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现在腾讯qq周年挖宝庆典活动是真的吗?●‖是否真实‖●

>> ■感恩祖国,为国庆献礼。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窈窕深谷,2009-09-04 11:45:37 人人都穿牛仔裤
    魏海玲
  “哎呀,杜伯,没想到你居然也穿起牛仔裤来了。不错,挺精神的。”路上偶遇昔日的老邻居,我忍不住惊叹。
  “我当然想越活越年轻,巴望着多活几年呢。”年过花甲的杜伯笑声朗朗,用手点点我,说:“这丫头,还跟我翻旧账哇。”
  我以为他忘记了,那是二十多前年的往事,与牛仔裤有关。
  1986年,我考进了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每月发奖学金。头一个月发了奖学金,我如数交给了父母。他们的眼里闪过一丝欣喜。
  几天后,他们花19元给我买了一条牛仔裤。蓝黑墨水的颜色,带着闪亮的铜扣,缀着皮革的商标。
  我喜出望外,换上牛仔裤去上学,在同学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我们女生的裤子都是在右边开衩,缝着钮扣,以此来固定。而我的牛仔裤则是在前面开着拉链,特别新奇。总会有女生问我,穿牛仔裤感觉如何?我说,开始觉得绷得紧,后来就很习惯了,反倒觉得干练。
  女同学纷纷想买牛仔裤来穿。
  杜伯的女儿和我不但是同学,还是邻居。因为家里就她一个女孩子,很受宠。原以为这小小的要求会被家人充分地满足,谁知杜伯义正辞严地说:“那裤子有什么好?乌七八糟的,流氓阿飞才穿呢。”
  她将那话奉若神明,趾高气扬地跑来教训我。
  我灰头土脸地回到家,闷闷不乐。
  父亲得知原委后,轻描淡写地说:“是他们太古板了,哪儿有以一条裤子区分好坏人的道理?”可是,我的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直到同学间穿牛仔裤的人越来越多,才渐渐释然。
  而当我发现就连年轻的班主任老师也穿上牛仔裤时,心中一阵狂喜。
  后来,裤子的种类花样翻新。西裤、喇叭裤、健美裤、九分裤、靴裤、铅笔裤……令人眼花缭乱。
  如今,哪个女人的衣橱里,没有各式各样的裤子呢?光是牛仔裤,就有好多款式和质地吧。
  并且,喜欢穿牛仔裤的人也越来越多。简直是老少皆宜。尤其是这两年,休闲牛仔裤几乎占据了男装的半壁江山。五六十岁的老人家如此穿着,也不足为奇。
  而我,最喜欢八九岁的女孩子穿着绣花牛仔裤奔跑跳跃,敏捷欢快的像活泼灵巧的小鹿。再也不会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再也不会有人横加指责。
  多么好啊。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而我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通联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福利区1005栋331号   邮 编:730060   电 话:0931——7984577
  电 邮:zh1y2w3@126.com或zh1y2w3@sina.com
窈窕深谷,2009-09-04 11:47:18
建国六十周年乡村巨变
    马俊岳
  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即将到来,为了给国庆献个礼,我这个乡镇基层退休干部心里总想写点东西。写什么呢?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亲眼目睹的建国六十周年乡村巨变。
  刚解放时,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情况落后。人们一年四季为吃喝而奔波,吃的是糠菜半年粮,常年不动腥,后来吃饭还得要粮票。
  穿的破破烂烂,买布要布票,人们大多常年只有一套衣服。那时的顺口溜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住的是土坯屋,冬不遮雨,夏不当寒。偶尔有一座砖房,还是旧社会大户留下的。
  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平时主要是步行。
  农具更加落后,犁地用人拉,翻地用铁锨,浇地摇辘辘,收割用人工,送肥搬运庄稼均是肩挑手抬。农业技术更落后,瘠薄的土地,退化的籽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可以说是凭天收,产量低的可怜。
  繁重的农业劳动让人疲惫不堪,记得我二叔体格虚弱,每年的秋收、麦收时,把他累的简直像散了架一样。他亲口给我说,这样的劳作好累啊!真不如死了好。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好酸好酸。
  平时的日子还这样难过,遇到灾荒就更不行了,因此,人们饿死的无计其数。那年遭灾时,我村因死的人多,摔得瓦盆渣撒满了坑洼不平的土大街,人们行走时,一条三里长的街可以不踩地皮就走过去。那时人们得的是浮肿和营养不良病,全村竟没有一个大学生。
  当时人们向往的幸福生活是:犁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吃面包,喝牛奶,土豆加牛肉。
  伟大的中国***带领人民大搞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翻天地覆的变化。
  如今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再也没有浮肿和营养不良病了。接踵而来的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富贵病。
市场上的衣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每人都有春夏秋冬的几套服装。春有运动衣,夏有清爽裤,秋有体恤衫,冬有羽绒服。
  大街修成了宽敞的水泥面。房屋更是豪华,卧砖到顶,圈梁,圈檩。外墙贴瓷砖,内墙刷高档环保油漆。屋顶装吊灯,屋地铺地板。欧式阁楼和别墅比比皆是,正在逐步向小城镇建设迈进。
  电视,电脑,冰箱,空调,***,手机……各种电器和通讯工具一应齐全。行有私家小轿车,出远门就乘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种地实现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再也不用人工去劳作了。如今,割麦子的镰刀和犁地的耠子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换之而来的是拖拉机犁地,收割机收割。浇地的辘辘和砖井早已淘汰,电钮一按清水就会哗哗的流出来。现在有优良品种,农药,各种化肥和科学技术,产量可超千斤。
  如今全村早已普及了中学教育,仅大学生就有几十个。他们有的当了村官,正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现在的农民是下地机械化,回家城市化,穿衣流行化,说话时髦化。农民不用拿粮和交农业税,医保、社保都在逐步落实。农民安居乐业,幸福无比。真正过上了电灯、***,楼上、楼下,吃面包喝牛奶的美好生活。
  思过去,看现在,新旧生活迥然不同。如今,我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高高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些帝国主义国家再也不敢蔑视我们。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而自豪。但是我们不会忘记,祖国还未统一,世界上还有一些受苦受难的穷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团结一心,为世界解放而努力奋斗。 河北省巨鹿县国土资源局家属院 马俊岳 邮编:055250 联系***:13153263831
窈窕深谷,2009-09-04 18:49:56 自在潇洒的生活
    汤礼春
  我常常感慨:当代人的生活真是自在潇洒,凭着一张***就能走遍天下,到哪里工作,可以不必转户口办手续;到哪里生活,不需要这本本哪票证。你喜欢在哪座城市生活,你就可以以到哪座城市去打工租房或购房;有一些年轻人为了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甚至轮流到每座城自己喜欢的城市去工作生活一两年;而我们的农民兄弟们再也不被农村户口紧紧禁锢在那几亩土地上,想到哪里打工都可以,由此他们走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赚了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素质,思想和思维都跟上了城市,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也许这一切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视为极平常的,而像我们这样中年以上年龄,曾在改革开放前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就对今天这种自己能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自己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方式格外的倾慕。
  改革开放前,每个平民百姓都几乎被画地为牢。不任你生活在穷山恶水,还是生活在脏乱的城市;不任你怎么不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你都很难改变现状,只能默默地忍受。既使你想逃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你也生活不下去,没有房屋可租,住旅馆要单位介绍信,吃饭要本地粮票或是全国粮票;即使病了上医院都不能选择医院,因为医院也是根据你工作生活的范围而指定的。
  记得七十年代中期,厂里派我到北京出差。我首先到厂总务室去用粮本领取全国粮票三十斤,也就被扣去了一个月的半斤油票;然后还不能直接去买上北京的火车票;还得将出差介绍信送到省主管局转签盖章后,拿到省政府办公厅再转一张允许到北京出差的介绍信,而且最多一次只能签一个月的时间。拿着省政府开出的介绍信,你才能在火车站买得到火车票。到北京后不能自己去找旅馆,要到火车站附近的北京旅馆接待站去,由他们签到什么旅馆,你就只有去哪家旅馆。我在北京呆了二十天后,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办不完事,就打***到厂里,厂里又派专人到省里重新为我办好到北京的介绍信。如果不续办介绍信,按介绍信规定的时间到了,旅馆就会毫不客气地让你走。
  那个年代,没有个人的兴趣而言,只有服从组织安排。你可能喜欢干木工,可安排你去当车工,你也只有去;你想当护士、教师,可能会安排你去当售货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你只能像驯服的动物一样顺从领导的意旨,如果不小心得罪了顶头上司,他给你小鞋穿,你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因为你很难调出这个环境。
  既使连纯洁神圣的爱情也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扭曲了。当时很多年轻人在原来生活的城市有恋人,可下农村或招工去了外地,和恋人天各一方后,大都只有分手。因为结婚后就会像牛郎与织女一样一年只能享受十二天的探亲假。感情再好,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要忘而却步。
  当时我和一大帮知识青年从农村抽调到一个远离城市的水泥厂工作。而水泥厂的男女比例是七比一,再丑的女孩子也会有一群男孩子追,因为只有和本厂的女职工结婚,才能分得到房子,否则,你既使结婚,也只有一辈子住在五人一间的单身宿舍里。诚然我们厂的男青年大都是在三十岁以后,幸逢遇到了改革开放后方才成家的。
  在那个严酷时代的生活,我们甚至想都不敢想像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既使想也是危险的,会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而遭到批判。
  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我们终于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和生活,终于能想爱就爱,想恨就恨,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联系地址: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佳和馨居3-3-202 汤礼春 邮政编码:430056 ***:027-84232652 E-mail:tlctg@vip.163.com 文友信息交流中心:http://www.wenyou.cn ***420620195302040016
窈窕深谷,2009-09-04 18:51:47 生活品味
  人们常口口声声嚷着想要自由,我却渴望有人管。就冲着这渴望有人管的念头,我年过中年还外出打工,拼搏了五六年,终于得以在一个小区花园里买了一套住房,终于实现了有人管的愿望。
  哈哈!这回你明白了吧?我是渴望有小区物业管理的管。因为过去我吃过太多无人管理的苦头。
  过去,我居住在拥挤的市区中心,那里房子挨着房子,站在窗台前,伸手过去就可以和对面伸出的手肌肤相亲;打个屁对面屋里都听得到。
  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人虽多,有了事却鲜有人管。常常大楼门口不远处会冒出堆垃圾,污水横流,苍蝇乱飞,可进进出出的人都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就是无人吭声,你扯破嗓子骂娘也无人管。有一次,我实在气不平,起了个大早,守在大楼门口,等那位拉垃圾的工人来了,叫他把那堆垃圾撮走,他却声言那不是他管的范围,他管的范围是垃圾箱及其周围一尺远的地方,还振振有词地道:谁的垃圾叫谁拉走!
