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3为什么刷机我的E63手机义卖来就是一个游戏也没有呢???

1985年出生。在杭州湾北岸度过年少时光,后在浦东的一所学校上大学,再而成为一位金融业民工。现为一没谱青年,过着不好不坏的生活,对未来仍感迷茫的同时保持谨慎乐观的判断。 岩扉松径长寂廖,唯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Sun, 31 Jul 2011 20:35:28 +0800 )
Description:
高烧不退的夏日,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雨。雨后的傍晚时分,空气里有泥土的味道。我站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观察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树上的雨滴偶尔落在身上。在不远处,一位黑色衬衫的老者,同样在那里驻足观望。摆弄着手机的交警,匆忙跑过马路的行人,公交车上站立的乘客,发动机的声响,闪烁的灯光。人们有各自的表情,各自的方向。
15分钟之后,我回到了这个路口,交警还在摆弄手机,老者已然离开,有的人前行,有的人等待。
我越发的感觉,自己的生活如同一场幻境。
-----------------------------------------
用我残存的经济学知识形容,即是在经过了一场短暂而美丽的货币幻觉之后,陷入了一场特里芬两难。
( Sun, 10 Jul 2011 22:04:22 +0800 )
Description:
继续记录些乱七八糟的事。
周三休息了一天。当天天很热,早上上上网,看看报,中午出去解决午饭,骑着辆车,太阳很大,路面的温度很高。恍惚之间,有种放暑假中的感觉。在巴黎春天那解决了午饭后,百无聊赖,突发奇想,去塘桥渡口坐摆渡船。(貌似我上回坐摆渡应该是在小学的时候,在宁波还是哪个城市,人,2个3个4个轮子的车混合的渡轮的那种。)5毛一张票,在当下,是很社会主义的一个价格。10分钟一班船,在江上也就3、4分钟的样子。算是吹吹江风,换个角度远望陆家嘴和世博园。到了对岸,我逛了下传说中的网上评论很高的“旅游景点”---老码头。然后再坐船回浦东。总的来说,这1块钱花的很值。当天晚上,又加息了。有意思的是,巴曙松又发表评论了,这哥们儿真是,不管猜对猜错,每回有什么事都要发表意见。
最近一阵,我带了两个徒弟。第一个是小邵,他是个小硕,带了2天。后来调到分行,做对公业务了。然后,由于我们还是少个人,所以就来了第二个。我只带了他一天,连他的名字还没搞清楚,第二天我休息,结果第二天他就不想做了。他觉得这工作和她想象的不一样。想再去读书。都没机会道个别。祝他们好运。我内心里也感觉带个徒弟啥的有点压力,看来近期也不用担心这事。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周五,我感受了一下,再度加息的景象。可能是天气渐热的关系,情况比想象中要好一些。令人欣慰的是,新系统挺住了。不过,一天下来,拿鼠标的手有够痛。当晚,母亲回石化参加考试,独自度过了一晚。久违的感觉。在单位边上用过晚餐,回到家洗漱之后看《天天向上》。我觉得理想状态下,希望每隔一段时间能有这样一个独处的机会。按自己的节奏,做事,放松。我有一阵没有在临睡前检查煤气开关、大门是否锁好了。美中不足的是,那天晚上,楼上的空调外机很吵,后半夜没怎么睡好。
最近很偶然的听到一首歌,魏如萱的《香格里拉》,这是我今年为止感觉最棒的一首歌,推荐一下。个人觉得这是她单飞之后的巅峰之作。(如果不算那首有些恶搞的《爸爸的笔》)
很久没有关注台湾的情况了。4年一个系列的连续剧又要接近高潮了。世事多变化,最近蔡英文和李登辉手牵手,秀团结了。我记得前一阵貌似因为核四的事还翻过脸啊。“辉叔”年事已高,就少折腾吧。感叹一下,现在,获得这方面资讯的途径比以前要少了,也没有很多精力关注这些了。小马哥明显老了。
我偶尔觉得自己很清醒,但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思路很混乱。
我感觉现在陷入了自06-07年(大2-大3那年)之后的又一个瓶颈期。希望能尽快走出来。最近在考虑旅游,是得找个机会出去走走。
( Sun, 3 Jul 2011 22:13:45 +0800 )
Description:
首先,小小感叹一下,半年又过去了。
然后天一下子热起来了,突然盛夏。
之后,我以沉痛的心情记录一下我的一台电脑数据的丢失。那是08年3月买的那台台式机,一直放在石化用的,我在这台机器上写了我的毕业论文,里面还有很多的mp3,一些写的文本文档,游戏存档,没准还有些照片什么的。就在上周,被我爸给拿到单位里去当办公机去了。硬盘上的东西就这样没了。由于这台电脑有小半年我都没用过了,加之之前倒腾数据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整理过,所以损失是一定存在的,但确切的东西有些也对应不起来了。特别可惜的是一些写的文档,没了就真的没了。
这次数据的损失,套用最近某客户的语录,对于这个事情的发生我不是惊讶了,而是深感震惊。震惊之余,还有些痛心。这次事件给我的打击程度和那回地理教科书被当成废品给卖了一样,偶尔想起,仍让我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最近还有值得记录的有,家里总算通宽带了。感谢“伟大的”中国电信,在等了3周之后,赶在7月份开始之前,给装好了。速度感觉还行。回望断网3个月的日子,我挺过来了。除了开始那段,感觉也不没有想象中难熬。尽管断网了,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现在打开网页,也不知道往哪去晃。
不看书很久了,前一阵看了本王小波的书信集,算是我近一年来看完的第一本书。感觉平平。看了《建党伟业》,看到个评论,说这个电影就是一组幻灯片,严重同意。我对这段历史的知识相当匮乏。百度百科的版本,一直在被修订,维基百科的词条,404网页无法显示。看了《功夫熊猫2》,在买票时,排我前面的2组人,买个票起码用了10分钟,让我错过了传说中的水墨画开头。在第二排最边上看的,片子感觉不错。传说中的成都植入广告,和《里约大冒险》相比,我感觉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在写这些记录的同时,我在关注大学同学群的讨论,难得这个群有动静,起因是几个老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引发了一定的共鸣。一晃,毕业也有3年了。
( Wed, 22 Jun 2011 09:54:15 +0800 )
Description:
6月1日,那几天处于敏感词计划上线之前---有着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也就被安排了一天补休。当天出去晃了一圈,早上先在图书馆上网,(顺便一提,某天第一次拿笔记本塞在平时用的包里,带去图书馆上网,结果包拉链给弄坏了,得不偿失。)在那用过饭之后,回家一趟,然后就去浦西逛了两个公园。当天的这个选择显然失误了,由于当天是儿童节,公园里可说是家长孩子,人山人海。先去了和平公园。感觉平平。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游乐园那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要不是排队的人实在很多,没准我也会坐个碰碰车玩玩。给我的感觉,这公园的草坪、通道、设施,在这汹涌的人潮之下有些不堪重负了。
然后坐了辆公交,来到了鲁迅公园。很寒的是,和前一阵去参观一大会址一样,鲁迅纪念馆也在装修。只有一楼的一个陈望道的展览。公园里的景象和和平公园差不多,摩肩接踵。找个路边的座椅都很难。园里古树名木相对多一些,唱红歌的、拉琴的、下棋的老年人也多一些,由于靠近高校的关系,闲逛的大学生也相对多一些。令我有些惊讶的是,在景观湖里有人在游泳。然后我来到了鲁迅墓前。在一众打闹的小学生、几个打太极的老人、2个闲聊的大妈边上,我瞻仰了一下这位大师。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对鲁迅的感情很复杂。常年以来一提到他的名字,我脑中首先蹦出的词就是“背诵”。不管怎么说,他在大家年少时的语文课记忆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然后绕着虹口足球场走了半圈,打道回府。
6月3日,那天是旧线最后一天,14:30就关门了。前前后后,很多的收尾工作。现在回想,那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很多传票、笔记什么的,就要和它们说再见了。那天,王老师把ofp给了结了。挺晚的时候,我好像还进过一次会计系统,查了个什么东西。然后是围着学习了一些东西。当然也有可能记混了,毕竟那阵一直在学习。19:20正式下班,一众人等在单位边上吃了碗面,然后,我就出发去踢球了。
本来由于下班时间未知,我还吃不准,能否前往,还好那天还算顺利。在源深体育场,6对6的规模。这算是我08年夏天之后,第一次正正经经的和一帮人踢球。自那年夏天之后,最多也就是独自,偶尔2个人练练脚法,频率在1、2个月一次。由于第一次去那,我绕着体育场走了半圈,才找到3号门。那天20:30正式开始。我第一次拿到球,正准备开始向前奔跑,脚底一滑,重心不稳,整个人趴倒在场地上,2个膝盖磨破了些皮,有了些血印子。这一跤摔的还是有些小疼的,到底是很久没踢球了,球感很差,加之对人工球场的"草皮"软硬熟悉度不够,才造成了这次心脏贴着草皮的经历。之后,踢球的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除去反应比较慢,体力较差,跑位意识还在,推传的准确度还是挺高的。变向过人、补位防守、伸出一脚封堵、拿到皮球,轻推前进,观察前方发起攻势的那些感觉真的久违了,在场上奔跑的感觉很棒。由于踢球的哥们除了小宝一个都不认识,所以配合也不多。当天机会还是很多的,有2、3个没把握住,一共进了2个球,抽过两脚,方向全无,基本发挥了现实的水平。当天一共踢了75分钟左右。总的来看,小宝的这些同事、同学的水平也不算很高,如果他们是经常2、3周踢次球的话。当天比较搞笑的是,热爱运动的小宝还抽筋了。场地的部分,宽度窄了一些,没有什么下底起高球的空间,对应的球门的高度也低了一些。总之,这是次愉快的踢球经历,这年头找帮人踢场球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次踢球的后果是,我的一个本有些起泡的脚趾,出了些血,之后的几天全身酸痛。另外,我得把我的那双足球鞋找出来,那天穿的一双旧板鞋限制了我的发挥,这回找到组织了,赛季开始了。
6月4日,伟大的敏感词计划终于实施了。蛮黑色幽默的是,由于当天关门,具体情况不详。那天我又搬家了。在那天之前,东西陆陆续续都清的差不多了,当天也就跑了两回。赶在了一场大雨之前搞定。那天我也没出多少力气,主要原因是由于之前一天的踢球,基本上我轻装走路都有困难。
然后去看望了病重的奶奶。日渐消瘦。状况又差了一些。到的时候醒着一会儿,之后又睡去了。
晚上,在新家住了下来。现在的写字台面窗而放,我也不用坐在床上敲键盘了。熟悉的床,窗外陌生的景象。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搬过来,搬过去,折腾了好几回。有种居无定所的感觉。有些东西也找不到放哪了。由过去的几个月,我发现自己很不喜欢搬家,那当中耗费的精力、时间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这次估计要安定几年了。希望如此,但未来的事谁又说的准呢。
6月6日,网点全体人员到达单位上班。实际做的事情也不多,以发呆、休息为主,也做了些准备工作。中午高老师请客吃皮萨。下午学习了一些东西,实际的操作也只能留待实践验证。当天,我还给我要上交的柜员卡留影纪念。再见了,0254。当晚,我6点收工。
