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求解释释这次活动怎么弄!

注册日期: 观里妈妈说好大家时间到 ,志愿者在搬东西,其实这次活动对蓓蕾志愿者很多都要很远才来,徐大夫当时说有人去过,但我见到过的妈妈就1个,当时我在那徐大夫是知道的,我打眼针我请他帮忙照看下,
志愿者坚持分东西,但现在你们怪我不守时,分东西义工妈妈那几 天 我接到***就说在回龙观镇医院我也以为很多妈妈会去,但从头到尾只见过一个妈妈
在这里你们定义为不守时 是我的错,那时候因为我在打眼针,这个徐大夫可以为我证明一下,这次活动我病得不是时候,。一天瞎了事情差点就砸锅,徐大夫也是最清楚的
对不起各位爱心妈妈了
小乖辜负了你们的信任 我十足的大坏蛋,你们就说吧要我怎么的。我不想逃 问题出了逃也没用,好在还没铸成大错,我的蓓蕾才2个月大
我还希望它走更远,但再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个爱心。因为以后我们要自力更生,再这样
你们不信任我也怕。
蓓蕾没逃
小乖也没逃
我叫a y, 我在龙禧2区 5号楼1单元
顶楼 玩具脏衣服破损的都在我阳台 我没逃
2009-07-29 14:41:3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27次 相关文章:
- (1050字节 阅读:4204次 跟贴:409 2009/07/29 12:49)
- (597字节 阅读:878次 2009/07/29 12:56)
- (阅读:141次 2009/07/29 12:58)
- (阅读:191次 2009/07/29 12:58)
- (49字节 阅读:349次 2009/07/29 13:02)
- (阅读:132次 2009/07/29 13:01)
- (阅读:161次 2009/07/29 14:39)
- (阅读:112次 2009/08/04 17:30)
- (62字节 阅读:577次 2009/07/29 12:57)
- (84字节 阅读:381次 2009/07/29 12:58)
- (1475字节 阅读:533次 2009/07/29 23:54)
- (阅读:162次 2009/07/29 12:58)
- (114字节 阅读:645次 2009/07/29 13:01)
- (阅读:263次 2009/07/29 13:04)
- (140字节 阅读:449次 2009/07/29 13:08)
- (7468字节 阅读:1242次 2009/07/29 13:07)
- (阅读:149次 2009/07/29 13:12)
- (140字节 阅读:604次 2009/07/29 13:13)
- (阅读:136次 2009/07/29 13:16)
- (阅读:251次 2009/07/29 13:18)
- (阅读:223次 2009/07/29 13:15)
- (阅读:222次 2009/07/29 13:17)
- (605字节 阅读:555次 2009/07/29 13:19)
- (977字节 阅读:739次 2009/07/29 13:43)
- (35字节 阅读:414次 2009/07/29 13:45)
- (129字节 阅读:718次 2009/07/29 13:49)
- (阅读:366次 2009/07/29 13:55)
- (阅读:433次 2009/07/29 13:57)
- (阅读:236次 2009/07/29 17:41)
- (阅读:271次 2009/07/29 18:52)
- (阅读:159次 2009/07/29 13:16)
- (154字节 阅读:554次 2009/07/29 13:16)
- (阅读:288次 2009/07/29 13:22)
- (73字节 阅读:447次 2009/07/29 13:25)
- (阅读:273次 2009/07/29 19:06)
- (阅读:210次 2009/07/29 13:18)
- (141字节 阅读:885次 2009/07/29 13:24)
- (阅读:139次 2009/07/29 14:23)
- (阅读:306次 2009/07/29 16:09)
- (阅读:193次 2009/07/29 16:11)
- (阅读:294次 2009/07/29 16:13)
- (阅读:230次 2009/07/29 18:55)
- (9字节 阅读:230次 2009/07/29 22:36)
- (阅读:123次 2009/07/29 13:20)
- (50字节 阅读:653次 2009/07/29 13:20)
- (阅读:139次 2009/07/29 13:22)
- (220字节 阅读:357次 2009/07/29 13:27)
- (22字节 阅读:353次 2009/07/29 13:37)
- (阅读:185次 2009/07/29 13:40)
- (14字节 阅读:126次 2009/07/29 13:43)
- (阅读:165次 2009/07/29 13:40)
- (38字节 阅读:220次 2009/07/29 13:42)
- (8字节 阅读:237次 2009/07/29 13:50)
- (阅读:295次 2009/07/29 14:13)
- (阅读:408次 2009/07/29 16:15)
- (阅读:143次 2009/07/29 13:48)
- (27字节 阅读:246次 2009/07/29 13:51)
- (373字节 阅读:279次 2009/07/29 14:19)
- (115字节 阅读:255次 2009/07/29 14:26)
- (23字节 阅读:333次 2009/07/29 13:24)
- (209字节 阅读:555次 2009/07/29 13:28)
- (445字节 阅读:941次 2009/07/29 13:34)
- (118字节 阅读:371次 2009/07/29 13:41)
- (15字节 阅读:330次 2009/07/29 13:43)
- (45字节 阅读:339次 2009/07/29 14:06)
- (40字节 阅读:271次 2009/07/29 13:57)
- (阅读:186次 2009/07/29 14:14)
- (阅读:187次 2009/07/29 15:35)
- (阅读:352次 2009/07/29 19:01)
- (阅读:139次 2009/07/29 14:06)
- (阅读:264次 2009/07/29 14:20)
- (阅读:237次 2009/07/29 15:02)
- (阅读:267次 2009/07/29 15:10)
- (60字节 阅读:378次 2009/07/29 21:08)
- (阅读:244次 2009/07/30 09:24)
- (阅读:247次 2009/07/29 15:50)
- (69字节 阅读:252次 2009/07/29 16:38)
- (阅读:251次 2009/07/29 18:54)
- (阅读:188次 2009/07/30 00:24)
- (阅读:185次 2009/07/30 09:34)
- (阅读:179次 2009/07/29 17:41)
- (阅读:237次 2009/07/29 19:08)
- (342字节 阅读:234次 2009/07/30 08:44)
- (57字节 阅读:297次 2009/07/29 19:03)
- (阅读:129次 2009/07/30 09:38)
- (阅读:141次 2009/07/29 20:42)
- (70字节 阅读:166次 2009/07/30 08:57)
- (阅读:311次 2009/07/29 13:08)
- (阅读:308次 2009/07/29 13:10)
- (阅读:219次 2009/07/29 13:11)
- (28字节 阅读:206次 2009/07/29 13:13)
- (阅读:368次 2009/07/29 13:16)
- (阅读:208次 2009/07/29 13:20)
- (116字节 阅读:291次 2009/07/29 13:21)
- (阅读:431次 2009/07/29 13:54)
- (阅读:206次 2009/07/29 14:00)
- (阅读:190次 2009/07/29 14:15)
- (阅读:187次 2009/07/29 22:44)
- (阅读:179次 2009/07/29 14:22)
- (阅读:148次 2009/07/29 14:21)
- (阅读:150次 2009/07/29 14:23)
- (97字节 阅读:345次 2009/07/29 14:32)
- (阅读:203次 2009/07/29 13:12)
- (阅读:171次 2009/07/29 16:41)
- (阅读:152次 2009/07/30 22:56)
- (2482字节 阅读:892次 2009/07/29 13:20)
- (阅读:107次 2009/07/29 13:24)
- (阅读:153次 2009/07/29 13:53)
- (75字节 阅读:178次 2009/07/29 14:49)
- (阅读:118次 2009/07/29 16:03)
- (阅读:0次 2009/07/29 16:45)
- (阅读:107次 2009/07/29 22:14)
- (253字节 阅读:377次 2009/07/29 22:49)
- (阅读:233次 2009/07/30 08:20)
- (阅读:193次 2009/07/30 11:32)
- (阅读:77次 2009/08/05 08:37)
- (2865字节 阅读:897次 2009/07/29 13:21)
- (阅读:129次 2009/07/29 13:27)
- (102字节 阅读:462次 2009/07/29 13:31)
- (36字节 阅读:487次 2009/07/29 13:37)
- (84字节 阅读:331次 2009/07/29 13:43)
- (103字节 阅读:387次 2009/07/29 13:48)
- (39字节 阅读:282次 2009/07/29 13:54)
- (245字节 阅读:230次 2009/07/29 14:03)
- (阅读:272次 2009/07/29 13:57)
- (阅读:178次 2009/07/29 14:04)
- (阅读:300次 2009/07/29 14:09)
- (阅读:151次 2009/07/29 14:11)
- (阅读:152次 2009/07/29 14:14)
- (阅读:160次 2009/07/29 14:11)
- (阅读:250次 2009/07/29 14:19)
- (阅读:332次 2009/07/29 13:28)
- (527字节 阅读:722次 2009/07/29 13:39)
- (667字节 阅读:485次 2009/07/29 13:57)
- (阅读:301次 2009/07/29 14:06)
- (阅读:373次 2009/07/29 14:11)
- (阅读:299次 2009/07/29 14:14)
- (阅读:533次 2009/07/29 14:17)
- (阅读:367次 2009/07/29 14:31)
- (阅读:193次 2009/07/29 14:54)
- (阅读:116次 2009/07/29 15:48)
- (27字节 阅读:238次 2009/07/29 22:57)
- (阅读:208次 2009/07/29 21:01)
- (33字节 阅读:219次 2009/07/29 23:01)
- (阅读:106次 2009/07/30 03:59)
- (阅读:164次 2009/07/29 13:42)
- (阅读:114次 2009/07/29 13:28)
- (305字节 阅读:597次 2009/07/29 13:30)
- (283字节 阅读:735次 2009/07/29 13:36)
- (阅读:309次 2009/07/29 13:26)
- (185字节 阅读:448次 2009/07/29 14:49)
- (964字节 阅读:472次 2009/07/29 15:13)
- (阅读:226次 2009/07/29 15:32)
- (阅读:135次 2009/07/29 15:55)
- (阅读:149次 2009/07/30 09:16)
- (2772字节 阅读:1207次 2009/07/29 13:28)
- (54字节 阅读:478次 2009/07/29 13:32)
- (阅读:151次 2009/07/29 13:32)
- (阅读:128次 2009/07/29 13:33)
- (阅读:143次 2009/07/29 13:33)
- (阅读:127次 2009/07/29 13:41)
- (574字节 阅读:877次 2009/07/29 13:42)
- (36字节 阅读:415次 2009/07/29 13:45)
- (阅读:549次 2009/07/29 13:46)
- (32字节 阅读:433次 2009/07/29 13:49)
- (阅读:158次 2009/07/29 13:53)
- (447字节 阅读:715次 2009/07/29 13:50)
- (阅读:138次 2009/07/29 13:55)
- (阅读:310次 2009/07/29 19:12)
- (阅读:420次 2009/07/29 13:42)
- (阅读:237次 2009/07/29 13:45)
- (阅读:236次 2009/07/29 13:46)
- (13字节 阅读:334次 2009/07/29 13:49)
- (54字节 阅读:333次 2009/07/29 13:51)
