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plusiphone7怎么调屏幕色调恢复屏幕正常色彩模式?

曾经我以为,自从东哥把家电搬到了线上来销售,买家电就应该没卖场什么事儿了,线上不用软磨硬泡去砍价,也没有看不到的优惠赠品,买个电视,换个冰箱,就是用手机点几下的事情。那卖场的生意应该是非常惨淡吧,尤其卖场上那些JS们,应该都品尝到了自己昔日瞎编胡扯带来的恶果了,现在应该是老老实实给消费者做真实的产品介绍了吧。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前两天小编来到了广州某家电卖场一探虚实,却没有看到预想中门可罗雀的场景,刚好相反,人还是蛮多的!在非周末还有不错的人流量,这点小编还是蛮惊讶的。那卖场上给消费者介绍产品们的大叔大妈们,忽悠人的伎俩该收起来了吧。

画面色彩太艳丽,是太真实?

小编先来到电视展示区,看到一款OLED屏的电视画面,不由自主地低估了句:这画面色彩也太艳丽了吧。旁边一位销售立刻接了话说:是太真实了,因为你们没看过这么真实的电视。

我X,这解释小编一开始竟无话可说。咋一看去这句话回答的好巧妙,真为销售人员的机智点赞。可是仔细推敲却有根本的逻辑问题。没见过这么真实的?难道不是眼见为实吗?所谓的真实难道不是我们每天眼睛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吗?为什么反倒说我们没有见过真实的色彩呢?

电视小编小拓是这样解释这一现象的:显示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就是为了实现在显示设备上拥有亲眼所见般的真实。OLED目前为还是代表了显示技术的一个努力方向,由于主动发光的特性,在表现黑场、动态、色彩方面的确更接近真实,不过白光OLED在灰阶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化物你还买?有毒的噢

“量子点说白了还是LED,而且量子点电视那个东西是有镉化物,重金属,具有放射性的,现在都没人买量子点电视,对身体不好”,在询问大叔今年盛行的量子点电视产品时,一位大叔信誓旦旦地说到。

听到“放射性”,小编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但小拓说,这个说法放在一年之前,是没有错的,只不过也表述的不太准确,或者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作为销售人员,当然得有这种洗脑的魄力)。

而量子点电视采用LED背光,当然,量子点电视还是属于液晶电视,所以还是LED背光加LCD面板的结构。W-LED光源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偏色,和色域窄。量子点技术就是将量子点光学材料放入背光灯与LCD面板之间,改善了背光的纯度,让红绿蓝都更加鲜艳。对于液晶电视的意义还是很大的,至少在色域表现上提高了一个量级。

至于量子点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用的重金属镉的说法,现在来看已经不成立了。因为欧盟RoHS规定,使用含镉的量子点电视将在2016年后被禁止,而2015年国内的“环保限令”,也禁止了含镉的量子点电视出售。英国量子点材料供应商nanoco在无铬技术方面与美国陶氏化学合作,率先突破了量子点电视对于镉元素的依赖。所以目前市面上能够买得到的量子点电视都是不含镉的。

OLED电视每次连续用4小时会自动关机?

非常难得是,有位大叔竟然给我们图文并茂地解释了LCD和量子点的区别,事后我们把销售的话术复述给小拓时,小拓也表示这位大叔解释的区别并没有错。LCD和量子点的区别的确是背光的区别。量子点电视就是在背光和LCD之间加入量子点材料,改善背光纯度,提高色域。

顺便一提,如果直接通过控制设备来激发量子点发光,那样的量子点电视就6起来了,但是所有主动发光的显示技术都是不太稳定的, 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积累。希望不久的将来量子点主动发光技术能进入我们的视野。

不过这大叔还特地跟我们强调了,OLED电视功耗高发热大,如果长时间观看静止画面可能会在电视上形成虚影,并且无法消除,某些OLED电视每次连续用4小时都会自动关机,需要休息10分钟才可以继续观看,说着的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他手机里的不知真假的某牌证据照片。

而针对“OLED电视每次连续用4小时会自动关机”这个问题,之前小拓那边就做过OLED的专项评测,OLED功耗的确比同尺寸的液晶电视要高,但也不会高特别多,发热很正常,烧屏现象我们实验室做了连续6个小时的静态图像测试,屏幕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谓4小时关机完全是误导,测试了一整天都没出现关机提示。

交200块定金,帮你申请店长优惠券

而谈到具体的购买价格,大叔们都跟小编提了个这样的优惠政策:预存定金200元,XX当天购买优惠非常大,绝对不会高于现在给的价格。还有的说,如果真的有购买的意思,可以预存多几百块,到时我们特别去申请“督导优惠单”或者“店长券”,做到最优惠的价格。

嗯,不可否认,不排除某些型号有实打实的优惠,但小编始终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限时优惠,水分还是很大的。如果有两个产品一款卖5000块,一款500块。但销售大叔们是这样跟我们说的,第一个产品卖5500元,现在购买的话,我免费赠送一款价值500元的产品,这样听起来,我们好像白白拿了个价值500块的东西呢,好划算呢,但其实呢,大家都懂的,线上的优惠可能也不外如是。

一圈电视卖场下来,销售说的问题有点多有点乱,但是每一句都能听出他们与竞争品牌之间的火药味。关于购买建议,小拓大大说了,大家不要跟风逐浪人云亦云就行,还是那句话,根据预算来,一分钱一分货,OLED好,但是它贵,反而量子点显得性价比更高。那种出于营销手段的互黑,大家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行,买电视之前上网简单了解一下,心里有个谱。带着几个4K片源,去卖场试一试,哪台电视的屏幕表现入你眼,就入那台,基本就没错了。

3滤网大概两到三年更换就行? 接下来小编来到空气净化器卖场专柜,从走访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空气净化器,依然并没标注空净的真实净化性能,更有部分净化器还存在标注,唯独只有飞利浦空气净化器有在空气净化器新国标下做文章,小编继续装作小白认真听大妈如何吹捧机器。

卖场大妈都会向消费者咨询需要怎样的空气净化器,是去除PM2.5呢还是新装修房间需要去除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呢?当然小编这时表明来意,希望选购一款能应对装修房间。她马上推荐一款空气净化器,采用双滤网风机,应对家里客厅房间等位置都没难度。

大妈也建议参照国家标准

为了更好引导消费者如何分辨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卖场大妈的确没有忽悠我们。她说今年年初国家就颁布了空气净化器的新国家标准,主要看空气净化器颗粒物以及甲醛的CADR值以及CCM值,这些数值越大表明这款空气净化器的性能最好。同时,她还告诉小编看空气净化器相关参数,都可以从产品背部铭牌位置列出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先关参数,如果没有这些参数,大部分都是旧款或者即将退市的促销机型,不建议消费者购买。

据介绍现在大部分空气净化器滤芯都采用复合式滤网,复合式滤网的意思是主要把HEPA滤网以及甲醛滤网双结合,由于空气中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单独滤网很难将空气中的颗粒物、甲醛等多种物质一次性的过滤。而且即便能一次性的过滤,单独滤网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旧款甲醛滤网大多使用蜂窝状结构组成,存在一定的漏风情况,某些甲醛、TVOC等有害物质就不能实现。

滤网大概两到三年更换?

