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玩传奇国度私所要下载的全部东西,说的简单易懂点!

一封所有爱好音乐的伙伴们都应该阅读的信
2010-01-20 22:57:47
来自: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以下问题可能会让你产生不安。请慎重阅读。
你能向我推荐音乐吗?
你是真的爱好音乐吗?
搞清楚你是因为一直重复的刺激自己去习惯于你所选择的音乐,
还是留守在音乐的怀念里,或者是对于某个人单方面的崇拜,
还是真正的喜爱音乐!
你所喜欢听的音乐,他真的好听吗?好在哪里?你能说出来到什么样的深度?
还是这仅仅只是你的回忆?和长久以来的习以为常?
回想10年前真正你觉得现在听来都还很好的音乐有几?
发自内心吗?
你又怀疑过吗?
你可以再像以前一样反复不停的听整天吗?为什么?
你的喜好是你自己建立起来的吗?
出发点是音乐吗?
还是被人强迫性的传染?
不要跟我们谈论风格,那是无意义的,每个人对自己偏好的感情都有所不同。
那你能以一个喜好欢快的角度去批判喜好悲伤的人是错误的?
音乐用于描写,我们从它本身来看待而不是他描写的什么东西。
摇滚有N种分类,你都能背出来?能背出来那又有何意义?
在欧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摇滚风格,
就是随便一个出名不出名的乐队邀请一帮子人就讲,
我这是什么什么风格的摇滚,这样子制造出来的。
你如果不了解音乐的历史,你能说你是真的懂了才会喜欢上的吗?
不要再被音乐所束缚,当谈论到音乐时,
我们其实可以沟通很多,但为什么你们的心都建立着防备呢?
因为害怕面对无知。
这些心理上的因素,加以你平时不适当的选择不标准的听享设备,
和不正确的听歌的习惯,导致了你的听觉,已经出现不健康的状态!
参与我们,让自己的听觉健康起来。
我们希望热爱音乐的人都应该往更为专业、
更为美好的方向去追求,而不是盲目的去追赶风潮。
如果想了解更多专业的音乐可以进入
听觉享乐进行了解,
这里用最简单、最贴切的方式让大众接触到专业。
2010-01-21 02:26:43
(足球Fu败了是小事,铁道部呢?)
好长 难道仅仅是广告贴吗
2010-01-21 03:53:54
(真冷啊。)
lz的语调的确让我感到非常的不安
我感觉我似乎走入了音乐的误区 我瞬间感觉我已经非主流了
我感到自己完全缺乏音乐常识
我感觉自己的耳机开始出现坏声
我感觉我完全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我感觉自己特别特别的业余
怀抱着如此的忐忑不安 我以一种敬畏的心态 严肃的点开了lz推荐的网站
那简直就是一个凤凰传奇一般的传奇网页
让我想到了游戏界的帝王 网页游戏
古朴的犹如95年的cg风格的背景给了我强烈的刺激
依然怀着沉重心态的我点开了试听 试听重庆裔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首张市场大碟 BREAK OUT
赫然发现了试听无法下载
难道是太抢手以至于无法下载?
我只好找其它的试听
打开一首叫做Endle R的歌曲
听到了介绍的语音!我被震撼了 这深邃的思想 这沉着的语调 这迷幻的背景音乐 接下来要出现如何的神曲?!
灭有 背景音乐继续了……
这介绍就tmd是一 电影插曲似的jb歌曲
说的迷幻风格如何都听不出来
这jb普通话还不如香港的菜场大妈
这曲子就算了我还以为有什么高级歌曲
点开发现还有高凌风的曲子……我这无奈的 广告 在摆出高姿态之前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别出来丢人了 就你推荐的那点儿b玩意都烂大街了吧?
听过几张碟子就跳出来普及大众了
滚回去吧……
2010-01-21 03:59:08
(真冷啊。)
音乐是艺术 不是知识
人对于音乐的感受是天然的不是YY出来的
别tmd把你们的 思想往人脑子里塞 想当x教啊?
还希望大家都专业
都tmd专业了就毁了
还听享设备不好 听觉不健康了……
遇到能感动自己的歌 或者 曲
用信号不好的收音机+3块钱的耳机一样能哭出来
别跟这儿扯蛋误导群众
2010-01-21 08:04:20
(哎哟哟!!!哎哟哟)
能让自己心情愉快 或者能够产生共鸣的 就是好音乐!!
2010-01-21 08:18:41
(Ko onantenverbindungen~~)
听个音乐还要想这么多问题哦?累!真累
2010-01-21 08:46:47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我想听什么,听什么,何必强加那么多理由。
2010-01-21 08:54:25
就这种SB宣传方式,是自己砸自己!
2010-01-21 09:05:43
笑死我了 推荐一个
2010-01-21 09:08:41
(五行缺钱)
这么有喜感
2010-01-21 09:27:11
(。 )(
明显前后不搭 抄别人的东西再接广告 日
2010-01-21 10:10:42
(生活在死后还有人谈论us的时代)
- -音乐分类还是很重要的,不然豆瓣电台就玩完了
2010-01-21 10:15:42
(38个月)
搞了半天,最后是个广告贴。
2010-01-21 10:36:37
如果想了解更多专业的音乐可以进入
听觉享乐进行了解,
这里用最简单、最贴切的方式让大众接触到专业。
2010-01-21 11:06:00
(“主人”,知道嘛,我最近很抑郁)
唉广告啊 沉了吧
2010-01-21 15:34:39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我看了所有的留言,其实你们都误解了我们的意思。
我们这篇提议,不是攻击谁,也不是推广自己的网站,
更不是在祈求看完以后能给我们的网站带来多少点击率,
如果你无意间进入了我们的官网,你们自己都可以发现,
我们的网站,是不能留言的,不能留言就意味着没有线上的互动,
而没有线上的互动的网站,是不可能靠着点击率和浏览量来提高收益的,
因为那样根本就不能够聚集人气。
我们只是很负责的,想要将我们接触音乐19年和创作10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这些是人的意识从低到高的一个自然规律,喜爱音乐的人时间一旦久了,
不然就是放弃,不然就是向更高的境界去发展,
放弃的,以后几年或许会看清楚,然后继续去喜欢,
但那绝对和之前的喜欢是两个概念了。
娱乐而已,完全可以娱乐得有更高的水准吧,
楼上有位朋友说,大家都是娱乐,简单点,单纯点,
在这里留言我相信你已经是很认真的了,
你看了这些问题,让你有了心理活动,
那我们这个时候是否可以再对你说娱乐而已,放松点,呢?
说明你的心中是有疑问的,不然看过了觉得被欺骗了,
完全可以在第一秒直接将网页X掉。
我们是分享我们总结的经验,让更多的爱好音乐的朋友能够对自己的听觉负责,
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在听觉方面,很成问题,很偏激。
就如同你们在这个地方进行留言。
如果你确实觉得是在忽悠人,那你本不应该将这条信息传播给更多人,
让更多人被忽悠。一切对自己负责,网络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每台电脑背后,
都存在侥幸的心里,可以不负责任的去言论,
而如果,你今天站在我的面前,跟我探讨何为合理的音乐,
当我跟你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你就已经说不出来任何一句话了。
但那样能够说服你的心吗?那是强迫的,即使我是正确地,
对于你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
我们的企业文化是音乐,没有最好听,只有最恰当。
把专业带给大众,让听觉健康起来。
而不是音乐,只有我认为好听的,才是好听的,
把强迫施以大众,让听觉全部跟我来。
2010-01-21 15:41:47
(“主人”,知道嘛,我最近很抑郁)
感觉你跟被传销洗过脑的样
2010-01-21 15:42:24
(五行缺钱)
我只说一点,不要以为自己很牛逼,更不要以为自己是最牛逼的。
2010-01-21 15:45:1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别的不知道,但是我最讨厌听到:“我的音乐梦想...
啥叫音乐?就是几个和弦?
2010-01-21 15:49:01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冷凍過的魚 这位朋友,你的言论很幼稚,
如果你觉得你很愤怒,那请说明原因,
你的理由在哪里,你来分析一下,我们的东西,哪里不好了,
不好到啥子程度了?你能说出来让这里每一个回帖的人都看清楚,说服了,你就对了。但是,你不能说出来,你很可悲。
2010-01-21 15:52:12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游乐,这位朋友,你完全只看到了表面,
我们只能用这样浅显易懂的东西去告诉大众
你要跟我讨论音乐,和旋,
我们可以私底下来讨论
我也可以在这里跟你进行讨论,
例如调式的性质,音阶的种类,
每种音阶的历史,
音阶的来源。都代表了什么样的意思,
音乐的历史,音乐的来源,
大调的和弦,小调的和弦,不同的跨度和音程级别,
可以给整个音乐带来什么样的不同的感觉,
这些我跟你讲完了你听得懂么?有意义么?
我们的介绍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介绍这首音乐到底好在了什么程度,
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也不是一个空谈个人感觉。
2010-01-21 15:56:41
(五行缺钱)
LZ你幼稚的言论自大且装B,首先就去完全否定其他人的认知说我们很偏激很菜什么都不懂。你可以自认为牛逼到这种程度,那没必要下来体察民情,去用你的知识羞辱你口口声声所谓的伪大师们吧,你适合做为真正的大师被供奉在所有与音乐相关的店铺里而不是来到豆瓣这个地方被我们这些你鄙夷的伪善音乐爱好者所唾骂。
2010-01-21 16:04:13
(真冷啊。)
那这么说吧……我是挺可悲的……没读过什么书没听过什么音乐到现在为止口哨也只会吹嘘嘘调但是我认为听音乐不需要知道大调小调和弦调性
我听格里格的晨曲就会被感动 因为音乐美
我听胡桃夹子就会开心因为音乐美
我听陶喆我就是爽 因为音乐美
我听陈绮贞我就是感触因为音乐美
非要说出个所以然了怎么美?
难道我一定要知道晨曲里弦乐的切分音和一二三提的小三和弦产生了一种田园式的和谐美而这来自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难道我一定要知道陈绮贞是台湾政治大学的哲学系毕业生她写的曲子里常常带有一些诡异华丽的转调和节奏切换导致产生了一种具有哲学意义的丰满度?
都tmd这么说话还活不活了。
2010-01-21 16:07:46
(“主人”,知道嘛,我最近很抑郁)
lz注意
本组主要讨论器材
而不是音乐
小组名已经回答了一切
2010-01-21 18:54:59
闻风而来~
但是我觉得觉得LZ说得很隐晦,
并没有否认任何东西的呀,
他的意思应该是不管你处于哪种程度,都可以看得更明白啊?