6月7日,高考那天,开门营业。那个遥遥无期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去年的此时,我还在张江参加敏感词计划的培训,一年就这样过来了。很寒的是,6号那天,王老师没把钥匙给我。我也是到8:28,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开工的时候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我清楚的记得,我做的第一笔业务是:更新了磁条后,存了笔3000多美金。大家都在摸索,情况不断发生,总的来说,除了客户长时间等候的抱怨,偶尔有的,和客户大眼瞪小眼的情况出现之外,一切还算顺利。不给力的江老师,弄了两个开理财卡给我做。就一周来的情况来看,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一些,这个系统要比预想的更傻一些。另外,最近没加息,真是太好了。值得一提的还有,前一阵参加的一个实际操作的竞赛我得了第三名。还是实际得分最高的(速度比较慢,没有加分)。我那个通知存款是乱做的,还取消过一次。有些复杂题目的细节我也不甚了解。考前我还突击复习了好几天,当时考完感觉也一般。能得到这成绩,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看来,我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前几天,单位发了些西洋参,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最近,一直在下雨。
生活就如同今年不知所云的作文题目,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究竟是否会过去,也只有时间才能给出***。
( Fri, 10 Jun 2011 14:52:35 +0800 )
Description:
4.22那天休息,出去逛了一圈。先是到新天地。那地儿从没去过。新的商业中心,改造的里弄,老外很多,商业氛围很浓。走马观花逛了下,北里南里,也不是很大的地方。中间还遇到个外语培训机构的人搭讪,我说我是来旅游的。当天此行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去看一大会址。很寒的是为了迎接90周年,正在整修。一个政党的起源圣地和光怪陆离的忽悠老外的商业中心就这样呆在一起,加上边上地铁上来,路过的大韩民国政府旧址,一些感觉不搭调的东西就这样组合在一起。上海真的是一座气质奇异的城市。
然后我绕着小小的太平湖走了一圈。吃了便饭之后去往下一站,上海植物园。
在上海南站那坐了部公交车,4、5站路,来到了上海植物园。那时已经是14:50了。由于没有什么时间、计划去旅行,所以我一直很想在市内找个地方呼吸下新鲜空气,远离下现在的沉闷的生活。时间有些赶,17点要闭园。买了张40的通票。花花草草的,值得一游。走在园里,工作日偶尔才有的游人,听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音,感觉很好。在竹园那走了条小径,之后无路可走,不想走回头路,所以越过了一个水塘。在水塘前,我犹豫了一段时间。距离有些大,由于不久前下过雨,当天水塘边的泥地还有些湿滑,后来还是心一横,助跑了几步,跳了过去,还算好,成功抵达对岸,手撑了一下,差点滑倒。
那的展览温室,值得一游。里面有很多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由于有温度、湿度的控制,一走进去就有夏天的感觉。游览的步道设计的也不错,有几个曲径通幽处的,错落的,立体的路线选择。
我大致游览了植物园7成的内容,兰室没去,我也不太懂传说中的兰花。盆景园里竟然还有个小小的博物馆。那天弄清了一些植物的品种,一些植物的名称和实体总算是对上号了,但总的来说,自己花草之识尚浅。说来奇怪,那天在园里接了2个单位的***,1个亲戚的短信,还是和外界保持着联系,但突然的,有种孤独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地方,适合在春秋两季的阴天下午,坐在步道边的座椅上,看着周围的景致,静静的想些事情。
当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午返家的过程中,还被通知马上回单位加班。
5月2号,参加了“江主席”的婚礼。几位同事可以说是精心准备,盛装出席。毫无意外的,江主席还没到我们这桌来敬酒,就不省人事了。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师那天很不高兴。给我脸色看。
5月上旬中旬那阵,加班,演练什么的,挺勤的。参加了一个培训,2次考试。人弄的挺疲倦的。一些敏感词的准备工作也进入到冲刺阶段。一些东西要比现在复杂多了。我感觉大家都没有准备充分。6月份很悬。要是未来再来个加息,可能就挂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在那一段,由于一些时间、事件的累计,弄得也挺微妙的。由此,单位组织了一次活动,去唱歌。为相互之间,疏解一些情绪。在唱歌的过程里,很突然的接到了一个***,给我讲了一件事,让我考虑。我独自踱步想了一会儿,仍然是犹豫不决。这事有未知的成分,有不靠谱的感觉。直到现在这事还是延宕着,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我个人的心情也在5月份经过了一个比较大的起伏。由于一些文字、言语上的表达而起的。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感觉心里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情绪。我还去做了一个相关的咨询。和一个陌生人聊天,寻求***。她告诉我,理论已经无需多言,重要的是行动。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一些突发的状况,情况有了未曾意料的好转,至少比我原来预期的要好。
由于一些相关事宜的关系,我通过***,咨询了市分行的一个老师。某天下午,我***过去,貌似比较忙,也要去找一下资料回答我的疑问,她让我明天一早打过去。第二天我从9:20开始打,每隔几分钟打一次,一共打了16个***,2次通话中,其余均是无人接听。弄的我很崩溃。一直到下午3点多,才让我给打通了。饶了一圈,没想她和我掌握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再是一阵折腾,从她那得到了几个号码,总算是给弄明白了。
5月份我还去看了2场演唱会。一个是室外的在世纪公园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晚上下班了之后,和小宝一起去的。对摇滚什么的,谈不上很热爱,难得看了几个乐队的演出,感受那种自由的,奔放的氛围,鼓点敲的心颤的感觉。那个巴西的乐队挺棒的。全场的气氛被他们调动的不错。貌似最后压轴的是一个很有名的乐队。我过去也就听过他们当天演唱中的若干首中的一首歌。台下真的都山呼海啸了。
另一个是陈绮贞的演唱会。在世博演艺中心那。这算是我近些年来第一次正正经经的去看演唱会。也是临时起兴致,在开演前3天定的票,座位的选择都不多了。那天一个人去的。280的票,到了现场感觉这位置也还行。全场荧光棒在闪,听陈老师唱歌。下半场基本上都是大合唱。我并不是陈老师豆瓣上、贴吧上那些狂热的粉丝,但很喜欢她的歌,当年也买过她的正版专辑,关注她也有好多年了。我认为一个歌手能写、唱《旅行的意义》这么一首歌,也就不枉此生了。我觉得这是她的巅峰作品。最好的专辑还是吉他手那张。值得一提的是,坐我边上的一个哥们儿在听了几首歌之后,对他的女伴说,陈绮贞的歌怎么都没有什么高潮的?我问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敢问开场曲是《小尘埃》吗?她说她也不知道。看来在现场,不靠谱的也挺多的。当天陈老师返场了好多回。最后以一首《小步舞曲》终结。
那天路走了好多。演艺中心和公交站点那离得好远。晚上回家,没选择坐地铁,去等公交是我当天的一大败笔。
5月29日,看了欧冠的决赛直播。我调了2:45的闹钟,挣扎着起来,错过了开场的,传说中的曼联攻的很猛的5分钟。这次和上回两队的决赛对决很像,曼联很强,但面对巴萨还是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巴萨越发强大,控球、传切、配合,无懈可击。小豌豆,纳尼什么的,联赛里很有灵气的牛人,面对欧洲最强的对手表现平平。3:1的比分很好体现了双方的差距,总的来说,这是场精彩的比赛。顺便说句,再见,牛人范德萨。
由于敏感词计划的实施,我的工作时间也突然调整了。成了周五周日休息。中间隔了一天工作日。看来以后没什么机会出去短途旅游了,过去没有抓住这有利的2天连休的机会我也很后悔。
这篇也是隔了很久,分两天写的。我都记不起来还要记录些什么了。就写到这里,总之,这是个充实的5月份。
( Mon, 30 May 2011 20:54:32 +0800 )
Description:
穿十号战袍,带队长袖标,
走球员通道,听山呼海啸。
踢中场后腰,掀进攻狂潮,
阻反击骚扰,争头球起跳。
倒计时读秒,接长传精妙,
与门将单挑,推球门远角。
脱球衣奔跑,同队友拥抱。
历艰辛夺标,眼泪中带笑。
( Sat, 21 May 2011 15:55:02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由于没有网络的关系,所以我隔个几天会去一次网吧上上网。
网吧已多年未去,有了不少变化。我是在单位楼上的网吧上网的。3块一个小时,用的是充值卡,开卡充50,算是会员价,2.5一小时。麻烦的是每回上网都得带***。这些年我也没有去过其他的网吧,所以整体的环境什么的无从比较,整个大厅灯光还是比较昏暗的。卫生虽然时不时的有人在周围拖地,抹桌什么的,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差的,桌上杂物较多,键盘什么的,挺脏的。值得一提的是网吧里探头不少。晚饭时间有周围小饭店盖浇饭的叫卖声,还负责送货上门。由于是坐落于社区商业中心的网吧,所以外来的,本地的青年比较多,和小时候去的那种学校周边的网吧比起来,喧闹,谩骂声更多一些,空气里烟草味道更重一些。所以每回我逗留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否则身上也有股让我有些头晕的,淡淡的烟草味。
然后是网吧提供服务的观察。我发现和当年比起来在网吧玩单机游戏的比例显著降低,我只有瞄到过一次,有个人在玩三国志11。在电脑桌面上,除了些休闲游戏,也没有几个经典的游戏可选。网吧里的顾客主要是在上网游览网页,网聊,看视频,玩网络游戏,偶尔有几个人一起玩魔兽的。
感觉现在在网吧上网,安全性还是可以的。有软件的系统保护,重启动即删除使用痕迹。开始时我挺害怕的,插个U盘怕有毒什么的,后来试过几回,感觉还是挺安全的。我还尝试过一次网络付款。保险起见,qq我只开过web的版本。网银没用过。
通过最近的一些网吧上网体验,我越发的怀念大学里在学校机房上网的日子。虽然速度不够快,也没什么娱乐内容,但环境好的多,灯光明亮,包、手机什么的可以放在一旁,不用担心会被偷,而且1元一小时。
于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上网的新地方。浦东图书馆。不用花钱,可上2小时。条件很不错,也很清幽,不足的地方是是视频打不开,下载上传有所限制。
以下是自己记忆里的网吧。初中时,常常去。出三附中,向西骑行5分钟,一座桥边上。那时,还是老板手工计时的年代。每回上网,老板会给一张记录时间的打卡纸,到结束时用这张纸计算时间付费。那时好像也是2、3块一个小时的样子。那个年代是红色警戒,星际争霸横行的年代。电脑里还乱七八糟装了很多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暗黑破坏神,fifa系列什么的。很难得才能看到个人是在上网冲浪。在网吧有一半都是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学。那时,去网吧是年少时一种廉价的娱乐方式。偶尔还会成为同学聚会的神奇举办场所。由于我对即时战略游戏,以及之后出现的cs之类的射击游戏缺乏天赋,所以那种在网吧游戏的乐趣对我来说可有可无。所以后来去的也就少了。再之后,著名的“蓝极速网吧事件”之后,我印象中除了一两回选课的缘故,再也没有进入过网吧的大门。