小编在咨询购买时很刻意的去问了销售人员,到底所咨询的滤网需要多久更换一次呢?销售人员它并没向消费者说明,应该根据自己使用情况进行判断,而是有点草率地向消费者说,两到三年进行更换都可以。这样未免太长了吧?现在市面上空气净化器滤网使用时间都会有提醒功能,当然这样的提醒功能并不周全。用户还是根据空气质量污染程度进行更换。正如大妈说的还是找到正规售后维修点,进行定期的更换。

从小编走访空气净化器卖场发现,某些山寨品牌或者国产品牌,在新空气净化器国标并没得到快速的落实。部分空净厂商在宣传手法上,还停留在”去除率达>99%“等标语误导消费者。而一些进口品牌,就纷纷亮出通过新国标测试。虽然新国标没有强制执行标注,但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使用实际情况,依据新空气净化器国标上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器。同时别听大妈忽悠滤网几年才更换,都是需要机器公式计算以及自己判断空气质量变化进行选择。

买多大?选什么?导购员都能告诉你

在白电卖场区,小编看到挺多顾客在选空调的(果然大广州的天气都快把大伙“榨干”了),在选购时,顾客最关心的还是该买多大匹数的空调产品,值得点赞的是,现场导购大妈们基本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建议。在小编询问30多平方的客厅,挂壁式空调买多大匹数空调合适时,大妈推荐选购3P的空调,这个是符合选购标准的,这点上,大妈们还是非常厚道的。追逐一光年(我们组的白电担当)给出以下的面积和匹数对照供近期需要购买空调的小伙们参考。

约8-14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1P的空调。

约12-23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1.5P的空调。

约21-34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2P的空调。

约27-42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2.5P的空调。

约32-5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3P的空调。

约46-7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适合选择5P的空调。

而关于买定频还是变频,卖场上的大妈们主推变频的空调,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推荐,特别是变频空调占了市场产品的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妈主推变频空调也无可厚非。

变频和定频空调最大的区别是产品在压缩机上的运用原理不同。变频产品的压缩机能够在长期开启运转的情况下适度调温,如果室内不需要大量冷热时,空调就会以低频的状态运转,智能的恒定控温,而定频产品在室内控温方面不如变频稳定,体感自然不够变频产品的恒定控温来的舒适。

简单概括的话就是变频空调能让室温更稳定,让人们感觉更加舒适,而定频空调则是在温度脱离了预设值,压缩机会再次运转让温度到达预设值,室温自然会比较跳跃,就个人而言,追逐一光年担当更倾向变频。

顾客怀疑自家冰箱侧面发热量过大

在卖场上,小编刚好遇到有客人上门咨询冰箱的售后问题,顾客认为他新买的冰箱在开机运行后,侧面发热过大并且强调非常烫手,工作人员解释这是散热的正常现象,刚开机的几小时都是这样。

首先,在正常情况下,冰箱是会出现箱体发热的情况,因为冰箱需要通过制冷剂吸收冰箱内部热量,热量通过布在冰箱内壁的铜管循环,热量散发出来,就能实现制冷,而且大部分冰箱的两侧都会分布有管路,因此这位反馈冰箱侧面发热过大的顾客,其实不妨让售后人员上门检测一下冰箱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其实也说得并没有错,正常的发热的确是冰箱散热造成的。

而每个人对热的感知可能不一样,购买大容积的冰箱,冰箱在开机后的几小时基本都是在全速制冷,用户在冰箱开机后觉得冰箱两侧发烫,真的不一定是冰箱坏了,如果过上半天后,冰箱两侧不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烫,并且制冷正常,这样就可以初步判断冰箱并没有问题了,发烫仅仅是正常的散热情况。

在实地探访中,商场国产品牌专区的导购员当然是比较推荐国产品牌,理由是同样是多温区、全风冷无霜的产品,国产品牌的性价比会高出不少。说到性价比,大妈们也说得没错,对比技术参数,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性能相近的机器,差价可以轻松超过2千元,这个大家在电商网站上也可以对比看一看。

大妈们还搬出了苹果手机和国产手机来对比,说苹果手机卖到6、7千,国产手机一千多两千的价位就是旗舰了,质量也不错。虽然说国产品牌性价比的确是高于外国品牌,但长久使用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差别是没办法在商场购买的时候进行判断,小编觉得还是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购买时还是做足功课再购买,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售后麻烦。

在商场里,小编看到有一些并不是很主流的欧洲品牌冰箱,大妈们对小编说售后是随时电话预约就可以,而对于这类陌生的欧洲品牌进口冰箱,大妈们对于冰箱内部的制冷以及使用也是介绍得很专业,当然他们说到这些进口产品的质量是要优于国内品牌的产品的,小编只能说,这个真不好判定,毕竟黄婆卖瓜一定要自夸就没错了。

扫地机器人这几年也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卖场上的大妈们对这类产品介绍倒是很“产品说明书”。

横扫100平米?,持续工作最高100分钟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扫地机器人还是拖地机器人,清扫100平方米左右的家居面积还是可以胜任的,而可持续工作的时长则由电池来决定,一般来说,扫地机配备的原装锂电池容量大概为2500mAh~3600mAh,因此工作60-80分钟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就扫地机担当笑笑天了解,他接触过的产品基本上都已经具备自动回充功能。

猫狗的毛发、头发必杀器

在对话中,编辑问到能不能把猫狗的毛发通过扫地机打扫吸走,导购员的回答是肯定的。确实,家里有养宠物的朋友都会为宠物毛发的掉落而感到烦恼,而扫地机就是解决办法之一,其实,不仅是猫狗毛发,灰尘、小颗粒垃圾、碎纸屑甚至是小号电池,扫地机通通都能吸进垃圾盒,并且能去到沙发底、床底等一些清扫死角。但导购员提到的头发也能打扫清走,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一般来说,男性短头发是可以轻松吸走,但女性长头发则较容易出现缠绕在滚刷的情况。

吸口带滚刷清洁力更6!

比较早期的一批扫地机,其清洁方式一般为二段式清扫,即扫——吸,正如导购员所说那样,二段式清扫往往不能把地板上的灰尘打扫起来,而到了后来,iRobot开发了一项核心专利技术——三段式清扫专利技术,在扫地机底部边刷和吸尘口之间,加入了一个浮动式滚刷,使清洁模式变成扫——卷——吸三段,能更好的将地板上的灰尘打扫干净。

扫地机随机碰撞清扫已经过时了!

就目前的产品来说,扫地机的清扫路线大致可分为随机碰撞式和导航规划路线式。随机碰撞式属于较早一批的产品,主要通过扫地机随机碰撞来回清扫,达到对清洁面积的覆盖,一般来说效率比较低;而新一代的导航规划路线式扫地机,则是为扫地机增加导航建图功能,大致模仿人类扫地的思维:熟悉清扫环境——制定清扫路线——执行清洁任务,这类扫地机在工作时行走路线要比随机式的产品优化了不少,可以较大地提高了清扫的效率。

而对于如何防止扫地机进入到一些用户不需要清洁的区域,其实厂家早就在这方面为用户考虑好了,那就是采用虚拟墙,一般来说,虚拟墙有盒式虚拟墙、磁条式虚拟墙以及手机APP设定清扫区域三种方式,尽管形式不同,但功能都是为了限定扫地机的清扫区域,不让它乱走。所以,如果某些地方用户并不想扫地机到达的话,不妨可以使用产品配备的虚拟墙。

不得不说,在扫地机器人这一块,大妈们的说辞还是中规中矩的,个人觉得,扫地机器人对一些细小垃圾的清除还是没问题的,但毕竟不是人手,就别把积压了大半年已经非常结实地黏在地上的脏物寄托在它身上,这就跟污染物已经渗透进衣服纤维里了,却要求干洗店把衣服清洁到无痕迹一样的强“机”所难。

6电动牙刷就只看清洁度要悲催的 电动牙刷谁更胜一筹,别被表现迷惑了咯

在个人护理产品中,关注度最高的则是电动牙刷,已经有大量的实验说明,在容易藏污纳垢的牙间隙盲区,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比手动牙刷要好的多,电动牙刷又分为旋转式震动牙刷和声波震动牙刷。

小编在卖场询问这两种电动牙刷的不同点时,正说得兴致勃勃的大妈非常认真的说,旋转式震动牙刷它也能比手动牙刷刷得干净,但是转动的硅胶是软的,不够硬,刷牙齿表面时祛除牙渍是没那么干净的,像那些经常抽烟喝茶的,牙齿上的渍就没声波震动牙刷的好。