怎么就给你们这样攻击了……
他们推荐的第一手LP的G U 我也很喜欢,
但是我跟其他人介绍的时候,其他人觉得很难听,
我说不出来理由我为什么喜欢,我只知道我喜欢,
当时我就直接把那个人但傻逼看了。
而且现在关系很僵,
如果我当时说得出来为什么,
至少他能够明白我喜欢的理由,至少不会搞僵。
2010-01-21 19:03:58
(真冷啊。)
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都是自己的想法啊 他们不爱听 也是正常 反而再学一大套文字去说因为这个那个他就很好听
那就扯淡了
音乐的理论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感性的东西
有些人觉得曲子是这个想法 有些人觉得是那个想法
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绝对没错
没必要把自己想法强加于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 那是知音
硬要用理论来创造知音 那是荒谬。
2010-01-21 19:26:26
厄,,,,你来攻击我有什么用,
我说我自己的感想,你来将你的思想,强加于我,你不是等同于做了一件你所谓的更LZ一样的事情?你好意思说LZ……真不明白,我靠,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
2010-01-21 19:27:33
我有哪里冒犯你了?你何必那么激动呢?
2010-01-21 19:28:08
你说说的那些,还不一样是你自己的想法。真气人
2010-01-21 19:30:08
(五行缺钱)
听什么都是个人喜好。这是个支点,如果在这一点上都达不成共识,那没必要讨论了~
2010-01-21 19:32:14
我也觉得,何必说不通就来攻击人,真是的,现在豆瓣怎么是这样了,我好失望。好久没上豆瓣了,连号都找不到了。过来看个热闹还专门费力去注册了个,还被人用这种语气说
2010-01-21 19:32:34
(五行缺钱)
你喜欢,别人不喜欢,你就把他当傻逼看....
很有喜感~
2010-01-21 19:36:17
本女子一向很暴力,很直接
2010-01-21 19:36:35
(真冷啊。)
……啊我攻击人了真对不起……
我感觉我已经悠着了我主要是在攻击lz不是你来着
扯淡不是挺中性的词嘛跟不靠谱一个流派好吧我粗俗了我刷牙去~
lz的理论明显是荒谬 我已经用了例子来说明
详见楼上
2010-01-21 19:40:14
(五行缺钱)
2010-01-21 19:36:17 三明现
本女子一向很暴力,很直接
那你何必生气~你对别人这样可以,别人对你这样你也就受着吧~本组都很直接~
2010-01-21 19:44:48
你确实是攻击我了,而且,我现在很反感,
但是我看了你所谓的那些详见,还真的不足以说服人,
音乐本来是感觉,而且是由感觉出发,
但是感觉源于生活,
源于理解。你不懂一首歌曲的意思,你能喜欢一辈子吗?
就说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会喜欢老鼠爱大米吗?90后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圣斗士吗?
这就是个对比嘛,很简单嘛,你没有听过人家官网的内容,你怎么说得出来那些话,
它里面根本没有讲多少那些大学术的东西,那些我们也听不懂。也不削于去听。
我闪了,吃饭。不要给我发信,我不削于看。
2010-01-21 19:57:18
(生活在死后还有人谈论us的时代)
让我说一下最基本的社会心理学常识。。。。。。
一个花了20w米买了一台大奥的人,对他来说大奥就是音乐本身,他听周杰伦也很ha y,和硬件DIY一个道理,器材本身是一种乐趣,游戏只是跑个分。
有些老板喜欢用丹拿箱子来唱k,你也没办法
2010-01-21 20:35:27
(生活在死后还有人谈论us的时代)
另外,音乐创作的经验不能证明任何问题,很多时候是时代成就了伟大。
马赛曲作者穷其一生也仅此一曲拿得出手,但却成就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
贝九所以能够成为音乐史上的哈姆雷特,原因在于贝多芬的时代是一个大时代。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是欧洲大革命
引一段喜欢的影评
“  找不到一个社会的普世价值不可怕,可怕连寻找价值的人都没有,可怕的是我们连探讨它的空间都没有,更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探讨它的兴趣。
  革命成功了,民主不一定会来。
  一个党成功了,民主不一定会来。
  一个主义成功了,民主不一定会来。
  千千万万人死去,民主不一定会来。
  甚至我们知道,民主只是个孩子,它能被不同主义,不同党派抱来抱去,被打扮成不同摸样。
  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民主的兴趣,我们失去了对进步的相信,我们无法正视在追寻民主与进步中的鲜血、失误、愚蠢、卑劣与其他种种最坏的事情,我们永远不值得去享受它的光明与幸福。
  玛丽莲梦露说的好,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无法得到我最好的一面。
  古往今来,所有让人奉献才华、勇气、激情乃至生命的美好事物皆如此。 ”
至今仍然长期留存在小p3中的一组歌曲就是卡拉扬的贝九,听了半年了
每每进入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心情往往不能平复,每当进入低谷的时候,它能带给我力量,这就够了。这是我耳朵里的贝九,你耳朵里的贝九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2010-01-21 20:45:20
你能向我推荐音乐吗?
你是真的爱好音乐吗?
-------
***同志我真没犯事儿。。。
2010-01-21 20:47:41
对不起
我只能说一句
好强的广告啊~~
2010-01-21 21:11:00
(真冷啊。)
……好吧我刷了个牙回来了 俺不给你发信 俺只给靠谱适龄长相姣好的女青年发信
这楼里发信得就一位 就是lz
我听了交响乐觉得挺好的但是我还真不清楚贝老当年咋想的……
作者有自己的想法 听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音乐何时来自于死板的想法了
都是感觉 韵律 等等等等 非得给个定义?
另外纠正你几点……
第一他那官网我进去了而且细细的搜索了一遍花了我宝贵的10分钟听了3个片段
多数是一些定义和概念 学术性的东西
第二是lz在他的文字中也说明了他们是要提高听者专业性 可以看lz最后一段话
如果他们的音频中还没有专业介绍的话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第三是你说我要强加给你我的想法不好意思那不是想法那是事实
就好比你说地球是方的我说是圆的一样
听者绝大多数都不知道作者的真正想法
更多的曲子的作者都已归西
大家最多可以知道这曲子的一些专业性的解构
就是把谱子音符以及演奏者或制作者用专业的眼光解构开来
这是事实 而不是你所说的想法
我这人比较闲你要是继续跟我辩我奉陪……
2010-01-21 21:15:01
(“主人”,知道嘛,我最近很抑郁)
啊 冻鱼终于开始了
从广告转为专业型讨论
关注此贴
可别沉了
2010-01-21 22:31:26
(真冷啊。)
ls高抬我了我就是个抬杠的……
2010-01-21 22:32:54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冷凍過的魚 我觉得我没必要再跟你解释多少了,要说的我已经说得很明了,
第一,你能向我推荐音乐吗?这句话是个问句,这不用我来说,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不能向我推荐音乐你没那个水准,是你自己想太多,
第二,你是真的爱好音乐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句本身的意思,不是说你就是假的爱音乐了,你不要理解错了。
第三,搞清楚你是因为一直重复的刺激自己去习惯于你所选择的音乐,
还是留守在音乐的怀念里,或者是对于某个人单方面的崇拜,
还是真正的喜爱音乐!
这里我只是在说一些关于音乐的选择人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这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不是说你因为重复刺激去习惯就是错误的,因为也不然有选择正确的,留守在音乐的怀念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我们成长在不同的年代,年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回忆,而且回忆是美好的,我这里有说你的怀念是错误的做法?留守这个词难道是贬义?(借用你的口吻)我更没有说,真正的喜爱音乐是正确的,事实证明有些人确实是狂热到了错误的方向去了,还有,感叹号放在最后,前面用逗号隔开,这个感叹号不属于最后一句话,而是这整句话,我没有强调任何的意思,你看清楚了。
第四,你所喜欢听的音乐,他真的好听吗?好在哪里?你能说出来到什么样的深度? 我是在谦和的问问你,能不能够,你能够还是不能够我们可以经过探讨来进行研究,到什么样的深度是在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至于高度是多少,我没有说低了就是错的,高了就是对的。我谢谢你,先看清楚再说话,不要让你的肾上腺素作为你思维的主导者。
还是这仅仅只是你的回忆?和长久以来的习以为常?
我提出这个质疑的目的在于,想知道这是否是一个事实。也没有任何吧你看扁还是怎么着的意思。
第五,回想10年前真正你觉得现在听来都还很好的音乐有几? 这句看得出来很有喜感吗?
第六,发自内心吗?我询问一下,你何必那么愤怒。
第七,你又怀疑过吗?难道你不成去选择一些音乐,难道你从来没有以前喜欢而现在不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完全是不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没有,只能说你撒谎了。
第八, 不要跟我们谈论风格,那是无意义的,每个人对自己偏好的感情都有所不同。 那你能以一个喜好欢快的角度去批判喜好悲伤的人是错误的?
事实上你一直就在跟我谈论这个东西,我一直纳闷你是否没有看到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不否认任何风格的歌曲~,任何一种风格的歌曲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低俗到杨臣刚甚至更低,高雅到久石让甚至更高。(只是举一个大多数人都明白的例子,不带有任何色彩)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作者对于这首歌的创作原点去分析它是否做到了最好最符合意境了?你不用跟我说每个人的理解是一样的,是不一样,当时大致的方向是一样的,这就如同你不可能从老鼠爱大米里听到幽灵公主,一样。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根据。人是没有凭空创造的能力的,一切源点都来自于你的个人经历。我们不可能去否认你的人生,对不对?
这原理就简单到,你们开设这个组,是为了探讨发烧耳机,探讨这个东西,也是为了给你的听感带来更多的和谐,每个频率段的控制都甚好的东西,就是和高频失衡和低频失衡的设备不是一个概念,我想这点是你觉得你很擅长的,我们这里总有共同点吧?
第九,
摇滚有N种分类,你都能背出来?能背出来那又有何意义?
在欧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摇滚风格,
就是随便一个出名不出名的乐队邀请一帮子人就讲,
我这是什么什么风格的摇滚,这样子制造出来的。
第一句话,不用我说了,每一种都是一个历史,对于不考究到这方面历史的人来说,谈论这东西是不是没有意义?而就算是你喜欢摇滚,是不是也只需要去了解你喜欢的,对不对?第二句话是那些名不见经传,这个是大前提,我有所歌特不该分出来?我有说乡村摇滚不该分出来?我有说重金属不该分出来?等等等等。
第三句话---------事实。
第十,不要再被音乐所束缚,当谈论到音乐时,
我们其实可以沟通很多,但为什么你们的心都建立着防备呢?
因为害怕面对无知。
这句话就是你现在正在对我做的事情,无知是个贬义词,对嘛,我有所无知是可耻的?
