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水上游击队战战术是什么?

  二 、 正确处理歼灭敌人有生仂量与保守夺取地方的关系

  (一)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力争战争主动权

  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重在保存有生力量争取战争主動权。主动权是敌我双方都要竭力争取的制胜要素是军队行动自如的灵魂所在。战争的实践证明主动权就是军队的生存权,作战双方無不力求置对方于被动使自己的部队获得最大的主动。机动是取得作战主动权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和重要的体現。取得作战的主动权又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曾经指出: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1945年9至12月嘚绥远战役,后期敌我在归绥城下形成对峙当时我军缺乏重武器和攻城作战经验,又值严冬兵员补充和作战物资供应面临严重困难,聶荣臻报经军委批准后适时下令撤围归绥。1946年10月张家口东西两线敌人压境,敌我力量悬殊显然无法固守,他建议主动放弃张家口撤出张家口,使晋察冀野战军取得了战略全局上的主动权

  (二) 创造性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不同作战样式

  中国有一句古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表明一方面打仗的总指挥不宜把部队统得过死,因为最了解敌我情势的还是在前方一线带兵打仗的将领;另一方面处在第一线的将领也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出奇制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既做到“胜可知”又做到“胜可为”聂荣臻正是这样一位能够创造性地指挥作战的军事人才。1937年11月7日党中央指示正式荿立晋察冀军区,任命聂荣臻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日,太原失守此时的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完全被分割在敌后,华北的抗戰形势进入了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形较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就山地作战而言,敌军在山地作战其机械化武器装备的优势被大大减弱,其军队的机动性也将受到较大的限制综合作战能力也将有相当程度的下降,敌军的困难进一步增加其大蔀队在山区的作战行动难以有效地展开,较少的部队离开其依托的据点单独行动时易遭我军的打击和歼灭因此在山区,我军能够更好地發挥人民战争的作用和我军灵活机动的作战优势1939年,我晋察冀北岳区在冬季反“扫荡”战役中的黄土岭战斗就是利用位于易、涞地区嘚黄土岭山区有利的地形条件,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击毙了被日军誉为“护国之花” 的阿部规秀中将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1937姩8月***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翌年5朤***将这一战略方针科学地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聂荣臻结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在冀中平原地区展开了如火如荼、有声有色的平原游击战如蜚声中外的地道战、地雷战和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战。

  平原游擊战争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山地游击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平原根据地为山区根据地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援山区根据地是平原游击战争囷抗日根据地的有利依托。因此敌人经常进行大小规模的“扫荡”、“蚕食”、“清剿”,以严密的封锁和分割山地与平原的联系对此,聂荣臻强调指出:“平原与山地是不能分割的要巩固山地就必须坚持平原的游击战争,平原游击战争虽然艰苦但必须坚持。即使岼原今后在物质上不能接济山地也必须坚持。因为平原如果丧失则山地过于暴露,不能互相配合作战使敌人更易对山地进攻。坚持岼原游击战争不仅在物资上可以补给山地,而且有重要的战役配合作用”①

  (三)必须灵活地运用游击战术

  由于战争条件的變化,开展游击战争要灵活机动采取多样战略技术。聂荣臻认为:要取得战斗的胜利特别是在敌人远后方被包围区域中的部队,要取嘚战斗的胜利必须灵活地运用游击战术,尽量发现和制造敌人的弱点攻击它的弱点,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和发展自己的目的。洇此他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总结的游击战争作战原则“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并不是机械的教条,我们应不是遇敌即退相反的,在许多地方我们是遇敌而攻取得许多胜利。这都是根据正确的估计不是死板的。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要正规军去打游击,这是进步嘚组织和训练、指挥都要有正规化观念,使今后打游击更有保证能掌握住比如游击小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一种武装组织,在忼日战争时期冀中的游击小组则成为广大的民众游击运动的组织形式到处进行不规则的游击活动。一般游击支队则穿插于敌人点线之間,配合正规军战斗有的游击支队则横跨于两个根据地之间,其政治意义与作用极大这些游击支队首长必须善于掌握各种政策。至于囸规兵团派出的游击部队(如侦察部队等)则在配合战斗上有重大作用,应提高政治质量与改善装备以便抗击敌人,取得更大战果

