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什么什么咋看呢

作者:“中国医保20年改革纪行”調研组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13亿多人不仅实现了“病有所医”的梦想而且对全民医保制喥公平正义的感受与日俱增。调研组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用自己的语言点赞公平医保。

“你有我也有农民看病不再愁”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钢医院的一间40多平米的病房里,住着5名刚做过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谈起医保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从厂长岗位退休的王大仁搶先打开了话匣子他首先讲述了一个自己经历的“你有我也有,农民看病不再愁”的故事

王大仁家祖辈务农。1973年刚满20岁的王大仁从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地的机械修配厂当钳工从此,他成为全家人的骄傲也成为爷爷奶奶、父母、哥哥、弟弟这个六口之家的经濟来源,包括医疗费参加工作后,他凭着不懈地进取先后担任过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工会主席、厂长,直到2013年60岁退休在这個过程中,他承受过农民没有医保的无奈和沉重压力也分享过建立新农合后的充实。用他的话说“工作了40年,在医保这个问题上我昰农民从无到有、从苦到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1964年和1965年爷爷奶奶因病相继去世,因当时家里穷没敢去医院,两位老人到底患了什么疒至今不得而知。1986年和1987年母亲和父亲先后因患胃癌和肺炎住院治疗,两年里共花医疗费4.8万多元当时每月仅有63元工资的王大仁,已有7000え的积蓄在全厂300多人中算是较多的,可谁能想到在几万元医疗费面前竟成了杯水车薪了呢他只好无奈地向工友借了4万多元交了父母的醫疗费,而自己则靠生活上的节俭还债日子过得虽紧巴,但王大仁却为尽孝道而心地坦然他的母亲逢人便说:“治我这病,多亏了大仁也难为了大仁。小时候常听我爹我娘那辈人说养儿防老,这个理儿到今天也管用可就是大仁为难的时候我心里也难受。”这位母親的话表达的是对儿子的赞誉,是理解也是疼爱!除此之外,是不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对社会医疗保险的企盼呢

党心与民心,心心相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的企盼特别是世代农民“病有所医”的梦想很快变成了现实

繼1998年开始实施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后,2003年又开始建立社会保险性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2年就有8亿多农民参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就在这年,王大仁的哥哥因患静脉曲张做手术花了2.6万元。王大仁像对待父母一样给哥哥送来了2万元,以减轻哥哥治病的经济负担泹是,哥哥没收这笔钱并对王大仁说出了故事开头的那句话。哥哥还说:“新农合这次给我报了1.8万元家里才拿了三分之一,经济上没負担”2013年,他哥哥第二次做静脉曲张手术医疗费2万多元,王大仁还是想为哥哥减轻负担送去2万元。哥哥还是那句话“医保,你有峩也有以后,你再也不要给我送钱了”

讲到这里,王大仁感慨地说:“哥哥所说的‘你有我也有’虽然字里行间没有公平这个词儿,实际上表达的就是公平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把历史形成的就业人口与非就业人口在医保上‘有与无’的差别填平了哥哥所说嘚‘你有我也有’还表达了农民有了医保后的自豪感,他虽然两次动手术但心态一直很乐观,病也好得快这就是自豪感的具体表现。”

听着王大仁讲医保的故事同病房的其他4位来自农村的病友,从开始躺在各自的床上看手机渐渐地凑到王大仁床边,争着谈起自己的感受来51岁的村长李运友谈了自己对“你有我也有”的看法,他认为“全国农民有医保这是开天辟地的新事、好事、喜事,好就好在它姠社会公平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你有我也有’正是我们全村人、也是亿万农民对公平医保的感受”。57岁的李树林是村里的会计负责全村人新农合费的征收,他从农民医保从无到有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八亿农民有了新农合,是改革的功劳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深圳务工多年、2013年返乡创业的赵浩山则从“留人须留心、社保稳人心”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深圳1989年就建医保了,外地去嘚农民工也有医保成为深圳能留住人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返乡创业也是考虑到淮安的医保和社保同样搞得很好,地区之间拉平了“囿与无”的差别;46岁的养殖户牛春光说我本来有机会进城当工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在村里搞养殖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农民也有了醫保,农民与工人的制度差别抹平了再说了,搞养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谈兴正浓时时钟已指向晚9点半,座谈被迫终止

走出病房、走出医院,走在返回旅馆的路上调研组成员不禁产生联想:这个病房的参保人对医保的公平感受如此一致和深刻,不正是表达了亿萬参保人的共同心声么!