而大妈的这个说法,个护担当沫二觉得不够妥当。其实,旋转式震动牙刷能够非常有效的清除牙菌斑,但对牙龈的磨损较大;而声波震动牙刷通过在口腔和齿间创造出超强的流动洁力来清洁牙齿,相比之下是在保证了清洁效果的同时,更不容易造成牙齿磨损。

让小编觉得有点无可奈何的时,当时卖场大妈为了让小编深信声波震动牙刷的效果,在展示其流动洁力技术时,特地把刷头用力按在假牙上,让假牙周围的液体快速震动并形成泡沫的效果更佳明显。但在实际使用上,震动的效果是没有那么夸张的,相反是比较温和的。

编辑总结:总的来说,虽然现在电商是一股波涛汹涌之势,但不得否认,线下购买家电的人群也不在少数,甚至可能远远大于我们想象。而卖场里很多导购人员对产品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都是背背产品参数,或者是把品牌商推广的产品卖点背得滚瓜烂熟,但如果再往深入的询问产品本身或者一些应用方式,可能有些导购都蒙了。如果要让他们给消费者购买建议的话,大多数都是:“看个人喜欢吧”、“功能差不多,用起来没多大感觉”。当然也会有非常专业的销售,碰到的话,我想,大家上辈子肯定让了不少座。

那但作为一名普罗大众的消费者,在线下怎样才能买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家电产品呢?小编我是这么觉得的,如果您觉得小编没在打广告呢,上文的一些参考意见不妨对比自己情况来参考;如果您觉得这是一篇某牌子的升级版软文呢,那您可能还是少看视频多上网,上网少看小电影更好。

好啦,就先聊到这啦,如果有疑问,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的小编们会看心(xu)情(qiu)回复的啦。

本文基本复制于各大网络,我仅对手机cpu做过少许研究,我学识浅薄,整日不学无术,如有错误敬请告知于我,

诸位对不起,因懒惰本文档直至今日才重新发出完整版。在此抱歉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篇文章将说明手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功能。

我建议各位想了解更详细的手机有关资料可以去中关村或者太平洋。不过我建议前者更为详细,但货比三家嘛。

  1、TFT材质屏幕手机
是目前上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材质,TFT全程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反应时间。由于TFT是主动式矩阵LCD可让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不会在电流消失后马上恢复原状。TFT还改善了STN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
  TFT液晶为每个像素都设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显示色阶,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的特点是亮度好、层次感强、颜色鲜艳,但也存在着比较耗电的不足。
  说到那就不能不提,可谓是TFT材质屏幕的一个代表,在它几乎所有的机器中都采用的是,作为双核旗舰机型的摩托罗拉MB860(Atrix4G)也不例外。
  2、SLCD材质屏幕手机
  SLCD是英文SpliceLiquidCrystalDisplay的缩写,即拼接专用液晶屏。SLCD是LCD的一个高档衍生品种。SLCD是一个完整的拼接显示单元,既能单独作为显示器使用,又可以拼接成超大屏幕使用。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单屏分割显示、单屏单独显示、任意组合显示、全屏拼接、竖屏显示,图像边框可选补偿或遮盖,全高清信号实时处理。
  SLCD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合、不同信号输入的需求,超过50000小时的使用寿命,没有任何灼伤、损伤,维护成本低;任意几个单元可组合显示一幅完整的画面,任意一个画面可以叠加在其他画面之上,通过软件,可将任意一个信号,以一个屏为单位,在拼接幕墙上移动;另外在屏幕的可视角度方面也非常不错。最近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HTC新机HTCIncredibleS采用的就是SLCD显示屏。
  3、AMOLED材质屏幕手机

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是有源矩阵有机面板。相比传统的,AMOLED具有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具备着响应速度快、自发光、显示效果优异以及更低电能消耗的优点。而早期所面临的面板尺寸有限以及寿命相比TFT较短的缺陷也在不断革新的技术支持下缩短着差距。AMOLED是面板自主发光的;AMOLED效果色彩更丰富,更亮,在白天户外也可以清晰看到屏幕;最关键是AMOLED是功耗要低很多。
是目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而第一代在屏幕上就采用的是AMOLED材质。
  SuperAMOLED(全称:Super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超炫屏,相比传统AMOLED炫屏而言,摒弃了之前触控感应层+显示层的架构设计,操控更为灵敏。此外,取消玻璃覆盖层还带来了更佳的阳光下显示效果。同时,SuperAMOLED还搭载了mDNIe(移动数字自然图像引擎)技术能从任意角度观看并做出快速的反应,构造有三层,AMOLED屏幕、TouchScreenPanel跟外面保护的那层玻璃。SuperAMOLED少了中间那层TouchScreenPanel,因为把TouchSensor做在AMOLED上了。
  SuperAMOLED面板比AMOLED屏幕更薄,而且就是原生的触控面板,不像AMOLED还需要触控感应器与空气层,触控更灵敏,而且因为少了一层阻隔,显色更亮丽。SuperAMOLED在可视角度、显示细腻度和色彩鲜艳饱和度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SuperAMOLEDPlus是三星最新推出的一款屏幕,目前SuperAMOLEDPlus只在I9100手机上使用,不过相信在随后的时间里应该会有更多的手机采用这一屏幕。全新技术的SuperAMOLEDPlus材质屏幕则通过改变像素中RGB三原色分配、以及加长像素范围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该材质屏幕的颗粒感。对于最新的SuperAMOLEDPlus屏幕,目前三星只将它用在三星I9100这一款机器上面,不过随着时间的深入之后会有更多此类屏幕的手机面世。

这是中关村关于手机屏幕的一些介绍,我估计你们已经看累了,但就算不看上面的,也应该看这篇文章。

这是电脑百事的对手机屏幕材质的一些资料。

这两篇文章都不错,由于我个人第一次做文档,不会弄,所以只好让你们自己复制粘贴了。望体谅。

手机屏幕分辨率是手机的重要参数之一,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什么是、什么是HVGA屏幕、什么是WVGA屏幕、什么是VGA屏幕,QVGA、HVGA、WVGA、VGA之间性能有什么不同等等并不清楚。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说这些问题。

其实所有的画面都是由一个个的小点组成的,这一个个的小点就称之为像素。 一块方形的屏幕横向有多少个点,竖向有多少个点,相乘之后的数值就是这块屏幕的像素(数码相机的像素也是这么乘积出来的)。但是为了方便表示屏幕的大小,通常用横向像素×竖向像素的方式来表示,例如电脑屏幕中很常见的像素,以及中很常见的240×320像素。

而所谓的4:3、16:9、16:10、21:9这些比值其实就是 分辨率中横向像素与竖向像素的比值 。4:3是我们最初所用的分辨率尺寸比,以前的电脑屏幕几乎都是4:3;随后宽屏显示器出现,16:10开始流行,比较常见的分辨率有像素。

再后来随着HD电视的发展,16:9这个尺寸的分辨率也开始推广,因为HD电视的片源通常是1080p(分辨率为像素,所谓的p就是progressive scan,意思为逐行扫描)和720p(像素),因为传统的16:10的显示设备观看高清会留有黑边,而 16:9尺寸的现实设备可以实现没有黑边的播放 ,这也是这种FULL HD显示设备流行的原因。

而21:9则通常是电影的尺寸比例,当然也有21:9的电视等显示设备,但是21:9的手机并不多,除了LG BL40之外,应该只有的内屏采用的是这个比例,分辨率为800×352像素。

讲完显示设备分辨率的基础知识之后,下面着重介绍手机屏幕的分辨率。大家经常看到关于手机屏幕的介绍,对于QVGA、VGA、WVGA这些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可能还有些迷糊吧,看完下面的讲解您肯定就会很清楚了。

