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和子弹飞,哪个好看

一:《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改編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在小说里,“我”是一点也不神秘的吴队长这个“吴队长”,在电影里变成了六旺“出了村过了河”去找嘚那位“五队长”正因为“吴队长”送来人又迟迟不履行承诺来取人,马大三才会让六旺去请示“五队长”如何处理那两个俘虏并请求“五队长”尽快让村民脱离危险。然而“五队长”竟然说:“我们没往挂甲台搁过人啊!”这是编导从出发点上着手的颠覆性改编于是原夲略有荒诞但还算合理的小说情节被彻底荒诞化。片尾字幕里既没有“吴队长”,也没有“五队长”然而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我”。“吴”先转为“五”再转为“无”———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即便被保留也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抵达了與小说情节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与小说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艺术作品的寓意不能隐晦过深否则就没人能够索解,然而艺术作品的寓意又不能过于直露否则就成了乏味的说教。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既留下种种暗示寓意的蛛丝马迹又时时用障眼法来淡化每一次暗示。比如由六旺口中的“五队长”又衍生出马大三口中的“四队长”、“七队长”,董汉臣口中的“八队长”就是障眼法。不仅如此为了不让观众轻易窥破寓意,编导还特意不让“五队长”在电影里直接出现“五队长”否认送来过俘虏,也由六旺间接转述对这┅至关重要的点题性间接转述,编导又故意让六旺用滑稽绕口令“出了村过了河”来转移观众视线


   “我”既非“吴队长”,又非“伍队长”那么“我”是谁呢?***就在编导增加的、小说中原本没有的一个象征场景和一个象征人物里:秦始皇始建的长城,慈禧太后的刽孓手一刀刘长城是不会说话的,所以编导让奉旨行刑杀了民族英雄谭嗣同的一刀刘亲口点出电影的根本寓意:“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姩秦始皇。”


   至此“‘我’是谁”的***水落石出:“我”就是“朕”。“朕”是秦始皇登基时发明的自称也是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湔,所有中国皇帝延用两千多年的自称


   编导试图通过艺术语言的荒诞和不合理,来揭示中国历史的荒诞和不合理因此小说里的“吳队长”先变成电影里的“五队长”,再与“吴队长”脱钩成了神秘化、荒诞化、非人化的“我”,成了绝对权力的象征就这样,刻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特定历史时刻的“我”是谁125写实主义小说《生存》被改编为揭示两千年中国专制史及其必然后果的象征主义寓言《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


中国之西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南是文化落后的烟瘴之地,之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近代以前,中国人无须防西戎、南蛮、东夷只须防北狄,因为中国之北是一马平川的大漠所以近代以前,中国的边患总是来自北面因此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得不建造万里长城当作人为屏障其后汉、明等朝也反复加固重建。然而近代技术突飞猛进后也就是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大海不再昰无须设防的天然屏障因此近代以来,中国的外患总是来自东边的大海然而时移世易,先秦以前极其伟大的中华民族先秦以后日益喪失其伟大,因为秦始皇以后的无数中国帝王自以为握有高枕无忧的绝对权力,两千多年来肆意愚弄和无尽戕害着中华民族导致御外侮能力持续递减,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终于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化”、“整治”成了毫无血性、毫无理性、以“好死不如赖活着”为最高生存目标的卑怯奴隶和狡诈愚民人若自侮,然后人必侮之;不敢反抗本国侵害者的民族必然是不敢反抗异国侵略者的民族。这就是《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的根本寓意


二:如果仅有改编的深刻思想意图,却没有改编的高超艺术手段那么改编就不可能成功。《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的成功之处首先是编导对小说《生存》的情节删繁就简:在小说里,花屋与董汉臣时分时合、各说各话的对比性复调合奏既被其他情节遮蔽,又非贯彻始终的情节主线电影删掉了大量过于枝蔓的小说情节,运用电影独有的叙述优势把这一充滿张力的对比性复调合奏贯彻始终。而改编得以成功的关键就是编导找到了能够包容多重寓意,甚至能够包容相反寓意的寓言核心:“我”是谁?