- (53字节 阅读:259次 2009/07/29 13:52)
- (25字节 阅读:279次 2009/07/29 13:54)
- (阅读:152次 2009/07/29 14:01)
- (66字节 阅读:238次 2009/07/29 14:08)
- (136字节 阅读:342次 2009/07/29 14:16)
- (121字节 阅读:210次 2009/07/29 14:35)
- (阅读:215次 2009/07/29 14:38)
- (16字节 阅读:190次 2009/07/29 14:44)
- (阅读:158次 2009/07/29 13:50)
- (阅读:409次 2009/07/29 13:52)
- (阅读:136次 2009/07/29 13:59)
- (576字节 阅读:272次 2009/07/29 19:17)
- (阅读:176次 2009/07/29 14:34)
- (阅读:224次 2009/07/29 13:55)
- (287字节 阅读:710次 2009/07/29 13:57)
- (24字节 阅读:292次 2009/07/29 13:59)
- (阅读:349次 2009/07/29 13:59)
- (阅读:354次 2009/07/29 14:02)
- (阅读:779次 2009/07/29 14:24)
- (阅读:277次 2009/07/29 17:21)
- (阅读:302次 2009/07/29 14:06)
- (阅读:335次 2009/07/29 14:27)
- (55字节 阅读:260次 2009/07/29 14:10)
- (66字节 阅读:296次 2009/07/29 14:31)
- (阅读:174次 2009/07/29 17:00)
- (阅读:142次 2009/07/29 14:02)
- (阅读:266次 2009/07/29 14:06)
- (阅读:141次 2009/07/29 14:35)
- (阅读:287次 2009/07/29 19:10)
- (阅读:121次 2009/07/30 09:52)
- (350字节 阅读:739次 2009/07/29 14:00)
- (阅读:141次 2009/07/29 14:04)
- (阅读:225次 2009/07/29 14:07)
- (阅读:190次 2009/07/29 14:25)
- (阅读:448次 2009/07/29 14:01)
- (43字节 阅读:518次 2009/07/29 14:03)
- (160字节 阅读:442次 2009/07/29 14:04)
- (阅读:335次 2009/07/29 14:26)
- (33字节 阅读:656次 2009/07/29 14:05)
- (阅读:420次 2009/07/29 14:09)
- (阅读:408次 2009/07/29 14:18)
- (阅读:460次 2009/07/29 14:29)
- (阅读:173次 2009/07/29 22:15)
- (阅读:365次 2009/07/29 14:31)
- (阅读:306次 2009/07/29 14:33)
- (949字节 阅读:527次 2009/07/29 14:41)
- (阅读:465次 2009/07/29 14:44)
- (1930字节 阅读:682次 2009/07/29 15:25)
- (阅读:141次 2009/07/29 16:12)
- (1907字节 阅读:438次 2009/07/29 16:25)
- (197字节 阅读:349次 2009/07/29 16:40)
- (阅读:333次 2009/07/29 18:43)
- (阅读:149次 2009/07/30 09:36)
- (272字节 阅读:300次 2009/07/30 01:19)
- (阅读:324次 2009/07/29 14:09)
- (阅读:208次 2009/07/29 14:20)
- (阅读:230次 2009/07/29 14:35)
- (阅读:382次 2009/07/29 14:33)
- (76字节 阅读:499次 2009/07/29 14:56)
- (阅读:311次 2009/07/29 15:23)
- (阅读:163次 2009/07/29 15:21)
- (阅读:281次 2009/07/29 15:27)
- (阅读:116次 2009/07/29 15:28)
- (阅读:153次 2009/07/29 19:19)
- (阅读:135次 2009/07/29 19:12)
- (阅读:241次 2009/07/29 14:15)
- (阅读:166次 2009/07/29 14:45)
- (24字节 阅读:274次 2009/07/30 00:33)
- (阅读:198次 2009/07/29 14:03)
- (24字节 阅读:400次 2009/07/29 14:05)
- (阅读:238次 2009/07/29 14:13)
- (阅读:244次 2009/07/29 14:51)
- (595字节 阅读:615次 2009/07/29 14:16)
- (112字节 阅读:455次 2009/07/29 14:25)
- (阅读:144次 2009/07/29 14:30)
- (阅读:357次 2009/07/29 14:54)
- (111字节 阅读:344次 2009/07/29 15:17)
- (阅读:320次 2009/07/29 15:31)
- (阅读:201次 2009/07/29 15:33)
- (阅读:283次 2009/07/29 18:50)
- (阅读:214次 2009/07/29 14:24)
- (18字节 阅读:258次 2009/07/29 14:26)
- (阅读:137次 2009/07/29 14:42)
- (阅读:146次 2009/07/29 14:42)
- (阅读:195次 2009/07/29 14:56)
- (2250字节 阅读:843次 2009/07/29 14:31)
- (1605字节 阅读:552次 2009/07/29 14:38)
- (阅读:391次 2009/07/29 15:14)
- (阅读:124次 2009/07/29 14:39)
- (阅读:143次 2009/07/29 14:41)
- (48字节 阅读:303次 2009/07/29 14:50)
- (105字节 阅读:261次 2009/07/29 14:57)
- (阅读:131次 2009/07/29 14:41)
- (阅读:136次 2009/07/29 14:45)
- (阅读:140次 2009/07/29 14:48)
- (阅读:176次 2009/07/29 14:54)
- (阅读:150次 2009/07/29 14:50)
- (155字节 阅读:341次 2009/07/29 14:57)
- (阅读:105次 2009/07/29 15:07)
- (81字节 阅读:232次 2009/07/30 01:01)
- (3570字节 阅读:680次 2009/07/29 15:06)
- (阅读:148次 2009/07/29 15:07)
- (阅读:266次 2009/07/29 15:23)
- (阅读:152次 2009/07/29 15:09)
- (阅读:113次 2009/07/30 00:20)
- (阅读:185次 2009/07/29 15:12)
- (306字节 阅读:257次 2009/07/29 15:33)
- (2016字节 阅读:645次 2009/07/29 15:25)
- (阅读:153次 2009/07/29 15:28)
- (33字节 阅读:380次 2009/07/29 15:30)
- (阅读:143次 2009/07/29 15:31)
- (阅读:195次 2009/07/29 15:37)
- (153字节 阅读:455次 2009/07/29 15:31)
- (662字节 阅读:654次 2009/07/29 15:40)
- (528字节 阅读:595次 2009/07/29 15:50)
- (阅读:354次 2009/07/29 18:47)
- (12字节 阅读:147次 2009/07/29 15:35)
- (阅读:222次 2009/07/29 15:33)
- (阅读:170次 2009/07/29 15:39)
- (阅读:147次 2009/07/29 19:20)
- (阅读:138次 2009/07/30 00:32)
- (阅读:158次 2009/07/29 15:40)
- (304字节 阅读:358次 2009/07/29 15:46)
- (阅读:160次 2009/07/29 15:50)
- (阅读:155次 2009/07/29 18:44)
- (7字节 阅读:271次 2009/07/29 15:42)
- (阅读:151次 2009/07/29 15:53)
- (阅读:86次 2009/07/30 19:51)
- (2939字节 阅读:602次 2009/07/29 16:19)
- (64字节 阅读:355次 2009/07/29 16:22)
- (350字节 阅读:281次 2009/07/30 00:40)
- (阅读:125次 2009/07/29 17:55)
- (2516字节 阅读:685次 2009/07/29 16:31)
- (76字节 阅读:295次 2009/07/29 16:45)
- (280字节 阅读:400次 2009/07/29 16:57)
- (阅读:254次 2009/07/29 17:05)
- (35字节 阅读:302次 2009/07/29 16:58)
- (阅读:251次 2009/07/29 17:10)
- (156字节 阅读:269次 2009/07/29 16:34)
- (阅读:1次 2009/07/29 16:36)
- (阅读:268次 2009/07/29 16:39)
- (48字节 阅读:402次 2009/07/29 16:54)
- (阅读:137次 2009/07/29 16:56)
- (1275字节 阅读:634次 2009/07/29 16:54)
- (阅读:100次 2009/07/29 17:04)
- (92字节 阅读:416次 2009/07/29 17:14)
- (36字节 阅读:163次 2009/07/29 17:24)
- (阅读:345次 2009/07/29 17:09)
- (3419字节 阅读:841次 2009/07/29 17:20)
- (阅读:143次 2009/07/29 17:28)
- (48字节 阅读:263次 2009/07/29 17:29)
- (阅读:175次 2009/07/29 17:45)
- (阅读:237次 2009/07/29 17:46)
- (阅读:118次 2009/07/29 19:12)
- (8字节 阅读:172次 2009/07/29 18:06)
- (阅读:269次 2009/07/29 18:01)
- (阅读:142次 2009/07/29 22:30)
- (312字节 阅读:472次 2009/07/29 18:39)
- (22字节 阅读:332次 2009/07/29 19:04)
- (阅读:158次 2009/07/31 01:52)
- (1970字节 阅读:625次 2009/07/29 18:41)
- (52字节 阅读:194次 2009/07/29 18:58)
- (阅读:154次 2009/07/29 22:32)
- (100字节 阅读:373次 2009/07/29 18:42)
- (阅读:136次 2009/07/29 23:35)
- (阅读:196次 2009/07/29 18:59)
- (阅读:155次 2009/07/29 19:21)
- (阅读:168次 2009/07/29 19:46)
- (阅读:113次 2009/07/29 22:10)
- (8字节 阅读:247次 2009/07/29 23:42)
- (112字节 阅读:316次 2009/07/30 00:04)
- (260字节 阅读:466次 2009/07/30 00:10)
- (阅读:234次 2009/07/30 08:02)
- (阅读:474次 2009/07/30 09:34)
- (阅读:159次 2009/07/30 19:53)
- (117字节 阅读:279次 2009/07/30 00:35)
- (9字节 阅读:161次 2009/07/30 00:52)
- (阅读:128次 2009/07/30 08:38)
- (36字节 阅读:157次 2009/07/30 08:48)
- (709字节 阅读:513次 2009/07/30 09:42)
- (阅读:164次 2009/07/30 09:51)
- (阅读:301次 2009/07/31 00:01)
- (429字节 阅读:379次 2009/07/31 00:08)
- (阅读:278次 2009/07/31 00:37)
- (阅读:130次 2009/07/31 00:53)
- (阅读:107次 2009/07/30 10:41)
- (227字节 阅读:247次 2009/07/30 16:12)
- (阅读:157次 2009/07/30 22:43)
- (170字节 阅读:354次 2009/07/30 09:46)
- (阅读:285次 2009/07/30 10:04)
- (阅读:215次 2009/07/31 01:01)
- (阅读:319次 2009/07/31 01:30)
- (阅读:213次 2009/07/30 10:06)
- (阅读:126次 2009/07/31 01:33)