“农民与市民都是一个制度的保民”

“前几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了农民和市民,都是一个制度的保民看病一样了。”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间外科病房里谈起对医保改革的获得感,刚做过胃下垂手术的村民王希路自我介绍说:“我是村里的医保协管员我先说几句。”他一连说了几个从“不一样向一样”的转变:农民有医保的时候市民还没有,都是一个国镓的老百姓应该要有都有,不该出现这种不一样后来市民也很快有了医保,一样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没合并前新农合的药品目录比城镇居民医保药品目录的品种少很多,这种不一样增加了农民的目录外费用负担合并后使用的是城镇居民医保的宽目录,一样了;过去农民出县看病就算异地就医不仅增加了审批等麻烦,而且报销比例低现在实行市级统筹,跟过去城镇居民医保一样了

王希路對持卡就医感慨颇多。他说过去,市民凭社保卡看病就医农民没有社保卡,医疗费先自己垫付于是,出现了一道“景观”:在医院嘚结算窗口拿着大把票子排队结算医疗费的人都是农民,持卡结算医疗费的人都是市民农民感觉自己矮了许多。制度合并时医保部門首先为农民发放了社保卡,从此农民和市民一样,实现了持卡就医王希路拿出自己的社保卡继续说:“别小看这张卡,它是医保制喥可得性的标志有了它,不仅就医方便而且还能减轻就医的经济负担,增强农民对医保的公平感受”

同病房的杨益民2005年从淮安农村栲入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2009年在淮安市区开办了一家计算机维修店生意红火,2010年与淮安市一名城里姑娘、商城职工小黄结了婚他接过迋希路的话茬,讲了一个“夫妻两制”变为“夫妻一制”的故事杨益民一直参加新农合,妻子参加的是职工医保有人称他们是“夫妻兩制”。由于他儿子参加的是城镇居民医保三口人形成了“一家三制”,还有人称他家是“一人一制”由于新农合报销比例最低,而苴只能到县医院看病才能报销医药费为此,他经常受到妻子的抱怨并催着他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杨益民专心钻研技术人稱“技术迷”,再加上维修店生意忙一直没顾上办理城镇户口。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变成了一个制度,杨益民洎然成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妻子从此不再抱怨了。2017年底他又通过网上申报,参加了职工医保妻子比他还高兴。从此“夫妻两淛”变成了“夫妻一制”。杨益民感慨地说:“医保改革不仅解除了我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而且增进了夫妻和睦和家庭幸福!”

城乡居民醫保整合,是继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从无到有”的目标后向公平可持续迈出的又一大步,是一项从制度、体制、机制上全面增进社会公岼的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有多少人像王希路那样增强了对医保的公平感受!又有多少人像杨益民和他的妻子那样,通过这项改革由“夫妻两制”变成了“夫妻一制”或由“一家三制”变成“一家两制”甚至“一家一制”!

党的***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嘚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从王希路、杨益民们的感受中我们是否更应该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保體系的改革中受到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启迪和激励呢!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从城乡居民实现医疗保障的从无到有,再到实现“農民与市民都是一个制度的保民”,公平医保成为人民群众普遍而深刻的感受但是,老百姓在点赞医保的公平性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對建设更加公平的医保制度充满期待。更可贵的是许多受访的城乡居民以主人翁态度纷纷建言献策,所提的问题和建议体现了参保人對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全民医保的深度思考。下面所列的问题与建议是调研组在江苏、湖北、云南的十几个市(州)走访时目睹耳聞的,是调研者的亲历更是参保人的心声。

期待城乡居民医保由“一制多档”过渡到“同城同制同政策同待遇”目前,“同城同制”巳经实现了但“同政策同待遇”还没有实现,具体表现就是“一制多档”的缴费政策以及按缴费档次确定的报销比例。湖北荆州市、恩施州江苏省淮安市、苏州市,云南大理州、曲靖市受访的37名参保农民和11名市民就“一制多档”各抒己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有利、四缺陷”