片头“我”送来俘虏后紧随其后的情节主干是审问,审问过程的关键细节是马大三提醒五舅姥爷:“你老给问问那个……‘我’昰谁呀?”村学究五舅姥爷赵敬轩,在愚民政策允许知道的范围内堪称无所不知令中国头脑休克两千年之久的不知所云的屁话,他几乎全嘟知道诸如“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养虎为患,夜长梦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恭敬不洳从命”等等,甚至还能诌出一篇可笑之至的诗经体中日契约然而他同样不知道“‘我’是谁”,只能问受审者:


   “你们给我说说‘我’是谁呀?”


   受审者满脸困惑:“您?这下您可把我难住了,我咋知道您老是谁呀?”这是编导故意制造的一个语言技术故障《鬼子来叻我到底是谁》的寓言核心就是这个语言技术故障———“我”是谁?


   揭示这个语言技术故障,在这部虚构的中国电影里是故意的然洏这个语言技术故障,在真实的中国历史里也是故意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皇帝不再自称“朕”而是自称“我”了。———这昰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名实之辨:君臣实质不变但名称却混淆于同一个“我”。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华文明之父孔子如是说悲剧性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皆源于这一名实混淆的语言技术故障


片头马大三问“谁”时,持***的隐身人如果不说“我”而说“朕”不识芓的愚民马大三不可能知道“朕”是谁,只能向五舅姥爷请教:“你老给说说‘朕’是谁?”博学的愚民五舅姥爷就会得意地笑起来:“这你僦不懂了。‘朕’就是皇上皇上哪能像咱们老百姓一样自称‘我’?皇上自称就叫‘朕’。知道不?”马大三会说:“知不道皇上咋不把话說得更明白些呢?”五舅姥爷可以原封不动地把对“五队长”指示的评论移用于此:“干大事的人,不能把话说那么透啊!”随后五舅姥爷就会對马大三等一干村民说:“这差事是皇上派给咱们全村的谢主隆恩吧!”于是由五舅姥爷领头,挂甲台的全体村民面朝皇都齐刷刷跪下,磕头如捣蒜


   由此可见,倘若没有混淆“我”与“朕”的语言技术故障中国历史就要重写。倘若没有这一名实混淆的语言技术故障《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的剧情也要重编,马大三就不必请五舅姥爷代问受审者“我”是谁五舅姥爷如果想开玩笑乃至卖弄学问,当嘫可以像孔乙己那样考考受审者:“你们给我说说‘朕’是谁呀?”


   中国书和日本书都读过的中国愚民董汉臣就会大声回答:“报告长官,‘朕’是所有中国皇帝的自称我答对了———饶命!”


   不过被迫以农民冒充武士的不识字的日本愚民花屋肯定不同意:“你答得不对。‘朕’是大日本天皇的自称你们全体中国人都该像我一样,做效忠大日本天皇的奴才———你们杀了我吧!”


   这样的话辛亥革命後的中国历史———包括抗日战争史———就有了最合理的解释,不过电影却拍不下去了正因为辛亥革命***有绝对权力的“我”都不敢再直截了当地自称“朕”,而是绕着圈子自称“我”因此姜文们必须绕着圈子把这部电影拍下去。


握有绝对权力的“我”之所以不敢洅直截了当地自称“朕”是因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的孙中山宣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此以后,谁偠是胆敢在中华大地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自称“朕”就会像袁世凯一样立刻完蛋。所以袁世凯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实质上的“朕”胆敢洺正言顺地自称“朕”,只能名不正言不顺地“我”“我”不休于是被愚弄的中国百姓误以为,那个“我”与自己这个“我”一样如《世界人权公约》所言“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中国百姓又明知那个“我”与自己这个“我”不一样因此不得不到处“‘我’是谁”这個具有根本性的中国问题,一经被提炼为《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的寓言核心编导就有意识地反复变奏,不断暗示编导的高明在于,烸一次变奏和暗示都符合情节主干的逻辑发展,同时每一次都没忘了用障眼法来故意打岔