- (77字节 阅读:341次 2009/07/30 11:21)
- (阅读:141次 2009/07/30 22:59)
- (阅读:160次 2009/07/31 00:28)
- (83字节 阅读:240次 2009/07/31 00:39)
- (阅读:143次 2009/07/31 00:55)
- (70字节 阅读:289次 2009/07/31 00:40)
- (阅读:295次 2009/07/31 00:57)
- (阅读:225次 2009/07/31 00:58)
- (阅读:214次 2009/07/31 01:00)
- (阅读:157次 2009/07/31 00:59)
- (阅读:280次 2009/07/30 11:52)
- (阅读:143次 2009/07/30 14:06)
- (2430字节 阅读:333次 2009/07/30 19:50)
- (阅读:152次 2009/07/30 22:03)
- (阅读:167次 2009/07/30 22:45)
- (阅读:175次 2009/07/31 08:28)
- (1271字节 阅读:523次 2009/07/30 23:34)
- (15字节 阅读:253次 2009/07/30 23:58)
- (阅读:256次 2009/07/31 00:11)
- (阅读:160次 2009/07/31 00:31)
- (86字节 阅读:221次 2009/07/31 00:33)
- (阅读:226次 2009/07/31 00:45)
- (阅读:163次 2009/07/31 00:49)
- (阅读:255次 2009/07/31 00:51)
- (149字节 阅读:265次 2009/07/31 00:35)
- (阅读:192次 2009/07/31 00:47)
- (阅读:161次 2009/07/31 00:59)
- (阅读:147次 2009/07/31 01:03)
- (阅读:156次 2009/07/31 00:49)
- (阅读:134次 2009/07/31 01:02)
- (阅读:168次 2009/07/31 01:04)
- (阅读:180次 2009/07/31 01:08)
- (阅读:126次 2009/07/31 01:09)
- (阅读:312次 2009/07/31 01:11)
- (阅读:224次 2009/07/31 01:11)
- (阅读:438次 2009/07/31 01:14)
- (阅读:242次 2009/07/31 01:25)
- (阅读:257次 2009/07/31 01:29)
- (阅读:166次 2009/07/31 08:34)
- (阅读:131次 2009/08/02 20:04)
- (1802字节 阅读:283次 2009/08/02 22:55)
- (阅读:133次 2009/08/02 23:29)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法律顾问:→ 青春在路上--2006,他们这样诠释青春 共有
人关注过本帖
主题:青春在路上--2006,他们这样诠释青春
风信子 1楼
四季沐歌
等级:元老
积分:353550
威望:0
精华:2
2006-2-14 10:58:00
青春在路上--2006,他们这样诠释青春 Post By:2006-12-21 8:28:00 [
贴子已被锁定
编前:青春是什么?青春会与谁相遇?青春说:“面对
的呼唤,我选择义无反顾迎上前去;面对命运給予的
,我与坚强做伴追寻东方的曙光;面对
、面对迷雾般的爱情、面对
,我擦亮眼睛、坚持到底、全力以赴。面对
的呼唤,我选择忠于自己的梦想,忠于社会的需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8:28:36编辑过] 风信子 2楼
四季沐歌
等级:元老
积分:353550
威望:0
精华:2
2006-2-14 10:58:00 Post By:2006-12-21 8:32:00 [
关键词:
  ·共同特点:珍视生命
  ·代表人物:李春华
  ·青春读白: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脆弱的。当青春与奄奄一息的生命相遇,青春选择迎上前去,谱写出一曲曲生命之歌!
生命价值几何?活着意义何在?“80后”的大学生,还会有奉献精神吗?生死关
  头,还能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吗?李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个普通平凡的大三学生,用自己年仅22岁的青春生命,
  对这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完美的***。
   7月21日18时45分,一个闷热的夏日傍晚。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山田寺村七
  组,一个普通的江南乡村小镇。15岁的初中生小峰和11岁的小学生小明,闷热难当,
  溜到小路旁的鱼塘边洗澡玩耍。两个孩子都不习水性,所以都是小心翼翼地站在鱼塘
  边的石阶上,十几岁的孩子到底顽皮,嬉戏打闹间小峰脚一滑掉到深水中。小明见状
  忙伸手去拉,不想倒被对方一把拖入水中。两人在水中边拼命挣扎,边大声呼喊:
  “救命啊!救命!”
湖南师大学生李春华谱写生命之歌(图)   生命价值几何?活着意义何在?“80后”的大学生,还会有奉献精神吗?生死关头,还能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吗?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个普通平凡的大三学生,用自己年仅22岁的青春生命,对这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完美的***。
  生死关头,李春华短暂的生命之花烈焰般怒放
  7月21日18时45分,一个闷热的夏日傍晚。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山田寺村七组,一个普通的江南乡村小镇。
  从早上5点半就起来帮父母干农活的李春华,挑着满满一担谷子往家赶,他已经回来整整9天了,再过一天,父母和伯伯家的稻谷差不多就收完了,他就可以回学校继续打工了。下个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他已经买好了23日回校的火车票。
  15岁的初中生小峰和11岁的小学生小明,闷热难当,溜到小路旁的鱼塘边洗澡玩耍。两个孩子都不习水性,所以都是小心翼翼地站在鱼塘边的石阶上,十几岁的孩子到底顽皮,嬉戏打闹间小峰脚一滑掉到深水中。小明见状忙伸手去拉,不想倒被对方一把拖入水中。两人在水中边拼命挣扎,边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
  在附近干农活的几个妇女听到呼救声最先赶到,但因不习水性而没敢下水,只能帮着大叫。
  挑着谷子的李春华听到了呼叫声。他的水性也不太好,但他没有半点犹豫,放下担子,扔下扁担,飞奔到鱼塘边,纵身入水。
  李春华先游到近处的小明身后,一把抱住小明的后腰,艰难地把他拖到了岸边!回头看到还在塘中挣扎的小峰,他又一头扎进了水中,游向小峰。
  “我已经到塘中间了,哥哥用力游过来抱住了我,先把我抱过来一点,他肯定是没有力气了,用他全身最后一点力气踹了我一脚,把我踹到塘边。”“我只看见他的头发。他已经不行了,就慢慢地、慢慢地沉下去了。”面对记者,小峰哭诉着。
  一个年仅22岁的青春生命,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一个老师、同学和家人、亲友心目中善良、懂事、正直、聪明的青年,在这个夏天,生命之花如烈焰般绽放,鲜艳夺目!
  贫寒家境,造就李春华善良朴实的品格
  因为父亲的多病,李春华家非常贫寒,家里所住的房子居然是如今农村很少见的土砖房,就这还是从大伯家借的——他自家的房子被5年前的一场风雨打垮了。他生前所睡的破旧木板床,席子下垫着的居然是稻草,床边居然还有一个用土砖堆砌的鸡窝!
  “我崽从小就懂事。”母亲蒋红翠说,农村人吃饭喜欢串门,幼年的小春华看见别人家吃得好,转身就走,还安慰妈妈说我们不跟他们比,我们要省钱给爸爸买药。穿衣服也是,再破旧的衣服都肯穿出去。他唯一爱比的是学习。所以从小到大,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2000年7月,春华以优异成绩考入衡南县唯一的一所省重点——衡南县一中。
  “他上高中后第一次回家,我就打了他一顿。”父亲李先满痛苦地回忆说,后悔不已。他说,那天春华晚上12点钟才到家,“从学校未必要五六个钟头才到得屋啊?你书是越读越‘倒毛’了。”父亲骂道。“我是走路回来的。”春华解释。原来,为了节省从学校回家的13块钱车费,70多里的路,李春华居然是一步一步走回来的!
  “弟弟是我永远的榜样。”出事后,在外打工的哥哥李佳庆第一时间赶回来,怎么也不相信健康快乐的亲弟弟就这样“去”了。他说,当年弟弟考上重点高中时,他正准备上高二,还有个小弟弟也正要上初中,3个孩子读书,多病的父亲又基本做不了什么事,还要花钱吃药,家里实在没有办法同时供3个孩子读书,考虑到春华会读书,他因此忍痛辍学去打工。到2003年春华考上大学时,学费比高中高多了,考上了高中*也只好辍学了。春华知道他是全家人的希望,也很争气,成绩特别好,大二就入党了;花钱也很节俭,自己还打几份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用青春的热血来浇灌
  没有人能知道,生死关头,李春华都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毫不犹豫作出这种选择?
  “会的,还有这样的事,我们的班长还会作出这种选择。”事发后的第二天,李春华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衡阳,短短几个小时,居然聚集了28名同学。同学们回忆着与“我们的班长”相处3年的点点滴滴,最后肯定地下结论道。
  李春华的日记和他的十几份思想汇报,或许能让我们找到一些***。“青春短暂,生命有限,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只有在为他人谋福利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价值,即只能在社会价值中体现个人价值,没有社会价值,就毫无个人价值可言。因此,我愿将我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永远跟党走。”2004年4月在第一次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后,他总结道。“人生的价值着眼于奉献,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2005年4月入党前夕的思想汇报上他这样写道。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有后来一系列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壮举。
  大学3年,李春华上课永远是最认真的,笔记永远也是班上最好的,到图书馆借书也是最多的。他经常捂着被子读书到深夜,所有的功课都是优秀和良好,大学生们最头疼的英语***也是一次性以高分通过。他甚至还不会玩电游。他跟爱玩电游的同学算了一笔账,一年全部上课时间是180天左右,如果一学年的学费是4000元的话,平均每天22.22元,如果因为玩游戏缺一天课,就意味着我们浪费了22元钱啊。这账一算,班上没几个人去玩电游了。
  在生活上,李春华又是最节俭的,他一个礼拜兼两三份家教,一元钱的萝卜干拌饭或者九毛钱的袋装方便面,经常就是他全部的晚餐。今年暑假回家前,他正在干的一份活是送煤气罐,送一罐两块钱。
  家境如此贫寒,负担这么重,但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李春华,却永远是快乐活泼积极向上的,同学们都亲昵地称他为“小花”,入学第一年,他就以高票当选为班长,第二年又光荣地成为***预备党员。
  但同学们谁都没想到,快乐的“小花”家境会如此贫寒,因为他不仅没欠过一分钱学费,不仅从来没有申请过助学贷款,反而“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每一次他都走在前面”,并经常将自己打工赚来的钱慷慨借给同学,就是在他这个暑假临回家前,他还将刚到手的200元工钱借给同学,而自己身上只剩下18.8元钱。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大家还发现他的抽屉里有一份助学贷款申请,上面区、乡的章都盖了,但他没有交上去。“比我苦的同学还多呢。”他对父亲解释说。而这样的谦让,在他身上已不是第一次了。高中时有一个评市级三好学生的机会,评上的话高考可以加5分,当时符合条件的有三个同学,但只有两个名额,春华就主动放弃了。
  生命的价值不是用时间可以衡量的。李春华以自己短暂的22年的平凡朴实言行,以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亮丽的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为他短暂的生命镌刻出壮丽的风采!