我更没有说我们要来教导你做什么,我们只是分享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十一,我们觉得我们跟你在这里对你解释那么多,很无效,但是我们是真的很想将这些不和谐的事情变得好转起来。我们没有任何要驾驭你思想的举动,包括我们官网说推荐的音乐,我们没有说过任何一句 你 必须 按照 我们 说的来的话。而只是用我们的感情去让你看到艺术这东西,这么多年来,一直就只是按照一个方向去发展,尽管分支再多,也是同样是由低到高。
歌曲的编排也是越来越杂糅,这一点如果你有观察09年30岁以下的歌手出的唱片和99年30岁以下的歌手出的唱片,你就完全能够从中得以理解。
专业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盛气凌人,专业就是经验和态度。还有长久以来的练习、观察和思考,很多人做不到,但是心中向往,我们一路走来,我们总结下来,分享,传播。
我们是在很难以想象,这样一篇简单易懂的文章,会迎来你这样的反感。不知道是因为中国现在大量的的垃圾信息导致了人们会在第一时间反对和不经过思考就做出评价的习惯,还是什么?再次申明,我们的这番事业,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程度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其他的方式攒积的钱,来维持。你觉得这是不好的,是骗人的,你可以看完一走了之。
2010-01-21 23:06:16
(be committed)
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在听觉方面,很成问题,很偏激。
就如同你们在这个地方进行留言.
LZ请举例说服我?
我不知道我怎么听觉成问题了,还偏激了~或者我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们怎么就偏激了?
权且把你这贴当作你所说的“音乐文化推广贴“吧, 至少对我来说,你这推广做的比较失败,至少我看完以后并不会想继续听你说的专业音乐的探讨..... 因为看完第一段那几个问题以后以后我就别扭了....
你所喜欢听的音乐,他真的好听吗?好在哪里?你能说出来到什么样的深度? 【对于我喜爱的曲子,我扯不出长篇大论,舒服开心,我愿意去听,不够吗?难道“愉悦的感受”不是“艺术”要带给人类的最终的东西吗? 
还是这仅仅只是你的回忆?和长久以来的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咋了?一首曲子小时候听初中听高中听现在大学了还在听,带给我回忆,带给我对过去的怀念,难道我一定要把这曲子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再装回去,才算是真正欣赏曲子? 我觉得这完全就违背了创作者的初衷了吧?创作者难道会希望告诉你我这曲子怎么怎么怎么怎么做出来的,加了什么音效几拍子的, 你们听众到底明白了没有? 我觉得很可笑】
2010-01-22 09:10:11
(Ko onantenverbindungen~~)
LZ您还在一个劲的整这些空话壳子,您牛逼嘛,来给我们上一课,找首歌来个分析,实实在在好吧
2010-01-22 09:45:31
(真冷啊。)
lz我估计你不会再来了我也是趁着大清早出门前5分钟跟你再扯几句
看得出来你们很认真的在做音乐但是我想有这么几点是想跟你表达清楚的
第一你们的语文很差导致这里所有的人都在第一时间认为你在装 而不是来谈话的
第二现在中国乐坛是个什么jb情况大家都很清楚89年有得东西如今都丢光了你们如果想说你们是中国乐坛中的 人我想大家不会认为你们专业只会认为你们骗钱
第三是推广音乐的道路并不一定要从摇滚也并不一定要专业人士来推广—————当然如果有专业人士愿意俯身推广我们很乐意听听历史上有哪些摇滚形式
但是如果您一出来就是多大恩赐似地说您是专业的 俺们听你教诲不给钱那是赚翻了
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去nmd蛋
这没有办法……我说了 只有专业人士俯身推广人民群众才是欢迎的
最后说一句 音乐 可以分成太多太多的方面 我们烧耳机的不一定玩过音乐做过音乐 但是我们最起码听过音乐 小烧如我听的的确不多也有千来张碟子 老烧的碟子可能就有超过5000张
我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人有着判断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并不如您所说是跟着市场盲从的 毕竟千来张碟子我不可能是按照百度排行榜来听的 企鹅三星带花才是我们判断天碟的标准
所以我真的希望如果您想和我们好好地沟通交流我们很愿意 不过请您放下您专业的架子——————毕竟你也不知道这里谁是交响乐团的谁是摇滚乐团的……国内做音乐的那帮人也逛豆瓣…………不要玩砸了才好。
2010-01-22 10:05:38
(生活在死后还有人谈论us的时代)
是的,lz这个b装的太不蛋定了- -
摇滚在中国是没啥意思的,只剩下交响乐- -
2010-01-22 11:33:07
(疼你的责任)
LZ估计听春哥,曾哥!还很迷恋的那种!
2010-01-22 11:45:59
(be committed)
真心希望LZ这群专业人士能够重振歌坛,并把音乐知识普及给我等大众,任重道远啊~还有,你们不是想推广吗, 那能不能把你们那个网站做得再知识性一点? 我逛了半天除了发现了好多不认识的字以外,啥音乐知识也没学到?反倒是有不少上一楼文章那样的又大又空又给人心里添堵的话...... 于是我觉得,用这么生僻字是要干什么呢? 和音乐有啥关系? 心里不免偷偷怀疑,是装13么?
2010-01-22 14:20:46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冷家小咩 这位朋友,你应该看完我所有的留言再说你想说的这些话,对于生僻字,我们只想说,你要那样说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你没有见过,所以你把它叫做生僻字,你心里添堵,是你的心里,事实上这两天收到的信息反馈也就只有你这一条心里添堵的,在都办这个小组带来的97个IP当中,有30个看完热闹就走了,有20来个初步浏览了下网站,然后就在这里开始夸夸其谈。还有47个IP已经开始在3天的时间里不停的回访。多的不谈,你如果能够放下你的浮躁片刻,翻开字典,或者是搜索一下在线字典,你就可以发现那些生僻字的意义。
小琢 你的见解是这留言的人当中最具个性化的,十分想了解你是从我给出的哪一个信息素里得到了这样的理解?……
2010-01-22 14:25:38
(be committed)
那能不能请你给我们讲解一首歌呢?随便一首都行? 你又不谈对音乐的见解, 我们一开始不愿意听你说,现在相信你是你说的真正爱音乐的希望和大家交流的,可等了半天你啥都没说呀? 那我们怎么接受你的观点呢? 添堵的不止我一个吧?
2010-01-22 14:26:53
(be committed)
豆子鬼同学的留言也是这个意思吧 LZ你就别磨叽了快说吧。
2010-01-22 14:31:34
(离开之前都会不舍)
我就想问下LZ,你留那个传送门什么意思~~完毕
2010-01-22 14:47:08
(公司断网。。靠!)
。。。。乍一看我还以为又来个愤青帖,看到底原来是个广告帖。。
看到lz说到你喜欢的音乐到底好不好听的时候我就郁闷了,音乐干嘛非要好听,喜欢就可以了。。
你喜欢听好听的你去听呗。。。可我有时候就乐意听发泄型的,也许不怎么好听可就是很淋漓尽致。有段时间我还特喜欢听诡异风格的。说实话的不怎么好听,不过和我那时候喜欢和女鬼一样飘来飘去的风格很搭调。。。
你就非得用你的理念去qj所有喜欢音乐的人的意志么
2010-01-22 14:51:23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冷凍過的魚 很有道理,我觉得你现在开始像是在以一个***的方式在谈话了,所以我也不需要用同样的架子来应对。
你所说的第一点,我无法跟你做太多解释,我们抬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慎重阅读,你知道中国的文字是灵活动用的,不同的理解程度,解读出不一样的意思,由于这里是在网络上,文字的东西,有很多的信息是传达不到的,比如我说话的状态、语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
第二,请不要用JB这两个英文缩写,我们觉得那样不适合我们在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使用,因为,不雅,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我们很NB,那是你认为,你想,我有说过吗?什么叫做NB?你硬要拿89年跟现在做比较这就已经大错特错,那时候的水准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概念,包括人们对整个音乐构造的理解,你知道我这里再说什么吗?不要谈中国,你不了解中国,你所接触到的中国的现状只是你理解中的,你顶多就属于是看到现在一系列的某某明星本不应该火结果火起来了的这种现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你没有看到过的。
第三 我们是完全介绍摇滚吗?我官网上写着3天1-3首更新,你没有看见吗?就现在已经介绍的音乐,也不完全是摇滚啊?你没有阅读完你就可以在这里下定义吗?
第四 专业人士俯身推广人民群众------不太明白。我觉得我能够这样子认真的来看你的帖子其实是一种俯身。
第五 烧的碟子多不足以拿来当作敷衍的盾牌,我们并不知道你5000张里面都是些什么内容,其他所有看贴的人也不知道,所以说,你这里不需要这样刻意的摆出来。你就是告诉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也只能知道你是很狂热音乐的一个人,仅仅只能知道这一点。而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将自己烧过5000张碟子的资本摆在面前。
第六 对于你们有多少人有鉴赏能力这一点,我觉得你已经歪曲了我的意思,我们可没有说你们全部都是盲从的,当,一个人,看到这句话时,如果,是真的懂音乐,他必然会认为,我不是盲从的,然后,一走了之。
第七 搞得懂的高人,是不会在这里留言的,因为我所说的是经验,经验这东西不管从和渠道得来,他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是站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我所说的所有话,他们,能够理解。也不会玩杂。
2010-01-22 14:56:45
那个 好吧 我也不说啥了
点击 常见问题 会返回主页上方
可见这网站不过是个常见问题而已
别给我豆油了啊谢谢
2010-01-22 14:59:35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冷家小咩 我们觉得你这是在无理取闹,我们在官网上的东西已经足以诠释,你既然去听了,你听不懂,说明你能力有限。我还有必要解释吗?你点进去
就已经跟你解释完毕了。你觉得还来这里留言有什么意思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我们给你解释,还有意义吗?