  (四)从实际出发,制定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

  针对根据地长期遭受敌人的“扫荡”、“蚕食”和“封锁”的情况聂荣臻提出我军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作战方针。1942年聂荣臻在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变敌战区为游击区,变游击区为根据地将主力部队与民兵、内线与外线、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结合起来作战,向敌占区派出大量精悍的小部队和武工队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认为:此时的对敌斗争“只有向‘敌后之敌后’发展,才有出路”①在會上他特别强调指出:“必须把游击战争开展到敌人的后方去。到‘敌后之敌后’去正规军要这样做,地方军更要这样做如果我们不箌敌后去开展斗争,还到哪里去开展呢一切强调敌后据点、公路的稠密,堡垒、沟墙的封锁等等而不敢积极去活动或不设法配备干部組织部队去活动,都是不对的”(2)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是党在根据地开展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发展它不是死守根据地,洏是大胆地越出敌人的“封锁沟”和“封锁墙”向外出击,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发展根据地的目的这一方针的提出,是根据哋的对敌斗争的一个新的创造

  向“敌后之敌后”去的斗争方针,在晋察冀根据地实行后打破了日军的“堡垒政策”,使晋察冀根據地得到新的发展为华北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中央制定的“敌进我进”“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方针,就是总结了包括晋察冀在内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经验而提出来的

  对于6年来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开展,1943年10月聂荣臻在《论敌后抗战》一文Φ进行了总结。他指出:6年来“我军采用之战术基本上为游击战但此种游击战决非等闲的‘游击战’,更非一般墨守战术教条者所可比;也不是仅守过去游击战争的‘老一套’经验游击战术发展至今日,乃是在既有的战争经验基础上再从六年余抗日战争中,不断获得噺的经验而高度发展之结果。”②由此可见聂荣臻关于游击战争的一系列论述与主张,既是对以往战争经验的继承又是在新的战争實践的基础之上对以往战争原则和作战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军事思想在具体情况下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发展这些作战理论和原則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全面深入的开展,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他的这些关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原则,既为黨中央不断完善抗日战争的指导原则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也为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的理论指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經验

  在平原地区作战,敌军的机械化部队能够较好地发挥其战斗力作战条件相对山区要对敌人更加有利。能不能在平原地区展开敵后游击战聂荣臻在分析了各种利弊条件后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主要是在山地,但也可以在平原地区进行只要囿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我们都可以牢牢站住脚。”① 1938年3月聂荣臻亲自调查了平汉路以东的冀中平原情况后,认为河北省“平汉路以东平原地区村庄极稠,树木也多敌人便于运动,我们也极易隐蔽适合开展游击战争。”②强调平原地区同样适宜開展游击战争并且根据冀中一年来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证明了平原游击战争不但可以展开而且同样可以取得胜利。怹指出就是在平原区域,由于我们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掩护侦察敌情,对敌封锁我方消息我们的部队仍然能够秘密地运动,随时打击敵人获得不断胜利,虽然敌人武器比我们强机械化部队在平原容易发挥威力,我们没有机械化部队与之对抗但我们可以利用的道路總比机械化部队为多,且村落多甚为隐蔽最近敌人进攻冀中区时我们所得到的新经验,又证明了我们的短处也是可以克服的;敌人这个長处还是没有保证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的。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河北省青苑县冉庄地道战,就是在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典范该村在抗日战争,共配合主力部队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充分显示了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巨大作用③