  天爷!这堆垃圾又没有写上某某的名字,又不是一堆财宝,有人会主动站出来认领?!无奈,我只有自掏腰包,给了那个拉垃圾的工人五元钱,叫他把那堆垃圾清走。
  一幢楼虽说住了几十户人家,但彼此都面熟心不熟,遇有扯皮之事,也无人调和,只有像斗鸡公一样斗个你死我活了。
  住在这样无人管的居民楼里,平素最头疼的是水电管道和线路出了障碍。若是独自一家出了故障,就只得到街市上去请水电工,还得和他们计价还价一番;如果是晚上出了故障,就是花钱也难请得到水电工,只有在烛光中听任水管唱歌了。
  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正在看春节晚会,正看得手舞足蹈哈哈笑,电突然停了,再看别的楼区,都是灯火通明,唯有我们这栋楼熄了火,无疑是我们这栋楼的电路出了故障,邻居们都骂骂叽叽,却束手无策,打***到供电所又无人接,无奈整栋楼的居民都只有过了一个终生难望的大年三十。
还有一次,进我们这栋楼的主水管道坏了,供水公司声言要更换主水管,要我们这幢楼的居民出钱,然而由于没有人伸头,一连停了三天水,家家户户都渴得受不了,有的外出避难,有的提着水桶四处求援,家家都过了几天艰苦卓绝刻苦铭心的日子。
  就连小偷也是最青睐这种无人管理的楼房,一家被偷过五六辆自行车的在这里算不上稀奇。如遇有亲朋骑自行车或摩托来访,我们虽表面上谈笑风生,但隐隐中却提心吊胆,生怕亲朋停在楼下的车不翼而飞了。
  今天,我终于告别了那栋留下太多苦涩记忆的楼房,搬进了有物业管理的小区。
  每天早晨,散步在小区的花园草坪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举目四望,处处都是那么的整洁规范,清洁工正在那里捡拾着一片纸屑,一片树叶;园艺工在那里剪枝理草,你会感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和温馨。
  偶遇停水停电,自会有小区物业提前通知;家中如遇水电障碍,打个***给小区物业,水电工会马上***,家家楼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居住在这优雅的环境中,邻居之间自然少了矛盾而多了和谐。夜间,保安在你周围悄悄巡查,让你可以安心做着甜甜的梦。
  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感觉生活有了质量,有了品味。你会从心里发着呼唤:但愿我的兄弟姐妹们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联系地址: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和百花园12-4-101 高延萍
  邮政编码:430056
  ***:13407177753
  *** 420620195509210529
窈窕深谷,2009-09-05 08:44:38 我们都是共和国的会计
      ——国庆六十年征文
  国逢盛世,人逢喜事。国庆60周年,举国欢腾。我仅仅是一名大二学生,还没有到20岁还不及60的三分之一,没有那种可以纵观祖国发展60载的资历,更没有那种可以品评祖国发展60载的资本,但是从长辈那儿听到的故事也让我在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在祖国的60岁生日之时,以一个“90后”的视角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我家我外公,我妈妈都是会计,而我现在的专业也是金融,或多或少也会与会计有不解之缘。我们三代人在工作中经历的改变,或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地见证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说外公吧。在解放前,外公就在私人油库里管账,当然那时候很少会有人提及“会计”一词,而是称作“账房先生”。新中国成立,私人油库并入国家正式的粮食局,外公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当时外公算盘打得相当好,顺理成章的成为粮食局的会计,说的正式一点就是“新中国的第一批会计”吧!和当时所有的人一样,外公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卯着一股劲似乎要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中还有很多印有“优秀工作者”字样的瓷杯子,那些可都是外公的“战利品”呢!外公总是会饶有兴致得向我们说他当年的故事,外公凭借打算盘的好技术,常常代表单位去参赛,给集体带来荣誉。
  再说说我妈妈,子承父业,在外公的影响下她也成为一名会计。如果说算盘是外公的制胜法宝,那时候算盘打的好的会计八九不离十地就是好会计。而到了我妈妈这一代,虽然算盘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它已经逐渐丧失它的统治地位,计算器开始流行。妈妈和同事们不再计较水的算盘打的最好,而是积极地学习怎么更好地使用的电子设备,跟上社会发展的高节奏,顺应市场经济的高频率,更加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许这就是我们国家会计工作划时代的进步嘛!
  再说说我自己,虽然没有正式的工作,但是已经在老师和学长们口中了解到现在会计工作。算盘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虽然不可否认算盘是我国特殊的文化记号,但是计算机的优越性不言而喻。计算机技术是我们必要的手段。Excel技术是我们必修课程。数据库是我们工作的助手……如果说外公那时代选拔会计时,只要是稍有些经验就可以,主要是可选之才少。他们主要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工作中逐渐成为合格的会计师;妈妈那时代主要看家庭出身成分是否“根正苗红”,很多人由于很多并不公正的原因而没有可以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幸运的。虽然现在的会计更多要求正式的科班出身,习得的专业素质成为必须,但是真正有实力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激烈的竞争,严酷的挑战,就业的压力,父母也愿意让我接受专业的教育,考证成为一种保证,初级会计证,CPA(注册会计师)等,成为我们想顺利就业的保障与砝码。这样也就意味着良性的竞争提高了我国当代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时代变迁,会计的工具经历了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计算机的变迁,这难道不是我国会计事业的数字化的大发展吗?会计的选拔从不甚严谨的划分、推荐制到现在的任人唯贤,持证上岗,这难道不是我国会计事业的专业化的大发展吗?
  外公常常感叹“时代变了,人也老了,很多旧东西都找不到了喽!”但言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掩饰不了的感动,感激,欣慰。我想一个人能够这样看过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这样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到生活富足,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然而无论会计硬件设备如何突飞猛进的改革,所有会计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永不改变,我们要为国家管好帐!
  姓名:陈梦婷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08级金融五班
  联系***:15802561563
  通讯地址:湖南大学北校区龙王港公寓4栋610
窈窕深谷,2009-09-05 08:59:57 [B]小城春秋60载[/B] 我生活在大运河畔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解放前的县城很小,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吃过饭散步从东门走到西门,再从南门逛到北门面,四个城门都逛完也不到一小时。夸张点说,东门有人咳嗽一声,西门都有人听到,60年前的县城就这么小。 60年前的小城,没有水泥路,也没有柏油路,只有几条窄窄的石板路。60年前的小城,没有电灯照明,没有一幢楼房,也没有超市商场,只有几家出售针头线脑柴米油盐的小小杂货铺。60年前的小城,没有汽车,也没有摩托车,偶尔看到有一辆颠簸而行叮钉铛作响的自行车,那便会吸引全城人惊奇的眼球。60前生活在小城里的人们,和广大乡村的农民一样,粗布裹身陋室寒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来如一日,没有任何的变化。 可自从60年前的10月1日,当五星红旗挂满了小城的大街小巷后,古老的小城才终于从历史的睡梦中醒来,开始了她充满生机的新一天。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虽然斗转星移岁月依旧,我们的小城却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天一个样,让小城的每一位居民都惊喜不已。 从那一天以后,明亮的电灯走进了小城的每一户人家,小城从此成了不夜城。从那一天后,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运河岸边便再也没有了熙熙攘攘洗衣打水的家庭主妇们。从那一天后,一幢幢楼房仿佛一夜间冒出来似的开始耸立在小城的四处左右,石板路变成了宽广的水泥路,碎砖路换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小城里有了学校,有了医院,有了银行,有了剧场,有了国营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有了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气息。我们的小城,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才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
  60年后的今天,小城早已今非昔比。60年前那座灰暗晦色的小城,已经成为人们记忆深处尘封的历史。今天的小城和60年前相比,面积扩大了几十倍,已从60年前那个营养不良的婴儿健康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条条宽广的水泥路上行驶着川流不息的各色汽车,马路两边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争高低,而生活在宁静优美的一处处住宅小区里的小城居民是幸福而安逸的,每到夜幕降临时,当四处闪烁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将整个小城衬托成一个不夜城之后,忙碌了一天的小城居民们身着时尚新潮的服饰纷纷到公园去散步,去大大小小的市民广场玩耍,快乐的歌声传遍全城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挂上了每一个人的眉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小城,一个发展中的正值盛年到处焕发着青春气息的新城市,她魅力惊人热情似火,她以她从未有过的活力,展示着自己迷人的风韵。 
  60年过去了,60年来小城的发展变化书写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她和这960万平方公里上数千座大小城市同脉搏共命运,见证了新中国6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60年过去了,小城的历史已经不再,小城的今天无比美好,小城的明天更加灿烂。
  [B]从芭蕉扇、电风扇到空调[/B] 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住在大杂院里纳凉,听爷爷奶奶们讲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故事,那时候最醒目的,就是人手一只芭蕉扇,它是炎炎夏日里唯一的不可缺少的纳凉工具。 古老的芭蕉扇,走过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它曾经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也曾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从出生直到故去。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古老的芭蕉扇,便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个能够不用手摇插上电就能够自动来风的新玩艺电风扇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这是许多老百姓怎么也没想到的。 电风扇在中国的普及始于六、七十年代,而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虽然能够生产极少量的电风扇,但由于电力的缺乏,作为稀罕物的电风扇只能作为大城市里极少数达官贵人使用的侈奢品,很多普通老百姓听都没听说过电风扇这种纳凉工具,更没想到仅仅在新中国成立十多年后,自己也用起了电风扇。在那个时候,电风扇和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一样,成了每一对新婚夫妇结婚时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我的父母便是在他们结婚时购置了我们家的第一台电风扇,这台徐徐吹来凉风的电风扇,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憧憬,更带来了希望。 电风扇从此彻底取代了芭蕉扇,可仅仅过了二十年后,又一个让人更为舒适的纳凉家用电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就是空调,夏天它可以制冷让人倍感凉爽,冬天它能够制热让人在寒冬腊月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记得第一次听说有空调这个东西时,我们都以为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只有在天堂里才能享受的东西,岂料只过了短短的几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九百六十万平房公里的土地后,空调也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家装上了第一台家用空调。 那一天,是极其酷热的一天,我那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舒舒服服的坐在咱们家的空调房间里,忍不住感慨万千道:“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是神仙过的日子啊,新中国好,新中国好啊,老百姓太幸福了。”我知道,这是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感慨,他们一半生活在旧社会,一半生活在新中国,两相对比,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从芭蕉扇、电风扇再到空调,这是中国每一个家庭60年来物质生活从简陋到丰富多彩的发展历史,也是新中国建立60年来飞跃发展的一个侧面体现。国强家才富,如今走进每一户普通人家,都能看到应有尽有的各种家用电器,从电风扇到空调,从录音机到彩电,从洗衣机到冰箱,从热水器到抽油烟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愿意再回到60年前那个摇着芭蕉扇纳凉的年代,那就应该好好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愿她永远繁荣昌盛,强大无比。