大家都能发现,现在流行的分辨率大都跟VGA沾点关系,无论是QVGA、WVGA还是HVGA等等,因为VGA就是这些尺寸的基础。VGA最早其实是IBM计算机的一种显示标准,最后逐渐的演变,成了640×480这个分辨率的代名词,也是绝大多数分辨率的基准。

QVGA就是Quarter VGA的简称,意思是VGA分辨率的四分之一,这是智能机流行前最为常见的手机屏幕分辨率,竖向的就是240×320像素,横向的就是320×240像素。 绝大多数的手机都采用这种分辨率,例如曾经的就是QVGA级别。

HVGA代表的意思是Half-size VGA,意思是VGA分辨率的一半,为480×320像素,宽高比为3:2。 这种分辨率的屏幕大多用于PDA ,当然iPhone和第一款Google手机——G1都是采用这种分辨率,黑莓也有手机采用HVGA分辨率的屏幕。iPhone 3GS采用的就是HVGA分辨率的屏幕。

WVGA的全称想必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到了,那就是 Wide VGA,分辨率分为854×480像素和800×480像素两种。由于很多网页的宽度都是800像素,所以这种分辨率通常用于PDA或者高端智能手机,方便用户浏览网页 。夏普公司的手机大多也是采用WVGA级别分辨率的屏幕。

其实在QVGA分辨率流行之前,大多数手机采用的是QCIF的分辨率,QCIF为176×144像素,其实也就是Quarter CIF的意思。而CIF是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全称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的意思为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 于是后来大多数能拍摄QCIF格式视频的手机屏幕采用的都是176×220像素的分辨率,非常经典的的内屏采用的分辨率就是176×220像素。

当然,也有很多更老的分辨率支持,比如96×96、128×128,这些分辨率已经很难见到,大都是作为翻盖手机的外屏出现,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了。以上介绍的都是VGA以下级别的屏幕分辨率,多用于手机屏幕,下面就再来介绍一下VGA以上级别的现实设备分辨率。

在发展到后来 WXGA(像素)逐渐在13-15寸的笔记本电脑上流行起来 ;WXGA+(像素)多用于19寸宽屏;(像素)则常用于20寸和22寸的宽屏,也有部分15.4寸的笔记本使用这种分辨率;WUXGA(像素)是颇为流行的分辨率之一,24-27寸的宽屏显示器大多是这种分辨率;而WQXGA(像素)这种分辨率主要是用在30寸的LCD屏幕,比如著名的Apple Cinema

看懂了吗?其实1080p WUXGA(像素)是手机颇为流行的分辨率之一,

因为人类的眼睛只有400万像素,再加上我们在一块最大不过7英寸的手机上看且距离在40cm-60cm人类的眼睛难以分辨出来像素的细腻程度。但从事影音行业的就另做考虑。

手机分辨率高可以减少用眼疲劳,但也应注意用眼时间。

这条链接是有关手机贴膜伤眼的讨论,值得注意。

这两张图片是在百度上找来的,是有关于屏幕分辨率的介绍和各个分辨率与名称。

这就是像素了,说白了也就是方块,那么为什么我们手机上的不是方块呢?

因为方块太小了,屏幕也太小了,所以我们看不见。

一个像素里面有三个颜色,分别是红,绿,蓝。也称为三基色RGB 然后由每个像素里亮度不一就可以组成图像。

像素密度,即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像素密度越大,显示画面细节就越丰富。
  像素密度=√{(长度像素数^2+宽度像素数^2)}/
  注:单位为英寸 例:分辨率为 屏幕宽度为6英寸 计算所得像素密度245

这两台手机的像素密度是1.441ppi 2.294ppi 同是5英寸(一英寸约等于2.54)当然就是441ppi好啦。

优点.像素高图片也是精美与拟真。

缺点.耗电量大,增加cpu运算,对人人眼不好,超过400ppi对人眼伤害比较大。

1.手机屏幕显示技术。

这是太平洋网的有关屏幕显示技术的一些介绍,有兴趣的话可查阅一二。

这几个网站说明了很多东西与问题,我建议读者们可以看看。

目前有ASV、CBD、NOVA、Retina Display等手机显示技术,各有优劣。这在网址里有很详细的介绍,笔者懂的也很少几进小白,所以我就不说这么多了,以免误导你们。

2.手机主屏幕三大技术

超敏触摸特性由领域的先锋美国新思科技(Synaptics)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在他们全新的ClearPad Series 3感应技术之上。这样的技术通过自动感应皮肤、戴手套的手指及指甲来做出响应,达到优化触控体验、为用户提供无缝多点触摸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让我们冬天时可以带着手套玩手机,但相对的因为触控太灵敏所以放在口袋里乱点,所以要注意息屏。

据笔者个人了解,许多女士很在意手机的“颜值” ,甚至我记得以前有位同事,在路边店面买了一款不知名牌子的手机,她只因好看便买下。因为这件事和与近段时间的了解,确实存在因为好看直接买下的情况,以我个人了解女士们更在意手机的好不好看,而不是像笔者一样只要CPU好,安卓系统,分辨率什么的只要是1080ppi的就可以了,我个人主要在意CPU,其它的不是特别奇葩就可以了。

好了言归正传1. 有关窄边框的优缺点。2.

各位看看这款三星出品的手机三星GALAXY S6 Edge 这款手机巧妙的将手机的边框隐没在手机后面,可以说这很聪明。

好我们在看看这一款虽说金属边框是窄了,但是呢!却有黑边。

如果有特别在意这个的用户就要注意咯!

上面的这款手机;夏普Crystal 2与夏普s1

说到夏普大家有点陌生吧。我给大家科普一下

夏普公司(Sharp Corporation,シャープ)是一家的电器及电子公司,于1912年由创立,总公司设于日本。

上面第一条链接有关窄边框的优缺点,你们可以看看,看过后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很多用处。

其实不管什么都是有优缺点的,不要一味的追求美观而弃许多蛮有用的硬件,比如;是手机红外线仪,等………

为适应市场要求,现在也来越多越多的厂商为美观,轻薄不断减少手机内部硬件。就像上面两台夏普的手机它们其实并不是无边框,只是用了屏幕技术罢了。

不管多么明显的优点也必定有缺点,所以注意三思《土豪可无视此句》

这是有关屏幕占比的简单介绍,文章来源于网络

笔者与文章的作者意见相同,笔者觉得屏幕占比也只是挑选的其中一个要素,而且笔者也比较不在意外观,或许与各位读者意见不同,但笔者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这方面笔者真是毫无功底,所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