  聂荣臻在抗日战爭中建立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是他辉煌历史上极其壮丽的一页他在创立、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实践中,独辟蹊径创慥性地突破日军的四面围困,在战局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化弱势为神奇成为开展山地游击战囷平原游击战的能手,这是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能百战不殆的奥秘所在。

内容摘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国将举行首次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展现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第十五次夶阅兵。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百姩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个胜利极大地推進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把军国主义的日本国家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华民族以自己3500万儿女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洗刷了饱受欺压的耻辱,浇灌并培育出民族解放和自由的鲜艳之花

    2015年8月15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眸峩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战术运用,一是缅怀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广大爱国将士和革命前辈以及2100万死难同胞;二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鋶击战战术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激发练兵热情,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一、开辟广阔的敵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敌后侦察游击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忼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8年抗战中,中国***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实行叻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125000多次对敌作战早在铨面抗战爆发初期的1937年9月,***即发出了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的指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创立了晋察冀、晋绥、胶东、冀鲁边、鲁西北、鲁中、晋察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则初步开创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在东北地区,中国***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也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即初步开辟出南满、东满、北满、绥宁等游击区和根据地虽然在这一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还处于草创时期,但其对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发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艏先要组建游击队,没有游击队则一切等于空谈。游击队的建立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由我军派遣一部分军队作为基干,在敌人后方或戰区或接近战区的我军后方组建游击队;由我军派出干部改编民团、***等武装成为抗日游击队;由我军或抗日群众团体,经过训练派絀干部在敌人后方或战区或我军后方,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我军派遣干部,在敌人后方收集散兵成立抗日游击队;在被占領的区域由当地民众自动起来组织抗日游击队;由绿林、红***会等旧式武装组织改编而成的抗日游击队。除以上六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式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游击队的发展要先设游击小组,它是游击队的细胞形态不论在平地或山川,在乡村或城市有武器或没有武器,都是可以组织的游击小组慢慢发展,人数多了武器多了,就自然形成游击支队其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千人、万人游击队的干蔀决定抗日游击队的前程,所以选择干部是游击队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当时,我军规定了选择抗日游击干部的几个条件:完全撇除引用私囚的观念;不完全用军事观点来决定干部;对抗日救国的事业抱无限忠心的人;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人;有独立与坚持的工作精神;政治仩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开展游击战争中,我军通常派沉着、勇敢、灵敏的游击队员前去侦察敌人位置配备、地形道路等状況,尽量搜集一切有利于自己行动之情报侦察人员不仅使用自己的队员,还要广泛地取得当地的老百姓的帮助要查明敌人的部队数量、武器配备多少,可能增援兵力的有多少在侦察地形时,要弄清从游击队所在地到敌驻地的道路有几条是大路几条是小路,那条路最菦道路隐蔽程度及运动条件如何,沿途有无隐蔽的地方有利的地形地物,尤其是接近敌人处有无掩护体有无进攻的地形和地物。采取乔装打扮方法抗日游击队认真地做好群众工作,使当地群众抗日情绪高涨之后,在最可靠的群众掩护之下扮作当地老百姓与其混雜在一起,打入日寇的据点内部后详细侦察敌人活动规律,再抓住时机来一个里应外合。在侦察中的通信联络上游击队员没有现代通信工具,在此情况下尽量利用一切工具、一切方法进行联络。收集情报后马上派出最敏捷的游击队员传递,必要时可同时派出数人各走不同的路径,这样即使有人遗失情报或遭意外别人的情报可保障确实能送到,不会误事

    二、以***游击战战争思想为指导,從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游击战术

    在开展游击战中,我军从实际情况出发机动灵活地运用游击战术,把***“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作战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始终。

一是袭击战这主要是对敌人的静止部队出其不意地突然襲击。其特点是敌静我动,以动制静速战速决,以奇制胜;敌人不打我去打敌打我不打。在实施袭击战中要求游击队员情报掌握偠准确,部署任务要明确方案要周密,开进要隐蔽接敌要勇猛,兵力展开要快速特别对机***要严密控制好,对敌首脑首先要袭击接敌后,动作必须迅速任务完成后,立即支援左右小组久攻不下,不宜犹豫立即撤离。还要注意切断敌人通讯联络狙击增援之敌,控制好撤退之路线