  [B]我爱北京***[/B] 父亲和母亲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们的结婚照。 60年前1949的国庆节,母亲从乡下千里迢迢来到在北京警卫部队的父亲身边成婚,他俩请人在***前拍了一张照片,算是他们俩的结婚照。 那是一张已经泛黄的两寸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身着军装威武而英俊,衣着淳朴的母亲扎着一条粗长的独辫子偎依在父亲身旁,幸福而甜蜜。照片的背景是宏伟壮观的***城楼,城楼上悬挂着戴着八角帽的巨幅***画像,老人家慈祥和善地注视着***前的广场,似乎是在为那时我新婚的父母亲祝福。60年来,父亲和母亲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那是他们最珍贵的宝贝之一。 60年前,能够去一次全国人民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北京,这在乡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母亲从北京回来后,村里的人知道她和父亲在***前拍了一张照片后,纷纷跑来要看照片,想瞧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母亲说那一段时间里家里每天门庭若市都挤满了人,为此她特地去县城买来一只相框,将照片放进相框里挂在墙上,让大伙儿看了个够。这是母亲最为自豪的一件事,至今谈起来母亲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幸福,满足的神情油然而生。 我上小学的时候,和全班的同学一样,能够识字念书时读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我爱北京***》,学会唱的第一首歌便是《我爱北京***》。我还常常喜欢把语文课本上***的图画和父母在***前的照片做对比,想找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睡觉时做梦也在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到北京去一趟?也在***前拍几张照片回来?因为那时父亲早已从北京转业回到家乡工作,去看***就成了童年时代的我一个遥远的梦想。 一晃20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全国各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我和未婚妻商量,想去北京旅行结婚,也好圆我儿时一直想看看***的梦想。其实未婚妻也一直想看看***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于是国庆33周年的那一天,我们也来到了北京***广场,开始了我们的新婚旅行。为了这一次北京之行,我特意买来一个当时刚刚流行的彩色照相机,准备把***的美景一一拍摄下来,作为我们永久的纪念。 那天早晨火车一到北京,下了车我们顾不得先安顿下来就直奔***广场。从金水桥到烈士纪念碑,从博物馆到人民大会堂,一会儿功夫就拍了整整两筒胶卷。***广场上,留下了我和妻子许多身影,留下了我们的祝愿,我们的期待。入夜,在旅馆里我和妻子兴奋得谁也没睡着,怕睡着了耽搁第二天一早观看***广场的升旗仪式,两个人竟然一夜未眠。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时,我们已经赶到了***广场,原以为来的挺早,岂料广场里已经聚集了上万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来自全国各地,早早就等着那心慕已久的壮严的升旗仪式,准备把这让人激动人心的一刻拍摄下来,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天快亮了,在万目注视下,一队高大威武的礼仪兵踏着有力的步伐从金水桥上缓缓走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看到一旁的妻子眼里噙满了泪水,其实我的双眼也早已湿润了,只是因为忙着要拍照片,不然我也会和周围的人一样,目睹这个壮严的时刻激动得泪水涟涟。我们这是在北京的***广场,是全中国人民最向往的地方,站在这里,谁都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能不热泪盈眶吗? 光阴荏冉,又是27年过去了,儿子和他的女友也计划在国庆60周年里结婚,有一天我翻出了当年我和妻子在北京***广场拍摄的照片给他们看。那整整两本照相薄的照片,记录了我和妻子在美丽的北京***广场的留影,看得儿子和女友热血沸腾马上就决定下来,说他们也要在国庆节里带着数码摄像机去北京旅行结婚,去看***广场的升旗仪式,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北京***广场情结。 ***,北京的***,中国的***,我爱北京***,全中国人民都爱北京***,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B]油灯,煤油灯和电灯[/B] 四十多年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母亲住在大山深处乡下的外婆家,晚上有一段时间村里老是缺电,一停电母亲便端出了家里留着的煤油灯给我写作业照明用。昏暗的煤油灯自然是不能和明亮的电灯相比的,于是我总忍不住频频抱怨,母亲这时候就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说那会儿还是在建国初期,别说是电灯,连煤油灯也没有,全家仅有一盏简陋的油灯用来照明。因为怕耗油,每天夜晚那盏油灯只给母亲兄妹几个在一起看书学习用,而外公外婆则只能借着月光准备第二天一家人的生活。 从此,在我的记忆里除了煤油灯,又有了一盏油灯的故事。我常常会幻想母亲小时候在油灯下埋头苦读的情景,想象着幼小的母亲不时起身去剪掉跳跃着的火花时,那时好学的母亲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盏明亮的煤油灯来看书学习啊。母亲没想到,几年后外公和外婆真的买来了一盏煤油灯给她和弟弟妹妹们看书用,尽管那会儿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煤油和其他的生活品一样由国家按计划供应,每晚母亲的煤油灯只能点燃两小时,母亲还是每天要把家里仅有的这只煤油灯擦得雪亮雪亮。终于有一天,当一根长长的电线通到了这个遥远的小山村里后,母亲的那盏煤油灯又变成了亮如白昼的电灯,那一天,是这个小山村里阳幸福和美丽的一天。母亲说,
那是她无法忘记的一天,甚至现在只要想起山村里那第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她就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高兴啊。 前两年,我买了新房后搬进了新居。新房装修得很豪华,光是各种灯具就有上百个,这些大大小小的灯具将新房的各个房间点缀照亮得五彩缤纷光芒四射。等一切都布置妥当后,我把一直生活在乡下的母亲接来住了一段时间。老人进了新房后,瞧瞧这,看看那,最感兴趣也最好奇的是房间里各种各样用来装饰和照明用的灯具。她问我一个房间里要这么多的电灯做什么?这不是浪费吗?有一两个电灯还不够吗?我笑着对母亲解释道: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国泰民安恰逢盛世,老百姓生活都富裕起来了,就说电灯吧,今天的电灯不仅仅是用来给人照明的,更是用来装饰和美化生活的工具。您瞧瞧这么多的灯开着是不是很漂亮?很好看?
  作为世纪老人一生勤俭的母亲并不十分赞同我的观点,她总是觉得开着这么多的电灯是浪费。可60年来从油灯、煤油灯直到电灯一路走来的她,看到我家有那么多色彩斑澜美仑美焕的灯具,还是露出了由衷的高兴,毕竟这就是今天我们美好生活的像征,是验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从贫穷到富裕的最好的写照之一,不是吗?
  [B]和共和国同龄的父亲[/B] 父亲是和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人,这一代人虽说是建国后出生,没有经历过解放前老一辈人所承受的苦难生活,却也是历经坎坷,从磨难中走向幸福。 父亲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的家庭,他与共和国一起诞生,所以出生后爷爷给他起了一个很响亮也很普遍的名字,叫建国,意思是希望他和新生的共和国一起健康成长。那个时候,全家人都对父亲和我们这个新生的国家充满了憧憬,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比过去会更加美好。 父亲说他是幸运的,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父亲说他这一生记忆里能记起来的最早的一个画面,就是奶奶抱着他在抗美援朝的集会上募捐,那天奶奶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款首饰通过父亲的小手放进了募捐箱,为保卫共和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至今想起来,父亲说那个人山人海群情振奋的集会,仍然记忆犹新。 然而父亲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年后,爷爷因为在一次政治运动中说了几句真话而被打成了右派,作为一个右派的子女,父亲顿时觉得在别的同学们面前矮了半截,他从此只是发奋读书,在书本的知识海洋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没多久文化大革命又来了,刚刚中学毕业的父亲和他的许多同学一起去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农村插队落户,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里,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父亲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什么招工,参军和上大学的好事都没他的份,连边也沾不上,但父亲从没有抱怨过,他和当地的农民们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田间劳动,只是再苦再累,也从未放下过自己的书本。 一晃十年过去了,共和国又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父亲在当地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那一年是共和国建国第28周年,父亲也已经28岁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父亲的许多亲友纷纷出国留学经商和工作,父亲对此想都没有想过,他说自己和共和国同龄,爷爷给自己起了建国这个名字,就是要让他学有成就,报效祖国,建设国家。所以父亲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大型石化国企里工作后,默默无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改制后父亲作为第一批内退人员回到家里,他也从未后悔过。 内退后的父亲一直没闲过,他的脑袋里装着那么多的知识和技术,他说不能就那么浪费了,国家的建设还需要自己这份微薄的力量,所以即使国外的亲友们多次劝说他去国外工作挣大钱,父亲从未答应过。他应聘到一家乡镇企业做了一名技术顾问,很快帮助这家小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小企业邀请父亲当他们的技术顾问,父亲开始忙得不亦乐乎起来,他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充实,干得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父亲在花甲之年,才忽然发现自己对社会,对企业,对国家还有那么大的用处,他感慨的说,今非昔比,若不是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变,自己这个糟老头子也就只能在家里虚度晚年了。 六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弹子一挥间,可是父亲不怎么认为,他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却一直很遗撼自己对国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父亲说他最祟尚的是红旗渠精神,他曾有机会去过河南林县,亲眼看到过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是要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为自己的国家建设多出一份力,多添一块砖。是啊,六十年过去了,共和国早已是旧貌换新颜,生活在今天的中国,谁不为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自豪?我们祝愿父亲和我们的共和国,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一个无比灿烂的未来。
  真实姓名:王琪,***号:321023196302040057。江苏宝应县工商银行。
  通讯地点:江苏宝应县泰山东村78幢106室王琪。
  邮编225800,***0514-88138292。   邮箱是wqwuyam@sina.com和wqwuyam@163.com        QQ:89681603
窈窕深谷,2009-09-05 09:02:43 穿着演服去相亲
    马子亮
  国庆节前,我携妻带子回老家去探望父母。一路上看见路边的沟壑内一些看似完好的旧衣服被人丢弃,它不由得勾起了我以前的回忆。
  过去,我家经济条件很差。记得那时,父母一年四季总是为全家人的衣食而奔波,就这样还是缺吃少穿。从我记事起,我就没有穿过新衣服,一件衣服总是父亲穿了哥哥穿,哥哥穿了我再穿。因此,轮着我穿时,早已打上补丁。这种情况不是我们一家,周围邻居基本都是这种状况。记得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群众见群众,比比衣补丁,前边补膝盖,后边补着腚。”
  我大点了,知道要好了,偶尔看到有人穿着新衣服,我真是羡慕极了,做梦都想有一套新衣服,可是家里穷,哪做得起啊?特别当我看到公社的刘社长穿着用日本进口的尿素包装改制成的裤子,更是羡慕有加,曾多次拜托在公社里工作的表哥给我也搞一个,但是,虽经他的百般努力,最终因为他的权力小,未能实现,可见这种东西的珍贵。记得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干部见干部,比比呢绒裤,前边是日本,后边是尿素。”这标志着只有干部身份的人才能搞到这样的东西。
  后来,我加入了文艺宣传队,村里给我们演员制作了演服。每当我穿上演服的时候,心里那个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但是,当时,文艺队里有个规定,演服只许演戏时穿,平日里是不允许穿的,因此,我只能在演出时,过过穿新衣的瘾。   20多岁时,有人给我说了一门亲事。去相亲时,苦于没有一套像样的衣服,我便瞒着文艺队领导偷偷地穿上那身演服去相亲了。那身衣服可不是一般的衣服,它是我演沙家浜时郭建光指导员穿的衣服,使用绿色斜纹布制作的,穿到身上,既美观又大方,气派极了。一般的人是绝对没有的。每次和未婚妻见面,我都偷偷地穿着它。万幸的是,文艺队领导自始至终未发现,我一直为自己的小聪明而窃喜。
  结婚后,妻子告诉我:“就是这套衣服让俺父母和俺同意了我们的婚事。我们当时的想法是,看着您穿着这身衣服很威武,是个官样,跟着你以后就不会受罪。”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在市场上的衣服五颜六色,式样繁多,我们家里每个人春夏秋冬都有好几身衣服。每每看到这些,我都深有感触:“现在的生活多幸福啊!”