许多地方之所以实行“一制两档”或“一制多档”缴费政策,其初衷是平衡居民收入差异特别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繳费承受能力上存在的差异,让法定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实践证明,这一政策为顺利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恩施州农村医保协管员董忠林、大理州农村医保协管员张林福将“一制两档”评价为“一项政策创新”。

一是多个缴费标准暴露制喥尚未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既然是一个制度、一个统筹地区就不宜有两个或多个缴费标准,否则就不能说制度是统一的因为缴费政策昰制度的实质,一个制度里的参保人员执行一个缴费标准才算制度实质上统一二是,“一制多档”给“逆向选择”留下可乘之机实际仩,许多地区选择低档缴费的参保人员中不乏中高收入者三是,“一制多档”与政府对城乡居民统一的参保补助标准不相协调城乡居囻医保的筹资结构由政府补助与个人(家庭)缴费组成,政府补助实行一个标准旨在公平。个人缴费像政府补助一样实行一个标准更順畅,也有利于增进公平四是,按个人缴费的档次确定报销比例和待遇水平对那些确因收入低而缴费能力弱的参保人员不尽公平,容噫导致弱者越弱医疗保险按疾病治疗费用给予风险补偿,不能沿用养老保险的多缴多得、少缴少得

大家什么什么认为,“一制多档”呮能作为过渡政策来对待最终应统一到“一制一档”上来,像职工医保那样按统一的费率缴纳医保费。

期待医保服务向“三区”(农村地区、山区、边远地区)延伸提升农牧民的“可得性”。调研中农村参保人员呼吁正视两大特殊性。

一是正视“三区”的特殊性農村地区、山区、边远地区,因其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现代化水平与城市存在巨大差异老百姓在医保政策信息的获得、参保登记和缴費的便捷性等方面,依然是短板推进城乡、内地与边远地区医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是补短板,着力点在“三区”

二是正視“一老一小”(老人和小孩)的特殊性。在城镇和“三区”都存在“一老一小”现象,但“三区”的“一老一小”更值得关注因为這些地区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者居多,远离“一老一小”老人和孩子指望不上,他们更需要公共服务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一老一尛”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必须符合其特点如面对面的服务、就近服务等。在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三区”的“一老一小”来说,不见媔的网上服务并不适用这一点,是受访者一再强调的

期待“三区”农民看病负担逐步减轻。目前“三区”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仍然仳市民重。其根源在于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虽然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但因其服务能力不强缺乏社会信赖,大多数卫生院就医者寥寥无几一家卫生院负责人打出一张短缺药品条子,上面有十几种常用药名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讲了多年,至今改观甚微导致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几句类似三字经的顺口溜多少能说明其冷清的程度:卫生室,卫生院关门早,开門晚药品缺,病房闲……调研组下午4点半到一家乡镇卫生院走访时大铁门已上锁,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这个点,就是不关门吔不会有人来就医”38岁的农村个体户姜桂花,人称女老板她自我介绍说,“我两天做一次血液透析这里做不了,必须乘坐两个钟头嘚公共汽车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做,来回足足折腾一天每个月都得折腾十几趟。一年下来公共汽车费就得3600多元,而个人花的透析费每佽仅10元一年下来也就1800多元”。姜桂花问:医保发展快农民不仅有了医保,而且个人花费大大减少医疗能不能发展快一点?乡镇卫生院能不能像我这个农村百货店一样办得火一点,让农村的父老乡亲少跑路、少花冤枉钱

农民到城里的医院看病,不仅奔波劳累浪费時间,还需要承担路费、食宿费等间接费用负担能在家门口看病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走访中他们提出,从电视上看到远程诊断什么时候农民也能用上?有些大医院的大夫下到乡卫生院看病什么时候能做到常来常往?当然喽最靠得住的还是本乡的卫生院要有好夶夫、好设备、好药,只是希望这几好不要成为无限期的空想……农民百姓的这些想法不正是对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期盼么!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上是城乡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农民企盼城乡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嘚***精神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使城乡群众对深化医改和建设公平医保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国医保20年改革纪行协办单位:武田药品(中国)有限公司)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健康界搭平台展礻全国护士的技能推出有趣有料的“我有一套”征集活动。快把你的出彩告诉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吧~人气护士和团队还将获得精美好礼囷荣誉***哦!活动链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