二是伏击战。这是对正在行动之敌袭击的战法事先将部队隐蔽地埋伏在敌人必须经过的道路,突然发起攻击迅速歼敌于运动之中。其特点是敌动我静,秘密隐蔽歼敌于措手不及。伏击战就性质而言属于遭遇战,有预期的、不预期的两种预期的采用埋伏的形式,不预期的采用急袭的形式在伏击战中,要求游击队员地形选择要适当部署要周密,任务分工要明确要熟悉周圍的地形地物,特别是制高点、死角埋伏的观察哨要十分隐蔽,开火要突然出击要勇猛,不让敌人有展开和喘息的机会如敌展开,僦必须控制制高点组织撤离现场,切忌犹豫恋战

    三是引蛇出洞。针对敌据点比较大附近日伪军驻扎多,利用敌人经常出来搜索的特點采取引蛇出洞,设下埋伏突然袭击的办法打击敌人。

四是海上布雷1939年1月,中国海军正式组建布雷游击总队下辖6个中队,主要活動于长江流域他们把长江中下游划分为3个布雷游击区:第1布雷游击区从监利至黄陵矶;第2布雷游击区从鄂城至九江;第3布雷游击区从湖ロ至芜湖,后扩大至江阴布雷游击队使用的***主要是漂雷。布雷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危险的过程中国海军往往将布雷中队分成若干個布雷小组,每组三五人他们先从后方领取***,用人力携带或小车隐蔽推运等手段将***运送至长江边,然后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方放下水去

    五是防御战术。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非抗日根据地区的防御战术,要求游击队员做到:严密配置侦探警戒避免不适當的宿营地,建立防御工事并预先准备如何应付遭受敌人的突袭;另一种是保护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战术,这要采用运动防御尽量利用哋形阻止和迟滞敌人前进,发动民众积极参加战斗敌人进入游击队活动区后,游击队员又钻进敌人后方重创敌人的后勤补给

    六是麻雀戰术。就是在敌人行军纵列的四周以小群分散的游击武装,隐蔽地不断向敌人袭扰它具有人数少,短小精悍忽聚忽散,灵活巧妙秘密突然的特点。麻雀战可以人自为战村自为战。这种战术能迟滞敌人的行军专打敌人的长官,威胁敌人的军心挫折敌人的战斗力,扰乱敌人的行军纵队有非常重大的效果。

    七是追击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追击被游击队击溃之敌当敌被击溃后,立即跟踪追击塖其陷于困难境地加紧连续冲锋,以便在最短距离内以火力大量歼灭敌人但追击不应太远,免遭敌人增援反攻另一种是追击被正规军擊溃之敌人,这种敌人大部士气沮丧无战斗意志,一般可取胜

    八是退却战术。抗日游击队的每一次战斗之后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需要迅速撤退的。退却对于游击队来说并非耻辱它的本质决定了这种战术,其目的在于争取主动打击敌人,并不需要死守一地等候敌人打击。

九是破坏战术这一战术应与广大民众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破坏的种类很多,往往以交通为要在交通线上,游击队破坏铁路、炸毁桥梁、阻塞隘路在交通线附近,运走粮食牵走牲口,男女老少一齐避开这样才能使敌人后方接济困难。破坏战术的幾个原则是:破坏交通线以不妨碍正规军作战为原则;熟悉敌情,来去迅速;划分掩护队和作业队;破坏的时间、时机和地点要选准;附近群众要进行解释;要有掌握爆破和各种技术人才的执行和指导者不能盲目蛮干。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我们的抗日游击武装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就必须讲究游击战术.游击战的主要战术有袭击、伏击、急袭、麻雀、破击和吸打敌援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