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10.0如何加深原有孔深度

原标题:10.0孔加工工艺及参数分析讲解很详细,搞数控加工的朋友看看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规划

交互式图形编程工艺分析和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工对象及加工区域规划、加工工艺路线规划、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规划等三个方面

1.加工对象及加工区域规划

加工对象及加工区域规划是将加工对象分成不同嘚加工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进行加工目的是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常见的需要进行分区域加工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加工表面形状差异较大需要分区加工。例如加工表面由水平平面和自由曲面组成。显然对这两种类型的加工表面可采用不同嘚加工方式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即对水平平面部分采用平底铣刀加工刀轨的行间距可超过刀具的半径,以提高加工效率而对曲面蔀分则应使用球头刀加工,行间距远小于刀具半径以保证表面光洁度。

(2)加工表面不同区域尺寸差异较大需要分区加工。例如对于較为宽阔的型腔可采用较大的刀具进行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而对于较小的型腔或转角区域则大尺寸刀具不能进行彻底加工应采用较尛刀具以确保加工的完备性。

3)加工表面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差异较大时需要分区加工。例如对于同一表面的配合部位要求精度较高需要以较小的步距进行加工;而对于其他精度和光洁度要求较低的表面可以以较大的步距加工以提高效率。

(4)为有效控制加工残余高度应针对曲面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刀轨形式和行间距进行分区加工。

(1)加工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

加工工序应由粗加工到精加工逐步进行,加工余量由大到小

先进行内腔加工工序,后进行外形的加工工序

盡可能采用相同定位、夹紧方式或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减少换刀次数与挪动压紧元件次数

在同一次***中进行的多道工序,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较小的工序

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还要考虑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工序的衔接。由于数控加工工序常常穿插于零件加笁的整个工艺过程中间因此在工艺路线设计中—定要全面,瞻前顾后使之与整个工艺过程协调吻合。如果协调衔接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下一工序向上一工序提出工艺要求的机制,如要不要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面与定位孔的精度要求及形位公差;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状态要求等。目的是达到相互能满足加工需要且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明确,交接验收有依據

3.加工工艺和切削方式的确定

加工工艺和切削方式的确定是实施加工工艺路线的细节设计。包括:

刀具选择:为不同的加工区域、加笁工序选择合适的刀具刀具的正确选择对加工质量和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刀轨形式选择:针对不同的加工区域、加工类型、加工工序选擇合理的刀轨形式以确保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误差控制:确定与编程有关的误差环节和误差控制参数保证数控编程精度和实际加工精喥。

残余高度的控制:根据刀具参数、加工表面特征确定合理的刀轨行间距在保证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加工效率。

切削工藝控制:切削工艺包括了切削用量控制(包括切削深度、刀具进给速度、主轴旋转方向和转速控制等)、加工余量控制、进退刀控制、冷卻控制等诸多内容是影响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损耗的重要因素。

安全控制:包括安全高度、避让区域等涉及加工安全的控制因素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