我依稀记得。东礁菜场、东泉、新滨海、贸中、海棠、北区的网吧模样。李x罗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的小手。那句show me the money的密码。玩fifa时使劲按的w键。某回和小宝轮流操纵一台机器各玩半小时。
现在的条件是越发的好了,不单是电脑的配置、宽带的速度,也有闲钱去买正版游戏、游戏外设什么的,但当年那种对游戏的热情,玩游戏的那种简单快乐,去网吧对战的兴奋劲,已然找寻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此文不出意外的话会上传于某网吧。
( Wed, 4 May 2011 14:12:16 +0800 )
Description:
之后传说中的六月就真的来了。
独自复习,应对高考的一周。在这一周里我印象中还在学校复习了2、3天。用508教室前门门楣上留有的钥匙,开门进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看书什么的。一个人的教室,很有可能整个5楼也就我一个人,显得很安静。我清楚的记得,那些天里唯一和我打个照面的是,总务处那个高高瘦瘦的师傅。(我叫不出他的名字。)由于高考临近,他来检查教室里灯管的情况。他应该对我有印象,毕竟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他看到我在,有些惊讶,之后也就忙他的事,然后步调轻缓的离开。我们只是对视了一下,并没有交谈。多年以后,在一个校外的场合偶遇,还打了个招呼,聊了几句近况。
为了迎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考核之类的事宜,那几天学校整体的氛围也显得有些特别。传说这也是那年高三提前了几天结束学校集中式复习的原因。
关于复习的部分,我记得的是:基本放弃了语文的文言文,背那些词句感觉真的很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我越发的觉得和同龄人相比自己这方面的欠缺。)数学的部分主要是看以前错的题,有一阵没做题。后来发现这样复习有点问题,到开考前,都有点手生了。地理方面,我把三本教科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在09年,这几本做了很多笔记,用各式笔涂写的,完全可定义为“珍贵”的教课书,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当旧书给卖掉了。直到现在,我都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由于借读生的身份,和各位同学不同,我要在张堰中学参加高考。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在三附中主场作战,我感到有些遗憾。由于那是个陌生的环境,所以考试前的某天,我爸还带我去了一回,熟悉一下环境。我爸的公关能力还是可以的,以一包烟的代价,得到了门卫大爷的同意,进校园里看一下。那天是周末,校园里空荡荡的,又因为考试准备的关系已经封楼了,所以我也就在教学楼附近看了下,然后在操场上走了一圈。
6月5号还来学校上了半天课(对此我毫无印象,我当年夏天的一个记录是这么写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倒是和同学们见了一面。之后还有答疑的环节,去各个教研室问老师问题。其效果可以说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6月6日晚,高考前夜。那天晚上10点就准备睡觉了。不知是太兴奋还是太紧张,辗转反侧,愣是睡不着。后来,父母想了几招,用热水泡脚,喝了一杯热牛奶,到11点半才睡着。
终于,这一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到来了。我在张堰考试,20分钟的车程,3天5场跑了10趟,对于晕车的我来说还算顺利。说不上什么理由,那三天考试,我都戴着三附中的校徽。先来描述下开考前候场时的情景。校门开了个大小仅供一人通过的口,边上几个黑板上贴着考试纪律。落款是时任的教育部部长。校门口聚拢着一众学生、家长。按照我父母的观察与描述,一些考生的表情尴尬,神情紧张。我当时也是相当紧张,厕所去了好几回。(4年以后,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三附中校门外,目睹了当年高考的情况。整体感觉考生们神情自然,有说有笑。有些考生姗姗来迟,却也不慌不忙。)到语文交卷之后,我表情平静的告诉父母,感觉一般。其实我心里感觉不好,那篇题目貌似叫“忙”的作文,我写的是不知所云。我基本是眼含泪水,写完这作文的。
下午考英语,感觉听力的语速还是很慢的。感觉还行。
第二天上午是数学,临近考试结束,我算了一下,去掉没做出来的,胡乱猜的,还剩126分。再扣掉一些可能做错的题,心里感觉这分数也还行。没想最后成绩公布,竟然是个两位数的数字。
高考的第二天,令我惊心动魄的一个经历还是在下午。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我在开考前完全不知道这个考试竟然需要使用铅笔填涂答题卡。考前监考老师说明的时候,真有五雷轰顶的感觉。我取得老师同意,立马飞奔出去,在校门外找到我爸。我爸谨慎的于当天带着我的文具盒。拿到铅笔橡皮的那一刻,真有一种起死回生的感觉,之后我立马跑了回去。惊心动魄的5分钟。关键时刻,方显父母细致的关爱。(貌似,当时没带铅笔的考生还不少,之后专门有个考务人员拿着一捆铅笔在各个教室分发,但这是后话了。)
6月8号的晚上,也是很煎熬的一晚。那时真想时间快转,早点把最后一门考完了,也就解脱了。
最后一天,我考地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早晨的电台里放了一首五月天的《9号球》。这致使我在考试时,脑子里都是这首歌的旋律。还好考的是比较擅长的科目,要是考3门主课中的一门,我肯定就挂了。那天我在的考场,只来了一半的考生。我做的很慢很仔细,反复检查了好几遍。考题里有一道选择题我印象很深,全国铁路里程数最多的省份是哪个。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11点,随着一声铃声,那年的高考就这样结束了。我曾经多次设想过那一刻的情景。可惜当时手边没有什么试卷书刊,否则我很有可能就在走出考场之后,像一些电视里演的一样,将它们抛向空中,大吼一声。
走出考场,感觉很轻松,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身体却很累,折腾了那么长时间,人很疲乏。之后回家。在家门口还遇到了一个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年级同学,也是刚考完,骑车回家。那天回到家之后,吃着午饭看了会 a总决赛,貌似那天湖人夺冠了。之后接了几个同学的交流***。然后,也没有出去玩,也不想睡觉,只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一动也不想动。再之后也就不记得做了什么。
在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自己本来有很多宏伟的计划。比如说旅游、看演唱会。但最后均未成行。也就是吃吃睡睡,踢踢球,在外面、在网上闲逛。我记得某天去学校踢球时,还遇到孙x栋、倪chen等人在教学楼一楼练摊。卖辅导、练习的书籍。遇到了一两个老师,询问我考得如何。我在操场上时,教师办公楼里有一个身影远远地望着我,有好一会儿。但远远的,是谁,我也看不真切。
那一阵的心情很微妙,既期待,又害怕。这注定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夏天。
最后,那个揭晓成绩的夜晚还是来了。成绩公布前几个小时,几条分数线划出来了。没记错的话,比之前一年小升。那天晚上,我的qq里,好友上线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应该是接近零点的时候,一家三口,盯着电脑屏幕,不断的尝试打开成绩查询的页面。心怦怦乱跳。在尝试了有10分钟之后,突然,那个画面就跳出来了。还是我妈的反应快,在我和我爸找不着北,愣在那的时候,看到了成绩,报了出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就那个数字,我父母的感觉是“还可以”。后来,我在电脑桌前,看着那个页面,想了好一会。一场遥遥无期的考试,一次漫长的准备,当你习惯了这一切的时候,尽头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未来突然摆在你面前。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然后,我突发奇想,把这个页面“另存为”了下来。显然当时经验不足,网页上的图片没有成功保存下来。
几个月后,我个人的高考总结是:发挥并非完美,结局可以接受。
同学们的成绩有好有坏。喜悦自然会有人一同分享,失落往往只能由自己承受。对于17、8岁的少年来说,这几个数字可能来的太过突然,太过欣喜若狂,亦或太过残酷。有几个好友的qq头像变成了灰色。在那个敏感的时刻,言语让人觉得无力,唯有从心里送上祝福。
那晚注定无人入眠。
成绩公布之后的几天,让我感到和同学之间的那份情谊,心与心之间靠的很近。那种称之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我们都是善良的人,都希望彼此考上理想的学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很真诚的为之高兴,或为之难过。我们共同参与了一场考试,一次竞争,尽管这可能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走在通向成长的道路上,尽管可能还不明白成长的意义。
两天后,我接到了印老师的***。印老师询问了我的分数,并对我的英语成绩感到满意。她向我简单介绍了班里同学们的情况。我对印老师的来电关心表示感谢。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自己高考的情况与感受。双方还就彼此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了看法,达成了共识。在通话的最后,印老师邀请我参加第二天的毕业典礼。我愉快的接受了她的邀请。
其实,在去不去毕业典礼的问题上,我有些犹豫。因为作为一位借读生---同学们“熟悉的陌生人”,出席这种场合,人人手里揣着本***,就我没有,感觉挺傻的。后来想想能和老师、同学们再见上一面,何乐不为。
在学校的大礼堂(说来惭愧,时间久远,真不记得大礼堂是在4楼还是5楼,对教师办公楼那的构造都有些模糊了),2004级毕业的同学们再次聚集一堂。我记得当天我坐在第3或4排靠近左边的位置。有些时日不见,同学们多少有了些变化。比如外形上,有的换了发型,有的最近好吃好睡,脸明显圆润了一些,有几个穿着打扮已经是准大学生了。经过了几天的沉淀,大家看上去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交流着高考和分数,互通有无。有一句没一句的聊最近在“忙”些什么,交换手机号码,讨论未来的去向。比较实际的,更是在想,等会结束了,去哪玩。各人有个人的情绪,那天有几个同学的表情、话语我一直记得。在这离别之际,也还是有说有笑。我们都明白,这个礼堂里的一些同学,此生可能再也不会遇见。
当天,我的一大失误是,出门时赶了一点,没有带我的毕业纪念册。直到现在,我的那本纸张已有些泛黄的纪念册内容还是空白的。我不敢肯定,是不是那天分发了班级、年级的毕业照。在毕业之后的一两年,我把它们放在我常用的一个抽屉里,时不时的会拿出来看看。
在讲话、发言、颁证、发奖、赠言、歌曲播放一套流程之后,三年的高中生涯走到了尽头。
(当天情景。是否发现了你熟悉的身影?)