并且,我叫你去看我的所有留言,那里面有我要说的东西,你是阅读能力有障碍得了ADD综合症还是怎么了?你咋没有度过就又开始留言了呢?这样的态度不是来探讨,而是来找茬。
2010-01-22 15:01:28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这里是对昨天几个朋友的回答。
挨着,一个一个的回答。
π 我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和我们发的这个东西有关
吗?你阅读了里面的内容
小卢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这句不带有任何负面感情),我们公司做的事情,是从专业的角度来推荐音乐,从而提高大众的娱乐生活品质。
恰当的音乐不是说的这首歌曲要用什么样子的调子写出来才好听,也不是单纯的说这首歌曲从制作上有好娴熟,更不是只说一首歌曲里面哪一个乐器手有好强大。其实说得很简单它就是----整体感,什么叫做整体感,就是从词、曲、编曲、演唱、乐器演奏都在同一个感情基层和感情的波动上,比如说我这首歌曲所有的东西要表现的都是悲伤,我整首歌想要给人一种悲伤的情感,但是我人声唱得很开心,这就失去了整体感,如果你要说这也是种个性,那你可以试着自己录制一个出来听听效果,你如果真的去做了,并且也很喜欢,可以喜欢上一辈子,并且不是因为赌我今天告诉你这些东西的气,那我只能说,这确实是种个性。至于以上的所有要素,我觉得没有多大必要在这篇里面跟你讲解,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可以参与到我们的音乐推荐中来感受,如果你要我们的员工跟你讲解,那你可以在白天10点到17点的时间加下管理者的QQ909136900进行探讨,或者说你在这里留言,看到一定回。
公司的专业性你要自己去体会,例如浏览我们的官网,这是你自己问到的,并不是我硬要你去浏览,也不是我要做广告,我也不想,其实我们跟做慈善事业似的,单纯的为了针对中国现阶段的音乐市场的特殊情况而出现。如果今天这个市场跟纽约一样了,裔流这个集体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我觉得你这里问这个问题很没有必要,安利的老板站在你面前说他是保健品的先驱者是专业的,你要来吃我这个蛋白粉,你信吗?
不二家的Se☆en 你这个问题很好,因为我确实回答不出来了,如果用现在因为各方面原因把国际舆论都扯进来的魔兽世界来说,就相当于里面的法师的一个职业技能,就是-----反制,而且还是强化过的。
你可以了解嘛,又不要你钱。我们认为你这里留这样一个言很不合适,真正觉得无聊的人,都X掉网页走了。而你是因为你无聊还是我们无聊才留下这两个字无聊,就要问你自己了。
破事儿
但是我们很想与你分享,我们的快乐。你不愿意,我们也没有办法。既然你都加入到这个小组了,我想你一定是对音乐享有更高的追求。特别是听觉。
我想这个小组的人都喜欢玩设备,不玩也至少很有了解,一定知道真力的和雅马哈NS10是录音棚比较常用的***音响(当然还有其他,都很好,很好,但是我不逐个距举例了,跟上面的留言一样,只是根据大部分都知道的东西来讲,卖丹纳的千万别也冒出来找我们的麻烦哦,我没有说不好,只是没有举例而已,现在这样一个一个的解释都已经很吃力了,谢谢合作。),也应该知道AKG、舒尔、森海塞尔(其他的也很好,都好,我只是没有逐个举例,卖铁三角的不要抨击我啊,谢谢合作了)的高端产品比较常用于音乐人和演唱者做***,这些你们肯定都懂吧,这些音响的共通性就是它们各自都有频响上很优秀的地方,例如NS10的中高频和高频,真力的各频率段的均衡,AKG的高频、中高频和中频等等等等,你们对这些有所研究,那就证明你们是有意识的。
那你们一定知道频响的作用和对听觉的损伤,人的听觉接受频率的范围是20-2W,痛域的承受能力最高是130分贝,都应该知道嘛(常识)。
超过2W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的叫做次声波,超声波的因为频率过高如果加以一定量的声压就会直接损伤听力,次声波则直接影响心脏的跳动,这些都知道吧。
那这就是一个专业性,这个专业性,就告诉你自己,不要经常去酒吧这种地方,一月有那么一次聚会就很不错了。也同时告诉你听歌的时间不易长久,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部(OSHA)制定的保护听力的指导原则都应该知道吧。
90 dB SPL
95 dB SPL
100 dB SPL
105 dB SPL
(8 小时)
(4 小时)
(2 小时)
(1 小时)
110 dB SPL
115 dB SPL
120 dB SPLSFlb应避免,否则会导致听力受损
(30 分钟)
(15 分钟)
dB是分贝都知道吧。
哦,对了,我们一定要在最后申明一下,不然可能有人又要说,你们给我说那么多高档的东西干什么,我可能买不起,也可能不会去买,更可能还有我现在听的设备你没有提到过,你不懂。拜托,我们要跟你说可以说上30天不带重样的。这里就不细细讨论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进入我们的官网,浏览,或者是加下我们的***QQ
909136900进行探讨。
下面的括号中的部分是我们要申明的最重要的部分
[ 一切以自己的听感为主,人长时间暴露在高声压的情况下虽然是必然会造成损伤,但是对于频响和设备的听感,还是看各人,这里没有标准,要我解释的话,我们又要跟你谈下生物学和解剖学了,总的来说因为每个人的耳朵接受的频率段的敏感度都有所不同,就如同不同厂商的产品,优越于不同方面,还得以你消费者自己为中心去选择,但是,我这里还是不是提倡那些太不正规的设备,例如80元以下的那些耳机,你既然听音乐,一定不会在乎200左右去买个能听的吧~音响的话,如果你很潦倒,买个惠威的700左右的也不错
这也是我们所要说的一个专业性,因为听音乐,必然会谈到所用的设备。例如我们用100元的音响混出来的东西,我们硬是要你一个用真力的听了以后说我们这个混音做得很好,那就见鬼了。啊?你听说过用网吧耳机混出来的音乐,还在中国哪个哪个奖项上拿奖了!我们只想让你停下来静静的思考下,你
听到过
吗?我们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那样的现象可能会有,但不是因为那一个网吧里面的 那一个 耳机 很神奇,就是因为那个人的耳部的构造很神奇了。奇才和我们这些只有一身经验的凡夫俗子,是不可比的,不具备可比性。
2010-01-22 15:19:52
(真冷啊。)
我无奈了 说话带JB缩写是我习惯尤其是跟特别NB的人 比如您
我就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做摇滚的让人们尊重的特别多 90年代的让人关注的也很多
现在的摇滚让人笑话的比较多……而且我说了搞音乐的远不止您搞得那些类型 我知道您那一片不少搞音乐的 有摇滚有古典 不过说实话您这公司还真是个新茬
如果说评论音乐和欣赏音乐不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那我还真的不知道靠什么了 难道弹吉他的手快就 ? 世界纪录那哥们儿不会弹吉他就是手快……或者说写歌 ? 写歌的基础也是听啊 听了5000张碟的老烧在您那儿不值一提 倒还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您来看我的帖子就算俯身了 真tmd俯身 您真 到家了 到一票票骂您的您还宠辱不惊 小生这厢有礼了
话说您要么说点儿啥让我们看看你是哪门子的专业 要么拿出点东西说是您唱的您混的您录得您弹得 不然甭跟这儿装 中国现在不会读书的都去唱歌写歌去了
曾哥比您 多了高晓松 不 人家都说她唱得好不是? 您到现在还在发10块钱一张的复制版4歌小碟还在淘宝发售我还真不知道您专业在哪
您当您是西南三省天团啊? 春哥您都不放眼里揍你个四仰八叉吃药拜佛都没法原地复活 话说您几岁学的音乐对音乐又有多少理解 上来就跟中央音乐学院叫兽一般 我还真不好说您什么给您脸回你两条你还拽上了 屎壳郎上路硬充小吉普你也不怕谁拉泡大点儿的屎把你噎着
您瞧瞧您内美丽的主页请个靠谱点儿的公司做个网页好不好啊深圳华强北现在800块钱做一个淘宝网您这是25的那种吧? 做一大堆连接还连不上啥都没有就想普及音乐了您还不配
您请哪个组织的头儿吃了烤串儿喝了啤酒批准您成为专业团体了 把您给得瑟的 您这样的小公司掉下一广告牌儿能砸烂八个……现在啥都之前就是文化公司不值钱您看看现在淘宝12000块钱就能做一录音棚了800块钱一个月就能请个学录音的学生就您这种弹吉他卖唱的街口1块钱听八段的水平管饭一天给20队伍能从解放碑排到沙坪坝去您知道不?
实在看不出您哪儿专业了
话说我们家隔壁二小子先天脑瘫花了大把大把的钱读到高三怎么也上不了大专回头找个教吉他的半年就上一本音乐系了你知道不?
哥们儿虽说只是个小烧不管怎么着也轮不到您在这儿指指点点看上面就是一傻姐们儿跟着你颠颠儿扯闲淡我这儿教育你一番算给你脸了仔细看看这儿不待见你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不送。
2010-01-22 15:26:49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你为什么被我说急了呢?难道就只能以这样子的心态来对待?你看你说的这一番话,有那一句跟音乐沾上边的了呢?
2010-01-22 15:28:49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说急了就开始骂街了吗?不值得你这样子去动气。你可以把我们当作是神经病,你不理会这帖子他就沉掉了,有和必要触怒你的身体呢?