的性能不仅取决主频的高低,其采用的架构、缓存、带宽、GPU以及系统优化等都对处理器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其它因素配置不够, 仅仅主频高,也很有可能出现高频低能的现象。
架构做为处理器的基础,对于处理器的整体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架构的处理器同主频下,性能差距可以达到2-5倍。可见架构的重要性。
采用相同架构的处理器,性能基本上已 经锁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看处理器的性能要先看架构。
目前,的架构主要有ARM和Intel X86。ARM架构在手机处理器领域占有90%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目前主流的处理器芯片厂商几乎都是采用了ARM架构,比如,高通、德州仪器、英伟达、三星及苹果等。
低端的智能手机一般还在采用比较陈旧的ARM11架构,比如德州仪器OMAP(主 频为330MHz)以及高通
现在主流的中高端手机处理器基本上都采用了ARM Cortex-A8架构,速率可以在600MHz到超过1GHz的范围内调节,同频下,比ARM11性能提升3倍以上,而功耗却大大降低。比如德州仪器的 OMAP34x0和OMAP36x0系列处理器。而高通骁龙S2/S3的Scorpion架构。三星蜂鸟和苹果A4处理器,均是在A8的基础上优化而来。
现在最先进的处理器架构是ARM Cortex-A9,相对于ARM Cortex-A8,最大的区别在于支持多核心和乱序执行,并且性能继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的大部分双核处理器都采用了ARM Cortex-A9架构,比如Tegra 2、德州仪器OMAP44x0系列、三星猎户座E4210和苹果A5等,包括最近推出的首款四核处理器Tegra 3。
而更为先进的ARM Cortex-A15架构将是下一代ARM发展的趋势。
制程工艺的纳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更小的制程也就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和散热,同时在同样面积的芯片上更小的制程也就能集成更多的晶 体,而晶圆的数量又是决定处理器性能的关键因素,所以,工艺制程越先进,处理器性能越强。手机处理器从较早的90纳米,到后来的65纳米、45纳米、32 纳米一直发展到目前最新的28纳米,而16纳米制程工艺将是下一代CPU的发展目标。
总线带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数据数量,带宽越大,则代表传输能力也越强。一般Cortex-A8架构的单核处理器的总线宽度为 64bit、200MHz,总带宽1.6GB/S,就已经够用了。而A9架构的双核处理器则能够达到128bit,200MHz,总带宽为3.2GB /S。
自从苹果iPhone出现以后,再加上Android的崛起,移动多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前在PC的配置中经常看到的GPU如今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处理器必不可少的硬件配置。GPU甚至在运行大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苹果、德州仪器以及三星蜂鸟处理器都采用的是Imagination公司研发的PowerVR GPU,采用PowerVR GPU的处理器在游戏兼容性方面还是比较好的。从iPhone系列手机的性能来看,PowerVR GPU在性能上也是相当强劲的。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其实不然。CPU的主频 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 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 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Tegra 2,虽然性能很强,但是由于带宽太小,所以性能发挥不出来。另外,经常被一些玩家诟病“高频低能”的高通处理器,由于采用了异步双核的方式,主频虽然能达 到1.5GHz,但是性能较相同主频Cortex-A9同步双核的产品要弱(当然这也带来了省电的优势)。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 表CPU的整体性能。
手机的存储器有ROM和RAM,ROM是只读存储器,功能相当于存储卡,和处理器的性能关系不大,而影响处理器性能的关键因素是RAM。RAM越大,运行大型游戏以及多线程程序时速度就越快。比如同样为1.5GHz主频的两颗处理器,同等条件下,采用512MB RAM的处理器就比采用256MB RAM的处理器快。所以,手机的RAM越大越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4G运行内存。
整机是否能够流畅运行,系统优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家经常会看到,采用同样硬件配置的两款手机,性能差距却很大,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系统优化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的处理器配置从来都不是最高的,但是它却是运行最流畅的。这是因为,苹果手机采用的iOS系统是以用户体验和应用为主导 的,其硬件配置的选择完全是根据系统和软件的需求,也就是说软件的发展带动了硬件的提升,使得软件和硬件达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将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而不是盲目的提升硬件。
Android手机是硬件带动软件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近两年,Android手机的硬件发展极为迅速,但是每一次硬件配置的飞跃,却没能及时带来性能 的大幅提升。一般都会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系统和软件针对新的硬件进行优化之后,才能够体现出新的硬件的性能。

这是对手机CPU的一些较为详细介绍。看了上面的文章各位有没有学到什么呢?就是同样架构以及各项指标都同样,那么核心数的增加就成为了决定cpu的性能高低咯!

这篇文章是有关联发科的CPU测试,这篇文章里测试了,CPU利用率,有关安卓系统是否可以完全运用CPU所有核心。虽然与本题有点对不上,但也许可以让各位读者学到些什么。

这篇文章是说有关CPU的架构与原理。好了我感觉跑题了,就说到这里吧。

这是有关手机导航的百度介绍,通俗易懂。

已知全球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该系统最早开发于时期,后由继续该计划。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由(现由)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相似,该系统也开设民用窗口。

GLONASS技术,可为全球海陆空以及近地空间的各种军、民用户、连续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LONASS在定位、测速及定时精度上则优于施加选择可用性(SA)之后的GPS,由于俄罗斯向国际民航和海事组织承诺将向全球用户提供民用导航服务。

2.GPS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定位系统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的前身是美军研制的一种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

3.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system),是由研制和建立的,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截止2016年12月,已经发射了18颗工作卫星,具备了早期操作能力(EOC),并计划在2019年具备完全操作能力(FOC)。全

部30颗卫星(调整为24颗工作卫星,6颗备份卫星)计划于2020年发射完毕。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俄罗斯、欧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服务,并具短报文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A-GPS(Assisted GPS)即辅助GPS技术,它可以提高 GPS 的性能。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基站它可以快速地定位,广泛用于含有GPS功能的上。GPS通过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来进行定位。当在很差的信号条件下,例如在一座城市,这些信号可能会被许多不规则的建筑物、墙壁或树木削弱。在这样的条件下,非A-GPS 导航设备可能无法快速定位,而A-GPS 系统可以通过运营商基站信息来进行快速定位。

也就是说使用运营商辅助不完全依赖于卫星,然后于卫星交互数据从而使卫星使用三角定位算法,得出操作者的粗位置。

VoLTE是基于IMS的语音业务。IMS由于支持多种接入和丰富的多媒体业务,成为全IP时代的核心网标准架构。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成熟后,如今IMS已经跨越裂谷,成为固定话音领域VoBB、网改的主流选择,而且也被、确定为移动语音的标准架构。VoLTE即Voice over LTE,它是一种IP数据传输技术,无需2G/3G网,全部业务承载于4G网络上,可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的统一。换言之,4G网络下不仅仅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同时还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后者便需要VoLTE技术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VoLTE需要硬件技术上的支持,如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拨打电话,且需要保持通话质量的就需要用户自行挑选支持VoLTE的手机。

这条链接是有关VoLTE的网友测试音质,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在WiFi下观看视屏。

据说这是开启VolTE效果和不开启的区别,但实际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华为荣耀10的相关配置。支持高清音频VoLTE、有些手机支持有的手机不支持,特别需要此功能的购买手机前要看看是否支持哟。

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演变而来,由半导体(现)、和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1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目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工作频率为13.56MHz,但是使用这种手机支付方案的用户必须更换特制的手机。目前这项技术在日韩被广泛应用,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作机场登机验证、大厦的门禁钥匙、、、。

NFC和蓝牙都是短程通信技术,而且都被集成到移动电话。但NFC不需要复杂的设置程序。NFC也可以简化蓝牙连接。NFC 略胜 Bluetooth 的地方在于设置程序较短,但无法达到Blutooth的低功率。NFC的最大数据传输量是 424 kbit/s 远小于 Bluetooth V2.1 (2.1 Mbit/s)。虽然NFC在传输速度与距离比不上BlueTooth,但是NFC技术不需要电源,对于移动电话或是行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NFC的使用比较方便。与蓝牙相比,NFC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蓝牙能够弥补NFC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因此,NFC和蓝牙互为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了蓝牙的使用。

NFC还优于红外和蓝牙传输方式。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NFC比红外更快、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不用向红外那样必须严格的对齐才能传输数据。

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上是有关无线充电技术的简单通俗解释,也是我找到最全的有关无线充电技术的九大无线充电技术。

首先笔者的看法是无线充电技术的技术并不成熟,再加上现代人对手机的外观要求愈来愈高,然而无线充电技术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手机的厚薄,大小。

一位网友说出自己对无线Qi技术的看法如下:作者:微鹅-余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线充电的使用体验显然是和采用的技术标准本身关联的。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无线充电设备基本都是属于Qi标准,即采用的是磁感应无线充电技术。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无线充电是能够带来便利的。这一点体现在将手机放置在充电板上就可以进行充电。对于办公室场景应用还是很好的。
现阶段Qi标准的无线充电存在的几个最为诟病的问题是:

1. 可充电区域太小了。需要刻意摆放。这是大多数人认为没啥用的原因,因为刻意去摆放和插线的体验是非常接近的。

2.充电过程中可能温升很高。温升和摆放位置实际上是有关系的。但因为Qi的可充电区域太小,所以会发现同样是在可充电的区域,有时候手机发热一般,有时候手机发热严重。这也是让用户不爽的地方。

3.最后就是充电速度通常慢于有限充电速度。我看到很多回复中提到效率低。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这里的效率低应该指的是电能转化率低,就是要多花一丝丝的电费。转化效率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充电速度慢。
通常我们把高频磁共振无线充电,即符合A4WP标准的无线充电叫做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这个技术就是专门为了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而产生的。技术本身发源于MIT,由MIT,高通,intel等公司主推。目前国内的微鹅科技也在致力于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的开发。使用体验上会比Qi的东西有很大的提升。
当然除了技术以外,使用体验也和产品的工业设计关联很大。使用体验是一个复杂因素的集合,但好的技术本身是能够带来使用体验的提升的。

以下是摘自百度对手机无线电充电技术相关解释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首先,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其次,它攻克了无线充电“通用性”的技术瓶颈,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相机、电脑等产品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市场比较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公司已经站在了无线充电行业的最前沿。据悉,Qi在中国的应用产品主要是手机,这是第一个阶段,以后将发展运用到不同类别或更高功率的数码产品中。

已经有、和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联盟(Power Matters 缩写)。PMA联盟致力于为符合IEEE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打造无线供电标准,在无线充电领域中具有领导地位。

Duracell Powermat公司推出过一款WiCC充电卡采用的就是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WiCC比SD卡大一圈,内部嵌入了用于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的线圈和电极等组件,卡片的厚度较薄,插入现有智能手机电池旁边即可利用,利用该卡片可使很多便携终端轻松支持非接触充电。

Telecom等成员,目标是为包括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在内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设备设立技术标准和行业对话机制。

iNPOFi(“invisible power field”,即“不可见的能量场”)无线充电是一种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其无线充电系列产品采用智能电传输无线充电技术,具备无辐射、高电能转化效率、热效应微弱等特性。

iNPOFi智能无辐射技术与现有其他的无线充电技术相比,iNPOFi没有辐射,采用电场模式,不产生任何辐射,测试结果显示,辐射增加值近乎零。 在高效方面,泰尔试验室还测定,该技术的产品,充电传输效率高达90%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无线充电最高70%以下电转换低效率问题。

在智能管理方面,采用芯片适配管理技术,其中包括:自动开启、关闭充电过程;自动适配需要的电压、电流,管理充电过程,以确保较高的充电效率;并可以使用一个统一的充电板,为任何品牌、型号的电子产品,进行安全、便利、高效的充电。 在安全性方面,同时考虑到了各种弱电充电中的安全性问题,如静电ESD保护、防过充、防冲击等等,甚至若受电设备自身电源管理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inpofi芯片自动熔断保护电子设备不被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智能设备厂商而言,inpofi以一颗极小的芯片为核心,实现了超微化设计,仅有1/4个五毛硬币大小,可以方便的集成到任何设备中,也可以集成到各种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中。这是传统电磁原理的产品无法达到的。

iNPOFi技术作为新一代无线充电技术标准,高效、绿色、便捷、经济。采用该技术的充电设备包含电源发射装置和电源接收装置两部分,发射装置大小、薄厚与普通手机相当,接收装置嵌入手机保护套中,将手机套上保护套,平放在发射装置上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手机不需要插上任何连接线。相关检测显示,充电过程中电磁辐射为零,电能效率转换达94.7%,接近有线充电。充电设备支持低电压供电,兼容普通USB供电;实现低温充电,有效保障设备及电池的使用安全及寿命。[4]

Wi-Po技术,为技术,利用高频恒定幅值交变磁场发生装置,产生6.78MHz的谐振磁场,实现更远的发射距离。

该技术通过实现通讯控制,安全可靠,并且可以支持一对多同步通信,同时还具有过温、过压、过流保护和异物检测功能。该技术由于使用的载体为空间磁场,能量不会像电磁波那般发射出去,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

Wi-Po磁共振无线充电可应用于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电动汽车等各种场景。

以上是有关无线充电技术及其特殊应用前景 摘自与百度文档,文章优质值得仔细观看

以上是无线充电技术三大主流标准 摘自百度文档

以上有关太平洋电脑网有关无线充电技术的讲解与远景。

四种无线充电技术对比。

这是有关百度关于红外遥控技术的描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这是百度关于WLAN热点的简单介绍,简单易懂。

这是百度关于DLNA简单介绍,当然我们平时很少用这个。

有关百度介绍,由于笔者学识尚浅。笔者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如有错漏敬请告知,谢谢。

以上链接是百度的相关介绍。

真是越做越怀疑人生,我不懂的地方数都数不过来,哎也只能哀叹了。

还是百度介绍的有关OTG的相关功能。

这个功能我也用过,不过也只是偶尔,介绍中说耗电但我感觉不到,或许是我没留意吧。

百度CPU天梯图,不会做文档。见谅。

此为中关村的CPU各大软件评测数据

关于CPU型号问题并不是型号越高越好,所以特别需要玩游戏的需要注意图像处理。3D与2D渲染。

GPU与CPU的区别,一目了然。

额,好像跑题了,好的回归按正题吧。

市面上的CPU有大概3种

此顺序不按热门度排列。

想要了解CPU就先从CPU的架构开始。

这是有关CPU的物理层面上的结构供学习。

我发现这个博客里找到了许多有关硬件上的知识以及有关CPU物理结构与软件编译这里有许多知识。供学习之用。

额,我感觉我又跑题了。

RAM即是手机运行内存,是暂时存储数据与数据交互的。运行内存越大支持后台运行的软件越多。理论上运行内存越大运行速度越快。

这个运行内存就像装水的杯子一样,当水填满了水杯,水会溢出从而流失。

比如;我的运行内存是2G,大多系统会占用运行内存的一半,那么我还有1G的运行内存供我使用。我打开了某A软件占用我运行内存(RAM)500我再打开某B软件再占用我500M

那么我的运行内存已经满了,我再打开某C软件再占用我哪怕1M的运行数据内存,RAM机制将第一个我打开的A软件从后台运行中撤去将不再支持它的运行。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必要将后台运行的软件总是撤去,总是撤去的话下次打开又得重新运行,这也是手机卡的一大原因。

还有就是不要总用清理软件,那样只会越来越卡,因为就像某软件里面有缓存有好友的头像,图片,视频,清除了又得重新加载,只会耗费更多的流量去加载,增加RAM的负担。

ROM容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机内存,现在手机内存越做越大,大多有16GB,32GB,64GB,128GB,256GB。有的手机支持SD卡拓展内存不过也有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运行内存(RAM)与手机内存(ROM)是互不干涉的。手机内存(ROM)是永久性的存储数据,手机运行内存(RAM)只是临时存储数据,只要一关机RAM数据就全部清除。

ROM是永久性的存储数据,RAM是临时存储数据,一旦关机就会清除且无法恢复。

也就是SD卡,有些手机是支持SD卡的,有的不支持,也许会为了减轻机身的重量或者是使手机更薄,现代人对手机美观很注重。

电池类型分可拆卸与不可拆卸,现在为了更合理利用手机内的空间与配置的紧凑性,大多手机是不支持拆卸电池的

以上是手机电池不可拆卸的一些原因。我感觉很详细。当然这也有缺陷,电池的老化更换麻烦。

现代人因为对手机的依赖,使得手机电量逐渐不够用,从而大量使用充电宝。虽然交互的方便大量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但同时带来不好的影响。这里我就不一一讲述,当然我的讲述也并不专业,但目前看来交互的便利确实带来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

手机电池的分类和最佳充电方法:

第一类:镍铬电池,就是最初模拟手机时代使用的电池,这种电池有记忆效应,容量小,所以需要先放电再充电,而且必须充满,否则对电池性能可能造成永久损坏。

第二类:镍氢电池,现在大部分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它没有记忆效应,容量较大,可以随用随充,但是要求最初的2~3次充电需要比正常充电使用时间长一倍,大部分要求充电8~14小时,以达到电池的最佳性能。

第三类:锂聚合物电池,这种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容量大。充电可以随用随充,最初的充电和正常充电用时一样。

不论哪一类电池,单纯从充电的角度来说,都有3个阶段(另外一种脉冲充电是充电方法,不是阶段),也可以根据这个判断充电器的质量档次。

1.正常充电阶段。此时电池剩余电量很小或者基本没有,充电器使用大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2.浮充阶段。电池电量超过90%(不是绝对值),接近充满状态时,充电器对电池改为小电流充电。

3.涓流充电阶段。电池完全充满后,为保持电量,充电器使用小电流、间断充电的方法对电池充电。所以如果有多块电池,最好能买一个具有这3种充电状态的全自动座充,不过一般这样的充电器都比较贵。

以上是百度对手机电池的部分介绍。

手机容量,因为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各大厂商为顺应大众需求一方面开始对手机电池扩大,但由于美观机身厚薄的各项要求,很难兼容两者,然后从软件以及系统层面上优化,降低其能耗,用更少的电量做更多的事情。如;待机进行休眠其他CPU仅用一两个CPU进行基础运行。如;陀螺仪,重力传感器,震动仪,屏幕传感器,指纹识别。

二.从物理层面上进行优化,比如降低CPU能耗,采用更节能的屏幕科技,使用快充闪充科技,降低内存读写能耗等各个方面降低能耗,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一方面对电池材质进行升级,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石墨烯材料,据说这种材料可以快速充电,充电时间急剧缩短,就算采用了闪充或快充科技也无法比,平时需要30分钟才能充满电,但采用烯材料的电池只需要几分钟。

这是石墨烯材料的优缺点,缺点也很现实 贵

就介绍到这里了,电池的大小,就看自己的要求了。

这个我没多研究,我给个链接你们。就当和你们一起学习吧。反正我也懂得不多。

双摄像头不一定会比单摄像头拍出来的效果好,技术不成熟。目前双摄像头软件算法和系统并不成熟。单摄像头优势比较明显。

反正笔者正在用着华为荣耀v8我也感觉不出明显的双摄像头与单摄像头的区别。

后置摄像头也就是手机背面的摄像头,我们现在的手机都是采用数码相机的科技,以前的胶带相机逐渐淡出舞台。

像素不是越高越好的,其中的算法上的优化,苹果手机就在算法上有很高的工艺,系统优化。

物理层面关系到了,手机屏幕上的像素密度也就是ppi像素越是密集那么图片就越清晰,这就关系到了,手机屏幕科技。图片的清晰度与分辨率也有关系。还与手机摄像头的各个元器件有一定的关系。肯定还有很多我没写到的因素,所以说现在已经过了拼像素的年代了,比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

以下是有关摄像头构造与原理。

前置摄像头也就是手机屏幕的那一面的摄像头,常被用于自拍。

有的用户可能已经发现了,为什么后置摄像头总会比前置摄像头像素高,原因是元件太大了,无法做到后置摄像头那样子。元件小了,那么像素也就降低了。

当然了,我这个解释不一定对,因为网上的解释有好几种,有的说是为了减轻网络交互,因为如果用户使用前置摄像头视频聊天的话,像素高数据流就大,所以厂商才设计成前置摄像头较低的像素。

还有的说前置摄像头少用所以各大厂商才不设计这么好,成本高。我觉得现在喜欢自拍的朋友用前置可能用的比后置多吧。

还有的说前置摄像头大多使用于视频聊天,像素低反而可以遮掩一些面部瑕疵。

反正答案蛮多的,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按照个人喜好来选择吧。现在市面上前置摄像头像素高的也不是没有。

1.LED闪光灯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在黑夜中拍摄物体,然而晚上拍出的照片不理想,据网上专业讲述 因为受到材料技术的限制,目前绝大部分LED闪光灯均是采用蓝色LED+荧光粉来制造,这就局限了其光谱范围:蓝色光能较多,绿色和红色光能则很少,所以使用LED闪光灯拍出的照片颜色会失真(惨白,偏冷色调)。同时,由于人类的眼睛对绿色最为敏感,而对蓝色和红色则不那么敏感。而且由于光谱残缺和荧光粉的成分问题,很容易拍出来红眼和油光,肤色惨白效果,使照片更加难看,即使通过后期“整容软件”也很难调整。

以上为摘自百度的相关介绍。

1.频闪速度高于其他光源。

3.驱动电路所占空间小(体积小适应手机薄潮流),电磁干扰小。

缺点 上面也说了,拍摄出来的效果不理想。

1.光输出:比传统LED光输出多400倍。

氙气闪光灯最大优点是有更强的光输出。对于传统的LED光源,氙气闪光。

灯在相同的环境中有比LED多达400倍的光输出。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提供充裕的拍摄光源。

2.光线分布:氙气闪光灯模块通过不同反光杯及透镜的设计,提供了弹性、

大范围及增强的光分布,特别在光分布提供摄影级强光.

3.影像更锐利;LED主要为拍摄移动物件时提供连续光源,氙气闪光灯提供

脉冲光源,能有效地提供脉冲光源,能有效地提升拍摄质量.

4.色温:氙气闪光灯提供了更接近阳光的色温,介附5500K至6000K之间,是

拍摄的最想色温。另一方面LED的色温介附在8500K左右,会产生偏蓝光现

像,影响拍摄效果缺乏自然色彩.

5.耗电量:氙气闪光灯只会在闪动的一瞬间消耗电能,而LED需要持续点亮,

缺点 1.无法持续点亮,这为在黑夜中使用对焦成为困难。

2.无法当手电筒使用。

以上是有关氙气缺点的文章。

所以基于市场大众化需求如;手机体积越做越薄,美观已经成为大众的首要条件之一。然而像笔者这样的只追求性能,只要外观不过分到离谱,笔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笔者相信这样的人已经不是大众了,所以市场有这个需求就顺应市场,毕竟企业都需要获取更多的资金。

如果还采用氙气闪光灯的话,多多少少与用户的符合条件相冲突。

关于手电筒(LED灯)的使用,虽然比较少使用但是没了,但关键时刻没有得用,会令人感到苦恼。比如东西掉在桌子底下了,但又看不见,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手电筒(LED灯)如果没有会对用户产生苦恼,将是必然结果。

其实双色温闪光灯主要结构还是采用了LED的使用,但利用两个闪光灯,来平衡色调偏冷的效果。

以上有关百度对双色温闪光灯的简要解释。

双色温闪光灯就是手机手背部有两枚闪灯,据目前市面上手机来看都是上面那枚是高亮LED白灯,下面那枚是琥珀色LED暖色灯。

双色温闪光灯两枚闪光灯提供不同色温的光线从而使光线达到平衡,混合后获取跟拍摄场景较吻合画面色彩,使在光线不足的前提下拍出较清晰准确的照片,杜绝普通LED闪光灯色彩失真、肤色惨白,油光和红眼的情况出现。

也不知道你们理解没有。大概就是这样吧。

手机拍摄功能,介绍一下吧。其实这是应用层面上的使用。

也就是说这不是物理硬件上的,而是算法与系统的。是在不改动基础物理架构上做的应用增加。也就是说在同样得物理硬件上弄出更多的花样来。

1.光学防抖。这也不是我重点研究的。给个百度链接吧。

大开眼界,防抖还有这么多类型。笔者就和你们一起学习吧。

2.美颜。美颜常驻是许多人的梦想,当然也有付诸行动的,如整容,当然了那是物理层面上的组织改变。

我们这次说的是,手机上的美颜拍摄功能,我们都知道,就算用这种美颜拍摄功能也无法改变我们现实的容貌,当然了这不失为廉价的(美颜)方法,我并不排斥但也不支持这种美颜自己的容貌,但如果用美颜的时间出去走走,跑跑步,骑骑车,运动一下,不失为从物理层面上改变原有容貌的好办法。