(部分成绩优异学生合影。以上图片来源于三附中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1年8月,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这里。在几块黑板前寻找自己的名字。
2004年6月,我怀着留恋的情绪,走出了校门。离开这个承载七年记忆的地方。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我的中学时代在此度过。 高中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少年,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相近或不同的成长环境;经过几次排列组合,一场考试,一些机缘巧合,相聚在一起。相聚的目的是做好准备,以应对另一场考试,然后各奔东西。
高中是。
奔跑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操场,书写于寒冷冬夜的写字台前。
球场上传出好球的那个哥们,试卷上给出59分的某位老师。
给予鼓励与信心的几位师者,陪伴你喜怒哀乐的一个挚友。
近旁搞怪的无聊男生,远处传来的神秘纸条。
性格各异的几任同桌,偷偷关注的某个女孩。
忘带饭票,仍然给你打饭的大叔。
食堂水槽,总没法关紧的水龙头。
早操进场的激昂音乐,楼道里挂着的书法图画。
每天听国歌声响起,为革命我们保护视力。
众学生齐做广播体操,全班劳动卫生大扫除。
放学悠闲骑行的单车时光,晚间陪伴左右的电台节目。
那支考试涂卡用的2B铅笔,那台给力的卡西欧计算器。
家长会召开日的忐忑心情,周五即将放学的愉快情绪。
开小差被抽到提问的尴尬,向同桌投去求助的眼神。
无从起笔的命题作文,永远无法catch的英语听力。
传说中的数学试卷最后一题,不知所云的高中物理化学。
不期而遇的测验考试,没完没了的习题作业。
1234abcd之乎者也,我在不同选项间纠结。
课堂上不停打着哈欠,在心里默念不能睡着。
听分析讲解奋笔疾书,盼放学之后网吧决战。
课间在教室里谈天说地,上课时看窗外雨雪冰霜。
实验室语音室阅览室天文台,校园里或熟悉或隐秘的空间。
每天每周每学期有规律的作息节奏,或疯狂或安逸的几次寒暑假生活。
几年前的此时此刻(4月13日11:04),我可能正坐在教室的第5排,绿色的书桌前,手里转着一只笔,意兴阑珊的听戚peng讲解着一篇文言文。耳边偶尔传来龙胜路上的汽车喇叭声。头顶上电风扇在转。远处,parker在打盹。王boy看着小说,在傻笑。杨kai和张l琼就电风扇调几档的问题,隔空争执。我有些饿了。头向右转,看到了窗外远处的广告牌。肯德基老爷爷的笑脸。那时感觉时间过的很慢。一晃,已经毕业多年。
高中是。生命历程里的一个短暂阶段。青春年华里的一段美好时光。一场设定了时间的相遇,一次注定要发生的分离。
感谢你们,在三附中遇见的那些老师,同学,教工。那些可爱的、不可爱的、靠谱的、不靠谱、喜欢的、不喜欢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那些喜怒哀乐的往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谢你们给我的帮助。你们陪伴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高中时期。你们将一直在我的高中记忆里。
高中是。用键盘打下的这段文字,努力回忆起的那些过往。
这就是我的高中记忆。
你是否还记得,在那个地方,那个时代遇见的人,发生的事?那个十几岁时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我想问句:当年坐在教室里的那个你,现在过得好吗?
( Sat, 23 Apr 2011 13:23:09 +0800 )
Description:
记录一些近的,远的,乱七八糟的小事。
之前写过一篇有关张雪峰小朋友的文章。文中提及了当年初中的组织“神蛙教”以及教主。某天被人在网上搜索到了,引发了一定的讨论。张雪峰小朋友也小小的火了一下。通过访问来源,我也惊讶的发现,原来网上也有个叫神蛙教的组织,有贴吧、有百科。但和当年我们的组织完全无关。我还专门去那个贴吧发了个回复,解释他们的疑问。这是一个巧合、误会。网络真是神奇的地方,一个词汇就可以将完全不相关的人联系起来。
另外是那篇《高中记忆-地理班的故事》被一个学习的小网站收录了。引用者注明了作者。前几段的文字是可以公开浏览的,但之后的内容必须是成为会员后付费阅读。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值得高兴的是,我写的东西被别人收录了,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而且还是收费的。而且我很怀疑这篇回忆当时情景的文章对学习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然后是很久以前提及的,去漕河泾的事。几经变化,就去了一天。那天第一次坐9号线。早高峰的9号线相当可怕。到了漕河泾起码车厢里3分之2的人都下车了。这是我第一次去那。分行某部门。坐落的位置,外观装修相当的低调。在三楼,一个楼面几百号人,做着演练。那儿的饭菜不怎么样。
4月15号,我又去了漕河泾一次。去另一个部门。翻找一些多年以前的资料。弄了个上午。后来被告知,其实没什么实际的作用,意义不大了。和我一起弄的那个老师挺卖力的,我也不方便告诉他真相。
前一阵,去了两回张江考试。由于是按照拼音顺序排的座位,第一次坐我边上的大姐,和我同名同姓。可惜那天貌似她来的晚了一些,否则可以和她聊聊。缘分啊。那天还在那的一个健康秤上站了下,体重小降。第二次去那考试,我做的是相当仔细,鼠标点的那是慎之又慎。是考场里最后一个交卷的,差点没赶上班车。幸运的是,2次我都通过了考试。
传说中的并行演练,终于开始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系统极不稳定,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根本无法登录,这如何演练?值得高兴的是,由于一些阴差阳错,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逃过了几次“劫难”。某天早晨6点本应是我首先到达单位,后来换了人选。某天本来说要弄到23:30。下班后,演练前,我都准备去买晚饭,买饮料去了,突然取消了。但令人难过的是,演练一波接一波,下周第二轮就要开始了。我个人对演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持悲观态度。
4月15号,晚上和小宝见了一次面,吃了顿晚饭。距离上回见面,已经过了2年多。期间小宝做过一段时间北漂,今年才回到上海。从事过几分貌似都很专业的工作。当天,我感觉他胖了。他说自己瘦了。他说的是近1年的情况,而我比较的对象还是将近10年前的,印象中的那个儿时伙伴。小宝外形上变化不大,发型没变,架副眼镜,在餐馆里落座后,只着一件绿色短袖,左手戴着手表,胃口也还不错。他谈论远离父母,在北京的生活,工作的细节,首都的印象,有了一些感触,一些阅历。我们还回忆了一些年少时光。最后相约,有机会一起踢球。他再次提及到了他新买的守门员手套。这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喜欢担当守门员角色,经常手指受伤,时不时做出夸张扑救动作的儿时形象。
( Tue, 12 Apr 2011 19:37:27 +0800 )
Description:
记录这个周末。漫长的有如一个世纪。
首先是周五,搬家了。由于之前已经陆续搬了些东西,那天还是比较顺利的。花了半天。值得一提的是,那套房的买家和我是一个单位的。折腾的是,这还只是上半场,因为新房还在装修,所以先是搬到外面,2个月后再搬到新房里。这也是我最近断网的原因。
前天(4月2日),在张江考完了伟大的敏感词上岗考之后,我又去了一回涵合园。把自行车给骑走。我已经拖延了很久了,因为这是我同那里仅存的联系。就外观来看,貌似新主人还没入住。btw,我妈当年的那辆废旧自行车,那天也卖给收废品的大妈了。只有5块钱。5块钱。5块。5!真是哭笑不得。
周六,早上在临时住的地方,整理一些日常使用的物品。办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下午办了交房的手续,最后一次走进那个7楼的公寓。把钥匙给了下家。彻彻底底和这个生活过的公寓再见了。刚搬出来的那几天,在我现在临时住的地方,我还是会下意识的在电梯里按7楼的按钮。
晚上,单位组织了聚餐。又换领导了。席间,领导对我做出了一些评价。其实,有些道理自己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还是有彷徨的,迷茫的地方。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状态仍然没有一个大体的规划。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顿晚饭从5点半一直吃到10点半。整整5个小时。
周日上班。由于时间已近过了一个月,我只记得是挺邪门的一天。那两天感觉很疲惫。但晚上,我还是出席了大学寝室的同学聚会。在中山公园那。这次是以欢迎脚癣同学安全从日本返回的名义召开的。同学们看上去变化不大。这次隐藏人物洋葱头同学竟然也出席了,这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这之前他缺席了所有的聚会。他和chenkai终成眷属,可喜可贺。小瞿当天相当低调。脚癣开始抽烟了,看来在日本太寂寞了。在座的室友里属他学历最高。部长基本没什么变化。还是很奔放很搞笑。门板的外型有了些沧桑的感觉,未来他的路线也只能往粗旷型男方向发展了。小白看上去也没什么变化。同学们重点讨论了huxia,7-101寝室往事,大学里的故人,八卦,行业动态等话题。几个往日的室友兼同事,深刻揭露了某公司的恶行。从同学们的遣词用句上看的出来,大家聊的很热烈。那是一个很愉快的夜晚。
( Tue, 12 Apr 2011 19:35:41 +0800 )
Description:
住了三年的房子卖了。3月18日,再次搬家。
一切都比预计的要快要“顺利”。快的有些措手不及。
原定的三月底,提前了一周。
原定的周六,由于天气原因提前到了周五。
房子最后的交接,由于下家时间上的安排有变,又提前了一天。
我并不记得搬进去的确切时间。只记得是有一回,从学校里出来过周末去的那儿。第一天住在这套公寓里,感觉深刻,很怪异,浑身不自在,脾气莫名的暴躁。感觉是和过去突然的一次切割。之后也就是偶尔到那小住。按照父亲的说法,不应该感到不适应,这里也是自己的家。但我还是花了好些时间才适应过来。
一直到08年3月,开始在现在的单位职前实习开始,由于距离的关系,算是在东绣路这里常驻。这也是我离开父母,开始半独立生活的开始。这样的生活有点像回到了大学时代,只是每天骑车或步行去学校变成了坐公交去单位。自己在外面解决晚饭,在电视机前、电脑前度过一个个夜晚。
在那些独自生活的日子里。
一两周去一次超市。
偶尔改善伙食去张杨路吃饭。
晚上,在小区周围慢跑。
遇到值班时,6:45出门,绕道小区正门,再穿过一个另小区去等经常脱班晃点的819路公交车。
下班后,19点前,在易初莲花那,像灰姑娘要赶在午夜24点前离开一样,焦急的等候819。否则只能选择步行回家。
天气好的时候,会骑15分钟车,去上班。
习惯了在洗澡时,睡觉前,起床时打开收音机。
强迫症似的在睡前,两次三番检查煤气是否关闭,大门是否锁好。
然后,生活也有了一些变化。母亲工作调动,搬来同住。石化房产的出售。这里正式成为类似即时战略游戏里的“主基地”。一直到今年的三月。
这个号称北欧风情的小区,就我的居住体验来说,近乎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闹中取静”的副产品---交通不够便利。公交线路稀少,离轨交有一定距离。这也是搬离这里的最重要理由。尽管我个人认为搬家的实际效果、花费的金钱精力与之相较是不经济的。由此而造成生活质量,居住品质明显下降。
但愿时间能证明这是我的情感因素造成的又一次不理性。
无论这个选择正确与否,搬家的那个决定无法改变。交房的日期,那个当时感觉还很遥远的日子,最后还是来了。当天天气很好,一如搬入的那天。
再见了,涵合园。这个住了三年的家。
以下是一些图片。遗憾的是,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我的影像方面的记录有些准备不足,启动的稍晚了一些。无法原原本本的呈现家里的格局,生活的情景。 ( Sat, 5 Mar 2011 21:12:22 +0800 )
