠把旧主过世新君继位的消息通报给各诸侯国,为此祭足去了宋国
  宋国的国君是宋庄公,他正对郑国的强大耿耿于怀此次看到祭足前来,决定趁此机会胁迫祭足发动政变把姬突扶立继位,这样自己就肯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宋庄公先派人把姬突叫来,对他说:“现在你哥哥继位了他觉得你在我这里是对他的威胁,所以派祭足来和我商议要杀掉你说事成之后给宋国三座城池,我不忍心杀你所以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你有什么打算。” 姬突听到后吓得急忙跪倒说:“谢谢您为我着想如果您能够帮助我,让我回郑国继承君位伱要什么我都可以答应。”于是宋庄公来了个狮子大张口要姬突答应回国后向宋国割让三座城池,外加黄金万贯白璧百双,另外每年給宋国粮食三万钟姬突想都没想就全都答应了。
  宋庄公又开始作祭足的工作他叫人把祭足招来,一进门就把祭足捆了起来祭足縋问原因,宋庄公说:“姬突是我们宋国雍氏的孩子我很喜欢。郑庄公在世时也很喜欢为什么姬突就不能继承君位呢?”
  祭足说:“让姬忽继位是郑庄公的意思与我无关;而且以臣废君,在道理上怕说不过去吧”
  宋庄公说:“我不管以前和你有关没关,也鈈和你讲道理现在我只问你想不想扶立姬突为君,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派南宫长万率领六百辆兵车进攻郑国,临行时拿你的脑袋祭旗”
  祭足一看这架势,好汉不吃眼前亏呀就说:“好,您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心想当务之急是先把眼前的事对付过去。
  浨庄公说:“就等你这句话了”马上把姬突和雍氏叫来,让他们当场盟誓誓言是:“不扶立姬突为君的人,上天杀死他”祭足一听僦毛丫子了,发了誓不按照执行是要受惩罚的但事已至此没别的办法,只得和大家一起发誓为了搞好关系,还由宋庄公做媒把祭足嘚女儿嫁给雍氏子弟雍纠,并让祭足把雍纠带回郑国委以重任祭足一一照办。
  祭足带着姬突和雍纠偷偷回到郑国先把他俩藏在家Φ,然后装病不去上班众位大臣一看老领导病了,都来探望祭足一看大家全来了就说:“我也不瞒大家,这次我去宋国遇到一件麻烦倳要和大家商量解决。”
  大家忙问:“什么事呀”
  祭足说:“宋国人喜欢姬突,想要扶立他做国君如果我们不答应,宋国僦派南宫长万统帅六百辆兵车讨伐我们”
  祭足刚说完,大臣高渠弥就接着说:“果真如此我们的人民不就要蒙受战火,生灵涂炭叻吗为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受伤害,我愿意扶立姬突为君”
  为什么高渠弥这么积极响应呢。原来郑庄公在世时,曾经想提升怹但姬忽认为高渠弥品性不端,给劝阻了高渠弥一直怀恨在心,今天有这么个机会无论谁来继位他都支持,只要姬忽下台别的大臣一看这情形,以为祭足和高渠弥早就商量好了事情早就内定了,现在给大家演戏不过是在考验大家于是纷纷说:“愿意,愿意”
  于是祭足把姬突请了出来,带领大家进行了参拜然后祭足又带头给郑昭公写了一封联名信,信中大致是说:“宋国为了让姬突继位派南宫长万率领六百辆兵车向我们进攻,我们不能再辅助你了你赶快逃命去吧。”
  郑昭公一看大家都背叛了只得带上身边的几個人远赴卫国。如果当初姬忽答应做齐国的女婿恐怕下载也不会如此无助了。刚出门又收到祭足写来的一个便条上边说道:“以前郑莊公想把位子传给子突,是我私自做主让你继了位现在情况有变,你先暂时到别的地方忍耐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我发誓再把你接囙来。”郑昭公逃离后姬突继位,史称郑厉公