贫困大学生徐伟冰湖勇救三少年 新华网天津2月22日电 (记者 张建新)天津工业大学2002级本科生徐伟,在冰湖勇敢救出3名落水中学生。日前,徐伟被授予“天津市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 “把木棍递给我,你们不要再过来了”
徐伟简介 徐伟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2级本科生,***党员。徐伟入学以来,曾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多次社会奖励金,在学校组织的学科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被学校保送为2006级免试研究生。 2005年12月27日,天气阴冷,北风凛冽。下午4时多,正在为第二天期末考试紧张准备的徐伟,走出教室透透气,突然听到急切的呼救声。他快步向出事地点跑去,看到两名少年在校园内泮湖的冰水中挣扎,其中一名少年只露出一只手。徐伟急奔至冰窟旁,俯下身子去拉落水少年。冰面突然再次开裂,徐伟和另一个少年也一同掉进刺骨的冰水中。 徐伟艰难地将3个少年托出水面,帮助他们用手扒牢冰面,嘱咐他们别动,然后自己双手紧紧扒住冰缘,用力往冰面上爬。谁知刚刚探出上半身,“哗啦”一声冰又塌了,他再次落入冰水中,双手和胳膊多处被划伤,鲜血直流。他强忍疼痛对3个吓呆了的孩子说:“我们一定得爬上去,你们要坚持住!” 找到一块较硬的冰棱死死抓住,用尽全身力气奋力一跃,徐伟爬上了冰面。这时有人闻讯赶来,周围的冰面开始摇晃。徐伟冷静地告诉周围的人:“把木棍递给我,你们不要再过来了。”利用这根木棍,徐伟将3个少年一个一个从冰窟中拉上来。 3个少年得救了,徐伟一个人悄悄地回宿舍换下湿衣服,又回到了教室。 为了找到一份家教工作,他曾举着“家教”的牌子在寒风中站了几个小时 22岁的徐伟出生在安徽巢湖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种田为生,家里生活困难。家境的贫寒没有压垮徐伟。2002年入学之初,他向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将大学4年的学费全部贷出。学费问题解决后,他开始寻找工作,打工赚取生活费。 为了找到一份家教工作,他曾举着“家教”的牌子在寒风中一站几个小时。 上大学的3年多时间里,徐伟吃的、穿的、用的都很简单。一次,班主任在食堂碰到他,看见他的饭盆中只有一个馒头和一份豆腐,就要再买些吃的给他。徐伟坚决不要,说这些足够。泮湖救人后,大家发现徐伟上衣换了一件单薄的夹克,而脚上穿的依旧是那双被冰水泡过的皮鞋,由于被暖气烘烤过,鞋尖有点翘。原来他除了一双已经破了的球鞋,就再没有其它可以替换的鞋子了。 就是这样,徐伟仍多次婉言谢绝学校给他的困难补助。他说:“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吧。”在为贫困灾区捐衣服时,他毫不犹豫脱下身上穿的衣服;义务献血,他两次报名。他还把获救孩子家长硬塞给他的1000元钱捐给了天津市联合助学基金会。
 有一次上课,他突然举手说:课本里有错误 救人前,徐伟刚刚被保送读研究生。徐伟的大学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按时起床,早早到教室占位子。上课时,他永远坐在前排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认真听课、记笔记,不放过老师的任何一句话。课下,他就泡在图书馆。他的作业,同一个题目,总愿意多找出几种解法。 徐伟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有一次上课,他突然举手说,教材有错误。同学们一片哗然:“居然说课本有错误!”老师也很吃惊。课下,师生二人研究了半天,发现果真是课本错了。为了探索《万年历》中闰年的计算方法,徐伟自学了难度极大的离散数学。为了弄清楚一个知识点,他去图书馆查找英文文献,把从1969年至今的有关文献全部查了一遍。 到了高年级,徐伟喜欢泡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设想,他曾经4天4夜没回宿舍。在与同学聊天时他说:“中国的科学技术现在还不强,很多领域被一些发达国家垄断着,经常卡我们的脖子。振兴中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凭着惊人的毅力,徐伟连续获得一等奖学金,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骄人成绩。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懂得付出”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懂得付出。”每天下课回到宿舍,徐伟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宿舍还有没有开水,没有了,他就会把所有的暖瓶打满热水。每次他去打饭,都会问问宿舍的同学需不需要帮忙带饭。早上,徐伟总是早早起床,做好宿舍卫生后,按时叫同学们起床,督促大家去上课……开始,同宿舍的同学并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认为他多管闲事,而他只是笑笑。 有一年放寒假,徐伟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一张回安徽老家的硬座票,这是他上大学以来头一次买到座位票。当他得知同班的孙云燕同学家有急事却买不到车票,而自己买的这趟车正好路过她家,就毫不犹豫地把车票让给了孙云燕,而自己却在一趟挤满乘客的慢车上整整站了14个小时才回到家。一位得救孩子的家长说,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理想、自私、不好好学习,可是徐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情怀,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至爱亲情:博士生肝功能衰竭 弟弟割肝救兄(图) 周文质(右)与哥哥周文定。张东吾 供图 他是一位满怀梦想的人民教师,今年刚刚考上博士研究生;他有一个不满两
岁的幼子……然而,就在5个多月前,不幸降临于他,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就在生命之火摇曳之际,弟弟毅然提前退伍,捐出部分肝脏,同学亲友纷纷捐款捐物,医生紧急抢救,成功将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他拉了回来。 博士突患重病 周文定出生于新邵县大新乡磨石村。今年6月,他突患急病,后确诊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治疗的惟一方法是进行肝移植,手术费高达30多万元。 周文定有四兄弟,当特种兵的大哥周文石退役留在北京工作,三弟周文治和四弟周文质高中毕业后也穿上了军装,当了特种兵。 周文定从新邵一中毕业后,先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后又考取了湖南大学硕士生,毕业后来到了长沙保险职业学院任教。今年,周文定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6月中旬,周文定突然发病,住进了湘雅医院,一周之内病情迅速恶化,确诊为“暴发性重型慢性肝炎”。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周文定先后做了三次人工肝(血浆置换),花费10余万元,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 9月份,周文石在北京解放军302医院宣传科何巍干事的帮助下,借贷7万元将周文定从长沙转院到了302医院。但由于病情太重,302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进一步确诊为“进行性肝脏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主治医生通知周家只有做肝移植手术才可能保住性命。 众人齐凑救命钱 周文定参加工作刚刚两年,患病前期就已经花去10多万元。而肝移植费用需要近30万元,这对原本就已负债累累的周家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周文石召集全家进行商量,三兄弟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全力救治文定。 周家一方面瞒着文定向302移植科挂了号,另一方面紧急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周文治拿出了退伍安家费6万元,还向妻弟借了6万元,周文石和周文质也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但仍不够。 此时,一双双热情的手也从四面八方伸向了处于困境中的周家。文定的同学在网上发帖,积极募捐。一位叫曾红波的同学,与文定素不相识,自己的母亲做心脏搭桥手术正急需钱,却给文定慷慨捐助200元。 温州湖南商会副会长,文定同学、远在温州做生意的唐明先生也连夜携10万元飞往北京,于晚上12时赶到医院看望文定,给了文定巨大的精神支撑。 周家的精神也感染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周文定周文质兄弟减免手术费2万余元,又向亲体***移植基金会申请到5000元。 弟弟退伍割肝救兄 302医院紧急在全国寻找肝源。然而,要找到血型匹配的尸体肝谈何容易。时间一天天过去,肝源了无音讯,周文定的病情却一天天恶化。 “他要捐肝给二哥!我已经去武警总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问了,可以做亲体肝移植,这样对受体今后的存活率有更多的好处。”10月24日晚,周文质对周文治和周文石说。 但周家人对周文质的决定并不太赞成。周文质是现役军人、连队的“神***手”和反恐骨干,很有发展前途。再说,亲体活体肝移植手术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手术,稍有不逊就可能危及供体和受体两人的生命。 11月1日,周家人再次来到北大人民医院,在和医生交流时,50多岁的父亲周保生突然抢着提出要献肝(周保生和周文质、周文治、周文定血型相同),医生说人太老了,肝脏老化,不理想;老三周文治也提出献肝,医生听说他当兵时肺部受过伤,对他的建议也否定了。周文质见状,毅然决定舍己献肝救兄。医生最终同意给周文定和周文质做活体肝移植手术。 周文质做出献肝决定后,如实向部队反映了情况。部队考虑到手术的难度和术后的高风险,不同意其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周文质决定提前退役。 11月2日,周文定病情进一步恶化。周家迅速将文定转院到北大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进行全面监护。随后,医院为周文质和周文定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中发现周文质肝脏血管有变异:人的肝脏里犬牙交错分布着动脉、静脉、胆管等三套管道系统,手术切除的是右肝,而一根重要动脉竟然从右肝斜插进了左肝,为左肝提供营养;一般人右肝只有一根胆管,而周文质的右肝却长了两根胆管。由于血管很细、术后容易形成血栓,而且右肝有两支胆管也使胆道的手术增添了难度,风险比医院前三例的活体肝移植大很多。医生再一次劝周文质认真考虑,但周文质意志坚定,坚持要捐肝,最后医生也感动了,为他们的手术开辟了绿色通道。11月7日、8日,62岁的著名肝脏外科权威冷希圣教授亲自组织全体科室医生开了三次手术准备会议,对手术的施展做了最精细的准备。 手术花了24小时 11月9日,是周家人最刻骨铭心的日子。文质、文定先后于下午3时和下午6时被推进手术室,周文质始终面含微笑,并在进手术室门的一刻,给身边的亲友打出了“V”字手势。 为保证周文质的绝对安全,医生不得不将变异的右肝血管保留给左肝,因此在文定肝切下后,在吻接文质右肝动脉的过程中,因为变异血管又短又细、细得直径只有两毫米,经仔细讨论,只好利用心脏外科技术从文定的右胳膊上取下一截桡动脉进行血管搭桥。手术做了整整24个小时,德高望重的冷教授和医术精湛的朱继业教授、栗光明教授、黄磊教授以及其他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台上整整忙碌了24个小时。 冷教授后来感慨说:“这台手术,对全体医生的技术和意志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考验,在当时最累最困最乏且手术矛盾冲突最大的时候,如果举刀医生稍有闪失,意志稍有动摇,情绪稍有懈怠,都会给两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但幸运的是亲体肝移植手术终于成功了! 弟携兄闯过“鬼门关” 巧合的是11月10日,正是周文质26岁的生日。当他从麻醉中醒来时,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对监护室护士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二哥怎么样?”当护士告诉他挺好、手术挺成功时,他笑了。 周文质的病房在北京人民医院5楼,而周文定的病房在10楼。11月30日,周文定体内移植的750克肝已长到了1100克,周文质体内剩余的700多克肝也长到了980克,两人肝肾功能均正常,已脱离危险期。主治医生黄磊自豪地说:“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行列。” 目前,周文质已经能下床走动了。他小心翼翼地坐上电梯,来到10楼看望二哥周文定。 周文定正安详地躺在那里,看到这个为救自己舍命割肝,并和自己一起闯过手术“鬼门关”的弟弟,他伸出了并不强壮的手。两个好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周文质(右)与哥哥周文定。张东吾 供图 他是一位满怀梦想的人民教师,今年刚刚考上博士研究生;他有一个不满两