Description:
头发长了,昨天去理了个发。
去的是满大街都是的文峰。这是我第二次去这种“正规”的理发店。1月份那回花了10块,单剪了一下。这次莫名其妙涨到了30块(最低消费,这个涨幅也太吓人了一点)。在我一再拒绝使用洗发水洗头之后,我被带到一个貌似热情的男人那,由他给我剪头发。他给我推荐了几个加强版的剪发品种,什么三星、总裁、四星精剪之类的。在我拒绝之后的剪发过程中,他一再的怂恿我办理会员卡。临结束,付款的时候,他拍拍我,用类似哥们帮忙的口气,让我办张卡。轻声说给我优惠什么的。我也并不和他搭话。
整个理发的体验可以说是很不愉快的。我也修正了我心中对去理发这件事的看法。
小时候,去的是那种老式的,国营的理发店。小时候害怕理发的机器在耳边嗡嗡作响的声音,身子会条件反射般的觉得很痒,很难受。据父母透露,小时候抓住我,去理次发,是很折腾的一件事。1、2岁的时候剃过光头,之后从未尝试。传说,那个当年的师傅现在还未退休,仍然打理着别人的头发。
再之后就是坐落在小区里的那种小小的个体户理发店。常常去的有石化一村,涤纶二厂职工浴室边上的理发店。他们有专门为小朋友准备的小木板,架在理发的座位上,这样小朋友坐上边,坐高就更接近于大人了,他们理起来更顺手一些。那个布局在我脑中仍然清晰。南北通透的一个1楼房间,几张老式的白色的笨重的专用座位,一面大镜子,墙上贴的各种发型图,常年不变。那里的人一直很多,那时等候的时间很无聊,我一般都带着玩具。理完发,洗澡的时候也能接着玩。
然后是东礁二村的a、b2家理发店。从2000年,一直到去年年底的那次搬家之后。我已经记不清由a换到b的原因。a那,可以看电视。我偶尔会利用工作日,学校午休的时间去那理发。然后耳目一新而又若无其事的出现在教室里,同学面前。b那,可以听广播,或是听人对话。那个理发师很喜欢唠家常,也有n多人,喜欢和她侃。谈论的都是身边的人与事,有几回聊到的还是我认识的人。还在那遇到过一些认识我,我却不认识的人。在这个和邻居都不太熟的时代,在这个1、2个月去一回的小间里,却能感受到生活在附近社区里的人们,生活中的紧密联系,酸甜苦辣。
我对理发的要求也不高,10多岁的时候就是希望短点,这样踢球什么的,一出汗,视线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后来我发现自己是自然卷,去理发店就跑的很勤了。这样可以更方便打理,显得不是那么凌乱。有些年我很不满意自己的卷发,还一度想把头发弄直,但从未实施。后来在心里认同了自然卷这件事之后,头发卷曲的程度竟然自我减轻了,于是也就顺其自然了。
去年年底之前,我每次在理发上的花费也就是4、5块钱。我从未去过一些或时髦、或连锁经营的“正规”理发店,也没有做过一些所谓的头发护理、造型。所以对这美发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
那么,下回该到哪去理发呢?是不是什么时候也去尝试下换个造型什么的呢?
( Sat, 19 Feb 2011 22:06:47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整天弄得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这班上的我都要快瘫痪了。春节上来连上6天。人潮汹涌。往坏的方面看,6天都是1号柜,前4天总是不停的有几个人围在窗口,每当看到其中的几张脸,我就不太舒服。自己每次很折腾不说,在外面吵得来的凶。往好的方面看,6天我都有时间吃上午饭了,尽管有几天很晚。
这几天很累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两晚单位里还组织了活动。一次是忻老师的餐叙。弄到11点到家。令我惊讶的是,那天回程坐了几站沪南线,车上人很挤,这条线路无敌了,没有交通高峰的概念,全天都是高峰。另一次是单位活动,去唱歌。12点到家。他们真是精力无限。我把那家ktv华语女歌手150多页的选歌页面都翻了一遍。
值得一提的是,2.14,和妈在外面吃的饭。某家商场地下室。处处都排队。最后在一家快餐店吃了碗面。边上一桌,坐着对男女。由于很拥挤,距离很近,等面的时候又很无聊,我没法“错过”他们的对话。那个女孩平静陈述,理性分析了n个理由,认为和那个男孩不合适。整个场面像是老师给学生上课似的。那个男孩大多时候只是沉默,偶尔解释几句。
当天我收到了一个无内容的陌生号码短信。今天查了一下,是个湖南的号码。很诡异。
前一阵我终于把新版《三国》给看完了。总体感觉还行。号称强于上一版很多的动作、战争场面也就那么回事。整个剧集里竟然没有七擒孟获的内容,让我很意外。看了这剧让我想起很多三国演义的细节。有些还查了09年看过的书,发现大多数是我记错了,有一部分是剧集和原著有出入。最后一集司马懿的一句台词很有意思,太后问闯宫夺权的司马懿:“你不是病危了吗?”司马懿答:“我都病危了十多年了。”
前几天分2晚,看了传说中的《社交网络》。看之前对扎克伯格和facebook只有个大概的了解。电影节奏很快,很好很强大。将整个事情的发展穿插着演绎了一遍。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看会电视去睡了,接下来还得连上6天。其中还有3天去漕河泾。参加有关于敏感词计划的一个具体不详的项目演练还是测试。组织这个的人真的是太寂寞了。一轮一轮的,穷折腾。
( Fri, 4 Feb 2011 22:28:41 +0800 )
Description:
先来说说1月份的事。
今年的冬天很冷。2011年的第一次感冒比以往时候来的早了一些。流涕、咳嗽、喉咙痛、头痛乏力间或有些发烧,各种症状都依次经历了一遍。有几天上班人很晕,感觉人在空中飘。单位的年夜饭也就没去,很寒的是,那天由于没人烧饭,晚饭还是在外面解决的。令我欣慰的是,我没有出席,所以也没有中奖。那天貌似还下着很大的雪。
过年前一阵很忙。卖理财产品什么的。有些收益率高的有些夸张了,所以有很多人来买。一众客户,开着本票、扛着现钞、开个活期、填个协议。加上系统无力,时间有限,整个大厅里呼喊不断,“其乐融融”。另外,还碰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业务。
值得庆幸的是,据说是去年员工意见很大,所以今年大年夜那天,全年营业362天的网点关门。
然后是2月份。
1号参加了一个初中同学聚会。下班后去的,20点到达,赶上了后半场。这次活动是回国过年的刘j玮同学组织的,来了有10个人。其中隐藏人物刘y文同学,在我抵达之前已经闪人了。最大牌的老班长在我到达后10分钟现身。有几个同学是几年没见,有一个我更是初中毕业之后,未曾谋面。同学们除了神奇的黄s恒同学之外,外貌上多多少少有了变化。姚ling同学如果光看她的外貌,完全认不出来。直到听到声音,我才能确定。胡xia竟然出席了此次活动,这多少让我有些惊讶。他和我同学多年,已经缺席了n次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会。小伙子要结婚了。叶h庭同学说话的那副样子、神情一点没变,现在开始搞it了,怪不得老是在网上看到他挂着qq。张y飞副教主,有了些许沧桑的感觉,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开心的放着寒假。“贩假药”的看上去很干练,很职业的韩x静同学还带了一个律师的朋友,这是我事后知道的。当时,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别说班级里,就是年级里也没有见过这位同学啊。刘j玮同学,按照胡xia的说法,这位“赚着欧元工资”的同学,是我认识的初中同学里最牛的了,没有之一。经常三班倒,工作在国企一线的蒋y丰同学,保养的不错,变化不大,有了领导范儿。
我发现,我越发不喜欢说话了。特别是在这种聚会的场合。大多只是倾听。但难得有机会听各人的故事,感觉还是不错的。同学们控诉了社会的现实,讨论了工作、婚恋、春节、八卦、往事、时尚等话题。有关于酒吧、夜店、名牌什么的部分,看来我out了,完全不知道几个人在谈论什么。在座的各位,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混的都还行。
那晚,我和黄同学,坐着胡同学借来的车,转了一圈,接了他女友后,同路返回各自的家。
大年夜中饭在爷爷家吃。奶奶人看上去更加虚弱了。晚饭在外婆家吃。表哥的4岁女儿活蹦乱跳,很可爱。过年也就是大吃大喝。按照某个小品的台词:以下省略500字。
晚上住在舅舅家。这几年的除夕之夜基本都是这么过的。看了会春晚,然后在一个6、7平米的小间里休息,每年有几个夜晚总是在这个房间度过的。两条显得有些短的被子,垫上自己衣服,才比较合适的枕头。外面放着鞭炮,夜里风很大的话,设计的不太好的纱窗会吱吱作响。在这个不通网络,没有电视的房间,我会听听音乐,想些事情。基本上这种环境用来修行很不错。今年带了笔记本,看了些文章。我有认床的习惯,睡的不太好,所以过年总是显得很困。
过年的氛围感觉一年比一年淡了,这次初一晚上就回到自己家了。现在感觉过年氛围最浓的地方是超市。
最近看了个视频。号称百度年会最佳节目。推荐。没看过的可以点这个网址。
受视频的启发,我也算了一下,今天是2011年2月4日,距离我出生已经过了9211天。
最后,祝各位新年快乐。
我给各位磕头了,
我给各位拜年了。春天真的要来了,气温开始回升了。
( Wed, 5 Jan 2011 21:54:15 +0800 )
Description:
新年第一篇,记录这个年岁交替的时节。
12.25休息日。出去晃了一圈。坐7号线,到以前实习的地方看了看。当年在楼盘呆着的时候,老是说临近的7号线要到2010年才通车,感觉是很久远的事。一下子,2010年也就过去了。
到昌平路上来。在四周看了看,站台那的马路拓宽过了,那栋11月份燃烧过的大楼就在不远处。然后往东走,看到了楼盘,貌似还有半栋楼没有开卖,沿街面的商铺建好了,也还是毛胚的样子。当年的售楼处里还是灯火通明,那个沙盘貌似还在。我并没有走进去。这是我自08年年初之后,再次来到这个地方。08年的冬天下过一场很大的雪,某天我上班去楼盘的时候,貌似还摔了一跤。当时离开的时候在想,再次回到这里,会是什么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一切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
2008.2.4 2010.12.25
之后坐公交去静安寺。沿途打量路边的建筑。意外发现了实习时候呆过的银行支行网点。去那一看、一问还真是。10年6月份搬过来的。之后晃了一圈久光百货。当年上下班n次路过此地,只去过一次里面的超市。给我的感觉这是个穿着、打扮奇怪的人聚集的地方。
之后沿着富民路(没记错的话)去支行的原址看了下。招牌还在,只是已经人去楼空。之后再沿着上班的路走,走到漕宝路站,打道回府。这段单行道仍然很安静,一些店铺已经改了模样。
当晚的一个重大新闻是央行加息。之后我开始上连5天班。年底+加息。用葛优的一句话说:“就是赶上了。”26号那天,峰值的时候,等候办理业务的时间要3个小时。各位常来的不常来的储户们转存的不是存款,是寂寞。原来,寂寞的人这么多。 令我惊讶的是,竟会有人排个几小时的队,从a银行把存款取出来,再在b银行排几个小时的队,把它存起来。有些客户结清存款,转存的时候还是存3年,好言相告,让其缩短存期,以备再次加息,但就是不肯。那么,下次加息,我们再相会。当天,本来有一个单位里自拍自演的话剧,几个人准备晚上去看。其实那天的营业大厅,熙熙攘攘,嬉笑怒骂,就在真实地上演着一出出话剧。
那一周真是忙的可以,加上理财产品的销售,天天弄的人很疲乏。30号那天,20:20下班。由于晚饭需要自己解决,于是我开始寻找起来。附近的几家店已经要打烊了。后来去了肯德基,饭也没有了。只能买了汉堡鸡翅买回去就着方便面吃。当天我还骑着车。而夜里开始降温了,风很大。饥寒交迫的骑行了20分钟。当天下午还被通知了第二天加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天。
我原来以为可以连续第三次逃过31号的年底结算之夜。可惜未果。那天还算顺利。在支行10多人吃了晚饭。整理物品,等待平账。21:45打道回府。等回到家,边看电视,边吃完另一顿晚饭(夜宵更准确些),洗个澡,坐在电视机前已经23:30了。之后在各大卫视的晚会间切换。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第一次切到湖南台看到了曾轶可,第二次看到了李宇春。看来我2011年会有好运。强撑过0点之后,就睡了。
1号那天休息。晚上吃完晚饭,人感觉很困,想打个盹,没想一觉睡到凌晨2点。之后睡不着了。于是,起来上网。这是少有的体验。游览了些网页,到后面也没什么事做,下载了些歌,看了几个mv,感觉很是寒冷,之后再睡。