  不久前,我去探望当时文艺队的队长,闲谈中把我偷穿演服去相亲的秘密告诉了他。谁知他听了笑道:“我也告诉您个秘密吧!其实,我当时就已经发现了您偷穿演服的做法,只不过为了成全您的婚事,装作没看见罢了。”他的话把我感动的差一点儿掉下眼泪。
  河北省巨鹿县国土资源局 马子亮 邮编:055250 联系***:0319——4313656
窈窕深谷,2009-09-05 12:36:20 我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 仿佛在转眼之间,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到了第30个年头。30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一段不短的成长历程。 3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从此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我就是那些被改变命运的人之一,并且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部分人,现在回想起来,可谓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当30年前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恐怕谁也没有意识到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决策是这样的果敢超前,英明伟大,谁也无法准确预料到这一决策会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带来像今天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正对我来说,完全是这样的,因为那时我还只不过是一个人云亦云,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改革开放的真正意义和历史影响,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亲睹亲历了一件件事实以后,才逐渐悟出的。
  40年前的一个乍暖还寒,极其平常的日子,我出生在重庆市东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中世代为农,“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对我家祖祖辈辈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童年的记忆里,父母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天黑透后才能得以回家,可谓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辛勤耕耘,但日子似乎总也不见改观,所获极少,与长年累月的付出很不成比例,家里家口多,劳力少的,到年底往往还要向生产队里倒找钱。那时,我们虽然还小,但一到农忙季节,也要常常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生产队里去帮忙,施肥锄草,耕种收割,俨然成了一个无活不干的小社员。我那时虽小,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还是可以体会到的,总的印象就是很苦很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到头总没个闲时候,特别是在夏天,汗水沾满全身,粘粘的,很难受。那时就想,什么时候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不用风吹雨淋,该上班了上班,该下班了下班,吃着商品粮拿着工资,体体面面的该多好?
  到了1978年,那年夏天我已经初中毕业了。在那个年代里,一般人对高中并不“感冒”,因为“文革”后期不少地方已经普及了高中,只要根红苗正都可以上的,但我们那届就不行了,因为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从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开始,初中升高中就要正式考试录取了。记得我所在的初中2个班八九十人,当年只考上了十多个,我们村只考上我自己一人,其余的除少数学习还可以的选择复读外,大多都回家正式当农民了。然而,考上高中也并不意味着就有前途,那时考大学名额非常有限,当年的毕业生即使学习好一般也很难考上,而选择复读,只有那些在班里学习前几名或有关系的人才能办得到。于是,我这个在当年上学时一直被安排在“尖子”班里的学生,不得不带着憧憬和希望去上学,带着失望和不甘心重新回到了农村老家。
  回到村里后,想想自己上过高中,比本村其他同龄人多上了2年学却仍回到他们身边,且在干农活上还不如他们,自己就非常不甘心,可又没办法,因为当时在农村,要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遇,除了上大学(中专)外,就是当兵和干民办教师,而这要在村里有相当的关系和机遇,考兵,我的视力受限,此路不通;干民办教师,我们村里直接就不需要,况且也没有过硬的关系,这样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父辈的事业,仍然回村当我的农民。
  应该说,改革开放,不仅给我们打开了与世界接轨的大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人生机遇。怀揣着满腹理想和千万个不甘心回到村里后,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靠在家自学、业余写作和不时的参加各种应试,经过一番不懈拼争,几年后,没费一分一厘,终于被素不相识的镇党委书记提名,安排到镇办公室工作,接着于1984年12月份,通过严格的考试,被录用为全国首批“农民合同制招聘干部”,具体职务是党委宣传干事,虽然还保留着“农民”二字,但在待遇上与国家干部并没有很大区别,几年后,这部分人很快成了乡镇工作的骨干,陆续提升为乡镇领导干部,并有不少人当上了乡镇长或党委书记,成为负责一方的乡镇“诸侯”。
  1990年9月份,正当我们这批招聘干部逐步扎下根基,我的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仕途逐渐看好的时候,我却在中途辞职被人推荐到了市里一家不错的局机关工作。后来,尽管单位和职位几经变化,但总的说来,还是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现在回想起来,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认为,尽管不能说自己生逢其时,但幸运的是自己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遇的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机遇,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决定了中国的政策走向,也决定了像我这样祖祖辈辈为农民的后代,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既定的宿命和人生轨迹,多多少少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试想,如果我国没有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气候,仍像以前一样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结构,尽管我也要拼争,但结局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更大的可能性是我仍然冲不出我的祖祖辈辈生活的那个小山沟。如今,我虽然成了城里人,但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改革开放30年,非同寻常的方向转折,决定了我们伟大祖国不同寻常的历史进程,千百万个“我”也经历着个人命运的浮沉嬗变。改革开放,我有幸与你同行,并且还将一如既往追随着你,继续走下去。
  作者:刘伟 ***:023-85860791 手机:13452602576
  联系地址:重庆市云阳县上环路望江大道667号2单元802   邮政编码:404500   电子信箱:zuimengzhe8989@163.com
  QQ:1050468348
窈窕深谷,2009-09-06 15:46:56 爷爷和酒 徐明卉   新中国成立60年了,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具体到我们个人,总有一些事情是很难忘的,爷爷和酒,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爷爷是个老酒民了。从我记事的时候,他就喝酒。听我奶奶说,爷爷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抽酒。那时候他就跟大人们上林场干活了。林场的活儿很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喝酒,也让他学着喝。时间长了,爷爷学会了喝酒,而且酒瘾很大。要他不吃一顿饭可以,要是叫他不喝酒,那简直是要他的命。爷爷喝的酒,在这些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像一个缩影,让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奶奶说,早些时候,爷爷喝的酒多是一种我们当地生产的俗称“老白干”的酒。酒是用红薯酿造的,好辣,有点燎嘴。那时候,村子里会喝酒的男人都喝这种当地小作坊里生产的酒,是散装的,一元钱一斤。好酒他们买不起。就是这样的劣质白酒,爷爷一顿也能喝六七两,几乎是每天都喝。我六七岁的时候,爷爷就已经不喝“老白干”酒了。他喝一种廉价的瓶装白酒,一元五角钱一瓶。他总和我奶奶说:“这酒没劲儿,还喝“老白干”酒好,有劲儿!”我就问爷爷:“爷,喝自己酒没劲儿,你怎么不喝‘老白干’呢?”爷爷“嘿嘿”一笑,“村里的爷们都不喝“老白干”酒了,喝那个叫人笑话,好像咱没钱买不起酒似的。”奶奶在一边插话说:“’老白干’你爷还偷着喝点。不当着人面前喝了,怕没面子。”爷爷只是憨厚地笑着,不说话。其实真像爷爷说的,村里的男人们确实很少喝“老白干”酒了,那种一入口就直冲脑门子子的辣酒,慢慢没人买了,家乡的小酒作坊也歇业了。家乡村民的生活变化,从他们喝的酒就能感觉到。
  后来我叔叔调到省城上班,回家的时候很少。只有每年的春节才回家。每次都提前就给家里写信,问问家里需要什么。有一次,爷爷给我叔叔回信说:“如果可能的话,给我买一瓶茅台酒。”。那时名酒都是凭票供应的,谁要是能够买到一瓶茅台酒、西凤酒什么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别说在农村,就连县城里也很难买到茅台酒。我叔叔不喝酒,也没觉得买茅台酒是件什么难事,等到商店一打听,才知道买茅台酒要“酒票”,没“酒票”不行。赶紧找单位的同事要“酒票”,最后总算买了一瓶茅台酒……