好的,言归正传由于利用人类天性爱美的心理。

各大软件甚至手机被专门开发出来就如某图,某图秀秀。一时间掀起美颜风潮,顺便带动起其他行业就如,养生馆,整容店等等。

在物理硬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开发出各种美颜算法,甚至各大厂商直接嵌入系统相机里,作为卖点。

直板(现大多手机的普遍设计)

直板的好处就是拿出来就用,但这种方法如果手机不贴膜的话很容易就刮花屏幕了。

滑盖,翻盖,侧滑都有排线,修理不易,耐用程度不高,做工麻烦增加成本。怎么不耐用呢,想一下就是滑盖,翻盖,侧滑,连接处都比较薄弱,掉在地上容易变成两段。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科技不断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计算机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慢慢离不开移动终端(手机)这种情况不知是好是坏。

然而我们追求科技的同时也不断追求手机的美观,至于审美观每个人都差不多,都大同小异。

关于这次的手机厚薄讨论,笔者将个人见解说一下。我觉得我们用的手机主要用于交流与消遣,那么我们太在意美观与厚薄会消减一些功能,比如性能上的削减,电池容量的削减,材料厚薄的削减,等等。使得这台手机无法长时待机与抗摔能力的减弱,然而我们如此依赖手机,为了能够一天都是用到手机,我们自然而然的购买充电宝(移动蓄电池)然而充电宝的能量转换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或许还有许多问题我没有说出,但我觉得过分追求美观会使资源极大浪费。当然笔者也不是想要说服你们,追求美观追求更完美的科技无疑更加推动发展,各有各的利与弊吧。

其实这一章应该放到前面去的,可我忘了。直到现在偶然发现。

据我们目前主流操作系统有Android(安卓)与iOS(苹果)

安卓系统 系统这个东西,其实很复杂。这是百度相关介绍。

安卓系统是谷歌(Google)开发的基于的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与iOS操作系统的区别之一就是,安卓系统是采用开放式系统,何为开放式系统呢?

开放系统就是可拓展的系统,就是不知道使用者用这个设备具体做什么的事情。就是可以在手机上安装软件,拓展设备,那么既然不知道使用者具体用来做些什么那就包罗万象。安卓系统虽然这样用途会变得广泛,但这也导致了,后期大量用户反应操作系统卡顿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iOS操作系统采用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封闭式操作系统。

所谓封闭式操作系统就是给予指定人群使用的系统,操作系统明确知道该系统是给谁使用的。

正因为封闭所以自己的操作系统拥有最高权限,由系统统一分配资源,这就大大降低系统的损伤和使用流畅性,当然这也有缺陷的地方,封闭导致应用的可玩性降低。iOS不允许外来应用改变系统,所以大部分数据都需要过iTunes来导出和导入。对于安卓系统这算是一个缺陷吧。

当然了,不管是封闭系统或者开放式系统都有自己的优劣势。

目前安卓系统优化系统占得比重较高,而iOS系统增添新功能的比重较高。这也是相对来说是安卓系统开放式系统的缺点吧,因为这导致安卓系统越用越卡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个链接的文章说明了安卓系统与iOS系统的一些卡顿的部分原因。

安卓系统越升级越流畅但越用越卡,iOS系统越用越流畅但却越升级越慢。

以上是iOS系统的百度相关介绍。

物理按键,就是触碰下去的按键拥有物理按键反馈的,也就像是电脑键盘一样。就比如苹果Apple手机上的home键。

触控按键,就是没有物理反馈的按键方式,就是没有了按下去再弹起来的感觉。这种触控按键的方式就是只要使用者轻轻碰一下就可以得到响应操作。

虚拟按键,也就是随着显示屏的操作,按键也会显示或消失,这就是虚拟按键了。

以上就是T9物理键盘,0-9的物理按键加上*与#号键组成的12个键位。

QWERTY物理键盘,也就是采用类似电脑键盘排列顺序的键盘。

右图就是QWERTY键盘。

以上是手机大多数传感器,说明的很详细。手机上的传感器都普遍只有几种,一些比较偏门的传感器,应该是针对某些使用者的需求的。

以下是传感器的部分介绍,并不全面,但也基本就几个,并没有全部应用上。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链接,我的解说并没有专业人士的文章更出色。

日常生活中,虽说离不开手机,但也离不开SIM卡,也就是电话卡了。因为现今许多账号登录都需要验证这是为了保护账户安全,试想一下一名黑客通过自己编写的软件进行暴力破解的话,账户被盗只是迟早的事情。比如;一名黑客破解一个6位数的密码是进行无数次登录被破解只是时间问题了。如第一次登录111111 第二次登录211111 第三次登录221111

就这样下来被破解就是时间问题了。但如果采用验证码的方式就安全很多了,因为那就不能使用简单程序进行操作了,而需要亲力亲为了,那用去的时间与收益会不成正比。

好了以上是一些小知识,据现市场发展,手机已经越来越薄,为了手机内部的紧凑与节省空间使得手机越来越美观。

就像这样的ISM卡的布置,这样既可以双卡双待又可以安放内存卡,又节省空间。但对于既想双卡双待有想安放内存卡的就得找找了,因为市面上大都是这种卡槽。

USB Type-C接口,这个接口是这样的

以上是百度对这个接口的相关描述。

这种接口的最明显的好处是正反两面都可以插,解决了每次充电都要插几次才能给手机充电的繁琐操作。

Micro USB接口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也是大部分手机的充电接口。

以上是百度的相关介绍。

Lightning充电接口,这是iPhone采用的充电接口,明显的好处是正反两面都可以插,省去繁琐操作。

总的来说USB Type-C接口有普遍趋势,这种接口充电更为快速,使用简便,手机薄接口跟着薄。

二十八.支持4k视频拍摄

4K视频录制需要手机有一下几个条件

手机必须也拥有4K分辨路,不然无法发挥效果。

4K分辨率会大幅增加手机耗电量。

4K录制的视频拥有的像素分辨,这是在手机上最大不过7寸的手机上完全看不出与2K的差别,因为视网膜的只能识别326ppi。平常的电影院里也只采用了2k分辨率2048乘1152的分辨率。4k.2k.1980

增加CPU使用率更贴切的来说是增加手机GPU使用率。

增加存储压力,当然一般人不会录这么久。如果真有录像需要就买专业录像设备,因为专业设备肯定比手机要好。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4K视频是毫无用处的,虽然像素高但像素质量不一定好。

以下是关于4k视频录制的文章有利有弊。

前置指纹识别也就是这样的。屏幕下方指纹解锁。

后置指纹设计,就是在手机背部的。

侧面指纹设计,相对来说这种设计比较少。前置与后置的比较多。

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来说这种设计更少,因为这需要采用到屏幕技术。现今也就寥寥几款手机采用这种技术。

这是屏幕指纹解锁的相关原理。

反向充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自己的电量充给其他设备,不过这实际上用处不大,因为很少用到。而且手机内还得配备升压设备。感觉并不实用,因为一边得自己用一边得支撑给别人用。

快速充电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日趋依赖手机的人们,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实用的了。但快充技术是硬件支持的,比如专用充电器。

无线电充电技术,这项技术我在上面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有意者可以翻一翻。总的来说这项技术目前并不成熟,能量利用率并不高,所以我建议还是使用线充的好。但这项技术有助于防水。

各位,如果您看到这里。说明您真的很认真,在这里笔者向您说声谢谢。

最后我想说:不要浪费资源,不要提前用掉我们后辈的资源。

魅族pri5和苹果6或者6s比较,屏幕细腻度和色彩等差距大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7怎么调屏幕色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