2010-01-22 15:29:06
(保持清醒,心存感激。)
我来解决这张帖子。
2010庄常飞,80后杂家,源于山东,生于北京,长于加州。最不喜旅游,却居无定所。善于融会贯通,拙于原创冥想。故喜引经据典,各种理论皆是源泉。 《赢的秘诀》
( Fri, 29 Jul 2011 22:50:19 +0800 )
Description: 7月过去了。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自己本月的21本书都看了什么,并做一个总结和分析,以便豆瓣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
本月中文书读了4本,和工作有关的有2本。如果没有记错,是伟大的网易网友推荐了杨小凯,之后恰好《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一书符合我的工作需求,所以看了。(进入tongue in cheek模式)月中看的《赢的秘密》是一本很好的篮球管理书。
之后娱乐和兴趣也有2本。看的《家》不能算看书,但好歹也听了一遍曹禺的剧本,而李六乙的戏很差,不写在这里觉得对不起自己。《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则是突然想起来读这本已经收藏了很久的长篇巨著,恰好我对这段历史也很感兴趣。
相比之下,英文书读的多些,有17本。其中,关于纯经济话题的比较多,有9本,都和工作多少有关。William Ber tein的《A Splendid Exchange》既是我现在和将来都能用上的书,也是我对这个作家的一个测验,毕竟如果此书好我还要再看2本Ber tein。《The House of Rothschild》的作家Niall Ferguson我很喜欢,但看过第一本后,我知道第二本肯定味同嚼蜡,因此读此书纯为工作。
《The Financial Numbers Game》和《Banking on the Future》都是较新的纯工作技术书,《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是有趣的工作书,《Globalizing Capital》是本月读过的最切题、最实用的工作书。
《Hoodwinked》是我对John Perki 的一个考验,因为我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读他更长更畅销的《The Confe ion of an Economic Hitman》,另外此书也和工作沾边。《The Shock Doctrine》是《纽约时报》推荐,我之前又看过Naomi Klein,对本书的主题较感兴趣,而其又和工作沾点边,于是读了。《Freefall》是《纽约时报》推荐,又是诺贝尔奖得主Joseph Stigliz作品,收藏了很久,和工作沾边,于是看了。
关于经济之外其他话题的有管理和美国历史两个话题,也和工作有关。Edmund Morris的《The Rise of Theodore Roosevelt》是我看过的最好传记之一,因此《Theodore Rex》既是工作用书,又是兴趣使然。《A. Lincoln》是纯工作用书,虽然很新,而且其本质不过是《Team of Rivals》的核对书,但White的文笔相当之好,是我本月读过的最好书籍。
管理方面,《The Corner Office》是《纽约时报》专栏改编。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这个专栏,但鉴于略有养分,外加上不是很长同时很新,于是读了。《Everything is Obvious》也是《纽约时报》推荐,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The Master Switch》是新书,主题是关于传媒业变迁的老本行,《纽约时报》又非常推崇,作者还是华裔,为了支持Trito 也好看下。
纯兴趣方面的读书只有《The Baseball Codes》这一《纽约时报》依稀推荐过的作品。但在此之外,本月居然读了2本小说。《By Nightfall》是因为我喜欢Michael Cu ingham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同时又想给他一次机会,毕竟他是《The Hours》的作者,这本新书在《纽约时报》风评又很好,不想书虽短但很糟糕。《Tulip Fever》我本来认为是经济类工作用书,结果后来发现自己很糊涂,不过是本二流小说,但也看完了。
总体来说,因为纯兴趣看的书是比较少的,当然工作的书也有不少是和兴趣重叠所以才成为工作的。但即使如此,为了工作而看的书还是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写书除了提供梦想的可能性、吐槽的出处、和生活的五斗米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鼓励开卷有益。除了工作之外,另一大看书的发源地为《纽约时报》推荐的新书,让我这迷信权威和迷信IN的人花了不少时间(幸好没花金钱)。
和正在读的书一对比,就发现我读书还是很规律。在现在正在读的书中,《Decoded》是因为喜欢Jay-Z的纯兴趣,也是因为《纽约时报》推荐的新书,《The Thousand Autum of Jacob de Zoet》是每月一读的小说,因为较长现在提前开始,这是《纽约时报》和周刊双重推荐的新书。。
工作方面,《The Warburgs》是最后一本Ron Chernow,也是经济。《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是又一个William Ber tein,也是投资。《The Glorious Cause》是牛津美国史我尚未读过的唯一一部,《Madison and Jefferson》顾名思义,也是美国史。《Adapt》是喜欢的Tim Harford,也是管理新书。《The Third Reich in Power》是《纽约时报》推荐,也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但也有一点点和历史、管理沾边。
( Sat, 23 Jul 2011 23:54:25 +0800 )
Description: Naomi Klein的The Shock Doctrine不是一本新书。它在数年前一出版时我就因为《纽约时报》的书评知道它,但直到今日连中文版和电影都出了之后我才读它。
之所以放着此书不读,很大原因是早期此书的电子版无法找到,于是我先买了一本Klein的No Logo看看此人水平怎样。看过那本书之后,我对The Shock Doctrine就不太期待了。虽然《纽约时报》和亚马逊对Klein的风评颇佳,而且No Logo一书确实颇有养分,但Klein的书思想倾向太重,而我向来不喜欢这样的书籍。
虽然我知道自己也颇有偏见,而且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真正的“客观事实”,但我秉着“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还是希望能够先是实事求是,之后在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在这一点上,Klein做的很不好,因此她写出来的东西时只会挑那些符合她思想的事实。而且,Klein的思想极为简单激进,这使得她很难去理解和描述一个事物的复杂性。
由于这两个缺点,我后来虽然拿到了The Shock Doctrine也一直没读。虽然我知道《纽约时报》对其评论甚佳,书也大卖,而且此书关于“资本主义借助各种灾难征服世界”的论调也很吸引我。直到最近,我为了获取一些资料时,才翻开了这本书。
正如我预料的一样,这是一本非常让我失望的作品,也应该是我读的最后一本Klein。和No Logo一样,The Shock Doctrine也有文笔流畅、内容丰富的特点,但其缺点甚至比No Logo更甚。由于Klein的著作都是长篇大论,这部一开始可读性颇高的书读着、读着让我颇为反感。
那么,The Shock Doctrine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呢?在我看来,这首先源自于Klein必须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的必要。虽然我有一门课程专门讲拉美,看过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数本书,通过其他经济书籍对于The Shock Doctrine中提及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我最熟悉的国家无疑是中国。恰好,The Shock Doctrine有一段专门讲中国的,而在我看来,这段文字是Klein的致命伤之一。
中国的问题相当复杂,要说改革开放就不得不提民国时的中国、新中国前三十年等时期,而且改革开放本身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至今为止,我尚未找到一本书籍可以全面的介绍这一时期,这点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就生活在这一时代,而写自己生活的时代是不符合历史的本质的,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我们无法挑出重要的前因后果来打造一个叙事。正因为如此,连我极为推崇的美国牛津史系列也是写美国近代史写的最不好。然而,在Klein笔下,这一切复杂性都可以一笔带过,因为她需要的只是中国发生的多如牛毛的诸多事件中符合她本身命题的几个。
在我看来,这样解读中国的历史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以偏概全的。但对于Klein来说,这样做是必须的。当然,The Shock Doctrine涉及数十年全球各地的历史,所以概括肯定要有。但是,Klein所做的并非仅仅是概括,而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中挑出那些符合自己命题的,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自己命题的事实避而不谈。
而Klein的命题又使得这一问题变本加厉。Klein的thesis很简单,资本主义为了征服世界,在那些不服自己的国家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然后趁虚而入,在为当地人民造成苦难的同时大发横财。如果仅从表面上来讲,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也是Klein能够大卖的原因。遗憾的是,这本书不止有一个宣传语,还需要有内容。此时,Klein就需要用事实来支持自己这个命题,不然的话她的整个论点都会土崩瓦解。
Klein的问题正是出在这里。我读她这本书越多,越觉得她极度缺乏逻辑。这不仅体现在她认为心理医生虐待病人就仿佛美帝国主义虐待穷苦人民,还体现在她的逻辑甚至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样很基础的问题。
比如,Klein一个最基本论调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在世界各地造成灾难,使得当地进入休克,然后向当地输出自由资本主义等当地人民本来誓死不会接受的经济体系。Klein认为,这是Milton Friedman和他的属下的一个阴毒计谋。
然而,Klein似乎忘了Friedman是在70年代才开始大行其道的。在此之前,自由经济主义并不受待见。Klein并没有问,为什么之前自由经济主义会不受人待见呢?之后又为何大行其道呢?如果对70年代之前的经济体系有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Friedman并非万能,他的理论能够兴起不是靠他一个人步道,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凯恩斯主义在60年代达到巅峰后在70年代出现了问题,各国经济开始衰退,这才造成了自由经济主义的复苏。
当然,你从Klein的书中得不到此类信息。在Klein的笔下,凯恩斯主义时代就是天堂,如果不是Friedman篡位那么现在我们还会生活在天堂中。但这明显是不尊重事实,凯恩斯的出现又是因为20年代时自由经济主义出现了问题,所以30年代大萧条时各国不得不病急乱投医,这才纷纷投到当时唯一还在步道的凯恩斯门下。
那么,如果Klein的逻辑能够得到延伸,我们是不是要说一战、大萧条、二战都是凯恩斯这样的新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阴谋呢?因为如果没有世界大战和全球经济萧条这样百年不遇的巨大灾难,习惯了自由经济主义的人们绝对不会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人来说,纯粹资本主义才是天堂,如果不是出现大问题,他们是断然不会接受社会主义的。
正是这样的不尊重和简化历史才使得Klein漏洞百出。为了提倡其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Klein不惜重写历史,引用的也全是符合自己逻辑的“专家”,将整个世界数十年的进程简化为“居心叵测的少数不良分子蒙骗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用这种心态去写书是写不出好东西的,因为这个世界太多复杂,任何解读本身就肯定会有不少疏漏的地方,何况作者还要有意为之,用阴谋论这种只有在幻想中才会出现的论调来解释一切事情。
如果读了任何一本更为客观的书籍,我们都会发现,再伟大的人也不过是一场狂风暴雨中的小船,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风平浪静或狂风暴雨。一本好书应该做的是尽量让读者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每走一小步、也有新高度。Klein的初衷也许如此,但其思想偏见使得本书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误导性极强,对于略有知识的读者来说养分比误导少,对于非常有知识的读者来说纯属浪费时间。 ( Fri, 22 Jul 2011 02:10:59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两位名人结婚,诸多名人捧场,不少P民祝福,但更多P民谩骂,并组成了天涯观光团,集体上门谩骂。天涯人的观点是小三可耻,自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名人和名人的支持者则认为干涉打扰他人生活者不道德。
有趣的是,今天看The Colbert Report,嘉宾是我很喜欢的Michael Sandel,哈佛那个专门讲公正、伦理、道德的老师,于是难得一见的看了Colbert的采访。里面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有趣,那就是Sandel课程里讲的是否可以吃人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艘船在海上迷失,船上众人弹尽粮绝,必须要开始吃人。此时,Sandel的问题是,这人该不该吃?