  爷爷对这瓶子茅台酒的欢喜程度超出我的想象。他自己从来没喝过。都是有亲戚朋友来串门,他才会把茅台酒拿出来,倒出一小酒盅,分给大家尝尝,一边很自豪地说:“儿子从省城里买回来的,没‘门子’买不到的!尝尝,真香啊!”大家从爷爷手里接过小酒盅,先放在手里看看,然后慢慢地在酒盅抿一口,再传给下一个人。大家一边尝酒一边夸奖我叔叔有“本事”。这就是爷爷想达到的效果,满足了他的一种虚荣,也让他感到有一种荣耀。那瓶茅台酒就这样在大家的品尝下渐渐没了。直到有一天,爷爷把酒瓶子倒过来,用嘴巴舔着控出来的酒滴,自言自语:“这茅台还真香哩!”这是他头一回喝儿子给自己买的茅台酒……
  家乡后来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好。我最切实的感受就是他们喝的酒发生了变化。先是地方生产的比较高档的白酒,后来是中国的名酒,什么“茅台”啊、“五粮液”啊、“郎酒”啊、“女儿“啊……过去从来没喝过的名酒,现在买来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事了。改革开放,让我家乡的乡亲们真正富裕起来。
  后来,我姑姑在城里成家了,有了小孩。有一次,爷爷、奶奶带着我到姑姑家去看孩子。晚上,我姑姑和姑父在一家酒店设宴招待我爷爷和奶奶。姑姑给爷爷要了一瓶他从来没喝过的酒——一种宁夏生产的新上市的保健酒。姑姑问爷爷:“爸爸,这酒喝着怎么样?”爷爷说:“喝着挺好喝,就是没劲儿。”他的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姑姑说:“你喝酒的老皇历得改改了。喝酒也要喝健康酒。别光喝白酒了,啤酒养胃、红酒软化血管、药酒保健,以后你都要喝一点,白酒少喝。”姑父在一边帮腔说:“喝酒一次不要太多,对胃肠不好。少喝,喝好酒。人活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长寿,不是喝酒……”爷爷只是听,不说话。可脸笑却成了一朵花,只管点头。
  从姑姑家回来,爷爷的酒量开始减少。一顿就喝三四两酒。更讲究白酒的牌子。那些他过去很少喝的啤酒和红酒,也开始成为他的杯中物。不光自己少喝酒,还劝四周的亲戚朋友:“少喝酒,有利于健康。”原来家里有客人来,爷爷总是劝人家喝酒,而现在他不这样做了,还说:“这喝酒的风气也得改改了!”后来,爷爷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以前他也住过一次医院,曾经叫家里人偷着给他送酒,还被医生狠狠地批评过。这次住院,他主动和我奶奶说:“不要叫人给我送酒,听孩子的,喝酒也要健康。”我们都笑了,爷爷的喝酒观念发生了大变化……
  从喝“老白干”酒到喝简装的瓶装白酒,从只喝白酒到喝啤酒、红酒,从酒桌上大力劝别人喝酒到要转变喝酒风气,爷爷与酒的这种变化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变化比起人们生活的富裕更令人欣喜,是比物质生活进步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在角角落落,反映了中国的进步。看看不少地方打出的广告“喝酒喝出健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饮酒者会像我爷爷一样,把喝酒提高到一个新档次,新品位。爷爷和酒的不断变化,折射的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折射的是伟大的祖国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 徐明卉,女,35岁,某文化公司编辑。1995年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6次获得文学征文奖。创作的电影剧本《难逃惩罚》2008年获浙江省第二届电影“凤凰奖”三等奖。
  地址:济南市泺安路7号3-3-502
  邮编:250032
  ***:13406934628
  电子信箱:xmh7523@126.com
  农业银行卡:6228480251211239511
窈窕深谷,2009-09-06 15:50:12 《我爱北京***》
    闵凡利
  作为生命,五十二岁并不是终点,可闵庆瓜却在五十二岁那年,却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他之所以匆促告别尘世,说起来只是因为一首歌----《我爱北京***》。
  闵庆瓜一辈子独身,但他很乐观,整天歌不离嘴,天天哼着《我爱北京***》。
  熟悉的都知道,闵庆瓜五音不全。唱起歌来声音像根棍,又硬又直不会拐弯,恨不得把人折磨死。可不知为什么,唱起《我爱北京***》这首歌,却唱地阴阳顿挫,委婉动听。
  后来,就来了那场运动。好端端的人就相互不服气起来。闵庆瓜卷了进去,他是保皇派的,一天,他被造反派捉了去。
  造反派的头头闵凡雨是他堂兄的儿子。那天开的是批斗大会,闵家庄的兄弟爷们都去了。闵凡雨在主席台上,言语激昂声讨他堂叔闵庆瓜的罪行。说起来,闵庆瓜历代贫农,多亏了******才让他翻了身,历史上是很清白的。可大家伙都红着眼,把拳头攥得铁硬,举得老高,都喊着打倒闵庆瓜的口号!
  声讨完罪行,闵凡雨要闵庆瓜唱支歌来给大家解解闷。闵凡雨这是变着法子折磨他堂叔——这个死不改悔的保皇派。
  闵凡雨这是出我的洋相呢!闵庆瓜清楚得很,就死活不唱。闵凡雨就煽动台下的人给他鼓掌。闵凡雨就在台上鼓动:“让死不改悔的闵庆瓜给我们革命的群众唱一首歌好不好?”下面的人就说好!闵凡雨说:“我们要不要?”下面的人就说要!“ 闵庆瓜不唱我们愿意不愿意?”下面的人说不愿意!
  闵庆瓜的泪水流了出来。他低下了头。接着他抬了起来。甩了一下头,他的那两个又大又圆的泪划着两个漂亮的弧,摔在了地上,很响。望着闵庆瓜的神情,台下得人们知道:好戏就要开场了-------
“我爱北京***,”闵庆瓜开始唱了:“***上太阳升——”一记耳光打落了他悠扬的歌声。闵庆瓜的脸上当即长出了一丛青草,嘴里缓缓地流出了一条小溪。闵凡雨气急败坏,指着闵庆瓜的额头问:“你配唱这首歌吗?”然后他面向台下的人说:“同志们啊,他唱这首歌是有目的的,这分明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对这些死不改悔的保皇派,我们革命的小将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打倒斗臭然后在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说着当胸一脚,闵庆瓜一个趔趄,跌在了地上。下面的人一轰而上,就听闵庆瓜一声惨叫------
  会散了,闵庆瓜的老婆和儿子把遍体鳞伤的闵庆瓜拉回了家。此时闵庆瓜的脸色纸一样地白,豆大的汗珠一个劲地往外冒,原来他的肋骨不知被谁踢断了----
  半年后,闵庆瓜方能下床。但身体完完全全垮了。整天咳嗽成一个球,再也听不到他的歌声了。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年头的春天,闵庆瓜不行了。那天闵庆瓜的儿子把闵宪发叫到了床前。闵宪发那年刚从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闵宪发明显的老多了。闵庆瓜见是闵宪发来了,便伸出枯枝一样的手抓住闵宪发的手。闵宪发问:“庆瓜,你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闵庆瓜摇了摇头,他只是用微弱的声音请求闵宪发为他唱一首歌。闵宪发问什么歌?闵庆瓜说,“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场人的泪哗地流了下来,闵宪发点了点头,说,“好,我给你唱!”
  “我爱北京***,”闵宪发用沙哑的嗓子开始唱了:“***上太阳升——”就在这时,就听一个声音加入了过来:“伟大领袖***,指引我们向前进……”
  大家回头一看,这个声音是闵凡雨。
  闵凡雨眼里含着泪,闵凡雨泪眼婆娑地唱这首歌。闵凡雨唱得很投入,很动情。
  听着这首歌,闵庆瓜紧缩多年的眉头花一样地开了,痛苦一辈子的脸庞安详平和了。闵庆瓜微笑着走了。
  闵凡雨看着闵庆瓜,扑腾一声跪下了,哇地一声哭开了:“叔呀!-----”
  地址:中国山东省滕州市文化馆创作室 闵凡利
  邮编:277500 ***:13181251216
  作者简介: 闵凡利,男,中国“新禅悟小说”的开拓人。现在滕州市文化馆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八九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天涯》、《莽原》、《大家》、《红岩》、《江南》、《时代文学》、《长城》、《芙蓉》、《北京文学》、《散文》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散文一百五十余篇,计一百五十余万字。中、短篇《死帖》、《解冻》、《三个和尚》、《神匠》、《地瓜啊地瓜》、《油钩子油撇子》、《玉葬》、《张山的面子》等分别被《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选载;小说《死帖》、《真佛》被拍摄成电影,由《死帖》改编的电影《江湖道》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冬日的散步》《带伞的日子》被拍摄陈电视散文。作品曽获“首届吴承恩文学奖”、“齐鲁文学奖(提名奖)”等省以上文学奖十余次。小说集《心中的天堂》入选“中国小小说八骏”,被教育权威推选为“新课标语文课外阅读经典”。山东省作协会员。枣庄市第三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滕州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滕州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外事翻译学院客座教授。
窈窕深谷,2009-09-07 12:09:05 我庆幸:生活在共和国的年代
    汤礼春
  我父母是在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结的婚。而我则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首所走过的路,尽管一路上多有风雨,但我们的共和国始终高昂着头,迈着巨人的步子,迎着春天,迎着彩虹,走进了辉煌的时代。
  我庆幸生活在了共和国时代。纵观历史,老百姓受难最大的是战争,战争让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整日提心吊胆,生活在惶恐之中。仅仅就在共和国成立的前五年,我老实巴交的祖父就因赤着脚进城卖炭,被日本兵毒打致死。而共和国的60年,不仅是和平的60年,而且是国防巩固的60年。只有经过战争创伤的人们才能懂得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美好。
  共和国的60年是让我们扬眉吐气的60年。中国的近代史曾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耻辱、悲哀。仅仅是洋***洋炮就让我们的国土大块大块地被割让,让我们的宝藏滚滚地流向了外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却有着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屈辱。而共和国不仅结束了这耻辱的历史,而且还收回了香港、澳门,这些曾被割让的明珠。今天的中华强大到了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都不敢欺负,从东亚病夫一跃而成了东方巨人。作为中国人我们无不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共和国的60年是让我们生活无忧的60年。纵观历史,虽然也有和平时期,可那时的老百姓大都是靠天吃饭,没有保障,遇到灾荒之年,不是卖儿卖女,就是逼良为娼;即使是丰收年,也害怕病魔或其它灾害来临,那样也可能会瞬间家破人亡。生活无忧是几千年来老百姓的一种奢望。而共和国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日益完善。今天说饿肚子、吃不饱饭那已成了笑谈。