岁的幼子……然而,就在5个多月前,不幸降临于他,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就在生命之火摇曳之际,弟弟毅然提前退伍,捐出部分肝脏,同学亲友纷纷捐款捐物,医生紧急抢救,成功将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他拉了回来。 博士突患重病 周文定出生于新邵县大新乡磨石村。今年6月,他突患急病,后确诊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治疗的惟一方法是进行肝移植,手术费高达30多万元。 周文定有四兄弟,当特种兵的大哥周文石退役留在北京工作,三弟周文治和四弟周文质高中毕业后也穿上了军装,当了特种兵。 周文定从新邵一中毕业后,先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后又考取了湖南大学硕士生,毕业后来到了长沙保险职业学院任教。今年,周文定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6月中旬,周文定突然发病,住进了湘雅医院,一周之内病情迅速恶化,确诊为“暴发性重型慢性肝炎”。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周文定先后做了三次人工肝(血浆置换),花费10余万元,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 9月份,周文石在北京解放军302医院宣传科何巍干事的帮助下,借贷7万元将周文定从长沙转院到了302医院。但由于病情太重,302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进一步确诊为“进行性肝脏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主治医生通知周家只有做肝移植手术才可能保住性命。 众人齐凑救命钱 周文定参加工作刚刚两年,患病前期就已经花去10多万元。而肝移植费用需要近30万元,这对原本就已负债累累的周家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周文石召集全家进行商量,三兄弟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全力救治文定。 周家一方面瞒着文定向302移植科挂了号,另一方面紧急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周文治拿出了退伍安家费6万元,还向妻弟借了6万元,周文石和周文质也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但仍不够。 此时,一双双热情的手也从四面八方伸向了处于困境中的周家。文定的同学在网上发帖,积极募捐。一位叫曾红波的同学,与文定素不相识,自己的母亲做心脏搭桥手术正急需钱,却给文定慷慨捐助200元。 温州湖南商会副会长,文定同学、远在温州做生意的唐明先生也连夜携10万元飞往北京,于晚上12时赶到医院看望文定,给了文定巨大的精神支撑。 周家的精神也感染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周文定周文质兄弟减免手术费2万余元,又向亲体***移植基金会申请到5000元。 弟弟退伍割肝救兄 302医院紧急在全国寻找肝源。然而,要找到血型匹配的尸体肝谈何容易。时间一天天过去,肝源了无音讯,周文定的病情却一天天恶化。 “他要捐肝给二哥!我已经去武警总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问了,可以做亲体肝移植,这样对受体今后的存活率有更多的好处。”10月24日晚,周文质对周文治和周文石说。 但周家人对周文质的决定并不太赞成。周文质是现役军人、连队的“神***手”和反恐骨干,很有发展前途。再说,亲体活体肝移植手术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手术,稍有不逊就可能危及供体和受体两人的生命。 11月1日,周家人再次来到北大人民医院,在和医生交流时,50多岁的父亲周保生突然抢着提出要献肝(周保生和周文质、周文治、周文定血型相同),医生说人太老了,肝脏老化,不理想;老三周文治也提出献肝,医生听说他当兵时肺部受过伤,对他的建议也否定了。周文质见状,毅然决定舍己献肝救兄。医生最终同意给周文定和周文质做活体肝移植手术。 周文质做出献肝决定后,如实向部队反映了情况。部队考虑到手术的难度和术后的高风险,不同意其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周文质决定提前退役。 11月2日,周文定病情进一步恶化。周家迅速将文定转院到北大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进行全面监护。随后,医院为周文质和周文定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中发现周文质肝脏血管有变异:人的肝脏里犬牙交错分布着动脉、静脉、胆管等三套管道系统,手术切除的是右肝,而一根重要动脉竟然从右肝斜插进了左肝,为左肝提供营养;一般人右肝只有一根胆管,而周文质的右肝却长了两根胆管。由于血管很细、术后容易形成血栓,而且右肝有两支胆管也使胆道的手术增添了难度,风险比医院前三例的活体肝移植大很多。医生再一次劝周文质认真考虑,但周文质意志坚定,坚持要捐肝,最后医生也感动了,为他们的手术开辟了绿色通道。11月7日、8日,62岁的著名肝脏外科权威冷希圣教授亲自组织全体科室医生开了三次手术准备会议,对手术的施展做了最精细的准备。 手术花了24小时 11月9日,是周家人最刻骨铭心的日子。文质、文定先后于下午3时和下午6时被推进手术室,周文质始终面含微笑,并在进手术室门的一刻,给身边的亲友打出了“V”字手势。 为保证周文质的绝对安全,医生不得不将变异的右肝血管保留给左肝,因此在文定肝切下后,在吻接文质右肝动脉的过程中,因为变异血管又短又细、细得直径只有两毫米,经仔细讨论,只好利用心脏外科技术从文定的右胳膊上取下一截桡动脉进行血管搭桥。手术做了整整24个小时,德高望重的冷教授和医术精湛的朱继业教授、栗光明教授、黄磊教授以及其他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台上整整忙碌了24个小时。 冷教授后来感慨说:“这台手术,对全体医生的技术和意志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考验,在当时最累最困最乏且手术矛盾冲突最大的时候,如果举刀医生稍有闪失,意志稍有动摇,情绪稍有懈怠,都会给两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但幸运的是亲体肝移植手术终于成功了! 弟携兄闯过“鬼门关” 巧合的是11月10日,正是周文质26岁的生日。当他从麻醉中醒来时,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对监护室护士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二哥怎么样?”当护士告诉他挺好、手术挺成功时,他笑了。 周文质的病房在北京人民医院5楼,而周文定的病房在10楼。11月30日,周文定体内移植的750克肝已长到了1100克,周文质体内剩余的700多克肝也长到了980克,两人肝肾功能均正常,已脱离危险期。主治医生黄磊自豪地说:“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行列。” 目前,周文质已经能下床走动了。他小心翼翼地坐上电梯,来到10楼看望二哥周文定。 周文定正安详地躺在那里,看到这个为救自己舍命割肝,并和自己一起闯过手术“鬼门关”的弟弟,他伸出了并不强壮的手。两个好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风信子 3楼
四季沐歌
等级:元老
积分:353550
威望:0
精华:2
2006-2-14 10:58:00 Post By:2006-12-21 8:40:00 [
关键词:
  ·共同特点:仙人掌般的生命力
  ·代表人物:李华芬
  ·青春读白:当青春与苦难相遇,苦难
让青春失去很多,但同时青春也得到很多。青春得到了更多关怀与帮助,青春学会了坚强与感恩。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一个帖子,一笔用废弃饮料瓶筹集的捐款;一场病,一张寄出、退回、再寄出的汇款单;一个承诺,一些小小的愿望;一群新朋友,一张用关怀结成的网。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倾听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爱心故事,品味。
组图:看支教女孩李华芬的付出与回报
写在前面: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写在前面: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一个帖子,一笔用废弃饮料瓶筹集的捐款;一场病,一张寄出、退回、再寄出的汇款单;一个承诺,一些小小的愿望;一群新朋友,一张用关怀结成的网。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倾听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爱心故事,品味—— 支教女孩的付出与回报 华芬的小脸红扑扑的,看上去不像个病人。但事实上她是个白血病患者,我见到她时她刚刚结束了免疫治疗从医院出来。她本打算一出院就回大石,好早点见到她的学生们,可医生给她开了5瓶液体,她只好在北京输完液再离开。绵延的牵挂使她不停地念叨着:“我耽误了学生的课……”
  11月18日,在北京的志愿者朋友辗转为她借到的房子里,华芬笑呵呵地说自己总是那么幸运:来京途中在重庆钱包被偷,却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刚出院,志愿者姐姐们又发动她们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为她找到了临时栖身的房子。“那是因为你也在帮助别人啊。”说话的是涵菥,一个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尚女孩,跟她一起来探望华芬的还有一个名叫向灵的女孩,她们都是殷昆志愿者会的志愿者(殷昆,一位患白血病的研究生,已于9月22日去世,生前也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记者注)。她们为华芬的身体感到担心,怕她受不了贵州冬天的湿冷,因此劝说她暂时不要去支教了。“可是我承诺过我要支教一年的,因为治病已经耽误学生这么多课了。”华芬固执地说,“好想那些孩子啊!”她在遐想中仿佛已经踏上了回大石的路。
  河南淅川-郧县-十堰-重庆-贵阳-黔西县,之后还需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位于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大水乡的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无论如何,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但对于带病支教的李华芬来说,自从去年6月第一次踏上这条路,她就感到熟悉,感到一种力量,在这条路上,她好像什么都不怕了。 大石小学的孩子为华芬捐款
 爱心传奇这样开始
  李华芬,河南财经学院电子商务专业03级学生。“我不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胆子也不大。”她这样评价自己。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她常跟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饭馆找打零工的机会,看见哪家窗上贴着“招服务员”的字条,她敢率先走进去向人家发问。也许这与胆量无关,而是家庭经济的窘迫“逼”出了她的勇气。父亲是村小教师,母亲务农,弟弟妹妹正读初中,她想早点自食其力,为父母分担些重负。
  一个女大学生的生活在紧张的学习和为凑足学费而焦虑的日子里普通着、平淡着,仿佛与“传奇”这样的字眼根本是不搭界的,然而2004年9月,从华芬在网上读到那条帖子开始,一个有着些许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有了开头。
  华芬还记得那个帖子的标题是《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由此她知道,在贵州的大山里,有个叫徐本禹的大学生支教者,有一群渴望上学念书的穷孩子。她尤其忘不了照片上那些孩子清澈的眼神。“小时候,一个作业本、一支笔都是很难得到的,常常要等别人写完作业借别人的笔来用,所以我小时候的最大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笔和本。”生长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淅川县的李华芬,不费什么劲儿就能读懂西部孩子肮脏小脸上那写满盼望的眼神。她了解他们的需要,她迫切地想帮助他们。
  可是她有什么可以付出的吗?她又能付出什么呢?对于一个有助人之心的人,也许这样一份心意足以让他找到帮助他人的办法。华芬早就注意到了,那些喝饮料的人总是习惯于把空瓶子随手扔得到处都是,她也看到一些老人捡瓶子卖给废品收购站以贴补家用,她打听过价格,要是等收废品的人来收,是每个瓶子1毛钱,如果自己送到收购站,则每个瓶子能卖到1毛5分钱。于是,不管在校园还是在街上,她的眼睛总是盯着路边,或者盯着人家手里快喝空了的饮料瓶。她像藏宝似的把拾到的空瓶子堆在宿舍里,同学们也很配合她,喝完饮料主动把空瓶子留给她。