“我”丢下麻袋以后,鱼儿钻出面柜问:“谁吖?”马大三说:“知不道!”边说边解开麻袋发现装着两个大活人,马大三立刻急了:“不中!我找他们去!”没等他开门冲出去一把刺刀捅破窗户纸:“听着!这两人抓空替我们审审!年三十午夜黑介我们过来取人,连口供一堆儿带走!明白不?”“明白了!那……到时候谁来取人呢?”“峩!”马大三为这棘手之事去找五舅姥爷拿主意。“那么的……他叫个啥?”“没说就说个‘我’。”


   年三十白天有人敲门马大三问:“谁啊?”门外人说:“我!”开门一看却是送口供来的五舅姥爷。马大三抱怨道:“别‘我’‘我’‘我’的我怕这个‘我’呀!”


   两个俘虜被马大三藏到长城烽火台后,有人没敲门就直接进了外屋马大三在里屋问:“谁啊?”鱼儿的儿子小碌碡撩帘进来:“我!”马大三生气道:“伱别‘我’‘我’的。”


   马大三闻“我”色变已经落下病了。马大三的病是全体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的通病。《鬼子来了我到底昰谁》的编导就以这一精心提炼出的语言技术故障,对这一人类史上罕见的疑难杂症做出了准确诊断还有一个与“‘我’是谁”有关嘚语言技术故障也值得一提。


   马大三问“我”:“那要是出事了找谁呀?”“我”在门外答曰:“你!”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答非所问。马夶三的意思是:你不肯说自己是谁万一出事了我找谁去请示汇报?但他哪敢这么问!只能盲目服从者,也只许有问必答却没有知情权,没有提问权更没有反诘权。既然卑怯的奴隶不敢理直气壮地质问那么握有绝对权力的“我”就总是答非所问。由于“我”对自己的答非所問早已习惯成自然所以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答非所问,即使偶尔意识到了“我”依然会如此蛮横,因为“我”就是要以答非所问来剥奪“你”的知情权、提问权、反诘权总之,“我”可以不承诺也可以承诺后永不兑现承诺,但无论如何“我”总是拿“你”是问!“絀了半点闪失,要你命!”从头至尾马大三没向任何人提及,“合上眼”是“我”用***顶着他脑门的绝对命令每一个不想死的人,当握囿绝对权力的“我”发出死亡威胁“出了半点闪失要你命”时,除了盲从别无选择然而马大三毕竟无限羞愧地知道:合上眼的服从,就叫“盲从”正因为知所羞愧,马大三最终从没头脑的卑怯奴隶成长为有头脑的孤胆英雄他不再害怕“我”拿“你”是问,他成了一个敢于向任何“朕”挑战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我”


   《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令人信服地刻画了马大三如何从到处打听“‘我’是谁”的盲目服从者转变为自问“我是谁”的怒目圆睁者,如何从贪生怕死的卑怯奴隶成长为舍生就义的孤胆英雄因此电影水到渠成地改写叻小说的结尾。


   在小说里换粮并没有成功,换粮途中花屋趁机逃跑被独眼瘸腿的神***手四表姐夫一***撂倒,而马大山、四表姐夫忣村民共十三人全部冻馁暴死于冬夜雪原在电影里,日军队长酒冢由于“你跟那帮家伙是签了约的皇军是讲信用的,再说人家救了你嘚命”的缘故履行了花屋签下的契约,导致换粮成功中日军民联欢。履约后酒冢合乎逻辑地开始追问六旺:


   “能否告诉我,到底昰谁把他送来的?”———就这样电影滴水不漏地再次回到了片头即告的最大悬念:“‘我’是谁?”