  共和国的60年也是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红楼》、《三国演义》等反映历史的电视剧时,我就想:所有的历史画面都能在我们眼前出现,所有的世界人文也能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多么有意思的生活啊!还有当我坐在私家车里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乘着飞机在空中腑瞰着大地,在遥远的天涯海角跟家里人视屏聊天时,我就由衷地感慨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太幸运、太幸福了!不用说古代,就连共和国诞生之前,平常老百姓出门也称得上是步履艰难,家书抵万金的。
  今天我们坐在小区花园里,以闲情的心情谈晨练、谈养生、谈美容、谈时尚、谈旅游。这是过去任何朝代的老百姓都不可想象的好生活。
  我庆幸,我生活在了共和国的时代;我幸福,生活在了共和国的和谐社会中。 联系地址: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佳和馨居3-3-202 汤礼春 邮政编码:430056 ***:027-84232652 E-mail:tlctg@vip.163.com 文友信息交流中心:http://www.wenyou.cn ***420620195302040016
何彩维,2009-09-07 16:54:00 父亲的生日 李姣舒 拂去岁月的封尘,记忆如同天边的那轮圆月,在清亮溪水的映照下,更加显得澄澈。往事如泉,翻过细碎的山石汩汩地流淌…… 1978年11月15日,父亲40岁生日。 那天,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叫醒:“细妹子,你给姐作个伴,去珍珠称点肉回来。娘要出早工。”听说可以吃上肉,我的睡意全无,一骨碌爬起床。在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从一个布包里取出一把钱,小心翼翼地数了八张一角的票子交给了姐姐,又从一只小塑料袋中取出两个硬币放入我手中,说:“总共八角二分钱,买一斤肉回来,给你爸过生日。” 我牵着姐姐的手上路了。从我们家去珍珠街上,就是走山路,少说也有十里八里的,可是我一点也不怕:姐姐的手温温的,天边的月圆圆的,溪涧的水柔柔的。那泛着银光的溪水把月亮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叮咚——叮咚——山里的泉水和着我们的脚步在欢笑;铃铛——铃铛——口袋中的硬币不甘寂寞地歌唱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天已蒙蒙亮,我们来到肉食站。那里已经排着长长的队伍了。我紧紧抓住姐姐的手,跟着队伍慢慢往前挪。近了,近了,终于轮到我们了。可是,当我把那两个被我拽得发烫的硬币交给姐姐时,抬头一看,眼前除了一个乌黑油亮的钩子,一块空空如也的案板,哪里还有一点肉沫子呀!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姐姐一脸地无奈。看着可怜巴巴的姐妹俩,***的师傅摇摇头,叹息道:“没办法,肉卖完了,谁叫你们不早点来呀!”“哎,要买肉,难不成还得上半夜来排队呀!”我嘟着嘴,小声嘀咕着。 父亲40岁生日,我们没有吃上肉。后来,母亲从邻居家借来四个鸡蛋,为父亲庆祝生日。父亲吃了一个,剩下三个,娘分给我们兄妹五个吃了。 那一年,我七岁。 时间宛如家门前那条弯弯的小溪,清亮的溪水日复一日地,不知疲倦地向前奔流。伴着这淙淙的流水,父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岁月的沧桑也在父亲的额头上刻下了几道深深的皱纹,望着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我们兄妹几个商量,一定要让老人家过个热闹而喜庆的生日。 1998年11月15日,父亲60岁生日。 为了给父亲做生,哥哥特地请来了厨师。杀猪、宰羊;搬椅、摆桌。楼上楼下摆了十几桌,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寿宴开始了,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红酒、饮料,每张桌子上都摆得满满的。父亲身着一件黑色呢绒大衣,脚穿一双锃亮的军用靴,满面春风地穿梭在客人中间,频频地给亲友们劝菜、敬酒,在灯光的映照下,父亲的脸微微泛红,额前的皱纹似乎被这喜乐的气氛融化了。 晚饭后,我们来到院子里。月亮早已爬过了树梢,稳稳地悬挂在天空,蓝蓝的天幕更衬出了她的洁白与晶莹。稀稀疏疏的几颗星辰给这冬夜的山村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祥和。家门前的溪水捧着月亮的圆脸,仿佛是天神呈给父亲的蛋糕。 “ 嘶——”一束红光划破山村的沉寂蹿上了夜空;“砰——”随着一声巨响,红光迅速向四周喷射,一朵硕大的红牡丹盛开在蓝蓝的天幕。“砰——”又是一朵。“看烟花啰!看烟花啰!”我那五岁的女儿仰着头,拍着手,跳着,叫着。霎时间,天空中缀满了花:一会儿是红艳艳的牡丹花,一会儿是金灿灿的菊花。火焰染红了月亮的笑颜。父亲抬起头,眯起眼睛,望着繁花似锦的夜空,望着泛着红光的月亮,乐呵得说不上话来。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天边月牙儿又圆了,家门前小溪里的水依旧淙淙。岁月早已磨平了青春,父亲日渐苍老…… 2008年11月15日,父亲70大寿。 养儿为防老。对父亲来说也是儿孙满堂。每当逢年过节,或是生日,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够父母亲操劳一阵子了。这次过生日,父亲说什么也不准我们操办了。可是人生有几个七十岁呀!说什么也该好好让父亲享受享受这七十之乐。 父亲生日前一天,我特地去旅行社订了两张“北京七日游”的票,姐姐租了一辆车去老家接来了父亲和母亲。晚上,我们在酒店订了一桌豪华生日宴;全家人围在一起,为父亲祝寿。丈夫率先举起了杯子向父亲敬酒,父亲站了起来,举起酒杯,声音微微有些发颤:“我,一个七十岁的农村老头,想不到能在这么豪华的酒店过生日,还能带着老伴去北京,看***,看奥运村呀!”说着,父亲端起杯子,送到嘴边,慢慢地品了一口甜甜的红酒,那浓浓的香醇浸润着老人的心田…… 何彩维,2009-09-07 16:59:51 母 亲 的 心 愿 文忠学
从偏远的山村出来的母亲,跨过鼠年就是八十岁了。尽管母亲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但她老人家最爱热闹,对新鲜事蛮有兴趣,还时不时萌发些心愿来,儿孙们说她是人老心不老。
母亲是个不认命的苦命人。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她,五十岁前无论母亲怎样地辛劳,怎么样地节俭,怎样的手巧,都很难填饱一家老少的肚子,特别是母亲那个从早到晚充满饥饿感的肚子。那时,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吃上饱饭。分田到户的春风吹绿了衡东的良田沃土,也了却了母亲半辈子的最大心愿。她适人就讲:“搭帮责任制吃饱饭,搭帮责任制吃饱饭。”肚子饱了,母亲又多出了“要是买东西不要票证”、“要是买东西不要排队”的心愿来。很快,母亲的这些小小心愿都被一一得以实现。
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兄妹五人都已长大***,招工的招工,读书的读书。母亲也结束了她独自含辛茹苦在家养儿育女的半边户生活,随父亲来到县城“享福”。可在这时,母亲患上了高血压,医生嘱付了一大堆不能吃的东西,而这些偏偏是母亲的最爱。没法,母亲抱怨自己是前世作多了孽,想吃能吃的时候没有吃,如今有吃了又不能吃了,唉!命苦哟。
刚来县城,母亲对20多平方米的新家没说什么,三年时间不到,母亲便唠叨开了:“要是能住上套楼上楼下,电灯***的家属房,就是死我也肯闭眼啦。”为了母亲这一心愿,集资建房的政策一出台,我们便举全家之力,在县城东街搞了一套七十多平方米的家属房。从房子打基脚到搬进新屋那段日子,母亲象关心崽女一样关心它的成长,并用顺计时把它的成长期发生的大小事——记录在她的专门小本本上。母亲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幸福状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用文字描写。常言道得好:树大开丫,崽大分家。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兄妹五人也都筑起了自己的巢,不但面积比父母住的家属房大,档次也要高些。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无情的岁月把母亲的满头青丝染成了白发。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的好日子也挡不住母亲新的心愿萌发。只听见她常自语道:“要是孙儿们都能考上大学,我就是少活几年也愿意。”每当逢年过节全家团圆之际,母亲就要第一个发表演说:“你们要听话,要学好,要发狠读书,要考上本科大学……”凡听到此,她的孙女孙子们就乐弯了腰,一个劲地逗她老人家:“奶奶您放心,我们保证争取考上本科大学”。在母亲的祈盼下,她的孙辈们还算争气,五个人中已有四个还真考上了本科,大孙女还冲出湖南,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母亲老泪纵横先后送孙辈们离开衡东去读大学时,面对儿孙们的安慰,她忙解释说:“奶奶流的是喜泪,奶奶流的是喜泪。”
进入新世纪后,母亲的心愿也随着衡东的变化、国家的变化而变化,他常乐呵道:“我们老人家也要与时俱进嘛。”一天,母亲对我说:“不晓得坐电梯是么子味”?我笑道:“您老想坐电梯的话,我们随时可陪您去衡阳或长沙过把瘾。”母亲面带难色道:“我有高血压坐车晕车,加之肠炎作怪上厕所不赢,远门就不去了,要是衡东有电梯坐那就好了。”天遂人愿,县城嘉汇超市的诞生满足了母亲的心愿,待热闹非凡的开业前三天过后,我陪着母亲来到嘉汇超市,交待了乘坐电梯的一些注意事项后,挽着母亲一上一下好几个回合,实实过足了一把电梯瘾。望着母亲开心的笑脸,我心里也似含了一口蜜。去年,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我又陪母亲去品尝了一下乘坐垂直电梯的味道。
早几年的一个双休日,我陪母亲逛步行街时,她问我:“音乐喷泉是甲么子东西?”我听后好惊讶,从没有离开过衡东县城的母亲竟知道了音乐喷泉这个新玩意。一问,原来是一邻居从长沙女儿那里回来,说看到了音乐喷泉,是如何如何美。这一说不打紧又逗发了母亲想看音乐喷泉的心愿。尽力满足母亲的心愿,是儿女们的义务和责任。去长沙、衡阳,母亲的身体又不允许,不去,衡东和衡山当时都没有音乐喷泉。正当我们为难时,衡东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为迎接建县四十周年,在县城洣水河畔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公园式大广场——滨江广场。四十周年县庆那天夜晚,我们五兄妹陪着母亲和父亲来到滨江广场观赏音乐喷泉。当母亲看到七彩水柱随着美妙的音乐起伏变化时,竟和那些细伢妹子一样手舞之、口叫之。我们再三提醒“注意高血压,莫太激动”,母亲那晚嗓子还是嘶哑了。