前两天在做一个敏感词计划的题。这个系统很有问题,弄得人很晕。
真是轮轴转,周六还有个考试,没时间也没心情看资料了,祝自己好运。
近来,我愈发有种感觉,自己是一位“金融民工”。
( Fri, 24 Dec 2010 21:20:16 +0800 )
Description:
1.最近一下子来了4个考试。弄得像是高考一样。先是考英语。之前很有些担心,毕竟不碰英语很多年。因为我拼写的出beautiful,所以同事认定我的水平最高。。。。。。黑色幽默。还好,考试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还算顺利。
2.之后是敏感词计划理论考试。上周的考试,当天考试前1个小时,我才知道这考试100的卷95及格,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考试时,我发现,这试卷是有分好几套的。令人发指的是,多选题竟然1.5分一题,一共20题。当天我是最后交卷的,某监考问我,考试难吗?我答曰:相当难。之后他和我说了一堆话,驳斥我的观点。周一的考试是第一场,无奈当了次小白鼠。
3.没考出来的同事太多了,介于考不出扣500块的影响面过大,本周举行了补考。补考的名单上网点的同事们一个都没少。昨天我在考试前15分钟,接到周老师报信,说是试卷又有了变化。他们实在太坏了。3个人立马在路边昏暗的灯光下研究可能出现的代码。我再次惊讶的发现我的代码表和汪老师的版本是不一样的,少了好多。信息严重不对称,太不和谐了。还好有报信,否则也就挂了。
4.上周我是代码、题目不太熟悉,所以人很晕。这周是看得太多了,人很晕,致使有题目看到过很多次,还是忘了***是什么。这考试要是再推迟2个礼拜我肯定疯了。
5.另两门考试估计要等2011年之后了。计划赶不上变化。
6.上机练习,于最近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晚上8点多收工,估计要常态化了。
7.某天去看了《哈利波特7》,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画面绚丽,基本上可以当成风光片来看。某天去看了《让子弹飞》,早场,观众到不少。节奏很快,感觉没有介绍的那么好。回家一看影评,导演太牛了。在网上,看了《老男孩》。片尾的那首歌很棒。在电视上,看了《谍影重重2》,以前看过一遍,感觉很棒的片子。杀手的教科书。
8.赶了个晚集。去看了中国馆。20元一张票,值回票价。
( Sat, 11 Dec 2010 21:51:56 +0800 )
Description: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好友---张雪峰。
某天,在qq上看到张雪峰小朋友给我的留言“我觉得你很有才。。给哥写篇东西吧。”我答:“好啊。等我回忆与酝酿下,估摸着明年春天吧。。。”
几天之后,在游览开心网的时候,看到了张雪峰同学和一个女孩领证的照片。久未联络,深感震惊。
于是,立即决定动手写就此文。描述我记忆中的这个少年。同时,也送上自己诚挚的祝福。一些俗气的话也就不多说了,祝福二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btw,这位幸运的女孩(请恕我仍然不知你的姓名),就我个人十多年来的了解与观察,这绝对是个可靠的男人。
张雪峰,1986年9月出生,处女座。男,汉族。大学学历,2008年参加工作。我国著名的影评家、音乐家、书法家、漫画家、武术家、时评家、网络玩家、美食评论家、电子竞技玩家、情感问题专家。骨灰级驴友,伟大的棋牌桌游选手,技艺高超的抄作业能手,杰出的足球运动员、赛车手。我国航空事业的资深从业人员。神蛙教组织创始成员,第1、2、3、4、5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2、3、4、5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那是1997年的夏天。升初中,开学前,军训的第一天。一个男孩,用蛤蟆、鹰、大象之类的动物编成的一个顺口溜“形容”了一下我的五官。当时,我站在他身旁,看着他微笑的表情,感觉异样。然后,他告诉我说我是他在三附中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于是,我知道这个男孩叫张雪峰。
有关于初中,校园里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有关于自己初中时期的一些资料、记录也不再手边,所以也就不详述了。记忆中的张雪峰是一个活泼好动、乐观开朗、体格是结实不是胖的孩子。笑容常挂脸上,学习成绩平平的邻家男孩形象。在一众顽童中,不是最光芒四射的一位,但也绝对不是低调的主。
初中毕业照上,站在第三排,教主的边上。穿红色的T恤。淡淡地微笑着。
和张雪峰同学接触最多的场合,除了同窗的4年之外,应该就是在球场上。海浒、三附中、石化四中、东礁二村、工业学校、梅州小学、大堤路北面的草坪、文化馆南面废弃的网球场。张雪峰小朋友球风柔中带钢,跑动积极,抢点意识佳,重心较稳,抗击打能力佳,擅长扮演前锋的角色。少年时,我与其经常打出“精妙”的传切配合。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我若无其事的向一个无人区域起一脚长传,之后大叫一声,“跑呀”。然后就看到一个苍茫的身影,向着球的方向疾驰而去。偶尔也会有我脚法不佳,让其白跑一趟,狠的其咬牙切齿,回视于我的场面发生。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俩的水平都有增长,配合也日益默契。有时候,一个互相的眼神就能策划一次凌厉的攻势。到了后期,张同学的带球功力也日渐娴熟,偶有带球单挑对方整条后防线的情况发生。基本上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张同学踢球的整体感觉就是小一号的鲁尼。记忆中,张同学的进球庆祝动作变化多端。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手舞足蹈,偶尔撩起上衣蒙头奔跑。有一份纯真的快乐。
对了,说到足球,就不得不提及他当年的那辆“宝马”座驾。他不止一次骄傲的向我提及过,所以我也记忆深刻。张雪峰同学的时间观念很强,和大多数不靠谱,老是晃点的同学不同,他很守时。又由于出门前“梳妆打扮”的时间较长,实际上留给他赶路的时间也不多,所以他的骑车方式相当霸气。按照他的说法是:骑着一部除了铃声不响其他部分都吱吱作响的没有刹车的“老坦克”,闯红灯无数,一路急速骑行。大部分的情况下,后座上还带着个人。我也在他的后座上坐过几回,深深的体会过那种忐忑的心情。偶尔张同学在出发前,还会一脸严肃的告诉我,关键时刻,不要管我,自己跳下车吧。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与胸襟呀。我只能说:你很好很强大,我很慌很害怕。
当然,偶尔张雪峰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我记忆很深的是一个劳动节假日的下午,接到张同学的来电,说是人球兼备,邀约踢球。于是,我就去了。结果唱了一出空城计。我和方w荣同学在隋塘河路步行街后的草坪那久等无人,聊了半小时的天,之后打道回府。回家一联系,原来是天空飘了点零星小雨,于是就改主意,去了网吧。
张同学还是我的网络、电脑游戏启蒙老师之一。他怂恿了我注册了qq号码。推荐我一款叫《仙剑奇侠传》的游戏。热衷于当年的网易同学录、第九城市的网页游戏、在一个不知名的聊天室里挂着。有一阵,和我一起在网上下四国军旗玩。开着qq,通过语音聊天,分析每一步的局势。尽管这样,我们还老是输。他最早的网名好像叫“二狗他爸”之类的。
伟大的张雪峰同学在离开了伟大的三附中后,去往工业学校求学。没记错的话,还曾担任过班级的学习委员。他在我心中的固有形象立马就高大了起来。我记得有几个周末,我还跟着张同学去工业学校踢球的事。门卫偶尔会查学生的证件,每回他会花5毛钱,在门口的小卖部那买个证件夹,以假乱真,协助我闯关,未曾失手。我还蹭了几顿麦当劳吃。我记得有一回,我陪着张同学运送电脑去学校。貌似少带了什么东西,我一个人回他家去取的事。那天坐了辆面的,来回的路上,司机师傅讲述了他的成长史,对人生的感悟,讲到后面都快哭了。一次不寻常的经历。
之后,他来到了第二工业大学深造。陪我游览了过一次校园。由于学校临近的关系,有一回还结伴而行从学校回石化。之后他多次怂恿我逃课未果,所以也就并未同行,只是在石梅线站台那遇到过几回。
关于张雪峰小朋友情感方面的心路历程,有“花心大萝卜”的谣言。真真假假,本人不甚了解,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当事人不提及,也不好意思主动问。
记忆里还有一些零碎的画面。比如,带着我在北区闲逛,参加过几次他的生日会,收到过张同学送的生日礼物(一张正版cd)。时不时的踢球,看过一些足球赛的直播。和一众人等,买球衣,取队名,参加新民晚报杯。在网吧一起玩游戏。去过几次他家,每回均热情招待。特别是在2000年及之后的几年,时常碰面。
印象里,我们最后一次的碰面是在2008年7月8日。那年暑假唯一的一次踢球。那天貌似来了不少人。那天我还用我那小小的手机拍了段模糊而又简短的视频,可惜并没有捕捉到张雪峰小朋友的身影。之后便各奔东西,开始了各自的工作生涯。
再之后,就未曾谋面。偶尔在网上遇见,聊几句。渐渐的也就疏于联络。有过几次碰面的机会,但是彼此档期不合,也就未能成行。
那个叫张雪峰的男孩。那辆没有刹车的自行车。那个球场上跑动的身影。一同走过年少时光。
最后用一首歌词结束此文。初中毕业十周年的时候用过了,时间紧迫,略有修改。
九七年的夏天
九七年的夏天来到教室门前
看见了或熟悉或陌生的笑脸
九七年的夏天太阳伴着蓝天
十二、三岁无忧无虑的少年
我们在树阴下
看教官的示范
听站在身边的你说
同学,很高兴认识你
那时很纯真
从未想遥远的未来
我们就这样
相识啦
九七年的那个夏天
我们在三附中遇见
几度春秋聚散离合喜怒哀乐
我们匆匆走过这些年
到如今你年少时的容颜
还在我心里面
(改自歌曲《九七年的夏天》) ( Fri, 3 Dec 2010 22:36:37 +0800 )
Description:
推荐与记录一些这几年自己喜欢的歌曲。以中文歌、2、3线歌手的歌为主。由于个人喜好的问题难免有些类型化。
js《东北老家》
这首歌算是流行歌曲里面比较另类的歌。以一个外省籍后代的角度简单描述了当年内战,祖辈迁家赴台的景象,和对熟悉而陌生的“东北老家”的情感。一段家族的往事,一段复杂的情感。一场民族的劫难,一个时代的悲剧。愿两岸和解共生,台海永久和平。歌曲唱的真挚动人。
AL=六甲官锭《声声慢》
极有感觉的一首歌。第一次听的时候很惊艳。去年网上很火。有关于这个歌曲与歌手的信息不详。
牛奶@咖啡《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
最早听到这首歌是通过一个remix的nokia tune的手机铃声。作者把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和诺基亚的标志铃声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后来我有次收听电台,才知道这首歌叫这个名。开始时,我对这个组合是有偏见的,感觉就是唱些莫名其妙的搞怪歌。听了这歌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之后,才发现他们是很有才华的大陆音乐人。
轻松玩乐团《春夏秋冬》
摇滚歌曲。很带劲的一首歌。不管什么时候,听一遍心情就会好很多。如果歌词更多一些,副歌能更长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歌竟然不是那张专辑的主打歌,这多少让我有些惊讶。
自然卷《像我这样的女孩》
一首淡雅小品。唱一个女孩自己的小世界。乐观、自信与淡定。整体表达的感觉和邵夷贝的那首网上很火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很像。几句歌词很生活化,很有趣。“书读的不多,想法特别多,每天都要喝养乐多”
老狼《一个北京人在北京》
高晓松的词曲。老狼的声音。在那么多年以后。高晓松年少时的文艺气质、音乐才华,回光返照式的作品。谈不上很好听,可我有一阵老听这歌。
曹卉娟《眼泪不是我们的昨天》
4、5年了,这歌一直是我的手机铃声。这完全是为手机铃声而生的歌,轻轻柔柔的曲调不会显得很吵,比较偏门的歌,只要一响就可确定是我的手机响。很偏爱的一首歌。“你坐在我身边,心却离我好远......”