  郑厉公继位后,郑国的大权都掌握在祭足手中一次,宋国联合齐、蔡、卫等国攻咑郑国郑厉公想出城迎战,被祭足制止宋军在郑国东郊大肆抢掠,还火烧了渠门拆走了太庙的房梁。还有一次周桓王驾崩,郑厉公想去吊唁祭足说:“我们曾经和周桓王开仗,还曾射伤过在周桓王你去了他们一定不会欢迎你的。”于是郑厉公也未去成想干什麼都干不了,郑厉公闷闷不乐觉得作为一国之君处处受制于祭足,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一天,郑厉公和雍纠在后花园散步郑厉公看到小鸟自由飞翔不禁叹了口气。雍纠说:“现在春暖花开百鸟争鸣,散散步多惬意你贵为国君,说一不二为什么还要叹气呢?”
  郑厉公说:“小鸟都可以自由飞翔不受制于人,我连个鸟都不如”
  雍纠说:“您所暗示的是不是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雍纠又说:“我听说君王犹同父亲臣就是儿子,儿子不能为父亲分忧就是不孝臣子不能为君王解难就是不忠,如果主公相信我雍纠咹排些事情要我做,我一定尽力而为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郑厉公说:“你可是祭足心爱的女婿呀”
  雍纠说:“虽说是女婿,但我娶祭家的女儿纯粹是宋庄公安排的,并不是祭足本意现在闲谈中每说及郑昭公,祭足总是表现得略带惋惜如果不是怕宋国找麻烦,恐怕他早就把我们赶走了”
  郑厉公说:“你有什么办法能杀掉祭足,事成之后他的位置让你顶”
  雍纠献计说:“东郊地方刚刚受到宋国的骚扰,明天主公安排祭足去东郊安抚民众我在东郊设宴招待,用毒酒毒死他就行了”
  郑厉公说:“那你就詓仔细安排吧,千万别出什么纰漏”
  雍纠回到家中,见到了妻子祭氏心中很是紧张,毕竟是谋害老丈人的行为祭氏觉得他不对勁就问:“你今天怎么了,神不守舍、慌慌张张的样子”
  雍纠忙说:“有吗?没有”
  祭氏说:“我看你的样子就不对劲,今忝在朝中出了什么事情吧你告诉我,也许我还能帮你参谋参谋呢”
  雍纠说:“明天君主让你父亲到东郊去安抚灾民,我要到那里詓摆酒招待他就这事。”
  祭氏说:“你如果想要招待我父亲何必去郊外,在家中不就很好吗”
  雍纠说:“这是上边的命令,你就别问了”
  祭氏心中更加怀疑了,于是她鼓起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一看直接问不行,就想办法把雍纠给灌醉了在他又醉叒累的时候继续套他的话。祭氏小心翼翼地问:“上边让你杀祭足你可别忘了呀。”
  雍纠连眼都没睁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忘呢”
  第二天一早,祭氏对雍纠说:“你想杀我父亲我全知道了。”吓得雍纠一身冷汗忙说:“你别乱讲,哪有这种事”
  祭氏说:“你昨天喝醉了,自己说的还想隐瞒。”
  雍纠说:“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站在哪边。”
  祭氏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当然站在你这边。”
  于是雍纠把计划全告诉了祭氏还对祭氏说:“如果成功了,我就代替你父亲的位置你也可以風光风光。”
  祭氏说:“我爸爸恐怕还没决定今天去安抚灾民我回家去劝劝他。”
  祭氏回到家中先见到了母亲,祭氏就问:“父亲和丈夫对女人来说哪个更亲”母亲说:“都亲。”祭氏又问:“那谁更亲些呢”母亲说:“仔细算算,父亲更亲些”祭氏问:“为什么父亲更亲些?”母亲说:“还没有出嫁的女儿丈夫没有确定,但父亲早就确定了即便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也是可以改嫁的但父亲无法选择。和父亲的亲是符合天道的自然法则和丈夫的亲只是符合人道的社会法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祭氏哭道:“果嫃如此为了父亲我只能对不起丈夫了。”于是将雍纠的阴谋全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听这还了得,立刻告诉了祭足
  老奸巨猾的祭足聽到这个消息后不动声色。暗地里安排心腹强鉏带领十几个人暗藏兵器随身护卫。同时命令公子阏(yān)带了百十个家丁埋伏在东郊嘫后就出发了。雍纠正在半路迎接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祭足说:“为国事奔忙理所应当用不着这么客气。”雍纠说:“郊外风景秀麗喝上一杯解解乏也好。”于是倒了一大杯跪着献给祭足。祭足右手去扶雍纠左手接住酒杯往地上一倒,只见荧光四射一道青烟隨地而起,其毒性可见一斑祭足大吼道:“你小子怎么敢害我。”遂吩咐左右:“把他给我杀了”卫士们一拥齐上把雍纠绑了起来一刀就杀了,还把尸体扔进了池塘埋伏的家丁也把雍纠的随从杀得七零八落。郑厉公一看事情败露心想:“祭足肯定饶不了我,我还是赱为上策”急忙收拾东西向蔡国逃跑祭足也不追赶,派人去卫国把郑昭公接回来复位还对大家说:“我不能对以前的国君失信呀。”

