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第2段怎么仿写

0 第 2 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衣襟jīn 掸子dǎn 徘徊huái肿胀zhàng 栅栏zhà 骊歌lí叮嘱zhǔ 恐惧jù 花圃pǔ玉簪花zān 蒲公英p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也作谢辞。叮嘱:再三嘱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骊歌:告别的歌。知交:知己的朋友。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重点句子分析】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引申的含义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2父亲的深情对“我”成长的影响父亲充满爱心的严厉教育,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鼓励“我”大胆闯练,遇到困难要坚强。3文章材料安排上的特点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4文章巧妙的伏笔文中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 濒死,但却处处暗示,层层渲染,埋下伏笔。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 是不是?” 又如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①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②《城南旧事》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作品《城南旧事》是她美好回忆的结晶,内容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在北京生活的影子,甚至主人公的名字“英子”也是她的小名。1948 年,在北京生活了 25 年的林海音又回到了台湾老家,并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作者想念北京,缅怀童年,所以说,《城南旧事》 不仅是林海音童年及青春美梦的重温, 更是她对已逝岁月的神往和深深的眷恋。2背景知识修辞格双关由于特殊的语境,对某些事物不能明说、不想明说,就利用汉字同音多义的特点,曲折婉转地表达词语或句子相关联的两重意思.给人带来余味不尽的感受。双关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影射双关三种类型。【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12 段,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嘱托。第二部分13~30 段,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了父女情深。第三部分31~34 段,想到爸爸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他爱花养花的情形。第四部分35~37 段,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景。第五部分38~53 段,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第六部分54~58 段,写毕业典礼后,“我”急忙赶回家,听到爸爸去世的噩耗,一下子成熟起来。2中心意思文章通过写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表达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深爱的厚重情感。3写作特点文章巧妙设喻,以花喻人;层层渲染,处处暗示;双线交织,结尾合一。语言上清醇的抒情,悠缓的格调,细腻的笔触,恬淡的韵味,使作品显得格外凄婉动人。【课文写作特色】1.课文题目,寓意丰富。2.现实与往事,时空交错。3.细节典型,真挚动人。【课本习题提示】—、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二、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着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2.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了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她妈妈从医院来了***,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3.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三、本题是开放题,可以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说这句话时的心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同步达纲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衣 jīn
懒 duò
dǎn 子lí 歌 叮 zhǔ
徘 huái zhà 栏 恐 jù
花 pǔ 玉 zān 花 pú 公英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3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英子,不要怕,__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__闯过去了。 ”A.不管 只有 才能 B.不论 只要 才会,C. 无论 只有 就 D.无论 只要 就4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①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______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______起鸡毛掸子_______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______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②爸爸把我从______打到________,从________打到______,外面的雨声_______着我的哭声。5填空。①《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作家。②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6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 “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①在文中的“ ”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说明其作用。②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③选文末尾说,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④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⑤虽然 , “爸爸的花儿落了” 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⑥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参考***1襟 惰 掸 骊 嘱,徊 栅 惧 圃 簪 蒲 2扎:zā捆扎 zhā扎针 zhá挣扎 夹:jiā夹缝 jiá夹袄 3D 4①拖 抄 倒转 抡 ②床头 床角 床上 床下 混合 5①城南旧事 林海音 台湾②哀而不伤 花儿 6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沦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 7①……表示话没说完 ②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③“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 。 这样的安静” ④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⑤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 “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⑥略要有辩证的思维,从“成长”的两面性上来谈。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练测
文档简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练测
文档日志
暂无日志信息
文档留言
暂无留言信息
文档信息
文档上传人: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下载积分:
上传日期:2011-04-15 19:01:11
浏览次数:1
文档星级:
相关文档 -
copyright 2008-2011 道客巴巴网站
正在处理,请稍候...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 >> >> >> 正文
搜索标题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备课助教资料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备课助教资料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备课助教资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
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当然,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
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严厉但不失爱心,这就是文中重点写到的赖床迟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去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夹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去,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爸爸时时盼望着孩子长大,鼓励女儿: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二、问题探究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练习说明
一、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二、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本题旨在精读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这一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说这句话时的心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
教学建议
一、可以先由老师简明扼要地介绍《城南旧事》的梗概,其中以小英子为重点,照顾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宋妈、兰姨娘、四眼狗、蹲在草地里的人等,以此引出本文的教学。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自己愿意不愿意长大?为什么?从而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教学本文,老师不必过多讲解,关键是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情感,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不要一上来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三、可以抓住眼前事与过去事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看看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的脉络。