偶然中华芬得知,高自己一年级的白雪娇也想资助贵州的孩子,而且也在拣空瓶子攒钱,共同的愿望使她们成了好朋友。经过商议,她们决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就这样,每个班教室的角落里都放了一个空纸箱,空纸箱慢慢地被饮料瓶填满。
  357块3毛钱,这是两个月后华芬和同学们用废弃的饮料瓶换得的钱,然后她和白雪娇一起把钱汇给了徐本禹,请他帮她们转交两个需要资助的孩子作为学费。
  如果没有之后的那场病,也许华芬会在一段时间里以这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贵州的孩子们,但一个多月后,她病倒了,被医生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两次化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她知道治疗这种病要花很多钱,她还知道花了很多钱也不一定治得好。想起家里读书的弟、妹,想起父母负重的肩膀,她决定放弃治疗。“我不想因为我的病把整个家给毁了。”
  “2005年4月19日,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的全体同学一来学校就在‘为李华芬姐姐募捐’的纸箱前排起了长队。”徐本禹在自己的博客上记下了当时的场景。“当我得知李华芬得了白血病的消息以后,一直牵挂着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帮一帮她。”徐本禹说,虽然我们身在贫困山区,但我想让学生明白:别人帮了我们,我们也要帮一帮需要帮助的人,更何况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现在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回报好心人。当孩子们把攥在小手里皱巴巴的一角、两角、一元、两元纸币放进捐款箱时,那种来自单纯心灵质朴的爱令人动容。
  就在华芬决定放弃治疗的时候,她收到了一笔寄自贵州大山的汇款。“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大山里的孩子念书不容易,他们更需要钱,而我反正已经没有希望了。”华芬红着眼圈说,“我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好好学习,并把汇款单寄了回去。”但就如地球是圆的,世界上的许多事都像那条优美的曲线一样重复着,不久,来自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的那张汇款单再一次回到了华芬的手中,和汇款单一起寄来的还有徐本禹和孩子们的几十封信。“你把钱退回来其实是拒绝了孩子们的爱心,他们会伤心的。”徐本禹在信里鼓励华芬安心治病,相信希望总是有的。孩子们的信则支撑着华芬度过生命中那些最绝望的日子。“我没事就会拿出信来看,从没见过的那些孩子,却让我感到无比的熟悉,就像我的亲人。”信里的句子她几乎背得下来:“姐姐,你是好姐姐,你自己都不富裕,却这么关心我们,所以你不能死,你要把钱收下,赶紧治病。”“姐姐,我好想去看你,但家里穷,我也找不到去郑州的路。快好起来吧,那时姐姐可以过来看我们,还可以像徐老师那样给我们上课,我们盼着你来。”……
 什么都阻挡不了她的脚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华芬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去年6月,她踏上了通往贵州大水乡的路。从淅川老家到贵州大水,乘汽车坐火车再转汽车,需要经过四五个中转站花两天的工夫才能到。
  当时,由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捐资修建的大石小学新校舍刚刚竣工,华芬看到的校舍与徐本禹刚来这所学校时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孩子们的生活仍然很艰苦,穿着破旧的衣裳,中午没有饭吃,然而他们又是那么天真善良,“他们采了好多野花送给我”。在那里,华芬有种被需要的感觉,这使她“当时就不想走了”,“我想把各界捐给我的3万多块钱捐给孩子们,然后留下来跟他们在一起。”徐本禹劝她说:“你先回去治病,以后能为孩子们做更多事。”
  华芬用一周时间在学校听课,访问贫困学生家庭,亲身感受了那里孩子的贫穷与渴望。“我会再回来的。”她默默地在心里做了决定。
  在完成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手术后,今年4月,华芬又一次上路了,这一次,她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大石小学支教的。家人朋友为她的身体担心,也有人对她冷言冷语,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她的脚步,“我也不知道病能不能治好,我只想在活着的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
  用电难,吃水难,买菜难,支教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华芬似乎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不光尽心尽力地教课,还承担起帮其他支教老师做饭的任务。“他们都爱吃我炒的土豆丝。”她说。他们做饭用的是电炉,一停电,吃饭就成了问题。华芬的宿舍有4个大瓶子,专门用来储水,那些水是从山上接下来的,虽然很浑浊,但做饭、洗漱全靠它。每星期只有周五赶场那一天才可以在乡里买到菜,但从学校到乡里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一下雨,路滑得很,买菜更是成了难事。所以华芬他们和当地的老百姓一样,成天吃的就是土豆、玉米。
  困难客观存在着,但态度可以部分地决定人的感受,华芬在10月8日的博客里开心地写道:今天我吃到自己种的菜啦,好开心!这儿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学校到乡里的路没法走,连片菜叶也买不到。还好,前段时间我带学生种了一些菜,现在已经能吃啦。这儿的菜可是纯天然无公害的啊!
  上课、家访、带学生种菜、到更远的山里春游……华芬的支教生活单调却别有乐趣。刚去时,校长安排她教一至六年级的英语课和音乐、历史、地理、科学等科目,这学期她当五年级的班主任同时教四、五年级的语文,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华芬在来当老师之前,曾认真地向做小学教师的父亲“取过经”,除了必要的教学法,她知道一个好老师的首要条件是有爱心。这种情感在她是无比丰沛的,因而她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和信服。
  学生们大多住在十几里以外,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走到他们破旧的茅草屋,华芬的周末通常都是走在去家访的路上。她在9月28日发给涵菥姐姐的手机短信中,详细记录了一次家访感受:我今天去一个叫王维的女生家家访了。她家太远,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王维是个非常懂事又爱学习的女孩子,她的家庭条件让我忍不住想掉眼泪,房子到处都是洞,下雨时,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我想如果不是大石小学免收学费,她是不可能读书的。她告诉我说每天早晨都要割完猪草再到学校上学,晚上放学回家也得割草或放牛。但我每次留的作业她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大石通电没多长时间,徐本禹老师到这里一年多才用上电,学生家里的电灯都非常昏暗,真不知道她是怎样写完作业的。姐姐,您放心,我一定会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的,我会尽我最大能力帮助他们。
  家访的目的一方面是与学生的父母沟通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情况,一方面则是具体考察学生的家庭状况,为有意资助贫困学生的好心人确定资助对象。目前,华芬已经为自己班上的12个孩子找到了资助。
  “山里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你对他们一点点的好,都能收获他们更多的回报。”说起学生和家长对她的好,华芬有讲不完的故事。有一次她去家访,临走时学生家长硬要留她吃饭,她婉拒了,那家长却追出好远,一直快追到学校。虽然这里的山民穷,但他们常把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鸡蛋、蔬菜这些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华芬。
  大石小学现在有5位当地老师和4位支教老师,279名学生。因为华芬到这里支教属于个人自愿行为,所以和其他支教老师不同的是,她没有任何补贴,生活全靠父亲每月寄来的200元钱维持。她为此感到愧疚,内心常常在自己的选择和对家庭的责任中矛盾重重。
  上课,备课,放学后还要给一些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孩子补课,晚上打开只能收到两三个频道的电视看看新闻联播,然后,她会站在窗前用手机记下一天中最值得记忆的事情(只有在窗口手机才有微弱的信号),再通过短信发给北京的涵菥姐姐,由涵菥姐姐上网发到她的博客上……这就是华芬作为支教教师的日常生活。 华芬和孩子们
华芬的心愿
  我第一次去采访华芬正赶上她要到中关村附近的诊所输液,那天陪她去医院的是个白净的男生,询问得知他叫郑泽明,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四年级学生,目前正在热心筹备救助华芬的志愿者会,而说起他跟华芬的相识又是一次“巧遇”。
  “暑假我们班准备组织同学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并希望带上社会的祝福。一天,我带着纸笔一路向人们征寻祝福和签名,不知不觉到了圆明园门口。刚好从一辆大巴上下来一群看上去像是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和老师。我便凑上前去对一个老师模样的女孩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她很痛快地答应了。她和同行的曹老师写下祝福之后我们简单聊了几句,知道他们是在贵州支教的志愿者。”就这样,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队的小郑结识了华芬。
  这次华芬来北京治病,小郑只要没课就来陪她,还从同学那里搜了好多的书带给华芬看。在他的发起下,紫荆志愿者队正在为华芬学校的孩子们开展捐冬衣活动。
  要说华芬的胆子真够大的,孤身一人走那么远的路,在北京又举目无亲。可她笑得那么放松,看上去非常有安全感。如果看看她在北京治病期间写下的《离开大石的日子》,就会了解她的安全感来自哪里了。涵菥、向灵,从安徽追过来的陈哥(据说是从电视上看到对华芬的报道便一路赶来,表达感动,给予帮助)……太多的呵护围绕着华芬,所以尽管是冬天,这个病着的支教女孩却周身洋溢着温暖。
  得到温暖,再把温暖传递给别人。
  贵州常年多雨,可山里的孩子哪有雨伞啊,只能任雨水淋湿全身,湿漉漉的衣服和头发只能自然风干。华芬在大石看到此景,担心学生们长此以往会久湿成疾,于是,她向学生们许诺,今年一定不再让他们淋着雨上学了。
  细心的涵菥知道了她的这个心愿,一边在博客上发布了《为爱心撑起小雨伞》的文章,动员有心人关注此事,一边以自己的奶奶、男友以及父母的名义为大石小学捐赠了280把新雨伞,分装三箱快递包裹从北京寄往贵州。
  “我在万通小商品市场一家商铺挑选雨伞,当该商铺老板得知雨伞将送往贵州山区,不但帮我将三箱雨伞送上车,还在送上车之前耐心检查了每一把雨伞。她问我:‘这是爱心活动么?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还是第一次亲身遇见。’在邮局,工作人员见我一个人搬运70公斤左右的三箱雨伞,都很好奇。他们以为这是需要邮寄的退货,当大家得知这些雨伞将寄往贵州山区,都过来帮忙,周围一些正在寄东西的热心人还让我向他们介绍贵州山区的现状。”———这是涵菥和小雨伞的故事。
  10月20日下午,李华芬收到了包裹单———看来,又冷又湿的雨再也淋不到她的孩子们了。
  10月27日华芬抵京,11月24日她又一次踏上了回大石的路。临行前,她托朋友用陈哥捐的钱为学校的孩子们买雨鞋。“279双。”她说。这个数字在她是烂熟于心的。
  28日,华芬平安到达大石。
  大石下雨了吗?当她的学生们打着雨伞,穿着雨鞋走在泥泞的上学路上时,相信华芬感受到的温暖和爱一点也不比他们少。 第一次踏上这条路,她就感到熟悉,感到一种力量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王珺 本版图片由徐本禹、李华芬提供  ·  有人用“问号化生存”概括当前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意思是诚信缺失、道德感降低和资本的原罪正在使国人日益远离安全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冷漠的外壳包裹起自己,对任何事物都是一副怀疑者的表情,然后甩出一句话——不相信!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诚的感动么?