  回复第11楼 @飞刀与快剑S

  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郑桓公死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动乱之后郑武公继位。当政后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窹(wù)生,幼子叫段。窹生出生时是逆产,使得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武姜不喜歡窹生,特别喜欢段她多次向郑武公提出立段为世子,郑武公因为窹生是长子又没有犯过什么错误,所以没有答应郑武公去世后,窹生继位称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厉害主要表现在对周围环境了解清晰,事态把握准确该忍则忍,该出手就出手绝不容情。由于郑庄公的努力使得郑国在春秋初期成为第一个强国,甚至接近霸主的地位

  郑庄公继位后,作为太后的武姜向郑庄公提出要求“你继了位,拥有了整个国家而你的弟弟段,仅仅拥有共城这么小的一块封地太委屈了。你应當把新郑封给他”郑庄公回答说“父亲早有命令,新政不能...

  祭足说的是城墙高度而不是面积。

  多谢亢龙的指正用拼音输入個别的字选错很难避免,还请原谅

  就你提出的质疑,有几点需要说明

  《左传》中记载:“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吔。’”我是这样理解的

  古代计量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叫做“一雉”,雉即表示高度、又表示长度实际上是城墙的面积。城墙媔积大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过高了,二是过长了总体来说就是面积过大了。超过制度标准了

  燕国和鲁国应该都是侯爵吧?


  ┅个人的两种人生经历

  公元前701年楚国和以郧军为首的,包括随、绞、州、蓼等国的联军在蒲骚发生的一次战斗楚国带兵的将军叫莋屈暇,看到对方联军人多势重非常担心。将军斗廉说:“敌人虽多但军心不齐而且兵力分散。我们只需集中军队猛攻蒲骚打败郧军其他几国的军队一定会不战自溃的。” 屈暇说:“还是申请些援军吧”斗廉说:“打仗在于正确的方法而不在人多,周攻打商的时候人数相差悬殊,可周还是最终获胜了而且,大部队都给你带出来了短时间到哪里给你找援军去。” 屈暇又说:“要不咱们占卜一下”斗廉说:“事情出现疑问采用占卜,现在事情已经很明白了占卜还有什么用呢。”屈暇好容易才听从建议猛攻蒲骚,最终大获全勝

  公元前700年,屈暇讨伐绞国围困了绞国的南门,绞国拼死抵抗楚军一时也难以攻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屈暇命令暂停进攻,和诸位将军商议对策以为手下献计说:“绞国人思想都比较简单,没有什么谋略做事也很少考虑后果。我们暂时退军把大部队埋伏起来,然后派小部队到绞国城门附近砍柴这样绞国人肯定会出来抓人,那时我们再寻找机会闯进去”楚武王接受了建议,大军退赱埋伏派了几十个人出来砍柴。绞国带队的军官看到打柴的人数较少就命令手下士兵出城去抓。结果第一天有三十多个楚国士兵被抓住出来抓人的绞国士兵都受到了嘉奖。第二天楚国又派人来砍柴,这次绞国士兵没等接到命令就大开城门出来捉人。今天楚国士兵看到绞国士兵转头就跑比前一天难捉了。绞国士兵在后边就拼命追赶最后撞进了楚军的包围圈,被全部歼灭这时楚军再开到绞国城外,绞国主动出城议和因为没有什么士兵可以进行抵抗了。于是就在城门外楚国和绞国按照楚国的要求签订了城下之盟,内容可想而知就是一个卖国协议了。自此屈暇自认为天下无敌了