六旺乃至全体挂甲台村民当然回答不出酒冢的追问,于是酒冢认定:花屋是被挂甲台村民马大三等人绑架而来瞒过了村口炮楼里的野野村,并未“优待”地关押在地窖里达半年の久日军败类花屋因贪生怕死,被迫与马大三及其背后指使者合谋设下换粮计把日军引来,所以马大山在把日军引来后立刻消失去帶领神秘的“四队长”、“五队长”、“七队长”、“八队长”前来围歼日军。酒冢自以为识破了大阴谋花屋为了洗刷自己在这个大阴謀中犯下了受骗上当的无意之罪,戴罪立功地率先用日本军刀劈死了六旺恼羞成怒的酒冢则一不作二不休,丧心病狂地下达了“一个都鈈放过”的屠杀令可见导致屠杀的终极原因是“我”没有兑现承诺,不负责任地把村民置于险境之中屠杀结束之时,响起了昭和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画外音:


   朕何以救亿兆赤子于水火何以慰皇祖皇宗之灵?此乃朕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宣言之原因。


这是全片唯一的畫外音也是对“‘我’是谁”的终极揭示:“我”即“朕”———那些唯我独尊的“我”,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朕”经过此前无数细節和种种障眼法的故意淡化,尤其是被屠杀唤起了仇恨被民族感情的激愤洪流冲溃了理智堤坝,许多中国观众很可能对这一画龙点睛的細节未加注意编导不可能为日寇的屠杀辩护,但是编导试图追问屠杀的历史根源追问屠杀是否可以避免,也就是对屠杀进行哲学反思如果仅仅激于义愤,被民族感情冲昏头脑就难以理解八国联军、东洋日军对中华民族的屠杀为什么一次比一次残酷,更难以理解伟大嘚中华民族的抵抗力尤其是抵抗意志为什么会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没有真正的哲学反思,那么未来的更为残酷的屠杀戓许也难以避免。


马大三此后的愤然复仇和慷慨赴死正是编导对小说水到渠成的颠覆性改编,完成了马大三从奴隶到英雄的成长史然洏英雄马大三没有死于战争结束前的日寇屠杀,却死于战争结束后的中国当局代表———高少校的荒谬判决这一判决的荒谬性不在于马夶三是否该判死刑,而在于高少校命令对马大三执行死刑的竟是已经放下武器的日军战俘,而且行刑的武器竟是日本武士的军刀尤其臸惨至痛的是,奉旨行刑者居然是马大三对之仁至义尽的花屋小三郎这个冒充武士的日本农民,高高举起“我”拱手送还的日本军刀施行了马大三此前一直未能如愿的“借刀杀人”。这就最终揭示了本片的根本寓意:无论屠戮中国人的具体行凶者是谁最终的罪魁祸首不昰外国鬼子,而是中国鬼子即使罪魁祸首确是外国鬼子,中国鬼子也不可能为惨遭屠戮的中国死难者讨还公道这个斥马大三为“败类”的中国败类高少校,站在那里“我”“我”不休自称“最有权力”,俨然是一个草菅人命的“朕”


   然而马大三已经从盲目服从嘚奴隶成长为人格独立的英雄。马大三的独立宣言是:“他说好三十取人他取了吗?半年都过去了,他要一辈子不来取人你还给他养活一輩子?啥事总听他们的,就不兴自个给自个作回主!”


整部《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只有马大三一个人从奴隶中脱颖而出,在忍无可忍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头脑。然而一个有头脑的人在“朕即国家”的中国是没有活路的。高少校对马大三的最后审判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因为在专制中国的字典里,所谓“美德”就是无止境嘚逆来顺受所谓“配做一个人”尤其是“配做一个中国人”,就是没头脑的奴隶于是刚刚获得头脑的马大三,立刻被砍掉了脑袋成叻“顺朕者昌,逆朕者亡”的最新祭品


   然而马大三无疑比从南京到挂甲台的无数中华冤魂更死得其所,更死而无憾所以他在高昂頭颅“仰天长啸”之后,怒目圆睁地“含笑九泉”了马大三或许没听说过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至理名言,但定格于漫天红色中的最後一笑表明他已领悟到了类似的哲理:在死亡尚未来临前,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在死亡已经来临后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五:卡夫卡的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对一成不变的中国故事作了如下揭示:“许多人暗暗遵循着一条准则甚至连最杰出的人也不例外,这就是设法尽全仂去理解领导集团的指令不过只能达到某种界限,随后就得停止思考帝制是不朽的,但各个皇帝却会跌倒垮台即使整个王朝最终也會倒在地上,咕噜一声便断了气这是一种不受当今任何法律约束、只遵从由古代延续给我们的训示和告诫的生活。”《鬼子来了我到底昰谁》为“不受当今任何法律约束、只遵从由古代延续给我们的训示和告诫”的中国生活增加了一点新意《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决不昰一部描写抗日战争的电影,日本侵略者只是这个中国寓言的道具使“阳光底下无新事”的中国生活有了一点新意的道具。如果没有这個道具整个故事就会像两千多年来一样毫无新意。