  当这一切都变成否定回答的时候,天上的星星,潺潺的溪水,女孩子流转的眼眸,以及所有美好的事物也都会随着功利的算计和冷漠的拒绝黯然失色吧?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然后,我们遇到了带病支教的女孩李华芬,听到了她帮助别人,又被别人帮助的故事。她走在支教的崎岖山路上,但我们看到,在那条路上,她的身前身后,是一支长长的队伍:退休的阿姨,大都市的白领,大学里毕业或者尚未毕业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郭晖:北大第一个摇着轮椅上学的女博士
她把生命的所有光亮全部聚集到了一个焦点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在她面前洞开了……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因为一次变故,她的生命核能被激发了。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学 ,成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 噩梦降临,人生之路从此转了弯 她曾有一双弹跳如簧的腿。 在河北省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的时候,郭晖喜欢跳舞、长跑,那时,她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演员。 一切的转折在1981年5月9日,她刚刚11岁,正读小学五年级。体育课上练习跳远,她不小心崴了脚,母亲发现后把她带到了医院。 这一去,孩子却从此走上了一条谁也意想不到的人生道路。医院的误诊,导致小郭晖高位截瘫。 两平方米的世界,创造人生奇迹 以臂为半径,郭晖的世界只有两平方米。她只能仰躺在床上,不能侧身,不能翻身,更不能坐起来…… 然而,无腿的她开始了一场令世人匪夷所思的攀登,一起上路的还有她的父母。 母亲日夜操劳,端水喂饭,梳头洗脸,她生了褥疮,后背溃烂,母亲时时扶她翻身。大小便失禁,被褥需要天天清洗,母亲的手指竟变成了畸形,像树根一样曲折了。 父亲爱好音乐,拉得一手小提琴,可现在,乐器全藏在了床下,被老鼠咬断了弦。他学会了打针,成了女儿的保健医生,每天夜里帮她***和屈伸双腿,一次、两次,直至2000次……固执的父亲总希望突然有一天,女儿猛地站起来,笑盈盈地说:“爸,妈,我好了,上学去了。” 在母亲的搓衣声中,在父亲的***声中,郭晖用三年时间自学了全部初中、高中课程。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物理、化学等需要做实验才能弄通的原理和公式,她也全部揣摩透了。 胸中的世界慢慢大了起来,有了阳光,有了笑声。 无悔的坚持,找寻人生的未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自己可以报名参加英语自学考试大专班,郭晖眼前一亮。 大专班的教室在五楼,每次上课的时候,父母轮换着把她背上去。到教室后,她坐不稳,父母就用四个课桌把她紧紧地挤在中间。但仍是不稳,身体在课桌间直摇晃,她的双手只得抠住桌沿。为了避免上厕所,她不吃饭,不喝水。 上课的时候,健全人大都嘻嘻哈哈,心不在焉。只有她认认真真,字斟句酌,如春蚕食桑,全变成了腹中经纶。毕业考试的时候,全班30多名同学,只有郭晖一次性全部过关。 1996年初,郭晖参加了山东大学在邯郸开办的英语研究生班。在硕士论文答辩现场,李玉陈教授紧紧握住郭晖母亲的手,说:“感谢你培养了一个好女儿,这是我们十年来听到的最好的论文答辩……” 迈入最高学府,在北大圆了博士梦 2002年底,郭晖试探着向四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各写了一封信。 一周后,只有北京大学的沈弘教授回信了。这位从剑桥大学留学归来的博导欢迎郭晖报考,并“坚持择优录取”,至于残疾情况,他只字未提。 郭晖一头扎进书海里,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分数出来了,郭晖考了第一名。 北大百年历史上从没招收过如此高度残疾的博士生,但国家明确规定:各大学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招残疾学生。面对这个从未有过的难题,北大犹豫了。 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试图劝退郭晖,却又不好明言,便与她进行了一次网上对话。 “北大博士不好毕业,好多人都延期,你的身体和经济条件能承受吗?” “北大是我儿时的向往。翻译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从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据我所知,桑兰也是高位截瘫,去年被北大新闻学院(本科)录取了……” 这时,沈弘教授站了出来,向学校写信:“在国外,我从没有听说过因残疾而被大学拒收的先例……”北大招生办经过多方权衡后,终于向郭晖伸出了欢迎的手。 那一天夜里,沈弘向郭晖发出了最后一个E-mail:“我本人敬佩你,北大敬佩你,欢迎你来北大读书!” 郭晖报到的时候,校领导指示破例为她单独分配一间宿舍,允许家人陪读。更让她感动的是,第二天,她将经常出入的房间、楼道、厕所、教室等地方的台阶被全部铲平,代之以适合轮椅行走的平缓通道…… 男孩失双臂用脚答卷考上大学 他叫张海明,出生在敦煌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是不幸的,5岁时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失去双臂,他又是幸运的,靠着顽强的毅力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他是甘肃历史上第一位用脚答卷的考生,也
是甘肃自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被国内重点院校录取的失去双臂的残疾考生。 为了了解两年来张海明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2月24日,记者连线了远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张海明。 亲情相伴 他勇往直前 张海明对记者说,在他的生命中,母亲对他的影响是最深的。上小学时母亲陪他上课,别人欺负他时,母亲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他。在电信局工作的父亲办理了内退陪他南下求学,用每个月700元的退休金支撑着全家7口人的生活。到大学报到后,学校不但批准他***第一个学期的学杂费,还给父子俩专门免费安排了一间独立的宿舍,并给张海明的父亲安排了宿舍楼管理员的工作,每月支付510元的工资。 享受大学快乐生活 如今,他在大学过着属于他的快乐日子——每天在校园的各个教室里穿梭。上课前,他都会向老师打招呼,走到课室的后面,把笔记本放在椅子或地上,抬起那双异常灵活的脚,认真做笔记。他说他最喜欢研究计算机,他用脚操作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健全人慢。 他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愿望是早日完成学业,回报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以及全社会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北大女生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金 刘默涵的故事在北大学生中广为流传——这位来自河北无极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历史系三年级本科生,创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一年多来已帮助了37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刘默涵在贫困中顽强自立的精神感动着同学们,她的经历也引发了诸多思考:贫富不同的出身差异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在贫穷中保持心灵的富有?如何使卑微的人生变得博大……
一个“实在不得了”的学生
  刘默涵的老乡、北大计算机系学生马秀娟说默涵“实在不得了”!
  马秀娟说:“默涵很有主意,特别能闯。”虽然身高只有1.57米,却能够在全校学生运动会上拿到5000米长跑第六名;她勤奋好学,常受到老师们的称赞;在繁忙的学习、打工之余,她还担任了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会长。
  与刘默涵住同一个宿舍的樊华对她非常佩服:“我们后来才知道她家里特别困难。她一个柔弱的女孩,却一声不吭,自己扛过去了,根本没让我们察觉到有什么异常。”
  同学们说刘默涵“特牛”:靠勤工俭学,不仅完全养活了自己,承担了母亲和妹妹的生活费用,还资助了那么多穷孩子上学。叹服之余,很多人困惑:“她是怎么做到的?”
“你可以做最幸福的一个!”
  谁能想到,刘默涵曾经是一个被中学开除的“坏学生”。
  默涵12岁那年,父亲暴病去世,剩下她与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从此,贫穷和饥饿像影子那样不离左右。上初中时,因为没能按时凑够学费,默涵与老师发生口角,被学校开除了。病弱的母亲四处奔波,刘默涵终于在另一所中学复学了,但一向性情温柔的她变得沉默、尖锐,像只刺猬,动辄便向他人发起攻击。
  “如果不是遇到丁老师,当时已经厌学的我根本考不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仍然在仇恨和怨怼中挣扎。”提到新初中的班主任丁俊芬老师,刘默涵心中就充满感激之情。
  当丁老师了解了这个女孩的辛酸生活经历,动情了:“那么小就失去父亲太可怜了,被学校开除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对于贫困和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做老师的应该付出更多心血。”
  丁老师决心为孩子重塑自信。刘默涵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丁老师那改变了她人生的话:“这个世界上比你苦的人有很多,你永远都不是最苦的那一个;但是通过努力,你可以做最幸福的一个!”
  丁老师鼓励同学们同默涵交往;说服学校减免了默涵每年数百元的学费,却一直没告诉她,“我觉得贫困孩子的精神压力很大,做老师的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心里的恨淡了,默涵爱上了学校生活,学习变得很有劲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两年后,她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荣获了全县演讲比赛大奖,担任了学生干部。开朗的笑容开始挂在了她的脸上。
  “自尊、自信对于在贫困和苦闷中挣扎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刘默涵说,在她“溺水”的刹那,是丁老师递来了爱的“救生圈”。
“生活苦不是放弃的理由”
  2003年,19岁的刘默涵考上了北大,这个天大的喜讯,却成了对她的严峻考验。母亲说:“把房子卖了吧,说什么我也要供你读大学。”刘默涵抹着眼泪坚决反对。
  关键时刻,一双双援助之手从四面八方伸出:河北省福利彩票中心向她捐助了3000元,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们从自己本不宽裕的收入中拿出一大堆各种面值的零钞。数千元学费奇迹般地凑齐了。
  到学校的第二个月,默涵便在学姐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家教工作。
  她开始了边上学边打工的生活。默涵教学生特别认真,花很长时间备课,还常常超时传授学习方法。她成了家教中心最抢手的小老师,最多的时候,同时兼三份家教。
  为了省钱,默涵“规定”自己一天只吃3元钱的饭菜。她利用周末到博物馆做解说员,晚上顾不上回宿舍又匆匆赶去做家教。冬天,骑车返回的路上,凛冽的寒风打在脸上,灌进衣服里,胃也饿得直痛。她流着泪告诉自己,生活苦不是放弃的理由。
  樊华说:“她让我有着一份敬畏和一份心疼。很少听她抱怨什么,和她在一起却能感受到强大的精神能量。”
  刘默涵不仅完全解决了自己上学的费用,还每年带回1500元供家用,并给妹妹攒够了上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放假回家成了她最骄傲的节日——见面通常是辉煌的“颁奖典礼”。当舅舅用粗糙的大手接过她用打工钱买的豆浆机时,稳重、刚强的庄稼汉哭了。
让心灵走出贫困
  北京大学助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杨爱民说,贫困群体往往要面临比富裕群体更多的挫折感。“刘默涵的经历最令人深思的是:在被不幸击中时,灵魂如何保持站立的姿势;在走出物质贫困的同时,如何让心灵也走出贫困?”