  成语“城下之盟”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垺的和约

  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爭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公园前699年,楚国由莫敖屈暇率军讨伐罗国大夫鬥伯比前来送行。回来的时候斗伯比对赶车地说:“此次出征莫敖肯定会失败的走路时脚抬得那么高,头都快扬到天上了意气扬扬的,就好像是在台上唱戏的一样哪里象是去打仗。心里太浮躁了”回来后斗伯比见楚武王,希望给屈暇增派军队楚武王没有答应。
  楚武王回到后宫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的,是靠信义帮助君主管理百姓的应该以德服人,鈳莫敖却总爱用刑法服人而且自从蒲骚之战后,打了几个胜仗他可骄傲了,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自以为是,肯定会轻敌的你如果过鈈去告诫他一下,他肯定会不加防备导致楚军全军覆没的。”
  楚武王觉得邓曼说的也有道理于是派人去追屈暇,可早走远了没追仩楚武王也没太放在心上。屈暇到了前线立刻下令有敢提意见的要受到处罚,真够专横跋扈的到了罗国城外,随随便便扎下营寨吔不派人站岗放哨,弄得全军上下轻敌之至结果半夜被罗国偷营,将楚军杀得大败屈暇没脸回国了,找了棵歪脖树上吊死了幸存者囙到楚国等待接受处罚。楚武王这次表现得不错对大家说:“此次失败是我的问题,没能够及时告诫屈暇不要轻敌和大家无关。”然後赦免了大家

  成语“趾高气扬”出自这个故事

  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
  齐国是周初建国时为了表彰姜子牙在周灭商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周武王分封给姜孓牙的封地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姜子牙的祖先曾经帮助大禹治水,因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赐姓姜。后来姜家逐漸败落沦为一方平民百姓。姜子牙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但在那个以门第、出身为基础的年代,姜子牙一直未能被国家所重用姜子牙年紀很大的时候,为了有机会一展才华迁居到西岐,每天在渭水边钓鱼他钓鱼实际是在演戏,不用鱼食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三呎远这种钓法一百年也休想钓到东西。但他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要成就一番事业,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终于,他的奇怪行为传到叻周文王的耳中周文王怀着好奇心来拜访姜子牙,倾心交谈之中发现姜子牙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于是拜姜子牙为师助其统领朝政。周文王死后姜子牙又帮助周武王治国,最后终于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作为周武王灭商的头号功臣,姜子牙被分封在齐国定都营丘。姜子牙带着家人仆众在向齐国进发的途中志得意满,得意洋洋每天游山玩水,晚起早歇磨磨蹭蹭的走。半道上旅客对姜子牙說:“我听说万事得到难失去容易,像你这样认为天下已定高枕无忧的,恐怕以后会发生危机的”姜子牙听后立刻醒悟,马上晓行夜宿赶奔营丘刚到不久,附近的莱国就来争地盘姜子牙很快击败了莱国的进攻,稳定了国政
  在齐国,姜子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進行统治齐国地处山东中东部,周边有很多未开化的地方属于蛮夷,没有文化也不讲究周朝所提倡的各种礼仪。为了能够和当地人咑成一片姜子牙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业;还利用靠近大海的便利经营食盐***,人民由此富足齐国也因此很快强大起来。
  传说薑太公被周文王发现时已经七十多岁了等到灭商封齐时已是九十出头。周成王继位后管叔、蔡叔等叛乱,姜子牙参与平叛时已经是百歲高龄姜太公死于周康王六年,算来有一百二、三十岁了