像这种比较复杂的伦理问题总有很多论点,在这里恕不赘述。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是支持吃这个人的,因为反正都是死,吃了人反而死的可能性要低一些。但Colbert却说,我不同意吃这个人,因为我不想下一个人被别人吃。
我和Colbert的区别在于,我把自己想象成吃肉的人,而Colbert把自己想象成被吃的人。道德的出现正是为了调解我们之间的矛盾。
我不是一个信教的人,但我认为像《圣经》一类的作品是有意义的。这不代表我认为可以和另外一对名人夫妇一样借此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逻辑一贯性的角度而言,既然可以依照《圣经》攻击同性恋,也应该依照《圣经》把离婚者和再婚者都看成犯通奸大罪才对。
在我看来,《圣经》中记载的是利于当时以色列人生存的法则,是有其功利意义的。比如,同性恋不适合一个小团体,因为同性恋的存在虽然有公益性,但其对人口数量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在工业革命前,人口几乎是一个群体实力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提倡搞基的部族早晚要被他人毁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道德强调的是我提倡的效率。
但为了确保族群能够接受这些原则,古犹太人还会创建宗教,以宗教树立道德,因为现代科学都证明,道德的约束力远胜于金钱激励等其他制度。而为了让大家都接受这些规则,宗教和道德还要确保道德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比如,作为动物的人类喜欢自己去搞别人的老婆,但不喜欢别人搞自己的老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比如人们可以支持一夫多妻、胜者多得,或者随意胡搞、没有婚姻,或者一夫一妻。
按照John Rawls的公平原则,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选择一夫一妻。随意胡搞太过混乱,不但成本很高而且没有效率,很难得到大多数希望延续自己基因的人的同意。大多数人也不会支持一夫多妻,因为在一个族群里只有强者才可以搞别人老婆,弱者的老婆要被别人搞。鉴于强者数量要比弱者少,大多数人更可能成为弱者,所以更愿意放弃搞别人老婆的机会来换取别人不会搞自己老婆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道德还需要有公平性。
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像我一样,想象吃人后产生的好结果,还要想Colbert一样,想象被吃的不好结果。我们不但要把自己想象成吃人肉的人,还想把自己想象成被吃的人,才能确保道德的产生。
只有道德是为了促进集体利益时,才能继续延续。法律其实也是如此。法律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评判对错。实际上,我们的法律惩罚的是影响集体利益的行为,而非某个人的动机或某种行为的起因。除了少数反社会者之外,我认为大多数犯罪的人都有一个很让人动情的理由解释自己,很多谋杀等罪都可以用童年不幸、社会压迫等理由来解释。而且,犯罪者最厉害的一个辩解就是,任何人如果和他一样的处境都会做出同样的事来。也许的确是这样。我如果出生在美国Marcy,说不定也去谋杀买毒品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别人。我们甚至说,惩罚任何一个人都不一定是公平的。
但我们有罪不代表我们不能拿石头打他。在某种情况下,我们也许会杀人,但这种情况并未实现。现在的情况下,罪犯杀人了,因此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以确保没有更多的人被杀。我们惩罚他是为了杀一儆百,以便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杀的人。这样的惩罚未必是绝对意义上的公正,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确实有效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没有杀人的人是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
因此,有些人提倡的“我干我事,关你屁事”或者“每人应该自扫门前雪,八卦者无耻”的论调其实本身就是屁话。诚然,现代社会和过去已经有很大不同,这也使得《圣经》这样历史悠久的道德指南有了过时的倾向。但《圣经》过时不代表道德过时,即使在一个极度提倡个人化、并且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个人化的社会,每个人的行为还是有“界外效应”,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关我的事。
即使是现代社会,我们依然有道德,因为只有道德能够帮助集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比如通奸一事而言,在现代社会此事很难用法律进行约束,而且似乎也没严重到那个程度,因此道德才会成为管理第三者的办法。
至于通奸是否应该是被限制或不道德的,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此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社会的状况不同,应该采取的道德标准也不同,比如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来说即可见一斑。但如果大多数人认为通奸不道德,那么通奸就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是大家在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权利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去管治某一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实际上,这样一个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的社会远胜于强调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是恐怖的,因为一个人如不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其他人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你的利益,纳粹德国这个极端现象就是我们最喜欢举的例子。纳粹的兴起有其历史背景,很多德国人、乃至西方人其实是支持纳粹主义的(参照Richard Eva )。纳粹即使在最鼎盛时期,也不过得了德国40%的选票,选举***也不过得了德国45%左右的选票。这也就是说,德国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不同意希特勒和他属下恶棍的所作所为的。但是,这没有阻止纳粹犯下滔天罪行。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纳粹有效的统治以及人们盲从的心理有关。但更大的因素是,德国平民在周边的犹太人或残障人士受到伤害时,没有和Colbert一样考虑到“下一个可能是我!”。这些德国人坚信,自己可以是独善其身的大多数人,而不会是受害的少数。但事实是,大多数人永远会被少数人欺凌。
因此,当“小三”这样的事件出现后,大家会群起而攻之是有道理的。支持小三的人有两种,一种和尼采的超人一样,坚信自己比一般人强,只可能抢别人不可能被抢,另一种则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间接伤害的愚人,这都是把自己当作是吃人的人。相比之下,攻击小三的大多数人想到的不仅仅是“抢个好老公”带来的便利,还是“好老公被抢”带来的伤害,他们则是把自己当作被吃的人。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逻辑,并用自己的逻辑去指摘别人。但道德必须是大多数人的标准,因为被千夫所指之人去指责别人不道德可能还是应该多去听听Michael Sandel的课而不是故作悲情。
( Wed, 20 Jul 2011 17:57:07 +0800 )
Description: 因为前不久出了一本关于篮球的书,所以托人找到一家报纸,希望能够帮忙连载宣传。报纸的负责人也是朋友的朋友,很明确的说,按照行规,需要交钱才能连载。中国做事本来就不甚靠谱,规矩也的确是这么个规矩,因此,我也没太上心,就是谢谢了这位负责人。接着负责人道,最近姚明要退役,希望我以“华侨”的视角写写我对姚明的感想,让我两天后交,并说如果文笔好日后可以多多合作云云。
关于合作云云,本着中国做事不靠谱的原则,我也不是很上心。既然不能连载,那么写不写700字的小文章也没有意思,本来稿费就少(负责人自己也说),何况我也不想专写体育,或者是完全没事做。但鉴于人家也是好意约稿,于是我也应了下来。
之后我写的小文(后附)主要是写姚明现在不再被NBA那么重视其实正是他成功的表现。这个论点不算新,我想任何在外国住过的少数民族都可以了解。我们不愿意被人说成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你英文真不错”,甚至连“你英文真不错”这种夸奖都不愿意听,因为当地人绝对不会去夸白人英文好。作为外族,你希望的是在公平竞争中击败本地人。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Clarence Thomas直到今天依然为自己的肤色感到懊恼,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黑人这一点让自己在学校、律师行都得到了特殊待遇,以至于自己显示不出真本领。即使是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也被当时和他竞争的现任副总统拜登夸为“口齿伶俐”(articulate),而这个褒义词让很多奥巴马的支持者不爽,因为拜登绝对不会说一个白人口齿伶俐,只会如此夸那些他认为应该颠三倒四的黑人。
因此,我一直认为姚明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从一个“伟大的中国球员”转身变成了一个“伟大的球员”,而且因为自己的成就、伤病等问题而被球迷批评,这恰恰说明了他已经不再被球迷低估。
这篇文章写完后,我按时交了。结果晚上对方来***说,本篇文章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因为他们本来以为我会写我是多么的因为姚明而热泪盈眶。我想不登就算了,反正我也给你面子了,又没损失多少。
此时,对方说我能否再写一篇,我说我本身不热爱姚明,很难按您要求写。对方此时面孔一转,开始批评我散漫没纪律,想写什么写什么,现在他们再找“华侨”写对姚明的热爱很困难,说我不懂珍惜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听了这番话,我真是哭笑不得。在一份报摊都看不到的报纸上写不到一千字、挣不了几个钱真的是很好的机会吗?我有空写写书不更名利双收吗?
而且,我写书都是想写什么写什么,不行的话再觅出路。你都没给我钱,凭什么认为我会改?我不是你员工,怎么会散漫没纪律?你我又没合作过,你如果觉得我可能不靠谱,那么你不妨说早一天交稿,这样你不是还有时间安排后路?
我对姚明自有自己的看法,你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一上来就是想说必须写多么热泪盈眶,那么我顶多不写,我都没说你浪费我时间。而且你既然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样的文章,那么不妨自己瞎写一篇、随便编个作者即可,这样一来你即使说看了姚明让你觉得像被奥尼尔搞菊花一样高潮都行,何必找他人? 附:我对姚明退役的看法 不再被人重视,恰恰说明成功
姚明退役了!这是前两天美国各大体育网站的头条新闻。
在此之前,姚明似乎已经被人遗忘,毕竟他已经有两个赛季几乎完全没能出场。虽然他依然是火箭队的头牌和薪水最高的球员,但在2009年对湖人队的季后赛比赛中受伤并导致下赛季报销后,火箭队已经悄然开始了转型,从一直以姚明为核心的“阵地战”球队变成了一直注重快速进攻的“跑轰”球队。实际上,即使姚明能够成功复出,愿意为其支付高薪的球队也凤毛麟角,毕竟NBA的巨人们历来就有身体不佳的记录,而姚明本人更是年过30、伤病连连。可以说,对于NBA的今天和明天来说,作为球员的姚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姚明的退役之所以会造成轩然大波,主要是因为姚明过去的成绩。他是历史以来第一个外籍选秀状元,是休斯敦火箭队复兴的希望,在他身后是10亿人的光荣和梦想。但这一切不过是起点,姚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他没有让任何人失望。虽然背负着几乎任何明星就不曾有过的压力,姚明成功的成为了NBA第一中锋和全明星级别球员。虽然这一过程中不乏失望,姚明和麦蒂的梦幻组合也未能在季后赛走的太远,但姚明无愧自己状元的身份。
实际上,中国“姚黑”的出现以及美国对姚明的逐渐漠视恰好说明了姚明的成功。在一开始,中国人几乎都是支持姚明的,因为我们害怕姚明失败,给国家丢脸。美国人则把姚明当作熊猫,更多的惊叹于姚明的中国面孔和在NBA名列第一的身高。直到姚明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就证明自己后,中国人才有自信批评姚明的不足,美国人也才开始把姚明当作一般球员、而非一个“东洋景”来看待。
在今天,华裔球员在NBA打拼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即使在日后中国又出了位不世出的篮球奇才加盟NBA,也很难想象他能够像姚明一样,在美国获得“国宝”式的待遇。中国球迷也不会盲目的去赞美本国的球员(参见易建联、孙悦等的评价)。这一切都要归根于姚明,是他让中国篮球挺直了腰板,成为了世界篮球受人尊敬的一份子。 ( Mon, 18 Jul 2011 22:24:47 +0800 )
Description: 乍一看,此书的名字和《赢的秘诀》都相近,也都是讲NBA的,而且虽然一个号称管理,一个强调用人,但在主题上难免有撞车的感觉。在看了之后才知道,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此书和《赢的秘诀》并无重复。
虽然同样是讲NBA,但《赢的秘诀》更为系统化一些,通过波士顿凯尔特人一个案例从头到尾介绍了联盟的方方面面。此书则更多是在分析各种各样的案例,比如拓荒者队为何每年都过不了第一轮,热火队是如何崛起的等等。而且,《赢的秘诀》讲的很多都是陈年往事,本书的故事则更要时髦一些。
从分析的内容来说,《赢的秘诀》着重点在于Moneyball,也就是如何利用NBA的既定规则来提高效率。这本书则更多注重在于用人之道,强调的是团队的打造,更多的谈到的是建立团队时正确的理念和误区。
虽然说着重点不同,但两本书毕竟都是写管理,写NBA,写如何去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两书的相似之处,那么就是这两本书都是用许多市场的概念来分析这个貌似简单的运动,让篮球增加了许多深度。万事皆有融会贯通之处,这两本书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写法,讲述了很多相似的道理。
正如***所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赢的秘诀》反对的是CCTV式解读篮球,比如看到球星即满眼放光,球进了既是合理,不进既是不合理。按照这种解读方式,我们要么是在单纯的看10个彪形大汉玩儿童游戏(所以才有央视标准的“我X!好球”类评语),要么就是在玩Fantasy Basketball,明星多即注定会夺冠。
《赢的秘诀》想指出的正是篮球有更多的内涵,有不少和管理、甚至和人生相通之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乐此不疲的一遍又一遍观赏内容大同小异的比赛。在这个方面,此书和《赢的秘诀》是相同的,都是企图从比赛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可以说,这两本书是一同站在了CCTV式解读的对立面。因此,两者真正应该达到的目的不是相互拆台,而是一致对外才是。让我们打倒CCTV式的篮球解读,赋予篮球新生!