四、父亲的情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做些分析。同时要让学生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五、也可以从题目出发,抓住“花”这个线索梳理本文的脉络,看看“花”在全文的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二、《城南旧事》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三、冬阳 童年 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四、城南旧事(代序)(林海音)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写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种大喇叭。我便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这叫做“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的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去,把大门砰地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乱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两个铜板)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郑小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女分座(包厢例外)。有时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卖糖果的,要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或许赶上一位发脾气的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边贴着“奉厅谕:禁止怪声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我写过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录在这里的:
写纪念父亲的文章,便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年了,他弃我们姊弟七人而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
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多么丰富!他生性爱动,几乎无所不好,好像世间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来动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种的嗜好也有关系,他爱喝酒,快乐地划着拳;他爱打牌,到了周末,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是聪明的,什么都下功夫研究,他害肺病以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家里有一只五斗柜的抽屉,就跟个小药房似的。但是这种饮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坏任何医药的功效。我听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的街坊,从黑夜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他太任性了!
母亲的生产率够高,平均三年生两个,有人说我们姊妹多是因为父亲爱花的缘故,这不过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亲爱花是真的。我有一个很明显的记忆,便是父亲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最后总是把整担的花全买下。于是父亲动手了,我们也兴奋地忙起来,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来。盆里栽的花,父亲好像特别喜欢文竹,含羞草,海棠,绣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厅,摆满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施麻渣,要臭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得咧开了嘴!父亲死后的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去好几棵。喜欢迷信的人便说,它们随父亲俱去。其实,明明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有像父亲那样勤劳的缘故。
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既然如此,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瞑目,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父亲好动到爱搬家的程度,绿衣的邮差是
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们住过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尽是城南风光。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1960年7月
(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五、双线并行,交相生辉──浅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张百栋)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爱花,是爸爸的禀性。但作品中,它并没有把爸爸写成一个花匠或园艺家,也没有做泼墨的描写,只是把它作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末。小说开头写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小说的中间写道: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小说的末尾写道: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是作为布局谋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浑然天成外,我以为其深层意义还在于:其一,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协调地发展;其二,“花”在这里已经超然而成了一种象征的事物。象征使作品更具内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与爸爸爱花这条线索并行的另一线索是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前,写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爸爸病得怎样?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设置了悬念。接着宕开一笔,采用插叙的方法,把爸爸多年来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通过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这些
看来很琐细,并不伟大,但却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是够狠的了。但却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真、善、美在此时此地,在爸爸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毕业典礼中,作者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汇款,本是大人干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外地让“我”去干,还说这是“闯练”。
作者之所以选取以上这两件事作重点的铺写,我想其意重在表现教孩子热爱学习和学会生存,侧重点是不相同的。
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了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再联想到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生,“代表同学们领***书和致谢词”,这样看来,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所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小说把因果关系表现得如此显眼,如此突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就是作者力图要表现的主题。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应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相关教案: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
版权所有:
2001-201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莲山课件]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13807847103。
Copyright 2001-2010 莲山课件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05002647号。网校资源库 >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资源搜索
相关资源
最新推荐
资源信息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资源范围:
八年级 语文
同步教材:
资源类型:
教学方案
文件类型:
发布时间:
2007-09-16
资源简介: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①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②“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①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②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③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①、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②、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③、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①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教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①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②“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①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②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③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①、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②、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③、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①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教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①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②“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①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②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③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①、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②、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③、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①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教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国现代教育网www.cn21edu.com版权所有
资源评分
平均得分:
评分人次:
资源评论
你现在是游客状态
2008 - 2010 30edu.com 中国现代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登录
登录账号: 账号密码: 记住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