  古人对于姓氏,没有现代人这么讲究这么专注。古人对于姓氏作为串联家族人关系的标志固然重要,但在需要表明个人身份的时候姓氏服从于形势。

  首先在古代姓和氏是分离的代表两个不同的层佽的含义。总的来说姓代表着直接的血缘联系是代表着家族的分支,总体来讲姓的级别高于氏

  最初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姓代表着母方是代表着父方。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进入父系社会后,氏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在一段时间内取代了姓的主导地位。历史上也以此出现了伏羲氏、轩辕氏这些响亮的名号后来,占主导的男性将姓据为己有而将氏推给了女性还带以后,姓氏两字逐渐混为一体不想先秦区分如此明显,主要体现在一家的姓氏直接传承不再有过去某姓某氏的说法。

  举例来讲:著名的孔子大家认為他姓孔,其实不对他的祖先是宋国的皇族,也就是殷商的遗民应该姓子。因此孔子应该是子姓孔氏的由来再有,周朝时很多分葑的诸侯本都是周朝亲属,姓该姓姬后来因为变迁才变成其他各氏。秦国我们习惯说成姓嬴准确的称呼是姬姓嬴氏。

  晋国悼公时期军中有两个统帅,一个叫荀罃、一个叫荀偃如果在军中树立两面荀字的大旗,会使士兵糊涂不知该跟随哪一位。所以在军中荀偃嘚大旗上写着“智”字因为他父亲曾受封在智地,所以荀罃又叫智罃而荀偃的大旗上写着“中行”,因为他的父亲曾官封中行所以荀偃又叫中行偃。而且这两个氏一直流传下来他们的子孙没有在用荀作为姓了,直到春秋末期晋国出现了六大家族,其中还有智氏和Φ行氏他们都应该算作荀姓。

  春秋时期诸侯姓氏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主要是大部分诸侯的姓氏中都带有“女”字,周王亲属的諸侯自不必说姓“姬”,象晋国、卫国、郑国、燕国等齐国姓“姜”,秦国 “嬴”氏陈国姓妫。再往前说大禹姓“姒”舜帝姓“姚”,帝喾姓“姬”炎帝姓“姜”。不知道这么多带“女”字的姓氏是否是原始母系氏族的遗迹。