( Sun, 10 Jul 2011 10:47:32 +0800 )
Description: Ronald C. White关于林肯的传记所以文采方面略逊,但整本书娓娓道来,详尽的讲述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生平。看过Battle Cry for Freedom之后,我已经对林肯十分崇敬,但那本书更多的是介绍整个内战期间美国各地的事件,在看完此书后我才知道这位总统出了道德高尚、判断力卓越之外,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鉴于林肯的优点太多,先说两个对我来说最有当务之急的教训:以善意度人和虚怀若谷。林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此生不曾树敌,无论什么人在和林肯打过交道之后都会说林肯此人光明磊落、值得交往。这在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林肯本人的性格魅力,不然他也无法以一介布衣说服全美人为其投票、成为总统。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林肯本人十分善良。毫无疑问,林肯本人才华横溢,这点从林肯未曾上学但成为伊利诺伊州最成功的律师以及其诸多伟大的演说即可看出。从林肯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日后的知人善用我们也可以看出,林肯是个眼中不揉沙子的人,看人看的很透彻。
但即使如此,林肯却不是每个事都分毫必争,很多事情都是得过且过,对人尤其宽容。比如林肯在早期伊利诺伊州竞选时,其本党的他州同僚却转而支持林肯的政敌,最终导致林肯落败。要是我遭遇了这种事,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X你妈,信不信老子将来飞黄腾达了整死你”,即使后来怒火熄灭也会记他一辈子。但林肯的做法是给这位同僚写信,实事求是写到同僚的倒戈对自己失利造成的影响,但说他不会因此而记仇,因为他相信这位同僚如此做不是为了伤害他,而是自有自己的原因。正是也能为林肯这样的善意和宽容,所以所有的人、包括之前的敌人,才会帮他进入白宫。
林肯的另一大优点就是永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这一前提下,他可以容忍一切。McClellan在统帅Potomac军队是对林肯桀骜不驯,但林肯觉得只要这位将军能够为自己取得胜利,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等林肯日后拿下McClellan时,也不是因为这位将军态度不好,而是因为他无法带来好的结果。
对于我来说,最能借鉴的案例是林肯对Simon Cameron的处理上。Cameron本身是宾州的政治大佬,在帮助名不见经传的林肯赢得选举这一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报答他,林肯让Cameron担当了美国的国防部长。
但在内战开始后,几乎所有人都看出Cameron的能力无法胜任这一重要职位。为了达到拿下南方叛军这一最大目的,林肯必须撤换Cameron。在这一前提满足后,林肯依然希望达到以职位答谢Cameron的这一小目的。林肯想出的解决方案是让Cameron卸任国防部长,前往俄罗斯担任美国大使。鉴于俄罗斯是美国的忠实盟友,Cameron这一虚职不会让其承担太多责任,但又能让他担任美国最显赫的职位之一,可谓两全其美。于是,林肯亲笔给Cameron写了封信,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这一安排。
直到此时,我觉得林肯的策略都没有什么稀奇的,大概我也能做得到,但接下来的经过让我对林肯佩服的五体投地。Cameron在接到林肯的信后,发现信中只是公事公办的谈到了让自己前往俄罗斯。Cameron认为自己在接到这封信后就辞去国防部长十分没面子,因为这等于他承认之前反对自己的声音是正确的,自己的确是没有能力。于是,Cameron旁敲侧击的找他人向林肯暗示,希望总统能够再写一封信,给足自己面子。
此时,要是我是林肯,估计就炸锅了。老子本来就面临着华盛顿都未曾面临的国家分裂的难题,天天事情这么多,每天工作时间是早6点到晚12点。本来老子就已经很给你面子了,让你当国防部长,而且当时老子要是变卦了你不也拿我没办法。现在老子还是这么忠义,没直接因为你无能炒了你,还让你去当大使。这么给你脸你还得寸进尺来烦我,老子就是不给你这面子,现在炒了你怎么着吧。
林肯的处理方式却是立刻又给Cameron写了封信,里面写到他在任职国防部长期间成绩斐然,但鉴于国家更需要他前往俄罗斯,因此恳请他能以国事为重,前往圣彼得堡述职。拿到这封信后,Cameron心满意足,完全听从了林肯的安排,并且见人就说林肯是个大好人。仅仅通过满足了一下Cameron的虚荣心,林肯就达到了自己另选贤能、感谢恩人这两个目的,并且避免了采取我的措施所可能造成的更多的分裂。
可以说,在明白孰轻孰重的问题上,我较能把控,但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做到完全以目的为主,有太多的原则。有时理确实是这个理,但不去讲理、送佛上西天却是更好的选择。学习伟人,任重而道远啊。
( Sat, 9 Jul 2011 01:25:40 +0800 )
Description: 自从Greg Maddux退役之后,我最喜欢的棒球运动员是铃木一朗。这个看上去和我日本朋友没什么区别(据说在日本是很吃香的长相)的球员自从远渡重洋来到大联盟后,每年打击率都达到3成以上,200支安打、全明星、金手套似乎都是保障。但到了今年,他突然防守区域开始缩水,打击率只有2成7,成了一名非常一般的球员,也在人生中第一次错过了全明星赛。
这不得不说是非常突然的。所以科学告诉我们,球员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在变老后其反应、肌肉等都会迟缓和出现问题,而这必然会导致球员水平下降,不管他们如何锻炼和保养都是如此。但即使如此,你很难说去期待铃木这样10年如一日的球员在一夕之间变得平常。
直到你想起他今年已经37岁。
作为球迷,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伟大的洋基队队长Derek Jeter在两年前打击率还超过3成3,在最有价值球员的竞选中还排名第三。但在第二年打击率他的只有2成7,更可怕的是似乎无法把球打出外野。当赛季结束后,很多人都说,Jeter可以通过努力找到第二春,毕竟一年前他水平还那么高。今年,Jeter的打击率还不到2成6,他今年36岁。
我最喜爱的球员Maddux的巅峰时期我没有赶上,因此没能看到他每年ERA不到2的脱俗表现。但在那之后,我连续数年看到的都是一名ERA不到3的超级投手。在36岁时,他的ERA还只有2.62,但在下一年涨到近4。当时我也认为那不过是偶然,毕竟棒球被击到什么地方谁也无法控制,Maddux很有可能只是运气不佳,很多前几个赛季可能被接到的球这个赛季都成为了安打。我没有想到的是,从此Maddux的ERA一直在4左右徘徊,从明星变为了凡人。
同样的事情还在篮球场上发生。虽然数据告诉我们,小个子球员过了30岁即过了巅峰期,但32岁的艾弗森场均超过26分。谁也无法预测到,33岁的艾弗森场均只有不到18分。当时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艾弗森被交易至了他不适应的活塞队,还期待他能再造辉煌。一年后,他已经离开了NBA,前往土耳其混迹。
实际上,似乎只有激素能够帮助球员永葆青春,所以42岁的Barry Bonds的OPS还能超过1。但看着年轻时消瘦的Bonds和年长后头大了不止一倍的他,还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我们看球是为了能够通过喜爱的球员获取一丝无法亲自体验的快感。我们希望能够体验到人体技能和体育技巧的极限,以及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同场竞技那一类似战士般的震撼。但年轻的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我们的偶像也会英雄迟暮,因为那只会告诉我们,看着、看着球,我们也渐渐老了。
( Sun, 3 Jul 2011 21:35:43 +0800 )
Description: 第一章、廉价劳动力就是好
如果你问皮蒂诺自己,他为什么会在波士顿失败,他会告诉你一个名字:迪姆·邓肯(Tim Duncan),1997年选秀的状元。这位来自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大前锋在NCAA期间就出手不凡,并被球探、教练普遍认为是NBA最珍贵的人才:能够领导一直球队的内线球员。所以人都肯定,只要不被伤病等意外因素所击垮,邓肯一定会成为联盟中最出色的球员之一。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即使期待值如此之高,邓肯的表现依然好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到2009-10赛季为止的13年中,邓肯已经获得4次总冠军,三次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NBA Finals MVP)的殊荣、以及两次常规赛MVP。邓肯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并注定在他退役后五年进入名人堂。
让皮蒂诺感到最遗憾的就是和邓肯携手创造辉煌的不是自己,而是马刺队的格雷格·波波维奇(Greg Popovich)。虽然皮蒂诺在加盟凯尔特人时满怀期望,期待凯尔特人能够得到当年的顺位第一的选秀权,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年战绩最差、手握两个靠前顺位选秀权的凯尔特人,最后却意外的只得到了第3顺位选秀权。最后,第1顺位落在了当年因为伤病困扰而战绩下滑的马刺手中,为他们带来了邓肯和4个冠军。
马刺队一直是NBA的强队之一,而他们在名帅鲍勃·希尔(Bob Hill)带领之下,战绩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94-95赛季和1995-96赛季,马刺队分别获得了62胜和59胜,是NBA的顶尖球队之一。
但在1996-97赛季,也就是皮蒂诺进入NBA的前一年,马刺队却出师不利,先后折损了全明星球员肖恩·埃利奥特(Sean Elliot)及两年前的最有价值球员(MVP)、联盟历史最伟大的中锋之一,“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David Robi on)。在球队前18场比赛战绩只达到3胜15负后,时任当时还是马刺队总经理的波波维奇决定炒掉希尔,自己出任主帅。失去工作的希尔自然愤怒异常,他认为前两年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现在是伤病而不是自己的能力造成了当时马刺的困境。希尔的执教生涯从此一蹶不振,这位曾经的常胜将军在职业后期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NBA执教都是屡战屡败。
马刺后来的战绩证明希尔的抗议是有根据的。在波波维奇接受球队后,马刺的战绩也只有17胜47负,而这也让马刺当年的总成绩只有20胜62负,让他们成为了NBA垫底的球队之一。
波波维奇的惨淡战绩证明了他也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毕竟一场篮球比赛是两支球队的比拼,教练再有能力,如果球员不行,最后也难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更何况,当时波波维奇的履历还没有一点能够证明他有成为一代名帅的潜质或能力。