  人们对于自强自立的品格总是怀有真诚的敬意和爱护。女同学说穿着朴素的刘默涵是《大长今》李英爱那样的“氧气美女”,不靠外包装;而相识的男同学对她比对那些外表更加漂亮的女生还要热情、礼貌。
  马秀娟说:“默涵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善良和永远为别人着想。她自己受过苦,所以特别不希望别人也受苦。”
  家境优裕的北京女孩樊华说:“像刘默涵这样的朋友特别值得珍视,她让我看世界有了新的眼光。”
“眼前的天地变得很宽、很大”
  2005年寒假回家,刘默涵在无极县中学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办学习班筹到了4110元,为14名家境贫困的高中生分别发放了100元、200元不等的助学金。这次行动成为“默涵助学金”的发端。
  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后,刘默涵接到了千余条手机短信和100多个***。很多人表示要直接捐助刘默涵本人。一位女士在***里说:“默涵,我不想让你这样的好孩子太苦自己,我希望你能过得轻松点。”
  刘默涵说:“他们的好意常常感动得我直想哭,可我不能接受。”她婉言说服人们将善款投入到“默涵助学金”上。
  迄今,她用“默涵助学金”筹到的12700元资助了37名同学,同时还为4位同学找到了长期资助人。
  “默涵助学金”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企业与刘默涵接洽参与助学金。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连一个合格的合同都不会写,如何与企业合作,使基金长期维持下去呢?”她认识到,个人是渺小的,要做好这件事情应该依靠一个成熟的团队。于是,她加入了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默涵助学金”也成为协会的重要执行项目。
  对于捐款、资助,刘默涵也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她说,我能给贫困孩子们的经济帮助很有限,而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并不孤独。我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告诉家境贫寒的弟弟妹妹们,他们的今天就是默涵的昨天,只要努力,他们就能像今天的我一样,过上有希望的生活。
  自立,并能帮助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刘默涵回答:“就是压抑了很久的心突然明亮了,觉得终于能站直了,眼前的天地变得很宽、很大。”
乐观女孩黄来女:困苦压不垮感恩的心(图)
带着身患重病的父亲上大学,她用不屈不挠应对生活的磨炼 黄来女:困苦压不垮感恩的心
   黄来女在照顾父亲   17年前,年仅4岁的她便跟着父亲四处闯荡漂泊;一年多来,她带着身患癌症的父亲在武汉求学。
  黄来女,这位自信乐观开朗的女孩,不屈不挠应对生活的历练。
  她说,对这个世界,我充满感恩。
 辛酸童年铸就干练成熟
  黄来女出生在广西合浦县一个普通家庭,4岁时,母亲因不堪生活压力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讯。不久,父亲打零工的文工团又解散了。家乡地薄人贫,父亲决定带着女儿到外地闯荡。卖唱、帮工、做小***……父女俩辗转漂泊。
  懂事的小来女常常将人们丢弃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拿到废品站去卖。有一次,她和父亲扛着豆子去磨,路边的一辆三轮车翻倒压在来女的身上,疼得她说不出话,对方主动赔了十几元钱。父亲很担心,来女却很高兴自己一下子“赚”了这么多钱。
  父亲无论流浪到哪里,小来女都紧紧跟在身边,帮父亲收拾行李,递给父亲擦拭干净的乐器。父亲嗓子哑了,小来女马上端来一杯热茶。而父亲稍有空闲,就教女儿学习。
  那时,黄来女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跑到书店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的只是“在那里看看自己买不起的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不屈不挠应对生存历练
  2005年元月,父亲卖掉了广西农村老家的房子,准备来武汉边打工边照顾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武汉的当天晚上,就突发脑溢血。
  为了照顾好父亲,黄来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民房,每天抽空给父亲做理疗,***手脚,寒冷的冬日里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每天胳膊都酸酸胀胀的,连笔都握不了。
  父亲病重,生活重担全压在来女肩上。她拼命做家教补贴家用,最多时一个月做了3份,此外还在学校做一份勤工俭学。“这样一个月下来可挣600元钱,除去房租,300元钱做生活费。”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给父亲做饭、熬药。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命运偏是这样的无情。去年正月初三,父亲又因脑瘫住院。随后,父亲又突发脑溢血,先后3次住进医院。今年初,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
  黄来女一次次地带着父亲到医院进行化疗,她坚定地说:“我不会放弃!能守着爸爸,照顾爸爸,我觉得很幸福。”
  苦难没有压垮这个单薄的女孩。黄来女功课一直很优秀,去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年9月13日,被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信心满怀笑看未来人生
  谈起自己的学校和学院,黄来女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两年来,给予黄来女最有力和最及时的帮助的正是武汉大学和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就像我温暖的‘家’,当我有难时,第一个可以找的就是我的‘家人’。”黄来女说。
  黄来女的事迹引起了更多人的同情和钦佩。今年5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受省里一位领导的委托,来到黄来女的租住地,慰问黄来女父女,并将省领导个人资助的2000元现金交到黄来女的手中。华中师大汉口分校一位名叫陈兴华的学生,用自己不多的生活费买了一箱牛奶,细心的他还把自己的热水袋捎来,走的时候又留下300元钱。一位不愿留姓名的老板把3000元钱送到医院交给来女……提起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黄来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采访中,黄来女的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我看起来是不幸的,但其实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的身边总有一群很好的人给我关心,我也希望我给身边的人带来阳光。”她用丛飞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情,“是曾经帮过我的那么多爱心,造就了我”。
  黄来女说:“接受了那么多的帮助,我没有办法一一回报帮助过我的人。但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持完成学业,然后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会尽力地去帮助更多的人。”
  离开黄来女家的时候,她正忙着为父亲打针。
  10月8日,黄来女在***中向记者报喜,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免试研究生资格审查。她说:“研究生毕业以后,我还会带着父亲,我到哪里,父亲就跟我到哪里。”
自考让毁容校花重新盛开 备考北大回馈社会
她叫舒翠兰,行进在今年考研大军中,目标是北京大学。 她的脸上洋溢着自尊、自信女孩的美丽,很难想象,她曾是昔日的校花,在15岁鲜花盛开的季节惨遭恶人毁容,历经28次手术。 如今,是自考让她恢复美丽,找到生命的意义。
 惨遭毁容 28次手术换颜 1997年6月15日凌晨1时,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农家小院里,几个黑影溜进了屋,将一瓶浓硫酸泼在了她的脸上、身上,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打破了小院的寂静。 舒翠兰当时正读初三,已通过湖南长沙航空学校的招生预考,成为该校在全县预录的2名学生之一。她学习优秀,还被公认为“校花”,近1﹒7米的个头,白皙的皮肤,使得舒翠兰在乡村中学很惹眼。班里有个男生对她觊觎已久,多次写信求爱都被舒翠兰婉言拒绝。不想他在临近毕业时纠集了李某、向某一起潜入学校化学实验室,偷取浓硫酸,最终发生了开头的悲惨一幕。经诊断,她的面部、腹部及四肢被浓硫酸严重烧伤达11%。 1998年,舒翠兰被父母送到北京。她的不幸遭遇被媒体报道后,人们纷纷捐款,舒翠兰得以顺利入住积水潭医院,后转入北医三院。1999年,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郑苏薇得知舒翠兰的遭遇后,联系了香港无线电视台专程来京拍了专题片,片子在港播出后,激起了香港同胞极大同情,为舒翠兰募集到110万元港币。为此,由团市委、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建立“舒翠兰重返社会基金”。虽然保证了手术治疗的费用,但治疗过程却让舒翠兰不堪回首。“我记得很清楚,共做了28次手术。每次手术前,我都习惯性地发烧。第一次植皮手术后,我浑身像无数钢针在扎,取过皮的地方火烧火燎一般痛。”舒翠兰对记者说的时候,声音还有点颤抖。 炼狱般的痛苦曾彻底摧毁了舒翠兰的意志,但在泪水中她仿佛看到了无数好心人的面孔,她选择了坚强。此后的大大小小手术中,舒翠兰再没喊疼。做眼睛手术时,每只眼睛缝了25针,都没打麻药,为不发出声音,她咬破了被子。28次手术后她基本上恢复了健康。
 参加自考 找回生命的勇气 2000年4月,舒翠兰出院。尽管整了容,但毕竟脸上还有烧伤的痕迹,她最害怕天亮和照镜子。不敢面对阳光,不敢面对镜子中陌生的面孔。她始终不敢走出去,绝望、彷徨不时侵蚀着舒翠兰,多少次绝望中,她把书本狠狠地摔在地上,一遍遍问自己:“我都这样了,活着还有什么用?” 后来,在北大医学部志愿小组的帮助下,舒翠兰的心情好多了。“第一次走出去是看《生死抉择》,那天同学们和老师极力劝了我一个多小时,当从电影院里出来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活生生地站在阳光、空气中,我和别人一样享受着美好的阳光。”舒翠兰这时想到了求学,她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用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2000年11月,北京京海研修学院免费接收舒翠兰入学,帮她重返校园。“考虑到舒翠兰只有初中底子,我们特意安排了大半年的大学预科学习,还专门派一名老师照顾她。”京海研修学院尚镭院长说。说起京海,说起尚院长,舒翠兰说:“京海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很好,我很感动。”2001年,舒翠兰转入自考电子商务专业学习,从此踏上了自考征程。 舒翠兰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她都早早地来到教室,由于视力不好,她总坐在教室第一排,舍不得浪费每一分钟。课前,她会用铅笔轻轻地画线预习,待老师讲过后再用别的笔加重。课后回去边休息边在脑子里过“电影”,复习老师讲的内容。临考一个月,她就照着还有20天抓紧复习,不断给自己增压。辛勤的汗水加上得当的方法,2001年10月自考,舒翠兰所报4门课均一次通过。“得知我首次通过自考课程,市委常委阳安江伯伯等领导还特意来看我,鼓励我好好学习,我感到非常温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