the mamas and papas 《Make Your Own Kind Of Music》
貌似是一首很老的歌。完全是因为电视剧《lost》,才听到了这首歌。和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很搭。第一回在网上搜这首歌,下了个英语教学的录音,一句一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很有趣。
曹方《遇见我》
很轻快的一首歌。歌名就可以看出来,很特别。既不是“遇见”,也不是“遇见你”,而是“遇见我”。我感觉她会红的------以小众歌手的名义,就像豆瓣上的陈绮贞。
棉花糖《2375》
很喜欢这个组合。看过湖南台的一个新人歌手pk的节目(貌似这个节目现在已经没有了),他们拿过一个季度的冠军。主唱唱歌的时候喜欢闭着眼,身子左右晃,很沉浸的样子。唱歌的同时,表情带有笑意,感觉很温暖。这是他们的一首代表作。
好了,10首已满。我一边在记录,一边在电脑里找歌、切歌。现在人已经有些晕了,其他的歌下回再推荐记录吧。
( Sat, 27 Nov 2010 20:57:35 +0800 )
Description:
周四下班后回了石化。待了两天。
就从周四说起吧。那天一同关门的我,竟然18:30就能启程。有些意外的早。那天在地铁上找了个位子,听着音乐,看一本书,结果坐过了一站。石梅线上,坐倒数第二排。坐我后面的有2女1男三个大学生,由于他们聊的很热烈,整个车程中,包括我在内的最后几排的乘客只能被动的听他们聊天。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时不时蹦出哥、姐、淡定等流行语,基本等同于语气助词的脏话。他们聊同学、开心网、生活、现在、未来、好吃的、好玩的,高兴的、不高兴的事,漫无边际的侃。时而会有争执,打闹,间或伴有大叫、狂笑。喜怒哀乐,直接而纯粹。年轻真好。
20:30到了石化。和爸爸在辰凯菜场那碰面。这个情景有点像当年初中数学补课后在梅州新村等候来接的感觉。之后去租住的东泉。开门进去,里面的景象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即使以97、98年的眼光来看,整个环境也很一般。
晚上睡时,感觉小区里的环境很安静。但这楼的隔音效果不佳,楼上电视传出的声音很清晰。早上醒来,睡在一张陌生的床上,看着窗外陌生的景象,有种奇怪的感觉。
中午开始就去外面逛了,补了挂失的存折,骑着车,在石化逛了一圈。荟萃园里晒晒太阳,消磨时光,在生活区里的一些地方拍照留念。然后理了个头发。
本来想晚上再出去晃一圈或是去看个电影,但吃完饭洗好澡已经很晚了,外面也挺冷的,所以也就作罢。当天我把24小时第7季最后2集给看完了。开始看新三国。
今早又出去补拍了几张照。我发现教育系统去“石化”化的迹象很明显。我呆过的五托,二幼,一小都改名了。下午回浦东的途中,去医院看了看舅舅。小手术,问题不大。 有阵没去,门口的铭牌又多了几个。 在门口偶遇邻居。
昨天我在园子里搞清楚了,银杏是长什么样的。 石化2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搬离。小时候很喜欢在门口踢石子玩。 在我心中它叫石化一小。 东礁二村。初二时搬离。这幢楼里住着很多幼时的小伙伴。 很久以前这是个入口。石化五托。 在我心里它叫石化二幼。现在的名字很俗气。
( Tue, 16 Nov 2010 21:52:22 +0800 )
Description:
一年一年过得很快,又长了一岁。25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换算一下,差不多走过了此生三分之一的旅程(这是乐观的估计)。
感谢亲人,同学,朋友,幼时玩伴与邻居,几家基金公司的各种形式的祝福。
小时候很喜欢过生日的感觉,有蛋糕吃,有礼物拿。17、8岁之后就不太喜欢每年的这一天了,尽管年龄也不算大,但这一天的到来,明确的告诉你,不管怎么样,年龄又要+1了,有种失落感。到现在,则持比较中性的观点。
之后来随便回忆一下,自己记忆里几个生日。
某回,天已渐冷,中午去吃了火锅。吃的人很热。之后去理了头发。脑袋上喷了不少水。再之后,小风一吹。就感冒了。重感冒。折腾了半个月才好。
高中某次,和几个小伙伴吃了顿洋快餐。之后准备去看电影。几个同学兴致很高,改主意,去网吧玩星际争霸。所以只剩我和庄w平同学去看电影。貌似之前的排片表显示那天放的是《无间道2》。于是购票进场。在找座位的时候,几个等候的观众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两个结伴而来的小男孩。之后,我明白了原因,片子换成了一部莫名其妙的爱情片。
我记得20岁生日那天,接到了张x峰小朋友的短信。大致是说祝贺我,转眼也是奔三的人了。是啊,不远了。
如果要在今天许一个愿望的话,那我想就是简单的四个字:不想长大。
最后,给自己未来的人生,状态,境况作出一个展望。对于近期的5年,中性偏悲观。对于远期,即未来的20-30年,保持谨慎乐观的判断(这个判断自10多年前即是如此)。
( Sat, 13 Nov 2010 21:08:39 +0800 )
Description:
先还是回头说些9、10月间的事。我终于把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给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话,除了“这会子”“顽儿”这类的口头用语之外,就是那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句谷歌输入法竟然能一下打出来,这个输入法无敌了。)
看了传说中的《独唱团》第一辑。有几篇文章不知所云。
之后是最近的事。最近挺穷。由于工资卡挂失冻结了,还没解冻,所以现在帐户上的钱是只进不出。现在的局面下,唯一的好处是基金定投也扣不成了。由于之后每周还有培训,我估计最早也要到三周后我才有时间回次石化,解冻账户。
上回书说到,近期应对了几个考试。《个人贷款》在一个叫上海医药学校的地方考试。在去的路上,路过一栋楼,各个教室坐满了学生,老师在上课。抬头看了一眼楼上的横幅,原来是一个高复的培训机构。我已多年未见这种老师同学满满一屋的场面。
另一个是反***考试。这次终于通过了。简单的说:考务方面的事宜他们做的很到位。你懂的。
最后是上周的技能考试。考完计算器小键盘,点下提交键的那一刻真是太刺激了。通过了。之后是中文录入。当时很有些紧张,最后结果是速度不够快,还错了好些字。两项考试过了一个,也就可以交差了。今年的折腾也就到这里了。
最近人感觉挺疲倦的。首先是蚊子的骚扰。无语了,都11月了,家里还是有蚊子,这都快赶上一年四季有蚊子的大学宿舍了。这绝对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又一个例证。近来,我在考虑有没有必要今年再去买些蚊香片。然后是边上一栋楼里的某条狗。不知是主人虐待还是怎么的,不停的叫唤。某天休息在家,不胜其扰,这哥们儿嗓子都喊哑了,还在叫唤。偶尔深夜里也是,根本无法入睡。最后是我想调整一下生物钟,经过多方了解,我在同龄人中间属于是较早睡的,所以我想把就寝的时间往后推移个半小时左右,近期仍在“缓慢调整”的过程之中。
某天一个客户扬言要投诉我,情绪激动。抛开他年事已高反应较慢,多次填错单子让其有些不快,一些业务有时间限制我予以催促等等因素不谈,觉得自己经过2年多的工作,自己的耐性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有时候也会显得比较急。希望自己能及时调整,平静平和的对待日常的工作。
上周末的培训很有戏剧性。先是早上我出门稍迟了点,勉勉强强在9点到了。一看没人。开始时以为有了什么新变化,取消了。后来知道是当天9号线有恙,开门的同事耽搁了。推迟了3刻钟开始。令我很寒的是,这年头守时的人不多了,同学们大多姗姗来迟。下午放的也早了一些。我趁还有时间就去浦西晃了圈。先去了今年5月份新开的外滩美术馆。里面的展览内容貌似和白天黑夜有关,非主流的厉害了,基本上没看懂。以视频、实物、照片为主。有个楼面介绍了一个捷克人坐火车将一只中国产的玩具青蛙送回中国的10多天的旅程。那只青蛙的中文译名叫“纠结”。另一个展厅也很有劲,步入展厅,发现n多根灯管放在地上,构成了一些几何图形。我问边上的检票的年轻小伙,这个展厅就完事了?他说:对。尽管边上有个老外对着这些灯管拍照拍个不停,但我很怀疑他能从这个没有任何文字描述介绍的“展品”中看出些深远的寓意。
之后走了段人流密集的南京路,来到了上海城市规划馆。30块一张票。已近黄昏,游人稀少。基本上在看过世博会之后,再看这个介绍上海过去现在未来的日常展览,感觉平平。展览的内容时效性也差了一些。有很多有关世博的内容。那个城市建设的沙盘做的很大。在4层,俯瞰人民广场的视野很不错。
11月11日,光棍节。这是有光棍节这个概念以来,我过过的最奇异的一次了。为了力证对于我孤僻,不合群的无端指责,和几个同事一起去逛有促销活动的巴黎春天,陪一个男同事买衣服。对于买衣服什么的,这方面我资历尚浅,趁机学习了一下。汪老师基本上置办了一身行头。结束时,喝了杯冰冻饮料,回家就感觉肠胃不适。
( Sat, 6 Nov 2010 21:10:21 +0800 )
Description:
自工作之后,摆弄手机拍照的机会就不多了......