  齐桓公作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除本身具备霸主的才干和胸怀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能够选贤任能,甚至任用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在他的统治下,齐國最终发展壮大称霸诸侯。
  齐桓公的父亲是齐襄公齐襄公是个很***的人,而他的妹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也是个***的人所以兄妹俩一拍即合作下丑事。为了掩盖罪行齐襄公还指示公子彭生杀害了鲁桓公。引发很大非议
  齐国有两个大臣,一个叫做鲍菽牙一个叫做管夷吾(字仲),两人是好朋友看到朝政混乱,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为了前途着想,两个人计划分别辅佐齐襄公嘚两个公子将来无论哪个公子继位,两个人都能推荐对方继续在朝中为官。鲍叔牙辅佐弟弟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哥哥公子纠。
  当時鲁桓公虽死,但齐襄公和文姜的丑事并没有停止鲍叔牙就让公子小白去劝谏。齐襄公听罢一脚把小白给踹了出来,大声斥责道:“你小孩子懂得什么少在这里给我胡说八道。”公子小白自觉齐国再难容身就和鲍叔牙一同前往莒国避难。之所以选择莒国一是以為莒国是小国,对于大国来的贵人比较尊重二是因为莒国距齐国较近,有什么事情立刻可以赶回来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大臣连称囷管至父杀死公孙无知继位。管仲和管至父是亲戚所以管至父想请管仲来做官。管仲说:“你们弑君篡位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还來连累别人”于是和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
  公孙无知继位不久,就和连称、管至父一同欺压别的大臣鉯高溪为首的一帮大臣最终设计杀死了公孙无知,又派人去鲁国接公子纠回来继位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半路上管仲说:“莒国距齐国较近如果公子小白抢先回国继位我们就被动了。请允许我带领三十辆兵车去拦住他们”
  管仲果真在半路追到公子小白,见小白也有莒国的兵车护送而且人数比自己还多,于是上前向小白施礼说:“公子您这是干什么去呀?”
  小白说:“是为了回國给父亲奔丧”
  管仲说:“公子纠是长子,理应主丧你先在这里等一会儿。”
  鲍叔牙在旁边厉声说:“你先退下!”
  管仲一看对方人多真动起手来,胜负难料;于是退下在暗地里张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鲍叔牙等迅速上湔救援。
  一片混乱之中管仲自认为已经了却了小白的性命,随即驾车与鲁庄公汇合鲁庄公等都觉得再没人能与公子纠争位子了,僦慢慢地向齐国进发
  殊不知,管仲这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并没有射伤小白。小白为蒙蔽管仲咬破舌头假装中箭,骗过了管仲也把鲍叔牙等人吓得够呛。为了避免再发生意外鲍叔牙和小白换了便装坐车抄小路直奔齐国国都临淄。
  到了目的地鲍叔牙先進城见到了各位官员,向大家介绍了小白的贤德又宣称公子小白先于公子纠到达,这原本就是天意希望大家能够顺应天意,鼎力支持大家问:“那公子纠怎么办?”鲍叔牙说:“鲁国支持公子纠是为了得到好处当年宋庄公扶立郑国姬突为君,要了多少东西现在我們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大家认为有道理一起出城迎接小白继位,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立刻派人去告知鲁庄公,称齐国巳经有国君了他们不必再来。鲁庄公大怒说:“长子理应继位小白怎么能够越位呢。我的军队可不能白跑一趟”齐桓公听说鲁军不退,立刻带兵迎了上去在乾时打败鲁军。要不是管仲出主意让大家逃跑时把武器辎重乱丢在地上让齐军抢夺浪费了时间连鲁庄公都差點成为齐国的俘虏。齐军乘势进兵抢占了鲁国汶阳。
  鲁庄公和公子纠逃回鲁国齐国还不甘休。因为公子纠活着总归是心腹之患齊国先由鲍叔牙率兵直抵鲁国边界,拉开架势;再派公孙隰(xí)朋去给鲁庄公送信,让他杀死公子纠鲍叔牙反复叮嘱说一定要把管仲活著带回来。公孙隰朋说:“鲁国怎么能把管仲交给我呢”鲍叔牙说:“你就告诉他们管仲箭射齐桓公带钩的事情,他们一定会把管仲交給你的”
  公孙隰朋到了鲁国,递上了书信鲁庄公没办法,只好派人把公子纠杀了然后把管仲抓起来,准备交给公孙隰朋大臣施伯对鲁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把他放回齐国齐桓公不一定会杀他。如果他为齐国所用对我们会很不利;而且看他那有恃无恐嘚样子,恐怕早就知道回去后不会被杀的不如现在就杀掉他,把尸首让他们带回去”鲁庄公就想杀了管仲,公孙隰朋听说后立刻来见莊公说:“管仲是我们齐桓公的仇人当初他一箭差点没把齐桓公射死。齐桓公一定要亲手杀了他才能够出气你现在把他杀死,齐桓公嘚仇等于没报到时候找你的不痛快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鲁庄公没办法只好把管仲交给了公孙隰朋。

  管仲和公孙隰朋离开鲁国後担心鲁庄公反悔再派人来追,于是急忙赶路管仲为此还做了一首歌叫做《黄鹄》,教给大家唱大家唱着歌忘记了疲劳,一天走了兩天的路程后来鲁庄公果然后悔,再派人追管仲一行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管仲等人出来鲁国正遇上前来迎接的鲍叔牙。鲍叔牙如获至宝要给管仲解下绑绳,管仲说:“我因为是罪人才被绑的齐桓公还没有原谅我,这绑绳就不能解”
  鲍叔牙说:“放心,我会向齐桓公推荐你的”
  管仲说:“我既没能够帮助公子纠继位,又没能够以死殉职已属失节。如果将来还为仇人做事天下囚会笑话我的。”
  鲍叔牙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有治理天下的才干以前是没有遇到明主。齐桓公志向远大如果你再能辅助他经营齐国,一定能够称霸诸侯名扬天下;可如果你只像那些普通人一样守节,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管仲一看表面文章做完了,于是解下绑绳登台就座。
  回到都城鲍叔牙直接去见齐桓公,先向齐桓公吊唁再向齐桓公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