三十年来,母亲大大小小的心愿一个一个得以实现,她常感叹道:“冒得改革开放,我这个老太婆的梦想哪能成真哟。”在母亲享受着实现心愿的喜悦、甜蜜和幸福的同时,儿孙们又何尝不得以分享。
心愿就是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梦想;一个世界不能没有梦想。
我想,母亲之所以能经受苦难,饥饿、疾病的折磨而顽强活着并高寿,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心愿不断,梦想不断。
愿母亲的心愿连接着心愿,愿衡东的梦想点燃着梦想,愿中国的梦想点燃着梦想。 何彩维,2009-09-07 17:01:55 叩 问 记 忆 宋罗清
这个落寞的山沟,原本就那么贫瘠,驻守在衡东的南端,没有古战场的硝烟,没有都市的喧嚣,更没陶潜笔下“桃源”的安适。我亦如一个跋涉者,在艰难的岁月中,在艰苦的环境里,踽踽前行。尽管现在生活好了,但那寻觅绿色,追寻梦想的步履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
一斤猪肉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生长在乡下的我,对农村物质生活的贫乏,感受相当深刻,因为一斤猪肉。
那时,乡下人虽然像现在一样地养鸡养猪,但一年到头很少吃到猪肉。大年三十晚上的一碗红烧肉,大多要留到清明插秧时节,每天蒸在饭头上,顶多用渗出的油拌拌青菜,好长的日子里,那淡淡的肉香穿透贫瘠,令人奢望。
在我们家,每到插秧时,在矿上工作的父亲总要托人带回几块钱,称斤把猪肉,犒劳在家劳动的哥哥姐姐们。而我也能沾上点光,但前提是我也得付出劳动,那就是上街称肉。大人们都要起早拔秧,我便跟随村里的老人到六七里地的小镇上去排队称肉。一连好几天,要么街上不杀猪,要么排到我时肉就卖光了。买肉的钱在我手心里汗涔涔地攥了好几个来回,失望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在家企盼的哥哥姐姐。下一个早晨,我起得更早,终于排在了前面。轮到我时,我朝上面的窗台放开嗓门:给我来一斤!只听里面咚咚两声,一刀肉扔在窗台上,窗户口探出肥头胖耳:付钱!那时一斤肉七毛三分钱,可是,我翻遍了口袋,也找不到那三分钱了。我胀红着脸央求:叔叔,行行好,你就切七毛钱肉给我吧。里面不高兴了,说没功夫切。后边有人在催促在议论;也有人为我求情,就少称点给那孩子吧。不说则已,一说这话,那屠夫伸出刀:滚一边去。真的吓坏了我,丢了钱,称不到肉,回去怎么交待啊?我坐地哇哇大哭起来。还是在对面开店的一位大妈见我可怜,跑过来给我垫付了三分钱,我才称回了那一斤猪肉。到家后,所有的人都责怪我。母亲更是狠心肠地第一回惩罚骂了我。第二天,含泪接着我一道千恩万谢还了三分钱。而称回的那一斤猪肉,我连肉丁肉末也没沾一口。
那些年,物质的贫乏膨胀了一些行业,造成一些人妄自尊大拔扈骄横,他们漠视贫穷与弱小,如同小说中的胡屠户,不知人情冷暖。
三十年后的今天,吃饱喝足早已不成问题,鱼肉山珍早就不觉得新鲜了。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让一斤猪肉的故事从此一去不复返。谁还会为一斤猪肉去渴望?去排队?去流泪?互帮互助,乡里乡亲,不仅是“你出门来我看家”的关怀,更有一种“相敬如宾”的人性复苏。
从煤油灯到节能灯
从我记事起,我家里用的是煤油灯。用一个盛墨水的小瓶子,里面盛上煤油或者柴油,瓶盖中间挖个洞,能容得下一个用薄铁皮卷的细管,卷一截细棉绳从铁管穿过,算是灯芯了。下面伸到瓶中的油里,上面用火柴点燃,这煤油灯就可以使用了。
还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学校规定上早晚自习。在冬天,早晚都需要点灯,我们就把自制的煤油灯带到教室。一人一盏,今天看起来多美!其实那是条件逼迫,不得已为之。我对两件事特别有印象:一是早晨5:30就开始上自习了,当时还很黑,等天慢慢亮了,互相看看对方的脸、眉毛,特别是鼻孔,都是黑的。
等上了初中,就好些了。学校里统一添置了汽灯。有了汽灯,教室里亮堂多了,班里有“灯长”,负责每天给同学们点汽灯,然后把它悬挂在两根木椋之间,发出“嗞嗞”的响声。教室里暖和多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很温馨。相比之下,老师办公室里的泡子灯也逊色得很多。他们干脆地搬着椅子,抱着教案,来我们教室里“借光”。
考高中时,第一天我没有发挥好。原因是我们学校自己发电,各个房间的电灯都同时亮了。晚上我们睡在大通铺上,三间宽敞的宿舍里,椋头上吊着一个60W的电灯泡。因为电压不稳,一闪一闪的,我和同学们盯着那个“怪物”,议论了好长一段时间。灯一夜没灭,我几乎一夜未眠,醒来照旧还是看灯。
又过了三五年时间,电线路才送进我们村。当初,由于电量不足,越到晚间需要照明越是发暗,农村停电那是常有的事儿。
现在,电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用。没有了电,我们真想像不到怎么去生活。空调、电冰箱都换成节能的了,电灯泡也都慢慢下岗了,继而换成了节能、高效、光线柔和的节能灯了。相比之下,夜晚里的房间更亮了……
电视的诉说
房子装修好了,需要买些家用电器。这几天,我和父亲一起逛家电卖场。看着卖场里大大小小的彩电,父亲不禁感慨:“现在的电视机越来越多了,都不知道该买啥样的了!”对于电视机,我有着特殊的感情。
童年时代,物质比较匮乏。老百姓家里没什么家用电器和娱乐设施,长在农村和孩子们,玩具就是泥巴和树枝,天一黑下来,便在父母的呵斥下,早早地回到家里上床睡觉。
那一年的一天,邻居家很热闹,好几个人一起搬来了一个大箱子。我很好奇,便跟在大人们后面凑热闹。只见大人们从箱子里搬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后,突然显出人影来,要多神奇有多神奇。大人们说这是“电视机”。从此,“电视机”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个比我矮一截的“黑匣子”,向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邻居家有了大院里的第一台电视机之后,整个大院天天都像过年似的。“今晚7点半演《霍元甲》,大家早点来看呀!”热情的邻居一大早就在院里喊开了。大家早早地吃完晚饭,从家里带上个小板凳便往邻居家走。为了能看上电视,孩子们总会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邻居家的客厅都坐得满满的。孩子们总是被特殊照顾,坐在最前排,占据着最好的观赏位置。
那段日子,我看了不少电视连续剧。我常常陶醉在剧情中,以至于散场之后回到家里,还会缠着母亲,让她听我重述一遍精彩的剧情片段。那时候,我常常想:要是我们家也能有这样一台电视机该多好呀。
一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天,我听到父母在一起商量,家里有了点积蓄,添置点儿什么东西比较好。“电视机!”我脱口而出。父母会心一笑,没几天,一台崭新的“长虹”牌电视机就搬回了家,还是彩色电视呢!我高兴地爬到桌子上,又蹦又跳,家里有一台电视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渐渐地,大家都坐在自己家里“遥控”着各种式样的电视,邻居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看电视的场景也渐渐成为了回忆。
一路走来,我从坎坷走向了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目睹了一位伟人播下的火种,它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了光辉夺目的果实。
回忆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风景这边独好。
我幸运地和祖国人民一道品尝着它的甘甜与清爽,感受着实现百年梦想的振奋与欢跃。
何彩维,2009-09-07 17:04:03 好 一 阵 风
有一首歌
歌唱春天的鸟语花香
歌唱秋叶如蝶般飘落
歌唱一切如风的岁月
这一阵风消逝、存影、永驻…… ——题记 向 蜜
春风轻唱
当岁月的脚步踏上初春的光辉,你踩着轻盈的步子,在迎春花的开放下,与呢喃的小燕子,飘然而来!
你来到森林,用幼嫩的声音轻唤着:“起床了,起床了,改革开放吹响了号角。快快醒来,迎接这美好的开始!”刹那间,小草探出脑袋打量这个新天地;花儿绽放笑脸,欢迎这块新天地;树儿抽出新枝,展望这片新天空……
你也轻轻唱着那首“改革之歌”!歌声飘向远方,唱醒了天上的云朵,打动了山间的流水,陶醉了春之精灵。它们也跟着你轻轻唱着——改革开放之歌!
夏风高歌
当森林精灵已被你唤醒,你跨着豪迈的步子来到乡间,在荷花的开放下,与呱呱叫的青蛙同唱,高歌而来!偶尔停下脚步,停在荷塘边,听一听乡间的语言——
“妈妈,我们家要砌美丽的房子,就像邻居家一样吗?”一个幼稚的声音带着渴望。
“是啊!而且我们家还会买电视机、电冰箱呢!”一个柔和的声音带着一点孩子的欢喜。
“真的吗?太好了,我以后再以不用跑去邻居家看电视了,夏天我再也不要跑去很远的商店买冰棍了。爸爸,爸爸,我告诉你……”她来到爸爸房门边,听到了爸爸的声音:“改革开放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村去年买的那批收割机,工作效率可高呢!今年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听说上面又要免除农民的农业税。我们真得好好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啊。要不,咱写封信向上级表示感谢?”
“好!我们要感谢改革开放!”那个幼稚的声音欢快地叫着。全家喜洋洋。
你笑了,高声唱着那首“改革之歌”。歌声回响在山村各个角落,舒展了老人脸上的皱纹,扶干了孩子眼角的泪水,摧进了夏之少年奋斗之心,他们也跟着你唱着——改革开放之歌!
秋风低吟
落叶飘飘的季节,你踏着稳健的步子,在菊花的开放下,与飘落的秋叶低吟,悠悠而来!你来到了县城,这颗明珠是你的骄傲,然而,你仍旧是静静地聆听内心的话语……
“听说我们以后读书免一切费用呢!”
“可不是吗?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子弟真是太棒了,以前开学我总担心家里没有钱交学费,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了,我可以安心学习了。”
“那当然。瞧!现在上面又在筹集资金修高速公路;以后我们顶都会有车子‘飞’过呢!”
“是啊,街上又多了几盏交通灯,几个交警叔叔站在路边指挥,交通事故再也没有那么频繁了。”
“嗯,我们家附近那片老房子,摇身变成了高楼大厦了,好不威风啊!简直就像个大花园儿,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去那里锻炼身体,老人和小孩也把那里当作娱乐天地。”
“我们家乡的变化举也举不完哪。我们得好好学习,回报改革开放的恩情啊!”
你听了这群中学生的对话,点了点头,谦虚的吟唱那首丰收的“改革之歌”。歌声荡漾在城镇的四面八方,点亮了孩子梦幻的心梦,鼓舞了青年斗志的精神,闪炼了秋之绅士成功的果实。他们也跟着你低吟——改革开放之歌!