那么还是开始吧。以下照片的拍摄时间貌似打乱了。 夏,大雨将至 秋,大雾弥漫 冬,大雪之后 漕河泾培训的午后,在周围闲逛,很幽静的马路 在浦东图书馆,看到了这本杂志,內牛满面。这是金融学院有参与的期刊。我翻了翻目录,那些熟悉的不靠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作者栏里,心里稍安。这本杂志在金融学院学子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是各个寝室卖废旧纸刊时的主流杂志。 某天早上等公车时拍的,停车的艺术。这么近,那么远。 黄昏。托世博会的福,天空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否则一般这个时候,远处的高楼总是雾蒙蒙,看不真切。 某天在陆家嘴培训时拍的,在画面左边工地的地方聚拢着很多人,好像出了什么事故。 今年4月回学校参加考试,宿舍区的情况,变化不大。
今年的沙排赛。当天风很大。 世博园 后滩公园 红蜻蜓 张江培训。中午闲逛时拍的平安运营中心的景象。传说,这个运营中心的布局,建筑是仿造哈佛的。 世界杯决赛后,捧杯的电视画面。 世博会,巴勒斯坦馆。阿拉法特拼图。
最后贴一段不太清楚的视频。2009.7.22 日全食,自己用手机拍的。在海边,白天变黑夜的过程。
( Fri, 29 Oct 2010 22:09:06 +0800 )
Description:
久未更新,记录下9、10月间的事。
首先,博客搬家了。我选择了网易。那个 ace的中国式解决方案迟迟未出台,先用着再说吧。
我翻阅了一下,我的 ace文档数据包。一共有4.29m,其中最早的一篇上传于2007.1.19,最后一篇上传于2010.10.13,记录了近3年来的所思所想,共105篇日志,97张图片。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记录下去。
网易博客的系统仍然需要折腾一阵,暂时基本保持了默认的风格。btw,貌似这个系统对音乐的支持也很弱。
最近在网上看了2部电影。《80后》,简单的评价,动人心魄。摘录一些网上翻到的台词:
  闻嘉信里道:“星辰,听说你昨天递交了辞职信,你两年内连升了三级,前途无量。可是你见国我后立即辞职,就因为我是你上司的妻子,可见你还是那个敏感刚烈的沈星辰,少年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星辰,祝福你能幸福!”      沈星辰道:“被爱的时候,我们都渴望长久,可是每个人都在放弃,哪里还有天长地久?”   沈星辰道:“在我们进入爱情前,我们已经伤痕累累,我一直在想,所有的方式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不分开了?”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电影,没看过的,我推荐一下。这部电影有另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天长地久》。是一个叫李芳芳的年轻女导演的首部长篇。有机会我要到电影里的场景---杭州的中国美院去看看,真真的风景如画。
另一部是《庐山恋》。由于最近一部叫《庐山恋2010》的电影的广告铺天盖地,让我对那部很具传奇色彩的电影产生了兴趣。抛开意识形态色彩不谈,就现在的眼光看,这个电影还行。庐山的风景,女主角流利的英语,简单的故事情节中的一些突破和隐喻。顺便说一句,旅居海外多年的女主角的父亲,抽的烟给了个特写----中华。这才是腔调,既有统战的镜头语言表达,又把广告给做了。
最近莫名其妙经常哼着曾轶可的歌曲。抛开她的长相不谈,几首歌感觉挺上口的。一个20岁不到的女孩能写出这么些歌,还是挺厉害的。某首歌中唱到:“这样的小城市,我不会来几次。小城市的故事,黑夜里最相思。”这句歌词让我联想到了小城石化的生活。
最近令我印象深刻的歌词还有许嵩,何曼婷的一首叫《素颜》的歌。其中有一句“听说你还在搞什么原创,搞来搞去,好像也就这样。”很好很强大。
由于搬家的关系,我的钥匙串,一下少了5把钥匙。2把家门,1把报箱,1把地下室,1把大楼的大门钥匙。现在我的钥匙串只有2.5把钥匙。1报箱,1家门,半把当年大学寝室的钥匙。(毕业前夕,卡在门里,给拧断了,也就一直留着,留个念想。)我很喜欢把钥匙环串在右手的食指上,特别是骑车,跑步,踢球等不带包,或没地方放置的时候。所以右手对握着整个钥匙串的感觉还是很深刻的,现在多少有些不习惯。
9月上旬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体检。体重令人意外的下降了。
母亲自工作调动和我同住已经有3、4个月的时间了。我基本已经适应了。现在很难得才会有自己独处的夜晚。两者比较各有好坏。自己住更自由,随性一些。有母亲照顾,吃穿上更省力一些。
单位里由于一些人员变动,加息、世博会的关系,比以前更忙了。现在回家平均要晚个3刻钟。碰到我关门,正常情况下,要19:00-19:30才能闪人。距离“敏感词”计划上线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不知道传说中的午夜下班的情况是否会真的出现。真的有种无力感,偶尔会想要放弃。
国庆放假,自己到世纪公园晃了一圈。令人很寒的是,那天我下午一点半抵达,三点就要关园了。因为晚上要放烟火。所以也就走马观花,晃了一圈。人很多,一家老小、情侣出游的很多。那几片球场很酷,植物品种很多。整体感觉平平,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就是比一般公园大了些。
最近一个多月,认识了一个女孩。网上聊了一个月,聊得挺好的,后来见了一次面。之后我感觉她的态度有些冷淡。很有可能就这么见光死了。为此,我发了封邮件,表明心意,询问情况。之后有过一次对话。感觉就这么结束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一切的起承转合太快了。可能是我的一些意思没有表达清楚,也有可能是我没有理解她的意思。我并不想造成误判,但也害怕太过执着反而显得很傻。仍有疑惑的同时,也只能想着一切顺其自然。通过这个事,我感觉更加的了解了自己。总之,很高兴认识你。过去的一个月我过得很愉快。
作为刚来3个月的同事及校友的曹q小朋友,找到了一份更好的但和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的工作,要跳槽了。在排班时,也成了“隐藏人物”。祝你好运。您真是金融学院的一朵奇葩。
某天上班时,给一个经常来的客户办业务,填一张表。他问了句今天是13号吗?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生活在幻境里。鼠标游移,看到了电脑上的日期。然后,我冷静的和她说到:今天是25号。
考试再临,周日有个《个人贷款》的从业资格考试,下周三有个技能考试。一年一度拼人品的时候又到了。此番凶多吉少,祝自己好运。
天突然冷了下来,我又开始跑步了。这周跑了2回。感觉很好。
上个周日,下午培训结束之后,我又去了一次世博会。那天70多万人,间或下着雨。走马观花,看了浦西的几个馆。也就是溜一圈,再感受一下气氛。手里还有一张票,今天没去也就过了有效期了。 ( Wed, 13 Oct 2010 22:07:21 +0800 )
Description:
12、13日休息,11日下班之后,回了石化。 辰凯的房子要交易了,这两天是我呆在这房子里最后的两天。本文就是有关于这套公寓,以及与其有关的一些记忆的记录。 应该是在2000年上半年,也就是读初一下半学期的时候,由一街之隔的东礁二村搬家到了辰凯花苑。之间的直线距离应该不超过50米。从朝南的房间看,还能看见东礁二村原来的老房子。 住在辰凯的10年时间,我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到现在的工作阶段。 这个屋子里的一些角落留有我深刻的记忆。 朝南的阳台上摆放的玩具兵,年少时可以一摆弄就是个把小时。 朝北的阳台里摆放的小小篮筐,承载着我和篮球之间仅有的缘分。 中考成绩公布之后的那天早晨,醒来后,父母告诉我成绩时的眼神。 高一那年某个家长会之后,我伏在阳台上,迷茫的看着窗外的云。不知何去何从。 读书时代,趁父母不在,偷玩电脑怕被发现的紧张心情。我在当年那台奔腾166,16兆,2G,2M“独显”的伟大的东海电脑上,看完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打穿了《仙剑奇侠传》。那时真是简单的快乐,看到win9X的启动画面就有说不出的快乐。 在写字台前坐着,奋笔疾书、打个小盹、磕着瓜子听着随身听、发呆放空的周末时光。 高三那年只有纸和笔陪伴的深夜。 家里出现了几次,打扰我睡觉的神奇动物-----蝙蝠。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晚,一家三口紧盯电脑屏幕的景象。 地下室里现在还放着的,我的第一双专业足球鞋。 在客厅,喜欢在地板上侧卧看电视,被母亲鄙夷像条虫的舒服姿势。 水管爆掉之后,经历一系列折腾的那个夏天。 某天晚餐时,接到工作录取通知***的那一刻。 我踢着乒乓球、网球、玩具皮球、1号足球(偶尔还有5号足球)等等各种球类在各个房间不知疲倦地来回流窜、跑跳停转。幸运的是,这么多年,除了一、两个茶杯,没有打破什么要紧的东西。 在这十年里,生活的条件相对来说越来越好了,个子长高了30多公分,头发自然卷的程度时有变化,遗憾的在学生生涯的末端戴上了眼镜,一如既往地读着《新民晚报》,热爱踢足球,看电视的时间急剧下降,对着电脑的时间急剧上升,遇见了一些人,和一些旧时的友朋疏于联络。有些事情已经淡忘,有些东西已然改变。生活一直在往前走,对未来却依旧迷茫。 十年,那个叫家的地方。 十年之后,这里将被清空,尽量回复到十年前搬进来时的景象。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