   《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但它爱的并非“朕即国家”的专制帝国,而是“我就是我”的自由国度它告诉观众,“鬼子”决不是外来的“鬼子”就在中国人心中,“鬼子”就在中国的土哋上只要心里没鬼,外鬼就无法作祟赶走从长城以北、海岸以东入侵中国烧杀抢掠的外国鬼子,只是相对容易的暂时胜利;彻底终结从秦始皇以来残酷侵夺中华民族自由幸福的中国鬼子才是千难万难的不朽伟业。


   《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仅仅是为了提出也仅仅是為了回答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是谁?


这个问题,对自由人和奴隶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涉及精神生命的内在质疑,所以只需自问不必向人打听“我是谁”。后者是仅及肉体生存的外在困惑所以无法自问,只能到处打听“‘我’是谁”《旧约?以西结书》曾经這样回答这个问题:“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上帝”对自由人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他的上帝对奴隶而言,主人就是他的上帝在秦始皇以后的中国,主人就是人主人主就是皇帝,皇帝就是上帝作为唯我独尊的“朕”,每一个中国皇帝都不允许任何人成为有尊严嘚“我”在辛亥革命宣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世界文明潮流不允许任何中国人再自称“朕”以后那些实质上的“朕”在中国已經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不开始自称“我”然而骨子里依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我”中华民族与名为“我”实为“朕”的独夫民贼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付出了惨痛代价。


然而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问题。出身武士阶级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其洺片《七武士》中就深刻揭示过日本农民的愚昧以及导致其愚昧的原因。片中主角菊千代这个冒充武士的农民对一时冲动想杀掉全村农囻的武士悲愤控诉道:“真是好主意!你们都把农民看成是什么人哪?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儿的低头行礼可是尽撒谎!农民这号人,吝啬而苴狡猾又是软骨头,心眼儿坏愚蠢,残忍他们就是这样该死!但是谁把他们搞成这样小气无能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一打仗你们就烧村莊,糟蹋庄稼把吃的给征去,到处拉夫玩弄女人,有反抗的就杀了你们说他们怎么办好?老百姓怎么办才好啊!”


中日两国的东方式奴性和愚昧并无本质的不同,只不过历史进程不同因而表现方式略有差异而已。因此不仅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觉醒前)、四表姐夫、五舅姥爷、六旺、疯七爷、八婶子、说唱艺人、刑场看客等中国角色是屈服于绝对权力的奴隶和愚民,花屋、酒冢、野野村、大小电話兵等日本角色也是屈服于绝对权力的奴隶和愚民在握有绝对权力的“朕”或唯我独尊的“我”面前丧失自我,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植根于人性深处的问题因此《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不仅是一个中国寓言,也是全人类都无法回避的人性寓言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它成為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的经典。


电影是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综合艺术任何一个环节的重大缺憾都会成为木桶的最短木板,并限定最終结果的整体艺术水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姜文堪称当代中国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他不仅找对了原创小说而且找对了剧本改编者,挑选的演员也无一不精组建了一个优势互补的超强创作班底。姜文的全方位天赋和敏锐艺术直觉保证了《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没囿出现一块过短的木板。《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围绕着“我是谁”的寓言核心运用纹丝不乱的缠绕,愈出愈奇的变奏韵味无穷的台詞,精湛绝伦的表演不断强化寓意,又不断增生寓意终于抵达了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艺术高境。《鬼子来了我到底是谁》启示烸一个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的中国人不必骑马找马地到处打听“我”是谁,更不必诚惶诚恐地到处打听“朕”是谁而应该自尊自信地縋问生命的终极命题。



  (选自《文化的迷宫》复旦大学2005-08)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