冬风齐颂
冬雪纷飞的季节,你迈着急速的步子,在腊梅的开放下,与纷飞的雪花齐颂,狂奔而来。不曾记得,多少次的风风雨雨,多少次的重物压在心头,在你身边此起彼伏。
你从不退缩,你放心歌唱,把万物的精灵唤醒,把老人的心田吹暖,把梦想的摇篮陶醉,就连阳光都开始宠爱你,向你洒上金黄的笑脸。
你昂着头向天,浮云飘着,阳光摇曳,你引领我们齐颂——改革开放之歌!
你,一个时代的骄子,一座人类文明史上无可争议的丰碑。你似一阵风,吹过,但不曾没落。这风,包裹肌肤,渗透纹理,融入血液。
朦胧中,风中有一道金光闪闪的字幅:
我的名字——改革开放30周年的衡东! 何彩维,2009-09-07 17:06:57 过 年 陈永忠
2007年2月17日,是农历的大年三十。
吃过早饭没多久,我和妈妈正在厨房忙活着,因为弟弟小卫他们一家今天要开车回来过年。
九点钟左右,“叮铃铃……”一阵熟悉的音乐响起,“想谁,谁就来了。妞妞,帮奶奶接一下手机,看你叔叔他们有什么事。”妈妈和我手上都是油,便叫我女儿过来接***。
“来了!”女儿嘴里嚼着零食,含糊不清地答应着跑了过来。从奶奶的衣兜里掏出了手机,按通后便放到了她奶奶的耳边。
“哦,你们出发了。今天路上人多、车多,你又是新手,开车千万要注意安全。回家想吃点什么?……青菜多一点,清淡一点……豆豆呢……想吃衡东豆腐?好的,乖孙放心,娭毑也准备好了。注意安全啊,到了新塘就打***过来,我就炒菜,回家就有吃。”
妈妈的话明显听出了丝丝蜜糖的味道。女儿把***拿开后,意犹未尽的妈妈还在韵味:“手机比***好啊,接个***,人都不要走开。”一边说着,妈妈的手却一直没闲着:“中午搞三个荤菜、一份青菜、一份衡东豆腐、一份汤。你弟弟说吃不了那么多。”妈妈接着对我说。
“那就吃一份石湾脆肚,一份生炒羊肉丝,一份削骨肉吧,我们也学着做衡东土菜。”我一边切着羊肉,一边答应着妈妈。
“12点钟了,怎么还没有到新塘?不是不记得了吧?妞妞,帮奶奶再去院子门口看一下。”“奶奶,我都去看了五次啦。”女儿一边抗议,一边往门外走。
看着妈妈焦急的神态,我安慰着妈妈:“今天车多,弟弟还是慢点开为好,安全第一。”
12点半的时候,帮别人看店做服装生意的老婆回来了。一进门就喊:“豆豆!豆豆!嗯,还没回来啊?我还以为我迟到了呢。”话音刚落,妈妈的手机响了,弟弟打来***,说刚从新塘下高速。
“炒菜!”妈妈给我下达了指令。家里仿佛注入了一种特别的生机和活力,顿时热闹起来。
半个小时后,饭菜做好了,弟弟们还没到家,妈妈叫我把饭菜盖住保温。又煎熬了二十分钟,门外忽然响起汽车喇叭声,女儿一溜烟跑了出去,旋即传来了清脆的“娭毑!”声。侄儿豆豆和女儿一起冲了进来。我和老婆连忙走了出去迎接。只见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红色广本飞度车,弟弟和弟媳正从汽车后备箱里往外拿东西。植物油、墨鱼、酒、烟,里面都是满的。看见妈妈在门口等候,弟弟和弟媳一人一声“妈!”叫得老人心花怒放。
进屋来,还没等妈妈发问,弟弟就说开了:“今天高速路上的私家车太多了,车子都跑不快。平时走两个小时都不要,今天用了三个小时。”喝了口妈妈递过来的茶,弟弟接着埋怨:“更可气的是,12点半到了衡东城外,不晓得现在衡东过年街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和车,我还是从沿江路走的。从城外转到家里花了我快半个小时,你看,现在都快一点了。”
“那是,你没看见街上买东西的人,买衣服是大人一人一套,小孩一般是穿一套,再带一套。好象个个都是暴发户,衣服不要钱似的,好多服装店墙上都空了。”我那快言快语的老婆也在诉说。
“哇!衡东豆腐!”那边传来侄儿的尖叫声。
“快,吃饭去吧!”妈妈笑眯眯地说。
满以为中饭耽误了,大家会吃得多一点,结果是青菜类全消灭,三份荤菜,总量还剩下两份。
“小时候爷爷常叮嘱我们:大些呷饭,小些呷菜,现在连这几个菜都吃不完了,真奇怪。”弟弟饭后坐在那,看着剩下的菜,有点无奈地说。
饭后,弟弟要我打开电脑,请我们看看保存在电子邮箱里的长沙新房子装修效果图,让我们给点意见。哪有什么意见咯,楼上楼下复式结构,200个平方,看着设计效果图都舒服。
下午,五岁的侄儿和十岁的女儿约好去滑旱冰和骑单车,于是我们全家都来到体育广场,恰好遇见了我家的老邻居谢伯伯和王阿姨一家,王阿姨和妈妈是老同事,原来他们全家人也是好久没在衡东过年了。谢伯伯长期在外,我都有快十年没见着他了。大家能够在春节时遇见,也是格外的高兴。得知弟弟是开了私家车回来的,王阿姨笑着说:“还是小卫不错,你谢伯伯那时还是个局长,连吉普车都没坐过,骑的单车还是单位的。”
“要是他们这一代还是骑单车为主,那我们老一辈的付出不是搞摆子了嘛?”谢伯伯的话还是有点衡阳腔,不过听着舒服。
随后,两家人一起来到政府大院,老少17人在暖冬的阳光下,用镜头留住了幸福的笑容。并约好,未来的生活,大家要好好过。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一致同意吃面条。大家平时都是油嘴油肚的,也想趁这个机会清清胃。一边吃着面条,弟弟还咋呼着:“要是能有油炸面灰团吃就好了。”
“你还说,你五岁的时候在老家过年,本来已经上床睡觉了,闻到你奶奶炸的面灰团香味,鞋子都没穿就跳下来,跑过去一手抓一个就吃。”妈妈笑着说。
“真的吗?娭毑,面灰砣那好吃吗?”侄儿豆豆来了兴趣。女儿妞妞说:“豆豆,没有蛋糕好吃。”“你们又不懂,那个时候,油炸面灰团是最好吃的食物之一哦。”弟弟还在为自己的嘴馋狡辩。
饭后,我和弟弟去房里看体育新闻,女儿和侄儿在客厅看动画片,妈妈带着两个儿媳妇摆点心。
随着晚上八点钟春节晚会的准时开播,我们一家人又一起坐在了客厅看电视。桌上摆满了糖果、零食,大家却好象是约好一样的,就只是拣点瓜子吃。
“妈妈,今晚包饺子吗?”
“不包了,你哥哥已经订做了好几斤水饺放在冰箱里,大家今晚就安心看电视吧。”
“唉,原先都是您和爸爸和面、擀皮,我和哥哥包饺子,可惜爸爸不在了。”弟弟一句话勾起了我们伤感。
是啊,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好,好的东西舍不得吃,却从未亏待我们兄弟。他走了快十年了,连弟弟的孩子都没看到,弟弟的车子,新房也没坐过、住过。
“日子好过了,他却享不到福了。”妈妈叹了口气。
“妞妞,你知道你爸爸和我小时候过年的晚上都是怎么过的吗?”“不知道。”女儿回答。
“那时候没有电视,就是围着火炉吃点瓜子。有一年我还差点煤气中毒,好在发现得早。不象你们现在,烤火用电炉,看的是大彩电,睡觉有空调、电热毯。”
“估计过去的皇帝都没有这样的待遇。”我接上弟弟的话。“你们现在是想要什么基本上都能满足的。”
侄儿和女儿看着他们的爸爸,扑闪着眼睛,也不知道真的明白了没有。
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放烟花。姐弟俩手舞着,跳跃着,嘻笑着,看着他俩被烟花映红的笑脸,弟弟说:“好多年没这么痛快地放烟花了,长沙那里不安全,也不方便。还是现在的小孩子好,就是放烟花、鞭炮都能过足瘾,不象我们小时候,没钱,要去捡别人放的没燃过炮竹头,一挂鞭炮还要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放。”
“社会要进步咧,要是我们爷爷还在的话,他会想到你今天会买小车吗?”
“那也是,都进步了。”弟弟和我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我和弟弟作为代表去给老邻居拜年。在楼上的郑伯伯家,刚一进门,我就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萝卜条,上前抓了一根就吃。
“呵呵,你还爱吃这个啊?”郑伯伯笑呵呵地问。
“是啊,过去是:拜年拜得迟,呷块萝卜皮。现在不早点来,估计这样的土特产就吃不上了。”
“那是的,你李姨每年做的萝卜皮是最快被消灭的点心。”郑伯伯指着一旁忙碌的李姨,接着说:“听说小卫是开私家车回来的,不错呀,比我们强多了。”
“哪里啊,想当年,是您开三轮摩托车送我一家去衡山过年,那个时候你才真的是神气呢,我们沾了您的光。”弟弟动情地说:“我现在三十六七了,才买了车,可是也比不上您那时的三轮摩托车的风光。”
“哈哈哈……”屋子里的笑声飘了好远。
按照老衡山的风俗,大年初一要给故去的长辈拜年。
在爸爸坟前,我们一家人给爸爸奠烧了纸、烛。
“老头子,今年小卫他们也回来过年了,今天他们带着孩子来看你,你也看看他们吧。”
“爷爷,我来给您拜年了。”懂事的侄儿小豆豆给爷爷磕了三响头,女儿妞妞也帮着弟弟上香。
小卫也点了三柱香,插到爸爸的坟头上。
“爸爸,原先没有经常回来看您,一是节日人太多,出行不方便,二是儿子不懂事,没有替您和妈妈多想想,我心里一直不能原谅自己。如今,我们全家都顺顺利利的,吃的,住的,用的,什么都好多了,可惜您却不在了,我们都很想您,您在那边还好吗?”弟弟有点泣不成声,又给爸爸倒了三杯酒。
我走过去,搂着弟弟的肩:“爸爸不会怪你的,儿女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其实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是的,看见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你爸爸会高兴的。走吧。老头子,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妈妈走过来,牵着孙子孙女的手,在两位媳妇的陪同下,向弟弟的小车走去。
我和弟弟跟在后面,看着前面的老少三代人,感觉冬日的阳光特别温暖。 何彩维,2009-09-07 17:08:54 家 乡 变 了 邓朝辉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南方飞回来了。
飞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