这位曾经的美国空军学院毕业的军官在其执教生涯中,最可圈可点的成只是曾经为拉里·布朗(Larry Brown)和丹·尼尔森(Don Nelson)两位名帅打过下手。在执掌马刺队之前,他只独立执教波姆那-匹兹学院(Pomona-Pitzer College)。这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小学校,根本无法和皮蒂诺执掌过的任何一支球队相比,甚至连和皮蒂诺球队同场竞技的资格都没有。
但就是在经历了这样惨淡的1996-97赛季之后,邓肯的来临彻底改变了波波维奇的命运。在之后的13年中,他成为了NBA最出色的教头之一。在这段期间,波波维奇已累计了719场胜利,平均每年55胜(其中还包括了因为罢工而被缩短的1998-99赛季),其胜率更是高居NBA历史第三。波波维奇季后赛的战绩更是傲人;他的4枚冠军戒指让其在NBA历史上排名前五,其季后赛胜利场次更是在NBA历史上排名第三。
从邓肯来临之前的波波维奇的战绩和履历来看,没有迹象证明他能够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实际上,在波波维奇刚刚接手马刺一个赛季之后,如果拉斯维加斯设立赌局,绝大多数人也会赌皮蒂诺的NBA生涯要比波波维奇辉煌。而这也是为什么直至今日,皮蒂诺都认为,他和在NBA历史上永垂不朽的距离,差的只是选秀会上那一点点运气。
( Fri, 24 Jun 2011 18:42:46 +0800 )
Description: 楔子:常胜将军的滑铁卢
时间:1997年。在皮蒂诺(Rick Pitino)接受了波士顿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教鞭的那一刻,波士顿人沸腾了:救世主来了。
这支曾经的8连冠球队、NBA中唯一的16冠得主,战绩已经跌倒了谷底。在刚刚结束的1996-97赛季,球队只赢得了区区15场胜利,是联盟中最惨淡的战绩之一,也是凯尔特人历史最差记录。但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扭转这种状况,那就是皮蒂诺。所有人都知道,皮蒂诺是常胜将军。无论是大学篮球还是在职业篮球,皮蒂诺都是无往不利。
这位传奇教练第一次成为教头是在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在短短几年间,他就带领着这支一年连10场球都赢不了的球队成为了美国大学篮球联赛(NCAA)的64强。之后在普罗维登斯大学(Providence University),皮蒂诺在刚过而立之年就已完成了许多教头一辈子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带领球队杀入NCAA联赛的4强赛。在执教传统强队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期间,皮蒂诺都更是超越了自己原先的成就,成功率领球队两次进入NCAA联赛的决赛,并成功在1996年问鼎冠军。
在职业联赛,皮蒂诺的战绩也一样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执教NBA中最大牌的球队之一:纽约尼克斯(New York Knicks)。在他接手之前的一个赛季,尼克斯只赢了24场比赛。而在皮蒂诺执教的第一个赛季,尼克斯就多赢了14场比赛;在他执教的第二个赛季,尼克斯的战绩比2年前翻了一番还要多,达到了52胜,并赢得了当年的分区冠军。
在赢得了总冠军后,长相和艾尔·帕西诺在《教父》中饰演的迈克尔·科利昂有几分相似之处的皮蒂诺名气达到了巅峰。这位永远以一身笔挺的阿玛尼西装出现的教头四处演讲;他甚至还出版过数本畅销励志书,像人们传授自己成功的秘密。
NBA所有的总裁都认为,皮蒂诺有成为联盟偶像级教头的潜质,就好像同为意大利后裔、并同样帅气十足的传奇教练帕特·莱利(Pat Riley)一样。而且大家都坚信,和其他必须在万事俱备才能获得胜利的教练们不同,无论是什么情况,皮蒂诺都能力挽狂澜,帮助球队获胜。
这样的一名教练,一定能够帮助凯尔特人再造辉煌,波士顿人都这样想着。与球迷意见相同的还有凯尔特人球队的经理们。为了能够把皮蒂诺从肯塔基大学挖来,他们为皮蒂诺提供了NBA历史以来最丰厚的教练合同:10年5000万美元。这笔合同的平均薪水甚至要超过联盟最佳球员之一、公牛队的皮蓬(Scottie Pi en)。
与这笔薪金所匹配的,是皮蒂诺在凯尔特人所掌控的说一不二的权力。皮蒂诺被任命为球队的总裁、篮球业务总监、及主教练。为了能够将权力完全集中于皮蒂诺,凯尔特人甚至不惜辞退了已经担任凯尔特人球队总裁25年之久的9冠王教练“红衣主教”奥尔巴赫(Red Auerbach)。对皮蒂诺的绝对信任让凯尔特人队的经理们为他提供了绝对权力。
在皮蒂诺执教的第一场比赛中,初生牛犊的凯尔特人队就击败了如日中天、由杰克逊(Phil Jackson)执教的芝加哥公牛队(Chicago Bulls)。一夜之间,世人皆知乔丹(Michael Jordan)、皮蓬、罗德曼(De is Rodman)等人的能力是无法和皮蒂诺的执教体系和管理天才抗衡的。波士顿王朝要复辟了。
然而,让凯尔特人队和球迷想不到的是,击败乔丹也成为了皮蒂诺执教期间的巅峰之作。在波士顿执教的4年中,皮蒂诺最好的战绩也只有36胜46负,而且没有一年进入季后赛。在2001年,这支有着全明星安东尼·沃克( Antoine Walker)和保罗?皮尔斯(Paul Pierce)的球队继续屡战屡败。终于,皮蒂诺在执教了34场、胜12场负22场之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他宣布放弃自己合同后六年的合约,挂冠而去。
皮蒂诺失败了。他的光环褪去了。皮蒂诺在凯尔特人的任期被普遍认为是NBA历史上管理最差的阶段之一。大家的又有了新的共识:皮蒂诺完了。
然而,兵败波士顿后,皮蒂诺又回到了大学篮球,执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教鞭。在2005年,路易斯维尔大学顺利在历时19年后再次杀入NCAA联赛的4强赛,皮蒂诺也成为了历史以来第一个带领三支不同球队进入NCAA联赛4强的教头。大家又回过头来说,皮蒂诺是个赢家,只不过在波士顿马失前蹄。
皮蒂诺的傲人战绩让人无可否认,他是一名好教头。那么,为什么他会在波士顿滑铁卢呢?这肯定不是因为球队中有人作梗,因为他在凯尔特人有着绝对权力。这也不是因为球队没有好球员,因为沃克和皮尔斯在皮蒂诺离开没多久,就率领球队杀入东区总决赛。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皮蒂诺的失败的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皮蒂诺在NBA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NBA球队经营和管理之道是如此复杂,以至于仅仅有一名好教头、有全明星球员都不足以保证球队的胜利。虽然球迷和评论员在观看比赛时,把球队的成绩都归功于教练的神机妙算、球员的付出和天赋,但实际上,球队的运营是球场上胜利的基石,球队管理者运作得当要比球场上的一切都要重要得多。皮蒂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执教、或者没有好球员,而是因为他没有理解NBA球队运营中赢的秘诀。 赢的秘诀是通过观察慢慢总结学习的出来的必胜定律。夺冠球队之所以常胜,是因为他们通过观摩其他NBA的赢家理解了秘诀;皮蒂诺失败,也是因为他没有临摹胜者,而是一味迷信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只有在分析了赢球的球队为什么会赢、输球的球队为什么会输后,才能知道赢的秘诀究竟是什么。而只有在知道赢的秘诀后,我们才能解答,常胜将军皮蒂诺失败的原因所在。
( Fri, 17 Jun 2011 22:52:39 +0800 )
Description: 看体育类书籍一直是我的爱好之一。最早对此类书的爱好是源自对球员的八卦,所以介绍乔丹早期成就的《The Jordan Rules》我要看,介绍乔丹晚期走下神坛的《When Nothing Else Matters》我也要看。虽然这期间也会有《Playing Their Hearts Out》这样从体育写社会的宏大作品出现,但此类作品的最大吸引力还是来自于体育本身。
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Moneyball》。本来我对此书一无所知,直到ESPN天天报道此书造成的争议后,我才决定一看。当时虽然我不知道谁是Michael Lewis,但还是花了正版价格(!)买下了此书。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虽然一直对棒球甚感兴趣,甚至借助着棒球卡的帮忙背下了很多数据,但看此书之前我从未想到棒球可以这样去欣赏。《Moneyball》的另外伟大之处在于,此书的教训不止适用于棒球,还适用于各行各业,所以《财富》杂志才会将其作为75本必读书之一推荐给各位对经管感兴趣的读者。
那么,《Moneyball》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如何从全垒打、三振这些表象,看到其背后事实的真相。在观赏体育时,很多球迷都对数据了然于胸,但这些数据真正代表了什么呢?《Moneyball》对数据的解构使其成为了经典。
虽然《Moneyball》已经出版了多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Lewis提出的理论十分了解。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能用此书中的理论在Fantasy Basketball中小试牛刀,一举击败了诸多深爱篮球、却不懂Moneyball的朋友们。
可能也是CCTV和BTV的转播看多了的缘故,我认为中国的解说员和球迷对Moneyball中提出的概念也不甚了解。虽然Michael Lewis又就篮球中的Moneyball现象用“I Can Play”的巴蒂尔做了一番诠释,但究竟多少人看了那篇《纽约时报周刊》的文章、又有多少人去了解这一概念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篮球多年的爱好者,我认为这为我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通过撰写一个我本身十分有激情的话题,我可以把Moneyball这一适用于篮球以及各行各业的概念系统性的详述一番。而且,我还可以顺便提及我多年对篮球以及各类体育书籍和杂志的感悟,将其评头论足一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书是源自篮球、但高于篮球。篮球迷看了之后肯定会有不少的感受,因为里面多有提及我们当年的英雄和敌人,甚至也有不少昙花一现的人物。但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希望明白的不止是篮球场上的道理,而是更为普及的管理之道。这些从篮球场上总结的经验综合起来就是我所谓的“赢的秘诀”,这其中即大量包括了Moneyball这一全新概念,也包括了很多传统的理念,甚至还有一丝我个人的感悟。希望此书在娱乐之外也能提供那怕是一丝一毫的实用价值,如果这能如此寓教于乐,那么此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Sun, 12 Jun 2011 09:05:22 +0800 )
Description: 在2011年上半年,我从读过的90本书中挑出了最烂的3本。纯从质量上来说,这3本不一定是最烂,但可以说是和预期相差最远的作品。有的书可能比这3本还差,但那读它们是我的错误。比如,《德川家光》很烂,但作为山冈庄八多年的读者,我自己应该预测到这一点才对。有的书很烂是因为我自己的失误。比如,如果我一早知道The Politically Incorrect Guide to the Co titution是一个右翼律师作品,那么我根本就不会阅读,但我自己功课没做足,误信了亚马逊,这不能赖作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3本未必是最差的,但肯定是最名不副实的。
The Death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